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

艺术类专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艺术类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艺术类专业论文

第1篇

2011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一级学科艺术学确定为一个新的学科门类——“艺术学门类”。这不仅是对我国艺术学科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也紧密地呼应了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发展的困难与矛盾。一是理工类开设艺术类专业的侧重点不一样,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2]:一类是着眼于办专业的社会责任,同时兼顾学校的素质教育;另一类则相反,着眼于学校素质教育,同时兼顾办学的社会责任;再有一类则着眼于学校的创收,兼顾办学的社会责任和学校的素质教育。因此学校在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平台搭建、学生管理等方面各有侧重,人才培养参差不齐。比如第一种类型的,其定位于专业办学,就会把艺术设计类专业和其他理工类专业等同对待,容易办出特色,其他就未必了。二是自身专业特点突出。艺术类专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专业门类,这一门类的学生个性特征突出,而理工类院校中的艺术类专业,其特点更为明显,问题也更为棘手,特别是学生的学风建设方面。在经过一阶段的升温后,理工类高校里面的艺术类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在办学定位、专业设计、教学管理、招生就业等方面陷入一定的发展困境,各高校开始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招生,压缩规模,“艺考热”有所回落。

二、理工类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及学风建设困境

理工类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其专业情况较为特殊,生源背景复杂,他们具有更多的不同于一般专业的大学生的鲜明个性特征。这些特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彰显专业特色的标志,另一方面又直接影响着大学学习和良好学风的形成,学风建设不容乐观。

(一)重视专业技能,缺乏人文素养

艺术类专业学生一般接触专业比较早,具有浓厚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情结,艺术情结浓厚,专业学习得心应手。相反的,受传统的“重理轻文”思想的负面影响,艺术教育被视为边缘学科,具备较高艺术天赋的且文化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更不愿意报考艺术类别的专业,报考学习艺术类专业文化课基础都比较薄弱。另外,我国高考对艺术类学生的选拔对文化基础要求也较低,无形之中加剧了艺术类大学生对文化素质课不感兴趣、文化知识缺乏等现象,自然而然的文化素养也不高。再者,“为艺术而艺术”的职业观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产生一定的影响[3]。这样在学习生活中极易导致两种极端的现象,一边是专业课的学习氛围良好,另一边则对专业课外的其他课程的学习消极对待,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二)重视自我意识,缺乏集体观念

艺术类专业学生在人才培养上有别于其他专业,比较注重个人的自我设计与发展,上课方式灵活多样,以小班为主。这一方面为艺术生进行艺术创造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激发创作激情与灵感,培养了学生独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这种过于追求自我、崇尚自我的学习方式和环境,也慢慢滋生了学生的一些不良思想行为,比如习惯于独来独往、不喜欢集体生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比较淡薄,个人主义意识浓于集体、大局意识,崇尚自我,缺乏团队合作协同精神。在学习生活中,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非常渴望展现自我,希望自己能够主宰自己,对于师长的教育引导缺乏耐心,听不进去;对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比较反感,甚至有抵触心理和叛逆行为,在教育管理上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

(三)重视个性自由,缺乏组织纪律

艺术类专业学生以具有敏锐的捕捉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浓厚的创新能力见长,个性越强,往往越具有艺术创造能力。长期的艺术专业学习和独特的行为处事风格,使得这类学生的情感细腻、思想奔放,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艺术类专业学生注重个人追求,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喜欢张扬个性,热衷于追求潮流和新事物,常常以时尚的引领者自居,奇特的服饰、造型往往深受他们青睐。同时,由于艺术类专业的授课方式比较多样,有很多的户外采风实践,他们的学习生活相对自由宽松,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缺乏纪律意识、纪律观念淡薄、生活学习松弛懒散、对规章制度熟视无睹或逆反等现象。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就是染有迟到、旷课、早退等不良习惯,无视校规校纪,纪律意识较为薄弱。

(四)重视功利主义,缺乏吃苦精神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容易产生个人主义和自私思想。且艺术类专业学习成本要远高于其他专业,学习艺术类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优越,宽绰的生活习惯易滋生功利思想。从社会环境看,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给艺术带来了急功近利、利益至上的负面效应[4]:一是学校考虑经济效益,不断扩大艺术类专业招生,而人才培养却没有跟上;二是教师积极投入到各种社会活动中,投入相当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做兼职、搞创收,学生在无形当中受到了影响;三是学生禁不住诱惑,热衷于兼职,低年级时便纷纷外出兼职挣钱。艺术类专业的特点,让艺术类的学生带有较强的功利主义思想,使他们注重追求个人实惠、名利,爱慕虚荣,不善于吃苦,学习上怕苦、工作上怕累、生活上怕穷,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浅尝辄止。

三、理工类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学风改进对策

随着理工类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科学把握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征,探索一套适合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5],因材施教地开展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上述艺术类专业学生所具特点及存在的学风问题,学校应把学风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狠抓学风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坚持德育教育为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党课在学生“三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宣传教育,参照国内一些高校做法,在校园网开辟“学风建设专题”栏目,开展舆论宣传与引导。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提升理工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开展符合艺术类学生发展规律的形势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美化、完善艺术类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手段[6]。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培育与打造特色品牌活动,走精品化路线;规范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的组织开展,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

(二)注重典型示范教育,提升学生集体意识

构建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学习产出,做实综合测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向先进模范学习;做好文明班级、先进团支部、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及优秀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交流会、报告会等方式,总结推广经验,树立典型,营造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注重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开展有效的帮扶引导工作。通过充分发挥优秀干部、优秀党员的典型示范作用,结合各类形式多样的集体性校园文化活动,提升他们的全局观念,进一步强化艺术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严肃学校校规校纪,弘扬优良校风学风

缘于人情及各种人为因素而出现的对个别学生违规现象处理的模糊不清,无形中加剧了学生的违纪违规现象,纵容了学生藐视制度约束性。对于这一群体,要加强制度建设,并把制度落到实处。要把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考风建设与道德、诚信教育相结合,贯穿于学风建设的全过程,提高学生自律意识。特别是要加大对违规违纪现象的处理力度,对于考试作弊及无故旷课现象,要简化处理环节,提高处理速度,从思想源头上断绝学生的侥幸念头,让规章制度真正发挥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四)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2篇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高校扩招措施的实施,各高校纷纷开设了艺术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艺术类专业一般包括音乐专业、美术专业、设计专业、传媒专业等,从专业群体来看,这是一个思维风格、心理特点、行为方式具有鲜明专业特点的群体,而与普文、普理的学生相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有如下特点:

(一)思维方式上

长于形象,短于逻辑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要求多是训练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情感体验、较强的审美与表现力,特殊的思维训练和心理体验导致艺术类专业学生特殊的思维定势:形象思维发达,逻辑思维欠缺。形象思维的发达导致他们对诉诸视觉、听觉的线条、色彩、声符以及意象具有较强感受力,且善于联想与想象,情感丰富。逻辑思维的缺乏使得他们在掌握与接受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的理论知识方面能力较弱。“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生产,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思维活动,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形象性是最突出的美学特征,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都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尽管好的思维品格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配合、协同运行,但不可否认,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确实存在着利于专业技能学习的重形象轻逻辑的思维定势。

(二)学习行为上行为是思维的体现

不同的思维风格可能导致不同的学习兴趣和行为偏好,“艺术类学生受艺术思维特征的影响,一般更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更富于情绪、情感和想象,往往喜欢追求浪漫情调和美感”。故反映在学习过程中,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多体现出如下特点:

(1)倾向无纸化阅读

由于受直观和形象思维习惯影响,那类融合了文字、画面、声音、视频的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好奇,更多关注知识载体视觉与听觉的趣味性。“传统的以文字为主体的教材、文学作品正被艺术生所冷落,相反,那些动感的、图形的、虚拟的阅读物正受到他们的青睐。”这种特殊的阅读倾向,值得大学语文课堂思考教学局限与实施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2)凭兴趣接受知识

由于想象活跃、情感丰富,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影响,极容易出现注意力与兴趣迁移,情绪不够稳定,专注力不够深入与持久,故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多表现为喜欢轻松、新颖、实用的学习氛围,更适于面对有新鲜感的任务,做事喜欢标新立异,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对单一、缺乏新意的学习环境与课堂气氛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更多地依凭个人兴趣,率性而为。

(3)学习过程中重自我表现

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创造性思维敏锐,情感世界细腻丰富,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自信心,专业特点又决定了他们经常参与竞赛活动与表演活动,有充分的机会表现自己。有研究显示:艺术类学生具有一种立法型思维,这种思维风格的人“喜欢创造并提出自己的规划,用自己的方式做事,喜欢没有预先建构好的问题,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故作为个体,他们在群体中具有强烈的不受约束的自我意识倾向,不愿受约束而要求行动自由,要求自我表现,有较强的表现欲。

(4)同时也具备一定合作精神

由于思维感性,更易被外部世界影响,也喜欢关注外部世界,故他们对外部的鼓励评价与帮助有较强的心理需求,这种外顷性思维使得他们具备一定的社会参与感,也能很好地与别人合作,所以艺术类专业学生虽个人表现欲强烈,但学习与工作过程中,也具备一定的团体合作精神。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学策略探析

在承认、了解了受教群体的差异性、特殊性之后,应着眼构建与之匹配的差异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以及老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多途径多手段地达到教学效果。针对以上分析的艺术类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学语文可调整如下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专业针对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革新,首先应是教学内容的革新。就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来说,大学语文教材缺少针对性的问题已成为阻碍艺术专业开展人文教育的一大瓶颈:表现为编辑体系单调,多以文学史或文体类别结集作品、古代作品比例偏多、注重作品的教化功能,强调共性而忽略了艺术类受教对象的专业特性……有鉴于此,对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必须作出选择,而选择的原则是教学内容切合艺术专业背景,能够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艺术专业大学语文的内涵应是文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用文学的语言,人文性建构,与诸种艺术相互交融,去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用语言文字去完成孕育“艺术创造潜能”的任务。具体做法可尝试如下建构:

(1)创建有艺术专业特色的多元组合的课程结构体系

如可设置一门《大学语文》必修课程,下设《影视欣赏》《新闻写作》《中国文化》等专项选修课,或开设一些如文学与音乐、文学与绘画、诗歌与艺术为题的专题讲座,这种多元组合的课程设置可让艺术类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机会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多方面的兴趣,从而运用自己的优势思维风格,完成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

(2)结合艺术专业特色编写教材

编一部偏重艺术类专业特性的特色教材,在编撰过程中注意选文既要有浓郁的文学性,又有很强的专业色彩,如依据艺术的分类,选取与美术摄影、音乐舞蹈、建筑园林各大艺术门类相关的文章作为课文,如嵇康《琴操》诗、萧伯纳《贝多芬百年祭》、范曾《徐悲鸿论》等古今中外文本,这样会使学生由熟悉和相关性产生对整个课程所学专业的兴趣,让学生在文学欣赏的同时浸润艺情。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思维的适配性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仅仅以一本适宜的教材或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的挑选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研究教育是不够的,为了使学生从教学中获益,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应该和学生的思维风格、学习心理、个相匹配。因此,针对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积极创新,运用与艺术类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相长,协调师生的课堂关系。具体来说,有如下教学途径可与学生的艺术思维匹配:

(1)视听法

也叫“圣克卢法”,是一种强调在一定情境中听觉(音频)和视觉(图片、影视)结合的教学方法。由前所述,艺术类学生由于形象性思维,多崇尚无纸化阅读,源于他们成天与声音、旋律、线条、色彩、视频等专业符号打交道,由纯文字组成的文学界面对他们不够亲和,过于抽象和枯燥。因此,大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顺应艺术类学生之所长,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方式将文学的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以图文、影像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如诗歌教学中的诗配乐,文学品读中的画面,戏剧学习中的视频、录像、电视片段的播放等。事实上,在文学作品中涉及相应的音乐、舞蹈与绘画知识,作为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师,还应下大力气去挖掘。

(2)情境体验法

具体到大学语文教学上是指教师给学生以自导自演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舞台设计等,将语言文字构筑的文学世界表演出来,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艺术天赋和艺术表现力,性格上注重自我表现但又具有一定的合作精神,故在讲授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时,可让他们采用角色扮演、诗歌朗诵、动漫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自编自导,自行设计去体味人物、人物心理与文学场景,让他们在激发专业热情的同时加深文学体验。

(3)课堂讨论式

情境体验式给学生提供“我的舞台”,课堂讨论式为学生提供“我的讲台”让他们表达“我的观点”。教学中,教师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的一言堂、满堂灌会使学生兴味索然。艺术类专业学生生性自由,张扬自我,爱发表言论。因此,教师可采用引进案例或设置话题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后再试着将讲台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各种导入式话题、展开式话题、深化式话题中组织语言、表达观点,给他们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创新的教学方式需要个性化的教师。目前,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的授课教师最迫切的任务是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向相关领域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院校也应将艺术类专业大语教学的教师相对固定,并提供更多艺术实践继续教育的机会,以使他们积累与艺术相关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大语课堂更具艺术实践性。

