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群众路线调研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基本情况
调研组重点选取了金塔县西南街和东北街两个社区进行全面的访谈、调查,召开居民大会及干部群众座谈会各两场次,发放问卷调查表500份,其中社区居民占到了64.8%,对街道社区的工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主任、副主任等17人进行了个别访谈,并对访谈及调查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汇总,了解掌握了一些社区干部、居民对做好社区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做法及意见、建议。
二、主要做法
(一)便民服务平台降低居民办事成本。为方便居民就近、快捷办理各种代办事项,全县4个社区统一建立了“一站式”惠民服务大厅,将就业保险、计划生育、民政优抚、综合服务等居民经常办理的事项归集到大厅办理,公开办理所需资料及流程,工作人员定岗定责,挂牌上岗,实行一站式或式服务,实现了居民少跑路办成事,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二)“五百”活动主动排解群众疾苦。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开展了“进百家门,做群众的家里人”、“知百家情、问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分组包片入户走访了解居民家庭实际生活状况 ,及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对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登记造册,由社区党支部研究共同帮助解决,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三)“双岗双争”汇聚社区力量建设美好家园。推行在职党员报到制度、承诺公示制度及“双岗双争”评议制度,按照“一名党员一个岗,以岗承诺办实事”的要求,通过在职党员帮钱、帮物、慰问困难群众、开展公益劳动、修建公共设施等多种形式支持社区建设,帮扶社区居民,形成了齐心协力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五心”工程,打造“五园”社区。创设了“支部建在楼院、党员驻地管理”新模式,围绕疏通社区居民反映社情民意渠道,搭建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探索出了系列化活动载体,初步实现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新型和谐社区创建目标。
三、社区及党员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居民群众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社区党员干部工作有滞后。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区人员构成越来越复杂,居民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社区承载的责任越来越广泛和重要,但是社区人力、财力、物力配备与现代化社区的建设还不匹配。一是人员紧缺,服务群众难以做到全覆盖。社区联系千家万户,群体庞大,人员复杂,组织管理有难度,这就需要大量工作人员走访入户主动联系居民,做好宣传政策、化解矛盾、扶残帮困等工作,但目前社区人员配备达不到这样一种工作需求。二是经费设施有限,不能满足群众娱乐、健康、学习等各方面需求。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不断满足居民各方面基本需求,但仅靠社区做好社区工作很有难度,这就需要上级部门级规划建设单位、驻社区单位联合行动,整合各种设施、场地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多服务。三是社区工作人员学历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组织协调能力不足,个别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履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二)社区群众享受服务少,驻社单位党员干部联动机制不健全。一是驻社区单位与社区没有形成长效性、制度性联动。驻社区单位既没有开放单位活动资源,也缺少财物支持,仅靠社区化缘式、随机性的争取。没有对驻社区单位与社区联动的方式、内容及量化考核做出制度性要求,使得和谐社区创建势单力薄,难以有更大作为。二是服务机制不健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潜力难以完全释放。尽管在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有些党员不愿意在社区做扶民帮困的事或摆摆样子没有诚心做实事。三是街道社区专注于行政性事务,联系服务群众有冲淡。社区多半以行政性事务为主,关注并解决群众衣食住行等方面需求的力度、广度不够,在群众眼中,社区往往是一个办事机构,同时充当社区“灭火器”作用,使得社区服务跟不上广大居民对日常生活需求,降低了居民对社区工作及干部的信赖度和亲近感,不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便民利民活动多,居民群众尝到甜头少。一是上级检查街道社区工作只延伸到党工委或支部一级,与基层群众见不了面、谈不上话,了解不到实际状况,因而不能形成对实际工作的推动力。二是上级检查往往注重一些平面化资料,如文字材料、表册、展板等,未能听取或查看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因而导致务实工作变成务虚应付。三是群众因不了解政策或监督通道不畅,渐渐失去了参与社区管理与建设的热情。
(四)党员干部的群众立场不坚定 ,履职尽责看形势。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薄。对自身的党员身份、干部身份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处理与群众关系,解决群众困难时有懒得管、不愿管、不敢管等不良情绪态度,对基层群众疾苦缺少切身体验,导致与普通居民群众交流少、感情浅,甚至没有感情基础,不能赢得基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是部分社区领导干部履职未尽责。一方面是部分干部因工作能力不足或管理权限的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群众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个别社区干部考虑安排工作着眼点在应付上级和方便自我,淡化群众利益诉求,没有站在群众立场和社区长远发展考虑,使得上级部门调查研究掌握不了实情,党的一些惠民政策没有达到效益最大化。三是缺少群众问责干部机制,干部做得怎么样,往往群众说了不算,上级说了算。部分领导干部工作出发点在应付上级,不把群众冷暖放心上,逐渐形成了个别干部向上看不向下看的工作倾向。
