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纪检重点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具体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狠抓项目投入,增强发展后劲。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抓手,发展转型的源动力。强化择商选资,猛攻项目投入,夯实载体基础,加快资源整合,做好各项服务,不断开辟项目建设新阵地,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强劲的支撑力和持续的推动力。
二是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经济质态。按照强农、重工、活商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业龙头项目为重点,打造特色都市生态农业;以宏观环境倒逼为契机,优化工业企业产业布局,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以繁荣集镇商贸为核心,推进小城镇开发,提高三产占比。
三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彰显平东特色。按照“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继续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确保完成区交任务。健全“四位一体”环境整治常效管理机制,为群众提供清洁宜人的生活环境。加大农业园艺养殖等培训,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科学规划农民集居点,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房监管,有效控制违章建筑。继续抓好集镇整治,提升镇区整体品位。
四是促进民生共享,提升幸福指数。以农路、农桥、供水、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加大工程建设投入,持续提升群众满意程度。及时做好新农合、新农保、被征地农民保障工作,扩大覆盖范围,按照规定及时提升保障标准。高度关注好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一、扎实开展精准帮扶强化帮扶力量作用
一是全年按照《市区2020年驻村帮扶工作挂图作战重点任务清单》,认真落实好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的重点任务,提高脱贫攻坚精准管理水平,促进各项帮扶政策措施到户,充分展现精准扶贫成效,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进一步强化入户走访。按照区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安排部署,强化帮扶工作力度,扎实开展干部结对帮扶。从2020年5月11日开始,将每周三定为结对帮扶“集中走访日”,各帮扶单位要督促帮扶责任人在每周“集中走访日”开展1次入户走访。因其他特殊原因在每周三不能完成入户走访的,要在当周内选择其他时间完成入户走访工作。三是细化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时,要认真参照《市区帮扶干部工作基本要求》要求,扎实做好帮扶对象基本信息摸排比对、存在的困难问题上报、协助产业发展及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除完成工作提示单相关工作任务外,各帮扶责任人还应根据帮扶对象实际情况,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全面协助解决好生产、生活等方面问题,要坚决防止入户帮扶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二、开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整改攻坚行动
一是抓好产业扶贫,通过“食堂采购、个人认购、工会团购”的方式予以“订单”托底。二是抓兜底扶贫。对购买了社保的贫困户,要坚持扶贫与扶志结合,鼓励其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对通过就业扶贫、兜底扶贫帮助后“两不愁”仍有困难的,积极协助贫困户了解扶贫政策和相关政策解决困难。三是聚焦住房安全歼灭战。针对贫困户和边缘户住房因汛期雨水冲刷或地质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要在入户走访时仔细记录、及时上报。四是聚焦饮水广电歼灭战。将安全饮水和正常收看广播电视纳入返贫监测预警内容。要坚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势利导”的原则,防止贪大求洋、互相攀比、拔高标准。主动作为、积极改善广播电视收听收看条件。
三、开展“巩固脱贫成果、提升小康成色”集中筛查专项行动
创新以“入户工作组”为核心的动态帮扶机制。在继续稳定和用好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针对脱贫监测户,要积极配合“以村第一书记为组长,帮扶责任人、村民小组长、农技员为成员,联系区领导督导”进行挂牌督办的“1+3+1”的“到户工作组”,及时研究问题并限期予以解决。
四、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彻底消除帮扶责任不够落实的“风险点”。坚持“帮扶跟着风险走”,结合市区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工作提示单以返(致)贫监测预警为抓手,压实帮扶责任,倒逼问题解决。通过积极参与每月一次的帮扶部门调度会,切实发挥好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的作用。
截至11月30日,本项目累计完成进度产值 万元,占公司下达2018年度进度产值目标 万的 %。计量产值累计完成 万元,占公司下达年度计量产值目标 万的 %。计量差 万元。
截至11月30日,项目已发生总成本合计 亿元,其中劳务成本 万元、物资成本 万元、机械成本 万元、其他成本 万元。
二、2018年重点工作总结
(一)成本合同管理成效。
项目所有劳务引进均根据公司标后预算及公司限价进行谈判,根据计算工程量进行资源预算上报,从资源预算、过程结算等各环节层层把控工程量审核,确保合同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相符,无超结算现象。
(二)管理创新成效。
项目员工多数来源于传统路桥项目,经验及专业水平有待提高,项目部在上一年度中多次开展“职工夜校”,本年度开展了 高速房建项目第二期“职工夜校”,全方位的提高了广大职工的专业技能,为项目顺利开展及公司新型项目领域发展储备了技能人才。
项目严格按照公司“传帮带”活动要求,对于今年新进的大学生分配经验、技术过硬的师傅,并且签订师带徒协议书,执行师带徒管理办法。
项目积极推广广联达应用,有效提高了项目成本管理,计算工程量高效准确,成本预算,为项目工程量清单确定及对下劳务计算提供了基础;PM系统的应用,使物资设备部合同评审更加标准化,方便项目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2018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一)成本管理方面由于项目前期使用临时计量,目前项目接近完工,后期工作难度加大导致成本归集及计量工作较为滞后。项目领导在每月的“经济活动分析会”对于成本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强快计量工作,及时归集成本测算利润。
(二)安全管理方面专职人员较少,工作量大,导致计量工作滞后。向公司协调增加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报表及资料整理工作,加快计量进度,施工管理方面项目设置VR安全体验馆,有效的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三)物资管理方面由于站点较多,建筑零星材料繁杂,部分材料进场时间较晚,导致部分工期节点略有滞后。项目领导在月度“生产月例会”要求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紧密团结。
(四)质量管理方面在管理过程中发现各作业队都存在成品保护意识较差的问题,导致上一工序的成品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于施工质量要求落实不严格,导致某些部位达不到质量要求出现返修的情况。质检人员对于破坏成品的作业队处以相应的罚款并修复;对于质量不达标的工序向该作业队下发工程联系单,落实整改,过程中闭合。
四、2019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为后项目管理阶段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剩余一个养护工区,管理人员将会大幅缩减,在施工期间更要加强管理,实现成本可控的原则。
(二)2019年重点工作计划。
根据工程进度,及时、准确做好工程量的计算工作;按时对项目发生成本进行归集,做好成本核算;
加强“三级”技术和安全交底,加强技术创新,推广可行性的优良创新技术,为公司以后施工总结经验。
加大监督资金的流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列车车辆检修 计算机系统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一、机电一体化概念
“机电一体化”名称是日本安川电机公司在19世纪60年代末的商业注册时创用的,由机械学(mechanic)词头和电子学((electronics)词尾组合而成mechatronics。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成为一正式英文名词。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叮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上程技术。其中,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各种技术的相勺_关系如图1所示。机械一体化产品小仅是人类肢体的延仲,还是人类感官与头脑的延仲,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图1 机电一体化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在铁路车辆中的应用
