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图书馆流通岗工作计划范文

图书馆流通岗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图书馆流通岗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图书馆流通岗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 图书馆 经济管理 投入―产出分析 资源配置

高校图书馆经济活动是高校图书馆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表现,高校图书馆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表现出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图书馆机构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物质利益关系。我国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经济管理的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前还处于萌芽时期。改革开放为我国的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预示了图书馆这个知识信息的生产、传播、扩散机构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如何从经济管理的角度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己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管理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一、加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经济管理势在必行

1.加强图书馆的经济管理是图书馆所具备经济特征的客观要求

高等学校图书馆同其它不同类型图书馆一样是一种文化服务机构,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其侧重点不尽相同,而经济特征是高校图书馆共有的特征。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经济功能奠定了高校图书馆经济特征的基础。文献是知识和信息的主要载体,文献信息资源是经济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献信息会产生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用。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中心,其中一些文献可直接用于经济活动而发挥其效用,一些文献可通过转化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而实现其经济功能。

高等学校图书馆经济管理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它贯穿于图书馆产生、发展的各项业务工作之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以及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为了高校图书馆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图书馆界都开始关注图书馆经济价值的存在。

2.加强经济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实现高效管理,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满足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开展工作的基础是资金,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更新服务手段、支付人员工资等都离不开资金。经济管理的强化,对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购书的过程中因错购、重购、死书等现象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经费的利用率。资金利用率不高,就不能有计划的更新服务设备,改进服务手段。只有强化经济管理,应用科学的方法(数学方法、微观经济学等方法),按照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律,合理组织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才能把有限的资源都用在刀刃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图书馆生产力,从而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经济管理是高校图书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走出当前困境的必然要求

所为知识经济,是指“以智力资源人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地重要因素的经济”。图书馆虽然不是营利组织,但它同样具有经济功能,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我们不能以我国比发达国家落后就对席卷全球的信息化、知识化不闻不问,而应实行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并举的方针,合理地配置资源,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以新的视角、新的动力、新的内涵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首先,运用经济手段,实行对文献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的科学管理,高效率地开发、加工、传递文献情报信息,满足知识经济的需要;其次,因地制宜,创办一些服务性的收费项目,获取经济收益。另外,图书馆实行有偿服务,走产业化之路也应在服务于大多数读者基础之上,再考虑搞信息服务发展的路子。

二、高校图书馆投入―产出分析和资源配置合理性分析

1.图书馆投入分析

(1) 高校图书馆经费来源

①学校拨款。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服务部门,因而其服务性的特征决定图书馆不可能以赢利为目的而产生收益。因此,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是由其所属院校根据学校经费平衡提供,这部分资金注入也构成了图书馆的基本经济来源,图书馆的经费提供维持包括图书馆的人员工资、资料购置、文献加工、设备维护、行政管理等所必需的经费。

②私人和社会团体的捐赠。私人和社会团体的捐赠是图书馆经费的一种重要补充,捐赠款在支持图书馆的藏书建设、设备改进、科学研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私人和团体捐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其资助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图书馆藏书的捐赠;对图书馆建筑的捐款;对图书馆设备的捐款等。

③少量的图书馆服务收费。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部分高校图书馆在部分领域上也开始实施有偿服务。这一部分服务收费(包括电子阅览室、读者服务部、打字复印等)同样构成了图书馆的经费来源。

(2) 高校图书馆经费的预算

编制新学年的经费预算,要在学校下达的年度经费的基础上,根据新学年的图书(中文图书、外文图书、中文期刊、音像资料、电子图书)购置计划、设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检测仪)购置计划、行政开支(差旅费、日常办公所需要的文具纸张、公共关系费、清扫卫生用具)等费用来进行。

(3) 从经费分配率看图书馆投入效益

高校图书馆效益本身具有模糊性和不易量化等特点。总的来讲,图书馆的效益亦即图书馆办馆效益(图书、设备利用率),图书馆效益指标体系以投入方面来看则主要是经费分配率。图书馆经费如何分配直接影响到文献资源的采购质量和数量,进而影响到图书馆办馆效益。因此,图书馆经费的分配比例将是评价一个图书馆办馆效益的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规程规定,高等学校文献资源购置费应占图书馆总经费支出的5%以上(这里所说的图书馆经费不包括图书馆基建经费)。图书馆经费一般划分为人员工资、文献资源购置费、设备购置费、维护费、人员培训费和其他费用等6个部分。其中,文献资源费占总经费的比例越大,图书馆经费效益就越好。

2.图书馆产出分析

(1) 从文献资源利用率看高校图书馆产出效益

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产出效益主要参考文献资源流通率和文献资源拒借率等指标。流通率越高,利用率就越高,产出效益越大,反之,则越小。

① 藏书流通率指标

藏书流通率是指统计时间内借阅文献数量占藏书总量之比,该指标能反映购置图书的质量和流通工作量的大小,此指标愈大,则反映文献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图书馆产出效果也就越大。

②藏书拒借率指标

藏书拒借率是指读者在图书馆未借到的文献占读者所需要的文献总数之比。该指标反映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如果该指标越大则说明图书馆的服务效果越差,图书馆的产出效果越不好。

影响图书馆产出效益指标还有藏书开架率、读者借阅率等。

(2) 从人力资源利用率看图书馆产出效益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是高校图书馆产出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力资源利用率应从工作人员的适岗率和人员劳动率两方面来考察。适岗率与图书馆的效益息息相关,只有工作人员与自己所在的岗位相适合,才能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效率是产生图书馆效益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劳动效率,也就谈不上馆藏利用率,再好的馆藏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效益。

(3) 从图书馆馆舍和设备资源的利用率看图书馆产出效益

馆舍的利用程度决定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的效益,图书馆资源效益是图书馆设备效益的具体体现。高校图书馆设备使用率和设备完好率决定着图书馆的设备效益。高校图书馆设备由书架、自动化办公设备等组成,设备的使用率和闲置率直接反映图书馆设备效益的优劣。图书馆馆舍和设备的使用率越高,闲置率越小,效益越好。高校图书馆的馆舍、设备资源只有更好的满足读者需求,其利用价值才会更高,产出效益也就愈明显。

3.图书馆资源配置合理性分析

图书馆投入的资源有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馆舍、设备等),文献资源等。资源配置就是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效益。

(1) 合理配置文献资源

由于处于不同的层次,各高校图书馆在资源配置方面有着不同的最佳规模和数量。在对文献资源进行配置之前,高校图书馆应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调研,掌握读者群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量,以及学校读者的规模等情况。较准确的确定出本馆的馆藏结构与数量规模。

(2) 提高藏书质量,实现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了实现高校图书馆有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必须控制藏书数量和质量。把图书馆有限的经费配置到读者需要的文献资源上,实现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

藏书质量主要包括藏书的内容质量和藏书的构成质量,藏书的内容质量,是指选择入藏的各学科门类、各种类型的文献本身的知识情报价值。文献的内容质量选择取决于采访人员对所采图书内容的掌握程度。藏书的构成质量,指的是藏书体系结构的质量,即藏书体系结构的科学合理程度。采访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学校的学科构成,分析学校馆藏图书书的比例结构、等级结构、时间结构、文种结构以及文献类型结构和复本量结构才能准确地确定本馆的藏书体系,从而指导图书采购,保证藏书的内容质量和藏书的构成质量。

