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流行病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伤寒病近几年来,时有发生与局部爆发流行,经过近两年来的防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有爆发疫点出现,且发病地区分布较广,对我市广大人群威胁极大,为了进一步掌握其流行规律,给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可的科学依据,我们对今年报告的26例伤寒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情况
今年1~12月共发生伤寒病26例,无死亡,发病率为5.68/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1.38%;26例病人中24人无菌苗接种史,另2人分别接种一针和两针。
2 调查结果
2.1 病人地区分布 26例病人分布在12个乡(镇)的18个村,及5个单位和1个居委,计城区和单位6例,占23.07%,市郊区8例,占30.77%,远郊平坝区8例,占30.77%,山区4例,占15.38%。发病最高的是高草乡,发病率为44.22/十万,最低的是小庙乡,发病率为6.51/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地区分布有明显变化,市郊区和城区发病增多,远郊及山区发病减少。详见表1、表2。
2.2 病人年龄分布 26例伤寒病人中,以15-29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总病例的53.85%,其次为5-9岁组儿童,占15.38%,发病最大年龄43岁,最小年龄2岁零4个月,分布情况见表3。
2.3 病人性别分布 26例病人中男发病12人,占46.15%,女发病14人,占53.85%,男女之比为1:1.17。
2.4 病人职业分布 26例病人中,农民占53.85%,其次是儿童和工人,见表4。
2.5 发病时间分布 26例伤寒病人首例发生与1989年1月5日,最后一列发生于12月10日,发病最多为2月,占23.08%,其次是9月,占15.38%,发病高峰为一季度,占发病总数的46.15%,见表5。
2.6 26例伤寒病人临床表现
2.6.1 症状和体征 26例伤寒病人,发热占100%,39℃以上的21例,占80.77%,发热时间最短者5天,最长达39天,26例平均发热13.9天,相对缓脉8例,占30.97%,肝肿大3例,占11.54%,见表6。
2.6.2 并发症和予后,26例患者仅1例并发肠穿孔(经手术治疗),治疗药物为氯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使用;26例病人无复发、无死亡,也未出现严重的药物治疗副作用。
2.7 实验室检查
2.7.1 肥达氏反应 26例病人中有17例作过该项试验,17例的“”抗体滴度≥1:80和“H”抗体滴度≥1:160。
2.7.2 细菌培养 对26例患者进行了血(25)和骨髓(1例)培养,伤寒阳性率为36%,其中1例同时作了肥达氏反应,抗体滴度较高(“”1:640,“H”1:160)
2011年4月27-6月13日,玛纳斯县部分幼儿园发生手足口病合并水痘的暴发流行。
本次手足口病暴发主要集中在精豆豆幼儿园小(2)班、县幼儿园中(2)班和乐土驿镇幼儿园中(3)班,以3―6岁儿童多见,发病高峰在5月12―6月6日, 31例病例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男女之比1.21:1,发病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6岁,3―5岁28例。
本次疫情暴发波及2个班为水痘,发病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低烧、全身散在水疱,1个班为手足口病合并水痘,发病16例,均有口腔溃疡、手、足散在分布米粒大小不等疱疹,部分儿童有低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首例病人为精豆豆幼儿园小(2)班4岁儿童,经流调发现,有可疑接触史。5月8日该患儿出现手足疱疹、口腔溃疡,5月12日同坐位接触者出现低热37℃,手足散在疱疹,口腔溃疡,之后本班陆续发生手足口病例,截止5月24日调查之日已发生10例儿童,症状典型者可见患儿其左、右脚足跟可见散在米粒大小疱疹,疱疹液半透明,脚拇指背见2个疱疹,左、右手掌、手背、指逢均有数个疱疹,口腔右侧颊黏膜2处溃疡,上颚1个疱疹、右耳后淋巴结肿大,发病前感冒1周,无发热。经调查处理,幼儿园采取隔离、消毒防护、晨检措施后,经追踪5月24―6月13日发病4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对精豆豆幼儿园疫情处理后,对我县其他各幼儿园及时进行疫情调查,对各幼儿园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1、对幼儿园老师进行手足口病知识培训,2、每日晨检儿童手足有无疱疹、口腔溃疡,询问每日请假儿童病因,3、对发病儿童及时在家中隔离1周对症处理,4、对教室开窗通风,对桌椅、所有玩具、就寝就餐用具进行消毒,5、儿童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6、对家长进行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
分析:
1、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还可经呼吸道传播,本次疫情主要集中在2个幼儿园中,各幼儿园主要集中在1个班级中,与本班儿童共用玩具、共同就寝就餐有关,幼儿园在发现第一例儿童时未马上隔离并上报疫情,班级中陆续出现请假儿童也未引起重视,错过了疫情控制的最佳时机,调查后立即对发病儿童隔离、采取有效消毒措施、进行晨检,疫情得以控制。说明幼儿园进行晨检,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争取时间,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的必要性。
2、夏秋季节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各幼儿园应加强玩具的消毒,养成幼儿用肥皂洗手的习惯,注意教室和寝室的通风,加强传染病报告制度和晨检制度,各幼儿园应设专职保健医生,在不能判断传染病时,应及时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班上陆续出现请假学生时要及时询问是否得同一种疾病,之间是否有联系(传染性),做好晨检是防止传染病疫情暴发的关键措施,不能只流于形式。
3、手足口病不是法定传染病,症状不严重,病程一周左右,未能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但传染性很强,可通过肠道及呼吸道传播,如不及时隔离,常在一个小集体中暴发流行,对于幼儿身心健康不利,临床医生作为首诊医生见到此种病例有责任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月12―31日,共有3名医生接诊5例手足疱疹伴口腔溃疡患儿,均按口腔溃疡或上感处理,处理后幼儿回到幼儿园进一步传播,查阅门诊日志和病历,无1例诊断为手足口病,未认识到本病有传染性,说明医务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传染病法外的传染病也应提高警惕。
预防控制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疾控中心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先后组织督导组多次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幼儿园老师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
2、对此次疫情采取的防控措施:
①对全部个案进行流调,全面追踪密切接触者,并实施居家隔离措施。并对患家及密切接触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立即对发生手足口病疫情的幼儿园停园两周。
② 加强宣传工作,以家庭为单位入户宣传,并通过当地广播进行宣传。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发放到每户居民,告诫有手足口病疫情发生的村屯居民要减少聚集,特别是儿童要少到公共场所。
【关键词】 结核病;采样;调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71-02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我国先后在1979年、1984-1985年、1991年和2000年开展了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2010年我市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以下简称流调)的国家调查点之一。我市流调点天彭镇天府中路地处平原,原为天彭镇东南村,在90年代中期的彭州市(当时为彭县)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因规划占地村民转变为城镇居民,逐步形成了现在的新农民街。社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78元/年,月生活最低生活保障线400元。2010年5月10日至5月20日,我市集中组织开展了流调现场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流调的调查对象为15岁以上的本地户籍人口(不包括外出超过6个月的人口)及外来常住人口。
1.2 调查内容与检查方法
1.2.1 肺结核患病率 本次流调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的患病率。
