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职业教育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引言
2006年的9月,我参加了天津市教委组织的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赴加拿大的进修学习。经过这次出国进修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不少见识,拓宽了思维面,使我对西方国家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特征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中西方职业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体验。加拿大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专门技能、非凡技能的劳动者或企业短缺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技能和进修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加拿大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先进理念,为我们进行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指导和启示。
二、加拿大职业培训的教学特征
在加拿大以进行英语语言强化培训和计算机专业职业培训为主要内容,培训课程教学方法特征突出。
1.英语语言培训的教学特征
(1)教学形式新奇,采用圆桌分组的教学形式,教师随时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易于师生互动,同时也便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以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提高学生学习喜好,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利用启发的形式让学生尽量地多提出新问题和个人见解,然后和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实用。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培训内容,教学内容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摘要:参观用语、基本对话交流等,信息量适度,易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英语的基本会话。
(3)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教师有独到之处。教师利用做游戏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很轻易把握所学的知识;另外教师采用的教具简单而实用,利用情景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参和度很高。例如,在英语语言培训课程上,上午学习日常生活用语,下午就到有关的相关的地方去进行实践学习。
(4)进行英语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固定教材,天天学习一个知识模块,教师会发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这些教学资料是教师精心为培训专门设计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更新,最后用活页夹加到一起,累加成册形成英语培训教材。
2.计算机职业培训的教学特征
(1)课堂采用案例教学,教学实例接近生活和实际工作需要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加拿大学院的教师根据我们学员学习的特征进行案例教学,所采用教学案例很实用,接近我们的生活和实际工作,为进一步学习提供良好的素材。
(2)课堂作业采用大作业的项目形式
教师为了提高我们学习的创新能力,以大作业形式让我们完成他们所提出基本练习要求,学员做好大作业后,要在课堂上公开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处理新问题的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勇于探索的积极性。
(3)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为我们进行专业培训的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很强的职业技能,例如,网络平安教师,曾任教前公司的网络管理部门经理,有极为丰富的网络平安管理经验,另外他所展示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打破了传统的PowePoint课件模式,以三维动画的形式讲解网络传输的原理,把讲解枯燥的原理知识变成简单易懂的动画展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喜好;多媒体教师在HBI学院任教时,自己设计开发网站,做专业摄影师,另外他还是一位冰球教练,同时也是冰球队的经纪管理人。数字技术教师是一位专业的音乐制作人,有丰富的数字音乐制作经验。他们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也向我们传授了丰富的职业经验,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三、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
在进修期间,还对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进行了考察。加拿大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中学后的职业教育,其教育类型有摘要:授予文凭和证书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职)教育;非学历的职业培训和预备性练习;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形式多样摘要:有二年制或三年制的专科、四年制本科(和大学联办)和一年制探究生专业证书班等。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是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参和意识,老师讲课并不面面俱到,提倡学生自学和思索。老师有时会选择一个project(项目),让学生自学后提交书面报告或根据项目内容完成相关内容操作,这样学生就会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件和资料,提交书面报告;或者自己通过自学后完成项目操作任务提交操作成果,否则只能得到0分的成绩。另外,在许多教学场合,教室和操作车间连在一起,学生在教室中自学,碰到实际新问题可以随时到操作车间进行练习,并有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和他人合作协调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根据老师提出的新问题,大家商量策略、分头预备,最后在班上宣讲和表演出来,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加拿大职业教育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把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在安大略省宾顿市FletchersMeadow高中,还推行一项名为Co-op的实践教育项目,其教学实践目的意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Co-op,全称为CooperativeEducation,是由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共同参和的一种教育项目。高中学生11年级或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二、高三年级),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完成学校部分的学习任务,并通过用人单位面试,学生进入公司工作,用人单位也非常欢迎这些学生到公司工作,在这段工作期间学生定期向学校汇报工作情况,负责这个项目的教师也要随时跟踪学生以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学生的工作、学习进度,工作一段时间后,学生要回到学校接着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直到高中毕业,学生不但熟练地把握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很强的职业技能,丰富的职业经验。为进一步地学习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摘要:
1、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认知度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中等职业学校认可度很差,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有些学生和家长宁愿多花钱也要上普通高中。即便收费一再降低,生源也较差。
(2)专业缺乏特点
很多的中职学校,经济基础薄弱,受实训基地限制,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比如,有些被看好的专业,比如挖掘机,数控技术等,没有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
(3)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由于生源中,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那些在初中学习较差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学习主动性较差,课堂教学质量也不高。
2、原因分析
(1)就业困难
现在,很多的企业招生都在不断的扩大学历门槛,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没有真正学到有用的,适合社会的专业知识,导致其就业非常困难。
(2)投资不够
国家对中职学校的资助还不够多,学校的资金不够,导致对很多专业课硬件设施的投资不到位。
(3)管理力度不够
中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普遍存在散漫的现象,他们从思想上就对管理不够重视,管理力度也不够。
二、改革中职教育教学的思路和建议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出如下改革中职教育教学的思路和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教育的宣传力度,确立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采用校企结合模式。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选择那些有责任心,热爱教育工作的人员。其次,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在职教师要加强培训,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另外,学校还有多关心教师的生活,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把学校作为自己的家,才会真心的付出。
2、提高中职教育的宣传力度
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为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作为学校,也要不断的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改变那些错误的观念,从而选择中职教育。
3、确立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课程目标
任何的课程目标必须要以社会需要作为导向,只有这样,中职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才能较好的融入到社会,才能尽快适应自身的工作。因此,理论课程的开始主要是为技术服务,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学校各级领导应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责任心,做到以身作则,这种责任心从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学校的管理工作。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在课堂和课下多关心学生,多和学生进行互动,要用平常心看待学生的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尽可能多的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充满满足感。经常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使他们在校期间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5、采用校企结合模式
中职学校可以根据所处位置,与当地的企业联合办学,和企业签订相关的用人合同,有针对性的培养需要的人才。这样学校可以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三、总结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业教育也已经基本实现了教学主体的转化。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陈旧观念,逐渐将教学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固有思想,主要任务变成了指导学生的学习,而非传授知识。教师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多媒体技术也将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而被重新定义。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所以导致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也处在开发阶段,对职业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就是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汽车服务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备汽车服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能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工艺与检测、汽车使用与维护、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备以及汽车美容与保养等方面工作,具有高端技能和扎实理论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专门技术应用人才。这些能力的培养取决于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能否具备实用性,取决于资源库的内容。