(3) 合理配置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

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馆藏配置,按照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进群体结构合理。使人员的使用在个体结构与群体结构都处于合理状态,把合适的人员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中去。

高校图书馆人员队伍的专业结构,不仅要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门人才,还要有各专门学科的专业人才,以及不同文种的专门人才。才能满足师生员工的读书需求,适应知识经济对图书馆发展的新要求。

三、加强我国高校图书馆经济管理的对策措施

1.加强高校图书馆的质量管理

在图书馆的经济分析中,为了检验用质量系数来测量图书馆工作的质量的可能性,就必须设立质量管理系统。图书馆服务在图书馆工作者的活动中形成,服务的质量成为首要的经济特征。

(1) 制定标准

实现标准化是保证图书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就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企业标准”。

(2) 加强统计工作

在研究图书馆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日益完善图书馆工作统计的各种形式。用各种统计资料来编制工作计划和确定图书馆活动的规模。有了各种统计资料才有可能根据整个图书馆及其各个工作部门的潜力来制定出确实可行的计划,

(3) 建立监督岗

建立监督岗也就是加强图书馆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检查。质量检查要渗透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首先应该从图书的采访、采购入手,重点是图书的流通阅览管理。

2.加强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

树立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理念,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组合,将人才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价值,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重视人、依靠人、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了解职工物质和精神需求,引导职工把个人需求与单位事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使高校图书馆经济管理保持良好的状态并不断持续发展。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应具有前瞻性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决定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前途。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对该馆长时间的发展要有一个明晰的规划,清楚地知道本馆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中的定位。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增强发现、解决问题的敏锐力,才能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做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3)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馆员的积极性

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全面提高馆员素质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精神激励。精神激励是理想目标所产生的内在精神动力。首先分析本馆馆员的构成状况,根据馆员兴趣的不同、年龄差别、智能上的特点等。采取知人善任,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二是要充分尊重和信任馆员,发挥馆员的聪明才智;三是树立榜样,让广大馆员有一个学习的目标。特别是领导更要一身做则树立榜样。

物质激励。高校图书馆领导层在进行精神激励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本馆工作人员的物质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大物质激励的频度和力度,从而充分调动广大人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吴淑华:试论市场经济与图书馆经济管理.图书馆论坛,1994 (2)第22-26页

[2] 吴季松: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第12页

第2篇

一、现有图书馆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己不能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①保守封闭的办馆思想,重藏轻用的藏书理念;②无完善的管理制度;③以文献的流通、阅览为主要的服务方式;④业务流程的分割,无法满足读者对信息的快速、个性化、完整化的需求。这些都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而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这就要求改进图书馆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图书馆在信息社会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由此,我们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对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地图书馆进行了调研和探讨,构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将知识管理、人本管理融入到图书馆的具体业务流程、业务机构中,从思想理念、制度文件、运行方式三方面,构建了一个“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核心是利用先进技术与人的结合,提高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能力。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模式

(一)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的思想理念

将企业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管理;根据图书馆自身的实际,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实施人本管理,以读者为中心,转变角色;确立质量方针和目标;构建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质量管理体系与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结合

质量管理是指达到确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须的

职能和管理活动,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保证产品或服务满足要求而需要的组织结构、程序和资源等。

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广泛的实用性:①体系中的过程、产品就是图书馆中的业务过程、服务;②体系中的顾客就是图书馆中的读者;③体系中的质量就是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实施人本管理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调动图书馆所有部门与员工的积极性,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图书馆各种资源,针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系统的组织、创新,进而充分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图书馆的各项职能,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131。

图书馆的人本管理主要指管理者采取富于人情味的管理方式,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础上,善于团结、组织人才,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内部员工组织与管理

确立各类人员任用标准。组建与图书馆工作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相应的岗位要用相应的人选,对不能胜任或不适合的人选可适当调换岗位。

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情感激励等,但不能太过,要掌握分寸,不然就会产生反作用,反而影响工作。

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注意对员工知识的广度、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政治思想好、服务意识强、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良好的复合型人才。培训主要采取岗位培训、成人教育、自学、学术活动等方式。

(2)以读者为中心,树立读者意识

K转变角色。过去,从馆长到读者实行的是一种层次形态管理。而“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是信息时代对图书馆的新要求,必须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建立新型的服务关系模型,使每个员工都可直接为读者提供服务。

L在馆舍建设、配备设施方面,应充分考虑读者需要。如,在图书馆设置残疾人专用洗手间,为弱视读者提供特大字体的书籍,为盲人提供阅读机等。总之,要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141。

M尊重读者各项权益。a读者有自由平等地使用所有馆藏和享有所有服务的权利;b有接受文明教育的权利,图书馆应该自觉提供文明服务、文明教育,保障读者的这项权益;.有借阅隐私资料受到保护的权利;.有监督图书馆工作、提出合理建议的权利。

N在选购图书时,要把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读者的需求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数据库,购买相应的文献资源。

3.以读者为中心,确立适宜图书馆实际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由于每个图书馆的基础条件、读者对象不同,对服务质量的具体要求也就不同,所以,确定一个适合本馆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保证质量的关键。质量方针就是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重点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以人为本”,制定本馆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提供特色服务;质量目标就是满足读者日益増长的信息需求。

4.以读者为中心,构建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工作程序、资源和人员、质量活动。在运行这一体系的过程中,对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将所有机构、管理程序、业务工作等资源整合起来,将“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原则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部门协同、馆员协作为基础,从而达到馆员和读者的整体满意。

(二)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

1.建立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文件

制定符合图书馆工作实际的制度文件,内容具体、操作性强,不仅可以规范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管理工作,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各个信息服务过程,完善图书馆的规章制度16。如岗位责任制、各部室规章制度、评优评先法等,从而保证服务质量。

2.以读者为中心,建立读者意见反馈机制

读者的满意度才是图书馆服务质量高低的体现,只有站在读者的立场才能确立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心,明确急需改进之处,图书馆服务工作才能健康持续发展161。

3.服务质量管理的运行方式

(1)目标管理

各个部室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对能量化的岗位进行量化管理,不能量化的岗位提出目标要求,对业务工作进行日常监督与检查,并写好年终总结,确保服务质量的提高。

(2)技术手段

用知识管理与现代化技术手段保障服务质量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采编、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电子资源的建设与访问等环节设置质量监控点并运用统计报表技术对各个过程进行分析、评价,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171;实施挂牌服务;在信息服务的关键环节和窗口设置党员示范岗;在窗口安装计算机双显示屏;在大厅设置意见箱等。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的关键因素,网络时代的信息服务工作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服务手段来支持181。在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个性化服务、用户教育与培训、读者意见反馈等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技术应用水平,増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活力161。

