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一学习计划书范文

高一学习计划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一学习计划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一学习计划书

第1篇

一、学习目标:所有课程尽力上A等级。平时注意预习、抓紧,将所有知识点灵活掌握。

二、具体做法如下:

1、早上6:20按时起床,做到像在军训期间一样,动作快捷洗漱完毕,开始早读和上学,做到上学不迟到;

2、在校期间,上课做好笔记,认真听讲,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积极主动思考、提问、虚心请教、不懂就问,记录好每堂课的笔记;

3、在校下课后,不与同学吵闹、打架,与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起到团员带头模范作用。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

4、下午放学回家一定要及时,不在别处逗留,更不要与同学一起在外玩耍或买小摊上的东西吃。要严格要求自己,回家后快速做作业,做题之前,首先复习当日所学知识点和例题,然后一鼓作气吧作业做完。晚上做题时,适当每隔1小时休息五至十分钟,保证高效率做作业;

5、有时间当晚提前预习第二天的课程,并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同时将笔记整理好(仔细认真看一遍和补充不足);

6、保证每天中午午睡1小时(中午放学也要及时回家吃饭和午睡)。晚上睡觉前将书包与校服整理好,以便早上上学。

三、作息时间表:

1、早上6:20-6:30起床、洗漱。

2、6:30-6:50早读(分别读语文和英语)

3、6:50-7:00早餐(一定要快速吃完)

4、7:00后上学(在学校早读一定要有效率)

5、12:10-12:40吃午餐。

6、12:50-1:50午睡。

7、1:50后上学。

8、晚上6:00-6:30吃晚饭。

9、6:40-10:00做作业(其间可以休息或洗澡)

10、10:00-10:30预习功课。10:30-10:40清书包。10:40睡觉,最迟不超过晚上11:00睡觉。

11、尽量不带手机去学校,晚上睡觉关机。

第2篇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高一年级学生就要面临高二的文理分科。高一寒假学习计划对自身做个清晰、理性的分析,确定自身优势,为学文、学理寻找理由就显得颇为重要。大概方向确定后,就要明确自己所选择的方向中,哪些学科要参加高考,哪些只需通过会考,从现在起就可以相应地制定出针对不同科目的不同 “用力”方法,将自己高中的时间、精力做到合理分配。

依常规来看,多数学生会选择学理——未来的升学、就业面相对更宽。学习理科,数、理、化就全部是考试科目,而数理化的难点都在高一。因此,高一寒假必须做的就是把上学期没有学会的内容学明白。有一些知识的掌握是为了以后更好应对相关知识点,如果高一就出现漏洞,未来所有相关知识也都会关联出现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高一的学习量很重,很多学生往往在第一学期还不太会调控。因此,高一学生第一学期的功课或多或少都会有落下的地方,这就需要利用寒假进行调整、提高、填补工作,甚至可以说,寒假能否利用好,对未来三年的状态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高一寒假学习计划时间安排:

7:00 起床

7:20 洗涑完毕之后跑步:绕楼2楼(7:20----8:00)

8:05 吃饭

8:20---8:50 背单词

8:55---9:25 背课文

9:35---10:35 数学

10:45---11:45 英语

11:45---12:00 课外书

12:00---13:00 午休

13:10---14:10 化学

14:20---15:10 物理

15:20—16:20 语文

16:20---吃晚饭前 free

第3篇

1、知识量大。

2、学科内容深,学科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强,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3、综合性、系统性强,要理解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

高中生每天要学的内容很多,如果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就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本来能学好的东西也学不好,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运用计划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磨炼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浪费。

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不同,学习计划也应该因人而异,但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黄金时间来记忆

同学们应该抓住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来安排记忆,提高效率。一般而言,早上6:00—7:00头脑清醒,记忆效果比较好,上午、下午都有课程安排学习比较紧张,中午休息30—50分钟可以缓解疲劳,以便下午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而每天如果不能保证7—8小时睡眠,记忆效果也会降低。

尊重自己生物钟

由于生理条件和生活环境、习惯的不同,人们的生活节律和最佳感觉也往往不尽相同。有的人的学习最佳时间在上午,有的人在下午,还有的同学感觉晚上学习效率最高。在了解了自己的最佳学习时段之后,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佳感觉时间去做,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要有时间限制

为了提高效率,在制定计划时,要适当给自己“压力”,对每一科目的预习和复习要做到三限制:即限定时间、限定速度、限定准确率。这种目标明确,有压力的学习,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每学习完一部分时,都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会更充满信心地复习下去。

对照计划反省

计划一旦制定,就要雷打不动地完成,如有完不成的,也应立即在次日加倍补上。如:反省自己,当天的计划完成了没有,明天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果完成的好时可奖励自己一次;如果完成的不好时可惩罚自己一次。这样做,既有约束力又有可操作性,每天都会感到在进步。一段时间后,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计划做出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促进学习。

第4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程设计;优化;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2.3;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34-01

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最终的考试成绩,还是解题的速度与质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从当前的全面发展理念来看,上述目标都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所应当追求的,也是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当然,成功的数学教学所能够实现的效果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总结起来一句话:所追求的是教学效益。这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词,也为教师们预留出了更多优化课程设计的空间。

一、立足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提不起兴趣,原因在于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而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调研发现,学生们的这种学习感受主要来源于过于理论化的课堂教学。对于数学学习来讲,理论性的知识内容固然重要,但若是始终让数学停留在纸面上,必然渐渐成为学生眼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因此,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完成了初步教学之后,向学生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每年一月份,小张所在的公司都会给员工一次性提高全年月工资。小张2008年的月工资是2000元,到了2010年已经增长到了2420元。如果2011年的月工资仍然按照2008年至2011年月工资的平均增长率继续增长,那么,小张2011年的月工资是多少?这个问题非常实际,虽然看似复杂,但当学生们运用一元二次方程之后,求解过程十分简明顺利。由此,大家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并不是只能用于解方程本身,而是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当数学知识立足于实际生活之后,原本悬于半空的内容便在学生心中生根了。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们看到了数学的来源和出处,也让大家感觉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更是有趣的。如此一来,何愁学生对知识学习没有兴趣呢?

