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英语测试论文范文

英语测试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英语测试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英语测试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英语教学;学习小组

新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学才能教好,只有学生想学才能学好。即必须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笔者借助于学生在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中形成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尝试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基本特征的“合作学习策略”,焕发了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一、建设富有战斗力的学习小组

落实主体参与式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学习小组的作用至关重要。小组划分、组长培训、活动指导及其作用发挥都是学习小组建设的关键因素。

1.优化机制:层级搭配,逐级负责

要把好、中、差的学生按1:2:1的比例搭配成4人学习小组,并且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性别差异、家庭背景等,力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组由英语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任组长,按照这个原则把其他同学划分为二组长、三组长、组员。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要相互支持、配合,组长负责策划、协调和指导,并按上下位梯级顺序顺向推延,逐级负责帮促提高。在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中,则采用逆向推延的方式,先由组员阐释或解答,如果不完善或遇到困难,再由其上位组长做出补充或帮助解答。这样,整个学习小组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战斗集体,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和主体探索精神得到了有效激发。

2.培训组长:提高认识,提升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的作用非常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组长的培训与指导。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落实这项工作:一是通过教育与引导,提高组长的思想认识水平,激发其工作热情,使其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二是给组长树立威信,为了表达教师对组长的重视,增强组长的责任感,让他们给自己做一顶红色的帽子,帽子上用英语写出组号,还有的用英语写一些激励性话语,如“We’rethefirst”,“We’regreat”“Listencarefully”和“Comeon”等等。三是采取个别谈话、模拟演练、观摩研讨等方式方法,全面加强对组长的学科学习能力培养和活动组织技能的指导,促进其学科指导水平和活动组织能力的提高,以便更加顺利、更加有效地展开各种相关的学习活动。

二、让教育管理促进小组主动、和谐的发展

为了使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一是始终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情感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二是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发自内心世界的一种内源性教育,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三是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为了更好地激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办法:一是每节课结束前一分钟,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本节课的表现;二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分别对小组进行多视角的综合量化,实行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和学期评价。三是每次大型考试后,学习委员算出各组的平均分,教师给比较好的小组发点小奖品。通过采用合作评价,激发了每个同学的价值感、荣誉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创设彰显主体的生态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目标激励中、主体参与中、合作探究中、交流展示中、思维碰撞中主动学习、相互促进、创生智慧,使课堂焕发应有的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1.指导预习: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充分的预习,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展开的前提和基础。在预习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在学生主体性得到有效开发和调动的基础上,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和研讨,确立既符合教学要求又切合每个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这样,由学生主体认同的学习目标成为学生站在已有的学习起点上跳起来可以摘到的“桃子”,因此能够有效发挥其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成功欲望。

此外,预习阶段还要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主要解决一些概念型知识问题,扫除一般性的学习困难,以免影响学生的信息传输和思维推进。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和信息交流的展开提供方法、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例如:新授课的预习,以Goforit七年级下册为例,如果明天要学习Unit8I’dlikesomenoodlesSectionA1a-1c,要求学生利用今天的课余和明天晨读的时间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分别完成三项预习任务:①单词的预习,将这部分的单词noodle,beef,mutton,cabbage,potato,would,I’d=Iwould,special能够做到会读,明确其词性及汉语意思,然后利用晨读时间背诵单词,以突破单词难关。②小组合作,通读这部分,找出其功能句,如“Whatkindofnoodleswouldyoulike?”“I’dlikebeefandtomatonoodles,please”,明确其主要意思,并尝试使用。③小组合作,再次通读课本,同时查阅课后注释,并翻阅一些相关资料,将一些重要的短语在课本上标出,并将资料中的注释记录到笔记本中。

2.交流展示,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无论哪种课型,笔者都极力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本身渗透着集体意识和竞争机制。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便于得到激发。

新授课的操作策略是:①检查单词的预习情况,由各组学让本组成员进行自读、纠音,然后进行听写并交换批改。②将预习中各小组找出的功能句及短语首先进行展示,然后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学习委员总结,遗漏之处则由教师补充。此阶段为“质疑解惑”阶段,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展示,不但为下一步“语言知识的应用”打好了基础,而且也拓宽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③小组合作,对课本知识进行内化,然后“学以致用”。让各个小组大胆创新、充分展示,在相互合作、相互实践中形成能力,提高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以达成情感目标。

复习课的操作策略是:由学习委员根据所掌握的各小组预习情况,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各小组在限时时间内,先准备好两项任务:第一,讨论并解决预习中的问题,由组长组织组员一起讨论预习的情况,通过合作、讨论,解答他们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明确一些单词、短语的用法,巩固重要的知识点和语言点,同时注意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并将他们本组解决不了的疑难点做好记录。第二,组长将学习委员所分配的任务进行进一步分解,每个组员承担其中一

项,先自己进行思考和研究,随后各自将思考和研究的结果在小组内部进行描述或讲解,大家再分别针对这些结果展开讨论,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以备在全班进行交流和展示。

这一环节是在学习委员的主持下,各学习小组轮流到前台展示学习成果,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围绕一个问题,不但要回答是什么,还要解释为什么;台上台下相互质疑、相互论辩,学生群情激昂,往往能够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迸发出新的思想和智慧火花,从而使整个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激情与活力,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和表情,及时启发学生思考、辨析、消除疑惑;二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提问和发言,以有效调控

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整个课堂教学的目标走向。

3.检测反馈:在自我调控中优化知识建构

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碰撞,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不断明朗、认识不断深化、视野进一步开阔、思维也更加敏锐和深刻。在此基础上,通过针对学习目标的系统检测和及时、有效的反馈,实现知识、能力的整体优化和全面整合,促进学生个性化的知识构建和学习目标的达成,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从而更加坚定学习的信心,不断向着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

四、合作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成长

以主体参与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策略为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提供了空间和舞台——从目标的制定、知识的获取到能力的训练和形成,没有强加的“外力作用”,全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个体的情感体验,因而,其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也就具有了各自的个性特色。在此基础上,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了其情感态度的升华、主体潜能的开发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上进心、自信心也都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和激励。总之,激扬主体与个性的课堂,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发展和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依据《说明》,搞好复习应试

《说明》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应试的依据。只有依据《说明》进行复习应试,才能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依据《说明》进行复习应试,要求做到下面两点。

1.吃透《说明》精神。

《说明》把考生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浓缩为30条要求,每一条要求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由于《说明》的内容比较抽象、概括,单从《说明》条文字面上去学习,难于理解和吃透其精神,那么,如何才能理解《说明》要求的内涵、吃透其精神呢?

(1)结合课文中相关的知识短文去学习《说明》。课本每个单元后面都有知识短文,结合单元课文的体裁特点,介绍了相关的知识并进行能力训练,把初、高中12册课本中的知识短文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中学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体系和序列,《说明》中的每一条要求,都能在课本的知识短文里找到相对应的内容。例如:“现代阅读”的第1条要求:“能够理解语文中的含义。”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后面的知识短文《理解文章的词语》,介绍了理解词语的要求和揣摩词语的特定表达意义的方法。

(2)结合高考试题去学习《说明》。用高考试题跟《说明》的30条要求进行对照分析,就可以了解每年的高考试题考了《说明》中的哪些要求,是如何考查的?就可从把握高考题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层次范围以及命题的方式、标准等,从而加深对《说明》的理解,帮助我们吃透其精神。

2.落实《说明》要求。

依据《说明》进行复习应试,贵在落实《说明》各项要求。如何落实?我们的体会是:一是按30条要求去组织复习内容和材料,条条都要落实到复习应试中去,一条也不能遗漏;二是将《说明》的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次训练、每一次检测、每一次评讲中去,老师在制订复习计划、在备课时,要胸怀全局,将30条要求化解到各轮复习的各个专题、各个单元、各个环节上去,每一节课、每一次训练和评讲,重点落实《说明》中的一、二条要求,每个专题、每个单元的复习、训练和评讲,重点落实《说明》中的几条要求,通过有计划的、系统的复习,全面落实《说明》的30条要求;三是用《说明》的要求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查漏补缺,保证《说明》的30条要求条条落实、全面落实。

二、重视课本,不局限于课本

课本是学习语文基础和培养语文能力的“例子”。如何看待“例子”?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人们的认识也几经折腾。在后恢复高考制度的最初几年里,由于在高考考试题中直接出自课本的命题有较大的比重,于是有人提出“抱着课本打滚”的口号;新高考淡化课本命题,有人说“既然不考课本,何必学课本?”甚至“丢开课本,另起炉灶”,在题海中去游泳。究竟如何对待课本?我们从多年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必须重视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

课本有300多篇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文质兼美的范文,有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序列。就拿作文来说,据统计,高中6册课本有122道训练题,其中记叙文45道,议论文43道,说明文19道,应用文19道。在这122道训练题中,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命题作文、选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自拟题目作文,还有缩写、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作文练习,有整篇的作文训练,也有片断作文训练,还有审题、拟写提纲的训练。如果以课本的知识短文为指导,以课文范例,认真做好这122道训练题,学生在写作能力上何愁不能提高?

不仅在教学中要重视课本的学习,在考前的复习中也必要重视课本的复习。在复习应试中,要以《说明》的30条要求为纲,将课本中的“单元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找出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从而融会贯通,形成能力。还要把各册的课后练习和单元训练的内容和题目进行归类整理,检查一遍,有的题目在平时教学中虽然训练过,但落实得不够的,或训练不成功的,就要重做;如果平时没有练过的、遗漏的,就要补做。在考前的课本复习中,还要选取几篇典型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方法的强化训练和以课文为范文的写作强化训练。

在平时教学和考前复习中都要重视课文,然而,也要注意不局限于课本。

重视课本,不是以学好课本为目的,而是以课本为“例子”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因而,我们的视野又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还要加强课外延伸性、扩展性的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去巩固和贯通知识,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课外阅读的视野应该开阔一点,各种体裁的课外文章都要涉猎,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都要读一读,特别是要注意阅读一些反映国外高科技的发展和动态的说明文,新高考每年都考了科技说明文的阅读,都注意把国外最新的高科技成果引入命题,1993年的科技说明文阅读的材料是美国K大学研究人员对“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1994年的阅读材料是进入90年代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米切尔·洛林在生物进化系统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1995年的阅读材料是两位美国学者对外星人的研究动态。课外阅读,还要注意阅读反映现实生活的文章,引导学生向现实生活学习语言。例如,1994年第21题要求对一则启事标题进行修改,考生如果对我国当前实行聘任制有关的词语诸如“选聘”、“应聘”、“征聘”、“诚聘”、“求聘”、“待聘”、“预聘”、“受聘”等词语不了解、不熟悉、不理解,是很难准确答题的。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词如“承包”、“集资”、“合资”、“个体户”、“股份制”、“三资企业”、“劳务输出”、“电脑”等词;在现成课本中是学不到的,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也还未收进去,而这些新词语在高考试题中又经常出现。不加强课外阅读、不注意向现实生活学习语言,就不能适应新高考面向现实生活、面向未来的命题趋势。

