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驾驶员技师论文范文

驾驶员技师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驾驶员技师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驾驶员技师论文

第1篇

在人——城市家具——城市空间环境这个系统中我们先讨论人与城市家具的关系。所有城市家具不管如何分类:休闲服务设施。交通服务设施,卫生服务设施,信息服务设施……。一切城市家具设施都只有一个目的,为人服务,也就是能为人所用。当然不同的城市家具有不同的用法,这人的各种“用”概况起来,其实都是人的活动。而人与外部世界之间最基础最直接的关系,就是通过人的活动来显现。所以在人与城市家具的关系中,人的活动同样体现了这种关系的普遍性。同时由于人们自身的特性也决定了人的活动是有区别的,由物质与意识的二分法我们知道,人的活动又可分为身体活动和精神意识活动。这两种类型活动我们先讨论身体活动在人与物关系中的特点﹙图1﹚。在人使用城市家具的身体活动过程中,如广场上的某人要休息一下,那么这一具体的活动是通过某物来实现,例如坐具,再深入一步来讲,首先这一具体“物”必须具有一定形态,一定功能,才能满足和实现要“休息一下”这一具体活动,它根植在人与“物”(城市家具)的最基础关系之中,由身体活动引发的这一层关系,虽然是整个系统最基础部分,却是任何理论无法忽视部分,因为没有这部分,城市家具就失去了存在意义,这是任何情况都不能否认的。当我们关注于不同点的时候,不同理论就不断呈现了。但只要这关系存在,任何理论都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图表来源:作者自绘在“用”这一具体活动中包含了两种相对行为过程,作为设计者思考的是面对“物”(城市家具)的时候谁在用?如何用?作为使用者关注的则是这“物”是否好用。所以当我们侧重于材料、结构、工艺的时候,设计技术论出现了;当我们侧重于功能时,设计功能论出现了;当我们侧重形态时,设计形态学出现了;当我们将身体活动与形态功能结合起来考虑时,人类工程学出现了……。这种理论的多样性现象恰好显现了人类需求的多样性,所以没有一种理论是最好最完美的理论,但是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一定人群范围内,对需求而言,存在着相对适应的理论来指导我们进行设计,从而完成相对实用的“物”(城市家具),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所以恰当的设计、良好的使用效果这就是适用。因此适用——作为城市家具设计原则一,现在对我们而言是必然的。接下来我们讨论人的活动中第二种类型,精神意识活动。在人与物的关系中,审美是人精神意识中一种特殊的主观活动。这种类型活动是人的活动中最复杂的一种活动形态,不管面对自然物或是人工物,人天然就存在着审美的活动,但是关于审美的研究,人类几千年来至今都还在不断进行探求,虽然美是复杂的,但存在人类审美活动这一现象却没有人质疑。在人与城市家具关系之中,人的审美活动对象同样是以物为基础,这种“物”也是具有一定形态,也具有审美功能,所以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例如,某类城市家具使人感受到愉悦、优雅、雄浑、崇高……。人的审美活动是在物的形态与功能基础上,通过人的直觉、判断、思维等一系列的活动,才能最后完成审美这一过程。人的审美活动关联到个体与群体两方面,这反映到审美层面就表现出了特殊性与普遍性,这就表明不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有着不同审美需求,而且这种审美活动还深深受到文化与时代变迁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也会使人的审美活动呈现出差异性。所以当我们侧重于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时,出现了情境设计、格式塔设计理论;当我们侧重于理解“物”的意义与人的认知时,符号学设计理论出现再论城市家具设计原则的必然性了,当我们侧重于文化时,地域性设计、国际化、本土化设计理论出现了。当我们侧重于历史的发展时,后现代设计理论、回归传统的设计理论出现了……。我们通过图例﹙图2﹚可清晰地看出它们之间的结构与关系。各种理论都处在人与“物”(城市家具)关系之中。所以在各种理论指导下我们的设计作品必须也必须满足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一定人群的精神意识需求活动——审美,这是各种理论无法忽视的。所以,美观——作为城市家具设计原则二,现在对我们而言是必然的。

