美章网 精品范文 房地产商业计划书范文

房地产商业计划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房地产商业计划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房地产商业计划书

第1篇

美 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企业孵化器的国家。1956年,美国人约瑟夫・曼库索在美国纽约的贝特维亚建立了世界第一家企业孵化器。目前美国企业孵化器数量已经接近了1000家,位居世界第一。通过对MIT、哈佛等几所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考察发现,对于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各国来说,“美国政府”的一些做法对促进孵化器的发展很值得借鉴。比如:

(1)通过立法来启动企业孵化器发展计划,确保政府对企业孵化器创建和普及的资金投入。绝大部分州政府先后通过了发展企业孵化器的法案,并制定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计划,拨出专款来支持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政府按其所肩负的使命,参与企业孵化器建设。

(2)确立税收减免政策,营造好企业孵化器运行的外部环境,激励私人机构等组织参与企业孵化器的建设。

(3)确立各种支持小企业成长的政策法规,支持小企业成长,在另一个层面上为入孵企业构筑了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4)在宏观上指导和调控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在微观上进行监管,使企业孵化器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美国孵化器的特点

美国的孵化器以硅谷国际孵化器模式及麻省理工学院孵化器为代表。

硅谷第一次赢得世人的注意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将闲置的8800多英亩的土地出租给初创公司,开办科技园区。一夜之间,加州的土地上出现近百家公司,它们的大多数构成了今天硅谷的核心。在硅谷建立的初期,高校模式的企业孵化占了主导地位,科技企业和高校集群形成了硅谷,科技创业者集中构成了硅谷独有的科技经济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在硅谷,创业者往往身兼多个身份,他们是商人,是企业家,是经理人,同时他们也可能是程序员、科学家、律师或者市场分析师。商业和科技的“两栖身份”、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赋予硅谷企业家高度的市场敏感性,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抓住机遇,推进新科技的市场应用。但是随着科技企业向纵深发展,由风险投资主导的企业孵化器模式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与稳健的高校创业模式不同,风险投资制度更加得益于美国金融市场的改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抓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武器发展的契机而跻身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其间也逐步形成了“知识服务于社会,实验室的新思想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办学理念。MIT较早时就成立了“产品开发创新中心”,即我们现在一般称之为“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的机构。从而,促使形成了美国波士顿地区“128号公路”沿线10公里长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对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美国波士顿银行1998年对研究型大学的作用的一份统计调查报告显示,MIT的学生和教师创办的高科技企业的产值高达2321亿美元,超过了整个泰国的工业总产值。这些企业还创造了高达200多万个就业机会,并大多为高学历人员的就业机会。

MIT设立了一个题为“50K”的创业大赛,每年举行一次,前几位获奖者可以获得总额为5万美元的奖金。MIT的创业中心(E-Center)设置了29门创业课程,其中15门课程的高级讲师来自企业,这些讲师大多为MIT的校友,都不取报酬。特别是他们的e-lab课程,老师带着学生直接深入到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促进企业的各方面发展。许多美国大公司(如惠普等)的主要管理者都经过MIT创业中心的培训。

美国孵化器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立法来启动孵化器发展计划,确保政府对孵化器的创建和资金投入建立在立法的基础上,绝大部分州政府先后通过了发展企业孵化器的法案,并制定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计划,拨出专款来支持孵化器的发展,政府按其所肩负的使命,参与孵化器建设,由州经济开发局来统一组织或相应机构实施管理,目的是促进孵化器的建立和确保孵化器的运行早日走上正轨。

横向比较各国政府在建立科技园区和孵化器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可以发现政府的职责举足轻重。研究科技产业专家认为在建立、完善科技园区过程中,政府应保持冷静,避免直接干预企业运作,也不要对初创企业过度保护。政府的职责是建立合理的游戏规则,鼓励科技园区经济开放,包括吸引海外的投资者和法律机构入驻。它提倡的科技产业多元化的概念避免了科技园区因为产业兴衰而过度震荡。另外,美国值得我们借鉴的还有就是当地政府在教育上的大力投入和对园区各大科技产业的合理布局。

英 国

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一直以来英国都十分重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英国孵化器大都依托大学而设立,主要有三个模式:牛津型、剑桥型和帝国理工型。

(1)牛津大学科技园的特点是高效率的科研成果转化功能。学校的老师只管技术成果研发,获得专利后老师将专利转让给学校,再由学校以一定的价格将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科技园内的公司,而专利的所有权仍属于学校。

(2)剑桥科技园的发展较牛津更为出色,园内共11个孵化器,1600个公司。剑桥孵化器的特点是在孵企业均以剑桥大学的科技资源为依托,设在科技园的公司大多为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原则上科技园不接收生产型企业入驻。剑桥在IT、生化、仪器、法律等领域比牛津更有优势,有81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来自于剑桥。

