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编制工作要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1、大力引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加强人才引进的政策激励、目标考核和工作督查,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人才,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型技术人才和领军型经营管理人才。全年引进本科以上学历人才400名,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105名。
2、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提高本地生源毕业生回归率。切实帮助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落实就业,对离校后的特困家庭和“零就业”家庭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全面调查和登记,实施重点帮助。
3、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完善专家选拔制度,认真做好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工作,优先选拔业绩突出的创业创新人才。认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科目培训,年内培训1500人次。继续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和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开展工程类助理工程师破格认定工作。按照省“千人赴港培训计划”、“千名苏商海外培训工程”、“百名现代服务业人才出国培训计划”的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赴境外培训。
4、统筹做好各类人才开发工作。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继续为农村实用人才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重视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荐符合技师、高级技师申报条件的技术工人参加全省组织的考核,扎实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升级考核工作。
5、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加强引智项目申报工作的具体指导,创新申报模式,扩大引智领域,多形式引进外国专家来服务,力争全年申报引智项目6项。
6、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性人才服务机构的职能作用,重点做好人才供求信息、人事档案管理等公共服务,打造公益性人才市场品牌。加快我市人才市场建设步伐,确保5月份重新建成开张,每月举办人才市场1至2次,全年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以及特色性、专业性人才市场3至5次。加强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继续办好“人才网”,加强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贯通。进一步扩大人事规模,全年新增人事人员400人。
二、继续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
7、做好公务员法全面入轨运行工作。抓好公务员登记的后续工作和部分遗留问题的处理,稳慎推进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申报以及工作人员登记工作。完善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巩固公务员法实施成果。
8、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贯彻《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认真组织公务员招录工作。加强公务员考核工作,健全分级分类考核指标体系。贯彻落实《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加强对纪律惩戒工作的宣传教育与指导监督。继续做好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配合财政部门加快落实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做好“级别与工资等级待遇适当挂钩”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开展2013年度“滚动升级”和级别工资档次正常晋升工作。
9、加强公务员培训。实施公务员“5+X”能力培训工程,强化公务员四类培训。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主题活动,继续做好公务员“五五”普法工作。重视抓好公务员的初任培训,着力提高新录用公务员的履职能力。加大基层公务员培训力度,完成苏南苏北基层公务员对口培训任务。
三、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各项改革
10、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省市部署,启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加强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签订的指导检查,进一步规范签证管理。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实行平等竞争,“阳光操作”。
11、完善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做好事业单位规范津贴补贴的准备工作,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调控管理的各项规定,指导事业单位推行多元化分配制度改革。
12、推进事业单位职称制度改革。以业绩能力为主要标准,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工作,扩大破格认定的范围,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职称评价力度。加强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的指导,加快“评聘分开”步伐。
四、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
13、深化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及机构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准备工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机构的调整进行调研。依法开展公安机关机构改革,推动警力下沉,优化警力资源配置。按照规范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要求,对开发区机构编制情况进行调研。
14、积极实施乡镇机构改革。认真学习借鉴试点县市的成功经验,以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着眼于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大方向,全面启动实施乡镇行政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15、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认真研究行政管理类和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思路,积极做好改革的相关准备工作。围绕强化公共服务和着力改善民生的要求,加强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社会治安、城市管理、文化生活等机构体制问题的研究,适时推进相关体制调整和完善工作。做好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加强全市采供血体制建设。加强中小学校编制动态管理与规范管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6、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认真贯彻机构编制管理重要法规政策,继续严把机构编制关口,重点控制新设机构以及财政供养人员增长。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在政府机构改革前暂停审批新增机构编制,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在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前,继续对机构编制实行冻结,确保“十一五”期间乡镇机构编制及实有人员只减不增。
17、全面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加快实名制管理信息库建设工作,确保年内实现省市联网。在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建立《机构编制管理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机构编制变更和人员出入编手续。
18、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机关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检查,重点检查纠正擅自设立内设机构、超职数配备中层干部等行为。定期汇总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及时向有关单位进行通报,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19、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认真组织2007年度事业单位年检,确保网上登记率和年检率均达100%。对事业单位法人进行实地监督检查,加强事业单位登记后的跟踪管理。加强登记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做好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五、推进各项人事工作全面发展
20、全面完成安置工作任务。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做好安置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统筹考虑干部人才资源配置,科学编制安置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行安置办法改革,全面完成2013年度安置任务。会同各镇各有关部门做好企业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进一步落实“五包”责任制,巩固我市企业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形势。
21、扎实做好工考、福利及退休管理工作。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完成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任务。实施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贯彻落实国家、省对机关事业单位带薪年休假制度实施办法以及探亲假、病假等福利制度,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假制度。继续组织优秀公务员健康休养活动。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到龄即退率100%。加强退休干部的管理与服务。
22、高度重视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贯彻落实《人事争议处理规定》,认真做好人事争议案件的受理、调处和仲裁。
六、切实加强人事编制部门自身建设
23、深入开展争做“五种类型”人事干部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创新的活力,保持宽厚豁达的胸怀,锤炼清白高尚的人格,塑造正直守信的美德,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争做有建树、有情义、有魅力、有诚信、有品位的人事干部。
1、进一步加大对机构编制工作法规及有关机构编制工作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相关会议和网络、电视等宣传载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好机构编制法规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积极推动机构编制法规政策列入党校干部教育和各单位中心组学习培训内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机构编制法制意识。
二、抓住工作核心,积极推进各项改革
1、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扫尾任务,理顺政府部门职责关系,提高行政效能。认真落实其他非涉改单位的“三定”工作。
2、进一步完善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重点解决乡镇事业站所编制管理、人员流动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积极稳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以及“边清理、边整合、边规范”的思路,全面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调查摸底工作,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4、积极探索重要领域、重点单位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搞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事业单位的改革;理顺花江经济开发区、“两型”社会实践区和花江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体制;服务产业发展,重点完善竹产业发展管理机制,积极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5、积极参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三、把握工作重点,强化机构编制管理
