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影产业工作思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我县广播影视工作与其他事业一样,在党的领导下走过了一段光辉历程,1951年1月建立播音站,1989年6月成立广播电视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的广播影视体系,建成了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方式覆盖的广播电视网。
目前,县广播电视局新闻采编播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农村电影放映员共26人,局机关设办公室、音像技术员事业管理股,下辖广播电视台、技术事业管理中心、农村电影发行管理站、电影放映公司4个事业单位,负责全县电视新闻宣传、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农村电影放映、行业管理等工作;县电视台开设有《红河县新闻》《民生在线》《法治红河》《精彩红河》4个自办栏目,每年播出新闻稿件1500条以上;全县建有广播电视“村村通”18072户,全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6400余户。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到2011年底,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4.11%和95.05%。
广播影视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成为人民群众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的主要渠道,成为最普及、最便捷的宣传工具、信息工具和娱乐工具,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我县广播影视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推进“三网融合”、全面推进数字化、构建惠及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随着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不断突破,我县也成为桥头堡建设的前沿阵地,这也是我们广播影视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把广播影视工作融入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大构架中并有所作为,是我县广电工作面临的严峻考验。从目前我县广播影视发展现状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数字化建设滞后制约着我县广播影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边远山区的广播电视覆盖率还要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运行维护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完善;地方财政困难,投入不足,制约着广播影视可持续健康发展;广播影视人才培养、引进、招录还有待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少数民族语译制工作还要加强;广播影视应急系统还需完善;安全播出还要加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我县广播影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在这一背景下,我县广播影视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既要体现时代特征,又要结合红河实际;既要践行政治目标,又要满足人民需求。因此,我县广播电视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好喉舌,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构建和谐、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紧紧围绕“宣传管理、行业管理、事业发展、产业促进、安全播出”五项基本职能,为全县广播影视事业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十二五”期间我县广播影视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广播影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舆论引导能力显著提高;全面完善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加大本地自办节目覆盖,州县节目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服务桥头堡建设的能力显著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提高宣传质量,不断增强服务桥头堡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自办电视栏目的质量,增强舆论引导力,积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红河县桥头堡建设、为推动红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外宣力度,加强与州电视台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向外界推介生命红河、绿色红河、和谐红河,让我县滇南侨乡、歌舞之乡、棕榈之乡的“三乡”品牌更加鲜活。
二是努力加快数字化进程,全面加强广播影视传播能力建设。加强新闻宣传内部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加快地面数字电视发展。
三是进一步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和无线覆盖发射台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2012年确保完成480个自然村7773户卫星接收设备的安装任务,同时,巩固和推进村村通建设成果,完善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到十二五末,全县基本完成52559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并增加投入建设辖区内13座州县电视节目发射基站,确保户户通用户能收听收看州县广播电视节目;加快推进阿扎河、宝华、浪堤三个乡的无线覆盖发射台建设;2013年完成县城西山公园无线覆盖发射台升级改造。
四是进一步抓好城乡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力争在2015年以前完成一座数字电影院建设。抓好城乡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在确保每年完成1056场公益电影放映任务的基础上,主动进入社区、校园、企业,努力扩大公益电视覆盖面。三是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公示工作,确保群众真正享受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带来的实惠。
五是加快推进县城新区民族文化产业园的少数民族语译制中心项目建设。建设少数民族语译制中心,积极向上级申请开办红河县广播电视台民语广播节目。
六是加强管理,确保安全播出,促进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完善技术监测监管体系,做好安全播出技防、物防、人防工作,确保安全播出;加强广播电视广告管理,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广告播出行为,查处违规播出广告行为;加强网络视听节目、户外电子显示屏等公共载体广播影视节目播放活动的监管,引导新视听媒体业务健康发展。
影视产业是当代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大众文化产业,是杭州市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了掌握了解我市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促进影视产业进一步发展,最近,我们到杭州市影视家协会、西湖影像促进会、星光院线和华策影视、南广影视等单位进行了调研。
杭州影视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发展我市影视产业十分重视,采取了积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2012年杭州影视企业共制作电视剧41部1480集,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三,位列北京、上海之后。2012年共有5部杭产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占其全年播出量的四分之一强。其发展成就主要表现在:
涌现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杭产电影《岁岁清明》、电视剧《东方》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012年分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大奖;电视剧《国家命运》、《焦裕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等六部作品先后登陆央视(包括一套、八套),电影《听风者》等七部作品在全国电影院线公映,其中《听风者》在我市电影历史上首部实现全国票房破亿。此外,杭产影视剧在国际影视界也捷报频传,如动画电影《梦回金沙城》2011年入围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评选,电视剧《中国往事》2009年在韩国首尔国际电视节上荣膺“最高电视剧大奖”。可以说,近五年杭产电视剧的获奖数量、在央视及上星频道播出比例、市场回报率等综合效益都居全国前列,精品不断涌现,实力不断增强,创作生产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主旋律作品,已成为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一个突出亮点。
打造了一批全国著名的影视产业园区。为适应全球影视产业向集约化发展态势,我市近年来积极行动,打造了西溪创意产业园、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英皇影视文化村等一批境内外瞩目的影视产业园区、实验区。其中,西溪创意产业园园区影视剧产量占杭州市出品总量的70%以上,占浙江省的50%以上,已形成以剧本创作、影视拍摄及制作、电影发行、院线放映为主要特色的文化产业布局。2012年,华策影视积极筹建的“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正式挂牌,目前已集聚160家影视企业和工作室入驻,实验区借鉴好莱坞等国际先进产业的运行经验,重点加强影视文化创意创作平台、影视外贸企业孵化成长平台、华语影视文化产品传播交易平台、影视产业投融资及配套服务平台、全球影视文化研究平台等平台功能建设,推动入驻主体快速向国际化产业发展。
聚集了一批在全国有号召力的影视人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制度,采取团队集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和优秀专业人才。在影视人才引进方面大力倡导“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理念,将“引人”和“引智”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合作、合同聘用和聘请担任文艺顾问等方式,邀请国内外著名导演、编剧如刘恒、邹静之、麦家等来杭定居和留居,为杭州影视创作服务。在筑巢引凤的同时,还积极培养文艺新人,促使一批优秀青年影视创作人才脱颖而出。如80后青年剧作家流潋紫编剧的《甄嬛传》,青年编剧海飞编剧的《旗袍》、《大西南剿匪记》、《从将军到士兵》等红遍全国,展示了优秀的创作潜力。
扶植了一批全国知名的影视企业。为贯彻和落实中央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精神,我市近年来坚持“支持国有、扶优民营”的工作思路,结合国家和浙江省相关政策,创造性地推出一批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影视制作公司发展,分类指导符合条件的影视企业改制上市。截至2012年底,杭州影视企业已有278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民营影视企业,如被誉为“国内电视剧第一股”的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被誉为“国内最大纪录片库制作公司”的长城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被誉为“全国精品电视剧制作商”的南广影视,被誉为“国内电影制作标杆企业”的金球影业,已成为优质民营资本投资领域中的亮点。这些优秀的影视企业聚集杭州,在增强本市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举办了一系列影视节展文化活动。文化建设是一种在积累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互动过程。近年来,为繁荣杭州影视文化建设,我市遵循政府文化交流与民间文化交流并重,商业展映与公益文化交流活动并举的思路,举办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影视文化交流提升、营造影视产业发展良好氛围的节展活动。如西湖影像促进会举办的“侯孝贤电影回顾展暨首届西湖影像研讨会”,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举办的杭州市青年数字电影大赛,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亚洲青年电影节展,快报读者电影节推出的“杭州微电影展”等,为杭州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影视文化气息,进一步活跃了杭州的影视文化氛围。
制约杭州影视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杭州市影视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喜人的进步,但与建设文化强市的总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星星多、月亮少”,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大规划、大平台、大政策、大活动、大品牌还没有形成,从而制约了杭州影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影视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缺位。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杭州市文化精品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有力推进了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全市影视产业发展总的专项战略规划目前尚未制订,缺乏对全市影视产业“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的思考,对全市影视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以及行动方案还缺少科学明确的规划设计。
影视产业集聚大平台缺乏。杭州虽拥有丰富的外景地资源、资金资源及创作资源,但目前仍缺乏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大载体和大平台。一是缺乏规模性、有影响力的影视产业基地。目前市域范围内虽有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西溪文化创意园等产业园区,但在产业链条拓展、资源吸纳整合、引领行业发展方面还存在短板,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尚未形成。二是缺乏刊物、网站等专业的信息交流平台。影视产业内部相关部门、公司以及创作人之间信息沟通不顺畅,各类影视机构之间各自为战,内部压价、同行相欺、重复创作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资源浪费。
影视产业政策存在“国”、“民”差异。近年来,在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推动下,我市民营影视企业迅速成长,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领跑地位的民营影视制作机构。但同时,相比于国有影视企业,民营影视企业在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工商管理、投融资、职称评定、作品参评资格和产品宣传、企业推广、抱团合作、走出国门等方面享有的待遇仍存在一些差异。政策待遇的不公平,增加了民营影视企业发展的难度。
××乡文化中心现位于××街原××乡政府驻所旁,日常工作业务仍在乡政府小礼堂开展(小礼堂已抵给隆阳区烟草公司),业务用房面积约400平方米,主要开展图书借阅、阅览、电脑培训、上网查阅资料等业务。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5人(包括广播站人员),其中1人为初中学历,2人为大专学历,2人为本科学历。2003年文化站建成了隆阳区第一个乡镇图书馆--邹盛椿健华图书馆,馆内现有图书5000余册,期刊3000余册,阅览桌4张,书架10张,凳子20个,档案柜两张;2009年文化站又配置了2台液晶电脑;2009年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又为文化站配置了3万余元的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设备,美国加州建华社又为乡图书馆配置了2万余元的图书,乡政府为文化站配置了1万余元的图书。
二、夯实基础、努力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
(一)明确目标,早计划、早安排,文化工作有序开展
