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专业实习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科学,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通过次次学习,将学校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熟悉了会计核算对象,利用真实的会计凭证对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认识并掌握了会计会计帐簿登记的基本原理。并且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我也了解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实习是每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会计工作是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有关数据资料,通过加工处理转化为用户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掌握会计工作不仅要学好书本中的各种会计知识,而且还要认真积极地参加各种会计实习机会,让理论和实践有机务实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
此次实习内容如下:
1.了解公司财务情况以及人员设置情况
2.了解公司的财务规程以及财务制度
3.熟悉会计凭证的登记
4.熟悉会计帐簿的登记
5.对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的熟练掌握
6.到生产单位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
7.了解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
8.了解产品的成本构成
9.对产品的生产材料核算进行实践
10.对产品的成本核算进行实践
11.辅助公司的会计人员进行工资核算
12.辅助公司的会计人员编制会计报表
13.辅助公司的会计人员编制生产月报表及销量月报表
14.在统计部门辅助工作
15.辅助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存货盘点
16.辅助公司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其中包括凭证的录入、审核、出纳日记帐的登记、各种明细帐的登记
17.辅助总帐会计编制汇总表,总帐的登记及期末会计数据处理
18.了解电子报表的编制
通过本次实习,我发现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首先带来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后对传统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促进着管理的现代化。在本次的实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我实际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财务工作的过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会计本来就是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百倍用心、细心。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这样做帐时才能感觉左右逢源,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有劲。
本次实习已达到了预期目的,大量的会计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相结合,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学到了社会知识,对我今后的就业有极大的帮助。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出纳、会计岗位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我找到了专业知识的漏洞,对好多基础性知识还不是很肯定,需要重新回顾学习。对会计岗位人员要求的细致、耐心有了切实的体会,明确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中企业的财会人员均认真执行《会计法》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指导,规范记帐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
公司的财务部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名财务经理,一名出纳。此次负责我实习的是公司财务经理—张经理,张经理根据我两周的实习时间,主要是让我了解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并做一些简单的会计凭证。公司采用的是金碟财务软件,从编制记账凭证到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结帐都是通过财务软件完成。我认真学习了正规而标准的公司会计流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公司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掌握了金蝶财务软件的操作。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刚到会计部张经理就叫我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和附在会计凭证上的原始凭证。由于以前在学校做过会计凭证的手工模拟,所以对于会计凭证不是太陌生,因此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学校里所学过的理论对于区区会计凭证完全可以熟练掌握。但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张经理让我尝试制单的时候感觉到有些困难。于是我只能加班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编制会计凭证做好准备。
见习了两天后,张经理给了我一些原始凭证,让我审核原始凭证后编制记账凭证。我根据原始凭证所必需的要素认认真真审核了原始凭证后,进入金蝶会计软件的录入记帐凭证的界面,先按此笔业务录入简明而清楚的摘要,然后按会计分录选会计科目,并在相应的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录入金额,最后在检查各个要素准确无误后,按下保存并打印出记帐凭证和相应的原始凭证钉在一起。刚开始我制作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在张经理审核凭证时能发现一些错误的凭证。但是通过几天的联系后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通过一周多的编制记帐凭证工作,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编制记帐凭证,张经理很有耐心地给我讲解了每一种原始凭证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用途,而且教我记帐,打印所需要的帐簿以及查询凭证等财务软件的一些常用的操作。有了这些基本认识并熟练了财务软件的操作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除了做好张经理所安排的各项工作后,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而且,出纳的业务比较繁琐,还要保管现金,支票和收据等等,所以需要非常细心,对于比较粗心的我来说,这也是非常有必要学习的。
是的,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
小结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的有效途径。而会计是一项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建有校内外实训基地,但是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大多数实训基地流于形式,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1.校内实训基地形式单一,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少。
教育部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因此,几乎所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纷纷建立实训基地,但是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形式是建立校内实训室,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少。而且,大多高职院校会计校内实训基地没有聘请相关企业专家进行论证,也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实训室的构建结构、学生规模、会计工作流程等考虑欠妥,最终导致实训室利用率不高或不能有效利用。
2.实训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影响实训效果。
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来自于高校,对于企业会计流程并不熟悉,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因为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抽出时间到企业或者事务所参加培训和实践,直接制约校内实训效果。
3.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实训作用。
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与连续性等特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面临很多困难。一是由于实训需要的会计资料涉及企业商业秘密,企业很难将财务工作交给实习学生完成。二是企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需求有限,实训企业很难接纳大规模学生集中实训。因此,学生顶岗实习内容和时间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达到预定目标且效果不佳,有些校外实训基地只起到参观作用,甚至一些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学校为了应付评估、检查,只是挂名而已,并未真正发挥实习实训的作用。
二、加强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措施
1.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主,构建高效的校内仿真实训体系。
目前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两大途径,对会计专业来说,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面临很多困难,学生顶岗实习内容和时间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达到预定目标且效果不佳,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聘请相关企业专家进行论证,对实训室的构建结构、学生规模、会计工作流程等进行周密安排,提高实训室利用效率。并合理构建会计专业校内仿真实训体系,有步骤、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实践教学,并开展会计实训教学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模拟实习。校内实训要层层推进、由浅入深,满足学生单项岗位实训、混岗综合实训的需要,要实现三个结合:全岗实训和分岗实训相结合;会计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相结合;过程实训和内容实训相结合。
2.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基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及各单位接受会计学生实习数量的限制,应开辟新的途径,建设校企共赢的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开拓性试验。如与校外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合作,学校提供场地、设施和电算化软件,企业将记账业务放到学校,成立记账部,分批安排学生实训。
我院鼓励“工学结合”,出台资助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相关配套政策,2009年与诸城惠发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成立惠发商学院,2013年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成立记账部。作为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记账部目前规模偏小,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校企双方将协商通过签订协议进一步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不断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突破单一管理体制,还要进一步大胆探索“筑巢引凤”式、“移花接木”式、“校办工厂”式、“购买”等多种方式,扩大业务规模,使记账部成为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平台。
3.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实施会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培训轮换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会计专业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兼职,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并探索“项目负责制”、“课程承包制”、“交流沟通制”等方式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
4.加强考核与管理,使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落到实处。
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必须处理好实训基地建设与利用的关系,通过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功能,提高基地的利用效益,提高实训的有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学生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接触的有效途径。学院及相关系应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并列入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并落实责任、动态考核。同时,建立健全与实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制定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包括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践考核办法等,严格操作规程,争取做到实训人员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保证校外实训基地运行规范有序及建设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与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张小红.破解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题.会计之友,2009(8).
【关键词】
财务会计;项目教学;实践性教学;教学设计
一、引言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是继《基础会计》之后开设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积累和专业技能提升的关键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会计处理业务的能力,为《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这又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从教学效果来看,老师普遍感觉难教,学生普通感觉难学。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会计专业角色,真正成为一线专门人才,会计教育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程改革,项目教学理念就是其中一项有效的尝试。实践证明,基于项目教学理念的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是积极和有效的。
二、基于项目教学理念的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项目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之上,经过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核心或有效学习的依据,对于打破学科体系,实现跨单元、跨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媒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社会为背景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设计和指导下,通过教学项目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开展合作式和探究式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构建,从而获得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或任务的知识与技能。具体来讲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培养会计职业能力作为课程目标
以培养会计职业能力作为课程目标,包括培养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强调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以财务会计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
以财务会计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通过财务会计典型工作任务细分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会计工作过程知识就是课程学习的内容。
3、实践性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
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要梳理学生前导课程中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成为真正的项目主体。
三、基于项目教学理念的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设计
1、构建项目、分项实训
构建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分项实训项目。分项实训是以项目为实训单元,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分项实训。对于财务会计基础知识的部分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但对于各教学模块中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则结合实际操作边学边做,进行分项模拟实训。通过教学中的实务举例,让学生在做中学,促进学生尽快掌握各项会计基本技能。确立项目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根据其在教材中所起的作用来确立该内容的单元项目,确定项目时还要考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中体现实际工作岗位需求,更要强调的是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通用能力(方法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的培养。
2、集中项目、综合实训
在课程终期应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做一套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时要求指导教师呈现与项目相关的职业情景,提出项目完成的有关要求。并且给学生铺垫和引入与解决完成本项目的有关概念、背景、理论知识和原理方法等。将学生按6~8人为一组,选定正副组长负责组内工作。各组学生对项目目标、任务描述、任务工单进行详细的研究。每个小组制订一份工作计划书,工作计划书根据工作内容,由小组学生讨论制订,并经指导老师审阅批准后实施。要求学生根据工作计划书,对资料进行深加工,完成任务,形成“产品”。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回指导并适时提供咨询和建议。每个小组可以根据不同的经验,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或策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
3、顶岗实习、实地实训
项目教学课程的实施要求将现实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引入教学过程,教和学的全部过程都必须置于具体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之中。因此,必须建立等同于具体职业工作环境的整体化教学基地,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学校应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开展校外顶岗实习。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的会计部门实习,或者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实际业务。通过这些校外实习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聘请在本专业领域第一线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来校讲学讲座,加强实践教学指导的针对性。
4、讨论评价、进行项目考核
(1)演示汇报。由各组组长汇报本组虚拟的业务以及组员的模拟岗位;各组上台进行业务流程演示,部分内容用PPT汇报交流,限时不超过10分钟。
(2)划定小组等级。各组之间相互点评,指出其他小组在演示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本组的表现进行自评可以根据各组对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划定等级,各小组等级由指导老师和其他小组长评定产生。
(3)评定个人分值。学生的个人成绩由小组长打分(组长的成绩由指导老师打分)与小组内其他成员打分构成。
(4)对以上分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总成绩。
综上所述,基于项目教学理念的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了理论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解决财务会计学习难的问题。当然,基于项目教学理念的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不完善、不规范,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解媚霞. 项目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中的运用[J].财务月刊(综合版),2010(03).