早在18世纪,铁路开始之初,铁路车辆设计主要由机械工程师完成,并无电子学或反馈控制的引入。铁路行业属于成本密集型,轨道基础设施的铺造和维护、新车的研制与维修等都是大资金投入,都制约着铁路行业,让其谨慎前行。为提高铁路与其他交通模式的竞争力,铁路系统应逐步降低成本和能耗,这即意味着车辆应更加轻巧,机械结构更加简易
铁路车辆悬挂发展的前125年,其特性都是利用试验方法来表征。
1809年,车辆转向架就已独立命名,但欧洲花了将近40年才在公共铁路中使其规律化。自从19世纪60年代车辆动力学的出现,车辆悬挂系统的有效分析才算真正开始,计算机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完整车辆性能的分析和预测中,并在机械结构上获得了独特创新,如交叉支承、迫导向转向架和单轴转向架等。“主动悬挂”的到来,才真正预示着车辆设计进入“机电一体化设计阶段。
1、摆式列车
摆式列车,是一种特殊主动二系悬挂实例,其倾摆机构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结构,是小半径曲线线路提速车辆的最佳选择,可使车辆在普通路轨上的弯曲路段高速驶过而无需减速。欧洲国家大部分都发展了此类车辆,意大利的Pendolino,瑞典的X2000、西班牙的Talgo,德国VT611动车组以及瑞士的SIG。
图2典型摆式列车截面 图3摆式列车设计发展
摆式车辆通过曲线时,主动向曲线内侧倾斜,降低乘客所感受的离心加速度。图2是瑞典ADtranz设计的X2000车辆截面图,车辆两侧空簧作为二系悬挂,安装于倾摆摇枕之上,通过倾斜摆杆与转向架连接,形成倾摆运动。倾斜摆杆能有效倾斜车体,且倾斜中心在车体地板面上。在欧洲,极力推荐采用机电作动器来取代早期使用的液压作动器。图3是意大利Pendolino截面,由Fiat提出,2000年用于瑞典,2001年用于英国。早期采用两钢弹簧簧作二系,液压作动器垂直安装于车辆中,受电弓通过一机械结构与转向架相连,以避免与车体一同倾斜而导致的弓网离线问题。在SIG设计上,中间安装一个大囊式空簧作为二系,用环形滚轴梁取代机械倾摆杆,设计独立控制作动器对受电弓进行倾摆补偿,作动器选择上主要采用快速响应的机电作动器。
倾摆“硬件”―机械结构在小断地改进,那么倾摆“软件”―倾摆控制策略又是如何改变的呢?现代的控制理论发展都很成熟,关键在于软硬件与实际错综复杂上况的配合,尤其对于控制系统的输入提取刚开始,采用最直观的控制方法,在车体上安装加速度传感器,计算横向加速度调节量,驱动同向的作动器,采用经典的负反馈逐步调节。但突然消失的横向加速度会使乘客感觉车辆存在运动问题,且倾摆机构在缓和曲线段反应慢。其后,则将加速度传感器装于不倾斜的结构―转向架上,在反馈环中测试倾摆角再提供倾摆角度命令信号,抵消60一70%的曲线通过时叠加的离心加速度。但传感器测试值包括曲线加速度以及由轨道小平顺引起的横向加速度,则需要滤波,否则将影响直线运行乘坐舒适度。此策略由会导致曲线进入区段的判定延迟。最后,利用车端信号的提前预测设计,以避免此问题的发生,较合理地实现了和机电一体化设计。
2、主动二系悬挂
若不大改变车辆结构,又要更进一步改善更高速车辆对轨道不平顺的响应,提高乘坐质量,则关键设计是车辆二系悬挂的阻尼设计,目前较多应用机电控制,使普通的阻尼器变为阻尼可变且可控的减振器,“天棚阻尼”就是一典型设计。天棚阻尼控制是由美国D. Karnopp教授提出,是对车辆横向振动进行控制。假设在车体和一个“固定墙”之间安装一个虚拟的“天棚减振器”(如图4所示),这个虚拟减振器在列车运行时始终提供这样的阻尼力:力的大小只与车体绝对速度有关,与转向架和车体之间的相对速度无关、“天棚阻尼”控制因不需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且极易实现,从而得到广泛应用。
图4天棚阻尼控制原理图
可变阻尼减振器阻尼的调节通常有两种方法―---调节减振器的节流孔大小和液体黏度大小,实际操作中,则因控制策略和执行机构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类型的主动、半半动悬挂方式,尤其在日本、法国、瑞典(ABB)和英国等研究较多。目前,最优控制、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智能控制等现代控制理论都在逐步应用于车辆悬挂控制,电磁作动器以及磁流变作动器等也都不断改进,软硬件同步发展和应用,不断提升着车辆机电一体化水平。
当下机电一体化设计理念最创新的当属主动车轮的设计。近两个世纪的车辆布置,都是1个车体、2个转向架和4个轮轴固接轮对(固接式),固定的结构始终存在一世界难题―蛇行,一二系悬挂系统也仅是抑制运动失稳,调优车体内部乘坐舒适度。而主动车轮/独立车轮/轮对的构想,打破了原有机械结构,两车轮旋转独立,分别控制,直线运行与曲线通过同时兼顾,运用了更多的机电控制。但,因车辆速度提升限制、控制硬件―传感器、控制器与作动器的相互协调问题、机电一体化单元的可靠性、复杂的车辆运行工况的难以预测问题以及车辆单元部件的繁多等,目前此设计应用推广范围尚窄。
另外,车辆的牵引和制动系统,这部分与电力电子更加相关,电力驱动、交流电机、轮毂电机以及电力再生设备都是高度集成,功能性强,都尝试利用先进的电力控制来操作轮轨粘滑特性,整合控制系统来优化对接触斑的利用。更加特殊的磁悬浮车辆中,更加繁杂地运用了机电一体化思想,将电、磁、机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但此设计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一直受到质疑,有待技术的逐步成熟来缓解。当然,除了铁路车辆本身,与之相配套的设备,如线路、售票系统(铁路客票制票机和移动补票系统等)、车站以及车辆维修基地等,都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参与。
三、车辆检修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系统及其结构
建立数据库是开发车辆检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数据库技术最基本的4个概念。
数据库(database,DB)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比如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以及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s,DBS)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它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个数据管理软件。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户通过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管理员也通过DBMS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
数据库应用系统(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DBAS)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利用数据库系统资源开发出来的面向某一类事件应用的应用软件系统,如工资管理系统、本文的车辆检修管理信息系统等.
图5数据库系统示意图
2、数据库结构设计
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及一致性,是系统实现的有力保障。通过上一章的需求分析,结合结构设计的步骤要求,在确定了本系统中的实体后,所设计的车辆检修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图如图6所示。
图6系统数据库设结构图
由图6可知,在MySQL数据库中建立并存放了5个表,信息表(liewei -info )、菜单信息表(menu- info )、检修计划表C overhaulplan_ info )、系统用户表(user-info)和用户菜单表分别是:列位(user-menu)。
1)列位信息表(liewei info )
列位信息表存放了列位管理、调车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及移库管理所包含的数据项,例如列位号,车号,在停车状态,列车出入库时间等。该表结构如表1所示。
表1列位信息表
2)菜单信息表(menu -info)
菜单信息表存放系统所有菜单,包括名称、id、点击后的对应操作等。该表结构如表2所示。
表2菜单信息表
3)检修计划表(overhaulplan-info )
检修计划表存放关于检修计划的相关数据项,比如列车号、修程、受检停车列位、承修班组、工单号等。
表3计划检修表
4)系统用户表(user info)
系统用户表存放系统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类型、账号(工号)及密码。
表4系统用户表
5)用户菜单表(user menu
用户菜单表存放用户各自拥有的菜单,也就是对系统的操作权限。
表5用户菜单表
结语: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车辆检修工作量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为运营安全提供保障作用的车辆检修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而传统的车辆检修模式是按照规定的固定周期进行的周而复始的计划检修模式,检修工作监管不力,检修效率低,流程的随意性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车辆检修管理信息系统,并将其运用到车辆段的检修工作中去,进行系统管理,以期提高车辆检修效率及质量,保障车辆运行安全,提升车辆运行品质。
参考文献:
[1]许平洋.基于可靠性的城轨车辆维修模式及应用.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8.06.