我乡按照“着眼未来、长远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大胆开拓、稳妥推进”的文化工作思路,年初认真分析研究全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文化中心工作计划,明确了全年的工作目标,即“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加强,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文化市场监管有力有序,公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健康繁荣发展,社会效益成效明显”。文化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为××乡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依章依规管理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把乡文化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并,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主抓文化工作,由文化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全乡的文化工作任务,形成了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层层有人抓的文化工作体系,。乡文化中心继制定了6项工作制度后,不断完善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根据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的优点、长处,充分调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合理设置岗位,合理分配安排工作,部门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严格依章依规管理。安排专人管理财务,严把财务开支,努力做到增收节支;安排专人从事图书馆的管理;统筹好全乡文体活动、文化市场管理、文物普查等各项工作,努力完成乡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整合文化资源
没有上级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要想繁荣××乡文化事业,发展××乡乡文化产业都将成为空谈。一年来,文化站始终把取得上级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积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争取项目、资金、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自2003年以来,我乡文化中心日常工作业务主要在乡政府小礼堂开展。由于小礼堂建设年代较早,长期以来主要用于电影放映活动和乡党委政府召开各种会议,闲置后被文化中心借用,但小礼堂现已抵押给隆阳区烟草公司,××乡文化中心很快面临无工作场所场地的状况。2009年10月我乡在永信集镇重新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5.3亩的××乡文化中心建设项目。虽然完成了向区、市、省的项目申报工作,并已被列入2009年的建设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2009年未能列项建设。
(四)力创隆阳区乡镇一流图书馆
加大图书馆的投入,建立健全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力创隆阳区乡镇一流图书馆。××乡邹胜椿健华图书馆位于原××乡政府小礼堂,共分二层,一层为阅览室,二层为藏书室。2009年文化中心共订阅了67种期刊和人民日报、云南日报、保山日报等报纸,订阅报刊杂志经费共计5000余元。目前,图书馆已拥有图书5000余册。文化站专门安排了2名工作人员从事日常管理,加强了对图书馆的日常监管,图书馆的环境整洁、图书摆放规范有序,对外借阅、阅览等业务正常开展。2009年共无偿对外借阅1890本图书,阅览人员达2598人次,借阅、阅览对象有普通群众、学生、教师及乡直各单位部门人员。图书馆工作业务的正常开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五)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今年十一恰逢建国60周年,为庆祝60周年,我乡各学校、各村老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此次庆典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中,庆典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对外宣传了××,塑造了××乡的良好形象。
此外,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各村各单位、深入群众指导帮助各村老协、单位和学校积极开展元旦、五四、七一、敬老节等节日文体活动,全乡节日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人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活跃了节日气氛。
(六)开辟宣传阵地,积极开展“欢乐乡村大家乐”文化创建活动
为提高乡村人民的综合素质和参与“欢乐乡村大家乐”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乡中心在乡政府宣传栏中设立了文化宣传栏。根据季节、气候、中心工作等客观实际,定期通过板报、宣传画等形式向乡群众宣传健康知识、文明知识、家庭教育、社会公德等。国家的大事、全乡的好事都能及时的出现在宣传栏上,使全乡人民群众能更好的了解国家、身边发生的大事、好人好事,既能调节身心、促进健康,又起到了宣传造势、舆论导向的作用,对于确保各时期中心任务的完成和文化活动的开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欢乐乡村大家乐”全民健身活动也正在我乡的石龙老协、鲁图老协、老吴寨老协、吴山老协、大庄老协中有序的开展。
(七)认真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及复查工作
2009年,根据我乡拟申报的文物项目,我乡又在24个村开展了文物普查查缺补漏工作。经查,我乡所有符合条件的文物点都已进行了申报,未发现漏报的情况。同时,积极协助区文普办进行了文物点的复查。另外,根据文普办的要求,我乡又在24个村开展了古树名木普查,并按时按质完成上交了古树名木普查表。
(八)村文化室建设
按照区文体工作目标的(七有七落实)的建设标准,“七有”完成四项以上,“七落实”完成五项以上,结合我乡实际,抓好已建村文化室的建设工作,统筹各种资源,积极新建村文化室,争取实现2009年35%以上行政村有文化室并配备村综合文化室专(兼)职管理人员,
(九)深入实施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
为确保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顺利实施,针对我乡有关人员变动的情况,我乡重新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要求各村为电影放映提供好场地、电源、放映所需物资,并安排文化站人员与专门负责放映电影的工作人员一起维护好放映场所的安全。并严格按照隆政办电﹝2009﹞72号文件要求,强化放映质量,规范放映地点、时间和加大科教片放映力度,切实做好放映场次的统计验收工作和上报工作。全乡各村没有出现不支持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实施的情况,放映活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市场繁荣健康有序发展
继续取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乡党委政府和工商、公安部门的支持,坚持“打防并举”措施,采取日常与突击相结合的稽查方法,坚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认真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促进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乡现有老年活动室4户,ktv综合服务区1户,网吧1户。2009年共协同公安、工商部门对3户老年活动室、1户网吧进行了检查,全面加强了乡内文化市场日常监管,掌握文化市场况状,切实杜绝乡内“黑网吧”、“黑电子游戏室”的存在,确保全乡社会无热点形成,无重大案件或事故发生。
(十一)努力完成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文化站工作人员在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完成乡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的“智囊”和“上联下联”作用,协调与各村、各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分解分配安排工作,认真办理文件传真,督办好有关工作,筹备召开好各种会议,完成好乡四套班子成员交办的工作。加强纪检监察业务学习,扎实工作,大力推进全乡纪检监察工作。全力完成了乡党委政府交办的村建、驻村任职等各项工作,完成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工作。
(十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一年来,文化站把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的学习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通过从区、乡召开的各种会议中学习,从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的业务培训中学,从报刊杂志、电视中学,从实践中学,向人民群众学,切实做到了学以致用。学习中,尤其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的发展观,用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的发展观密切联系实际,指导好各项工作。需心地向同事、长辈学,同时利用外出参观和到各地
方的机会多看、多问、多思考,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拓了视野,创新了工作思路方法,更加坚定了发展××、振兴××的信心。通过系统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政治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三、成绩及经验
一年来,××乡文化中心切实立足××乡的实际,不断开拓和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和加强了硬、软件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了为人民服务能力,不断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知识,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经验主要是:第一、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二、经费的大量投入;第三、良好的人才队伍和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不懈努力的工作;第四、走出了繁荣××乡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之路;第五、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管理。
四、问题与差距
认真回顾总结××乡文化中心一年来的工作,工作中虽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但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与其他先进地方相比尚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乡党委政府和各机关单位搬迁到永信集镇后,××乡文化中心已不位于××乡的中心集镇,争取各级的项目支持搬迁重建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二、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仍然偏少,藏书量仍然偏少,图书资料尚不够丰富,电子图书室尚未建成,适应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三、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很多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文化中心日常工作业务难以正常开展,而文化中心工作人员超编,不得不从事其它工作;第四、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属于事业编制,政治、经济社会待遇偏低,多数时候不得不从事繁杂的工作,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第五、工作人员接受正规业务培训教育的途径少,规范化管理程度不高;第六、文化中心工作人员身兼多职,具体工作中有的方面尚还不够深入,在很多细致入微的工作上没有精力花时间去完成。
五、2010年工作思路
(一)努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超前谋划,量力而行,夯实基础,大力繁荣我乡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为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时事和工作业务等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驾驭工作能力。
(三)加强对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奖惩力度,依章依规管理,充分调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根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特点、特长合理分解分配安排工作,确保上级主管部门、乡党委政府和文化中心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力争早日完成××乡文化中心的长远规划和征地工作,争取乡党委政府承担文化中心建设用地的征地等相关费用,申请区委政府减免划拨文化中心建设用地费用,使各级有限的项目资金能够全部投入文化中心建设,确保2010年××乡文化中心建设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乡文化中心建设项目计划总占地面积5亩以上,初步完成文化中心的综合业务用房建设,实现文化中心工作业务全部搬迁转移至永信集镇。初步建成文化中心业务用房后,将进一步争取省市区项目资金,在永信集镇逐步建成集广场、舞台、看台、篮球场、图书馆、小型看片室(教育、会议多用)、宣传教育设施、体育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于一体的××乡文化中心。
(五)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图书馆的投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有效实施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努力繁荣××乡文化事业,发展××乡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大力发展××乡文化旅游产业。
(六)继续发扬文艺汇演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克服不足,再接再厉,努力使2010年举办的文艺演出、文艺汇演更上新的台阶。
(七)继续抓好已建村文化室的建设工作,统筹各种资源,积极新建村文化室。
(八)切实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九)扩大“欢乐乡村大家乐”全民健身活动范围,促进“欢乐乡村大家乐”活动深入开展。
一、以项目为中心,加快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体育方面。启动市体育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市体育场;指导、丹棱两县利用国家体育总局“雪炭工程”资金建设体育场馆;在全市新铺设全民健身路径6条;指导青神县南城镇建设乡镇体育健身中心1个;继续抓好乡镇和村(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二是文化方面。启动市文化中心建设,做好前期工作;在全市续建3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并实现全覆盖,为31个乡镇配送安装文化共享工程和活动器材;启动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建成26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完成550个村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三是广电方面。全面完成“村村通”任务,启动“户户通、村村响”工程;在全市1186个行政村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农村公益电影;大力推进城市影院建设,加快万景影视城建设。
二、以活动为载体,提高文体惠民服务水平
一是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以广场、社区为阵地,继续打造“每月一次文体活动”品牌;围绕灾后重建3周年、建党周年、10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组织举办全市性群众文化活动12次以上,全年“送文化下乡”100场次以上。充分利用图书馆、农家书屋等阵地,抓好群众读书活动。整合各种行政资源,充分发挥各类群众体育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全市性群众体育活动12次以上,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3次以上,组织承办好市第三届运动会。完成我市参加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布项布点工作,抓好青少年业余训练,积极向上输送优秀体育人才。
二是开展文艺创作活动。充分发挥各类文化社团和人才的作用,推动影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和出版物等创作生产,保持10件以上作品在省以上展演并获奖。
三是开展广电绿色频率频道创建活动。开展优秀广电节目评选活动;积极参加全省第二届广播电视绿色频率频道创建活动,大力整治虚假、违规和不良广告,提高节目质量,抵制低俗之风。
三、以品牌为牵引,推动文体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抓文化品牌。启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建设;以创建国家级、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载体,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打造“一区县一品牌”。
二是抓景区品牌。加强三苏祠国家4A景区和二级博物馆管理,继续完善景区建设,强化形象宣传,提升园林品味,积极创建全省最佳文明单位和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加强营销宣传,开发旅游产品,年收入力争增长10%以上。
三是抓文化遗产品牌。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工作,跟踪做好文物“国保”、“省保”申报工作,实施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工程,规划筹建市博物馆;做好第三批“非遗”“国保”申报工作,抓好“非遗”保护展示中心规划筹建工作,组团参加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编辑出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四是抓产业品牌。建立全市文化产业统计体系。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加快广电网络整合进程,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新业务。推动印刷、包装企业发展,。