1.2.1.1 检查方法 采取的检查方法是对所有调查对象(含已知的肺结核病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对符合下列条件的调查者进行痰涂片检查与痰培养。①所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②胸部X线呈肺结核病变或疑似结核病变者。③已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但X线影像未见异常者。④确实不能参加拍片检查的调查对象(行动不便者、孕妇等)。对上述每个检查对象均收集及时痰、夜间痰和次日清晨痰3个痰标本(依次编成1、2和3号)进行痰涂片检查;根据痰标本的阳性级别和形状选取2份痰标本采用氢氧化钠处理直接接种酸性罗氏培养基方法进行痰培养检查。
1.3 诊断 本次流调肺结核诊断根据调查对象的既往史、临床症状、胸部X线检查、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及诊断性抗感染治疗等结果,按照《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经各级验收后定诊。
1.4 结核病知识知晓率 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
1.5 调查结果
1.5.1 流调点抽样、应检和实检人口数量 本次流调抽样人口为1777人,其中户籍抽样人口数1774人,外来抽样人口3人;现场调查实检人口数1673人,其中户籍实检人口数1670,外来实检人口数3人,受检率为95.6%。
1.5.3 核心信息知晓率 现场调查的1673人参加了公众结核病只是知晓率调查,其中男性669人,女性1004人。应答核心信息条目数为8365,答对核心信息的条目数为4691,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为56.1%。其中第五条信息的知晓率最低34.6%,问卷显示有745人(44.5%)选择的是肺结核全都是可以治愈的,见表2。
2 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实检人口1673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12例,其中菌阳2例,无涂阳病例。经统计学处理,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717/10万,菌阳患病率为120/10万。菌阳肺结核占活动性肺结核的16.7%,无涂阳肺结核病人。与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比较我市的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高于全国的459/10万,菌阳患病率接近全国的119/10万,调查期间未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市的结核病防控形势还很严峻,这可能与我市为西部农村城市,监测点设在城乡结合部,被调查者大部分是占地农民有关。下一步我市将不断提高结核病防治措施实施质量,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并加强结核病知识宣传力度。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50-02
重庆市渝中区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麻疹发病率已明显降低,麻疹流行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外来务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部分地方时有麻疹暴发。2006年5月4日~6月11日,大坪街道发生一起流动儿童在托幼园所麻疹暴发的疫情。为了加强对麻疹的监控,有效遏制麻疹的发生,我们将本次流行情况报道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发病情况
首发病例为小苗苗幼儿园的熊某,女,2岁7月龄,巴南区人,5月4日因发热出疹不适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麻疹IgM阳性。该园5月10日~5月13日又有2例病例相继出现。在小博士幼儿园5月28日开始有麻疹病例至6月11日共报告4例病例。小太阳幼儿园也于5月27日有1例报告病例。根据国家疫情网络报告系统资料,我们对未入托的3名儿童也进行了调查,经重庆医科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诊断,麻疹IgM均为阳性。
1.2 罹患率
从5月4日到6月11日共报告11例麻疹病例。小苗苗幼儿园3例,罹患率5.17%;小博士幼儿园4例,罹患率4.21%;小太阳1例,罹患率3.57%。
1.3 年龄、性别
11例中,发病最小年龄为7个月,最大年龄23岁,为一在加油站工作的男性。2~3岁发病3例;3~4岁发病4例;4~5岁2例。
1.4 麻疹IgM检测
11例中有8例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确诊。其余3例通过临床诊断。
1.5 免疫史和户籍
11例中,有确切免疫接种的1例,占9.09%;不详的6例,占54.54%;无免疫接种史的4例;占36.36%。外地户籍9例,81.81%;本地户籍2例,18.18%(1例为7月龄儿童,1例为23岁男性工人)。
2 处理措施
2.1 隔离患者
为了不造成疫情的扩散,我们对患者实行了家庭或者医院隔离治疗。在患者出疹后7 d或凭诊治医院的疾病痊愈证明书方可重新入托。
2.2 应急接种
我们对小苗苗、小博士和小太阳的181名儿童和老师全部进行了MV应急接种。考虑到大坪地区流动儿童积聚和流动儿童免疫史不够确切等客观因素,对大坪地区的其他20个幼儿园1 351名儿童和相邻的5个小学的1 907名非辖区户口的流动儿童也开展了MV的应急接种。
2.3 其他措施
在流行期间托幼园所尽量取消公共性活动,减少各班儿童的接触,教室经常保持开窗通风,强调保育人员、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4 开展宣传,加强监测
为了及时发现苗头病例,我们要求该地区所有的托幼园所和小学加强晨午检,密切注视疫情,并在2周内实行每日报告。在学校和托幼园所用广播、宣传窗、黑板报的形式向学生宣传麻疹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 这次暴发原因分析
3.1 这次11例麻疹病例中,小苗苗幼儿园首例熊某为重庆市巴南区人,在4月下旬曾回老家。据调查该儿童家乡附近在4~5月份有麻疹报告病例。我们认为该园的另外2例麻疹的发生和熊某有直接的关系。
3.2 小博士发生的4例麻疹,均为区外儿童,免疫史不详。小太阳的1例麻疹为湖南人,也是于3月份随其父母来到大坪,我们调查该儿童在原户口所在地没有接受过麻疹疫苗的接种。
3.3 未入托的1例麻疹病例为四川人,亦无MV接种史。本区的1例病例因仅7月龄,按照国家免疫程序,不能接受MV的接种,另1例23岁本地患者,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
3.4 本次麻疹的流行,几乎都为没有接种麻疹疫苗者所引起。警示我们对流动儿童须加大管理力度,对没有明确接种史的对象,要及时补种,以预防麻疹的发生,遏制局部暴发。
4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富余人力资源大量进入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根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资料推算,我国流动人口共有5 349.97万人[1]。自计划免疫实施以来,麻疹发病率大为下降,且在发病年龄、流行周期、流行类型等方面都不同于疫苗使用前的流行病学典型特征。麻疹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在GMT的阳转及免疫持久性方面存在着差距,也使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改变[2]。
按照免疫程序接种MV疫苗是控制麻疹流行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存在未及时初种、漏种、原发性免疫失败和未接受复种等因素,易感人群的积聚,造成麻疹发生和流行成为必然。
流动儿童MV疫苗的接种率基于各种原因,往往低于常住儿童[3]。如何强化对流动儿童的有效管理,实为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开展落实的关键。对新入托、入学的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和补种,消除免疫空白尤为必要。同时,可以适时开展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以形成免疫屏障,控制疾病,保护儿童。
本次麻疹流行,历时较长。没有在最短的时间里采取应急接种,这是以后工作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控制麻疹需要建立完整、准确、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报告病例,制订相应的防治策略,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有关基层预防保健医生业务素质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提高CDC的应急处置能力,都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为民,李希如,叶礼,等.中国流动人口状况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1998,51(1):2-18.
