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基层文化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强化宣传,提高公众知晓率
文化站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基层文化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要进一步做好免费开放工作的宣传,提高基层群众的知晓率,促进文化资源的有效、合理、规范地利用 。可以通过宣传栏张贴宣传广告,广泛发放宣传图册,在显眼的位置张贴提示牌,利用辖区内公益广告位、社区大屏幕等投放宣传视频,或入户宣传,提高公众知晓率,吸引群众走进文化场所,营造文化工作氛围,激发基层文化工作的生命力。
(二)完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
要抓好对口人才的选拔工作,加强在岗文化工作者的业务指导和骨干培训,发现和培养一批思想品质好、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群众、热心的基层业余文艺骨干队伍,以骨干调动群众的文化兴趣,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要配置专职、专业的基层文化管理人员,抓好建设后的管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科学安排、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建设一支稳定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
(三)厚植于群众,创新活动形式
基层文化工作要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可以结合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形式多样的民间特色项目进行创新,一方面可以促进基层文化的繁荣,一方面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二则可以把文化工作与其他重点工作结合,积极创造工作条件和宣传机遇。三是可以发掘乡土气息浓厚的好的文艺作品和优秀的乡土文化带头人,充分发挥乡土文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此形成独有的文化品牌;同时鼓励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让群众成为文化工作的传播者而非仅仅是参与者。
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必不可缺的精神生活需求。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良好开展,可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内涵,并从强化引导创新机制、立足特色以及创新活动载体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加强;创新
党的十提出“文化惠民工程”是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大工程,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则是其起点。当前城镇社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无论从活动场所与设施,还是从人员等各方面来看,都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但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再加上市场经济对文化领域的冲击,使得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探讨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内涵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工作是对群众自我娱乐、自我参与的社会性文化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安排的工作。这也体现出了其基层性、针对性以及细微性的工作特征。我国13多亿人口中大部分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也直接反映出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具体来讲,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良好开展,可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变化,基层群众也有着越来越高的文化生活需求,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让群众接触到更新潮的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理念,从而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阵地为农村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其能够给和谐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二、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对策
1、强化引导,创新机制
地方政府部门应当统筹规划,保持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将发展群众文化、加强文化基础建设纳入城乡国民经济发展中。其次应创新观念,从思想意识上保持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健全基层文化工作新机制,结合地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需求,构建起促进文化活动高效开展的考核、培训、管理以及激励机制。此外需加大资金投入,构建起政府主导、基层自筹以及社会赞助的多元投资体系,确保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活动经费;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以市场化的运作来推动基层群众文化的繁荣。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要想发展好,必须要吸收学历素质高、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加入到队伍当中。基层部门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利用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积极引入专业文化人才,通过提升待遇等多重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其次应有效整合资源,吸引民间文艺人才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当中,将舞蹈、音乐、书画、曲艺等业余文化队伍有效组织起来,充分发挥民间艺人以及专业文艺退休人员的作用,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活跃度。此外也需要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等一些专业文化机构的作用,构建起业务文艺指导小组,加强对于基层文化团队的人才的业务引导,同时积极举办开展各类文艺培训班,培养后备力量。
3、立足特色,贴近实际
每一个地区都有着自身别具特色的文化内容,地方基层部门应当在立足现有资源的基础之上,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地方文化工作者也需创新思路,让群众更好地融入群众文化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民间文化丰富活跃等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全面利用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曲艺等文化艺术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内容,继承与发扬地方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赋予其时代特征。同时,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需要贴近群众实际,地方文化馆可充分利用当地民间文化的形式有效开展文化活动,反应群众精神风貌以及时代生活,使群众乐于接受,兴趣更高,认同感也更强。
4、创新活动载体
群众文化多元化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创新载体,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地方部门应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合理利用搭建起文化活动新平台,例如构建起“百姓剧场”舞台,引导与鼓励基层群众自发开展文艺活动,通过专业业余活动结合、大小型活动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各类汇报演出、文化交流以及竞技比赛等,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的繁荣。同时,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出现,文化活动类型也更为丰富多样。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应当创新载体,通过网络传输、数字影视等多种方式来发展新的群众文化形态,提升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层群众对于文化需求日趋增多,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非一朝一夕之事。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在工作中密切与群众联系,有效利用各类资源,不断创新与实践,完善工作机制,将教育型、娱乐性以及知识性与群众文化活动相融合,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发挥出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作者:宗毅 单位: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高国亮.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之浅谈[J].戏剧之家,2014(08):93-95.