[2]冷庆君.我国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模式及建议.我国轨道车辆,2011.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改革,医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院必须提高以技术含量为主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增强医院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医院必须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医疗水平。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
临床学科是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学科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基础。重点学科是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就是要把其特色和优势加以充分发掘,并不断强化和延伸,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当前每所医院的各学科之间发展普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由于学科的基础、发展背景的不同,其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也不同,在国内外的影响存在差异。这样,各学科的发展不可能是平衡的,同时由于医院的财力问题,致使医院在考虑学科建设[-找文章,到]时不能要求所有学科齐头并进,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依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部分学科作为重点来发展,而这些学科必须有较好的基础和活跃的学术氛围,在适当支持后能产生最大效应。因而,重点学科建设是培育和扶植医疗“精品”,创建“名牌”效应。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兴院”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在以往的重点学科建设中,遵照上述原则,通过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快了学科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效应,促进了医院的整体发展。所以,重点学科建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三、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
医院专科齐全,特色明显,临床各科均有独特优势和技术特长。传染科是上海市医学领先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XXX主任医师,运用白蛋白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肝炎”成绩卓著,具有较高学术地位。
妇产科、心内科是徐汇区重点学科,妇产科年分娩婴儿2000多人次,运用微创技术进行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承担市科委、市卫生局多项课题;心内科专科主攻方向为各种类型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心衰的诊治,同时开展各种心脏病的介入性诊治如冠脉造影、PTCA、血管内支架术、起搏器植入术及各种类型心率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等。
结直肠中心由原XXX医院全国知名的XXX教授领衔,该中心以诊治结直肠肿瘤为特色,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肿瘤病人个体化治疗、肠造口护理和特殊伤口处理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外科取人体软组织内金属异物是全国知名项目,达国内领先水平;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为XXX医院分部,由六院主任医师兼任相应科室主任,实现“二级医院的收费,三级医院的质量”;中医科是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中的首批“示范中医科”;消化内科开展胃镜、肠镜检查及内镜下各类消化道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放射介入科在人体脏器与疾病三维立体影像成像及诊断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编国内第一本该领域的专著。
科研攻关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设立独立的肝病实验室。近5年,共承担国家、市、区、XX集团、院级等课题近150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消化内科“胰腺癌相关蛋白质的鉴定”。
市级课题9项XXXXXXXXXXXXXXXXXXX经市科委专家组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
3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投入,使学科的学术水平特别是在某一专业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医学的中心。不同层次的医院学科建设目标是不同的,但都是为使之在整体或在某一专业技术方面成为本地区有特色、有影响或有竞争力的学科。重点学科建设的内容很丰富,但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基地建设等。基地是科研的依托,人才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培养,三者是紧密联系的。
3.1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医学重点学科的科研目的是明确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提高诊疗水平,最终解决临床问题。市重点学科是我市乃至我国医学科研的主战场,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许多突破主要出自这些学科;也是开展先进医疗技术的前言阵地,国内的许多先进技术大多是从这里开始的。学科主攻方向的选择是保证学科建设成功的关键问题。主攻方向应根据学科原有的基础、现有的优势、当前发展趋势及最有可能的突破点等来选择,主攻方向要集中。一个学科不能有诸多突破口,必须从自身优势出发,选准“目标”,确保成效。
3.2学科建设的关键人物学科带头人乃是学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首要因素。采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科带头人具有高学历、渊博的学识水平、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管理能力和高尚的医德。同时造就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技术队伍。学科建设好坏与带头人的作用关系密切,学科带头人的主要作用:①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确定学科建设目标和重大科研项目;②培养接班人和建设学科技术骨干队伍;③疏通和开辟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渠道;④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科建设筹措必要的经费;⑤把握全局,积极发挥重点学科建设效益的辐射作用。接班人的培养非常重要,这是学科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已证明上述条件的必要性。
3.3研究基地的重要性狭义的研究基地是指科研实验室,这是市重点学科必备的条件。所有重点学科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广义的研究基地包括临床和社区,这些都是医学研究的实践基地。这是基层医院主要依托,市级医院也需要这些基地。
面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电力企业的影响,把企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知识、企业文化品牌和员工素质的轨道上来,把员工队伍的数量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设一支职业素养好,熟悉市场运行规则,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方面有理论基础,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服务品牌和竞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好,熟悉企业管理,具有丰富党务工作和群众工作经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具有专门技能,善于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技术骨干队伍,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要发展,培训须先行,人才是关键。职工培训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密不可分,是建设品牌企业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制度作保障,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不懈的开展培训工作。从五方面入手强化员工培训。
一、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融入管理的精神
以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为指导,主动适应新形势任务的需要,以企业中心工作总体取向引领培训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把班组长培训作为现场培训的重点,深入开展班站长大培训活动,扩大培训范围,保证培训效果。以职工岗中培训为切入点,加强和深化现场培训。注重发挥优秀职工标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准确把握地区经济发展形势,举办专题讲座,对提高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增强业务能力有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培训班,培养员工感恩企业的情怀,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办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两个重点——干部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
积极推进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制定企业党员培训规划,实施针对性强、内容品牌化、形式多元化的党员干部教育。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做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把高校学科优势与企业培训需求有效对接,开发出内容丰富并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工程。把各级领导干部抓学习型党组建设作为述职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效能考察的重要依据。
科学合理使用专业技术人才。按梯次进行分类建立科学的人才库。进行摸底调查分析,把人才配置到合理状态。要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制定人才分类使用办法,对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形成“合理用人、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开展“首席技师”、“金牌工人”、“冠名操作法”等评比活动,引导广大职工争当创新能手和岗位标兵。应建立技术人才战略储备机制,满足当前和今后的人才多元化需求。
三、以企业战略为导向,整合企业内部教育资源
加大培训基地建设力度,建设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与现场同步或适度超前、注重效益的技能培训基地。抓好现有培训场地建设,完善培训基地功能。对基层单位培训基地进一步完善使用功能,增添培训设备。充分发挥综合电教室的功能作用,让员工队伍真正体会到基地建设对企业培训的推动作用。健全基地设备管理、教学管理等制度,明确责任,促进培训基地规范运行。
四、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完善和建立满足企业和员工和谐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
企业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也要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相匹配。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建立满足企业和员工和谐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统一起来,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也能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细化职工培训,用学历教育、高管培训、岗位培训三大模块构建“大培训”格局,为员工提供发展和进步的机会。从实际出发,开展软课题研究,不断完善培训体系,修订适合企业的培训制度,健全长效的学习型企业机制,延伸激励机制。
五、推进改革创新,提高培训队伍自身建设
培训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大胆创新。要善于抓关键、想办法、出新招,努力实现特色化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活力,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特点。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把职工的教育培训与所在单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与培训员和被培训人员个人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与干部选拔、使用、管理、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培训教育的激励机制。着力打造特色精品培训项目,实现培训质量、效益与规模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审计;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优化
一、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暴露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1.资金统筹方面
(1)资金筹措。存在着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公司管理层则难以准确把握所需资金的数量。从而,在自有资金和外源资金的比例把握上也将出现偏差。这样一来,必然影响到公司整体战略的实施。
(2)资金预算。根据经验数据可得,人工费用往往占项目总预算的20—30%左右。然而,因资金在空间上同时处于G、W、G`等三个阶段,这就意味着在缺少公司资源计划有效管理的情况下,传统财务管理已难以有效界定不同生产项目的资金需求总量。
2.资金使用方面
(1)资金流量流向方面。这里主要存在两点不足:①借助资金申报制度所进行的资金监管,难以使财务管理主动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资金配置的权变管理。②传统资金在流量和流向上的监管模式,无法预先和过程的把控资金,而更多的则体现为事后性。
(2)资金使用效益方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仅能变相降低由利息所带来的会计成本,还能减少机会成本所带来的资金决策损失。在“利润=收益-成本”的公式下便不难知晓,惟有进行全流程的成本控制才能达到上述要求。然而,传统财务流程管理在针对团队生产模式下的资金使用监管,因难以获得精确的资金使用、耗费信息,从而无法在资金节约目标下给予过程控制。
3.利润分配方面
众所周知,公司可支配利润作为自有资金需要进行结构划分。具体而言,可大致划分为:扩大再生产资金、发展基金。从财务管理的项目来看,公司在主营业务外进行各类投资活动便主要借助发展基金来完成。这时便面临着一个问题,即如何确定二者的比例结构。传统财务流程在此环节时,往往根据公司管理层的决策来进行资金划分,但在有限理性的约束下仍时常出现划分偏差。
二、会计审计工作优化财务管理的功能定位
针对以上不足,并在资本循环公式G—W—G`的逻辑关系引导下,下面将从两个方面考察审计工作的功能定位。
1.辅助资金预算的功能
针对某项目资金预算的优劣程度,将影响到集团公司的整体战略布局。然而,项目组在申报预算资金时往往受到自身利益驱使的影响,难以从公司整体层面思考问题。当然,这也受到当事人所处公司层级的约束。通过引入常规的审计工作,其在完成规定的复核、评价任务后,还可以结合公司整体发展状况对项目资金预算提出建议,从而辅助项目组(或事业部)调整预算结构。
2.辅助资金使用的功能
财务人员对资金使用方面的监管,侧重于资金流向、流量、效益发挥等要素。正如上文所述那样,因信息不对称和市场环境的干扰,而难以规避资金管控风险。但在借助审计工作的最后控制职能时,则能从另一种视角来客观考察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在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向财务管理部门提出建议。特别是引入第三方审计时,这种功能释放更加充分。
由此可见,在不改变审计工作职能的情况下,只是增加“建议”环节便能有效改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对于利润分配方面,因受到机密性和战略性的影响,审计工作的功能发挥相对较弱。
三、功能定位指向下的优化措施构建
结合以上所述,以下将从两个方面进行优化措施的构建。
1.针对公司资金链条风险的财务审计
从动态的角度,考察资本循环G—W—G`可知:在这三个环节中,不仅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依次呈现;而且,在空间维度上体现为同时存在。因此,这就对公司的资金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诸多公司都面临着提升资本有机构成的任务。公司资本有机构成的提升,通过固定资本重置的方式来实现,必将增大公司的资金投入。从而,公司财务审计将为此提供安全屏障。
2.针对公司资金优化配置的财务审计
正如上文提到,公司的资金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存在要求。由此,会计审计功能又体现在:优化配置公司资金方面。在以市场拉动为主要模式的商品销售形态,使得公司不仅要关注下游的需求方,还要面对上游生产要素的购进渠道。即:在货币职能(G)、生产职能(W)、商品职能(G`)环节中,公司须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若要最终实现“惊险的跳跃”,公司则须科学测算出各领域的资金预算。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主题的讨论。由上不难看出,配合现有财务管理技术提升措施;并挖掘审计工作的优化潜力,通过双管齐下必将推动矿业集团公司的发展。
四、小结
应把审计工作从作为财务管理活动的对立面解放出来,使二者之间形成一种共生态势。在路径构建上应突出审计工作的辅助资金预算、辅助资金使用等两项主要功能。
参考文献:
[1]刘 涛:关于企业财务审计问题的新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7).