[2]刁连东,徐爱强,冯子健,等.麻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03-205.
根据《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结合《青海省2009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和《青海省2008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为保证包虫病防治项目在我州的顺利开展,由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黄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工作组,在泽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助下,于2010年6月10日至7月25日在该县宁秀乡、和日乡等地开展了包虫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现将其工作总结如下。
1结果
1.1此次调查,使用B超(Aloka SSD-500型)共检查泽库县(宁秀乡、和日乡、泽曲镇等地)常住居民2959人,发现两型包虫病患者共计87例,患病率为2.94%,其中囊型包虫病(CE)患者85例、泡型包虫病(AE)患者1例、囊型包虫病与泡型包虫病混合病例1例,分别占患者总数的97.70%、1.15%、1.15%。患者中年龄最小者为7岁(12岁以下患者共计4例),年龄最大者为72岁。
1.2筛选出需治疗患者共计57例,发放阿苯达唑乳剂1033瓶,阿苯达唑片剂554盒。
1.3收集包虫病问卷调查表1859份;现场分离血清共计2944份(含12岁以下儿童血清1000份),待检。同时,发放价值1300余元常规药品及3000余册包虫病宣传材料,受教育人群达3000余人。
1.4收集泽库县(宁秀乡、和日乡)犬粪150份。其中粪便中检出阳性标本20份。捕获高原鼠兔472只,检出阳性病灶者2只。
2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基本掌握了泽库县部分地区两型包虫病的流行和分布状况,为制定包虫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我区包虫病防治规划和采取包虫病综合防治干预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影响牧区居民包虫患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养犬、犬活动附近有屠宰场或肉店,喝生水、生吃蔬菜,剪羊毛和挤羊奶。研究结论:包虫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行为因素、生活习惯的干预作用不容忽视。
包虫病的防治防治:手术治疗仍为目前治疗棘球蚴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的原则是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预防感染。消灭野犬,加强家犬的管理,儿童勿玩耍狗;防止犬粪污染草场、饲料、水源,预防羊群染病,加强宰杀管理,病死的羊尸应深埋或焚毁;不吃生羊肉、生狗肉等;注意个人卫生;保护水源,搞好环境卫生。
同时在牧区广泛开展有关包虫病知识的宣传:以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氛围。在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加强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以包虫病防治知识、政策、策略和主要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宣传、培训,从而降低包虫病的发病水平。
关键词 白内障 复明工程 白内障患病率 白内障手术覆盖率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rashiyama area of rural people over 50 years of age and the prevalence of cataract,cataract surgical coverage.Methods:A random cluster sampling,for the region and all rural people over the age of 50 for visual acuity and eye examination.Cataract patients defined as at least a 0.7 lens opacity and visual acuity caused them eye or monocular vision for the cataract surgery target 0.1,0.05 in both eyes,cataract blind.Between 2004 to 2010 were 2115 cases of cataract operations data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The subjects were 15 791 cases,28.05% prevalence rate of cataract.Binocular vision in daily life <0.1 as a standard blind,cataract surgical coverage 47.96%.Conclusion: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Arashiyama area cataract patients,rates of heavy social burden,the future should focus on prevention of blindness is cataract surgery Fuming.
