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生继教工作计划范文

医生继教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生继教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生继教工作计划

第1篇

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习,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内容分析

1、第一单元《春天的歌》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朗诵、绘画等方式让儿童感受春天给予人类的无限生机,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情感,完成新课标要求的“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人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能欣赏和感受自然的美”;“从不同途径收集信息”;“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等目标。

2、第二单元《今天我当家》抽取学购物、进厨房、对待生病、接待客人四个方面来具体地构建儿童当家的过程。

3、第三单元《我在班级中》从“我们分享,我们快乐”、“我帮你,你帮我”、“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我们共庆六一节”四个方面来立体地呈现班集体生活的乐趣。

4、第四单元《快乐的学习生活》在设计上以学习兴趣为中心,并试图打破将学习仅限于课堂的狭义学习观,侧重对儿童进行愉快积极、负责任、有创意的生活主题教育,从而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做事用心”,“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高兴地学”,“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等目标。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

1、热爱大自然,能主动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特征,对自然现象有探究欲。知道春天动植物的变化,人们衣着的变化,学习有关儿歌,知道种子发芽生长的条件,了解植树节的相关知识,能在活动中初步认识春天的花及野菜,练习综合的观察、绘画、朗诵能力,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2、乐于参与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能感受集体活动的美好,积极参与班级的卫生值日和保结工作,能为班级庆祝“六一”活动布置教室。懂得要爱护公共财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道理。

3、能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对学习生活的爱与乐趣。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通过寻找校园内、生活中的有趣丰富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了解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了解丰富的学习途径。

四、教学措施

1、加强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有效性。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文化育人,和谐发展”,切实推进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二、重点工作:

(一)、行规方面:

1、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的时间强调《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要求各班干部严以律己,主动做到模范带头作用,督促班中的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力争上游。

3、培养学生讲卫生,重礼仪,守纪律、爱公物的良好行为习惯,把每一个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努力积累“道德资金”。

4、通过班会课,教育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懂得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主动学习,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学期利用“学雷锋”、“妇女节”等重大活动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6、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家长共同教育孩子,使他们全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方面:

1、抓两头,促中间。扎扎实实做好家访工作,家访率达100%,上门家访率达20%。对一些特殊家庭学生做到重点家访,对重点指导的学习型家庭做到上门指导。

2、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培养家长的先进典型。

(三)、推进温馨教室创建和校园文化建设。

1、结合少先队快乐中队建设,加强教室物质环境创建,力求凸显班级特色。

2、充分发挥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家校小报、小队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和谐规范、积极进取的育人氛围。

第3篇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 一、班级基本状况

本班共有学生45名,刚入学的新生面临最大的是入学适应问题。由于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课程、班集体、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变化,这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转折。小学新生对新的学生生活一般都充满期盼和憧憬,但也伴随着紧张和不适应,帮助他们适应新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主要任务。

二、一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具体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三、一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内容标准的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意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孝亲敬长。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会使用简单工具。

四、教材的结构内容

本册教材由五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主题活动。

教材内容概览

单元名 单元一我上学了 单元二上学路上 单元三我的同学和老师 单元四家里的我 单元五大自然真美丽

主 题 主题一上学去 主题一看看时间 主题一认识好朋友 主题一我的家 主题一亲亲大自然

主题二看看我们的学校 主题二好好走路 主题二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 主题二我是家里的开心果 主题二美丽的小问号

主题三在学校的一天 主题三平安回家 主题三我们的老师真好 主题三这是我的心愿 主题三想个好办法,留住大自然的美

五、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内容设计,充分考虑了小学新生的需要和特点,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设计纬度,以第一学期学历时间为顺序,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有以下三点:

一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入学教育为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熟悉校园生活,重点进行学校生活常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本册教材试图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形成自我意识。第一人称的课题,使学生很容易将自身融入教材,以“我”去感受各个范畴的世界,有助于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以“我”是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一员,自觉感悟与体验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能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是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的结合。本册教材针对低年级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期的特点,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多角度地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自觉提出自己的行为要求,并学会相应的技能,运用于生活实际。

本册教材设计了五个综合学习单元。

第一、二、三单元分别是“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根据入学后儿童面对新环境的情感、行为特点、认识能力和学习方式特点以及他们的实际需要而设计。

第四单元“家里的我”———―这一阶段儿童的生活空间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较之以后的学段,这一时期家庭对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更大、更明显。因此,本单元围绕儿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圈展开活动,指导儿童在了解自己家庭的基础上,体验亲情,爱亲敬长,同时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儿童和家长的沟通,以培养儿童应有的'品德、劳动习惯及其生活能力。

第五单元“大自然真美丽”———―按时间线索,这一时期儿童将迎来秋高气爽和季节。秋天是一个美丽的、丰收的季节,这是儿童容易直接体验和感受到的,以此为线索,引导儿童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体验以大自然为主题进行创作的乐趣,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发展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态度。