(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研发需求及
指南修改建议征集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科技局,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战略高技术部署和前瞻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现面向全省开展2021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研发需求及指南修改建议征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大研发需求征集
本次重大研发需求征集主要面向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我省优势领域和前沿领域,聚焦制约我省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材料、重大装备和核心技术,梳理一批省内企业亟需通过技术攻关予以破题和解决的重大研发需求,作为今后计划项目组织实施的重点方向予以优先部署。各企业提交的重大研发需求应目标明确、场景清晰、参数具体,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1、问题描述。说明期望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的具体技术瓶颈和技术难题,要求内容具体、指向清晰,有明确的性能参数指标,并充分描述说明现实应用场景,并包括自然条件、工况环境、成本约束等边界条件。
2、研发意义。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等角度,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说明开展研发攻关的重要意义。
3、研发建议。如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思考,可提出具体建议,如可能的技术路径、技术方案要点,以及推荐牵头实施的单位或专家(不局限于省内)等。
二、指南修改建议
1、加强战略高技术部署,聚焦我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凝练需求、突出重点,对现有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指南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领域技术方向进行增补完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新增技术方向需附说明材料,已有技术方向可以提出调整或删除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技术方向增补完善突出以下三点:
(1)对接国家科技创新有关规划部署,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增加本地区有条件及优势进行布局,有望在近年内获得重大突破,引领未来产业发展,且现有指南未涵盖的前瞻技术方向。
(2)聚焦地方优势产业整体提升及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以提高技术供给质量为重点,对现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的技术方向进行增补完善,重点增加完善地方及产业发展亟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方向,提高指南技术方向与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强化科技对产业高端攀升的支撑作用。
(3)注重技术方向的有效性,对属于陈旧、淘汰的技术方向,或与现行产业发展趋势明显不匹配的技术方向,可建议删除。
2、请各设区市科技局、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围绕产业前瞻技术研发方向,结合当地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强2021年重点项目的前期组织,依托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型领军企业,组织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单位,以加快产业前瞻技术研发为主攻方向,科学凝练项目主题,遴选出共识度高、前期基础好的重点项目建议。
(1)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新组织作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由联盟技术委员会组织研发实力强、创新水平高的联盟成员单位及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单位,研究凝练项目主题,提出重点项目建议。
(2)加大跨区域资源整合力度,围绕地方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由龙头骨干企业根据产业发展的前瞻技术方向,在全国范围内吸引行业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合作,以形成重大标志性原创成果为目标,凝练项目主题,提出重点项目建议。
(3)充分对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瓶颈,加强重点项目组织和谋划,为后续申报国家重点专项培育优质项目源;围绕我省已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以支撑专项实施和推动成果落地为目标,组织优势单位对相关配套技术及装备开展针对性研制,凝练项目主题,提出重点项目建议,为推动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在江苏落地奠定基础。
重点项目建议每个设区市科技局、国家高新区管委会限报8项。
三、其他事项
请各单位根据通知要求,提出指南修改建议及重大研发需求,并按附件格式和要求填报相关材料,加盖公章后于11月20日前由各设区市科技局汇总报至省科技厅高新处,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jskjtgxc@163.com。
联系人:施笑南 张竞博
联系方式:025-83363239 83379768
附件:1、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
技术)项目指南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20年10月30日
附件1
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
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指南
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性技术为目标,开展产业前瞻性技术研发、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技术竞争制高点,引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为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产业前瞻技术研发
本类项目重点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具有较强带动性的产业前瞻技术,提升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引领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1.定向择优任务专题
1011高质量大尺寸(6英寸及以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硅基和碳化硅基的大尺寸(6英寸及以上)氮化镓材料外延生长技术研究;开展大尺寸氮化镓单晶材料的生长技术研究;实现氮化镓材料的电学性能调控,针对光电子和微电子应用,分别实现高电子迁移率、半绝缘和低电阻率的氮化镓材料制备,并完成相关器件的性能验证,支撑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创新发展。
考核指标:(1)实现6英寸、8英寸硅衬底上高质量氮化镓基外延材料生产,位错密度达到107cm-2量级,翘曲度<30 um,AlGaN/GaN异质结二维电子气浓度>9E12cm-2,迁移率>2200cm2/V·s。
(2)实现6英寸氮化镓单晶衬底制备,衬底TTV<20 um,表面RMS<0.3nm,厚度>600 um,位错密度达到105cm-2量级,电阻率在0.01~109Ω.cm可调控。
1012 T1100及以上碳纤维材料制备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开展T1100及以上级别的新一代碳纤维制备技术研究,突破T1100高品质原丝纺制技术、均质化预氧化碳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大通道外热式预氧化炉、宽幅高温碳化炉等关键生产装备。
考核指标:拉伸强度≥7000MPa,拉伸模量≥324GPa,批次内离散系数≤3%,批次间离散系数≤5%,断裂伸长率≥1.9%,含碳量≥95%,纤维直径≥5um,纤维规格≥12K。
2.高端芯片
1021 基于RISC-V架构CPU及第三方IP研发集成、微控制单元(MCU)、数字信号处理(DSP)、5G通信用射频芯片等高端芯片的设计技术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平台设计技术
1022 高压功率集成电路、新一代功率半导体器件及模块等先进制备工艺及装备制造技术
1023 多芯片板级扇出(Fanout)封装、多芯片系统集成(SiP)封装、三维封装等先进封装测试技术
1024 大尺寸低缺陷高纯度单晶硅片、高功率密度封装及散热材料、高纯度化学试剂、高端光刻胶等关键材料制备技术
3.纳米及先进碳材料
1031 新型纳米传感器等微纳器件和纳米改性金属、二维纳米材料等新型纳米结构、功能材料制造与应用技术
1032 氮化镓、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
1033 大丝束等碳纤维低成本制备及复合材料设计应用技术
1034 高品质石墨烯宏量制备技术及改性、跨界应用技术
4.区块链
1041 共识算法、智能合约等区块链核心算法、开源软件及硬件
1042 高性能分布式存储、区块数据、时间戳等区块链存储核心技术
1043 非对称加密、多方安全计算、可信数据网络、隐私保护、轻量级密码等区块链加密核心技术
1044 区块链金融、区块链溯源、区块链物流、区块链数据共享等区块链应用技术
5.人工智能
1051 无监督学习、神经网络、类脑计算、认知计算等核心技术及软件
1052 AI视觉算法、自适应感知、新型交互模态、AI开源软件等应用关键技术、软件及系统
1053 嵌入式人工智能芯片、神经网络芯片、图形处理器(GPU)芯片等人工智能专用硬件和模组制造技术
1054 智能脑机接口、智能假肢、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可移动智能终端关键技术
6.未来网络与通信
1061 多网络协同组织、可软件定义多模式无线网络、边缘环境网络功能虚拟化等新型网络关键技术与设备制造技术
1062 6G移动通信、毫米波与太赫兹无线通信、窄带物联网(NB-IoT)、光通信、北斗导航通信、微纳卫星星座等新一代信息网络关键技术与设备制造技术
1063 量子秘钥分发、量子光源、量子中继等量子保密通信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研发
1064 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及保密关键技术
7.智能机器人
1071 多模态人机自然交互、通用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机器人联邦学习等关键技术及软件
1072 人工触觉皮肤、高精度驱控一体化关节、新型精密减速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及检测关键技术
1073 医疗及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足式行走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整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1074 高精度重载机器人、先进工业机器人、特种作业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整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8.增材制造
1081 记忆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精细球形金属粉末、高性能聚合物等增材制造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1082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高精度阵列式打印头等增材制造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1083 4D打印、复合材料打印、移动式增材加工修复与再制造等增材制造先进加工工艺及关键设备制造技术
1084 面向制造领域的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批量化增减材制造关键技术和设计制造软件系统
9.数据分析
1091 云存储、离散存储等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技术
1092 高性能计算、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核心技术