二、精心准备问题,灵活学生思维

问题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讲,是一个“常客”。很多时候,无须教师们去刻意计划,也会在教学过程中随口提出一些问题来让学生们回答。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讲,在课堂上提问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甚至已经成为了与学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里想要强调的是,问题对于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来讲,具有非凡的推动作用,更是优化教学设计的绝佳突破口,教师们有必要加强对这个环节的关注。例如,在对函数知识进行复习时,可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连续性的问题:矩形ABCO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OC=3,OA=4,抛物线顶点在BC上,且经过点O、A,与直线AC交于点D,则抛物线解析式是什么?点D坐标如何?若点M在抛物线上,点N在x轴上,是否存在以M、N、A、D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难度递增的问题串中,综合考查了学生在函数图景里解答四边形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远比单纯的理论讲解理想得多。不难发现,经过精心准备的问题,在内容质量和思维导向上所发挥的作用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这样的问题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构成一个连续性的系列出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预期达到的目标效果灵活调整。教师们一定要意识到,数学课堂上的问题不是随便提出的,要努力做到有提问就要有效益。

三、创新设计活动,揭示数学本质

想要完成对课程设计的优化,除了将原有的教学环节加以强化之外,教师们还应当拓展思路,在基本的课堂教学之上添加一些新的环节,让数学教学在创新中提升效益。其实,这也无须教师们投入过多精力去开创新的教学形式,只要适当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活动设计就可以。例如,在对正方形的特点与性质完成教学后,可以在课堂上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在只有笔和尺子的情况下,如何最快地画出一个正方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马上动手操作起来,并相互讨论,气氛十分热烈。很快有学生提出:画两条相等、垂直且互相平分的线段,顺次联结四个端点,得到的图形就是正方形。教师和学生们就此开始推敲,结合四边形知识得出如下推理思路:从对角线互相平分推得平行四边形,从对角线相等推得矩形,从对角线相互垂直推得菱形,从既是矩形又是菱形推得正方形。新颖的活动形式下,学生们领悟到了知识的本质。课堂活动的开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只要设计得当,便可以与教学过程相得益彰,相互融入。与此同时,课堂活动的加入,也从形式上让学习过程灵动了许多。在活动的带动下,数学课堂焕发出了崭新的生机,学生们也得以在活动的辅助下更顺利地抓住知识的本质。

四、结束语

完整的数学教学,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师生互通配合,并同时兼顾双方感受的交流过程。为此,教师在对课程设计不断进行优化时,应当时刻将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以及知识内容的接受效果放在首位。以此作为教学创新与调整的依据,才能使得教学效果朝着师生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促进教学效益稳步提升,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 要】学习高中数学,会有好些学困生,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作为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对这些学生考生又如何转化呢?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主要略谈笔者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建议

1.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1学习数学的意志、情感脆弱。好些高中数学学困生数学成绩不大理想的原因其实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不好,而主要这些学生缺乏自觉意识和顽强的意志,缺乏学好数学的毅力和勇气,具体表现在:思想上,对待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够端正,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亲人或应付老师的期盼和要求;意志、情感上,由于他们害怕困难、害怕挫折,因此害怕学习,不愿花精力和时间去啃稍难的题目,宁愿做一个学习上的懦夫;行为上,课前课后,从来不预习、复习课本内容,学习数学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不懈,课堂上,老是希望老师直接将数学知识传授给自己,自己不愿意主动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数学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

1.2学习思维问题。严密的逻辑性、概括性和很抽象等是高中数学最主要的特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思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数学问题考虑的不透,即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不会读题、不会挖掘数学题目的隐含条件、不会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只会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思维较迟钝、呆板,相同的题目,优等生往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较快的回忆起相关知识点,而学困生即使会也只是就题论题,做不到相应的联想和灵活的变通,多数时候是漏洞百出、顾此失彼,正因为如此,学困生往往学习数学时,思维缺少灵活性、创造性。

1.3学习方法问题。部分数学学困生也不是学习不认真、不努力,他们中也有好些人学习非常刻苦,甚至“争分夺秒、秉烛夜读”,但是数学成绩老是不突出,总结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往往课前不会预习教材,课堂上不会听讲、不会思考,不会抓住知识重点、难点,课后又不会如何复习,对于老师讲解的知识只会机械的记忆,不去理解、感悟。因此,学习方法的不科学也造成他们学习数学困难。

1.4家长、教师问题。由于受高考升学的压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学生的期望都很高,把学生的成绩都看的很重,数学学困生的基础原本就差,他们知识结构也不够完整,他们的思维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都达到较高的水平,他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加以应用,这些都是客观情况,可是不少老师和家长,往往硬是给他们和优等生提出相同的要求,要求他们和优等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要消化和吸收相同的知识,把他们在短时间内的成绩和优等生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这无疑脱离了这些学生的实际,无形中加大这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其结果是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使他们害怕老师、害怕家长、害怕学习数学,甚至有时,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考试时作弊,一旦发现后又要遭到他人痛斥,甚至学校处分,其结果一般只能导致心情压抑,产生自卑心理,从而缺乏自信,最终选择自暴自弃、放弃数学的学习、甚至学业。

2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建议

2.1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成功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激励人上进的助推剂,优等生需要成功,学困生更需要成功。高中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成功的机会,让学困生体验成功,体验成功的,例如教师备课时,要设计优等生回答的难问题,也要设计学困生回答的容易问题,使优等生有所收获,也要使学困生体会到成功和进步,若有些学困生还是把问题答错了,这是应加以引导,引导其纠正错误,切不可大加指责、批评,这样会逐步使学困生尝试到成功的甜头;还比如,在平时的考试中出题时应出些尽量简单些的数学题目,让学困生也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成绩,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行,自己也能学好数学;考试结束后,教师应仔细分析学困生的试卷,不但要找错误所在,还要找答题时的闪光点,对简单的错题应要求他们要及时纠正,有些错题还得教师辅导,对闪光点有时还应赞扬,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困生通过刻苦学习也有获得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真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局面和印象,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加努力,以此达到彻底转化他们的目的。

2.2让学困生得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学效率。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作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分别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学困生课前如何预习、课堂上如何听讲、如何思考、课后如何完成作业、如何复习等。

2.3保持自己较高的道德修养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让学困生钦佩你、喜欢数学、喜欢数学学习。“才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而且还需要较高的才学水平,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自己,喜欢自己所教的科目,从而为学生学好自己所教的科目打下比较坚实的兴趣基础。正因为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钻研自己的业务,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应不断保持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为学生起表率作用。

综上所述,是本人长期从教以来,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如何转化的几点看法。当然,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有难度的,更不是纸上谈兵,我们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需要坚持、也还需要耐心,笔者终究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参考文献

[1]肖慧.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J].基础教育论坛,2012(10).

[2]申银燕.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6(24).

[3]孟祥.兰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的几点做法[J].山东教育科研,2001(10).

第6篇

准高一学生就是下学期即将上高中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将要从初中向高中过渡,因此,合理利用开学前的这个暑假,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准高一学生暑假学习计划是怎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准高一学生暑假学习计划精选最新.欢迎阅读!

一、暑假该如何预习高中课程?