(3)重组业务流程

传统的部门设置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按学科和功能设立部或馆:采编部、阅览部、流通部、信息部、咨询部、培训部和馆办公室,有利于完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但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冲击着传统的技术和操作流程,如原职能部门大量的工作己被计算机操作代替;电子监控系统的运用使全开架、借阅藏一体化变成了现实;读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传统的对文献的采、编、典、流、参直线式的运作模式己不能适应读者对信息快捷、综合、即时的要求191,同时,一条完整的图书馆运作流程线被分成几段,不能为读者提供完整、系统的资料。这就要求对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以期在成本、服务及反应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改进111。

因此,可试行以工作流程为基础进行运作,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负责某一流程的所有步骤,设立:流程组、跨团队组(在不同流程组中抽调1名成员组织一个组)、馆长办公室。这样,组织机构大大扁平化,业务部门得到精减。跨团队组负责及时处理一些跨流程的读者的知识服务请求,提高办事效率,从而提高读者满意度11。

新的管理模式是基于知识管理的人本管理模式;是融理念、制度和措施于一体的新型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是图书馆实施以技术手段支持的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理念的体现和目的;是使读者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业务部门得到精简,提高图书馆自动化程度,提高馆员素质,最终实现读者满意度的持续提高和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3篇

[关键词] 现代图书馆 管理工作 机构重组 人员定编 组织落实

图书馆的管理关系到其生存与发展。近年来有关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为读者服务的观点比较多,解决的思路多样,结合各自的情况收到了不同的效果,但最重要的是用什么理念来行使管理的,以什么形式来组织调动全馆人员的积极性,监督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各自的行为,这是现代图书馆管理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信息化为管理提供决策和自动化平台,在企业管理中开创了许多成功模式,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也收到不同的效果,并同时创造出更加有效、切合实际的方法来进行内部的管理,发挥出图书馆真正的作用,现就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商讨。

1 馆内机构重组的原则

现代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由单纯的收集、整理文献和利用文献相对比较封闭的系统,发展到以传递文献信息为主的、全面开放的信息系统,机构的设置是根据工作流程的需要来编制的。图书馆一般根据其馆藏业务和服务流程设定管理部门,特别是20世纪末和2l世纪初西方的企业管理学者提出了各种管理理念,影响了中国的企业。一些图书馆也实现了企业化管理,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出发点,实行部门重组。

各个图书馆的基本业务工作虽然相同,但机构设置却存在许多差别。高校馆与公共馆、专业馆相比要简单得多,没有那么多行政管理部门,但也存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引入、电子出版物的入藏等,业务的开展所引起的问题。部门设置过多,二级管理干部脱离具体业务,二级部门之间人数、收入、工作量不相等,这些问题需要有一整套的管理方案来解决。以往图书馆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忽视了对过程的管理,特别是需要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过渡到对过程的优化重组从流程的重组延伸到管理机构的重组、人力资源的重组;管理理念的更新到实际行动的创新。重组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可以打破原有的习惯势力和根深蒂固的人际关系,使愿意干工作的人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重组机构除了按照过程进行组织外,还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1 决策层的人数要少,组织层不宜多

决策层主要指领导层,各个部门都有或多或少的领导,领导太多决策的意见不容易集中,容易拖延决策,失去机会;组织层太多,使上层意见的贯彻容易走样,下层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反馈。

1.2 部门不宜太多,分工不宜太细

平级部门不宜设置太多,如把阅览室分成几个部,这样不便于人员和工作之间的协调与调动,更容易形成小团体;分工太细,使许多新出现的问题得不到过问和落实。

1.3 部门的名称要与工作内容一致

传统图书馆设置的部门名称近乎是统一的,随着服务的拓展和网络信息的加强,许多部门的设置与计算机所属的专业相近,使读者在遇到问题时不知应该向哪个部门咨询或处理。

1.4 要因人而设,但不要为人而设

机构的设立是需要人来组织实施的,没有人,再好的机构名称和服务内容也没用。有专长的人要尽力发挥其长处,把他们放在过程中的主要位置或专门的机构中,要注意避免利用人际关系来进行机构设置。这里所指的人是指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有专长的人才,根据他们的特长设定必要的岗位。

2 定编的岗位要求

传统图书馆管理的组织形式是建立在以手工劳动为主要流程的基础上,已不适合以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和电子资源架构起来的现代图书馆管理。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样也不适合现代图书馆的管理,高校图书馆不需要建立诸如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安全保卫、劳资统计等行改部门。大量的读者服务业务必然造成一线岗位的员工占有绝对多数的比重,二线人员从工作性质、劳动量以及人员素质都超出一线员工。进行重组就是要按照平衡工作量原理,根据管理过程来实现机构的定编设置和岗位要求。

2.1 缺额定编与超额定编

对面向读者的各个阅览(借)室实行缺额定编,其它岗位则为超额定编,超额人员必须轮流到缺额岗位顶岗。形成阅览室的绝对人数是增加的,相对数是减少的,超额岗位则反过来。由此可以解决工作量忙闲不均,服务质量和效率低的现象。对一线采用缺额定编,减少编制便于管理,而二线则采用超额定编,业务骨干和重要岗位人员轮流到一线顶岗,以熟悉一线岗位来提高服务质量。这样可以提升一线人员的素质,又由二线为一线服务研究出服务办法,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又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

2.2 二级与三级管理

管理实行扁平结构,即减少部主任并半脱产,有40~60%的业务工作,增设组长级的三级管理,组按3~7人设置,不以自然阅览室划分。各组之间的工作量大致相近,避免形成忙闲不均的现象。

2.3 人人熟悉流通岗

图书馆业务的开展关键要看流通,其它工作做得再好而书刊借不出去,阅览室没有人来,网站无人登录也没用。人人熟悉流通岗就是要定期有二线的各个岗位的人到流通部去顶岗,掌握如何做好为一线服务的办法,以此提高借阅室的服务水平,也使采编工作得以改进。

2.4 学习型向研究型工作深入

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使图书馆的服务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图书馆的工作要从学习型向研究型工作深入,要把读者与工作步骤结合起来,想读者所想,为读者所为。

2.5 规章制度与应知应会

随着管理的转变和服务业务的拓展,规章制度也需要有所修改和添加。应知应会是岗位必备的技能,特别是管理系统中的各种功能项的操作,对于工作分析和研究十分有帮助。采用口试答辩的考核方法,对不能回答或回答不准确的,则进行解释和提示,把正确的方法告诉应试人员,使他们在考试中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让工作人员养成遵章办事的习惯,遇到问题知道从何处着手解决,是需要不断进行学习考核的。

3 平衡工作量原理

工作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时间或生产产品的量来衡量的。在整个生产链中即使业务流程设计十分合理,而每一个业务链环上的工作量不平衡,还是容易发生断裂,造成工作堵塞,需要人为调整工作量或自动调整工作量。所以业务流程是考虑整体质的过程,而平衡工作是考虑具体量的实施,这就是平衡工作量的基本现象。

