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档案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引言
档案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为不同单位所普遍关注和重视。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进步,档案信息数字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它在提高档案工作水平的同时,也对档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但目前档案信息化和档案工作仍然存在不足,今后需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从而更好顺应档案信息数字化趋势,促进档案工作水平提高,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一、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概念与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的应用,档案信息数字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它具有自身显著特征,对档案工作有效开展产生积极作用。
1.概念。档案信息数字化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在档案工作的应用而出现的,它指的是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将纸质文件、声像资料,系统组成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并建立检索目录,方便对信息的管理和查询。其建设路径是将纸质档案扫描并存储于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档案信息资料传输的网络化,方便信息资料共享,更好满足用户需要。
2.特征。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档案管理的一种重要趋势,它具有自身显著特点和优势。不仅节约档案信息的存储空间,方便资料查询,还大大方便对信息资料的检索和存储,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档案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还能强化档案信息的实时性与动态性,方便对信息资源的整理与加工,让读者更为便捷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因而在档案工作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其应用也变得更为广泛。
二、档案信息数字化视野下审视档案工作的不足
档案信息数字化对各项工作开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但由于受到制度、人员等因素制约,目前档案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不足。由于受到技术、人员等因素制约,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存在不足,网上档案信息内容缺乏,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源较少,难以满足用户需要。一些网站即使为用户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但只给出目录,读者无法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影响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制约其价值充分发挥,这是今后需改进和完善的内容。
2.档案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对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处理过程中,由于电子信息资源具有可读写行的特征,人为对信息资源做了修改,并且修改后没有做出任何记录。导致信息化处理后的档案信息与原始资料不符合,失去真实性,难以有效发挥指导和参考作用。
3.档案信息安全性问题突出。信息化之后的档案资料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互联网会面临来自各方的攻击,黑客、网络病毒等都会侵入电脑程序,拦截重要的数据资料,或者遭到病毒攻击,导致档案信息资料丢失,影响档案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为确保档案信息安全,采用杀毒软件或其他防病毒攻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4.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档案信息数字化对工作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掌握编号、存档、查询等工作流程。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使用方法,能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做好资料编号及存储工作,能建立数据库和索引目录,方便对档案信息的查询。同时还要明确档案工作流程,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开展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提高档案工作服务质量。
三、基于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档案工作策略
为应对档案信息数字化趋势,提高工作水平,根据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今后应采取以下改进和完善对策。
1.重视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工作。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顺应档案信息数字化趋势,在技术、资金、人员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相应的网站,录入档案信息资料,方便人们获取相关信息。在建立网站的同时,还要重视网站维护与管理,构建检索目录,方便读者查询和获取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开发,推动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进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获取和需要。
2.完善基础设施,确保档案信息真实。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影响档案信息数字化进程,还对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因而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部门要借鉴已有的网络建设成果,建立电子档案接收应用系统,为档案信息的归档、接收、保管和利用创造条件。完善档案检索目录、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推动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顺利进行。工作人员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严格按规定办事,不得随意修改档案信息资源,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做好档案管理的每项工作,确保档案信息真实有效,提高服务质量。
3.采用技术对策,保障档案信息安全。采取有效的技术对策,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为保障数据库和网站安全,要重视安全管理技术应用,包括防火墙技术、访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能有效防止黑客攻击和非法访问,避免档案信息资源丢失,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做好档案信息备份工作,避免信息资料丢失而影响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4.注重管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要注重引进基础知识扎实,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既懂管理又懂技术,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满足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需要,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重视工作人员的培训,采用现场授课、讲座、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做好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促进他们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能更好顺应档案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技能。工作人员也要加强自身学习,遵循规章制度和档案工作流程,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做好档案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更好满足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需要。
5.完善规章制度,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结合档案信息数字化趋势和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有效规范各项工作。制定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标准,坚持规范和统一原则,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对档案信息进行归档,使数字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都实现规范化和流程化,更好满足档案信息数字化需要。另外还要结合新形势和新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更好适应具体工作需要,推动各项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把握好录音档案数字化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指标
录音档案数字化的基本原理是指通过ADC芯片,即Analog(模拟)to Digital(数字)Converter(转换器),简称模数转换器,将模拟声音档案信号转换为用“0”和“1”表示的数字声音信号并加以存储的过程。这个转换过程中的各个不同的参数直接决定了转换后的声音数字信号质量的好坏。从档案和声音两个方面的因素考虑,录音档案的数字化过程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录音档案数字化必须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二是在使用时必须保证数字化数据从存储介质中正确读取,并能还原成模拟声音信号输出。为了达到这两个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转换后的数字声音信息还原成模拟声音后,声音的质量要尽量接近原声带,至少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目前录音档案数字化通常采用“录音档案经采集后,通常不再压缩,数据类型采用PCM编码的WAV格式。采样率不低于44.1kHz,采样精度在16Bit以上”作为参考依据。
采样频率和采样精度就是决定数字声音信号质量好坏的两个主要的技术指标。自然界的声音都有其不同的声波。如下图所示:
模数转换器以每秒上万次的速率对声波进行采样,每次取样之间的频率,就是 “采样率”。单位时间内采样次数越多,即采样频率越高,数字信号就越接近原声。根据采样定理,采样频率只要达到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就能精确描述被采样的信号。一般而言采样频率要高过原音源的最高频率才行, 其单位是以赫兹(Hz)来表示, 1Hz就代表每秒采样一次,人耳的听力范围在20Hz~20kHz之间,因此,只要采样频率达到20kHz×2=40kHz时,就可以满足人们的要求。如下图所示:
采样精度是指什么呢?我们知道声音有轻有响,影响轻响的物理要素是振幅,作为数字录音,必须也要能精确表示录音的轻重,所以一定要对波形的振幅有一个精确的描述。经过采样之后,对振幅进行了切割,采样点之间就形成了阶梯状,这个类似阶梯的度量单位就是分辨率,用来表示采样精度。“比特”就是表示的采样精度的一个单位,16Bit就是指把波形的振幅划为 216即65536个等级,根据模拟信号的轻重把它划分到某个等级中去,就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了。所以采样精度越高,转化的数字录音就越饱满,越有层次感,音质也就越好。
选择好录音档案数字化中必备的硬件设备
录音档案数字化前期的工作归根结底是配置好一套硬件设备,既不过量,也不可缺少,能够按照预定技术指标完成录音档案的模数转换工作。在硬件设备配置上主要有四点考虑:一是把模拟音频信息的内容转换成数字音频信息,并刻录到光盘,便于音频档案的长期保存;二是对实时的音频信息进行采集和简单的编辑;三是根据利用工作需要,可对数字化的录音档案信息的格式进行转换;四是兼容性要高,可以兼容开盘式放音机(大开盘、小开盘)、钢丝带放音机等放音设备输出的模拟信号。
录音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必备的硬件设备有:放音设备、计算机、模数转换设备、存储设备、监听设备、制作设备等。
1. 播音设备:播音设备必须能正确地将声音源输出。播音设备应根据录音档案规格型号进行选择。
2. 计算机配置:选择高性能、大容量、高可靠性,超静音设计的台式计算机。
3. 模数转换设备:模数转换设备是录音档案数字化加工中的核心部件。好的模数转换设备有低失真、高信噪比等特点,在后面还要详细描述。
4. 监听设备:音频信息的监听设备。如监听音箱、监听耳机。
5. 制作设备:光盘制作设备。如刻录机、打印机等。
6. 话筒:实时声音的输入设备。
论证好录音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模数转换设备
中国气象局气象档案馆(以下简称气象档案馆)馆藏的我国器测气象观测记录始于19世纪40年代,而可利用的数字化气象记录档案基本始于解放后。大量纸质气象记录档案无论在实体所占空间还是在内容记录时间跨度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种档案的实体状况严重限制了其信息提供利用的时间范围与空间范围,降低了其信息利用的效率,亟待数字化。在此背景下,气象档案馆于2007年2月正式启动了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项目。近期,气象档案馆决定,在做好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灾后重建阶段档案服务的同时,加快历史气象档案数字化的步伐,加大档案数字化的力度。
制定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方案
为顺利完成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气象档案馆在项目启动前制定了完整的方案,对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的内涵、范围、建设原则和组织实施方案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定义与说明,对什么是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如何开展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等问题给出了详细的阐释。
参考现有气象记录电子文件格式,我馆决定将TXT格式作为本次电子文本形态气象记录档案的标准格式。
一、 对数字形态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管理
数字化气象记录档案信息的编目是以传统形态气象记录档案目录为基础,结合新生成数字化形态气象记录档案信息的组成形式及内容特点,以条目的形式对数字化形态气象记录档案信息的内容种类、信息组织形式、记录责任者、观测要素、时空范围等信息内容与形式属性进行概括的工作。为规范该项工作,我馆制定了《数字化气象档案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著录格式》,对著录内容与格式作出明确规定。
数字化形态气象记录档案的整理是指按照相关档案管理规定对新生成数字化气象记录档案进行完整性检查、质量和格式检查及逻辑分类与排序的工作,它是数字形态气象记录档案信息生成的基本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档案归档后的管理与利用。气象档案馆制定了《历史气象档案扫描电子文件检查方案》等技术规范来对数字化形态气象记录档案的整理提供技术支撑。
数字化气象记录档案的存储是将整理完成的数字化形态气象记录档案存储在特定的磁带、磁盘或光盘上的工作。根据现有电子档案存储设备及档案管理和利用的需求,我馆要求数字化气象记录档案使用磁带、光盘各存储一套。归档存储的各种技术指标,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等相关规定执行。
二、 对数字形态气象记录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利用