语文:从高中起,阅读侧重于感悟,写作侧重于议论,因此,暑假阶段要做的就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不断提升阅读写作能力,注重语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暑假还要加强练字,保证字迹工整清晰。

数学:高中数学在运算速度、准确度、精细度方面的要求都要远远高于初中,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所以,高中数学要研究方法、活学活用,做到这步的前提是要打好基础,所以,这个暑假就要把高中数学课本变成自己的老朋友。

英语:英语广播、英语歌曲、英语电影、英语单词、英语作文,这些是暑假必须要有的,不少高中学校开始全英文授课,所以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也是这个暑假需要加强的。

物理:学好物理要明白物理定理、原理、现象,所以,打好基础是关键,要把初中课本上的力学、电学问题重点复习一下,为整个高中物理打下良好基础。

化学:保证初中各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了解各种化学物质的属性,在预习高中化学知识的同时,要加强课后练习,保证学习效果。学会学习是高中生必备的素质。

生物:要巩固一下初中所学的生物知识,高中生物的①细胞的结构 ②显微镜的使用 ③光合作用④细胞呼吸等知识都与初中生物有关联,最好是通过借阅或者购买课本的方式来了解高中生物的知识架构。

政治:高中政治将围绕着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生活等展开,高中政治不同于初中政治,一定要明白其中的政治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如果还是死记硬背,学习起来会非常的吃力,此外,要关注新闻评论、时事政治,这些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

历史:巩固初中历史是这个暑假最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初中阶段历史成绩不好,那么到了高中就很难学好更深更难的历史知识,因此,现将初中不会的知识弄懂,然后再根据高一历史课本努力,梳理出高中历史的知识框架。

地理:做好计划把初中地理四本书复习一遍,梳理知识框架,初中地理知识到了高中一样有用,千万不要以为两者没有任何联系,巩固好初中地理也是学好高中地理的基础。

二、文体活动也是学习计划的一部分

“劳逸结合”是学习的最佳状态,暑假期间除了要对各科进行有计划的预习外,还应该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大家在备战中考的时候,可能会暂时放弃一些爱好,这个暑假就可以“重操旧业”了。

此外,可以参加夏令营、与老师同学组织游玩或者和家人出去旅游,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还能休闲放忪,也是增长见识。

三、该如何制定暑假学习计划

其实,暑假学习计划并没有那么神秘,也没有那么难以制定,只需要把握两个字“详,实” 。

详就是详细、详实。首先从宏观角度来思考,整个暑假我要达到什么目的,然后分配给每天,这样我们就知道每天该做什么了,学习计划不仅要有时间和学科,还要有具体的安排,比如:看哪些章节、做哪些题,这样每天我们就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实就是要务实、实际。不少同学之所以学习计划得不到落实就是因为计划不实际,有的是时间上过于紧张,没有自由的时间,最终不了了之;有的是任务安排过多,越学越累索性就放弃了。所以,一份好的计划绝不在于它的起点有多高,而在于它是不是能帮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能不能得到更好的执行,这才是关键。

四、制定暑假计划注意事项

①每一份暑假计划都不一样,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大家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如果把握不准,可以和老师、家长商讨,这样制定出来的学习计划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②制定暑假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接下来高中更好的学习,不要为了制定计划而制定计划,这样的计划制定出来华而不实,看起来很好,但是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

③学习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快”,如果因为一些活动或者是特殊原因影响计划实施,就可以适当调整一下;如果觉得计划中的某一项不合理,也可以及时调整。

④制定计划不难,实施计划不难,最难的是坚持实施计划,暑假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如果同学们能够将制定的计划坚持下来,那么,接下来的高一学习将会非常的轻松。

学无止境,虽然中考结束,但是学业还没有结束,因此,准高一的同学们千万不要有“终于可以放松”的心态,而应该为接下来的高中生活做好准备,这个暑假就是最好的缓冲阶段,希望同学们要好好把握。

第7篇

1现有教学弊病

(1)文化水准偏低。艺术设计范畴内的专业学生常常缺失了根本的文化水准,基础科目表现出来的水准仍偏低。这是由于高职录取进来的学生并没能拥有稳固的文化课根基,文化素质不佳。日常教学中,高职也没能侧重人文类的多样科目,很难提升水准。进入院校以后,没能明晰应有的认知目标,自身定位含糊,缺失必备兴趣。如上的要素造成:缺失自主接纳知识的热情,认识也很淡薄。学生在毕业后,没能适应多样态势下的岗位要求。

(2)缺失了新颖模式。高职院校调配的平日授课时段偏短,时间十分紧张。为了发掘潜能,要变更惯用的授课程式,让它能吻合新时段的市场进展。但从现状看,艺术设计侧重去应对测试,应试压力之下,师生注重去增添学术范畴的认知,没能注重技能。现有模式之下,拟定课程显出了偏大的随意倾向,忽视主体素质。日常考核依循的流程偏僵化,应用特性不佳。为了顺应就业,盲目累加日常流程内的授课负担,没能侧重某一技能。

(3)师资及现有教材的弊病。针对艺术设计,科目配有的师资仍偏少,缺失高素质这样的师资。艺术设计之中,教学水准紧密关联着配有的师资数目。双师型特有的师资偏少,数目严重缺乏。选出来的教材没能涵盖着新颖的设计技能,高职教材常被看成本科特有的压缩校本,缺乏新式内涵。如上两类缺陷,都阻碍着长久进展,影响教学进步。

2信息化路径下的授课流程

借助信息技术,拓展了授课必备的新颖资源,便利日常授课。信息技术配有数字化这样的足量资源。信息时代之内,网络不断延展,教学设计拥有了稳固的技术根基,二者彼此融会,借助数字资源,创设新颖的程式。信息化设计中,就要摸索去增设新的程式、探析新的流程,整合并予以运用。

(1)初始讲解时,要让学生明晰这一课节内涵,识记必要内容。例如,解析设计概念,就要明晰对应着的职业特性、艺术设计依循的总理念、常规设计习惯。与此同时,可以延展至工业设计、常用空间设计、视觉传达特有的设计。艺术设计应被融会在更大范畴的文化之内,了解生活联系,从全方位这一视角来识别概念。

(2)欣赏及解析时,要借助筛选出来的某一案例,创设适宜的情境。解析的侧重点为:体会空间设计、解析这样的设计、提炼得出概要的必备元素。经过这种探析,艺术设计可被整合于实践,达到授课目的。

(3)后续讨论之中,要明晰教学场景,寻找出设计依循的主旨。可把班内同学细分成学习组,以便分组探究。课余时段内,可以预设这一作业:经由上网搜索,搜集得出艺术设计特有的多彩作品、关联的视频等;在这之后,带到班内以便供应师生分享。拟定后续评价,要兼顾这一科目的综合水准。

(4)在理论授课外,还应增设课余时段的实践。艺术设计常常用到的实践流程含有:参观并且学习、模拟某一作品、课余调研访谈。依照某一课节特有的内涵,灵活调配课余时段的实践。借助于多媒体,小组以内的成员应能彼此协同,归结得出珍贵的探析成果,制备成幻灯片。可以创设数据库,用于留存探析得来的实践成果,提供学习参照。在实验室之内,也可灵活予以应用。

