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拓展训练行业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字:课堂;教学模式;分阶段;分层次;分组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93-02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环节,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高职教育无论如何强调实践环节,仍然脱离不了课堂教学这个环节。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改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面对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学习自控能力不足的高职生源,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方法效果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一、国内高职课堂教学现在与存在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二十余年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强化实践教学内容为重点,到形成了理论和实践并存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逐渐形成职业实践导向的特色化课程体系。[1]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借鉴国外新型教学方法,如常见的项目教学法[2]、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3]以及近几年开始流行的翻转课堂[4]、慕课[5]、微课[6]等。但是,高职院校众多的专业,诸多课程甚至相同课程不同学校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如何将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并确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依然是一个困扰广大高职教师的一个难题。
分析当前高职课程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内容的开发依然受学科课程的束缚。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依然没有突破学科课程的束缚。这主要是因为参与课程改革的高职院校教师都是接受和从事了多年学科教育,学科课程思想已经深深地渗透在他们的意识中。因此,在课程改革时对课程内容难以取舍,导致学生学习内容偏多,学生接受度较差。
2.授课模式仍旧以教师讲解为主。由于授课内容过多以及对新的教学方法难以把握,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模式仍以讲课为主,学生在课内没有足够的时间与老师或者其他学生之间产生互动。
3.课程的评价仍旧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虽然很多课程考核过程中已经注重了平时的过程考核,但主要局限于有课程设计和实训的课程,对于以理论上课为主的课程,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如何关注学生的平时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实用的知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实践。
4.各种已知的教学模式不能合理应用到专业课程中。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各种教学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但由于不同专业以及不同专业课程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根据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而这恰恰是课程教学改革最大的难点。因为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课程定位、特点了然于心,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课程的教学模式。
5.对高职学生的评价存在的误区。对于高职学生,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由此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放开手脚,不给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另一种是完全放手,认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忽视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二、《制冷与空调工程》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国内空调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多联式空调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制冷技术与中央空调技术联系日益紧密。原《空调用制冷技术》和《空气调节》两门课程内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在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时遇到了诸多困难。《制冷与空调工程》课堂就是将这两门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需要进行重新组合、有机结合而成。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与优秀的空调企业合作,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1.在课程内容上,不再强调“内容全、讲解细”,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
2.重组课程内容,将教材内容整合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充分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将中央空调课程设计与施工图识读实践环节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类。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3+3课堂教学模式
3+3课堂教学模式着眼点是将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模块设计了三个核心点:启发点、知识点、技能点。其中,启发点是为引导学生学习某专题而设定的相关问题,用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点是学生学习完某模块后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内容;技能点是学生在学完某模块后应具有的专业技能,如专业报告撰写、设计及识图施工等技能。针对三个核心点,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自学与讨论式教学的结合,采用网络自主拓展W习交流、分阶段分层次的技能训练、分组讨论学习训练三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三个核心知识技能点构成3+3教学模式。
1.网络自主拓展学习交流教学模式。网络自主拓展学习交流教学模式是借助网络平台,以启发点为引导的启发式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学生组成不同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启发点,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知识并进行延伸解读。学生可以从启发点拓展到相关知识领域,而局不限于课本的内容。课内以小组形势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点评、补充、延伸,完成该知识领域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促使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够提高资料整理、专业报告写作等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上台演讲的表达能力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分阶段分层次的技能训练。分阶段分层次的技能训练包括分阶段模拟设计训练与分层次施工图识读两个类型,每个阶段和层次的训练采用项目教学法,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做法。将模拟设计、小型施工图设计及施工图识读的深度、层次进行合理划分,以实现逐步递进学习,匹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设计从局部区域递进到整个建筑,施工图识读从小型建筑递进到较大型建筑。而学生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可以挑选不同层次的训练内容。
3.分组讨论学习训练。分组讨论学习训练模式穿插在前两个教学模式中,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学期初就进行分组,在网络自主学习、分阶段模拟设计训练与分层次施工图识读以及课后的中都以小组形式来共同完成。由于最终评分与小组成绩挂钩,因此能够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今后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必不可少的职业素质要求。
五、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不再采用终结性考核,而采用过程性多元考核。主要的考核内容包括:1)自主学习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查找资料和文字组织的能力、上台表达的能力;2)课堂讨论表现考核。将学生课堂上问答表现计入过程考核,并占较重要的比重;3)作业单考核。作业单是针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设置的,通过作业训练,加强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点的掌握;4)训练单考核。课程设计与施工图识读的过程成绩;5)期终综合测试。综合测试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考核,还包括实践技能的成果,甚至以成果代替期终测试。
通过全过程多元考核,避免了个别学生企图平时不学习,通过期末一次终结性考试蒙混过关的侥幸行为。
3+3教学模式是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教学法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基于课程内容特点和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的一种探索。初步的实施情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悠.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23-25.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43-44.