(一)基层群众文化符合我国当前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我国精神文化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我国追求“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这就要求群众文化活动与要与我国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群众文化活作为我国精神文化健身的工作基本单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了基层群众文化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基层群众文化直接的作用是让文化不断地融合流通,不同地域的不同群众都可以领略和学习到新文化,毫无疑问人们的思想素质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意识得到了提高之后民众之间就会和谐相处,减少矛盾的发生,就会减少触犯法律的事件发生,提高了群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我国提倡的法制和谐社会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稳步进行着,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国家更为关注的是民众的精神生活,要做到与物质文明同步进行,并保证良好的发展。
(三)生活不仅仅是被工作所占据,工作之外的业余生活日益被人们所关注,业余生活可以让自己尽情的享受生活的乐趣,体会人生的美好,业余文化也变得十分重要,这些业余活动会让群众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满足群众在精神层面上的渴求。
二、文化部门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点
(一)加强自身素质,树立积极地群众文化发展方向。发展群众文化的基本原则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而服务的,所以文化相关部门要做到以群众思想为出发点,群众的要求是发展的基本出发点,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心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基于群众要求而发展的群众文化才是有说服力的,有意义的。提高思想觉悟,确立正确的群众文化发展方向。作为负责群众文化发展的文化部门应把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欢不欢迎作为群众文化的工作基本出发点。人民群众才是文化部门所服务的对象,群众文化工作者做到为人民服务,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需,是社会主义政府的服务原则。所以,各个群众文化部门在发展群众文化所采用的发展形式、开展的活动都坚持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果的标准。
(二)深化文化发展改革,加快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加强管理并逐步完善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是能否发展好群众文化的基础。所以相关的文化人事部门需要讨论和制定出基层文化工作人员选拔资格标准,规范和完善相关岗位的责任和人员能力,完善的工作程序,健全的服务体制,按时发配所有工作人员应得到的薪水和奖金。人才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合理的竞争机制会成为更多优秀人才向往的工作单位,可以面向社会招聘更多的专业人才,也可建立良好的薪资待遇来引进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培育和发展业余文艺团体和民间文化队伍。鼓励民办文化发展,注重和关注专业文艺团体退休人员和民间艺人的影响,对,民办文化中的优秀人才采取集中邀请的形式对文体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快速的推进群众文化事业的良好发展。
(三)发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增强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群众文化具备鲜明的时代感,赢得群众的支持和响应。群众文化生活不仅需要蕴含浓郁的地方特色,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带有国家发展的流行元素,才会得到更多人的广泛认可和关注,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力和生命力。群众文化的时代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宣传党和政府的新的方针政策上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更是要发展一些基层群众所追求的理想、与其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以及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等方面。当前,群众文化要坚持以三个“文明建设”为根本发展点,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在紧密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前提下开展,不断地追求群众文化方式的变化和创新,展现地方文化特色,掌握群众文化的发展特点,利用群众所喜爱的形式,坚持尊重、引导、充实和发展的原则,让文化发展的主旋律融入更多的元素,变得更加的多样化,善于引导广大群众向正确的方向努力,群众文化的发展形势不再是单一的,单调的,而应该是在发展本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出更多的新形式和新想法的作品来,不仅反映出群众的生活特色,还要体现出群众文化的精神面貌,才不失为有内涵有思想的文艺经典力作。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创作作品中来,从身边的小事上找到创作的灵感,这样动手动脑而来的艺术活动更能让群众在制作过程中愉悦身心,还能达到自我能力和欣赏水平的提升。
(四)理顺文化管理体制,促进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民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要做到积极推动人民群众的文化发展繁荣,各级地方政府以及文化馆(站)就要理顺文化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落实“服务、协调、指导、监督”的作用。适时创新文化事业的发展观念,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文化体制建设,将其纳入财政支出预算,并计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在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障群众日常的文化生活活动经费,建立多元化的群众文化资金投入机制。
关键词:基层;计划生育;档案;问题;对策
做好基层计生档案工作,不仅是当前人口和计生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计生工作各项资料的积累也有赖于基层良好的计生档案工作,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计生工作目标奠定科学基础。然而应该看到,基层单位受观念、体制、人力、条件和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计生档案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
1 基层计生档案工作的问题
1、缺乏档案管理意识。人们缺乏计生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一些领导不够重视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把档案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比如:尚未将档案工作纳入计生的考核体系中,在人员配备上兼职多,专职的少,缺乏资金投入,疏于用制度管档,从而影响了计生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2、档案人员素质偏低。基层大部分单位计生档案管理人员由老、弱、病的女同志承担,文化素质不高、档案专业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差等现象较为普遍,工作上被动的多、主动的少,影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加之档案人员变动频,也造成了档案资料的散失。
3、档案管理不到位。基层计生办(站)无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专用的档案室,文件分散存放、分散管理,材料不全,许多文件没有归档,甚至随意销毁等不良现象;有档案室的也设施简陋,无保护措施,不符合档案存放条件,基层计生单位普遍存在不能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去操作,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村级计生档案受村干部更迭频繁等因素影响,更是管理混乱、残缺不全。
2 加强基层计生档案工作的对策
2.1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开展档案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档案法治意识,增强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计生档案管理工作要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证。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理论业务学习,尤其是要掌握计算机知识,以便管理档案。同时,档案工作人员要有责任心,要爱岗敬业、脚踏实地、敢于开拓创新,科学地保管好档案。
2.2 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时代意识
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者除了要增强信息意识外,还要增强现代化意识、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首先,档案信息传播需要档案工作者增强其对信息性的认识程度,提高鉴别水平和处理能力,增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其次,档案工作者要开发档案信息并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为市场服务。再次,档案信息传播要求档案工作者努力学习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技术,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跟上时代节拍。第四,档案信息传播要求档案工作者在履行服务职能时要有强烈的依法办事意识,按照党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档案的开发、开放、公布与利用,正当参与市场竞争。
2.3 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信息技能培训
网络媒体改写了传统的平面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占据越来越多的传播市场,档案工作者需要借助现代的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的档案信息传播。
