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消防实训报告范文

大学生消防实训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消防实训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消防实训报告

第1篇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实质和核心就是要培养满足岗位需求的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人才[1]。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一般从事安全管理、安全监督、安全评价、安全检测、职业卫生评价与安全设计等工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应根据安全工程师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并进行教学设计,研究达成该目标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考核方式与要求。

“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虽然不同的学校该课程名字不一样,定位也存在一些差异[2],但授课内容大致相同。课程实践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但是受过去“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参与度不高。湖南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根据安全工程师职业能力要求,对该课程体系进行了部分调整和再定位[3]:理论教学(32h)、实验教学(6h)、课程设计(2周)和实训(8h)。本文将结合安全工程师职业能力要求,以“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课程实践教学为例,探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

二、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实训。由于我校未单独开设火灾、爆炸基本原理的课程,“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课程内容体系包括防火防爆技术与建筑消防工程学两部分[3]。考虑到课时的限制以及课程目标定位,将“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课程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消防实训、课程设计以及消防安全调查四个模块。

1.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大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至关重要[3]。由于课时限制,目前仅开设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事故预警实验,可燃气体燃爆事故仿真模拟实验,闭口杯闪点实验,灭火器闪点实验、灭火器使用与维护四个实验,拟开设建筑构件耐火试验,防火涂料防火性能测试,为学生从事消防安全工作打下基础。

2.消防实训。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安全工程专业开设课程实训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课程定位,将实训分为两大部分: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系统操作实训。消防安全检查在室外开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与标准对某建筑(如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民用低多层建筑,工业建筑大空间建筑,高层民用建筑,等)进行防火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出具《××建筑消防安全检查报告》,目前我校和衡阳市消防成立了平安E栈,拟邀请市局消防专家指导现场消防安全检查。消防系统实训在综合实验室开展,可供学生熟悉使用消防系统。目前安全工程2013级学生已经顺利开展此实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对防火检查和消防系统实操都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延伸重要途径,是理论课程知识综合应用于生产实践重要方式,是综合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设计与思考能力重要手段[4]。安全科学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课程设计的合理设置和有效实施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课程定位,将课程设计分为两类:消防系统设计和消防安全现状分析,拟加入第三类,要求自学消防安全评估相关知识对某建筑消防安全水平进行评估。鼓励学生从身边选取研究对象,运用所学知识对教学楼、宿舍、网吧、图书馆、车站、加油站、超市与市场等场所进行消防系统设计或基于相关消防标准、规范对其所配备的消防设施进行验证性计算或评估。

4.消防安全调查。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组织学生自行制定消防安全问卷调查表,进行不同场所、不同人群的消防安全调查(学校、小区、社区、工厂、车站等)。现已经组织学生完成衡阳市大学生消防安全水平调查工作,收到?W络调查问卷856份,现在正在进行整理。学生通过了解不同场所消防安全、不同人群消防安全意识的调查方法,掌握消防工作实践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

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一般采取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操作的方式,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流于“抄报告”应付的形式。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一些老师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采用板书、多媒体和动画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和“激发兴趣式”培养模式。在“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实践教学中,我们采取以下教学模式:

1.启发式教学。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通过启发性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迅速联想到工程实际、或许根据已有知识来理解新知识,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任务式教学。实训、课程设计、问卷调查过程基本上都采取任务式教学方式,老师在此过程只起到提示、引导的作用,学生根据自己选取的课题或者老师下达的任务,通过期刊、社区、图书馆等途径获取资料,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课题。目前我们均采用提交报告的形式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后期拟采取PPT汇报、讨论的方式。

四、结论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确定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2篇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措施

高职大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本课题组通过对高职大学生的交通安全、用火安全、财物安全及体育锻炼与实验实训安全意识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了当前高职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预防措施。为了使问卷调查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了自习教室、图书馆、学生寝室及食堂四个地点分别随机发放问卷,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186份。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高职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确存在较多问题,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教育,提高高职大学的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一、高职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自认为有较强安全意识的只有14.5%,自认为安全意识差的占13.4%,认为自己安全意识一般的占51.7%,自认为稍有安全意识的占20.4%,由此可知,缺乏较强安全意识的学生占85.5%,可以认为高职大学生安全意识普遍不强。

1.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问卷调查表明:从不遵守交通规则与偶尔遵守交通规则的学生比例高达30.6%,横过马路打电话或听MP3行为的学生比例高达67.2%。这些统计数据都表明有相当多的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不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在册学生上万名,有3000名以上的学生是交通事故高危学生,加强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意义重大。

2.用火安全意识。火灾给学生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具有防火的基本安全知识,但对出现火灾后如何灭火的技能比较欠缺。有54.3%的学生不会使用灭火器,57.5%的学生表示曾在寝室使用过大功率的电器,认为只要小心点就可以使用,停电时用蜡烛照明的占49.8%,这表明目前学生对安全用火的意识及灭火知识技能缺乏。

3.财物安全。高职大学生财物受到侵害是发案最多的安全案件,主要形式是被盗、被骗,偶有被抢案件发生。调查结果表明,明确表示经常有被盗经历的学生占4.4%,偶尔有财物被盗经历的学生占22.6%,没有被盗财物经历的学生所占比例为73%,这说明有近30%的学生曾经有财物被盗的经历。学生财物被盗的案件发生与学生对本人财物的妥善保管安全意识不强有重要关系。对陌生人上门推销产品高职学生表示完全接受的占4.3%、偶尔接受的占19.4%、无所谓态度的占37.1%,有39.2%表示反感,这说明对陌生人上门推销没有足够警惕性的学生高达60.8%;当学生本人财物被盗被骗后选择报案的只占23.6%,这说明当自己财物受损后如何处置不清楚或不愿作出正确处置。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加强对高职学生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财物的意识、知识及方法教育刻不容缓。

4.体育锻炼与实验实训安全。高职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有时会发生受伤的事故,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没有做好运动前的热身预备活动导致运动受伤。对“做运动前你是否会先做热身运动?”问卷调查结果回答“每次都做”的比例占28.3%、“偶尔做”的比例54%、“从不做”的比例占17.7%。这说明有高达70%以上的高职学生运动前有不做热身运动的行为,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受伤就不难解释了。

学生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并不多,但若发生事故问题可能比较严重,对学生、教师、学校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深入,高职大学生实验、实训课时大幅度地增加,教育部也提出了高职大学生的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要达到总课时的50%以上的要求。由于实践课时数的大幅增加,学生在实验实习实训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机率也相应增加,但在“每次实验实训前对安全注意事项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的情况是:每次实验实训前都学习安全注意事项的学生比例只占48.3%,偶尔学习的占43.5%,从来不学的占8.2%。这表明50%以上的学生在实习实训前没有被进行安全教育,从来没有学过的比例高达8.2%。所以不但要加强学生的实验实训安全意识,同时也要加强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的安全意识,确保高职大学生在实验实习实训中的安全。

二、提高高职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措施

1.安全教育进入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大学生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都会根据行业调研进行修订与调整,调整与修订的内容主要集中专业课程的结构、教学环节的调整,对高职大学生安全意识、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没有考虑,人才培养方案中长期忽视了高职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建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高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编写课程教材,并从经费、课时、师资上给予保证,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掌握安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另外,可将高职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素质的培养融入各门专业课的教学之中,特别是实验、实习、实训教学环节,更要加强对高职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与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2.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及保障体系。除了《高职大学生安全教育》进人才培养方案,发挥课堂教育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外,学校还须建立安全教育体系,从新生入校到毕业,三年期间学校保卫处、学生处、各院系及宣传部等各部门要分工协作,安排好各时间段的安全教育内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如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实习实训前的安全教育,节假日的安全教育。另外,在规范安全管理的同时抓好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学生处统筹好学生管理中重点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及学生安全知识竞赛等,保卫处要在消防安全、学生财产安全方面开设讲座,用真实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宣传部门要对学生安全教育制定全校的计划,保障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与宣传按计划有序进行。

3.不断创新安全教育方法保证效果。安全教育的方法是确保安全教育取得实效的根本。要求学生不断创新安全教育方法,如按照案件和事故发生规律及时进行安全教育。针对案件事故按照“安全-麻痹-量变-暴发-警惕-严控-安全”的运行规律经常进行安全防范教育[2]。还需结合学校日常管理进行学生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如针对新生入学进行增强安全意识、传授安全实用知识教育,针对开学、放假前和周末以及节假日等时段,学生忙于开学准备、复习考试、外出游玩等容易疏于安全防范或滋生事端的时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注意交通安全、宿舍安全以及社会交往安全等方面教育。还可以借助特殊的日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可借助每年11月9号消防日大力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举行安全形势报告会,增强学生安全保护意识,看安全教育电影,举行安全知识竞赛等都是安全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利用行政手段,通过各种会议进行安全教育,如在举行升国旗仪式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适当利用奖惩机制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将高职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入到对其综合素质的考核中,设立安全意识专项奖并与学生的奖学金直接挂钩。凡由于安全意识不强导致自己或他人损失的,根据情况在综合考核中予以扣分,因安全意识强而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学生在综合考核中予以加分,具体分值在综合考核方案中进行确定。通过这个手段来引导高职大学生重视安全意识。对因为安全意识强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学生要颁发荣誉证书及给予物质奖励,树立榜样并进行大力宣传,号召全体同学向获奖同学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广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蒋玉莲.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3):46-48.

第3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实训室;规范制度;精细化管理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和文化,它原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工作流程和内容进行精细化分工,落实管理责任。在保证学院规章制度文件的前提下,通过规范实训室的管理流程和要求,避免重复性、无效性工作,保证实训室正常运行并持续建设发展。

2工程造价实训室管理现状

工程造价实训室是专业教师指导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平台。本案例中工程造价实训室有实训室3间,总面积445㎡,工位244个,音响多媒体设备3套,主要使用BIM系列软件、三维仿真等专业软件。随着行业需求更新和教学改革,信息化发展不断推进,实训室除满足日常专业项目实践课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以外,也要为社团、软件培训、无纸化考试和专业比赛等活动提供设备场地支持。工程造价实训室各间软硬件配置不一,各类活动和专业实验课对软件、环境需求不同,课表安排有一定难度。计算机作为工程造价实训室主要设备,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硬件损坏,系统、软件崩溃、病毒感染等问题。部分学生的不良生活学习习惯也影响实训室设备、卫生环境和课堂秩序。因此,管理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用更多的时间去管理维护设备,否则难以保证实训室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3精细化管理措施

3.1深入剖析规章制度,精细化落实

现有学校通用管理制度适合普通机房管理,而工程造价实训室作为专业实验实训场所,根据自身管理需要,认真做好仪器设备的入库登记,验收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对所有的仪器设备要立帐建卡,使管理流程精细化。

3.1.1设备使用、维护登记为了管理好实训室设备,落实设备损坏赔偿责任,要求管理员对设备单独编号,对耗材立档建库,以便于日常记录。课前检查实训室设备,根据开展的实践课程内容填写《设备使用登记表》,课后检查设备使用情况,若有故障或耗材更换的,应及时与实验指导教师和责任人确认,登记《设备养护、维修记录表》,实时更新耗材库存,保证在用设备的完好率。

3.1.2设备更新和配件采购为了保证实训室正常运行,实践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管理员日常多关注行业信息,访问各类专业软件官网,根据各专业实践项目的授课需求,及时更新软件。若需采购新设备或耗材,应按流程进行,如图1。图1采购流程①采购项目的论证、审核: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②采购项目的审批(立项):对采购项目进行市场询价,编报采购预算,通过财务系统提出采购申请进行审批。③采购项目的实施:经批准立项的采购项目,由申购(使用)部门报职场管理部门组织实施。④合同签订:根据学院《合同管理办法》与供应商签订合同。⑤验收结算:按学院有关规定准备好相关材料,根据合同约定由学院有关部门会同供应方代表共同验收,无误后办理财务结算。⑥设备入库出库:采购项目验收后,资产管理部门对设备入库登记,使用部门再登记出库领用。

3.1.3实训室安全卫生为了给师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管理员应日常巡查室内的电线、开关、门窗、安防、消防器材等,避免计算机设备因使用不规范,线路老化等情况给实训室带来安全隐患。另每周固定安排2次卫生清扫,保持实训室卫生环境,由相关安全员或值日员填写记录表。

3.2设备精细化管理,提高利用率

各间实训室计算机硬件、软件配置各不相同,管理员需要根据实践项目对实训室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各个专业班级都能按照课表正常进行教学,最大限度提高实训室设备利用率。安排实验课流程如图2。①实验项目通知:学期初对专业教师工程造价实训室可开展实验项目通知,确定信息报送截止时间。②收集授课计划:收集各专业教师的实验授课计划,确定各行政班在本学期实验、实训项目等信息。③查课表:查阅相关行政班的理论课表,确定实训室使用时间。④统筹安排:根据不同实验项目,错开相同上课时间,合理安排3间实训室的实践课。⑤课表:安排本学期工程造价实训室课表,在开学前一周给各科任教师。

3.3精确分析学生特性与心理,规范学生课堂秩序

现代大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大学生活学习习惯,有的学生作息时间不规律,晚上看视频、打游戏等到深夜,第二天早上晚起、起不来,导致上课迟到、旷课。有的学生早餐来不及堂食就打包到实训室吃,包装袋、纸巾等垃圾随意丢弃,使实训室卫生环境脏乱差。且实践课相比理论课的教学氛围更自主活跃,课堂上学生相互讨论实操是常态,这也导致个别学生浑水摸鱼,在课堂上玩手机游戏、看视频、聊天、甚至补眠,实训室课堂纪律难管理。为了规范学生课堂秩序,根据实训室每排10个机位的布局,以10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分组教学需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各小组组长,明确组长职责,以课堂任务完成度作为平时成绩评分参考,让小组成员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学习讨论的作用,改变原有教师与学生一对多的学习模式,使课堂氛围更加积极活跃,更有利于实践课程的开展。

