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员工持股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然而,市值管理和股价操纵的边界在现实中往往显得十分模糊,2014年年底海大集团(002311.SZ)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就是最鲜活的例子之一。
护航定增新工具
2014年12月5日,海大集团宣布年度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拟筹集资金总额上限为1.7亿元,份数上限为1.7亿份,资金来源为员工自筹资金和实际控制人薛华以自有资金向员工提供的无息借款。持股计划拟全额购买广发资管海大投资1号、2号、3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次级份额,后者则主要通过二级市场购买等方式取得并持有海大集团股票。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份额上限为6.8亿份,按照3:1的比例设立优先级和次级份额,优先级份额按照7.5%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按实际存续天数优先获得收益,控股股东对优先级份额的本金及预期年化收益提供连带担保责任。
该计划实际上为海大集团未来的股价涨幅提出了最低要求,否则实际控制人就不得不自掏腰包来弥补承诺给优先级份额投资人的本金和预期收益,同时加入计划的员工也会蒙受损失,不仅起不到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效果,反而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根据海大集团2015年2月25日的公告,截至2月22日,该员工持股计划已经通过二级市场买入2188.44万股,均价为13.87元/股,累计已投入3.04亿元。假定海大集团以14.5元的均价完成全部认购,一年后优先级份额和次级份额同时获得7.5%的年化收益率,则海大集团股价在彼时至少达到并维持在15.59元(尚不考虑经纪佣金、交易税费及资管计划管理费等其他费用),股价每低于该目标水平0.1元,次级份额就要每股分出0.3元来补足优先级份额的缺口。
如果一年后海大集团股价为15.32元,其员工持股计划就丧失所有收益,勉强保本。也即海大集团的员工持股计划若以14.5元均价完成全部认购,一年后为保本其目标股价最低为15.32元,考虑目前股价涨幅和中间税费成本,最后的实际目标股价很可能会更高。
截至3月5日收盘,海大集团股价从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前的10.94元上升至15.36元,涨幅为39.5%,员工持股计划本身无疑是股价上涨最重要的推动力,但这同时意味着员工持股计划在二级市场进行认购的成本将水涨船高,保本的目标价也随之提升,未来达不到目标价的概率进一步加大。根据海大集团已经披露的2014年业绩快报,目前其市盈率已经达到30.32倍,高于申万三级饲料行业的均值25.41,低于行业中值38.99。
可见,未来一年海大集团的股价要达到并维持在保本目标价以上的水平,并非十分轻松。
值得注意的是,在员工持股计划的同一时点,海大集团于2013年12月面向机构进行的定向增发股份也满了一年的限售期,在2014年12月8日上市流通。根据此前公开披露信息,包括国泰君安、博时、嘉实、工银瑞信等多家基金公司在内的投资者以11.34元/股认购了此次非公开发行股份,认购总额达到7.77亿元。但在2014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海大集团的股价都没有超过定增价格,尤其是在解禁前的3个月里,除了个别交易日股价超过定增价,大部分时间股价都低于定增价。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大集团于定增限售股解禁前夕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不免令人怀疑是为机构投资者套现获利保驾护航。毕竟,如果“得罪” 了机构,以后再要定增融资就会困难许多。
另一家处境相似、“策略”相同的上市公司科达洁能(600499.SH)则没有海大集团这般顺利。2014年2月,科达洁能面向机构进行定向增发,发行价格21元,募集资金1.1亿元,限售股份2015年2月26日解禁。在2014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科达洁能股价一直低于定增价。2014年12月10日,公司同时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和管理层增持计划,但此后其股价并没有得到提振,反而最低还跌到了17.19元,令人大跌眼镜。截至3月5日,其股价为20.99元,仍低于增发价。
与海大集团的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相比,科达洁能版的草案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框架,缺乏具体内容:既没有给出资金规模,也没有说明股票来源,显得十分仓促。当然,由于没有具体方案,科达洁能也没有召开股东大会,员工持股计划仍旧遥遥无期。