首先,作为传播者的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掌握必要的软件操作和维护技能,提高办公速度,更好地促进档案信息的传播。其次,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可以使档案工作人员及时捕捉社会信息,针对受众需求进行组织,提高传播效率。此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文件的发展和计算机病毒等知识的培训,都有利于档案工作者正确应用现代技术,在安全与保密的条件下,进行更有效的档案信息传播。
2.4 建立有效机制,规范管理制度
基层计生档案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要建立健全适合基层计生档案管理特点的管理制度,让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要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基层计生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与计划生育工作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建立起计生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形成一个相互配套的规章制度和政策,促进基层计生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5 适应形势需要,创新管理模式
计生档案管理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用创新的思维对待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逐步树立起大档案思想,建立计生档案室,配齐人员,实现计生档案统一管理。要严格要求,加大检查力度,推动其业务工作的开展,使档案管理与计生业务良性互动,收到实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6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保管条件
在财力上要给予大力支持,把计生档案管理经费作为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投入列入财政预算,以便改善基层计生档案室的保管条件,档案室窗户要挂窗帘,室内应安装瓦数适宜的白炽灯泡,以便有利于保护好档案资料。有防潮措施,安装排风扇,购买温湿度计,有条件的最好安装空调、去湿机等,还要用计算机管理档案。
关键词:基层文化工作;群众文化;方向
基层群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于时代中摇曳生花,丰富着民众的日常文化生活,充盈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群众文化与最广大群众密切相关。群众文化建设是文化工作的重难点,需要长期深入践行。基层的文化工作者与群众朝夕相处,直面千百万种民生百态,知悉并熟知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推行群众文化工作的中坚力量。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任重道远,基层文化工作者仍有一段漫长的征途。
1基层文化工作者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向
1.1重视文化工作并职责明确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组织不成系统。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需要各基层文化工作者予以高度重视,为群众文化发展奠定人力、物力等坚实的基础。文化工作的开展需要一个功能健全、设备完善的文化场所作为日常文化活动的阵地。[1]积极建设基础设施,为文化建设创造必要的平台和环境,为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驾护航,是政府文化工作团队的使命之一。纲领定,权责分。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内容繁重,周期漫长,为了有效协调各基层文化工作者有条不紊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理应在项目最初考量个人能力,凭以划分工作任务与具体职责,保证合适的人员、合适的位置、合适定位,职责明确。
1.2文化团队积极协助组织
团结力量大。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程序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资源的统筹与协作。每一次大型或小型的群众文化建设活动,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组织筹备。一人技短,十人技长,团队协作,才能使得项目活动方方面面的细节被周到地考虑,并清晰明了地执行。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详细规划,需要基层文化工作者团队认真商讨,制定完备的项目活动方案,各团队成员依据方案内容,积极履行个人职责,团结一致推动文化建设进程稳步发展。
1.3发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工作者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才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主体与核心。[2]积极开展基层民众文化建设,要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与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的宗旨紧密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要以积极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第一要义。循序渐进整合群众性文化资源与文化活动,“要他干”不如“他要干”,主动奋斗的效用远强于被动接受。寓教于乐,倡导广大人民群众自主自发地建设群众文化工作,如此,事半功倍。
2基层文化工作者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挑战
2.1文化流失,难以坚守
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强调城市化,于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棚户区改造……在城镇结构发生改变的同时,原有的群众文化内涵也在一点一点流失,那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宅、街巷等在集体性地改造中不复踪影,而可见实体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渐渐暗淡。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地开展,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小,高楼林立,钢筋水泥架起了隔绝人与人心灵距离的长桥,再不复曾经话歌桑麻的闲适。如此,原先正常开展的文化活动也一定程度上受阻,文化活动难以得到有效宣传与响应,影响群众文化建设的进行。
2.2重视不足,发展掣肘
由于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项目工程,前期投入人力物力较大,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有效反馈。故此,部门基层文化工作者对此不够重视,没有摆正群众文化建设的正确位置,反视之可有可无,更有甚者,流于表面,不曾深入。部分基层文化工作者专注于短期效果,只是浮于眼前的产出。[3]这般作秀式的文化工作不仅不见功效,没有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没能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反而影响基层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2.3人才缺失,团队薄弱
经济社会的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不断提高,部分地区的社会发展较之精神文明发展略滞缓,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逐渐充盈的精神世界。基层文化工作者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但当前文化人才缺失乃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一大挑战。[4]地方上原有的基层文化建设团队更迭较快,大部分的文化工作者一点一点流失,或工作重新分配,或囿于年龄或工资等转投其他行业,专业的基层文化工作者越来越少,而新鲜血液一时又难以适应基层文化建设的节奏与进程,团队综合实力不甚坚实。
3结语
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活动,光大群众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依旧是前路漫漫,任重道远,究竟如何开展才能取得既定效果?唯有起航,明确方向,划定职责,团结协作,积极倡导群众主体,积极应对各项挑战,方能早日实现文化建设落实千万家的美好祈愿。
参考文献:
[1]贾杰文.对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01):185-186.
[2]李仁德.关于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3(04):12.
[3]李成德.浅谈村级文化协管员如何协助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大众文艺,2013(19):19.
市文广局文件下发后,受到了我镇主要领导的重视,迅速组织文化站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镇实际,针对开展专项整改工作的内容,细化分工,明确责任,为全面开展专项整改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搞好调查,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制度
整改工作开始后,我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历经一周时间对近年来配送的设备、器材、图书进行了全面的摸底,准确掌握了各类设备、器材、图书的数据并按类别登记存档,保障了器材设备的不流失、不挪用,据统计,图书1.28万册、光盘800份、书架3个、书柜8组、阅览桌1个、椅子10把、灯光音响设备1套、文化共享工程设备8套、村级文化活动器材1套。
三、加强宣传,营造公共文化服务氛围
为扩大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的影响效力,对每个公共文化服务站点进行了挂牌,并用广播、电话等手段,向群众宣传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以及意义,鼓励群众主动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者,每月定期举行农家书屋读书日活动,引导群众会读书、爱读书、懂读书,从而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达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
我镇文化站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有:图书借阅、书画展览、电影、培训、体育、以及文艺活动场地,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为49小时,服务人次达3000,服务人次增长率为21%。为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推进,我镇文化站会定期对各个农家书屋的图书进行补给,并采取每月图书轮换的方式,达到更新图书的目的。
五、建立规章制度,促进文化服务规范