六、采取的措施

1、根据本地区儿童的生活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

2、以活动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

3、确立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教学不是教室中心、书本中心

七、课时安排

本课程每周为2课时。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不良习气,部分学生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难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五个单元,共15课主题活动,约30课时,每周上两课时。

第一单元 今天吃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识,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第二单元 我的手儿巧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体验动手动脑以及探究的乐趣。

第三单元 我有许多好朋友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与同学相处的基础上,欣赏别人的优点,让他们学会交往、感受愉快积极的生活。

第四单元 快乐的小问号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与能力,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

第五单元 我爱美丽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并能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身边的动植物,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明白病从口入,初步养成不挑食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使学生懂得自己有一双巧手,热爱劳动也是一种美德,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4、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5、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6、通过活动、游戏,让学生学会了解朋友,善于发现朋友的优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4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共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项主题活动,每单元四项。规划约课时28完成(每单元7课时)。每周2课时,每学期余下的3周6课时应补充校本德育类课程资源或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16篇课文。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第二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

1、我的一家5、我掉了一颗牙

2、我是家中小成员6、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7、喝水的学问

4、过家家8、在餐桌上

第三单元:爱心行动第四单元:火热的夏天

9、关心老人13、雷雨来了

10、他们需要关爱14、夏天的小虫

11、小手拉小手15怎样才凉快

12、别把小草弄疼了16、过好暑假

整册教材的总目标:培养孩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应付挑战的勇气,并热爱劳动,热爱家庭,热爱生活,愿意亲近自然,能与人合作,交往,诚实友爱,积极向上,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

童年是儿童一生中最为快乐和灿烂的时光。在这儿,孩子们被一切无私宽容的爱暖暖地包围着,没有风雨,似乎只有阳光。小到家庭成员的亲情,大到社会大环境的关注。他们都被寄予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他们的心中理应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扑楞着感恩的爱心……

我们感到遗憾的是,本应是和谐的“互爱”的友好氛围,可是“小皇帝,小公主”这些不雅之音却频频出现(甚至愈演愈烈变本加厉),孩子们往往意识不到他人的关爱,认为接受对方的关心是天经地义,凡事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教育的第一位问题是使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可见,利用品德与生活教学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

一、本单元教材定位: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很大。儿童家庭的组成,与儿童共同生活的成人的教育态度、方式、价值观以及家庭日常的生活习惯、气氛、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与家庭合作,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儿童在和谐、民主、温暖的家庭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关爱,学会负责,就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向重要任务。

二、课时安排:本单元设计了四个主题活动:7课时完成

1、我的一家1课时

2、我是家中小成员2课时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2课时

4、过家家2课时

三、单元的主题结构及关联分析:

第4篇

【关键词】留学生管理 文化差异 冲突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027-02

外国留学生工作与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等工作关系密切,是我国外交事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得到了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来华留学生人数日益剧增,2013年,仅浙江一省的高校来华留学生总数就已达20978人,与上年相比增加了19.54%。但由于文化差异,留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的初期,往往会形成文化休克现象,从而引起心理上的不适,给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许多困难。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其在中国的生活,这就要求高校外国留学生工作者主动研究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作为高校外事工作者,笔者希望通过对留学生文化差异心理的调查与研究,发现留学生文化差异的原因及表现,探讨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找到解决对策,因势利导地调动其积极的心理因素,疏导和排除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不畅,使他们在中国度过富有成效的留学生活。

一 文化差异的原因及表现

当留学生从一种熟悉的文化环境到另一种陌生的文化环境中时,文化差异对其心理的发展将产生影响。这一影响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文化刺激阶段、文化冲突阶段和新人格取向完成阶段。前两个阶段是留学生对环境变化的心理反应。1960年美国人类学家Oberg Kalvero教授首次提出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的概念,这种由于内在的文化积累和外在文化移入引起的急剧变化对人心理所产生的巨大冲击与震动称为“文化休克”或“文化震荡”。而留管人员要做的就是积极介入前两个阶段,找出文化差异的动因及表现,在尊重留学生主观意愿的基础上,运用情感激励等方式主动引导,帮助留学生顺利渡过“文化休克”阶段。

1.语言文化冲突

语言文化冲突是指由于中文语言能力障碍及文化差异等因素带来的冲突。语言是留学生进入陌生环境后的第一交流工具,语言不通不仅限制了留学生与当地人的沟通,更阻碍了其尽快适应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以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为例,大部分留学生来华前汉语为零基础,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虽然为留学生配备了熟练使用英语的中方老师,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与英语水平有限的宿管阿姨交流中,留学生仍然感到由于语言障碍引起的种种不便。另外,留学生进入新的语言环境后,不能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具有丰富内涵的汉语语义差别。如我国传统社会以宗族家庭为纽带连接,特别重视宗族内长幼尊卑,因此衍生出各种亲属间的称谓。三代以内的称谓至少达60种,而英语中不足20种。又如过去传统社会中,中国是一个以官本位为核心的社会,各种官职名称数不胜数,直至今天,社会上甚至大学里仍有各种行政机构、职位和头衔,而这些都是外国留学生不熟悉或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词汇的,这就使留学生需要更长的语言适应时间。