三、从语文学科的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出发进行教学和复习应试

语文教学的一个实际情况是,讲授新课的时间长、复习的时间短。学生一进入高三年级,有的学科就开始复习了,而语文还有两册新课本还要讲授,往往是其他学科已进入综合复习阶段,语文课本还未授完。这就鲜明地形成了讲授新课和复习应试在时间和效益上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长时期地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如果按照起始年级讲授新课的方法去教第五、六册的新课,争取不了复习的时间;如果草草对待新课本的学习,或者只教基本课文而不及其余,或者只“读”不“写”,或者“读”而不精、“写”而不改,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赢得复习的时间,却会造成新课的知识学得不扎实,也会造成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遗漏、缺陷,在复习时花费二倍、三倍的时间去查漏补缺,也难以补上。因此,这两种方法都是不足取的。在多年的教学和复习应试的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以新带旧”法,较好地解决了讲授新课与复习应试之间的矛盾。所谓“以新带旧”法,就是:在备课时,根据《大纲》和《说明》以及课本单元教学要求,确定新课某一单元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和捕捉可考虑因素;在讲授新课时,除了认真落实单元教学要点外,还要将已学过的与新课的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有联系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渗透到新课教学中去复习;新课授完后,以该单元的“单元知识和训练”为纲去巩固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初步梳理出本单元所属文体的知识和能力训练序列,对可考因素强的语言材料、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重点学习和训练。高中《语文》第六册安排了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诗歌、文言文等五个单元,在新课教学中运用“以新带旧”的方法,那么,第六册课本学完后,既扎扎实实地学习了新知识,又对这五个单元的基础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复习和初步梳理,对读写能力进行了一次综合训练,这样既可缩短复习的时间,又提高了教学和复习的效率。

第3篇

关键词:知识营销“4Is”营销策略知识经济虚拟价值网络

知识营销的内涵

所谓知识营销是指:企业在分析本企业文化和产品特征的基础上,开发的能够体现企业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和产品特征的知识及科普知识,并在实现企业内部共享的前提下,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向广大顾客不断传播该知识体系,并不断获得顾客知识反馈,从而不断调整改进经营策略的一种互动的知识交换过程。其目的在于创造和培育顾客需求,在实现顾客满意的前提下提高产品销量和企业形象,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长期发展。基于这个定义我们不难发现,知识营销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知识营销是以先创造需求并满足需求为其市场先导的。知识营销通过与顾客知识的传递与沟通,发现并创造需求,引导和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促使其接受新产品。同时积极吸纳顾客的思想,时刻保持与顾客的同步。

注重知识的创新性和多元性,及时根据市场需求整合企业内部知识体系。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可谓是知识营销的灵魂。没有创新,企业的知识就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也就更谈不上创造需求了。同时由于当今消费者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差异化,传统的统一定制下的大规模制造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面对多样化的需求,企业必须建立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以能够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基于信息网络技术下的知识传递与交流的互动体系。知识营销主要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与顾客之间的信息交流,一方面及时了解每个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及时快捷的提供给其所需的知识、信息和产品;另一方面通过传递企业的知识信息,激活和创造顾客需求。

知识营销实现了市场导向和导向市场的统一。知识营销不仅能通过及时了解市场顾客的知识信息,从而及时的去满足市场,更能够通过知识的传播和互动创造需求,能动的影响和培育市场。

基于知识营销的4Is组合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得市场营销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诞生了知识营销。传统的基于4PS组合的营销组合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营销需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的大规模定制下的集中生产将被非标准化,分散化,多品种小量生产所取代,而且前者的标准化产品也将为后者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所取代。这就使得传统4PS中的Product即产品策略面临挑战。在传统4PS中,产品策略注重产品的组合,生命周期和新产品开发。而这一切在知识营销体系下将变得不再重要,因为在知识营销体系下,企业每一件产品都是根据顾客的需求“量身定做”,每一件产品可以说都是“新产品”。一种产品提供给所有顾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正如唐·佩伯和马莎·罗杰斯在《1:1的未来》中所说的那样:在1:1的未来,你自己将会发现在一个时间内对一个顾客的商业竞争,你并不企图把一种产品尽可能多的销售给新顾客,代替它的是,你将会向一个顾客出售尽可能多的产品-它是长期和跨越不同产品线的。

传统营销下的价格体系发生改变。知识营销体系下,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已不仅只考虑其使用价值,而且更加关注它所带来的知识价值,日益注重商品和服务背后的文化内涵。购买的是能使之增加知识含量的产品和相关科普知识以及与之有共鸣的价值取向。而传统的以价格体现产品价值(包括价值增值和成本)的价格确定体系,却无法准确的揭示隐藏在商品背后的知识的价值,以及因缺乏判断知识成本的标准而造成的对作为产品的知识的定价困难,必然会导致交易的缓慢,甚至造成交易障碍。正因为如此,才会导致一盘正版的Windows98在商店的售价几千元,而其在盗版市场才售价几元钱的尴尬局面的出现。

知识营销由于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使得传统的营销渠道也发生了变革。由于网络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使得企业可以不必借助中间商和零售商就可以实现销售。顾客只需要通过网络提出要求,企业就可以依据其需求供货。不仅如此,对知识营销企业来说,可以减少诸多的中间环节,诸如可以不必设置大规模的产品安置空间和中转仓库。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渠道运行费用和交易费用。由此可见传统营销组合中的渠道在这种“直接”交易面前将大大降低其作用。

针对上述传统营销的弊端,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下传统的营销以4Ps为基础的营销策略组合方式必然进行改进和创新。在这里笔者提出一种基于4Is的营销策略组合:

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Individualproductandservice)

知识经济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者需求日趋个性化,情感化,人们更加重视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这意味着消费者的需求可从“量的消费”、“质的消费”开始走向“感情消费”时代”。在这个时代,企业会发现,原来那种针对一般顾客的标准化产品会越来越缺乏吸引力,而那些彰显个性的产品则受到消费者极大的欢迎。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基于个性化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生产和服务,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协商下的价格约定(PriceIndenture)

知识营销下的价格体系应体现出价格构成及构成要素地位这些价格演进规律的新特点,即体现出知识的价值和其评价体系。在知识营销下,价格应成为知识的函数,以知识含量的多少及其创新程度来作为价格高低的评价标准。当然由于知识含量的多少及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很难量化的标准,因此在确定大标准的前提下,根据企业与顾客之间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程度,通过他们协商来确定知识产品的价格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平台(ThePlatformBasesonInternet)

知识经济以网络化的方式存在,以信息技术的传递为其方式,其目标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网络营销是知识营销的载体,网络技术较好的解决了知识营销下的知识产品传播的时间,范围,速度,有效性等问题。将企业知识通过一种明晰公开的标准化输送,将知识产品在传播过程中要求的立体化与及时性综合在一起。“这一营销方式,由于其手段应用环境的可超前性,目前已经处于成长阶段。据资料表明,美国的网络营销的收入已占总收入的20%左右,虽说进一步发展还有待时日,但目前这一借助网络技术进行的与消费者沟通辅助的通路,将成为知识营销下的主要通路”。

前面已经讲过,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将越来越高,而且作为产品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多。企业能否顺利实现这些产品的价值和创造需求,关键在于消费者的“知识”了解和理解程度。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密集度不断提高,消费者知识增长速度,特别是对高新技术的认识水平,远没有技术发展那么迅速。消费者这种对高级技术产品及服务认识的“滞后性”成为企业营销的一大障碍。因此,在营销活动中通过知识交流,一方面“尽量使消费者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使消费者感觉到同样的付出,可获益更多”,另一方面是企业能及时了解顾客需求,把握市场脉搏。将是企业战胜对手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4Is营销策略组合应用的基础

建立基于网络信息平台下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加强与顾客的双向互动,通过顾客资料的运用与分析,设法掌握更多的顾客特性,进而开发出更多的顾客需求。由于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个性将得到极大的张扬和发展,其需求也将更加差异化和多元化。同时由于知识将成为主要的生产资料,知识产品将会越来越多,产品知识的含量也会越来越高,顾客与企业之间的买卖关系也将不会是从前那样是一个简单的“一手交钱,一手拿货(或服务)”的过程,而是一个包括购买前知识沟通,购中付款交易过程,售后的跟踪指导和知识交流过程,以及产品使用完后的知识评价和反馈过程等四个阶段的复杂过程。因而这就要求企业根据不同顾客的不同特征,对顾客以及顾客特征进行分类,将他们及他们的喜好、兴趣等进行档案管理,根据其开发和提供相互的产品和服务。

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

建立其快速反应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化原来的大规模定制方式为以偏好为划分标准的营销部门生产集群方式。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建立起快捷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变原来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实行以顾客偏好为导向的小规模的多样化生产,才能更快的满足顾客多元化的口味和需求。抓住瞬间而逝的市场机会。

构建企业的内外部网络信息系统

努力推进该网络系统内容的丰富化,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和便利性,信息沟通方式的差异性。网络作为知识营销的一个基础工具,其作用越来越重要,他是企业内部及企业与顾客之间进行知识传递和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较之其他通讯工具,网络实现声、像、文一体化的多维信息共享和人机互动功能。因而能够很好的将企业的意图传递给顾客,并及时获得反馈,然而在众多的网络系统中,企业要想有效地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就要使得自己的网络系统以丰富的内容吸引人,以独特的沟通方式打动人,以便利的操作留住人。建立起企业与顾客之间的知识生产与消费的长期关系。

建立一个基于知识创新与传播成本的价格评价体系和价格协商制度

该体系和制度可以让企业以更快的速度与顾客协商好价格。上面已经提到由于知识经济下的价格不仅要反映原材料,人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资料的价值,更要体现出知识的价值。因而这就给传统的价格确定机制提出了挑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许多高科技产品昨天还高达数千元,今天就降至百十来元,变化之大、之快往往使人应接不暇。降幅之大,使得人们在震撼的同时不仅要问:高科技产品,其“科技”到底值几何?其价格又该如何确定?正是这些疑问,使得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使得他们认为企业每一次定价都包含着高额利润的。于是,当企业每推出一项新产品时,大多数的消费者采取的是一种观望和等待(等待其降价)的态度。这样一来就使得许多企业丧失了市场先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从而也就丧失了再进行创新的资本和勇气。因而要解决上述问题,迫切需要企业建立一个基于知识创新与传播成本的价格评价和协商机制。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知识价格的评价标准,然后由企业和消费者在这个标准的前提下,根据产品创新的程度进行协商定价。