(3)帝国理工科技园的特点是按照企业生命周期演化规律进行孵化,帝国理工的孵化器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幼儿、少年、青年期,初办的企业属于幼儿期,需要照顾;然而幼儿期的企业往往又没钱,大都用产权来融资,所以孵化器帮助企业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尤为重要。其主要营利模式有:一、房屋租赁收益;二、增值服务收益;三、投资入股园区内的公司,股份收益。此外,园区还开展银行性质的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融资业务、企业兼并重组业务等。

英国孵化器的特点

不论以何种模式运行,英国孵化器的特点都是注重产、学、研的结合,依托大学的技术优势及资源,实现知识产权的转化,让研发老师、学校、公司均受益,实现多赢。以伯明翰大学科技园为例,转化成交额在10万英镑以下的,公司得总额的15%,剩余的,学校得25%,院系得25%,个人得50%;转化成交额在10万英镑以上的,公司得总额的15%,剩余的,学校得40%,院系得40%,个人得20%。

另外,设立在英国的两个中英科技园孵化器也值得关注。一个是中英科技创业园,2002年我国科技部提出在英设立创业园的设想,2003年5月批准建园方案,9月1日正式启动。另一个是位于曼彻斯特大学内的SINO-VENTURE,2003年11月设立。两个中英科技园孵化器的成立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促进了两国科技文化的交流,更有助于两国的企业互动,不但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还将吸引英国的企业来华发展。但目前孵化器内中国企业数量不多,只有十几家,主要问题是来自欧美的技术壁垒及较高的运营成本。

以色列

以色列地小人少,资源贫乏,90年代以色列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转型,以科技立国,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经济国家。农业、工业、电子、通讯、军工和医疗工业水平较高,为世人瞩目。以色列全国共有高科技企业达3000多家,其中,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科技企业已有120家,数量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以色列政府为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于1991年在工贸部设立了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政府每年拨3亿至4亿美元专项资金扶持科学家创业,开创了以色列新创企业孵化器(园区)。目前以色列共有24个孵化器,从南到北,分布均匀。其中13家是私有的,其它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投资的,成立孵化器须经以色列工贸部的审核批准。目前,以色列采取对孵化器总量控制的办法,不再新增孵化器,想办孵化器的机构或投资人可以采取与原有孵化器合并的方式进行。以色列做得好的孵化器有XENIA孵化器和ATI孵化器,前者是私营的,后者为地方创办。

以色列孵化器的特点

(1)以色列的孵化器由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负责归口管理。OCS的职责就是支持和鼓励以色列的工业研发,发展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开发以色列的科学技术资源,鼓励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促进以色列国内和国内的研发合作。以色列工贸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OCS在以色列国内开展的活动有:研发基金,磁铁计划,普通研发,种子基金,技术孵化器项目,创新企业促进计划等等。OCS按支持项目的阶段分为种子期、发展期、产业期。每年投入到种子期的资金约2500万美元,发展期资金4500万美元,产业期资金18000万美元。

(2)孵化器对企业入股。新创企业一般要经过OCS筛选后方能入驻孵化器。新创企业可在孵化器中运作两至三年,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及财务、管理和市场方面的支持。在此期间,政府提供的资金可占企业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所有运作资金的75%左右,有的甚至高达85%。在两至三年后,企业要么因为产品没有市场而自行夭折,要么就必须自行面对市场求生存。另外,以色列孵化分为国有非营利孵化器和私有孵化器两种形式。无论国有还是私有孵化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孵化器对入孵企业都以现金投入的方式占有其股份,两者形成一种血肉关系。而孵化器投向在孵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OCS对项目的贷款,项目成功,还款付息;项目失败,不予追索。

法国

法国是欧盟大国,全球经济发达国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政府开始认识到在新经济条件下,中小规模的新型企业对于一个国家总体竞争力起到了关键作用。1999年,法国国家研究部投入1亿法郎建设孵化器,2000年又投入1.5亿法郎孵化器专项经费。

在法国,大学和科研机构是最早的孵化器。孵化器被称为PEPINIERE,原意是温床。法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成为了新技术最早的摇篮。很多大学设有社会发展服务部,统一管理项目合作的事宜;最初期的项目研发很多都是在大学里进行,创业期的企业才搬入孵化器里孵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再搬到其他专业科技园,如巴黎数字村、生物园等。

法国孵化器的特点

(1)政府的强力支持。法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孵化器的投入,除了前面提到的资金投入外,还支持专门机构帮助孵化器的发展。比如1996年巴黎市政府、工商会投入350万欧元成立“巴黎发展署”,政府资金占65%,管理人员25名,3个顾问提供企业陪伴式服务。巴黎发展署的使命就是促进巴黎商业发展,吸引全世界的投资,培育和帮助创新科技企业的发展来带动巴黎的经济增长,促进大企业间及大小企业间合作,给予小企业初期帮助,经常组织一些研讨会,互相获取经验。在巴黎发展署下,有9个不同领域的孵化器,孵化器接受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另外,法国的科技园通常都加入一个名为IASP的协会,IASP给科学园的定义就是:在大学和研究机构与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共同合作下,增进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成长,促使企业成为专利知识转化的机构。