2.宗教文化冲突

从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历年录取的留学生情况来看,欧美国家的留学生多以信仰基督教为主,每逢周日有前往教堂做礼拜的传统。而我国法定节假日中,经常采用“挪假式休假”,即周六、周日上班上课,节日放假的方式。这样学校在周末补课上就会与留学生的做礼拜发生冲突。多数学生反映对中国式放假感到不适应,据统计调查,大多数留学生在生源国都没有周末或节假日补课的习惯。虽然学生在一般宗教问题上不会产生重大冲突,但也常常会因为某个具体宗教教义的差别而与他人引发争论,甚至发展到打架斗殴。这一情况在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国家的学生中也会发生。

3.课堂文化冲突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冲突。这一情况在小班化的非学历语言生中较为突出。与中国一些被动式学习的学生不同,有一定汉语学习基础的留学生往往会要求其指定的书本为教科书,而不是完全按照授课老师的要求购买指定教材。在课堂上,留学生更侧重学习汉语日常交际口语而非汉语语法。这就与授课老师课堂偏重的以书面规范语言为目标的教学计划产生了一定冲突。其次是课堂教学管理理念上的冲突。中国文化传统是一个权力距离较大的文化载体。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权威。学生上课坐姿不端、随意打断老师说话都是对老师不尊重的表现。

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通常有较深的民主根基,与注重集体观念的中国相比,更重视个人的感受。留学生在课堂上的举止行为较为随意,通常直呼老师姓名,注重营造一种轻松平等的课堂氛围。如笔者曾遇到留学生要求老师在上课时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称其可以调节上课氛围。而授课老师对这一要求感到哭笑不得,因为这不符合传统的中国课堂规范。

4.生活习惯的冲突

留学生虽然来自世界各地,但集中来看,欧美国家留学生通常对宿舍有较高的硬件要求,如24小时热水、独立的淋浴房及简单的厨房设施,而这些在国内早期的学生公寓中是无法全部满足的。如果学校的设施不具备这些条件,就需要与留学生沟通,让留学生达成谅解。此外,留学生通常有晚上集体娱乐的习惯,回到宿舍时间较晚。而传统的中国学生宿舍采用宵禁的管理方式,即每天22∶00或23∶00后关闭宿舍大门。而访客制度上,部分大学的女生宿舍则采取谢绝男性访客的管理方式。这使得部分留学生非常不理解也不适应这种管理方式,常常与宿管阿姨进行争论,双方由于语言交流不畅很可能引发一些矛盾。

二 文化适应对策

1.加强汉语培训,开展各项语言活动

汉语博大精深,除了传统课堂的语言强化外,可以采用结交语言伙伴、到寄宿家庭体验生活,让留学生在合适的语境下学习汉语,感受汉语背后的深刻人文内涵,帮助其尽快提高汉语水平。鼓励学生平时观看中国新闻,了解中国时事要闻;组织汉语角、汉语比赛等活动,激励学生多开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建立跨文化交流机制,营造多元文化环境

学校管理部门可组织在校内开展中国文化展示活动,如介绍中国传统习俗、中国优秀影片赏析、书法欣赏、中国烹饪技法展示等,让留学生多方面了解这一崭新的国度。在中国传统佳节中,可适时组织春游踏青、赛龙舟、包汤圆、吃饺子等活动,使留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可以邀请留学生以座谈、文艺节目等方式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使交流以双向的形式更有效地进行。

3.尊重留学生的生活习惯,完善后勤管理

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学校师生应尽量尊重留学生的宗教文化习俗,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根据留学生特点予以相应的照顾和方便。如开设清真餐厅或窗口,方便伊斯兰教学生用餐;提供门禁卡,方便晚归的留学生顺利进入宿舍;提供微波炉,照顾留学生能简单烹制一些家乡食品等。

三 结束语

高校跨文化管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在以往教育管理的基础上树立了一个跨文化维度,扩大了高校管理的范围,顺应了时展的要求。长期以来,高校外国留学生工作一直侧重于为留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必要的学习支持,没有对外国留学生来华所面临的跨文化心理适应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留学生作为进入异域国度的一个群体,文化冲突在所难免,如何使留学生顺利渡过“文化刺激”和“文化休克”阶段尤为重要。通过加强语言培训,最大化地克服交流障碍,实现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并在尊重留学生文化风俗的基础上建立跨文化交流机制,是帮助留学生克服文化差异、解决“文化休克”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第5篇