[2] 邵燕平. 基于项目教学理念的高职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3] .项目教学在会计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05).
[4] 寇晓艳.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会计学教学实践探索[J].财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 ,2011(03).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人才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会计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是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的重要内容与表现。
北京依托科技、人才、信息优势,不断发挥高新技术的先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不断提高首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保证了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预计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0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0%,第二产业的比重将保持在29%左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降到1%以下。这一明确的经济发展方向,需要大量经济管理类、尤其是面向现代服务业第一线的会计人才的支撑。
在当前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和区域经济不断变化的时期,为落实《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全面实施“教学改革年”工作计划,我院会计专业提出了培养“面向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将基于这一目标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次调查欲深入了解行业、企业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坚实的依据,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对未来高职会计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完善。
一、调研活动概况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课题组开展的本次调研的对象包括用人单位、学生及发展政策三个方面。多方面的调研结果有利于资源互补、相互印证,保证调研结果更为客观有效。其中:用人单位以2012届和2013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当前工作单位(或实习单位)为主;学生以2012届和2013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及会计专业在校生为主;发展政策包括高职教育规划发展政策、北京经济规划发展政策等。
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访谈、电话访谈、网络访谈、调查问卷、信息搜集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我院会计专业教师积极走访相关用人单位、学生,实地考察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和适应性,通过电话和网络扩展调研对象,并探究专业教育的满意度情况等。同时,为获得大量客观的统计数据,我们针对需求分别设计了企业需求情况调查表及毕业生(实习生)情况反馈表等调查问卷,并有效回收问卷;信息搜集内容主要高职教育规划发展政策、北京经济规划发展政策等,这些资料将作为调研分析的重要参考。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主要特点
1.高职人才需求呈现增长态势
从北京人才网的统计信息来看,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销售人才的需求。繁荣的区域经济是由大量的企业经济活动推动的,新注册企业每年同比增长10%-20%,需要大量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较强的财务人员,从北京人才网的信息统计来看,近两年企业对财务人员招聘的数量保持上升趋势,表现为供需两旺的态势。由此可见,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根据调查问卷与教师实地访谈的结果也显示,多数用人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呈现出了一种向上的态势,纷纷表达出了扩大经营业务规模、扩大种类人才需求量的要求。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类型的岗位,其人才需求量是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密不可分的,在经济形式欣欣向荣的北京,首都经济必将带来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的一个新高峰。
针对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学历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成为了企业人才需求主体,从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来看, 多数企业表示会计类岗位的工作人员学历水平达到专科以上即可,甚至有少数企业表示没有学历要求。从问卷结果来看,企业用人更重视实践技能,高职人才已经逐渐为企业所认可。另一方面,各院校借助着国家大力发展高职院校政策的东风,不断地推进高职教育的探索,各院校的教学质量都大大地提升,能在相当程度上满足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高职会计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不断提升
企业要求会计专业人才应具有夯实的财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和不断提高,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会计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根据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同时,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掌握外语知识,这是我国财会工作与国际财会制度接轨的基础性条件,它可以帮助企业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现代企业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掌握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还要熟悉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面。
针对企业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多数企业表示学生的“动手能力”较为缺乏、“文字书写能力”较为缺乏。这一结果反映出我们的职业教育发展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与岗位“无缝对接”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这要求我们在未来的改革方案中要注重加强实习(实践)环节的内涵建设。部分企业表示学生“文字书写能力”较为缺乏,说明我们教育培养过程中,忽略了学生职业技能以外的综合素质培养,对于职业人来讲,文字书写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调研结果中,我们还发现企业倾向于诚实的学生。基于财会类岗位的工作特殊性,企业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给予相当重要的高度。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要通过多方面的课程和活动实施。这一素养对于学生职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关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1.探索“分向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
以“多元化”和“职业发展导向”理论为依据,进行工学结合视角下的职业能力分向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具体包括:研究面向社会需求、发挥教学资源优势的专业方向设置方法;研究基于学生兴趣、特长、就业意向的学生实习安排机制和职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在基于能力层次的专业划分基础上,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路径。
2.制订职业能力分向培养标准
制定适应企业需要和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技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培养方案与职业能力分向标准。采用“2+1”模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完成第一和第二学年学习完成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第三学年即按照不同细分方向的专业需要,开始职业能力分向培养及对应进行顶岗实习。
3.制订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推行“工学结合”的职业分向能力培养模式的关键。课程的设置以及实习实训的安排,以任务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具有高职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采用分向化、层次化和综合化等多种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尝试把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
4.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师能力提升新模式
与企业合作,切实加强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一是有计划地派遣青年教师到对口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培养“双师”素质。二是鼓励教师参与企业不同方向职能的工作,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基础理论,提高业务能力。三是有目的地让青年教师承担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践任务,承担企业的实际工作。同时,聘请企业会计专业人员,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较高教学水平、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团队,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5.建立“校企合作”的新型实训教学基地
坚持把实训教学基地作为培养学生会计技能的平台,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完善校内、外会计实训基地。专业实习依托经贸类企业,成立校内“虚拟经贸公司”,对外承接业务,使其作为学生校内实践技能训练的最佳场所。同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基地顶岗实习,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效用。
基金项目: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构建宏观――金融模型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性进行研究”(YETP1910);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BG125YB080);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学结合视角下的职业能力分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会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调查分析”。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科技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研究”项目(Y15102RN00)。
参考文献:
[1]范莹莹、刘峥.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视阈[J].经济研究导刊,2011(08)
[2]黄文艳.高职会计专业需求+能力课程体系构建[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1)
作者简介:
关键词:会计本科;专业实习;困惑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303-02
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财经类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和目标,而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的建立和完善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专业实习,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有助于将理性的知识转化为感性的认识和体验,丰富和完善课堂学习,提高学习乐趣。另一方面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及毕业实习,甚至为今后的就业和创业提供坚实的背景及基础。
一、会计本科专业实习中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和对会计类人才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大众化教育带来的学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专业实习的实践资源相对紧缺,目前本科院校在专业实习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专业实习中存在随意性问题。首先表现在专业实习实验内容安排的随意性。一般来讲,教学工作计划的实验环节都应紧紧围绕着理论教学开展,以求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王长青,2005)[1]。但一些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有悖科学原则:大部分实践课程都集中在期末几周进行,而周末学生都将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理论课的期末考试上,对实践课程的关注程度就可想而知。其次是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的随意性。主要表现为:学生纪律涣散、迟到、早退、旷课,实习准备不足,不是忘记带实习指导书,就是不带笔记本和笔;只注重模仿照搬,操作不认真,应付了事(刘纳新、刘茂盛,2007)[2]。
2.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等其他实践教学之间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训练、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但一些院校在实践教学各环节之间的割裂比较明显,没有将专业实习和课程实习、毕业实习联系起来,缺乏一贯性,这些实习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性,专业实习内容与毕业实习也可能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得各环节脱节现象比较明显,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3.学生缺乏对专业学习的清晰认识。学生专业实习的目的性不强。在短时间内不明确要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至学生专业实习效果差。学生去单位实习,由于财会部门是单位核心机密部门,一般不会让学生接触财务数据,实习学生只能看看单位财会人员的操作,只有进行提问,单位财会人员才会告诉你情况;如果学生缺乏对专业实习的清晰认识,可能连问题都提不出来,导致专业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冯英,2006)[3]。
二、会计本科专业实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随着大众化教育带来的学生规模急剧扩大,各本科院校的经管实验室或财会基地的建设严重滞后于学生规模的增长,硬件条件的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各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1.学校对经管实验室或财会实训基地的硬件投入不足。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经管实验室或财会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显得非常迫切,但这些硬件建设均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但目前由于大多数本科院校办学经费比较紧张,专业实训设施相对不足,而且较为落后,更新速度慢,传统的“计算机+软件”的实验室模式仍大行其道,或直接采用软硬件供应商提供的实验室解决方案,不能满足会计学生的专业实习需求,未能发挥校内实训的应有功能(周家伦,2006)[4]。
2.专业实训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财会类各专业的专业实习内容,相当一部分存在共同性和共融性,都可以在一个单位的财务、审计、会计等岗位实习;但是如果财务管理系在联系某一个单位时,而会计系或审计系也在联系同一家单位,导致专业实训资源浪费,因为同一家单位的专业实训设施、场所的科学安排与统筹就能发挥更大整合效果。但现有的专业实习教学安排,实训资源的利用与建设各自为政,就缺乏这种宏观的科学规划与设计。
3.相关企业动力不足。企业单位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的必要场所,在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有着重中之重的地位。但相关企业对院校的合作方式、积极性、实习学生的态度也不尽相同,特别是财务数据属于企业的核心机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践教学活动显得动力不足,积极性不强。这些企业不愿意与学校紧密合作,但他们只是直接从人才市场中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不愿自己承担部分实践培训费用,反而还收取学生的专业实习经费。
三、会计本科专业实习的主要出路
1.树立全过程的专业实践教学观。树立全过程的专业实践教学观包括一般课堂的实践教学、阶段实训、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技能竞赛等。转变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观念,把参与社会实践和参加省部级以上的技能竞赛(如“创意、创业、创新”的三创大赛)视同专业实习,让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和技能竞赛作为专业实习的替代形式。
2.建设本科院校自己的专业实训基地。本科院校应加大对经管实验室或财会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包括基地场所等硬件设施,也包括ERP系统或沙盘系统等软件部分,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全真模拟系统,解决没有落实专业实习单位的会计学生的实习问题。