(三)考核评价的方式

过程差异性合理的评价能把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倾向传导给学生,对学生科学、积极的评价也直接激励着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培养。艺术类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他们应重视创作过程中创新能力的考查,故传统的“定性评价”只重视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的评判方式,已逐渐证明了对其艺术个性发展的不利,而教改语境下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则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参与程度、知识选择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因材施教”思想的回归,对艺术类专业的大语课程考评也应有与艺术思维相对应的革新。

(1)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例

课程最后的评价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而比例多为平时成绩占30%或40%。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最后成绩总评可改为平时成绩占50%至70%,从分配比上注重过程性评价。

(2)平时成绩可采用模块化评价

对艺术类专业的考评,可按能力侧重点将考核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其中有1—2个模块向平时艺术创作倾斜,如除去期末卷面考评模块后,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可加入“广告语创作”模块,服装设计专业可加入“作品人物服装设计”模块。同理,别的艺术类专业亦可加入别的“创作模块”,如根据作品文本去谱曲、编舞、绘画、制作flash作品等,打通文学与艺术,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实践中去品评文学经典,提高文学素养。

(3)具体考核方式可考虑“视觉情景法”

第3篇

【关键词】艺术类 毕业教学展示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78-01

一 成人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改革取得的成效

长期对成人艺术类学生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现今已显露出弊端。成人艺术类学生应更多在毕业考核中展示其专业实际能力,以适应职业需求。在多年的教学中,艺术类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摸索出将幼儿艺术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这一形势改为毕业教学展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利用自我设计,探究性、多种艺术门类课程选择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艺术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实际演练和体验型科学,通过多种艺术门类课程的选择,学生与导师可以共同探究幼儿艺术各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了解最终决定教学展示题目、形式。一切工作都由学生主导完成,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实际授课能力是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地说大话、喊口号,甚至抄袭,没有积极的思维、实际的演练和创新。利用自己设计性或探究性授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幼儿艺术教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和探究性的毕业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作用是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无法取代的。

2.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知识相联系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幼儿艺术专业教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把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育儿知识相联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利用各种不同的音乐来调节幼儿的情绪;生活中的不同季节可用不同的装饰画去表示,用来作教室装饰或家居装饰。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又与教学密不可分的知识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并动手实践和创新。

3.在教学展示中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使学生更有兴趣

在导师引导毕业教学展示中,学生们还应加入一系列与幼儿互动的实践性活动,如幼儿参与的律动游戏、手工、讲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意识到,这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怎么带动幼儿?怎么通过自己的引导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使学生增加知识,拓展视野,开发智力,激发学生研讨教学问题的浓厚兴趣。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堂实践性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4.毕业教学展示提高学生就业自信心

通过教学展示学生们纷纷表示有难度,但这个过程受益匪浅,真的有提高,能学到知识。据对毕业班学生的调查,60%以上的学生将这次毕业展示运用到了求职或工作中去,80%的学生认为通过这样的毕业教学展示,授课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这样的毕业形式改革很实用,符合现在就业的需求。

二 成人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改革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创造性

幼儿艺术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高中毕业考入的,对自己缺乏自信。实际上,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而且经过某种训练后,完全可以学会并更具创造性。创新并不与知识成正比,所以需要导师更多的耐心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教会她们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消极的思想

从已毕业的幼师学生来看,持有积极心态的毕业生,积极进取,最终创出一片新天地,而持消极心态的毕业生,遇事退缩,在困守中一事无成。由于几乎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展示是一项相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难度的事,做起来肯定困难重重,心态若不积极,遇到困难,便容易退缩。因此,导师关注学生的心态,是帮助他们成长的有效手段之一。

3.不了解创新的方法

第4篇

论文摘 要: 作为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高等院校,应注重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构建起社会主流价值观,培养合格人才。文章联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了教育引导他们的措施,以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作观和艺术观等,增强素质教育的实效。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这就要求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作为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高等院校,如何推进高校的素质教育,真正构建起社会主流价值观,培养合格人才,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从这方面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创新形式进行探析。

一、联系实际,把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艺术类专业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从事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首先要对他们的鲜明个性特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只有在把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基础上,通过树立全新的促进艺术类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思路,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达到既鼓励他们个性发展,又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育人目的。

经过多年的学生管理实践,与学生接触交流,我基本上掌握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这些个性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观察能力强。

艺术类专业学生由于长期受专业学习的熏陶,往往表现出观察力强、富有想象力的特点。在强调艺术创新的过程中,他们追求鲜明的艺术个性特色,讲求艺术个性的积累,他们善于以独特的视角生活,对社会的观察往往比较细致。但与此同时,艺术思维、感性思维强的特点使艺术专业的学生总是倾向于自然而然地对事物作出审美判断,而导致对其他的价值判断不够敏感。加上缺乏理论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因而,往往不能从整体上看问题,不能从本质上分析问题。

2.敢于竞争。

艺术类专业学生在进行社会艺术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专业实习经验,比别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文化表现形式。因此,他们勇于面对未来的挑战,能够主动出击,为理想事业的成功积极拼搏、竞争。这一特点表现为艺术专业学生的自信心和好胜心极强,总认为自己的作品和表现是最好的。由于缺乏一分为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不大容易听得进不同意见,甚于看不起老师。有时为了追求他们的创造风格和艺术性,而把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性抛在脑后,创造出不太健康的艺术作品,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

3.个性突出。

艺术类专业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容易从中西方文化艺术中得到启迪和熏陶。因此,感情就要比普通大学生细腻丰富,活动能力较强。但又由于专业的个体作业性,因此他们大都不愿意自己的行动受到约束,不愿被管教而要求行动自由,要求自我表现。具体在平时就表现为,有些学生感情容易冲动,明知有些事情是校纪校规禁止的,但到时就会头脑发热,置校纪校规于不顾屡屡违纪。

4.重专业轻理论。

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多数从小就培养自己的艺术爱好和兴趣。高考时的专业考试占用了他们的学习空间,这样势必影响文化课程的学习。因此,艺术专业学生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在进入大学后,艺术专业学生普遍接受专业,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专业学习。但是一方面,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政治理论和基础理论的学习的关系。对政治理论和基础理论的学习重视不够。这些直接导致艺术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从而影响今后的职业生涯。艺术类专业学生政治理论和基础知识不足的严重首先反映在人文知识欠缺、文化素养不高、底蕴不足。他们毕业后走进社会创作时,往往难以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新意。其次,道德观念模糊,受社会环境影响,不可避免存在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再就是哲学思维缺乏,由于对哲学、政治学人文课题普遍没有兴趣,因而不仅对时事缺乏关心,而且因为缺乏哲学思想教育,影响了逻辑思维、辩证分析、科学判断等能力。应当指出,一件真正的可以传世的艺术品诞生是离不开严密的哲学思想指导的。艺术作品本身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与文化,反映了一种意念。如何将作品适当的表达,体现出深刻的内涵、深远的意义,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这些需要巧妙的思量与把握。而在这种思量与把握的过程中,哲学思维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这方面理论学习对成长中的现代艺术专业学生而言十分重要。

5.适应能力不强。

由于学校不很重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的教育和培育,加上自身习惯性的忽视,自我中心意愿较强,因而使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不强。产生的结果是艺术类学生缺乏健康乐观的情绪与承受挫折的耐力,进入社会后往往无法调整角色,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能正确看待得失,导致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二、教育引导,注重艺术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1世纪是以创造为特征的时代,也将是揭开众多科学奥秘的时代。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就是要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个性特点,不断抓好教育引导,为社会培育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合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我们要依据《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标,始终不渝地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十分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艺术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首位。

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新型人才的“四有”是一个有机整体,而其中的关键是道德。由此看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起点,它关系到艺术人才的根本性质,即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同时提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我们要在抓好艺术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坚持把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艺术类学生素质教育的一根主线。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受改革浪潮的冲击,学生的价值观处在摇摆状态。在他们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坐标时,一定要加强对他们的价值取向方面的教育。只有让艺术类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才可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有效的艺术人才。否则,培养出的人才也只能与社会格格不入。

在这方面,要努力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确认知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前提和基础。荣辱观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应着力强化学生的内心体认和道德自觉,使之在认知中增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坚定性。努力发挥情感在人的行为中的主要影响作用。在加强荣辱观教育中,我们要注意到耻感和羞耻之心是人之为人的底线,是人格塑造的基础。要极力激发和培育现代大学生良好的自尊心,从而使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为社会服务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

2.树立正确的创作观,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艺术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

要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创作与创造的思想性,就要在学生文化素质上下功夫。因为文化素质会制约或促进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表现、艺术审美、艺术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大家知道,艺术本身是对美的体现。由于部分学生片面地追求“技法”的学习与提高,热衷于考级、考证和社会工作,却忽略了自身人文知识的积累,以致审美能力不足,审美情趣低下,不知道什么是美,也不知道怎样欣赏美,更谈不上去表现美、创造美。因而创作的作品缺乏思想性和灵魂,自身虽处在风华正茂年代,却不能使人感受到一种意气风发、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人因为富有精神和思想,才使自己与动物发生了根本性的区别;人也因为各自精神境界和思想品位的不同而形成了能力和素质的差异。所以说,艺术的精魂在于思想。正因为如此,艺术创作才充满着思想性的涵意和激扬。倘若每个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坚持做到这一点,那么一定能以卓越的头脑和高尚的精神赋予作品以活力、韵律与灵魂,并以之提升作品的美学品位与精神价值,发挥作品对人和社会的激励作用与引领功能。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加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美学基础知识的教育,对于文艺作品来说,不论其形式多么新颖,都要有思想,有灵魂。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不能没有人文底蕴,否则就无益于社会进步。一个人的修养程度,决定作品的感染力。

要提高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就要教育引导学生坚持大众化的艺术创作之路,大众化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艺术创作的出发点。疏远大众的艺术作品,必然被大众所疏远,贴近大众的艺术作品,才能为大众所接受。当今社会,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水平和欣赏能力越来越高,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广,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所以这就要求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思想上要有融入大众的真情实感,在创作形式上要适合大众。如果高高在上,孤芳自赏,采用艰深晦涩的表现形式,最终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而所创作的作品也被大众接受,从而失去生命力,没有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价值取向的素质教育中要坚持大众化教育,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思想意识。只有时刻把握大众对艺术的切实需求,才能创作出贴近生活、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3.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把艺术素质教育作为艺术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艺术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与非艺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不同,艺术素质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各种素质的核心。艺术素质包括艺术审美、艺术表现、艺术创造。就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离开了艺术素质就不能称其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如何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呢?我认为应在坚持正确的艺术观前提下,通过授课、观摩、写生、采风,学习中西方的艺术精品以及艺术鉴赏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素质。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主要提高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一是艺术欣赏能力。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对于创作与创造的水平提升关系极大。这方面能力的大小反映了学生的艺术基础。一个艺术类专业学生接触一件艺术作品时,仅停留在直观的、表象的、肤浅的认识上是不行的。要从历史、美学、价值上深刻地分析作品的涵义。所以说,艺术类专业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方法,只有这样,其艺术欣赏才能由情感欣赏上升为理性和综合性欣赏的高层次欣赏。

二是艺术表现能力。艺术类专业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方面是艺术表现能力。这也是艺术学生的基础能力。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不能没有思想性、艺术性。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如何,主要看作品的内在寓意,以及是否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

三是艺术创造能力。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艺术的目的,是要能独立地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并能产生出一定的艺术作品。进行艺术素质教育的方法首先是继承和学习,即继承人类文明的优秀艺术传统,学习人类文明的优秀艺术成果。但是,艺术类专业学生不能只偏向继承与学习,要着眼于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艺术创造是艺术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培育艺术创造力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重社会效益。一个好的作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点。

三、创新形式,切实增强素质教育的实效

扎实推进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在素质教育内容、形式、要求上要有新的思想,而且在素质教育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要进行新的探索。要积极探索提高素质教育成效的途径、载体和方法,在更加科学、全面、有效的素质教育中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更新艺术学习理念。随着时代条件、社会环境、生源结构的变化,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等院校艺术类学生首先要更新艺术教育理念,明确艺术专业是人文学科性质,它已不是简单的技术学科,而是为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而产生的。艺术是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的一种体现。它本身是历史传承的媒介,不仅是人类文明内在灵魂的表达形式,而且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反映。所以当今的艺术教育已逐渐脱离技术本位及精致所主导的教学模式,而迈入以全方位人文素养为内容的艺术学习。更新艺术教育理念,就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学生当做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艺术专业教师需要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差异,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做准备,按照学生的成长需要及特点来设计开展活动。