对数字形态气象记录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利用是本次档案数字化的最终目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提供利用的范围、对象及方式。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规定,本次档案数字化形成的所有数字形态气象记录档案信息都应提供利用,提供利用的对象及其利用权限参照该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执行,提供利用的时间顺序由数字化形态信息归档的先后顺序决定。
档案利用的方式可根据是否使用网络分为在线与离线两种。离线服务与传统气象记录档案的服务相同,按同一规章制度及程序执行。在线服务是通过建立网络平台来满足用户通过网络调用档案的需求。与离线服务相比,在线服务工作相对复杂,其主要任务是满足档案管理与利用需求的系统平台建设。为建设系统平台,我们制定了《历史气象档案电子文件应用服务系统功能需求》,委托数字化加工企业据此开发。
三、 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实施原则
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实施原则是数字化工作必须遵循的强制性规则,是达到数字化总体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档案管理需求与数字化工作总体目标,气象档案馆确定了四条原则:保证档案的安全性:气象记录档案的安全包括实体安全与内容信息安全两方面;保证档案的有序性:气象记录档案的有序性包括纸质或缩微胶片气象记录档案的有序性和数字化形态档案信息的有序性;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在档案数字化实施过程中保证原始气象记录档案内容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信息被篡改;便于管理和利用:利用需求不同对气象记录档案信息组织形式要求也不同,档案数字化产品的特点与形式必须兼顾档案的管理需求与用户的利用需求。
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的经验与不足
通过对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方案的贯彻执行,气象档案馆实现了馆藏194万页气象记录档案的扫描数字化,完成了数字化档案应用服务系统的开发建设。在实现档案数字化既定目标的同时,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馆藏其他档案数字化及全国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对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工作实施情况的分析,总结出以下经验:即只有对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流程进行全程管理、规范管理、安全管理才能较好地完成数字化工作。
1.全程管理是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成功的基本保证。根据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方案的有关规定,本次档案数字化工作实现了数字化流程的全程介入管理和全面细节管理,有效保证了传统形态信息的安全、有序,较好地保证了数字化产品的质量与应用效果。
2. 规范管理是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成功的关键。由于本次数字化的气象记录档案数量巨大、种类众多、格式复杂,使得数字化工作任务繁重、技术问题繁杂、工作流程复杂、产品质量控制困难。为此,必须制定详尽的数字化操作流程及技术标准来规范具体的档案数字化工作。
3. 安全管理是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的基本要求。为做好数字化过程中的档案安全保障工作,气象档案馆采取了诸多措施,如提供专用的数字化加工场地、制定规范档案移交与归还的《历史气象档案交接管理办法》、制定响应突发安全事件的《气象档案馆防火应急预案》、在数字化加工合同中明确规定档案保密与保护条款等。
4. 档案修复与数字化工作同步进行。由于档案修复工作需翻阅全部档案并进行破损情况鉴定,为节约时间和减少档案原件调用次数,气象档案馆将破损档案鉴选与档案整理编页同时进行。
根据档案数字化的具体情况,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以下三点不足:
1. 前期传统载体档案整理工作不足。由于历史原因,在数字化工作开展初期许多需要数字化的气象记录档案没有编页,气象档案馆与数字化加工企业的档案交接以册而不是以页为单位进行,一方面给档案完整性检查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也给数字形态档案信息文件排序造成了障碍。为解决该问题,气象档案馆不得不对这些档案以原档案实体状态及档案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作为数字化文件完整性检查与文件排序的依据。
2.数字化加工进度控制不足。本次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在进度控制方面有所欠缺,未按预定计划完成数字化任务。原因主要在于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是一项任务繁重、流程复杂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无法预见的问题。
3.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不足。本次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工作对档案实体安全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但对档案内容信息安全的管理在档案内容接触范围及档案传输控制方面略有不足。第一,数字化工作委托企业进行,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地扩大了档案信息的接触范围。第二,数字化过程有质量检查、格式检查、信息复制等环节,无法实现扫描与存储设备的全封闭管理,给档案内容信息的外泄留下隐患。目前,我们正针对如何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更严密的安全管理做深入研究。
一、企业历史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避免原档案受到损害。企业的历史档案基本上都保留了较长的时间,纸质档案随着时间的流逝,极易造成损坏,出现字迹模糊、辨认不清、纸张发黄、虫子侵蚀等现象。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能够将重要的历史资料以电子档的形式保存下来,从而避免原件档案的丢失,更好地保存好企业的历史资料。
第二,是适应社会信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人类的文明程度逐渐加深,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适应现代化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它能够实施自动化办公管理,实现无纸化资料管控,将大量的信息以电子化的样式保留下来,进而满足时代进步的新要求。
第三,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减小工作量。对企业的历史档案开展数字化管理,不仅能够更好地保留原件,避免信息的丢失,还可以减小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利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快速检索和查阅,精确地查找想要获取的信息,大大节约了工作时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企业历史档案外包工作存在的风险
开展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够极大地降低工作的强度和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由于数字化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将一部分业务外包出去,这就存在着很大的工作风险,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外包对档案管理部门造成的风险。档案管理部门承担着管理档案的艰巨任务,但是如若相关人员过份依赖外包公司,自身的档案数字化技术不过硬,就存在着受控于人的危害。将一定的工作外包出去,目的是要减小工作量,改变工作现状,提升工作效率。然而,当外包工作过大,企业自身的数字化水平不高的时候,往往会将企业最重要的信息资料和档案也外包出去,引起重要信息的丢失。与此同时,企业数字化设备落后,系统软件的升级也会受到阻碍,不利于日常工作的维护,使得档案管理部门成为摆设。
(二)外包企业的管理不力可能使得档案在外包中遭受损失。企业档案工作开展外包必须要选择合适的企业承接工作,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外包公司数量过多,真正能够保证高质量、高水平服务的却较少。企业在将历史档案外包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选择好企业,只是草草地签了一个协议,不仅不利于保护好档案信息,还会造成外包工作的失败,引发工作风险。
三、历史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的应对措施
根据企业历史档案在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我国相关单位一定要做好严格的把控,以积极的态度完善工作质量。
首先,企业在选取外包公司的时候要慎重。外包商一定要具有承担工作的经验,技术水平要达标,且取得过工作资质。另外。档案资料在外包前还要组织团队进行分析,找专家听取意见,对外包商的能力、技术开展审核,选择信誉好的公司承接工作。
其次,企业要与外包商签订工作协议。在协议内部细化工作的具体方法和内容,并提前说明外包工作失败要承担的赔偿义务,使其具有法律效力,以更好地保管档案信息和资料。
最后,在外包工作开展过程中还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企业要健全符合档案数字化项目管理的实际规范,完善档案数字化项目安全保障体系,定期派人去监督外包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而做好安全防护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医院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一
20xx年全市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x中全会以及省委、xx和xx市委全会精神,根据上级档案部门的工作部署,以贯彻落实省“两办”《实施意见》和xx市“两办”《通知》精神为主线,以坚持“三个走向”为根本要求,以“五档共建”为主抓手,抓基层、夯基础、强法治、重人才,力争为“xx”规划收好官、为“十三五”规划谋好篇,努力开创具有xx特色的档案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省“两办” 《实施意见》和xxx市“两办”《通知》精神
继续深入学习省“两办”《实施意见》以及xx市“两办”《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xx档案工作实际,提出xx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意见方案,提请瑞安市“两办”出台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
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供档案服务
1、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和重点工作,继续做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x商回归”等档案工作。
2、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收集抗战资料,配合市委宣传部等做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工作。
三、全面推进“五档共建”工作
(一)增强法治意识,推进法治档案建设
1、增强档案法治意识。各立档单位要强化档案法治意识,健全档案工作组织网络,确保将本单位档案收集齐全、整理归档、依法移交,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建立健全档案政务事中事后监督制度,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的规范运行。
2、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工作。深入镇街(社区、村)、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档案工作业务督查指导,组织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推进《档案法》在基层贯彻实施,提升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
3、深入开展档案普法宣传。以《档案法》颁布实施28周年和“6.9国际档案日”为契机,组织开展档案常识和档案普法宣传。
(二)加强馆室共建,推进智慧档案建设
1、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积极配合xx市“馆际一体化”建设。按照档案的利用率、重要程度、破损程度等,制定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进度计划,今年将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100万页。利用新档案大楼建设之机,推进数字档案馆软硬件平台建设,配合xx市局做好xx市“馆际一体化”建设。
2、加快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以省级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和xx市级示范数字档案室创建活动为载体,确定今年我市数字档案室创建对象,力争完成10家以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建成数字档案室”的目标。
3、开展档案登记备份、电子档案的归档和移交工作。力争基本完成进馆单位的室藏重要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转换和备份工作。争取把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利用纳入本地信息化项目。
(三)整合档案资源,推进民生档案建设
1、加大档案的接收、征集力度。继续做好镇街、部门到期档案的接收,开展“三重一特”档案征集工作,完善“xx名人”、“xx方言”建档工作,完善“文化大礼堂”建档工作。继续开展瑞安改革开放“口述历史”的采集和建档,名镇名村建档工作。开展民间档案征集工作,加强与民间档案文献收藏人员的联系和沟通,做好民间档案文献征集和收藏的登记工作,努力征集散存在民间的珍贵档案资料。
2、加强民生档案指导管理。开展涉民档案调研,加强重点涉民档案规范化建设的监督指导,整理、编写《xx市民生档案目录》,推进民生档案资源整合。继续做好劳动人事档案的指导管理工作,加强出生医学证明、学籍、宅基地审批等民生档案的指导管理。
3、加强档案资源共享利用。优先安排民生档案数字化加工,提升查档系统软硬件设备设施功能,深化“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完善档案利用体系,推动档案资源共享利用。
(四)强化安全监管,推进平安档案建设
1、加强档案馆(室)建设。各立档单位应重视档案馆(室)软硬件设备设施建设,加强档案馆(室)制度管理,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2、加强档案信息安全。做好档案与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保密管理和应急处置,做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完成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相关单位应严格规范数字化加工外包管理,确保档案信息安全。认真做好“平安xx”建设档案工作考核,加强档案安全监管。
医院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以X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深入贯彻执行《档案法》、《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8号令》,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档案工作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档案服务功能,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及广大教职工服务。
二、工作目标
加强学校档案建设,用好“超星”软件管理系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拓展档案的教育功能、信息功能和服务功能,创建省三星级合格档案室,使学校档案工作达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工作具体分工,既责任到人,又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完成工作目标。
2、归档文件齐全完整,并按照本校制订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准确划分保管期限。
3、按照常熟市档案局常档〔20XX〕8号《关于印发20XX年度档案执法、业务检查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及早熟悉并掌握“标准”内容,逐条对照,逐项落实,扎扎实实开展好本校的档案工作。