二、人与城市空间环境

城市空间环境属于人生存的物质空间之一,另一部分是自然空间。人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也是通过人活动来实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全部来自外部物质空间,城市家具只是其中一种具体的形式。从人——城市家具——城市空间环境,这个系统运转的角度来考察。人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要保持下去,也就是人的活动要不停止,需要满足一个条件,物质空间提供的“物”—各种资源要能保证人的活动—消耗资源,这一过程不能停止。人对物质空间的活动,其实质是在不断消耗资源。因此,前面所有人与物的关系,必须以人与物质空间环境为前提,才能实现。人与物质空间的关系不存在,人与物的关系也就不存在。当然,人也不能生存了。在这层意义上,人活动就是一种经济活动,就是所谓的经济性,以尽可能少的消耗满足尽可能多的需要。再具体一点,我们完成了一个城市坐具的设计,满足了人们休息需要,满足了人们审美需要,但是在单品的成本过高,无法在城市中推广使用,这种坐具(物)无法实现。而另一种情况,同样是城市坐具的设计,满足了人们休息需要和人们审美需要,但设计寿命周期短,仍然无法在城市中推广使用。其实还可以列举很多例子,但这些活动都无一例外的建立在人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之中,因此在我们侧重于能源关系时,出现了低碳设计理论,侧重于生物资源时出现了生态设计理论,侧重于资源利用效率时,出现了工业化设计理论……。其实所有设计理论都是要指导设计实践活动的,所以必须考虑到现实的可实施性,而这一点,是必须由经济性来约束和保证。因此,经济——作为城市家具设计原则三,现在对我们而言是必然的。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驾校;驾驶员培训;学时

[DOI]10.13939/ki.zgsc.2016.32.192

1 驾校学员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为确保驾校学员培训质量,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文件要求驾校学员必须达到规定培训学时,才能凭交通运管部门签章的培训记录到公安交警部门预约报名参加驾驶证考试。为此,运管部门对驾培机构培训质量的管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对学员培训学时的审核把关上,对达到培训学时的学员在其培训记录上签章,同时也需花费较大精力与公安交警部门衔接沟通,请其在驾考约考时对培训记录(含培训学时)进行检查把关。通过近年来强化这方面的管理和部门协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驾校的培训质量,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交警部门与运管部门的衔接配合问题。运管部门对驾驶学员培训学时的管理离不开交警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只有交警部门对未达到学时的学员不予约考,学员的学时才能真正到位,这也就是培训记录在驾校、运管与交警部门间的作用。但在具体执行中却颇显尴尬。虽然部门文件要求公安部门受理驾驶证考试申请时要凭交通部门签发的培训记录,但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及《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39号)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均未将驾校的培训记录作为驾驶员驾驶证考试许可的条件,因此公安部门认为,部门文件违反《行政许可法》增设许可前置条件,从而在执行培训记录的审核把关上不坚决,有顾虑,导致交通部门在培训学时的管理上难度加大,并且单靠交通部门把关也难以奏效。据了解,湖北省部分地市公安部门受理驾驶证考试申请时不需要培训记录,有些地方虽然也审核培训记录,但也不严格,可有可无。

二是存在学时造假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意见》(国发〔2012〕30号)、公安部和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货驾驶人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公通字〔2012〕5号)要求全面推广应用计算机计时培训管理系统,督促落实培训教学大纲和学时。计算机计时培训管理系统应用后,学员的培训学时由计算机计时系统自动记录,未达到规定学时的学员将无法由系统打印出培训记录,从而无法在交警部门预约考试。交警部门和运管部门通过这种科技手段对学时把关严格后,部分驾校、教练员和学员为能顺利在交警部门约考,通过跑马机、指纹套等各种手段作弊,破解计算机计时培训管理系统,实行学时造假,甚至有的管理人员和计时系统运营商还通过修改计时系统后台的学时数据来进行权钱交易,被有关部门追究责任。

三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培训学时不尽合理。驾校和学员普遍反映,绝大部分学员虽未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培训学时,但都能顺利通过交警部门的考试。公安部、交通部、农业部《关于印发〈机动车驾驶员队伍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公通字〔2004〕50号)中要求“在预约科目一、科目二考试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车辆管理所查验培训记录后应将培训记录退还驾校,在预约科目三考试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车辆管理所查验培训记录后,应收存归档。”,但在实际工作中,交警并不是按要求在学员每个科目约考时都对学员的培训记录进行审核,而是先直接考科目一、二和科目三的道路驾驶技能,直到预约科目三的“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时才一次性对科目一、二、三的学时进行审核,导致学员科目一、二和科目三的道路驾驶技能考试都已通过,但学时却仍未到位,无法参加科目三的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学员只有再回头补不够的学时。这样引起了驾校和学员对教学大纲中学时政策的不满,同时也促使驾校和学员通过一些不合规的手段实行学时造假。

2 强制执行固定培训学时标准不合理

这些问题迫使我们反思培训学时是否应该作为行业管理的重点?不可否认,机动车驾驶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高质量的培训培养出合格的驾驶员也的确很有必要,虽然培训学时与培训质量之间有一定的正比关系,但增加培训学时并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唯一方式,笔者认为通过强制执行固定的培训学时标准来提高培训质量的方式有如下不合理之处。

一是培训学时实行“一刀切”的做法不妥。教学大纲规定了各种车型的培训学时,但每个学员的情况不一样,学习所需的学时也就不一样,因此行业管理部门在审查时严格要求达到规定的统一学时不合理。