2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专业化部分设置
⑴理论部分,汽车服务专业课程主要由公共基础课模块、公共选修课模块、汽车服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基本能力的学习和训练等模块,以项目课程实施为载体,强化岗位职业技术核心能力,同时加强岗位持续发展所需的拓展知识学习;同时设置公共任选课、专业任选课知识的学习内容,培养职业岗位后续发展能力,公共基础课模块主要着力于学生一般性知识与素质的获取,并将德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公共选修课模块重视学生知识储备、人格修养、文化陶冶、艺术鉴赏及继续学习的需求,为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专业基础课模块重在建立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专业技能课模块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专业任选课模块给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这些全部依靠数据库实现数字化教学。
⑵实践部分,根据不同的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本着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际要求,以培养学生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美容与保养技术为核心,培养学生加工与安装工艺的实践能力、汽车安装、调试、维修的基本能力,汽车使用与维护的基本能力,以及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有效利用资源安排具体的实践内容,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将理论与操作结合在一起,掌握实际工作的能力对应的实践环节,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实施时间交错、体系并行,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符合学生就业的岗位需求。
⑶实例研究部分,是由典型案例以及技术指导构成的,这个部分不仅能够使教师实现对新技术的学习,还能够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详实的参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实践经验。以蓄电池电量过低的检修为例,学生通过基础理论库查阅有关蓄电池电量不足的原因,通过电工电子实训基本实践能力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排除各种引起蓄电池电量不足的原因,最终排除故障。通过资源库的让学生主动掌握汽车服务的基本知识、常用工具的使用、基本操作、线路的布线与布局和工艺,常用电气设备的使用、安装、检测与维护,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处理,印刷电路板和接触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的生产实际,了解电子工艺的一般知识,掌握最基本的焊接、组装产品等汽车服务的基本技能,同时使学生通过技术指导和训练,注意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⑷教学部分,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并根据各个模块所涉及到的内容与特点,分别以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行动导向法、翻译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其他教学方法并举的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高科技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为学生提供网络交流互动平台,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朝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⑸拓展部分主要是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及汽车在技术领域的新技术介绍,通过引进企业先进技术,及时了解汽车服务专业及相应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将新内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经验及时充实到资源库的建设中去,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企业的工作实际,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这个部分是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而设置的。
3汽车服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应用
随着我国和国际交往日益增多,把握英语这种重要的交际语言显得日趋重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学理应有较高的要求。但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各大专院校的学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非凡是专科院校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多种恰当的方法。
要教好职教英语,教师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经过努力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因为每个学生的智力、体力、文化基础、学习环境、条件、学习动机、意志等都各有差异,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就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摘要:首先,教师应该摸清每个学生的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所学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喜好,进而达到“亲其师,传其道,学其道”的效果,同时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然后,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给每个学生发挥自己能力、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实施因材施教。下面,我就这三方面谈一些实践心得摘要:
1.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在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新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定,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假如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喜好、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和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受到冷落,或者用异样眼神看后进生,让他们感到不安闲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假如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给学生留有余地”的做法体现了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原则,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尽可能地照顾学生在生理、智能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保证教学活动中的公正、平等和无歧视。在英语课的设计提问、回答新问题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新问题,即便是学生回答不出来时也要耐心等待,或启发帮助,让这个学生感到教师的耐心期待,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感到生生平等,师生平等。只有这样后进生才能体验到成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取得进步。
2.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新问题1摘要:基础薄弱,对英语缺乏喜好。
学生基础差,由于教学不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就产生了学习障碍。假如障碍未能及时排除,就会给后续学习带来更多的困难,最后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完全失去喜好。
应策略略摘要:学习是一种在非智力因素参和下的活动,它不能强制、不能代替。只能诱发主体的内部动因,调动其学习喜好,使主体主动进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调动其积极性,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充分理解由于学习成绩在班里所处的不利位置,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真正做到和学生心理换位,实施因材施教,增大他们在课堂上的实践机会,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教师也才能因势利导。这样,培养学习英语的能力才有了前提。学生有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疑难不断地获得解决,喜好也就会不断发展,于是学习成绩也就能不断提高。
新问题2摘要:后进生学习情绪不稳定,出现反复。
应策略略摘要:首先,一个好的教师应懂得深厚的爱对学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人们常说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要争取到学生的信任,消除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树立其信心。
其次,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只看到作业和试卷上的分数,要珍惜他们已经付出的和正在付出的努力;要能够看到他们的“灵犀”,看到他们在聪明、意志、感情、个性等方面的特长,因势利导,培养能力,使他们感到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一种对自由的剥夺,而是一种愉悦,是一把通向他们从未涉猎的、更大的自由天地的钥匙。
总之,在做后进生的转变工作时,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喜好,严格要求,不迁就,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标准,采取不同的办法,实施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后进生转化才可取得预期的效果。
3.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
在职高英语课的教学中,每堂课的设计都要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和的强烈欲望,使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笑一笑”,时时刻刻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视和关注,使自我得到发挥,自身价值得到实现。这种思想在学生身上,便体现为希望自己的些许成功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重,落实到自己身上,便是把握一点一滴的知识。学生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成功而产生成功感时便信心大增,喜好盎然,不由自主地想更上一层楼。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索就能回答出的新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新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新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
课堂提问按教学活动认知领域的能力可划分为摘要:低级能力提问和较高级能力提问。
低级能力提问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英语能力差的学生。有时老师要把需要回答的话递一半给这样的学生;有时有些新问题只要求答“Yes或No”,或者有些二者择一的提问,把这些新问题留给这样的学生答。例如问“Isadirectfreekickdangerous?”,答“Yes,itis.”;问“DomoreandmoreAmericanmothersdohouseworkathome?”答“No,theydon’t.”。让这些英语能力差的学生也有回答新问题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找到自信心。
较高级能力提问摘要: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好、回答新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时常提一些大新问题、难新问题,让他们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加以发挥,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表达欲望。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功能。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熟悉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假如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假如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非凡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