1、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坚持凡机构编制事宜由编委及其办公室一个部门承办,机构编制部门一家行文,主管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一支笔”审批的“三个一”办事原则。
2、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动态调整”要求,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编制使用核准制度,严守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三定”方案和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额两条“红线”,确保财政供养人员编制总额、领导职数总量“零增长”。积极探索跨部门、跨行业调剂机构编制的动态管理办法,保证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机构编制需求。
3、建立健全实名制管理制度。一要加强对各部门单位的业务指导,建立常态的联络校核机制,及时维护、更新实名制管理系统,确保系统运行正常、数据新鲜、管理有效。二要建立财政预算和编制使用、人员管理协调配合、相互约束的机制,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三要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数据库、事业单位法人数据库、机构编制和机构改革文书档案资料数据库,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办公平台。
4、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按照严格、规范、及时、准确的要求,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工作,切实做好各类事业单位的年检和登记管理。完善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开制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宗旨和业务范围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质量。
5、做好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注册服务工作。
四、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
1、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对全县党政群机关和县直正科级以上事业单位执行机构编制法规政策情况,履行“三定”规定、实名制管理、事业单位登记等工作制定科学具体的考核方法,加大机构编制管理指标权重,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督查协作机制。认真研究机构编制宏观监管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监管工作的科学决策机制与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综合协作机制。制定督查工作计划、督查项目、督查范围,全年对政府部门和有关事业单位“三定”工作执行情况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等情况进行2次以上督查,推进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3、建立健全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问责机制。严格依照《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协同纪检监察部门严肃处理违反机构编制工作纪律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员实行问责,切实维护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方针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五、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机构编制部门履职能力
1、坚持“学习兴办”,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组织机关干职工开展“一月一股一讲”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敏锐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学习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新理论、新任务、新要求,交流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促进提高业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加大对全县公务员队伍的管理力度,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
1.继续加大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文件的力度。严格按照规定,在编制和职数限额内,合理确定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加强对非领导职务的设置与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严格执行配套政策法规,做好新的制度衔接。
2.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坚持“凡进必考”,完善公务员考录机制,建立公务员下基层锻炼制度。继续抓好各种主体班次的培训工作。进一步转变公务员工作作风,大力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表彰奖励工作的管理引导。
3.逐步推进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登记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摸底调查工作,建立资料数据库,加大对登记工作的前期宣传力度。
二、稳妥实施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4.继续推动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加强对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培训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做好机关离退休人员待遇的完善和离退休费的调整工作。
5.严格执行工资正常晋升。逗硬执行工资制度,严格按程序对全县3万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考评、考核和工资的正常晋升。
6.切实加强工资和各类津补贴管理。待相关政策下*后,稳步推进地方津补贴工作。
三、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机构编制的监督管理
7.全面推进乡镇综合体制改革。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转变乡镇人民政府职能,创新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乡镇机构设置,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8.扎实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根据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运行状况,严格按照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额配备相应的人员,切实实行定编到人,将编制数额和配备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通过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体系,形成机构编制与人事管理、财政预算、社会保障相互协调配套的控制约束机制,从而强化对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的监督,严格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经费使用和财政经费核拨,规范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序列的秩序,从源头上杜绝“吃空饷”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有利于促进全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
9.做好深化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深入开展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注重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注重亟带解决又有条件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重点解决机构编制部门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10.切实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管理。会同其它职能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监督擅自增设机构、超编进人和机关岗位人员混用等违规行为,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四、认真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11.加强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人才兴县、人才兴村、人才兴农”战略,研究建立高层次人才定期考核制度,调整管理期限,实行动态管理。修改并完善各类专家选拔的范围、标准、条件、程序等政策规定。着力抓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工作。
12.重点抓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以职业教育培训为重点,抓好技能型人才培养。围绕民营经济发展要求,大力开发民营经济组织中的技能型人才,合理配置和使用好技能型人才。研究制定加强机关工勤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人的管理办法,重点探索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的考评方式。
五、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13.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不同类型事业单位聘后管理制度,重点研究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监督办法等政策措施,并做好指导实施工作。
14.加快职称制度改革。坚持分类改革,区别不同职业,探索实行评聘结合的办法、社会化的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和依法实行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县职称评审、资格考试工作制度,推行职称评审和程序化管理。进一步做好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进一步做好扩大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结合试点、建立职业水平评价制度试点等项工作。进一步贯彻好《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抓好教育培训的监督检查。
六、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和管理,提高人才市场的公共服务能力
15.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合作,整合县乡及周边地区人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完善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的协调机制。加强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健全完善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信息定期制度,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认真贯彻《四川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加强全县人才的有序流动。
16.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加强对现场招聘会的组织管理。继续开展人才中介从业人员培训。全面落实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工作。
七、落实安置任务,进一步做好部分企业干部解困维稳工作
17.全力做好安置工作。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和支持军队转业干部自主择业,完成全年干部安置任务。完善干部自主择业管理服务体系。
18.做好部分企业干部解困维稳工作。进一步抓好解困政策的落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典型宣传和督查工作力度,建立解困和维稳工作的长效机制。