3.设立校内经营性实训场所。在校内设立超市、酒店、创业街等场所,让会计专业的学生为其直接进行财会工作,甚至鼓励院校老师自己开设代账公司、咨询评估公司,可以让会计专业的学生参与部分基础工作,这些校内经营性实训场所既能够开展业务工作,又解决了会计本科学生的专业实习,还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实习收入。
4.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本科院校应该积极利用校友或校董事会单位等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由一名分管副校长领导,负责建立和维护这些校外实训基地,整合校内、校外资源,避免领导更换后无人管理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长青.融创新精神于实践教学注重医学生应用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5,(3):24-25.
[2] 刘纳新,刘茂盛.财经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110-113.
[3] 冯英.基于商务化运作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构想[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9):5-9.
[4] 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5):25-27.
Practice Puzzles and Way Out of Accounting Undergraduate
SHI Heng-gui
(School of Accounting,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54,China)
关键词:技能教学 能力提高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实现零距离上岗为目标,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学生就业服务。中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具有一定熟练专业技术人才的责任,作为财经专业特别是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初步的经济管理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实现社会对中等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必须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
一、中职财会专业传统教学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
1、课程设置与毕业生就业趋向之间的矛盾。由于中职学生实行2+1的三段式教学,第一、二年在校内学习,第三年在校外学习。也就是在二年内要把三年的课程学完,有部分专业课必须删减或专业课程的课时要缩短。有些学校为让学生比较容易就业,把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合并,这样会计专业的学生学到的会计知识和技能就更少了。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内容周而复始。同时这两类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也远未获得解决。会计专业课体系延续了十几年未变,课程设置偏重学科体系,理论性强,其中少量的专业实务也偏重大中型企业,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小型民营企业的特性,它们基本上并不贴近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但从目前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趋向来看,主要是各类小型企业的会计等岗位。
2、传统的中职财会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教师把教学大纲确定的事先准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往往过分强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差异,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按部就班继承前人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3、一些教师专业教学理念和研究理念相对滞后。会计理论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会计专业各学科之间缺乏联系,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会计理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备简陋,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会计专业教师理论知识陈旧,与新会计法规、税收法规不相符,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对社会特别是今后一定时期我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缺少足够的关注。
4、现行会计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轻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重教材内容的课堂讲解而轻对实际案例的研究、重专业内容的教学而轻职业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的现象。由于现行教学模式存在重大缺陷,我国会计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这三方面其实都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
因此,从教学环境的需要和现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两方面看,对现行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最大限度上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其必要性肯定是毋须置疑的。有充分根据支持这样的预计:将有更多的学校会真正接受“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并进行符合这一需求的教学改革实践。在这种情况下,谁能率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谁就有可能成为领跑者并取得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从这几个方面看,改革现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无疑也具有紧迫性.
二、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
1、模拟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模拟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的要求,模拟一下工作场景,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将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综合的理解,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学习会计是在掌握会计理论的基础上胜任会计实际工作,必须有一定量的实践做基础。而它的实习场所主要是企业,一般的企业不可能接受一个班或一个大组的学生同时实习,学校也不可能建立大规模、规范化的学生实习基地。因此应采用模拟教学法进行教学。如在《基础会计》课中,适当安排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原始凭证,提供实用的账簿表格,引导学生完成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汇总与装订,账簿的设置登记、对账和结账,到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的账务处理。通过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相结合,学生会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会对账、结账、查账、更正错账以及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对所学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的基本技能形成感性认识,提高高职生的职业意识。在《财务会计》各种结算方式的教学中,以往深刻的体会是讲的累,学生接受的更累,后来试用了模拟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银行、收款单位开户银行,让学生模拟整个结算过程。而且还注意加强情境,各组学生在着装上、语言上及整个工作过程都尽量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符合,这使得学生兴趣大增,非常投入地进行“工作”。这样的教学活动生动而有趣,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掌握知识,学习效果更佳。这样一种模拟情境教学,创造了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进而会预期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即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都得到发展,这跟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2、运用项目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用项目教学法,每节课或一段时间内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项目,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就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有效改进了教师讲的千辛万苦、学生听的稀里糊涂的教学现状。如在进行《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时,采用项目教学法:①教师展示一本装订好的记账凭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②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十天业务的原始凭证,并提出项目任务:一天内根据分发经济业务装订一本记账凭证。③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并以书面形式上交。教师到各小组进行指导。④小组成员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整合原始凭证,讨论涉及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入账金额,填制记账凭证,加附原始凭证,整理装订,填写封面等。学生气氛热烈,积极参与。⑤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各小组互评,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旧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情况,以及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在本次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气氛浓烈,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体验了求知的乐趣,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成了学习的主人。
3、采用会计校企结合教学模式,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校企结合是职业学校一种人才的培养模式,一般把它理解为学校学习和岗位工作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两个过程交替进行,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1)调整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使其更符合会计专业岗位的需要。首先为了达到中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把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调整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岗位作业。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文化基础平台、文化基础拓展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平台(学科、实操、项目、综合实践课程)和专业拓展(财务会计方向、银行柜员、企业物流、文员、商场及酒店收银等)课程;其次以会计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会计专业课程标准体系,根据会计专业能力标准体系编写会计专业课程大纲。
在会计校企结合模式下,建立会计专业能力课程标准体系,并编写专业课程大纲。
2)建立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应与多个企业合作共同实现双赢,学校作为企业的合作者为企业提供其所需的会计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平台,积累会计工作经验,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实习最理想的选择,但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很有限,能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接纳实习生的数量也很有限,为满足学生的需要,建立校内高仿真会计模拟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是现今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紧密合作。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很明显,总结起来:一是大部分高等院校对校企合作工作还没有进行系统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甚至还有纸质化档案的存在,信息利用率及其低下。二是虽然部分高等院校认识到校企合作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但开发的校企合作工作管理系统往往是针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某方面,如实习实训、就业管理、横向项目等,功能过于单一。三是由于高等院校涉及校企合作工作部门众多,如教务处、科研处、校企办、就业办以及各系(分院),校企合作工作各自为战的现象极为突出,缺乏信息互通机制,校企合作工作很难深入。而平台中的信息流通的公开化对校企合作深层次的开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四是部分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工作管理系统只是简单的数据管理,缺乏统计汇总功能,无法为学校领导及校企合作工作管理部门制定宏观校企合作工作计划、或查找校企合作工作的缺点和不足提供数据支撑。
终上所述,根据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的需要,搭建校企合作管理信息创新平台,可以促进各类信息在校企合作涉及到的各方之间的顺畅流动,以更好的开展校企合作,使各方受益。开发出一款适应高等院校需求,打通信息壁垒的校企合作工作管理系统,可以为整合高等院校内部资源、提升高等院校科研创新能力、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等诸多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撑。
会计专业培养方向――会计职业能力
从会计理论界给出的会计的定义为,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的核算与监督,并开展预测、决策、控制与分析,来提供会计信息,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有四大职业方向:首先是“做会计的”,即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披露;其次是“查会计的”,即为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及资产清算评估人员;再次是“管会计的”,即顶层或中层会计岗位的管理者;最后是“研究会计的”,主要是指在学术界对会计这一领域有兴趣的学者。会计职业能力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人们在会计执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综合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一能力,才可驾驭会计这一职业活动。
校企合作在会计专业方向的初步研究建议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能力提升提出以下五点可行性建议:
第一,准确定位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高职教育的总指挥,如果高职教育的改革没有突出教育理念的位置,那必将改革失败。要进行高职会计教育理念的正确定位,首先要准确理解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要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中,从而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第二, 开设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与职业能力相对应要开设的课程,拥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态度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经济法基本能力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语言沟通能力及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在原有学科体系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指导,进行重组,既重视职业能力,又重视职业素质,使两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科学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要将知识与实践技能共同作为建设的条件。第四,改善实践实训环境。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就是进行校内外实训。各高职院校在物质条件允许的环境下应加大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学生通过实训环节,可以在职业场景下有效提升自身的职业岗位能力。实训室的建设,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硬件保证。所以要求各高职院校要努力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第五,优化学生职业能力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高烨.校企合作工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6.