4、严格按照归档文件整理办法操作,强化收集,简化整理,细化检索,深化利用,不断推进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现代化。
5.加强业务学习,支持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6.向升级为省二星级、省三星级的档案室学习取经,通过省级验收。
7.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到被服务的对象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四、重点工作安排
1、做好本院20XX年资料的收集工作。贯彻执行新保管期限表( 8号令 ),做好20XX年档案资料的整理、编目、归档工作。7月30日前完成年度文件材料归档,并上报归档文件整理目录及归档文件整理说明。
2、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做好加工、整理、编研、开发、利用工作,拓宽档案的信息功能、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力求反映学校特色,努力提高编研质量。继续规范、完善全宗卷及各类汇编。
1 调研项目的设计与调研范围及方法
1.1 项目设计。“十一五”期间,省人口计生委全面推进人口信息化管理,启动建设国家中部人口信息中心和河南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金人”工程)。以省级集中方式实现全员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信息管理,个案信息纳入省库管理,人口计生信息化网络已经覆盖省、市、县、乡和30%以上的行政村。信息工作全面推开,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项目目的是为摸清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现状,发现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1.2 调研范围与方式。此次调研从2011年3月起至2013年3月30日止,在全省随机选取4个省级计生部门(省计生科研院、省药具管理站和省计生协会、省计生干部学院)、26个市级计生部门(包括市计生委、市药具站、市协会、市技术指导站)、63个县区级计生部门(包括县计生委、县计生指导站、县药具站)单位和个人,发放调查表200份,收回问卷196份,有效率98%。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电话采访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把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硬件设施和人员素质三个方面作为问卷设计和访谈内容。根据国家有关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文件和计生系统的实际,针对单位和个人设计了两张问卷,单位问卷设置了21道题目,个人问卷设置了2大类题,16道小题。
2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现状与调查分析
2.1 数字档案业务概况。在省级机构,2个单位有综合档案室,其他单位档案按照业务划分科室管理,都有专兼职固定的档案员,单位档案管理状况较好,数字档案占全部档案资料的7%;受编制限制和工作业务限制,市县区级计生档案部门纸质档案文件来源少,最少的内部发文只有10件,数字档案数量更少,没有实现集中管理;全系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大多停留在传统的保管纸质档案文件的工作模式上,电子文件不能有效归档,从而无法实现妥善保管。
2.2 管理体制情况。参与调研的单位中,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均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包括业务督导和组织培训。省市级单位按要求全部参加全省人口计生系统网络安全培训班,对网络基础知识、交换原理、路由技术与路由器、信息安全有一定了解。对本单位档案部门或下属单位档案工作主要通过组织人员参加基本业务或专题培训班(如安装统一的管理软件)以及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市县级计生部门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工作以接受上级监督指导为主,95%单位把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纳入了年度工作计划或“十二五”档案数字加工与信息安全发展规划;用于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所需经费全部来自财政拨款,投入比例信息大都不愿透露,无法了解到;参与调研单位全部配备信息员和专、兼职人员管理数字档案信息工作。
2.3 制度建设情况。在省人口计生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出台了《河南省人口计生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其中包含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内容。70%以上的单位有信息安全紧急预案,但是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专项制度缺失。
2.4 硬件配备情况。安全基础设施是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保障。对安全基础设施包括设备配置、网站建设、是否安装防病毒设施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在被调研的单位中,98.89%市县人口计生委单机配备数量和机关公务员编制人数(不含机房设备和笔记本计算机)持平,市县药具站单机配备数量达到每个业务科室至少1台标准,95.37%以上单位计算机安装有防火墙,但在入侵检测、信息加密方面设施不足;大多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对档案进行目录级管理,数字化管理档案水平普遍偏低;省级、市级计生部门全部建有网站和局域网,26个市级调研单位中安装数字化档案采集转化系统的有6个,占23.08%;安装在线档案存储管理与安全系统的有4个,占15.38%,县区级计生部门安全设施建设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较少。
2.5 人员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素质情况。从参加调研的196名工作人员中了解到,工作上大量使用计算机,每天使用电脑工作2小时~5小时的有83人,占总数的42.34%,使用5小时~8小时的有54人,占总数的27.55%。使用电脑的主要目的,选工作的有164人,占总数的83.67%;查阅资料的有129人,占总数的65.82%。人员学历水平,中专学历的有31人,占总数的15.81%;大专以上学历的有94人,占总数的47.95%;本科以上学历的有67人,占总数的34.18%;硕士学位的有1人,占总数的0.05%。
平常工作中,使用杀毒软件的有193人,占总数的98.47%;能够自行处理病毒(求助他人或者找专业人士)的有161人,占总数的82.14%。在“您了解哪类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问题的备选答案“防火墙、反病毒软件、反垃圾邮件、动态密码令牌”中,选择最多的是防火墙,占总数的83.81%。认为当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障碍主要有:选择信息安全人才不够的有66人,占总数的33.67%;选择技术不过关的有60人,占总数的30.61%;选择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的有44人,占总数的22.45%。参加了计算机安全知识培训的有158人,占总数的80.61%,其中,参加本单位档案信息安全培训的有77人,占总数的39.29%,参加计生委培训的有85人,占总数的43.37%,86.53%的人员只接受过一次培训。
3 关于我省计生系统数字档案安全的建议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得出当前计生系统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存在以下问题:档案的数字化水平偏低,多数人员对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保障信息安全就是保障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对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知识了解甚少,认为保障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就是安装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接受档案业务培训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教育频次偏低;行业性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制度缺失;缺乏专业数字档案安全管理人才和硬件设备等问题,与当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发展有相当大差距,与大量应用计算机工作实际情况极不协调。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和宣传。建议在已有的人口数据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利用全员、流动人口、利导、人事、财务等人口信息系统服务基层,同时宣传档案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知识,以期达到良好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宣传和管理力度,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实行工作考核制,纳入年度考核和目标考评。
二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专业信息安全管理人才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最有效措施。对计生部门全体人员根据对象的业务需求分层级、有重点、有周期地组织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数字档案安全意识水平,并保证各层级档案人员接受培训的频次。如通过上级对下级的业务监督指导或参加相关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培训、组建QQ业务群、制作数字档案整理流程教学光盘、电子版制度汇编及业务手册等手段,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的方法培养人才,提高队伍的整体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业务素质。
三是建立健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规章制度。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缺乏人口计生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标准规范体系问题,今后,应着重建立管理制度:首先是实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层层负责,确保网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让参与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所有人员都能够按照确定的要求去行动。其次是建立符合实际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根据数字档案业务实际,对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软件、操作系统、数据的维护、防灾和恢复建立相关制度,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整体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防范水平。最后是业务工作制度化,对新发现的问题,如人口科技档案、免费计生项目电子档案的归档范围及整理方式等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及时统一归档,为科技业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四是项目带动,加快数字档案信息硬件设施的建设。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包括人财物投入、软硬件的集成,需要资金、技术、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通过计划生育科技服务项目带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是很好的一个途径,争取把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建设纳入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中,从项目获取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建设的专项资金支持。例如,我院的孕前优生项目数据库的建设,不仅为项目提供了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也推动了单位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网络建设。
计划生育系统形成的档案,含有大量民生信息,与改善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息息相关,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此次调研样本量有限,难免使所得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期望此次调研对计生系统不同层级的部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所作的客观描述,能为推进和改善计生数字档案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在日前召开的河北省档案局2013年年终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局长魏四海对2014年工作进行初步动员部署。确立2014年工作要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围绕“1344”的总体工作思路(一个中心,提升三个能力,抓好四件大事,强化四个保障),力促省局馆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个中心,即以建设档案强省为中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档案强国战略目标的要求,以“三个翻番”为目标,致力跨越赶超、奋进崛起,努力建设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档案事业体系,加快实现档案大省向档案强省的跨越。
提升三个能力,即提升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要自觉地把档案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各项目标任务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为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服好务。要紧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为建设“三个河北”、实现绿色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档案支撑。要建立覆盖民生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让更多群众享受优质、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和档案开发成果。
抓好四件大事,即推进以省馆新馆为标志的馆舍建设、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争取政策支持、吸纳社会资金,推进省馆新馆建设;要构建丰厚、完善的档案资源体系,加大民生档案以及“三重”档案资料指导接收力度;要统筹全省,走整体、合作开发的道路,共同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档案文化精品力作;要按照“存量数字化”和“增量电子化”的思路,做好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以及原生电子文件的归档接收工作。
强化四个保障,即强化档案安全保障、法治保障、体制机制保障以及政治保障。要把档案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牢固树立“安全问题人人有责”的思想。要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档案安全责任体系;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推动档案管理由依靠行政手段向运用法律手段转变;要以省委、省政府“三定方案”为依据,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为档案强省建设提供机制保障;档案干部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踏下心来钻研业务,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勇于担当,切实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