KeyWordscataract;Fuming works;cataract prevalence;cataract surgical coverage
为了解岚山区农村老年人群中白内障现状及以往享受到白内障卫生服务的情况,并对以往的白内障复明工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评估,2004~2010年在岚山区对≥50岁人群白内障患病率、手术覆盖率(cataracurgical coverage,CSC)和手术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本次调查报告对指导今后的防盲治盲工作、区复明工程、省复明项目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现辖8个乡镇(街道),417个行政村,人口42.3万。农村50岁以上年龄所有人群。
白内障的诊断标准:①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小孔视力0.7,晶状体混浊包括空泡水裂板层分离轮幅状混浊楔形混浊核混浊及后囊膜下混浊等。②术后无晶状体和人工晶体眼者均以白内障计入,无论受检者的双眼或单眼诊断为白内障均计为白内障患者。③盲目标准按照WHO制定的盲目分级标准,即好眼最佳矫正视力<0.05或视野半径<10°为盲。
调查步骤及方法:在区卫生局和区残联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成立了由日照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医生、护士及卫生统计人员3人组成的调查组,采用山东省防盲指导组办公室编写的统一培训教材,对调查组、被调查乡镇和村的防盲员进行培训。对调查村做好人口登记,流调人员协助组织、宣传及发动工作。先由乡村医生逐门、逐户进行视力筛选,对视力有缺陷者进行登记。然后对已登记的患者集中时间进行逐人检查。对裸眼视力<0.1者,详细了解病史,手电筒检查外眼及眼前节,并根据病情进行裂隙灯眼底或眼压检查。对检查出的白内障均须经主治医师以上者予以确诊,并全部进行术前查体,对无手术禁忌症的集中进行手术。
统计学方法:采用山东省防盲指导组办公室研制的“山东省防盲数据库”微机统计软件,对白内障患病率、性别、年龄等进行统计。
结 果
白内障患病率:初步摸底例数15791例,实际参加受检例数为15720例,男5175例,女9616例,检出白内障4410例,总受检率为99.5%。患病率为28.05%,双眼盲137例,盲率为0.87%,盲人主要见于70岁以上人群中(1.46%)。
白内障患病与性别的关系:在受检男性5175例中,1203例白内障,其中528例手术,患病率为23.24%;手术覆盖率为43.89%;女性10545例中,3207例白内障,其中1587例手术,患病率为30.4%,手术覆盖率为47.96%;女性患病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果见表1。
白内障患病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见表2。
白内障手术效果:根据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统计,0.05~0.1者7例,0.2~0.3者105例,0.4~0.5者321例,0.6~0.8者1380例,1.0以上者302例,植入人工晶体2081例,玻璃体脱出12例,玻璃体出血1例,高度近视眼23例,术后外伤人工晶体脱出2例,合并眼底病者72例,糖尿病32例,葡萄膜炎15例,脱盲率为100%,脱残为94.7%,人工晶体植入率为98.4%。
讨 论
岚山区复明工程实施情况:①建立区复明工程领导小组:由区卫生局、日照市第二人民医院及乡卫生院主要负责人组成,主管和协调全区的复明工程工作。②建立初级眼保健网:在原有的区、乡、村三级医疗网的基础上,建立三级初级眼保健网。由日照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成立眼病防治中心,乡卫生院设立眼病防治站,村设立眼病防治点。③全面普查白内障盲人:由区卫生局统一组织,首先由乡村医生逐村逐户进行眼病普查,登记盲目及低视力患者,再由乡镇卫生院安排进一步检查,最后日照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医师对所有符合手术之征的白内障患者全部免费手术。从2004~2010年,每年组织一次全部免费大规模普查和集中手术,费用全部由区政府出。所以在2008年被山东省民政厅授予“全省白内障无障碍区县”。
影响手术的因素:本次调查统计得到白内障患病率为28.05%,女性(30.4%)明显高于男性(23.24%)。原因可能与女性寿命较长,体内激素水平和男性有差别因素有关。50~70岁人群白内障的患病率为18.12%,而70岁以上白内障的患病率为31.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岚山区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为47.95%,影响白内障手术覆盖率的原因是:①被告知等待白内障成熟,低于0.1才手术;②有其他手术禁忌;③认为年龄太大没必要;④无人陪伴、对做手术有恐惧心理。
白内障的现状:目前我国尚无白内障发病率的调查资料,通过上述分析,目前全区还有白内障2000多人,每年白内障手术量约400例,仅手术治疗现有白内障患者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随着全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每年还将会有更多的新增白内障发生,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明显滞后于其发病的速度,所以白内障的康复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区政府每年都免费实施复明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扩大手术覆盖率。
[关键词] 肾结石;流行病学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kidney stone in Lizou of Guangyuan
Zhao Lei Hu Xiaofeng Li Xuexi Wang Shize Du Xiaoling Zhong Jian Tian Xiaoji Zhu Xiaoyan
Abstract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epidemiology of kidney stone in Lizou of Guangyuan and find the identify high-risk people and analyze its risk factors. Methods: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cluster survey methodology for benefits in Guangyuan City State district 1175 resident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prevalence of kidney ston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of kidney stones and a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 gender, age, educational level. Result: Kidney stone prevalence rate is5.70%,the rate of the men and the women are 7.46%、4.23%(P
Key word: kidney stone; Epidemiology
肾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1],其病因比较复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川北医学院赴广元“闪光青春”医疗卫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2012年7月7至12日对广元市利州区1175名常住居民进行了肾结石患病情况的问卷调查。
1 调查对象
选择广元市利州区居住5年以上年满10周岁以上的城区居民和农村居民共1175人作为调查对象。城区内以居委会为基本抽样单位,乡村以乡镇为抽样单位,共1175人。其中男性536人,女性639人。
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查阅病历结合(B超检查确诊有胆囊结石者或既往行胆囊切除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结石者),由严格培训的全队队员负责问卷调查,填写问卷。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X2检验
4 结果
本次调查共查出肾结石患者67例,肾结石总患病率为5.70%。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7.46%、4.23%,男女患病比例为1.48:1(见表1)。肾结石总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见表2)。此外不同职业人群肾结石患病率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患病率较高,而学生最低(表3)。文化水平与肾结石的患病无显著差异,但仍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患病率逐渐降低,大学文化水平者肾结石患病率相对最低(见表4)。
表1 性别与肾结石患病率的关系
(X2=5.682 P=0.017)
表2 年龄与肾结石患病率的关系
(X2=11.649 P=0.04)
目的调查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为治疗及今后的调查提供依据和经验。方法:通过开展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提出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实验室检验,结合三者确定食物中毒原因。结论:此次食物中毒事件为由皂甙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63-01
2013年6月19日凌晨3点,奎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电话报告,称接诊某公司职工食堂共6例疑似食物中毒患者,患者为该公司职工,一日三餐均在该公司食堂共同就餐。奎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电话报告奎文区卫生局,并派出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携带调查文件、采样器械赶赴现场开展调查。
1 基本情况