3摸索适宜的运用路径

(1)紧密衔接多重的环节。艺术设计特有的专业内,教学流程应被紧密衔接在一起,侧重于多样化。设定出来的授课程式要增添多样性,同时寻找出某一契合点。艺术设计细分出来的环节含有:基础类的授课、日常专业授课、毕业时段的设计。详细而言,要侧重基础课,累积必备的技能,吻合新的市场走向。熟识专业方向,才能寻找出最适宜自身的某一岗位,提升设计技能。专业教学流程应能兼顾总体架构内的市场状态,紧密衔接着院校及基地。这样做,延展了获取认知的渠道,强化实践环节,增添了亲手去操作的必备技能。充分发掘潜能,明晰自身的弊病及优势,以便扬长避短。毕业设计之中,侧重考量应有的综合水准、增添实践技能。设计出来的新作品可增添就业之中的筹码,赢得企业喜爱。

(2)凸显信息化独有的优势。信息化状态下,高职要变更惯用的程式,增添新的流程。借助网络来促动彼此的互通,分享各类信息。借助于校内网,让学生随时明晰这一时段的就业走向,明确现有的弊病,协助同学去着力改进,更加适应就业。课余时段中,搜集可得典型特性的多样设计作品,摸索设计技巧,累积珍贵的经验。及时查验新近的信息,跟紧市场动向。校企应能紧密协同,依循合作育人这一根本指引,构建新的模式。侧重培育技能,深化原有的认知水准。经由密切接触,培育出最为优良的这种认识,善于动手设计。密切接触企业,也为后续时段的就业供应了稳固的根基,面对着剧烈态势下的竞争,也不至于慌乱。

(3)显示亮点及特色。依照设定好的大纲,凸显高职独有的亮点。编排好的科目大纲应紧密衔接着授课之中的细节,显示学科特性。适当予以调配平日的常规安排,密切结合逻辑。凸显实践指引,兼顾动手技能。对于动手设计时的各类疑难,应当耐心去供应指引。合理去调配各时段的学时,真正做到活用。日常授课中,侧重添加交叉科目的新内涵,艺术设计特有的科目要被融会至更广的科目之中,灵活掌握知识。师生密切互动,为学生预留足量的消化时间,规避偏集中的授课,也要规避多重科目脱节的弊病。

4结语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优化 思维方式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自从采用新课标以后,由于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接受需要时间,虽然多数教师认可新课标的思想性和前瞻性,对新课改的积极性也很高,但由于新课改的理念与教师们以往的教学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信息技术教师们接受起来遇到很多困难。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色取舍教材,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对刚刚踏进新课程门槛,既要面临新的挑战,又有杂事缠身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实在要求太高。教学参考书质量不高,内容与一线教学不够贴近,很多是可以称作“纸上谈兵”,可能编者都没有实践过,给出的教学案例是想象中的新课程模型,教师感觉利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在很多内容上都有困难。

二、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程序思维方式

众所周知,计算机解决问题主要依靠的程序运行方法,而程序运行是依赖于逻辑的结构化方法。应用计算机程序的实现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往往与人脑的思维习惯大相径庭。所以,建立起程序运行思维是人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

所谓“程序思维”,就是具有把所要解决的一个复杂的问题系统地分成许多简单的小指令后有序地排列起来,并有序地进行操作的思维,如同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维,因此称作“程序思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不是为了培养“小型程序员”,而是使得学生能用程序运行的方式进行思考。虽然,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并不会经常要求学生掌握编程技巧,但程序思维每时每刻都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中。

2.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方式

人们通常是从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辩证思维与形式思维等角度去区分思维方式的。近来,教育界不少人士推出了工程思维能力一说,即综合运用上述思维形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本人认为,工程思维能力是一种综合的思维方式,一种能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一项基本素质,是中学培养目标中绝不能忽视的一项重要的素质。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作用,信息技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3.注重知识的整合与信息环境建设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强调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注重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诸如逻辑、辩证、抽象、批判、发散、聚敛等思维能力。在―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涉及众多学科的内容和观点。信息技术教育在这个整合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达到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信息素养的预期目标,同时,还会产生一些隐性的效果,比如无法经过测量或直接观察而获知的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

环境的一个最为精髓的作用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环境处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接触、处理、应用等多种经验的获得比在课堂上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更有效。真实的情境要求人具有多种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各种能力,因此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五环节”

1.激情导入

孩子们对计算机特感兴趣,喜欢在计算机上鼓捣,就是不太用脑筋。教师精心设计好导言,导言新颖有趣、启发得当,就能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早进入佳境,为新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这一环节,是体现教师为主导的前奏曲。

2.任务驱动

学习操作前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向学生提出本节课应完成的任务或分几次提出各时段应达到哪些目标,必须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明白有哪些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提出的任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具有一定的弹性,避免一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后无事可做,漫无目的地打开其它程序胡乱操作而造成网络堵塞影响整个操作进程;同时防止另外一部分学生因操作不熟练或其它原因完不成任务而丧失信心。

3.自主探究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

4.鉴赏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有经常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当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老师可以用“电子教室”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放映给全体学生欣赏;将方法上有创新的学生请上讲台当“小老师”,让其将自己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将自己的想法讲解给大家听,以此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创新精神。“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不易记,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这时老师再让同学们用小老师的方法试一试,这样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5.小结延伸

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信息技术操作课课堂小结的形式很多,可采取师生共同总结、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同学之间相互切磋等等,以促进知识的保持和迁移。

参考文献

[1]陶增乐.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第9篇

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坚持贯彻落实“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创新”的总体指导思想,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面向低、中档题目抓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数学思想的运用,要研究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考对策,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率。

二、复习的时间

根据本校实际,一轮的复习时间:XX年9月初——XX年2月初

三、复习措施

高三数学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为科学有效的进行一轮复习,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研究高考、吃透大纲,明确复习方向

我们组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时间,组织老师认真学习近三年的课程标准、考纲和考试说明,精心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每节的考试要求认真研究、准确把握,明确复习方向,根据近几年高考试题的难度,确定复习的广度和深度。

2、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扎实教研

一是加强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让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全体备课组成员要统一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针对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集体研究,共同 寻找对策,加强相互交流,尽心筛选各类高考信息。其次,让听评课制度化。我们鼓励老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听课要听出经验,听出问题;评课要评出信心,评出不足,评出改进措施,让讲课老师讲出激情、发现问题、提高素质,越讲越好。

3、重视“三基”作用,强调通行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高中数学的考试宗旨是测试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学生的后继学习能力。因此,复习中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三基”,认真体会通行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只有基础打牢了,同形同法掌握了,能力的形成才会水到渠成。为此,在平时复习中,我们加强了数学基本方法的归纳和总结,注重了通行通法的训练。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知识归纳的过程中,概括出数学思想方法,当然,在方法的总结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相长,让学生对各部分的基本方法形成清晰的方法网络。