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把握英语基础知识。我在口头作业的检查上,针对学生怕开口的特征,提出让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的方法,比如一个学生读完课文之后,自己先说读得怎么样,然后再由其他同学评论,大家一致认可就算通过,否则,大家一起指出他的新问题及原因。这样,读的学生认真,听的学生仔细,是否能够过关由学生自己决定,没有偏见,人人平等。这种方法尤其对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一定的促进功能,他不是总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样也有机会去评价别人,指出别人的不足。学生们在互评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全员参加,增强了自信。
运用以上种种方法的目的是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具有真挚、深厚的爱生之情,正确对待有困难的学生,同时因材施教。
英语究竟不同于我们母语的教学,要想学好它,我们仍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吃透教材,针对学生特征,因材施教,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参考文献摘要:
[1]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科学出版社,1999.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常用方法有六种,分别是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道德修养法以及品德评价法。这六种方法侧重的方面各不相同,但是都是为了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质量。在中职学校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的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职德育教育案例
最近我发现班上有些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喜欢随意打乱教师讲课,这一现象严重扰乱了班级的课堂秩序,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并没有立即去批评那几位同学,而是在课下将他们找来谈心。从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名同学是对这门课十分感兴趣,所以想积极的表现自己,还有另两名同学则是性格就是如此,喜欢说话。还有一位同学则是受到家人的影响。这反映出针对不同的学生,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也不同。因此,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结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对于像第一种情况的学生应该多给与启发,诱导他在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遵守课堂纪律。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则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四个方面,主要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首先我从正面对这两名教育,接着和他们经过几次的交流,培养我与他们之间的感情,从情感上感化他们。其次,他们之所以在课堂上随意打乱老师的讲课还是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因此,还应注意着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对于最后一种情况,这就要求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作用。学生的坏习惯往往来自于家庭与社会中的模仿。在教育学中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公式:五加二等于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星期在学校的五天中经过老师悉心的教育,学生能做的很好,然而随着周末在家庭与社会中模仿的不良习惯,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果磨灭,这就是五加二原理。而在我国中职德育教育中就明确提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做到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的要求,因此,这启示我们对于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要从学校出发,更要家庭与社会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三、对于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建议
职业教育在教学目的与教育内容上都不同于中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应注意职业教育的特点,并结合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因此,职业教育的德育开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在职业教育中,首先应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通中学学生,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因此,在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需要通过德育教育重点培养职业学生的思想品德。
2.加强疏导、引导学生道德行为。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需要从强化疏导做起,通过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通过实践研究表明。正确的疏导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德意识会引起道德行为的产生,当我们对学生道德意识难以教育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成为了关键。因此,加强疏导、引导学生道德行为是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德育工作。
四、结语
哈佛大学法学院于19世纪70年代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开展职前教育与培训。20世纪初的哈佛大学商学院采用了案例教学方法,随后案例教学法在商业教育中越来越普及,美国大学中的众多公共管理学院也纷纷运用案例教学法。同时案例教学法成为美国众多公共和非营利组织管理培训中流行的学习与训练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证明了其是培养应用型、职业化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也是目前管理领域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旨在使学生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正是培养应用型、职业化专业人才的首要要求。我国高等院校专业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运用案例教学法。我国公共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教育领域的应用,北京大学于20世纪末开始组建公共管理案例库,21世纪初清华大学开展了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培训工作,并成立了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其他高校也不断探索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育领域的运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不同层次高校培养人才的定位不一样,现有的一些教学案例设计已不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分层次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培养应用型、职业化人才教学目标要求不切合。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案例设计必然要按照应用型、职业化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二、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目标下教学案例素材的选择要求
案例、学生准备和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案例是案例设计者运用一定方法,通过对特定事例进行选择和加工,是对特定事例的真实情景的描述。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支撑平台和基础条件,案例素材的选择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培养应用型、职业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案例素材的选择应切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案例素材应源自行业生产与管理实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在科、教、文、卫、体等行业从事相关管理的人才,要为行业培养应用型、职业化的人才,案例素材应源自行业生产与管理的实践。现有的一些公共管理案例具有广、泛和杂特点,与行业的实际管理脱节,不适合培养应用型、职业化人才的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应鼓励和安排案例教学教师到科、教、文、卫、体等行业挂职或兼职,使案例教师深入到行业生产与管理的实践中去,从而获取源自一线管理的相关资料,同时大力开展与行业内管理人员合作开发教学案例,并聘请行业内管理人员到校兼职案例教学教师。这样才能使案例素材与行业实际管理对接,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实际管理过程衔接。
(二)案例素材应体现行业管理的具体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应用型、职业化为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质上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化素养。因此,案例素材选择的基本要求是素材体现的是行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和职业标准,通过运用这样的案例进行教学,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使案例教学的内容与职业标准基本一致。目前众多的一些公共管理案例素材主要侧重于反映一些宏观方面的问题,体现行业事务具体管理方面的素材较少。现有一些案例素材不适合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职业化人才的要求。案例教学教师应在参与行业实际管理过程中挖掘出一些体现行业管理具体问题的案例素材运用到案例教学中去。
(三)案例素材应具备适用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反映
公共事业管理实际管理领域方面的素材众多,但并非所有的素材拿来都适用于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教师在进行案例素材选择时要充分考虑素材用于进行案例教学的可行性。素材适用进行案例教学可行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案例素材应具有可读性,讲得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是案例素材应具可讨论性,素材反映的问题能拿来进行讨论,并有讨论的必要;再次是案例素材应具有代表性,其反映的问题应该是行业管理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问题;最后是案例素材应具有指导性,通过案例教学分析能得出对行业具体管理具有指导性的管理建议,从而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解决实际管理中的问题。
三、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目标下教学案例问题的设计
要求教学案例问题的设计是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案例素材犹如一盘好的“食材”,最后能否做成一盘“佳肴”关键还是要看教学案例问题设计的如何。案例教学教师针对选择的案例素材进行问题设计时应以应用型、职业化目标为落脚点,以培养学生解决具体管理问题能力,塑造学生职业素养为抓手。
(一)教学案例问题应具相关性
设计的教学案例问题必须与案例素材本身密切相关,不能脱离行业管理实际,设计的问题应源自于案例,并服务于案例。学生才能从案例素材本身出发去挖掘信息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解决行业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设计的问题与案例素材相关性不强,甚至毫无相关,会使学生感到迷惑不解甚至对问题不屑思考,这样必然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和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案例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问题时应紧扣案例素材,使所设计的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应是真正反映素材所体现的行业管理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案例问题应具讨论性