我镇根据上级颁发的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工作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且上墙公示,并落实管理人员和职责,做好图书编目、借阅登记、开展活动记载,真正做到有制度、有活动、有记载。切实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规范性,利于管理,便于群众。
六、强抓资金管理、争创文化品牌。
一、“四化工作法”的成因
2009年年底,随着一起意外人身工伤事故的发生,给锅炉分厂领导和员工带来深深的遗憾。一名员工在处理排粉机漏粉工作时,在没有告知监护人情况下,擅自违章操作,造成右腿髌骨骨折。分厂对这起事故的成因及安全保证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较短的时间里总结摸索提练出了一套员工感兴趣、好记忆、还管用的“四化安全工作法”,即预案管理动态化、风险评估具体化、监护措施多级化、安全警示人文化。通过实际运用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效果,2010年以来,锅炉分厂实现无人身及设备安全事故,从此,“四化工作法”在全厂开始推广。
二、“四化工作法”的具体内容
预案管理动态化。为了使8台220t/h锅炉,1000多台套辅助设备实现热蒸汽压力9.8MPa、温度535℃-540℃全天候经济运行,锅炉分厂依据季节、气候、设备的变化,以班组为单位,设计出了14种事故应急预案。虽然应急预案只针对突发性,而非经常性,为了防止应急预案的沉睡,分厂在合理安排应急演练的同时,实施了预案的动态管理:在每个控制室、工作岗位设置了一块提示板,每天分厂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设备运行状态、气候变化在提示板上做出某项预案警示或是操作注意事项,以此来“激活”应急预案,使操作员工在头脑意识中不断回想着应急操作程序及要领,保持着“临战”心态。
风险评估具体化。风险评估一般是针对设备检修工作,在具体操作上分厂执行的是电力系统“两票三制”工作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他们发现有些工作票、操作票涵盖工作内容过多、过于复杂的问题,有些安全措施比较笼统,对风险评估不足,直接影响了安全措施的制定与隐患的防范。针对这种情况,分厂制定出了自己的风险评估办法:首先,明确了分厂各级管理人员在具体操作项目上的风险评估责任,同时在每个班组选出一名兼职风险评估员;第二,制定了严格的评估工作程序。在各类检修作业前,原则上由该项目的最高级别监护人组织召集管理、技术、安全、班组风险评估员等人员及该项目负责人,组成工作前安全分析小组,主要从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以及能否对其它专业、系统造成影响,评估出每个关键步骤的危险、危害因素,将工作中会导致人员伤害、设备及系统破坏等情况逐项具体描述清楚,并且控制防范措施逐项具体落实到人。第三,保持工作严谨。工作票坚持 “一单一事”、“一事一议”。由工作票签发人对风险评估结果及安全措施进行一一审核,最终签发工作票。
监护措施多级化。电力企业都存在高温度、高压力、高转速、高噪音问题,相当一部分岗位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给现场运行操作、检修施工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为此,分厂在执行原有监护制度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了二、三级监护制度。根据风险系数,划分了四个风险等级,即:基本操作、一般操作、复杂操作、重大操作,随着风险等级的上升,监护人级别也随之上升,从班长、专工、安全员、到副主任直至分厂主任。在此基本上,分厂还根据应急工作状态和需要,制定了生产运行、检修操作员工监护措施:在应急情况下同岗同级运行员工可以互为对方操作的第一监护人,上一级岗位员工可以作为下一级岗位员工操作第一监护人,同职级运行和检修人员可以跨岗位互为第一监护人,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多级监护的体系。
安全警示人文化。从尊重员工的角度,培育分厂的安全文化。首先是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分厂在员工更衣柜显要的位置布置了员工的全家福照片和妻子子女温馨的安全提示语,让员工从上岗的那一刻起就绷紧安全这个神经。第二是在员工工作场所设置安全宣传视板、警示牌及安全风险提示语,让员工置身于安全警示氛围之中,时刻警示自己、提示他人,做到“人人都是安全员”。第三是分厂设计制作了配有漫画图片的习惯性违章警示小册子,使员工在愉悦的心情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对习惯性违章的警示和教育。第四是编写了曲调优美的安全歌曲,把“动态预案、二、三级监护、风险评估”等内容都编写到歌词中,组织全体员工传唱,员工们哼着安全歌曲调走上了岗位,大大提高了执行安规的自觉性。
三、“四化工作法” 的实施效果
一是经受住了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2011年4月17日,室外刮起8级以上大风,当晚20时许,市区一变电所PT接线板处断裂,导致热电厂进入孤网运行状态,致使汽机、锅炉等各个生产运行链条发生一系列重大连锁反应,情况异常危急!由于当班员工事前经常进行相关事故预想及模拟操作,加之当天分厂进行预案警示,因此操作员工并未慌乱,而是有条不紊地进行岗位操作,在第一时间控制好各项参数,在相隔两个小时后,快捷完成锅炉点火、并汽。类似的重大突发事件,近三年来,分厂成功处理12起,全部把事件控制在最合理的程度。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59-01
一、基层群众文化的基本涵义
基层群众文化是组成我国文化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代表着基层群众对文化的渴望和追求。群众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独特社会文化,表现出和其他文化不同的价值,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基层群众文化的主体是所有从事社会实践的人们。它表达的手法通俗易懂、表达的内容较为丰富,它以各个形式将文化传播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没有民族、地方、年龄、季节的限制。
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不够
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就不能离开相应的资金保障,我国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依然不高,在投入方面还不能满足文化建设开展的需要,例如:对于城市的社区来说,部分社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书屋,文化中心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基础设施,但是在农村中几乎没有上述的文化设施。部分农村居民甚至片面的认为群众文化就是打牌、喝酒等等,如此就导致了基层群众文化的贫瘠。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政府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太低,导致文化基础建设不到位。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队伍不足
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离不开队伍的建设。但是目前基层群众文化的队伍建设依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数量相对匮乏,很多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在毕业以后都不愿意到基层工作;二是从事基层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人员普遍质量不高,也就是基层文化管理队伍的能力不高,不能够胜任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要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关键在于相关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和推动作用。因此队伍建设的不足,给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没有落到实处
我国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的第三个典型问题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很多基层群众对文化建设只是一个大概的印象,再加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对群众文化建设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导致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着形式化,从而导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能将自身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基层群众文化的基础建设
各级的政府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基层群众文化的基本涵义以及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内容建设。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筹措资金建设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中心,从而给群众文化的建设创造平台,为群众开展文化交流提供场所。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的内容,政府部门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当地政府应该积极鼓励民办社会文化的团体、民办文化类非企业单位以及文化经营户的发展。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充分挖掘出一批具有民间艺术和文化的人才,并进行培养和起用,从而培养一大批的文化者,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不断创新基层文化活动方式
基层作为一个具有非常潜力的文化市场,因此要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就必须让群众文化跟日益变化和增长的群众需求相一致,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改变传统守旧的态度,不断更新服务的观念,从而开发出多样化、多层次、高水平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们对不同消费者对文化的需求,争取以点带面,实现群众文化的稳步发展。
(四)不断完善基层群众文化制度
在新时期,应该将实现基层群众文化“大繁荣”为最终目标,从而不断建立健全基层群众文化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打基础、建网络、该设施”的基本原则,加快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步伐,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形式制定出不同的创建规划,保障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如何让基层群众文化不断发展也将成为文化建设工作中面临的巨大挑战,所以,在新时期从事文化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自身工作上的不足,并针对这些缺陷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促进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郭晓君.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论[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09).