1093 数据挖掘、非结构数据自动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数据处理技术
1094 面向生产制造、能源管理、智能交通等场景的大数据应用软件及系统
10.先进能源
1101 高效低成本N型双面电池(TOPCon)和薄膜电池等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高可靠性低成本发电组件关键技术及工艺
1102 页岩气、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一代清洁能源关键技术
1103 可再生能源制氢、高效储氢加氢、安全用氢等关键技术
1104 能源互联网、微能量收集、新一代储能等关键技术
11.智能与新能源汽车
1111 辅助和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智慧座舱、能源管理等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
1112 分布式驱动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固态激光雷达、车物互联(V2X)底层通信等关键技术及部件
1113 固态锂离子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高功率密度动力电池、高性能充电系统等关键技术及部件
1114 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及轻量化设计及制造技术
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本类项目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提供技术支撑。
1.新材料
2011 高端光电子材料及先进显示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2012 特种高分子、特种陶瓷、特种分离膜、金属有机框架(MOF)、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制备技术
2013 高温合金、钛铝合金、海洋用钢、高端轴承钢、高性能纤维等新型结构材料制备技术
2014 新材料高通量计算方法及软件、高通量制备、表征及评价等材料基因组关键技术
2.电子信息
2021 国产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工业控制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高端软件及硬件关键技术
2022 激光显示、Micro-LED等新型显示器件、工业级插件和连接器、有色金属氧化物(ITO)靶材等核心电子器件制备技术
2023 真空蒸镀机、高品质化学气相沉积(CVD)装置和湿法工艺等核心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2024 虚拟增强现实、数字媒体等先进数字文化科技关键技术
3.先进制造
2031 磁悬浮轴承、高端液压(气动)件、高精度密封件、微小型液压件等高性能机械基础件制造技术
2032 激光加工、精密铸造、高精度光学器件加工等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技术
2033 高端数控机床、大吨位智能化工程机械、高精度智能装配装备、智能化大型海工装备、航空发动机等大型整机装备设计、控制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
2034 网络协同制造、按需制造、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软件系统
4.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2041 薄片化晶硅电池、钝化膜及钝化发射极、背面电池(PERC)等高性能低成本太阳能光伏关键技术
2042 10MW以上风电机组、低风速整机等先进风机关键技术
2043 大容量柔性输电、远距离特高压输电、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与消纳等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2044 三废高效洁净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微界面反应、新型余废热高效利用等节能减排关键技术
5.安全生产
2051 安全生产信息化、灾害事故监测预警、危险气体泄漏检测及精准定位、生命探测等灾害预警侦测关键技术
2052 危险环境作业、安全巡检、应急救援等机器人,高机动救援成套化装备等安全生产智能装备制造技术
2053 便携式自组网通信终端、远距离透地通信及人员精准定位、井下水下远距离救援通信等应急救援通信关键技术
2054 危化品贮槽应急堵漏、危险气体泄漏安全环保处置、险恶环境灭火救援等灾害应急处置关键技术
6.其他非规划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
2061 除上述所列技术方向外,其他满足我省经济社会重大需求且技术创新性高、突破性强、带动性大的非规划创新关键核心技术。
会计的电算化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财务管理工作涉及数据的一项应用技术。因为具备着非常显著的特点而被广泛的应用进学校的财务管理过程。然而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学校财务工作中的应用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学校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一项非常紧迫且重要的任务。
一、会计电算化
通俗的说,会计电算化的本质其实就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结合所产生的一种产物,主要作用是利用电子计算机与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记录、核算、处理财务相关的数据。近些年来,电子产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核算数据,人们将多种学科技术融入到会计电算化中,升华了会计电算化,并使之成为一项综合性的新型技术。采用新型化的数据库技术会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库内数据的科学、合理分类。这种数据存放模式可以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利用会计电算化对财务数据进行整理,有利于财务资源共享目标的实现。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会计电算化是由系统、人、计算机以及程序等组成的、集多项功能于一身,但是会计电算化的落实是由会计工作者负责落实的,会计工作者的操作熟练度会对会计电算化的效果产生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的学校财务管理会计制度比较落后
对现阶段的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可以知道传统的、以手工核算为主的会计制度仍旧是大多数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出现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电算化的会计工作需要账户登记,会计工作的组织等,涉及的问题比较多,在处理财务管理的时候灵活性也比较的强。又因为现阶段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健全性,导致学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一直停留在预算、报账、核算等工作层面上,会计的电算化应用徒有其表。基于以上讨论,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修改不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2.现阶段的学校财务管理会计系统太过陈旧
虽然会计电算化现在很多学校的财务工作中落实了应用,但是由于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应用的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学校在原有的信息系统上落实新的会计电算化,导致学校信息处理缺乏时效性,进而影响管理的效率,使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获得的数据失真。此外,还有些学校对会计电算化进行了“随意”的调整,虽然调整的根本目标是想要让会计的电算化与学校的财务工作相匹配,但是实际的调整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再加上调整的不到位,凭白增加了会计电算化落实工作的难度,还在一定程度上混乱了学校的财务管理。
3.学校财务管理会计人员不专业,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
由于思想认识的不达标,学校内部从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专业。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在落实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不清楚会计相关知识和会计相关制度,更不能合理运用会计相关知识和相关软件落实会计工作,信息系统的维护及软件的更新也不能够及时地进行,严重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落实。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1.完善学校财务管理的会计制度
想要发展学校的财务管理,想要促使会计电算化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对现阶段的会计制度进行修改;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与会计电算化相匹配的制度;强化学校财务管理,将会计电算化的多极化管理机制合理的应用,完善财务内部制度,改进相关规定,使学校财务管理“法制化”。此外,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学校财务管理的流程明确化,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权限进行明确,使之清楚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用多极化的管理模式为学校财务管理数据的准确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进学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网络系统,保障学校财务信息准确、及时、有效,用优质的财务信息,为学校的财务系统提供保障。建立专门的财务部门,对财务相关的数据进行跟踪研究,及时公布财务支出情况,不仅能够方便大家查询财务,更能够及时反映学校财务中的问题,遏制不良的财物事件发生。
3.培养财务管理复合型人才
为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财务管理会计工作人员也应与时俱进被提以更高的要求。强化学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之能够满足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与此同时,对学校财务会计工作者进行培训,使之掌握财务管理相关软件和必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力求培养一批符合学校发展需求,满足学校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效率,将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舟山市电力公司调试中心自2003年被授予“定海区文明单位”以来,一直保持了以上荣誉。为巩固调试中心创建文明单位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实效,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企业全面进步,特制定2006---2007年调试中心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增强活动效果,努力把调试中心创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创建目标:围绕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设“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和“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秩序,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生产建设任务;建设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四有”职工队伍,促进企业“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调试中心在定海区文明单位基础上,通过努力,进入舟山市文明单位行列。