调整专业培养计划。为了弥补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先天不足的状况,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应当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改革课程设置,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向完整与合理。在这方面,要树立“大教育”、“大艺术”的观念。在按专业大类招生基础上,设置大类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这样既能满足加强基础通识教育的要求,使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又使学生的专业教育有了保证。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针对艺术专业学生有个体作业特点,组织他们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既有助于发挥这些学生的才能,展示个性,又能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集体凝聚力。所以说,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做法:(1)抓好校园物态环境建设,培植校园人文环境,如广告牌、横幅、宣传栏等气氛布置;(2)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化体育竞赛、作品展览、作品欣赏评论、艺术节等;(3)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及学生社团作用,积极组织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踊跃参加各类活动,如政治思想教育讲座、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能进一步调动教工、学生共创人文精神的积极性,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艺术类专业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强教育工作,帮助学生们认清形势,正确认识自我,找到自己就业的准确定位。要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首先,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个性心理特点最突出、独立、自我管理意识强的特点,可以采取学生主动参与的模式,积极引导他们多参加职业训练。通过精心整理、收集、设计求职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如现场演练、模拟招聘等,使学生充分体验求职过程。利用艺术院校的师资优势,开展各种类型与内容的艺术讲座,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加强他们的职业定位。其次,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对于求职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态,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地去适应。不要幻想和要求第一次选择的就业岗位或从事的工作就是十全十美的,符合自己理想的。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调整,终身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小了。因此,每个艺术学生应该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了帮助艺术类专业学生提高素质及投入社会之中进行艺术创造,进行创业,他们在校期间就要在第二课堂或创业园实习。我们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产学研联合,组织学生参与企业产品、广告的设计,组织好暑期社会实践团活动,营造奋发向上的创新实践的教育氛围,为学生创造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组织和指导学生总结在实习和社会实践期间的作品创作经验,并创造机会组织参加作品的展览评选活动。这种活动既锻炼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助其树立信心,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又提高了学校声誉,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丰富了自己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就业的经验。

提供增强素质教育实效的组织保证。要增强素质教育的实效,我认为关键在组织工作。一方面要重视高校艺术专业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身就对文明与文化、艺术与科学所知甚少,学生艺术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提升也将会成为一句空话。艺术类专业教学毕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应注重言传身教,以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并结合提高的艺术造诣,在专业的思想深度、对人生社会未来的认识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管理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高等院校系辅导员从事政治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不时要渗透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加强自身人文和思想修养,树立向上的人格精神,这样才能与学生交朋友,达到增强素质教育的成效,再就是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利用党团和社团活动开展素质教育。在学生先进分子中评选出素质教育的模范,开展创优争先活动,从而带动和促进周围同学共同努力提高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群.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管理对策[j].北京教育.高教,2007,(5).

[2]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4).

[3]彭伏期.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人文教育短缺问题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1).

[4]庞黎明,杜淑梅.素质教育与学生个性[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

[5]刘丹,许洪范,李伟.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27-129.

[6]欧阳俊虎.新时期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19-22.

第5篇

论文高校的实验室在高校教学体制中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它将抽象的思维知识转变为形象的思维知识,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以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和认识的平台。详细内容请看下文高校艺术类专业实验室管理。

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在设计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更是已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高校艺术实验室管理在加强学生其设计专业上的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的发展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强调计算机及其应用,在他们艺术领域的增强,视野的开拓、就业的提高上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也是艺术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验室是为满足教学需要而建立的重要平台,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可以为平面设计、影视动画、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专业的教学实验服务,可以进行影视动画、图形图像处理、广告制作、CAD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和实验。由于艺术设计学科的性质,上述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和实验都要由实验室承担,实验室教学任务繁重。此外,近年来我国对设计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剧增,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应用软件种类繁多,安装数量庞大且更新升级频繁。又鉴于艺术类学生稍微个性自由,纪律些许散漫,文化课特别是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加上所学专业的特点,为使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高校艺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就出现了一些非常现实而重要的问题。

首先,鉴于艺术类专业实验室的特殊性,它必须两位教师来协作完成其实验教学。一是艺术的专业教师,二是实验管理人员。现今,有些高校在艺术教学实验上,就因其有的特殊性,存在艺术专业教师与实验管理人员互不相识的现象。艺术专业教师自身在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稍许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计算机方面的问题没法解决,学生不能正常使用机器,有些教师就让学生自带笔记本上课,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基于两位教师处于不同部门,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这就需要两位教师首先真正意识到两者在教学工作中的紧密协作的关系,团结协作,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从大局出发;再次是相关部门的协调,互相支持,共同完成实验室的教学任务。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高校艺术类专业实验室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6篇

论文摘 要: 作为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高等院校,应注重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构建起社会主流价值观,培养合格人才。文章联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了教育引导他们的措施,以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作观和艺术观等,增强素质教育的实效。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这就要求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作为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高等院校,如何推进高校的素质教育,真正构建起社会主流价值观,培养合格人才,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从这方面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创新形式进行探析。

一、联系实际,把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艺术类专业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从事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首先要对他们的鲜明个性特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只有在把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基础上,通过树立全新的促进艺术类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思路,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达到既鼓励他们个性发展,又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育人目的。

经过多年的学生管理实践,与学生接触交流,我基本上掌握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这些个性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观察能力强。

艺术类专业学生由于长期受专业学习的熏陶,往往表现出观察力强、富有想象力的特点。在强调艺术创新的过程中,他们追求鲜明的艺术个性特色,讲求艺术个性的积累,他们善于以独特的视角生活,对社会的观察往往比较细致。但与此同时,艺术思维、感性思维强的特点使艺术专业的学生总是倾向于自然而然地对事物作出审美判断,而导致对其他的价值判断不够敏感。加上缺乏理论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因而,往往不能从整体上看问题,不能从本质上分析问题。

2.敢于竞争。

艺术类专业学生在进行社会艺术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专业实习经验,比别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文化表现形式。因此,他们勇于面对未来的挑战,能够主动出击,为理想事业的成功积极拼搏、竞争。这一特点表现为艺术专业学生的自信心和好胜心极强,总认为自己的作品和表现是最好的。由于缺乏一分为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不大容易听得进不同意见,甚于看不起老师。有时为了追求他们的创造风格和艺术性,而把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性抛在脑后,创造出不太健康的艺术作品,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

3.个性突出。

艺术类专业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容易从中西方文化艺术中得到启迪和熏陶。因此,感情就要比普通大学生细腻丰富,活动能力较强。但又由于专业的个体作业性,因此他们大都不愿意自己的行动受到约束,不愿被管教而要求行动自由,要求自我表现。具体在平时就表现为,有些学生感情容易冲动,明知有些事情是校纪校规禁止的,但到时就会头脑发热,置校纪校规于不顾屡屡违纪。

4.重专业轻理论。

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多数从小就培养自己的艺术爱好和兴趣。高考时的专业考试占用了他们的学习空间,这样势必影响文化课程的学习。因此,艺术专业学生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在进入大学后,艺术专业学生普遍接受专业,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专业学习。但是一方面,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政治理论和基础理论的学习的关系。对政治理论和基础理论的学习重视不够。这些直接导致艺术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从而影响今后的职业生涯。艺术类专业学生政治理论和基础知识不足的严重首先反映在人文知识欠缺、文化素养不高、底蕴不足。他们毕业后走进社会创作时,往往难以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新意。其次,道德观念模糊,受社会环境影响,不可避免存在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再就是哲学思维缺乏,由于对哲学、政治学人文课题普遍没有兴趣,因而不仅对时事缺乏关心,而且因为缺乏哲学思想教育,影响了逻辑思维、辩证分析、科学判断等能力。应当指出,一件真正的可以传世的艺术品诞生是离不开严密的哲学思想指导的。艺术作品本身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与文化,反映了一种意念。如何将作品适当的表达,体现出深刻的内涵、深远的意义,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这些需要巧妙的思量与把握。而在这种思量与把握的过程中,哲学思维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这方面理论学习对成长中的现代艺术专业学生而言十分重要。

5.适应能力不强。

由于学校不很重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的教育和培育,加上自身习惯性的忽视,自我中心意愿较强,因而使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不强。产生的结果是艺术类学生缺乏健康乐观的情绪与承受挫折的耐力,进入社会后往往无法调整角色,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能正确看待得失,导致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二、教育引导,注重艺术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1世纪是以创造为特征的时代,也将是揭开众多科学奥秘的时代。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就是要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个性特点,不断抓好教育引导,为社会培育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合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我们要依据《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标,始终不渝地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十分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艺术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首位。

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新型人才的“四有”是一个有机整体,而其中的关键是道德。由此看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起点,它关系到艺术人才的根本性质,即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同时提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我们要在抓好艺术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坚持把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艺术类学生素质教育的一根主线。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受改革浪潮的冲击,学生的价值观处在摇摆状态。在他们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坐标时,一定要加强对他们的价值取向方面的教育。只有让艺术类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才可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有效的艺术人才。否则,培养出的人才也只能与社会格格不入。

在这方面,要努力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确认知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前提和基础。荣辱观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应着力强化学生的内心体认和道德自觉,使之在认知中增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坚定性。努力发挥情感在人的行为中的主要影响作用。在加强荣辱观教育中,我们要注意到耻感和羞耻之心是人之为人的底线,是人格塑造的基础。要极力激发和培育现代大学生良好的自尊心,从而使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为社会服务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

2.树立正确的创作观,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艺术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

要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创作与创造的思想性,就要在学生文化素质上下功夫。因为文化素质会制约或促进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表现、艺术审美、艺术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大家知道,艺术本身是对美的体现。由于部分学生片面地追求“技法”的学习与提高,热衷于考级、考证和社会工作,却忽略了自身人文知识的积累,以致审美能力不足,审美情趣低下,不知道什么是美,也不知道怎样欣赏美,更谈不上去表现美、创造美。因而创作的作品缺乏思想性和灵魂,自身虽处在风华正茂年代,却不能使人感受到一种意气风发、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人因为富有精神和思想,才使自己与动物发生了根本性的区别;人也因为各自精神境界和思想品位的不同而形成了能力和素质的差异。所以说,艺术的精魂在于思想。正因为如此,艺术创作才充满着思想性的涵意和激扬。倘若每个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坚持做到这一点,那么一定能以卓越的头脑和高尚的精神赋予作品以活力、韵律与灵魂,并以之提升作品的美学品位与精神价值,发挥作品对人和社会的激励作用与引领功能。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加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美学基础知识的教育,对于文艺作品来说,不论其形式多么新颖,都要有思想,有灵魂。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不能没有人文底蕴,否则就无益于社会进步。一个人的修养程度,决定作品的感染力。

要提高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就要教育引导学生坚持大众化的艺术创作之路,大众化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艺术创作的出发点。疏远大众的艺术作品,必然被大众所疏远,贴近大众的艺术作品,才能为大众所接受。当今社会,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水平和欣赏能力越来越高,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广,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所以这就要求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思想上要有融入大众的真情实感,在创作形式上要适合大众。如果高高在上,孤芳自赏,采用艰深晦涩的表现形式,最终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而所创作的作品也被大众接受,从而失去生命力,没有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价值取向的素质教育中要坚持大众化教育,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思想意识。只有时刻把握大众对艺术的切实需求,才能创作出贴近生活、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转贴于  3.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把艺术素质教育作为艺术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艺术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与非艺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不同,艺术素质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各种素质的核心。艺术素质包括艺术审美、艺术表现、艺术创造。就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离开了艺术素质就不能称其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如何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呢?我认为应在坚持正确的艺术观前提下,通过授课、观摩、写生、采风,学习中西方的艺术精品以及艺术鉴赏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素质。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主要提高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一是艺术欣赏能力。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对于创作与创造的水平提升关系极大。这方面能力的大小反映了学生的艺术基础。一个艺术类专业学生接触一件艺术作品时,仅停留在直观的、表象的、肤浅的认识上是不行的。要从历史、美学、价值上深刻地分析作品的涵义。所以说,艺术类专业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方法,只有这样,其艺术欣赏才能由情感欣赏上升为理性和综合性欣赏的高层次欣赏。

二是艺术表现能力。艺术类专业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方面是艺术表现能力。这也是艺术学生的基础能力。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不能没有思想性、艺术性。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如何,主要看作品的内在寓意,以及是否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

三是艺术创造能力。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艺术的目的,是要能独立地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并能产生出一定的艺术作品。进行艺术素质教育的方法首先是继承和学习,即继承人类文明的优秀艺术传统,学习人类文明的优秀艺术成果。但是,艺术类专业学生不能只偏向继承与学习,要着眼于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艺术创造是艺术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培育艺术创造力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重社会效益。一个好的作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点。

三、创新形式,切实增强素质教育的实效

扎实推进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在素质教育内容、形式、要求上要有新的思想,而且在素质教育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要进行新的探索。要积极探索提高素质教育成效的途径、载体和方法,在更加科学、全面、有效的素质教育中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更新艺术学习理念。随着时代条件、社会环境、生源结构的变化,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等院校艺术类学生首先要更新艺术教育理念,明确艺术专业是人文学科性质,它已不是简单的技术学科,而是为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而产生的。艺术是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的一种体现。它本身是历史传承的媒介,不仅是人类文明内在灵魂的表达形式,而且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反映。所以当今的艺术教育已逐渐脱离技术本位及精致所主导的教学模式,而迈入以全方位人文素养为内容的艺术学习。更新艺术教育理念,就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学生当做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艺术专业教师需要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差异,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做准备,按照学生的成长需要及特点来设计开展活动。