平衡工作量认为工作量分为可计量和非计量,它是动态流动的,由高到低或由低向高,并达到平均工作量。而工作量的流动性可以是自动的,也可以是强制干预的。整体的平

均工作量是由各个不同部门的平均工作量组成,而各个相同部门的工作量是平衡工作量的基础。工作量最终是要达到平衡的,它的流动性是指可计量工作量会向不可计量工作量流动,或者不可计量工作量向可计量工作量流动,高可计量工作量向低可计量工作量流动,或低可计量工作量向高不可计量工作量流动。通过强制的人为干预可以实现真实的工作量平衡,从而形成工作量平衡的真象,相反如果出现自动调节的情况就形成工作量平衡的假象。相同工作部门工作量存在可比性,能够发生自动平衡,不同工作部门之间的工作量缺乏可比性,能够发生强制干预平衡。

平衡工作量可以达到:

・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只有相互之间不存在工作量的差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会发挥得最高。

・防止不必要的劳动消耗。由于工作量的不满,通过自动的调节造成满工作量的假象,出现重复工作、超范围工作、无效工作等现象。

・提高劳动效率。通过强制干预可以使工作量不满的工作岗位与超工作量的岗位进行重新组合,对辅工作岗位加强计量考核,实现专业化岗位设置。

・创造新岗位和分流富余工作人员。平衡工作量是以平均工作量为平衡点,劳动效率的提高使总的平均工作量增大,在强制干预下,会分流一些富余工作人员,这样又会使总的平均工作量下降,通过创造新岗位来安排分流人员,使工作量达到新的平衡。

4 通过技能竞赛作为定编的依据

图书馆历来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缺编严重、人才流失过多等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问题。要进一步重视图书馆的工作,为图书馆创造人事管理改革的优良大环境,尤其要采取措施保证图书馆人员的待遇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目前上级管理部门还没能对图书馆进行编制的确定,无法核准具体需要配备的人数,执行“总量控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择优”的原则。图书馆的定编在1987年7月25日国家教委下达《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二十四条中规定:(一)以学生1000人,藏书5万册配备15名专业人员为基数;(二)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0名学生、50名研究生各增加1名专业人员;每增加5万册藏书增加1名专业人员;年平均进书量1万册配备3名专业人员。图书馆内的党政干部、研究和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计算机、缩微、复制等)的技术人员、从事设备维修、装订等的技术工人、公勤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另列编制。2002年2月21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二十八条提出:“高等学校应根据读者人数、资源数量、服务项目与时间、设备设施维护的要求、馆舍分布等因素,配备相应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的具体项目和评分办法中:A21“有定编且符合教育部关于师生比的要求”,A22“符合定编的情况(在编数不大于或小于10%定编数)”。

假设在有1万名在校学生人数规模的高校,按工科、农、林院校生师比18,生均图书80册、生均年进书量3册的要求,图书馆应该达到基本馆藏80万册,年进书3万册。参照已经被废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15(基数)+15+90+9=129(人)的定编人数,这么多的定编人数是根本不可能落实的。有文献指出按照全省总馆员人数与总馆藏数之比,按1:180~200员生比,图书馆人员配置应在50~55人之间,这个人数也缺乏科学性,与实际工作量相比人员过于短缺。随着图书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过渡,封闭式服务向开放式服务实现。从人员、经费的争取数量到经费的使用效率、人员的素质都发生着根本的变化。购置文献的经费比例由以纸质为主,发展到以文献数据库为主的电子资源。开馆模式由闭架跑库过渡到借阅一体的借阅室,继而实现了总台借还的全开放模式。人员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整理架位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咨询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广泛,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使用和检索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核定不能因为专业要求高,就要求人人都具备技术素质、多专业素质、网络智能素质、英语素质和咨询素质。现代图书馆的管理考虑的是为读者服务的管理,技术要求、个性化服务要处处得到体现,对岗位的要求高,定编要有科学依据。

对借阅室的人员定编要与岗位工作量相结合,通过技能比赛来核定可能承受的劳动强度。如我馆进行了借阅室的整书上架比赛,具体方法是:选取经常借出的、有代表性分类号(TP)的图书200册,打乱放置在阅览桌上,计算完成按分类号点前有序排列的时间,再计算将这些书摆到书架上按索书号细排的时间。每三人一组,差错4本以下不扣成绩,每增加1本扣0.5秒,两项合计产生最快的一名。最快的用时33'53.60",最慢的57'22.90",九组平均速度为37'28.76"。这样可以核定采用集中整架上书2个组2个小时可以处理1260多册图书。同样可以进行跑库索书、应知应会、图书加工等比赛;只要网络和后端数据库不受操作速度的影响,还可以进行借还、充消磁操作、编目操作、专题检索的比赛。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通过工作量的计算来核定人员编制也许更具科学性。

5 我馆组织实施的做法

我馆有两个分馆,藏书125.83万册,在岗人数75人(不含门卫和保洁工),原有6个部即办公室、采编部、技术部、信息服务部、流通一部和流通二部。不设立三级部门,部主任也不脱产。每年一次小的人动,两年一次全馆聘任。各个部门人数最少为2~3人,最多的流通部门有20多人,占全馆总人数2/3强。2005年底我馆对机构进行了重组,设立了综合办公室、文献流通服务部和文献资源建设部,下设18个三级责任室(以后又增加和撤并了一个室)。即综合办公室下设:秘书室、多种服务室、技术室、文献查新与教研室;文献资源建设部下设:采访室、编目室、文献加工室;余下的就是文献流通服务部,按照工作量来进行组合,把工作量少的与工作量多的两个借阅室组合成一个责任室,实现相互支援。

借阅室周日到周五从8:00到21:30开放借还,周六只阅览不借还,平均日借出图书1500册,接待读者阅览3000人次,设定开架图书7万册,后备书库5万册,阅览桌20张,阅览椅120把。定编5人承包,每人每天工作7小时,高峰时两个工作人员负责借还操作,早上10点以前,下午5点以后由一个工作人员负责,晚上专门有4位学生工作2个小时负责上书排架。这样的借阅工作量就是饱和。

一般人认为,流通部门的工作就是简单的借借还还,没有什么知识和技术含量,在人员安排上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上岗,这样的观念造成了一线人员文化素质低、服务质量上不去的现象。二线人员都是从事服务支撑工作,文化、知识、技术相对都比较高,但他们缺乏对流通部门和读者需求的了解,在进行资源配置、人员考核方面常常脱离实际,产生矛盾。为了使各部门的管理人数相对平等,又为了加强一

线为读者服务的力量,对一线部门采取缺额定编,对二线部门采取超额定编。超编人员到缺编部门顶岗,实行顶岗轮流制度。工作量由顶岗部门核定,奖惩由顶岗部门提出建议,不参加顶岗部门的任何奖励分配。超编部门必须将顶岗人员工作量留出,人员按一月、三月或半年排出,确保每年都能轮到。管理活动完全归超编部门,在业务需要时可以通过部主任之间协商,轮换顶岗人员或在闲时抽出顶岗人员加班。