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是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中心环节,我国几十年来的宣传教育,通过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普及计生科学技术及法规和沟通群众等方式,保证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转变人们的婚育观念。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与时俱进,有助于破除部分群众“多子多孙”、“重男轻女”等旧思想、旧观念,引导人们树立“控制人口,国之根本,少生优育,民之心声”的新婚育观念,进而从观念上,竖起一道防火墙,稳定生育水平。有助于人们学习科学技术和法规。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科学技术和法规,有助于育龄群众学习优生优育优教的知识、孕育期的知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生殖保健、避孕节育和知情选择等方面的知识。也正好能满足育龄群众对于生育相关知识的需要。进而从技术和法规上,有效防控生育水平。有助于促进人们了解并支持计生政策。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建立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通过促进宣传人员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沟通,让群众更加信赖和支持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工作涉及面广,关系到社会的每一成员,不但人人有宣传责任,而且人人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因此,要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必须发动群众。进而依靠全社会力量,不断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向前发展。

2、当前宣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对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工作动力。个别宣传教育工作者甚至是领导干部没有认识到宣传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手段,认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在结果,宣传教育可有可无,把宣传教育工作当做是一项软任务来抓,往往是走走过场,做做表面文章。同时,由于宣传教育工作缺乏能够量化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并且投入大,见效慢,抓与不抓短期内难以显现实际效果,往往使得基层干部陷入轻视宣传的误区,导致了宣传教育工作说在嘴上、写在文件里,落不到实际工作中的局面。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待更新。当前基层宣传教育工作还没有突破标语、宣传画、板报、公开栏等传统模式,内容陈旧,形式呆板,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主动性和亲和力,缺乏有创意、引人注目、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宣传阵地和宣传方式。缺乏吸引力,出现了群众组织难、开展教育难、坚持活动难的情况。宣传教育队伍的业务素质不高。当前在基层从事宣传教育的工作人员,往往并不以宣传教育工作为主,多数宣传教育工作人员为相关科(股)室的工作人员。由于不是专业人员,往往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对计生宣教知识掌握不准,有些甚至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不但不能够通过正确的宣传途径引导和改变群众观念,连自己的思想认识也存在误区。

3、个人对当前宣传教育中存在问题的一些思考

第6篇

1、将全面负责、组织、协调社团的文化娱乐活动。

2、发动和组织学生会参加课余文艺活动,挖掘和培养有文艺特长的同学,充分发挥其才能。

3、自行策划、组织各种形式,有创意的活动及比赛。

4、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重大节目文艺活动的组织工作。

5、充分了解同学们对文艺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改进工作方法,推进文艺活动的开展。

6、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文艺工作的宣传,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文艺活动。

7、认真完成交办的其他非文艺类工作。

8、我部将积极配合我系学生会各部门开展的各项活动,在各种大小活动中积极开创新的又有意义的活动,努力拓展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并且会仔细的将各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同学们的建议记录、保存下来,并且和各部门密切合作,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工作

9、我部各成员还将积极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使文艺部的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10、充分调动和发挥所有成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深入了解和发挥文艺部每个人得能力和特长,以及他们对文艺部的发展和建议,加强文艺部成员能力的提高,以共同进步带动文艺部的发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热情活动,各尽其责,落实工作,努力开创文艺部工作的新局面。

第7篇

根据某学年第一学期学院教学工作要点要求与动物科技学院工作计划安排,结合生物制药教研室的工作现状,本学期将全面贯彻《学院高职强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强与知名企业的深层次合作,重点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深化教学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社会影响力。

一、师资队伍建设

1.青年教师培养

通过组织技能大赛、职教理论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能力,使其迅速适应教学岗位要求,为尽快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本学期以制药技能大赛省赛项目为契机,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指导能力。因此,要求教研室全体教师全员参与,由姜文博老师负责总体组织与实施,各技能竞赛项目指导教师负责具体训练和比赛。

2.强化师德建设,提升综合素质

⑴积极开展教师关爱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教师育人作用

本学期通过教师包班、党员包班、兴趣小组等多种活动形式帮助“三困”学生,使之重新树立人生目标,引导学生勤奋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顺利成功走向社会。

⑵做好教师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①大力倡导教师间互动听课、集体备课、公开教学、集中评课,以优促后、以点带面,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使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升。生物制药教研室现有教师4人。本学期要求每个教师互相听课不少于8次;青年教师听课不少于10次。

②组织全部在职教师参加分院组织的教学资源建设培训、微课程和信息化教学大赛,提升教师教学资源建设和运用能力,激励教师钻研业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教学基本功。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加强职教理论学习,提高职教理念

针对生物制药教研室教师年纪轻、教龄短的特点,本学期仍然要加强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使教师们尽快能适应并理解职业教育教学特点,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由教研主任姜文博负责组织开展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讨论活动以提高教师职业教学理论知识。采取集中学习、自学与专题讨论的形式开展对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本学期计划理论学习、讨论活动不少于5次。