调整专业培养计划。为了弥补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先天不足的状况,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应当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改革课程设置,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向完整与合理。在这方面,要树立“大教育”、“大艺术”的观念。在按专业大类招生基础上,设置大类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这样既能满足加强基础通识教育的要求,使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又使学生的专业教育有了保证。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针对艺术专业学生有个体作业特点,组织他们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既有助于发挥这些学生的才能,展示个性,又能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集体凝聚力。所以说,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做法:(1)抓好校园物态环境建设,培植校园人文环境,如广告牌、横幅、宣传栏等气氛布置;(2)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化体育竞赛、作品展览、作品欣赏评论、艺术节等;(3)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及学生社团作用,积极组织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踊跃参加各类活动,如政治思想教育讲座、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能进一步调动教工、学生共创人文精神的积极性,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艺术类专业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强教育工作,帮助学生们认清形势,正确认识自我,找到自己就业的准确定位。要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首先,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个性心理特点最突出、独立、自我管理意识强的特点,可以采取学生主动参与的模式,积极引导他们多参加职业训练。通过精心整理、收集、设计求职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如现场演练、模拟招聘等,使学生充分体验求职过程。利用艺术院校的师资优势,开展各种类型与内容的艺术讲座,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加强他们的职业定位。其次,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对于求职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态,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地去适应。不要幻想和要求第一次选择的就业岗位或从事的工作就是十全十美的,符合自己理想的。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调整,终身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小了。因此,每个艺术学生应该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了帮助艺术类专业学生提高素质及投入社会之中进行艺术创造,进行创业,他们在校期间就要在第二课堂或创业园实习。我们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产学研联合,组织学生参与企业产品、广告的设计,组织好暑期社会实践团活动,营造奋发向上的创新实践的教育氛围,为学生创造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组织和指导学生总结在实习和社会实践期间的作品创作经验,并创造机会组织参加作品的展览评选活动。这种活动既锻炼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助其树立信心,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又提高了学校声誉,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丰富了自己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就业的经验。

提供增强素质教育实效的组织保证。要增强素质教育的实效,我认为关键在组织工作。一方面要重视高校艺术专业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身就对文明与文化、艺术与科学所知甚少,学生艺术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提升也将会成为一句空话。艺术类专业教学毕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应注重言传身教,以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并结合提高的艺术造诣,在专业的思想深度、对人生社会未来的认识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管理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高等院校系辅导员从事政治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不时要渗透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加强自身人文和思想修养,树立向上的人格精神,这样才能与学生交朋友,达到增强素质教育的成效,再就是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利用党团和社团活动开展素质教育。在学生先进分子中评选出素质教育的模范,开展创优争先活动,从而带动和促进周围同学共同努力提高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群.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管理对策[J].北京教育.高教,2007,(5).

[2]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4).

[3]彭伏期.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人文教育短缺问题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1).

[4]庞黎明,杜淑梅.素质教育与学生个性[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

[5]刘丹,许洪范,李伟.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27-129.

[6]欧阳俊虎.新时期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19-22.

第7篇

关键词: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考试形式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256-02

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还处在探索的阶段,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迅猛,又对我国的高校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例如: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和学生的就业,这就对高校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和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我国学习,也对我国的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推动我国的高校教学管理进行优化和提高。

(二)高校的教学管理在高校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而我国高校没有更多的重视教学管理问题,教学管理人员没有进修和提高的机会,这就导致高校的教学管理提高和创新不足。但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如何进行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进而促进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应对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因地制宜的优化和提高,真正打造一个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高服务型的现代教学管理机制,真正达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水平。

二、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和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可能大部分不是学习艺术类专业的,一般是学习其他管理类专业的,对艺术类专业不是十分了解。而且高校的艺术类教师平时忙于上课和科研,所以平时教学管理人员是与艺术类专业的教师很少进行有效的和深入的沟通,造成信息交流不畅。而艺术类专业课考试形式和管理又区别于普通的理工科和文科,所以不能采用统一的方式,普通的课程考试形式不适合艺术类课程的特点,不能完全体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水平。

(二)艺术类专业课教师的抽象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强,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弱。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追求学生作业的效果,重视过程和实际作品的效果、理论讲授较少,也造成了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考核过于片面的问题。

(三)由于高校教学管理的工作较忙,一些教学管理人员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一些主动调研和改变,平时可以和艺术类专业课的教师多沟通,改进考试形式,以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如何优化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考试

根据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应该积极研究并制定合理的考试方式。艺术类专业课程的考试不但要起到对学生课程掌握情的了解,还应该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纳入考核范围,加大对过程的考核,例如:平时的小作业、学生上课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的考核。由于艺术类专业课程考试的不同,应减少考试管理的硬性的要求和管理层次并且简化步骤,给一线的艺术类教师更大的自由,拓宽考试的形式,达到更好的考试效果,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还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共同协作,提高考试环节的规范性和灵活性,更好的促进教师的教学,使高校的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应加强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教学管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例如:完成作收取试卷、安排考场,收取考试文件等日常管理工作。还应该认识到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应该经常到课堂进行调研和教师还有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努力的解决,为教师和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更好的促进教师的教学,更要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沟通是一门艺术,在平时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由于有时一线的艺术类教师对教学考试的管理工作不是十分的了解,所以作为教学考试管理人员更应该注意和一线教师的沟通,共同配合、齐心协力的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有其特殊性,所以考试的环节也有很多的特殊性,用平时的试卷去考试可能不能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水平,所以应该加强沟通,了解一线教师对课程考试的需求,紧密的合作,互相支持,是高校艺术类的专业课程考试更加合理,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应该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促进学生把考试作为学习的动力来面对。艺术类专业课程的考试可以有多样性的考试方式,艺术类专业注重学生实际的能力,一张普通的试卷不能体现学生的全部水平,学生应该去更多的进行思考和创意,例如:设计类专业课程的考试形式可以采用小作业加大作业和考勤的形式,综合评定成绩的形式。考试也不一定以试卷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有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也可以在校内举办一些展览,展示学生的作品,共同的促进和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考试诚信度,减少了考场作弊的现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也更趋于合理化了。这样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良好的学风。

在艺术类专业课程的考试中加强信息的应用,随着现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的考试环节,也可以建立一些题库,随时进行更新和补充,这样既加强了试卷的规范性;教师有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试题,也减轻了一线教师的工作量,也使考试更加规范。艺术类专业课程平时有很多的小作业,高校可以引入一些程序,这些小作业可以在网上提交,既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而且考试管理人员也可以随时的关注和查看,加强了考试管理人员对学生平时课程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使考试不再以一张卷子来评价,这样的过程管理,更加立体、全面和人性化。同时促进了,教师对学生课程掌握情况的了解,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应改善艺术类专业课程考试的管理条件和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给他们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有助于教学考试管理人员的水平。通过激励和关心的手段,调动工作的干劲和积极性。实施有效的奖励措施,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成绩突出者,可以提供去国内外高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提高水平和视野,更好的促进教学管理。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激励是调动人们积极性创造性的好方法,激励在管理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对群体成员的激励,是提高全体活动效率的根本前提。

四、结语

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一个高校能否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优质学习环境的基础,是教学的基本保障。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会对教学管理有着直接的体会,这需要我们做高校教学管理的人员进行不懈的努力。

第8篇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教育规模连年大幅扩展,报考热引发了高校办学热的状况,这种现象令人深思。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方法,希望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有所提高。

1.引言

谈到高职高专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很多英语老师不禁摇头:基础差,学习不用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太低……总之一句话:不愿意上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

经调查了解,目前艺术类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也有他们实际的困难,一部分学生在考入高职高专院校以前就读于艺术院校的附中,而这些附中培养学生的标准跟普通高中有些区别,也就是说,他们更重视学生具备扎实的艺术专业基础技能,这种培养上的偏向使学生不太重视英语学习,语言基础很差;一部分学生虽然就读的是普通高中甚至是重点高中,但由于文化成绩一直不好,在高二或高三时决定去考文化分相对较低的艺术类院校,因此英语成绩也不理想;第三部分学生(少数)考进来时英语成绩还可以,对英语也很有兴趣,可英语在高职高专中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加上又没有学习的氛围,成绩下滑得很快。

在我所任教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已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2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被确认为“优秀院校”,现有教职工601人,52个专业,10个系部,9170名全日制在校生。艺术设计系是从2004年6月份才从电子机械工程系分出来成为一个最年轻系部,当时学生只有208名,学生所学的专业有3个;而到了2006年艺术设计系学生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150人,学生所学专业有7个。学院2007年计划艺术类招生人数是900人,面对如此剧增的艺术类学生人数,应该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也成了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为加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增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素质,学院在2004年的《关于基础英语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若干规定》中规定:学生如果通过英语B级考试,即获得基础英语课程学分,其基础英语课程总评成绩按英语B级成绩×1.25计,超过100分的,则按100分计。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而在艺术类英语教学上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

2.要准备好比较完整的英语教学基本文件

在我们的教师上课的基本文件中,包括有教案、课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材、辅导教材、教学日志等。在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案和上课课件的准备。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教案和课件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最初接触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艺术类专业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到了困难。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设计的教案和课件,上了一堂自己认为通俗易懂而又比较灵活的课,认为教学效果比较好。但后来听学生反映,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学生听不懂,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学生以前从来未接触过。由此可知,我在上课前根本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06装饰设计班的学生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而06包装、产品造型班的同学比较沉静,学习积极性不高,中下层面的学生多,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有特色的教案和课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做好课件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做好课件的重要性,因此,每单元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做到比较满意为止。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认真做好每单元的课件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艺术类专业学生不太感兴趣并且学习感到困难的英语来说至关重要。准备完整充分的教学基本文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

3.高职艺术类英语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3.1了解所上课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去激发他们对英语的重视,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一般都会学到PHOTOSHOP图形图象处理,CORELDRAW绘图设计,3DMAX等课程。我就从以上课程的处理、设计都要用到计算机,而计算机操作中许多说明、操作步骤都是英文的,如果简单的英语都不看不懂,那专业课程的英语就更弄不明白了。

3.2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2.1培养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是一门外语,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主动学习,也无法学下去。针对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情况并结合我在艺术设计系教学的经验,我认为首要是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的特点正好是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武器,也刚好契合了这一群想象力丰富、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动手能力强的艺术生的特点,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一些多媒体的应用技巧,使英语教学变得活泼起来,让英语教学不再乏味、枯燥,让学生由怕学变为爱学。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英语课上,为了让学生轻松地融入课堂氛围,消除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我设计了一个听英文歌的小环节。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word》歌曲的课件。上课时,我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一首英文歌曲”,英语课上学歌,学生马上来了兴趣,刚才还昏昏欲睡的个别学生眼睛也睁的大大的,我接着说:“下面,大家一起先欣赏一下,接着,我播放多媒体课件《word》,在课件中,穿插一些这个乐队的介绍和歌曲背景,这部分我是用powerpoint做的图片加文字的幻灯片,让学生边欣赏,边听歌曲,在视频设计上,背景是这首歌的现场版,屏幕下方则是不完全歌词的出现,即要求他们听完后填上空格的单词,最后就这首歌的主题进行简单的讨论。在利用这个课件进行教学后,我发现学生不但学会了这首歌,还训练了听力,掌握了歌词中的语言点还锻炼了口语。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发现,正是由于我体会艺术系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和学习心得,从他们的角度去设计课程,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人地位,而且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落实了教学目标的重点,学生才能在不断的语言训练中掌握了知识。

3.2.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双向沟通,提高教学效果。为了使英语教学形象生动,课堂不沉闷,我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希望英语I Unit Five“Food”的时候,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些法国大餐和一些食品的的图片,同学们一开始就被它吸引住了,显得颇有积极性。在教授希望英语I Unit 6.Travel课的主题是“Hawaii-夏威夷”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我先展示有关夏威夷的地理位置和风光的图片,展示相关的中文简介,这样学生就对课文先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并且学起来没有那麽枯燥。而在教授希望英语II Unit Two“Environment—环境”时我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了神奇美丽的无污染的九寨沟、天山等图片,然后播放了受环境污染严重的工厂、河流、天空等的图片和相关的数据,这种强烈鲜明的对比学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唤起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对城乡清洁工程的认识和责任。

用实物进行英语教学。如让学生练习Post Cards的写法,那天正好是圣诞节,我出示了以前同学写给我的明信片,然后说明明信片各项内容的写法,要求学生模仿例子完成写作部分的TASK1,给自己原来的同学或现在的本班同学相互写一张明信片赠送,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转贴于

另外,在给艺术类学生上课时我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英语,更喜欢学习英语。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如在班级中形成英语学习小组,在宿舍中形成英语互助小组,“大家提高才是真正的提高”。