青龙满族自治县档案局从“严”字着手开启2014年档案工作
青龙县档案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从“严”字着手,开启2014年档案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学习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结合中央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把心思用到推动全县档案事业发展上来,把精力投入到维护群众利益上来,用实际行动带头贯彻执行规定。二是严格落实机关工作制度。要严格按照《县国家档案馆2014年工作要点》和年度工作计划,梳理重点工作,抓紧启动当前工作。三是严格落实考评制度,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情况作为2014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
(青龙满族自治县档案局 王赛春)
冀州市为506户低保户建档
冀州市档案局联合市民政局、社区办,对申报低保的家庭进行了调查走访,对其提交的户籍证明、收入证明、困难证明等档案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并进行公示。对通过审核的506户家庭建立了低保档案,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43户84人停了低保,有效防止资金的流失近2万元,并及时对生活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56户家庭实施了救助,使106人领到了低保金。
(冀州市档案局 王玉玲)
衡水市档案局出版《衡水一绝——宫廷金鱼》画册
由衡水市档案局编辑的珍贵档案画册《衡水一绝——宫廷金鱼》于2014年1月印刷出书。该书共12万余字,珍贵照片340多张,包括“金鱼徐”传人老照片、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名人、港澳台社会组织以及国际友人参观衡水宫廷金鱼场的照片、题词照片、“金鱼徐”历次获奖证书以及获奖名贵金鱼品种照片等。以第一手珍贵资料介绍了“金鱼徐”家族历史、历代传人概况。同时,本着“传播金鱼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的编辑宗旨,该书也辑录了作为中华国粹的“中国金鱼”的发现、演变史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培养、鉴赏中国金鱼的精彩文章,从而使其集资料性、鉴赏性、知识性、趣味性、收藏性于一体。
(衡水市档案局 郑秀君)
赵县档案馆完成改扩建工作
赵县档案馆长期以来由于库房面积所限,许多社会档案不能如期接收,有少部分馆藏档案不能上架利用。2013年,赵县人民政府拨款14.8万元,用于赵县档案馆扩容改建工程,新增档案馆面积42平方米,增设密集架10列,以及档案盒、档案袋、设备购置。目前所有工作已全部完工,为下一步接收社会各界档案做好了准备工作。
饶阳县档案局立足自身抓群众路线教育
饶阳县档案局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三送三征集,在广泛听取群众呼声的基础上,反复思考本单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切入点。该局深入留楚乡、长安村开展村级档案、特别是1979年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宋欣茹档案整理的指导工作,并把抢救整理宋欣茹档案作为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切入点,正式拉开了本局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序幕。 (饶阳县档案局 刘振业 许胜居)
“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研究”
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近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研究”开题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据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此次“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研究”项目主要以新时期国家数字档案资源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侧重研究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理论框架、协同创新机制、信息基础架构以及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等问题,拟从主体联盟、关系联通、要素连结和过程连贯的多个视角、多个维度、多个层次和多个方面,解答社会转型与数字化转型期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构建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2013年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志诞辰100周年。为纪念同志,韶关市档案局编辑了《在韶关》相册,作为存史、资政、育人的馆藏珍贵档案。相册精选了同志两次来韶关视察时的56幅珍贵照片,这些照片和资料来源于广东省档案馆、韶关市档案馆及有关县(市、区)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
高校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从传输、存储到显示利用都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计算机和网络是生成和利用数字档案信息的基础和前提,离开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的传输,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就不可能读取和显示,因此,数字化档案信息对计算机及网络有很强的依赖性。然而众所周知,计算机及网络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因为计算机网络的某些隐患,有时会使档案信息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就产生了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如何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可利用性,给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高校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采取先进技术和有效措施,保障高校档案信息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现状
档案数字化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传输和查询在为社会提供广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高校档案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例如: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有的高校利用勤工助学学生或通过外包实现档案全文数字化,存在对学生培训不够和对数字化加工服务机构、加工场地、加工人员和加工成果等方面监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有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机要保密培训,在工作实践中,对已触“红线”的档案信息资料继续以常规方法挂网;有的政府信息安全部门对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单位指导不到位等等。
1.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制度保护信息安全。
目前,各高校全文数字化工作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法规制度分散零乱,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对于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法规不成体系,缺少专门的法规。
2.高校档案数字化没有统一技术规范标准。
目前,没有一套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来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能够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
3.高校档案数字化评估、防范少,档案信息安全缺乏预警能力。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各部分建设仍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常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与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混为一谈。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业务操作不规范,有越岗代岗现象,有的操作人员在相关计算机上使用与档案数字化无关的软件,难免带来病毒侵袭等隐患,造成数字化系统瘫痪,使得安全保障阶段的能力仅仅停留在保护的水平上,不能主动防御和动态保护档案信息安全。
4.高校档案专业人才短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缺乏发展能力。
在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人始终参与其中,是档案信息安全的制造者,也是档案信息安全的护卫者。随着档案信息化的推进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专业的信息安全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策略
1.遵循法律制度是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
法律制度是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生成、管理、存储、利用各环节的参与人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的统称,包括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内部规定等多种形式。连续、有效、健全的制度是科学应对档案数字化进程安全风险的保障。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约束威胁数字档案安全的人为因素,调动各方面人员应对安全风险的积极性才是根本。在数字化进程中,要保证高校档案信息安全,必须加强法制管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把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进而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应遵循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办法》等等。这就要求高校有关部门一方面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切实起到保障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高校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复杂问题,上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尽早出台有效的专门的法律依据。同时,高校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修订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2.制定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
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一种多学科、综合性、规范性的标准,其目的在于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利用者和设备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面对数字化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制定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对保证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与保密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基础标准,主要涉及基础通信工程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网络互联互通技术等方面;二是应用标准,基于部分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也会面向公众,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所以要制定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等;三是应用支撑标准,主要涉及信息交换平台、电子记录管理和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能给高校档案数字化提供各种支撑和服务;四是信息安全标准,主要涉及安全级别管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方面的标准;五是管理标准,主要涉及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安全技术保障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核心。
数字化档案信息是高科技产物,因此也需要高科技技术来保障档案数字化信息服务、编研工作和档案信息安全工作。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技术风险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软硬件配置不当、数字化技术不成熟等等,这些都会对信息安全构成隐患,但只要有防范意识,绝大部分风险都可以规避。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防火墙技术。它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在外部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侵入。它可以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敝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二是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一般与防火墙技术配合使用,它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机密信息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三是反病毒技术。反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消除病毒三种技术。四是访问控制技术。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规定了访问控制的权限,如规定文件建立者具有可读、写、修改或执行的权限。强制性访问控制引入了安全管理员的机制,增加了安全保护,可防止用户无意或有意地使用自主访问的权利。五是安全审计技术。通过对网络内发生的各种访问情况记录日志,并对日志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事后分析,它也是发现和追踪事件的常用措施。
4.有效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关键。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以数字档案信息及其载体为对象的安全管理,它的任务是保证高校数字档案信息的使用安全和信息载体的运行安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管理体系是指以系统全面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的、体现“防患于未然”为核心的、动态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包括建立机构、制定计划、开展培训、落实措施、检查效果和实施改进等过程。学校档案部门必须成立一个安全管理工作组,负责实施和监控整个档案数字化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对档案数字化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不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策略及安全技术的培训,有效地遏制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攻击,增强安全防护能力和隐患发现能力,确保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和信息载体的安全。