(2)小而精,可为企业提供陪伴式服务。以Paris’ Technological Cluster为例,孵化面积800平方米,只有18家初创型企业,400个工作岗位。由于企业数量少,孵化器为企业不仅提供场地、公共办公设备、通讯网络等服务外,还可做到陪伴式服务。孵化器帮助企业与政府部门、学校、大学及研究机构联系,互通技术与商业上的信息交流。以巴黎发展署下的9个孵化器为例,可以看出法国孵化器小而精的孵化特点。

德国

德国被称为“欧洲的走廊”。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三。工业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大约2/3的工业企业雇员不到100名,众多的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较强,技术水平较高。

据德国科技园和孵化器联合会(ADT)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5月德国全国共有300余个科技园和孵化器,园内的企业共有7500多家,工作人员总计56万余人,入园企业的平均规模是75人。入园企业孵化成功率超过90%。著名的科技园区有海德堡科技园、柏林ADLERSHOF科技园、慕尼黑农业科技项目示范基地。

德国科技园与孵化器的特点

(1)与大学联系紧密,将产、学、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互动平台。

(2)政府一般免费提供给科技园建设用地,但是较少介入科技园与孵化器的建立与运营。科技园会委托某银行下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建设,房地产商不以营利为目的,将盖好楼后租给科技园使用,科技园再将办公场地出租给入驻企业。企业申请入园首先经过科技园的审批,然后再与房地产公司签订租房协议,技园服务公司负责整个园区的运营管理。

(3)完善的服务。德国的科技园会为企业提供办公房屋、会议室、财务、管理、营销、网络、实验设备、法律、甚至幼儿园等方面的服务,另外还定期举办讲座、论坛、公司之间的联谊会等活动,并承担着青少年科普任务。除一般性的服务外,科技园还为企业提供会议和展览服务,并为企业提供集中采购服务,以降低企业成本。另外,在孵企业在孵化期内购买的设备,政府给予20%的补贴。

瑞士

瑞士国土面积较小,人少,资源相对贫乏。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政府较少干预。瑞士的高科技企业项目主要集中在瑞士的大学、科研机构或外国在瑞士设立的科研实体的科技转化中。所以技术转移中心在瑞士起到了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瑞士政府科研经费资助的国内科研项目大多具有国际合作背景,并且瑞士对参与多边国际科技合作(如欧盟科研框架计划)也设有专项经费,一般外国科学家在申请瑞士政府科研经费方面可以享受国民待遇。

瑞士孵化器的特点

(1)瑞士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起到的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其功能是:搭建平台、发放许可、支持创业。将创新的技术、软件、电子产品、技术秘密先进行评估、申请技术专利,然后与产业界联系寻找合作人,最终将技术转让或许可给他人使用,所有的转让、许可费归科技转化中心所有。同时苏黎士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也支持这些技术项目独立地成立为SPIN-OFF科技公司,并提供前期最基础的顾问服务(如辅导撰写商业计划书),并提供种子资金支持,企业培训,2~3年实验室,技术转让许可服务(如用股份代替付现)等。

(2)瑞士技术转移是双向的。大学通过与企业合作,把大学里创新研发的技术应用到企业中去,走向市场;同时,大学又从企业了解市场的需求,从而指导大学里的研究方向。瑞士技术创新委员会CTI对大学及企业的帮助是自下而上的。先是大学及企业有需求,向CTI提出申请,CTI委托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评估。专家咨询委员会接到评估项目后,先从专家库中随机抽选两名专家对项目进行单独评议,然后提交专家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最后由技术创新委员会决定是否对该项目给予资助。

(3)瑞士将科技创新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孵化,这三个阶段是:创意阶段,这一时期的项目由瑞士国家科学基金资助;死亡之谷阶段,这个阶段的项目往往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公司正常滚动发展阶段。 瑞士技术创新委员会CTI为实验室的项目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项目在产品转化期渡过死亡之谷,并推动好项目的下一代研发,疏通好项目与大学及私人企业的合作渠道,使科技向市场成功转移,最终促进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

瑞典

瑞典位居北欧,以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著称。高科技产业发达,交通、通讯、医药保健、信息、环保领域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瑞典共有24个高科技园区,其中斯特哥尔摩市有5个。比较著名的是TEKNIKHOJDEN孵化器。

瑞典孵化器的特点

政府不论从国家政策还是国家战略上,对高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从战略上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研究和开发;从政策上制定扶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资助的力度,专门设立科技园基金会。科技园基金会由瑞典皇家工学院、斯特哥尔摩市政府、斯德哥尔摩大学、卡林萨医学院以及其他四个基金会组成。基金会每年无偿资助科技园300万元瑞典克郎,而且不向科技园提任何工作指标,科技园每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考核完全由科技园自己完成。

