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托业复习计划范文

托业复习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托业复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托业复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 脱硫雾化器 油箱 浮球液位计 PLC

1 前言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不断扩展的产能,已经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烟气污染问题。而烧结工艺又是钢铁生产烟气排放的重点污染源,排放的SO2占钢铁工业总排放量的70%,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了90%,[1]其对环境的破坏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至新环保法从筹划到实施多年来,我国烧结厂在烟气除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果较为显著。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可以引发多种疾病,特别是对农作物和植物的生长率影响更是显而易见,可以使森林的生长率下降和农作物减产.环境污染不仅严重危害烧结工作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直接危及到整个钢铁企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改善烧结环境对提高企业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烧结脱硫工艺原理及系统介绍

2.1 烧结脱硫方法简述

当前国内烧结烟气脱硫方法以脱硫剂参与化学反应时的状态分为:湿法、干法、半干法。

(1)湿法脱硫。湿法脱硫是脱硫剂为液态状态下进行脱硫和副产物处理的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目前主要应用有:石灰石-石膏法、氨法、离子液法、镁法等,较多选择是石灰石-石膏法。该方法的优点:应用比较成熟,反应速度快,脱硫效率高,脱硫剂价格便宜,有一定的除尘效果,副产品可以利用。缺点:有设备腐蚀,废水量较大,运行维护量较大。

(2)干法脱硫。干法脱硫是脱硫剂在干燥状态下进行脱硫和副产物处理的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目前主要应用有:循环流化床法、活性炭吸附法和密相干塔法等,较多选择是循环流化床法。该方法的优点:系统阻力低,水耗小,脱硫效率高,吸收塔占地面积少,不需要考虑防腐,投资相对较小,运行维护较容易,部分产物可循环利用。缺点:易发生脱硫床塌床,管道堵塞、管道局部结露等现象。

(3)半干法脱硫。半干法脱硫是带有少量水的脱硫剂与烟气反应,进行脱硫和副产物处理的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目前主要应用有:旋转喷雾(SDA)法、LEC法等,应用较多的是SDA法。该方法的优点:系统简单、易于操作、易于维护;脱硫效率较高,能达90%以上;钙硫比较低,在1.1-1.3之间;投资少;运行成本低;部分产物可循环利用。缺点:雾化器喷嘴存在堵塞和副产物难以利用问题。[2]

2.2 烧结脱硫工艺原理及系统介绍

旋转喷雾(SDA)法烟气脱硫技术最早由丹麦Niro公司发明,同时将技术给转让美国B&W公司,在国际上已经得到较好的应用。

SDA法烟气脱硫工艺原理:采用的脱硫剂为CaO含量较高的石灰,石灰仓内的粉状石灰经螺旋称重输送机定量送至消化槽消化,制成高浓度浆,随后进入配浆槽,通过槽上过滤器滤除大颗粒杂质,在槽内用水将浓浆稀释到需要的20%左右浓度,再经过泵打入石灰石储罐之上的振动筛(网眼直径约1.5mm),除去大颗粒杂质,过滤后的石灰乳流入石灰乳储罐,用泵送入高位给料罐备用,见图1。

SDA法烟气脱硫工艺工艺流程包括:吸收剂制备、吸收剂浆液雾化、雾粒与烟气的接触混合、液滴蒸发与SO2吸收、灰渣排出和灰渣再循环,其中吸收剂浆液雾化、雾粒与烟气接触混合、液滴蒸发与SO2吸收在旋转喷雾干燥吸收塔内进行,钙硫比1.4~1.5,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脱除几乎全SO3。[3]

3 烧结脱硫雾化器自停机故障处理

3.1 故障现象

烧结脱硫设备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自停,接中控室操作工电话,及时到达现场。通过WINCC监控软件画面,发现系统已经按照故障停机工艺步骤完成停机,调取PLC记录,发现在停机程序启动前已经出现雾化器轴油箱高油位报警,该报警在程序中为故障停机条件之一。

3.2 故障分析

通过查看PLC程序及雾化器制造随机说明书,了解故障停机步骤为:(1)停止对雾化器的液料供应;(2)关闭雾化轮的保护水供应;(3)延时2秒;(4)关闭雾化电机;(5)等待雾化轮至停止(完全静止);(6)关闭油泵;(7)关闭油冷却器的水供给。