5.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保证。人员管理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难的部分。应对各个时期的安全风险,有效管理参与人员应建立在以下两个假设之上:一是人人都可能带来不确定的安全风险因素,人人都肩负着保证信息安全的职责。在对外部非授权用户制定防护措施时,也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培训、监督和审计工作。二是参与人员分工不同,每类人员参与档案信息安全的工作分工也不同。在保证档案信息安全工作计划中,应明确主管领导、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数字档案形成者和利用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四、结语
高校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从传输、存储到显示利用都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计算机和网络是生成和利用数字档案信息的基础和前提,离开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的传输,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就不可能读取和显示,因此,数字化档案信息对计算机及网络有很强的依赖性。然而众所周知,计算机及网络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因为计算机网络的某些隐患,有时会使档案信息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就产生了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如何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可利用性,给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高校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采取先进技术和有效措施,保障高校档案信息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现状
档案数字化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传输和查询在为社会提供广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高校档案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例如: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有的高校利用勤工助学学生或通过外包实现档案全文数字化,存在对学生培训不够和对数字化加工服务机构、加工场地、加工人员和加工成果等方面监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有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机要保密培训,在工作实践中,对已触“红线”的档案信息资料继续以常规方法挂网;有的政府信息安全部门对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单位指导不到位等等。
1.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制度保护信息安全。
目前,各高校全文数字化工作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法规制度分散零乱,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对于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法规不成体系,缺少专门的法规。
2.高校档案数字化没有统一技术规范标准。
目前,没有一套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来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能够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
3.高校档案数字化评估、防范少,档案信息安全缺乏预警能力。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各部分建设仍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常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与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混为一谈。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业务操作不规范,有越岗代岗现象,有的操作人员在相关计算机上使用与档案数字化无关的软件,难免带来病毒侵袭等隐患,造成数字化系统瘫痪,使得安全保障阶段的能力仅仅停留在保护的水平上,不能主动防御和动态保护档案信息安全。
4.高校档案专业人才短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缺乏发展能力。
在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人始终参与其中,是档案信息安全的制造者,也是档案信息安全的护卫者。随着档案信息化的推进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专业的信息安全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策略
1.遵循法律制度是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
法律制度是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生成、管理、存储、利用各环节的参与人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的统称,包括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内部规定等多种形式。连续、有效、健全的制度是科学应对档案数字化进程安全风险的保障。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约束威胁数字档案安全的人为因素,调动各方面人员应对安全风险的积极性才是根本。在数字化进程中,要保证高校档案信息安全,必须加强法制管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把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进而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应遵循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办法》等等。这就要求高校有关部门一方面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切实起到保障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高校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复杂问题,上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尽早出台有效的专门的法律依据。同时,高校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修订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2.制定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
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一种多学科、综合性、规范性的标准,其目的在于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利用者和设备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面对数字化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制定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对保证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与保密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基础标准,主要涉及基础通信工程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网络互联互通技术等方面;二是应用标准,基于部分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也会面向公众,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所以要制定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等;三是应用支撑标准,主要涉及信息交换平台、电子记录管理和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能给高校档案数字化提供各种支撑和服务;四是信息安全标准,主要涉及安全级别管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方面的标准;五是管理标准,主要涉及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安全技术保障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核心。
数字化档案信息是高科技产物,因此也需要高科技技术来保障档案数字化信息服务、编研工作和档案信息安全工作。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技术风险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软硬件配置不当、数字化技术不成熟等等,这些都会对信息安全构成隐患,但只要有防范意识,绝大部分风险都可以规避。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防火墙技术。它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在外部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侵入。它可以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敝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二是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一般与防火墙技术配合使用,它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机密信息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三是反病毒技术。反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消除病毒三种技术。四是访问控制技术。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规定了访问控制的权限,如规定文件建立者具有可读、写、修改或执行的权限。强制性访问控制引入了安全管理员的机制,增加了安全保护,可防止用户无意或有意地使用自主访问的权利。五是安全审计技术。通过对网络内发生的各种访问情况记录日志,并对日志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事后分析,它也是发现和追踪事件的常用措施。
4.有效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关键。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以数字档案信息及其载体为对象的安全管理,它的任务是保证高校数字档案信息的使用安全和信息载体的运行安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管理体系是指以系统全面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的、体现“防患于未然”为核心的、动态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包括建立机构、制定计划、开展培训、落实措施、检查效果和实施改进等过程。学校档案部门必须成立一个安全管理工作组,负责实施和监控整个档案数字化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对档案数字化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不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策略及安全技术的培训,有效地遏制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攻击,增强安全防护能力和隐患发现能力,确保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和信息载体的安全。
5.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保证。
人员管理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难的部分。应对各个时期的安全风险,有效管理参与人员应建立在以下两个假设之上:一是人人都可能带来不确定的安全风险因素,人人都肩负着保证信息安全的职责。在对外部非授权用户制定防护措施时,也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培训、监督和审计工作。二是参与人员分工不同,每类人员参与档案信息安全的工作分工也不同。在保证档案信息安全工作计划中,应明确主管领导、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数字档案形成者和利用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四、结语
随着水利建设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大量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图纸、声像、实物等资料,以桐乡市水利局为例,现拥有室藏六大门类传统档案,涉及文书、科技、行政执法、水资源、会计、特种载体等方面,是桐乡水利建设成果的历史记录,也是未来水利事业更大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和决策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对档案的传统管理模式和利用方式提出了挑战,转变水利档案传统工作理念和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桐乡市水利局档案室紧跟数字化建设步伐,已完成室藏档案数字化案卷级、文件级全文扫描并挂接图像。现结合档案工作实际,谈谈水利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实施。
一、实施水利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前期工作
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是实施水利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保障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领导重视和支持,水利档案数字化也一样,局领导具备良好档案意识,建立档案领导小组,健全档案工作网络,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使档案数字化工作有章可循;在日常工作中,促进档案数字化工作与其他业务科室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把档案数字化工作纳入全局工作计划,作为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列入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
2.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是实施水利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前提
水利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档案信息,发挥档案信息的快捷传递、方便利用等优势,由于水利工程档案数量大、形式多,只有推行档案数字化建设,才能有效地保护传统载体档案原件。我们对室藏存量保管期限在永久、长期的档案摸底统计,约有19多万页需要数字化,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仅靠本局档案员是难以完成的。我们制定“自建与外包相结合”的方案:(1)目录数据库建设和新增档案全文数字化由局档案室负责;(2)存量档案数字化全文扫描采用外包方式;(3)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两方面同步建设;(4)为加强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要求外包方在数字化过程中严格遵守《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