第9篇

【关键词】高校;艺术类学生;学生工作

一、新时期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

(1)个人思想方面。艺术类专业学生长期接受艺术熏陶和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个人思想上普遍比较前卫,富有创造力、思想活跃,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认知性很高,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想问题做事情大多都存在着浪漫主义色彩,在具体问题处理上缺乏条理性。所以,在平时学生工作管理中,艺术类学生普遍表现出不愿意接受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自由,散漫,容易产生浮躁情绪等特点。(2)与人交往方面。多数艺术类学生在与人交往方面存在爱憎分明、强调个人意识、集体观念淡漠等突出特点。艺术类学生在与人交往方面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流,具有非常强的表现意识。而另一类则不善言辞,性格孤僻,常常独来独往。之所以形成这两种极端,是因为艺术类学生在进入高校前,艺术专业学习阶段的不同经历造成的。无论这两种学生中的哪一类都同时体现出集体观念淡漠的特点。(3)学习态度方面。艺术类学生在学习方面大多表现出重专业而轻文化、识图能力强而阅读能力差、实践能力强而理论知识能力差等特点。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十分投入,特别是对学校在专业上有突出成就的老师非常仰慕,从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但对公共课学习上投入不多,时常有旷课现象的发生。这样极其容易导致知识掌握的单一化,对以后的就业和个人发展造成不利影响。(4)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方面。艺术类学生对社会认知较早,社会实践方面较强。多数艺术类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在一些美术培训机构寄宿,学习表演、绘画技巧,使得艺术类学生更早接触社会。但由于对社会认识也停留在艺术人群的小群里,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对社会的认知局限、片面、社会责任感弱等特点。

二、分析成因

(1)外来因素。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中的一些浮躁情绪也渗透到校园的方方面面。艺术类专业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且多不假思索,使得该类学生受西方文化影响冲击较大,思维和行为方式更为西化,看重个体发展,集体主义观单薄。(2)专业因素。在专业课程方面,要求艺术类学生更具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源于创作者对自身生活的观察和提取,这就容易使创造者逐步走向特立独行,强调个人表现和个人意志。长此以往学生难免滋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把实现个人目的作为价值取向的个人本位主义。

三、学生工作对策

(1)坚持学生工作制度化管理,完善艺术类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树立良好的学风。新时期艺术类学生首先作为一个高校大学生而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肃上课纪律。在制度化建设方面,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逐步完善具有艺术类学生特色的奖惩制度,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遵守制度的同时不磨灭特有创造力。(2)在对学生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情感人、尊重艺术类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在充分了解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不能只看到不易于开展学生工作的方面,应该看到该类学生所具有的优势,与学生交朋友走到学生内心中去。同时我们还可以多看一些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在与其交往或是聊天中,谈上几句自己对当前艺术形式和艺术品的见解,从而拉近我们和学生间的关系。尊重艺术类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要多走到学生中去才能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疏导。(3)充分利用好任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建立起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联系制度。多数艺术类学生进入高校后在学习方面体现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十分投入,特别是对学校在专业上有突出成就的老师非常仰慕,从而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专业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这一特点建立起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联系制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及时疏导,形成育人合力。(4)开展与艺术类专业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式教育。开展与艺术类专业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校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集体协作观念,还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式教育。以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载体,把大学不同阶段的思想教育融入到学校文化活动中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释放自我减轻压力,增强专业认同感。

第10篇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

1.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艺术类专业逐渐成为社会热门专业,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此类院校,中学艺术生的扩大,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大量需求艺术人才,以及国家素质教育推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结果。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艺术院校也加入扩招大军。由于高等艺术院校对艺术生的文化成绩普遍要求较低,很多考生认为这是一条通关捷径,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纷纷选择艺术专业。所以高中艺术生是高中学生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差,厌学思想严重,重专业轻学习,但同时他们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热情澎湃, 实践活动能力较强。作为一名高中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师,研究掌握并重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2. 问题的提出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艺术学生的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发现艺术学生有着不同于普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目前艺术类学生与其他普通院校的考生不同,除了要参加高考外,还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该类考生必须是专业考试合格且高考成绩达到该院校录取分数线才能被录取,且肩负着文化与专业学习的双重重担。笔者根据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艺术部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受文化课底子弱的影响,文化课学习积极性不强,不善于思考,学习主动性差,虽然他们也知道不止专业要好,同时文化课在高考时也很关键,但由于大多数的艺术生在中学时就是文化课的失败者,类院校在高考中。这些想法使笔者深入思考。

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仅仅如此吗?怎样提高它们的英语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源,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地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将使英语教学事半功倍。英语教学应以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为基础,培养目标仍然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任务,以具有良好扎实的艺术基础知识、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目的,培养出在艺术设计、艺术教育及艺术研究方面有所发展的专门人才。此外,学习动机是学习的推动力,影响学习活动的开展、维持和效果。对艺术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真诚情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质量意义深远。

3.文献综述

3.1学习动机的定义

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是学习需要的驱动力。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学生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心理学家将动机比喻为发动机和方向盘,其强度和方向决定个体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即使是最聪明的学生,如果不愿意努力,也学不好。对学生来说,想学习、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是取得学习成效的重要前提。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天生具有的好奇心和探索周围世界的精神却在逐渐减弱,学习常常成为苦差事,而非乐趣。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指学习者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引起的动机,是内在因素,分为三类:(1)知识性内部动机,只为了探索新知识提高知识水平。(2)成就型内部动机,只为了完成某一任务或目标。(3)刺激性内部动机,只为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刺激,如兴奋或愉悦。外在动机指由外在的奖罚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是外在因素,分为三类:(1)外律,它是内化程度最低的动机类型,完全由外部因素决定。如果外因消失,它也不复存在。(2)内摄自律,指由于某种外部压力,个体采取行动并把压力转化为内需,强迫自身执行,如受到自尊的影响而努力学习。(3)认同自律,它的内在程度最高,指为了达到个人有价值的目标,学习者把其内在化为自我目标并采取相应行动,如学生感到阅读的重要性而有计划地坚持练习。

3.2研究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的意义

艺术类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他们思想跳跃,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强,但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条理性欠缺,且情绪波动大。然而文化课学习作为艺术生高考的必经门槛,需要学生有逻辑思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精神,保持稳定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这样说:动机是有效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要学习的学生就能够学会任何东西。但是教师如何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愿意学习、都愿意努力学习复杂的内容呢?激发学生学习和记忆所学内容的动机,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健康的学习动机是其良师义母。

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是我国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问题,这与我们国家迅猛发展的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趋势很不适应。jakobovits曾根据一些心理语言学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影响学习的几个主要的学习者主体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所占的比重:“才能占33,智力占2o,坚持性或动机占33,其它因素占14”。一般来说,学生的智力差别并不太大,学习成绩上的这些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而在总非智力因素中占7o 的坚持性或动力(即动机)显然处于核心地位。语言学家h.giles认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是学好语言的决定性因素。动机好,学习能力就增强;动机不好,学习能力就减弱。由此可见,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

3.3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现状

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不少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出现专业学习与非专业课程之间的普遍失衡现象,甚至存在厌学和隐性弃学现象等。艺术生是高中阶段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其高中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往往只重视专业训练和日常管理,而忽视了艺术生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艺术生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其文化基础大部分都较差,导致他们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加上有些教师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使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在掌握学生学习动机之前,要先了解艺术学生的特点:

艺术类学生人格特点:

(1)思想活跃,但理想信念淡薄

(2)专业情结浓厚,但文化基础薄弱

(3)情感丰富、热情澎湃

(4)个人本位主义较强

(5)实践活动能力较强,但受社会负面影响较深

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及现状:

(1)学习动机以兴趣爱好为基础,专业选择以自主选择为主体

(2)有一定的专业成就感,但缺乏勤奋学习、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

(3)热爱专业,文化底子厚,为实现个人理想价值努力奋斗

(4)文化成绩较差,在升学的压力下,选择艺术专业,将来能有好的出路

(5)能够获得一个好的工作,追求较好的物质生活待遇

(6)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实现亲人的美好愿望

3.4国内外研究现状

毋庸置疑,动机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加拿大心理学家gardner和lambert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开始学习动机的研究。在中国,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始于80年代,但动机研究仍然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尤其是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甚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动机强度与学习成绩呈密切相关,动机强度与影响动机的变量紧密相关,动机变量对学习成绩亦有密切影响。

古往今来众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兴趣性原则的研究由来已久。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并成功地在教学中运用了“乐学”理论。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这就是教学的潜力所在”,“轻松的,尤其是令人发笑的东西使无意识记忆率提高70%”。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是其源泉,学生的学习动机活动也不例外,所谓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因,学习动机的实质是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进过:“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取知识更重要。”这说明只有学习者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主动、高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质量。学习的动机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十分的明显的。

外语学习的动机研究(motivation research)始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行为主义学派。加拿大心理学家gardner和lambert将外语学习的动机研究“粗略地分为心理学派(gardner 1985; dornyei XX)和社会文化学派(norton 1995; lantolf XX)。前者注重个体心理因素的作用,较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后者注重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多采用质的方法。近十年来,两个学派在批评和借鉴的对话中,也形成了一定的交叠,主要体现在对学习者整体‘人’的关注,以及对多元性、动态性的重视。”

国内有些专家学者认为学习动机是影响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他们将其总结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用公式表示可以写成: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或者表达成:成绩=能力+动机激励,动机=效价×期望概率。期望概率是指事先对成功可能性的预测。效价指的是要认清某事物的价值。可见在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如何提高他们的期望概率不无重要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旨在提高教学效果的评价。探索了参与形成性评价对激发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效果。研究工具包括学生动机调查问卷,平时的非正式访谈和期末的正式访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参与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建立学习档案袋,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一定提高,努力程度大大增强。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不少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出现专业学习与非专业课程之间的普遍失衡现象,甚至存在厌学和隐性弃学现象等。本文将在分析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成因的基础上,基于arcs动机设计模型,提出培养和激发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均衡的学习动机的对策和建议。

总之,艺术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国内外学者对其教育模式及学习动机的研究越来越多。普遍认为:在艺术生的教育中,学生和教师一定要重视专业训练和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培养它们良好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非智力因素有其广泛的外延,包括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兴趣、性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积极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激励学习兴趣的产生。

3.5怎样提高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有无和强度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与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当前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下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阐述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3.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5.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6.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学生方面

1.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许多学子们的学习动机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制定拟取的。学生并没有完全踏入社会,社会经验远远不足,许多事情都是以个人意志来做的,而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们影响几乎是决定性。正确的价值取向会给他们以正确指导,从而是正确的做法。同样,错误的价值取向会给他们错误的指导,从而是错误的做法。有些学生做事,或许很个性,但却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拥有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学习者个体拥有的关于他自身存在的而且与他的性格特点相一致的主观评价和意识的全部。自我概念的最主要含义是自我形象。自我形象指每个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其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的主观评价和意识。自我概念与师生关系,同学间关系以及他自己的性格特点都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学习者从老师、同伴那儿得到良好反馈,他会更加自信,他会有更加强烈的动机去取得更大的成绩。williams &burden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受到学生自我评估的影响。学习者的自我概念会对他的课堂表现产生很大影响。学生个体应努力消除对自己的自我形象持消极否定态度的错误观点,全面地了解自己,乐观地寻找机会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3.确立学习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学习目的有远期与近期之分,远大的学习目的是建立在社会需要基础之上的,例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近期学习目的是以学习的具体活动或具体教学要求相联系,如准确理解某个词义的含义就是课堂教学要求的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长远的明确目标,又要有短期具体的学习目的,后者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成功地达到远大学习目标的关键。

4.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不仅具有促进人的学习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会使人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促进人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可以说就有了很好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入手:

(1)学生可以通过找课本中有用的、切合实际的、易与现实联到一起的东西去读,使自己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才会想去学习。

(2)组织一些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验成功的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这是提高兴趣的重要途径。

5.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在人的成长道路上,失败与挫折就像预先为人设下的激流险滩,只有通过它,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要挺住,不气馁,敢于承认和正视挫折的存在,要有与挫折抗争的精神,学会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

3.6. 相关参考文献

[1] 林崇德;申继亮;辛涛, 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 ,中国教育学刊, 1996(6)

[2] 李宁;李小芳;乔彦娜, 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及策略调查研究,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XX,(5)

[3] 秦永禄, 周国祥,探索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科教探索, XX(472)

[4] 姜丽艳,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及激发策略探究,大连理工大学,XX

[5] 史琼,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编制与分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XX(35)

[6] 张瑞祥, 如何管理好新生代中学生, 内蒙古教育杂志, XX(12)

[7] 寿萌吉,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探析, 中国成人教育, XX(14 )

[8] 郑悦文, 中等艺术学校学生学习文化课动机的研究,客座大家, (129)

[9] 时丹, 高职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 社会学 《传承》,XX (11)

[10] 马自奋,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XX(6)

[11] 李凤杰;刘文,大学生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教育探究, XX(12)

[12] 朱文岩, 如何提高艺术生数学成绩, 学园, XX(20)

[13] 孙振亮,浅析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XX(6)

[14] 吕奕, 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研究及对策,人文社科

[15] 杜鹃, 论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与高职英语教材选用的关系,南京工业技术职业学院学报,XX(9)

[16] 朱茜, 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实践心得,现代教育,XX (7)

[17] 宋超, 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克拉玛依学刊, XX(2)

[18] 张韶华;王亚琼, 如何搞好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 XX(5)

[19] 陈红;陈宏, 高职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初探, 科技信息, XX(34)

[20] 吕丽青;周治,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个性特点及管理对策初探, 今日南国, XX(8)

[21] 臧瑞娟, 艺术类学生个性特点及教育策略,文学教育, XX(1)

[22] 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3] 姜美玲,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XX

二、研究意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随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有很多学生选择了艺术专业,这类学生同时面临着专业学习及升学问题双重压力,而且艺术类学生独特的性格特点,导致对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分析日益急迫。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艺术专业学生的班主任教师,应理论结合实际,正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取向,任重而道远。