四、以管理为抓手,切实保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整合力量,建好队伍,完善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二是加强行政许可工作,完善行政审批程序,办好服务窗口。三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执法信息平台和娱乐场所监控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办案协作、巡查暗访、联防协作等机制,强化网吧、歌舞娱乐、电子游艺、文物、影视等文化市场监管,强化出版物、网上和手机“扫黄打非”工作,全面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扎实开展集中专项行动,努力保证文化市场平安稳定。四是强化广播电视监听、监看,确保重大、敏感时期安全播出。五是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监管工作,确保农民看到电影,看好电影。
五、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提升全系统整体合力
一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快乐”理念、“成就”意识,抓落实、创一流、出经验。切实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既要抓好政治理论、文化、体育、影视和新闻出版等业务的学习,更要加强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新知识的学习,强化各类人才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打造一支“政治强、纪律严、作风硬、业务精”的干部队伍。抓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营造和谐氛围,服务全局工作。
一、*年工作回顾
(一)群众文化异彩纷呈
全县文化工作者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把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作为第一工作目标,大力繁荣群众文化。一是繁荣文艺创作,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年共生产各类艺术作品221件,其中摄影97件,文学曲艺37件,美术46件,音乐、舞蹈43件。**渔鼓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于在渔鼓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的杰出表现,我县被评为全国曲艺之乡。二是广泛开展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工程。我县群众文化活动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特别是在丰富全县人民文化生活的普及活动——欢乐广场月月演已成为我县群众文化的一项经典活动。今年的广场活动一共举办了7场,分别是:①元月1日举办的**县迎新年大型广场文艺晚会;②4月30日在人民广场举办的庆五一大众激情演唱会;③6月20日在体育广场举办“湖南省步步高升商业广场大型文艺晚会;④6月26日在体育广场举办禁毒宣传及有奖征文颁奖晚会;⑤6月30日在体育广场举办迎七一大型文艺晚会;⑥10月15日在人民广场举行万人就业招聘文艺演唱会;⑦11月22日在鼎山广场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晚会。县城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农村文化也不甘落后,为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各乡镇文化站以各种节假日为契机,利用自身文化阵地和艺术队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局里也精心组建送文化下乡演出团,在全县各乡镇开展巡回免费送文化活动,今年共下乡演出20场。三是加大投入,夯实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改善民生,维护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我局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重点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农家书屋建设。目前,蒋家桥镇综合文化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另有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已全部完成;今年计划建设的74家农家书屋,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二)祁剧事业走向辉煌
在全国戏剧事业普遍滑波的大背景下,县祁剧团全体员工上下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一边抓演出,一边抓剧目创作,祁剧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年挖掘移植优秀剧目5台,
并组织创作《乞丐状元》参加全市专业剧团新剧巡回汇演,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剧团全年共演出239场,观众达20万人次,演出收入25.6万元,演出质量、收入、演出场次均列全市各专业剧团首位。
(三)电影市场进一步拓展
县电影公司创新举措,开辟影源,拓展生存空间。一是狠抓农村(社区)公益电影放映。今年共放映电影10416场,观众人数达324万人次,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新丰电影队被评为全国先进放映单位,公司经理王平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二是采取影企联姻,上门服务,抓好红白喜事电影放映,共放映商业性电影400余场;三是积极引进外地剧团来院演出,接纳外地剧团近20个演出60余场。创造了14万余元收入。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经营,较好地改善了公司的生存环境。
(四)图书工作跃上新台阶
一是加大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积极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共投入72万余元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建设已基本完工。与此同时,投资近8万元对馆舍进行全面改造;二是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今年新办、续办借书证130个,接待读者5万人次,信息咨询550条,读者满意率达90%以上;三是大力推进文献资源建设。今年共收集了5种地方特色文献,5种音频资料,并上报文化共享工程省中心;四是积极参加全省少年儿童读书竞赛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获省级团体银奖1个,个人银奖5个,市级团体金奖1个,个人金奖5个,市十佳选手6人。
(五)文物工作健康发展
县文物所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文物库房通宵值班制度,确保馆藏文物安全。同时,对全县所有文保单位进行全面安全隐患大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实现了又一个文物安全年;完成了对县城至归阳高速公路连接线旁的几座东汉残墓的清理工作,共清理出10余件文物;征集了近三十件反映改革开放30年成果的代表性文物,丰富了馆藏文物种类。
(六)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我县文化市场工作贯彻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努力为全县人民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一年来,针对全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适时开展了“扫黄”、“打非”、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盗版教辅教材、印刷企业等集中行动或专项整治工作,有力地打击了各类违规违法经营活动,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据统计,今年共组织“零点行动”25次,出动车辆105辆(次),出动人员11980人(次),受理群众举报8起;查处违规网吧167家次,行政立案80起,结案80起,查处违规电游16家,查处无证照书摊店5个,没收非法出版物1050册,收缴盗版光碟5400余张。
二、存在的问题
过去的一年,我局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基层文化建设仍然薄弱,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文化市场的管理有待规范,市场的监管手段和能力有待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知名品牌不多;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比较严峻,执法工作有待加强。以上种种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三、2009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是抓好农村文化。要乘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股东风,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局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下决心抓出成效。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资金,在2009年内完成5个文化站的建设工作,并在全县每个乡镇扶持一户热心文化的农户组建一个以上藏书规范上档次的农家书屋。
二是狠抓产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应以“时不我待”“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文化部门的优惠政策,挖掘文化替力,发挥自有优势,加强对外联系,千方百计开辟创收门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弥补文化经费不足,盘活文化资产,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采取文企联姻或其它方式,举办内容健康、质量较高、影响良好、群众欢迎的文艺活动,以先进文化占领文化阵地。
一、2009年工作回顾
(一)群众文化异彩纷呈
全县文化工作者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把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作为第一工作目标,大力繁荣群众文化。一是繁荣文艺创作,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2009年共生产各类艺术作品221件,其中摄影97件,文学曲艺37件,美术46件,音乐、舞蹈43件。**渔鼓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于在渔鼓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的杰出表现,我县被评为全国曲艺之乡。二是广泛开展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工程。我县群众文化活动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特别是在丰富全县人民文化生活的普及活动——欢乐广场月月演已成为我县群众文化的一项经典活动。今年的广场活动一共举办了7场,分别是:①元月1日举办的**县迎新年大型广场文艺晚会;②4月30日在人民广场举办的庆五一大众激情演唱会;③6月20日在体育广场举办“湖南省步步高升商业广场大型文艺晚会;④6月26日在体育广场举办禁毒宣传及有奖征文颁奖晚会;⑤6月30日在体育广场举办迎七一大型文艺晚会;⑥10月15日在人民广场举行万人就业招聘文艺演唱会;⑦11月22日在鼎山广场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晚会。县城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农村文化也不甘落后,为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各乡镇文化站以各种节假日为契机,利用自身文化阵地和艺术队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局里也精心组建送文化下乡演出团,在全县各乡镇开展巡回免费送文化活动,今年共下乡演出20场。三是加大投入,夯实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改善民生,维护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我局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重点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农家书屋建设。目前,蒋家桥镇综合文化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另有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已全部完成;今年计划建设的74家农家书屋,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二)祁剧事业走向辉煌
在全国戏剧事业普遍滑波的大背景下,县祁剧团全体员工上下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一边抓演出,一边抓剧目创作,祁剧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年挖掘移植优秀剧目5台,
并组织创作《乞丐状元》参加全市专业剧团新剧巡回汇演,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剧团全年共演出239场,观众达20万人次,演出收入25.6万元,演出质量、收入、演出场次均列全市各专业剧团首位。
(三)电影市场进一步拓展
县电影公司创新举措,开辟影源,拓展生存空间。一是狠抓农村(社区)公益电影放映。今年共放映电影10416场,观众人数达324万人次,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新丰电影队被评为全国先进放映单位,公司经理王平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二是采取影企联姻,上门服务,抓好红白喜事电影放映,共放映商业性电影400余场;三是积极引进外地剧团来院演出,接纳外地剧团近20个演出60余场。创造了14万余元收入。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经营,较好地改善了公司的生存环境。
(四)图书工作跃上新台阶
一是加大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积极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共投入72万余元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建设已基本完工。与此同时,投资近8万元对馆舍进行全面改造;二是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今年新办、续办借书证130个,接待读者5万人次,信息咨询550条,读者满意率达90%以上;三是大力推进文献资源建设。今年共收集了5种地方特色文献,5种音频资料,并上报文化共享工程省中心;四是积极参加全省少年儿童读书竞赛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获省级团体银奖1个,个人银奖5个,市级团体金奖1个,个人金奖5个,市十佳选手6人。
(五)文物工作健康发展
县文物所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文物库房通宵值班制度,确保馆藏文物安全。同时,对全县所有文保单位进行全面安全隐患大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实现了又一个文物安全年;完成了对县城至归阳高速公路连接线旁的几座东汉残墓的清理工作,共清理出10余件文物;征集了近三十件反映改革开放30年成果的代表性文物,丰富了馆藏文物种类。
(六)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我县文化市场工作贯彻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努力为全县人民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一年来,针对全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适时开展了“扫黄”、“打非”、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盗版教辅教材、印刷企业等集中行动或专项整治工作,有力地打击了各类违规违法经营活动,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据统计,今年共组织“零点行动”25次,出动车辆105辆(次),出动人员11980人(次),受理群众举报8起;查处违规网吧167家次,行政立案80起,结案80起,查处违规电游16家,查处无证照书摊店5个,没收非法出版物1050册,收缴盗版光碟5400余张。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二、存在的问题
过去的一年,我局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基层文化建设仍然薄弱,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文化市场的管理有待规范,市场的监管手段和能力有待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知名品牌不多;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比较严峻,执法工作有待加强。以上种种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三、2009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是抓好农村文化。要乘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股东风,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局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下决心抓出成效。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资金,在2009年内完成5个文化站的建设工作,并在全县每个乡镇扶持一户热心文化的农户组建一个以上藏书规范上档次的农家书屋。