4、精选例题,强化跟踪练习

在对例题、练习题的选择上,我们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典型性原则,所选题目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点。 (2)针对性原则,所选题目要针对学生实际,抓住学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紧扣知识的易错点和易混点,做到有的放矢。 (3)综合性原则,所选题目能包含多个知识点,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

5、优化课堂,提高复习效率

在高三复习课中,认真研究上好两种课型,一是复习课,复习课是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教学复习模式,教师分工合作,精心设计学案,严把学案的质量和落实。课上精讲点拨,包括要点、重点、难点、疑点、错点;引导学生纠错、归纳、整理、概括、总结,使知识网络化,思想方法条理化,加强反馈练习,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和方法。二是试卷讲评课,试卷讲评课必须建立在认真批改的基础上。讲评时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错、易漏点,三不讲,即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讲评后老师要求学生做好“满分卷”,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第10篇

南国农先生(2003)将数字化学习的定义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利用多媒体资源和网上资源开展的学习活动。与传统的学习和学习环境不同的是,在数字化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多种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本,学习地点也不再局限于教室。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开展学习的课堂大部分是虚拟环境,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终端设备进行访问学习,信息显示具有多媒体化和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智能化、学习环境虚拟化、多终端兼容等特征的学习环境。我校数字化学习平台已通过Moodle平台成功搭建,学习者可以通过此平台进行数字化学习。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即传统课堂结构的翻转,是指把“学生白天在教室听讲,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

3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医学高校翻转课堂初探

作为医学高校,我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并重,课程繁杂,课堂内容难度大,不易理解,课业繁重,课堂结构急需改革。基于此,根据翻转课堂的理论以及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笔者对医学院校课堂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如下思路:

3.1课前设计

3.1.1设计学习主题

将预设计课程按“知识块”分成若干个学习主题,每个学习主题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课时完成,以便教师开发课程视频。例如解剖学骨学模块中可以分为骨的形态、骨的构造、骨的理化特性等。此外,利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设计课前针对性练习测试,帮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完成学习新知识。

3.1.2制作教学视频

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以及网络的相关学习资源来完成。教学视频可以由任课教师亲自录制或者使用网络上优秀的教学资源。组织资源,收集学习资源,准备适当的学习材料,制作学习视频和探究式案例。①根据教学内容(尤其是课程的难点重点内容),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②以模块设计学习视频,视频中增加导读环节,通过导读内容和单元知识测试,向学习者提出问题,引导学习者自主思考。在医学课程中,我首先将每次课的课程重点内容置于PPT之中,然后通过话筒讲解相应的知识点,同时进行图片或者模型演示,这样屏幕捕捉软件可以录制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会记录下演示的每一个步骤,同时每一个点都会有同步录制老师的音频讲解。之后是将视频上传到数字化学习平台上,学生只需要注册学习账号密码即可以自行观看并进行该课程的学习。

3.1.3课前针对性学习

观看完数字化学习平台中的相关教学视频后,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平台里相关知识点的测试,如果测试过程中有困惑的话,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进行深度的强化。

3.2课堂活动设计

在前期学生自学之后,可进入接下来的学习活动。

3.2.1确定问题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通过学习平台的学习之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策略,如“讲授”、“自学”、“讨论”、“探究”等。如遇见学生普遍不明白的问题,可进行针对性的讲授。在具体教学中,也可以根据所选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人数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条件而定。

3.2.2协作学习

如果问题比较单一,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知识竞答方式组织教学;如果问题复杂,可以将问题分成若干子问题,并要求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子问题,然后,采用拼图学习法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各小组进行组间的协作式、探究式的学习讨论,形成最终的答案。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探究式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进行讨论并实施,考察学生的课前视频学习情况、综合应用能力、团结协作及创新力。在探究式实验的设计中,此环节主要结合不同专业将会使用到的具体应用系统进行设计,设计思路是通过项目的形式体现专业特色、实现基本功能、内容循序渐进、考察课程基本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情况。以“探究式案例”、“探究式实验”和“课程视频”为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自主学习动力和探究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以协作学习形式,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学习实践的过程。根据课程内容和实施环节,设计体现专业特点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完成项目,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2.3学习评价

在学生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进行学生成果的交流,学生可以将学习成果上传到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数据库中,进行成果的分享,也可以通过课堂汇报、交流学习体验、小组比赛和辩论会等形式进行评价。其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真正做到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个人评价和小组间评价、组内评价的有效结合。教师评价的内容包括问题的难易度、独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小组学习中的个人表现、学习进度、小组学习计划安排、成果展示情况等。评价要侧重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的考核,同时,强调考核学生在完成实验过程中形成的实验记录、原始数据、活动记录、交流情况、学习体会等内容。

4课程结构改革目标

借助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构建翻转式教学课堂,实现学生之间互动、协作学习;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而自己则扮演“启发者”角色的“引导关系”;教师之间可以动态交流教学经验并及时获取学生反馈的教学环境。最终实现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将理论知识、临床实践、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培养融为一体,形成统一整合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殷旭彪,陈琳,李凡,王永花.基于设计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有效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

[2]周蕾.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设计[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

[责任编辑:薛俊歌]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化学实验;信息技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考试大纲》指出:“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科学的一门科学。”《考试说明》中也强调:“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这些都体现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而要提高实验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掌握实验基础和提高实验技能,就必须做好课本中“活动与探究”和“观察与思考”等实验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一个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通过仪器组装、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等各个实验环节的实施,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认识实验仪器,熟悉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现象,交流讨论实验原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普及,部分化学课堂演示实验被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辅助(如,动画演示和实验视频)所替代,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推崇,主要是由于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有以下一些优点:(1)动画演示实验过程简洁明了;(2)能替代一些有毒、危险的化学实验;(3)实验演示时间可控,不影响课堂教学时间;(4)不会发生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不可否认,由于存在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学习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但是如果出现化学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比重大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时,则背离化学实验的教学宗旨,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实验习惯的培养。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做了两个方面的调查,一份调查是针对高中三个年段学生进行“关于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问卷。从调查结果统计发现:(1)学生分组实验次数少,平均一学期1~2次左右;(2)学生的实验操作薄弱;(3)学生更喜欢观看课堂演示实验而非视频演示;(4)观看实验视频和动画演示多于课堂演示;(5)老教师动手做实验的次数比年轻教师多。另一份调查是与其他化学教师探讨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实施情况。通过交流探讨,发现教师更多采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有危险的实验不做;(2)有毒有害的实验不做;(3)现象不明显的不做;(4)简单的实验不做;(5)影响教学时间的不做;(6)缺少药品、仪器的实验不做;(7)担心实验失败的不做;(8)实验现象与理论有差异的实验不做。

从以上的调查说明实验教学的信息化有其主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是:(1)教学课时的限制,课堂演示实验需要准备、操作、观察、总结等环节,会占用一些教学时间;(2)有些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或者试剂有毒;(3)实验室缺少一些实验仪器或者药品;(4)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易用性。