科达洁能的员工持股计划没有发挥效果自然与其诚意不足大有关系,但这一案例也从一个极端显示出,部分上市公司并没有正确认识员工持股计划的意义和价值,只是简单甚至粗暴地将其作为股权激励等手段之外又一新的“玩法”,这显然与监管层的本意背道而驰。
变相套现新玩法
与海大集团、科达洁能不同,金龙机电(300032.SZ)并没有定增被套的困扰,但其大股东却通过为员工持股计划提供股票而顺利出货套现,打了现行政策的球。
按照《指导意见》,员工持股计划“所需本公司股票可以来自上市公司回购、直接从二级市场购买、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股东自愿赠予等合法方式”。根据金龙机电2015年2月13日公告,其员工持股计划于2月11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购入股东金美欧持有的公司股票364万股,均价26.9元(较2月10日收盘价29.88元折让9.97%),一次性完成了计划额度的认购。很明显,大宗交易并不包括在证监会建议的四种方式之中,但也没有明确禁止。
金龙机电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是否真的为了促进“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仍不得而知,但从其员工持股计划规模的设置、二级市场成交量情况和执行速度来看,员工持股计划简直就是一个量身定制的高效减持工具。
首先,金龙机电员工持股计划的规模设置为“不超过432万股或9800万元”,这一数量几乎就是公司第二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金美欧在近期减持前持有的全部无限售条件股份数量(432.56万股)。2月11日进行大宗交易当天,按照深交所规定交易价格最低为前一日跌停价,金美欧向员工持股计划减持了其中364万股就达到了9800万元的上限。
照理来说,如果只是单纯为员工持股计划提供股票,金美欧应该就此止住,但第二天其又通过大宗交易以底价27.07元卖出了66万股,几乎清空了手头所有的无限售条件股份。这种现象很难不让人怀疑,金美欧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留下这些解禁的流通股。
其次,2月11日大宗交易当天,金龙机电在二级市场的成交量只有285万股,远低于其交易需求的432万股。不仅如此,截至3月4日,2015年以来金龙机电的日均成交量为480.46万股,而整个2014年其日均成交量为430.42万股,如果没有合适的交易对手,金美欧要在短时间内以期待价格完成相当于日均成交量的减持恐怕并非易事。
最后,金龙机电员工持股计划的执行速度也令人侧目。从2014年12月5日提出草案,到12月23日股东大会通过,海大集团花了将近20天,而截至2月25日又过了两个月,其实施进度也才完成不到一半。相比之下,金龙机电于2015年1月27日公布草案,12天后的2月7日通过股东大会,紧接着2月11日就实施完成,前后一共只花了16天。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发现,这些上市公司存在一个共性,即都已经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但都尚未实施。面对大牛市,这些上市公司无疑高兴不起来,相反却不得不承受股价暴涨之痛。
“近期股市大涨,那些已经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但尚未实施的上市公司,恐怕要将员工激励计划变为员工惩罚计划了。”有投资者如此调侃道。
业绩突然变脸
康芝药业(300086.SZ)主营儿童药,随着产品线的不断扩充,自2014年一季度以来公司业绩实现困境反转,2014年全年实现净利润5748.11万元,同比增长287%。
西南证券4月7日的研究报告称,由于尼美舒利的渠道优势,再加上公司对产品线的逐渐丰富,因此公司主业2014年处于全面恢复性增长阶段,2015年有望延续高增长,并预计2015年全年净利润有望实现67.44%的增长。
然而,康芝药业4月10日的业绩预告却给投资者当头一棒,公告称,公司2015年一季度发生亏损500万元-800万元,而上年同期为1006.14万元,令投资者大感意外。
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因为2015年第一季度公司管理费用有小幅增长,同时预测销售收入同比降幅较大,销售量不达预期,同比销售收入下降了约49%。
无独有偶,主营电机绕组制造的中际装备(300308.SZ)也出现类似情况。2014年四季度单季度,中际装备实现的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46.26%、270.25%,对此业绩快报称,主要是因为公司与德国ELMOTEC STATOMAT公司的战略合作效应开始显现,同时公司加大了国内营销力度。
不过,中际装备4月10日的业绩预告却显示,公司2015年一季度亏损210万元至35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5%-175%。公司对此解释称,“受国内外经济景气度影响,行业需求不旺,另外由于产出及收入有不均衡现象等因素,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较多。”
试问,刚刚于2014年四季度产生的“中际装备与德国ELMOTEC STATOMAT公司战略合作效应”,为何在2015年一季度就戛然而止了呢?