教学案例问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问题具有可讨论性,这是案例教学教师在设计案例问题时必须高度注意的问题。如果所设计的问题,其解决方案一目了然或只是回答“是”与“否”的话,这样不具可讨论性的问题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具有可讨论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方案的动力,驱使学生去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标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决策方案,从而真正训练学生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上的相互讨论与争论,能够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尊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案例问题应具操作性
以应用型、职业化为导向的教学案例问题应该具体化,这样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果设计的问题抽象或模棱两可,学生对于案例问题就会难以掌控,这既不利于学生课堂讨论前的准备,也不利于案例教学教师对课堂讨论的引导。针对抽象或模棱两可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难以训练学生掌握行业具体管理问题的能力,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不符合培养应用型、职业化人才的目标要求。案例教学教师在设计案例讨论问题时,应坚持设计的问题反映的就是行业管理中具体问题的原则,尽量避免概念化、抽象化或模棱两可的问题出现。
四、结语
1.英语基础薄弱,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从实质上分析,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较普通高中与高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差,而学生对英语这门外语的学习的偏科问题则更为突出,尤其是在普通高中与高校的扩招情况下,涌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初中尚未毕业的学生,由于其英语基础本身就较为薄弱,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无法跟上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速度,进而使其逐渐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热情。经过教学实践笔者了解到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是影响其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甚至是无法熟练掌握初中英语的基本词汇、语法,受其薄弱的基础的影响很多学会害怕上英语课,因而英语学习过程中会出现逃课、抄作业、害怕老师提问、课堂作业或课堂阅读等状况。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的主体多以教师为主,而学生多是处于一种盲目听讲的状态,僵化的教与学的环境下学生更难将自己的主观意识融入到英语学习中去,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主要原因。
2.重视程度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由于职业学校强调的是培养各种类型的技术人才,因而其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更重视引进高性能设备、聘请高素质技师以使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各种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从而为学校打开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生源。目前由于单纯涉及英语方面的技能竞赛较少,职业学校便容易忽视其在教学中的突出作用,导致英语方面的师资、软硬件设施等投入少,严重阻碍了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师资力量方面,很多职业学校聘请的英语教师后忽略了对其的定期培训,导致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不能被及时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因而也成为阻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
二、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趋势探究
1.强调“以生为本”,实现教师课堂到学生课堂的过渡。学生的基础薄弱需要教师强化教学引导,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而未来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必要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使自身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成为教学的引导者,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实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的热情的目的。教学的目的是旨在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桎梏了学生的思想,因而新时期英语教学中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自愿的以一个主角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课堂知识竞赛、情景剧表演等方式都能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方式。“生本课堂”必将成为未来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1.1硬件设施和学校重心方面
教学配备条件落后,缺少多媒体等设施的配备,应当添置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备,创造影音环境让学生们感受英语文化环境,提高对英语的兴趣。中职学校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只专注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各部门将工作和学习重心都只置于专业课上,将绝大部分资源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中职学校的英语学习被视为辅助科目,国家规定不得不开的一门课程,所以导致重专业而忽视英语教学,使得中职学校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当今社会日益变化增长的需求。
1.2师资力量方面
(1)教学方法老旧。教师受传统教学的灌输即水桶理念,“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学生常被误以为是“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大部分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少,语法掌握量极少,而单一的考核方式使成绩差的学生对英语的态度越来越消极,教师对其的批评也使得学生越来越惧怕英语考试,如果依旧采取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只看结果不注重过程,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将会每况愈下,教学质量必然不理想。(3)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热情不断下降,比如学生问题较多,知识面狭窄,大多数学生思想落后等,导致部分教师也丧失教学积极性,认为学生基础差,再努力也枉然,缺乏激情,从而逐渐懈怠下来,得过且过,这些消极思想滞怠了英语教学。
1.3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缺乏。随着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为了扩大生源,放低了入学标准,使得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学习基础较差,无法进入高中才选择中职学校,而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更是有一种畏惧感,甚至产生厌学、抵触情绪,从而让英语教学困难重重。(2)英语成绩差,对英语衍生出惧怕心理。中职学生之前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开始逃避作业,害怕老师提问,抗拒记单词,即使听不懂也不敢问老师,最后恶性循环,英语成绩越来越差,也越来越怕学习英语。(3)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因为一直以来英语差,考试经常不如人意,词汇量的要求增加和麻烦的语法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又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
2应对存在问题的措施
2.1硬件设施和学校重心方面
增加机房、多媒体等的建设投入,不断为英语学习增添新的科技力量,使学生们接受英语学习的方式更趋向于全面。学校重心方面不能完全专注于学生专业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分摊一些重点,加强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上,要看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英语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英语教学打下坚实的政策基础。
2.2师资力量方面
(1)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障。教师是教育的最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思想、学识和能力都深深影响着教学成果。所以教师必须有为人师表的意识、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不断前进的敬业精神,面对在中职环境里英语教学的尴尬局面,应用一种积极的心态,不断找寻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也应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并组织培训学习,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科资讯等。既要承认英语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得承认学生的主体身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自主发展。(2)英语教学动态结合专业学习,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部分学生对英语的懈怠态度是由于他们认为进入中职学校只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英语对其毫无帮助。这种思想是片面的,英语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且有些专业要求必须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例如国际与经济贸易、计算机等专业。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首先得纠正“英语无用论”的思想;再而英语教学要与专业学习动态结合,将英语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当中去。(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作为教学和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够能动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学校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应为学生服务,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应为主要角色,教师不应盲目灌输知识,而应该指引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很重要,学生应明确英语学习目的,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积极调动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则应让英语课生动起来,增加学生在英语课堂的活跃性,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
2.3学生自身
(1)从基础开始学习,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利于后续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积极创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英语学习的无力感,减少英语学习的阻碍。当看到自己英语水平有提高时得到激励,正面作用不断衍生,从而促使英语的进步。(2)克服对英语的惧怕心理。主动与老师沟通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让老师给予相关建议,并努力实行,在课堂上直面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问题,课下主动记单词,听不懂要勇于问老师,及时解决疑难问题,久而久之,英语水平必定会得到提升。(3)在平时生活中多运用英语,培养自己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英语原声或字幕电影中体会英语的发音及其魅力,感受英语氛围,积极主动地在生活中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平时中多与伙伴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敢于发声,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慢慢从生活中发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3结论
由于职业中学教学的特殊性,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不重要,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干好工作,对于现在生产技术飞速发展情况下,对技术人才在英语上的要求不了解,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因而造成对英语学习的误解。