第4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教育模式

对于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入学后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适应。通过笔者近些年对新生的调研,这些不适应,具体表现在:

1.独立与依赖的双重需要

新生面临新同学、新环境和生活方式,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独立意识更加强烈。很多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不懂人际交往的技巧;自尊心强、自我意识强,对与同学和老师关系的处理上感到茫然和无助,在要求独立的同时也易产生孤独感。

2.学习目标暂时不确定所产生的困惑

进入大学后,学习方法与高中有明显不同,需要学生主动自觉学习,但有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差,就导致了学习吃力,从而对就业前景产生质疑。

3.人际关系不融洽

进入大学后,生活的主要场合由家庭转移到了宿舍。许多学生到了学校后集体意识淡薄, 做事从自我立场出发,不考虑他人感受。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要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创新工作模式,具体表现在:

一、短期集中教育,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1.心理融入第一步:注重调研,开展心理辅导

认真做好新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工作。针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分类筛选学生。对于第一类(重点关注对象)和第二类(关注对象)的学生,辅导员老师与班主任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约谈,最终筛选出了一批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作为以后重点关注跟进的对象,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开展心理咨询和朋辈辅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促进新生进一步“完善自我”,根据新生特点,设计各种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提高自我,发现发展自我,增强自信,从而帮助他们改善情绪,转变态度,养成必要的社会技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积极适应环境的能力,顺利完成角色转型,使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在参与中体验、感受,在了解中交流、探索,在感悟中提升、发展。

2.生活帮助第二步:以安全教育为重点,营造温馨宿舍氛围

以安全教育为重中之重,着重进行消防安全、防骗防盗、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努力使新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生活习惯。

在公寓管理工作方面,着重加强宿舍卫生和宿舍纪律的检查工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为了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组织“舍歌大赛”、“个性寝室设计”、“星级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丰富同学们寝室文化生活,让新生感觉到家的温暖。

3.文化熏染第三步:以系情教育为中心,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在采取常规的听取系领导报告、参观系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系训教育等方式进行的同时,以学生活动为载体,通过魅力风采大赛、主持人大赛、班级DV大赛、新生舞会、新生辩论赛、新生杯篮球赛、趣味运动会等等活动,展示系部发展历程,介绍师资力量,展现学子风采,从而激发新生积极、向上、自信的品质。

二、长期持续教育,引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保持入学教育的延续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认知和对周围变化了的环境的反映并不是从开学的几周内突然产生的,而是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因此也要求我们的教育也要进行长期、反复的帮助和指导。

1.营造学习氛围,树立学习榜样

树立总体学风目标,即达到五个“明显”――“学习氛围明显浓厚,纪律意识明显增强,考试风气明显好转,科技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分层次目标:认知、自治、养成。认知大学是什么,如何度过大学;强化学生自律、自主管理、自治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标,首先,通过制度建设、班级评比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日常管理。其次,以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拟定第二课堂培养方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素质训练

为全方位落实“上手快、后劲足”的务实人才培养定位,营造学会计、懂会计、做会计的良好学习氛围。系部通过同各位专业老师、毕业班学生论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量身制定第二课堂培养方案,开展一系列技能培训、讲座、竞赛等活动。在新生入学初期,我们通过《我的第二课堂》讲座,为大家发放第二课堂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进行详细讲解,从基础专业技能到高级专业技能,每学期配合第一课堂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等,旨在指导同学们根据自身特点和自己学业规划,每学期有选择有计划地进行参加。

同时,在大一第一学期,设置点钞大赛(团体和个人)、财务论坛(结合社会热点选取感兴趣的经济题目,进行陈述)、基础手工账大赛、小键盘录入大赛等一系列基础专业技能竞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认识,同时树立学生的实践学习意识。

总之,新生教育是个系统化的全过程,要从时间、空间、质量上保证学生接受教育,从而顺利度过适应期,建立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

参考文献:

[1]钟玉海,王守恒,朱家存.高等教育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第5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56-02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校园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学生成长、教育发展,创建“平安校园”成为社会大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高校“平安校园”与“创建”作为一个集合体,是指在政府及高校的倡导和努力下,通过广大师生的参与,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设置和创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并使校园环境得以保持,形成稳定化、秩序化、理性化、和谐化的状态,简而言之,“平安校园”就是一种稳定化、秩序化、理性化、和谐化的运行状态。

1 创建高校“平安校园”的文化内涵及意义

“平安”二字,“平”:语气平和舒顺。“安”:安定;安全;安稳。“平安”解释为: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平安”一词自2004年总理提出建设“平安中国”的号召后,越来越频繁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平安中国、平安省市、平安社区、平安校园……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国人民万目企盼平安、努力创建平安、全力保护平安。

创建高校“平安校园”是构建“平安省市”、实践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以师生公民道德、师德师风、文明修养、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以质量的提高、以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化程度的明显提高,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创建高校“平安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需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就是建立教职员工和大学生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高校“平安校园”正是这种要求的根本和基础。和谐育君子,险恶育小人。平安和谐的环境培养美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正是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必要环境。

创建高校“平安校园”是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需要。为了高校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既要加强硬件建设,也要加强软件建设。努力创建高校“平安校园”,不仅使高校的师生员工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高校的发展和进步。

2 创建高校“平安校园”面临的形势

随着中国不断走向开放,高校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将变得更加复杂。从国内大环境看,我国正处在一个特定的、意义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和发展期,伴随这一过程而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转换、改变与震荡,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社会的动荡。

2010年,我国在校大学生达2800万,在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中,近年来每年发生的各类师生伤害事故多达2000多起,如: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案件;2008年11月上海商学院宿舍区发生火灾,4名大学生慌不择路从6楼跳下当场身亡;2008年10月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付成励弑师案;今年4月,四川理工学院三日内发生两起学生死亡事件;南京某大学副教授的换偶事件被网络炒得是沸沸扬扬;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63宗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北京、上海各有23宗;2009年,学生自杀趋势有增无减,仅上半年,北京就有14名大学生自杀身亡……抢劫抢夺、入室盗窃、拎包扒窃、非法推销、上当受骗、寝室内盗、打架斗殴、学生坠楼、离校出走、食物中毒、甲流爆发、交通事故等等更是层出不穷。校园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师生的安全、严重防碍着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严重损害着师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有关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等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3 高校安全事件的特点

3.1 时间空间的动态性

高校的安全事件可能发生在学生的课堂上,可能发生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也可能发生在学生宿舍区;有因三人导致的他伤,有因公共设施的缺陷导致的损伤,也有第因外界不可抗逆的气候、自然、传染疾病等导致的规模性伤害;不仅有伤害学生的,也有伤害教师的;有涉及校内的,也有波及校外的;不仅发生在现实中的,也有发生在虚拟网络世界的。一旦发生将涉及到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这给高校安全事件的预防工作带来了挑战。

3.2 社会影响的叠加性

高校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果,都是社会普遍关心和关注的大事。而社会和媒体对高校的高定位、高关注,使高校安全事件的社会影响叠加放大。现代传媒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传播的特征,使高校安全事件被传递的信息真假混杂,良莠不齐,甚至给少数不良用心者提供了混淆视听的机会,以至于谣言、小道消息漫天飞,引发长时间的社会争论,甚至产生对高等教育体制的批判。

3.3 心理因素的复杂性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着适应问题,承受着种种压力。一方面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同学,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多元化,接触信息的多渠道,安全事件的发生会使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产生复杂的变化,处理不当,其价值观将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取向。

4 创建高校“平安校园”的策略

4.1 制度构建安全网

高校“平安校园”的创建必须依托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机制和科学规范缜密的制度作为支撑。首先,加强安全管理网络建设。高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保卫处、办公室、总务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靠上抓,有部门及安全管理员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宣传队伍、安全管理队伍和安全督导队伍,形成相互兼容、相互制约,健全安全工作管理网络,落实了岗位责任,形成安全工作合力。

其次,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要求各部门结合工作情况,制定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全方位覆盖学生学习、生活各个领域。各处室、院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楚,争创平安院系、争创平安班级、争创平安管理部门,让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实行安全工作“周报制”、“月报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第三,加强依法治校力度建设。落实教代会制度,强化民主管理机制;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机制;落实学校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强化合力育人机制。依法规范办学活动,积极做好法制宣传工作,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使高校平安创建工作走上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4.2 教育带动平安风

要想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必须要把有关内容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去,渗透到高校各项工作各个环节。

一是安全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结合。高校应把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开设安全教育课,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确保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加强安全知识的渗透,以期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把安全教育融合在实验、实训课程中,努力安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安全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把安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开展自律督查、安全评比,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多管齐下,疏堵结合,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三是安全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对校园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和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墙、警示牌、宣传橱窗等安全教育阵地;同时,有效利用校报、广播、电视台、网络、短信平台等渠道进行平安校园思想发动和知识宣传,形成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四是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分析学生心理障碍存在的根源,帮助学生适时做好心理调试,减轻心灵的重负并消除心理挫折。对了解到的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群,要给予特别关注。在校园内形成荣辱与共、健康向上的奋进精神和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的亲和氛围,减少矛盾与冲突的发生。

4.3 活动创造和谐园

一是丰富多样的校内主题活动。开展平安标兵选拔;安全文化宣讲;唱响平安校园歌;创编平安校园警句;举办平安校园知识竞赛;参加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自防、自护、自救,提高认识,掌握技能,远离伤害,健康成长。

二是实践性强的社会体验活动。高校可以与交巡警、消防大队、法院等单位联系,共建大学生安全稳定社会实践基地,在街道社区成立活动教室,让学生走向社会,去体验各种社会角色。通过观摩、参加消防演练,是学生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安全知识,受到课堂上得不到的平安教育。

创建高校平安校园使命光荣而神圣,责任重大而艰巨。必须坚持以“平安”为目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完善制度建设,丰富德育内涵,拓宽工作思路,履行崇高职责,给学生一段健康而精彩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叶善初.当前我国高校安全现状及对策探析[J].管理观察,2009,(14).

[2]郑曼玲.内地在校学生自杀事件频现[N].大公报,2010-01-10.

[3]段雪辉.“平安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J].新西部,2007,(1).

[4]李昶,李青.在突发事件中彰显媒体舆论导向力量[N].四川科技报,2009-09-04.

[5]宋明钧.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

[6]王建新,朱闻亚.高校创建平安校园的途径与战略[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第6篇

大学生工业设计实习报告范文一 一、实习的基本概况

1、时间XX.5.24-XX.6.5。

2、地点:xx的xx总部、中国xx、xx市创意100、xx市消防博物馆、xx博物馆、xx总部、xx工业设计有限公司、xx工业园、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xx研究所、xx市美术馆、xx市博物馆、xx市xx大观园。

3、人员:xx学院08级工业设计专业所有同学及xx老师。

4、实习目的:同学们只在校园里学工业设计的知识,虽然从书中和网上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没有见过真的工业设计,没见过工业设计的规范流程,不知道车间里工人师傅是如何操作的,也没见过工业产品的生产流水线。这次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出去实习参观的机会,主要是为了提高对大自然和工艺品的认知水平,培养和提高美的修养和感觉,增强创作、造型能力,活跃构思,为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工业产品设计公司的操作模式,产品设计流程,以及工业设计师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明确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方向。将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设计实际和生产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充实和拓展专业知识。

二、实习内容

5月22日我们来到xx集团,xx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我们先参观了xx大学,xx大学是仿古建筑,建筑别具特色,走入xx大学古色古香的建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们。讲解小姐亲切的笑我们讲述xx大学的概况。xx大学始建于1999年12月26日,是xx集团培养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地方。是在xx集团提出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背景下,在信息化时代新经济的浪潮中为满足xx集团国际化战略转移而成立的,是xx集团培养员工管理思路创新的基地。依据功能xx大学主体建筑分a、b两座,由中心位置的勺海相簇而拥,四周零星点布着日新轩、镂金舫、源头瀑布、曲水流觞、扇厅、致远亭等,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一山一水,处处都散发出浓郁的xx文化气息,伴随着勺海深邃的海的底蕴,构成了xx大学有机的整体。之后我们来到一个会议室中观看了xx发展的历程。让我感触最多的是xx的倒三角型管理模式,充分展现了xx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最后我们在xx展厅观看了xx的展览产品。包括xx洗衣机、xx冰箱、xx空调、电脑、手机、电视、整体厨房等等。xx集团1994年开始成立工业设计部门,现在已经在全球推出了极具影响的产品200多项,xx自主研发的外观设计无疑是促使xx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利器。由此我们也看出了工业设计的重要性。

5月23日,老师要求我们自由活动,我和好友高峰从五四广场出发徒步旅行70多里,沿途参观了奥帆中心,太平角公园、关景区、第二海水浴场、中国科学院xx研究、中山公园、康有为故居,沈从文故居、中国xx大学、童第周故居,xx市基督教堂、信号山、老舍故居、鲁迅公园、天后宫博物馆、栈桥。虽然很累但是我们都很兴奋,这一天我们观看了xx市的许多有着地域特色的风景,风情,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我想这对设计师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