某公司位于潍坊市奎文区文化南路,全公司约有40名职工,其中约有一半是本地职工,均回家就餐;其余 20人为外地务工人员,一日三餐均在该公司食堂就餐。2013年6月18日晚餐有20人于7:30至8:30在该公司职工食堂就餐,就餐食品为炒扁豆和馒头,6月19日凌晨零时至零时三十分,有6名职工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症状,遂到潍坊市人民医院就诊。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2.1.1 病例定义:最初定义为在某公司职工食堂就餐、有恶心、伴呕吐或伴腹痛、腹泻临床表现者,符合病例定义的人数为6人。并根据此病例定义开展了病例搜索,未发现其他病例。
2.1.2 潜伏期与临床表现:病人潜伏期以晚餐计,最短潜伏期为3.5小时,最长潜伏期为4.5小时,中位数为4小时。发病人员的临床表现中恶心6人,呕吐6人,腹痛2人(均为上腹部疼痛),头痛2人,头晕2人。发病人员临床特征分析见表1。
表1 临床特征分析
病例三间分布:病例中男性2人,女性4人;年龄41-50岁段3人,31-40岁段1人,21-30岁段2人。
发病率及转归:共同就餐人员20人中发病人数为6人,发病率为30%,截止6月19日中午已全部出院。
2.2 食品卫生学调查: 某公司职工食堂未取得有效的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均持有效健康证明,未发现从业人员不良卫生习惯,功能间设置、厨房布局、加工流程合理,符合生熟、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流程,加工用水使用市政供水,未发现加工过程使用食品添加剂,但加工食品使用的容器具无明显生熟标记,内环境卫生情况较差,地面布满油污,食品储藏间内存放与食品无关物品,一视野内可见苍蝇4-5只,天花板有蜘蛛网等污垢,下水道未安装防鼠网。
2.3 实验室检验: 现场采样病人呕吐物1份、剩余食品3份、食品加工容器具涂抹物4份。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病人临床表现及当天共同进食菜谱,可疑食品为炒扁豆,实验室检验重点化验炒扁豆及病人呕吐物。
泡沫实验:各取病人呕吐物、剩余食品炒扁豆10 g加生理盐水30 ml,沸水浴中加热10 分钟,过滤后取提取液各2m1,加入2支试管中,1管加入50 g/L氢氧化钠2 m1,另1管加0.6 mol /L盐酸溶液2 m1,均塞紧,强烈震荡2 min。静置后,2管均产生蜂窝状泡沫而在15 分钟内不消失,病人呕吐物及剩余食品中均有皂甙。
红细胞凝集实验中,病人呕吐物及剩余炒扁豆均为阴性;病人呕吐物、剩余食品、食品加工容器具涂抹物均未检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3 讨论
因为发病人员在食堂集体就餐,有共同就餐史,临床表现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伴有头痛、头晕(6例病例中,恶心、呕吐症状的比例为100%),首例病例发病时间在晚餐后4小时左右,根据《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1]中上消化道症状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临床症状,判断中毒餐次为6月18日晚餐,可疑食品为炒扁豆,且根据实验室检验,病人呕吐物和剩余食品中含有皂甙。因此确定中毒原因是在炒扁豆过程中加热不均匀、不彻底,导致部分扁豆存留皂甙等成分,从而引起食物中毒。
2009年9月24日19:04分,怒江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云南省急性传染病防制科检验报告,报告编号为:2009-183,标本编号4397,检出甲型H1N1阳性,州、县疾控中心领导立即分别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报告,同时向州民族中专进行通报。20∶22分州、县疾控中心立即组织流行病学调查组、卫生检验组、消毒组专业技术人员14名前往民族中专开展工作。现将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怒江州民族中专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六库镇向阳南路67号,共有教职工161人,在校学生1580人,校医4人,病例发生班级共有学生52人。9月21日上午9∶30分左右,该校校医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该校有流感样病例,接到报告后县疾控中心立即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人员前往采样、流调。22日州疾控中心派专人送样省疾控中心进行检验确诊。
1.1 病例情况:确诊病例李福梅为怒江州民族中专保师七班学生,女性,15岁, 2009年9月19日发病,9月20日首诊体温39.7℃,临床表现:咽痛、畏寒、咳嗽、咳痰、头痛、鼻塞、流涕打喷涕、肌肉酸痛。经校医给予病毒唑、清开灵治疗,目前病情稳定。
1.2 三间分布
1.2.1 人群分布:病例民族白族,性别女,年龄15岁。
1.2.2 空间分布:病例发生于怒江州民族中专。
1.2.3 时间分布:2009年9月19日发病。
2 现场处置措施
2.1 接到省急传科通知后,州县疾控中心立即组织流行病学调查组及消杀组前往民族中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毒工作。流调组调查了该生同班同学42人、7天内密切接触者24人(10名同舍,其余班级8人,3名校医,1名军训教官,班主任),同时采取体温38℃以上学生咽试子样品6份。消杀组对该校宿舍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消杀,共计消杀面积9500平方米。
2.2 确诊病例立即由州人民医院送往州公共卫生中心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进行重点医学观察。
3 结论
传染源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
4 下一步工作建议
4.1 对李福梅同学所在班级学生未出现流感临床表现的进行医学随访;所在班级学生有流感临床表现的进行医学隔离观察。
4.2 学校内有发热、咽痛、咳嗽等流感样病例要及时与州公共卫生中心联系,及时转诊治疗。
4.3 认真开展学校晨、午检制度,每天下午4∶00前将晨午检情况报告泸水县疾控中心,对体温≥37.5℃伴有上述流感样症状者,要进行医学隔离观察。
4.4 学校每天要对食堂、厕所、教室、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等区域早晚各消毒一次。
4.5 组织开展学校爱国卫生运动,消除卫生死角。
关键词:慢性结肠炎;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文章编号:1008-6919(2007)03-0085-02
中图分类号:R494
文献标识码:B
【临床护理】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专病专护是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护理工作的科技含量,体现护理人员知识价值,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达到最佳健康状况,对临床各种诊疗起到增效作用[1]。为了促使健康教育工作更深入地开展,我院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组织科研小组经过研究、讨论,完善和修改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自制调查问卷,于2006年9月至10月对72例慢性结肠炎病人进行了调查,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健康教育调查对象 本院结肠炎专科收治病人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25~7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9例,中学31例,小学10例,文盲2例,第一次问卷调查72例,复问卷调查72例,有效回收率100%。
1.2 调查内容 在查阅有关文献并进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列出调查提纲,经小组人员讨论一致认可,主要内容:从疾病病因,诊断,病情变化,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各种必要的检查,合并症的处理,疾病的转归,预防,护理知识,饮食指导,休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等知识测试。
1.3 调查方法 根据病人文化程度分开进行调查。患者住院的第一天和第一个疗程结束前一天,进行问卷答题和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第二个疗程开始时评估。入院时建立健康教育档案,被调查者按设计的内容逐项回答。
1.3.1 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病人,征得同意后自行填写或指导填写。
1.3.2 文化水平低的口头回答,由病人自己选择答案,专职护士负责。
1.3.3 电话随访。
1.4 根据病人不同的需求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
1.5 根据病人的问卷结果判断:①知识掌握程度。回答正确为全面了解,基本正确为一般了解,不正确为未了解。②满意度。好为满意,一般为基本满意,差为不满意。
1.6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
2.2 健康教育前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2。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一般病情较长、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患者往往四处求医,治疗效果不佳,而病人多为中年,正是年富力强、工作的黄金时代,由于疾病的缠扰,使工作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认为治愈无望,害怕或怀疑癌变,对治疗丧失信心,加上气流弥散结肠导入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插入导管长达35cm,所采取的亦与往不同,开展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也就特别重要。对病人普及健康知识,提高认知水平,针对性纠正病人不良的行为方式,重点体现在“知、信、行”三个方面。根据知、信、行理论,行为改变是健康教育的核心和目标,为达到行为改变,必须有知作为基础;有信作为动力[2]。
3.1 知识是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预防保健等的认知,通过问卷答题,了解病人对健康与疾病知识的学习需求。评估的结果作为健康教育的方向,针对不同的文化程度及家属的支持配合,专人负责,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宣教。入院时首先确定病人及家属的需求,建立目标,选择方法。住院时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不同传授基本知识,危险因素,主要并发症及其危害性,用药的注意事项,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有所侧重地进行。出院教育:让病人了解恢复情况,重点介绍医治效果,现阶段的治疗方法,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表1调查结果示:健教后患者对用药知识、相关知识、生活知识能较好地掌握,提示健教后病人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健教前(P