3.加强投入,完善设施是实施水利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后盾
水利档案数字化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了档案数字化专项资金;引进了“龙宇”网络版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搭建了科室之间的网络应用平台,在档案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登记备份过程中实现同步数字化,在获得许可权限下还可通过网络查阅档案,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硬件方面:建成了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微机房,配置了档案专用服务器、更新了计算机、高性能双面打印机、高速扫描仪、数码相机、防磁柜等现代化档案办公设备,确保档案数字化建设顺利进行。
二、水利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实施
1.建立统一规范体系
将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质量落实到每个环节,对六大门类档案数字化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实行统一,按照《桐乡市纸质档案数字化操作规范(试行)的通知》、《桐乡市综合档案室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试行)》的要求,确定工作流程:各业务科室形成的数字档案由各科室按分类号在龙宇软件中录入案卷目录及卷内目录,以纸质档案目录数据库为依据,将每一份图像文件命名为档案目录数据库中该份文件的档号;设定扫描技术要求:永久或长期保存的采用彩色模式扫描、普通文件采用黑白二色,分辨率选择200dpi;一般纸质过薄或超厚的采用平板扫描,纸张状况好的采用高速扫描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图像先扫成JPG格式,经过图像处理之后,采用多页tiff格式存储;用于批量挂接代替原件保存、利用及移交综合档案室。保证水利档案数字化工作质量。
2.建立高质量的数据库
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准确完整的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一是按照局档案分类方案,按目录进行规范条目录入,共录入电子目录 2.6万条,基本实现室藏档案目录机检,满足快速检索利用的需要;二是对2001年以来室藏的永久、长期(30年)档案利用外包方式进行扫描和挂接,共完成全文扫描扫描19.7万幅,并全部在桐乡市档案局进行了登记备份;三是加强数字化工作质量控制,在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数据校对、数据挂接、整理还原、案卷入库时层层把关,确保扫描件符合桐乡市纸质档案数字化操作规范的要求,目录数据与全文数据挂接准确无误,使档案查询效率高、使用方便快捷,提升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经济建设的水平。
3.建立数字化后期保障机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305
【原刊页号】44~46
【分 类 号】g7
【分 类 名】档案学
【复印期号】200401
【 标 题】数字档案安全应用研究
【 作 者】薛四新/王玉/孙宇华
【作者简介】薛四新,清华大学档案馆,邮编:100084
【内容提要】数字档案在其形成、存贮和共享利用等各个环节都会存在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安全问题,本文重点讨论网络环境下数字档案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介绍了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
【摘 要 题】数字信息化
【关 键 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互联网
【 正 文】
1.数字档案网络化应用的安全问题
数字档案的产生、移交、归档、管理和利用都是基于互联网、专用网和局域网环境下进行。系统的应用模式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即基于浏览器的browser/server结构和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client/server结构),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网上对档案信息的转换、存贮和访问。在数字档案的归档、管理和服务利用等过程中,档案数据的安全问题往往表现在多个层面。
1.1 网络级安全。是指支撑系统运行的物理设备的安全问题,包括网络基础建设如网络布线、网络联接、局域网和广域网环境的构建、设备的选型及其各个环节安全策略的考虑。往往会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防火墙设备及网络管理软件来确保局域网的内外用户的访问权限和网络上数据包的检测与过滤;选用可靠的硬件安全设备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如双机热备份、磁盘阵列等设备的采用来保证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而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问题,等等。网络级安全策略是整个系统得以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这是需要在系统规划阶段严格把关的重要内容之一。
1.2 数据级安全。主要是指涉及到系统存贮的档案数据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档案数据存贮、数据备份、数据格式的转换以及各类电子文件的保管和异地存贮策略等,以防止数据版本的更新、数据格式的转换、硬件设备的意外损坏、存贮介质的老化、失效、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数据丢失、数据损坏甚至是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和瘫痪。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虽说主要是取决于软件供应商所开发的商品化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的保障问题,但对于建立网络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首要考虑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操作系统来确保应用系统的安装和运行,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有unix、windows和linix,他们各自有其优越性,安全问题也各有特点,关键是如何选择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当然考虑档案元数据的存放规则和保管策略也是本阶段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如数据库的分布式或集中式存放模式、数据的异地备份、电子数据格式的定期升级和保存介质的更换等,需要一定的保管制度来约束。这些都是在系统设计和具体实现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关键因素,也是档案应用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根本保障。
1.3 应用级安全。是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操作的过程中应考虑的基本问题,主要取决于档案部门所采用的应用系统的用户模型的定义模型和使用规则。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模型分多个层次、多个角色、多种功能或多种形式混合使用,来分别定义用户权限。系统常常按功能权限划分为系统管理、数据操作和数据浏览等3大类用户:每类用户角色的定义可以按照各业务职能的实际需求,对其操作权限和操作功能进行定义,如单位领导、部门领导、普通业务员等。但不论采用哪种用户模型,要求应用级的安全至少包括两项功能,一是对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权限的定义,另一个是对系统数据的分层管理和操作权限的定义。比如,两个不同的用户可以操作同一个功能模块,但所能看到的数据只能是本用户所在单位的数据,而不应看到另一个用户所在单位的数据,这是网络版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需求;再如上级领导能够看到下级人员所操作的数据,而下级人员则无权看到上级领导权限范围内的数据。
2.网络基础环境的安全技术方案
网络基础环境的安全建设是防止系统外部非法用户和不安全数据包侵犯的主要措施,常常采取的主要方法是物理隔离、应用防火墙以及身份认证等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是实现内外网的隔离与访问控制的最基本、最流行、最经济的、也是很有效的措施之一,这里以防火墙为例来讨论数字档案的网络基础环境的安全解决方案。
2.1 防火墙安全解决方案。
防火墙是多个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网,其基本原理是设置安全策略,控制(允许、拒绝、检测)出入网络的数据包,它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可以实现以下几种安全功能:一是限制未被授权的用户进入内部网络,过滤掉不安全的数据包;二是防止入侵者接近本系统的防御设施;三是限定内部网络用户访问特殊站点;四是为监视internet安全提供方便。清华大学档案馆防火墙安全运行结构采用了三台对外提供服务利用的服务器,都部署在非军事管辖区(dmz区),服务器通过特定的端口对外提供服务,如web服务的8085端口,数据服务的1528等,避免了外界用户对服务器其他端口访问的可能性。如果少数的档案室需要数据服务器特别指定用户,可以采用防火墙用户认证及用户规则来限制,这样除了经过已认证的用户外,所有本局域网以外的用户在访问内部网络时都需要通过防火墙进行过滤和筛选,具体使用时可以通过对客户端ip地址或者网卡的mac地址进行判断和识别,以及通过对可疑数据包的检测进行过滤,以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这种链接方式是采用了防火墙的路由模式来实现的。档案馆内部的办公pc统一使用内部定义的网址如192.168.x.x,为私有ip,通过防火墙的nat功能访问互联网,保证了安全性。外界不能直接访问到档案馆内部的pc,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提高了可管理性,所有pc都可以实现mac地址绑定,可以针对需要控制内部用户的上网时段和访问内容。
2.2 网络安全管理的人文策略。
硬件设备和网络管理软件是保证网络安全运行的基本手段,同样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采取科学有序的管理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为因素,往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恰恰反映在组织管理和防范不当等方面,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系统管理员采用双人负责制和任期有限的基本原则,防止人员流动或缺岗造成损失,避免职位垄断或由于时间过长滥用职权。
安全级别确定应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来确定,根据确定的安全等级,确定安全管理的范围。
制定的机房管理制度:对于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系统,要实行分区控制,限制工作人员出入与己无关的区域。出入管理可采用证件识别或安装自动识别登记如门禁系统,采用磁卡、身份卡等手段,对人员进行识别、登记管理。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要根据职责分离和多人负责的原则,各负其责,不能超越自己的管辖范围。
制定完备的系统维护制度,如数据保护,数据备份等工作计划。重要数据维护时要首先经主管部门批准,并有安全管理人员在场,随时将出现故障的原因、维护内容和维护前后的情况要详细记录。
制定应急措施,保证紧急情况下,如何尽快恢复的应急措施,使损失减至最小。建立人员雇用和解聘制度,对工作调动和离职人员要及时调整相应的授权。
3.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方案
数字档案信息的录入和维护主要依靠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各项功能来完成,由于用户角色的不同,权限的差异,要求应用系统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用户安全管理策略,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要采用成熟先进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运行结构:二是对系统用户按照工作需要进行角色和等级的区分;三是对档案数据的安全管理级别如保密、开放等状态按照档案法规定和实施细则进行多级安全管理,以区别不同类型用户的访问。
3.1 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
三层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有着多层数据安全机制、日常维护工作量小、对客户端的运行环境要求也比较低(只要有浏览器即可)、客户端物理位置可以灵活设置等诸多优点,因此采用三层b/s的系统结构无疑是一个先进且明智的选择。安全防护措施有三级,即防火墙安全措施、应用系统的身份认证安全措施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模型,
3.2 应用系统用户权限管理:
系统用户权限的管理和角色分配与档案管理的业务功能、操作流程、档案数据的管理层次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用户分3大类,即管理级用户、业务级用户和浏览级用户。管理级用户负责系统整体数据备份,日常维护,系统模块设置、公共字典维护、用户定义及用户权限设置等;业务级用户负责各个业务岗位上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统计、检索等功能,该类用户对系统中的数据具有完全的存取访问权限,每个用户的操作功能和访问数据内容的权限将根据其业务职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浏览级用户主要是通过internet网查询已经开放的档案信息,绝不允许对系统中的数字进行修改和删除。无论是哪一类用户,他在访问系统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严格的身份认证技术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因此系统用户的安全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各业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切不可将密码帖在机器上,或者设置非常简单的密码,这些都是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常见错误做法。
一、网络环境下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和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编研是指通过网络为主要媒介来实现档案信息的选题、查找、加工、提供利用和反馈的档案编研全过程。与传统档案编研工作相比较,网络编研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时代特色。
1.先进的网络技术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档案用户需求
从传统的纸质环境到网络信息平台,从纸质资源的实体库房到数字信息资源的数字档案馆,从进馆借阅到网络实时传输,新技术给档案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环境改变了档案用户需求的实现预期:一方面利用需求在广度上要求更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满足档案用户需求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丰富并更新了档案编研手段,借助数字档案馆系统平台进行采集、存储、检索、传输及利用,方便用户随时浏览档案网站、在线查阅下载、远程咨询服务等。另一方面,利用需求在深度上要求更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内容和形式,运用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减轻编研难度,提高了编研成果的质量,激发档案用户的信息意识和潜在需求。
2.新技术环境对档案编研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网络环境为档案用户提供极大便利和满足需求的同时,档案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他们对信息载体、信息内容的集成、服务形式和手段等提出更高要求。如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由查询性向知识性转变,由滞后性向及时性转变等。新技术为档案信息多元化的加工提供了可能性,可以缩短档案编研成果的出版周期,降低成本,扩大传播范围。然而,如果档案编研成果的信息不全、加工错漏多、整理编排不当、传递不及时,会被列入劣质信息的行列而被筛除。
二、当前企业档案编研现状和问题分析
1.现状分析