如果是油箱油位高报警时间持续900秒以上,开始执行停机程序,显示报警雾化器停止运行。

初步判断故障范围在油箱位置。

3.3 故障处理

由于该设备为德国GEA的F800型旋转式雾化器,属于进口设备,会同电气、机械专业详细参考图纸及设备随机说明书,雾化器下端部分是由带有主轴球轴承支座的两个油箱、主轴、进料总成和锥形外罩组成。两个独立的系统(齿轮箱和轴的系统)中的两个油泵是同一个电机驱动的。轴系统油泵将油从下部油箱中抽出,油流经主轴油控制器、主轴上的两个球轴承。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轴流下,经过下面的轴承最后进入下部油箱中,见图2轴油箱图。[4]

制定检查方案。在机械专业人员卸下雾化器外壳后,用专用工具打开油箱,取下液位计,发现该液位计为浮球液位计,该液位计是以磁浮球为测量元件,利用排开液体体积相等原理浮于液面,当容器的液位变化时浮球也随着上下移动,由于磁性作用,浮球液位计的干簧受磁性吸合,使传感器内电阻成线性变化,由智能转换器将电阻变化转换成4~20mA标准电流信号,通过显示仪表用数字显示液体的实际位置,也可通过屏蔽线将信号输送至PLC控制柜,从而达到液面的远距离检测和控制的目的。

通过上下拨动液位计浮球,与中控室同步联系,发现电脑液位数据显示与现场浮球所处位置一致,且PLC进线端子在串入万用表的情况下,电流信号与上述两类显示一致。此时可判断液位计正常无故障,再检查现场接线盒内较为潮湿,进行了吹干和紧固端子的工作,机械专业人员对油箱中的油品进行了排放和重新灌注,按照油箱容积最高上限为4L,加入3.5L左右油,恢复原状后进行雾化器试运行,故障现象消失,正常进入生产状态。

但5天后,此故障现象再出现,还是主轴油箱高液位报警导致系统停机,再次与各专业认真翻阅图纸及技术资料,并咨询销售商技术代表后,再次对雾化器进行拆卸和检查,液位计经详细检查后判断还是正常,在检查过程中,有机械专业人员提到在第一次故障出现前两天曾对雾化器主轴油箱与主轴之间的密封垫圈做过拆卸和更换,当时我们就意识到,可能问题就出在这个方面,为证实我们的判断,从浮球液位计安装孔通过手探入的方式检查油箱底部,发现大量浆液沉淀,液位高的原因正是由于有浆液的存在,再加上注入平时正常量的油,通过泵的作用导致油位超限,引起高油位报警停机。机械专业人员更进一步拆卸雾化器,将密封垫圈进行了更换和密封处理。恢复原状后,再次试运行,无状况后进行正式生产。至今雾化器再也未出现过液位计故障现象。

4 结语

经过处理雾化器浮球液位计高报警导致停机故障,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脱硫设备工作原理、流程、现场设备构成、PLC程序,对今后的设备维护生产连续、稳定顺行及烟气排放满足国家环保要求提供了保障,同时对其他两个烧结的脱硫设备维护、顺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曲余玲,毛艳丽,张东丽.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冶金能源,2010年第6期51-56.

[2]顾兵,何申富,姜创业.SDA脱硫工艺在烧结烟气脱硫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2013年第2期53-56.

第2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产业集群;农业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19-01

引言

近些年来的发展,在扩展新农村产业服务群体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以及加强壮大产业群体,要把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推进看成是重点中的重点,要结合农村种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所培育的种植产业,要对一些比较有优势的农产品进行大力的发展,同时对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也要积极推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业的发展。

一、农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进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结合农村土地以及气候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要选择最适宜的农产品进行有栽培和种植,只有这样才会建立农村产业服务的集群,才会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这里,我们以柳州市为例,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处于柳州市北部的一个融水苗族以及三江侗族自治县,经过对这两个自治县的扶持,几年之后一些传统的竹木以及茶叶都是这两个地区在农业上占有着一定优势的产业,现在就被称为杉木之王以及毛竹之王的称号,它们带动了大多数的农户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水平,同时也是农业产业中效果比较明显的产业。而我国的广西主要生产的农产品就是绿茶,它被称为中国的名茶之乡,在广西的三江县主要生产的就是无公害绿茶的示范基地,整个县里总人口为三十八万多,而种植茶产业的人口都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万人,每年产出来的干茶就有七千六百多吨,总的产值为五点八亿元,财产产业已经是茶农们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同时也是当地主要特色的农产业。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并在一体化经营下,柳州市的农业产业化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并随之不断的暴露出来:在竹木产业的方面上,生产的水平相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加工的方式也是比较传统的粗放式,对竹木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方式还得不到推广和应用,就会使产品出现较低的附加值;对于农业来说,具有较低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技术上的不先进,在种植茶的过程中,还是属于比较粗放的模式,茶叶在进行流通和开发的过程中,处理的手段还在使用比较落后的方式等等。