顶岗主要是让业务骨干去顶岗,对采编部来讲要考虑:采购的图书到底有没有人来借阅,有多少人借出,读者的反映是什么;你编目的类别是否方便排架,分类过细对排架和需要预留的架位将产生多少浪费,多卷书、复分书是否对读者查阅有利或方便。技术部门在安放计算机时是否考虑操作人员的位置、借还流程,是否了解操作人员对计算机使用的要求和进行简单的维护。办公室对文件管理和传阅是否能够及时下达到有切身利益的人员,对考勤是否达到真实,对物品的发放是否保证物尽其用等等。通过顶岗能够深入到一线,实际体验一线的需求,在为一线服务时改进工作。更需要的是通过把二线骨干抽调到一线,可以提高借阅室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质量,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知识性导读。在平衡工作量方面,如对电子阅览室与声像放映、借还随书附盘管理结合在一起,以后又在扩大工作场地的情况下增加了A-E大类的图书借还,达到了与其它借阅室相当的工作量。

第4篇

防疫防控线上教学开学检查工作汇报

根据前期检查成果,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校认真检视存在的问题,逐一落实改进,扎扎实实地做好了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促使线上教学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监督责任,主抓落实

在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更明确各领导分工及职责,强化责任监督机制,各项工作分工到人,力争一事一清,一日一清;

加强领导值班制度,力求线上教学期间,领导班子成员全员到岗;

制定值班领导日报制度,完善值班日志、工作台账等制度,坚持把疫情期间校园防疫工作抓严做实。线上教学工作分配落实到各年级部,要求年级部主要领导及各年级部长分工负责,分片包班,年级领导及部长要下沉到班级,观察、监督各班线上教学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

建立完善教学考核制度,在原工作量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对线上教学进行检查督促,以保证学生全员在线,学有所获,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

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制度及健康日报制度,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方案,制定线上教学实施细则,制定线上教学考核方案和考评细则,以制度保证线上教学的良好秩序;

加强对学生情况的摸排,特别是对于假期到过武汉的同学,要认真排查,掌握情况,落实到人;

对于学生健康状况要建档立卡,建立日报台账,确保掌握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期间教师健康状况的摸排,做到不瞒报、不漏报,完善教师返校健康登记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完善校园防控细则,确保线上教学期间到校工作教师的安全。

三、严格教学常规管理,主抓质量

1.加强集体备课,强化常规管理。我校积极实施落实线上教学,自x月xx日起,动员所有考试学科老师错时有序到校集体备课,不仅钻研教材、进度和线上教学的技术问题,还把重点放在线上教学管理上,强化三案一查制度,制定优生和学困生辅导办法。实行组长负责制,要求各年级部部长深入备课室,对各备课组集体备课进行监督检查,强调过程,更注重落实结果。

2.加强过程监督,强化教学管理。线上教学的监管是第一要务,要求各教师认真制定细则,并把线上教学效果的监督列入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各班群组,进行实时管理,对听课时长、作业完成等情况及时总结反馈,通知到学生个人;

强化线上检测,制定相应的细则,要求各科任课教师务必保障全体参与,保证检测质量,并要求教师做到过程实时监督,结果及时反馈。强化家校共育机制,动员家长对学生进行监管,发挥家庭教育的主体优势,力保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

3.加强心理辅导,强化成长管理。线上教学不同于实地班级教学,当前疫情环境下,要强化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要求政教处围绕“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独居带来的一系列行为心理问题等,及时向班主任推送资料,班主任按规定每周至少召开一次视频会议,在严格作息和量化管理的同时,从心理上、生活上给学生以关怀,并动员学生家长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在完善线上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教育做到多措并举。

四、抓好教学保障工作,保证安全。

1.完善各项日报台账。建立到校人员记录日志及返校人员健康日报台账,坚持登记上报,确保无遗漏。严格控制进出学校人员,实行特殊时期特殊管理,把校园防疫工作放在首位来抓,牢固树立安全压倒一切的意识,安全工作重于泰山,不松懈,不疏忽,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2.完善相应配套设施。设立进校检测岗和校园监督岗,设立隔离监察室,配备体温检测设备和消杀设备,做到对进出校园及校内工作人员的检测和监管全覆盖;设专人对线上教学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对于电脑、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测,为线上教学工作提供保障。

3.做好防疫物资的及时补充。认真落实学校防疫物资的采办及使用工作,建立物资采办发放相关台账,确保相关物资采办的及时、足量,严格物资发放、落实;

对防疫物资的使用落实到人,责任到人,逐级负责,确保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落地落实。重点场所消杀及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的消杀工作,对教学楼、办公室、会议室、食堂等重点部位坚持每日消杀,确保各工作场所清洁卫生

学校防疫防控中学通风消毒制度

为切实作好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做好消毒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各教室、专用教室、图书馆、阅览室、会议室、办公室等人员聚集的场所需在使用前30分钟开窗进行充分通风换气,并在使用过程中全程开窗,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2.各场所由相关责任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日常消毒,并作好消记录。消毒时间宜安排在下午放学后室内无人时进行,消毒后关闭门窗,第二天早上需提前30分钟开窗换气。消毒工具及药品由学校统一配备。

第5篇

良好,但不容忽视严峻的一面,做好经济工作要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带有全局和战略意义

的关系,同时要抓住重点,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关键词经济形势经济环境实施宏观调控改革和发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改革、发展、

稳定的关键一年,是世纪交替之年。这一年经济工作做得如何,对全局影响重大。最近

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形势,提出了奋斗目标,部署了2000年经济工

作的主要任务,需要我们认真把握,狠抓落实,继续奋发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为新世纪的经济腾飞创造良好的开端。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一)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

1999年以来,在中央采取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

较快增长的态势,头9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1~10月,工业增加值增长9.1%,增

长速度比较平稳;农业收成稳定,粮食总产量大体接近上年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平缓,全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7%,其

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6.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下降0.9%,房地产投资增长17.4%;随着

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领域的扩大,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增幅比上月提

高1.6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出现回升态势,9月份出口增长20.2%,10月份出口增长23.8%.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10月比去年同期增长19.4%,增收1300多亿元,财政收入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金融形势比较平稳,到10月末,M1、M2分别增长15.1%、

14.5%,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已超过1500亿美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

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10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9270亿元,同比增长13.4%.

从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望达

到7%甚至略高一些。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相当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1)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

1~9月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去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其中成本费用利润率

提高1个百分点,总资产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提高0.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8

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7个百分点。1~9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

120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

48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倍。(2)外贸出口进一步回升。随着亚洲周边国家

的经济复苏、需求增加,我国对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出口增长加快

;同时国家加大了出口退税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从7月份开始,出口增长

开始回升。7月、8月、9月、10月出口增长分别为7.5%、17.8%、20.2%、23.8%.预

计全年出口增长可达5%左右。(3)物价下降出现减缓的迹象。8月份,受季节性因素

和肉禽价格进一步回升的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比去年同月下

降1.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

区调整学杂费、房租、水电费价格以及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

上月上涨2%,比去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7%,比去年同月

下降2.8%.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降幅均

比上月缩小0.2个百分点。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品市场回暖,工业品价

格降势也在趋缓。7月、8月、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2.5%、2.3%、2.1%,工

业品原材料购进价格分别下降3.4%、3.3%、1.8%.