建立一个敏捷集成的虚拟拓展价值网

通过该价值网可以与相关利益企业建立一个共生、共存的稳定的战略同盟。由于知识营销从销售开始到结束都是通过远距离的非接触方式进行,因此知识营销渠道与传统营销渠道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来说网上销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交易次数相对较少,但每次交易量较大,且购买比较集中的B-B模式,即企业对企业模式。另一种是每次交易量小,交易次数较多,且购买相对分散的B-C模式,即企业对消费者模式。在Internet平台上基于web技术的网络营销渠道最新发展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基于Internet网络的采购与分销管理,实现企业与供应和分销商之间的网上采购与分销管理,从而为企业在增大供应商和分销商选择空间的同时显著降低采购和销售成本;一是客户(这里主要是指供应商和分销商)关系管理(CRM)。其定位于知识企业生产成品和服务的整个营销过程的管理,包括市场活动、营销过程与售后服务三大环节,“实现企业与众多经销商的直接交易,即通过建立BtoB或BtoC的营销模式,消除营销体系中的中间环节,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随着ERP与SCM、DRP和CRM的集成,最终实现支持基于Internet/Extranet环境下敏捷虚拟组织的集成化运营。”

参考资料

1.李廉水、唐德才、施卫东,《知识营销需要我们做什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徐沛林,《市场营销新潮流》,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版

3.谢康、吴清津、肖静华,“企业知识分享,学习曲线与国家知识分享”,《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第5卷第2期

4.魏农建,“知识经济与企业营销”,《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版,P5-10

5.朱福建、董永虹,“知识营销——21世纪市场营销的一大趋势”,安徽,《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6月

第4篇

一、阅读观念的改变

目前许多学生受狭隘的应试教育观的影响,认为即便花大量时间进行课内外广泛阅读,考试的成绩也不一定就会马上提高。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是“自下而上”(Bottom-up)的理解方式,即认为只要逐词逐句弄懂文字,就能理解其意义。结果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甚缓,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得到任何体现。

对策:还原正确的阅读观,采用“Top-down”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篇章结构。这种“自上而下”(Top-down)的过程强调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了解文章的本质和作者的意图,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基本成分,如段落、句子、词汇等。

二、阅读时间的保证

目前,部分教师为使学生“吃透”书本,总是抱着几本教科书“精耕细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书本知识的重复、枯燥操练之上,使学生无暇顾及阅读,从而忽视了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及语感语义的培养。部分教师注意到语言输入的意义,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加大了阅读材料的输入,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找几篇现成的材料,让学生课后阅读,然后核对答案,草草了事。这种教学与练习,学生从阅读材料除获取一些细节外,其他收获甚小,更无从谈起对篇章结构的了解。长久如此,教学就会很机械、乏味,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逐渐减小,以致受到抑制。

对策:不仅在课内,而且在课外都要保证学生每周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每周最好能有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阅读材料在阅读课上读,例如《英语辅导报》、《21世纪英语报》等报纸上的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时间可灵活安排,阅读的材料难度、长度适当,所带的问题主、客观方面都有。

三、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中,学生迫于各门功课的压力,不得不去做一些立竿见影之类的短浅学习,以求得短期效果。而阅读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学生由最初的减少阅读到最后的越来越远离阅读,由于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阅读感觉会开始麻木,知觉迟钝,人文精神趋向贫乏,并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对策:一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握好阅读材料的范围、难度、长度,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二是灵活地运用多种阅读手段、方法,如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限时与不限时相结合,客观问题与主观问题相结合,等等。三是对学生的阅读状况及时地进行反馈,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对其不足,也应以激发、鼓励、帮助为主。对学生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责备的语言。

四、阅读方法的传授

教师要授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技能、技巧,否则他们的阅读肯定耗时耗力且收效甚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敬畏阅读。

对策:(1)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既重要又有必要,它能使学生读得轻松、读得高效。具体做法如下:一是阅读时,眼睛与试卷的距离要适当,否则将不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目光的快速移动;二是养成默读和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阅读时出声或将英语翻译成汉语都会影响阅读的速度;三是阅读时禁用手指、笔指着单词;四是采用意群阅读法,在同意群的各个词之间不可停顿而应一口气读完,使整个意群的意思不致中断。(2)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首先快速浏览题干要求,带着问题迅速阅读,然后细读并逐一解答。(3)培养学生解题技巧。一是掌握主旨大意;二是细节理解;三是推理判断;四是猜测词义。(4)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应该要学生形成某种程度上的条件反射,就是看到某种类型的题目脑子中会有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达到最终突破阅读瓶颈的问题。

除此之外,正确运用阅读策略也能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在考试中对于提高解题正确率大有裨益。阅读中常用的策略(Reading Strategy)有略读、跳读、细读、推读、概读等。

五、阅读角色的定位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固定场所来传授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仍限定于“传授―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过分注重教师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轻视实践、探索、发现、体验、感悟活动。

对策:阅读活动的核心是自主性,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阅读转变为自主式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因此组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把求知、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增进阅读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活动之中。教师则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总结,以获取训练学生思维的效果。

六、阅读能力的评估

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结果,也会深刻影响学生的阅读信心和阅读态度。孤立的、片面的、不适当的评估结果会使学生错误地理解自己的阅读能力甚至怀疑自己的方式方法。长期如此,往往会使学生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甚至失去自己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对策: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时,一定要注意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公平。正确的评估与合情合理、激励性的评述,会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阅读能力水平及不足之处,并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和要克服的问题。

综上所述,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既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长期的、有效的练习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巩固,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等,开展各种易于接受、易于实施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并最终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观。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愿意付出的人,最终才能登上阅读的天堂,让阅读不仅成为一种学习英语的手段,增长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韩银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策略的调整.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5):28.

[2]魏洲平.心理语言学背景知识框架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VOL3,(3):239.

[3]龙秀苇,龙晓辉.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VOL20:107.

第5篇

(一)一些教师为了提高高考成绩

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大量做题,而不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造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局面:学生文章看懂了,题目却做不对,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掌握阅读的策略和解题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进行阅读方法,阅读策略与技巧的指导。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由于有高考的指挥棒作用

学生只是阅读一些跟高考试题相似,篇幅差不多的短文,机械训练,文体有限,很少有学生广泛涉猎各种阅读材料。老师也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意识是高效阅读的前提,教师要教导学生进行高效的阅读学习,这的确是一个挑战,这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不能一味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英语问题的研究提高阅读技巧,从而有效地进行自主阅读学习,广泛接触各种阅读材料,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社会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

二、英语阅读的策略技巧

(一)熟悉文章设计题目的方向:

英语阅读理解的题目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种类,第一种是阅读主旨题,该项题目主要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全文,对文章的内容主旨有个明确的概念。第二种细节题,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推测,对文章中的隐含细节进行理解应用。第三种是逻辑推测题,要求学生在正确把握文章内容后,对内容的逻辑关系能够清晰地掌握。第四种是猜测题意题,这种题目较为难选,考察学生对片段的理解程度。明确题目的设计走向,理解设计题目时经常使用“偷换概念、超出范围、张冠李戴”等设计手法,就可以较好地对答题的范围有个良好的把握。

(二)重视文章主题,把握文章主旨:

文章的主题句往往就在首尾出现,主题句往往是文章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对全文起到了总结、提示、概括等作用,通过对主题句的详细分析,就可以理解全文的内容和大致的主题走向,明白文章的主要描述对象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内容,更好地提升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通过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提高阅读解题的效率,例如,设计的问题中常出现”Whatisthepurposeofwritingthispassage?””Whatisthepassagemainlytalkabout?”等问题,就很好体现了掌握文章主旨的必要性。

三、提高高中英语阅读学习效率

(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查阅词典,对阅读材料进行合理推理判断,以达到能够阅读日常报刊、材料说明的程度。学生要提升阅读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教学方案的可实施性,而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灵活应用各种情景,淘汰传统英语阅读教学采用单向传导的模式,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提高对阅读的兴趣,做到主动去接触课外的英语资料,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加强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相互学习提升阅读技巧:

在现代的英语教学中,建立以生为本的课堂、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成为老师们关注的重点,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学习阅读技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实践掌握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相应的报刊和作品阅读。小组合作互相学习的灵活性,对于学习的自主性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小组中各个成员的相互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英语能力的强弱进行划分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英语水平均衡,也要确保英语能力强的同学和英语能力弱的同学互取长处,和对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相互学习长处,达到共同提升英语阅读水平的作用。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文化渗透;交流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81-0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影响着语言,二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培养学生跨语言交流能力,最终体现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渗透时,教师更要注意方法,多策并举,以防学生将文化混淆,不利于其学习。

一、结合词汇,认识差异

教师要想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可以从词汇入手,让学生认识文化的差异并能熟记于心。汉语和英语最直观的差异便是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因此,在遇到这种词语时,教师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向学生渗透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英语思维的习惯。比如,在四年级上册“I like dogs”单元中,课本上的人物提到了“dog”这一单词,也就是“狗”。狗在我们的中国成语中往往含有贬义,如狗仗人势、丧家之犬等。但是在英美文化里,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在一些词组或句子中可以指代人,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都有得意的一天)”等。再如,在三年级上册“Color”单元中,各种颜色在我国文化中与情绪的关系并不大,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代表忧郁的blue(蓝色)、代表软弱的yellow(黄色)、代表忌妒的green(绿色)都与人的各种情绪或性格密切相关,这与我国文化中表示颜色的词是有很大差异的。只有了解了这些单词蕴含的文化内涵,才能准确地判断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并进行交流。在新课教学或者试题讲解的过程中,遇到在中英文中差异较大的词汇,教师就可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还能认识到中美文化的差异。

二、交流比较,增强渗透

教师要注意在交际过程中的比较与渗透,将这类句子所蕴含的英美文化内涵和中国文化内涵进行比较,增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比如,在三年级上册“Happy New Year”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中美文化背景下在接受礼物时不同的做法。在中国,人们会把礼物收好道谢,待到客人离开后才会打开。但是在美国,人们会在赠送礼物的人的面前拆开礼物,然后真挚地说:Thank you.教师可将这种交际的差异进行拓展。在接受别人的赞美时,我国人的表现通常是十分谦虚而且低调的,但是在美国,人们受到赞美时,同样会表示感谢说:Thank you.如果是关系比较紧密的朋友,还会说“You don’t know how hard I was working”等,表示自己为这个结果付出了很多努力。教师在一次考试题的讲解中遇到了“How do you do?”这种打招呼的句子。于是教师抓住时机向学生拓展中美文化下打招呼的差异。在中国,打招呼通常是假问别人“是否吃饭”“要去哪里”这种并不在意结果的问句,但是跟美国人打招呼就不能这么说了,这样的说法会让他们误以为你邀请他们吃饭、打探他们的隐私或者根本就是废话。美国人打招呼时通常会说“Good morning”“How do you do”或者“Hello”等表示问好的话。中美两种文化下的交际其实有诸多不同,学生在比较中学习,通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主题活动,切身体验