3.2 信是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通过健康教育,密切与病人交流,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可以增进医护人员之间的相互满意关系,并使得医护工作取得最佳效果[3]。表2结果显示:健教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健教前,说明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护患关系良好发展,从而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只有取得病人的信任,才能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
3.3 行是帮助病人改变不健康行为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起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从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病人还是非常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
3.4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帮助系统由于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病情发作时不分时间和场合,病人也不能有意控制,另一方面在工作、生活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家庭、社会应关爱病人,帮助和支持做好工作和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培养和提高病人的治疗信心和积极的情感。
为了将健康教育引向深入有效的方向发展,教育者必须增强健康教育的观念,拓展健康教育的知识,掌握心理学、康复医学及护理;改进健康教育形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全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董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研究的意义与方向[J].护理杂志,1998,15(2):48.
【关键词】牛肉汤;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12010年8月12日晚11时30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区卫生局通知,称有疑似食物中毒患者,正在某医院急诊室治疗。接报后,我中心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迅速赶赴医院和事发现场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事发经过
患者孙某某,男,45岁;患者仵某某,男,40岁左右。2人于2010年8月12日下午一同乘车到南阳,约20时左右,2人一同在车站路杏树庄前街刘记牛肉汤菜馆喝牛肉汤,后先后出现呼吸困难、头晕、恶心等症状,当时饭店老板建议打120急救电话,但2人认为可能是中暑,就到附近诊所诊治,在诊所内服用几粒霍香正气胶囊,但诊所医生觉得2人病情不像是中暑,建议到医院诊治,并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后某医院120急救车赶到,但当时2人不愿去,后来大约在21时15分左右,2人又自行到该院急诊室治疗。
2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2.1患者调查情况。
2.1.1就餐情况:患者孙某某和仵某某2人当晚就餐食物均为10元熟牛肉(大约150g)和一碗牛肉汤(500g左右),并共同喝不到2瓶果啤。其中仵某某吃的比较快,没过几分钟,就说感觉不舒服,头晕,身体站不起来;等到孙某某把自己的牛肉汤喝完后,大概有10分钟左右,也感觉不舒服,头晕,恶心,并在饭店外吐了2次。食用当餐牛肉汤者还有多位(店主提供不出人数),没有类似病例报告。
2.1.2患者临床症状和潜伏期:孙某某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呼吸困难、口唇青紫、腹痛等症状。仵某某伴有头晕、腹痛、胸闷、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症状,并晕厥一次。两人首发症状均为食用牛肉汤后10分钟左右。
2.1.3治疗及用药情况:医生对2名患者的初步临床诊断为:“呼吸困难、青紫待查,亚硝酸盐?”。对患者仵某某首先进行了洗胃处理,随后用药物亚甲蓝和维C进行治疗;对患者孙某某进行导泻,并用药物亚甲蓝和维C进行治疗。经治疗,2名患者病情稳定,未出现严重后果。
2.2样品采集情况:我中心受区卫生监督所委托,采集到该牛肉汤菜馆当餐熟牛肉、牛肉汤各1份;医院医生提供2名患者的呕吐物各1份,其中仵某某采集的是洗胃洗出的内容物。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医生的初步诊断和特效治疗效果,报验亚硝酸盐项目。
3实验室检验结果
采集的2份样品中,熟牛肉中亚硝酸盐(以亚硝酸钠计,下同)检测结果为10mg/kg;牛肉汤中亚硝酸盐检测结果为300mg/kg;仵某某的呕吐物中亚硝酸盐检测结果为1mg/kg;由于孙某某的呕吐物太少,无法进行检验。
4初步分析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物质,是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业中的发色剂和防腐剂,可使腌制肉、鱼呈肉红色。如亚硝酸盐加入数量过多,或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可引起中毒[1]。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氧化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为高铁血红蛋白,导致组织缺氧,引起肠原性青紫症,人体摄入0.2~0.5g即可引起中毒,3g即可致死[2]。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用药和治疗效果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倾向于认为这是一起由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规定,亚硝酸钠或亚硝酸钾做作为护色剂和防腐剂,加工酱卤肉制品,以亚硝酸钠计残留量不得超过30mg/kg。本次采集患者食用的熟牛肉样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为10mg/kg,不超标;牛肉汤样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为300 mg/kg,虽无明确卫生标准,但作为直接入口卤制肉汤类食品,认为可以参照酱卤肉制品亚硝酸盐残留量卫生标准判定,属于严重超标。
根据资料显示,亚硝酸盐中毒剂量为0.2 g ~0.5g。患者食用牛肉汤约500 g,则食入亚硝酸盐约150 mg;食用熟牛肉约150 g,则食入亚硝酸盐约1.5mg。患者总共食入亚硝酸盐量约为151.5mg,尚达不到中毒剂量。
二是患者在医院诊治期间,均未做血液高铁血红蛋白测定,缺乏实验室诊断依据。
但笔者认为,任何食物中毒都存在个体差异,即使达到中毒剂量也未必同食者都会发病。因此,无论是根据中毒症状,还是临床治疗,倾向认定为亚硝酸盐中毒不无道理。提示我们,在食物中毒判定实践中,不能仅靠有无共餐者群体发病而妄下结论,必须结合中毒者个体差异、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实验室检验等做出综合判定。
参考文献
[1] 杨本兴,张玉超,梅振华.食品营养卫生与管理.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40-141
【摘 要】目的:对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实验室检
>> 一起学校细菌性痢疾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细菌性痢疾局部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幼儿园宋内志贺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剧毒鼠药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一起皂甙引起的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泸水县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检测结果分析 一起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引起食物中毒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山区小学细菌性痢疾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西峡县某中学一起细菌性痢疾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学校食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用流行病学诊断方法现场认定一起原因不明食物中毒 一起食用牛肉汤致疑似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一起多次暴露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 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一起养殖户布鲁氏菌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某中学一起伤寒暴发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一起婴儿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一起小学生龙葵素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关于肃南县xx小学一起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处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04-19.