二是狠抓产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应以“时不我待”“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文化部门的优惠政策,挖掘文化替力,发挥自有优势,加强对外联系,千方百计开辟创收门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弥补文化经费不足,盘活文化资产,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采取文企联姻或其它方式,举办内容健康、质量较高、影响良好、群众欢迎的文艺活动,以先进文化占领文化阵地。
四是从重整治文化市场。一是整治网吧和电游;二是整顿演出市场;三是整治印刷书刊市场。杜绝违法违规行为滋生,巩固和深化专项整治成果,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的**文化形象。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后,我局随即召开了局领导班子、各股室、局直三级单位责负人、各乡镇文化站站长会议,将市局下达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分解到各股室、各单位,各股室、各单位再将任务细分到组及个人,并层层签订了责任合同书。真正做到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文化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在局领导班子的率领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我县文化事业,文化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新局面。
(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会文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有声有色。
特别是旨在丰富全县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普及活动——“欢乐广场”月月演活动已成为群文生活的一项经典活动。我局于5月底开始陆续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月月乐”文化活动,活动范围从体育广场延伸至交通岛广场、鼎山广场、街心公园等县城中心,除文艺晚会外,继续推出社区电影、歌迷戏迷演唱会等活动。
(二)创新农村文化。我县少数乡镇农村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工作进展不快。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今年我局决定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且下决心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在往年成功的工作基础上,继续推行对乡镇文化站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变以往的弹性管理为目标考核。我们采取月汇报、季督查、年考核的管理办法,对落后乡镇进行重点指导,全面推进,使农村文化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文化创收、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每个文化站必须落实“五个一”,即一间办公室、一个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场地、一支文艺演出队伍、一个图书室、一块专门用于宣传文化工作的黑板报。还根据各乡镇文化站的具体情况,规定年内完成创收任务4000-10000元。到目前为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乡镇已基本达到了要求。除此,各乡镇文化站积极配合县局及文化稽查大队管理好文化、新闻出版市场,重点开展网吧整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责任包干与责任追究制,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把一切矛盾和问题制止在萌芽状态,规范和净化了农村文化市场。
(三)群众艺术成绩斐然。县文化馆开办双休日少儿艺术培训班,学员达百余人,培训项目之多,培训质量日益提高。馆里多方筹措资金,走访民间老艺人,收集资料,作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并积极作好全国文化馆评估的准备工作,争取顺利评级。
文学、美术、摄影、音乐创作已过百件,并分别在中央、省、市级单位发表、展览。文学类《铁打的死和蒸汽的乌托邦》、《天堂的补丁》获省报纸系统副刊银奖。
(四)戏剧事业走向辉煌。县祁剧团按照县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狠抓落实。无论是艺术创作、排练演出等方面完成任务出色。上半年共下乡演出133场,创演收入达到12.3万元,挖掘移植整理剧目共4台,其中移植整理加工剧《宝莲灯》为县老干部专场汇报演出,好评如潮。
(五)电影事业稳步发展。县电影公司在电影市场严重滑坡的情况下,开辟影源,创新举措。一是全力投入农村电影2131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共落实资金17万元,其中纳入县财政预算15万元。二是多方努力,完成电影放映收入近10万元。三是利用自身场地优势,积极引进外地剧团进行营业性演出,共接纳剧团演出20多场,创收2.46万元。通过多种经营形式,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公司摆脱了困境。
(六)图书工作再创新高。县图书馆今年上半年采取竞争上岗方式,奖罚与业绩挂勾,优化基础服务,强化管理软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在做好馆内业务工作的基础上,狠抓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争取县财政专项配套资金4万余元,建成了一个集电子文献检索、信息阅览于一体的电子阅览室,开展了图书馆宣传和教育情报服务,开拓了图书馆功能。
(七)文物工作有新喜色。县文物所狠抓干部职工的作风建设,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了对凯迪生物质能热电厂选址的文物勘探工作,做好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的宣传工作;文物保护措施到位,无安全事故发生。
(八)文化、新闻市场管理力度大大加强。一是电游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3月份,我们以整治电游经营秩序为重点,严厉打击经营上分麻将机、投币中奖机等赌博机和非法定节假日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电子游戏室(厅),共查处违规经营赌博机的电游室(厅)15家;超时营业和非法定节假日接纳未成人的游戏室(厅)3家;收缴赌博机电路板19块;停业整顿1家;并分别给予了
警告、停业和一次性罚款之处理。二是网吧经营秩序得到根本好转。为了加实加强网吧整治力度,我县在4月上旬成立了网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和常年综合执法组,采取过硬措施对县城所有网吧进行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治。现已出动车辆185辆次、人员近20__人次、“零点行动”48次,共查处违法违规网吧17家,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网吧4家。三是盗版音像制品得到了有效遏制。4月,县稽查大队对县城35家音像零售、出租店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查,共收缴盗版光碟14352张,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四是加强对出版物市场日常监管,认真落实印刷企业“五项制度”,加大版权宣传管理力度,开展了“保护著作权打击侵权盗版”主题活动。二、下半年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是抓好农村文化。要乘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股春风,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局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下决心抓出成效。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资金,在年内完成3个文化站的建设工作,每个乡镇扶持一户热心文化的农户组建一个藏书规模上档次的农家书屋。
二是尽力招商引资。我局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局工作的重头戏,确定专人专抓,抓出实效。以此来改善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
三是狠抓产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应以“时不我待”“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文化部门的优惠政策,挖掘文化潜力,发挥自有优势,加强对外联系,千方百计开辟创收门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弥补文化经费不足,盘活文化资产,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今年下半年重点为配合市里第五届艺术节的开展,积极做好艺术节有关工作,以先进文化占领文化阵地,加强横向联系,采取文企联姻或其它方式,举办内容健康、质量较高、影响良好、群众颇受欢迎的文艺活动。计划每月分别开展不同类型的广场文化活动。
五是从重整治文化市场。一是整治网吧和电游;二是整顿演出市场;三是整治印刷书刊市场。杜绝违法违规行为滋生,巩固和深化专项整治成果,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的祁东文化形象。
总之,上半年我局各项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往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继续发扬光大,改正不足,圆满完成市局和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待年终向上级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紧抓中心,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XX的良好氛围
1. 以强烈的政治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媒体特色和资源优势,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解读、新闻评论、反响报道,加强对重点问题、热点话题的舆论引导,进一步做精做细《平安XX》栏目。
2. 以新闻宣传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敏感性、主动性,确保安全性、规范性,以推进“三送”工作为常态宣传工作,以推进XX苏区振兴发展为核心,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作用,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努力实现精品化宣传,为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XX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 继续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拓宽外宣渠道,强化外宣工作力度,加强与上级广播电视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力争在上大台和要闻上有新突破,为宣传XX,扩大XX的知名度作出新的贡献。
4. 继续办好《美丽XX》和《经典》栏目。开办好《XX地产》、《卫生与健康》栏目,力求打响栏目品牌,增强自办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5.把好政治关、技术关、节目内容关,做好防邪、防雷、防火工作,确保全年安全播出。
(二)循序渐进,进一步加大事业建设力度,夯实广播电视发展基础
一是在电视宣传上采用多办节目、联办节目、服务节目、互动节目等方式,认真把电视节目办活办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覆盖面广、实效性强的特点,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送到千家万户。
二是继续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确保一村一月一场公益电影放映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积极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广播电视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确保播出质量、播出安全。今年争取进一步改善采编播设备,添置新设备。
(三)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维护广电队伍良好形象
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度入手,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习惯,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
(四)继续做好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1. 继续做好“户户通”工程的实施。
关键词:影视文化业;产学研一体;可行性
近几年,根据国家政策的推动,影视文化行业蒸蒸日上,诸多传统电视台、影视公司、大型网站、广告公司、传媒公司等都在向数字影视产业靠拢。这就致使影视媒体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从广电总局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中可以得知:2014年电影票房达到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再创新高。其中,国产电影票房收入161.55亿元,占总票房收入的54.51%,继续保持过半份额。
我国影视文化行业的发展急需高校培养出影视专业人才。随着影视文化行业的蓬勃发展,民办高等院校开设的影视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民办高等院校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在政策指引下产生的。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培养影视专业人才开辟了一条新路。2009 年召开的“2009 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峰会”一致通过了“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办学、合作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可见,产学研合作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是中国影视艺术教育与市场接轨的一个有效途径。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其独特性,此种模式培养集“访、摄、录、编”为一体的专业人才,包括既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较强的写作能力,又有实际操作能力。此种模式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研训练、科研项目为切入点,以实践性教育为主要特征。因此,影视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培养影视类专业实践创新人才的大势所趋。
民办高等院校对影视类专业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容乐观。因为影视剧的制作需要较大的投入成本,资金投入潜伏着一定市场风险,再加上我国影视剧市场和文化创意产业还不够成熟。但是,并非民办高等院校影视类专业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可行,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解决影视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施难的问题。
第一,调整与优化课程设置。传统课程设置以基础理论课为主,忽视实践课的重要性。同时,跨专业的交叉学科也没有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影视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实施以新的课程设置为基础,尤其要加大实践课的比重。影视类专业需要培养集“访、摄、录、编”为一体的专业人才。因此,课程设置上,应体现综合性、交叉性。新的课程体系要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人才成长的需要。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与加强规范管理。针对影视类专业的特殊性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行需要一定的资金储备,包括人力、物力、硬件设施等等的投入。而且,影视剧的更新速度之快,影视剧的资金回笼面临风险,如果没有大量的资金保障,深入开展产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只能是纸上谈兵。另一方面,产学研一体教学模式涉及到学校、影视公司、科研机构三者的各种权益,因此,规范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学生的实践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就业去向管理等工作。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社会输入高素质、高水平的影视人才。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和“引培并举,紧缺先行,扶持重点,整体考核”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团队建设。引进文艺顾问、客座教授、人才租赁、项目合作等,引进创新团队领军人物。鼓励领军人物发扬甘为人梯的精神,发挥“传、帮、带”作用,让青年教师成长起来。推行“送一线实践、送名校访学”的“双送”培养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骨干教师到影视公司、科研单位一线挂职,到国内外名校进修和访学,通过此种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少波.产学研一体化:传媒产业化的推进器[J].北京: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8).