创建工作要求:2006---2007年,我调试中心在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活动中,要进一步完善基础工作,加强动态管理,巩固创建成绩,提高创建水平。创建工作的重点要放在的各项制度完善及严格执行上,放在基础台帐的完善上。要根据《舟山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规定要求,按照创建标准,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部门协作,努力推进调试中心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深化。在定海区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巩固成绩,对照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标准进行认真检查,查漏补缺;通过创建活动,进入市级文明单位行列。
创建工作措施: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地把创建工作融入、渗透到企业改革发展中去,做到“围绕发展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以服务服从于舟山电网建设,提高变配电设备的健康运行状况为出发点,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为舟山经济跨越式发展和海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持。
2、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职工思想稳定,精神面貌良好,企业内部团结和谐,风气良好,职工劳动工作积极性提高,确保电力生产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面完成。
3、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把“爱心理念”、“平安理念”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共建和谐企业,确保“电网安全、员工安全、企业稳定、社会和谐”,实现员工、企业的共同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4、以教育培训为基础,努力提高职工技术业务水平,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敬业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培育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团结和谐的企业氛围。
5、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员创建文明单位意识不断增强。进一步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论程,做到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本年度内,调试中心继续保持定海区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6、以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涵。积极开展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的创建活动。继续深化“城乡结对、共创文明”活动,精心设计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使共创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充分发挥结对共创双方优势互补的作用。
7、实施公司“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与“十一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内部各项改革,加强企业各项管理,实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标,积极创建具有海岛电力特色和修试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8、坚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员工生活丰富多彩。企业内部环境清洁,美化绿化、环保达标;职工生产和工作条件不断改善。内部治安状况良好,一般刑事案发率和安全事故低于规定指标;计划生育率达到100%。
指导思想: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增强活动效果,努力把调试中心创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创建目标:围绕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设“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和“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秩序,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生产建设任务;建设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四有”职工队伍,促进企业“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调试中心在定海区文明单位基础上,通过努力,进入舟山市文明单位行列。
创建工作要求:20__---20__年,我调试中心在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活动中,要进一步完善基础工作,加强动态管理,巩固创建成绩,提高创建水平。创建工作的重点要放在的各项制度完善及严格执行上,放在基础台帐的完善上。要根据《舟山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规定要求,按照创建标准,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部门协作,努力推进调试中心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深化。在定海区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巩固成绩,对照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标准进行认真检查,查漏补缺;通过创建活动,进入市级文明单位行列。
创建工作措施: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地把创建工作融入、渗透到企业改革发展中去,做到“围绕发展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以服务服从于舟山电网建设,提高变配电设备的健康运行状况为出发点,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为舟山经济跨越式发展和海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持。
2、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职工思想稳定,精神面貌良好,企业内部团结和谐,风气良好,职工劳动工作积极性提高,确保电力生产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面完成。
3、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把“爱心理念”、“平安理念”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共建和谐企业,确保“电网安全、员工安全、企业稳定、社会和谐”,实现员工、企业的共同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4、以教育培训为基础,努力提高职工技术业务水平,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敬业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培育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团结和谐的企业氛围。
5、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员创建文明单位意识不断增强。进一步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论程,做到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本年度内,调试中心继续保持定海区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6、以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涵。积极开展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的创建活动。继续深化“城乡结对、共创文明”活动,精心设计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使共创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充分发挥结对共创双方优势互补的作用。
7、实施公司“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与“十一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内部各项改革,加强企业各项管理,实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标,积极创建具有海岛电力特色和修试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8、坚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员工生活丰富多彩。企业内部环境清洁,美化绿化、环保达标;职工生产和工作条件不断改善。内部治安状况良好,一般刑事案发率和安全事故低于规定指标;计划生育率达到100。
关键词:信息 深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持续发展,尤其是我国的电力行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掀起全国电网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的。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国家日益加大电网建设投资,越来越多的电力基建项目拔地而起, 而目前电力基建项目存投资大,周期长、技术难、接口多,位置偏,管理协调十分复杂,涉及参建单位多,项目管理信息量大的现实情况。仅仅依靠制度、现场管理和巡视检查无法完全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和建设目标,就当前整个基建管理队伍也不能满足工程项目建设规模需求和实现全过程管控。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信息化以及项目管理观念的日益深入与渗透,根据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2009年3月,蕴涵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思想、集成现代信息技术的项目管理系统基建管控系统开始建设,并通过试点、推广、改进完善,逐步全面实现运行,服务于中国的电力基建市场。一场关于电力基建管理信息化的变革拉开了帷幕。
目前,国网公司"三横五纵"的基建标准化管理体系框架已经建成。基建管控系统已按照标准化配置、全过程管控、多层次部署的思路,以标准化建设成果为基础,满足总部、网省公司和现场管理的需求,特别是充分贯彻了现场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思想,以信息化手段强化三个项目部功能的发挥,推动了基建工程的全面标准化管理进程。2012年8月1日,为提高基建管理工作效率和实效性,国家电网公司开始推行基建管理信息系统单轨应用,研究颁布了总体实施方案。在国网公司大力推动和创新基建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形势下,作为参建单位的技术服务机构——监理项目部,如何积极的响应上级要求并扎实开展各项基建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一、基建管控系统单轨运行对监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提升监理项目部标准化创建水平。监理项目部作为监理公司的派出技术服务机构,服务于业主和现场。当前,电力建设工程监理实行异地监理,信息化建设作为标准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的尤其重要。基建管控系统作为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载体和工具,一方面促使监理公司加大技术装备投入,提高硬件设备水平,另一一方面推动监理公司监理队伍素质的快速提升,以适应信息化建设进程。
2、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监理工作效率。基建管控系统运行以来,输变电工程监理工作大部分实行双轨制运行,需要处理大量的现场和系统资料业务,工作量大且重复进行,给现场监理信息资料员增加了工作量。实性单轨运行后,监理涉及的144项业务均需在线上完成编、审、批、传递、查询业务,保证了项目监理的高效便捷。