[关键词]方法措施统计基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各种资讯息息相关,统计基础工作作为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其作用日益增大,重要性俞益增强,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济、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统计基础工作是行政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之一,在行政单位中要求统计人员掌握统计资料搜集技能、统计资料加工整理表现技能、统计资料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能、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等统计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现行机关里对统计基础工作内容与实际结合少,抽象的理论原理讲述、复杂的公式推导和繁琐的统计计算过多,统计分析和计算仍沿手工计算和计算器计算。传统的统计方式已造成了统计人员对统计知识、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且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的局面。
一、统计的作用
在偶然中寻求必然是应用统计的核心。所谓统计,就是通过有效收集、整理有用的数据信息,运用数理统计推断的原理,以部分(样本)推测全体(总体)的特性。通过测量、描述、分析产品特性的变化,形成数学模型,从而对产品过程进行监控,对质量变异提前预防,为降低产品缺陷和预防不合格的产生,特别是为质量改进指明方向。正如恩格斯所说,任何偶然性存在的场合,都受客观规律所支配,问题是如何发现并利用这些规律。统计方法作为一种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数据分析,了解社会状态的分布情况,找出问题、缺陷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服务的质量。原始数据不经过整理和分析,只是一堆“资料”,而有用的信息往往蕴藏在大量的数据之中,所以数据的应用是统计的前提,统计是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工具。
二、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我国政府统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而这一体制也在市政行业中得以体现。其缺陷是:统计工作量大,质量低,可利用资源低。在市政行业中,市政综合统计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加强,致使与各业务部门统计之间沟通不够、协作不充分,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缺乏长期协作的信息互补。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使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区)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区)、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区)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4.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区)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5.统计执法举步维艰。统计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为单位工作的行为上,一般都是对单位进行处罚,如果某单位受到违规处理,势必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三、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统计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得出的数据,反映了当前我国常规统计制度方法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第三产业、非公有制单位的常规统计方法亟待改革。所以笔者认为应从下几个方面加快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强化常规统计管理。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人员完成了大量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统计报表的汇总上报,并不等于完成了统计工作,它只是完成了统计工作“量”的一部分。统计工作的根本是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完成统计工作“质”的部分,以揭示其“量”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的间隔时间,以最快时间统计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四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简便性。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减少重复统计,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另一方面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明了,要把枯燥的数据、专业的图表和术语转化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五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价值实现上的适用性。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之初就要考虑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从而缩小统计信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才能使统计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回报。
3.转变理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紧扣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动搞好服务,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除要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分析的质量。服务的角度要准确,服务的内容要充实。对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认真选题,做到分析问题透彻,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三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把握经济趋势、科学预测,由事后分析为主向事后分析与事前预警预测并重转变,改变过去单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的做法,在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
4.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坚持依法办统计,依法治统计,依法兴统计。要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要在开展一年一度的市政统计执法大检查的同时,大力开展《统计法》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为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5.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目前许多统计人员理论知识欠缺,不会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决策者考,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这也充分说明了他们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基层统计部门统计基础薄弱,既懂统计管理又懂统计业务和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当少。统计人员的素质如何,对统计信息的质量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制约关系,人员素质高,统计信息的质量就会提高。作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的重心、核心和趋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全方位加大培训教育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才能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做到准确、及时和到位,才能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6.加快信息化提升统计服务手段。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未能应用于实践。长期以来,市政综合统计和各业务部门统计一直使用全面报表统计方法,一表统到底,在统计的调查方法上,形式单一,难以及时反映新时期的新要求和新变,所以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统计现代化建设必要保障和手段,同时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也是提高统计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依托现有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坚持统一、开放的原则,整合统计信息网络资源,构建统计信息服务网络互动平台,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和公众需求服务。逐步向“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目标稳步迈进。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加强常规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建立健全统计管理体系。加强统计人员培训,加大统计工作投入,确保常规统计工作正常开展;深化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完善统计体制,健全指标体系,理顺数据采集渠道,进一步改进统计手段和方法,使常规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洪王是.浅谈施工企业统计管理创新[J].商业会计,2008,(3).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359-01
一、基层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就是人们群众自主自我进行的以达到多种目的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有:满足精神生活,满足知识需求;满足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需求等。换句话说,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映射,它同时还将人民群众的理性信念加以承载和寄托。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等,这些都使得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做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时,要有即时性,准确的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继而才能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做好做实。
二、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一)构建和谐社会。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与我国当前国情相适应,当前看来,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以人文本”是构建过程中追求的理念,因此,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与这一理念相适应,相契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为主要阵地,追求不断的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加以提高,这样一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就有所凸显,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构建和谐社会。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落实,能够使群众接触并认识新文化、新思想以及新理念,这对于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这一工作的开展,还使得爱国主义得到宣扬,推动了民主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倡导以及方向引导的作用。