艺术类学生普遍思想活跃,专业情结浓厚,但文化基础薄弱,受社会负面影响较深,人格特性较明显。而且尽管艺术类专业培养目标与其它专业有着一致性,但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教育环境、教学方法上却有着“个性化”的特征。综合类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中,不能忽视艺术类专业的这一大优势,因此对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分析有时代需求意义,对培养出能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意义深远。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或框架;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等)

(一) 研究目标:

本论文在艺术类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背景下,进行其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

(1).通过对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掌握它们的内心世界, 因材施教,引导健康成长。

(2).分析研究艺术类学生特点,找出与普通教育学生的差异,结合它们的文化学习、专业训练、升学压力等现状,掌握学习动机,协调好专业与学习矛盾,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为成就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3).掌握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诱导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的形成。

(二) 论文框架:

1 问题的提出

1.1 对艺术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描述和分析

1.2 发现主要问题

1.3 初步调查分析

1.4 确定研究课题

2 文献综述

2.1 学习动机的定义

2.2 研究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的意义

2.3 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现状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5 怎样提高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

3. 研究步骤和过程

3.1 课题设计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对象

3.1.3 研究步骤

3.2 行动方案的理论论证

3.3 收集数据的方法

3.3.1 工具

3.3.2 数据收集过程

4. 数据分析

5. 反思与启示

6. 结束语

(三)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本次研究的重点在将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管理之中,难点在对研究数据结构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四、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1 问卷法:结合已有的学习者态度、观念等问卷,通过研究学习,设计自己的问卷,对学生学习信心、态度、艺术专业、就业、社会观等方面进行调查。

1.2 访谈法:在分析问卷的基础上,对个别学生进行交流访谈,以提高分析结果的科学性。

1.3 教学心得交流法:对研究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通过同事间日常教学经验的交流,将理论研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1.4 行动研究方法: 制定行动研究方案并实施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理论论证。研究学生学习动机,为教育同行提供经验总结。

可行性分析:

本人长期从事艺术类学生的教学工作,了解艺术生的性格特点及学习动机,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积累了一定素材,可以通过亲身的教学实践获得宝贵的一线资料;研究对象是艺术类学生,对他们在艺术院校内可能遇见的情况与问题能够全面的把握。此外,对该领域已有的研究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和学习,有专业导师指导开展此项实验,会得到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

2.论文研究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2.1 以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动机为研究主体,介绍理论和经验,比较贴合实际日常教学现状,为该类教育管理提供实践经验。

2.2本人作为东北师大附属中学艺术部教师,有条件将艺术学生作为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及实践者,所参与的调查问卷的结果是科学有效的。

2.3 “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研究与分析”符合我国目前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现状,且此次研究只是本人系统深入研究的第一步,此后会继续研究艺术类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心理发展状态,从而对艺术生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认识。

3.论文工作量、年度研究计划、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第一阶段: 通过问卷对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XX年10月)

第一阶段: 文献检索与综述 (XX年10月---XX年11月)

第二阶段: 确定具体的研究题目并撰写开题报告 (XX年12月--XX年1月)

第四阶段: 分析问卷结果,并初步确定研究的主要方向 (XX年2月)

第五阶段: 将艺术类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结构用于实际教学中 (XX年3月--XX年8月)

第六阶段: 对学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对比分析测试成绩 (XX年9月)

第七阶段: 确定论文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思路,撰写论文初稿 (XX年10月)

第11篇

论文摘 要: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的高峰期也已经到来,就业形势呈现出多元化、全面化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等院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高职院校中的艺术类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点个性的特点,在这种压力下呈现出更为明显的诸多心理问题,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而根据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力军,加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等诸多因素,就业趋势也呈现了多元化、全面化。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校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艺术类”毕业生,其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将会比普通类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更加复杂。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艺术类学生产生了自卑、焦虑、偏执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解决这些严峻的问题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工作的一个新方向。

一、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所学专业的特点容易使得他们在就业问题上凸显出比普通大学生更明显的心理问题。

1.对择业定向性的偏执心理。

相较于普通大学生而言,艺术类学生个性较强,在考上大学前就开始了数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加之大学时期的专业课程学习,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学以致用的专业职位。但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量的储备人员接受小需求的市场挑选时,必然面对的是激烈的竞争。初次踏入社会应聘,频频的碰壁很容易对细腻化、感性化的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消极影响。面对着就业面的狭窄,有的学生不能及时认清形势,调整就业目标,降低就业期望值,甚至宁愿不就业也不改变,不能干本专业就不签约。长时间地执着于择业的定向性问题,会引起不良的情绪负性情绪反应,进而引发一定程度的偏执心理。

2.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的抑郁心理。

艺术类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高投入使得他们希望毕业后同样有一个高回报。但受整个社会用人成本大环境的影响,这种希望往往是很难实现的,当他们因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频频碰壁,无法就业或者找到的工作离预期目标相差过大时,支撑他们的精神理念就会轰然倒塌。这种因为主客观原因而造成的自我价值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的失落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最终导致大部分艺术学生在择业问题上难以自我认同,或是由于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而自我放弃。

3.急于求成的焦虑心理。

在现实与期望激烈碰撞后,开始的满心期望变成了忧心忡忡、烦躁不安,难以排解,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活彻底失去信心。还有部分举债求学,渴望毕业后赚钱还债的学生面对再三的面试失败,由感觉就业无望,自愧而产生焦虑。这种焦躁不安的心理,容易进一步转化为压力而导致他们不能正常地展示自己,影响用人单位对其作出正确评价,进而加重他们就业的心理负担。

4.缺乏主见的依赖心理。

由于艺术类专业是个需要高投入的专业,艺术类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总体而言优于普通类学生,加之当下独生子女较多,他们的父母在为他们提供优越成长环境的同时,也使他们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在面对就业的重重困难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只是一味地依赖学校的联系,听从家长的安排,被牵着鼻子走。一旦希望落空,就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或者即使通过家长、学校的帮助走上工作岗位也难以胜任。

5.对自身认识不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在当今就业体系和用人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艺术类专业中家庭经济比较好的学生的处境要相对优越得多。两相对比是不可避免的,所谓相形见绌的自卑心理就渐渐地在一些学生的心里占据上风。家庭条件一般,本身平时也表现不活跃的毕业生在面临就业竞争时会产生自卑犹豫的心理,觉得自己成绩平平,没什么突出表现,能力不如别人,不敢大胆地应聘,积极地择业。

二、导致艺术类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

1.外界因素。

(1)社会环境

由于高考对艺术类考生文化课要求较低,艺术类专业报考和招生持续升温。报考艺术类的学生在逐年成倍地增加,一些高校也纷纷开设艺术专业,加之每年各个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社会人员,每年希望从事艺术类相关行业的人员数量规模相当可观。而与此同时,虽然目前我国的动画、游戏产业在大力地发展,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岗位,但艺术类专业社会需求还是整体较小,即使一些大城市,对艺术生需要也非常小,这些艺术类岗位也主要集中在广告、室内装潢设计上,而一些中小城市的需求就更小了,这些就业机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加之社会上还存在着不正之风,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产生巨大冲击,使一些学生心态失衡,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

(2)家庭因素

艺术是一项需要高投入的教育,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条件整体而言要优于普通文理类的学生,艺术类学生的父母从小就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的财力、精力,事事都为子女安排妥当,对他们期望值过高而导致的溺爱往往会使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时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心理。

2.内部因素。

(1)学习动机

由于艺术类专业对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要低,很多学生只是为了上大学,而在高中时期突击,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是真正地喜欢艺术,对专业所对的相关工作并不是很了解,考上学校后,专业基础较差,专业课程学习吃力,面临毕业更不知道何去何从。

(2)自身定位

人们常说:搞艺术的人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很多艺术类学生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认清自我、全面了解社会,理想和现实往往脱节,当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不能实现时,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心理。面对初次就业,艺术类大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困难和失败就容易产生抑郁心理。而个性较强、自我定位较高,对专业的学习更加执着,使得他们更渴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容易盲目追求就业环境、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最优化,因而存在偏执心理。

三、加强艺术类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指导

由于受到自身教育及自身生理、心理因素和社会、家庭等因素的种种限制或制约,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指导变得尤为重要。

1.协助艺术类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

“眼高手低、浮躁虚夸”是艺术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他们往往对自己评价过高,不能正确地自我定位,也对未来的职业要求过高。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艺术类学生必须不断更新就业观念,给自己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纠正艺术类大学生的认知偏差,改变他们的不良心态,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定位。

2.指导艺术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在就业中,艺术类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充分估计就业的难度,正确为自己定位,而是在择业的过程中一味攀比,盲目追求高收入、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还有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将就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单位,对于一些基层工作不屑一顾。目前,艺术专业毕业生已呈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的趋势。我们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摆正就业心态,将眼光放低、放长远,强化艺术类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鼓励艺术类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自我创业。

3.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培养独立性,勇于面对各种择业竞争。

大学生在择业时,社会并不把他们当作学生或未成熟的青年来看待,因此,艺术类学生培养独立意识十分重要。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对自己有信心,无论成功与否,身在顺境和逆境都能坦然面对,相信自己,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参与竞争;要注意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并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就业机会。

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社会、高校、家庭给予更多的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而艺术类学生本身也要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树立好良好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问卷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不可否认,大众化背景下的中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确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的问题,论文的质量有明显的下滑趋势。2007年12月,《中国青年报》组织了一次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在2243名受访者中,71.3%的人认为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42.5%的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应取消。[1]也有专家学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而且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本科毕业论文。”[2]

相对于重点高校而言,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区域的劣势和办学经验的不足,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师资力量偏低,条件保障有限,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面临更大的困难,存在更多的问题。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的成果是比较丰富的,但从某一层次或某一类型的角度对进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尽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诸多共性,但其差异性也十分明显。因此,我们把研究的对象定格为地方高校。准确说是地方普通高校,不含地方重点高校。考虑到对象的同质性和研究的可操作性,我们又将研究范围锁定在传统的“文学类”本科专业,包括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类、艺术类等专业。

为此,我们设计了“地方高校‘文学类’学士学位论文写作问卷调查”,在孝感学院和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两所地方院校展开调查,涉及汉语言文学、广告学、对外汉语、广播电视新闻学、英语、法语、美术学、艺术设计、工业设计、音乐学等十个本科专业。涵盖了这两所地方高校现有毕业生的所有“文学类”本科专业。

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毕业论文存废的调查”,设计了“您觉得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是否有必要?”、“有学者提出本科学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建议取消毕业论文写作,您认为呢?”二是“关于毕业论文的写作的调查”,共设计了“您认为在论文写作前是否有必要开设专门的论文指导课?”、“您真正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累计多长?”等7个问题。三是“关于毕业论文指导的调查”,设计了“您认为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指导几位同学比较合适?”、“您愿意选择哪一种类型的老师指导自己的论文?”等 6个问题。四是“关于论文质量的调查”,也设计了 “您在写毕业设计(创作)或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对您的毕业论文的期望值是什么?”6个问题。

二、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2011年5、6月份,我们在孝感学院和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文学类”专业开展调查,利用201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进行的间隙进行问卷,共发下问卷750余份,收回574份,回收率76.5%。在回收的问卷中,孝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111份,孝感学院外国孝感学院语学院159份,孝感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102份,孝感学院音乐学院79份。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语言文学系123份。

在第一部分“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存废的调查”中,尽管社会上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轰轰烈烈,沸沸扬扬,但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还是表现出应有的冷静和理智。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否必要?”的调查中,认为“没有必要”、“有必要”、“可有可无”的分别占12.89%、73%、14.11%;在“有学者提出本科学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建议取消毕业论文写作,您的观点是( )”问卷中,认为“没有必要应该取消”、“不应该取消”、“无所谓”的分别占21.25%、63.59%、15.16%。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认识到本科毕业论文的价值和重要性,认为应该保留毕业论文的声音还是比较强烈的,但不可否认,认为毕业论文没必要、无所谓、应该取消的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而在“有些艺术类专业坚持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并举,您认为( )”的调查中,认为“应该”、“可根据专业和学生实际任选其一”、“无所谓”分别占18.64%、72.82%、8.54%。

在第二部分“关于毕业论文的写作的调查”中,有78.28%的学生学习过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有81.6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开设专门的论文指导课程。在“何时开始准备毕业论文”、“论文选题何时确定”的调查中,回答“第七学期”的分别为64.98%、64.57%,回答“第八学期”的也占17.68%、11.87%。而在“第七学期”以前的仅占20%左右。在“真正用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调查中,回答“半月以内”、“一个月左右”、“一学期左右”、“ 一年左右”的分别为14.36%、50.26%、31.87%、3.5%,这充分说明,学生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这在音乐学专业表现更加突出,在79份问卷中,半月以内完成的31人,一个月左右完成有33人,分别占39.24%、41.77%。