英语有一句谚语: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汉语中也有类似的名言,那就是――实践出真知。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二部分提到的词汇及交际用语后,教师应当及时组织一次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从而切实体验英语中渗透出的文化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西方节日举办小的主题活动,如万圣节前夜活动、欢度圣诞、复活节滚彩蛋等,让学生们能在浓厚的节日气息下感受西方文化。学生可以互赠礼物,像西方人那样拆开礼物,大声说“Thanks”;也可以假装自己是来自不同职业的人,用Mr和Ms来称呼彼此,共度圣诞,装饰圣诞树,唱“Merry Christmas Song”;还可认真计算今年的复活节是哪一天,然后带着装饰好的彩蛋进行滚彩蛋的活动。教师可在活动前一天或者滋欤把活动中可能用到的和活动有关的词汇或者句子给学生讲解清楚,以便他们能在活动中尽量用英语交谈。这样的主题活动,能让学生切身体验西方文化,有非常好的文化渗透效果。虽然举办这样的主题活动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它所带给学生们的体验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节日气氛的营造,否则可能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注意多策并举,从词汇、交际的差异入手,让学生感受文化差异,再举办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文化差异,便可达到较好的文化渗透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摘 要:英语学科,本就是所有高等院校和高职学校任何一个专业都必须修习的一门课程。但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很大程度上还是把英语作为任务来完成,却忽视了师生课堂幸福感的满足,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从增强师生的课堂幸福感为切入点,来探讨改进英语教学的策略。 

 

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是一门把语言内容转化为具体行为能力的课程,其实践性很强。然而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课堂幸福感”这一全新概念提出来之后,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当前的高职英语教育,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即在于师生课堂幸福感的缺失。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从“课堂幸福感”出发,浅谈一下高职英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差 

随着大学扩招,生源质量逐年滑坡。很多高职新生英语基础相当薄弱,在校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面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状况,任课教师往往很难提高要求,教学改革难以实施,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教学方法和观念落后 

很长时间以来,高职英语教学大多仍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蓝本、以教师讲课为主导,而且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又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重考试成绩、轻能力培养等现象。只注重词汇、语法、翻译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个性,也缺乏实践体验和运用巩固,缺乏师生互动,这就使得教学结果不尽如人意。 

3.教学目的重考证、轻应用 

长期以来,高职英语教学基本是以应付等级考试为核心,等级考试过级率也一直是衡量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大部分学校还把它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和学生也都把这种考试作为英语教育和学习的最终目标。不可否认,等级考试会让学生的英语能力有所提高,也受到社会的认可,但毕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这种“证书”教育下出来的学生,即使通过了三、四级考试,步入社会后在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所涉及的专业英语方面仍表现出严重的不足,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外语能力的需求。 

4.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幸福感” 

在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幸福感”是一个“只知其名,不践其行”的名词。师生都只知其义而不明其理,在高职的英语课堂上,其目的性是比较强的。就是应付考级,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课堂略显枯燥无味,不可否认,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也会很注重教师教授与学生的自主实践的结合,再加之教授一些解题思路与技巧,课堂也是很有探索性的,但之于整个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而言,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再者,我们还必须客观地认识到这样一个无奈的现实:现在大学英语课程,非英语专业的个别系希望缩减每学期授课次数,整体上缩短授课的时间,从而给教学带来了压力,英语教学基本就是在赶课时,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口语训练,也很难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 

二、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策略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应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应成为核心,老师只是起推动者、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做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课堂要采取多种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努力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和一种合作学习的环境。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最关键性的一个环节。 

2.改进教学策略,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从重“语言知识”向重“语言运用”转变 

语言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语言只有在交际中、在使用中才有生命力,也才能真正掌握。这是通过实践逐步培养和习惯的过程。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这一语言,这是语言学习能成功的保证。掌握语言知识是运用语言的基础,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掌握也并不意味着会用。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强调精讲多练,学练结合,说练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通过训练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培养和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 

3.建设“幸福课堂”,提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幸福感 

幸福课堂是高效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和方法,内化提升情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教学目标,而非运用机械的、摧残学生身心的方法去获得所谓的成功和高分数,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 

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课堂中,尤其要注意构建幸福课堂,要让师生在英语课堂上找到幸福感。具体做法是“四环模式”。 

“四环模式”即“自学、问题、精讲、精练”四环相扣,构成一个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获取知识、习得技能、享受成功的幸福课堂。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老师讲解点拨和纠错评价、适时反馈练习等环节,这四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之恰如其分地运用于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好成绩。 

总而言之,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师生幸福感的培养,构建幸福课堂,全面提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外语考核;文化渗透;测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223-02

如何正视当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如何探寻一系列培养人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成为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核心话题。我国高等学校英语类课程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学与实践的脱节、理性与技术之争、英语课程教材内容陈旧、不重视学科专业知识,忽视师生职业道德意识养成、忽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同时现实中高师院校很少甚至没有对中小学英语的衔接,理论与实践脱节。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改变现有的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提倡应用型教学。本课题所说的“大学考试”一词,指的是大学考试成绩是否全面反映学生水平,对于真正验证学生能力有欠缺。“实践教学”主要指技术和能力。如何提高高师院校英语类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促进师范生职前专业发展,是每一所高师院校所负担的重任。本研究将选取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部分教师与现在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质性研究与田野研究观点出发,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资料收集,并辅以问卷调查,进一步探讨大学考试与教学实践的影响,分析影响因素、找出相应对策。

就目前的大学外语考试而言,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考核主要是笔试,虽然我们都知道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实际的交流和应用,但由于受到师资和教学条件的制约,要使学生真正能够很熟练地应用一门语言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英语测试中涉及的文化方面的知识主要是出现在阅读理解这个题型里,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从理论上讲,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的信息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征和品质,通识化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视野,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学外语测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都是围绕这中西方文化差异而出现的或者渗透着文化的信息,例如,对欧洲的时间观念、价值观念的介绍,非语言交际在世界各国的不同表现,国外的女权运动,宗教、政治以及大学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会使学生对别国的文化有所了解,在2012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出现了关于文化方面的问题,快速阅读里涉及了诚信的问题,深度阅读里提到了单性教育和混合教育的问题,作者提出单性教育在英国的教育体制中还是应该提倡的,因为这种教育形式更有利于男孩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听力题型里经常会听到涉及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这样的内容。美国和亚洲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是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经常遇到的,比如个人主义,注重隐私,强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对时间的重视,以工作为重心,热爱健身,喜欢变革和生活中的改变,注重物质生活,不拘理解,坦率诚实等,大学英语文化测试在国内的实践与研究刚刚起步,主要涉及三个问题:即大学英语文化测试原则,测试内容和测试比重。为了解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现在对文化教学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要求和态度。调查结果总结如下:一是学生的语言能力高的并不代表其文化能力高,学生的文化能力普遍偏低。二是从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65%的学生认为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造成跨文化交际沟通的主要因素;81%的学生现有的英语教学中有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但是所占比重不大;大多数学生希望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文化能力,而且,他们一致认为文化知识的积累对求职和工作将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学生对于中西文化差异有一定的了解,从实验结果看,学生的文化能力和他们语言能力不是同步提高的,因此学生的文化能力和语言能力需要分别培养;随着外语界对于文化因素的意识提高,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有所涉及,但比重还要加大;学生已经认识到文化差异对沟通的重要性,也迫切希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更好实施文化教学,在编写教材时,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选材方面可以选一些具文化特色、反映文化差异的材料,并且注意系统性,能够反映文化的不同内容,从日常行为、风俗习惯到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等等方面;同时,在设计练习时,也要遵循贯彻文化教学的原则,尽可能地为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鉴于文化和语言的存在紧密的联系,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内容,文化教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外语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实践教学中也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中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出国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更广,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更加苛刻和严格,学生在学校就要为就业做好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未来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对就业的考虑,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对文化能力的考查,大学的英语教育更应该重视跨文化交际中实际所需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对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一般来说,目前的大学英语测试主要侧重考查学生对听力、阅读、写作、翻译四个方面的掌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就业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和测试都在面临着改革,一方面,英语学习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足够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大学的教科书和试题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有相当数量的同学英语水平超出了英语四级甚至是六级的水平,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进行调整,一些文化方面的内容也需要补充到授课内容当中,就文化教学而言,现有的教学大纲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大纲规定的目标是“使学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因为用英语交流信息这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目标,但我们不能保证实际交流过程中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的得体性和使用的正确性;语言交流是非得体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很多都和非语言因素有关,比如眼神、语音、语调、手势语,而这些因素又和文化密不可分,在实际的交流和语言运用中还会有很多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沟通失败。

文化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有四种类型:说教型、经验型、泛文化型和专门文化型。第一,说教型,这种授课方式的特点是课堂信息量大,比较适合传授属于认知内容的知识性信息,尤其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第二,经验型,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感官经验,强调只有从实际经验中才能学习到真正的知识;第三,专门文化型,单一文化,第四,泛文化型,涉及多种文化。在这四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可以组合成四种教学形式:一是说教型和泛文化方法相结合,包括阅读语言材料、讨论、演讲、事件分析;二是说教型和专门文化相结合,包括语言提升训练、阅读大量的语言材料、搜集文化背景知识;三是经验型和泛文化方法相结合,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模拟训练、热点事件分析、自我评价;四是经验型和专门文化相结合,包括语言训练、专门文化知识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解释词的文化内涵。

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首先,情景模拟表演: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表现人物特点,是提高学生文化交际能力非常有效的手段。角色表演需要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语境,考虑到例如文化习俗、人物关系,语言和行为表达的得体性。学生在表演之前需要搜集资料,排练,这个过程会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并意识到文化存在的差异,为学生将来交际能力的提高是很好的锻炼。其次,学校或社团会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给学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社团的活动如圣诞节晚会,文化节等都是文化传播的机会,学校鼓励学生与外籍教师交流沟通,可也可以学习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例如西方人不同的行为方式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模式。另外,开展与文化知识有关的讲座讨论,介绍英美文化的各个侧面内容,课堂教学和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看原版的英文影片,必要时对文化差异进行讲解,鼓励学生阅读英文报纸、杂志和英文原版小说,并做读书笔记,这对学生积累文化知识、了解社会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是非常有效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听力,增强了语感,写作能力也会提高。让学生对看过的电影或书籍在课堂上通过做报告或演讲的形式锻炼口语。

本文对文化教学对学生测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文化教学做了分析和总结,但在实际文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们现在强调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但文化教学要取得效果和进展,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本身应该具备足够多的文化知识和阅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有相当多的英语教师没有出国的经历来真正体验,因此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不够准确;另外根据具体不同的授课内容,教师在教学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情景式、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毕继万.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外语,2005,(3):66-70.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第9篇

