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科研项目的电子化管理意义巨大。首先,在近年的科研项目申报当中,各级各类政府部门组织的纵向科研项目,相继使用了科研项目申报系统,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所使用的ISIS系统在不断改进后已经具备了相当齐全的管理功能,申报结构模式仍延用传统的模式:政府—申报单位—二级管理部门—申报人。但是传统申报程序繁琐,工作量巨大,浪费大量纸张,属于机械性的申报,没有任何技术要求,信息传递具有滞后性。而在电子化申报背景下,所有的参与申报的人员均要学习新的技术操作方法,从政府到申报人每个人的平均工作量大大减少,同时加强了各级单位之间的互动,也使得项目申报公开透明,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方便,科研项目的申报实现了自动化、标准化,使得整个申报科学高效、规范有序。除了项目的申报、立项、结题以外,在整个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在电子化与信息化的大前提下,也实现了系统科学高效,原本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进行的工作,现在一个部门仅仅一到两个掌握信息管理技术与科技管理方法的工作人员即可实现,同时大量的数据管理难免会出现错误,电子化管理与单纯的人工管理相比,容错率更高。
在另一个层面上,电子化管理可以更方便管理者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统计与分析是对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以及结果的思考,也是对电子化管理水平的检验,可以指导我们分析前一阶段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探索新的电子化管理模式,在电子信息化的基础上,数据统计也由繁琐变的简单易行,由以往集中在年底的大量工作,变成了平时的一点一滴的录入,每次的科研项目申报,又或立项结题都被信息化,这也要求我们在使用电子化平台时应当具备一定的管理思想。同时,由于数据的特殊性,很多大量的、随机的、模糊的、有噪音的数据中隐藏着许多人们不知道又潜在的信息,而这些,我们通过人工统计是无法获得的。借用电子化系统可以将人工智能与管理者相互结合进行更加科学的统计学分析,得出项目管理中的差异性,得出历年来的数据,建立数据模型,指导我们进行改进,开展新的工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推进电子化管理工作。
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的各领域均出现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各高校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一般通过吸收与引进方式相互结合,发展适合本校管理的电子平台。其中,已有大量学者对政务电子化的模式与价值做了分析。各级各类政府立项管理部门在制定电子化模式之前,通过收集各个高校,各直属单位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合,已经建立符合条件的成熟系统,并且,很多情况下为了提高电子信息化水平还进行了二次开发。然而,目前的项目电子化管理仍存在诸如管理者水平有限,电子化平台建设速度较慢以及管理模式守旧等问题。因此,加快推进科研项目电子化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2如何加快推进高校科研项目电子化管理
电子信息化已经开始逐步普及到全国各大企业,政府事业单位以及各大高校。在高校中利用信息化进行科研项目管理,除了要求普及电子信息化以外,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抓手,提高科管人员,科研工作者对其认识水平,加快加强电子化的推进。
2.1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者以及项目负责人的水平
在高校中,管理队伍作为学校管理决策的制定者,执行者与服务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显然,现在的项目管理工作者是对整个管理提出框架性的思路与要求,而由系统或计算机执行操作,因此,管理者仍然起导向性作用,高校的管理者较传统相比,除了要了解科研项目以外,还要学量的信息化知识,目前的科研项目电子化管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动化,其中必然需要各级管理者的参与,甚至包括项目负责人的参与。在这之中,对管理者进行培训,提高管理者的水平显得至关重要,高校以及研究所往往举办各种科研专业相关培训,却很少对科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应培养管理人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有些情况下,项目负责人由于本身年纪,传统印象等因素的影响,对新的管理体制完全没有相应的概念,这需要对科管人员其进行集中培训,经过这样的过程后,可以大幅度提高直接或间接参与整个科研项目人员的素质水平,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2.2加快电子化平台建设
如今,在校园网以及院内网站信息,指导校内教师申报项目已经在各大高校普及,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具备新闻,通知公告,提供下载链接,实现资源共享等功能。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对原有管理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再设计,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工作方式的并行化、动态化、集成化。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学校的管理平台与各级各类政府平台相互挂钩,借助优势平台来弥补自身平台的弱势,达到提高电子化平台水准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平台指导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申报科研项目,何时按期进行结题,什么时间进行中期检查,让每个人通过平台对信息有所把握,项目负责人成为自己的管理者。除了网站、电子系统等传统平台以外,微博、微信、高关注度的信息软件已经被各级政府、大型企业所采纳,因此电子化平台的种类多种多样,通过完善高校的平台建设,让教师与科研人员快速准确的获得信息至关重要。
2.3制作标准化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
目前多数高校多沿用校—院(系、所)纵向管理模式,科研活动多以学科专业为单位开展。其中,各个单位之间信息交叉与合作较少,电子化数据的录入以及新事物的学习可能都需要一段时间。这就需要高校的管理者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与要求,加强科研规划,强化责任意识,监督管理机制解决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使得管理标准化。管理内容包括项目申报计划、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中期检查、项目结题等。在高校中,从科技管理部门开始,一级管理者应当从宏观管理上指导项目申报立项,利用电子化管理信息,提供资料,组织项目工作,同时做好与上级政府部门的衔接以及过程管理工作,再往下到各个单位的二级管理者应当能够准确把握信息,指导单位的老师以及科研工作者使用电子化平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直到项目的实际负责人能够无差别的在电子化大背景下顺利实施科研项目。