在第三部分“关于毕业论文指导的调查”中,在“是否认为学生与论文指导老师之间应双向选择”的问卷中,认为“是”的为80.28%,说明学生还是相当认可实行双向选择的;在涉及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数量多少为宜时,74.96%认为“5位以下”, 22.43%认为“6-10位”,仅有2.61%认同“11-15位”。在“愿意选择哪一种类型的老师指导自己的论文”的问卷中,选择“学术水平高、指导能力强、严格管理型”、“学术水平高、指导能力强、严格但不乏亲和力型”的分别占26.75%、66.61%,而选择“比较放任松散管理型”的仅为6.64%,这说明学生还是愿意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师指导,但最受欢迎的是水平高能力强、管理严格由尊重学生的指导教师。在问及“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指导教师给予的帮助”时,80.8%的学生认为是“大”;在调查指导老师是否认真负责时,81.8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指导教师是“认真负责、有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这两项调查说明“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是认可的,这也透露出地方高校“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总体面是好的,是有责任心和责任感的。

在第四个方面“关于论文质量的调查”中,认为院系毕业论文管理“严格而应该”、“不严格”、“一般”分别为59.69%、7.85%、32.46%,这说明院系毕业论文管理还存在明显的问题,严格管理的只占60%。在问及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期望时,回答“能及格就行”、“真正反映大学四年的学习水平”、“希望达到优秀论文” 分别为26.31%、53.31%、20.38%,说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期待是正常和正态的。在问卷中令人堪忧的是论文质量,在调查学生的写作态度,认为“比较认真”、“不认真”的分别为61.89%、14.34%,认为“认真”的只占23.79%;在问到是否存在抄袭时,认为“严重”、“一般”分别为16.26%、65.21%,而认为“不严重”只有18. 53%;这从侧面说明,本科毕业论文中相当多的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态度还是有问题的,也存在着较严重的抄袭现象。在调查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在“您在写毕业设计(创作)或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的问卷中,有39.77%的人认为“面临就业压力,无心写作”,15.14%的人认为“不知如何写作”,19.46%的认为“考研、实习与毕业论文相冲突”,9.15%的认为“找不到所需资料”。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认为“就业、考研、实习”是毕业论文写作中遇到最大困难的达59.23%,这说明就业、考研、实习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冲击是巨大的,也是当下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碰到的最大难题,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就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建议和对策

通过以上“地方高校‘文学类’学士学位论文写作问卷调查”的分析,尽管我们只选取了2所学校,但这2所学校分别是地方高校二类本科和独立学院性质三类本科院校,目前,中国地方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主要也是由这两类构成,窥斑见豹,从中不难看到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些成绩和不足。

从以上的数据和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普通高校“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这一层面而言,总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因此,只有创新机制,注重改革,加强引导,才能改变现状,保证质量。

首先是开好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从问卷结果分析,地方普通高校相当一部分专业都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也有些专业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在问卷中有21.72%的学生没有学习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即便是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专业,大多在6-7学期,时间偏晚。为了提高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水平,我建议都必须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纳入正常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而且最好在第5学期前完成。而且,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必须完成三项任务:让学生了解本科毕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认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价值,消除在毕业论文上存在的错误认识和糊涂观念;让学生熟悉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构成,了解各环节的内涵和要求,掌握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对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其次,要加大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力度。针对地方普通高校“文学类”本科专业的实际,对现行的毕业论文进行大胆改革。

一是对艺术类专业实行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表演)任选其一。由于新世纪持续高温的“艺考热”,导致了地方普通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比较而言,艺术类专业的师资力量偏弱,物质保障也相对困难,加之艺术生的文化素养偏低,要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创作)两线作战,其困难可想而知。还有艺术类专业传统的“重技轻文”,学生普遍选择以牺牲毕业论文而保全毕业设计(创作)。因此,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或创作)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建议艺术类专业改变目前普遍的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创作)并举的局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选其一。

二是形成本科毕业论文的替代机制。设计科研学分替代毕业论文,学生在专业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的,可以用专业方面的成果代替毕业论文,如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文学创作、翻译,音乐舞蹈类专业的艺术表演,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各类新闻报道,还有学生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等。达到规定的科研积分的学生,毕业论文经批准可以免做。

再次,化解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实习之间的矛盾,为毕业论文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

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就业对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影响巨大,而考研和实习也对毕业论文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主要是由于这四项工作在时间上高度重合,其重要性上各不相同:就业是大学生的终极目标,考研是提升自身实力的重要手段,毕业论文和实习是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影响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和拿学位的关键性因子。从目前的实际看,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大多集中在毕业年级,而考研和就业也贯穿这一年的始终,复习备考――考试――面试――录取环环相扣,而准备就业材料――跑人才招聘会――面试――试用――上班也是不断循环。加之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四综合症”,因此,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方面的精力投入是相当有限的,论文时间难以保证,论文质量自然受到严重的影响。

本科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实习的冲突由来已久,它是地方普通高校面临的一个难题。虽然这一问题早已显现,但长期以来未得到根本解决。有些专业尽管也采取了一些应对之策,但限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也没有从根本上缓解这一矛盾。从目前的现状分析,化解这一矛盾无外乎朝着两个不同的向度发展:一是如前所述的改革,改变毕业论文的现有模式,以改革促发展;一是将毕业论文提前至第6学期进行,实行“错峰”,提前尽管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但可以基本上消除现行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加强管理,注重引导,实行奖惩并举。

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下滑,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和指导教师等方面的原因外,管理的不科学不到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子。要改变地方普通高校的现状,要解决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扭转论文下滑的趋势,就必须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性化,为毕业论文营造良好的氛围。

首先是加强管理的科学性。要改革以往管理中不合时宜的政策,管理中心要下移,要赋予教学院系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度。要实行分级管理,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和监督,院系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和推动,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形成上下齐动,共同推进的局面。

第13篇

[论文摘要]考察近几年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迅猛发展,我们会发现其中存在的大量问题都根源于我们关于艺术教育价值目标缺乏应有的深入思考,以人文教育统领技艺教学,以大众教育取代精英教育,以审芙教育超越功利教育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全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巨大的表里反差。在表层次看来,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令人乐观的.从生源基础来说,中小学基础音乐的教育的积极广泛开展,为高校艺术教育提供了雄厚的招生来源;从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育来看,各大音乐(师范)院系的持续扩招,各大综合高校乃至于理工科院校普遍新增艺术院(系或者专业)I从高校艺术教育的推广普及来讲,各级各类高校文艺活动如“艺术节”等节庆如火如荼。以2006—2008年全国的艺术类高考报名人数的增长为例,自2006年全国艺术类高考报名人数过百万以后,艺术类高考热潮迭起,全国每年以约20%的水平递增。高考大省河南2007年更是艺术类高考报名人数创纪录的四成增长,2008年继续递增19.4%。同期,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已有逾700所高校新设或则新增艺术类专业。但是,从深层面来看,对于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和调查的人士都能够体味到,我们时下的艺术教育教学存在着巨大的隐忧。首先是高校艺术类教学水平在扩招形势下出现下滑;在就业形势压力下,许多高校(尤其是新增艺术类专业学校)的艺术专业办学出现萎缩局面,更为危险的是许多艺术类专业教师乃至于教学主管领导,没有把艺术教学的目标确立为开发学生自我创造潜力的独特活动,视艺术教学为校园中令人愉悦的装饰品,把艺术教学的存在看做可有可无;在各种艺术具体教学活动中,艺术类教学的发展为技巧技能的强化训练所左右,教学效果服从和服务于少数人(精英)的成功,教学创造力的培育受困于教学主体——学生缺乏人文精神的理念和对于艺术作品和生活审美感知的淡漠。这些问题最终必将导致我们艺术教育作为美育和素质教育支柱的功能缺位,作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在自己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对这一课题加以思考,并寻求应对之策。

一、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体制分为专业和非专业(公共艺术类教育)两个层次,分别针对于艺术专业学生和广大非专业学生。但是无论专业和非专业教学中,我们都有意无意地把技能训练,技法技巧的强化作为重点。因此无论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时数的安排,还是大学生广泛参与的社团文学艺术活动中,只讲求专业忽视技巧背后对于艺术美、人性丰满的追求。这必将导致艺术教育教学陷入对于技能技巧的无限崇尚,对于时尚艺术的跟风模仿(这对于感知敏锐而又缺乏相应的理论和实践修养的高校学生是具有自身合理性的)。高校学生艺术设计表现出来的无生机的雷同,音乐创作演奏演唱中呈现出来的刻板的“神似”,这可以在如火如茶的高等学校校园各级各类文艺活动中屡见不鲜。在这种教育教学氛围内发展的艺术及其作品必然缺乏对于思想的表达,无力于情感信息的表现,更加无法成为透射大学生人生的信仰、理想、情感、人格追求、审美趋向的强力音符。在这种技能技巧教育主导取向指导下的艺术教育,必然导致“习艺愈勤,修养愈浅”。这种所谓的艺术教育在许多教育学者必然是看来是非人文的,非人性的。

由此,以人文精神统领技艺技巧教育就成为艺术类教育教学的必然选择。当代科学史奠基者萨拉将科学、宗教和艺术视为人类对自身的真、善、美探究的结晶体,将之喻为一个三棱锥体的三个面.从锥体底部的各个侧面看去,它们之间似乎相距甚远,但愈往锥体顶端攀登,它们的距离愈靠近,及至顶端,达到了完整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的技能技巧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对于自我的生活中“真”和“善”的理解,以自我独特视角的审视、统领和构造自己的技能技巧。这些技能技巧也只有在融入自己对于特定对象和作品的创造性理解之中时,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因为只有这样,艺术才具有创造者个体的属性,才具有内在于人自身生命的人文意义,这就是现代意义的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统一。所以,有必要加强艺术史、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特别是美学的教育,打破以往技能技巧训练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局面,通过广泛而深人的人文学识修养教育和引导,实现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这是走出‘‘艺术创造一技艺训练”这一教育教学困境,培育具有创造力的艺术人才的必然选择.

二、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高素质新人”。因此我们的艺术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即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提升整个受教育群体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创造力为最终目标标,这就是艺术教育在高校内的大众化。但是基于我们传统的艺术教育的目标取向,艺术只能是一部分人的高雅享受,艺术是一部分人天才的创造,艺术教育只能为一部分人服务,无论是闲暇阶层,抑或是天赋异禀者。这种艺术教育的“精英化”实际上否认了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大众化。鉴于此,美国音乐教育学家贝内特·雷默(BennettReier)曾经基于传统音乐教育中五线谱的教学作过这样的论述:“五线谱是非常复杂的,哪怕是单行谱表.如果我们想要普通音乐课上所有的在校孩子们都培养起实际使用它的能力,即使只用于学生们在这样的课上唱歌和演奏比较简单的音乐,那我们也必须花上过量的时间来教读谱技能。事实上,我们已经这样做了大约两个世纪了,结果却是令人羞愧.只有极少比例的学习者的乐谱读写能力真正超出了入门阶段……,这不是我们现有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写照吗?特别是面临时下商等学校持续扩招,我们将面对着越来越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爱好丰富多样的大学生,我们的艺术教育的对象受到越来越多的置疑。许多艺术教学工作者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工作目标也越发模糊了。高等学校文化艺术活动,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领域,总是只有一部分人,而目总是一少部分人愿意和能、够参与的活动。这必然导致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宗旨的错位。

以上问题的解决的关键在于我们转变对于艺术教育的“精英化”观念,实现艺术教育的大众化,更需要我们对于艺术教育的内涵上作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在艺术教育教学的对象上,我们的专业教学和公共艺术类教学应该注重发掘大多数人的艺术潜能,善于激发少数优秀者的才智,以多向度的发掘代替单一的技能技巧评比,最终实现艺术教育对于大多数人的本来意义——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其次,在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我们要特别注意将具有表现力的,能够激发起学生活力的各种作品,无论其风格特色抑或是来源地域,都应该引入我们的艺术教育教学。而不是与此相反,以在我们现有许多学校的专业音乐教学中,一味排斥所有的流行音乐和“非主流音乐学习外国音乐的兴趣仅仅局限在欧洲文化圈之内;更没有能够充分尊重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许多优秀的本土音乐文化,近年来高校专业音乐教学对于青歌赛中原生态唱法的“失语症”的根源就在于此。所以,高等学校应该将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尤其是重视普及,加强公共艺术类教学的师资,改革教学体系和内容,为最广大的高校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潜能发掘展示和培养的环境。

三、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尤其是专业艺术教育,存在着强大的社会功利性惯性。由于传统社会中的艺术教育是少数人享有,艺术教育强调技能技巧的专业要求,许多人把艺术等同于一种奢侈的享受品。在市场化经济的作用下,人们思考艺术教育的功能时往往与经济利益挂钩。对于许多考生而言,艺术类高考录取分数较低,以后能够获得高薪的期盼,往往是他们涌人艺术类高考群体的重要原因。同样,许多高等院校在艺术专业设置和教学中,片面强调的是投入产出效益比,追求的是艺术类教学的模式化流水线式教学,无不是功利化在艺术教育中的体现。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许多综合性、理工类院校中,包括大多数艺术教育工作者乃至于高校的教育主管领导在思考艺术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时,仍然把艺术教育功能的基础建立在以艺修德,以艺开智,以艺促体之上,简而言之,艺术的功能只能够依赖依附于德育、智育和体育,这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层次更具惯性的功利化取向呢?这些取向的存在对于许多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行为发挥着强大的导向作用。由此,我们在高等院校看到的艺术教育教学和校园文艺活动的违背艺术发展规律种种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第14篇