[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Z].2013 -02-26.
[3] 成锡山.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07,36(12):996-997.
[4]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Z].2012 -02-14.
为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我市2001-2005年肺结核病人发现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
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1-2005年本溪市各区(县)网络报告的肺结核病人发病数。
2 结果与分析
2.1各年发病情况 2001-2005年本溪市累计报告肺结核发病5323例,年均发现率67.78/10万,其中2001年为60.91/10万,2002年为46.37/10万,2003年为59.78/10万,2004年为发病高峰,发现率为97.60/10万,2005年为75.47/10万,总体发病率维持在年均发病率水平,处于一个波动持续高发状态。
2.2 流行特征
2.2.1地区分布 2001年-2005年全市四区两县均有发病,年均发现率依次为南芬区89.33/10万、平山区78.47/10万、溪湖区76.19/10万、明山区70.54/10万、本溪县56.55/10万、桓仁县51.23/10万。总体来看,城区是我市肺结核病的高发区,5年间发病数占全市总数的69.12%。
2.2.2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但5年总体发病在冬末和春季,在1月~6月间发病处于高峰。
2.2.3人群分布 5323例病例中,男性3863例,女性1460例,男女性别比为2.65∶1。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各年龄组均有发病,15—45岁发病较多,共发生3863例,占发病总数的72.57%,最高峰在35岁年龄组,说明青壮年为发病的高危人群,见表1;各职业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工人1382例,占25.96%,农民1347例,占25.31%,家务待业人员945例,占17.75%,离退人员483例,占9.07%,学生402例,占7.55%。
3 讨论
从2001—2005年我市肺结核病发病情况看,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来,我市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全球基金项目、中央转移支付等项目资金支持,开展大量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及业务工作的培训,加强了综合医疗机构的转诊、追踪工作,加强了乡镇查痰点培训工作,加强了结核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等等,大大提高了病人发现的水平。
表1 2001-2005年人群发病情况
综合以上分析,我市肺结核病流行特征是: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总体发病大约在冬末和春季。在1月~6月间发病处于高峰。从发病地区看,本溪市肺结核病人发病城区高于农村,与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结果相反,这可能与我市城乡结构比例、城市居民居住比较集中、人员繁杂、接触密切等因素有关,同时也应考虑农村医疗条件和农民就医能力问题,农村疫情报告工作薄弱,存在不报、漏报现象等问题。各年龄、性别均为易感人群,但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且以工人、农民为最多,家务待业人员也占有相当比例,这与该人群劳动强度、卫生环境条件有关。但最终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自身机体抵抗能力。
根据国家疫情报告系统统计,我国近几年肺结核病人报告一直排在各类传染病之首。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控制高发态势,势在必行。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手足口病;疾病暴发流行;流行病学研究;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512.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28-02
Epidem 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5 Outbreak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at the Nurseries or Kindergartens of Jinan/CHENG Hong-qi, XU Hua-ru, CHANG Cai-yun. Jinan Mult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nan(2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eti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outbreaks at the nurseries or kindergarten of Jinan. Methods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five outbreak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 at the nursery and kindergarten of Jinan. Results There were five outbreak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 at the nursery and kindergarten of Jinan, from March to May,2009. The average prevalence rate of HFMD was 5.42%, 87cases. Main age distribution was 3-4 years old, accounting for 78.16% of the total cases. The mean duration was 13 days. Most cases were light-duty. Twenty-one stool specimens and four throat swabs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rom 25 patients with HFMD during the epidemic season. EV71 were identified in isolates from 5 patients (20.00%), CoxA16 were identified in isolates from 3 patients (12.00%) and other enterovirus were identified from 7 patients(28.00%). Conclusion The HFMD surveillan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find out the first patient, then isolated for treatment. A comprehensive precaution is the key for outbreak control.