以TEKNIKHOJDEN孵化器为例,可以充分反映出瑞典孵化器的特点。TEKNIKHOJDEN的理念就是为企业家和创业者们提供一个创新的商业环境,从项目计划书开始,通过半年的预孵化期和2年半的孵化期,最终帮助和支持企业发展壮大起来。TEKNIKHOJDEN评判项目的标准是:创新的商业想法、好的团队、创业的决心、产品有市场、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TEKNIKHOJDEN由科技园基金会资助运行。科技园自身对创业者不提供种子基金和创业资金,不占有企业股份,只提供孵化服务。科技园每年收入除基金会资助的300万元瑞典克郎外,房租节余约400万元瑞典克郎,还有少量会员费及服务费等其他收入。科技园每年的收入完全可以满足人员及管理费用,所以科技园为企业提供的大部分服务都是无偿的。

奥地利

奥地利是一个联邦国家,由九个州组成。奥地利是一个有着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传统的国家,奥地利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是科学技术为经济服务,经济依靠科学技术,并将科学技术置于优先发展的领域。奥地利中小企业占97%,技术研究开发的重点领域是微电子技术与信息处理、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新材料与环保技术。为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研成果商品化,奥地利政府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科技园及技术成果转让中心。奥地利著名的科技园及机构有奥地利经济服务中心、奥地利研究促进会及维也纳生命科学园、中奥科技园。

奥地利孵化器的特点

奥地利拥有规范的科研成果转化体制。奥地利政府非常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工作,鼓励大学与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希望大学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也希望企业向大学提供经济支持。以因斯布鲁克大学为例,该校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分为三层体系,其中包括项目管理局PSB,技术成果转化公司TRANS IT和企业孵化公司CAST。

PSB是因斯布鲁克大学的项目管理部门,它是大学的一个职能部门,由副校长办公室分管,主要职责是:一、寻求奥地利政府、州政府及欧盟的各项资金支持;二、推动和促进学校的科技创新与研发,并提出项目建议;三、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申请专利;四、项目管理和控制。

TRANS IT是专门从事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司,它架起了科学与商业之间的桥梁。TRANS IT的股东分别由因斯布鲁克大学(占72%股份)、因斯布鲁克管理中心(占14%股份)、及因斯布鲁克基金(占14%股份)三家组成。

CAST是专门从事企业孵化的公司,它们的任务是服务于那些想从大学和研究机构分离出来成立自己独立公司的企业家,CAST不仅促进激励学校的技术项目向工业界转化,而且帮助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们走上企业家之路。CAST的股东由因斯布鲁克大学、大学医学院、TYROL州未来基金、因斯布鲁克商业学校、CONCENTRO风险投资公司组成。资金来源为:奥地利交通技术创新部45%,TYROL州政府35%,其他股东20%,资助期10年。

芬兰

据2004年全球竞争力排名,芬兰的经济增长竞争力排世界第一,商业竞争力仅次于美国排全球第二名。在移动通讯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芬兰共有23个科技园,其中一半的科技园设有孵化器,主要集中在赫尔辛基和库奥皮奥地区。考察团参观访问了Otaniemi科技园和库奥皮奥科技园。

芬兰的孵化器,大多是非营利机构,每年的运行费用约400万欧元,其支出费用的一半来自政府资助,另一半来自孵化场地租金。

芬兰孵化器的特点

(1)政府支持,高科技战略

上世纪50年代,芬兰还是一个农业经济小国,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科技先进的工业强国。芬兰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经济结构调整,增大了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重视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和改善就业政策,促使经济稳定增长。诺基亚就是最好的例子。

(2)具有针对性的培养

芬兰孵化器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孵化方式是将在孵企业分成A、B、C三级,A级企业:成长快、团队强、投资人支持;B级企业:有待投入时间、精力、资金,使B级变成A级;C级企业:鸡肋企业。孵化器从一开始就把资源集中在A、B级企业上,帮助企业与大学及研究所合作,证实新企业的技术可行性;另一方面帮助新企业寻找风险投资人,从市场的角度对企业进行指导。

(3)紧密联系大学,产学研结合

以Otaniemi为例,其与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及芬兰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紧密联系。赫工大每年有1000个学位产生,芬兰技术研究中心有3000名研究员。芬兰的大学课程十分强调动手实践,就拿计算机语言这门课来说,芬兰更注重实际编写程序的能力。目前全世界广泛使用的UNIX操作系统最初就是赫尔辛基大学的一名芬兰大学生开发出来的。芬兰的教育与工业界联系紧密,每年夏天都会给学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假期工作岗位,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孵化器与大学签订协议,大学的学生可在企业实习3~4个月。

(4)私人和公共投入都非常和谐

近二十年来,芬兰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高新技术的研发。1988年8月12日,芬兰政府把这一天定为”芬兰技术”的生日,并决定在这之后的十年内,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至少要翻一番。2003年芬兰政府在研发上的投入为50亿欧元,占芬兰国内生产总值的5%。研发资金主要来源于工业界、高校、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科技局以及私有企业。近日芬兰政府又提出”科技芬兰”的理念,意即以高新技术的研发作为经济发展中心。