四、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发现,社区干部群众认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应实现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认为联系群众最有效的方式为入户走访,其次是接访群众、基层调研;认为组织开展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应防止出现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及集中教育与日常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我们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其它意见建议做了如下归纳:
(一)教育实践活动要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形成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机制。一是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党的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及内容,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监督。二是建立基层群众参与机制,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把群众的关注与关切作为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力量,采取方便、快捷、实用、直接的方式征求群众意见、调查群众满意度,将群众真实的满意度调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融入到活动的评价体系中。
(二)教育实践活动要做到党员干部真触动,教育实践双丰收。一是教育活动化整为零,注重实效。避免大排场、大会场,采用规模小、内容实、研讨多、宣讲少的方式,扎实开展教育引导活动;二是实践活动要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做到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自留地”,以现实成果接受组织和群众检验。
村位于镇东部,由原来的村、村、村合并而成,是我县唯一的省级旅游名村。村域国土面积3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830户,2780人(党员82名),其中2个村民小组分布在鸦来省道沿线,4个村民小组位于半高山以上。全村耕地面积3570亩,山林面积39000亩,平均海拔950米。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茶叶(3700亩)、蔬菜(1800亩)、旅游附属产业及打工经济,2012年人均纯收入为4100元,2013年人均纯收入为4700元。村域内有3家茶厂、1家加油站、1家汽站、1家幼儿园、1家炉具加工厂、10余家农家乐、80多家门面店铺、1块1400亩的集体山林,个体工商经济比较发达。村中心地带有4条街道、一个移民安置小区,“穿衣戴帽”后的古民居特色明显。该村2004年被确定为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重点村,通过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科技扶贫等,经济社会得到较好发展。村近几年一直是省民委的“三万活动”联系村,近四年一直没有安排县直单位专门联系和帮扶。
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在1月26日入村座谈的基础上,3月3日至4日,我局组织10人工作专班深入村,与4名村干部一道入户走访180个农户,召开屋场会议15次,发放问卷调查表400份,群众覆盖面达到85%。归纳整理老百姓的呼声,集中反映出以下方面的问题。
㈠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多
一是劳动主体瘦弱、科技推广缺乏。伴随外出务工的滚滚洪流,村同其他地方一样,留守农村的基本上以“386159”队伍为主,以地生财的骨干力量严重不足。县镇两级送科技下乡未能网络该村,村办科技培训班几乎为零,科学种田、科技增收成为老百姓的殷切期盼。入户走访时光碟抢手足以证明。
二是产业致富功能萎缩、扶持政策入户艰难。茶叶、旅游服务是该村“平原地区”的主导产业,受制于诸多客观原因,产业增收效应并不明显。因土质较差、季节较晚、价格较低,茶叶在该村的增收功能大打折扣,亩平2000元与茶农的预期差距太大,与县内其他地方亩平5000元的现实落差太大。作为我县唯一的省级旅游名村,受旅游路线与重点转移的影响,有名无人让旅游服务功能萎缩。民族大酒店已多年关门闭户,10余家农家乐仅有2家在苦苦支撑,古松酒楼40人的接待能力,年纯收入不到4万元。走访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农户因人多地少想“靠山吃山”来养羊,改水田为堰塘来养鱼,规模发展来养猪,但苦于政策、技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梦想迟迟不能变为现实。
三是就地打工收入低、土地流转障碍多。村内有3家茶厂、80余家门店,按说应该能够吸纳一批人就地打工,囿于技术壁垒、人情关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带贫帮弱的机制很难形成。同时,因为意识、规模、效益等方面的障碍,土地流转在该村没能打开局面,集约经营、共同致富仍然只是“空中愿景”。
㈡民生难题解决办法少
一是道路投建管养难。该村98%的农户通了公路,但公路硬化、公路保养、公路维修却是广大老百姓无法消除的“心病”。一方面,老百姓切盼公路硬化。比如至百年关1.5公里、邵家淌至板桥湾1.9公里、月山至韦家屋场4.2公里3条公路,事关400多户群众的通行问题,群众集中呼求硬化,但指标争取落实难、配套资金筹集难,这一问题成为群众反复提的“老大难”。另一方面,老百姓更盼公路畅通。该村有4个组散布在山上,绝大多数到户公路等级太低,一遇洪水就不得不面对塌方、冲毁的困扰。谁来投钱、谁来管理、谁来维护的体制问题亟待研究。
二是水利兴利除害难。该村一二组近200户反映饮水困难,事实上主管道已铺到,管网、水表也由群众自己掏钱安装到户,但自从供水调试后就再没有吃上自来水。症结在于主管管径太细、水的压力太小,工程施工挖断主管、无人组织维修,上游个别农户故意刁难、“切断”供水管道。同时,“平原地区”村民反映有窑湾、湖田、3处天坑没有疏通,500多亩良田在涨水季节面临淹没之虞。这样的问题仅靠老百姓自己是无法解决的。
三是供电电压稳定难。该村三组村民(片)普遍反映电压过低,垛草机、粉碎机等农用电器不能正常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跳闸,或将电路烧坏,甚至在夏季用电高峰期,电视机、电风扇等小功率电器也不能正常运转,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四是农户建房获批难。部分村民房屋建设年代已久,屋柃、窗棂等已经腐烂,墙体大面积剥落,有的是天上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更有甚者还是用木头辅助支撑墙体,在这样的房屋里连睡上踏实觉都是一种奢求。该村有10多户危房急需获批新建或改造,刘为海、冯正贵、张仁阳等农民反映已申请3年都没有得到允许。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老百姓反映没有换发林权证、办理房产证不知所以、农村低保政策落实不公平等问题。
㈢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浮