二、专业建设

1.专业材料的修订

以畜牧兽医专业专业验收标准为依据,对生物制药专业基础材料的全面性和规范性进行认真梳理。梳理后对问题材料进行认真修善,并进行总结讨论,为生物制药专业的规范化建设打基础。

2.课程改革建设

⑴2015年下半年开始组织进行新一轮的专业调研,结合毕业生回访、麦可思报告等方面,生物制药专业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探讨研究,修订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装备水平组织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项目,保障学习内容同步或适度领先于企业技术要求。

⑵紧紧围绕重点专业建设,整合人力物力,在参考畜牧兽医专业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就业岗位群职业标准、社会调研结果和麦可思报告反馈情况,重新确定生物制药专业核心课程构成,围绕药物分析检测、药物制剂技术、中成药生产等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⑶考试方法改革。本学期选择《药事管理》这门核心课程进行考核方法改革,由陈玉花老师负责。改革主要从考试方法改革入手,要求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管理

1.校内实训

本学期有生物制药专业四个班级共计14周的校内实训。要求指导教师学期初有计划、实习前有动员、实习中有指导、实习后有总结。同时,还要提前做好耗材的申请、仪器设备的调试、药品与溶液的配置等准备工作,实训过程中还要注意实训安全。

2.毕业班顶岗实习

生物制药专业共计88名学生,预计于2015年10月份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前要进行顶岗实习动员与检查,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跟踪调研和顶岗实习的检查工作,定期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和企业领导沟通交流,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座谈会,帮助学生解决顶岗实习困难,调整心态,保证顶岗实习的稳定性,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积极联系与我院专业相关的大中型企业,加强沟通交流,力争在2015年10月末前为2013级生物制药专业学生举行专场招聘会,在解决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同时,提高各专业的辐射力,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以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为主导,教研主任姜文博统筹管理的模式管理毕业班顶岗实习活动,以保障毕业班顶岗实习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各指导教师要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日常联络与实习督导,包括实习检查、毕业论文指导、督导实习手册填写、学生心理辅导、顶岗信息反馈等事务。同时,教研主任姜文博还要配合学院领导做好顶岗实习检查回访等相关工作。

4.兴趣小组活动

通过技能竞赛、实训室开放等多种方式开展课余活动,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情与爱好。本学期计划开放项目包括片剂生产、检测及相关设备的调试。

5.实训室建设管理

⑴实训室建设。本学期有已规划新建中药炮制实训室,建设工作在二级学院的统筹领导下由教研主任姜文博总体负责,专业教师王俊峰和陈玉花辅助完成。

⑵实训室日常管理。规范日常管理,做好档案记录。实训室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实训活动及时记录(文字、图片、影像)并存档、完善实训室文化建设、做好实训室仪器设备的维护、药品原材料与低值易耗品的建档管理等相关工作。

四、校企合作

1.在原有药品生产企业的合作基础上,积极与省内制药企业联系,力争与两到三家药品生产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探讨在学生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合作。

2.大力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本学期拟邀请行业企业开展校园专项讲座1次以上,校企互动活动1次以上。

3.主动与合作企业开展交流互动的同时,积极开发新的合作企业,为专业长足稳定发展、为提升专业知名度及专业教师技术水平、为拓宽学生就业面与就业层次提供有力保障。

五、科研工作

动员专业教师进行应用性课题项目的选择和立项工作,查找相关资料和各级科研部门的项目通知,争取有新项目立项。本学期计划争取院级课题一项,省级课题课改或应用技术方面科研课题一项。

六、加强日常教学管理,抓好常规教学

1.加强对教师教学纪律、教学状态、学生听课等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教师沟通。本学期要求教研室主任姜文博听课不少于15次,并注重听课后及时反馈信息。其他教师要求本学期听课不少于10次。同时,本学期不定期举行听课总结交流活动,交流听课心得、探讨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经验,以促进生物制药教研室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2.教学检查扎实稳步开展。教学检查采取定期检查、随时抽查的常规化检查模式,由教研室主任姜文博负责各项教学检查工作。以教学检查为契机,对教学、科研、校企合作等工作开展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及时进行整改。

⑴学期初严格审查教学文件,规范教学文件的撰写。要求教学设计要合理,教学后记要认真总结。在授课计划的制定上,要求以岗位实际情况及实训室现有条件,结合专业特点与学时数量,要求实训学时比例在30%以上,并对授课计划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审核。

⑵学期教学过程中随时抽查。由教研室主任姜文博对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实训项目、多媒体课件等进行严格审查。教学组织要有序,实训项目针对性要强,多媒体课件以现场图片、虚拟动画和视频为主导。对于问题要进行及时反馈。

第8篇

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是保证医学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更是医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基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已渗透到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正成为一种基本生存方式。作为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者,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质,学会信息化生存,不仅是一种被时代唤醒的“主体自觉”,更是一种对生活负责的“积极姿态”。