主观因素则是与教师的实验素养和敬业精神有关:(1)担心药品影响自己的健康,比如,氯气的实验需要提前制备氯气,担心氯气的毒性影响到自己的健康;(2)担心实验演示中出错导致失败,或者实验现象与课本描述的不符。

基于以上原因,如何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辅助就尤其关键,现以化学必修1为例,谈谈本人对必修1化学实验教学的处理方案。

在化学必修1中,课本中“活动与探究”和“观察与思考”中涉及的实验有22个,具体有:(1)丁达尔效应;(2)萃取和分液;(3)常见物质的检验;(4)蒸馏装置;(5)焰色反应;(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7)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8)氯气的性质;(9)溴碘的提取;(10)金属钠的性质;(11)过氧化钠的性质;(1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1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14)金属镁的性质;(15)铝热反应;(16)氢氧化铝的两性;(17)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18)二氧化硫的性质;(19)浓硫酸的性质;(20)喷泉实验;(21)氨气的实验室制法;(22)铵盐的性质。

根据这些实验的特点和实验条件,可将这22个实验分成以下几类:(1)课堂演示实验;(2)随堂实验;(3)分组实验;(4)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4、6、8、11、14、15、18、20、21、22,这些化学实验有些是实验装置的展示,如,蒸馏装置,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喷泉实验;有些是需要强调实验规范与步骤,如,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有些是有毒的物质的性质实验,如,氯气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性质;有些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实验,如,铝热反应等,通过教师前期精心准备,课堂演示,运用教师自身掌握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知识,能保证实验的安全,又能把实验的注意点和实验现象展示出来,有些实验还能设计成化学小魔术,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金属钠的性质教学中可以在开课前以滴水点灯魔术引课,过氧化钠的性质教学中,可以滴水点燃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

二、随堂实验

实验1、2、9、12、16、17、19,这些化学实验现象明显,安全易操作,可以设计成随堂实验,既能达到增加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解决分组实验少的问题,又能节省课时,课堂紧凑有序。在实验前期准备中还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材料,如,鸡蛋清胶体的制备、铁红的收集、浓硫酸脱水性材料准备等,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很多日常现象也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答。在选择随堂实验时也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1)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化学基础好或者差;(2)要考虑实验的类型,是要验证性实验或者探究性实验;(3)要考虑实验的安全,是否会产生有毒物质,是否会发生爆燃等。比如,金属钠这种金属非常活泼,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钠的性质这节课堂安排的随堂实验,为了避免意外,在随堂实验中每组只分发2块绿豆大小的钠、滤纸以及烧杯,烧杯上面再加盖一个表面皿防止液体喷溅。

三、分组实验

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分组实验次数正常一学期1~2次,所以有必要提高分组实验的教学效率,尽可能把内容相关的实验安排在一起,如,实验3常见物质的检验、实验2萃取和分液、实验5焰色反应、实验9溴碘的提取等这几个实验都属于常见物质的检验,可以安排在同一节进行;而有些重要的实验操作,如,实验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则应安排一课时,保证学生对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误差分析等实验问题的全面掌握。

四、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能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实效性、安全性、规范性。适用于一些有危险性的实验或者条件所限的实验,比如,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硫酸化工生产流程等实验可以借助视频,或者动画演示来展示,让学生更加详细、更加直观地来掌握一些传统实验所展示不出的现象,效果更好;再如,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果是传统的演示实验,只有坐在前排的学生能看到实验现象,后面学生看不到,此时如果我们使用实物投影仪,把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投影展示出来,全班学生都能清楚观察实验过程。

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技能的关键,要尽可能的多做课堂演示实验,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实验,精心设计实验形式,合理布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实验,认真观察,这样才能通过实验提高实验基础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第12篇

(二)契合国家教育文件精神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计划》的重点之一是我国“教育证书+特定专业资格证书”的试点计划将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中启动,以鼓励学生在学习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学习各种专业技能,并培养对应的职业素养、爱国爱岗敬业情操,同时获取多种与被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水平证书。[2]该计划明确提出了高等职院校的招生计划应与对应专业迫切需要的产业发展人才相适应,提高了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之间的配比,并指明了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有利于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质量

“1+X”证书制度是学历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之间的有效链接。学历证书是学生终身学习和教育的基础,专业技能证书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毕业选择就业时的“敲门砖”和企业选聘时的“标准尺”。[3]此外,“1+X”证书制度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整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全面培养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此外,证书制度的出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培训制度的改革和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从而为我国智能制造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才储备条件。

二、教学现状

(一)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更新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进行了大面积的改革,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通过深入研究广西各大高职院校现有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现,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多数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其衍生专业,如无人机应用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专业无法根据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而对特定的工作、课程结构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整。理论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设置既没有得到适当的分配,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而与之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未能与时俱进、灵活调整更新,学生所学技术仍停留在5年前甚至更久之前。最后,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内容仍然主要基于技术理论性培训,且较为宽泛,如电工证培训,放之四海而皆可用,并未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而有不同之处。并且,这些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职业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指导,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存在未按照标准进行职业综合培养的现象。

(二)教师队伍有待完善

在广西区内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太低,教师要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要么专业理论知识较弱。[4]由于各高职院校的办学背景、办学状况、教学研究成果的重大差异,虽然现广西教育厅已有“双师”称号的评定标准,但是现有的教师很多未能达到“双师”的评审条件,未能获得“双师”称号,因此导致“双导师”教学团队的不足。高职院校内的机电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未能更上时展的速度,还处于过时的阶段,教师的教学仍侧重基础技术教育,未能结合职业标准、政治思想、职业素养、创新和未来就业状况。此外,一些职业院校对专业教师自身的职业培训只是一种形式,未能真正实现教师深入企业,与时俱进地学习机电新技术,更新知识,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三)教学模式有待改革

近年来,为适应智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各高职院校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但专业技能培训实践类教学并未受到重视。理论课程课时多学分高,实践技能培训课程课时少学分少,不成体系,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结合少,对综合性的培养较匮乏,没有对应成绩综合评估办法,对学生的工程项目实践成绩的核定和替换方案不灵活。随着现有智能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虽然及时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中增加了一些新的技术课程,但实践教学条件以及教学内容并没有跟上理论课程的步伐,一些院校在实际课程安排中实操课程未能紧跟理论课程,或者未能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导致学生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大多数教师未能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接触现有工程项目,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以理论为指导进行实践,而没有提高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