5月24日上午我们来到中国xx,讲解员告诉我们,我们所参观的工厂主要生产自卸车、垃圾车以及军用车。我们主要参观了车床和生产液压缸的生产线,垃圾车的生产线和板材的下料车间、焊接车间、装配车间。在这个过程中,讲解员一直热心的回答我们所提问的各种问题。虽然我们所学的是设计,但是通过对中国xx的车间参观实习,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而且比我们想象的都要难,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可使用性和实用性。下午我们参观了xx市创意100产业园和xx市消防博物馆。根据实习考察介绍和上网查资料我了解到,园区内目前已经形成了loft办公空间、商务配套中心、创意展厅、创意市集、创意企业孵化器等主题功能区,改造了五楼空中秀场,使之成为了xx文化创意产业类人才孵化、实训基地。创意100在电子网络方面与xx瀛森创意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合作,其运营的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创意时代网)为xx市首家国字号专业垂直门户网站以及全球最专业的中文文化创意产业门户网站,创意100产业园在发展规划中还将打造一个原创礼品(纪念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服务平台。走进园区时刻感受到创意遍布每一个角落,他们的每一个工作的室几乎都设计的别具特色,充分运用了室内的空间,充分运用旧厂房资源。我们观看了服装设计的制作过程,产品设计、网络传媒等工作室。在这片创意孵化基地我们深深地被它们的文化内涵所吸引。其中有一位叫陈湘鲁的先生,为我们谈论了工业设计的发展前景等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之后我们来到xx市消防博物馆,主要观看了xx市消防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做出的杰出贡献和伟大牺牲。

5月25日,上午我们观看了xx展览馆,精妙绝伦的xx艺术让我们惊叹于雕刻者的匠心独韵。尤其是用贝壳制作成的画卷,栩栩如生立体感非常强烈。然后我们来到xx大厦,在这里我们主要参观了xx的展览厅。xx集团是特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69年。xx坚持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动力、资本运营为杠杆,持续健康发展。进入21世纪,xx以强大的研发实力为后盾,以优秀的国际化经营管理团队为支撑,加快了产业扩张的速度,已形成了以数字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智能信息系统技术为支撑,涵盖多媒体、家电、通信、智能信息系统和现代地产与服务的产业格局。XX年xx实现销售收入560亿元,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名列前茅。xx的产品在工业设计中也多次获获奖,其中xx平板电视获得XX德国if工业设计奖,XX创新盛典最佳功能设计奖,XX创新盛典中国工业设计奖。下午我们来到xx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这是我们参观的真正的以工业设计核心技术的公司,公司承接各种3c类(家电类、电子信息类、电脑周边)及交通工具类产品的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及模型制作工作。其中模型制作部分能够完成外观模型、功能模型、缩水模型及产品样件等的制作。此外,我们还承接部分平面设计工作,包括:广告设计、产品色彩贴饰设计等等。设计前期:市场调查及分析。设计部分:sketch,photo render,control drawing,3d modelrender,平面设计,配色,贴饰等。结构设计:建模及结构,逆向建模,曲面设计,包括a级曲面的设计,摩托车结构设计,汽车机构设计,3c类结构设计,灯具结构设计。

制作部分: cnc加工, cnc编程,样件制作, 实体塑型,真空注型,表面处理。我们在他们的工作室里,观看了一比一的油泥模型,同时观看了模型的制作过程,非常让人震撼。也该说xx的工业设计是在不断发展的,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和美好未来。工作人员也反复的告诉我们并不是你画的好就会设计了,设计包括的内容实在太广了,许多条件限制了产品最后生产出来。

5月26日,上午我们来到xx工业园,在这里我们观看了xx手机的生产线和xx液晶电视塑料外壳的生产线。在这里我们看到xx电视的外壳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午我们我们参观了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模式是设计-制造服务。他们的蒸汽辅助成形技术,能够使塑料模型的表面自动形成高光,该项技术在过内是首先的。该公司已经和国内的xx,长虹等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展览厅内我们观看了公司的主要成就。

5、从5月27日到6月5日,我们参观的地方有中国xx研究所、xx市美术馆、xx市博物馆、xx市xx大观园。这些地方虽然和工业设计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优秀的设计和自然界的是分十分不开的。例如现在的许多建筑的灵感的来源是海里的贝类,而许多仿生设计更是与大自然是分不开的。

三、总结

工业设计是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的设计,其理念是在符合各方面需求的基础上兼具特色。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本为一体,是从现代艺术设计中脱胎而出的,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延伸和发展。我们学的工业设计专业,偏向于理工,但工业设计本身与艺术是分不开的。这次实习,既接触了生产的实际操作又感受了艺术的氛围,让我对工业设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也要关注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新型的设计公司能够向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它们不仅能提品的外形设计和工程设计,也能提供市场研究、消费者调查、人机学研究、公关策划甚至企业网站设计与维护等诸方面的服务,并具有全球性活动的能力,这都是我要学习的内容。最后,我要感谢李老师在这段时间一直陪着我们。

大学生工业设计实习报告范文二 一、 专业实习的目的

专业实习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生产知识,印证、巩固和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生产实习,还应使学生了解现代化生产方式和先进制造技术,培养热爱专业、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二、专业实习的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实习目的,实习主要内容应包括:

1. 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机构和生产组织管理情况。

2. 掌握和分析产品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3. 掌握和分析产品系统设计和详细设计的方法。

4. 掌握产品开发设计与现代化、数字化产品设计的方法。

专业实习教学要求:

1. 听取报告

在实习开始时,由实习单位指派人员向学生介绍本单位情况及进行安全保密教育。为了保证和提高实习质量,在实习期间还可请实习单位有关人员做技术报告,介绍一般的设计程序:

① 接受项目,制定计划;

② 市场调查,寻找问题;

③ 分析问题,提出概念;

④ 设计构思,解决问题;

⑤ 设计展开,优化方案;

⑥ 深入设计,模型制作;

⑦ 设计制图,编制报告;

⑧ 设计展示,综合评价;

2. 组织参观

① 在实习开始时,组织对实习单位的参观,以了解其概况;

② 实习期间,组织学生到相关车间进行专业性的参观,以获得更广泛的生产实践知识。

③ 参观中着重了解产品设计的程序和先进工艺方法、先进设备的特点以及先进的组织管理形式等。

3. 车间实习

学生在车间实习是生产实习的主要方式。学生按照实习计划在指定的车间对典型产品进行实习,通过观察分析以及向车间工人和技术人员请教,完成规定的实习内容。学生实习的车间主要是产品设计与生产的全过程。

4. 阅读实习教材

为了深入进行车间实习和完成实习作业,在实习中,学生应结合实习内容及要求,预习和复习实习教材以及有关资料,以便使实习不断深入地进行下去。

5. 实习日记

在实习中,学生应将每天的工作、观察研究的结果、收集的资料和图表、所听报告内容等记入实习日记。实习日记是学生编写实习报告的主要资料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实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每天必须认真填写,教师应随时检查批改实习日记。

6. 业务专题报告

业务专题报告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过的理论和知识,对实习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典型产品的设计生产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关于改进的设想和建议,以利于使实习深入下去,把实习质量提高一步。

专题报告的篇幅不必太长,力求少而精,主要是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7. 实习报告

在实习结束时,学生应提交书面的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的内容主要有:

① 在听取工厂一般的设计程序的报告之后,总结产品设计程序与制作的体会;

② 产品设计方法实习,了解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并在实习的基础上对现行设计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改进意见;

③ 产品生产与制作实习,了解产品生产与制作的全过程;

④ 总结实习收获,提出对实习工作的改进意见。

实习指导教师应定期评阅实习报告。

8. 其它活动

在主要完成好实习业务内容的同时,利用机会,开展向社会、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活动,譬如:请模范人物作报告,开座谈会,同实习单位的党团组织交流经验、体会,适当地组织联欢、球赛,进行帮厨和打扫卫生等公益劳动以及参观外厂、外校或有关单位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活动时,注意让学生自己组织,并强调注重实效。

实习结束时,也应要求学生写出书面的思想政治专题报告或思想小结,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

大学生工业设计实习报告范文三 前言:

我们这次实习的目的是将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设计实际和生产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充实和拓展专业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及其产品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专业实习应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1、通过接触设计和生产实际,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在企业和设计公司中所出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激发我们勤奋学习的热情,并增强我们的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了解和体会设计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勤奋工作的态度和对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在专业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实际设计案例,深入了解设计程序与方法。进一步拓宽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视野,所到了很多在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3、通过实际设计,以及设计师的介绍与讲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得到印证、深化、巩固、充实。培养我们分析、解决设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并收集设计案例。培养独立观察、调研、分析和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综合能力。

4、专业实习不仅仅是将我们的专业知识加以巩固,同时也培养了我们与他人的沟通的能力,向他人表达我们设计思想的能力,此外还端正了我们做事的认真态度和看待问题的方式。

一 题目:

工业设计专业社会实习

摘 要:

实习的目的是将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设计实际和生产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充实和拓展专业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及其产品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装修、设计;细心、认真、勤奋

二 实习概述:

实习单位:十堰市福瑞德科工贸有限公司

实习部门:设计部

实习内容:室内设计、广告设计

公司概况:

十堰福瑞德科工贸有限公司,前身是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一个对外的窗口,是一家专业从事广告、装饰、模型制作、展示策划、包装设计、制作等一条龙的服务性企业。

福瑞德公司超越模型公司是一家集开发、设计、生产高仿真度汽车、飞机、舰艇的专业模型精品公司。公司以推动仿真模型文化和开发模型市场为宗旨,在东莞建立工厂,负责承接国内外订单业务和客户服务。自 XX 年11月工厂投产以来,一直致力于各类仿真模型的开发与创新,力求以最好的产品来创造自身价值和为客户服务.

我个人选择该单位实习是与我的个人兴趣爱好相吻合的。另外,我在这里实习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是我在这里已经工作半年,比较熟悉这里的情况,可以充分利用这两周时间来做一件完整的工作,进一步加深对公司的设计程序与工作流程的了解。

三 实习项目:

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

项目名称:

1、襄樊市汽车试验场展厅改造工程

2、吨级高机动性军用越野汽车成果与试车场试验能力看板

四 设计流程

设计流程

设计尺寸图 方案分析 设计效果图 整体效果图 局部效果图 工程预算 签定合同、协议

附件一:施工图纸;

附件二:工程报价单;

附件三:工程项目变更单;

附件四:隐蔽工程验收单;

附件五:工程质量验收单;

附件六:工程结算单;

五 装修设计

基本知识:

1、装修是什么?装修是把业已完成的室内空间进行在调整的过程,也可以称作是装修装点(大的装修概念包括房间设计、装修、家具布置、富有情趣的小装点)。是一次在改进的过程

2、基本的must和更好的better:因为需求无限,而预算有限,我们就必须把基本的需要和更好的需要区分开。must是缺了它,生活就会很不方便,不能容忍的部分,除此之外都是better部分,它是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在技术方面,must是那些现在不做,以后会花大量的钱的部分,这由设计师确定(我下面提到的常识基本上涉及到了),比如在墙表面之下的水电管线,better则是报警系统等昂贵难以接受的东西。这种理念来自于毕竟人们对于不舒适更加敏感,而舒适是无止境的。

3、预算要努力去明确,否则难以控制结算。根据前述的变化着的需求,需要一个预算幅度来控制,其中最高值是不可突破的,最低值则是技术上must要全部实现的东西,这由设计师来确定。

4、要亲自了解市场。因为你就是项目经理。而且当前市场上新产品层出不穷,很多产品包含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比如整体浴室、整体厨房,都是设计施工一体化的,采用了这些产品将会使装修的整体效益大幅度提高。

5、不要为1%的情况做过多考虑,难以实现就要尽早舍弃(比如为短期客人的居住考虑过多)。主要是考虑99%的生活及其需要配备的设施,重点又在于其中大约1/3但对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部分(比如主人自用的卫浴、餐厨)。

材料基本知识:

一、木工类:

板材、木线、木方及轻钢龙骨、木方、轻钢龙骨又分为铝合金和锌铁龙骨、各种实木门,复合材料门,塑钢门、各种实木地板及复合木地板、五金配件类、各种门,抽屉拉手,合页,门锁,抽屉锁,抽屉轨道等等;

二、电器灯饰及水暖器材

电线、开关,插座、宽带线,电话线,闭路电视线,音频线.、各种射灯,筒灯,日光灯,彩灯,壁灯,镜前灯,床头灯,吊灯等、各种给水,排水管材,开关,阀门,卫生洁具等

三、铝合金不锈钢及玻璃,铁艺类:

铝合金、不锈钢、玻璃、铁花

四、地毯,壁挂,墙纸类:

五、石材,瓷砖类:瓷砖,石材的规格,花色等

六、油漆,涂料类:此类化工类产品一定要选用绿色环保对人体无害的.

七、石膏类:石膏板、石膏线条、石膏(玻璃钢)柱,柱头,造型,花角,灯圈等.

八、消防,安防器材类

九、招牌制作类:各种有机玻璃,铝塑板,灯箱布,及各种材料的招牌字:不干胶字,泡沫字,pvc字,水晶字,铜字,不锈钢字,铁皮字,金箔字,霓虹灯等.