在1998年第三次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调整前,测绘学科本科有4个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大地测量、地图制图,虽然都要学习摄影测量学,但是各个专业间差异较大,如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测)对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学生有关摄影测量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基础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摄影技术、航空与航天摄影技术、非地形摄影测量;实践环节包括:航测实验、航测外业实习、航测内业实习。而原测绘学院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有关摄影测量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摄影与空中摄影、航空摄影测量、航天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航测自动化、像片判绘(包括实习)、像片转绘,实践环节还包括航测外业实习。由于当时摄影测量教学中实验或实习内容涉及很多价格昂贵的专业摄影测量仪器,一些院校受限于办学条件,当时只开设有工程测量专业。原武测工程测量专业在摄影测量学方面主要的课程有:摄影技术(一学期)、摄影测量学(一学期),但没有相关实习;而同济大学工程测量专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设的摄影测量学相关课程有:摄影测量与遥感(上、下两个学期)、工程摄影测量,实践环节包括:摄影测量实验、遥感实习;相较一些院校的工程测量专业,其摄影测量方面的学时数已经偏多。1998年第三次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后,以一级学科设置本科教学专业,现在本科阶段只有测绘工程专业,摄影测量学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及方向之一,与原来工程测量专业比,摄影测量学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增加,但是该比重远低于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中的比重,并且由于总课时呈压缩态势,因此实际授课时间实际是在减少。随着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20年来摄影测量学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经历模拟、解析、数字3个阶段发展后,摄影测量快速进入了航空摄影测量与航天摄影测量并存的发展阶段;航空摄影发展到了模拟航空摄影和数码航空成像并存阶段,航天摄影(测绘卫星)完全实现了数字成像;摄影测量数据处理则实现了全数字化。为了适应摄影测量快速发展的情况,同济大学测量系在2005—2006学年开设了摄影测量学的双语教学,其他院校也对摄影测量学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尝试。摄影测量的快速发展使得一方面涌现大量新知识点,现在本科教学中摄影测量方面涉及的很多内容实际上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的研究结果,因此需要教授的内容大量增加;另一方面,以一级学科设置本科专业,测绘学科的各个二级学科的内容都要涉及,而通识教育本身又需要挪出相当的学时进行通识类课程学习,造成的结果是在摄影测量方面,现在同济本科教学中相关的课程只有:摄影测量基础、数字摄影测量及实践环节———摄影测量实习,并且其中作为专业主干课的“摄影测量基础”课时缩减为一周4课时(将来还将缩减为3课时),在这种背景下,摄影测量方面的教学应如何开展,特别是主干课摄影测量基础教学如何开展,教学中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过去的模拟摄影测量内容是否要涉及?怎样涉及?这些都须考虑。

二、通识教育下同济大学测绘专业“摄影测量基础”教学探索

作为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摄影测量学在数学上具有完整的理论基础,与其他测绘基础课程如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有较大的差异,也是一门非大众化的学科课程;但作为测绘技术中的一个分支,其具有广泛的应用,是后续学习数字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及遥感等专业课程的基础。随着近、现代摄影测量理论研究和技术的发展,相关内容更新非常快,而且与计算机视觉的结合日趋紧密,因此现阶段摄影测量学的教学内容也有较大的变化,一是内容增多,二是内容改变多特别是涉及应用方面。而通识教育背景下,造成课时数紧缩,因此在摄影测量基础教学中须兼顾两者,在教学内容安排中尤其要注意基础部分、拓展部分的比例安排,统筹考虑一般学生的需求和感兴趣且学有余力同学进一步深入的要求。结合摄影测量方面课程的教学经验,确定了“摄影测量基础”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

1.“摄影测量基础”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

摄影测量学基础作为一门基础性专业课程,在现在学时大大压缩的情况下,整个教学内容应强调基础性,为学生将来可能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会从事各种不同的行业应用,同济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单纯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并不多,比较多的从事工程测量,但现在工程测量这方面的仪器不少涉及近景摄影测量原理的应用,如工业场景监测等;另一方面还有不少学生从事GIS数据处理的工作,其中会涉及不少航空、航天影像的处理。针对这些不同的学生,项目组成员认为“摄影测量基础”课教学的目的是在有限的学时下,传授摄影测量最基本的概念方法,建立摄影测量学基本框架;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相关后续课程及将来工作中有关知识学习作准备。考虑到同济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摄影测量学方面课程分为摄影测量基础和数字摄影测量学两部分,而卫星影像几何处理集中在后续的遥感课程中讲授,且课时数有限,因此现在“摄影测量学基础”课的教学,其指导思想应是:对摄影测量学的讲授内容侧重于摄影测量基本原理、基本过程,使学生建立起摄影测量的基本思想,保证学生对摄影测量整体过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强摄影测量实际应用部分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双语教学实践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2.构建科学的“摄影测量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体系

从上述“摄影测量基础”教学指导思想出发,构建了通识教育下“摄影测量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体系。总体上,“摄影测量基础”教学目的是为满足宽口径人才的培养,满足不同部门对于摄影测量和影像空间信息获取人才的要求,为学生将来的对摄影测量学相关内容的进一步学习、自主学习打好基础,为这一目标,将教学中涉及的内容分成4类:需熟练掌握的、需掌握的、需了解的及兴趣拓展部分。有关数字影像匹配方法的基本计算过程,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数字微分纠正的原理及正射影像图的制作;全部放到数字摄影测量课中讲授,不在摄影测量基础课上做要求。这样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摄影测量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着重使学生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空间解析定位和图像解译)及利用摄影测量方法获取空间几何位置信息的基本操作过程;了解摄影测量学与遥感、GIS的密切关系,空间定位技术(GPS)的关系,在摄影测量影像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及摄影测量学的最新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主要应用。一些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了解其历史发展知识及与计算机视觉的关系。

3.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合理选择、组织的教学内容是满足在课时较少情况下学生仍能够较好掌握摄影测量基本知识的重要保证。摄影测量学教学中既包括有大量的摄影几何原理,又涉及很多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相关应用方面的知识,在现有的教学中各门相关课程的讲授内容各有侧重。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沿着摄影测量的发展脉络,从模拟—解析—数字来介绍,其最大的好处是:对摄影测量的发展历史、相关概念演变的关系学生能比较清晰的掌握,但这是建立在过去专业细分的基础上的、需要大量课时,并且最好有一定模拟仪器的支持,这在现有情况下无法满足,而且其中部分知识内容已属于比较陈旧过时的内容,也没有必要讲授,而其中历史部分,虽应涉及,但不同学生对各部分内容的兴趣并不一样。由于将“摄影测量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了4部分,因此,摄影测量历史部分知识属于学生只需了解的内容,而模拟摄影测量部分的绝大多数内容则属于兴趣拓展部分的内容。在教学中重点放在学生需要掌握或熟练掌握的内容;同时考虑到计算机视觉研究对摄影测量的冲击与促进,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相关内容的介绍,其中部分如计算机视觉方向如何表示像点、物点的关系,它与摄影测量表示方法的关系,是学生应了解或兴趣拓展的内容。目前对摄影测量基础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作了较大调整:①考虑到学生在先前阶段并没有课程专门讲授摄影测量中的影像获取及其要求,在内容中增加影像获取部分,介绍过去胶面影像的获取(简要介绍)和数字影像的获取,并对相机检校简要介绍;②由于将数字摄影测量部分内容独立在专门的课程介绍,在摄影测量基础部分重点介绍像片解析基础、强化解析空中三角测量部分内容,特别是光束法平差、增加直接线性变换内容;③讲授内容去掉了模拟测图部分内容的介绍,这些内容只作为学生兴趣阅读的材料;④考虑到整个航测成图的整体性,在内容中增加了航测外业部分介绍,包括坐标框架选取、像控点获取,以及影像的调绘。现有的一些摄影测量教材中模拟摄影测量的内容已经完全去掉,只在绪论的历史回顾中出现。由于现在摄影测量中一些名词、概念、处理方法中还留有模拟测图的痕迹,将模拟部分完全去掉是否会影响学生对这些问题理解?一些摄影测量还留有不少模拟的痕迹,完全去掉对学生理解是否有利?从这一角度出发,在讲授过程中仍然将模拟测图内容作适当介绍,作为学生拓展了解的内容。而对于影像解析及解析空三的内容,因其是摄影测量的基础,对进一步学习很重要,因此在授课中强化了这方面的内容。

4.加强与创新项目的结合、与实践的结合

摄影测量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一些摄影测量知识应用的小实验。如利用规则格网板进行控制,利用普通相机(如手机自带相机)进行面状物体的摄影和基于影像的面状物体形状测量;结合网上大量的影像信息(特别是卫星影像信息,如百度地图、GoogleEarth上的影像信息),与实地相对照,引导学生理解影像调绘、外业控制、像片控制点的概念,并结合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绘。现在大学本科教育中,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各种学校和国家的创新项目。有些学生提出的一些项目申请想法就涉及影像的几何处理、摄影测量的相关知识,因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想法,所以学生的兴趣高、学习主动性强,并且很多想法更为新颖、有趣,为此在摄影测量基础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和创新项目的结合。现在测绘工程三、四年级学生正在进行的创新项目中,有2~3个项目是与摄影测量学相关的。通过加强课程教学与实践和创新项目的结合,原本抽象的概念内容变得具体、实在,与日常生活中应用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完成这些项目和实践活动,还会涉及一些教学中未授内容,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入、主动地学习,能激发学生去思考该学科的更广泛应用,而不是仅局限于测图方面,这也与现在通识教育背景下进行通才培养的理念相一致。

三、结束语

第10篇

一、盈余管理的识别

注册会计师要有效地实施盈余管理审计,必须对盈余管理有深入的了解,对盈余管理存在的可能性进行识别,对事项是不是盈余管理进行判断。

1、盈余管理的概念判断。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利益关系人(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债权和股权资本提供者、劳务提供者、财务中介机构、供应商和顾客)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职业判断的过程。因此盈余管理只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以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或某类利益关系人)决策的情形。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使得财务报告对用户具有更多的信息含量则不应视为盈余管理。

2、盈余管理动机的考察。盈余管理动机对盈余管理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特定的动机,管理当局就会本着公允反映经营业绩的原则进行职业判断。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三种:

(1)契约动机。如果公司和其它利益关系人依赖会计数据来决定他们之间的交易,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就会产生。契约动机主要有债务契约动机和管理报酬契约动机。

债务契约。企业经营所需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金融机构在贷款时一般会设置一些保护性条款,对一些会计数据和其衍生数据(营运资本,可赚取利息倍数)作出规定,以防止经营者损害债权人利益。当企业会计数据临近契约规定底线,面临违背契约风险时,管理当局就很可能改变会计数据以避免违反契约。

