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教育思想汇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
此刻回想着老师放的视频,脑海中出现的除了焦裕禄任职的辛劳外,还有人民对他的拥戴以及其他同事在谈到他时眼中流露出的尊敬与崇拜。没有什么比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更大的褒奖了,作为一个***人,他受到所有人民的肯定,给我们留下了前进的榜样,相信我们的纪念与尊重还有我们的不断前进,不断努力的奋进才能让他在另一个世界感到欣慰。他做的每一件事无不透露着对人民的爱,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把自己的岗位当成自己的家,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和百姓鱼水情深,始终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就能造福社会。从焦裕禄同志身上,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我看到了为人民服务绝不是一句空话,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有太多的内含,它有太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人,要做好一个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把自己的岗位当成自己的家,就能做到勤奋与坚持,就能造福社会,做一个大写的人。相信我们的***吧,一个焦裕禄,必能激出无数个焦裕禄。
汇报人:思想汇报网
2012年4月20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的企业那么多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百姓安危,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呢?在金钱和道德的较量中,到底谁会胜出呢?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利益才是高于一切的,可是我们中总有一些人抱着资本主义的想法,以牟取私利为首要任务,他们中的不少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那么,到底是教育的制度问题还是他们在社会中生存而沾染了社会的恶习呢?
道德与金钱的较量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很多人在金钱面前总会失去了自我,他们丢失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确实,金钱在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的一生不能只为活着而活着,只有拥有理想的人生问心无愧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在我看来,人之所以区别于兽,是因为人有羞耻之心,而君子之所以区别于常人,是因为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也许道德无法为我们带来短暂的物质利益,但是它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境界。
作为大学生,一方面我们接受着先进的思想,我们接受各种教育,而我们在接受这种灌输的时候是不是有将它消化吸收,从而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呢?
关键词:消费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消费主义;消费正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043-02
一、消费社会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巨大飞跃,人们的眼光不再停留在如何提高生产上面,而是转移到消费的层面,这就催生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消费社会。与马克思所提出的生产社会的消费不同,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的消费是社会的主导,是决定性因素。生产社会的消费指的是对产品的自然价值的消费,即对产品自身的消费。消费社会的消费是产品的意义,即不是把产品当作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自然产品、当作物来消费,而是把产品作为符号来消费。在这个时候大众购买产品价值的大小由其作为符号在符号体系中的地位决定。这是一种关于符号价值的消费而不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符号消费逐渐走到社会场景的中心,成为主宰资本逻辑特别是符号逻辑的统治者。随着大众消费的来临,消费文化充斥在各个阶层之间,符号的消费主体不断扩大,大学生成为首当其冲的被影响者。当代大学生广泛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追求,在无止尽的消费追求中,衍生出不同的消费观念,这些因素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消费社会所带来的机遇。首先,消费社会中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拓宽人们的消费视野。大学生可以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感知世界发展的美妙,并能增长自己对消费物的见识,从而丰富自身的消费经验。其次,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电话、计算机及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播媒介得以兴起,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广泛接受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使大学生能顺利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流之中。鲍德里亚也曾指出“通过各种物品、一种分层化的社会开口说话――为了将每个人都保持在一个确定的位置里。不仅仅消费品本身浓缩了一个人身份的秘密,而且,一个人的消费方式也是其身份展示的重要手段”,这些传播媒介广延性的特征,能够迅速高效地宣传商品的特点,从而保证消费过程的畅通无阻。再次,消费社会的到来帮助大学生重塑一种科学合理的学习生活方式,督促大学生将刻苦学习和合理生活统一起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应试教育带来的紧张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也能保证同学们能够寓学于乐,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最后,消费社会是建立在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前提之上,因此每一个社会个体都能参与其中,在消费过程中主体之间是一种平等自由的地位,在这一内在要求下,大学生能够享有平等的消费地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同学之间的攀比和炫富行为,从而能够树立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和道德责任。正是在这一消费社会的道德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正在考虑将群居与慎独、自爱与友爱、道义与利益、利人与自利、热爱学校与个人权益诉求、道德违纪处罚与申诉减免等有机统一起来”,大学生公开参与竞选、公正进行奖学金的评比、自由平等地享有恋爱的权利等行为都逐渐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风景。