[3]邹红,李秀梅.探析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模式[J].时代教育,2014,(23):227-P227.
[4]樊玉国.基于合作理论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6,(14):23-P26.
关键词:游戏;人才培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145--02
从古至今人类对游戏的需求有增无减,从大英博物馆中最早的桌游藏品,到如今风靡半个地球的手机游戏《PokermonGo》,游戏从最初的实物游戏发展为现在的虚拟游戏,无论从数量、内容、类型、方式等方面都进入了崭新发展阶段,中国游戏产业前景一片光明。为了适应国内游戏产业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近十年陆续开设了游戏设计与制作的相关专业,但游戏专业多数建立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基础之上,开设时间晚、发展时间短、缺乏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其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都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游戏专业教学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教学质量直接反映到实践环节。2015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苏工艺)与游戏企业苏州乐美馆软件有限公司(简称乐美馆)开设校企合作定向班。定向班课程结合游戏专业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寻找适合游戏专业的教育理论依据,探究可操作的教学规划,为艺术类高职院校游戏专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尝试。
1人才培养方案
1.1行业背景调研
游戏产业是一个特殊的文化产业,既有文学、艺术的创新,又有资本运作的商业服务文化,其强劲的活力和生命力在2010年金融危机中表现尤为明显,在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游戏产业却以“逆势增长”的姿态发展。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为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设立了各类扶持政策并提供了优越的平台,配套法规也进一步完善。根据《2014年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所统计的数据显示游戏产业仍在不断地持续发展并且势头迅猛。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国内游戏教育,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1.2专业基本情况
苏工艺2004年开设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在同类院校中率先进行游戏教学的探索,并着重游戏美术的人才培养,以校企联动"32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建设了“游戏设计”与“游戏制作”两个工作室,工作室的人才培养分别对应游戏企业相关岗位,并努力做到在校培养与企业岗位能力零距离衔接。截至2015年历届毕业生总人数超过500人,通过毕业生的反馈和用人单位回访显示,毕业生整体素质优秀,动手的能力较强,艺术修养深厚,技能扎实,踏实勤奋,已有多名学生从基层做起,栖身管理层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人才。游戏专业自成立以来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与游戏企业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目前已成为苏州乃至长三角周边最主要的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训输出中心之一。
1.3人才培养目标
苏工艺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以游戏设计行业标准为培养依据,面向长三角地区,辐射周边。依据德技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以“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依托优质互补的教学团队,构建大专业平台+小专门方向的“双融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精技术,详流程,懂设计”的高素质技能型游戏专业人才。对应岗位包括:游戏策划师、概念设计师、原画设计师、界面设计师、模型师、材质与贴图师、角色动作师、特效师、后期合成师等。
2课程体系与教学规划
2.1课程体系
苏工艺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任务及毕业资格审核的相关要求,构建大专业平台基础+小专门方向工作室的“双融合”课程体系,见图1。大专业平台基础课程围绕基础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进行训练,夯实专业基础,为小专业方向选择提供支撑。小专门方向工作室课程主要围绕专业技术能力与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形成专业工作室方向的模块化课程,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应相应的工作室课程模块。构建项目引导教学的“主题式教学法”,将知识点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减少模式化的理论内容,增加实践部分,导入对应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项目课题或经典案例进行实训教学,每个工作室课程都是项目教学,教学流程与项目流程保持一致,使学生掌握游戏行业必须的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此外合理安排专业拓展类课程,保证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训练。
2.2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规划
2015年苏工艺引入乐美馆开设游戏专业校企合作定向班,共同培养符合游戏行业发展、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力强的高技能游戏人才。参照人才培养的要求,即时更新课程内容,在现有“游戏制作项目工作室”课程中嵌入“苏州乐美馆校企合作课程”,使得课程安排与企业制作要求与用人标准保持一致性。
2.2.1教学设计
苏州乐美馆校企班合作课程处于课程体系中第五学期的小专门方向工作室课程,教学对象为游戏制作工作室三年级上学期学生。此时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已具备游戏制作中理论能力及二维、三维软件的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三维游戏美术作品。本课程16周共288课时,其中96课时为理论授课,192课时为学生实践练习,由苏工艺专业教师与乐美馆资深美术指导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开展授课。由苏工艺教师把控教学节奏,企业教师引入公司实际项目,使学生能够利用一学期时间串联起所有科目,有效对课程体系及课程群进行脉络式掌握。
2.2.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依照原有课程内容结合企业项目客观需要,授课内容选择由浅入深的“次世代游戏”主题,由制作难度相对较低的“老式电话机”入手,制作周期为100小时(含课外),占课程比重22%,该阶段掌握低模与高模制作,合理拆分UV,烘焙及处理法线贴图方法。1-4周阶段课程结束时掌握“次世代游戏”完整制作流程,学生达到独立完成“电话机”制作能力。5-11周制作较为复杂的军用设备,包括“车辆――东风猛士”与“枪”,制作周期为220小时(含课外),占课程比重48%,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快速制作高模”的技巧,并分析“机械模型结构”,使学生能够制作出面数合理、主次关系明确的复杂模型,掌握材质的选择与处理、高光贴图的技巧。12-16周为数字雕刻软件提高学习阶段,制作周期为130小时(含课外),占课程比重30%,学生将掌握如何制作出复杂曲面物体,雕刻出窗帘、沙发、石头等不同材质物体。