关键词:会计 校外实训基地 核心技能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高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紧紧依托专业优势,围绕行业与人才特点,注重实践教学,强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完整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特别是探索新形势下校企组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基本建设,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高水平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会计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提出
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包括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银行及其他大中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及审计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小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会计核算、审计岗位及信贷、计划或营销部门的相关管理岗位等。这种就业情况体现了会计专业就业面向多行业、企业分布广的特点。为了使学生能满足多行业对技能的需求,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可因校外单位而异。
(一)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与政府、行业、企业或者社会相结合,全面开发基地的生产功能,通过产品生产、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中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一种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但为师生创造了真实的职业环境,还可以利用其创造的经济效益,用于购置设施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加强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等,这样就变消耗性实验实习为创造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的依据是行业、企业等提出的培养目标中的能力项目和能力标准。强调实训基地建设(硬件)是为软件服务的,是为培养目标中能力培养项目和标准服务的,整个基地建设要有系统性观念。
2.实用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结构与布局适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组织;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规律相适应;适应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体现现代高技术的设计性实验和紧跟现代社会发展前沿的综合性生产训练,做到真题真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仿真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岗位;要具有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使学生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4.开放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做到面向学生,面向行业、企业,面向社会。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做到全面开放,构建与行业、企业、社会的良好沟通渠道,能够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技术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通过企业技师和学校就业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的聘任,也使得企业和学校的联系更紧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生产发展的动向可以及时反馈到学校,学校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能更及时、准确地反映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前瞻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具有丰富的高科技内涵和跟踪技术前沿的特征。教学场地的构建、设备设施的配备、管理模式的构建等都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实训设备要能够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能体现近几年内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
6.多功能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是多元的,包含实践教学功能、研发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等。它既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场所,又是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单位,是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基地,是终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的依托。
三、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高职院校要立足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充实、更新、提高会计实训基地水平,努力实现基地规模化、辐射化。要完善实训体系,不仅要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改建、新建一批理念先进、功能多样、设备一流的会计职业岗位实训室群,形成一个仿真环境,集企业注册登记、银行业务办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纳税申报全流程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要建设一批能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要重点建设一批与高职院校深层合作的企业群,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和互利共赢、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的深层合作关系。合作的重点企业应当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有社会责任感的规模以上的企业。并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加强与这些单位的联系,结合双方需要,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本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发各种合作项目或合作领域,加强相互了解,经过一段时间后,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举行学院实习基地挂牌仪式。校企协作实训实习基地要重点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可向学生提供在企业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生产车间、营销部门、物流部门、研发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门、培训部门、评估部门和财务软件公司售后服务部门等的顶岗实习。
工学整合式实践教学是学生在岗位实训中学习掌握工作技能要领的一套方法。要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工学整合式实践教学的探索,构建工学整合式实践教学的流程,并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这不仅为校外实训阶段的考核提供了评价方法,而且为学生进入社会开展终身学习架设起桥梁。美国学者RM加涅提出了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基本模型――DDIE模型进行工学整合式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以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
DDIE模型的五个基本阶段的具体内容是:(1)分析,分析阶段要求确定通过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即确定教学目标;(2)设计,设计阶段要确定课程计划,它的载体是学习领域(按照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所划分的学习范畴);(3)开发,开发阶段即确定用于学习环境的资料;(4)实施,即建立一个充分满足情境要求的学习管理系统,学习系统包括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确定学习目标(企业确定),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评价(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5)评价,即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定,课程计划应建立一套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指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确定学习评定表,作为终结性评价指标体系。
(二)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为动力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条件之一是校外单位能弥补大学生校内实训空间、环境单纯的不足,其场地、设备、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先进性,能为学校实训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经过建设能成为学校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条件之二是高职的人才、科研技术等优势,能为企业服务。两个条件为学校与校外企业之间搭起“互利共赢”的桥梁。
在校外实训和就业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按照与企业的合作程度,可以将合作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形式。紧密型合作,是学校参与企业的职工培训、技术指导甚至部分生产经营过程,企业参加学院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论证、重要教学文件制订、财会人员兼任实践课教师及企业内实训教学过程,为学校提供部分办学经费或在学校内建立企业实习工厂(场),为企业冠名班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实训岗位和就业岗位,并提供部分助学资金支持。松散型合作,是以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为主,学校基本不用投入硬件建设经费,学校在实习前联系好基地单位就能使用。这种类型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基地单位与学校会计专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和比较牢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教师与基地单位的科研课题工作密切联系,带动了学生实训,基地单位愿意长期为会计专业提供稳定的教学实习条件;二是基地单位希望通过学生使用企业的产品为其做广告宣传。
(三)以实现教师的实践创新为核心
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师资队伍培养的基本条件。学校在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学校应制订一系列教师参加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训基地中锻炼和从事实训教学、科研活动的规章制度,使教师在产学研结合教学实践中得到提高。首先,学校要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给青年教师提供实践技能锻炼的平台,并以制度来规范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的活动,青年教师通过实训基地锻炼,基本达到职业技能培养所要求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训教学能力和生产组织能力。其次,通过实训基地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等活动,培养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再次,鼓励教师利用实训基地的优势,从事科技创新与研发活动,提高学校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最后,制定优惠政策,加大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增加实践课程企业兼职教师比例。
工作工程是指在企业里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会计工作过程,也是会计人员、工具和工作行动等几个要素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组合,使其得到要求的工作成果。实训学生所在企业、所在岗位的典型工作的确定,为学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内容的确定提供了基础,而实训学生完成的学习领域课程内容可以作为学校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进而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更贴近企业运作实际,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一届又一届实训学生完成的岗位实训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积累,为学校工学结合的课堂教学提供宝贵的教学素材。
(四)以规范学校的科学管理为保证
为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资源效益,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学校要成立以校领导牵头、校企双方参与的实训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相关部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实训基地管理部门及各教学单位参加,研究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重大事项,协调使用各种实训资源,确定各专业综合实训项目,考核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效果,检查基地生产经营情况;制订有关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学生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实训基地人财物管理、经费使用、生产经营等管理文件,使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经营管理安排达到科学化、规范化。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学校要转变传统的只有教学投入没有产出的旧观念,实训基地运行与市场接轨,按现代企业模式管理和运作,变消耗型实训基地为生产经营型实训基地,将教育教学任务同生产任务统一安排、密切结合,实现教学、实习、科研、经营服务的一体化,不断增强实训基地的自身造血功能,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办学成本。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学校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学生的实训,既注重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等才能。在实训考核中,同时将工作态度、工作纪律、管理才能等纳入考核范围,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素养。高职院校要设立校企合作处,负责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检查工作,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各二级学院安排技能实训、企业实习,校企合作项目等进行立项备案、过程督导等。同时要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校企合作协议书》、《校企合作考核办法》、《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企业捐赠教学设备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指导校企合作项目的有序开展。在实训教学与管理上,学校要始终坚持产学结合。制定出详细且适合实训企业的实训教学计划,并与实训企业的生产技术、人事管理等部门协商修订,使双方都对实习的技术内容有足够的了解,以利于实现实训培养目标。在企业实训过程中,学校专业教师常驻企业或定期指导。面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安全等问题,校企共同制定出详细的实习管理条例,对实习学生有分工地进行常规管理和技术指导。
要积极探索双导师制。在工作中它有两个层次的内涵:一个是班导师与校外实训活动的职业导师相结合;另一个是实训工作的带队导师与实训单位的导师相结合。双导师制首先来源于毕业实训,按照实训方案,学校和校外实训单位在每个实训点上都要各派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实训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工作是由实训单位指导教师在具体实训业务上予以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业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将所学知识与实训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以推动社会的全面服务为己任
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功能之一,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企业是会计专业的重要职责。学校要依托人才技术优势和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社会服务活动。首先,以实训基地为平台,以技术优势为依托,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与咨询活动,使企业获得经营管理的前沿技术以及相关信息和服务。也就是说,学校和学生要在校外实训过程中向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并且企业通过实训基地的长期建设持续获得这种收益。
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能拓宽学生实习就业的渠道,促进优质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扩大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密切校企关系,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方式,拓展职业培训业务。因此,会计专业要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加强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和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要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开展科研活动,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总之,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实训教学形式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应当互相支持、共同建设,提高校外基地建设的内涵与层次,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贡献力量。J
参考文献:
1.林松池.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2.丁佟倩.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 .