十、窗帘类

十一、实木地板的规格一般是18*90*900,18*90*910,18*120*900,18*120*910。

复合地板的规格一般是8/10/12*210*1810。

五:感受体会、结束语

紧张、有序两周实习结束了,感受很深,在我自己看来,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可事实证明,我们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本和会了一点点东西,我们要注重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理论做指导,那么设计将无从谈起,因为我们设计的东西失去了理论依据或者说是缺乏理论依据,可能很富有观赏性,但缺乏实际可操作性。

在实习这段时间里,我了解了专业以外的很多知识

如:1、项目的成本预算

2、材料选择

3、如何控制成本

4、合同协议的要求、签定

5、项目流程等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化工;工艺安全;安全素质;主题班会

面对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压力,化工生产技术经过学科之间强强合作,现代化工大多采用高新技术进行设计和生产,使新型化工企业具有高度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密集化、清洁化、大型综合化等特点。生产走向知识密集型,对化工企业操作人员的技术和安全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尤其对于新毕业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化工生产操作知识,也要懂得必要的化工安全知识。虽然学生进企业要进行厂级、车间级、班组三级安全教育,但这些远远不够。化工企业员工所具备的安全意识,不能仅仅依靠进班组前的安全培训,安全技能素质的“灌输”,需要开始于学生选择化工并贯穿整个化工课程学习之中,这对我们中职阶段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化工企业基层操作和管理岗位以中职化工学生为主[1]。但随着高中教育普及,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数目偏少,且大多初中成绩比较落后,对理论学习不热情不够,学习动机较差,缺乏自主学生的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学习心理认知不健全[2]。他们选择化工目的不够明确,学生进入化工学习不知道将来做什么,容易受到外界化工负面新闻误导而对前途感到迷茫,导致学生三年内学习效率不高,不仅荒废了宝贵学习技术的时间,也为以后进入化工企业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安全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化工生产事故中,96%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只有4%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学校在改革化工工艺课程设置,实现当前课程工艺教学内容与现代化工生产实际无缝对接的同时,也应该强化学生化工安全职业素养。为了更好的让中职学生认知化工企业安全重要性,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化工生产中的安全模式,在校阶段就应该提前在课程学习中贯穿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对安全素质认识,通过方方面面的培养和塑造,让他们在校期间实现技术操作和生产安全认知双优秀。

1在基础实验课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其基本安全素养

基础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进入化学门户的一扇窗。大部分中职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实验,基础化学教师在通俗易懂讲解实验基本原理和实验目的同时,也应着重让学生记忆所用化学品的性质危害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比如操作实验必须要佩戴实验服、防腐蚀手套、护目镜等基本安全防护用品。实验过程中监督规范学生实验安全操作规范和督促学生时刻正确佩戴基本防护用品。最后通过实验讨论让学生总结规范操作实验和做好个人防护的意义,为今后安全意识培养打下结实基础。

2专业理论课结合配套单元实训装置,增强学生实操兴趣及对化工风险认识

中职化工阶段化工理论实践课程主要从接触《单元操作》开始,课堂环节不仅要讲解单元操作基本原理,还要指导学生操作单元实训装置,如精馏、真空过滤、流化干燥、流体输送等单元装置[3],这些虽然是化工原理操作模型装置,却是学生认识化工生产装置的基础。实训室不仅要挂一些跟实际生产一样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提醒标志牌。课堂中学生应该认知操作实训装置所配备的工作服、隔热手套、劳保鞋、安全帽等PPE作用及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掌握实训装置中的风险点,如高温部位、噪音点、转动部位及泄漏部位等。在操作过程中应时刻督促学生佩戴合格的劳保用品,不能因单元操作实训设备安全风险“较小”,而让学生随意佩戴,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留下隐患。在实训报告中,也应该让学生主动反思总结操作过程的安全风险。

3化工仿真结合大型实训工艺装置,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和实际安全认知

化工工艺仿真课程解决了学生不能进入企业操作而可以实现基本参数调节和产品控制的问题。学生对电脑操作仿真兴趣很大,因为课程教室环境较好,只要动动鼠标就能完成课堂任务。单纯化工基本单元和基本工艺流程仿真操作学习在操作规程中都设置了相对应工艺连锁投用安全装置,但操作过程并没有提示学生应该佩戴合适的劳保用品,且学校仿真DCS系统界面跟化工企业DCS差距很大,学校单纯的工艺仿真界面中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报警提示不够及时,导致学生缺乏系统安全风险控制。目前一些大型工艺实训装置,实现了DCS和现场设备的模拟控制配置[4],能够实现内操和外操配合,能够更好的提醒学生在进行参数操作时,兼顾必要的参数控制安全风险识别,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碰到事故时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实训过程中,工艺参数操作很重要,但利用实训装置中的工艺管道和设备流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化工生产中安全风险素质认知更为重要。

4认知实习机会联合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完善安全素质修养

利用认知实习机会,结合校企合作模式[5],增加学生跟企业互动学习机会。让学生到企业生产部门去观摩一线员工的劳保用品穿戴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让学生耳濡目染"四不伤害"、“三老四严”等标语基本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化工企业员工的精细操作和严谨安全意识,让学生谨记安全就是企业的一切。化工企业HSE工程师经过长期安全学习和经验总结,在讲解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方面更有经验,更能吸引学生认真聆听。主动邀请化工企业HSE工程师为学生讲解个人防护知识和急救知识及企业常用的防护设备、常用作业票的审批及企业发生事故时处理原则、企业进行安全事故预防时所编写的预案、及桌面推演、企业消防演习这些的基本知识,相信学生通过这些讲座交流,能够切实提高他们对工艺安全的认识和一些基本安全事故的处理认知,为他们今后进入企业作好安全铺垫。

5主题班会教育课,结合HSE法律法规开展普及安全法律知识活动

班会主题课是提高学生思想德育水平不可或缺的课堂。中职学生安全素质意识培养,不能仅仅依赖专业课堂授课,也应该充分利用德育主题教育课堂,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安全法律规定的意义及作用。比如化工安全类的《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受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等法律法规相对于实训课比较理论化,但却是提高学生安全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合国家安全生产月主题和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学生收集化工企业事故案例,进行辩论或讨论,增强学生对安全事故的反思能力和法律法规学习能力。目前化工安全法律法规对于在校中职学生属于盲区,但也只有注重学生安全法律意识培养,才能提高其法律素质并促进其全面成才。化工工艺中职学生,一开始就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导向,学校除了培养学生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工生产技术适应性,更应该增强学生优异的安全意识,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提前扩大学生对现代化工生产工艺特点和安全认知。在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的今天,专业课教师除了担当一名合格的解惑者,更应该是一名安全示范标兵,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实训室,甚至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都应该时刻按照化工企业安全法律法规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从自我做起,做好学生优异走向工作岗位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陈朝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化工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100

[2]张敏浅谈新时期中职化工教育的模式[J].化学过程与装备.2010.(12):185-186.

[3]王超周凯等浅谈DCS化工仿真在教学过程中的效果[J].广州化工.2013.41(3):150-151.

[4]夏迎春吴重广等.现代化工仿真训练工厂系统仿真学报[J]2012.22(2):370-375.

第8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应急体适能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许龙成(1980-),男,江苏淮安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级拓展培训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体适能评定与拓展训练。(江苏淮安223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第一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高职体育教育纳入突发事件应急体适能训练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YB5)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50-0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2003年上半年爆发的“非典”、2004年春季爆发的禽流感、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这些事件无不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众多同胞的伤亡,在国人心里留下了深刻的、不可忘却的记忆。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规定:“在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开设安全知识课程,提高青少年在道路交通、消防、城市燃气等方面的识灾和防灾能力。”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密集的高校要积极行动,利用一定的课时把应急知识、应急技能和应急体能教育科学化、常规化,切实把大学生应急体适能课程纳入到教育教学计划中来。因此,笔者就目前高校开设应急体适能课程的现实意义提出了自身的观点,并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引入“应急体适能课程”进行了试探性研究,以期更多的高校乃至学校的体育工作者投身于此研究中来。

一、应急体适能课程概述

1.体适能的概念。“体适能”一词来自英文的Physical Fit? ness,最早出现在半个多世纪前由当时“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协会”组织和制定的《国家青年适应能力测试》的文件中。1996年美国健康与服务部将体适能定义为“指人们所具有的或者获得的与其完成体力活动能力有关的一组身体要素”,而具有良好体适能的人通常是能够“以旺盛的精力执行每天的事务而没有过度的疲劳,以充足的活力去享受闲暇时间的各种休闲活动并能适应各种突发事件”。

2.应急体适能的概念。近几年,随着全球突发事件的剧增,尤其是汶川地震、上海商学院宿舍火灾事件后,一些学者开始对高校突发事件领域展开关注,而体育学科也不例外。但就其概念,目前已经出版的体适能教材、专著、体育百科全书以及有关学术文献中,尚未对“应急体适能”概念做出界定。笔者试探性地将应急体适能(emergency fitness)定义为,是指在各种突发事件来临时,人们为了克服和应对重大事件所具有的应急知识、应急技能、身体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应用并重的体育课程,主要是以大学生身体活动为载体,通过设置特定的情景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应急知识、应急技能、身体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该门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大学生具备由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突发事件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应急体适能的综合素质,使他们面临各种突发事件期间能够熟练掌握应急处理的方法。

二、开设应急体适能课程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依据《高等教育法》第一章总则中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急体适能课程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应急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是国家对普通高等学校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纲要》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来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条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从这两个文件中我们不难看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需要应急体适能课程的纳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政策法规的施行。

3.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高校课程是实现高校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不能够满足当今大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突破原先的传统体育课程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高校应根据学生兴趣和职业特点开设较为有意义的体育选项科目。而应急体适能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身体活动为载体,创设模拟的情景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这既符合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特点,又兼顾了体育课程的功能和价值,对丰富和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应急素质。当代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和急救技能匮乏,造成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低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必要的急救知识、技能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数大学生仅有的急救知识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零散地被动获取的。这势必导致学生应急知识和身心能力的学习过程不系统、不完整、不规范。而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可让他们从理论学习到分组讨论、模拟演习,再到回顾点评的教学程序中得到体验,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应急素质。

5.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导致的压力下,学生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譬如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激素分泌增多,长此以往会导致自身适应能力的下降,甚至对外界环境有着很强的排斥反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应急体适能课程讲授,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应急知识,以及如何运用体育锻炼手段来调节情绪,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不仅能够起到预防作用,还能够在应急状态下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

三、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

1.课程目标。体育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具体目标体系,按照学生身心发展顺序加以组合,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的直接依据和评价标准。课程目标按要求共划分为五个领域,分别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具体目标内容如下:(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多媒体、情景设置、分组讨论以及模拟演习等教学方法,吸引大学生积极参加应急体适能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培养他们的突发事件应急意识,并能够独立地制定应急处理方案。(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锻炼大学生应急逃生所具备的肌肉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和机能。(3)身体健康目标。让大学生了解应急体适能水平,客观地评定应对突发事件所具备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以及身体机能状况,并能够熟练掌握提高应急体适能的锻炼方法和手段。(4)心理健康目标。传授大学生学会在突发事件前期的心理准备、中期的心理适应以及后期的调整方面锻炼自己,并能够运用各种方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5)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挑战个人体能极限,提高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尤其是应急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身心适应。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分成两个模块:一是人为因素类突发事件,包括交通事故、人为火灾、抢劫事件、活动伤害、溺水、烧烫伤等项目;二是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自然火灾,洪涝水灾、核生化伤害等项目。按照课程形式又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其中理论课程主要讲解基本的应急知识、应急技能和心理适应;实践课主要是通过情景设置、现场演习和分组讨论等环境让学生来亲身体验,通过身体活动来达到应急所需的身体能力的水平。一般课时安排在两个学期(56个学时左右),第一、二学期分别为基础班和提高班。

3.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是指在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富有教育价值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财力、物力、自然地理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总和。人力资源主要是指授课教师,也就是体育教师,他们不仅仅是课程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策划者、开发者。体育教师在具备应急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和娴熟技能,但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并不具备,这就需要他们积极参加比较系统的、正规的专业培训后,通过考试合格方可担任此课程的授课工作。财力资源主要是用于投入一次性教学材料和定期置换及维修体育设备的经费。物力资源包括教学场地、器材和情景道具。自然地理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运动场、图书馆、实训室、宿舍、食堂和学校周围气象、水文、地质、地理、生物等有利资源。

4.课程实施。课程实施阶段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主要关节,它是执行课程计划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过程。首先要确定课程实施的主管部门是体育教学部(体育学院),然后要考虑课程的类型,即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再考虑课程的组织形式,应急体适能课程采用非传统的模块教学法,即理论学习场景布置分组讨论模拟演习回顾点评。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是否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5.课程评价。对学生的应急体适能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度、学习态度、应急体适能的理论知识、体能、技能以及心理水平组成。理论知识既可以是试卷形式,也可以是课堂提问形式;体能和技能水平是考核的核心内容,主要有肌肉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敏度等身体素质和应急知识、应急救护等技能。

四、结论与建议

应急体适能课程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国内高校首次提出的课程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人为因素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建议高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加强对应急体适能课程的建设和指导工作,加大经费的投入,确保课程得到落实;加强师资培训和训练基地的建设,满足教学的正常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健.健康体适能[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文庠,杜文东,王挺,等.非典期间大学生心态及心理行为的调查报告[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孟惠平,栾天宇,杨廷哲.突发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影响的调查[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第9篇

课程名称

连锁店开发与设计

主讲教师

适用专业

连锁专业

教学年级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连锁店开发与设计》属于专业技能课,是高等专科院校连锁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连锁经营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商业组织及先进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所产生的新型商业组织形式。连锁经营的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决定了连锁店的开发与设计有别于一般企业。《连锁店开发与设计》主要涉及了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岗位配置,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人员招聘,员工绩效考评和员工培训等相关的知识。本课程每周4个课时,开设一个学期,共64学时。在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式包括理论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训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三个方面的特点:1.把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论,方法同国内连锁企业的管理实践相结合。2.在引进介绍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尽可能同全国连锁企业的现状相结合。3.使本教材尽可能适合采用案例教育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主要操作技能与方法。