八、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人事人才工作
19.组织实施好“十一五”人才规划。继续加大对“十一五”人才规划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十五”人才规划研究成果,推动“十一五”人才规划的全面实施。
20.加强人员计划和工资基金管理等工作。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计划、工资基金的管理,积极探索适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需要的人员计划、工资基金管理方法。做好全县人才资源、工资统计和人事统计考评、正常晋升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的审核等工作。
21.加强人事法制建设工作。深入贯彻全县人事系统“五五”普法规划,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人事行政复议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
22.进一步做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创新仲裁工作培训方式。继续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调,建立完善仲裁与司法接轨的工作机制。
23.做好来信来访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新《条例》,健全人事人才工作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实行领导包案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着力抓好集访和重复来访案件,避免越级上访或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及时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4.加强人事调研和宣传工作。围绕公务员法贯彻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人才开发、企业干部等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调研,注重发挥调研成果的作用。
九、加强自身建设,狠抓工作落实
25.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加强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责任制,提高人事部门的执行力。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进一步改进管理和服务方式,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建立效能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人事干部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能力。
关键词:招标文件;;编制;合同;原则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087-02
招标工作是一项法规性强、涉及面广、具有特殊要求和内涵的工作。招标文件(Bidding document)是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和参加投标的唯一依据,同时也是评标委员会评标的重要依据,因为评标是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进行的,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招标工作必须做到合法、公平、完整、规范、准确。
1 招标文件的作用与组成
招标文件是整个招标过程所遵循的基础性文件,是投标和评标的基础,也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不进行或进行有限的面对面交流,投标人只能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写投标文件,因此,招标文件是联系、沟通招标人与投标人的桥梁。
1.1 招标文件的作用
招标文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招标文件是投标人准备投标文件和参加投标的依据。②招标文件是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行为准则和评标的重要依据。③招标文件是招标人和投标人签订合同的基础。
1.2 招标文件的组成
1.2.1 关于编写和提交投标文件的规定
载入这些内容的目的是尽量减少承包商或供应商由于不明确如何编写投标文件而处于不利地位或其投标遭到拒绝的可能。
1.2.2 关于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及投标文件的评审标准和方法
列入这些标准与方法是为了提高招标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所以其非常重要,也是不可缺少的。
1.2.3 关于合同的主要条款,其中主要是商务性条款
这些条款有利于投标人了解中标后签订合同的主要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技术要求、投标报价要求和主要合同条款等内容是招标文件的关键内容,统称实质性要求。
2 招标文件的编制内容
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人应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1 投标邀请书
投标邀请书的内容主要包括本招标工程的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法人或招标人名称、建设资金来源、工程项目简单介绍和对工期的要求、招标文件发售时间、地点、价格以及投标保证金的额度、接受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等事项。
2.2 投标人须知
投标人须知即让投标人了解工程的详细情况和投标的有关情况,其内容如下:①总则,包括工程概况、本项目合同工作范围、本合同与其他合同的关系、对投标人的资格要求、招标人组织现场考察等;②列明招标文件的组成内容及有关对招标文件澄清和补充修改的规定;③投标文件的编制;④投标文件的递交;⑤开标和评标;⑥决标、中标通知和签订合同。
2.3 合同条款的设置应充分、合理、经济
招标文件合同条款的设置,不论是商务条款还是技术条款,均应考虑条款的充分性、合理性、可行性、经济性。
合同条款应充分表达项目要实现的目标,应详尽、清楚、完整地表达招标人的真实意图,明确拟定招标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等项目目标。对于合同条款的表述应尽量清晰明了,意思表达应尽量完整,并充分利用补遗的机会予以补充及修正完善。
合同条款在充分表达业主意图的同时,还应考虑其合理性。所谓合理性,可以理解为合同条款的设置是有据可依、有标准可循、有法规可支撑的,而不是凭主观臆测随意推断而来的。
在设置合同条件时,既要满足相关标准、惯例的要求,又要考虑经济因素,应将“价值工程”的思想及方法融入到合同条款编写中。对投标人而言,追求并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是其普遍目标。也即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获取较好的利润。对招标人合同条款的响应及实现,最终以投标报价的形式体现。一般来说,业主对投标人需完成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投标人完成后理应得到应有的报酬及合理利润。
2.4 招标工程综合说明
(1)工程名称、性质、地点,建设单位名称、电话、邮政编码、法人代表、联系人姓名,监理机构名称,资金来源及批准投资单位、文号,建设工程许可证号,开户银行账号等。
(2)施工现场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交通条件、拆迁及“二三通一平”情况,施工用地范围、面积及可提供临时用地情况。
(3)工期总数及计划开工、竣工日期。
(4)示明投标人应认真勘验现场,并取得可能影响其投标报价的所有资料;说明招标方式是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还是议标。
(5)要示明承包方式是包工包料还是包工不包料。除合同规定外,承建范围内中标人未经建设单位认可不得将工程任务的任何部分分包给他人。若建设单位同意分包,则分包人的社会信誉、质量和施工经验等诸方面均应得到建设单位认可。
2.5 工程报价计算的有关规定
工程报价计算的有关规定包括以下内容:①为统一报价范围和口径,招标文件应作出有关规定和说明。国内建筑工程招标有时提供实物工程清单,有时不提供。②实物工程清单是指列有实物工程分项名称和相应数量的清单。通常建筑工程分项的划分和数量的计算规则,应按照现行的定额规定。对于招标单位提供的实物量清单,各投标单位在编制投标书时,不需重新计算复核和更正。招标结束,建设单位和中标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如可规定1个月)提出实物工程量的调整意见(该调整指原实物工程量清单中各项单项工程量的增加和减少),经双方互审认可后予以调整。
2.6 材料供应方式及材料差价计算办法
招标文件中应说明哪些材料由建设单位供应,哪些材料由中标单位自行采购。对建设单位供应的材料,应明确交货进度、交货地点等。
2.7 工程价款的支付方法
招标文件中应明确工程价款的支付方法及预付款项的百分比。中标施工企业预收备料款和已收工程款的总额不超过合同造价的95%,其余5%是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支付2.5%,保修期满再付2.5%。
2.8 工程质量及工期要求
招标文件中应明确中标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建设单位按此进行验收,并规定经验收工程质量达到自报工程质量等级的奖励和达不到自报质量等级的惩罚。招标文件应明确开工、竣工日期,并具体规定工期提前的奖励和工期推迟的惩罚额度。
2.9 投标书的编制要求及评标、定标的原则
投标书的组成内容一般包括:标书编制综合说明、投标报价汇总表、投标造价书、施工组织设计等。招标文件中应明确评标、定标的原则,也可制定评标细则。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2.9.1 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指的是招标文件的内容等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允许有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合法性原则是编制招标文件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招标文件中关于招标方式以及招标程序的规定必须合法,通用的两种合法的招标方式包括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招标文件中不得设置任何带有歧视性或不公平的限制条件;招标文件中所规定的技术要求不允许违规。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相关部门规定的现行技术标准。
2.9.2 完整性原则
所谓完整性原则就是指招标文件的整体结构及其内容的各方面都应该完整无缺,保证招标文件的信息完整。完整无缺的招标文件才能有效规范招投标活动,才能使中标后的合同顺利地得到履行。
招标文件应具有整体结构上的完整性,招标文件一般都是由投标须知、合同文件格式、合同条款、投标文件格式、技术条款、招标图纸等六部分组成;招标文件的条款内容主要表现为投标须知、合同条款、技术条款、投标文件格式等条款的内容应该完整;招标文件中招标设计及工程量的清单等内容应该完整。在招标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对这些内容的编制必须严格把关,保证其能够完整体现招标范围内的所有内容。
2.9.3 针对性原则
所谓招标文件的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指招标文件的内容应该根据招标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要有针对性地充分体现项目的各项要求:充分了解招标项目本身的特点,必须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及实际情况进行重新编制,不能拿着类似项目的招标文件充当本项目的招标文件;招标文件要体现项目业主的管理模式要求。
2.9.4 准确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指的是招标文件对各项内容条款等的表达叙述要做到准确无误,不出现有错误或者歧义的表述。招标文件内容和合同标的也应当准确,无论合同标的以何种形式出现,其内容界定一定要准确,不能有任何含糊不清、内容重复或者遗漏的现象。
2.10 投标保证金
为了保证投标工作的严肃性,确保投标工作顺利进行,投标单位在领取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的同时,须向招标单位交纳投标保证金,一般按概算造价的0.5%~1%计算。投标单位在领取招标文件的3 d后(包括获得文件的当天)不得提出退出投标的要求,若中途退出投标,招标单位有权没收其全部投标保证金。各投标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投标截止期限内,将投标书送到指定地点。对于逾期者,招标单位有权取消其投标资格,没收保证金。未中标的投标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如最迟10 d)向招标单位退回招标文件及有关资料,同时招标单位须归还投标保证金。
2.11 招标文件附件的一般内容
招标文件附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招标工程范围内的设计图纸。图纸是投标者拟定投标方案、确定施工方法、提出替代方案、计算投标报价必不可少的资料。②招标范围内的单项、单位工程分部实物工程量清单。③应对定额项目中标明是“参考价”、“暂定价”的材料项目,在招标文件项目清单中相应注明其名称、单位、参考价或暂定价。④建设单位自行采购的材料、设备清单。
总之,招标文件编制工作是一项集技术知识、法律法规、工作经验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只有不断地学习、研究、改进,掌握招标文件编制技巧,才能编制出令业主满意、符合规定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招标文件来。
参考文献:
[1]郑志鹏.浅谈当前工程施工招标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8(19).