1 信息决定选择,有效选择就要善于掌握信息

在信息化条件下,有效的选择已不仅仅是经验和方法的问题,更是如何快速有效地掌握和应用信息的问题。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健康和医护质量的要求不断增高,而且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医学继续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比任何时候都要多,医学继续教育工作部门与外界交流的信息量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对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者掌握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比任何时候都要高。这就要求我们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注重传统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加工方式,更要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快速地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反应;不仅要注重搜集信息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更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有用信息,增强选择的主动权和敏锐度;不仅要通过掌握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管理的能力及水平,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信息的掌控和加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使领导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及时有效、对新生事物的判断客观准确、对工作路径的选择科学合理,从而推动医学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 信息决定优势,赢取优势就要敏于捕捉信息

信息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一种资源,而对这项资源的占有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优势的拥有。

随着医学继续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资源范畴正逐渐发生变化,信息已越来越成为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继续教育信息化也在对信息资源的占有、利用和整合中得到不断增强。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信息,就是鼻子不通、耳目不灵,就谈不上对各种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资源的及时掌控和有效整合,也就难以形成推动医学继续教育现代化的合力和优势。因此,要提高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者对信息的捕捉能力,时刻关心、关注国内外医疗卫生行业和医学继续教育的新动向,关心、关注社情、舆情和民情的变化,从中去捕捉对推动医学继续教育有价值的信息,去把握教学和管理跟进的时机力度和切入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医学继续教育工作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用医学继续教育信息化推动医学继续教育现代化,促进医学继续教育为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3 信息决定能力,提高能力就要勇于驾驭信息

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医学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我国医学继续教育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差距,养成信息化思维、提高驾驭信息的能力日益成为信息时代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者执教的基本要求。

第9篇

为进一步巩固卫生城镇成果,不断改善城镇环境卫生水平,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推进健康城镇的建设。根据县爱卫会工作目标和要求,结合城镇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目标: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指导各社区(村)的健康教育工作,以达到营造健康的环境,培育健康理念,优化健康的设施、完善健康的服务,拥有健康的人群的目的。使辖区居民群众掌握有关的健康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增强大卫生意识、创建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形成一定的健康行为规范,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计划安排:

1、办好健康教育学校。以各社区健康教育学校为主,做到授课有计划安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记录。开课率100%。

2、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紧紧围绕爱国卫生月“人人动手、清洁家园”和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组织辖区单位设立宣传台、涌跃参加黑板报联展,进行评比;各社区(村)居委会定期在宣传栏中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利用宣传形成一个较强烈的爱国卫生工作宣传氛围。

3、继续发挥示范点的表率作用。配合县有关部门通过抓好示范点的健教工作在辖区各单位中推广,各类公共场所、饮食、工厂等要求单位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照《公共场所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则、法规、条例,教育职工加强大卫生意识,严格操作规程,防止疾病传播;加强职工的“五期”保健教育,注意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4、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的试点工作。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城镇道实际,协调有关部门,在环南东路社区居委会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的试点工作。努力改善社区环境及体育设施,组织居民开展各类强身益体的文化体育活动;利用社区红十字诊所;开展医疗咨询,编印健康知识材料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抗病能力。

5、控烟教育。加强对公共场所控烟单位的控烟宣传,巩固无吸烟单位成果。

6、定期组织对辖区社区(村)居委会的健康教育档案进行检查。

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保证xx年的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中心今年的健康教育工作将在去年的基础上成立一个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与居委会、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学校联系,督促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现将今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并组织实施,年内完成。

二、计划安排中心或者医院各个科室副主任以上医师深入社区讲课,内容关于常见病的预防,儿童、妇女及老年人保健,家庭饮食与健康等。

三、年内将在社区内各居民活动集中的场所开展大型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活动同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健康知识宣传小册子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四、今年将利用中心健康教育室向社区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慢性病患者播放相关方面健康教育光碟4次,利用输液大厅向就诊居民播放社区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方面的影碟52次。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切实将“教学五步法”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以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标,以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主攻方向,以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为突破口,探索生物课程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我校高中部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工作重点

1、深度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推进课程建设,提升课程领导力。基于生物课程实施的规范化,促进课程实施的创造性,结合生物教研组自身实际,灵感运用“教学五步法”,教学设置始终围绕着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研讨出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方案。

2、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升教学研究氛围

(1)学校教研组是进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也是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教材教法,学习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活动基地,必须端正教育思想,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工作和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备课组提前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 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这样的教研活动必须每周一次,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有记录。从本组的实际出发确定集体研究课题,注意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2)立足课堂,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研究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加深对生物课程价值取向的专业理解,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研究课”引领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第11篇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 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 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

3、 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 、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

二、教学理念

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 的道德的、科学的 、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