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中专业技能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现代高职教育强调“工学结合”,倡导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广州工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课程是在计算机基础、连锁经营管理实务、商品学、配送中心管理、门店营运与管理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与后续课程如商品采购、门店营运、物流配送、财务管理紧密联系。

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是以门店开发与设计为研究对象,介绍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商圈调查与选址、企业形象与店面设计、卖场内部设计、商品陈列、开业设计的一门实用性专业课程。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有关的基本知识概念、理论,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门店开发设计,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基础技术支撑,更为培养学生今后具备从事商圈调查、选址、门店

CIS

设计、店内、外布局设计、商品陈列、门店开业推广设计等工作的实际能力而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与行业的紧密结合,尽可能融入当前连锁行业的需求和最新变化,突出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内容的选取上,根据职业情境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选取了连锁企业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培训、绩效管理、薪酬与激励、劳动关系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8个模块15个项目53个任务,辅以课外阅读、课堂训练与测评,内容新颖、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书的特色在于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单项项目尽可能是大型项目的子项目,尽可能用接近学生未来岗位的项目任务来训练,并在每个项目(任务)后,设计了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完成所有的项目和任务。

曹静主编的这本《连锁店开发与设计》吸纳了连锁店开发与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连锁店开发的战略、商圈调查、不同零售形式的规划特点、店铺投资、开业、店面店内设计和设备选择等。本教材共分九章,章连锁企业店铺开发战略,介绍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的内涵、常见的开店战略和开店计划;第二章商圈调查,介绍商圈的概念、调查及设定方法和GIS在选址中的应用;第三章不同零售形式的规划,介绍百货商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和商业街的选址及规划要点;第四章店铺投资分析,介绍连锁店的投资项目、投资评估和大型商铺的投资分析;第五章店铺租赁与招商管理,介绍店铺租赁洽谈、合同和招商工作模式;第六章店铺开业,介绍开业计划的制定、协调、实施与营销策划;第七章店铺外观设计,介绍连锁店的店名、店标设计、出入口设计、招牌与橱窗设计和停车场与楼梯设计;第八章店内布局与环境设计,介绍店内布局的原则、要素和不同业态的布局形式,以及灯光、色彩、音响、气味等环境设计的要求;第九章连锁店设施与设备,介绍连锁店常用的陈列仓储设备、标识、待客、防损、收货设备和节能、消防设备等。

《连锁店开发与设计》是“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连锁经营管理重点专业建设项目”(085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也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教改课题”成果,适合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适合流通业人士阅读。

三、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按照连锁经营管理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以连锁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依据连锁超市店铺拓展、布局及陈列工作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内容,同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依由简单到复杂整合、序化工作任务,通过任务驱动、课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有机结合。注重在每一个工作任务、每一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市场调研与职业岗位分析,以连锁企业的完整工作过程为依据,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科学选择项目,实施项目教学分为项目确定、项目实施、项目考核三部分。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学生就业的连锁店、加盟店及创业店铺的店长为培养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现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掌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内容、策略和技能,并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和从事连锁企业管理的工作打下基础。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管理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实践性较强,具体培养要求如下:1.在于使学生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念和管理理论;2.理解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配备以及人力资源规划(难点);3.掌握连锁流通企业连锁企业工作分析,懂得如何进行招聘和录用员工,培训和开发人力资源(重点);4.掌握连锁流通企业资源绩效

考评、薪酬管理等基本方法(难点、重点);5.掌握连锁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1.基础知识要求:

学习本课程应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金融财务基础知识等。

2.素质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要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实际操作运用能力。

3.实践操作要求:

由于本课程主要是讲述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部分有实训课解决,本课程主要侧重于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这一过程的培养。

项目实训教学充分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了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与人沟通的综合能力,而且便于教师在项目进行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和汇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课堂的理论性教学。

课程考核方案

根据高职教学建设和发展需要,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特制订课程考核改革方案。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教学工作的重点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力争对学生进行全面检测考核,讲究实际效果。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知识考核、能力测评与过程考核三项综合考核,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一、知识考核

1.成绩配比

知识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40%。

2.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有八个模块,分别是:

(1)连锁企业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2)人力资源规划;

(3)招聘与配置;

(4)人力资源培训;

(5)绩效管理;

(6)薪酬与激励;

(7)劳动关系管理;

(8)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第一章 连锁企业店铺开发战略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连锁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1

第二节 连锁企业开店战略

1

第三节 连锁企业开店计划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二章 商圈调查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节 商圈概述

第二节 商圈调查及设定

1

第三节 店址选择与GIS

2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三章 不同零售形式的规划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百货商场

第二节 专卖店

1

第三节 购物中心

第四节 商业街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四章 店铺投资分析

2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连锁店投资项目

第二节 连锁店投资评估

第三节 大型商铺投资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五章 店铺租赁与招商管理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店铺租赁

1

第二节 招商管理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六章 店铺开业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店铺开业计划的制订

1

第二节 店铺开业计划的协调与实施

1

第三节 开业活动的营销策划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七章 店铺外观设计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店名和店标设计

1

第二节 出入口设计

1

第三节 招牌与橱窗设计

1

第四节 停车场与楼梯设计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八章 店内布局与环境设计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店内布局设计

2

第二节 店内环境设计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九章 连锁店设施与设备

2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连锁店常用设备概述

第二节 连锁店陈列、仓储设备和生产加工设备

第三节 标识、待客和防损、收货设备

第四节 节能减排、消杀、卫生和消防设备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附录1 超市购物环境(GB/T 23650—2009)

附录2 城市商业网点条例(征求意见稿)

二、能力考核

1.成绩配比

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2.考核内容

考核项目表现为: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3.考核方式

过程化考核(60%,其中包括态度评价、技能评价、团队合作、完成情况评价)

在学习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内容、策略和技能等具体内容之后,结合本学期学习的各种案例和先进经验,每位学生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最终形成电子PPT作业上交。本项考核完成的时间预计为第12-15教学周。

评分方式:能力考核总分=教师评分×50%+学生评分×50%

(学生评分:同学相互之间进行打分)

评分细则:

(1)职业规划设计的完整性(30分)

作品内容要求真实、完整,分析透彻,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目标、实施路径、评估调整、职业道德等方面。

(2)职业规划设计的科学性(30分)

要基本体现人职匹配的思路,目标确定和路径设计要符合自身和外部环境实际,不主观臆想,科学合理。

(3)职业规划设计的操作性(25分)

作品要求思维缜密,目标明确,分析有深度,可操作性强,要有一定的分阶段目标,尤其是近期(大学至毕业后五年)目标规划,分析要具有说服力。

(4)职业规划设计的逻辑性(10分)

作品逻辑清晰、组织合理,准确把握职业规划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5)职业规划设计的创新性(5分)

创意新颖,充分体现个性而不落俗套,

文如其人,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该阶段是实施中的重点,计划确定后学生需通过各种途径完成项目。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一方面对学生会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做好理论知识的梳理,另一方面为项目评价做准备。课程的实训项目内容及目标如表1所示。

表1课程实训项目内容

名称

内容

目标

实训项目

1

投资可行性报告的分析

引入案例深入剖析,撰写投资可行性报告

实训项目

2

编制商圈分析报告

掌握商圈相关知识,会区分商圈,撰写分析报告

实训项目

3

实践选址

某预设连锁门店的选址策略

实训项目

4

店标及店铺招牌设计

设计店标及招牌

实训项目

5

比较沃尔玛与家乐福卖场设计不同

卖场内部布局调研

实训项目

6

设计门店的

7Y6

设计所选门店的

7Y6

(一)

项目任务分配

由组长分工,制定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积极探索和解决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按时完成规定工作任务。该步骤着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二)

项目计划制定

按照各个项目小组划分,制定出各个小组的项目计划,这里又具体包括了完成项目的方法选定、实施项目的步骤、时间控制和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每个小组至少需要拟定好两套通过成员共同沟通讨论后的方案。在项目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以确保其都能掌握到重要的知识,因为分工的不同,角色的不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在自己的部分中发挥各自的创新能力。

(三)

项目计划落实

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是项目计划的落实。在此阶段中,学生在拟定好计划之后,老师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去,以确保计划顺利落实。在课堂知识的教学中,老师仅仅是引导者,老师通过讲授、情景模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并引发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独立性思考,以便更好的促进项目任务的完成。

(四)

项目成果展示

以PPT的方式向全班介绍项目的完成情况。通过展示,提高学生参与项目化教学的积极性,培养竞争意识。展示后要求小组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其他小组根据其讲解和答辩情况进行评价考核。之后是教师点评,教师在点评中指出问题所在及解决方法,比较各组的优劣。

三、过程考核

1.成绩配比

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过程考核总成绩:考勤×30%+作业完成×40%+课堂表现×30%

2.考核内容

(1)考勤情况;

(2)课程作业成绩;

(3)课堂表现。

3.考核方式

该项考核总分50分,基础分25分。以此为基础,在考勤、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课程作业等各项进行加减分赋分方式。(加减后分值区间为0-50分)

(1)

考勤成绩(记录)

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迟到每次扣分0.5分,无故旷课一次扣2分。学期旷课超3次,本项成绩为0;学期旷课超五次,过程考核成绩为0。

(2)课程作业成绩(记录)

本学期本课程计划作业次数6次,根据每次作业完成质量,经批改分为A、B、C三个等次,A等每次加1分,B等每次加0.5分,C等不加分。另作业完成创意新、质量佳者设A+等次,学期作业获A+2次以上,本项成绩为满分。

(3)课堂表现(记录)

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加0.5分,提问回答完整,陈述有理有据加1分。

四、“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项目教学的考核

根据项目特点,建立演、练、考、评结合的考核模式,共三方面。

一是过程考核分,约占20%,主要是考察学生日常课堂表现情况,建立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团队分工协作,强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二是项目成果分,约占30%,主要是根据各小组的PPT成果展示,采取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群体评议等方式对各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同时组长还要对成员的项目任务工作贡献情况评分。

三是期末卷面分,占总成绩50%,从而发挥考试的导向和检验作用,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学习的衔接。

1.

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5.系部主任审核意见

系部主任(签字):

6.教务处审核意见

教务处处长(签字):

第10篇

关键词:给排水实践课程;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54-04

水环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焦点问题,因此当今社会对给排水工程专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对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多学科知识体系综合学科,实践教学对整体教学效果影响甚大,实践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北京林业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和设计三大部分,涉及课程实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七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共计32学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综合水平,提高实践教学考核的公平公正性,促进教学效果,是本研究的核心任务。笔者对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近几年的实践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的实践尝试进行了综合分析,对问题和经验进行了研究总结。

一、课程定位

给排水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是一门应用型的专业课程,不仅涵盖生物、力学、物理和化学的知识,而且与电子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是介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1]。专业实践课程是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背景下,通过实验、实习和设计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同时也是获取新知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实践方法。实践课程的定位是通过实践课程实训,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了解给排水科学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初步具备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因此确定了整个实践课程的设置、重点内容和教学考核方式,体现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紧密结合,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学院统一设计实验,自编实验讲义,扩展考核方式

(一)实验课程

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实验和专业课实验[2],专业基础课实验包括水分析化学实验、水力学实验和水处理微生物实验三类,专业课实验包括给水处理技术实验、供排水管网实验和污水处理技术实验。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学院通过对目前国内的核心水处理企业如北京排水集团、北京自来水集团、北控水务集团、碧水源公司等企业,进行技术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全院老师编制了6门实验课程的讲义,并要求实验课带班老师提前亲自做好每一次实验,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编写在实验注意事项中,并根据实验原理和设计提出思考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效果和思考能力。如根据目前饮用水中出现的内分泌干扰物,设计了臭氧活性炭处理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实验课程,同时在分析手段上设计了利用UPLC-MS-MS分析内分泌干扰物的中间代谢产物,毕业生受到自来水集团的青睐。

每门实验课程都由专业任课的老师亲自带班,实验课的安排保证与理论教学同步。实验课的分组合理,微生物实验2人一组,水处理实验4人一组,化学实验每人单独进行,既保证了有效的利用资源,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学生课前准备预习报告,课后提交实验报告,并要求学生实验报告工整清晰,数据测定真实、数据处理规范,实验教师对测定数据进行检查和签字后方可生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生适应现实工作岗位的需要提供了良好的素质训练。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

北京林业大学设置了3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包括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校级。专业教师可结合科研实际,提出相应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题目,由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团队进行申报,与学生一起从事科研活动。其中三类项目有严格的验收标准,国家级项目须有SCI文章、市级项目须有核心期刊文章,而校级项目也必须有公开发表的文章。该实验实践课程的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每年由于发表SCI文章而被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录取为直博的学生大有人在,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学院开展了丰富的环保社团活动,其中“绿手指”社团的地沟油制肥皂项目获得了国家20万元的经费支持,提高了学生素质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逐步实现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

(三)实验考核

给排水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是单独的课程,因此执行严格的考核制度,采用实际考操作和笔试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平时实验占50%,实操和笔试各占30%和20%。主考教师准备不同浓度的样品,考核时学生随机抽签,进行浓度的测定,在测定的基础上根据平时实验积累的经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污染物去除,并分析取出后的污染物浓度,监考教师根据统一制定的评分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打分;笔试主要反应对实验原理、注意事项和问题思考的把握程度。通过考核不仅检查了学生的操作水平,而且更深刻领会了每次实验的内涵,避免了平时实验中分组实验中个别同学依赖其他同学操作的不良习惯,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上了一个新台阶。以上笔试和实际操作的考核形式,经过实践检验,是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法。