三、实施路径

(一)课程体系改革

就课程设置而言,高职院校应适当地调整机电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的真实课堂环境,并提高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学生将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以促进工程项目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同时,高职院校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应与社会生产的现实紧密联系,进一步提高动手实操课程在课程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并增加企业实践培训、跟岗实践和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和企业实际的需求,及时调整更新课程体系、特定职业工种的标准培训。[5]课程教材内容应积极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与时俱进,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提高专业知识实用性。同时,高职院校应与对接的企业制订双向培训计划和双重综合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专业课程的优化和整合,设立对应企业订单班,有针对性地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机电专业市场需求、企业所需、学生特点而定。特别是加强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提升思想政治建设、爱国爱岗精神的培养,培养出适合新时代建设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结合企业机电类实际工程项目,依托项目设置贯穿三年专业课程的主线载体,围绕该工程项目拓展专业课程,让学生分阶段考取对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可使学生深入理解和展示他们所学知识,并使用他们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项目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所学为所用。第二,高职院校应建立产业学院,与企业共建实训场所,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改进教师教学方法,使职业技能培训围绕职业标准进行。第三,引进双带头人制度,校企共建课程。第四,根据学生就业中的关键问题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当代智能制造的“大国工匠”。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第13篇

1.图书、档案、情报同出一源,历史上很难区分开。早在远古时代的档案、图书、情报是很难区分的,三者同出一源、同为一体。古代档案与图书是名副其实的“一体化”,图书馆与档案馆融为一体。

2.图书、档案、情报具有相同特征。

图书、情报、档案均具有信息性、知识性、服务性这三个特征,图书、情报、档案工作均属提供知识信息的服务工作。

3.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系统论机理。根据贝塔朗菲发现的著名定律:整体系统的属性与功能大于各孤立子系统的总和,即整体的发挥不是简单地1+1=2,而是>2。应用到“一体化”研究中,即图书、档案、情报各自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有着自己的独立功能,但这三个系统功能简单相加的总和,是会小于“一体化”整体功能的,只有图书、档案、情报融为一体后,他们才能产生横向联系与协作,促进图书、档案、情报资源共享,才能产生1+1>2的系统效能。

4.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一体化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

计算机设备和技术的推广为信息综合管理提供了初步的物质基础,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综合教育,使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实现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奠定了初步的人才和智力基础。

二、高校二级学院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特点分析

1.工作人员少,管理水平低

二级学院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和档案管理的人员数量很少,特别是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多为文秘或教务人员兼任。图书资料和档案管理水平普遍比较低,表现为硬件条件差,普遍缺少相应的管理和利用设施;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程度低,信息共享难以实现。鉴于以上特点,各高校二级学院理应实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整合有限的信息资源和管理人员,发挥整体服务效能。同时,实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与高校现有的管理体制没有大的冲突,易于为各个方面所接受,在实际操作中障碍较少。

2.数量规模小,信息内容单一

二级学院是各高校的基层单位。由于各高校普遍设有图书馆、档案馆(或综合档案室)开展高校的图书情报和档案工作,面向全校提供图书情报和档案服务,高校二级学院所拥有的图书资料和档案的数量都比较少,内容和载体形式也比较单一。图书资料多为本学院所设置专业的专业书籍和刊物,档案多为本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形成的教案、毕业论文等。

3.特征更为接近

档案具有信息性和知识性等特征,但其最本质的特性在于其具有原始性,表现在载体上档案往往是孤本,在价值上档案具有历史凭证作用。但对于高校二级学院来说,其保存的档案,如教学管理中形成的教案、毕业论文,其价值更多地体现为情报价值,需要发挥历史凭证作用的档案比较少。因此,二级学院保存的图书和档案,其特征更为接近,均表现为信息性和知识性。

三、高校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的应对措施

1、提升思想认识。

通过研究宣传,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实行高校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是档案、图书管理工作适应时展的重要举措,是谋求新形势下图书、档案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理论研究的重点,更是实践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确立高校档案、图书管理新的价值观,树立文献资源共享,全方位开放的理念,将档案、图书管理工作与知识创新结合起来,使档案、图书工作从思想到行动实现一次大的变革。

2、统一档案、图书管理的业务标准。

要以一体化管理为目标,研制并应用档案、图书通用的信息处理方法、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彼此之间信息能互相识别、互相利用。逐步协调和统一档案、图书在文献管理、检索方面不一致的地方,组织人员编制和采用适合各系统使用的分类、著录、标引和检索的分类法、著录法、主题法及文献标引法等,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以利于资源共享和现代化手段的实现。

3、改革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的文献信息管理机构,切实解决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赋予新的文献信息管理机构双重职能(业务与行政管理职能),并在这一机构下设置两个中心,即档案信息中心与图书文献中心,,统一协调管理。合理配置档案、图书文献资源,使其呈现出适应知识、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度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协调性。

4、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高校要加大档案、图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高校文献信息管理机构也要多渠道、多途径等集发展资金。以此获得在设备更新、软件升级方面的资金保障。同时,加强网络和数据库的统一管理和建设,建立共同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体化的网络平台,以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

5、建立利益平衡机制。

实行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必须从现实出发,坚持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要通过每一项一体化活动,使原来的档案、图书管理机构在融合的过程中彼此平等受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与义务。在利益分配上,可以投入的多少来换取收益;也可事先签好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双方之间的职责、权利及收益。总之,应尽量减少冲突和摩擦,激发双方在一体化过程中的积极性。

6、培养一支适应一体化要求的文献信息管理队伍。

新型的一体化管理,需要精通图书、档案业务工作,熟悉检索技术,并具有计算机技能的通用型管理人才。从未来发展看,以档案、图书为主的文献信息业必然形成“二位一体”的紧密结合机制。面对这一发展趋势,高校文献信息管理机构必须培养一支适应一体化发展需要的管理队伍,使之素质不断加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知识结构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钟常青,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贺于,高校图书、情报、档案工作一体化障碍初探[J],兰台世界(理论版),2007,(3)。

第14篇

论文摘要: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一方面家长特别关注,他们认为孩子入学时是学校的尖子生,学习成绩不应该产生分化;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关注,成绩的分化给孩子造成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对症下药,防止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分化。文章从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控制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相关策略。

1、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现象

高中生通过中考进入了梦寐以求的高中学习,但随着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入,以前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好奇心强,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有足够的自信心去挑战难题的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呈现了数学成绩下降的现象,而且比较普遍,对学生的综合成绩和发展起到了限制作用,如何改进这一问题,应引起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视。

2、高中生数学学习分化成因分析

2.1学校内部的原因

2.1.1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痕迹严重

很多高中以提高高考升学率为目的,高中生是老师关注的的焦点,成绩落后的学生很好受到重视。老师在节假日或周末补课延长了学生学习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校内考试次数频繁,考试后,学校计算平均分,优秀率,排名次,老师的奖金与学生的成绩挂钩,这一切导致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时间久了,学生开始抵触数学,甚至产生对抗情绪。

2.1.2教师对成绩落后的学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部分教师认为成绩落后的学生智力上存在问题,很多教师不能正确对待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学中不重视他们。成绩落后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比较沉默寡言,他们的学习热情不高。

2.1.3 教师教学方法欠佳

由于成绩落后的学生基础差,知识上存在严重的缺漏,如果教学启发诱导不够的话他们很难像高中生一样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会同样多的东西。有的教师认为成绩落后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是因为练习不够,一味要求他们做题,使得这些学生开始厌恶数学学习。