管理报酬契约。典型的管理报酬契约一般都将管理层的奖金与公司盈余挂钩。因此管理层经常会运用会计判断来调节盈余以增加他们现在和将来的报酬。

(2)、资本市场动机。由于公司报告的盈余与其市场价值密切相关,因此出于资本市场动机来进行的盈余管理就层出不穷。国外研究表明,首次发行股票前,管理当局存在着严重的高估盈余的行为。因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并没有一个已确定的市场价格,募股说明书中披露的财务信息就成为确定股价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一个即将上市的企业,其管理层很可能对募股说明书中的盈余进行管理,以使公司股票有一个理想价位。在我国,比较典型的出于市场动机进行的盈余管理还发生在公司为获得配股资格和维持上市资格时。由于配股资格的获得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后续资金的注入,投资项目规模的扩张,能否获得配股资格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就非常重要,因此公司存在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以取得配股资格。我国学者的实证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样,由于企业的上市能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利益,上市公司在经营不力,面临因连续三年亏损而摘牌时,也很可能通过盈余管理先摊多转费用,为第三年“转亏”作准备,以避免摘牌。

(3)、监管动机。如果报告盈余会影响监管层或政府官员的行为时,监管动机就会出现。通过实施盈余管理,管理层可以促使政府放松管制。例如:受到明显的政治关注的企业,如垄断企业会希望通过盈余管理使净收益最小化以降低受关注的程度;寻求进口管制(如提高关税,进口配额)的公司也可能低报盈余以夸大国外产品的进入所造成的损失,从而增加得到利好政策的可能性。二、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判断

在盈余管理进行识别的基础上,注册会计师应在相关审计准则的指导下,以职业所应有的谨慎态度对涉及盈余管理的事项的重要性进行判断。在我国,与盈余管理直接相关的审计准则主要是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该准则所定义的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和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1、在数量方面,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一般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小额错报或漏报的累计,也可能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在存在盈余管理动机的前提下,这种错报或漏报很可能是管理当局的有意安排,更应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2、在评估财务报表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时,必须特别重视其质量特征,如涉及舞弊和违法行为的错报和漏报;影响财务报表趋势的错报和漏报:迎合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的错报和漏报;影响契约履行的错报和漏报以及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等。在这些情况下,错报和漏报的金额即使很小,从性质上考虑仍是很重要的。因此,有意识地进行盈余管理以改变会计数据的行为,不论其影响金额的大小,都应认为是重要的。

三、盈余管理审计的重点领域

阿瑟.列维特在“数字游戏”的演讲中指出了美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五种常见手法:一次性地在资产负债表上冲销“大量的公司重组费用”;利用收购兼并会计的所谓“创新”;滥用重要性原则;根据不真实的假定去估计负债,形成混杂的秘密准备;提前确认收入。这些现象在我国也经常出现。下面这些方法是盈余管理常用的手段,注册会计师在盈余管理审计时应予以特别关注。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故意高估预计使用年限和残值,减少当期折旧费用。2、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将资产可收回金额和账面价值进行比较,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层可能会通过高估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减少减值准备,上调当前收益。3、企业与关联方之间通过关联方交易,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的价格进行交易,以增加或减少盈余。4、资产处置所带来的收益必须在处置期间确认,管理层通过调控处置资产的时间来调节盈余。5、利用资产置换、股权转让、出售资产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以粉饰财务报表。61管理层在年末多接订单,向顾客提供更优惠的折扣和信用条件,以增加收入和盈余。7、利用资产评估来虚增资产。

四、盈余管理审计程序

1、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必须对盈余管理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感性。审计小组应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状况和所属行业的特点,与管理当局、审计委员会、内审人员和企业职工的交流所获得的信息、被审计单位呈报给有关管理机构报告中的信息、以前年度和中期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来确定被审单位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动机。需特别指出的是,如果被审计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年底突击召开董事会或临时股东大会,会计利润与现金收益不对称,财务指标接近临界点,关联方交易和非经常易所带来的利润占较大比重时,被审计单位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更大。

2、注册会计师应将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重要估计与注册会计师根据相关审计证据表明的最合理的估计之间的差异作一个整体比较。虽然有些个别估计差异单个来看并不重要,但这些差异的累积结果很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综合起来很可能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对会计报表所出具的审计意见。此时,注册会计师应重新评价管理当局会计估计的整体合理性。

第11篇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为企业的股东和其他利益集团包括员工、顾客、供货商以及所在地区和相关行业等创造价值。如果把“企业”这个“黑匣子”打开,我们可以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或者称之为“增值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其产品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售后服务方面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聚合体。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就是这一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企业的价值链及其进行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该企业的历史、战略、实施战略的方式以及活动自身的主要经济状况。

价值链可以分为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增值活动两大部分。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如材料供应、成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这些活动都与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相关。企业的辅增值活动,包括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这里的技术和采购都是广义的,既可以包括生产性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的开发管理,例如,决策技术、信息技术、计划技术;采购管理既包括生产原材料,也包括其他资源投入的管理,例如,聘请有关咨询公司为企业进行广告策划、市场预测、法律咨询、信息系统设计和长期战略计划等。

价值链的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比方说,如果多花一点成本采购高质量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减少工序,少出次品,缩短加工时间。虽然价值链的每一环节都与其他环节相关,但是一个环节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他环节的价值活动,则与其在价值链条上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根据产品实体在价值链各环节的流转程序,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被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在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中,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可以被称为“上游环节”;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可以被称为“下游环节”。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产品,与产品的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顾客,成败优劣主要取决于顾客特点。

不管是生产性还是服务性行业,企业的基本活动都可以用上价值链来表示,但是不同的行业价值的具体构成并不完全相同,同一环节在各行业中的重要性也不同。例如,在农产品行业,由于产品本身相对简单,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一般较少需要广告茗销,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不是特别强烈,与之相应,价值链的下游环节对企业经营的整体效应的影响相对次要;而在许多工业机械行业以及其他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售后服务往往是竞争成败的关键。

二、价值链与企业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说到底,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上的优势。而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于该行业的某些特定环节的垄断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这些决定企业经营成败和效益的战略环节可以是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也可以是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或者认识管理等等,视不同的行业而异。在高档时装业,这种战略环节一般是设计能力;在卷烟业,这种战略环节主要是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策略(也就是如何对付各种政府和消费者组织的戒烟努力);在餐饮业,这种战略环节主要是餐馆地点的选择。

虽然如前所述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价值链,同一环节在各行业的作用也不相同,但是,对于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例如跨国公司则可以通过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核心能力在相关行业中进行扩散和移植,从而提高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在国际营销活动中拥有全球跨行业营销的范围经济效应。这种范围经济效应是跨国公司通过最佳广度(范围)地使用通用型要素和资源而获得的。这种通用型要素可以是通用的生产设备、管理经验、营销技能和研究开发能力。由于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能发现通用型要素的存在,那么,当两个行业的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核心能力需要相同的通用型要素时,跨国公司就将自己在一个行业中的核心能力扩散到另一个相关行业,使得范围经济效应转化为范围经济优势。因此,跨国公司在一个行业的营销沟通活动中获得的先进知识、经验和技能,可以不需要很大的追加投资就能转移到其他相关行业。如美国的菲利浦一莫利斯公司是著名的烟草商,创造了万宝路这样的全球性香烟品牌,该公司进入食品行业后,带入了其卓越的广告、营销推广等营销沟通技巧,使得像米勒啤酒等品牌也迅速成为美国的领先品牌,并走向世界。

当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营销时,范围经济优势又可以同时转移到新进入的国别市场。根据该国的特定市场环境,跨国公司有计划地选择相关行业的产品相继导入,在市场研究、促销技巧和共同渠道等方面形成范围经济效应,尤其是促销行为的协同效应对树立跨国公司在当地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飞利浦公司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引入其照明、微电子、计算机硬件、家用电器等相关行业的多种产品,并使用相同的广告语“让我们做得更好”,使得公司形象非常鲜明。尽管其多年营运状况不佳,但据调研显示在中国市场上飞利浦公司的知名度要远高于通用电气等强劲的竞争对手。其他如日用消费品行业的跨国公司在各国市场上都如出一辙地引入家用洗涤剂、消费纸品、个人护理用品和食品保健品,这些都是跨国公司获得范围经济效应的例证。

很显然,要保持企业对某一产品的垄断优势,关键是保持这一产品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的垄断优势,并不需要在所有的价值活动上都保持垄断优势。战略环节要紧紧控制在企业内部,很多非战略性的活动则完全可以通过合同的方式承包出去,尽量利用市场以减低成本,增加灵活性。对战略环节的垄断可以采取许多形式,既可以是垄断关键原材料,垄断关键人才,也可以是垄断关键销售渠道、关键市场,等等。比如说,在很多靠特殊技能竞争的行业,例如广告业、表演业、体育业,这种垄断优势通常来自于对若干关键人才的垄断;在很多靠产品特色竞争的行业,这种垄断优势往往是来自于对关键技术或原料配方的垄断,例如可口可乐的配方,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的专用调料配方,都是绝密级别的商业秘密。在高科技产品行业,这种垄断优势通常来自于对若干关键生产技术,例如对计算机的芯片生产技术的垄断造就了全球芯片巨头IN-TEL公司。而微软(Microsoft)则在电脑软件领域拥有无与伦比的创新能力。广州宝洁从成立开始就以“世界一流产品,美化您的生活”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树立“宝洁公司,优质产品”的形象。为了维护其优质产品概念,公司动用其在全世界拥有的超过100名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都花费其销售额的8%-10%(约5亿到7亿元)的费用进行专门的产品研究,宝洁认为,只有不断开发产品功能,提高科技含量,才能占领市场。优质产品概念不等同于国家、行业的标准。为了开发一个优质产品概念,宝洁每年花费销售额的1%-3%进行各方面的市场研究,用宝洁的话说,优质产品必须是消费者合同的产品,产品核心功能和功能都成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上面这种种建筑在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战略环节上的垄断有时是很容易理解的。相对来说,鲜为人知的是各种建筑在价值链“辅增值活动”环节上的垄断优势。下面我们试以国际商用计算器(IBM)在组织结构上的垄断优势来讨论。IBM在世界计算机市场上的优势,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于IBM的价值链布局所形成的强大组织体系,这种组织体系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和维修大型商业计算机的长期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就个人电脑的生产而言,IBM是相当落后的;个人电脑的关键生产技术都不在IBM手里。但是,IBM的遍及全球的组织结构和维修服务网络,以及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高质量服务”的信誉却是其他公司难以企及的。尽管IBM并不生产任何个人电脑的关键部件,标有IBM牌号的个人电脑内部所用的原器件都是IBM向其他公司采购来的,但IBM牌个人电脑仍然受到消费者的偏爱,售价高于其他各种质量相同的“杂牌”电脑。这里的原因主要在于,IBM的声誉和覆盖全球的销售、维修、服务的组织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了购买技术复杂产品是极为需要的质量保证。由于这种质量保证是个人电脑产销价值链上的一个战略环节,而IBM在这一环节上占有垄断优势,这就使得并不生产个人电脑的IBM成为在个人电脑行业举足轻重的行业巨头。