(5)理性的全球化合作

芬兰做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己不生产的大量从国外进口,进行全球化合作,促成双赢的局面。在全球范围的合作化中,芬兰利用集群效应把科技园和企业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更大的项目带入国际竞争的环境中,与国外的企业进行双向交流,注重国际项目合作,搭建国际关系网络平台,促进研发、投资和商务网络的形成。每年召开一次世界科技园大会IASP。

印度

第2篇

[关键词]创业机会;资源整合;民营企业;创业过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8)06-0060-05

资源观(RBV)是战略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也是创业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创业研究更多地关注机会的发现、开发和利用过程,对资源如何整合关注不多。而战略管理则从现有资源出发,强调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前者是机会导向,而后者是资源导向。机会与资源两者往往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将机会导向与资源导向结合起来,并根据对部分民营企业的实地调研,从创业者的创业过程角度,探讨机会与资源之间的互动机制。

一、资源及创业者面临的资源需求悖论

Jay Barney认为企业资源是指企业控制的能够促进企业战略形成和执行以提高效率和效益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过程、公司特性、信息、知识等。EdithTilton Penrose将企业定义为生产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既包括物质的有形资产,也包括可用的人力资源,企业的总目标是将“自有”资源与从企业外部获取的其他资源组织起来进行生产、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以获得利润。尽管学者们对资源有不同的解释,但他们都强调资源的利用和创造,强调不同资源之间的协同效应。我们认为,从狭义上来说,企业资源是与创业过程直接有关的资源,包括实体资源或有形资源如厂房、设备等,以及虚拟资源或无形资源,如品牌、声誉等。从广义来说,企业资源除狭义资源部分,还包括作为狭义资源载体的资源网络,如家庭、产业群、供应商、顾客、员工、企业家、银行、风险投资者、政府等,这些同样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创业是资源与机会的互动过程

企业的创建和发展过程,实际上是机会和资源实现紧密结合的过程,机会转换和价值创造离不开资源,资源的使用需要找到恰当的机会并不断创造新的机会。传统观点将机会和资源分割开来,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局限于企业创建这一短暂的时点上,认为只要机会好就能成功,或者认为有资源就能创业。创业者新创建企业时需要有非常好的创意或者发展大事业的机会,所以创业者识别机会的能力显得很重要。但要把机会转换成现实的成功,必须使用资源,如果自己没有或缺乏资源,则需具有整合他人资源的能力。因此,Davidsson等人将机会和资源放在同一框架下分析,从过程角度对机会和资源进行了比较。通过研究,他们认为,创业实际上包括了两个过程,一是发现过程,也称为“创意产生”、“机会识别”、“机会探索”、“机会形成”,以及“机会提炼”等;二是开发利用过程,解决的是资源获取和整合问题。

2 创业者与经理人对资源与机会的不同观点

Harvard Stevenson等在“创业范式:创业管理”一文中,认为公司创业在许多创业研究学者来看在术语上是矛盾的。他试图“在创业领域和公司管理之间建立清晰的联系”。并将创业定义为“通过个人,或者他们自己,或者在组织内部,不受他们所控制(拥有)资源限制寻求机会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无论是新企业,还是大公司,创业的本质都是一样的。而对于企业家和经理人来说,他们对资源的看法是大不相同的。创业者对自己捕捉机会的能力充满信心,而不会太在意目前所控制的资源;而经理人则首先考虑已有资源的有效利用。他们对资源的需求的差异具体体现在“资源承诺”和“资源控制”上。

资源承诺。对于那些优秀的创业者,关注的问题是:捕捉一个机会需要什么资源?他们对资源的投入量与可能实现的收益之间关联。所以,他们在资源的投入上,总是在每一阶段或每个决策点按最低量投进,分多个阶段投入。他们试图以最小的资源来创造最大价值。而管理者或经理人面对机会,则采用详细分析的方法,通过周密研究然后作出决策,再一次性地大量投入资源。相比之下,在目前瞬息万变、动态复杂的环境下,有步骤、多阶段的资源投入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顾客及技术等的变化要求。

资源控制。创业者对于资源的控制心态表现为,“我需要多少资源取决于使用资源的能力。”而对于管理者或经理人来说,则认为只有拥有资源或者将其列在账下才是充分控制了的资源。创业者很会利用他人的资源。他们懂得哪些资源永远也不应该拥有。创业者更擅长利用技术、人才和他人想法,作为管理者或经理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将资源占为己有,在拥有所有权的基础上控制这些利用资源。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创业者与管理者(或经理人)相比较,创业者能够在发现和把握机遇的基础上,更擅长整合和利用资源,尽管这些资源可能不为自己所有,他们更好地实现了机会与资源的结合,所以能够实现创业的成功,创造价值和财富。