二是不符合国家简政放权政策。教学大纲的培训学时本应仅是个参考,由各驾校根据实际情况可灵活掌握,而管理部门对学时进行严格核查,要求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时,实属管理部门过多干预企业内部经营,管得过死、过细,手伸得太长,限制了企业经营的活力,与国家简政放权的政策相悖。

三是驾校学员和自学直考学员的学时政策不一致。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机动车驾驶证自学直考试点的公告》中指出“随车指导人员应当参照交通运输部、公安部《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的内容和学时要求,指导自学人员学习,真实记录学习过程”,对自学直考人员只提出参照学时要求,并未作强制要求,并且也未要求任何部门对自学人员的学时进行监督管理,而通过驾校学习的学员的学时却要强制达到大纲规定的学时,并接受交通部门和公安部门的严格审查把关,造成自学直考和驾校学考的不公平竞争。

四是学时不合理导致收费的不合理。为促进驾校培训服务质量的提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在《关于做好2016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的通知》(交办办〔2016〕3号)中提出了“改革传统机动车驾驶培训服务模式,2016年推行计时培训、按学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服务模式的驾驶培训机构覆盖率50%以上,到2018年实现覆盖率100%。”的目标,如果通过行政手段制定了固定的学时标准,并强制执行,学时的不合理自然会导致计时收费也不合理,从而影响学员的利益。

五是学时监管缺乏手段和依据。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求交通部门督促驾校落实培训教学大纲和学时,由于交通部门负责培训管理,交警部门负责考试管理,学员的直接目的是想参加考试取得驾驶证,如果交警部门在约考时不对学时把关,学员就可绕过交通部门的监管直接参加交警部门的驾考,使得对学时的监管流于形式。而交警部门在约考时对学时把关也只是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法律法规并未将此事项设置为驾照许可的条件,使得交警部门在约考时审查学时依据不足,无法操作,从而不能真正对学时监管到位。

第3篇

【关键词】出租车驾驶员劳动力流失以人为本

出租汽车驾驶员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改革开放初期,出租汽车驾驶员这一体面的职业,曾当仁不让地跻身于社会十大高收入行业之列,其地位可与当时大型国企的党委书记媲美,被戏称为“挡位书记”。然而,事过境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收入群体和行业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出租汽车驾驶员经济收入呈现出相对停滞的状况,从而被人们称之为社会十大最累行业之首。驾驶员纷纷跳槽,特别是许多年轻人。以上海某出租汽车公司2006年和2007年劳动力流失的数据为例,2006年该公司因各种因素离职的驾驶员人数为1232名,流失率达到12.4%;2007年流失率高达17.2%;劳动力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加速流失趋势。

一、出现劳动力流失的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情况,是出租汽车行业发展到特定时期的必然趋势,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防止和控制这一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和蔓延,要求我们对这一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出租车的政策因素,直接导致劳动力流失

因国家政策和法规的调整,上海的个体便捷货运车,近年来纷纷翻牌转成客运出租车,翻牌数量有近4000余辆,一张出租车牌照更是恶炒至40余万元。仅这一政策性扩容,就吸引了近万名在职的出租车司机跳槽。万余名在职出租车驾驶员的“转向”,无疑对本已出现劳动力队伍不稳定状况的出租车公司更是雪上加霜。

2、“黑车”市场的日益泛滥,扰乱了客运市场秩序

近年来,本市“黑车”无证、无照经营的情况比较严重,在一些市郊地区,正规出租车反被这些“黑车”驱赶和围攻,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给正规出租车驾驶员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伤害。虽然近来政府执法部门加大了打击“黑车”的力度,但我们不能企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根治。

3、出租车营运风险和成本的不断提高,也诱发了驾驶员队伍的不稳定

根据新出台的道路交通法的有关规定,机动车驾驶员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无论是否有责,都要承担经济责任,这样发生交通事故的经济责任,一下子就成了机动车驾驶员的单边义务。况且驾驶员为交通违法行为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高,加之保险费率上浮等因素的影响,相当数量的驾驶员在这方面的支出成倍增长。

再加上近年来,国内燃油价格的一再上涨,驾驶员的营运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另外现在许多出租汽车公司所使用的农村劳务工,大多在市区租住房屋,由于租房价格的连年上涨,就使得不少劳务工的心理价位一再踏空,也诱导了一些驾驶员无奈地“退出江湖”。

4、出租车驾驶员社会地位下降

出租汽车驾驶员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原先的十大高收入群体之一,变为十大最累行业之首而见著报端。使得行业内许多驾驶员,特别是年轻人,为求得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尊重,而纷纷“改弦更张”。