3.张明瑜,张慧德,金静红,黄海瑛.高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2005,(6).
关键词:高职教育 营销“产品” 创新研究
本文为2012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 省级重点资助课题《高职“教育营销”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批准号 XJK012AZJ005)阶段性成果。
一、目前高职教育营销“产品”存在的不足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历了一个从开办到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全国各地的高职专业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像文科类的旅游、酒店专业,工科类的焊工、电工等专业可以实现高职教育及运作模式。也就是说(如同产品一样,有一个好的生产工艺流程)实现教与学、学与做、由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过程,各个学院有这些专业的学生,可以一个学期安排一次(一个月, n个月)实践教学活动,也可以一学年安排一次(二个月, n个月)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紧贴市场,专业学习由理论到实践,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学生实习有一定的报酬,学院实践性教学能够完成,企业乐意,学生也很喜欢。这是比较规范的高职专业教学,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及手段、实践活动、时间安排、教学计划都能紧贴市场,毕业的学生,深受企业青睐。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无法实现100%实质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国际贸易、商务英语、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无法批量的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它有诸多因素存在。第一,每个企业需要的人数就只有一个到几个;第二,企业有自己的商业秘密,不想让学生知道;第三,师父教,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没有报酬给师傅。大部分专业的教学,从教学计划到教学大纲到教学实施,到教学检验(学生考试),百分之八十是从理论知识的检验(学生考试),这是目前的高职教育“产品”的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营销“产品”存在诸多不足:第一,学院少部分领导的经济市场意识淡薄,没有系统研究市场需求是什么样的“产品”?战略目标做的大,落实不见明显成效,落实实施的结果也没有系统的实质性考核,或者考核不够到位,致使效果不佳。第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按开设的专业课程安排老师到企业及关系单位进行实习或培训,没有形成梯式结构(这里指的梯式结构,是指精实习一门课程,拓宽其他课程,熟悉市场各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企业怎样运用它,进行实习)。第三,编写教材,有部分教材没有紧贴市场和企业的业务去编写,传统化较多,没有融入市场,案例陈旧,不新颖。第四,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教学占的比例不多,没有用活资源。第五,学生进入实习阶段,作为政府没有对企业相应的资助政策,比如安排一个学生实习,政府给予津贴多少?没有这一部分,企业它没有责任接受学生实习。致使文科、经济类学生就凭学院领导、老师的关系单位进行安排学生实习,这是很有限的。由于这些因素存在不足,致使培养的有一部分学生零距离上岗就有差距。
二、高职教育营销“产品”创新研究
(一)内涵建设的创新
高职教育营销“产品”的内涵:包括了专业建设的方案,即:课程设计方案,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的方法,素质教育的方法。我们把它视同企业的“产品”一样,我们招收进来的学生,完全是没有一技之长的,没有系统培养的学生,那么,通过“工艺的加工、处理后”,成为有一技之长、有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这里指的“工艺加工、处理”是指通过上述的专业建设方案等培养的设计与实施,实现其“产品”能作用于社会各个单位及企业。谋求其作用、服务的功能能产生其效率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实现及活劳动的价值。
1、专业建设方案的创新
专业建设的内涵:包括市场研究与开发,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计的方案,理论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的方法,素质教育的方法及目的,实现及“产品”(指消费者)学生专业学有能力,社会实用能力强的优质“产品”学生。
(1)市场研究与开发
市场是一个商品成交的空间或场所,谋求劳动所获(实现及价值),必须要通过市场的检验“交换”(实现及使用价值),高职院校要培养好学生成为市场需要的专门有用人才(优质产品),必须对市场的需求要做调研,要研究市场使用该专业技术水平的前沿性、科学性、实用性、容量性,区域性,还有共性及个性的特点,还有一点特别重要,专业的常规性及创新性,要结合党的方针政策来研究。研究以后,要做市场开发,就要到各个企业事业等单位去联系定点、定单位的有计划的培养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及就业,这样,就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培养的学生“产品”有销路。
(2)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在制造“产品”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工艺匠的工艺水平高低,我们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低,是否能实用社会,也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高低及综合素质高低。所以,要用有效的路径来培养师资队伍,要选拔优秀的专业人才当老师,在专业教学上,学院领导要号召老师精通一门,会几门课程的树根结构,在培养老师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时间、有单位、有师傅带的进行培养,一门专业大约要分成若干个梯式结构的课程也就是说,从基础知识、中级知识、高级知识的需求入手,如:会计专业,会计原理系基础、成本会计系中级、财务管理系高级,老师去到企业实习及培训时,主攻一门,其他也学习,如出纳岗位的《会计原理》课程、《出纳实务》课程系主课程,主要学习它,其他为辅的学习。这样,学习有重心,有针对性,在专业教学方面,首先老师能零距离上岗,教出来的学生就可以零距离上岗。这就是时效性培训老师的一种方法,要使学者知,必须师知先的道理。
(3)专业课程设计及组合
专业课程设计,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来设计,文科和理科不一样,理科可以按照工艺流程来设计,形成模块式教学,方法很好,文科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设计。如会计专业要通过一个企业,一个月发生的经济业务来设计课程,分会计业务流程来设计,如出纳岗位、会计岗位、(会计岗位可以细化,如成本会计岗位;材料会计岗位往;来帐会计岗位等)主管会计岗位等,设计课程的知识面要涵盖整个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还有综合性专业知识和基础部分的知识,如英语及计算机的应用等。这种设计,既符合会计专业的需求,又非常实用。
(4)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等方法,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时,要讲究技巧。第一,讲授法。要用层次的手法来讲,就像包谷一样,人们想吃香甜可口的玉米,必须一层一层的剥皮,剥完后用水煮熟才能吃,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楚,知识点吸引力强,学生容易记忆。第二,讨论法。讨论一般分组讨论,在组合学生时,要人员搭配要得当,如男女、平时爱发言的与不爱发言的等因素而搭配,通过讨论一定要达到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第三,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这种方法最适合高职学生的实践教学,如酒店专业的叠被子,老师叠了后,学生去叠被子,然后学生叠了后,看那些地方没有叠好,再指导,有的放矢的教学。第四,读书指导法,一般老师上完课后,要指导学生读一些课外书籍,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指导,要指导对培养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有帮助的书籍看。第五,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法,网络有丰富的资源,要结合你的教学内容,查找网络上的资料,如案例教学、有关图、表、政策等。第六,仿真实训教学法,这里需要在实训室完成,仿真实训最好是根据时间和任务来安排,如会计专业,仿真实训就安排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学生通过仿真实训来完成。
(5)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方法,是要通过实践,培养其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方法,要根据教学计划,有计划、有时间、有实习单位的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必须要有老师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工科专业,实习老师要指导学生在制作产品的全过程中进行了解和按工艺段进行实习,文科专业,实习老师要按业务流程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实习完后,要有实习报告,实习老师要签阅评价。
2、素质教育的创新
目前素质教育是一个传统的教育方法,它包括:入学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党性教育、职业教育、一般是采取讲座式的方式,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学生能接受,但是,事后,思想上能产生一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多。我在实践中在探索一条创新的教育方法,第一,把我教你怎么做,改为,我引导你怎么做;第二,用诗歌送给学院、班级、个人激励学生,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引导你怎么做的方面,主要号召(二级)学院各个班级开展班级文化建设,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体系包含了班级文化理念、班级文化功能、班级文化制度、班级文化环境、班级文化素养,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设计、实施活动、一年后开展班级文化评比。班级文化设计主要有:封面、各班的工作计划及总结(1000字以上)、全班同学评优评先(含班级)的情况及复印件和统计数据、全班同学考证情况登记表(含自考)和到课率(含早晚自习出勤率)、各班在院系班任职情况名单含党团员的统计情况、各班的班规、制度、班委会团支部名单及班干部职责、各班开展活动情况,含照片、各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材料及照片、献爱心活动材料及照片、心理主题活动材料及照片、班级文化材料(教室文化、寝室文化、个人文化)及照片、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卫生值日表(教室值日表、寝室值日表、公共区域值日表)。实施活动一年后,开展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老师从教的专业首先自己要热爱,要有一种职业境界,教专业要有一种职业理念,如我是从事会计专业,我的职业理念就是:“会计天使,神圣使命,利益分配,客观公正,为民服务,其乐无穷,创造价值,有你汗水,社会进步,目标实现”。我用诗的方式写出来送给学生,学生再思考,其中有个学生在思想上认为,“曹金华老师自己言传身教讲诉了‘会计天使’这一首诗的内容让我更加明白了‘会计’这一职业在当代社会的职责、作用及其社会责任感,它引导和帮助我懂得什么是人生价值,更让我明白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立志成为一名会计天使,这是我在大学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的强大力量。”在读书与学习方面,我写了一首“读书与学习”的诗( 文中文中有文人,文外文外有外人,你我都是其中人,坐堂堂中文笔人,千古以来圣贤人,归属归为意中人。)送给同学们。学生从这首诗中领悟到读书的重要性。用诗歌教育人,用诗歌引导人,用诗歌表扬人。用这种方法极大的激励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二) 环境建设的创新
高职教育营销“产品”,是指高职教育的消费者“学生”,环境指学生在学校三年时光的人文环境、校园环境、生活环境、教室环境这些环境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首先对人文环境来说,一个好的人文环境,可以培养人的优良品质,激活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思想。校训,是做人做事的一种崇高思想境界,可以不断熏陶人的品性,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的校训是:“诚信立身,勤奋立业”, 贯穿着职业教育的一种精神。第二,一个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影响较为深刻,校内城建有序,布局合理,绿叶成荫,空气新鲜,地面干净就给人是一种享受,在一个好的环境中,人们思考问题,思维敏捷,组织活动,发挥自如,读书朗声,记入清澈,人们就需要它这种环境。第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给学生带来身、心的健康。吃,食堂卫生情况好、干净,满足各种需求的食品都有,这给人的健康带来了第一个主要因素。住,每个学生有一个床、一个桌子、一个椅子、一个柜子、一根网线,能使住宿方便,学习有条件,学生就需要这样的环境。第四,一个好的教室环境,给老师和学生是一种享受,老师教课时有黑板、有多媒体、有网络,老师发挥自如,学生听课认真,老师和学生需要这样的环境。
(三)组织体系的创新
高职教育营销“产品”的组织体系包括:高职教育营销“产品”的组织方式,教育营销“产品”的宣传方式,教育营销“产品”的衔接与反馈信息。首先,组织方式方面,涵盖了招生和就业的组织方式,学院要有招生就业办,对学生的招生就业有专门部门和人员管理,成立招生就业领导小组,有招生就业专干,每年的招生,对全省的中学毕业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有计划、有时间安排的,分批的安排老师到各个学校去联系,形成一个招生联系网络。由这位负责人,负责招生联络、招生宣传、招生衔接与信息反馈,招生就业办做到,随时掌握招生信息。
就业方面,第一,政府的财政部门应该按照企业接受高职大专毕业生,给予适当的补贴,让企业增加责任感。第二,学院招生就业办要有专门的就业老师负责,负责联系各个企业,掌握全省、乃至全国的企业需求情况,有组织有形式的开展专门的毕业生招聘会,把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联系实习时,同时安排就业。第三,要开展定企业、定专业进行培养,定向培养就业。第四,要开展学生自主创业,让一带多的形式,让学生带动学生就业。
(四)市场反馈信息的创新