从当前网络环境的发展水平来看,档案用户需求并未得到很好的满足,一是因为网络档案信息数量巨大、分散无序、动态变化和分布不均衡,影响了档案需求的有效实现;二是档案用户信息利用能力的不均衡性。目前,企业档案网站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通过设立专栏开展网络档案编研工作,如建立网上荣誉资源库、规章制度库、培训资源库等。应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档案信息的集成管理,通过一站式检索、跨库检索等方式实现智能化应用。在档案编研类型上有所突破,呈现多元化趋势,如将企业工程项目情况、先进事迹、重大创新活动等为素材的企业宣传视频档案传到网上,提高了信息传播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编研成果更具有吸引力。
2.存在的问题
首先,网络档案编研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利用者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利用需求。其次,编研水平和网络编辑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编研形式较单一,不能最大地发挥网络提供的便利。最后,档案编研不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档案用户的需求未能得到充分实现。因此,是否满足利用者的需求是档案编研工作绩效评定的重要标准。
三、开展网络企业档案编研的建议
1.高效的开放式档案编研
(1)馆际联合。档案编研工作应当最大程度地满足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因此要注重编研信息的广泛性和层次性。档案编研人员必须转变观念,通过馆际之间的分工和协作,搭建全方位的档案信息传播利用平台,建立起互通互补的新型合作关系,以发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突破部门间界限,形成以编研部门为主导,组织和协调各部门参与的合作机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化组合,增强档案编研工作的时效性、动态性和灵活性,以获得最大的编研效益。
2.采取编研人员与档案用户的互动模式
(1)推动知识交流共享。充分发挥专业用户的作用,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合作,促进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和挖掘,帮助用户获取档案的知识价值,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有效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网络媒介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了全新的互动模式。档案编研人员根据用户需求,将编研工作计划与编研成果到网上,利用者阅览了档案编研成果后,通过网上论坛、电子邮件、留言表单、在线实时交流等方式提出意见和要求,据此决定下一步编研工作的安排,并对编研成果传播后的效果进行调研和评估,跟踪掌握档案用户的反馈意见和新的信息需求,进一步改进档案编研工作,从而提升企业档案编研成果的传播效果。
(3)个性化服务。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呈多元化个性特征,表现出对信息的及时性和新颖性的关注。我们针对用户访问和检索的历史数据分析,最大限度地挖掘并满足用户需求。运用网络编辑技术将编研成果图文并茂的展现在利用者的面前。用户既可以利用档案原件,又可以借助编研成果开展利用和研究,保证了利用档案的可据性、可视性和可读性。通过用户反馈服务,可以将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给档案馆员,以便结合用户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编研成果。
3.档案编研服务项目
(1)加强数字化档案资源建设,在数字化之前对档案的利用价值的鉴定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鉴定挖掘筛选出馆藏档案中具有广泛利用价值的档案,进行优先数字化,并构建数据库来统一管理馆藏数字化档案,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并建立完善的档案目录和索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主动为利用者服务。
(2)信息导航服务,是将具有主题关联、专业关联及其它相关关联的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和分类,建立档案资源指引库,便于档案信息的检索与获取。
(3)信息推送服务,是根据用户需求调查、用户操作日志等各种需求信息,通过知识元之间的语义关联自动发现可能需要的知识资源,定向搜集和组织用户感兴趣的档案信息,及时用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供给档案用户。同时通过用户信息需求偏好模型的优化和持续改进,更多地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关键词:城建档案;社会服务;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222-02
城建档案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其相应的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产物,对一个城市科学发展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如何适应新形势,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的作用,已成为城建档案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
一、创新城建档案部门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城建档案与普通人事档案相比,更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只有不断创新服务理念,从多维度、多层次认识城建档案的特殊性,才能形成对城建档案的科学把握和工作方法的创新。
1.要有超前意识。提升城建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具有超前意识是基础。只有不断调整工作视角,把握好整个城建系统的中长期及短期工作计划及重点,才能确定与形势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选题,提升城建档案服务大众的水平,找准城建档案与服务对象的结合点。城建档案工作者应以超前意识促进城建档案工作由“看摊守门”的被动角色向城建档案社会化、更高的开放性转变。同时也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来利用城建档案信息,促进档案服务效能的不断提升。
2.要有主动参与意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停留在“保管与保护”。他们普遍认为,档案工作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去保存好历史文献,甚至人为地限制档案开放与利用的权限,这就使得档案逐渐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为社会公众所遗忘。当前必须打破这种因循守旧的工作模式,积极主动参与到经济建设的一线中去,增强城建档案部门与本系统各单位之间工作的了解与联系,才能逐步使城建档案步入“档案资源完整从源头抓,开发利用服务到全方位”的良性轨道上来,而不是一味地等着档案形成单位移交档案,那样的话,既不能够及时地提供可供利用的档案资源,也常常会形成不了系统完整的档案,而造成利用价值大打折扣,造成档案价值人为的损失。
3.要有跟踪反馈意识。一方面城建档案部门应对领导的意图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不断跟踪,了解项目的安排及进程情况,确保档案工作始终服务中心工作;另一方面还应该根据档案利用者的信息反馈及档案部门自己的跟踪总结情况,及时分析修正、合理确定适合工作需要及利用者目的的开发项目、提供利用的方式及档案信息内容,使城建档案的信息服务始终围绕主题,有效地服务社会。
4.要有效益意识。城建档案部门应牢固树立创造社会效益与创造经济效益并举的新观念,通过提升城建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直接创造城建档案的社会效益,通过为其他单位提供经济建设的信息与智力支撑,间接创造出城建档案的经济效益。城建档案部门应摒弃过去那种认为档案部门与创造效益不相干、死抱“等、靠、要”的落后思想,以提升城建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就是为社会创造效益的新观念,充分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各项工作。同时,提升城建档案的效益意识,也要求坚持最大程度地开放城建档案,根据《保密法》及《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及时充分做好城建档案的鉴定及开放,摒弃当前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的重藏轻用的观念。对于一些不涉及国家安全,不及个人隐私的档案,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档案,原则上应坚持形成之日便是开放利用之时,以全方位服务社会各界的新姿态体现城建档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二、拓宽城建档案服务方式,广开服务途径
一些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方式,例如查阅、复制、出具档案证明书等,是档案部门服务大众的基本方式,也是当前使用较多的方式,但在信息化时代,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当前,这些方式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服务理念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创新服务方式,以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的共同创新,真正提升城建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
1.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实现最广泛、更便利的服务是档案社会化的必然趋势。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借助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拓宽服务方式和服务主题。目前,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普遍运用了各种新技术来管理和利用档案。比如美国档案馆向公民提供档案的缩微胶卷、电子扫描件或复印件,从而避免了档案原件使用中可能的危险。西方国家发达的电脑网络,也使得档案通过网络共享成为现实。许多公共档案馆或专门档案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公众可以在网站上实现在线查档、实时浏览、远程传送等等功能。近年来,中国不少地方已着手建设的数字城建档案馆,国家档案局2010年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对国内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提出了总体性的指导意见,这将是今后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有的地方通过开设、利用档案局域网、党政信息网及互联网三个独立的平台,有针对性提取、安排档案信息,在保证档案安全的前提下,为最大程度利用档案服务公众创建了很好的平台和基础。通过具有高度亲民性的网站内容和便利的操作方式,例如可视化的城建档案查询系统,“24小时不闭馆”的网站服务,按照“国家数字档案建设与服务工程”的要求,不断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将使城建档案与居民生活,与城市建设发展紧密相连,使过去深藏馆库的城建档案走入大众,服务社会。档案数字化过程同时结合馆际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同地区的多个档案馆及不同地区的档案馆联合组网,或者是发达地区档案馆通过支持欠发达地区档案馆的档案数字化,然后结对组网的方式,不仅可以使有限的资源能在最大的范围内得到利用,更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有效地解决好当前存在的分散的各自为战、地区间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的问题,使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进程能够更快地得以推进。
2.提升城建档案编研的质量,更好地满足各类群体的利用。城建档案真正起到服务社会的作用,总是需要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机的组合和科学的加工,这就离不开档案编研。但是,目前很多城建档案的编研工作往往对活劳动的质量重视不够,还是以提供一些浅层次的资料汇编为主,对如何合理地提供能满足各类利用者的需求进行档案深加工,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还明显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的档案工作者总是强调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其实是很片面的。领导是非常期望档案工作者能充分研读历史档案之余,科学、准确地提出对今天城市建设方面的好建议,供决策参考。而昨天的档案并不会自己说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规律,分析、研究,提炼、概括出城市建设的规律这个光荣的使命其实是城建档案编研人员的应有职责。而仅提供一本又一本的档案资料汇集,领导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去一点点读,然后自己再一点点去找其规律性呢;还有的档案工作者会抱怨档案利用者,明明编研材料上或网站上都已经明确了的事,还要反复问。其实这也反映了档案编研者是站在什么角度上进行档案编研的。如果仅站在档案的角度上,档案是不会看“自己”的;只有以尊重档案为基础,站在利用者的角度来进行城建档案的编研工作,出来的成果才是利用者所需要的。当前客观上也存在着大量繁重的整理工作使得档案工作人员常年处于忙乱之中,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考虑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方面的情况,因此,如果能使档案的整理数字化,外包操作,也能使档案者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研究如何提供更高水平的编研成果。而且,城建档案往往都是些专业性很强的科技档案,一般利用者并不一定懂那些专业,看不懂一些城建档案其实是正常的,城建档案编研者就应该充当起城建档案专业性与大量非专业利用者之间的桥梁,或用图形化示意,或用非专业语言进行适当的“转译”,使人们日益渴求的城建档案信息真正走下高阁,用到千家万户。
3.实现大共享机制,优化馆藏结构。只有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城市档案的利用价值。大共享应该是纵向共享与横向共享的结合,纵向共享就是要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级政府所属城建档案信息的共享,以及其他相关联档案的共享,加强馆际之间的合作,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城建档案馆网,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检索和调用,实现虽非我有、但为我用的共享机制,使城建档案服务打破行政级别的限制,最充分地满足利用者及经济建设及科学研究的需要。横向共享就是要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整个系统的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由于行政职能的划分,城建系统涉及到多个行政部门,但档案资源如果也因此而割裂开的话,不仅会给利用者带来不便,也极易造成档案的遗失或形成“死档”。这就要求城建档案部门本着共同为城市建设发展作贡献的出发点,积极主动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进行沟通与协商,促进城市建设中的珍贵的档案资料及时、完整地征集到位,为提升城建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从厚实馆藏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是从实际工作出发,促使上级部门就实现城建档案的共享完善规章,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以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共享的长效性和规范性。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对城建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提升城建档案社会服务功能创造了重要条件。城建档案工作者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实践中,充分运用创新思维,把握准利用者的需求,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城建档案工作者就能在为领导决策、研究城建规律、服务经济建设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春华.做好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几点思考[J].广东档案,2006,(5):40-41.
[2] 王爱琴.开展房屋产权档案公开查询 努力提升服务效能[J].江苏建设,2009,(5).