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三、总目标和分目标

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

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美丽的校园》

第二周 《老师,你好》

第三周《学校的一天》

第四周《我是小学生》

第五周《我喜欢我们班》

第六周《我们一起做》

第七周《学习真快乐》

第八周《麻烦事 我不怕》

第九周 《我的爸爸妈妈》

第十周 《亲亲热热一家人》

第十一周《 让我自己来》

第十二周 《新年到了》

第12篇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 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 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

3、 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 、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

二、教学理念

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 的道德的、科学的 、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

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三、总目标和分目标

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

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美丽的校园》

第二周 《老师,你好》

第三周《学校的一天》

第四周《我是小学生》

第五周《我喜欢我们班》

第六周《我们一起做》

第七周《学习真快乐》

第八周《麻烦事 我不怕》

第九周 《我的爸爸妈妈》

第十周 《亲亲热热一家人》

第十一周《 让我自己来》

第十二周 《新年到了》

第13篇

【关键词】高校 德育思想教学 现状 优化策略

一、前言

交通与通信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全球一体化成为了现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各企业间的竞争,到各人才间的竞争都日益激烈。但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提升,使用人单位乃至整个社会都对学生的德育思想教学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大众对于人才的审视角度已经从业务技能素质扩展到了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认为德育素质比能力素质更加重要。

当前,我国高校在不断的扩大生源,使高校的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受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的大学生不然是天性娇纵,不然就是身心迷茫,还没有形成健康、明确的人生价值观。所以,必须要结合用人单位与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评判要求与标准,认清当前的社会形势与教育工作形势,加大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管理,提高高校育人质量,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能力。

二、高校德育教学工作现状

(一)德育思想教学体系不完善

我们传统的观点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所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锻炼与提高也应该在学校完成,通过德育课就能够完成对学生的系统性思想道德教育,这种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方式就能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观点是不完整的。这个体系中包括了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学校,当前只有学校一方在做出努力,而学生家长以及社会都认为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只是学校的事情,学校也能够妥善的处理好,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并非如此。

(二)学校对德育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前面说到,只有学校在为学生的德育管理做工作,这是事实,但另一个事实是学校对学生德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也还仍然不足。很多高校的传统教育理念是以教会学生知识、能力为主,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拥有一身过硬的工作能力素质,就能够被用人单位认可,就可能在社会中生存。但是时展,使得这样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前的高校人才培养需求。所以在当前,高校的德育管理与技能培养同样重要。

(三)学生不配合

客观而不带任何偏见的说,高校中聪明的学生比比皆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抱着学习知识的心态来到了学校,并没有过多考虑其他素质能力的发展,所以除了文化、操作课程之外,很多德育、思想方面的课程一般都是能逃且逃,不能逃也不会将注意力集中进行学习,使高校的德育教育很难取得有效的成绩。

三、高校德育思想教学优化策略

(一)完善德育思想教学体系

当前的德育教学工作不能只交由学校来承担,社会和学生家长都应该一起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

要完善高校的德育管理体系,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认识,让他们知道,在当下就算知识结构再丰富、能力素质再高,也并非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重用,如果其思想道德素质能力过低,就根本得不到职业发展;第二,要建立起学校与家长间的有效沟通途径,而班级是一个学校中的最小管理对象,而班主任也就是最直接的管理者,此时就应当由班主任出面,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涉工作,从帮助学生就业、生存、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家长对学生德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促使他们可以参与到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中来;第三,就要学校出面,和社会中的各企业、各机构进行交涉,从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呼吁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也参与到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来。

(二)学校要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教学理念

第一,坚持科学育人观,辩证地看待学生。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评价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个学生、善待每个学生、发展每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第二,勤于观察、细心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只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必然能找到适合各类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在反复的教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起师生情感共鸣,从而形成合力,让他们以点滴的进步为起点,在激励中不断进步;第三,让学生在重塑自我中得到快乐。高校也不是没有“问题学生”,与一般学生最根本的差异在于他们的“自卑”。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基础,对重塑自我的目标进行合理分解,适当降低要求,耐心等待“转化期”,增加“肯定处”,为“问题学生”创设重塑自我的成功机会,使他们不断地体会到快乐,逐步建立起自信。

(三)从情感角度出发

高校学生之所以不配合德育管理与教育,除了他们觉得这不重要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觉得学校的德育管理与教育过于机械化、没有人情味,这就降低了他们参与到德育管理与教育中来的热情。

要将德育管理与情感教育相融合,在德育管理中融入真实情感。我国古话有云:“亲其师,信其道”,说的是如果教师能够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那么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也能够被学生有效的接收,此时的德育管理与教育工作是最为主动、有效的。因为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能够以彼此间的信任与情感为基础,使德育管理与教育过程充满主观动力。

【参考文献】

第14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动“百万中专生计划”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将上级会议精神、文件要求及农广校的办学特点、设想多次向教育部门分管领导专题汇报,争取教育部门的全力支持。在多方努力协调下,省招办同意学校从2006年开始实施春秋两季招生,方便农民适时、就近就地学习,使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政策实现了较大突破,为开展中职教育,扩大招生规模,理清招生渠道奠定了基础。