二、拓展新农村产业服务集群建设相关的内容

在进行新农村产业服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的还是以柳州市为例进行了分析:

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新农村产业服务的体系,把农村产业相关生产、种植以及收获,最后到销售等,建立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并把相关的信息资源、市场资源以及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

要对农产业进行选择合适的示范基地,并集合示范基地的实际要求,有效的利用柳州市建立起来比较先进的服务体系以及比较专业化的种植技能,用工业的方式对农进行反扑,在企业中展开竞争的相关情报,并对技术进行有效的改造,积极的推动产品检测技术、科技相关的成果以及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进行广泛的使用,对知识的产权要进行合理的务实服务以及信用担保方面的服务。

要对三农相关的科技服务网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对柳州市农业竞争情报相关服务的网络、专利预警相关的服务系统等一些相关的平台信息资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也要把网络、电话以及相关的视频等方面的服务手段进行合理的组合,促进农业生产完善的系统服务,充分体现它们之间无缝隙的合作和工作。

三、相关的对策

针对上面对农业产品存在的问题来说,所存在的问题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够对其进行解决的。自从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农业也在面临着新的市场竞争,所竞争的不是一个单项的农业产品,而是对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竞争。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式来看,光靠农业内部力量就想得到稳定的发展那是不可能的,必须建立一个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比较完善的推动体系。所以我国的农产业要想稳定持久的发展,就必须在农业整个产业链进行有效的合作,促进服务的功能,建立一个农产品在种植、收购以及销售等过程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探讨出在农产业上比较实用的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益以及农产品的附加值,把社会上的一些比较优势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信息资源、网络手段、服务方式等等,为农业产业化建立一个新型的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把农产品产前知识、产品开发以及产后的销售、市场信息等等,贯穿到农业生产中的每一个相关的环节,提高农产品创新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

第3篇

【关键词】供销系统;集团化;营销类;社会服务

职业院校服务社会,既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自身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对职业院校的外在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以重点示范专业为龙头,整合行业、学校、企业及地方政府的优势资源,提升专业社会服务功能是整个学校乃至职业教育集团社会服务功能得以体现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平台。因此,在政府大力鼓励集团化办学的背景下,充分依托供销系统平台,促进系统内部院校的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已成为职业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做大做强教育品牌的有效路径。

营销类专业在促进农产品销售,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当前供销社已进合发展的新阶段,营销类专业如何依托供销系统集团化教学平台打造示范专业,让专业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是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深入探讨依托供销系统行业集团化办学平台,实现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与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的提升,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依托集团化办学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内涵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目的是整合各方有限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高效运转优质资源。供销社系统集团化办学即以供销社系统内职业院校和农业企业及行业特色企业为主体,各级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及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以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三农为主要目的的合作办学联合体。而职业教育集团服务三农,提供培训服务的重担主要由职业院校来承担。综合国内外文献表明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主要指高等学校直接为当时、当地社会的需要服务包括技术指导、成果转让、业务咨询、职工培训、社会工作等等具体形式。

组建职教集团是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新路的可行途径,是新形势下促进职业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组建职教集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骨干带动,校校联合,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基本要求,以具有较强实力的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或高职院校为龙头,以优质专业为纽带,以校校联合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突破,构建由骨干学校、相关企业、行业等法人实体自愿参加,平等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运作、互惠共赢的非独立法人的办学联合体、产教结合体和利益共同体。

因此,只有通过集团化办学,吸引各方参与,充分利用合作资源,发挥职业院校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地方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二、集团化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供给现状分析

通过对供销系统多个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模式进行了访谈调研后发现,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各个院校对社会服务普遍较为重视,具体模式从单一化逐渐向多样化发展。

(一)“引进来”社会服务模式

现在院校普遍设有校内实训基地,这类实训基地主要由校内实验室、实训室等组成。基地在日常教学中通常用于订单式人才培养以及实践性课程,同时也可为企业、机构提供技术、管理培训等。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这类培训,一方面,学校可了解企业对人才专业素养的具体需求,从需求的角度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企业也可节约引进培训人才、建设培训场所等经费,实现双方的共赢。