3、有利于实现系统与现场的有效结合。系统运行以来,通过制定各种系统应用办法、操作节点和考核评价机制以实现信息化管理现场的目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业主、监理、施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系统建设和维护要求,输变电工程建设实际的节点与系统里程碑计划差距较大,导致信息传递和管理失真和失效。而单轨运行中实现了信息来源的唯一性和权威性,严格工程数据采集的现场性和准确性,真实反映工程建设实际情况,而监理作为现场管理机构,要随之改变以前的流程管理态度,树立系统管理等于现场监理的思想,增强基建管控系统职责的严肃性。
二、如何推进基建管控系统深化应用
自从基建管控系统推广应用以来,无论是基建管控系统维护推广组,还是国网系统基建管理部门及参建各方,在努力克服现有项目建设任务异常繁重的情况下,经过不懈努力,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建章立制,规范行为,改进流程,强化培训,扎扎实实地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最终使基建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还提高了基建标准化管理水平,下面就工作体会谈几点如何推进基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1、全面重视,积极落实,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战略是发展的牵引。基建管控系统是电力基建建设管理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优化和推动基建项目建设目标实现的强有力的抓手。它的诞生凝聚了电力人的聪明智慧和辛勤汗水。该系统的实施是一项投入大、风险大、应用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上到下各个环节的有效参与和改进,如果各级领导对这些系统的实施重视不够或参与程度不够,不仅会造成底层的互相扯皮推委,还会使一些问题的解决没有连续性,使推广应用工作止步不前。
自从基建管控系统,尤其是现场部分上线以来,临沂正信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充分认识到系统的应用将有效推动监理工作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整个公司反应迅速,积极性高,立即建立健全了相关的领导组织机构,成立以综合部、工程部、技经部相关负责人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统一指挥、检查、督促、协调全公司各监理项目部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其次,加大对基建信息化建设在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公条件和设备水平,为信息化建设顺利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建章立制,强化考核,促使系统应用工作有序进行。
制度是保障,考核是关键。面对新生事物的出现,大众心理各异,存在接纳、抵触,试试看等表现行为,建立和制定一套与之相符、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显得格外重要,是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常运作有效手段。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实施国网、省公司的基建信息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基建管控系统的正常实施和运行,公司在认真总结和分析多年来工程监理工作经验的基础,结合监理队伍现状,出台了一系列可行性、操作性较强,并且与上级管理制度相衔接的管理制度,如基建管控综合管理办法,基建管控系统维护操作指南、基建管控专项奖励考核办法,并对基建管控中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价管理和技术管理五个专项部分,单独研究制定了专门的应用标准。通过制度的建设和实施,进一步理顺了管理机制,明确了管理职责,规范了业务流程,确保了系统建设工作严格按照预定轨道和目标进行。确保了基建管控系统建设工作朝着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电能计量自动化;用电检查;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电力设备进入人们生活工作当中,这给供电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量的安全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电力用户用电的安全,所以供电企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改善用电环境,保证电力供电的安全稳定为目标,为广大用户创建一个优良的用电环境。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用电检查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大大提高了用电检查工作的效率,保证了电力运行的安全,具有很高价值的现实意义。
1.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概述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能够完成对电力用户的实时用电监测、异常现象处理等具体管理工作。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为电力运行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包括电力营销工作、电力生产以及用电管理等各项工作,并为供电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对提升用电检查工作的成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情况下,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主要应用与日常用电检查以及反窃电活动中。下文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2.日常用电检查中对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用电检查工作是供电企业进行用电管理的有效手段,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电力异常检查与处理、漏电监测、电力保护、用电检查等等。传统的用电检查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工去完成,并且必须实施现场检查与处理,工作量极大。在传统的用电检查工作模式上,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路上,对电力检查工作的效率造成极大的影响。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被广泛应用以后,可以自动为相关电力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工作人员只需要在操作室就能知道现场的具体情况,提高了电力检查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对推动电力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电力检查工作中,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提供的现场信息,可以有效的监测到用电超负荷等异常用电行为,能够及时的通知有关人员到达现场阻止违规用电行为,并使客户明白正确的用电方式,对电力系统用电超负荷管理系统的建立具有有效的作用。
其次,利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对用户电能计量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并监测设备的运行故障。一旦发现用户计量设备存在故障,就需要及时的安排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实时维修,并且利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还能够反馈用户设备损坏阶段的用电信息,保证了电力收费的准确性。
再次,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还应用与电力线损管理工作中,满足广大用户以及社会现实的需求,自动化系统功能包括:处理线损模型相关的内容、进行线损的分析查询、处理相关报表、对线损计算的调度等。主要有进行线损的计算、自动创设线损的模型以及进行科学的线损调度。对于构建线损模型方面,是为在对变电站、计量点和馈线进行分析以后,组合有关分析后的资料,对线损模型进行创建。而对于线损计算,则要通过线损模型中的材料,抽取出来计量点的电量,对其进行线损率的计算,最后得出结果,结果包括自动调度线损以及手工触发线损。
最后,根据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提供的用户用电信息,可以对一些有窃电嫌疑的电力用户进行重点监控。
3.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反窃电中的有效应用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了用电异常报警以及实时检测的功能,能够对电力用户用电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避免电力系统中窃电行为的发生。窃电行为一直是困然供电企业的问题之一,常常给电气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对供电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引发一些不可挽回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供电企业利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对窃电行为进行严厉的查处,将用电检查工作当做电力用电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现阶段,我国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反窃电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利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线路中不正常的现象,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自动分析,能够对其进行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及时的找出发生非正常现象的原因,并重点监视这些用户用电详细数据,判断其是否存在窃电行为。
其次,利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自动的过滤与监测异常电力用户。电力工作人员对系统设置一定的过滤条件,自动化系统就能对异常用电客户进行有效的过滤,具有智能、高效等优点。电能计量自动化能够根据不同的标识有效的区分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掌握各项数据的实际来源。电力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对每一个电力用户实施单独的分析与处理,检查用户窃电、违章、设备损坏等各项问题,判定故障发生的原因,加大发窃电监测的力度。
最后,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自身具备灵敏强度高的报警系统,对监测区域内的电力用户用电情况实施监控,并实现了实时查询等功能,当发生异常情况后,系统会发出报警,并为工作人员提供详细的报警信息,辅助工作人员进行电力维修,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为电力用户提供稳定的供电环境。
4.总结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供电企业在得到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其中,电机计量是供电企业日常工作中关键的环节,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要求性高的综合性工作。保证电力计量的准确性,是保证供电企业与用电用户的和谐相处、提升企业与社会效益的前提,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供电服务模式已经不能符合现阶段人们的用电要求,这就需要供电企业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加强企业员工素养培训工作,加强电力计量管理,提升电力计量的准确性,保证供电质量,维护用电用户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用电检查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有效的减少了窃电行为的发生,对电力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春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用电检查中的应用[J].科技研究,2012,25(4):217-218.
[2]邹莉.浅谈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及意义[J].科技视界,2013,30(18):137-138.