3 资源需求悖论及其理论解释  创业者离不开资源,但资源过多对创业者并不一定是件好事。投资家和成功创业者常说,创业者遇到的最大麻烦之一就是“过早地拥有了太多的资金”。当企业成长壮大以后,无论是有形的物质资源,还是无形的组织资源等,都得到了积累,但也出现了资源过丰带来的问题。Elaine Mosakowsk认为具有丰富资源的公司可能会遇到核心刚性,试验精神的减少,开发新资源的动机降低,以及战略透明度越来越高等问题,从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阻碍企业的发展。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创业者的资源需求悖论,即资源是创业过程的必要因素,但资源过多,会限制企业的创业成功和健康成长。这是因为,在企业资源中,有些资源并不能构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些无法成为企业优势来源的资源,往往会阻碍创业的成功以至企业的健康成长。比如,物质资源中的财务资源并不能够带来竞争优势。根据资源观理论,企业拥有并且具备利用有价值、稀缺、难以复制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和能力时,企业就能建立起持久竞争优势。尽管财务资源肯定是有价值的;但财务资源并非是稀缺的;“在一个严格的财务基础上,钱只是自身的复制品而已”;辛苦工作、战略联盟等都可以替代财务资源。因此,财务资源不足以成为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但对财务资源的管理、使企业更有效利用其资源的企业的组织形式、程序和常规事务等,却是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因为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包含了复杂性劳动和人力因素,是有价值、稀缺、难以复制并不可替代的。所以,尽管财务资源本身作为一种资源是惰性的和静态的,管理财务资源的能力和本领却是动态的、复杂的和有创造性的。

另一方面,企业家却能够运用有限的资源创造

竞争优势。蒂蒙斯认为依靠(有限的)自有资源是新创企业的一种生存方式,而且会创造出极大的竞争优势。无论考虑企业资产、关键人物、商业计划,还是创建资本和成长资本,成功的创业者总是最后才考虑资金。他认为,缺少资金、雇员、设备甚至缺少产品,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因为这会迫使依靠自有资源者将精力集中于销售而为企业带来现金。因此,为了让公司坚持下去,创业者在每个阶段都要问自己,怎样才能用更少的资源来获得更大利益。Elaine Mosakowsk解释了企业家是如何克服内在资源劣势,从而创造财富的。她认为新创建企业的创业者充满干劲,不断寻找新的资源,或是创造新的资源以产生财富,由于资源较少,他们会更具热情,并且容易对竞争对手保密。较低的透明性为竞争对手了解和模仿创业精神和战略行为制造了难度。

创业者的能力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资源。能够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并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创造优势在于创业者个人的能力。很多小企业虽然没有充足的启动资本,但他们成功了,增加了资本,并成为一个大企业。Penrose认为要实现这些,大部分是依靠特殊的企业家才能;“资金短缺”导致一个小企业失败仅仅意味着企业家才能的缺乏,这种才能可以成功地创建一个新企业,或者跟上全新的投资发展速度,这一全新投资可使公司达到一定规模,树立良好信誉,确立一定地位。在这里,Penmse认为企业家的整合资源的能力比物质资源更重要,而且这种能力体现在创建新企业与成长为一个大公司的整个过程中。

二、以资源为基础的民营企业的相关研究

储小平在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家族企业的成长与社会资本的融合》专著中,跳出单纯从文化学、社会学角度对家族企业进行研究的限制,通过系统地分析,认为家族企业的成长过程就是家族企业与社会金融资本、社会人力资本、社会网络资本和社会文化资本不断融合的过程,从社会资本的角度阐释了家族企业的发展过程。认为家族企业要突破成长的瓶颈,必须实现企业与社会资本的相互结合。

David G.Sirmon和Michael A.Hitt提出了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长期金融资本(patient capital)、生存性资本等资源(survivability capital),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特征(governance stnlcture attribute)等方面的差异。这些资源和特征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对于这些资源提出了家族企业要管理好资源,并提出了管理资源的过程模型,即:资源盘查(resource inventory)(资源评价、资源增加、资源舍弃),从外部市场获取资源,以及形成资源束和发挥资源杠杆作用。在此基础上,Sirrnon、Hitt和DuaneIreland三人试图揭开在动荡环境下如何通过管理企业资源创造价值的黑盒子,进一步完善了资源管理的模型,即通过资源获取、资源积累和资源剥离进行资源的合理组合;通过资源稳固、资源丰富和资源创新构建资源以产生新的能力,并通过资源的调动、资源协调以及资源的展开杠杆能力以发现新的市场机会;而这一过程是在不确定环境下展开的,同时是为顾客创造价值,进而创造竞争优势,最后为企业创造财富的过程。