(一)职业中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
根据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料显示:在职业中学中6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30%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实际职业中学学生英语的基础,比统计的情况更严峻,在简单的音标、语法、时态等方面都错误连篇。
(二)职业中学生对学习英语心理惧怕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逃课、抄袭作业、害怕课堂提问、害怕听写单词、害怕读单词、课文是他们共同的表现,上英语课如同听天书腾云驾雾一般,不知所云。面对单词不知如何读,老师领读时,只是和尚念经一样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自己却迷迷糊糊、不知所云,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最怕听写单词。不敢问老师任何问题,怕老师问及其他的问题,不懂装懂。
(三)心理压力造成职业中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
由于对学习英语的惧怕,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枯燥、繁多的单词、语法、时态变化和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使得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情绪,失去了对学习英语的信心。继而,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
(四)口语差造成职业中学生对自己学好英语失去信心
英语教学中,口语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可实际中口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为薄弱的环节,音标基础差,不敢读单词,怕出错。不会读单词,造成记忆单词困难,听写困难、背、读课文困难、理解课文困难,跟讲课进度一点都合不上拍,找不到学习英语的感觉,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五)传统被动式的灌输英语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老师一味的赶教学进度,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满堂灌,老师累的气喘嘘嘘,学生听的迷迷糊糊,在接下来就是听写单词、背诵课文、做练习题、测验考试,周而复始,形成了机械的程序化,教学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老师主动的灌,学生被动的听,学习成了一种使命,上课成了完成任务,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程不变的课堂,严肃认真的老师,老师讲,学生听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对英语这门,主要靠对话交流的课程失去了交流的环境,变成了一滩死水,听、说、读、写不能有效的结合,枯燥的环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防治对策
(一)调查摸底,从基本开始,夯实英语音标、语法基础知识
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进入职业中英语的第一堂课,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的重要一步。根据学生对英语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计划的进行音标、基本语法知识的补课,在补课的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尽可能的让学生夯实音标、语法基础,使学生敢读、敢说,并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形成有效的鼓励机制,树立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信心,使学生在对英语学习上产生积极的心理响应,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行趣味英语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实行趣味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途径,趣味教学就是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导,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生动的英语故事情节、幽默的英语笑话、国外的风土人情等的内容,使枯燥地英语学习变的生动有活力,逐渐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实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理想、信念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学习英语这门课程中。职业中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认识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错误的认为:“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干好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导致对于英语的学习的放松,甚至于放弃。”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英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一定的英语知识水平,就看不懂设备的说明、工艺流程的变化、工艺参数的指示等最简单的生产常识,更无法谈起操作设备、改进工艺、提高质量,也就无法干好工作。再如生活中大多数家庭电器的说明都使用英语,读不懂说明又何谈正确使用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需要、是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更是树立学生要学好英语的需要。
(四)积极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树立学生敢说、能说的信心
积极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例如:英语故事角色表演、英语日记讲述、英语园地、英语论坛、英语角等活动,通过活动达到让学生进入到学习英语的状态去,从而树立学生敢说、能说英语的信心。
(五)实行教育心理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教育心理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心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配合老师的讲解,合上老师讲课的节拍,跟上老师授课的进度,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向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争取最大的学习效率。
(六)运用现代化图文并茂的声、相教学设施,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老师授课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更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声、相教学设施,做到直观、趣味,使学生易于接受,不仅做到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更有趣味的理性讲解,从而改变了一程不变的课堂、严肃认真的老师、枯燥无味的环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束语
职业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讲解,使学生打好基础,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继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只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职业中学生将不再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
1.学位制度发展规律的理念审视
学位的授予最初形成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学校参照行业协会规定成员的标准,要求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并通过特殊的执业测试后,由基督教教会当局批准毕业并获得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的资质。博罗尼亚大学(BolognaUniversity)正式规定,由基督教当局认可授予的“硕士学位”(masterdegree)作为大学任教的唯一资格,这标志着学位正式成为一种执教资历。德国柏林大学时期,大学被赋予了科学研究的明确使命,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博士学位和学位授予制度。学位制度的内涵开始强调学术性,其内涵也从执教资历逐步扩展到科研资历。1876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结合德国研究型大学科研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与实践相结合、与社会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位制度的职业资历内涵随着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提出得到了确立。α“二战”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大量掌握高层次知识与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的学科领域开始急速增加,并出现大量应用型学科,学位类型开始走向多样化。自此,传统学术型学位占主导地位的学位格局被打破,各国开始日益重视高端应用型职业人才的培养,职业性的高层次学位发展初见端倪。作为一种职业资历的学位类型,在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迅速确立起来。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异样性”。所谓“异样性”就是指高等教育应当适应和服务于不同类别的群体,这些群体拥有不同的职业追求,即对不同的人才培养进行不同门类和层次的划分,及时对政府和市场的不同需求做出正确的应对。α这种“异样性”特质对学位制度类型提出多样化要求,即要求学位制度能有效回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学位制度从设立之初就对本科以上层次教育存在绝对的学术和科研导向,评价标准倒向理论性与学术性的测量方面,这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定位产生了影响,导致单一性的学位教育越来越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的趋势。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正是对社会缺乏高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回应,有利于学位体系结构的调整完善以及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实践考察
职业在内涵上具备两层含义,即一般职业和专门职业,其中,专门职业较一般职业更强调其作为“有学问的职业”(LearnedProfessions)的内涵,是职业发展的高级层次。要从事这样的高级职业,需要经过专业的高层次教育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历。一般职业要成为专门的专业,就必须在掌握基础操作性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习得知识和掌握技能。在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职业发展与分类丰富发达的国家,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乃至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始终与社会行业需求保持高度的相互依存与促进关系。反观我国,职业教育一直面临高等教育学术性优于职业性的观念困境,即社会中人们单纯以学历作为评价个人能力和择才的标准,导致产生盲目追求高学历的教育价值取向。α职业教育体系中高层次学位的缺失,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一直存在误解和歧视,并进一步将教育的职业性与学术性异化为精英教育模式与大众化教育模式的对立。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包含高层次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应包括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两者应合理分工,以实现高等教育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通过融合、互认或形成双轨制体系,都能实现职业性与学术性的调和。从当前各国(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实践来看,职教体系建构主要存在四种类型:第一类是普职融合的单轨制教育体系,即在这种体系下通过全纳性的学分互认和转换机制,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这种类型主要以美国为代表,其职业教育涵盖了中等教育、中等后教育和高等教育几个阶段,其中,四年制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大部分属于应用性教育,可以有效实现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满足不同需求层次受教育者的学历要求。第二类是基于国家统一资格框架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如英国和澳大利亚。英国目前主要通过全国统一的资格与学分框架(QualificationsandCreditFramework,QCF),来实现普职教育中不同层次教育间的相互等值和融通。第三类是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该体系在中等教育后期开始划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双轨并行,其中,职业教育体系自行整体连贯,教育机构从职业学校到技术学院再到科技大学,在学位上包含中等、专科、本科到研究生各个层次。第四类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体系,由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并举开展职业教育。每一种体系虽然形态各异,但都在升学上实现了职业教育从中等教育和专科层次教育向高层级教育的融通。