三、实习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影像与现场相结合

认识实习、金工实习额、生产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是给排水专业本科阶段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3]。北京林业大学长期以来与北京排水集团、北京自来水集团、北京翠湖湿地公园等单位达成了长期的实训校外合作基地,还与校内的污水处理站等基地签订实习协议,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渠道。

(一)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主要是学生到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高层建筑供排水及消防系统进行参观[4],加深学生对给排水工程的认识和了解,初步建立起对本专业的总体工作任务印象。

在认识实习前,带队教师召开实习布置大会,具体明确的提出实习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并针对实习内容播放各个实习机构拍摄的供排水流程或水处理工艺技术流程,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过程环境中,如北京市水源九厂对褐煤和石英砂双层滤料的过滤和反冲洗过程中各个阀门、开关、设备的操作;吴家村污水处理厂的全流程和各工艺参数的调节和控制界面,可以模拟各种事故现象及处理方式,在进入现场前对城市水处理系统的复杂性和突发事件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在现场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有针对性认识实习,大大提高效果。在认识实习工程中,以工艺为主线,以单体构筑物为副线,通过先大体了解流程再具体认识单体构筑物,最后了解具体涉及的设备及选型方法,一步一步将学生从宏观的认知引导到专业知识的细节上。

(二)金工实习

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专业的金工实习是集设计制作与实际加工于一体的实习教学方式,将创新工程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机械加工技能操作训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习的基本要求是给用户安装洗浴系统及卫生洁具,因此首先要设计各个器具的具置,然后设计管路系统,最后进行管理和洁具的安装。因此突破了一般金工实习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铸造、锻造、焊接等基本机械加工工艺知识[5],更加注重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和设计创新能力的结合。最后的考核为系统稳定运行不漏水。开放式的金工实习模式成为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一个基础平台,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着重培养工程动手能力,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适应现代化企业需求的合格工程师。

(三)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学生结合已学习的水质工程学[6]、建筑给排水、水处理工艺设备及仪表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北京林业大学建立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资料库,其中包括:实纲、影音资料、实习图纸、实习思考题等。通过学生进驻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建筑公司及高层建筑现场,参观并跟班运行等手段了解工艺及运行情况、污染物处理过程、建筑施工场景等,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也为学生今后选择职业打下基础。

生产实习之前指导教师召开实习动员大会,讲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实纲,播放实习影音资料和PPT课件,阅览设计图纸,让同学初步了解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平剖面图、动画、建筑给排水三维系统图等,并结合实验室的模型演示,让学生对各构筑物内部构造、运行机理有初步的了解。实习期间严格按照实习场地分班组实习,同时学生需要记录实习工况,编制实习报告。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针对实习中的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扩展实习空间的同时也延伸了实习的时间。

1.毕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结合自己的毕设选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际工程参观实习,为顺利进行毕设打下基础。北京林业大学的毕业设计全部来自于实际课题,因此每名毕业生根据自己的选题,选择到类似工艺的水厂或高层建筑的场所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包括核心工艺流程,各个工艺构筑物的形式和用途,主要设备及选型,同时对自动化控制环节进行学习。对于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地表IV水体出水标准要求的选题,不仅需要去污水厂和再生水厂进行实习,同时去设计院进行学习,以达到工艺符合实际设计的要求。通过综合实现的训练,为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习考核。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习记录和实习报告,并由教研室组成专业团队对其实习内容进行现场答辩,最后根据实习报告及实习答辩记录评定学生的生产实习成绩。金工实习的考核为供排水系统稳定运行不漏水。对不及格的学生要求再重新实习,直至达到实习要求为止。因此,大大提高了实习的效果。

四、设计教学:命题全部源自实际项目,每个学生单独选题

(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作为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独立的工作能力。给排水专业课程设计包括泵站设计、给水排水管网设计、给水厂设计、污水处理厂设计和建筑给排水设计。设计题目尽量选用目前国内外的主流工艺,且难易适中,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目的。指导教师在授课之前将设计任务书下达给学生,将课程设计的知识贯穿于授课过程,使学生掌握设计计算的方法。在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设计任务布置和任务解答。

设计过程中,在核心设计参数的设定上,采取统分相结合的方式。每种方案由5~6人组成,同一组里的每个学生在处理规模和进水水质等方面略有不同,这样的参数率定有助于同组学生间的讨论,同时又能发挥学生独特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对工艺的独特见解,反应对基础知识的领悟能力和拓展水平。

(二)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选题百分之百是指导教师正在设计与研究的现实课题,80%以上的选题体现了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水处理新工艺。如在水环境方面:更侧重于目前水体污染控制要求的缓流水体水生态和水质保持工程设计、初期雨水的收集净化与利用工程设计、面源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多自然型河流生态净化工程设计。在污水处理方面:更注重与我国污水排放新标准结合,新建污水处理厂设计全部实现一级A的排放要求,核心工艺包括MBR工艺、生化+滤布过滤工艺、生化+微滤等;同时更加注重污泥处理工艺的体现,在传统污泥脱水的工程设计的基础上,增加污泥消化、污泥堆肥及生态利用、污泥钙化及建筑材料回用等污泥综合处理及资源化工程设计;重视污水厂臭气对环境的影响,增加了污水厂的臭气收集和处理方面的工程设计;在部分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A2/O、SBR和氧化沟[7]的选题也结合目前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实现一级A达标排放的新标准要求,体现深度脱氮除磷工艺,同时将除磷精确控制及磷回收的工程设计纳入新的设计体系;同时结合北方缺水地区水环境对污水排放的达地表IV水体的高标准出水要求,更多的在组合工艺和新工艺的应用方面进行设计尝试;在饮用水处理方面:注重新型污染物的处理工艺及消毒副产物控制技术,并结合北京市面临的南水北调与海水淡化进京的多水源优化调度的管网分配,核心工艺包括多层滤料过滤、膜过滤及臭氧消毒、紫外消毒等新工艺设计。因此,学生经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能够适应当前用人单位的技术需求,保持了较好的本专业就业率。

(三)设计考核

由教研室主任为答辩考核组长,全体教研室老师为组员组成考核团队,对同学设计中的三个环节“开题、中期和最后的设计成果”进行统一考核,成绩的核定按照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后取平均分,3次答辩取10%、20%和70%作为最终的成绩,保证了考核的公平和公正性。由于选题来自实际的课题,且每人一个选题,因此不仅避免了设计雷同,设计成果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工作面试中的竞争能力。

毕业设计限定了学生的基本合格线,最少8张图纸,其中2张手绘,且设计没有工艺失误和图纸基本没有错误,答辩过程对设计工艺介绍清楚,关键环节提问回答无误;对于不达标的同学,限期整改后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合格者,不授予学士学位。严格的设计考核制度和设计规范,确保了设计质量,使得每年都有数名同学考入设计院工作。

五、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给排水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整个实践教学,从实验、实习和设计三个教学和考核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为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通过实验的统一编排、实习的与生产实际结合、影像与现场的双结合及设计的单独选题及实际命题的实践教学路线设计,结合水处理全流程实验设计及盲样考核、管网制作及压力实验考核、实际水厂设计及设计运行核心参数考核的多途径教学模式及公平考核渠道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整体有效地推进实践性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满足了当前给排水工程领域对创新性实践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田葳,杨素芬.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及教改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2]李红艳.高等院校给水工程课程的教改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

[3]冯景伟,陈慧,严燕,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质工程学教学改革初探[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8).

[4]李芳,齐晗兵,崔红梅,等.给排水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

[5]朱玉英,殷艳树.现代工程教育下的金工实习改革[J].教学研究,2009,32(2).

[6]李圭白,张杰.水质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李友志.提高给排水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2,(10).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 调研 岗位领域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70-02

截止到2020年,我国的营业铁路里程将能够达到十万公里,比较繁忙的主要干线对客货进行分线,复线率与电化率都能够达到百分之五十,铁路的世纪运输能力能够很好地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关的技术装备都能够实现与国际水平的基本契合。在确定了这样的蓝图后,人们获得了奋进的力量。在2010年,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做出了更加详细的部署:要将职工的整体素养全面提高,这样才能更加有力地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如今,铁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越来越快,对高素养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工作的落实已经是迫在眉睫。

一、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重要性

党曾经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打造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而作为铁路承认高等教育来说,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科学理念,也就是人自身的发展、完善人格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随着新兴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应用与更新,要想推进铁路的大发展、大跨越,就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才去操作和应用。因此,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乘风破浪、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实践,创新的发展铁路成人教育事业。要改变固有的传统观念,重视人才在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才培训工作,鼓励和支持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充分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竞争机制,鼓励职工积极学习、自主学习。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经费支持要到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面对这些之前未曾遇到过的问题和矛盾,我们没有已经积累好的经验,没有可以参考的现成答案,更没有固定的解决模式。因此,这些问题若想得到良好的解决,改革创新精神是很重要的。要对当今时代人才资源进行准确的定位,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将视野放在实现中国铁路事业的现代化的高度上,对铁路承认教育的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把握,不仅要对现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做出及时而充分的肯定,更要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保持清醒的认识。

为了能够与当今企业改革的步伐相吻合,并适应如今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就不能仅仅满足对当前状况的认识,而应该具备不断追求的精神,杜绝墨守成规的现象,将原有的条条框框打破。如今,铁路部门实现了六次调图提速、改造既有线电气化、对电气化铁路进行重新建造、投入大量的动车组并开始运营以及促进了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全新的设备、技术、理念、以及交路、模式等被运用,在安全运输实践过程中广泛地运用了目前来说比较先进的工务工程技术、高速铁路技术、运输调度技术、重载运输技术、机车车辆技术、牵引供电技术以及通信信号技术。通常来说,在铁路局、基层站段和车间都会设有作用等同于职工教育委员会这样类似的机构,但客观来讲,他们很难真正有效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最后变成形同虚设。虽然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若要发展,就必须依靠人才支撑,而人才的获取又依赖于教育。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一)行车管理岗位群

行车设备的监督与操作;行车报表记录;日常运营情况监控与调整;非运营期间行车业务作业;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

(二)客运管理岗位群

客流组织;客运设备操作与维护;乘客服务;车站环境管理。

(三)票务管理岗位群

AFC设备操作与维护;AFC设备故障应急处置;票务台账及报表填记;车站票卡管理;票款及备用金管理。

(四)机电设备管理岗位群

车站消防报警系统管理;车站BAS系统管理;气体灭火系统管理;车站通风设备管理;车站给排水系统管理;车站低压电器设备管理;其他辅助系统设备管理。

(五)安全运行监督岗位群

工程车故障和处理;调度中心紧急疏散处理;行车设备故障的处理;自然灾害类事件的处理;供电类故障的处理;火灾类事件的处理;大客流疏散;AFC设备故障的处理;治安事件的配合处理。

(六)车站综合管理岗位群

综合治理台账记录;车站重点部位的管理;车站治安,消防管理;相关单位(部门)的组织协调;车站附属区域的管理。

三、专业能力与课程设置分析

1.在对铁路成人教育进行定位,不能脱离铁路运输服务。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将更大的生机与活力赋予到铁路承认教育工作中。在对相关职业学校建设时,应当以多功能、综合性和集团化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同时,作为铁路成人教育系统,要对铁路运输的实际运输生产以及人才需求的状况进行仔细地调研,将培训前与培训后进行有机地结合,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同时,对一些不适合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制度、政策,该废除的废除,该整改的整改。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铁路发展需要的铁路成人教育的模式,探索建立高效、便捷的人才教育的体制机制。具体对应关系如表(1~3)所示。

2.通过以上的分析与研究,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从而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3.与此同时,搭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实训基地平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衔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奠定了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慕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的分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39-40、42.

[2]甘勇.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专业与相关专业配合的思考[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2,01:52-53、56.

[3]徐虎,刘奇.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策略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167.

[4]李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英语培养目标与授课的优化[J].教书育人,2011,21:100-101.

[5]朱宛平,吴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05:13-14、50.

第12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风建设;建设策略

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背景下,普通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探析学风建设的新特点,寻求学风建设的有效策略,对于发挥高等学校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一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的灵魂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1]。例如,清华大学的学风是“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北京大学的学风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浙江大学的学风是“求是”二字。每一所高校都无一例外地有自己的学风标示,用来体现学校的精神追求和治学态度。高校的学风弥漫于无形,显现于有形。学风对高校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风表现在治学态度方面,就是学习者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有无实事求是、不耻下问、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是以铁杵磨针、绳锯木断的毅力和恒心,进行刨根问底、质疑求真的探索?还是急功近利,偏安一处,止步不前?面对已有的学说和成果,是以新的视角,寻求突破,标新立异?还是墨守成规,优孟衣冠?在业已取得的成绩面前是戒骄戒躁,谦虚诚实?还是自鸣得意,踯躅不前?是学而不厌,集众家之长,砥砺前行?还是盲目自大,互存戒心,相互攻讦?这些不仅反映学习者个人人格的优劣、胸怀志向的远近,更关系到学习者能否成长为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国之栋梁。学风表现在治学方法方面,常常凸显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还是断章取义,一知半解?是注重创新,继承与批判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兼得,还是拘泥于无足轻重的结果,沉浸于几个新奇的术语?是局限于抽象理论体系的认知与把握,还是既重视对理论体系的建构,又致力于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彻底解决?这不仅彰显了学习者的科学素养、学术造诣,而且也关系到学习者创造能力的大小和创新活力的高低。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中的一项长期工程,而学风则是学习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综合素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稳定性的一种倾向。学风的发展过程一般情况下是渐进的,间或也会有突变的现象。正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一所高校优良的学风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积累、精心培育才能形成。优良学风一经形成,就可以不断地影响、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学生,让大学生一踏进校门就能受到良好学风的熏陶,充满着期待和求知冲动,获得无穷的学习动力,使其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等方面受益终身。综合以上叙述可以看出,普通高校的学风建设关乎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理应给予高度重视.