(三) 满足业余文化需求。以一个比喻来讲,文化活动就像是群众的精神食粮。所以,如果不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做好,人民群众就会处于一种精神饥饿状态。因此,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于业余文化的需求,另外还促进了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做好基层群众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出了一个精神家园,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于业余文化的需求。
三、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的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无论什么工作,做好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工作意识,这样才能决定科学正确的具体行为,这一工作基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水平的提升方面,应当对加强工作意识的创新方面有所提高。以前做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时,多为被动的、形式的,虽然造成这一局面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经济财力,但是谈到最大原因,还是做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工作人员没有正确的工作意识,如若工作意识没能树立,会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是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步骤。
(二)提升队伍的素质。做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工作人员队伍应当注重素质方面的提升,素质高低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有着极大的关联,提升队伍的素质,首先要做的是撤掉整个工作队伍中的不合格工作人员。加强团队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以及积极引进优秀的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全面针对工作人员素质做专项培训,对年龄结构做优化调整,学会经验吸取,提升自身素质,这样,才能为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做出保障。
(三)加强制度建设。想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以质量为重的进行开展,就必须有强硬的制度建设做参考,过去松散的制度建设对基层群众文化水平没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加强制度建设,设置出科学合理的岗位制度,全面推行责任制度以及监督管理制度,从而能够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达到能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专业化、素质化。
(四)加强工作创新力度。加强工作的创新力度,譬如说创新活动内容、创新工作手段、创新理论知识等,总而言之,想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就不能墨守陈规,必须适应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注入活力、注入新鲜感,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总而言之,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一个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这项工作不仅对社会主义基层建设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还对于我们生活的城市甚至是我们的国家具有的深远的意义。基于这些方面,更应当端正态度,结合国家当前国情以及相应的地区特点要求,全面的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加强改革力度,深化研究体系,总之,要确保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性,开创出一个管理有条不紊、活动精彩纷呈、目的健康向上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利显. 浅谈对如何搞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J].时代报告,2012,(02):244.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戏剧创作;表演辅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作为中国梦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性内容,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助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所以相关人员应深入基层群众,对本土文化及资源加以尊重和了解,强化业务素质,拓宽信息量,进而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推动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的实施意义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的实施意义主要体现为:①满足群众的审美要求与喜好。文化艺术的创作要与实际和生活相契合,贴近群众,这样才能让群众感同身受,产生共鸣,主动接受艺术作品,善于从作品的爱恨情仇、是非曲直中形成鲜明的价值观念,提高审美水平。②促进群众文化素养的培养。艺术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优秀的戏剧作品有着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和表现力,在表演艺术、表现手法、语言和内涵等方面值得借鉴与弘扬。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品位,才能创作和表演出优秀的戏剧作品,所以生活质量与文化素养的提升是戏剧表演及创作的前提和基础[1]。③激发群众创造灵感。优秀的戏剧表演能引起群众的情感共鸣,有着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媲美的感染力,这就需要秉持寓教于乐的原则,科学借助戏剧作品来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经典且优秀的戏剧作品深受群众的青睐,业余作者的创作兴致易被激发,而与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素材易被作者发觉和升华,进而形成生命力和感染力强的戏剧作品。
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助的实施路径
(一)强化创作的针对性和创新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综合性较强,工作人员在辅导环节会面临着怎样创作的难题,尤其是针对性强的戏剧作品创作。为此,工作人员创作戏剧之前应深入基层群众,对群众的实际情况加以全面了解,切身感受群众的生活,以此产生创作的灵感,具体包括:①创作之前对戏剧主体加以明确,在此基础上构建主要的故事情节框架,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富有生活气息的戏剧作品;完成框架构建后,认真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适当补充和调整作品,保证作品的完善性。②针对作品中的不合理内容,应该及时加以修改,然后组织演员进行排练,并详细了解演员的具体情况,结合这些情况再次改进作品,确保所创作品的趣味性、创新性、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
(二)注重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人员而言,其主要职责就是服务于群众的文化活动,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学习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准确理解不同的戏剧表演和创作的形式,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为依据,对不同的艺术表达手段加以运用和演绎,进而强化自身综合素质,为各项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在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趋势下,工作人员应该与时俱进,努力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善于借助各种艺术形式表演戏剧,促进戏剧创新性的提高[2]。此外,戏剧创作工作的娱乐性较强,需要有机结合舞台表演,采用舞台演出的方式来展现创作者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使群众的道德情操得以陶冶、艺术知识面得以丰富,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艺术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戏剧故事走向予以理清,合理处理故事的转折部分,保证剧本的完善和舞台表演的完美。
(三)激发人员表演的热情要想充分展现所创作的文化作品,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敏捷的思维和较强的思维表达能力,在具体创作环节要注重作品的逻辑性,确保作品脉络的清晰。同时在表演节目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认真分析自己的语速、神情、思想等,语速适中,尽可能使用普通话,以便群众准确理解作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很多演员不是专业出身,在表演中需借助全面性的辅助表演,这就需要做到如下几点:①演员之间加强交流和沟通,确保表演的专业性,辅导者和被辅导者要具备良好的耐心,缓解表演前的紧张心理,便于彩排工作的正常进行;②辅导者要仔细辅导演员,认真讲戏,注重保护演员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缓解演员的胆怯感与紧张感;③如果演员认为自己发挥不佳,需要通过沟通放松自我,为后续表演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3]。例如:某小区表演作品《龙凤呈祥》时,某位女演员扮演的角色是幼教,因缺乏表演经验而产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在此过程中辅导员与其进行思想交流,以身示范,不断鼓励和赞扬其进步,使其增加了表演的自信心,获得了理想的表演效果,很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多样化文化生活需求。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开展方法;丰富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速发展的地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高。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基层群众相比较过去而言对文化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对文化品质的要求也更加高,对基层文化工作者所提出的要求也就越高,面对的压力也相对较大,因此在新常态下做好基层文化工作对群众的生活满意度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基层文化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基层文化的内涵解读
文化是党的“十”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提出以后,实现“中国梦”,被广大中国人民所给予厚望,“中国梦”的实现不是靠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实现的,“中国梦”的实现既需要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等“硬实力”作为依托,也需传统文化、社会制度与哲学社会科学等“软实力”作为重要的基础。中国无论是综合国力的增强还是“中国梦”的实现都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中国要实现在21世纪的复兴,就不能没有在文化实力
上的崛起。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的一流世界大国,不仅在经济、军事上有过硬的实力,还应建立起自身独特的文化,文化强国战略必须要坚持和认真实行。而基层文化是立足于基层老百姓的实际需求,根据老百姓的需要而设计和开展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大众性和针对性,搞好基层文化是一项巨大的民生工程。
二、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群众文化的有效策略