二、消解职业教育目的的矛盾性
各国的职业教育实践中都表现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前者认为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其职业性决定了应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进行教育活动;后者则主张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应以个人的自身发展和完善为本位进行教育活动。以社会本位为出发点的职业教育,主张将个人培养成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在实践中容易步入教育工具主义误区,出现“订单式人才培养“”就业本位”等实践问题。
1.职业教育发展的工具主义困境
当前我国普遍将职业教育视为一种传承技能的工具,教育被异化为一种制造工具的过程。工具主义关注社会的系统和结构,强调教育手段和途径的实用性以及实现结果的效益性。当教育演变成纯工具性活动时,教育不仅不会发展人的本质,反而会成为个体内化的约束。具体来说,这种工具化的教育形式仅仅将教育视为一种传承技艺和促进物质文明发展的工具,忽视了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这种强调实用与效率的功利教育思想,使得教育过程变成单纯的劳动力生产过程,使教育创造力失去了生长的土壤。从职业教育历史起源得知,“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原初形态,在近代学校教育出现之前,通过师傅带徒弟进行学习的方式十分普及,教育的目的也十分明确,就是通过学习进而成为某个特定行业领域的专业人员,满足基本的生计需求,这是职业教育以职业为本位的体现。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方针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在工具主义观念环境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观由“职业本位”逐渐异化为“就业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被解释为“以就业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也逐渐演变为单纯以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为宗旨和出发点,于是在职业教育中出现了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虽然实现了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直接对接,但容易走入另一种误区,即对职业与个体的关系进行一对一的严格固定,并用职业需求这一尺度来衡量个体,难以真正体现个体的身心发展诉求。正如新托马斯主义者认为的,当人们的专业能力训练局限在越来越狭小的领域时,他们会逐渐失去对超越自身能力事物的判断力,即失去最基本的人性生活,甚至出现马利坦说的“人类心理渐进的动物化”。
2.学位制度建构的人文学术内涵
学位产生之初是一种教师的任教资格证书,获得学位成为教师资格准入的一种资格证。现代意义上的学位制度是在19世纪初的德国产生的,旨在培养能够从事高深科学研究的高学历科研或教学型人才,学位由此具备了学术性的特质。与精英时期的高等教育理念一致,学位是大学对拥有一定学术成就的学生授予的被官方承认的称号。从学位授予仪式的庄严性可以看出,学位对于受教育者而言不仅是一种资格,更是一种学术荣誉和成就的象征。这种学术成就不仅代表学业能力的高低或成果的多寡,还体现了一段系统的专业学习经历和大学人文精神的濡化过程。可以说,学位不仅关注受教育者应对社会需求的水平,也关注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诉求,即在注重个体工具性价值的同时,帮助个体养素质。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各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都涵盖多个层次,如美国的专业研究生教育表现出普职教育融通的一种开放性和全纳性,在应用型人才的多层次培养中充分体现教育职业性、学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反观我国现行的学位体系,学术性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教育没有相应完善的学位体系支撑,不得不屈从于市场的需求,过多强调教育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当职业本位的教育在实践中成为就业本位时,教育的目标与方法仅仅以社会经济效率与个人职业效率作为考量指标,而对于受教育者的人文生活、精神世界等非职业方面予以忽略。然而,无论是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教育的本质目的都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健全的人格与坚强的意志,以适应社会中各类职业生活,进而协助实现社会的幸福。α因此,健全的高等教育学位制度不应局限于对普通教育的支持和发展,而应在职业教育体系中获得新的功能扩展和层次提升,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双重向度的价值选择中彰显个体发展的教育多维性和终身性。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合理发展
事物的合理性在于其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协调统一。一方面,合目的性应以合规律性为前提,即教育目的的确立与实现都要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条件大体相符,正确反映教育主体的需要,并与教育实践要素保持内在一致性;另一方面,合规律性应以合目的性为指导,即教育主体应在确立与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探讨并遵循规律。现代职教体系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职业教育对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职业教育的发展正是在教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中面临冲突和选择,在“钟摆”的价值取向中呈现波浪式发展。可以说,现代职教体系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体现了职业教育从为“职业”准备的社会本位向为“职业生活”准备的个体本位的转向;另一方面则反映了社会发展现状对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人文性走向融合的内在规律性规约。
1.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统一
自教育产生以来,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就成为教育活动实践的根本目的与基本功能,更是教育产生与发展的逻辑起点。两种教育取向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关系,并成为教育波浪式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本位目的论认为,教育的一切发展应以社会为本位,应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来构建各种教育活动;个体本位目的论则认为,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根据个体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进行构建。α无论是以社会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目的,还是以个人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这种单一的教育目的观都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职业教育应体现其教育属性,即应以受教育者的利益和发展诉求为主体,并在明确教育属性的前提下突出其职业特性,即应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错位发展。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职业教育走向终身性已成为必然。发展完整的、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专业学位制度,能较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价值统一。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应遵循的职业性原则;另一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职业动态性并不意味着没有永恒的教育目的。事实上,任何一种层次的职业教育都应代表人类的彼岸追求、终极关怀,即追求有永恒价值的知识和追求人性的解放。可以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应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作为终极使命,在相对有限的学习时间内给予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α正如赫钦斯认为的,真正的教育应能够发展人的理性,为人类谋求幸福,不应将服务和改造社会作为根本目的,因为社会改造是教育自身不可推卸的本质功能,是其实施后的必然结果,无须人们刻意追求。可以说,最好的职业教育应是包含了人的理性发展的教育。α因此,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应是在目标上培养出适应和胜任职业生活变化的技能型人才,体现职业教育的现实功用;在内容和方法上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识能力,消除和改变对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不同行业的观念误区,顺应科技水平提升与人文精神培养相结合的趋势。
2.职业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所谓人文,泛指人类社会与物质生产相对的各种文化现象。
所谓人文素质,也称文化素质,是人类精神生产的总和。它包括语言文学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与理想。
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呼唤人文精神。1988年1月,一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会后发表宣言,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以人类人文精神的源头来救治现代病。这是科学家、思想家对我们这个时代进行深沉思考后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
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但是,随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及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人的教育被忽略,人力的教育成为时尚,加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盛行,人们逐渐忘掉了教育的根本,忘掉了人的灵魂。我们应当把人的教育作为教育的灵魂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知识的获得当然是必要的,但它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达到人性境界的提升。因此,我们今天讲人的教育,人性的教育,还不只是要求人们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社会、自然和今天生存的环境,充分理解人生的意义,并把人生意义升华和社会价值实现统一起来。
职业学校语文课同样应充实人文精神,而不是停留于获得有关的人文知识。知识的获得当然是必要的,但它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达到人性境界的提升。职业学校语文课应担负起这一任务,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应是职业学校语文课重要的功能。
二、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传统文化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一种非常好的精神资源和思想资源。”学校不仅仅是授业、解惑的平台,更是传承文明的载体。浓郁的文化气息,体现儒雅、充满人文色彩的校园,会以一股强大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置身其中的每一个学生。学校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教师是人文思想的传播者。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上、书本中渗透人文教育,还可通过参观名胜古迹、文化遗址,凭吊文人墨客,游历名山大川等活动,让学生接触人文、感触人文。让学生感受古风古韵、江山多娇,受到人文熏陶。也可举办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演唱、演讲等活动,颂扬伟大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使人文的理念在学生心中得以升华。再就是教师要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精心设计,配置人文景观、修造文化墙、建文化长廊、装饰地面图案、配栽奇花名木、修造假山曲径……使之符合校园实际,让环境透射人文气息,使校园环境人文化。
(二)树立人文教育理念
让学生主动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针对教材的特点,既要把教材内容讲得准确,同时,语文教学也需要与时惧进。语文教学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生活中的热点均是语文教学的及好素材。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些热点,深挖教材,适时点拔和启发,丰富学生的情感。用人文与学生所学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中思考、得益。