5、交通网络的改善,使出租汽车的业务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增加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近年来,随着上海地铁、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大,原来运距较长的出租汽车业务被地铁和轨道交通出口站的短途业务所取代,业务结构的改变,提高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延长了驾驶员的工作时间。广大市民在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出租汽车驾驶员却要为缩短运程而多踏“路差”,这无疑又给出租汽车驾驶员出了道难题,因此部分人只得无奈地选择离开。

二、做好驾驶员队伍稳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于第一部分的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扭转劳动力流失严重的局面。

1、坚持以人为本,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人

员工是企业中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财富,离开了员工,企业的稳定无从谈起,更不会有发展。因此企业要形成稳定发展的和谐环境,首先必须加强企业的员工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员工素质为抓手,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意识,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出租汽车行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更加需要有一个驾驶技能精良、服务意识上佳的驾驶员队伍来支撑,它是行业发展的必须,也是乘客的期望。

要牢牢把握和运用企业的宣传文化阵地,用先进的企业文化鼓舞员工,在企业中创造和谐、良好的氛围。我们应该相信这样的道理,大多数员工都希望自己在一家优秀的公司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好的业绩和发展。和谐的员工关系,良好的企业氛围这些都构成了优秀企业的必备要素。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宣传与企业有关的一切优秀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与大部分员工积极的价值取向产生共鸣,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持久的忠诚度和稳定性。: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规范的管理行为取信人

完善公正的制度是企业对人才保持长久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业内人士曾担心因管理制度严而使劳动力流失。但作者在对多名出租汽车公司的离职的人员进行调查后,发现我们的这一担心是片面的。员工关心的关键问题是制度要合情合理,要公正公平,要求规章制度不仅要规范全体职工的行为,同时也要规范所有的管理行为。

3、坚持凝聚力工程建设,用有效的激励机制鼓舞人

特点鲜明、功效优良的激励政策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和功效。据相关研究显示,人的潜力在缺乏激励时,只能发挥20%-30%,而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下,可发挥到80%-90%。因此积极研究和制定适应新形势的具有鲜明特点和优良功效的激励政策,其意义和功效不可低估,有时甚至可以起到激活一个群体的功效。企业必须注重运用良好的激励机制来激励自己的员工,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上海一些大的出租车公司都有许多传统和独特的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在稳定职工队伍的工作中,也起到过积极和有效的作用,但因在宣传上缺乏应有的力度而吃了不少亏。在与一些职工交流的过程中,总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我们凝聚力工作的重点往往过多的注重了“两头”,忽视了“中间”这一主流群体,而为企业默默奉献最多的却是“中间”这一群体,这一“中间”群体人员流失的不断增加,已给企业的工作造成了很大被动,因此如何做好关心、凝聚“中间”这一主流群体的工作,应成为我们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4、充分发挥一切积极因素,用开拓创新的思路培养人

企业中的党政工团我们称之为正式组织,其驾御和控制整个局势的地位和能力,是任何组织和团体所无法取代的,是做好企业的各项稳定工作的主导力量,这就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任何企业内部,同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小团体,他们有自己的核心人物,有他们共同遵循的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称之为非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在其范围内也不断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有时其作用的特殊性甚至是正式组织所无法替代的。

目前,就上海整个出租汽车行业,驾驶员的来源已是多渠道多方位,劳务工比例已占整个职工数的50%以上。不同区域或不同身份的人员,为了满足自我保护的需求,会更自然、更容易地形成各种不同的圈子即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的存在和发展,正在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产生更多的影响。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而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因此,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正式组织的领导,有效地引导和分化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力,应成为业内各级管理工作延伸和拓展的有效途径。同时我们还必须根据劳务工比例上升的特点,在这一群体中发现和培养企业需要的管理者,引导这些在非正式群体中的骨干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服务,这也是小平同志倡导的“港人治港”理论的延伸,对我们企业的管理实践同样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5、招聘留人还须清理门户,用自我扬弃的方法稳定人

针对劳动力流失加剧这一现状,企业要将稳定员工队伍、加大招聘力度的工作提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高度来理解,要提升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在大量需要劳动力的大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实力和人员素质要先提高;要制定更加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大对企业正面宣传的力度,全方位出击,充分发挥各大品牌公司的独特优势;要进一步发动和激励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发动员工之间相互推荐介绍加盟,这不仅增加了被推荐者从业的数量和机会,同时也增加和培养了推荐者在企业中自身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企业在加大招聘力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企业现有员工队伍的稳定。常言道输血更要注重止血,要加快转变观念,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花更大的力气和精力用在留人和构建和谐企业上,真正做到留人留心。特别是针对目前存在的员工队伍年龄结构进一步老化,团组织进一步萎缩的趋势,各出租车企业要将凝聚和吸引更多年轻职工加盟作为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尽快进行调研拟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