(二)经济环境日趋严峻的一面不容忽视

以上三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好转的趋势,目

前还不能作出经济增长出现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断。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是逐步好转还是比较严峻?还有待观察。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长,但由于美国股市出现一定的

泡沫成分,美元对欧元、日元出现一定的贬值趋势,不排除出现股市动荡、外资抽逃、

消费萎缩、使经济增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由于日本内需市

场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美、日GDP

占世界GDP的40%,美、日经济走向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大。欧盟经济正在稳

步增长,但由于欧元的实施,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亚洲周边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开始复苏,即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好转,对我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也

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综合以上一些情况,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即使经济增长快于1999年,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对我国

经济形成竞争的不利因素在增加。从总体上看,2000年我国外需压力还是很大,外贸顺

差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利用外资也有可能会下降,外贸外资的减少,需要通过进一步扩

大内需来弥补。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市场需求依然疲

软,大多数工农业产品生产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民间投资不

振,银行贷款行为趋于谨慎,资金供应趋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加

大,等等。当前经济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通货紧缩趋势仍在发展和蔓延。到1999年

9月份为止,全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续24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8

个月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连续42个月负增长。按照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

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负增长,就可视为通货紧缩。我国实际上已经达到这一标准。

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从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从中长期因素看,多年来的重

报告总结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

实践报告工作汇报辞职报告调研报告党政报告

演讲致辞公众演讲竞聘演讲

就职演说安全生产爱国演讲英语演讲开幕闭幕庆典致辞

贺电慰问领导讲话

党政相关入党申请入团申请

转正申请思想汇报党性分析事迹材料申报材料行风建设

公文范例

主持词

求职应聘个人简历英语简历自我鉴定自我介绍

自荐信求职信会议发言婚丧嫁娶祝福祝贺广播稿

心得体会经验交流公务员法政治学习读后感

学习心得创业计划

征文范文应用文论文格式英语作文

综合范文合同范本文秘工作办公表格计划方案社交礼仪

节日相关规章制度毕业设计法律文书时政专栏

论文中心

经济论文

教学论文

法律论文

商务论文

行政论文

医学论文

艺术论文

理工论文

文史论文

免费教案

站内范文搜索

|网站首页|综合范文|报告总结|心得体会|求职应聘|演讲致辞|党政相关|时政专栏|英语作文|教案大全|论文撰写|经济论文|教学论文|法律论文|商务管理|

|行政管理|医学论文|艺术论文|理工论文|文史论文|文档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信息管理论文>>正文

相关文章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宏观视角

会计论文: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宏…

ERP项目在同力公司的实施调查

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的意义和策略

加快实施知识管理,促进传统企业…

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者收购(…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取向

加快实施知识管理,促进传统企业…

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者收购(…

论国有资本宏观财务目标的分割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可行性分…

试论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可行性

有限度的会计委派制及其实施环境

政府宏观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热门文章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经济一体化与国家的碰撞

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与教学探析

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

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

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公共”原则…

中西方法治理念下的政府公共行政…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政府干预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

中美教育行政组织比较研究

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论国有资产重组中的合谋行为及其…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

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更新时间:2007-8-1621:03:58

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这次通货紧缩,实际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与中长期

的结构不合理因素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压力。我国这一轮经

济增长下滑的周期最长,从1992年算起,至今已长达7年,目前下滑的趋势仍在发展。

特别是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未从根本上

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2000年国内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

二、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2000年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预计这年经

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提高0.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8个百分点,资产

负债率下降1.7个百分点。1~9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200多亿元,比

去年同期增长7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80多亿元,比

去年同期增长1.5倍。(2)外贸出口进一步回升。随着亚洲周边国家的经济复苏、需

求增加,我国对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出口增长加快;同时国家加大

了出口退税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从7月份开始,出口增长开始回升。7月、

8月、9月、10月出口增长分别为7.5%、17.8%、20.2%、23.8%.预计全年出口增长可

达5%左右。(3)物价下降出现减缓的迹象。8月份,受季节性因素和肉禽价格进一步

回升的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比去年同月下降1.7%;商品零售

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区调整学杂费、房

租、水电费价格以及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2%,比去

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7%,比去年同月下降2.8%.10月份

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降幅均比上月缩小0.2个

百分点。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品市场回暖,工业品价格降势也在趋缓。

7月、8月、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2.5%、2.3%、2.1%,工业品原材料购进价

格分别下降3.4%、3.3%、1.8%.(二)经济环境日趋严峻的一面不容忽视

以上三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好转的趋势,目

前还不能作出经济增长出现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断。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是逐步好转还是比较严峻?还有待观察。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长,但由于美国股市出现一定的

泡沫成分,美元对欧元、日元出现一定的贬值趋势,不排除出现股市动荡、外资抽逃、

消费萎缩、使经济增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由于日本内需市

场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美、日GDP

占世界GDP的40%,美、日经济走向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大。欧盟经济正在稳

步增长,但由于欧元的实施,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亚洲周边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开始复苏,即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好转,对我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也

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综合以上一些情况,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即使经济增长快于1999年,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对我国

经济形成竞争的不利因素在增加。从总体上看,2000年我国外需压力还是很大,外贸顺

差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利用外资也有可能会下降,外贸外资的减少,需要通过进一步扩

大内需来弥补。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市场需求依然疲

软,大多数工农业产品生产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民间投资不

振,银行贷款行为趋于谨慎,资金供应趋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加

大,等等。当前经济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通货紧缩趋势仍在发展和蔓延。到1999年

9月份为止,全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续24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8

个月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连续42个月负增长。按照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

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负增长,就可视为通货紧缩。我国实际上已经达到这一标准。

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从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从中长期因素看,多年来的重

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这次通货紧缩,实际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与中长期

的结构不合理因素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压力。我国这一轮经

济增长下滑的周期最长,从1992年算起,至今已长达7年,目前下滑的趋势仍在发展。

特别是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未从根本上

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2000年国内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

二、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2000年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预计这年经

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为7%左右,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但仍然要付出艰巨的

努力。对此,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着重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带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关系。

(一)既要坚持扩大内需,又要加大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的力度

扩大内需的核心是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经济总量。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

越来越受到结构不合理因素的制约,如果不调整结构,经济增长就不可能上去。调整结

构,不能是短期的、局部性的调整,而必须是中长期的、战略性的调整;不仅要调整产

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而且要调整地区结构,加快西部大开发,这是关系

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结构调整要取得成效,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不能再走低

水平建设的老路。应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坚决淘汰落后的、重复的生产能力,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和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对传统产业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固定资

产更新,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处理好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实际上

是处理好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关系,二者是不矛盾的。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拉动力,就是

扩大投资需求。这两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国债投资为主导,重

点投向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领域,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是

为了促进发展,增加经济总量,但同时也是调整结构的过程,是科技进步的过程。我们

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在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的基础

上求得更好的发展。

(二)既要坚持政府投入,又要努力扩大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

坚持政府投入,是在当前经济不太景气、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未完全启动以前的必

然选择。但是,政府投入数量是有限的,要受制于国家财力的制约,而近几年国家财政

状况总体上比较困难,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增加发行2100亿元国债,专项

用于基础设施等项建设。政府的这笔投入,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比,数量要少

得多。启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要靠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正常回升,不能只靠政府