(四)构建富有个性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交流反馈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命过程。要注意创设一种优美的教学意境。营造一种和谐上午课堂气氛、一种优美的意境,对学生的性情是一种掏治,也是一种育人的良好方法。
总之,人文教育是教学中的育人,是水到渠成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职业教育在重点教授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在语文这个文化课舞台上,也应分担渗透人文教育这个任务的,两者并不排斥,而是相互促进的。
1.1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职业道德通常就是指人们在进行和职业相关活动中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它是在职业活动中对人们提出的特殊形式的道德要求,也就是说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从事本职工作时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以及职业技能教学的过程中也开设了适应当今时展的一些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其自身所产生的作用并不是非常的明显,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并不是非常的清晰,所以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适当的培训。
1.2教学手段落后,教师教学效率不高素质教育是教育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同时它也是职业教育在发展中的一个终极目标。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所采用的教材以及给较以往有了非常大的改进,但是在师资和设备上都无法很好的保证其质量和水平,其无法很好的和现代的先进技术进行充分的融合。另外,很多学生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同时教师的实际能力也不是很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接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为社会职业环境等综合性的原因,很多职业院校将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哦培养上,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发展通常都被学校忽视,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体现出的是非常被动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也不是非常的明显。
1.4专业设置不完善,办学特色性不大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中职学校取得了卓越成就,其毕业生在各岗位竞争力强,但在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中职学校满足于以往取得的教育教学成就,缺乏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感,未能全面考虑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重复专业过多,没有形成自身真正的特色专业。
2提高职业院校教学的途径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兴趣是促使一个学生积极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在实际的学习中就可以激发自身学习的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求,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践当中的。
2.2注重教师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是要建设出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也是这一过程中不能忽视的环节,它不仅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对学校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实现学习的同时也进行操作,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应用,达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其次是在室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而中等职业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教学质量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和技能。
2.3加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学生的教学目标,而此目标的设定,不仅是要符合学生情况,也要符合老师的教学要求,这样不仅能快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也符合学生自身状况,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的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实习活动,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奋斗。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可通过讲座、报告会等方式,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生活体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2.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很多中职学校由于资金缺乏,经费仅够维持日常教学,无法购置更高级的实践教学设备,所以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更无法让学生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很多专业由于学校的购买力有限,学生只能看教师进行演示操作,很少能真正接触到设备。所以,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多向各个实习基地输送自己学校的毕业生,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就能通过实习实践,完善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中职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购置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模拟培训材料,做仿真操作。目前,已有很多中职学校建立了仿真实验室,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工作实践,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5制定符合社会形势的办学方针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学方针是一个影响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一个学校究竟何去何从,向何种方向发展,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找到理想工作,都是中职学校应首先解决和关注的问题,否则在当代市场机制下,中职学校很难生存和发展。但是,很多中职学校在办学宗旨和方向上存在着巨大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校满足于过去的成就,未能进行改革创新,使学校在管理和发展上严重滞后;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深化改革,对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根据国家发展需要,随时调整办学方针,制定适合自己学校和国家发展的办学宗旨和方针,使学生更有社会竞争力。
3结语
1.创业教育地位低,效果不明显。近几年,高职逐步引入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学分,但大部分院校停留在第二课堂层面,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才会涉及,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就业指导上仍然以传统就业方式为主,属于意愿式的岗前培训、就业前指导、学生应聘技巧以及掌握职业技能等,这与开拓学生思维、创新就业观念是不一致的。
2.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良莠不齐。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师中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缺乏创业实践的经历,在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时,很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可创业教育又偏偏注重创业实践和实务,简单的照本宣科根本无法深入创业的精髓和实质。
3.创业项目组织规划不系统、不科学。很多高校创业教育项目不具有系统性,创业教育项目是对学生实习活动与课程教学的补充。所以,从横向上看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非常零散;从纵向上看缺乏持续性,临时组织实施,无法与课程结合,因而无法循序渐进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4.创业环境对高职创业教育的负面影响。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把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结合起来。但当前社会对高职学生创业的认同度还不是很高,在政策上也没有明显地表现出对高职学生创业的更多优惠政策,比如税收优惠、创业融资等措施。
二、优化与加强高职创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优化课程结构,体现创业特色
创业教育项目的组织实施必须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设计课程,让创业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形成学科、活动、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学科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创业的基础技能,活动课程要在活动中把创业教育要求结合进去,如营销学会、学科兴趣小组、勤工俭学等。隐形课程方面要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为学生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激励创业精神。要增设与创业能力相关的课程教材,如《创业教育》《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社交礼仪》等,系统进行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创业教育
教学内容应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特别是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教学方法要采用模拟企业经营方式等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加强实践项目训练,利用Internet市场营销模拟平台软件,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强化学生职业经验的训练。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考评学生的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偏颇做法。坚持考评与就业创业结合,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适应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
3.充分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在低年级学生中可以开设创业专题讲座,由学院领导和专家介绍大学生创业背景和创业基础知识。对同学们如何参加创业计划大赛进行具体指导,初步学习如何准备答辩,如何进行市场调研,明确学即将开展的创业项目的具体要求。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模拟创业活动,如创业知识大赛、模拟销售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4.充分利用大学生自治组织开展创业活动
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等组织的作用,在这些组织的基础上构建大学生创业协会等各种组织,将学生结合起来开展各种事件活动,构建一个组织平台。通过教育、展示、实践、引导等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形成人才培养、集聚、举荐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模式、新机制。在学生创业组织的带来下,学校可以赋予这些组织较大的自,让他们学校安排各种创业实训基地,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聘请专业开设各种创业论坛、要求企业精英进入校园开展讲座等等。
5.让充分利用学生寒暑假等时间走进社会锻炼
学生在学校期间,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走进市场与社会当中去开展各种自主性的创业活动。所以,大学生暑期创业实践项目活动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成长的必要途径,是当代大学生完善自我、塑造自身人格的重要方法。暑期创业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在团委以及学生会的引导下,给予学生具体的活动要求以及可以选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带着创业的任务回家,走进社区与企业等开展创业活动。例如:可以让一些有条件的学生走进企业当中或者地方乡村政府中进行挂职锻炼活动,让这些学生观察或者参与一些具体的创业活动。或者参加由地方政府组织的大学生“科技下乡”活动,在镇村摆设小摊位,免费为市民维修家电、宣传卫生保健常识、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等,这些活动看似与具体的商业创业活动无关,其实是学生接触社会,从侧面了解市场信息与社会市场规则的好机会,对于学生为了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非常重要。