[2]孙苏营.浅析招标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8(35).
[3]曲修山.建设工程招标法律制度[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Preparing Points of Tender Documents in the Tendering Agency Work
Mo Jian
机构设置是否科学、部门职能转变是否到位、编制核定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政府整体功能的发挥,政府整体功能发挥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提高机构编制资源综合效能,要始终贯彻“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要求,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向加强管理要编制,向运用信息技术要编制,精编简政,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要切实加强管理,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编制就是法,是刚性约束,必须严格遵守。要把监管的重点放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领域上来,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府职责,规范市场秩序,切实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二、管住源头,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机构编制部门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根据党委、政府要求,以及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理顺职能和核定编制,从而达到合理设置行政管理及技术服务人力资源的目的,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顺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管理需求,实现行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最大化。相对人力资源而言,机构和编制可统称为执政资源,要通过认真履行好部门职能,加强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使行政事业等组织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运行体制,让我们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能发挥出各自的职能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优化整合资源,机构编制配备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关键在科学合理配置。机构编制部门的任务重在通过合理地设置机构和编制,使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类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转。
三、控编减编,严格机构编制管理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县级党政机构设置要保持相对稳定,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三定”规定履行职责、设置机构、配备人员、行政编制不得突破中央下达的行政编制总额。要加强对机构编制的精细化管理和动态管理。在严格控制总量的同时,积极盘活存量,做到既要“管住”,又要“管好”,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到最关键、最需要的地方,切实为加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优质服务。加快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各部门的机构设置与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对应。主动与纪检、组织、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明确分工,形成相互制衡的刚性约束机制。要研究解决编外用人、提前离岗和清理“吃空饷”等问题。
四、加强督查,为发挥机构编制管理资源效益
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改革管理任务落实到位,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组织开展政府部门履职和机构编制评估工作,认真开展机构编制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事前规范、事中监控、事后监督力度,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常态机制,为调整部门单位职责配置、优化机构编制配备和深化体制改革提供依据,真正在审批、执行过程中,发挥监管作用,发挥其自身的权威性、严肃性。机构编制管理的好坏,关系到能否顺利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办事效率、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加强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有利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有利于增强各单位的依法行政能力,有利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使机构编制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有利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抓实评估,最大限度发挥机构编制管理资源效益
以往机构编制工作中常常出现重审批,轻管理,注重对编制资源的配置和部门职责的界定,忽略了对编制资源使用效益、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评估和管理。近年来,开展的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评估工作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履职和机构编制评估工作是机构编制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措施,也是主动服务部门单位的重要途径。在评估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评估结果的运用,及时调整有关部门职责和机构编制事项,做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打好提前量,当好服务员。
六、搞好协调,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服务
关键词:输变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 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重要性
输变电工程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间题,如“渗、漏、泛、堵、壳、裂、砂、锈”等,由于经常发生,犹如“多发病”、“常见病”一样,而成为工程质量通病。工程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已经成为制约质量水平的突出问题,它对工程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性,或影响使用功能,或影响建筑美观。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
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是一个长期的、涉及面广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只要工程建设一天不停顿,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就一天也不能松懈;只要输变电工程继续在发展,质量通病防治这个课题就需要不断更新内容。
二、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
为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强化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提高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效果,进一步提高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输变电工程质量水平,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组建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以下简称《通病防治要求及措施》)编写组,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于2010年1月26日以基建质量〔2010〕19号文“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通知”正式下发执行。
三、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解析
1、《通病防治要求及措施》适用、防治范围
《通病防治要求及措施》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项目。通病防治范围:
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部分----混凝土楼板、墙体和粉刷层,以及楼地面、门窗、屋面防水制作,架构组立、设备基础及防火墙、电缆沟及盖板、站区道路、围墙等;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部分----一次设备安装调整、母线施工、屏柜安装、 电缆敷设、接线与防火封堵、接地装置安装等;
输电线路工程部分----设计定位、路径复测、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接地工程及线路防护等。
2、《通病防治要求及措施》特点
特点一:强调各参建主体的责任。从“组织”开始,围绕“管理”开展工作。对业主项目部(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造单位提出了管理方面的要求,明确了责任。
特点二、通病涵盖面广。收集了公司系统近年来工程质监、流动红旗检查、达标、创优等多种活动中发现的质量通病,及近年来公司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经验,并加以梳理分类。
特点三:防治措施具体、便于操作。制定了各类甚至各个通病的防治措施,措施具体、易理解、易操作
3、《通病防治要求及措施》结构及要点
通用部分明确规定了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责任(具体内容不再阐述):
(一)建设管理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6条):
(二)设计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2条):
(三)施工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6条)
(四)监理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4条):
(五)设备监造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2条):
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部分 :