再往前来看,主营房地产网络营销服务的三六五网(300295.SZ)3月11日一季度业绩预告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64.2万元-2904.94万元,同比增速为-65%至-35%,而公司2014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31.58%。
根据业绩预告,公司201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是保持增长的,之所以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下滑,主要是因为公司加大了技术研发投入,截至一季度末技术研发人员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150%,人员费用等较上年同期相应增加,此外房产O2O正处于升级调整过程中,运营成本同比增幅较大,金融公司、装修惠以及小区宝等创新业务均为2014年第四季度启动项目,目前正处于投入期。
除此之外,信质电机(002664.SZ)、芭田股份(002170.SZ)等上市公司也存在一季度业绩变脸的情况。
业绩变脸之谜
业绩突然大变脸背后,《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发现,这些上市公司存在一个共性,即都已经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但都尚未实施。
资料显示,康芝药业、中际装备、三六五网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的时间点分别是2015年1月26日、2015年1月26日、2014年11月4日。
根据公告,康芝药业、中际装备的员工持股计划募集资金分别不超过7200万元、6000万元,公司员工自筹资金与借款资金的比例均为1:3;而三六五网的员工持股计划规模总计480万股,其中员工现金出资从二级市场购买120万股,公司4位实际控制人计划无偿赠与360万股,拟分三期实施,每两年滚动实施一期,第一期计划规模为160万股。
近期,随着二级市场的持续火爆,上述3家上市公司股价均出现了大幅上涨。据《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统计,从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公布时间算起,截至4月16日收盘,康芝药业、中际装备、三六五网的股价涨幅分别高达101.16%、23.99%、117.88%。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数的涨幅分别为29.68%、68.80%。
随着股价的大幅上涨,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成本也会相应大幅上升,这无疑是上市公司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因此这些公司存在做低业绩打压股价的动机。
而且如表所示,根据Wind资讯,康芝药业、中际装备、三六五网2015年的PE分别为90.32倍、49.47倍、61.94倍,如果按照如此高的估值来买入,那么上市公司员工无疑将会承受较大的风险,员工激励计划恐怕真的要变成“员工惩罚计划”了。
从前文分析中可以看出,上述3家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主要是因为费用、收入因素的影响。事实上,不少上市公司,均是通过提前确认费用、延迟确认收入等方式,来达到调节业绩的目的。
截至4月14日,康芝药业、中际装备的员工持股计划均已经获得股东大会通过,三六五网尚未召开股东大会审议;也就是说,3家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均未正式开始实施。
按照一般流程,公布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后需要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定增认购的,需要再提交证监会审核,通过后才能实施,一旦实施就一次性完成;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后,在二级市场购买的则可以直接购买,既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批购入,但需要在股东大会通过后的6个月内完成,并定期(一般是1个月左右)公告购买进度。
对于康芝药业、中际装备而言,虽然股东大会已经通过,不过根据要求,在定期报告前30个交易日,员工持股计划不能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所以,员工持股计划购买股票的时间点应该在年报与2015年一季报披露之后,而康芝药业、中际装备一季报披露的时间点分别为4月27日、4月25日。
几家欢喜几家忧
除了前面提及的几家外,一样在忍受股价暴涨之痛的上市公司并不在少数。
2014年6月20日,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在上市公司中开展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指导意见》明确,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员工意愿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合法方式使员工获得本公司股票并长期持有,股份权益按约定分配给员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相关资金可以来自员工薪酬或以其他合法方式筹集,所需本公司股票可以来自上市公司回购、直接从二级市场购买、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股东自愿赠与等合法方式。