一、报考条件

1.符合北京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的报名要求;

2.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须达到北京市美术类专业统考本科合格要求。

二、招生计划及报名方式、录取原则

(一)普通理工类专业

1.招生计划

类别

学院

招生专业

共同培养院校

共同培养院校专业

招生计划

双培计划

商学院

市场营销(时尚品牌管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时尚品牌管理

16

市场营销(大数据营销)

中央财经大学

大数据营销

16

外培计划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

产品设计

1

服装设计与工程(纸样设计)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

纸样设计

1

服装设计与工程(时尚创新设计)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

时尚创新设计

1

服饰艺术与

工程学院

工业设计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或

美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

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轻化工程(服装材料与时尚设计实验班)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

时尚传播

1

合    计

37

注:分区招生计划最终以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为准。

2.报名方式

报考我校普通理工类专业“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的考生,无须校考,填报高考志愿即可。

3.录取原则

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普通理工类专业“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在本科提前批B段录取,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北京市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录取时依据考生高考所在区的分专业计划,按照高考成绩分数优先的原则择优录取,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外培计划”要求考生高考外语科目为英语,且成绩不得低于110分(150分制)。

(二)艺术类专业

1.招生计划

类别

学院

招生专业

共同培养院校

共同培养院校

专业

计划合计

招生计划

双培计划

服装艺术与

工程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

清华大学

服装与服饰设计

5

西城1人、丰台2人

通州1人、平谷1人

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

4

朝阳2人、石景山2人

服装艺术与

工程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高精尖项目)

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学院相关专业

7

朝阳2人、门头沟2人、

顺义2人、昌平1人

服饰艺术与

工程学院

产品设计

(高精尖项目)

1

怀柔1人

艺术设计

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高精尖项目)

2

大兴2人

数字媒体艺术

(高精尖项目)

1

海淀1人

时尚传播学院

摄影

(高精尖项目)

2

延庆2人

美术学院

绘画

(高精尖项目)

造型学院相关专业

3

东城2人、房山1人

公共艺术

(高精尖项目)

3

海淀2人、密云1人

外培计划

服装艺术与

工程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

英国伦敦

艺术大学

服装设计

4

西城2人、海淀2人

服装与服饰设计(时尚创新设计)

意大利米兰

理工大学

时尚创新设计

1

东城1人

服饰艺术与

工程学院

产品设计

(珠宝首饰设计)

英国伯明翰

城市大学

珠宝首饰设计

1

西城1人

产品设计

(纺织品设计)

英国伦敦

艺术大学

纺织品设计

1

朝阳1人

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

意大利米兰

新美术学院

室内设计

1

西城1人

视觉传达设计

平面设计与

艺术指导

1

东城1人

数字媒体艺术

平面设计与

艺术指导

1

东城1人

动画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或美国罗格斯大学

动画

1

顺义1人

时尚传播学院

摄影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或美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

摄影

1

东城1人

美术学院

绘画

英国伦敦

艺术大学

绘画

1

西城1人

雕塑

雕塑

1

朝阳1人

公共艺术

绘画

1

海淀1人

合    计

43

 

注:最终以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共同培养院校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招生专业为高精尖项目。

2.报名、考试方式

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的考生,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双培计划”、“外培计划”艺术类专业考试,文理兼招。提示:考生只能报考1个专业。

(1)报名及交费

时间:2017年6月7日17:00--9日24:00

考生在手机上下载报名系统APP客户端(APP下载地址:iOS手机用户在App Store里搜索“艺考升”下载,Android手机用户登录artstudent.cn/下载),并在客户端上完成报名、交费,交费后须于6月10日12:00后登录艺考升网站自行打印《考生信息登记表及准考证》。交费后考生所有信息不能更改。具体办理流程方法详见APP软件内的提示。

加试费:160元

(2)考试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7年6月11日

地点:北京服装学院樱花园校区(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2号)

(3)考试科目及要求

考试科目

考试目的

考试时间

造型基础一

(满分100分)

考察考生对色彩基本知识的理解、色彩关系的把握和色彩造型的能力

2.5小时

造型基础二

(满分100分)

考察考生运用素描表现准确的造型能力和艺术感受力

2小时

设计基础

(满分100分)

考察考生对形态和比例的表现能力;考察考生对形象的组织构成能力和画面的装饰归纳造型能力

2小时

注:我校统一提供考试纸,考生需准备画笔、颜料和画板等考试用具。

考试时,须经过考生身份验证和信息审核。凡身份验证或审核不符合报考条件的、提供虚假材料的,取消考生报考资格,后果自负。对未取得北京市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本科合格资格的考生,取消校考成绩。

(4)专业成绩查询

按教育部规定,我校确定的校考合格人数不超过相应各区、专业招生计划数的4倍。考生于2017年6月20日可登录我校本科招生网bkzs.bift.edu.cn/查询专业考试成绩,专业成绩合格的考生自行下载打印《北京服装学院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我校将不再邮寄。

3.录取原则

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艺术类专业“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在本科提前批A段录取,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考生须达到北京市艺术类专业本科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通过我校 “双培计划”、“外培计划”专业考试后,依据考生高考所在区的分专业计划,按照综合成绩分数优先的原则择优录取,如果综合成绩相等,则优先录取专业成绩高的考生。“外培计划”要求考生高考外语科目为英语,且成绩不得低于90分(150分制)。

综合成绩 =专业考试总成绩÷专业考试合格分数线 ×100 +文化考试总成绩÷北京市本科(文/理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 ×100

三、培养方式

“双培计划”采用“3+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一、二、三学年分别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相关专业学习,第四学年回到北京服装学院学习。

普通理工类专业“外培计划”采用“1+2+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一学年在北京服装学院学习,达到国外大学入学资格要求后,第二、三学年到国外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回北京服装学院学习;艺术类专业“外培计划”采用“2+1+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一、二学年在北京服装学院学习,达到国外大学入学资格要求后,第三学年到国外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回北京服装学院学习。

国外大学入学资格要求:

大学名称

语言及作品要求

在校成绩要求

英国伦敦

艺术大学

表演服装设计专业雅思成绩不低于6.5分,其它艺术类专业雅思成绩不低于6.0分;理工类专业雅思成绩不低于6.5分。以上各专业雅思单项成绩均不低于5.5分

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学生需提供申请专业相关的作品集或论文、方案、新闻稿

具体要求参照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规定

专业基础课程分数均不低于80分,无不及格课程。

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

雅思成绩不低于6.0分,单项成绩不低于5.5分

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学生需提供申请专业相关的作品集

专业基础课程分数均不低于80分,无不及格课程。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

雅思成绩不低于5.5分

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学生需提供申请专业相关的作品集

专业基础课程分数均不低于80分,无不及格课程。

意大利米兰新美术学院

雅思成绩不低于5.5分

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学生需提供申请专业相关的作品集

专业基础课程分数均不低于80分,无不及格课程。

美国罗格斯大学

雅思成绩不低于6.0分或托福网考成绩不低于79分

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学生需提供申请专业相关的作品集

专业基础课程分数均不低于80分,无不及格课程。

美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

雅思成绩不低于6.5分,其中说、写部分不低于6.5分或托福笔试成绩不低于550分,网考成绩不低于85分,每一板块不低于20分

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学生需提供申请专业相关的作品集

专业基础课程分数均不低于80分(GPA至少达到3.0)无不及格课程。

国外院校入学资格要求如有变化,参照申请当年国外院校的要求与规定。不符合接收院校入学资格要求的学生转入校内相同专业继续学习,并按相同专业要求管理。

四、学费、学历及学位

1.“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学生按我校收费标准交纳学费等费用,若上级对学费等有关收费标准有新的要求,则按上级新颁布的文件规定执行。学生赴外校或国外学习期间的学费按上级关于学生访学项目的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2.“双培计划”、“外培计划”的学生,完成各阶段学习且成绩合格,颁发北京服装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北京服装学院学士学位。

五、其他事项

1.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学校将按照规定进行全面复查,凡复查不合格、不符合录取条件者取消其入学资格,退回生源所在地。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无论何时立即取消学籍。

2.学校公共外语教学只开设英语课程,非英语语种考生入学后须改学英语。

3.我校设有多项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措施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4.住宿情况:

①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双培计划”的学生第一、二、三学年分别在以上大学住宿,第四学年回到北京服装学院。

②中央美术学院“双培计划”的学生在北京服装学院芍药居校区或樱花园校区住宿;“外培计划”的学生第一学年在北京服装学院北校区住宿。从第二学年开始,以上“双培计划”、“外培计划”中户籍所在地为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的学生原则上学校不提供住宿,给予每人每学年1600元的交通补贴。确有住宿困难者,可按程序提出住宿申请,根据实际情况,经审批提供住宿。其他学生回到北京服装学院。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2号北京服装学院招生工作处

邮政编码:100029

咨询电话:010-64288364或64288375

学校网址:bift.edu.cn/

第15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G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8—116—02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前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关系重大。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以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在作为本科阶段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如何针对我们艺术类学生的情况,按照既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又符合艺术专业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来进行管理。近年来,我们在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获取了一些经验。

回顾和总结几年来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笔者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都安排在第八学期完成,但这个时候恰恰是学生们找工作、应聘考试的时间。学生忙于就业,找工作是学生急于解决的大问题,因而对毕业设计就大打折扣。

其次,现行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对艺术类专业缺乏针对性,也无法体现艺术类教学的特色。客观上凭现在艺术类学生的实际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按非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来做,的确是勉为其难,结果导致一些学生选择了通过网络抄袭拼凑,甚至购买的办法完成任务,这使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陷入了无奈的境地。

再次,近年来不断扩招,指导教师缺乏,他们还要承担教学、科研等任务,出现教师精力不够、指导不到位现象。少数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够强,对学生抓得不紧,指导质量不高。此外,学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有少数学生联系不上,又不主动跟教师联系等给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鉴于上述原因,我院对2010届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改革,将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分家的模式改为毕业设计(创作)解析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不断推进和提升学生毕业作品的水平。毕业创作作品解析是以毕业设计(创作)的作品说明为主线,说明创作意图,解析作品创作过程,探讨艺术创作的本质及规律,总结创作经验教训的文章题材。毕业设计(创作)解析报告虽然是对毕业设计(创作)的说明与论证,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对毕业设计起到了促进作用。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构思开始就能全面考虑相关内容,如创意构思有所根据,做到从历史中挖掘内涵,从文化中感受民族风情,从各种事物中获取灵感;充分考虑整体塑造与适应性的预测,使学生的设计更完善,并考虑服装的实际用途与市场。同时对美术学和绘画专业答辩程序也做了改革,将答辩安排在毕业设计(创作)展览现场进行,毕业生要针对毕业设计(创作)作品进行答辩。实践证明:这一改革可以将学生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成果结合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学生通过毕业创作的实际操作过程,将先前学习的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指导,更有针对性地查阅专业文章和书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结合理论知识总结出经验。而且,由于作品解析是毕业生个人作品的理论解读和创作实践的总结,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使学生把文字写作与实际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抄袭拼凑造假等现象。通过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形式、方法、内容、管理到评分标准的一系列配套工作的改革,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中得到全面的训练,整体上有所提高。下面是我院在毕业设计管理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做法。

一、精心组织,提前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

毕业设计整体工作量很大,为了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让学生在最后阶段的综合性教学训练中多学一些专业知识,稳步地进入社会专业行业,学院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建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整个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有序地展开。同时还成立了毕业设计答辩小组,为该项工作在组织领导和专业指导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毕业指导工作中指导教师是关键的一环,为了提高指导水平,根据指导教师资格要求,学院与系挑选了专业知识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学院与系共同明确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对各专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毕业设计各个阶段作了合理的、科学的统筹安排和实施。

二、对毕业设计时间进行调整,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我院根据各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方案要求,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整,将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在第七学期中后期就开始布置毕业设计工作,由学院向各系或教研室分派指导毕业设计任务,各系上报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及具体的实施计划方案,确定指导教师、拟出选题,报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批,然后学生选题,各系上报毕业设计选题汇总表,同时还要完成学生对选题的调研、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工作,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这样在放寒假前学生已经选好了题目,便于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因而避免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面试找工作时间上的冲突,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是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

三、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抓紧时间,抓住指导教师。认真指导

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如何?指导教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我院毕业生的情况来看,艺术设计、美术学和绘画3个专业11个专业方向的创作情况各异,要求不一。为使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毕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完成质量,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阶段,我们先向毕业学生详细介绍各位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专业特长,毕业学生可据此选择适合自己研究专题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研究专题的具体情况选择毕业学生。指导教师确定后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行答疑和指导,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我们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时间作出合理的、科学的安排,既要在统一时间内完成任务,又要统筹就业学生的工作时间与毕业设计时间,还要兼顾指导教师平常教学和指导教学的关系。因此,对每一个小阶段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间,机动地协调、衔接这些关系,既有保证毕业设计、实习阶段、论文写作的工作量的时间,又使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不能草率敷衍。

四、对毕业设计进行全过程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