三、价值链与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

由价值链的概念和构成分析我们知道,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被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在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中,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可以被称为“上游环节”;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可以被称为“下游环节”。上游环节经济活动中心是产品,与产品的技术特性紧密相关,其效益高低影响到整个价值链体系。例如,新产品、新工艺一旦开发出来,可以在许多市场许多地区应用,其优势具有普遍意义。

相应来说,如果对于某一产品的营销来说,占关键地位的是上游环节,取决于产品技术和大规模生产,其竞争性质很可能表现为“全球市场”型的全方位的立体竞争,大型商用客机、小汽车、计算机都属于这一类。因此,企业跨国经营如果主要靠的上游环节的优势,则可以采取“全球性”的营销策略。而国际市场的某些消费需求的同质化趋势也支持这一策略。

虽然各国市场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但各国市场以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却表现出趋同性。各国消费者都在从其他社会汲取他们人为是好的东西,从精神的到物质的产品,一种新的消费现象——跨越文化界定的消费趋势——正在形成。这种情况,很大程度来源于教育,来源于知识的传递,教育导致更高水平的技术成就,同时也会消除在生活方式上的差别。另外,传媒,特别是电视的推广和普及,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也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因为这些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使人们能够立即分车到世界上现代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壁垒的大大降低,各种层次的国际交流愈来愈多,愈来愈密切,世界正在变小。丹麦、德国、日本、美国的年轻人都是吃汉堡包、穿牛仔裤、弹吉他长大的,他们的生活方式、抱负和愿望都十分相似。

对那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大公司来说,这样一种消费趋势是求之不得的机会,也是他们日日夜夜在努力促进的。需求的同质化,可以使厂商的库存、采购及生产成本都大为减少,而更增加他们的竞争力。开创名牌,并促使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去追逐名牌,这些企业就可以得到巨额的销售收入和可观的利润。美国一家咨询公司对美国、日本和欧洲14个国家的9万名消费者的调查表明,世界知名度最高的10种名牌商标是:可口可乐、万宝路、IBM、麦当劳、迪斯尼、索尼、柯达、摩托罗拉、吉列和耐克,而这些品牌都是属于顶尖跨国公司的。

跨国公司一旦认识到国文化交叉而产生的某些共性,就可以设计全球通用产品,用同样的广告制作知识变更说明文字,以跨国公司的盛名和信誉,以自己的渠道,向世界各个市场推进。“跨国公司产品”不仅是一种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而且是一种能满足人们精神和感观需求的价值复合体,一种文化感受。

与此相反的是下游环节的经济活动。下游环节的中心是顾客,各种经营活动(如广告宣传、渠道策略、促销手段等)都与消费者特性紧密相关,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所在市场当地的供求情况、风俗文化为转移。例如,强有力的销售渠道,脍炙人口、不胫而走的广告语言往往具有地方性的特点,很难简单地照搬和移植。如果对于某一产品的营销来说,下游环节的优势占主导地位,则该行业的竞争性质很可能是“多国市场”型的相互独立的局部竞争模式。凭借下游环节优势跨国竞争的企业,其竞争战略往往带有鲜明的局部性、地区性色彩,在本地成功的策略未必能给其他市场带来成功。在这方面,世界两大日用消费品巨头英国联合利华和美国宝洁公司都有过类似的教训。

联合利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吃了不少苦头,总结了不少教训:不要把中国当作单一的市场,各地区间在收入、风俗、政策、商业存在很大差异。全国统一的战略难以实施,要学会思考,因地制宜。是否进入一个市场,战略基石不能寄放在政策和跟政府关系上,尽可能跟上中国市场环境的变化。不论你的产业模式在别处多么成功。

第12篇

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新的管理系统,其建立的目的在于为企业或领导提供决策。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条件,因为它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管理决策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决策技术,要想建立科学完善的决策系统需要以计算机为基础,融合信息学、信息经济学、管理科学等学科,通过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目的在于支持半结构化决策问题的决策工作。决策者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和个人的知识经验能提高决策能力与水平,使决策具有快速和准确的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二、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当今每个企业都应该努力构建的,因为企业决策面临严峻的挑战、企业决策层快速决策的需求、企业决策层需要快速处理各时期数据信息的要求,促使企业建立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1.企业决策面临严峻的挑战。

随着世界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本地区还有来自本国和全世界的竞争,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日俱增。企业领导必需敏捷的作出适应市场和自身企业现状的决策,决策越正确,要求决策者考虑的因素越多越全面,这些都为企业决策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建立决策速度更快、决策成功率更高的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必要的。

2.企业决策层快速决策的需求。

在社会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竞争,对决策提出新的要求,由于信息的海量和复杂性,利用传统的信息收集整理并用于市场营销决策已经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决策需要,企业决策层的管理者迫切需要一种计算机化的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化的决策系统能提高海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能力,是人工信息处理能力无法比拟的。

3.企业决策层需要处理各时期的数据信息的需要。

任何一个行业和企业在经过了数年的发展之后,都会积累大量的历史数据,这些数据蕴含着重要有价值的信息,要想随时获取这些信息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因此企业决策者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对这些繁纷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快速的查询、分析从而提炼出有价值的分析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必需借助高科技才能完成这一工作。市场营销的决策支持系统能轻松应对海量数据的强大处理能力是企业决策者所青睐的。

三、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模型

本文根据市场常用的MDSS系统,分析MDSS系统结构中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的具体实现及管理。

1.数据库。

MDSS中的数据对决策起着重要作用,搜集的数据用于构建面向模型,根据面向模型的生成与决策需要设计数据库。利用MDSS为企业高层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所以获得的数据信息应该全面,除了搜集来自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数据如产品价格、仓储、财务等信息,还要输入来自企业的外部相关的数据如市场供应量、市场的平均价格、竞争对手的数据信息等。由于数据的数量过于庞大,在建库的过程中采取了集成数据库即总数据库的方案,然后再利用数据库提取技术进行提取。根据外界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建立数据库的类型可以建成动态数据库把市场价格和市场环境的波动纳入进来,把自身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原料成本等纳入动态数据库。通过对动态数据库和静态数据库的分别利用,能提高数据库的利用效率与效能,很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模型库。

根据营销工作决策类型,我们基本上将模型分为预测类、投入产出类等模型,在这些模型中,企业应选择适当的模型为决策提供依据。由于市场营销策略的可变性和成本的相对不变性,企业在使用模型时,要结合定型模型和定量模型的综合应用才能有利于科学决策的形成。任何模型的运行都涉及到数据的输入、输出,因此要做到模型管理与数据管理的有机结合。当从数据库中输入需要的数据和参数后,得到相应的运行结果,可以把运行结果输入数据库作为一种数据参考。由于市场环境和企业的变化造成数据发生变化时,会对模型产生一定的变化。假如数据发生大幅度的量变而导致模型发生质变后,模型也应做到适当的修改。3.方法库。为了使系统结构更加清晰,将方法从模型库中分离出来,单独组织成一个方法库并配以相应的方法库管理系统,共同构成另外一个组成部分--方法库系统。方法库系统主要是一个软件系统,它综合了数据库和程序库。它为求解模型提供算法,是模型应用的后援系统。方法指基本算法,例如,数学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经济数学方法等。引入方法库的优点提供各种通用计算、分析、加工处理的能力;提高模型的运行效率;实现软件资源共享。既考虑应用程序员用户,又考虑了非程序员用户的需要,增加了命令语言接口。

四、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

第1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氛围 营造策略

教学改革意味着当代教学需转变教学目标,将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化为培养教育,并改革教学手段,突出教学特色。初中语文是重点学科之一,也是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利用课前活动调动语文学习氛围

语文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科,该学科容纳了中国历史的重要精髓,也容纳了当代人们的情感特点。学生在初期学习时,往往难以快速融入学习状态接收新知识,使得学生常常出现消极情绪。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不仅需具备正确的教学目标,还需明确教学主体对象,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以往我国的语文教学状况来看,语文教学过程其气氛普遍较为严肃,学生在讲台下一言不发,教师在课堂之上讲解语文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过于拘束,导致学生常常难以高效率学习新知识。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需明确教学主体,在语文教学环节中融入多个教学活动,活跃教学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对新知识的第一印象直接决定学生后期的学习效率,对此,为了使教学效率具有保障,教师可在语文教学前围绕学生心理特点做出研究,根据学生心理特征融入趣味教学手段,如教师可在语文教学前10分钟,在课堂中做一系列的抢答活动,该抢答内容可围绕即将开展的教学内容进行创设。例如,教师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篇文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在课前融入抢答活动,让学生抢答该文言文作者及作者的其它作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使学生能够在课前对该文章做到基础的了解,同时,也有效调动了积极性,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抢答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学生后期的学习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利用语言调动语文教学氛围

教师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学生所学知识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所接纳。在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直接关系着学科的教学效率,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更为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重点上,常常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日常成绩,这使教师忽视了自身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无法立即意识到教学方式的问题所在。对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客观审视自身的教学方式,并注重自身言行举止,纠正不良的用词习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对象。以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运用的是语言描述教学,将语文课程中的种种含义及中心思想运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在表达过程中若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则会导致适得其反,过于复杂与修饰词语过多的语言难以让学生轻易地听懂,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或理解方向错误,极易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观点,也使得学生无法完全掌握语文知识内容,其掌握内容过于零散,对学生学习效率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来采用合理的语言表达方式讲解课文。同时,注意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来运用语言,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表达出生动形象的语言内容,增强语文课堂的灵活性,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多种魅力。从初中学生的角度来说,初中学生在学习一整篇语文课程内容时,普遍只能看懂文章的表面意思,对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中心思想往往还无法做到深刻理解,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来讲语文课程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将课程中难以理解的课文片段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课文内容,并且这个角度能够让学生轻易的理解文章含义,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后期教学更易。

三、利用学生分组活动调动学习氛围

为了使语文课堂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多个教学活动,利用教学活动调动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师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语文教学内容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将学生组成多个多个小组,并安排教学任务,让各个小组围绕任务内容展开合作与探讨,使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激发自主思维,积极参与至语文教学各项活动当中,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语文。分组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极大帮助,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相互学习,与小组成员相互协助,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向往的,也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的最好环境。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时,不仅要注重自身教学手段的运用,还应注重教学氛围的创造,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在语文教学环节中融入多种教学活,并适当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更好的氛围中学习。