(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二)墙体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三)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四)外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五)门窗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六)屋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七)楼梯、栏杆、台阶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八)构支架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九)主变、高抗、电容器、断路器等主设备基础、保护帽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十)主变、高抗防火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十一)电缆沟及盖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十二)道路及散水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十三)站区围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变电(换流)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部分 :
(一)电气一次设备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二)母线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三)屏、柜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四)电缆敷设、接线与防火封堵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五)接地装置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输电线路工程部分 :
(一)设计定位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二)路径复测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三)基础分坑、开挖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四)基础位移、扭转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五)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六)接地沟埋设深度不够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七)基面整理不规范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八)铁塔构件变形、镀锌层磨损等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九)螺栓不匹配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十)螺栓紧固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十一)混凝土杆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十二)导线磨损防治的技术措施
(十三)子导线超差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十四)压接管弯曲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十六)附件安装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十七)线路防护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一、机构编制工作
1、按照整合队伍、提高效率、避免交叉执法的要求,推进市场监管、交通、农业、资源环境等重点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2、按照“大科室制”和“具有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的要求,梳理全区承担行政审批职能和设置有多个审批内设科室的单位、部门,按要求调整“三定”方案。
3、按照整合资源,优化设置,提高效能原则,推进发改委、检验检测中心与疾控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局的机构改革。
4、按照《林区党委2018年工作要点》要求,完成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木鱼、坪堑行政执法中心建设。
5、继续跟进监察委、环境监测监察改革工作,落实好后续工作。
6、按照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林区党委政府和各级编委、编办要求,完成好机构改革、编制管理其他相关工作。
二、审改工作
1、按照《省审改办2018年工作一号店及责任分工方案》、《2018年放管服工作要点》和领导要求,细化要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节点和完成效果。
2、按照全省《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和要求,结合林区实际,拟定林区2018年度“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一张网”建设的行动方案,并细化任务责任单位、时间节点和完成效果。
3、开展一次红顶中介专项整治的回头看。
4、抓好审改办承担的审改工作落实,并以明确的时间节点进行工期倒排。
三、其他相关工作
第一部分2009年安全质量工作总结
在2009年第2季度和第3季度总工程师例会上,对我集团公司有关技术管理和技术质量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整改要求,并结合石太客专出现的质量事故开展了“大反思、大检查、大整改”活动,根据两会精神并以
本次活动为契机,工经院对2009年勘察设计工作进行了自检、自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和一系列规章制度。
一、认真排查
1.大力宣贯,强化各级质量意识 2.切实贯彻部署,全面认真排查
确定排查的项目不仅有已开工项目,如赣韶线、衡茶吉铁路、宿淮线等,也有未开工项目,如惠农至银川增建二线、连盐、连淮线等,不仅有国铁项目,也有地铁项目,如北京地铁亦庄线、长沙地铁等,不仅仅是自查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阶段及从项目建议书阶段到概算清理阶段均进行自检、自查。
二、排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自检自查主要发现了以下两大类问题:
1.技术管理规章制度未能如实贯彻执行
2008年工经院制定颁布了《工经院生产组织管理办法》,要求专册接收上序专业工程数量和个别概(估)算时,必须作到“四个坚持”,外业调查之前需编制外业勘测大纲,工作结束后要编制外业调查报告,集团下发计表后,专册应根据项目特点编制设计工作策划表,正式工作开展之前需编制专业设计原则:和编制(估)概算基础资料。总体来讲执行的较好,极个别项目执行的较差,主要问题有:
1)外业调查不按既定外业调查大纲开展工作,造成调查资料不全面,遗漏有价值的施工组织方案。
2)外业期间不及时编制外业调查报告,调查资料缺乏初步的论证和对照分析,设计时发现问题也无法进行补充完善。
3)接受上序专业资料不能作到四个坚持,不了解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对明显有误和设计深度不够的资料也如数受理,造成后期返工修改的大量工作。
4) 设计准备不充分,设计原则和概算基础资料不能及时送审,不按工经院既定原则向专业提要求,不负责任,随意性很强,造成工经专业工作很被动。
2.复核、审核程序有漏项
年轻专册缺乏经验,复核程序不严密,个别工作步骤缺少复核把关,极个别专册缺乏责任心,未经复核和审核的资料随意提交下序专业,主要问题有:
1)主材价格和运杂费计算缺少复核,个别概算结尾计算缺少复核,站后专业概算缺少审核等。
2)存在以下低级错误:表格数据同文字说明数据不一致、投资分析的原因与结论不符、投资分析数据不闭合、施工组织方案时间节点和推荐总工期前后不一致、单项工程放错概算段落等。
3)报部核备概算编制未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十一章费用漏计、重复计列、计算错误等。
4)各专业用概算基础资料未经审核提交下序专业,本专业用概算基础资料未经审核提交设计者。
三、整改措施
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了原因,确定了整改措施,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
1. 对蓄意不执行工经院有关技术管理规定、不具备专册素质的,进行调整和更换。
2. 要求各级严格执行《勘测资料设计文件质量要求及各级审核职责规定》,对送院内部审核的资料和文件,必须设计、复核和专册签署齐全后,主管专业总工程师才于审查,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特殊项目,需要简化复核或免复核的,必须事先征得主管总工程师同意才能予以实施。
3.工经院于2009年9月出台了工经院(2009)5号文《工经院勘察设计质量考核计费办法》和工经院(2009)4号文《工经院勘察资料、设计文件质量奖惩规定》,对我院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和项目专册任用挂钩,加大奖惩力度。
4.结合工经专业工作特点,工经院于2009年9月出台了工经院(2009)3号文《工经专业设计、复核试行办法》,进一步规范签署用笔颜色,明确设计、复核和审核者的责任,提出设计、复核的要点和关键环节。
5.进一步加强前期技术策划工作,在“生产组织管理办法”规定的 “技术策划”基础上增加两个会:
⑴在勘测调查出工之前,主管总工组织召开外业调查工作汇报会,由专册汇报项目集团公司勘察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以及本专业准备情况、拟定的派遣时机、方式,人员安排、工期,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及提交的成果等(即外业勘测大纲内容),院领导和核心组成员参加,最终由主管总工审定外业勘测大纲,外业严格按照审定的外业勘测大纲开展工作。
⑵在提交站前、站后概(估)算基础资料之前,主管总工组织召开工作安排和技术协调会,由专册汇报项目集团公司设计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以及项目概况、上阶段批复意见、本专业工作方法、概预算编制和施工组织设计原则、本阶段设计重点、难点和投资控制措施等,院领导和核心组成员参加,最终由院领导确定人员安排,由
主管总工审定设计原则、概算基础资料和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后续工作严格按照审定设计原则开展工作。
6.2009年9月出台了工经院(2009)2号文《工经院清理概算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2009年5月15日建设司、计划司和鉴定中心联合下发了“关于部分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问题的通报”,对在清理概算、ⅰ类变更设计编制中违规的建设单位、设计院进行了通报批评,并扣减了部分设计院的勘察设计费用,为防范于未然,并考虑到工经院在清理概算经验缺乏的现状,《工经院清理概算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以指导概算清理工作,提高清理概算文件质量。
7.为提高集团公司站后概算编制质量和工作效率,提议并成立了《站后工程概算编制统一规定》和《房屋和雨棚工程补充概算指标》业务建设编制小组。
8. 为提高集团公司概算编制质量和工作效率,工经院成立了《铁路设计概预算编制统一规定》业务建设编制小组。
第二部分2012年安全质量工作要点
2012年工经院安全质量工作要点和思路如下: 2.根据集团公司大临工程设计分工的原则,完成《重点大临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编制业务建设。
第一部分2009年安全质量工作总结
在2009年第2季度和第3季度总工程师例会上,对我集团公司有关技术管理和技术质量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整改要求,并结合石太客专出现的质量事故开展了“大反思、大检查、大整改”活动,根据两会精神并以
本次活动为契机,工经院对2009年勘察设计工作进行了自检、自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和一系列规章制度。
一、认真排查
1.大力宣贯,强化各级质量意识 2.切实贯彻部署,全面认真排查
确定排查的项目不仅有已开工项目,如赣韶线、衡茶吉铁路、宿淮线等,也有未开工项目,如惠农至银川增建二线、连盐、连淮线等,不仅有国铁项目,也有地铁项目,如北京地铁亦庄线、长沙地铁等,不仅仅是自查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阶段及从项目建议书阶段到概算清理阶段均进行自检、自查。
二、排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自检自查主要发现了以下两大类问题:
1.技术管理规章制度未能如实贯彻执行