在了解和分析了基层文化内涵以后,有针对性的结合基层群众的需要开展基层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的开展效果,增强实效性。当前中国的发展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新常态尽管主要是针对当前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而言,但对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文化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也有着一定的指向性。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针对基层文化建设的基层特性,各地方应该始终把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层文化工作的重点,只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达到了基本水平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基层文化,力争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成系统配套、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阵地,也只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配套达到了一定的需要才能够真正做好基层文化;因此各基层单位尤其是基层政府应该重视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每一年拿出部分专项经费用于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改建和新增,只有经济上给予支持和帮助才能提高隐性的建设;将基层文化的建设建立在当地实际情况和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的基础之上,必然能够取得很大的效果。
(二)与时俱进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
当前各地经济发展形势不一,地方习俗也各具特色,如果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和步骤,只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易于群众接受的符合群众需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如:社区文化、村社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活动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易于融入到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娱乐中去,根据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开展针对性的文化活动,并且注重文化的传承,根据当地传承的特色去开展针对性文化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业余爱好者的培训及辅导,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和创作,使其能够亲身体验到文化的愉,重视人们的创作,让人们体验到参与文化活动带来的独有的愉悦感受,从而使被动参与文化活动到积极主动参加,能够收到更好的文化效果。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性的活动,要想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必须将文化建设的行为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因此各级政府和具体办事员应该充分调研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根据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制定具体的文化建设的方针。文化建设也是一项人的战略活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加以提高和总结,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的素质得到提高方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熊中荣.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J].大众文艺,2016(02).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63-01
一、正确认识
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代表着基层人民对于文化的追求和传承。任何的艺术文化形式都是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基层。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许多的艺术家为了创作好的作品,也会到基层中去寻找灵感。而且基层文化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我国北宋时期有一名著名的词人名叫柳永,当时有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基层人民对于艺术的影响,“凡有水井处,皆可咏柳词”,人民对于文化是热爱的,而对于扩大一种文化的影响也是有着推动作用的。因此,在开展新时期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时,一定要正确认识到群众文化的地位和其影响力,并以此有效的协助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壮大。
二、重视作用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样的,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近几年,草根艺术家、草根演员层出不穷,充分的显示了群众的文化水平的高度。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对于我国文化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时,一定要重视起群众的作用,发掘群众的潜力,帮助群众将文化活动搞得更好,扩大其影响的范围,同时还要培养相关人员,使得群众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不足
群众文化推广至今,收到的成果和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即使是发展到了如今,群众文化也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例如:政府对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投入的资金不足,群众自身的投资也不足;供群众们进行文化活动的场馆过于老旧,且场馆的面积过于狭窄;活动的设施十分落后,甚至缺少活动设施;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工作分工不够明确,对于部门工作的主次不能够分辨出来,更有甚者,将活动场馆当做了经营活动,只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忽略了场馆原本的作用,使得正常的业务和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导致了其影响力的降低。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时,放在首要位置的应该是社会效应,只有将社会效应提高了,才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随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应不断的提升,其所拥有的经济体制就会越完善,管理起来就会越方便,同样的,获得的经济利益也会不断的提高。
四、地方特色
我国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地方特色,说白了也就是许多地方都存在的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文化背景,而这些文化背景也就衍生出了许多有特色的地方群众文化活动。例如:饮食文化、文学文化、戏曲文化等,这些文化都具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我国有菜系,分别是鲁、川、粤、苏、闽、浙、徽,还有许多不同的小菜系,例如:京菜、东北菜、津菜、客家菜、台湾菜等,这么多的菜系也就催生出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群众文化,各类的美食节、品尝会等都充分的突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特色。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我们品尝到美食,也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中国深厚的饮食文化。
同样的,我国的文学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群众文学文化活动在我国开展的也比较广泛,诗歌会、国画会、书法会等,这些都是基层人民展现他们文化底蕴的最好平台,也使得我们见识到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影响力。
我国著名的戏曲类别有京剧、昆曲、河北梆子、评剧、秦腔等,这些戏曲文化也是最富有地方色彩的。我国地大物博,孕育了无数的地方戏曲种类,而这些戏曲也就成为了群众文化的一个很好的依托。业余的戏曲爱好者一般被称为票友,我国有着许多票友组成的戏曲文化活动站,这些活动站对我国的戏曲文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戏曲的影响力逐日恢复,也更加好的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使得这类文化的精髓不至于消失。
文化的广义定义是指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所能创造出来的所有各物质和精神类财富的集合体;而狭义上指的就是社会在进步后衍生出来的各种意识以及和这些意识对应的制度和组织。我国最早是在 1953 年正式提出了“群众文化”的概念,随机便在人民群众中传播开来。而这一概念所指的便是一些在专业体制之外的群众,自主组织、自主参加,能够达到自我娱乐和消遣的社会或组织性文化活动。它是以普通大众作为活动的主要组成,以自娱自乐为指导思想,即满足了人民区中对于文化娱乐的追求和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其本身在精神生活上的追求,是经济和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基层文化;现状;发展;作用
当前,基层文化工作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很大,基层农村文化建设近施基础薄弱的现状。而大多数基层文化工作由于财力不足,对这一块经费很难有较大投入,造成不少基层文化工作对各项农村文化建设政策的贯彻执行尚未真正到位。农村公共文化机构运转还存在较大困难。我国多数县农村文化机构运转困难,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文化馆站设备落后短缺。农村文化队伍素质低,当前特别是乡村文化工作队伍人员知识结构偏低。有的乡村没有从事文化工作的专职人员,有的地方虽然保留了基层文化工作文化站机构,但人员素质状况不理想。农民自办文化发展没有得到扶持,基础薄,起步困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农村基层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文化站干部普遍以基层文化工作为主管理,县级文化主管部门无法调配,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不能交流,缺乏活力。同时,基层文化工作的工作任务是综合性的,要应对多个部门,难以专心于文化工作。
根据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因地制宜,加快我国基层文化的发展步伐,认真做好相关管理任务已是当前待续解决的重要问题。要充分发挥好基层文化在基层建设中的作用。一方面要给进方法进行着力研究基层文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基层文化建设的步伐,让基层文化更加有力的为文化假设增砖添瓦。
一、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文化工作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做好基层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基层文化工作基层文化工作。有些少数基层文化工作党委领导,由于对做好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不是经济条件制约的情况下,基层文化工作文化站及基层文化工作发展滞后。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工作文化站及基层文化建设,首先是基层文化工作党政领导要提高对做好文化站及基层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认识提高了,措施得力了,工作也就上去了,这说明基层文化工作很重要。
二、当前基层文化建设的情况
基层文化工作要保持与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及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位的密切联系,对基层文化工作的建设起行政及业务的指导作用。基层文化工作也要积极配合上级举办的各种科学、艺术、文化节等活动,向上级反馈乡村文化活动情况,及时得到主管部门的指导,同时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必要的文化活动内容的调整与活动形式的更新,及时将外面先进的信息资源传递到乡村,使农民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与时俱进。