一、主要成效
(一)档案工作领导体制依法建立。各单位都明确了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落实了主管部门,明确了责任主体,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档案员,构建了档案工作网络体系。
(二)档案管理机制业已形成。各单位均设立了综合档案室,并建立了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和业务建设标准;能够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本部门的档案,并按照规范标准,对当年形成的各门类档案进行了收集、整理、编目,基本符合要求。市环保局科技档案管理尤为规范;市公安局和市总工会坚持开展档案工作系统内检查评比,做到了经常化和规范化;市教育局和市检察院系统通过年检的形式,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市教育局还坚持每年一个专题,收效明显。
(三)档案保管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各部门、单位档案工作投入逐年增加,档案工作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满足了档案工作开展的需要。市劳动局在搬迁到新办公场所后,投入30余万元,对档案库房进行了改造;市交警支队新建办公楼时,专门建设了符合规范的档案用房。市区两级检察院以此次检查为契机,把档案用房的配套建设纳入重要工作计划,狠抓组织落实,并且基本完成了各门类档案目录的计算机录入,实现了微机检索。市农业发展银行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电子档案管理初现成效。还有不少单位安装了档案密集架,解决了多年来档案库房狭小,档案存放拥挤的难题。
(四)档案利用服务收效明显。不少单位的档案部门在做好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在这次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部分单位没有按照要求积极开展自查活动,有的单位领导对自查工作重视不够,有的档案室自查自纠的工作主动性不强,不少单位没有按时上报自查材料。截止11月底,市直机关中按照要求上报自查材料的只有44家单位,占总数的69%。
二是个别单位文书档案归档不够齐全、完整,专门档案及时归档的意识还不强;少数单位存在专门档案如音像档案、科技档案等归档不及时,甚至几年没有照片归档的现象。有的单位档案人员兼职较多,档案的日常管理难以顾及,有的单位档案人员变动频繁,队伍不够稳定,对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影响。
三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普及面比较小。市直63个单位的档案室仅有17家购置了档案管理软件,占总数的27%,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四是个别行业主管机关没有很好履行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所负有的监督和指导职能,以致档案工作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
三、几点要求
针对存在的问题,希望各部门、单位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加以整改。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提出如下要求:
(一)要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档案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工作的新热点。根据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规定,今后各有关单位向档案馆移交档案,必须同时报送符合《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著录细则》规定的电子目录。这是对档案室工作新的规范要求,也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迫切需要。希望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建设,适当安排一些经费购置档案管理软件,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二)要加强新型载体档案的管理。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深入推进和办公条件的改善,电子文件、数码照片等在各单位大量出现,相应的磁盘、光盘等新的存贮载体被广泛使用,档案实体和档案管理模式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单位要加强新型载体档案的管理,做好对这些档案的积累、收集和整理工作,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
(三)要今年9月市档案局下发《关于开展全市档案工作执法检查的通知》后,各部门、单位认真对照检查内容开展了自查,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如期上报了自查材料。在各部门、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市档案局于12月份抽查了市环保局、经委、公安、检察系统等14个单位的档案工作。从自查和抽查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市学习贯彻执行《档案法》、《安徽省档案条例》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主要成效
(一)档案工作领导体制依法建立。各单位都明确了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落实了主管部门,明确了责任主体,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档案员,构建了档案工作网络体系。
(二)档案管理机制业已形成。各单位均设立了综合档案室,并建立了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和业务建设标准;能够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本部门的档案,并按照规范标准,对当年形成的各门类档案进行了收集、整理、编目,基本符合要求。市环保局科技档案管理尤为规范;市公安局和市总工会坚持开展档案工作系统内检查评比,做到了经常化和规范化;市教育局和市检察院系统通过年检的形式,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市教育局还坚持每年一个专题,收效明显。
(三)档案保管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各部门、单位档案工作投入逐年增加,档案工作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满足了档案工作开展的需要。市劳动局在搬迁到新办公场所后,投入30余万元,对档案库房进行了改造;市交警支队新建办公楼时,专门建设了符合规范的档案用房。市区两级检察院以此次检查为契机,把档案用房的配套建设纳入重要工作计划,狠抓组织落实,并且基本完成了各门类档案目录的计算机录入,实现了微机检索。市农业发展银行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电子档案管理初现成效。还有不少单位安装了档案密集架,解决了多年来档案库房狭小,档案存放拥挤的难题。
(四)档案利用服务收效明显。不少单位的档案部门在做好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在这次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部分单位没有按照要求积极开展自查活动,有的单位领导对自查工作重视不够,有的档案室自查自纠的工作主动性不强,不少单位没有按时上报自查材料。截止11月底,市直机关中按照要求上报自查材料的只有44家单位,占总数的69%。
二是个别单位文书档案归档不够齐全、完整,专门档案及时归档的意识还不强;少数单位存在专门档案如音像档案、科技档案等归档不及时,甚至几年没有照片归档的现象。有的单位档案人员兼职较多,档案的日常管理难以顾及,有的单位档案人员变动频繁,队伍不够稳定,对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影响。
三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普及面比较小。市直63个单位的档案室仅有17家购置了档案管理软件,占总数的27%,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四是个别行业主管机关没有很好履行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所负有的监督和指导职能,以致档案工作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
三、几点要求
针对存在的问题,希望各部门、单位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加以整改。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提出如下要求:
(一)要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档案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工作的新热点。根据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规定,今后各有关单位向档案馆移交档案,必须同时报送符合《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著录细则》规定的电子目录。这是对档案室工作新的规范要求,也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迫切需要。希望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建设,适当安排一些经费购置档案管理软件,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一、主要成效
(一)档案工作领导体制依法建立。各单位都明确了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落实了主管部门,明确了责任主体,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档案员,构建了档案工作网络体系。
(二)档案管理机制业已形成。各单位均设立了综合档案室,并建立了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和业务建设标准;能够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本部门的档案,并按照规范标准,对当年形成的各门类档案进行了收集、整理、编目,基本符合要求。市环保局科技档案管理尤为规范;市公安局和市总工会坚持开展档案工作系统内检查评比,做到了经常化和规范化;市教育局和市检察院系统通过年检的形式,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市教育局还坚持每年一个专题,收效明显。
(三)档案保管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各部门、单位档案工作投入逐年增加,档案工作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满足了档案工作开展的需要。市劳动局在搬迁到新办公场所后,投入30余万元,对档案库房进行了改造;市交警支队新建办公楼时,专门建设了符合规范的档案用房。市区两级检察院以此次检查为契机,把档案用房的配套建设纳入重要工作计划,狠抓组织落实,并且基本完成了各门类档案目录的计算机录入,实现了微机检索。市农业发展银行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电子档案管理初现成效。还有不少单位安装了档案密集架,解决了多年来档案库房狭小,档案存放拥挤的难题。
(四)档案利用服务收效明显。不少单位的档案部门在做好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在这次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部分单位没有按照要求积极开展自查活动,有的单位领导对自查工作重视不够,有的档案室自查自纠的工作主动性不强,不少单位没有按时上报自查材料。截止11月底,市直机关中按照要求上报自查材料的只有44家单位,占总数的69%。
二是个别单位文书档案归档不够齐全、完整,专门档案及时归档的意识还不强;少数单位存在专门档案如音像档案、科技档案等归档不及时,甚至几年没有照片归档的现象。有的单位档案人员兼职较多,档案的日常管理难以顾及,有的单位档案人员变动频繁,队伍不够稳定,对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影响。
三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普及面比较小。市直63个单位的档案室仅有17家购置了档案管理软件,占总数的27%,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四是个别行业主管机关没有很好履行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所负有的监督和指导职能,以致档案工作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
三、几点要求
针对存在的问题,希望各部门、单位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加以整改。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提出如下要求:
(一)要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档案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工作的新热点。根据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规定,今后各有关单位向档案馆移交档案,必须同时报送符合《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著录细则》规定的电子目录。这是对档案室工作新的规范要求,也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迫切需要。希望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建设,适当安排一些经费购置档案管理软件,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二)要加强新型载体档案的管理。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深入推进和办公条件的改善,电子文件、数码照片等在各单位大量出现,相应的磁盘、光盘等新的存贮载体被广泛使用,档案实体和档案管理模式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单位要加强新型载体档案的管理,做好对这些档案的积累、收集和整理工作,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
(三)要今年9月市档案局下发《关于开展全市档案工作执法检查的通知》后,各部门、单位认真对照检查内容开展了自查,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如期上报了自查材料。在各部门、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市档案局于12月份抽查了市环保局、经委、公安、检察系统等14个单位的档案工作。从自查和抽查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市学习贯彻执行《档案法》、《安徽省档案条例》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主要成效
(一)档案工作领导体制依法建立。各单位都明确了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落实了主管部门,明确了责任主体,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档案员,构建了档案工作网络体系。
(二)档案管理机制业已形成。各单位均设立了综合档案室,并建立了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和业务建设标准;能够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本部门的档案,并按照规范标准,对当年形成的各门类档案进行了收集、整理、编目,基本符合要求。市环保局科技档案管理尤为规范;市公安局和市总工会坚持开展档案工作系统内检查评比,做到了经常化和规范化;市教育局和市检察院系统通过年检的形式,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市教育局还坚持每年一个专题,收效明显。
(三)档案保管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各部门、单位档案工作投入逐年增加,档案工作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满足了档案工作开展的需要。市劳动局在搬迁到新办公场所后,投入30余万元,对档案库房进行了改造;市交警支队新建办公楼时,专门建设了符合规范的档案用房。市区两级检察院以此次检查为契机,把档案用房的配套建设纳入重要工作计划,狠抓组织落实,并且基本完成了各门类档案目录的计算机录入,实现了微机检索。市农业发展银行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电子档案管理初现成效。还有不少单位安装了档案密集架,解决了多年来档案库房狭小,档案存放拥挤的难题。
(四)档案利用服务收效明显。不少单位的档案部门在做好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在这次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部分单位没有按照要求积极开展自查活动,有的单位领导对自查工作重视不够,有的档案室自查自纠的工作主动性不强,不少单位没有按时上报自查材料。截止11月底,市直机关中按照要求上报自查材料的只有44家单位,占总数的69%。
二是个别单位文书档案归档不够齐全、完整,专门档案及时归档的意识还不强;少数单位存在专门档案如音像档案、科技档案等归档不及时,甚至几年没有照片归档的现象。有的单位档案人员兼职较多,档案的日常管理难以顾及,有的单位档案人员变动频繁,队伍不够稳定,对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影响。
三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普及面比较小。市直63个单位的档案室仅有17家购置了档案管理软件,占总数的27%,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四是个别行业主管机关没有很好履行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所负有的监督和指导职能,以致档案工作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
三、几点要求
针对存在的问题,希望各部门、单位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加以整改。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提出如下要求:
(一)要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档案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工作的新热点。根据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规定,今后各有关单位向档案馆移交档案,必须同时报送符合《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著录细则》规定的电子目录。这是对档案室工作新的规范要求,也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迫切需要。希望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建设,适当安排一些经费购置档案管理软件,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