CandidaG.Brush和Boston G.Greene通过研究认为年轻的企业比老企业更强调人力资源,这与企业创建时的创业者的强势作用相一致的。特别是创业者的专业、教育、经历在早期特别重要,然而对于老企业,丰富的经验和在职位的年限更重要。组织资源的构成因为年限也不同,在年轻的企业,组织资源包括员工的能力、顾客关系以及联盟,然而老企业注意的资源包括成本结构、运作效率以及顾客服务。相关分析显示,年轻的企业资源更显著地与创业者的特征相关,而老企业则与组织特征相关。

张玉利教授等认为,在不同阶段,由于直接驱动力量的不同,企业的财务需求各不相同,企业所面对的可获得财务资源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在研发期和创立期,个人储蓄和家庭、朋友融资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企业家无法得到更多的股权融资,这很难满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当企业处于成长早期,成功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吸引风险资本的介入,加上公司较高的内部积累,使公司的融资渠道有所扩展。尤其是公司进入快速成长期,相对于被驱动的财务需求,原有资金规模仍然显得太小,同时企业的快速成长吸引了更多的风险资本和私人证券投资的介入。但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创业企业往往把公开上市作为一个较为彻底的解决方案,在存在创业板市场的经济环境中,此阶段上市则意味着正好利用资本市场来丰富企业可利用的财务资源,以满足创业企业的高成长下的资金需求。在创业板上市,这不仅是创业企业进一步发展,成为成熟型企业的重要渠道,而且也能满足参与创业资金如风险投资退出的要求。

以上研究和论述将企业的创业和成长看作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对资源的需求程度和整合手段是不同的。但它们还缺乏将机会与资源紧密结合起来的研究。

三、民营企业的机会与资源互动机制

学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从一个互动和动态平衡研究机会和资源的关系。蒂蒙斯认为创业过程,其实就是机会――资源――团队三者之间从不平衡到平衡,再由平衡到不平衡的过程。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孤立地研究机会,转向将机会与资源结合起来研究,特别是开始关注企业如何管理资源的问题。例如国内学者林嵩,蔡莉、葛宝山等,国外的Candida G.Brash和Boston G.Greene,DavidG.Sirmon和Michael A.HittLmj等从资源视角研究创业。

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机会与资源之间旧的平衡打破,然后寻求新的平衡实现的过程。民营企业家首先要具备能够识别和利用存在于不确定环境中的机会的能力,同时还要善于整合外来资源,还要克服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因资源沉积而造成的可能妨碍机会产生的问题的发生。

1.新创建民营企业。从调查和分析看,创业者很容易感受到实物资源,特别是资本、设备、厂房等的重要性,而往往忽视无形或虚拟资源或网络资源的重要性,过分关注资源的所有,而不是资源的控制,所以创业往往难以成功。对于初创民营企业来说,更容易发现和找到机会,因为新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最强,他们更容易发现问题和辨识机会,不存在已有成功惯性的阻碍,但往往面临资源的匮乏,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家族可以在帮助创业者创立企业方面发挥作用。创业者可以依赖家庭或家族获得创业最初所需要的资金、食宿、建筑空间、工具、鼓励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他创立企业。家族还可以帮助没有经验的创业者接触供应商、零售商、债权人、市

场权威、当地官员和有经济实力和影响的人,例如家庭或家族担保,可以获得银行的贷款。蒂蒙斯认为尤其在企业的创立和早期成长阶段,运用他人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因此,对于富有企业家精神的民营企业来说,要将机会转换为现实的成功,需要不断地乞求、借贷,或者通过广泛搜集获取有用之物,而不是靠自我的资源积累。

2.成长期民营企业。对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在时间上已经渡过了创业期和原始积累期,企业的产品已经得到了消费者认可,企业家开拓市场的能力以及管理企业内部运营的能力得到了同步提高。Penrose认为资源所产生的服务取决于使用他们的人的能力,而人的能力的发展,部分地也是由其所涉及的资源形成的。这两方面一起形成了特定企业的专门的生产机会。因而也就产生了成长。¨2’当然这是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企业的成长,随着企业家经验和知识的丰富,企业家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因而也就可以去识别更大的机会。这一点突出表现在那些致力于纵向一体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而这一阶段在整合资源方面已经开始采取不同于创业初期的方式。这些方式中比较典型的是:一是非所有权控制力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控制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企业之间的联盟。建立联盟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学习新的知识和能力的渠道;二是通过杠杆效应就是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取尽可能多的收获。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认为预见未来市场之所在,公司不仅需要年年有发展的年度计划,更需要能提供发展蓝图的战略设计,依据这张蓝图,可以去建立控制未来市场需要的各种能力。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一时期资源整合的重心已经开始超越家庭、家族的界限,进一步发展到外部。而这对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成熟阶段的民营企业。对于企业处于成熟期的民营企业来说,创业时期形成的产品逐步成熟,市场相对稳定,企业发展进入相对平缓的阶段,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创业家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开始减弱,成长的内在动力不足。而这时往往伴随着新事业的开拓或创业家与接班人之间的事业的交接。因而公司内部新事业的创建,以及接班人的上任,往往面临更大发展机会,成熟期公司创业成为必要,并以外部收购兼并为主要形式的再创业出现。体现在资源的整合机制上,往往采取用现有资源整合新资源的形式,如通过收购、兼并、联合,公开上市也是重要方式之一。

