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图书馆实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可视化 GIS 图书馆信息管理
一、引言
可视化功能扩展是图书馆信息管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可以让客户在查询图书相关信息时获得更具全面性、价值性的信息。相比于传统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可视化功能系统更能满足客户浏览相关资料中的主要内容的需求。本文将对可视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架构的实现加以阐述。
二、GIS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获取、存储、分析、管理、检索和显示地理空间定位数据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它对图书资料的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等属性进行记录,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经过分析处理形成数据模型用以模拟现实空间。最后借助空间分析能力完成在屏幕上以图形、图像为主的呈现。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即借助GIS系统实现其可视化功能。
三、可视化功能实现的技术方案
1.系统架构
GIS系统结构的组成如下:
如图1,可视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由数据库、可视化地理信息处理系统、可视化显示三大模块组成。系统通过对图书文献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将其地理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转化可视信息呈现出在屏幕上。
2.数据库建立
可视化系统数据库由空间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两个子数据库组成,分别用以完成地理信息和属性信息的数据模型建立。
(1)空间数据及模型
空间地理数据一般由图形表示,层次模型是图书馆地理空间数据模型的主要形式。相应的,空间数据的采集首先也要进行空间分层。通过对层次的细分,实现对图书馆内任何楼层、任意阅览室、书架、任一文献有关信息的查询,并获知其获取路径。(2)属性数据及模型
属性数据即地理牲信息和资源描述信息,它与空间信息密切相关。主要分为描述关联的各空间分层的空间数据属性信息库和普通的文献资源属性信息两种。
(3)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联集成
可视化功能的实现需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模型的关联,GIS系统强大的功能之一即数据库的关联。通过这种关联,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双向查询。其实现需通过一定的标识码。
3.系统功能定位
与一般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相比,可视化图书馆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对文献资源的存在状态进行了解判断,还具有对文献资源的空间分析和空间查询能力。主要功能如下:
(1)空间信息检索和显示
可对图书文献资料进行空间信息的查询。在此,空间信息可以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形式对单个查询检索进行显示,并可对图形等任意移动、放大等。
(2)空间基本分析和模拟分析
通过空间基本分析,可同时实现用户对图书馆的了解和图书馆管理者对图书馆的管理。空间模拟分析是图书馆管理决策的辅助工具,它利用空间数据和模型来分析管理和调整图书馆的空间布局。
4.系统功能客户端实现
客户端实现即系统可视化功能的表现形式。目前主要有菜单和GIS地图两种。前者为用户输入图书资料的属性信息,通过服务器与属性数据库的交互与过滤得出查找对像;后者为用户打开空间布局图的任一图层,选定目标后获取相应信息。
四、结语
可视化是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打破了原有系统的局限性,更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及图书馆管理者的需要。可视化主要通过GIS技术实现,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功能也将随之不断充实和完善,有望成为智能的信息咨询和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周宁,文燕平,严亚兰.信息检索可视化初探[J].情报科学,2005,(2):31-33.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21世纪图书馆数字化档案管理
收录日期:2013年7月17日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随着网络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图书馆档案正在以数字化的形式收集并存储,用高度有序的数字化模式管理已是必然趋势。数字化图书馆的档案管理是适应信息时代和信息社会需要的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是建设信息高速公路需要集当代先进信息技术之大成的技术基础下的飞跃,是适应数字信息文化时代和文化领域信息化要求的必然。
一、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必要性
(一)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的基本认识。图书馆档案是图书馆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经过鉴选归档的文字、统计照片、数字、图表、声像制品等资料。它是反映图书馆历史发展和业务活动情况的原始记录,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从事工作活动中形成的珍贵资料,也是图书馆工作成果的一个综合反映。它记录并总结了图书馆在过去不同时期的业务工作状况,是记录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总结经验、制定计划、探索规律、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指将传统的以纸张、录音带、录像带为存贮介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通过扫描、压缩、转化等手段转换成图片文件、声音文件和录像文件,对图片文件通过文字识别等技术达到相配于每张图片的科学手段,再运用级存储管理技术将图片和索引字段存贮于光盘库、磁带库等各种大容量的存贮介质上,并可通过各种方便的查询手段迅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资料,并到局域网、广域网、企业内部网甚至国际互联网,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网络的新兴的档案管理技术。它是一个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高度有序的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中心,以高速宽带通信网络为技术设施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管理。
图书馆档案数字化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如高分辨率数字扫描和色彩矫正、光学字符识别、信息压缩、转化等,把各种文献资料替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系列图像,在安全保护、访问许可等完善的权限管理之下加以管理和利用。图书馆数字档案管理就是运用当代信息技术,将馆藏档案数字化,组织档案信息的采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保护、利用。