高职教育营销“产品”的反馈信息,主要指高职教育“消费者”学生就业信息反馈,学生当年毕业就业后,学院招生就业办要调查学生的就业情况作统计,以便掌握学生就业第一手资料,对学生就业情况,要抽样调查,对他们工作单位反映的情况及评价,做记录,不断总结经验,对单位评价较高的学生就业情况,可以请回学院,与在校学生交流经验,或者召开毕业生就业经验介绍会,这样,可以起到样榜引路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用另一种视角看待高职教育,用教育营销“产品”的视野开拓创新,分析高职教育营销“产品”的模式及存在的不足,通过创新研究,重新制作高职教育营销“产品”即高职教育消费者“学生”,促进学生紧贴市场,适应企业的需求。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服务型、管理型、满足四化两型社会建设的合格、优秀人才。
一、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考核评价的现状
笔者认为现行考核评价方式能督促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需记忆和理解的知识,能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能力;但现行考核评价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
(一)考核内容不利于学生对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视大多毕业生认为,学校考试内容主要是教师讲过的教材内容,学生学习以应试为目的居多,易助长学生“上课抄笔记、考试考笔记”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不正确学习方法;书面考试是必要的,能够督促学生复习与巩固所学的会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但主要考核吸收知识的多少及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较少联系会计工作实际,较少涉及相关会计技能操作,不利于学生对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视,不利于考核学生的会计专业性能力水平,与培养目标有一定偏离。
(二)考试不利于学生对非会计专业性通用能力的重视大多毕业生认为,社会发展很快,知识更新很快,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有许多逐渐被淘汰,自身还要在会计工作中不断学习,工作后体会到具有学习能力比吸收知识的数量更重要,如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适应变化的工作环境。目前,高职会计教育的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考试只限于知识本身,不能较好地考核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其他通用能力,而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专业能力,还要具有非会计专业性的通用能力。
(三)课程成绩评定不利于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大多任课教师自己出卷、主要以单一闭卷笔试形式,考核成绩评定主要依据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或加之期中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至于学习中间过程则关注较少。其结果导致学生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较少,不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实践过程的考核。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考核只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成绩,学生到企业实践,管理较好的学校主要检查督促学生是否到岗实习,难以检测和正确评价学生适应实际环境的能力及会计操作过程中的反应能力,难以检测和正确评价学生的各项会计技能,不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各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没有一个基本要求,影响毕业生的基本质量高职高专开设课程及各门课程大纲各校自己制定,自行考试,缺少对学生基本质量(或会计基本能力)的检验。现有的大多数课程的试卷都由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出卷,成绩评定仅由一位教师决定,考核内容及要求、评价指标随意性较强,对各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没有一个基本要求。如果能够要求毕业生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或初级会计师证书,则是对毕业生基本质量的一个检验。近几年虽然许多学校已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但没有要求一定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考核评价改革的探讨
对学生进行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因素,是对学生质量要求的一种引导。针对目前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根据会计职业的特征及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借鉴德国、日本、英国的职业教育考核评价的经验,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考核评价作两点改革探讨,以期适应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评价模式,促进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将对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分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评价(即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和其他专项会计职业能力(即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之外的各项会计职业能力)。兼顾考核的“基础性、通用性与重要性、特色性的结合”,本文从高职会计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和对重要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进行探讨。
(一)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毕业要求,作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也即会计工作基本能力考核),保障基本的质量要求。
(1)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必须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
德国、日本和英国BTEC的职业教育较为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其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了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职业教育培训与考核分离,社会统一考试。德国由国家制定企业职教框架计划,由行业协会根据这一框架计划制定职业考试标准。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学生要经历两次重大考试,两次考试都是由国家行业协会出题,全国统一考试。形式都包括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部分在学校考,实操部分在受训的工厂考。理论和实操都合格才能毕业,才可以获得国家行业协会颁发的毕业证书。日本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了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一是推行全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二是建立了明确的行业标准,为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了发展目标,有利于职业学校进行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
英国BTEC教学模式是国际上较有影响的一种职业教育证书课程,由英国爱德思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考试并颁发证书,其中BTEC国家高级文凭课程,即相当于英国大学前二年的课程,相当于达到了相应专业的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VQ四级水平。目前我国各校各自为阵的考核,考核题目、评价指标随意性较强,缺乏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标准,质量没有保障,对此,可借鉴德国、日本和英国BTEC的职业教育经验,首先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作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将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毕业要求。促使各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按照行业统一标准,有一个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同时实现教学培训与考核分离,各校良性竞争,教学质量有基本保证。
(2)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能够与会计职业资格(或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企业会计、基层会计人员,我国企业统一执行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的主要方法程序都相同,即会计职业特征决定了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与会计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具有可行性。此外,我国会计证资格考试已全省统一,并从90年代开始实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价制度,全国统一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系统已经形成,包括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是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根据资格证书考试和职称考试要求通过实
施会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和考核,学生能够通过会计职业资格(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
(3)实施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对学生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与会计职业资格(或增加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接轨所需措施。目前每个学校各自制定或者找企业商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全部课程教学大纲、教材,还比较片面,从全局看,成本也高。德国的做法是经济部公布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其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国家政策统筹,财政部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评价标准和考核大纲;各省财政厅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增加技能考核,即包括会计理论与技能考核;各省财政部门负责、依托各省会计学会主持、企业和学校参与考核,并合作制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部分按照会计职业资格及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要求),编写针对一般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形成规范的会计职业教育考核与会计职业资格考核接轨的教育考核体系,做到职业技能鉴定机制与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实现完全接轨。
(二)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抽选重要专项会计职业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其形式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彰显各个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特色与质量水平。
(1)以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为考核评价单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是,根据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对应所需具备的会计职业能力(各项具体会计职业能力构成)设置对应各学习课程。考核评价学生某课程(或综合性课程)成绩的依据是:考核学生学习该课程对应必须掌握的某项会计职业能力水平由学生完成对应的某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质量决定。因此,按能力本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各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可采取每学期选择一个重要专业课程项目任务或综合性项目任务作为重点考核单位(如选择《财务管理》课程中筹资管理项目任务或综合性财务管理项目任务),考核学生具备该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水平。该课程项目必须能够体现教学目标要求,通过设计一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尽可能选择接近真实的工作任务资料;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考察学生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情况,评价学生具有该项职业能力的水平。
(2)重视课程项目任务完成过程和成果的考核评价。通过课程项目或综合性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和最终成果考核学生的专项会计职业能力,包括专项会计专业性能力和非会计专业性能力(如自我治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一是考核评价会计专业性能力:考核学生是否能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项目工作任务、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质量;--是考核评价非会计专业性能力及素质考核: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通过走访、电话、发信等进行社会调查,也可以上网、到图书馆等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总结来完成课程项目任务;同时考核在完成任务的工作中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自己学习的能力、责任感等。通过考核评价过程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使学生能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专项会计专业性能力和非会计专业性能力。