走访调查中群众普遍反映见各级干部太难,召开群众会议太少,惠农政策和建设工程让群众知道的太少,实际上是对干部作风有意见。有些老实自觉的老百姓因为不愿对上“找茬子”、不想给党委政府“添麻烦”,说“我们都已好多年没看见干部了”。有的老百姓说“除要我们去投票选举外,就没有通知我们参加过群众会”。有的老百姓说“党的政策没得话说,就是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落实的,开小车的还吃低保,一家残疾的又没得”。有的老百姓说“有些工程质量太不象话了,一堆沙掺一包水泥,打的氹麻雀子都赶不得水”。更有极端的还专门制作了一幅对联,左联“青山黑槽在白坪”,右联“凶山恶水坑百姓”,横批“易守难攻”。
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缺
在走访座谈和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工作专班问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什么,他们说“我们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我们还是蛮想跳个舞,村里又没得场子,农忙之余我们也想锻炼身体,就是没得器材”。工作专班问群众喜不喜欢看戏,他们说“哪个不愿意看戏,没得来演的啥,要是有人来演,我们还可以表演几个节目呢!”这说明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农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也说明农村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大投入、强化组织予以逐步解决。
三、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着眼群众最关注、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我们除宣传政策、解释疑惑、疏解情绪外,也作出了力所能及的承诺。
㈠密切联系群众,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执政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我们才能所向披靡;离开了群众,我们将会一事无成。群众满意度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是衡量党性强弱、作风好坏的“试金石”,是判断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与否的“风向标”。要时刻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多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力求获得平时难以听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真正抓住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㈡注重作风建设,真查真转真改,提高党员服务群众本领
加强理论学习教育,首先从理论上弄清问题的根源,从思想上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行动上聚集转变作风的入口。要牢牢把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正确方向,将有关原则、要求、目标根植于心。要走到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走向基层一线,面对面与群众进行感情和思想交流,直接听取群众意见,而且要真听意见、听真意见。要自觉对照“四面镜子”,对照好干部“五条标准”,深刻剖析和反省自身问题,深挖思想根源,以“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出出汗、排排毒。“真查”要用“真转、真改”来落实,要紧抓解决问题不放松,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即知即改、立改立行,做到梳理分解到位、研究回应到位、解决落实到位、建章立制到位。
㈢拿出实招新招,解决实际问题,以最大的成效取信于民
根据收集整理的情况反映,我们将采取与镇党委政府沟通、向相关县直部门争取、与本职工作对接、与“村两委”配合的办法,做能做的事,解能解的难,尽到帮扶单位应尽的职责,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1.帮找致富之路。一是组织农业科技培训。根据村农业发展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开展专门培训,对茶叶和蔬菜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知识等进行专业辅导,引导村民科学种田。二是协调落实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引导群众根据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流转山林、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扩大经济效益。三是衔接外出务工。及时收集有关招工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群众,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打工就业门路,为他们搭建更好的增收平台。
为深入贯彻自治区、地区、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县公安局党委安排,我深入到联系点单位伊拉湖派出所及其辖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和座谈。调研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重点征求基层民警和群众代表对当前公安机关管理与服务、领导干部作风、队伍建设、执勤执法行为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活动,主要采取“听、看、谈、问、议”的方式,先后召集联系点派出所民警、乡党委、村(组)小队长、派出所负责人、基层民警座谈会10场次,走访辖区群众、宗教人士等监管对象31户。查找基层派出所在服务意识、办事效率、工作创新履职尽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征询意见和建议。调研中,基本上摸清了当前干部群众最为关心、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问题,了解了基层民警的思想动态和所思所盼,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研中,共收集群众意见4条,民警意见5条,基本上摸清了当前群众最为关心、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问题,了解了基层民警的思想动态和所思所盼,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调研中梳理出的问题