据《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统计,从2014年7月10日,海普瑞(002399.SZ)第一家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到2014年底的近半年时间里,共有5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其中,欧菲光(002456.SZ)了两期员工持股;而截至4月15日,2015年以来又有56家上市公司加入进来,合计111家。
截至4月15日,111份员工持股计划中,已经完成购买的仅有30份(全部为二级市场购买类型),占比27.03%。其中,从草案到完成购买,用时最快的金龙机电(300032.SZ)仅耗时17日,最慢的三安光电(600703.SH)则用时183日,中位数为38日。从已有经验看,耗费时间的部分主要是股东大会通过以后到完成购买这个期间,最长可以拖到167日;而从草案公布到股东大会通过最慢也只需要20日。
伴随近期市场整体大幅上扬,已经完成购买的上市公司无疑是幸运的。比如金龙机电自2月13日完成员工持股购买计划后,截至4月16日收盘,公司股价已经累计涨幅高达73.39%。
大北农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邵根伙无偿赠与9848万股大北农股票,约占公司总股本的6%;另一部分是参与计划的员工,按其获赠股份市值的20%“自掏腰包”作为员工持股计划的设立出资。该计划将分三批实施,参与员工总人数约3000人。参与计划的员工所持份额,在股票过户到资产管理计划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或兑现。
按照今年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员工持股计划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二级市场购买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股东自愿赠与”等方式解决股票来源;其中,“股东自愿赠与”应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其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可以推动员工踊跃参与员工持股计划。像大北农员工这样,参与计划只需掏获赠股票市值20%的资金,没有什么压力,甜头巨大,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拒绝这块诱人的大蛋糕。假若根据《指导意见》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充入员工持股计划,给员工巨大甜头,但按《公司法》第142条规定,公司回购股份用于奖励给本公司职工的,用于收购的资金需从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支出,这样恐怕中小股东不会答应。而大股东无偿赠与员工持股计划,不会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其次,大股东由赠与所产生的回报或许更大。邵根伙无偿赠与9848万股大北农股票,赠与完毕后,邵根伙的持股比例将降至38%,但不会改变其亿万富翁成色;况且员工持股计划之股东权利将授权给邵根伙代为行使,赠与后不会改变其实际控制人地位,由于有员工新资金的加入,反而会增强其控制地位。最为关键的是,邵根伙无偿赠与股份,不仅将激发员工的感恩心理、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而且员工将成为上市公司主人,由此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市场效率可能有较大提升,大股东由此获得的回报不可估量。
其三,有利于实现先富带后富。大股东、老板实现了先富,财富几辈子也花不完,财富数字再怎么巨量增加,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但其实,大股东的先富,员工功不可没,正是员工的努力劳动,维持了上市公司运转,也造就了市场对股票的估值;不过,由于目前劳动报酬等机制还不合理,员工或许没有获得其应有回报,大股东无偿赠与,也是饮水思源和感恩回报。
当然从大北农这一案例也可看出,有些制度还需要完善。一是应明确股票赠与的税收制度。据公司公告,如果大股东赠与股份在股权过户时相关税收政策仍不明朗或不利于持有人的个人利益,可以其他合法方式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大股东持股属于限售股,“赠与”后也不能改变限售股性质,将来员工持股计划在卖出时需按20%的税率缴纳限售股转让所得税。但是,在员工持股计划接受赠与这个环节,接受赠与方已有“偶然所得”或“其他所得”,是否应该征收所得税,目前《个人所得税法》对此还没有明确规定,如果这个环节也需征税,就可能面临两次征税。笔者认为,针对股票赠与,应分门别类明确相关税收制度,引导和支持大股东赠与员工持股计划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