二以发展的视角透析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新特点

面对文化多元化、信息全球化、交流快捷化的新时代,当代大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即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愈发广阔,获取新知识、了解掌握新技术异常迅速。但正像他们鲜明的特征一样,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入校后跟风转专业,不能顺利完成学业,就业后得陇望蜀,频繁跳槽,这已经引起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这种现象固然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兴趣旁移、学习纪律松懈有关,也与新形势下高校的发展特点有关。那么,当前高校学生在学风方面有哪些新的特点呢?认真观察,深入分析,可归纳概括为六大特点:(1)表现不佳的学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前表现不佳的学生多是学习成绩差、家庭不和的同学,现在却有较多的学生蔑视课堂纪律,不按时上下课,经常迟到逃课,课堂上玩手机,作业不认真完成,考试作弊。(2)不能顺利完成学业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学生高考成绩不错,高中基础也比较扎实,但在大学阶段成绩却严重下滑,留级、肄业、拿不到“双证”的大有人在。(3)干扰因素增多。以往学业失败者大多是早恋、校外兼职赚钱等这部分学生,但现在造成学业失败的原因还有迷恋于网吧、沉溺于游戏、误入非法教会、被骗加入传销等多种因素。(4)干扰因素前移。以前大学生的纪律松弛、学习成绩下降,常出现在那些因为过度考虑就业前景的毕业班学生身上。现在,在大二、大三的学生中已有部分学生因担心就业前景而产生焦虑、迷茫情绪,影响了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5)教师学生各执一词,相互抱怨。过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刻苦精神不够有抱怨情绪,但学生很少对教师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现在,一方面教师常常反映学生基础太差,自律意识不强,学习不用功。另一方面,学生常抱怨教师为人师表不够,爱生敬业不足,教学方法不活,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6)学生的矛盾心态加剧。学生是大众化教育的受益者,学生也深知就业的压力和创业的艰辛,却又不愿认真客观地做好职业规划,珍惜大学时光,孜孜不倦,用知识武装自己;自控能力不强,但又总希望学校对自己少管、不管,尽可能放大自己的自由空间。至于产生上述新特点的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导致大学生学业水准下降的客观原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部分高校出现了下述问题,并影响到学风建设:教学资源紧张,服务设施落后,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建设滞后;激烈的生源大战,使得普通高校的生源严重不足,不得不降分录取,导致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留级、退学、不能顺利毕业的学生比例不断上升;结构调整艰难,专业转型迟缓,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使很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险;专业口径较窄,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有关的激励制度不够,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媒体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2]。其次,教学和管理理念的滞后是制约学风建设的瓶颈。知识的爆炸性增长,迫使人类的学习必须从主要依靠学校学习转变为终生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纯的授业解惑,而应着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培育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客观事实是,教师由于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不活,不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分享,开展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而是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间或运用多媒体教学,却也走不出“照屏宣科”的通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得不到激发,甚至还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负责学生管理的辅导员、班主任,又忙于教学和其他行政性事务,用于教育管理学生的时间较少,更多充当的是“消防员”“急救队”的角色;教学和科研严重脱节的现象司空见惯,真正的高水平教师忙于跑项目做课题,很难走到教学一线和学生教育管理的前台,在学生学业需要指导、专业方向需要定向的时候却得不到名师的及时有力的帮助;更有甚者,极少数教师的责任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采取放任态度,对课堂中的“低头族”不理不采,考试过程组织不严密,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再次,负面社会风气与应试教育的弊端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不利社会环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市场经济主导地位的基本确立,社会上出现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缺乏诚信等不正之风浸染着高校学生,对他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形成产生了消极影响。基础教育的应试性弊端,在学生进入大学后充分暴露。大学原本是一座知识的殿堂,而大学生则处于一个享有一定自由度、有更多时间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汲取营养、完善自我的阶段。这需要学生具有清晰的目标、顽强的毅力、高度的自控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可是,我们的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家长、老师、亲戚朋友均把考试分数作为第一要务,家长为了给学生腾出更多的学习时间,甘愿把学生力所能及的大小诸事做完,长辈亲友为了激励孩子考出高分,不惜拿出重金许愿,把考上大学作为唯一的奋斗目标,学生成长的阶梯都是由老师或家长提前搭好,学生很少有自我设计的机会,更别说自我规划能力了。学生一旦走进大学圆了梦想,便在理想的真空中找不到新的方向,应试教育的综合症全都显现出来:学习缺少动力,生活不会自理,心理素质较差,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包容他人,不会换位思考,宿舍矛盾尖锐,与人沟通不畅,抗压受挫能力不强。在这样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有部分学生不知所措,迷茫惆怅,网游消遣,荒废时光,自暴自弃。还有部分学生出现心理异常,如逃避现实,封闭自我,抑郁恐惧,幻觉失眠,有的甚至有自杀倾向。

三普通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发挥思想教育的引领作用,遵循学风建设的基本规律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重视学生正确价值理念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进取意识、主人翁意识,要教导他们争做家之孝子、校之骄子、国之栋梁。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局限于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要以系统论为指导,做好学风建设的顶层设计。要从学风、教风、校风、机关作风等多个方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学风建设不仅要重视传统的考试环节、教学环节,做到严肃考纪,公平公正,严格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教风,还要抓好学科专业建设、文化育人环境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打造高雅的校园文化,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

(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为了形成学风建设的常效机制,学校必须成立由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主要职能部门组成的学风建设领导机构,对学校学风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明确目标职责,加强领导,及时督察。各学院也应成立以党总支书记、学院院长为主要责任人的学院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学校布置的有关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各学院可以采用辅导员加导师制的工作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导师侧重于专业引导,学法指导,个性开发,学情调研。辅导员侧重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服务,两者密切配合,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同时要发挥学生会组织、学生党团组织的管理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管理机构和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打造优良教风,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学生,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三)从常规管理做起,抓好学风建设的观测点

教学管理部门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从严管理,弘扬正气。要加强制度建设,做到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教育人,这是保证学风建设真正能够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之一。要在必修课、选修课、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环节上严格标准,正确引导。学风培育离不开“养成教育”,要紧紧抓住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不放松,任课教师要对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作业上交情况、见习实训情况进行严格考勤和管理,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3]。辅导员要掌握四个“数”,即留级退学人数、考试挂科人数、作弊人数,甚至还要掌握那些学习成绩异常变化的学生的人数。以此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兴趣,及时向任课老师反馈,为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培育典型,挖掘典型,发挥榜样的带动示范效应

典型有正负两个方面,以正面典型为主。要积极培育典型,善于挖掘典型,发挥“标杆效应”。把那些在学业上表现突出、学科专业竞赛中成绩优异、社会实践中成绩突出的学生评选出来,把他们的事迹上网,形象上墙,喜报传家;加强学生党员基层组织建设,每个专业建立一个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这批人,带动全体人;注意遴选优秀校友在校学习和成功就业、创业的经验,有计划地邀请他们回校为在校学生作专题报告,以真实的实例和切身感受,教育感召在校大学生,帮助他们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规划明晰的职业方向。通过不同层次的典型引路,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先进,就业有目标。

(五)加强实践,学以致用,实践育人,让学生在成功中找到自信

实践工作是学生提前接触社会,深刻认识专业,增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实践基地,丰富实践项目,让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协调同步,共同发展,真正做到全面育人,通识专才。在日常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专业课老师多带领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参与同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任课老师利用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开辟新的实习基地。在学院每年度的奖、助学金评定工作中,要把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纳入总体考评体系,也可单独设立社会实践奖励项目,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围绕专业特点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三下乡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活动,以赛带学,以赛促学,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亚东.高等学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7):3-6.

[2]杨建.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3):108-110.

第13篇

【关键词】校园安全文化 高职院校 安全文化建设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越来越多,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安全压力日渐增大。这不仅表现为由于师生人数增加对院校的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和安全保卫队伍建设的基本需求,还表现为不断增强的外部环境不安全因素对这些院校的影响,以及高职院校师生个体面临的安全压力,同时也表现为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内部危险源的管理,创设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环境。为此,可以说,加强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

校园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上文已对文化与安全文化的定义结构进行详尽的阐述,由此可见,校园安全文化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使师生个体和学校整体免受侵害和破坏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就是要在校园内部营造一种安全气氛,将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全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师生员工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精神动力,并为建设平安校园与和谐校园的目标而努力;通过建立校园内部的管理机制,利用安全文化的功能,转变师生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从而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科技知识与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自救水平,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心理,不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与健康,促进校园正常生活秩序的稳定运行和学校健康、协调、持续地发展。

二、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与现状

高职院校跟一般高等院校既有共同点,又存在自身的特点。作为教育实施和学生求知的场所,高职院校的校园与其他大学校园一样, 是人员密集、活动频繁的场所。特别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院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校园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大,职业院校安全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既有单考单招学生,又有自主招生的学生,学生来源层次多样性,安全知识和意识参差不齐;另外,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学较多,校外实习时间较长,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较多,安全事故出现的机率较大;而且高职院校很多都是由成人院校专制和中专升格组建的,学校内部管理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安全管理意识、制度仍需不断提高。因此,高职院校与一般高等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有着共同点,也有着以上自身的个性化特点,其校园安全建设不能一味追随本科院校的脚步,它应该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以面对更为复杂多样的安全形势。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和安全文化的三层面理论,本文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复杂的形势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体现:

首先,职院校园安全文化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校园安全文化定义的不统一性导致评价衡量标准很难统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学校在进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对校园安全文化理解不同、建设内容、建设重点不同,从而导致衡量这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优劣的标准很难统一。校园安全文化内容的多层次性导致评价标准无法准确进行量化。物质层面的内容最易衡量,制度层面的内容相对较难评价,对于一项制度的评价一般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很难用客观数据来评价;而精神层面内容是最难评价的,所有的相关理念、信念、价值取向等都是在长期潜移默化中积累形成,这些只能通过行为主体的行为结果来反映,而行为结果又可能同时受到家庭文化、地域文化等其他文化意识的影响,不能简单评价为就是校园安全文化产生的结果。

其次,职院校园安全文化缺乏系统性建设,系统性建设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质量的高低。完整的职院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应该包括培养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建设高校安全保障场所、设施、器物等物态载体,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预警机制等内容,充分兼顾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活动组织各方面。既要有防微杜渐性质的日常防备,又有快速应对的危机管理能力,既要有一般性、传统性的安全文化,又要建设从事专门工作所需的专门安全文化和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网络安全文化。对照上面的职院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系统性要求,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或缺失的地方,如:大学生安全素质参差不齐,安全保障和预警机制不健全,安全管理水平与保障要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安全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安全制度执行难,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出现执行力不强等情况。

职院的安全文化教育缺乏可持续性发展性。在安全工作中,职院往往更多倾向于重管理、轻教育的弊病长期存在,安全文化教育普遍缺失,现状堪忧。由于职院生源的参差不齐的情况相当严重,部分学生管理难度很大,学校内外部环境的恶化也迫使职院在安全管理上更为倾向于严抓严惩,日常的工作中强度始终保持如一,对于学生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等一系列处理措施,以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虽说此种说法颇有争议,但毕竟职业院校在当前学历为先的社会大环境当中认同度还不高,自身发展压力较大,这也只是无奈之举。

三、职院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一)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安全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伦理道德素质。安全素质、道德素质不会自发形成,也不会自行提高,它需要靠教育和人们主动的学习,同时,也需要制度的约束。

1. 安全理念倡导。安全理念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全的指导思想、安全的宗旨。安全理念设计一般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办法,既要体现国家总的安全理念,又要结合高校实际,突出职院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对决策层和管理层来说,是否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至关重要。要把安全理念渗透到高校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各要素之中。

2. 日常教育渗透。这里所说的安全日常教育渗透是指将安全教育进入学校日常教学体系。具体建设内容包括:编写或选择质量优秀并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安全教育教材;设置安全教育系列科目作为必修课,或者必修、选修相结合,并给予适当的学分;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学分中加入实践考核环节,即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定时间量的安全保卫工作实践,如参与校园巡逻、大型活动安全保障、交通文明督察等等。

3. 主题活动培养。高校可结合本校实际及特色,寓教于乐,让师生在活动中获得安全知识、感受安全文化、提高安全素质。主题活动的类型可以多样化,一是普及宣传型的活动,既可以结合案例经验、先进典型作正面引导,加大宣传,也可以开辟宣传专栏图片展,利用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既可邀请有关专业人士到学校授课,通过集中培训考核等形式强化安全学习,也可通过主题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主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既可运用校园广播、报纸、宣传栏(板报)等传统宣传平台,也可引进校园网、短信平台、电视视频等新型传播媒介,宣传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进行安全咨询服务,及时解决问题。二是参观体验型的活动,可建立校外安全教育基地,例如,在辖区消防大队建立一个安全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师生参观交流,了解消防常识、体验最新消防装备等,从而收获感性认识。另外,也可通过情景模拟小品剧来体验如何防盗、防骗等常识。三是实战演练型的活动,如组织开展消防灭火逃生演练、防恐演练、群体性突发事件演练等各类实战演练,通过相对真实的情景设计,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全方位提升安全文化品质

安全环境主要包括物态环境、制度环境和组织行为环境等方面。

1. 加强硬件建设,夯实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在校园安全文化构成要素中,最直观、最外显的因素就是大学校园的硬环境和硬设施。因此,物质层面的保障是校园安全文化形成的保障。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校园内建筑物,包括教学设施和师生生活设施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如教室、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内楼梯、门窗以及相关安全要求设计等,师生生活设施建设如宿舍、食堂、浴室等;二是室外活动空间设施建设,如室外活动器械、运动场、雕塑、水池、花园等;三是多功能的防火、防盗、交通安全、报警等电子信息监控严密的安全防范体系的建设;四是安全文化经费的保障,建设校园安全文化需要充足的经费作保障,尤其对于校园安全的硬设施,除了初步建设资金还需维护更新资金。目前各高校仍普遍存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适应不了安全工作的需要等问题。

2. 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全员育人体系。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内容涵盖高校工作每一个部门,是为全体师生和高校和谐发展服务的,并非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一家之事,也非职能部门单独能完成的任务,必须面向师生,依靠师生,动员全校的力量发挥高校所属部门及全体师生员工群防的巨大作用。因此,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组织机构作为保障。一是学校决策层层面必须完善安全工作相关领导机构。二是加强学校安全保卫职能部门的组织力量,加强队伍建设。安全保卫职能部门是安全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理所当然应是安全文化的倡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因此,这支队伍的素质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

3.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构筑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校园安全管理包括环境安全管理、设施安全管理、卫生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治安安全管理、活动安全管理等内容。在校园安全管理上,首先是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实现从被动型、经验性的安全观向主动型、系统型的安全观转变;二是要从事后处理的被动管理向以危险预测、应急演练、有效控制与风险评估为重点的预防管理转变。校园安全管理的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法治精神为指导,制定与法律对接、体系完备、可操作性强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要明确责任,强化各项安全管理职能和责任的落实,使预防为主的原则从严、从细落实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同时要严肃责任追究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校园内可能发生的社会安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形成对策,以此为指导,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完善应急预案,深入推进风险隐患的整改工作。要健全学院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各部门的安全责任制,加强专、兼职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安全保卫人员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鲍清芬,张晓红.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6):91.