2.2.3作业与评价
学生在项目课程的各阶段需要按时完成相应作业,包括“老式电话机”、“车辆”、“枪”、“数字雕刻”四部分,如第4周结束时必须完成“老式电话机”制作。此外有些知识点需要当天验收作业成果,如第7周的周三上午讲授“车辆设备模型低模UV",下午课程结束前验收“低模UV”进度。
由校企双方授课教师共同制定了“乐美馆校企合作工作室课程评估标准表”见表1,主要包括“作品考核点”与“学业报告书考核点”两部分。“作品考核点”共100分,其中能力点包括:A设计能力占30%,B制作技术实现占40%;C沟通协作与口头表达占20%;D工作态度占10%。“学业报告书考核点”共100分,其中能力点包括:A结构安排占2D%;B过程记录占25%;C内容呈现占25%;D版式有设计感占30%。
2)学业报告书考核点
课程结束时安排学期课程答辩,由多位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多元评价团队,依照评分标准全方位考察学生该阶段项目学习的情况,包括职业技能、综合素养、个人提升空间多方面。
(一)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以及经济全球化快速的发展,人们的职业生存方式发生着明显变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新知识层出不穷,技术更新周期日益缩短,“学会学习”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职业能力,也是一个人在竞争中获胜的法宝。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解决问题”“创造革新”成为人们价值实现的根本保障。同时,随着信息网络化和交往国际化,“信息处理”“沟通交流”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也日益突显其现实的价值。为此,面对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形势,高职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大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力度,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
(二)企业的现实要求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据调查,企业对员工的聘用标准不断变化,对员工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选择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人和社会,企业要求员工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求员工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和专业背景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与人沟通、协调发展、团队协作、耐挫抗压、与人相处、评判创新、解决问题等能力。企业对这些能力要求之高,有时甚至会超出对专业能力的要求。麦可思《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五种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分别是:口头沟通、科学分析、谈判技能、疑难排解和安装能力。因此,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度敬业精神和责任心,提高与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强化团队分工协作能力,训练较强的抗压耐挫能力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三)毕业生个人持续发展的需要
麦可思《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研究显示,尽管2009届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水平较上一届普遍有所提高,但仍然跟不上工作岗位对毕业生能力水平的要求,导致企业对毕业生工作的满意度有所下降。社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职业或职业岗位的调整,高职毕业生要适应这一变化就得寻找将来转移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并且通过学习去创造这样的机会,进而实现学生在多种职业或职业岗位间的转化。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分析
鉴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的趋同性,高职院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要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来展开。笔者通过研究,将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向和具体要求归纳如下: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活动的最终载体。高职院校要加大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力度,引入最新的国际标准与行业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根本,将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训练课程、职业素质课程和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有机融合,形成由基础能力到高级能力,由岗位能力到综合能力的逐层递阶的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全面渗透到专业课程体系当中,为实现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堂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
实践表明,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职业核心能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为根本,融“教、学、做”为一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养成规律。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计划性、协作性和创造性能力。教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阶段、不同课程、不同能力模块与不同的训练目标,选择相应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等。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的实践或行动来实现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形式。学生以参与社团活动与管理,营造网络环境,创建寝室文化,实践创新创业为基本活动模块。通过探索社团管理新模式、学习信息处理的技巧与方法、创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创业科技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充分利用党团、社团、竞赛活动的特点和优势,又开展职业专项能力培养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阵地。
(四)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高职学生实现与社会零距离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节假日做兼职、校外实训、寒暑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等方式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通过个人总结和自我反省,总结经验,明确不足,找出差距,在参与诸多与了解社会、认识职业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五)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