(二)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作用
1、有助于更有效地保存图书馆档案。通过对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管理,首先能够迅速发现不完整或欠缺的文件材料,并通过各种途径予以补齐;其次可以修复图书馆档案中模糊褪色的字迹、污损残缺照片等。另外,还能集中分散在各部门及个人手中的各种文件、数据等。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后仍能代替原件使用,数字化档案副本还可异地保存,即使发生天灾人祸也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档案的完整性,有利于保护档案原件,确保原件保存的永久性。
2、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随着无纸办公时代的到来,在新形势下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先进的设备可以大大提高图书馆档案立卷、归档的工作效率,实行档案数字化管理后,便于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档案查找、咨询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图书馆数字化档案的管理能够准确、即时地将档案资料归档。
3、有助于开发图书馆档案资源,创新服务档案机制。有效地开发利用图书馆档案和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是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图书馆档案数字化使得档案信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建立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网页,积极开展网络服务,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有利于为学校领导决策、组织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及馆内各项工作准确地提供档案信息。同时数字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图书馆档案更有利于建立图书馆的评估资料,以更有效地完成国家教育部每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的最大优势在于档案内容系统、完整、信息资料更新快、查阅速度快、内涵更广,通过开展网上在线服务,图书馆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学校有关部门与图书馆档案部门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服务;通过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帮助需要者了解图书馆的状况、政策及发展。
二、图书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完善与发展
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说是一种“二次建档”。与侧重于实体保存的“一次建档”相比,图书馆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则以有效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为目的,根据一定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筛选馆藏档案应当数字化的范围,包含目录部分的数字化以及全文的数字化。高校的图书馆要依据本馆的实际情况,选择有特色的、保管期限较长的、利用率较高、已开放的档案来进行数字化建设,避免再造数字化档案垃圾。
(一)建立图书馆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目录是建设数字化档案的基础,是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保障。作为档案信息查询的集散中心,目录数据库能够将检索框架体系化,做到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严格规范档案信息的标引,以更好地确保档案数据的真实、有效和完整。它能够将确认不合机密的档案信息汇编成目录,在校园内部网或经授权的信息Internet上供大家依需要查询,对于建立高质量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具有重大意义。
(二)建立图书馆档案全文数据库和指南资料集。在目录数据库的指引下,建立图书馆数字化的全文数据库,将纸质、录音带或录像带、照片等为存储介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通过扫描、压缩、转化等手段转化为图片、声音或影像等,再以一定方式存储于磁盘、光盘数据库上,也就是实现源文件信息数字化。但图书馆档案的数字化并非没有轻重缓急,应当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进行数字化整理,以利用率频繁、数量较大、能体现高校特色或图书馆特色为重点,建立特色图书馆档案库,全方位体现特色图书馆档案管理。为引导阅读和使用图书馆数字化档案,图书馆指南资料集应以介绍图书馆档案、宣传档案数据及馆藏档案文献情况为主体,充分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化。
(三)重塑原文影像资源库。原文资料始终是一手资料,为满足人们在网上任意途径检索、查询后阅读原文的需求,将原文影像资源与开放档案用户目录数据库结合起来,能够保障数据资料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同时有助于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实现图书馆数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数字化图书馆档案的管理。图书馆应在图书馆主页设置图书馆档案专栏,公开数字化图书馆档案信息,使人们能通过图书馆的网页利用图书馆档案资源。基于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开放性和对网络依赖性特点,信息的安全便成为重大隐患,在图书馆档案数据库管理和利用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数据安全,防止被增删、修改,确保图书馆档案信息原始的真实性。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笔者以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
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要继承和借鉴前人的科研成果,学习和参照图书馆和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数字化图书馆服务管理的经验,不断创新,以实现新世纪的图书馆档案工作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与现代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同步发展,为图书馆事业建设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寿洁敏.关于图书馆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4.2.
[2]粱转琴.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5.7.
[3]刘家真.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3.
[4]何振.档案馆学新探[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5]董永昌,何嘉荪.电子文件与档案管理[M].百家出版社,2001.