2008年工经院制定颁布了《工经院生产组织管理办法》,要求专册接收上序专业工程数量和个别概(估)算时,必须作到“四个坚持”,外业调查之前需编制外业勘测大纲,工作结束后要编制外业调查报告,集团下发计表后,专册应根据项目特点编制设计工作策划表,正式工作开展之前需编制专业设计原则:和编制(估)概算基础资料。总体来讲执行的较好,极个别项目执行的较差,主要问题有:
1)外业调查不按既定外业调查大纲开展工作,造成调查资料不全面,遗漏有价值的施工组织方案。
2)外业期间不及时编制外业调查报告,调查资料缺乏初步的论证和对照分析,设计时发现问题也无法进行补充完善。
3)接受上序专业资料不能作到四个坚持,不了解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对明显有误和设计深度不够的资料也如数受理,造成后期返工修改的大量工作。
4) 设计准备不充分,设计原则和概算基础资料不能及时送审,不按工经院既定原则向专业提要求,不负责任,随意性很强,造成工经专业工作很被动。
2.复核、审核程序有漏项
年轻专册缺乏经验,复核程序不严密,个别工作步骤缺少复核把关,极个别专册缺乏责任心,未经复核和审核的资料随意提交下序专业,主要问题有:
1)主材价格和运杂费计算缺少复核,个别概算结尾计算缺少复核,站后专业概算缺少审核等。
2)存在以下低级错误:表格数据同文字说明数据不一致、投资分析的原因与结论不符、投资分析数据不闭合、施工组织方案时间节点和推荐总工期前后不一致、单项工程放错概算段落等。
3)报部核备概算编制未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十一章费用漏计、重复计列、计算错误等。
4)各专业用概算基础资料未经审核提交下序专业,本专业用概算基础资料未经审核提交设计者。
三、整改措施
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了原因,确定了整改措施,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
1. 对蓄意不执行工经院有关技术管理规定、不具备专册素质的,进行调整和更换。
2. 要求各级严格执行《勘测资料设计文件质量要求及各级审核职责规定》,对送院内部审核的资料和文件,必须设计、复核和专册签署齐全后,主管专业总工程师才于审查,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特殊项目,需要简化复核或免复核的,必须事先征得主管总工程师同意才能予以实施。
3.工经院于2009年9月出台了工经院(2009)5号文《工经院勘察设计质量考核计费办法》和工经院(2009)4号文《工经院勘察资料、设计文件质量奖惩规定》,对我院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和项目专册任用挂钩,加大奖惩力度。
4.结合工经专业工作特点,工经院于2009年9月出台了工经院(2009)3号文《工经专业设计、复核试行办法》,进一步规范签署用笔颜色,明确设计、复核和审核者的责任,提出设计、复核的要点和关键环节。
5.进一步加强前期技术策划工作,在“生产组织管理办法”规定的 “技术策划”基础上增加两个会:
⑴在勘测调查出工之前,主管总工组织召开外业调查工作汇报会,由专册汇报项目集团公司勘察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以及本专业准备情况、拟定的派遣时机、方式,人员安排、工期,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及提交的成果等(即外业勘测大纲内容),院领导和核心组成员参加,最终由主管总工审定外业勘测大纲,外业严格按照审定的外业勘测大纲开展工作。
⑵在提交站前、站后概(估)算基础资料之前,主管总工组织召开工作安排和技术协调会,由专册汇报项目集团公司设计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以及项目概况、上阶段批复意见、本专业工作方法、概预算编制和施工组织设计原则、本阶段设计重点、难点和投资控制措施等,院领导和核心组成员参加,最终由院领导确定人员安排,由
主管总工审定设计原则、概算基础资料和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后续工作严格按照审定设计原则开展工作。
6.2009年9月出台了工经院(2009)2号文《工经院清理概算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2009年5月15日建设司、计划司和鉴定中心联合下发了“关于部分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问题的通报”,对在清理概算、ⅰ类变更设计编制中违规的建设单位、设计院进行了通报批评,并扣减了部分设计院的勘察设计费用,为防范于未然,并考虑到工经院在清理概算经验缺乏的现状,《工经院清理概算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以指导概算清理工作,提高清理概算文件质量。
7.为提高集团公司站后概算编制质量和工作效率,提议并成立了《站后工程概算编制统一规定》和《房屋和雨棚工程补充概算指标》业务建设编制小组。
8. 为提高集团公司概算编制质量和工作效率,工经院成立了《铁路设计概预算编制统一规定》业务建设编制小组。
第二部分2012年安全质量工作要点
2012年工经院安全质量工作要点和思路如下: 2.根据集团公司大临工程设计分工的原则,完成《重点大临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编制业务建设。
一、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相关部门对应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组建专职或兼职的应急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处理本辖区内应急管理工作。
二、完善预案编制和备案工作
按照安监总局17号令、川安监〔2011〕368号文件和绵安监〔2011〕191号文件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本部门、本地区所属企业预案编制、修订和备案工作。预案编制要严格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进行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者要相互衔接,形成预案体系。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规定要求,邀请安全生产专家或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科研及技术的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评审报告并附有参与评审的专家名单。
中央、省属驻绵分支企业及市属重点企业和在的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企业的应急预案在市安监局备案;由市住建局颁发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安监局备案。其他企业在所在地安监局备案。实行安全许可的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率应达100%。且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
三、加强应急预案演练
全县每年确定一个行业举办1次安全生产综合应急演练,高危企业及规模以上企业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应进行评估,以检验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四、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各乡镇辖区内企业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装备,整合应急救援力量,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出现突发事件时及时有效进行处置。
五、大力开展应急宣传教育
认真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落实工作,结合“六五”普法、“宣传月”、“防震减灾日”等活动,通过电视、网络、传媒等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应急知识进企业、进乡村、进街道,增强全民应急意识,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概述
依照“以公开为原则,局根据年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和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确定的主要任务。不公开为例外”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信息公开的内容,完善信息公开的制度,增强信息公开的效果,抓巩固、抓提高、抓落实上下好功夫。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本局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两个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制定了本局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着力理顺工作环节,规范工作流程,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本局各科室(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责任,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2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保证。严格依照失密审查制度对公文信息进行审核,促进各科室(单位)及时梳理政府信息,确保新产生的政府信息在签发过程中得到界定,以此不时深化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3扎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基础性工作。依照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及时报送给政府门户网站;依照要求,对公文信息进行了梳理,编制了相应的政府信息目录;严格依照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流程、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操作要求料理公众的政府信息申请。
4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其他方面情况。对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法规规章、政策文件、文化工作失密规定等进行了系统梳理。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全文电子化率达100%本局到年12月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百余条。
主要内容涉及文化系统信息宣传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年度工作要点,主动公开的信息中。包括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工作要求、保证措施等,对提高本市文化系统信息宣传工作水平,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局认真落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意见》各项要求,主动公开信息工作中。从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咨询和监督出发,优先选用信息化手段,政府门户网站同步公开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成为最快捷、最方便、最受欢迎的信息公开渠道。根据便民、有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便民服务,对公众关注的与审计工作、财经工作有关的立法信息、立法动态,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和上网,方便公众查询。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局具体明确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受理申请机构、申请提出方式、申请受理流程、服务方式和内容,为积极稳妥地做好社会公众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进一步规范申请受理顺序,明确操作要求和办结时限,不时提高服务质量。