【关键词】会计;道德;文化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要求,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充分地体现在学校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去,而且更应该营造专业文化氛围,将专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文结合高职财经类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及其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的途径和方法。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体现不充分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在制定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按照传统的学历教育的习惯,过分强调会计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几乎没有学校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往往将法制教育课程视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会计课程体系中涉及到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只是法规条文的解释。
教育部高职示范性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案启动后,各学校按照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些指导性文件精神的要求,参照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标准,重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强调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实训、实习课时与专业理论课的课时达到1∶1以上,使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学校仍然习惯于以法制教育课程或法制专题讲座来替代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双证书”的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业资格证书的必考内容,所以出于评估过关和学生考证的需求,一些学校在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开始融入有关资格证书考试课程的内容,或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外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给学生进行考试辅导。这种做法只是满足了学生考证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地与实施性教学计划相贯通。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充分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基本上限于传统教学计划的安排,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本上停留在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课堂上,以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为主。一方面,这些课程内容法律条文多、理论性强、也不易理解,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教学形式僵化,整个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在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进行,学生被动接收,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这些课程主要由非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课程内容与会计专业缺乏有机联系,讲授的大多数内容与会计职业道德脱节,很少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会计专业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虽然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既教书,又育人”,在课堂上体现会计职业道德,但由于大多数专业课教师缺乏会计工作的经历,对会计工作过程中关于职业道德的鲜活事例知之甚少,会计课堂上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成为有关法律条文的解释。加之职业教育近年来特别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训实践课时比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片面地认为会计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与会计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不大,即使是有关系也是今后参加工作以后的事情,总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虽然重要但与现在学习技能关系不大,会计造假等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象是学生工作后要注意的问题。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文化建设中体现不充分
多年来,一般的高职院校习惯于将专业教学工作的任务界定给承担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系(部),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任务界定给承担基础课的部门,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第二课堂活动的任务主要界定给学生管理部门和团委,在专业教学工作之外强调比较多的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很少提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没有明确地划分给任何一个部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成为大家都应该关心的,但又都不关心的事情。这种管理模式有些人形象地概括为“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体育转”,按照这一种职责界定模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重形式、轻实质,缺乏专业文化氛围,常见的做法是挂几幅名人像、名人题词、法规条文,布置几间展览室、陈列室,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与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的必要性
目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素质低,不仅受不良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还与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够有关。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甚至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与数字打交道, 简单枯燥也不需要什么创新,从而忽视了对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
道德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是自律意识形成的过程,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更是如此。高职院校应对会计类专业学生从一入学就进行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从业前就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高职院校对会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应包括职业基本教育、职业责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花大力气去抓。
另外,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给人们带来更加便捷、优裕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道德的沦丧,思想的泯灭。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风气却变差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多年来以真、善、美为主题的学校教育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立关系,特别是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高职学生来说,很容易使他们道德情感迷失,这些都对高职院校的道德规范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岗位和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都要与各种资金打交道,几乎每一项工作都要涉及到真假辨别及是非判断问题,担负着向会计信息外部使用人提供真实、可靠财务报告的义务。同时他们也将更多地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面临着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摆正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格。所以,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已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应当营造包括专业教学在内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的氛围,充分调动校内外一切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专业文化建设之中。
三、如何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会计专业文化建设
专业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形式,专业文化建设既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直接接受的课堂教育,也包括间接受到的学校和专业文化的熏陶,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难点是如何将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专业文化建设的始终。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工作计划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始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体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通过制定学校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方案之中,明确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党团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界定各自承担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职责。
(一)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构建“三位一体”的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体系
学校在制定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分“专业入门教育法律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层次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设置不同课程或讲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在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进行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如在讲到一些企业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虚增当期利润,以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等违规行为时,教师应及时指出,这是会计法规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在校内实训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让学生亲身实践,深刻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阅读会计方面的报刊、书籍,浏览会计专业网站,将其纳入过程评价,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了解真假会计信息的识别方法,学会如何自觉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聘请行业著名专家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会计岗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承担技能课程,聘请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传授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技巧,聘请审计人员和经济案件的办案人员对典型经济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的目的。
(四)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如,在学生档案中开辟诚信记录栏目,在学生班级管理中对班费管理引入内部控制制度,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目中安排会计小品,定期组织学生举行各种形式的会计技能比赛、典型案例的辩论赛,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优秀毕业生座谈会等,使学生在会计文化氛围中学习,激发其会计职业道德感,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S].