[6]宋永和,郗文华.如何加强高校教学教研的档案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1.
[7]梁立中.浅谈如何加强高校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
[8]林端庄.以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
[9]李淑萍.关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对策探讨[J].中州大学学报,2009.4.
[10]郑晨.论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和步骤[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1信息检索可视化技术的特点
信息检索可视化技术是数据可视化技术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信息使用者通过图形界面和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的相互作用,评价和优化检索结果,从而提高信息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达到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目的[1]。信息检索可视化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空间数据以图形或者图像的方式直观地显示出来,让用户明确数据之间的联系与规律,有利于用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理解,而且还使用户信息检索操作更加简便,有效地提高了检索效率。信息检索可视化技术实现了过程—结果的全程直观展示,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2图书馆信息检索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2.1图书馆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传统的检索方式主要是检索者利用馆藏期刊、书目索引和各馆自行编排的馆藏目录卡片实现相关信息的查找和翻阅。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信息检索也开始利用通信设备和存储信息的计算相连,实现联机检索。各大型图书馆依托因特网成功地开发和应用了多种服务项目,其中最具优势的服务项目之一当属网络信息检索技术。迄今为止,在Internet上功能完善的信息检索工具主要有分布式信息服务系统、广域信息网和万维网等。Internet技术将海量服务器连成一体,实现了分散信息系统向整体化集成的重要转化,通过在馆内建立Web网站OPAC,实现了信息使用者快速检索各学科信息的目的。
2.2图书馆检索技术存在的问题
现有数字图书馆的检索系统主要是运用主题目录分类和搜索关键字来进行信息资源的检索,相较于传统检索方法,新的信息检索方法为信息导航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存在较多的问题。第一,信息归类和维护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更新也很不及时。第二,关键字检索使得搜索结果涵盖大量无用信息,用户很难直接查找到与自己意图相吻合的信息。第三,大部分图书馆Web站点缺乏明确的定位,不具备自己的特色,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馆藏书目查询,很难直接检索文献,用户难以快速、正确地找到所需信息[2]。第四,文献数据库著录未能统一,规范性差,资源共享不完全,缺乏统一的组织与协调。第五,检索工具缺乏检索词控制,大多数采用自然语言标引,无法实现人工标引的甄选。第六,站点管理水平有限,系统运行稳定性不高,加上信息工作人员普遍水平不高,英语水平较差,难以达到网上浏览器查新的水平,使信息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3可视化技术在信息检索方面的具体运用
3.1本体概念和应用
3.1.1本体的定义和作用本体涵盖了概念模型、形式化、共享等含义,通过抽出客观世界中的一些现象的相关概念而得出的模型,所体现的是相关领域共同认可的知识,应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本体的建立就是为了捕获相关领域的知识,提供对该领域相关知识的共同理解。具体来说,就是本体为人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通用语言,使领域在不同的系统和模型之间实现相互集成和转化。
3.1.2基于信息检索的本体应用多信息的检索和集成是本体的重要运用领域,信息多就容易出现不同信息源在表达上存在差异,所以就必须建立一套共用的信息语言,不仅可以减少信息转换的难度,还能建立统一的信息集成模式,帮助信息使用者搜索到期望的知识点,并将所搜索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概念补充,从而在数据集成里面查询到最终需要的资源。由于本体具有通过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达语言的能力,所以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检索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2内容检索
互联网不断发展,信息载体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互联网信息多样化不断深入,图形、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不断涌现,致使以文本方式进行检索的技术弊端日渐凸显。为此,内容检索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文本检索技术的基础上应运而生。该检索主要是利用融合了图像处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检索的效率,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加直观有效的检索手段。
3.3可视化信息检索