四、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局按照《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意见》精神,为了充分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获取权和监督权。制定了严格的监督和救济措施。明确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我局没有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认为我局的具体行政行为违反《实施意见》要求,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认为我局的具体行政行为违反《实施意见》要求,并造成其经济损失的可以依法请求赔偿。
局未收到任何针对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申诉事项。截至年12月。
一、督查内容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区司法局年度重点工作要点》;
(二)《街道司法所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
(三)区司法局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的需司法所办理落实的有关事项。
二、督查程序
(一)督查事项的确定。根据区司法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的《司法局年度工作要点》,各职能科室依据各自职责对年度工作逐项分解,形成《司法所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司法所年度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及完成时限,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与各街道司法所签定《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
(二)督查事项的办理。各街道司法所要严格按照年度工作要点及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认真梳理,编制、提报每月重点工作计划,按照每月工作计划,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对区司法局临时交办的其他业务事项,司法所在做出安排部署后,应向区司法局作出反馈;对组织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区司法局汇报,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三)督查事项的催办。区司法局在各街道司法所每月重点工作计划提报后,将组织业务科室跟踪了解办理情况并进行催办,以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四)督查事项的反馈。各街道司法所每月报告重点工作完成(进展)情况。对司法所上报的工作完成(进展)情况,区司法局将通过实地核查等形式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司法局部将责成司法所重新办理。区司法局每月将对各司法所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汇总分析。
三、责任追究
编写要点
(仅供参考)
总体上要围绕本课题思路及成果进“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核心任务,兼顾各部门承担专项规划的编制设想,研究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一、本课题研究小组的组织架构,涉及其他部门的人员如何来组织和分工。
二、课题需设立或分解成哪些子课题,分别由哪些人或单位来完成;课题研究的基本提纲和要点是哪些,拉出一个初步的框架或设想,以确立研究的大方向,这些内容在研究中还可以根据研究情况适当予以修正和调整。
三、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包括组织实施哪些调研活动,召开哪些会议,等等;其次是时间进度安排,以及其他工作要求。
四、其他需要在研究方案中予以明确的事宜。
说明:
1.本编写要点只是课题研究的共性要求,是编写研究方案的指南,仅供参考,各牵头部门可根据课题的本质要求和特点自主研究提出相应计划方案。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结算;审核对量工作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造价结算工作作为建设工程造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筑工程中必须的程序之一,近年来,建筑行业间的竞争愈来愈大,给建筑企业带来极大的压力,为了使企业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就必须对工程造价结算加强管理,并制定相关的规章程序,提高工程造价的质量,促进企业在市场上的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造价结算编制的工作要点
1.1确定结算范围及结算的方式
必须有施工合同、施工图、竣工图、招投标文件、答疑、设计变更及相关的经济签证做为结算编制依据。根据施工合同首先确定工程的结算范围及结算方式;然后详细的研究以上的相关文件,了解施工的具体内容、时间及实际完成项目与投标时的项目有何差距,是按实际发生工程量结算,还是中标价加材差调整加变更,通过这些可以确定结算编制的重点,结算方式不同结算编制的侧重点也就不同了。
1.2计算工程量
随着建筑工程的多样化、复杂化、规模化,工程量不断增大。计算工程量时要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量的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在工程造价结算时工程量计算过程中要注意:
1、实际完成工程与施工图纸是否一致,不一致是否存在变更,变更的工程是否了变更通知书,然后根据设计变更算出实际施工工程量,进行核增或者核减。工程量计算复杂、规则多,为了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算多或者算少,以及漏算的问题,应该与工程的实际发生材料进行三算对比,通过对比及时发生问题、解决问题。
2、在结算编制过程中,要认真检查签证的合理性、规范性,对于描述不清的一定要补充相关资料充实签证。
3、要注意工程的计量单位是否与建筑工程清单计价规范上要求的单位相一致,确保建筑工程量的计算口径一致。结算初稿编制完成后应交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复核,看是否有漏算、重算和错算情况。
1.3建筑工程的各项费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建筑施工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不同地区,建筑工程施工取费也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施工季节有着不一样的取费标准,而且采用的定额和估价表也不同,因此在编制结算时要严格的执行施工合同、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及当地的造价部门的文件。
1.4实施阶段的管理
实施阶段的管理是整个建筑施工的主要过程 ,也是工程造价结算形成的主要过程。
1.4.1结算人员要参与施工的全过程管理,参与施工合同的洽谈,明确结算方式及其计价依据,避免今后扯皮。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要有预见性,在合同中约定。
1.4.2 结算人员要参与图纸会审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对影响造价的内容要考虑周全,用词准确,避免引起歧义。施工组织设计中措施方案,采用何种模板、何种架杆、楼板及筏板的马凳筋的布置情况(规格、样式、间距)等要有详细的说明。必要时留下影像资料,以备后用。对于价格高、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的工程项目更要认真,从方便施工、有利于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又减低资源消耗增加收入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有科学根据的合理化建议。
1.4.3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的特点,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这就要求编制结算人员要注意市场的变化,及时的收集相关的资料如: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公布的主要材料信息价及人工费、机械费调整的文件;对于甲方指定产品或者暂估价材料,要及时收集发票,并经建设单位签字认可;及时掌握国家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法律法规,收集各种价格信息,了解价格动态并整理分析。
1.4.4对于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施工的,没有相应的计价预算定额,应及时的收集施工数据,编制补充预算定额经定额站或建设单位认可,作为结算依据,必要时可录像做为备查资料。如新疆路科交通试验检测中心及宿舍楼工程,框架结构、建筑面积8071.2平方米,因建设单位要提前使用,为了赶工期,施工时砌体加筋采用的是植筋,在施工时,请来监理代表、建设单位及设计院代表现场测算,确定单价,为今后的结算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2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结算质量的策略
2.1注重细节计算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结算编制的质量,建筑工程造价结算的每个细节都要认真核查,做到精细,认真,严格,避免造成一些经济上的损失。对一些图纸只标大面积做法,不标细部做法或者是“本图未详尽处参照某某图集做法”的时候要详细的查找相关图集、规范,对构件做法不漏算、不少算。对各种子目内容及工程量出处备注清楚,以便后期的对量工作。
2.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成本。产品质量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要求操作工人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避免返工及造成回访的费用。合理的调配人力及租赁材料的进场,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效能,减少租赁费及人员工资。另外,将成本控制的责任细化到部门和个人,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员工对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支出。
2.3结算时对量的技巧
对量是工程结算时的关键,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造价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一定的施工经验、对规范和定额正确理解,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对量过程中,对每个工程量做到心中有数(该构件在什么部位、有什么作用、详图做法在哪张图纸上等等)。面对审核有充分的说服力并思路清晰。对增减的原因及子目罗列清楚并做好记录。在对量时要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抓大放小,原则问题坚决不能退让。在结算审计过程中与对方保持愉快的工作关系,提高信任度。
3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工程造价结算编制的具体措施
3.1加强对结算管理工作的全面认识
建筑企业针对结算管理中的问题,应该首先从思想上、源头上改善,提高对结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培养结算管理意识。企业的各个部门应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实施全面预结算管理,只有所有部门和人员通力合作,结算管理的作用才能发挥,企业的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提高。在结算管理时,要全面考虑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制定最合理的预算。通过财务部门结合成本数据,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材料部门参考成本数据进行材料采购,货比三家,采购物美价廉的材料,生产部门在材料供应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合理调配人力、物力,采用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质保量完成建设项目,让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到预结算管理中,使企业有效的减少经营成本、提高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2 工程造价人员自身的学习与提高