6.创作机会让学生走进社会锻炼创业能力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以及在教室中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它也是包含了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这些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单元与教学课的整体设计和实施当中。而体育教学模式则是指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和相应的理论指导下,指导学生在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的不断实践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种体育教学活动的范型,只不过是以较为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体育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连接体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纽带。
2.职业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
近三年以来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是非常多的,其中就有教学模式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研究和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我们通过对体育教学模式在相对具体的体育项目教学实践研究,从而形成了一批较为稳定可靠的体育教学模式。我们把这一模式称之为职业体育教学模式。而职业的体育教学模式只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仔细划分的话,我们选择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一是发现学校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快乐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在快乐的氛围中逐渐的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知识;三是小群体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四是自主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培养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等等;五是合作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3.现阶段职业体育教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1职业体育教学模式的种类繁多,研究不够规范
目前我国研究体育教学模式的专家和学者很多,而且对教学模式的内涵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由于相互之间概念的差异,使得专家和学者之间对体育教学模式的认识上出现了一定的误差。此外,对目前众多的体育教学模式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研究方形,使得在实际的研究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的未知情况。
3.2体育教学模式单一
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满足不了课堂的需要的,在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在一堂体育课上都是运用的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可是在一堂体育课中是有多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单一的教学只能够传达一种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指导思想,所以说在体育课堂中只是运用一种教学模式是不够的,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才能够达到想要的教学目的。
4.职业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
4.1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要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基本出发点现阶段我国的体育教学不只是教学时知识、技能,更主要的方面是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逐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但是培养之前还是需要体育教师认清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功能和特征。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只是我们体育教学的一个关键的开始,掌握一项体育技术对以后学生进入社会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此外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并且要在体育教学的模式当中体现出来,比如说能力培养模式就是在逐渐的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4.2改变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
现阶段出现的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但是体育课的内容结构每节课都是不同的,而且各个内容都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目的和指导思想,如果我们在体育课中只是运用同一种教学模式的话,是根本不可能满足如此多内容的体育课的教学目的的,所以我们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结构形式以及教学模式的特殊功能,把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的改变,把体育课的每一堂教学内容都转变为是培养学生的目标,这些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知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精神、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欣赏水平以及提高学生的心里素质等等。并且把多种的教学模式都运用到实际的体育教学当中,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促进上诉目标的完成,这也是今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形。
为了收集到各大高校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情况,研究人员详尽地制定了调查问卷,并在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合肥工业大学下发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均为专门人员随机发放,一共下发了250份调查问卷,有13分问卷没有收回。
二、调查结果
1.当前安徽农业大学的招生情况
受访人员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的40岁,性别基本呈对半分布。大部分受访人员的受教育程度都是本科,有一部分受访人员只有大专学历,极少数的受访者具有初中学历。上述调查结果证实了,“一村一”计划囊括的人才层面较大,并且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差别,给实际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学习状况
(1)专业不同导致工作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受访者所修习的专业基本围绕在兽医、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养殖、园艺这几个专业当中,专业分布比较集中,有利于集体教学的开展。
(2)受访者的自主学习时间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的受访者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学校的情况各有不同,导致不同的学校开展远程教育的情况有一定的区别。远程教育的相关知识一般只能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假如学生没有一定的自觉性,学业很容易耽搁下来。
(3)真正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学的领悟不同,所喜爱的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区别,有的学生喜欢教师集中授课,有的学生喜欢自主学习。
(4)通过学习来保证远程教育服务在远程教育当中,通过学习建立起与服务间的支持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也是提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普及率的关键性方式。在本次调查所涵盖的电视大学当中,大部分学校都能提供教材、录像等资料,都有较好的校园网建设基础。这也是“一村一”计划开展的基础。
3.使用网络来解答学生的问题。
在“一村一”计划当中,学生的自身情况不同,学习的实际效果也有一定的区别。由于学员的年龄差异较大,有的学员并不能快速地掌握新知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速度也比不上年轻学员。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教师不能保证及时进行解决,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教学来解答自己的问题。
4.充分利用大量的学习资源。
学会利用学习资源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一村一”计划当中,教学机构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在开展后继调查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十分赞许这种学习方式。
5.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建立在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学生不仅希望能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视频,还要有网络文本等资源。根据学生这样的需求,学校应当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保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6.通过高质量的工作来提升学员满意度。学校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一村一”计划的积极性。学生对学校工作是否做到位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也对学校的工作水平做出了自己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得到有效反馈。
三、结论与建议
1.在上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一村一”计划应当注意的几点。
(1)在该计划当中,学员年龄层次较大,最小的25岁,最大的超过40岁,并且受教育程度较低,计划开展有一定的难度。
(2)参与该计划的学员都是以服务乡村教学为目的,一般来说,学生由园林技术、乡镇企业管理以及行政管理这几个专业组成。
(3)为了进一步贯彻该计划的初衷,学校对日常工作开展了坚实的支持工作,学员也普遍肯定学校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由于校园网更新较快,网上解答较为及时,学生日常有什么不懂的也能及时得到解决。即便如此,这种新的学习方法还有待普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以传统的书本学习为主。
2.在“一村一”计划实行了八年之后,有了一定的地方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1)提高基层人才选拔的质量。为了推动“一村一”计划的发展,地方招收的计划参与学生要有一定的基础。在学生报名之后,首先由党委、工委对学生进行评估,当学生自身素质满足计划所需之后,再上报给相关大学进行汇总,研究学生的录取工作。因此在整个评选过程中,社区选拔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从基层就开始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选择,才能确保计划的高质量执行。
(2)确保培养过程的高质量。以往的教学工作当中,由于教学形式死板,对学生的吸引度有限。而在“一村一”计划当中,教师应当学会用远程教育作为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的因素。只有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其学会自主学习,这也是我国高校教学的最终目的。
(3)优化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在“一村一”计划当中,服务对象为广大农村基层。安徽农业大学有的专业与农村工作直接联系,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有的学校专业设置存在较大问题,专业体系不稳固,导致一些专业毕业人才与农村基层联系不紧密,到农村之后工作也难以开展。因此学校都应当灵活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积极引进农学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学校应当灵活分析自己的教学系统,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开展教学研究,确保学生能快速地融入到农村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