三、做好基层文化工作的具体措施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做好文化工作的关键,基层文化工作文化站的文化员是弘扬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排头兵。首先要加强自身成员的学习和提高,积极参加上级文化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函授班及加强个人业务自修,不断学习,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同时,要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的文化知识和农业科学技术,加强组织活动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头脑,使农民能信任自己,让他们产生亲切和依靠的感觉。只有这样,各种文化建设活动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一)狠抓村落文化建设。村落文化的建立是整体乡村文化建设最基础的单元,村落文化是沟通社会与家庭的桥梁,村落文化是农民学习和传播知识的理想场所,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载体,村落文化的发展便于农民直接参与,增进人与人、家庭与家庭、家庭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同时可以调动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可以增进邻里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精神,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前哨阵地。因此,基层文化工作文化站应随时与农民保持联系,了解农民的知识需求和精神需要。与农民一起根据当地的人文特点和经济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二)农村文化的建设。应对农村文化与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起到积极的作用。农村文化和农村群众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基层文化工作农村的崛起及经济实力的日益增长,必将有力地推动基层文化工作文化以至农村整个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站要利用文艺手段和方式,协助农村组织一定规模的业务活动和联谊活动,协助培训文艺人才,围绕农村文化开展宣传,扩大农村的知名度,使有关农村从中利益,乐于在经费上对农村文化事业作出反馈。这就为文、企双方长期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新农村整个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基层文化工作文化站要做伯乐,及时发现人才,培养村落中新的文化和科技带头人。文化工作的成员不能呆在办公室里,必须保持走乡串村的良好习惯,甚至到田头地边去与农民交流,做农民的好老师和好朋友,激发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帮助鼓励村级文化室的建设,有条件的村要加大对文化室的投资力度,建力各类活动室,使农民有地方去,有地方学习。
综上所述:基层文化工作文化站是一种多层次、多视角、多文化的复合型基层文化单位。是一种以国办文化为主导,以精神文明为核心,以文化网络为布局,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队伍为主体,以提高新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满足最基层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基层文化工作文化站是最基层、最直接与广大农民群众打交道的文化工作单位,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它承担着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职能,是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为一体,服务于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 免费开放 开展探究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105-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日益提高,现如今人们不仅仅只满足于物质方面的追求,而是更加注重寻求精神层面上的满足。伴随着人民群众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和近年来省、市、县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也为了积极顺应新时代的大趋势和群众文化的发展,因此我县文化馆围绕“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的目标,以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为己任。努力推进基层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工作的共建与共享。
一、文化馆在免费开放的过程中开展的活动
(一)实行公共设施的免费开放
县文化馆实行公共设施和基本服务项目的免费开放,实现“无障碍、低门槛”的进入形式。向机关、社区、学校等公益性活动单位提供了广场大舞台排练的场所和排练室的免费服务,同时举办了各类展览、讲座和文艺演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开展了由县文化馆主办的农民工子女艺术班的免费培训,内容包括书法、舞蹈和美术。通过此次培训,既提高了农民工子女的综合素质,又在经济上很大程度的减轻了农民工和残疾人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又给孩子们提供了艺术交流和才华展示的平台。
(二)专家辅导、文艺下乡
县文化馆在开展农民工子女艺术的免费培训过程中,不仅安排了资深教师的辅导授课还聘请了有名的艺术家来进行免费指导。围绕艺术爱好者以“兴趣为主、技能为辅”的中心思想,进行合理、有计划的规划培训课程,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为满足各阶层人群对文化艺术爱好的需求,县文化馆开展并制定了“文艺下乡”活动,抽调文艺骨干结合成文艺演出团,以安全生产、法治文化、新农村建设等题材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免费的文艺演出活动。除此之外,县文化馆还深入到基层单位、农村和城镇社区等开展各类艺术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培训。
二、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加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随着文化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原本在人们心中高雅神圣的场所逐渐转变成为群众学习艺术文化的场所,从而造成了“无障碍、低门槛进入”的局面。由原本清净的场所变成拥挤喧哗的场所,干净整洁的馆内环境也势必会受到影响。而且一部分工作人员会觉得既然是免费的,服务方面过得去就行了,而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长此以往不但会降低文化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更会造成文化馆在人民群众心理大打折扣。因此,文化馆在免费开放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工作人员都要时刻保持高质量的服务态度。
(二)资金来源与安全管理
由于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参观人员逐渐增多,设施、场地的不足以及工作人员的不足这一问题将会阻碍文化馆进一步开展群众文化的工作。同时,由于运营成本的提高,会造成文化馆的运转处于透支的状态,严重的资金不足问题是对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极大挑战。因此,优先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是做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前提。
文化馆免费开放以来,参观群众人数逐渐递增,如何做好文化馆内的安全以及参观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等问题,都要求文化馆做出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以及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
三、文化馆实施免费开放工作中的措施
(一)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突出民族特色
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工作,提高文化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首先,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尽力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馆中基础设施的需求;其次,应该因地制宜,把握本馆的优势,加强服务功能的完善。制定多元化、综合化的文化服务措施和文化熏陶环境。
发展我县民族民间的特色文化,民族特色的体现能够突出文化馆对当地人民群众的重视,能够鼓舞和激励群众积极地参与并融入到当地的特色文化中来,促进地区及社会文化的共同发展。
(二)促进文化馆工作队伍的建设与壮大
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正常运营离不开一个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队伍,这就需要文化馆定期定时的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员工的素质达到让群众满足、领导放心的层次。做好馆内管理人员的编制工作,并实时对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进行鼓励。同时,壮大馆内的人才队伍,提出更多更好的创新理念,更好地去实现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开展。
(三)增加对文化馆的资金支持
想要不断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资金是基础。首先,文化馆要多方面筹措资金,积极地向省、市级文化管理部门争取增加文化馆免费开放的资金补助,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由省市级拨下来的补助经费;其次,聚集各界文化团体的活动经费,相互支持,共同推进文化发展;然后,激励专业及业余文化艺人的无偿投入,达到不花钱或少花钱并且又能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最后,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尽可能多的开展小型且观众多的群众文化,让各项文化经费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到最大作用。
(四)提升馆内人员的文化工作水平
要高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强化馆内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有计划的选派各专业干部到上级文化部门中学习和培训,为业余文艺爱好者提供外出学习和展示的机会。改变工作作风,强化自身建设,有效的促进文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的提升,不断强化文化馆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精神。要树立牢固的公共文化馆事业的职能意识,坚持文化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要让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占主导地位。只有这样,文化馆才能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地作用,更好的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总结
想要凸显基层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不仅需要财政方面的支持,更需要相关组织进行合理的优化和管理。我们要以坚定的责任和服务意识去唤醒人民群众的文化激情,要在工作中不断改革和创新,努力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以先进高尚的文化精神去引导群众,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为我县的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楼国华.浅谈免费开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J].中国市场, 2013(24):68-69.
[2]陈茗华.浅析基层文化馆的免费开放[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1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