投入来支撑经济增长,否则国家财政难以承受,经济增长也不能持久。所以,政府投入

的着力点,是要努力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使政府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贴息、参股、合资、补贴、担保等方式,

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例如:1999年下半年国家增发600亿元国债,其中150亿元用于

企业技改项目的贴息和补充相应的资本金,以此带动银行贷款1500多亿元,使社会投资

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2000年要继续落实已经出台的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

政策,要通过实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

入,并结合出台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努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

(3)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和发展,又要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

2000年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实现科技进步,立足点是要保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

展。解决当前中国经济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点是不能

动摇的。但是,要取得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动力。2000年各项改革已处于攻

坚阶段。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

年改革脱困和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只有国有企业搞好了,效益上来了,才能

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加快改革和发展,使社会稳定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改革和发展,

最终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的,因而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但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中,因结构调整、企业改革、机构改革的深化,使下岗、失业现象增加;因社会环境的

不断变化,竞争加剧,一些人的习俗、观念适应不了环境变化的需要;等等,如果处理

不慎,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社会不稳定,改革和发展将一事无成。一个稳定的社

会环境,是顺利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

系,使三者相互协调和统一。

三、抓住重点,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2000年经济工作任务涉及方方面面,非常艰巨而又重要。但基本着眼点是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并在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上,以国有企业

改革为中心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同时注意保持社会稳定。从这个基点出发,2000年经济

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

连续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是显著的。由于2000年有效

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的矛盾仍很突出,在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未完全

启动以前,为了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必须坚持实施行之有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并加大

其力度。现在银行资金充裕、存贷差达1.2万亿元,生产能力充足、近1/3的生产潜力

未能发挥出来,劳动力丰富,面对钱多、物多、人多的因素,应是加快发展的好时机。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这些资源就会白白浪费掉。实践证明,财政政策对资源利

用具有见效快、导向作用大、宏观配置合理的特点,通过财政向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国债,

动用部分社会储蓄资金,将相对过剩的人、财、物资源利用起来,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

2000年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仍以扩大财政支出为主要形式,双管齐下,

通过发行长期国债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继续落实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来扩大消费支出;同

时要运用好税收政策,包括实行必要的减免税政策,通过适当减少财政收入的形式,进

一步刺激投资、消费和出口。这样,中央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人担心,

会不会引发财政风险?据初步测算,1998年,我国中央财政赤字(按国际通行口径,包

括为弥补债务利息支出而形成的赤字,下同)和债务余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

别为2.15%和9.9%;1999年约为2.80%和12.0%;预计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

重与上年大体持平,仍控制在3%的警戒线以内,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约为14.0%,仍

明显低于60%的警戒线。我国发行国债尚有一定的空间。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风险,关

键在于能否管好用好国债资金。只要国债资金能够发挥好的效益,促进经济较快的发展,

就能够为偿还债务创造有利条件,不会引发财政风险,也不会给后人留下债务包袱。近

一两年,财政税收每年增收超过1000亿元,其中就包含了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增收效应,

国债投入已经出现良性循环的效果。

(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在当前经济偏冷的情况下,要采取相应扩张的宏观调控政策,使社会资金得以充分

利用。如果仅仅财政政策是扩张的,而没有货币政策的相应配合,就难以充分调动社会

资金来支持经济发展,进而会减弱整个宏观调控的效果。例如:将国债资金投入具有一

定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采取贴息方式投入企业的技术改造等,都需要大量的

银行贷款与之相配套,如果银行配套贷款跟不上,就会影响整个国债投入的效果。因此,

必须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是要保证国债资金配套贷款的及时投入;二是要满

足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需要;三是要支持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要适当降低存款准

备金率,促进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同时对有困难但需要扶持的中小金融机构,给予再贷

款支持;五是要大力开展住房、教育、汽车以及大件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消费信贷业务

;六是要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开拓直接融资渠道。总之,要保持货币供应量的必要增长。

只要积极财政政策不出现风险,实行相应的货币政策也不会有风险。金融业要正确处理

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改善金融服务的同时,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

健全银行内控机制和银行监管机制,完善金融法制。

(三)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

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0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一年,是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

关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尽最大努力

实现这一目标。要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进程,着

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老工业基地,把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为国有企业跨世纪发展创造条件。”

2000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一些工作:(1)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工业结构调整。继续压

缩纺织、煤炭、冶金、石化、建材、机电、轻工等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坚决淘汰那些

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产品质量低劣和污染严重的企业。不断优化工业结构,缓解重复

建设压力,增强企业活力。(2)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拨出一部分国债资金用于企

业技术改造的贴息贷款。对于技术改造所需先进设备的进口,国家可适当提供外汇、免

税等优惠政策。对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行业等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实行按

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3)实行债权转股权。对一些有特别困难、但有一定发

展前景的国有企业,实行债权转股权。逐步解决企业资本金不足、资产负债率高的问题,

同时盘活银行的不良资产。(4)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完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使更

多的经济效益较好、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上市,增加企业的资本金。选择一批信誉好、

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配售部分国有股来筹集资金。一些资信好、实力雄厚

的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可在境内外发行企业债券,进行滚动发展。(5)实施规范

化的公司制改革。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实行国有独资有限公司外,积极发展具有

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处理好“老三会”(党委

会、工会、职代会)和“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加强企业领导

班子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实行企业会计外派制度,完善企业在经营、用人、分配等方

面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要继续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但是,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按“三家抬”(财政、企业、

社会负担)的办法来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

国有企业人员多等方面的问题,最终要靠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覆盖所有企事业及行政

机关单位职工的、由政府承担并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

是实行由政府通过企事业单位从当期收入中偿付各项社会保障费用的现收现付制,近期

社会保障改革的方向是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通过个人帐户实现的基金积累制,即职工在领

取工资后向社会保障基金缴付社会保障缴款,这笔缴款连同企业缴付的部分社会保障缴

款都进入职工的个人帐户,以后就从职工的个人帐户中支付他们的社会保障开支。实行

基金积累制,对新参加工作的职工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有足够的工作时间在个人帐

户中积累足够的养老金。成问题的是,已退休的职工和在实施个人帐户制度以前较早参

加工作的在职职工(统称老职工),由于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没有直接为自己积累养老

金、医疗保障基金、住房基金等,而是通过预先扣除把保障费用转化为政府收入并凝固

在国有资产中。转入基金积累制以后,老职工新建的个人帐户中的资金很少,已退休职

工的个人帐户则完全是空的。因此,在实施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轨时,政府应

对老职工过去对养老金基金的贡献作出补偿,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来筹集和建立社会保

障基金,这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条件。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对所有不

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和职工依法收缴社会保险费,提高收缴率,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同时

也要考虑,在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过程中,对国有股权变现

所得,中小企业的拍卖、租赁所得,国有房地产的出售、租赁所得,以及财政预算支出

的安排,要按照一定比例划入社会保障基金。条件成熟时要着手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