参考文献:

第14篇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需要正确的政策引导。为了推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协调、稳步发展,应树立全面的英语考试评价观,理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借鉴国外先进的考试技术与管理经验,加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安全管理。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制度改革进程中,国家教育考试政策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项全国性的英语水平考试,它具有统一性、权威性、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多方面影响。目前,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在考试规模、考试技术、考试标准和考试功能等方面,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发挥考试评价的积极功能,应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在考试观念、考试功能、考试管理、考试技术等方面,推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协调、稳步发展。

一、树立全面的英语考试评价观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实施20多年来,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国报考人数已突破1,400万人。这项考试在促进英语教学正规化、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及考试功利化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它也引发考试功能异化问题,导致考试“工具化”的倾向,引起学者和民众的激烈批评。为了矫正考试功能异化的弊端,需要树立全面的英语考试评价观,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正确认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性质、功能、地位与影响。

第一,明确认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性质、作用。这项考试属于水平考试,主要用于检测英语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以及非英语专业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的程度,为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依据。它能够发挥检测学业、激励学习等功能,使各类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其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忽视英语学习的阶段性发展与教学评价的个性差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但不应是唯一手段。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既需进行书面考试,也需要开放的面试;对英语学习者既要作总结性评价,也需进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第二,准确把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功能定位。任何一项考试都涉及两方面:一是考试本身,二是使用考试的人。如果考试的实施者、管理者不能正确认识和使用考试评价手段,就容易引发考试功能的异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项学业水平考试,能够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也应看到,前些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结果被一些高校和社会用人单位的误用,产生了某些严重的负面效应。有的高校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与大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挂钩;一些用人单位,把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作为新聘人员的硬性标准。一些大学生为了通过这项考试,甚至采取各种舞弊手段。事实上,教育部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从未硬性规定大学生必须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没要求将这项考试成绩与学位授予挂钩。问题在于,考试使用者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功能的泛化与异化。正本清源,应端正认识,发挥国家教育政策、社会环境与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使高校和用人单位不再盲目追求大学毕业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

第三,积极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精英教育模式的产物,评价标准较为单一。进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随着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评价标准也需进行相应的调整。不仅要改变这项考试的内容和题型,更需要对英语教学评价系统进行改革。因此,建议各高校建立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对学生是否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确立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符合校情但原则上又不降低标准的英语考试评价体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个性发展多样选择的需求。

二、理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考试是检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促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大学英语教学相互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引发重考试评价、轻教学过程的偏向。为了更好地培养专门人才,需要从政策导向上摆正考试评价与英语教学的关系,树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正确导向。

一是考试评价的教学服务导向。作为一项大规模全国性的标准化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主要是为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服务。应坚持教学第一、考试第二,使英语考试评价的目的、标准和形式,立足于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多年来,这项考试以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命题依据,并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而不断调整,完善其考试的形式与标准。考试评价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语教学改革方向产生重要影响。科学的考试评价应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实施有效评估。对大学英语课程来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获得以英语为工具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将来就业后能获取本专业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为英语教学服务的一种必要手段。通过这项考试,诊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引导教学改革,从而达到促进英语教学发展和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二是科学评价导向。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于,英语教学评价的客观需要和国家统一考试的有效实施,科学性是这项考试活动的基本基础。作为一项语言水平测量活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遵循测试科学的基本要求,不断改革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提高考试测量的信度,以适应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经过不断改革,从最初单纯的笔试发展为笔试加听力测试。目前,这项考试在题型设计、听力测验、阅读理解、写作能力测验以及计分体制等方面,已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了考试的信度。考试测量理论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书面表达测试部分,增加主观试题的比例,不断研究开发适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新题型,使听、读、写、译等题型更加切合语言交际能力的检验。在口头表达测试部分积极研究开发计算机化口语测试,进一步扩大口语考试规模与效率。

三是多元评价导向。要实现多元评价志向,必须完善大学生英语学习评价体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应该正确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需求与矛盾,并根据教学实际,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教学过程,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注重对语言应用能力的检测,即对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进行测试,并逐步体现出交际特征。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英语基础与所学专业要求,对学生作出客观、全面、合理的评价。在教学测评上,打破单一的考试标准,分类测评。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扬弃终结性评价,考试方法应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相适应,使考试评价成为能力培养和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考试安全管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1、加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考试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提高考试的效率,也是保证考试信度、维护考试公平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近年来,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命题、报名、实施与阅卷各环节,加强了考试的安全管理,以保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评价功能的正常发挥。

为了使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稳步推进并具有更高的效度和权威性,在政策导向上,应加强相应的考试安全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考试管理体系之中,另一方面需加大考试环境的整治。需要制定相关的考试法规,构建考试法治体系,对组织、实施考试的各程序、环节都进行监控,杜绝考试腐败和舞弊行为。

由于考试影响广泛而重大,在加强考试立法的同时,还需重视考试诚信教育,当务之急应建立考生个人信誉系统。为了保证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根据教育部要求,考试中心启动了“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系统”试点建设,开通国家教育考试诚信网站。该系统的建设,将为严格管理考风、考纪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切实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促进国家教育考试诚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维护社会公平和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项改革将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安全管理提供重要保障。

2、借鉴国外先进的考试技术与经验

从考试技术的政策导向来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需要借鉴国外大型英语考试的相关成果和成功经验,引入先进的考试技术,使考试更具科学性、准确性。托福、雅思考试都是针对母语为非英语者而举办的英语水平考试。近年来,托福、雅思考试纷纷采用机考或网考形式。托福考试中,考生借助国际互联网进行计算机操作,通过互联网实现了题目和答案的双向传输,从而确保了考试的公平合理性。借鉴新托福网考的现代测试方式,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应从目前的人工考试方式,逐步向计算机化考试方式过渡。同时,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完善考务管理系统,实现四六级考试网上阅卷。实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计算机化考试,能够带来诸多便利。首先,计算机化考试具有高效的考试管理能力;其次,计算机化考试与纸笔测验相比,具有测验时间更短、测量精度更高、实施灵活、结果报告及时直接、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等优点;再次,计算机化考试可以增加每年考试的次数,还可以实现每人一卷,彻底杜绝考前泄密或考试过程中的通讯手段作弊,提高考试的安全性。另外,计算机化考试通过多媒体软件,能为语言测试建立交际情景,使测试由静态到动态,模拟更加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从而使语言测试能更准确地反映考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可尝试研发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计算机化测试,从而扩大口语考试规模,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第15篇

目前我国的节事旅游在产品营销方面的能力不足,深度不够。具体表现为,虽然旅游节事活动,由某些企业承办或举办,但是企业经验不够,缺乏专家指导,对旅游节事的专业策划能力和实际运作能力有所欠缺,营销策划的深度不够,没有很好地利用节事带来的旅游契机,节事旅游活动的作用没有被完全的挖掘发挥出来。此外,旅游节事活动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包含活动策划、具体运作等大大小小的各项事宜,这些都需要与各方进行仔细协商,共同努力,才能收获预期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各相关企业、单位为了谋取和保证自己的利益,经常各自为政,活动落实后缺乏创新,无法吸引游客的关注,使得活动收益平平。

二、我国节事旅游营销的“三大利器”

(一)明确市场客源

有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确立目标客户群,引导市场走向。当消费者踏入经营范围内时,企业盈利的机会也就来了。旅游业营销活动的对象是游客,所有景区景点的营销活动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明确客源市场,是景区旅游营销能够持续获利的前提。以九寨沟景区的旅游营销为例,虽然在汶川地震中也有震感,仍有80%以上的人愿意到九寨沟旅行,而九寨沟的客源市场,绝大部分是集中在70后、80后的年轻人群体中,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所占比例较低,且这其中旅游的群体有一半以上的游客是公司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女性游客相比男性游客较多。所以由此可以明确九寨沟的客源市场是集中在70后、80后的人群中,公司及事业单位职员为主。不言而喻,这样的一个客源主体,其购买力是可观的。就假日休闲购物餐饮上看,节事拉动购物、餐饮等市场的消费,城市内大型的贸易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相比平时都有一定水平的增长。而近年来,随着九寨沟客源市场的确立,其营销力度加强,更是实行了具有特色的冬季营销方案,有效加强了九寨沟冬季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一份数据显示,这一年冬季九寨沟招待的进境游客同比增长了三倍以上。如此游客增加了,景区的收入效益也就提高了。

(二)提升品牌知名度

品牌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着极大地影响,往往一个好的营销的最终目的是打造一个好的品牌。在各类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情况下,旅游市场的竞争也是颇为激烈,各景区为了全面发展,增强旅游竞争力,开始关注产业的品牌竞争力,努力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以常州中华恐龙园为例,自2000年创立至今,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造性地提出涵盖主题教育、主题游乐、主题环艺、主题演艺、主题商业以及主题公园等发展模式的经营策略,很好地把科普与旅游融合在一起,获得过“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项殊荣。此外,重大的事件、活动,也是一种天然的品牌,比如奥运会、世博会等,这种特殊的事件和活动,只要旅游目的地做好充分的市场营销策划,在前期做好投资和宣传工作,保证活动期间的正常运作,后期的收益一般来讲都十分可观,且还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的品牌知名度。所以也可以发现,此类事件品牌经营的重点一方面是事件的主题品牌,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并且提出“北京欢迎你”的口号,从而引起另一方面对城市品牌的建设,由此将重大事件的品牌旅游营销战略的两个品牌很好的整合在一起。实现旅游目的地对品牌的准确定位,系统策划,通过品牌之间的整合,将品牌形象传达出去,再将营销策略落到实处,提升品牌形象,从而获得收益。

(三)加强营销渠道建设

营销渠道,是成功营销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景区的营销渠道是指,旅游景区景点的使用权转移的途中,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渠道和方法,也就是旅游景区景点从旅游生产者向旅游消费者转变过程所经过的所有环节连接成的一个通道。景区为了能够形成一定的旅游市场,满足游客的旅游需要,最终达成景区营销策划的目标,则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地点通过营销渠道,成功转变为消费的模式。青岛国际啤酒节,国内的营销渠道地点,可以选择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武汉、杭州等一些经济发达,区域位置优越的中心城市,且具体的营销位置可以是城市热闹的商业区和居民住宅区附近,方便青岛啤酒节的相关事宜可以更加便捷的被人们了解到。而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国际营销渠道,则可以参照历年来的国际客源市场,主要在日韩和港澳台地区,选择中间商和商。对于欧美市场商的选择也要慎重全面,比如美国人是啤酒产量与啤酒消费最多的国家,德国是青啤的创始者之一,同时青啤深受欧洲消费者的青睐,如此则需要注重在这两国市场的营销策略。营销渠道是可以不断新建的,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借助不同媒体进行拓展,从而提高青岛啤酒节的国际化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