一、我院技术信息部门的基本现状
我院技术科作为一个单独的内设机构,主要负责本院的信息化及技术工作。技术科现有人员4人,其中政法专项编制干警2名,临聘人员2名。传统技术人员司法会计和法医干警各1名,都是兼职从事技术工作,分别在反渎局和监所科,其中法医还担任监所科科长一职。2名在编信息化人员均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现任检察员。
二、技术信息工作在改革试点中碰到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根据我院的司改方案,现任2名在编信息化人员均可参加我院检察官的选拔。根据我院前期进行的摸底调查,该2名干警选择了参加检察官选拔或转为其他业务科室的检察官助理。按此情形,如果两人都通过选拔到了其他岗位,虽然兼顾可以暂时应对,但从长远看,必然会带来技术信息工作人员流失,工作开展忙于应付,无法实现技术信息工作引领和推动检察工作等问题出现。
1.技术人员的职称问题一直未得以解决。我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在2004年全省检察机关统一组织评定过一次,当时评定的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大部分都已退休或调离检察技术部门从事业务工作,现在从事检察技术工作的人员基本上都没有专业技术职称,无法对从事技术人员个人专业能力的进行如实反映和肯定。同时,在兑现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后,技术人员仍属于公务员,而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上不认可专业技术职称。因而如果技术人员是公务员,其评定职称就没有实际意义。
2.司改中技术人员的分类管理方式不明确。根据检察改革进行人员分类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检察技术人员属于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检察行政人员三大类别中的检察辅助人员。我院在司改中通过摸底,具有检察官身份的技术人员都选择检察官或者检察官助理。因此,急需出台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办法,让现有检察信息技术人员有可以确定的职业规划,以保证检察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
3.相对其他业务工作技术信息工作重视不够。随着信息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在检察业务工作中日趋凸显。但是,检察技术信息的地位还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首先是人员及机构配置问题。大部分基层院设立了单独的技术科,但是还是有部分院连技术信息部门都没有,技术信息人员从属于办公室或反贪局等部门。而基层院大部分技术科也只有1-2名干警从事技术信息化工作,有的还兼职从事其他业务工作,这种情况如何能高质高量完成技术任务结果可想而知,那就是“疲于应付”。其次是工作量的衡量问题。检察系统的技术信息人员具有司法属性,工作量和工作性质和普通行政单位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检察系统内,信息技术人员加班是家常便饭,视频会议的联调、统一业务系统的配置、工程施工、同录工作等都普遍占用了非工作时间完成。就我院而言,同录工作在2014年同录110次中就有30余次是在非工作时间录制的。工作辛苦却看不出成绩,幕后英雄还经常受到下至干警、上至领导的不对等对待,极大影响了技术人员对技术信息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三是技术信息工作交流平台少,晋升机会少。检察技术信息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即使考过了司法考试具有检察员身份,也没有在其他岗位发展的空间,所以不可能去其他业务部门进行交流,晋升的机会更是渺茫,这极大阻碍了技术人员全面的发展,也客观上影响了从事检察技术行业的心态。
三、做好检察改革中技术信息工作的对策建议
1.出台技术类公务员具体管理办法,建立一套类似于检察官或司法警察的等级晋升体系,细化相关职级待遇,建立和技术工作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并把专业职称的评定作为一项长效机制由省级院统一组织实施,为技术信息人员在分类管理选择时做好充分准备。
2.重视技术信息人员的培养。一是保留原技术信息人员的人数。技术信息人员数量不能简单地按照员额制来进行配置,应根据现行各院技术信息开展的种类及工作量来进行配备,不够的应及时招录专业类技术人员。二是建立运行维护外包保障机制或临聘人员机制,把专业技术人员从繁杂的维护工作解脱出来投入到技术规划、筹谋等工作中去。三是检察改革后的技术人员进行定向化和专业化管理以保证整个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3.保留原技术部门的独立性,即保留原组织机构及管理方式。因为不论是传统的鉴定类技术还是新兴的信息化技术,都是为检察各业务开展提供保障的。如果对技术部门进行一刀切,则会造成工作有所偏重,技术人员隶属于哪个办案组织工作重心就跟着偏重哪个办案组织,不利于整个检察业务的开展。
[关键词]智能电表;工作模式;集中抄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94-01
当前电力企业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电表作为用户用电计量的重要设施,它的智能化就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下,形成以智能芯片为中心的、可以实现自动计时、计量以及计费的智能化电表,在这种新型电表的应用下,用户的用电情况会更为精确无误,在电费的缴纳上也更加透明公正,而且智能电表的集中抄表模式还可以促进电力供电服务质量的提升。
1.电力系统中智能电表的工作模式分析
当前智能电表在电力用户中应用十分普遍,从其实际应用的分布来看,它主要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机电一体式智能电表和全电子式智能电表。
1.1 机电一体式智能电表的工作模式
对于机电一体式智能电表来说,它的主要运作原理是在机械表上面增加其他元件,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对电力的管理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降低安装的成本,它一般主要是在老式的机械式电表改造中采用,这种改造作用不会对原有机械式电表物理结构改动,也不会与计量标准相冲突,实质上只是通过增加的传感器来兼顾用电量计数和脉冲输出,因此,它的电表精确度可以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之所以它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主要是因为它是在原有的机械式电表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元件,并采用管理控制手段,增加读卡的接口,把IC卡充分运用,实现自动的计量和计费,而且它的精确度也十分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改造过程中的花费也不是很大,是在用户接受范围之内的[1]。
1.2 全电子式智能电表的工作模式
这种类型的电表相对于上述机电一体式电表来说,它较为先进,是通过单片机技术和专门的电能测量集成线路的运用,来维持较高的精确度,而且它的实际应用运转电能消耗量也很低,可以避免窃电行为的发生。它对用户用电的采样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互感器采样,二是直接采样。前者是利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分别来采集用户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后者则是采用热稳定性高的电阻分压网络来取得电压信号,而用电阻温度系数非常小的锰铜片进?行电流直接采样。例如当额定电流为20A时,直接采样的启动电流为20mA,互感器采样的启动电流则是40 mA。
2.智能电表和集中抄表的实际应用
由于电力系统运行的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在实际的用电管理工作中,做好电能的标准计量和计费工作,保证用户用电的便捷性和优质性。在当前的电力管理工作中,智能电表的应用具有计量标准、科学管理以及使用方便等的优势特点,它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相应的辅助软件来进行实际操作和控制,属于是机械电表的立项替代产品,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升级[2]。
分时付费电表在当前的用户用电管理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不能实现在线监测和计费收费,还需要借助到人工计费收费的方式配合,从这方面来讲,它的智能化程度并不是很高,实质上属于是智能电表的低水平产品,虽然当前的应用较为普遍,但是,并不适合长远的发展,势必会被时展所替换。
预付费智能电表的一个最明显优势就是可以大大减少用户电费的拖欠问题,这对电力部门的服务提供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但是,通过对实际的操作工作来看,很多地区的电力部门采用的是先收费后送电的模式,这就使得会与经济政策和用户权益保护方面出现一定的冲突,而且IC卡预付费方式也在逐步缩减。此外,这种模式的计费收费系统还没有有效构建用户端和主机之间的衔接通道,用户在了解到自己用电情况的话,只能是在进行电费的缴纳时才知道,这就使得用户对电费信息的不对等有一定的疑惑,那么对于电力管理部门来说,如果缺少定期的对电表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用户就很难及时掌握自己用电的状况,最后所出现的各种计费缴费问题也难以准确划定责任,导致一系列不必要的问题出现[3]。
集中远传自动抄表模式在当前的用户用电管理中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它的推广和应用首要的对象是高档住宅区,同时也是电力企业主要进行推广和采用的一种模式,从这种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它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较高,而且对于电力的计量准确性也很好,也就促进了电力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程度提升,而且从用户用电的角度来讲,这种系统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很多相关设备费用是由电力部门来承担的,因此,受到了广大用电用户的接受。
3.集中抄表系统在实际建设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3.1 低电压线路导致的不利影响
通常情况下,从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来看,低电压电力线路的容性和感性容量两者并不是很协调,这就会导致电子式电能表所产生的的脉冲信号会大大受损,经常会出现信号的失真现象,这对电力的计量是十分不利的,那么从当前我国农村电网的改造工程来看,输电线路的容性容量实际上是超过感性容量的,一旦容量过大的话,就会对电能高频的载波信号起到限制作用,进而使电能信号受损,基于此,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对策,充分发挥低压载波集中抄表系统的功能,对不满足电力系统的线路要第一时间进行改造,对电力输电线路的载波信号传输能力起到强化作用[4]。
3.2 输电线路负荷的特殊性
在低电压线路中,电力的负荷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线路的频率波动范围也较大,而且在变频和调压设备的作用下,低压电力载波的传输就会有困难,导致载波自动抄表工作变得更为复杂,那么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良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它的集中器内部就需要适当的增加过滤电路,对噪声的强度进行合理测控并按照噪声的特点,制定合理的门槛电压值,这样就可以实现过滤载波信号中的夹杂噪声信号。
3.3 电能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
如果集中器采用的数据分析模式是单对单形式,就很可能出现在对某一数据进行分析时,其他的数据也正处于上传状态,数据会出现拥堵现象,导致计算机在处理各种数据时容易出现遗漏[5],那么要解决这种状况,就需要结合集中器的数据分析工作原理,采用树状分散式的结构,这种结构实质上把集中器作为数据的主体部分来看待,它的分支结构是电能的用户模块,那么分支存储器就会对用户的电能数据起到储存的作用,然后集中器再按照系统设定好的模式来实现对各种电力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
4.总结
电力系统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在进行电力营销发展中,就需要实现远程用户自动集中抄表系统。智能电表作为用户电能计量和计费的重要设备,它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能抄表的精确性和公正性,针对于集中抄表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根据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保证电力营销管理方案的合理性,进而提高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包霞.浅析智能电表在集中抄表系统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5):252.
[2] 殷惊宁.对智能电表与集中抄表的分析研究[J].消费导刊,2012,(8):146.
[3] 门泽东,于海霞.浅析智能电表工作原理及集中抄表的应用现状[J].科学导报,2014,(1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