3结语
我国绝大多数的工程建设都是以项目部的形式开展,项目部的信息化管理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相比,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1)项目管理人员一般根据项目需要临时集中,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缺乏系统的培训条件,有着应急性的特点,要求信息化管理措施必须简便、易用;
2)根据项目特点的不同,信息化管理应用的内容有着较大差别;
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信息化管理应用的需求会不断调整、扩充,这要求信息化管理方案有着良好的可扩展性。昆山市中环快速化改造工程(以下简称昆山中环)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实践主要包括信息化平台建设、计算机辅助计量计价系统开发、台账资料网络化管理、利用网络技术条件来提高沟通交流效率、提高计量工作效率等方面。目标是通过推行项目信息化管理,提高各类数据资料的信息化、电子化,结合信息化平台管理应用,有助于信息资料的及时共享,将项目的资料信息尽量纳入共同管理,减少因人员流动导致的信息孤岛、资料流失等问题。
2昆山中环项目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2.1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功能
昆山中环项目信息化平台以项目介绍、工程进度报表统计和展示功能为重点,随着项目建设进展,陆续补充了包括部门发文索引、项目标准化电子台账管理、高架箱梁形象进度、安全日报、机械日报、工程简报、工程月报、渣土泥浆排放统计、新闻报道检索等功能。
2.2信息化平台建设
经调研,当下常用的网络化管理和协同办公平台,发现这些平台功能过于丰富,适合于公司层面经过学习培训日常管理使用。考虑到本项目团队人员为临时集中,各个参建单位人员软件技术水平差别大,且项目工期紧张,很难有集中的使用培训条件,同时项目体量大,管理要求复杂,随着项目进展管理内容有着较大的变化,对管理平台的可扩展性有较高要求。基于以上考虑,项目部选择了采用成熟技术自主定制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施方案。
2.2.1网络硬件资源
指挥部开通了40Mb静态IP光纤宽带,并申请了网络一级域名,在指挥部搭建了网络硬件平台,用于指挥部网络管理和信息化平台建设。
2.2.2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
以html网站框架为基础,编制了工程日报、安全日报、月报等各类报表模板,通过后台VBS程序控制,实现服务器后台资料的自动汇总和刷新显示。经过在项目上推广使用,昆山中环信息化管理平台成为项目的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各工区与项目指挥部协同进行日报等报表处理。平台稳定运行,完成工程报表汇总逾400期,保存项目资料逾40万份。
3项目标准化台账网络化电子化管理
3.1标准化台账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昆山中环项目管理力度和管理效率,确保工程建设资料台账的规范和资料留存规范、准确,为工程建设后续的争创优质品牌奠定基础,上海建工总承包项目部对工程建设推行了标准化管理。工区项目部的管理台账共约118本,用于日常的项目技术、计划、质量、安全、合约财务和综合办公的管理,根据部室区别,分别定义了台账标签色值标准。通过标准化台账的实施,有助于统一全线各工区的管理标准和水平,提高全线建设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2台账资料网络化电子化管理
在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指挥部对本项目台账资料加强了信息化管理,结合工区项目部标准化台账,进行了台账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管理。总包服务器部署了FTP文件传输系统,设置了各工区管理账号及各专业分包单位账号,统一文件夹目录设置方法,上传各类台账电子文件,实现远程协同管理。通过标准化台账电子化、网络化管理,项目各工区统一规范了档案资料的管理和存放,有效降低了资料的意外丢失等情况,在项目各类档案资料核查、竣工资料整理中创造了有利的备查、备用存档,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的档案标准化管理理念和各类信息资料存管的重视程度。
4计算机辅助计量计价系统
昆山中环工程建设规模大,投资额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大,公路行业计量工作标准要求高,监理和业主对资料格式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求高,计量计价工作报批流程多、时间紧,如何及时做好计量计价工作,确保项目资金流运转正常,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任务。指挥部在项目开建之初,就提出要提高计量计价工作的保障力度。考虑到计量工作的精确性、可靠性和保密性等特殊要求,项目部针对昆山中环工程计量工作流程要求,采取了与知名专业企业合作,定型开发了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辅助计量计价系统。借助于本系统,工程全线8个工区的经济师可实现在线协同工作,各类数据资料共享互通,版本一致,保证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同时系统设置了可靠的账户权限和保密措施,确保资料的安全。计量计价系统实现对基础数据的四维管理,从分包、项目部、业主、监理及上级部门4个方面进行协同管理,不同用户有着详细的权限控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本系统硬件设备部署在昆山中环工程指挥部机房,系统开发工作自2012年12月开始,2013年初开始试用,2013年5月完成系统验收,为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保障。通过计算机辅助计量计价系统的投入使用,保障了全线各工区每月计量计价工作的顺利完成,至2014年8月共完成计量月报20期,累计完成计量总产值67亿元,同期施工产值70亿元。基本实现了施工产值与计量月报的双同步。昆山中环计量计价系统的开发是上海建工集团在BT承接公路工程项目的一次成功实践,将为整个集团范围进一步完善项目计量计价工作提供较好的指导意见。
5利用既有网络技术提高沟通交流效率
5.1项目邮箱账号规范化使用
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将产生海量的文件、数据和资料,需要在项目各个工区、指挥部及业主单位等之间流转。全部通过书面文件流转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且环节多时容易发生文件遗失或损坏。在项目前期策划准备工作中,项目部开通了统一的对外邮件账号,加强对外收发文的管理。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后,配备了“技术部、质量部、安全部、工程部、合约财务部、综合办”五部一室的管理架构。作为对外邮件管理要求,按照统一的命名规则,相应统一申请了五部一室的对外公共邮箱。通过统一管理项目部对外邮箱账户使用要求,在实际使用中达到了如下效果:
1)指挥部对外收发文账号规范,风格统一,体现集团规范化管理,是一种潜在的品牌宣传;
2)分阶段、分部门管理,对外邮件分门别类,避免了在海量邮件中寻找资料,既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资料丢失;
3)减少员工私人账号使用情况,有助于减少信息孤岛,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5.2利用网络交流群组技术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网络化交流和沟通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需求,各类交流工具种类繁多,功能丰富。本项目信息化管理中,根据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年轻化、QQ等网络通信工具使用普遍的特点,进行网络交流群组统一账号设置和管理,加强项目部各单位人员的交流效率。在昆山中环建设过程中,项目部根据需要,创建的交流群组涵盖了信息化平台交流、进度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收发文管理、计量计价工作、党团建设等各个方面,各类管理交流群共计群成员达360余人,涵盖了昆山中环项目的主要一线管理人员,在落实指挥部具体工作要求、解决一线实际问题方面发挥了很好的辅助作用。项目部根据需要加入了业主管理群、业主信息群、监理组群、集团相关管理群等,加强项目的对外信息交流和工作交接。网络群组交流技术将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与项目管理相结合,是一种比较简单易行的项目管理手段,对日常的管理工作落实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6结语
昆山中环项目信息化管理实践,是对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信息化的初步探索,对项目的正常实施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在进度、技术、质量、安全、合约财务和综合办公等各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些具体做法有着可复制性。由于本次信息化实践应用范围较为有限,在文件传输系统与平台的交互性、大数据的综合分析等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在今后类似项目的项目信息化管理实践中,建议在如下方面进行重视:
1)要梳理项目的合理需求,将信息化管理与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确保信息化真正落到实处。
2)考虑现场人员的客观情况,尽量简化操作,提高易用性。
3)要考虑平台管理的可扩展、可调整性。
关键字:工程施工信息化项目管理
一、前言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经济效益、技术手段和工程应用等三个方面,对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发挥起了巨大的作用使建筑施工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我国建筑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并首先表现在各大设计院坚定不移地推行计算机画图。从20世纪末起,我国政府部门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北京、上海及各省省会城市现己不同程度的普及了电子政务。但是,全国建筑业的发展很不平衡。设计院虽己普遍实现计算机画图,但仍多停留在较低的信息化水平上,校核、审批图纸仍延用传统手段;大多数工程施工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更低,仍停留在手工画、写的方式;上级主管部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也较慢。目前,我国建筑业在技术、管理、效率、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相对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严重制约其发展。
建筑业是一种分工细致及劳力密集的行业。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施工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根据欧美国家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工程设计人员每天约有35%左右的工作时间花费在查阅图纸资料及交流协调上;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多达50%的工作时间用
来搜查必要的信息和信息交流,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上述调查统计还显示:远程管理和文件传输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0%左右。我国工程量堪称世界之冠,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图纸,快速进行组织、归档、分类、查询、检索,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灵活地组织管理技术文档,共享设计信息资源,快速、准确地协同设计与施工,使工作流程自动化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当务之急。为了和国际接轨,建筑业迫切需要采用先进科技、强化科学管理和加速信息化。
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建筑物产品的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涉及面广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2)工作量大
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可以想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
(3)制约性强
项目管理工作必然要符合建筑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在规律。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
(4)信息流量大
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某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建筑施工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孤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联系。于是,各管理活动之间必然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复杂和频繁等特点。