四、民营企业机会与资源互动的案例研究

本研究对5家民营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对5位创业者进行了访谈,由于民营企业对于信息的保密较高,所以这5家企业的选择基本上是根据熟人或朋友关系找到的,被访人均为企业的创始人,因而能获得比较真实的资料。这5家企业一般在10年或10年以上,年销售收入最少为1000万元,员工数量在数十人以上。最近3~5年这些企业的成长速度一般在30%以上。创业者一般认为企业应该保持30%以上的发展速度才能适应经济的增长,都认为自己的企业处于成长阶段,还未达到成熟阶段。创业者年龄最小的为38岁,最大的52岁。

在机会的把握上,有3位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与技术有关,或者发明了专利,或者对技术感兴趣。他们的创业一般都属于机会型创业,是不满足现状、为追求更高价值实现的一类。  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企业在机会与资源互动力式上,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较大差异。

1.创业初期的机会发现与资源获取

这些创业者在创业机会的发现上,一般都与过去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系。如A公司的创业者,最初从事园艺喷泉电动控制柜的生产,自己喜欢电子技术,并拥有一项专利;在给喷泉业提供控制柜产品的过程中,发现喷泉业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而自己所从事的控制柜产品,只是产业链中附加值非常低的一个环节。于是从单纯生产控制柜延伸到园艺喷泉。由于自己拥有控制柜以及灯光方面的技术专长,因而比单纯做喷泉有更大的竞争力。但在创业初期,从银行融资非常困难,所以在开办企业或创办新事业上,这些企业主要采取从亲戚、朋友那里获得资源,特别是资金的支持。A公司创业者创立一年后,为提升企业形象,多方筹措,凑足4万元,购买二手“桑塔纳2000”,4年后从原来的小门头,搬进开发区工业园的购地款80万元也是靠亲戚朋友关系凑足的,包括原来的好朋友、“义兄”等。而每次资源整合都带给企业业绩很大的提升,经过10年的奋斗,这家企业已从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有30多员工,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在山东省喷泉行业规模最大、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

2.成长阶段的机会发现与资源整合

当这些企业开始成长到10年左右,靠家族整合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时,整合资源的重点开始转向靠非家庭或非家族关系。同时,这些创业者发现的机会一般与自身经营的业务相关,比如向前延伸或向后延伸,或者是横向延伸。D公司开始从事水利机械产品生产,而当该产业发展受到市场局限时,他选择了机械工业即机床加工。在询问其转向理由时,他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去的产品生产已经积累起了丰富的相关经验,本人又喜欢机械,而且他要涉及的行业产品前景广阔。E公司创业者最初是做铝合金的批发生意,在与房地产商业务交往的过程中,看中建筑行业,做起了一个“不懂建筑”却盖楼房的业务,第一个项目就一炮打响;然后,延伸到水泥搅拌站、电气柜等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的生产经营。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些企业在机会与资源的互动上存在以下特点:

通过资源管理,提高其整体价值。随着资源和财富的增加,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增强。某公司创业者在谈到外欠款时,已经可以做到,欠款即使收不回来也能发出工资来。他们积极参加行业会议、展览会,提高自己的无形资产,力争获得潜在客户的认可,争取更大的机会。

利用剩余资源和能力开拓新的事业。这5家企业都在寻找新的事业发展机会,有的已在开始创建新事业。总体上看,新事业与原来事业有较大的关联性,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发挥现有的资源,符合Penrose提出的企业成长是因为内部资源出现过剩的理论。企业通过发展,开始在物质资源、企业家能力、市场资源等方面出现富余。在新事业与原来事业之间基本能够协调好关系,实现资源之间的相互匹配。大都提到,继续发展企业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追求财富,而是一种满足事业成功的愿望。

公开上市开始成为部分企业实现资源和机会匹配的选择。在对D公司创业者的访谈中,问到其未来的发展愿景时,回答是争取上市。其理由很简单,本区域的另一家公司通过上市,吸收了大量资金,获得了快速发展。而D公司目前的发展速度基本上维持在20%左右,用企业家的话来说,“不够快”;同时新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资金的需求远远超出原有项目的需求。

在调研中,发现过去是企业发展主力军的亲属关系,往往成为部分创业者逐步发展后的最大苦恼。A公司最近几年,当企业需要规范时,这些亲属成了企业的主要阻碍。他们认为新的规章、制度、办法是针对他们制定的。因此,对企业高层甚至创业家发难。但另一方面,在企业的重要岗位上,比如会计、业务主管、保管等位置上,这些企业基本使用自己的亲属,比如妻子、父亲、兄弟等有血缘或亲缘、关系最近的人。由此看来,家族或返家族关系这种资源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