【Key words】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Disease outbreaks; Epidemiologic studies; Child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为主要症状。5岁以下儿童高发,在托幼机构容易互相感染,引起广泛传播。自2008年5月2日起,我国已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2009年3-5月济南市先后出现5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该文对此5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来自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及个案调查资料。
1.2 方法
1.2.1 判定标准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即判定为手足口病暴发。
1.2.2 病原学检测 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患儿发病3 d内的咽拭子或粪便(5 g以上)标本,送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应用PE,EV71和CoxA16等3种引物做手足口病RT-PCR检测,结果判定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版)》中《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单纯PE阳性统称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未做进一步病毒分型。
1.3 统计分析 应用Excel 2003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发病构成比、发病率进行统计,百分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2.1.1 一般情况 济南市2009年3-5月托幼机构共发生手足口病暴发疫情5起,发病人数共87人,单位人数1605人,平均罹患率为5.42%。以历城西营幼儿园罹患率最高14.71%,历下甸柳中心幼儿园最低2.75%,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5,P
2.1.2 地区分布 5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分布在5个区(市),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和章丘市各1起。其中市区托幼机构3起,农村托幼机构2起。
2.1.3 时间分布 发病时间3月1起,4月2起,5月2起。
2.1.4 人群分布 5起暴发疫情中,患者均为2~6岁儿童,以4~岁、3~岁发病较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8.28%(42/87)和29.89%(26/87),另外2~岁5例,5~岁9例,6~岁5例。男孩51例,女孩36例,男、女性别比为1.42 ∶1。
2.1.5 临床表现 87例病人中,除1例重症病例外,其余均为轻型病例。门诊病例81例,住院病例6例。病例以手、足、口、臀部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87例病人中,有手部皮疹表现的84例,占96.55%;口腔皮疹溃疡75例,占86.21%;出现足部皮疹表现的74例,占85.06%;臀部皮疹39例,占44.83%;发热31例,占35.63%;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25例,占28.74%。另外2例患儿出现腹痛、腹泻症状,2例患儿出现并发症(1例并发病毒性脑炎,1例并发肺炎)。
2.2 实验室检测结果 采集25例患儿的粪便、咽拭子标本(21份粪便、4份咽拭子),送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检测,5份为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阳性率为20.00%;3份柯萨奇病毒A16(CoxA16)阳性,阳性率为12.00%;7份其他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28.00%。5所幼儿园中3所检出肠道病毒71型(EV71),1所检出柯萨奇病毒A16(CoxA16),3所检出其他肠道病毒,说明济南市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但引起各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病毒型别不完全相同。
2. 3 控制措施
2.3.1 流行病学调查 疫情发生后,市、区疾病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多次赶赴现场,对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2.3.2 暂时停课 出具督导意见书,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建议该幼儿园暂时停课2~3周。
2.3.3 消毒 在当地疾病控制部门指导下,对该幼儿园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
2.3.4 病例隔离 放假期间,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电话随访或家访,了解儿童的生活情况,掌握学生新发病和病情进展情况,发现有新发病儿童及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部门。指导患儿做好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要求家长在此期间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及人口密集地方,不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
2.3.5 加强知识培训 加大对托幼机构教师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复园后加强晨检、午检、缺课登记,加强幼儿活动室、玩具、日常用品、环境的消毒工作,增加日常消毒频次,并做好登记。注意保持室内通风。
2.3.6 开展健康教育 做好托幼儿童和家长手足口病宣传解释工作,提高其卫生防病意识,避免引起社会恐慌。经过采取以上预防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3 讨论
手足口病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l型等肠道病毒所致。该病自1981年我国首次于上海报道以来,已在全国许多省市相继流行[1-3]。近2 a济南市手足口病疫情高发,2007年、2008年发病率分别为101.74/10万,52.82/10万。2009年以来,手足口病疫情报告数大幅增加,病例主要集中于5岁以下年龄组,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个别幼儿园出现暴发。对2009年3-5月份发生的5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与往年相比,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发病时间提前至3-5月;暴发疫情平均罹患率为5.42%,以4~岁和3~岁托儿发病较多;病例以轻型为主,部分住院治疗;从患儿粪便中检出多种肠道病毒,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但同一时期引起各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病毒型别不完全相同,与以往的暴发调查报道[3-5]不一致。分析暴发原因:主要是对首例病例未及时发现和隔离;未严格落实缺勤随访制度;人员居住集中,接触密切,传播途径易实现等。通过疫情调查处置,笔者认为,及早识别首例传染源并进行隔离治疗,及时采取各项防治措施,必要时暂时停课2~3周,减少呼吸道传播及接触传播机会,是预防控制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重要和有效措施。
4 参考文献
[1] 万俊峰,朱理业,刘红,等.阜阳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安徽医学,2008,29(4):344-345.
[2] 张晓丽.临沂市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及防制对策分析.社区医学杂志,2008,6(13):11-12.
[3] 谭洁,何雅青,杨洪.深圳市2004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处理及病原学检测.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345-1346.
[4] 朱鑫,刘树欣.洛阳市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调查报告.实用预防医学,2005,12(1):135-136.
【关键词】结核;肺;药物耐受性
化学疗法目前仍为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但随着化学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结核病的疫情逐年上升,现已对结核病控制造成严重威胁。为摸清本市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探讨其合理有效的化疗药物。分别对10种抗结核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取材对象 收集本所2003-2006年702例肺结核患者痰培养结核分支杆菌阳性菌株,年龄11~71岁,平均38岁。
1.2 方法 采用Bactec960TB-12B系统、改良罗氏培养法。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结核分支杆菌药物耐受性测定[1]。10种药物的耐药浓度界限为:链霉素(SM) 10 μg/ml、异烟肼(INH)1 μg/ml 、利福平(RFP) 50 μg/ml、乙胺丁醇(EMB) 5 μg/ml、对氨基水杨酸钠(PAS) 1 μg/ml、卡那霉素(KM) 10 μg/ml、卷曲霉素(CPM) 10 μg/ml、氧氟沙星(OFLX) 5 μg/ml、帕司烟肼(DIP)1 μg/ml、丙硫异烟胺(1321Th)25 μg/ml。
2 结果
2.1 耐药频率见表1。
从此结果可以看出,我市为高耐药区域,RFP、SM 、INH居前3位。初始耐药率亦很高。MDR-TB发生率为23.8%。
2.2 DIP、OFLX及CPM对常规耐药菌株的敏感率见表2。
从此药敏结果来看,DIP、OFLX及CPM对耐RFP、INH、SM及EMB的菌株均有很高的敏感性,对耐HR菌株敏感率平均亦达90%以上。
3 讨论
为及时掌握结核病疫情和耐药情况,开展结核病耐药监测具有非常重要意义[2]。本文是对原始记录的回顾性分析,基本上反映了本地区结核病的耐药趋势。
通过我所对耐药结核分支杆菌的监测,我市属于高耐药区域,耐药率为RFP 42.2%、SM 42.1%、INH 32.6%居耐药前3位。其中初始耐药率为SM 12.8%、INH 11.5%、RFP 11.4%,获得性耐药率为RFP 30.8%、SM 28.3%、INH 21.1%,耐药次序与一些报道相符[3]。
耐多药肺结核现已成为结核防治工作中的难点,本文中统计结核分支杆菌的耐多药率为19.4%,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说明本地区的耐多药肺结核疫情比较严重。对于MDR-TB治疗原则,即为选择出相应的敏感药物。我们通过对耐RFP、SM、INH、EMB及HR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选择,其结果证明DIP、OFLX、CPM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提示对复治耐药肺结核患者选择新治疗方案时,可以考虑应用CPM、OFLX、DI等药物。
通过耐药情况的监测分析,显示本地区耐药率偏高,耐多药肺结核疫情形势严峻,已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加强了防治力度,并积极有效地实施DOTS方案。
参考文献
[1] 少不更事谋岳,王娟.全国多耐药结核病学术会议纪要.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6):382-383.
[2] 李丞民,王民.耐药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3(2):71.
[3] 屠德华.耐药结核病及防治对策.中国防痨杂志,1997,19(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