可是,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则绝大部分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动,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近年来,一些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单位(如中建一局四公司、中建二局一公司等)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辅助项目参与人进行某些项目管理工作。例如,专业预算员使用概预算软件编制施工概预算,生产计划员使用网络计划软件安排施工进度,技术资料员使用AutoCAD图形软件绘制竣工图纸等等。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改善。一方面,这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各参与人单机独户式的工作方式,必然导致数据信息在参与人群体中得不到共享。频繁的信息交流与传递,重复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同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如出一辙。此外,由于各软件使用的数据标准不尽相同,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得不到保证,从而为用于决策的综合信息难以提取。可见,建筑施工单位应用计算机技术,并不是做得不好,而是做得不够。应该看到,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首先,它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三、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在此,我们以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为例来说名项目管理信息化在施工单位的应用。
3.1准备工作
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之前,首先针对工程项日本身的基本内容,系统的实施人员和相关业务的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利用先进的网络计划技术,结合P3项目管理软件,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能够准确的用施工工序的逻辑关系反映项目实施过程;(2)理解网络计划中如工期等时间参数及其含义;(3)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标明关键路径与关键作业;(4)结合现场施工经验,理解进度、资源、费用的相互关系;(5)结合目标工程,了解目标管理与网络计划技术结合对项日实施动态跟踪控制的方法。
3.2管理层次的划分
电力施工企业总部管理层使用网络版P3项日管理软件,项口部管理层使用P3单机版或VPN(虚拟个人网络)方式直接登陆P3网络版,采用工程组形式管理工程,进行。分头管理、统一协调。。各工程之间人、材、机项目协调调度,充分利用资源,在工程组层面进行分析统计。
3.2.1公司总部管理层
该层可以认为是工程项目的业主监理、总承包商。公司工程技术处和信息中心总体规划,由各业务处室包括财务、物资、经营计划、档案、质量、安全部门等部门参与。主要负责工程进度、成本、合同、安全、质量、协调等信息的控制和管理,及时掌握公司所有工程的进度、资金使用、物资到货、安全、质量、成本等信息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3.2.2项目部管理层
该层是施工现场管理层。主要负责工程进度计划的具体实施和实际的进度控制、资源加载、安全、质量、工作联系等信息的提供。并且负责向公司总部定期上报具体工程施工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的报表。
3.2.1施工队管理层
该层提供施工现场实时数据。施工部门根据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并负责将本日、本周的施工情况进行上报。
工程项目人员使用P3单机版在现场输人工程的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后,将工程导出,并在规定时间上报至总部管理层,由总部管理层人员导人P3网络版中对应工程,进行数据更新。
工程项目人员还可以在工程项日所在地采用拨号卜网,使用VPN(虚拟个人网络)方式直接登陆公司P3网络版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输人工程的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
3.3工程管理信息编码分类
P3中项目信息编码包括工程项目分解结构编码(WBS)、作业分类码、作业代码、作业代码分类码、资源代码、费用编码、日历代码、自定义编码等。
3.4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及审查
项目进度管理人员将工程分为4级进度计划,进行控制与管理:
(1)里程碑进度计划,此计划由业主/建设单位根据项目总体安排确定;
(2)由业主或建设单位编制的指导性计划及各承包商的总进度计划合并的总控制计划;
(3)公司总部各部门编制的详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上一级级控制计划编制。反映公司总部对项目内容的整体安排,此计划要报监理批准,为3级总体目标控制计划。
(4)项目部编制的具体指导施工的进度计划,根据第3级进度计划编制。反映项目部对具体施工方案的安排。此计划要报公司总部批准。各级计划相互依存,各级进度计划工序与工作分解结构编码对应。
计划员利用P3软件将多层的计划纳人一个工程或工程组进行管理,生成目标计划并进行动态更新,通过分析现行工程的进展与目标工程的对比,采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产生的定量数据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电力施工企业的领导及相关人员通过项日管理信息化系统,可及时掌握企业当前各工程的进度、费用和资金使用情况,准确、迅速地制定企业今后经营、工程资源、资金调拨等决策。以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突破日,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并且是切实可行的。遵循一定的开发步骤是研制开发高质量建筑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根本保障。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访,为项目参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四、参考文献
[1]马智亮,莫方彬,陈娟.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土木工程学报
[2]刘克选.信息高速公路与信息社会.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8
[3]马智亮,陈娟.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施工技术,1998
[4]钱建春等.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施工技术,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