[2]张晶晶.传媒艺术类高等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探析――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J].滁州:滁州学院学报,2012(6).
[3]王禹,周严.推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考[J].长春:参花,2013(1).
[4]李焱焱,叶冰,杜鹃,肖引,桑建平.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及其选择思路[J].武汉: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0).
坚持新农村建设城乡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尼勒克县立足边疆贫困县实际,坚持新农村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农业持续增产增效,农民收人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势头,到20*年,农牧民年人均收入首次突破了3200元大关,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稳步发展。
坚持新农村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建设生活宽裕新农村。尼勒克县围绕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立足资源优势,在统筹规划全县产业布局的基础上,重点抓城乡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一是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走农业规模化增收的路子。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集聚种养规模,建设产业基地,培育壮大了生态旅游、绿色蔬菜、民族刺绣三大产业。二是按照“龙头带动,基地互动”的思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走农业产业化增收的路子。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围绕特色产业,通过强化农业招商,扶持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引进建立了“天伊亚麻”、“雪龙精淀粉”等6个龙头企业相继入驻尼勒克,实现了亚麻、马铃薯、甜菜、大棚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三是按照“支部+协会”发展模式,完善流通休系。以甜菜制种、牛羊育肥、脱毒马铃薯栽培及旅游开发等经营协会为龙头,以生产大户、农民经纪人为基础,推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城乡一体化的“支部+协会”的流通体系组织建设。
坚持新农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建设环境美好新农村。由于历史原因,处于贫困县的尼勒克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城乡存在一定差距,集中表现在基础设施滞后,因此,尼勒克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坚持新农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一是统筹规划,明确方向。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整洁优美靠拢”的思路,由县财政出资,用两年的时间,编制完了全县新农村布局详规图,基本形成科学合理、布局有序、适度超前的乡村布局全景图,防止新农村建设无序发展。二是把握时机,试点带动。抓住抗震安居工程有利时机,结合农牧民住房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群众自建,政府补贴,结对帮扶的建房模式,以点带面,渐进式推进新农村住房向“整洁优美靠拢”的建设目标,初步形成了农家庄园型、旅游度假型、民族风情型、环境整治型、城镇社区型五种试点村建设典型。三是突出配套,改善环境。采取项目支持,县财政列支,乡村自筹,农民自愿的筹资方式,着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新修乡村道路,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农田林网化,地头道路沙石化。一个整洁优美富有生机的尼勒克新形象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坚持新农村城乡社会事业建设协调发展,建设文明安宁新农村。一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养新型农民。县财政专门拿出资金,连同江苏盐城对口扶贫建设项目资金近200万元,建成了尼勒克县农牧民职业技术学校,并依托农业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两个关乎农民增收成败的关键,对农牧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夯实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人力资源基础。二是围绕健康文明、志趣高雅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开展“流动电影进乡村、革命歌曲进农家、广场文艺联城乡、百册图书藏乡村、全民健身迎奥运”活动为载体,以城乡联动的形式,推动城乡科教文卫等事业的协调发展,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安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促进了城乡“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三是围绕以人为本支农惠农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围绕完善扶贫开发工作生产与民生“两项重点”,加大农村社会扶贫开发力度。在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低收入人口的社保、低保、医保、助学等“四个保障”的前提下,实施了“县直机关单位对口扶村、机关干部结队帮户”的长效帮扶制度,确保扶贫帮困无空白。
一、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导,在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上上台阶,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1、建立稳定递增的文化投入机制
我县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全力以赴推动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并在领导、机构、制度、设施、经费、管理等几个方面予以重点保证和扶持,先后制定下发各类文件、方案、实施意见二十余份,为文化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金和物质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能够切实解决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着重抓好文化经费、文化阵地、资源共享工程三个重点。20*、20*、20*年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经费分别为141.1万元、355.7万元、1037.4万元;三年来,县政府纳入财政预算的专项经费分别是:乡镇文化站建设经费每年100万元,图书购置经费每年10万元,新剧目排演经费每年10万元,消夏文化艺术节和两节文化活动每年各5万元,文物看护经费每年5万元,专业剧团补贴经费每年3万元。同时,投资2300余万元,新建了县文化艺术中心、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天下都城隍景区改造。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大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人均文化事业费高于山西省平均水平。
2、构建覆盖城乡的文化阵地网络
近年来,我县从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入手,大力加强了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年间,全县城乡文化建设总投资近5亿元,先后在县城建成大型综合场馆3处、文化公园一处、大型文化广场4处,县图书馆和文化馆达到了国家三级标准。在农村兴建11个高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起省级标准化村级文化活动室150多个,建起各类农民文化大院120所,开发修建各类历史文化景点20多处,并公开招聘17名专职文化员,充实到了各乡镇文化站。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城大型文化场馆为龙头,以11个乡镇文化站为主体,以星罗棋布的农民文化大院和村级文化活动室为基础,以遍布城乡的历史文化景点为点缀的群众性文化阵地网络,使全县文化阵地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打造共建共享的文化资源平台
我县从20*年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以来,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逐步推广”的方针,坚持社会效益和公益性原则,较好地解决了基层群众文化贫乏的难题,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现代化建设步伐。20*年,我县投资3*.4万元(包括省财政补助6.4万元),建成了覆盖全县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其中县支中心投入35.4万元,建成资源共享机房、电子阅览室,安装计算机30台、服务器4台,并配备了投影仪、幕布、音响、扫描仪、打印机等信息共享设备。同年7月,在全县11个乡镇254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基层服务站点,并全部实现卫星接收,有的村已接入互联网,建成了覆盖全县的基层工作站点。与此同时,我县还在县文化艺术中心建成了图书阅览室、少儿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琴房、练声房、排练室、舞蹈室、演艺厅等多个文化活动场所,并免费对外开放,实现与群众的共建共享。
二、以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在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上作文章,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异彩纷呈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路子,本着“文化搭台、群众唱戏、市场运作”的办法,逐步由过去的政府办文化转为政府、集体、个人和社会办文化,形成了以县城文化带动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同步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
1、依托各类协会组织,积极开展日常群众文化活动
我县现有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曲艺家协会、广播电视艺术协会、工艺美术协会、朗诵家协会等众多文艺协会组织。依托这些协会,充分利用他们协调群众、便于组织的特点,广泛开展书画展览、文体比赛、诗歌朗诵等各种日常群众文化活动。在具体活动组织中,我县立足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特点,从彰显地域的文化个性,增强文化的动感和色彩出发,将高雅艺术和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和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艺术、审美寓于娱乐休闲之中。先后举办了“鼓书展演”、“交谊舞大赛”、“秧歌会”、“八音会大赛”、“青年歌手大奖赛”等不同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处处有看头、长年不断线的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特别是连续九届的消夏文化艺术节,共举办晚会200余场次,吸引观众50余万人次,现已成为县城群众盛夏之夜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
2、依托文化阵地平台,全力办好主题群众文化活动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县历史悠久、民俗多样,流传盛行着多种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活动。在每年的春节、元宵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重阳节以及各村庙会期间,我县充分利用各村的文化广场、文化舞台、文化大院等农村文化阵地,引导群众积极举办各种主题突出、别具特色的庆祝活动。届时,唱大戏、说鼓书、耍狮子、舞龙灯,村村流光溢彩,处处锣鼓喧天,使群众尽享节日文化的盛宴。特别是依托我县最大的文化活动场所的黎都公园,精心举办一年一度的“黎都灯会”,将各种各样的传统花灯、组合电子灯、机械灯置于公园内,并以旺火点缀、彩门装饰,吸引了邻郊近乡数十万人前来观看。使“黎都灯会”、“黎都旺火”、“黎都社火”成为上党地区三个响当当的群众文化品牌。近年来,我县还成功组织了中央电视台《一年又一年》栏目在南宋乡的拍摄、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栏目在我县的演出,以及各种形式不同的大型活动15次。在各种纪念日和重大节日庆典活动中,已先后组织机关干部、企业工人、乡村农民、团员青年、中小学生大型歌咏比赛60余场,举办各类专场文艺晚会40余场,有力带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3、依托专业文化团体,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
为进一步解决偏远山区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大力繁荣山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县依托县红专剧团、红旗剧团、说唱艺术团、电影公司等专业文艺团体,定期进行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成为群众日常文化活动的有益补充。在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本着实际实效、形式多样的原则,把“文化三下乡”活动办成了一个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影响群众的大舞台。特别是县电影公司的流动电影大篷,把一些农业实用型、科技普及型、知识教育型的影片送到了农村,受到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文化馆精心创作的专题晚会“煤矿工人是人间的太阳”在全县各煤矿演出40余场,既提高了矿工的安全意识,又增强了他们投身经济建设的豪情。近年来,我县借着市委、市政府“文化低保”工程、“文化三下乡”活动的东风,已先后送图书下乡8000余册,送戏2000余场,电影下乡800余场,下乡工作人员累计达5000余人。
三、以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为主线,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实施文艺精品创作上下功夫,优秀文化产品层出不穷
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必须有优秀的文化产品为支撑。近年来,我县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创作现代精品文化入手,有力提升了优秀文化产品的生产率。