[2] 柳一群,何晓民.加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8(5).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针对于此, 在进行了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之后,通过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理论》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的过程
会计是个讲究经验的职业,工作经验是求职时的优势,为了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经过学校和朋友的努力,在哈尔滨隆华包装有限公司获得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会计实习报告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计划,得到学习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会计实习报告。
在实习中,我参与了整个4月全部的出纳工作,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账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有亲自动手。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事业单位会计流程,应前辈的教诲还认真学习了《公司法》、《税法》《会计法》,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类学校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掌握了三门财务软件的使用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会计实习报告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具体包括了以下几点:
1、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及要点;
2、记账凭证的填写及审核要点;
3、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及对账;
4、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的编制与申报;
5、会计档案的装订及保管常识。
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更让我感到感动的是,领导让公司的前辈教会我处理公司的综合事物。例如税务登记的有关事项。一般纳税人的申请。以及如何进行企业合法节税的运用。等等。
在这个学习和联系的过程中。我发现会计是一门实务与理论结合性很强的学科,尽管我学过这门课,但是当我第一次和公司的同事操作具体业务时,觉得又和书上有些不同,实际工作中的事务是细而杂的,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牢牢掌握。这次实习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想看看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公司实际操作的实务区别在哪里,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内部控制如何执行,如何贯彻新的会计政策,新旧政策如何过渡,一些特殊的帐户如何会计处理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这一个月里用眼睛看,不懂的请教领导同事,让我对会计实习报告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解答,达到了这次实习的目的。除了与我专业相关的知识外,我还看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公司是如何运做的,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处理业务的过程,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企业的管理等等。另外我也看到公司存在的一些漏洞,例如内部控制情况,其中主要包括现金收支制度执行情况,公司在执行国家政策规定方面也不容乐观。然而在现实的小规模私营企业这种情况可能普遍存在。 作为一名会计实务人员,通过这次实习也更加让我看清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例如:实务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等等。除此之外拥有一颗上进心,进取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工作中仅靠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在其他时间多给自己充电,在扎实本专业的基础上也要拓宽学习领域。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多向他人请教。人际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会计实习报告如何与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本领,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不能忽视的。马上就要进入社会的我们也要面临正式的实习了,我想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种积累,而这种积累正是日后的财富。在工作上,在学习上,我们要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挥它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习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
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但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
三、实习报告总结
经过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四年大学中难以学习到的。就像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成本会计 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含义及特点
“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即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组织并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全过程。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在授课中打破传统的章节划分,将教学内容隐含在所选定的任务中,课堂讲授、教材组织和实验实训均围绕一系列的任务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明确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及将要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体系的整合建构。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全新的教学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意义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学生更多的是“被听课”——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自主学习的环境受到限制、自主学习的激情受到抑制,因而很难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如在成本会计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会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为其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三、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项目教学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选取合适的项目,明确具体任务;其次,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形式组织教学;最后,针对不同的项目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
(一)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精心设计合适的项目,确定任务目标
1.项目总体要求:学生担任企业成本核算员,熟悉产品生产、核算流程;能够完成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选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结转产成品成本;能够编制、分析主要成本报表。
2.项目设计:将教材理论内容进行整合,围绕成本核算总体要求和各自岗位职责,根据企业管理特点设计任务,共设计5个总项目,包括:成本会计基础理论;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品与在产品间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报表、成本分析,分22个单元,36学时完成。
3.检查评价、成果展示交流阶段:以前几个阶段可由学生课下完成,教师进行辅导。成果展示交流、检查评价主要利用课上。每组同学分别进行展示、讲解并根据具体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集中讨论。最后,老师和同学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考核。
4.归档阶段:将同学们的项目成果进行回收、归档,可以作为课程的教学资源或反馈给企业,由专业人士提出意见,作为参考留存。
(二)具体实施
项目教学法突出以行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根据项目的大小和难易程度,主要采用团队合作和个人独立完成两种形式。
1. 团队合作完成项目
对于较为综合的项目,如项目四、项目五比较适合团队合作完成。在具体实施时,应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选出1个负责人,组织全组同学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明确个人的分工和责任,确定要调查和核算的问题。学生按照分工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具体核算的思路和方法。
2.个人独立完成项目
对于较为简单的项目和工作任务,比较适合个人独立完成。如: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记账凭证的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的填制等任务。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综合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三)考核方式
采用项目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期末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在实施中,根据每个项目、具体到每个单元的完成程度来进行考核。每单元抽查10—15位同学进行考核,给出成绩。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位同学至少得到5—6次成绩,取平均值作为考核的总成绩。
三、成本会计教改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一)项目教学法要和传统教学法结合使用
项目教学法只是教学法之一。不能替代全部的传统教学。因为传统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更加突出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所以,它并不适用于每一节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和运用其他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控制型主体角色中走出来,转变成交流型、对话型、服务型角色。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对话的过程,师生之间可能就某一话题、知识、情境等进行交流、讨论、质疑、争辩,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等都能得到锻炼、提升。
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精选教学项目;课前仔细研究项目内容,并准备好项目讨论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知识,将所涉及知识穿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协调;介绍项目内容要讲究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在具体讨论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项目实施成功与否应看整个过程的进展情况。老师应耐心听取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学生要转变观念,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增强主观能动性,加强与社会的沟通能力和适应性,全力配合教师进行项目教学。
(四)对校外实习基地提出要求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成本会计 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含义及特点
“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即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组织并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全过程。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在授课中打破传统的章节划分,将教学内容隐含在所选定的任务中,课堂讲授、教材组织和实验实训均围绕一系列的任务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明确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及将要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体系的整合建构。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全新的教学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意义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学生更多的是“被听课”——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自主学习的环境受到限制、自主学习的激情受到抑制,因而很难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如在成本会计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会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为其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三、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项目教学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选取合适的项目,明确具体任务;其次,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形式组织教学;最后,针对不同的项目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
(一)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精心设计合适的项目,确定任务目标
1.项目总体要求:学生担任企业成本核算员,熟悉产品生产、核算流程;能够完成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选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结转产成品成本;能够编制、分析主要成本报表。
2.项目设计:将教材理论内容进行整合,围绕成本核算总体要求和各自岗位职责,根据企业管理特点设计任务,共设计5个总项目,包括:成本会计基础理论;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品与在产品间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报表、成本分析,分22个单元,36学时完成。
3.检查评价、成果展示交流阶段:以前几个阶段可由学生课下完成,教师进行辅导。成果展示交流、检查评价主要利用课上。每组同学分别进行展示、讲解并根据具体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集中讨论。最后,老师和同学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考核。
4.归档阶段:将同学们的项目成果进行回收、归档,可以作为课程的教学资源或反馈给企业,由专业人士提出意见,作为参考留存。
(二)具体实施
项目教学法突出以行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根据项目的大小和难易程度,主要采用团队合作和个人独立完成两种形式。
1. 团队合作完成项目
对于较为综合的项目,如项目四、项目五比较适合团队合作完成。在具体实施时,应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选出1个负责人,组织全组同学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明确个人的分工和责任,确定要调查和核算的问题。学生按照分工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具体核算的思路和方法。
2.个人独立完成项目
对于较为简单的项目和工作任务,比较适合个人独立完成。如: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记账凭证的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的填制等任务。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综合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三)考核方式
采用项目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期末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在实施中,根据每个项目、具体到每个单元的完成程度来进行考核。每单元抽查10—15位同学进行考核,给出成绩。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位同学至少得到5—6次成绩,取平均值作为考核的总成绩。
三、成本会计教改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一)项目教学法要和传统教学法结合使用
项目教学法只是教学法之一。不能替代全部的传统教学。因为传统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更加突出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所以,它并不适用于每一节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和运用其他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控制型主体角色中走出来,转变成交流型、对话型、服务型角色。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对话的过程,师生之间可能就某一话题、知识、情境等进行交流、讨论、质疑、争辩,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等都能得到锻炼、提升。
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精选教学项目;课前仔细研究项目内容,并准备好项目讨论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知识,将所涉及知识穿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协调;介绍项目内容要讲究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在具体讨论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项目实施成功与否应看整个过程的进展情况。老师应耐心听取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学生要转变观念,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增强主观能动性,加强与社会的沟通能力和适应性,全力配合教师进行项目教学。
(四)对校外实习基地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