2.1.4 教师教学中忽视情感投入

许多教师对成绩落后的学生缺乏关爱,对他们平时的练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给以辅导,他们经常受到冷落,自尊心受到了上伤害,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2.2学生个体的原因

2.2.1缺少成功体验

数学学习需要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不肯吃苦、害怕动脑筋,一旦成绩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失败的次数增多,就会把学习看成是沉重的负担,悲观、失望、自我否定,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成绩落后的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失败的体验较多,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认为自己不能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焦虑、消极情绪产生,逃避学习数学、开始自由放任。在经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后,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2.2.2学生学习方法落后

“成绩落后的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是学无方法,经常是事倍功半。课前不注重预习、不会听课、笔记不得法,虽然花很多时间学习数学,但是结果却总是不理想。不认真复习巩固、不会阅读、不能很好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对自己的学习特点认识不足。对某些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一知半解,对一些数学题的解法似懂非懂,遇到解决不了的习题从不请教老师,问题成堆,形成恶性循环;自律能力差,经常抄袭作业;不重视知识积累,不找原因;课堂所学的知识没有系统性,新旧知识之间不能建立联系,学习没有计划。

2.3外部环境的原因

2.3.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许多不良思潮正悄然冲击着中学校园,读书无用论滋生蔓延,使得许多不明事理的学生也认为读书无用,学生对新滋生出的社会现象很蒙胧好奇,一些娱乐场所的违规开放,使一些学生尝到了友谊的甜头,再也静不下心来学习,自认为枯燥无味的知识。一些自制力差、缺乏学习情趣的学生开始迷恋网上游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快乐,从而玩物丧志。网络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许多中学生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逃避现实,封闭自我,开始厌恶学习,不思进取,成绩一落千丈,严重影响着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2.3.2家庭教育方式失当

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存在问题:有的家长十分溺爱自己的孩子,爱的过度,失去原则,结果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受挫折能力差;有的家长凡事用打骂来解决,结果导致孩子自卑、忧郁;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孩子的压力太大,解雇哟导致孩子厌学、逃学。

3、控制高中生分化的相关策略

3.1学校教育

3.1.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中学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大众,为一般人提供必要简单数学知识和一般数学素养”。中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提高学生考试分数,而是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自身潜能的开发。

3.1.2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学生的榜样,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要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好教育教学能力。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其次要优化教学方法,教学的主要思想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容易接收又能愉快的学习,而不是强迫学生接收,教师不光要正确的传授知识,还要给学生学习方法。再次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活跃课堂气氛。 转贴于

3.1.3采取有镇对性的教学策略

成绩落后的学生要学会往往不自信,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低人一等。教师要想办法提高成绩落后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这些学生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学内容要适量,难度要适中,老师不要总是讲,通过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次是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是要循序渐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最后考试方法以课堂检测为主,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

3.1.4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需要,是老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基础,师生之间需要不断的交流、沟通。“教师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与学生共同进行有关学习主题、意见、思想、情感的交换和分享”。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学识和能力。教师要具备宽容、慈爱、善解人意的良好修养。需要教师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接受学生一些正确的新思想。

3.1.5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育家夏乞尊说:“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和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为池塘;没有情感和爱的教育,就就不能称为教育。”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理论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丰富情感教育理论,使之与数学学科相结合,通过理论探讨,使一些模糊的感念明朗化;另一方面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

3.2自我教育

3.2.1加强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保持健康心理、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其次要加强自我情绪的调控,良好的情绪能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坚定的目的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意志品质低下,也是影响成绩落后的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成绩落后的学生要学会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要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正确评价自己,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

3.2.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学习。要静下心来,循序渐进,学习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要贪多求难,要经常思考,不要死记硬背,不懂装懂。遇到问题不要回避,多请教老师同学;要经常总结。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蕴涵了哪些数学思想等,总结很重要,常总结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容易形成完整德文知识结构。

3.3家庭教育

3.3.1创设和谐、民主和上进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家庭成员与外界间及相互间的较为稳定的处事态度、交往风格。家庭氛围包括:生活环境、生活作风、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为人处事等。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家长应该从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和睦的心理气氛三个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3.3.2讲究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庭教育是很重要,家长要不断的督促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多表扬、鼓励,遇到困难帮助他们,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格拉塞.没有失败者的学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1

[3]马峰.亦应提倡“教师素质教育”[J].教师报.2002.6.5

第15篇

关键词: 有机同分异构体数 判断 书写 复习策略

一、高考考情分析

有机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是高考理综试卷有机化学部分必考热点之一。不但可以考查学生对同分异构体概念的理解,还可以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官能团的特点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机物同分异构体问题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现我通过几种高考题型探究该知识点主要命题形式,总结同分异构体的相关知识点。

1.最新考纲展示

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

2.高考常见题型

(1)选择题(必考题):根据结构简式判断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判断某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个数等。

(2)填空题(选做题):给出一种“新物质”,要求考生分析这种物质的性质、类别、同分异构体等。这里主要考查观察有机物结构简式、根据官能团分析判断有机物性质的能力,根据限制条件书写同分异构体。

二、知识体系建立

1.以同分异构为中心构建有机物结构方面的结构网络。

2.总结归类有关有机物官能团、类别、常见同分异构体的类型等。

三、重难点复习策略

1.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

命题方向:(1)一卤、二卤、多卤代物的产物的判断;(2)考查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策略:熟练掌握丁烷、戊烷、己烷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去氢法”或“取代法”写出烯烃、炔烃、饱和一元卤代烃、醇、醛、羧酸的同分异构。按照官能团异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的顺序书写。

复习:一元取代产物同分异构体判断方法——等效氢法

注:芳香烃苯环上一元取代物种类判断

①苯环上连一个取代基

②苯环上连两个相同取代基(两个相同取代基分别位于邻位、间位、对位)

(2009宁夏理综)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B)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2.二元取代物种类的判断——定位法

(2010新课标全国理综8)分子式为C■H■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B)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3.多元取代物的种类——换元法

(例)若二氯丙烷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则六氯丙烷有(D)同分异构体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4.依据烃基的种类快速判断

CH■ -1种 C■H■-1种 C■H■-2种 C■H■-4种 C■H■-5种

(2012新课标全国理综10)分子式为C■H■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D)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二、有条件限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命题方向(一般都含苯环):

(1)官能团互变(①羧基、酯基和羟基醛的转化;②芳香醇与酚、醚;③醛与酮、烯醇等)

(2)位置异构(苯环上位置异构;碳链异构等)

策略:先解读限制条件下的官能团类别,再分析可能的位置异构。把握有序性,抓住对称性,掌握技巧性。

(2009年全国1卷第30题部分)

(1)写出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摇 ?摇。

G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

(2011海南高考第18题部分)

已知D为:

(1)D的同分异构体中为单取代芳香化合物的有?摇 ?摇(写结构简式)

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