1、深挖历史底蕴,全面加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境内山川雄胜,景物多奇。几千年来,勤劳质朴的*县人民,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迹,创造了缤纷灿烂,风情迥异的民间民俗文化,并且至今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为使这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县进行了细致的调研排查,加强拯救挖掘,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我县的“潞安大鼓”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上党八音会细乐”、“干板秧歌”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黎都旺火”、“黎都社火”被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有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了县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我县结合实际,通过制定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建立了保护名录和濒危名单,建立健全县文博馆、乡文化站、村文管所三级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大了对破坏和盗窃文物的打击力度,使我县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全县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20*年,我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目前我县已建成了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保护基地内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并配有专人管理。
2、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实施文艺精品的编排创作
近年来,我县积极动员和支持广大文艺工作者,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社会发展的潮流,足踏山乡采风,紧扣时代创新,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思想上的启迪、身心上的愉悦、审美上的享受。继《小城变奏曲》、《哼哼艺术团》、《进城》、《如诗如画我上党》、《声声赞叹唱不尽》、《不了情在歌声里》等多部潞安大鼓曲目获得全国和省市大奖后,上党八音会节目《潞安鼓乐》荣获全国第五届“四进社区”文化展演金奖、《醉了太行》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表演奖,去年我县创作编排的潞安大鼓《山西是个博物馆》、《依依发廊情》又在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中获奖。截止目前,我县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已获得10次国家级大奖,6次省级大奖,23次市级大奖。同时,我们还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创作为老百姓所喜闻乐道的乡土曲目,20*年围绕第八届村民换届选举和县情发展实际创作编排的上党梆子戏《呼唤》和《我的家乡*县》等,都受到了群众的高度好评。从而使我县的公共文化产品内容更加丰富、门类更加齐全,影响更加深刻。
四、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为抓手,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上下功夫,文化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1、依托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支柱文化产业
加快文化领域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型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以县级文艺团体的改制重组为突破口,在保证人员不散、队伍不乱的情况下,通过转企改制,竞聘上岗,使其成为在政策扶持下,自负盈亏、良性运作的文化产业实体,有力推动了全县文艺演出业的繁荣发展。以此为起点,我县通过全面整合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了三大支柱文化产业。一是以县红专剧团、红旗剧团、说唱艺术团为主体、以各级各类民间文艺团体为辅助的演艺文化产业;二是以天下都城隍、五凤楼、慈溪故里、黎都公园等名胜景点为主的旅游文化产业;三是以遍布城乡的文化娱乐、网络经营、音像专卖、图书销售为主的服务文化产业。在支柱性文化产业的带动下,我县的民间工艺也逐步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五谷画”、“蝶翅画”先后取得了国家专利,年创造利润20余万元。进一步激发了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成为全县经济建设一支新的生力军。
2、加强文化市场整治,净化文化发展环境
一、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导,在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上上台阶,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1、建立稳定递增的文化投入机制
我县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全力以赴推动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并在领导、机构、制度、设施、经费、管理等几个方面予以重点保证和扶持,先后制定下发各类文件、方案、实施意见二十余份,为文化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金和物质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能够切实解决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着重抓好文化经费、文化阵地、资源共享工程三个重点。20__、20__、20__年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经费分别为141.1万元、355.7万元、1037.4万元;三年来,县政府纳入财政预算的专项经费分别是:乡镇文化站建设经费每年100万元,图书购置经费每年10万元,新剧目排演经费每年10万元,消夏文化艺术节和两节文化活动每年各5万元,文物看护经费每年5万元,专业剧团补贴经费每年3万元。同时,投资2300余万元,新建了县文化艺术中心、投资20__多万元进行天下都城隍景区改造。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大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人均文化事业费高于山西省平均水平。
2、构建覆盖城乡的文化阵地网络
近年来,我县从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入手,大力加强了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年间,全县城乡文化建设总投资近5亿元,先后在县城建成大型综合场馆3处、文化公园一处、大型文化广场4处,县图书馆和文化馆达到了国家三级标准。在农村兴建11个高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起省级标准化村级文化活动室 150多个,建起各类农民文化大院120所,开发修建各类历史文化景点20多处,并公开招聘17名专职文化员,充实到了各乡镇文化站。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城大型文化场馆为龙头,以11个乡镇文化站为主体,以星罗棋布的农民文化大院和村级文化活动室为基础,以遍布城乡的历史文化景点为点缀的群众性文化阵地网络,使全县文化阵地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打造共建共享的文化资源平台
我县从20__年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以来,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逐步推广”的方针,坚持社会效益和公益性原则,较好地解决了基层群众文化贫乏的难题,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现代化建设步伐。20__年,我县投资306.4万元(包括省财政补助6.4万元),建成了覆盖全县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其中县支中心投入35.4万元,建成资源共享机房、电子阅览室,安装计算机30台、服务器4台,并配备了投影仪、幕布、音响、扫描仪、打印机等信息共享设备。同年7月,在全县11个乡镇254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基层服务站点,并全部实现卫星接收,有的村已接入互联网,建成了覆盖全县的基层工作站点。与此同时,我县还在县文化艺术中心建成了图书阅览室、少儿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琴房、练声房、排练室、舞蹈室、演艺厅等多个文化活动场所,并免费对外开放,实现与群众的共建共享。
二、以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在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上作文章,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异彩纷呈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路子,本着“文化搭台、群众唱戏、市场运作”的办法,逐步由过去的政府办文化转为政府、集体、个人和社会办文化,形成了以县城文化带动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同步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
1、依托各类协会组织,积极开展日常群众文化活动
我县现有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曲艺家协会、广播电视艺术协会、工艺美术协会、朗诵家协会等众多文艺协会组织。依托这些协会,充分利用他们协调群众、便于组织的特点,广泛开展书画展览、文体比赛、诗歌朗诵等各种日常群众文化活动。在具体活动组织中,我县立足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特点,从彰显地域的文化个性,增强文化的动感和色彩出发,将高雅艺术和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和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艺术、审美寓于娱乐休闲之中。先后举办了“鼓书展演”、“交谊舞大赛”、“秧歌会”、“八音会大赛”、“青年歌手大奖赛”等不同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处处有看头、长年不断线的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特别是连续九届的消夏文化艺术节,共举办晚会200余场次,吸引观众50余万人次,现已成为县城群众盛夏之夜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
2、依托文化阵地平台,全力办好主题群众文化活动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__县历史悠久、民俗多样,流传盛行着多种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活动。在每年的春节 、元宵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重阳节以及各村庙会期间,我县充分利用各村的文化广场、文化舞台、文化大院等农村文化阵地,引导群众积极举办各种主题突出、别具特色的庆祝活动。届时,唱大戏、说鼓书、耍狮子、舞龙灯,村村流光溢彩,处处锣鼓喧天,使群众尽享节日文化的盛宴。特别是依托我县最大的文化活动场所的黎都公园,精心举办一年一度的“黎都灯会”,将各种各样的传统花灯、组合电子灯、机械灯置于公园内,并以旺火点缀、彩门装饰,吸引了邻郊近乡数十万人前来观看。使“黎都灯会”、“黎都旺火”、“黎都社火”成为上党地区三个响当当的群众文化品牌。近年来,我县还成功组织了中央电视台《一年又一年》栏目在南宋乡的拍摄、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栏目在我县的演出,以及各种形式不同的大型活动15次。在各种纪念日和重大节日庆典活动中,已先后组织机关干部、企业工人、乡村农民、团员青年、中小学生大型歌咏比赛60余场,举办各类专场文艺晚会40余场,有力带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3、依托专业文化团体,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
为进一步解决偏远山区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大力繁荣山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县依托县红专剧团、红旗剧团、说唱艺术团、电影公司等专业文艺团体,定期进行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成为群众日常文化活动的有益补充。在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本着实际实效、形式多样的原则,把“文化三下乡”活动办成了一个服务群本文来源:文秘站 众、教育群众、影响群众的大舞台。特别是县电影公司的流动电影大篷,把一些农业实用型、科技普及型、知识教育型的影片送到了农村,受到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文化馆精心创作的专题晚会“煤矿工人是人间的太阳”在全县各煤矿演出40余场,既提高了矿工的安全意识,又增强了他们投身经济建设的豪情。近年来,我县借着市委、市政府“文化低保”工程、“文化三下乡”活动的东风,已先后送图书下乡8000余册,送戏20__余场,电影下乡800余场,下乡工作人员累计达5000余人。
三、以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为主线,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实施文艺精品创作上下功夫,优秀文化产品层出不穷
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必须有优秀的文化产品为支撑。近年来,我县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创作现代精品文化入手,有力提升了优秀文化产品的生产率。
1、深挖历史底蕴,全面加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__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境内山川雄胜,景物多奇。几千年来,勤劳质朴的__县人民,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迹,创造了缤纷灿烂,风情迥异的民间民俗文化,并且至今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为使这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县进行了细致的调研排查,加强拯救挖掘,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我县的“潞安大鼓”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上党八音会细乐”、“干板秧歌”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黎都旺火”、“黎都社火”被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有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了县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我县结合实际,通过制定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建立了保护名录和濒危名单,建立健全县文博馆、乡文化站、村文管所三级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大了对破坏和盗窃文物的打击力度,使我县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全县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20__年,我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目前我县已建成了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保护基地内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并配有专人管理。