2.消费社会所带来的挑战。消费社会的到来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大学生向着健康和谐文明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消费社会所传递的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等价值观,也诱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出现难以化解的困境。一方面,消费社会中的消费不同于生产社会,它更多地强调的是象征的意义和符号的价值,是一种外在的虚拟的与使用价值无关的地位和身份的显示,因此存在于其中的大学生无法摆脱这一基本诉求,渐渐地沉迷其中,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欲望而忘记大学生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消费社会中的消费物是建立在差异性的价值基础之上的,体现在消费过程中就是一种消费的个人主义或者说是另类主义。大学生个性鲜明,而差异性的特征正好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很少估计自身本质的需要,而仅仅是为了满足差异的特性,不理性消费的现象广泛存在。最后,消费模式的多样化特别是网络消费的普及化,使大学生之间的消费交流越来越少,彼此平等自由、相互交流的学习空间日益缩减,消费过程愈加娱乐化,大学生的消费最终成为没有实际意义的感性消费。
二、重塑消费社会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命
在分析了消费社会的现实背景以及其带来的重大影响下,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就成为重中之重。
1.对消费正义的认识。何谓消费正义?“消费正义实质上是社会正义、分配正义在消费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它源自对消费问题的伦理思考,即以正义观的价值视野对作为人之重要存在方式的消费,进行合理性和目的性的理性审视和道德评价,从而建立起合乎人性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以牵引和约束人们的消费活动,使之趋于正义和善。”消费正义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自主性消费,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之上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并能结合社会生活的理性消费。在这一消费过程中消费主题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出发,把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自己购买的主要依据,从而在消费过程中愉悦身心、发掘自身价值的行为方式。就其内容而言,消费正义需要考虑两点内容:一是自身的实际需要,二是社会的承受能力,是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在这一点上与消费社会的个人主义是完全相反的观点。因此消费正义更加符合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使大学生能够明白在享受消费的权利的同时,还需要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2.如何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费正义。第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上,把理性消费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保证大学生的消费正义,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帮助同学们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虽然以书本的知识为主要讲述内容,但是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有着合理的价值评判标准,但是缺乏科学的实践认知。只有把教育目标设定在大学生自身的道德规范上才能有着显著的教育效果,而理性消费本身就属于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生活方式,在课堂上予以认真仔细的讲述,帮助同学们认识到理性消费的重要性,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消费正义的价值观认同,就能从整体上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是,消费正义的教育是建立在大学生的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直以来所推崇的科学道德教育,把德育的‘理解’等同于知识的‘认知’,将智力的、体力的、美感的、道德的和社会组成部分加以分隔,使人更多技术地对待、处理生活,教育失去了整体、有机的环境力量和真实性,形成了德育理论对人性关注的缺失”,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第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加强消费的道德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包括消费的基本道德风尚、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个人消费与社会物资生产的关系、消费公平与自由以及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协调问题。使同学们能够明白,在消费正义的引领下,消费已经不是个人的自主自愿的行为,更是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活动,保证同学们的全局意识和整体观念。第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强调消费正义教育在交往、对话与审美等方法上的创新。教育意义上的交往主要是指受教育者与他人的交往,包括两大领域:一是受教育者与成人的交往,包括与父母、教师、社会其他人的交往。二是受教育者之间进行的交往,在交往中形成各种受教育者群体和亚文化。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消费正义的交往,不仅是要求受教育者正确认识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加速学生的社会化、成人化进程。其次,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对受教育者的品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公共消费领域,大学生通过与商家对话和谈判,不但可以买到货真价值和物美价廉的商品、服务,而且可以联合起来组成消费者共同体。同时,通过德育对话,可以在不同消费体之间形成尊重、信任和宽容的社会文明风尚。审美指大学生摆脱消费主义的束缚,自由自在地评价某种商品及其价值的活动。审美教育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审美主体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形成对某一事物美的感受,在对审美对象产生审美反应之后,能够自主地选择消费品,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能满足自己消费的欲望。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揭示了一种新型社会形态的到来,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发掘其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科学合理地与大学生的消费教育相联系,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重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完成从消费主义到消费正义的过渡。
参考文献:
[1][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周笑冰.消费文化及其当代重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王千马.无法独活[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4]张天勇.社会符号化:视阈中的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郑红娥.消费社会理论反思[J].南京社会科学,2006,(7).
[6]余源培.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7]范平花.消费社会视野中的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