3.3.1可视化信息检索的内容和优势可视化信息检索包含两方面内容:检索过程可视化和检索结果可视化。相对于其他信息检索技术,可视化信息检索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增强用户的认知能力。可视化检索通过人类对图片处理的较强能力,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空间的、图形的形式后,以直观的方式供用户浏览与分析,不再需要进行语言处理,从而减少人的认知负担。与此同时,检索结果的可视化,可以揭示文档中看不见的语义关系,通过一些空间属性如距离、长短、大小等来表示文档的相似性,可以便于用户快速地找到相关的文档,也方便用户理解检索到的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提高用户的认知能力。第二,信息检索过程透明化。传统的信息检索系统对用户而言是一个不透明的黑箱,用户提交了提问式后,系统怎样分解用户提问式、怎么匹配提问词和标引词、怎样得出结果等过程对用户而言都是不透明的,因此用户也无法对系统内部处理过程进行控制。一个可视化的信息检索环境使检索过程变得透明了,包括文献与提问的语义关联关系、文献与文献语义关联关系、信息发现过程、检索的显示等。这使得用户的检索更加容易、有趣,也大大增加了用户对信息检索过程的控制能力。第三,方便用户进行信息浏览。在可视化的检索环境中,用户检索信息如鱼得水,各种各样的可视化检索技术充分利用了人们对图像处理的能力,既可以显示检索的核心信息,又以各种方式忽略或隐藏周围的细节信息[4]。当用户点击检索结果时,可以很快发现感兴趣的领域,并且根据检索结果的语义关联性研究相关兴趣领域,从一个兴趣领域里自然地过渡到另一个兴趣领域,同时还可以来回自由地在相关的兴趣领域寻找相关信息,这是传统的信息检索所不能实现的。第四,提供良好的人机对话和交流环境。信息检索过程应该是一个多回合的人机对话和交流过程。可视化的信息检索将人的因素引进系统内,在检索中可以发现检索结果之间的关联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检索,不断获取所需的信息,也可以获取到相关领域的信息,这将会鼓励人的参与,促进人机对话,改善人机交流。第五,提高检查率和查准率。信息检索可视化是数据可视化技术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可视化提高了信息相关性判别的效率,扩展了信息相关性判别的手段。信息用户可以通过图形界面与网络信息检索系统进行交互,评价检索过程中每次检索的结果,优化提问或查询,从而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
3.3.2信息检索可视化的相关技术信息检索的可视化涉及信息检索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其中可视化技术的实现以映射技术和显示技术最为关键。
(1)映射技术主要就是把数据从多维空间映射到2维和3维空间,以便成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在此主要介绍自组织映射和潜在语义标引两种映射技术:自组织映射是通过模拟人脑对信号的处理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人工神经网络,目的就是把录入数据或信号的各种特点加以抽象和归类,使其保持拓扑结构的有序性,当类似信号输入时就会通过映射反映到相应维度空间;潜在语义标引就是通过统计方法寻找词与词之间的语义结构,通过奇异值分解,将文档向量投影到较低的维度空间,实现数据的有效转化。
(2)显示技术是指将经过处理的文字和信号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出来的技术。目前常用的显示技术主要有Focus+Contex(t聚焦+上下文技术)、Cone-Tree(锥形树技术)、Tree-map(树图技术)、HyperbolicTree(双曲线树技术)等技术。不同的显示技术各有优缺点,在信息检索可视化应用过程中,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或整合。
4完善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的对策
想要不断完善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第一,根据本馆的馆藏资料格局、人力和经费等条件,结合区域内社会发展对信息的需求,对馆藏信息进行重组,建立各种与教学、科研及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特色数据库,使读者可以快速检索到所需信息。第二,建立信息数据指引库,通过对指引库的访问检索到相关信息的具体馆藏路径,方便检索信息。第三,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库信息,采用统一高效的网络检索工具,做到人机检索有效互换,提高检索的准确性,为后期各图书馆的联网打好基础。第四,对各馆的馆藏资料实施资源整合,形成新的资源体系,让用户能够通过统一的检索平台查找各个图书馆的馆藏信息,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第五,对新一代的电子用户进行相关基础教育,比如优化本馆网上资源的配置及检索途径,Internet相关服务项目、使用方法和技巧,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进行检索阅读。第六,提高馆藏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要求馆藏人员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等级水平和英语等级水平,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人机互动,招聘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数字图书管理人员。第七,建立健全网络技术人员考核制度,加强服务意识和事故应变处理能力,保证网络系统稳定有效运行。第八,完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系统的语义表达。所谓语义就是数据和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及含义之间的关系,是对数据的抽象和组织的更高层次的逻辑表达。信息检索的难点就是简短、模糊的用户查询与存在的海量文档之间不匹配的问题,解决该问题就要增加文档和用户查询的语义表达,随着互联网向语义网络不断深化发展,网络平台不仅仅只提供简单的通信服务,而是要达到人机之间智能的交互理解,从而为人们共享知识、交流思想提供更好的服务。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