2、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实施文艺精品的编排创作
近年来,我县积极动员和支持广大文艺工作者,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社会发展的潮流,足踏山乡采风,紧扣时代创新,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思想上的启迪、身心上的愉悦、审美上的享受。继《小城变奏曲》、《哼哼艺术团》、《进城》、《如诗如画我上党》、《声声赞叹唱不尽》、《不了情在歌声里》等多部潞安大鼓曲目获得全国和省市大奖后,上党八音会节目《潞安鼓乐》荣获全国第五届“四进社区”文化展演金奖、《醉了太行》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表演奖,去年我县创作编排的潞安大鼓《山西是个博物馆》、《依依发廊情》又在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中获奖。截止目前,我县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已获得10次国家级大奖,6次省级大奖,23次市级大奖。同时,我们还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创作为老百姓所喜闻乐道的乡土曲目,20__年围绕第八届村民换届选举和县情发展实际创作编排的上党梆子戏《呼唤》和《我的家乡__县》等,都受到了群众的高度好评。从而使我县的公共文化产品内容更加丰富、门类更加齐全,影响更加深刻。
四、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为抓手,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上下功夫,文化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1、依托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支柱文化产业
加快文化领域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型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以县级文艺团体的改制重组为突破口,在保证人员不散、队伍不乱的情况下,通过转企改制,竞聘上岗,使其成为在政策扶持下,自负盈亏、良性运作的文化产业实体,有力推动了全县文艺演出业的繁荣发展。以此为起点,我县通过全面整合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了三大支柱文化产业。一是以县红专剧团、红旗剧团、说唱艺术团为主体、以各级各类民间文艺团体为辅助的演艺文化产业;二是以天下都城隍、五凤楼、慈溪故里、黎都公园等名胜景点为主的旅游文化产业;三是以遍布城乡的文化娱乐、网络经营、音像专卖、图书 销售为主的服务文化产业。在支柱性文化产业的带动下,我县的民间工艺也逐步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 “五谷画”、 “蝶翅画”先后取得了国家专利,年创造利润20余万元。进一步激发了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成为全县经济建设一支新的生力军。
2、加强文化市场整治,净化文化发展环境
尊敬的兰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本人认真履行文体广播电视局局长职责,团结和带领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把广播电视、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并做了积极的努力。20__年度我局广播电视工作被__市广播电视局评为一等奖、文化和新闻出版工作经__市文化局考核荣获第一名,综合考评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单位”,年度职能目标综合考核被县直属机关工委评为一等奖。根据会议安排,现将20__年度自己的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20__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播电视工作取得新成绩 在宣传工作上,我们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我局广播电视台共播出新闻2589条,播出专题节目64期,两类节目播出总量比20__年增加17%。实况录播《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桐梓海选赛》、《税收五环互动、畅谈国财民用》、《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情系灾区、播洒人间真爱》、《县十一届二次党代会》时长近20小时。上送中央、省、市、县播出新闻133条(部),拍摄各类大型项目建设资料130小时。为认真宣传好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我们还突破只通过电视平台播出的单一模式,拓展到调频广播、文体广播电视局网站、政府网站等多个窗口进行,对宣传桐梓、扩大桐梓的影响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工作中,高度重视安全播出工作,实现了全年播出无安全责任事故。在事业建设上,恢复修缮了后山坡广播电视转播台,目前已正常转播中央第七套节目。
(二)坚持发展先进文化,文化工作呈现新亮点 一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去年完成了我县送文化下乡等春节文化系列活动、“凉爽大娄山·乡村生态游”松坎桃花节文艺演出、“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赈灾义演活动、广场消夏文艺演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重庆和贵阳乡友会文艺演出、主办了“牛年颂”迎春文艺晚会等,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二是深入基层指导工作,推动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为乡镇、学校、社区、部队和机关单位指导编排了大量优秀的文艺节目。三是着力品牌建设,作品获得佳绩。打造了原生态、乡巴佬组合演唱的山歌获“多彩贵州歌唱大赛__选拔赛”铜奖;组队参加贵州省第八届少儿艺术节,我县两个节目获省优秀奖。四是加强文化交流,宣传地方文化。为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我县加入到重庆市南川区、涪陵区、万盛区、武隆县、贵州省道真县、正安县三区四县渝南黔北文化交流圈,大力实施文化合作战略。目前,我局已组织人员参与了到南川、万盛等地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演出交流活动,奉献了原生态的《黔北矮人舞》、《娄山风情》等优秀的地方文艺节目。同时还加强新闻资源共享,搭建外宣平台,在桐梓电视上开办了“渝南黔北周边行”栏目,轮换播放各地新闻,对文化交流工作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此项工作获市文化局创新奖;组队赴韩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舞蹈《好花红》获得表演金奖和组织奖。还参加了红花岗区、习水县等地的文化交流活动。五是加强艺术培训,办好文艺阵地。创办了中老年艺术培训中心,开设了舞蹈、声乐、戏剧表演等专业,成立了娄山艺术团中老年合唱队。我局还积极筹措资金,编辑出版了群众文化刊物《魁岩》,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六是认真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运用“共享工程”设备,深入县城各社区、乡镇和中小学校播放优秀影片,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年完成了2100场农村电影放映任务,开展社区公益性周末电影放映52场,观众人次达25000人次。七是切实加大文化市场管理。以调整文化市场产业为主体思路,拓展文化市场经营规模为脉络,依法监督和管理为切入点,重抓队伍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整治活动。八是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局对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初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普查、评定,“马鬃苗族服饰”和“狮溪高腔大山歌”被公布为首批市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马鬃苗族服饰”已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三次文物普查已全面展开。
(三)坚持举办各类活动,体育工作呈现新气象 20__年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我们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这一主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全民健身系统工程建设。成立了县体育总会和桐梓县乒乓球协会,积极指导县老体协对乡镇老体协的组织建设。组织和参与指导了县机关和乡镇举办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以奥运在北京举行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了8次较为大型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还积极组队参加对外赛事。
二、关于20__年度的工作打算
20__年,我局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县委十一届二次党代会和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和要求,努力推进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内部改革,提高新闻宣传质量。
加大对重大题材的宣传报道力度,为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自办节目采编播的程序化管理,强化自办节目质量的评价机制;加大对采编播人员的培训力度,完善通讯员网络;加大外宣力度,努力提升桐梓对外形象。
(二)抓住发展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周公祠维修改造工程已经被列为20__年我县确定的十件实事之一,我局十分珍惜这一良好机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目前,我局从所属部门抽人专门负责相关工作,海校成立布展、周公祠维修工程已经启动。
2、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下达投资计划,力争建成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3、继续抓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逐步健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4、搞好农村危房改造广播电视项目的实施,促进新农村建设。
5、积极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和资源,大力开展与“文化共享工程”相关的各种服务工作。
6、抓好“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完成新增110个点的建设任务。
(三)把握先进文化方向,大力繁荣文化艺术。
1、紧紧围绕组织、辅导、培训、创作、对外文化交流的基本任务,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和繁荣我县的文化艺术事业。
2、做好文艺刊物《魁岩》的编辑、出版工作,进一步繁荣我县文艺创作。
3、利用现有文化阵地,举办各类演出、展览、影展,继续举行消夏文艺晚会。
4、深入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以县域为单位的田野调查工作,保证普查数据的翔实、准确。
5、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打造和推出文文化精品旅游点,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其价值。
6、组织完成好第三届乡村旅游节、第四届娄山艺术节相关工作。
7、努力克服困难,积极组织并完成我县农村电影放映任务。
这次会议安排我述职,既是人大常委会对我工作的关心、支持和鞭策,又是一次我接受监督、改进工作的极好机会,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恳请各位领导指出我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以便我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履行责任和义务,圆满地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是20*年12月担任县文化旅游局局长职务的。两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在局领导班子和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配合下,我始终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踏踏实实干事,圆满完成了本职岗位上的工作任务,促进了文化旅游名县的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深入调研,理清思路
走上文化旅游工作岗位前,由于自己多年在乡镇工作,对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多,知之甚少。上任后,面对这一全新的工作,自己深感责任重大,唯恐有负组织、领导和人民的重托。如何尽快完成由乡镇工作到部门工作的转化,如何使自己出色的干好这一岗位上的工作、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如何实现全县文化旅游事业的新跨越,成为摆在自己面前的首要课题。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从调查研究、熟悉情况入手,深入基层,吃透情况,摸清家底,掌握第一手材料。一是深入系统12个单位和两个业务相近的市管单位进行座谈走访,与单位领导、一般职工、离退休干部分别交谈,了解单位工作、领导班子状况和干部职工思想动态;二是深入全县14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出路;三是深入全县文化市场,进行明查暗访,掌握全县文化市场的总量、结构及现状。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了全县文化旅游工作的基本情况,找准了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要害,并集思广益,理清工作思路,提出全县文化旅游工作的总体发展思路,就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三个突破、抓好四项工作,即紧紧围绕文化旅游名县建设这个中心,突出繁荣文化、多出精品和旅游宣传开发、多出效益两个重点;实现重点项目建设、基层文化建设和特色旅游开发“三个突破”,抓好文物的保护利用、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文化旅游队伍的建设、文化旅游系统的改革等“四项工作”,推进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实现县域经济的新跨越。围绕这一工作思路,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俗村建设的意见》、《岐山县文化旅游名县建设规划》(20*-20*)、《岐山县“文化旅游开发效益年”活动实施方案》等等,为全县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强化措施,重点突破