随着社会建设的发展,造价人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更新提高外还应该结合工作广泛了解和初步掌握有关的工程专业知识,对设计内容、施工技术、项目管理、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有全面的了解;要与时俱进,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要及时深入的学习。试想,如果我们对编制结算的工程项目不甚了解,对其专业知识非常模糊,又怎能编制出高质量的结算呢。
3.3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考核与激励机制
结算管理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考评措施。建筑施工企业应注重结算管理的监管,提升结算管理的效果,并通过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结算编制人员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在考评中应结合市场环境,采取正确的考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情况和结算结果做出合理的评价。在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考评机制的基础上,结算工作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结算编制的水平。
4结束语
工程结算不仅是整个工程设计施工实践后工程价值的经济反映,也是决定该工程盈亏的关键。这个环节贯穿了施工的整个过程。工程结算的编制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只有注重其中的每个环节,才能有效的提高结算编制工作的质量,才能保证建筑施工单位的利润最大化,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许红霞.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0:198.
[2]苗建中.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工作探析[J].山西建筑,2012,22:257-258.
2020年以来,X区发展和改革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扎实做好经济发展宏观统筹。一是谋划推动“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推动建立X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决策和工作推进机制。高标准编制出台、统筹实施X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年度工作要点和X区先行示范区建设系列文件,主动对接市发改委(市示范办),积极争取试点示范项目在X区落地。
二是协调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起草形成《X市X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2020-X年)》,并编制相应2020年工作要点,持续深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作,于X月X日全市首个与X交易集团签订交接协议。目前,X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
三是稳步推进各项综合经济工作。
统筹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研究。密切关注全区经济运行态势,深入研判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科学开展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制定区2020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分解方案,压实各单位主体责任,推动各项指标顺利完成年度任务。
(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疫后恢复。
牵头成立X区建设项目推进与城市基本运行保障组,助力辖区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共渡难关;起草印发《X区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开工)工作方案》,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和启动建设。抽调党员干部驰通卡口和挂点社区一线防控,统筹协调辖区地铁工地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强化救灾物资保障,牵头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助力平稳疫情期间物价。
(三)攻坚提速固定资产投资。
一是力促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回升。统筹推进政府投资项目,高效执行政府投资计划。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班长制和每周调度机制,科学分解年度任务,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20年X-X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增速X%,计划完成率X%,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排名全市第三。
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实行重大项目三级协调机制,全方位协调存在问题,加快建设进度,X-X月,X个在建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约X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X%,预计年底能X%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牵头梳理全区年度重点推进项目X个,并制定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表,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全面统筹推进东进攻坚、新基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
三是引导优质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运营。
牵头编制《X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办法(试行)》,提升公共服务项目的供给水平和效率。探索采用市场化经营权配置、知识产权证券化、基础设施REITs等多种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
(四)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统筹做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工作,全力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改革;建成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息超过X万条,涵盖辖区内登记的商事主体约X万个,累计访问量达X万次;研究制定《X区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全面铺开企业信用画像;优化“信易贷”服务、推动“信用+审计”联动、扩大“信用+执法”范围,全方位探索“信用+”应用模式。推出“信易贷”线上申报平台。推动成立X区信用促进会。
(五)推进节能减排引领绿色发展。
一是大运AI小镇成功获批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二是通过线上宣传模式创新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实现节能知识无接触式传播。三是大力推进全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做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全监管工作。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保质保量完成区建设项目推进与城市基本运行保障组各项任务,统筹推进落实市区各项经济政策措施。二是建立健全“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体制机制,围绕“十四五”时期X区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各领域中心工作,形成有效工作机制,为“十四五”期间各项工作顺畅开展奠定基础。三是科学制定2021年主要经济目标任务,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科学监测和深入分析经济运行特征,努力实现“十四五”开局之年各项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四是抢抓“双区驱动”历史机遇,统筹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系列文件,编制2021年工作要点,积极争取双区建设在X落地结果。
(二)抓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一是科学编制2021年政府投资计划。按照“保民生、保基础、保重点”原则,对项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坚决剔除不必要和无效投资,推动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坚持固投任务双重分解,执行按月通报和“末位督办”,全力以赴保持投资强度;充分发挥稳投资工作专班和审批服务专班作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应统尽统。三是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深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流程改革,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推进文体项目标准提升研究和应用工作,适时开展其它建设标准提升研究。
(三)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做好2021年市、区两级重大项目计划的组织申报和编制工作,推动重大项目实现滚动式发展,提升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为X区经济发展夯实根基、打好铺垫。二是加强谋划梳理,认真做好“十四五”重大项目编制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全市“十四五”项目库。三是严格落实重大项目“责任制”和“承诺制”,提供高水准的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四是持续推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年计划,加紧推进小运量轨道交通建设示范线项目开工建设,统筹推动各龙头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四)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认真总结“十三五”期间能源“双控”工作经验,研究完善工业、建筑、交通、服务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措施。支持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建设国家净零碳项目,探索全过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净零能耗技术路线,研究推进净零能耗项目的推广。继续统筹做好全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