(一)维稳形势严峻,公安民警压力不断增大。维护辖区治安稳定是此次调研中辖区群众呼声最高的问题,通过走访座谈,一些群众反映,当前,托克逊正处于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时期,各种矛盾纠纷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苗头日益凸显,社会治安维稳形势日趋复杂,社会治安任务相当繁重。为了维护好辖区社会稳定和治安问题,在警力相对不足情况下,托克逊县公安局全体民警不得不放弃休息,延长上班时间,增派车辆、人员加强巡逻,努力维护好社会治安,这无疑是增加了民警的工作量,民警普遍感到工作超负荷运转,心理压力较大。
(二)部分民警的素质难以适应当前公安工作需要。近年来,进入公安队伍新民警(村警)较多,虽然我们开展了大练兵、集中培训等一系列的培训工作,但部分民警的素质与现实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有的民警不会做群众工作、不会调查、取证,执法办案水平不高;有的民警下基层入户走访调查留于表面,只是简单的进行登记,没有和群众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接触,无法掌握各种敌社情信息;有的民警对当前形势认识不足,在开展日常工作中看不到隐患,不能及时掌握潜在的社会不安全隐患等等。
(三)缺乏学习能力不足,存在处事畏难思想。相当数量的民警厌烦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对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与钻研,对法律常识和一些应知应会的政策理论、公安业务一知半解,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工作起来力不从心,不能得心应手;一些民警虽然有工作热情,但存在“想干不会干”的问题,表现为无法胜任本职工作,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一些民警自身控制能力较差,自我要求不严,容易产生惰性,个别民警不能伏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入户少,了解的情况少,群众不了解、不认识警务区民警,做群众工作能力差等问题。因一些民警、协警的综合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工作缺乏创新精神,所队领导对工作的指导不够,民警对上级下达的如追逃、破案等硬性指标工作任务完成上颇感吃力。
(四)领导能力欠缺统筹,存在他人工作安排他人完成。个别民警不注重业务的提高,本应自己完成的警综平台录入工作,推脱不会,领导为完成总体工作,安排其他业务骨干代为完成,久之“懒人”更懒,骨干越干份外的工作越多,导致骨干民警“不愿干”的问题,一些所队领导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态度不端正、自身位置摆不正。以老资格自居,自以为是,班子之间沟通联系少,工作相互推诿,影响整体队伍干工作的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当前基层派出所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要促使民警热爱基层工作、安心基层工作,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激发派出所民警立足岗位、乐于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教育,使派出所民警树立以下三种意识:一是牢固树立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意识。要使广大基层民警明确,由于公安工作性质任务决定,从事机关工作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警力都必须长期在基层工作。而随着基层基础工作的强化,基层警力的比例只会增大,不会减小。二是牢固树立在艰苦岗位锻炼的意识。近年来参加工作的年轻民警中,独生子女多,不少人从小生活比较优裕,加之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青年民警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奉献精神淡化,吃苦精神缺乏。要针对这一实际,教育他们懂得“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三是牢固树立在派出所工作大有作为的意识。派出所岗位任务繁重、工作辛苦,这既给青年民警带来更大压力、需要更多付出,也为民警提高素质、展示才华提供了舞台。只要扑下身子,扎实工作,勇于在本职岗位锻炼自己,就可以有所作为,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情感交流互动、营造融洽的内部环境,把思想教育搞实搞活搞好,真正起到“掌握民警思想、了解民警疾苦、沟通民警感情、倾听民警呼声、激发民警热情”的效果。
二、建立健全从优待警保障机制,努力消除派出所民警后顾之忧。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是新形势下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民警的教育,转变观念,换位思考,真正以人民公仆的要求来认识我们在感情上、工作上的差距,正确对待群众投诉;同时,要着力提高民警的业务素质,提高执法办案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民警正当执法权益的保护工作。要建立民警举报投诉澄清制度,对于查实的、当事民警无过错的投诉举报件,应当以相关组织的名义,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公开澄清;对于恶意诋毁公安民警形象的投诉人员应予以相应的处理,以维护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保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不受侵犯。要加大对派出所经费装备的倾斜,要采取各种措施,使派出所办公经费、办案经费、民警补助补贴、装备和办公设施得到保障。
三、要切实重视民警身心健康,努力为派出所基层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首先做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走入民警工作、家庭、生活、社交,甚至思想、心理,多从民警身边事、身边人、民警关心、关注的人或事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地讲道理,要将思想工作切实做到因人而异,针对性强,实效性明显,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导。其次要围绕缓解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借助各种社会专业力量,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下基层服务,提高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再次要进一步丰富警营文化生活,越是工作紧张繁忙,越要注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要以所队为单位,多开展适合青年民警特点的文体活动,活跃民警业余生活,减缓身心压力,增强队伍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