[2]朱翔天.从文化的内涵浅析校园安全文化及其建设[J].安全生产与监督, 2007 (5): 42-43.

[3]邹长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建设[J].湖湘论坛, 2005 (2).

第14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军警院校;高职外语教学;二语习得

高职教育是以专业知识传授为基本、以专业技能获得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求工学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9年试用)》推行工学结合,侧重职场环境下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也应突出专业结合,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教育信息化的空前发展和社会各界对于多元化人才的广泛需求向职业院校提出新的要求,即加强教师交流、校际合作以及校企联合。当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合作机制的研究涉及教师合作、师生合作以及校校合作等模式;受限于专业特殊性和管理模式性,军警院校高职外语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挑战性和创新性。

一、任务型教学与二语习得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简称TBLT)是20世纪8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研究相结合的一项重要的语言习得模式和外语教学理论成果[1],也被称为任务型教学(TBI),要求学生使用真实的目标语言完成有意义的任务,包括拜访医生、面试或者致电客户服务寻求帮助;评估内容主要基于任务结果,而不是指定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因此,TBLT在开发目标语言流畅性和建立信心等方面特别受学生欢迎,可以视为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简称CLT)的一个分支。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andInteractionistHypothesis)[2],该理论基于Krashen的“输入”假设(TheInputHypothesis)和“习得—学习”假设(The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3]Krashen认为,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习”(Learning)是获得外显知识,“习得”(Acquisition)是内化能力的过程。[4]在任务型外语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完成教学,学生通过“任务”构建语言中介系统,从而更快、更有效、更持久地学习外语知识,强化自己的外语运用能力。任务型外语学习重在发展语言能力,学习者通过“任务”体验各种语言情境,体会语言表达,然后实现情境以外的熟练运用、举一反三。因此,“任务”是检验学生二语习得效果和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以及教师教学组织情况的有效手段。

二、军警院校高职生的外语学习现状

(一)军警院校高职生情况概述

军警院校高职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一定部队工作经历、通过全军统一考试招收的学生,该考试与高考同步且考试科目基本相同,英语学科也列在其中。教学对象在应征入伍前基本接受过高中教育,个体差异使得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在入伍后接受过不同专业基准和不同军事技能程度的学习与实训。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主要招收服役于边、消、警一线的士兵学生,这些学生普遍拥有1-2年的部队服役经历,且具备相应的军事技能,他们的外语水平因地区、警种以及专业的不同存在差异。

(二)任务型驱动教学对于军警院校高职外语教学的适用性

笔者总结几年的公共外语教学经验后发现,随着招收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高职外语教学的要求也持续更新和加强。究其原因,第一,军警院校高职生源质量有所提高,一部分士兵学生属于大学生入伍,相比高中水平的士兵学生拉开了距离。第二,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笔者调查所在院校边、消、警三个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后发现,边防学生的英语水平趋于上升,警卫学生的英语水平最弱,主要因为边防工作对外语能力有更多的需求,警卫工作对于专业技能和素养的要求更多,消防专业对于外语的需求并不明显。第三,现代化部队提高了人才的能力要求,仍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综观21世纪第一个十年,边、消、警三个专业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对于外语的需求更趋于专业化和职业化,军警院校高职生外语学习的意义也发生变化,不只停留在语言层面的听、说、读、写,更多是注入职业能力,与专业技能并驾齐驱。多维度的现代化人才符合行业需求,担负“急、难、险、重”任务的军警部门对人才的要求更是如此。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庆典、G20杭州峰会、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举世瞩目的活动中不乏军警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与保障,在实质性工作或问题排查和解决的过程中缺少不了国际化的语言沟通与交流,例如,警卫人员负责外宾与重要场所的安保,消防战士学习先进的防火灭火理念、使用国际化的先进装备,边防部门在出入境口岸查控各类敌对分子等等。由于军警部门是国家安全保证的基石,应当从院校教育抓起,学生不仅要积累知识和锻炼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语言沟通的能力,使文化交流能力成为必备的素质。

三、任务型教学对军警院校高职外语教学的启示

在高职英语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是语言规则和语法,以掌握语言为教学目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课下开展对应的练习。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强调语法有助于英语学习者规范语言交际技能和改善交际状态,学习者只要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就可以在交际中有意识的使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课堂也发生了改变,由教师为主体的讲课模式转向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头脑风暴(Brainstorm)、角色扮演(Role-play)等新方式进入教学。英国语言学者JaneWillis在专著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5]中提出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第一,前任务(Pre-Task),即教师引入任务;第二,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包括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计划(Planning)———各组准备任务的情况,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第三,后任务(Post-Task),包括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小组的任务执行情况,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教学步骤更加灵活,比如,教师不再需要“假设输入”,而是以原有任务或者既定任务为学生的实践内容。鉴于军警院校开设课程的专业性质较为突出,专业目标较地方大学更为具体,高职外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时更加有的放矢。“前任务”阶段要求教师从多个角度输入任务,可以由外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合作实施,从而增加任务的现实意义,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更加有信心,以警卫专业为例,教师可以将某次国际会议或活动的警卫任务设定为Pre-Task。教师任务后,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语言输出。如果任务涉及的语言简单、语法规范,则教师不必解释,允许学生输出准确句子;如果学生认为表达难度较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等方式形成多个方案。在Post-Task环节,外语教师需要综合录音、录像、小组讨论以及专业课教师的评定,讲解或更正语言难点,以利于学生通过练习实现更加准确的表达,使句子表达更具有专业性和创造性。任务型教学不但实现了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相结合,而且为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和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学习者获得交际能力并非停留在语言层面。此外,后续的教师讲解避免了教学重心落在语言形式上,而忽略了语言的准确性。

四、结语

第15篇

鲁班文化——提升育人内涵

两千多年来,鲁班一直被土木工匠奉为“始祖”,成为中国古代土木建筑工艺的集大成者。正是缘于这种独特的尊崇,在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内,从整体设计到建筑风格再到道路命名,处处可见“鲁班的身影”。学校党委书记徐公芳在学校第八届鲁班文化节上说:“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50余年的办学史,也是一部鲁班文化传承的发展史。”

2002年,学校正式升级成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之初,鲁班文化就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写入校本教材,进入课堂,以此熏陶一届又一届学生。建经11-6班学生邵赛男,入学两年,就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我从未想过自己还能拿到特等奖学金!”这个曾经被老师贴上“爱玩”“叛逆”等标签的女孩,在参与“鲁班技能节”“鲁班杯”创新创业竞赛和“专业义工”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渐树立了成为“鲁班传人”的信念,一改过去作风,以积极向上、热情好学、认真负责的全新面貌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与邵赛男有一样经历的同学不在少数,来佳黎就是其中之一。在来佳黎的心里,鲁班文化的系列活动是她最喜爱的校园活动,即使已经毕业,她仍然对学校组织的“专业义工”志愿者活动念念不忘。“每年寒暑假,我们都要去建筑工地走一走,给工人们宣传施工安全、质量意识、消防知识。”她还告诉记者,自2006年以来,她和同学们已先后到过杭州、绍兴、湖州等不少建筑工地,开展施工安全知识教育达1211人次,工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专业义工”。“我们学校目前有7500余名在校生,他们中80%以上的人都参加过青年志愿者活动,这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人从事的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志愿者活动。”院长丁夏君说。“专业义工”志愿活动是传承鲁班文化的一个载体,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爱岗敬业的精神,还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为了更好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鲁班文化的薪火相传,2006年,学校设立了“鲁班创业园”。如今,创业园内形成了科技创新孵化园、创意项目孵化园、创业项目孵化园和创新创业培训园四园鼎立的格局,分别发挥着扶持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模拟创业、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的功能。与此同时,创业园也成了师生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以2010届建工系毕业生陈华鸿为主的研究创新小组就是利用这个平台,通过研究建筑施工中脚手架屡屡发生倒坍事故、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开发了外悬式外墙脚手架,获得了国家专利。

随着鲁班文化的深入人心,学校又引入企业文化,以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项目丰富、发展、提升鲁班文化的内涵,实现校企文化的联姻。据介绍,学校已与浙江省建工集团、亚夏集团、绿城集团等多家企业实施校企文化战略对接,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文化普及相结合,把鲁班文化与现代建筑行业文化相融合,突出建设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

2012年3月29日,学校“鲁班人才学院第一期”正式开班。鲁班人才学院遵循“以学员为主体,以社会为平台”的培训理念,以专家授课形式提升学员的理论素养、以分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学员自我教育、社会实践方式锻炼学员的工作能力。课程主要由政治理论学习、人文素质修养、分组讨论模式、志愿实践训练和魅力论坛五大部分组成。“这种以虚实结合方式建立的二级学院,有利于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精英培训计划,强化学生的自治能力。”学校党委书记徐公芳认为,只有紧密结合办学实际,才能真正继承鲁班文化,才能将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素质教育变为独具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才能建立“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从传播到参与,“鲁班”已经成为浙江职业技术学院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文化符号,成为学校重要的精神力量,被学生们奉为“精神营养”。

合办学院——拓宽育才渠道

2011年6月29日,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部信息指挥中心内嘉宾云集,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五洲管理学院的签约揭牌仪式在这里举行。这预示着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同建立的合作学院正式成立。

校企合作学院成立后要如何运营?丁夏君院长说:“校企合作学院实行相对独立的组织管理体系,由专门的理事会进行管理。学校还设立了院务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人才。开设工程监理、建筑工程管理和建筑设备安装三个专业订单班是第一期的重点。订单班的专业课程和教材由企业人员和学校老师共同参与开发,工程建设定额原理与务实课程和《建筑结构》教材就是校企共同开发的成果。”

此外,合作学院还建立了专业技术交底和安全上岗、实习导师、日志和周汇报结合、巡回检查、总结报告、联合答辩等六项制度,并与企业共同建立和完善了定岗实践考核评价体系。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瞿龙深有体会地说:“合作学院这些制度保证了‘学生好不好,企业说了算’目标的真正实现,大大增强了校企合作中企业的主动性,使学校教学更加贴近企业需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亚厦学院与五洲管理学院成立后,学校又与金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金都绿色建筑联合学院、绿城学院。合作办学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多维度发展,不但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就业等方面实现了校企共赢,而且有助于双方在综合管理、科研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增加彼此的情感与相互依存度。

2012年4月,学校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排水与暖通两个实训中心。实训中心的建设融入了浓厚的伟星企业文化和职业氛围,是该公司目前企业员工内训的国内基地。据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方先生透露,此次合作已经列入浙江省高职教育2012年校企合作十大案例。他说,共建实训基地(中心),学校将企业的最新技术与工艺引入,并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在提升实训室建设层次的基础上,丰富了实训内涵;企业则可借助学校的场地和师资力量,优化员工培训的内涵和环境,拓宽吸引人才的渠道。

校企合作办学院业已突破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给校企双方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价值。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丁夏君并未就此止步,他说:“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既是发起者,也是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实施者,在出现问题和困难时更是主要的解决者和协调者。这样一来,不仅合作关系不稳定,学校的负担也会越来越重,难以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还必须整合多方资源,尤其要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

2012年11月23日,学校与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浙江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及其下属企业,联合成立了浙江省建筑行业人才联合培养学院和建筑装饰人才培养学院。行业联合学院打破了校企“一对一”的合作模式,实现了多家企业与学校的相互合作。丁夏君院长将联合学院的育人模式概括为“1+1+X”,即一所学校、一个行业协会、X个行业协会下属企业。

“加合学院的企业,将人才需求申报至联合学院,联合学院再将信息提供给学校,学校则根据企业申报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行业联合学院在全国属首创!”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何辉激动地说。如今,行业联合学院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大纲的制定等事宜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何辉副院长说,按照计划,今年9月,行业联合学院将正式开始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