两年多来,自己团结和带领班子成员,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人大及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突出工作重点,不断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壮大旅游产业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力。我县是周文化的摇篮和故乡,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省文物大县,文化积淀深厚,文物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文化旅游局长,我深谙此道。两年来,以发掘周文化和三国文化内涵为突破口,以特色旅游为主线,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深度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抓宣传,提高知名度。两年来,我们通过新闻媒体、大型宣传牌、省市旅游活动、网上宣传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外宣传。周公庙、诸葛亮庙等景点先后接受了中央、省、市电视台、浙江卫视和福建东南卫视等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策划印刷了著名作家贾平凹书写的宣传岐山旅游和臊子面的宣传画,扩大了岐山知名度。每年策划召开全县旅游促销推介会,邀请省、市多家旅行社参加。去年9月份,组织周公庙、诸葛亮庙等单位参加了全市“旅游宣传大篷车”活动,远赴甘肃、宁夏、山西等4省9市进行宣传推介。特别是今年3月份,我还主持编印了《岐山之旅》大型宣传画册,并精心策划在西安召开了全县旅游推介会,盛况空前,全面提升了景区形象和旅游品位,最近旅游收入明显增长。20*年,两庙共接待游客38万人次,门票收入15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4亿元;20*年,虽受“非典”及汛情影响,两庙共接待游客40.5万人次,门票收入165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
二是抓开发,打造文化旅游名牌。两年来,我始终把景区开发及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大事来抓,以创一流景区为目标,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共自筹资金140多万元,先后对周公庙及诸葛亮庙庙前广场、周原凤雏遗址进行了硬化、绿化和美化,对周公庙太公正殿和献殿、诸葛亮庙钟鼓楼及山门等进行了维修和彩绘,诸葛亮庙、周公庙和县宾馆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2A”和“3A”景区及“二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全面提升了我县旅游景区的档次和旅游品位。
三是抓旅游环境治理。为了使全县旅游业能有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自20*年以来,我们采取定期与突击整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大旅游环境的整治力度,每年“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和春节期间,与县公安、工商、物价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强全县旅游景区管理。针对周公庙过去欠账多,讨债户干扰旅游秩序和景区与周边村、组地权纠纷及两庙停车场乱收费屡禁不止的问题,我多次深入两庙及景区周围的庙王、五丈原等村进行调查了解,耐心做工作,在县上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终于使这一影响我县旅游形象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树立了良好的旅游形象。
(二)高度重视,强化安全,抓好文物工作
近两年来,自己坚持“预防为主、保护第一、安全第一、有效利用”的原则,加强文物安全,连续三年实现了馆藏文物和田野文物的绝对安全。
一是健全机制。20*年以来,局机关和各文博单位都成立了由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文物安全机构,落实了安全人员,每年对全县文物保护通讯员进行培训,健全完善了文物保护的“双轨一体”制。每年年初,我还与各文博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文物安全保护责任书》,逐级分解责任,定期主持召开文物安全专题会议,全面落实安全责任。
二是加强宣传。两年来,组织各文博单位坚持开展文物警钟日和宣传月活动,查漏洞、添措施,开展防范演练,警钟长鸣,特别是新《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后,组织各文博单位专题学习,悬挂横幅、书写标语、散发宣传资料进行全方位宣传,强化全民责任意识。我们还组织我县馆藏文物在市青铜器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等地展出,提高了我县知名度。我积极主动争取省市支持,给周原博物馆配置了全自动报警系统,并先后争取文物方面资金20多万元,促进了文物事业的发展。
三是加强发掘。去年年底,我县祝家巷遗址发现甲骨文后,其字数38字和龟背甲骨为全国之最,产生了轰动效应。为了进一步做好宣传和发掘工作,打响我县周文化之乡的品牌,我多次与省文物局、北大考古队、省考古研究所专家联系试掘工作,目前试掘工作全面开始,试掘成效和意义非常之大,这对于进一步证实岐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中华文明的源头,提高我县知名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真抓实干,突出重点,繁荣文化事业
近两年来,自己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为重点,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宗旨,文化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狠抓文艺精品创作。任职以来,自己一直把文艺精品创作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拿在手上,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重视专业和业余文艺人才的创作。上任伊始,我就主持修订完善了《岐山县文艺创作规划》(20*-20*)、《岐山县戏剧创作奖励办法》等政策,为繁荣文艺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年以来,全县共有诗歌、小说、散文、书画、摄影等作品400多件在市以上报刊发表,有些还获得了国家和省、市级大奖。剧本《照儿画爸》、《县令包丞》分获全省电视戏剧小品大赛一等奖和全市新剧目创作二等奖,《凤鸣岐山》经省戏曲研究院专家改稿和该院秦腔团排练上演后,在省第三届艺术节上获一等奖;索王锣鼓队在全国第十届“群星奖”大赛中获银奖,并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大型文化演出活动;同时,我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及扶持工作,多次去县戏校及民间艺人家中关心指导工作。去年7月,县戏校小演员张鹏超在中国第七届“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大赛中获金奖;在去年市“两节一会”民间艺术展示活动中,我县21位民间艺人的皮影、面花等300多件作品喜获大奖。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20人获三等奖,我县被市政府评为“优秀组织奖”。重视优秀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了陕西省楹联学会岐山分会,正积极筹备成立岐山县书画院和文学创作学会。
二是积极开展大型文化活动。在工作中,自己十分注重发挥文化与旅游的互动效应,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宣传为龙头带动文化事业繁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两年多来,共先后策划举办三次元宵节社火锣鼓游演、两届全县锣鼓大赛、一次全市青年歌手大赛、一次全县青年歌手大赛、两次民间工艺品大赛、两届“岐山之夏”文化活动周和“党旗颂”庆祝建党81周年晚会、迎“十六大”群众秦腔大赛、周文化书画名家联谊笔会、“华祥杯”交谊舞大赛、罗贯生“渭北山水”美术作品展、文化旅游系统演讲比赛等大型活动20多场次,丰富活跃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是抓基层文化建设。上任后,针对乡镇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薄弱,基层文化网络不健全的现状,自己多次深入基层,掌握情况,以贯彻国办[20*]7号和陕政办发[20*]1*号文件为契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以创建市级文化先进乡镇为切入点,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同时,每年还集中组织文化各单位,坚持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进村活动,丰富偏远群众的文化生活。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全县基层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安乐、蔡家坡、益店等乡镇已创建为市级文化先进乡镇,大营、枣林、五丈原、青化、京当等乡镇落实了文化站站址,市级文化先进乡镇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全县共有农村文化室120多个,民间文化协会组织19个,农村电影队87个,文化户300多户,文化经营单位16个。
四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市场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近两年来,按照国家和省、市的安排部署,自己从加强重点市场的监管和提高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入手,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和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活动,加强文化市场从业人员的政策法规培训,先后对印刷业、音像业、网吧等业主进行集中学习培训,使其守法经营。并亲自带队,由我局牵头,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配合,开展文化市场集中突击行动30多次,没收非法VCD光盘2400多张,书刊600多本,处罚违规单位53家,有效地净化了全县文化环境,局稽查队被命名为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我县被评为文化市场管理先进县。
(四)把握导向,强化管理,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近两年来,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为目标,自己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广电事业建设及广电安全工作,广播电视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一是抓新闻宣传。两年来,按照“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要求,自己坚持把新闻焦点放在县上中心工作上,以宣传报道十六大和县党代会、人代会精神为重点,突出宣传“兴岐富民、建设小康”主题和“工业强县、畜牧大县、文化旅游名县和西部经济强县”等“四县”建设。自20*年以来,共组写新闻稿件9600多篇,采用编发7600多篇,省市采用380多篇,开办宣传专栏8个,同时注重加强基层通讯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了全县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二是抓广电事业建设。近两年来,自己把加快信息网络化进程和乡镇有线电视发展作为事业建设的重点来抓,全县14个乡镇开通了有线电视信号,共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5000户,实施县城地埋线改造工程3.5公里,全面整修了县城通往五里铺的广播电视传输线路,架设双绞线4.5公里,多方筹资购置了台标发生器、字幕机等设备,提高了广播电视播出质量。
三是抓广播电视社会管理和安全工作。为了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我主持制定了广电安全防范预案,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同时,组织开展了地面卫星接收设施专项治理和净化荧屏工作,加大网络整合力度,陕九、陕汽、岐星、杏园等4大厂和7个村已并入全县大网,保证了全县广电安全。
(五)想方设法,多方引资,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上任以来,自己始终树立“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新理念,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想方设法、攻坚克难,多渠道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两年多来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1100多万元。投资240多万元的蔡家坡儿童乐园工程已竣工使用;县电影公司综合楼和蔡家坡电影院综合楼已投入使用,两楼共投资210多万元;周公庙太公正殿、献殿维修和彩绘已完工,总投资40多万元;诸葛亮庙庙前广场建设总投资15万元;新华书店图书大厦主体工程已完工,总投资300多万元;蔡家坡文化馆维修工程,争取省上资金8万元;广电网络乡镇杆线架设和迁址工程争取省市资金167万元;总投资100多万元的西岐民俗馆近日已破土动工;投资30万元的周公庙三星级厕所马上就要动工。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文化旅游工作。
三、重视监督,依法行政
全会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
其次要始终坚持正确导向不动摇。广播影视是党的重要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最前沿,对此,作为广播影视宣传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始终坚持把正确导向放在第一位,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及时、公开、透明中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发挥好舆论监督积极正面的作用。结合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走改转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真实准确地传播信息,坚决杜绝虚假新闻,坚守新闻真实的生命线。
四要以超常的思维指导和策划内外宣传。坚持三贴近、三深入原则,准确领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总体要求、目标任务,路径措施,把广播影视宣传工作更加主动、全面有效地融入到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围绕“城乡统筹,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和两地两区一中心,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定位,紧扣巴中“五大建设”主题,突出巴中地域特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巴中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促进巴中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
五要增强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要推动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传播,推进文化传播的科技创新和运用。一是加强内容生产,打造广播影视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节目创作制作能力,丰富声频荧屏,推进节目创新,切实增强节目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吸引力、感召力,真正使广播电视节目入耳入脑人心,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使广播电视真正成为受众的知心朋友。二是增强传播能力,构建功能完善、传输先进、覆盖城乡的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局里提出的总体工作思路,努力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月月看”的发展目标,推动“三网融合”,推进互联网、手持电视新业态,占领新兴媒体制高点,不断提高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