二、拓宽办学思路,明确中职办学工作重点

一是确定重点县区、重点乡镇,在生源集中和教学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开办乡镇教学班。二是积极参与初高中毕业生分流,培育农村新生代劳动力。在每年中学生毕业前,招生人员走进学校,向应届毕业生宣传农广校的办学特色,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面。三是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项目,延伸培训服务链条,提供跟踪指导服务,吸引和动员更多参训学员参加系统的专业学历教育。自2013年起,全省农广校系统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选择10所县区农广校,从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农艺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中草药种植、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畜牧兽医六个专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当年招收学员500多人,实现了中职教育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有机结合,为下一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充分利用国家资助政策,办好全日制脱产班

自2007年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实施资助以来,学校宣传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选择了办学基础条件好、师资力量强、教学管理严格的学校适度扩大全日制办学规模。鼓励办学条件相对较弱的学校,一边加强条件建设,一边继续下沉办学重心,全力搞好乡村教学班建设,做好业余函授班的招生教学工作。

四、结合办学评估,强化教学管理

为了全面提高“百万中专生计划”的实施效果,学校对全省12个市(州)所辖65所县级农广校组织开展了办学自评、复评工作,并接受了中央农广校的评估验收工作。

第15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 设计艺术 教育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上所有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再教育,技能培训以及自我完善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处于这个产业链的高端,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能从其学科体系中割裂出来,必须在河南省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大背景下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依托大的学科体系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特征。[1]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可以根据在产业链上的作用和分工的不同,分为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活动的组织人才和文化创意成果的经营人才。而文化创意人才能够位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是因为创意产品的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文化创意人才所从事的创造价值的这种活动,改变了过去必须要有实体生产才能成为产业与创造价值的观念,而将抽象的、无形的创意活动当作产业链的一环。

1.文化创意产业的个性与共性

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个性的自由发挥,而创造性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共性,产业机制是规模化的,需要有制度和协调。[2]所以这样一种个性和共性的结合,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创造性产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协调问题。

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即文化创意增值和个性与共性的矛盾调和。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首先是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它的基本培养模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批量为社会输送创造性的人才。此时创造性人才的个性表达是基于一个系统科学的创新体系之上的,最终的教育成果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人才储备。

2.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形势

目前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英国政府定义为基础的“ 创意型”,主要依托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二是以美国界定为代表的“版权型”,即生产和分销知识产权的产业;三是中日韩等国的“文化型”,不论哪一种产业形式,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都是以高等设计艺术教育作为中坚力量。[3]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在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

二、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的比较分析

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高等职业应用型的设计艺术教育、纯艺术教育。其中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和高等职业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是河南艺术教育的重点。

(1)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

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占基础性地位,而艺术素质教育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

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从事普及艺术教育为目标的教育人才为核心的。培养讲方法、知识渊博、长于引导,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研究能力的高水平教师。

(3)高等职业院校应的用型设计艺术教育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领域发展教晚,但规模最大,分类最细,教育目标最明确的类别。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祖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的行业内专业人才,与行业相关技术、工程紧密结合,能够快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同时具备日后深入学习的能力。

(4)纯艺术教育

纯艺术的概念最早被赋予的意义是反艺术实践中任何的功利性目的,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一种很纯粹的,重精神体验的艺术活动。因其被定义了本质的非功利性,自然而然的与应用型的各艺术设计专业相距日远。

我们看到艺术普及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的快速壮大,学历培养和就业优势两把利器完成了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支持和提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歌猛进,社会对应用型设计人才呈现出很大的刚性需求,高就业率、高收入带动了艺术教育市场整体的繁荣。

三、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及有效支撑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指高等职业学校主体有计划发掘、培养与完善学生的设计艺术创造素质与能力的行为及其体制,是专门的以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目标为导向的设计艺术文化创造能力教育,其终极性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实现意义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梦想。[4]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在高层面上的发掘、促进学习者的设计文化素养、创意创造与传播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设计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设计艺术的创新思维实质是指以辩证的逻辑性思维为基础,以敏锐性、独创性以及批判性为特征来体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所以在设计艺术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捕捉创造灵感思维的能力。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作用就是培养创意型、素质型、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这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消费者文化层次、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软因素的制约,一个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的受众市场无疑是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大框架下,通过高等艺术教育四个层次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定会成为我国未来的朝阳产业,前景不可估量。文化创意人才是河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文化资源,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高等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必须完全融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的经济力量,将文化创意与艺术感染力和科学技术生产力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携手纯艺术发展的力量,高度重视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设计艺术教育资源和优势,才能为河南培养更强更多本土化的文化创意人才,以促进和满足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1):108-116.

[2]徐光春.徐光春在香港谈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2007.55-56.

[3]历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