度。

(五)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科技进步是加快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要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

最薄弱的环节,不是科技水平低,而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环节滞后,这与现行科

技体制和生产体制密切相关。现行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与生产相脱节。企业

的科技力量非常薄弱,许多优秀科技人才都集中在科研院所。这种体制,大大阻碍了将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无法得到及时的应用和推广。为此,

要深入进行科技体制和生产体制的改革,将应用科技的基本力量从原来的科研院所下放

到企业中去,使企业成为应用科技研究的载体和主要力量。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的通行

做法。科技力量与企业合二为一,既可以使科研经费得到保障,使科技人员有了用武之

地,又可以使企业生产有技术创新力量的支撑,增强企业的竞争力。2000年要基本完成

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使应用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或纳入企业的科研体系中

去。对于高校中的应用科技力量,也要逐步分离出来,按照科研机构改革的方向进行运

作。

此外,要加强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利益。尽快制定反垄

断法和严格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技术市场及其他市场,维护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

竞争的市场秩序。建立鼓励技术投入的税收制度。政府除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对市场

前景好的共用性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资助外,应制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投入的政策。

如:对技术转让收入、设备投资等扣减所得税;改进现行的增值税制度,明确企业研究

开发、科技人才工资等支出划入无形资产的办法,等等。倡导推广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

第6篇

[关键词]免费开放 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077-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培养自觉自信的文化品格,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更加明确并指明了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的目标。党所提出的工作目标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我们全体文化工作者的共同目标。文化馆实施免费开放是实现文化强国伟大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步骤。文化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在新的时代,文化馆只有做好对广大群众的文化服务工作才是最大的作为,才是最大的价值,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也充分提出了切实做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规范免费开放服务内容和方式,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满足各族群众的文化需求的重要性。

一、免费开放是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要责任

文化馆向全体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文化馆应当每天开放,每周对公众提供免费服务的开馆时间不低于42小时,节假日期间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应正常开放。

文化馆因设施维修等原因需暂时闭馆的,应征得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一周向社会公告。如遇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需临时闭馆,应及时告知公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馆,所从事的群众文化工作是党的文化事业基石,作用非常重要,使命崇高。文化馆在免费开放新时期工作的根本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要强化责任意识,重点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免费开放的目的是让老百姓走进文化馆都受到文化艺术的娱乐、启迪、熏陶,提高民众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思想文明素质,因此文化馆人就必须做到认真领会和把握党的新时期以来的方针、政策、路线,牢记党的宗旨,增强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

二、免费开放的服务内容及方式

积极组织广场、社区、企业、校园、乡镇等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每年举办次数不少于6次。其中: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者等特殊群体开展的文化活动不少于2次。

积极组织群众书画摄影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公益性展览展示,每年举办展览次数不低于3次。定期组织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和群众业余文艺作品推广活动,每年不少于1次。积极创办、组建、辅导馆办文艺团队2个。

文化馆应指导和帮助所辖基层文化站开展工作,辅导、培训基层和社会文化工作骨干和群众性文艺团队。设立由本馆人员定期辅导并开展活动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基地不少于6个。

文化馆应积极举办面向社会人员的各类培训班。其中社会文化艺术培训班,每年不少于8期;未成年人文化艺术培训班每年不少于8期;外来务工人员文化艺术培训班,每年不少于1期。

文化馆业务人员应坚持下基层制度,每年下社区、农村进行基层培训、辅导、调研的人均时间分别不少于36天。

文化馆应编印群众文艺辅导资料和信息资料,并积极创办馆办刊物,加强群众文化理论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指导交流。县文化馆每年信息资料不少于12期。

大力开展数字化服务。建立本馆网站或网页,提供师资情况介绍、活动报名、展览、辅导、授课等相关服务,网站(网页)内容要及时更新。吉林市龙潭区文化馆采取一馆多用、一场多用、一市多用的多种办法,使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最大化,向市民提供了八九个公益文体免费服务内容:每年两次乡镇文化站长培训班、每年召开两次龙潭山诗歌协会讲座、形体训练、器乐演奏、老年书画班、合唱团、秧歌协会、摄影班、二人转班。可以看到队员们早晨兴致勃勃高兴而来,晚上带着喜悦满意而归,每天馆内歌声不断、乐声阵阵。馆办的刊物《龙潭山诗词》免费赠阅,每天都有读者来浏览阅读学习。馆里的每位馆员都包保一个街道,每个月都下街道进社区,了解掌握街道社区的第一手资料,文化馆还选派文艺骨干走进乡镇、街道社区,下基层进行文艺辅导。馆里每年都搞丰富多彩的三节活动,每逢“五一”“七一”“十一”都搞社区广场文艺演出。2013年9月又举办了“舞动金秋、健康龙潭”健身舞大赛,共有近50支队伍参加,其中来自乡镇的队伍10多支,来自街道社区的的队伍有30多支。这次大赛历时一个月,初赛四场,决赛一场,最后评选出3名优胜奖、7名优秀奖,都获得了奖金、奖杯和锦旗,展现了龙潭区各群众文艺团队的风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都希望今后文化馆多开展这样好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活动。

三、文化馆免费开放要有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

文化馆免费开放关键要靠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障。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切工作应归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范畴,建立一整套的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与机制,采取增量优选、存量优化,做到依法行事、依规办事。主管部门要制订工作目标,要一层一层地抓,制订严格的细则,真抓实干在具体工作中提高认识,有为才能有位。文化馆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定岗定责进行目标管理,完善服务条件,确保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的落实,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同时应制订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公众安全、资源安全、设施设备安全。

文化馆应在显著位置设立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每年定期开展群众满意率测评活动。对群众的意见或投诉要认真研究、及时回复,不断改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文化馆工作人员须着装整齐,挂牌上岗,举止端庄,文明用语,服务热情。

工作人员应维持好公共活动场所秩序,因故离岗时须设立提示牌或由其他工作人员替岗。龙潭区文化馆在楼道里每层都有醒目的指示牌,为来文化馆学习、排练的社区的群众、居民提供方便,文化馆应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年度工作总结及次年工作计划报上级文化主管部门。

结合国家、自治区开展的文化馆评估和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县创建工作,自治区文化厅将按照免费开放服务标准对各地文化馆进行考核,并对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龙潭区文化馆在楼道里每层都有醒目的指示牌。

四、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服务设施与环境

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馆舍及馆内设施、设备主要用于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县级馆群众文化活动用房使用面积占总使用面积比例不低于70%。

文化馆要在显著地方设置醒目的馆名牌,楼层设施分布图,安全通道指引牌;对外开放时间、免费服务项目、便民措施等各类服务信息公示栏。

文化馆要设有宣传橱窗或专栏,内容要体现文化馆职能,每月至少更换一次,面积标准为:县级文化馆分别不少于15平方米;有条件的文化馆可设LED宣传屏。

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应当保持环境整洁,良好的采光照明和适宜的空气流通;冬季室内温度应不低于18℃。服务区域应定期消毒,保持卫生清洁。文化馆为无烟场所,禁烟标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