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营销实训基地”(网上供销社),是依托湖南现代商务职业教育集团、中华全国供销总社职教集团、湖南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湖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等四个校企合作平台,与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出资入股建成;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特产集团合作开发的“万禾”农产品展销厅,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已成为该院市场营销专业涉农方向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亮点之一。

另外,很多供销系统高职院校均设有农业商贸类职业技能和农产品经纪人等考试培训,且同时也作为资格证书的考点。这对于企业而言,可通过在高职院校的培训和考证,实现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企业对岗位专业素养要求的提升,这些资格证书是从业人员所必须持有的。

(二)“走出去”社会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的师资往往具备“双师素质”,既获得教师资格,又兼有专业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或者具有在行业第一线工作经历。这些教师走进区域社会,进行各类讲座,或是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可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校内知识和行业技能通过教师的“走出去”实现了外溢效应。

例如,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农产品营销工作室”, 旨在对师生进行多方位的培训, 该校进而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实现对师生的专业技能鉴定与认证。而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进行合作,紧紧依托行业,以学训一体的实训形式既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对接, 又成为农产品质量检测技能人员的培训基地,充分实现实训基地的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三)“校企互动”社会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普遍通过设立“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方式实现与企业的互动。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利用企业或机构的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校外实践教学场所。专业指导委员会则以专业为单位进行设立,会成员主要由行业专家构成,每年召开1-2次会议,针对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课教学大纲、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讨论并修正,同时提供来自行业的就业人员素质要求信息。通过这些的交流平台,学校培养的人才更能与人才市场需求对口,而学校也由此能汲取来自行业第一线的信息资源,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除此以外,不少高职院校还提供人力资本共享、咨询服务、技术开发服务、行业标准设立服务等,在供给方面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这些高职院校正努力从各方面不断开拓,其全方位服务体系的建立已见雏形。

三、制约供销系统职业院校营销类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发展因素研究

(一)总量上的供不应求

虽然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供给逐步发展,但总的来看,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模式并未满足区域社会发展的需求。与西方发达国家地方高职院校建立的初衷相比,我们的高职院校本身的办学初衷更为侧重于教育而非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这与我们传统中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主的办学理念有关。

(二)结构上的供需矛盾

1.形式上的矛盾。区域社会需求的主要服务形式与实际采用的主要形式存在着的错位,由于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发展具有相对滞后性,导致了高职院校在根据专业而提供的相关社会服务过程中往往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不同步,因而对区域社会的具体需求缺乏深入认识和了解,这将影响到社会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主体上的矛盾。区域社会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需求定位于技能和实践,以工作为中心;而对本科院校社会服务的定位则侧重于理论方面,以知识讲座的形式存在。可见,作为供给主体的两类院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需求方的定位非常清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供给主体本身的高校却对自身的定位并不准确,一味追求“小而全”,忽视了精细化和专业化,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形式错位的本质原因之一。

(三)缺乏缓解供需矛盾的平台

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与完善是一个供需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既需要高职院校本身的思考和改革,也需要区域社会提供需求和建议。但就目前而言,区域社会与高职院校之间缺乏交流平台,两者之间没有统一的共同目标,这是高职院校提供的社会服务尚未能满足区域社会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两者之间进行合作的主要障碍所在,是缓解供需矛盾和健全社会服务功能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依托集团化办学平台保障营销类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运行机制研究

无论是在社会服务的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尚存在着结构性矛盾,这将成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的障碍。究其原因,这与传统教育理念中的重“学”轻“术”,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机制欠缺,缺乏沟通与激励等原因有关。我们认为要改善这一供需体系及现状的矛盾,需要从专业、院校、政府三方共同努力。

(一)进一步明确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供销系统院校“服务三农”的社会服务职能

1、在社会服务中,供销社职业院校要率先成为培育新农村现代职业技能者的人才高地。因此,集团化办学的供销社的职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主动肩负起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新型农民的历史重任,充分发挥供销社职业院校的商贸教育资源优势,组织未能参加学历教育的广大社会青年和下岗再就业人员接受技能教育,主动参与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认真开展供销社社员与职工的教育培训,打造成农村现代职业技能者的人才高地,为新农村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合格劳动者。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承担了供销社系统管理人员和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工作,提升了本专业为区域经济和供销社系统服务水平,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了农村经济与供销社系统的发展。

2、明确集团化办学供销社职业院校成为农村现代职业技能的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职能。供销社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在商贸物流、农业物资、再生资源、信息科技等方面的专业、行业特长,抓住机遇,争取财政支持,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抓紧配齐配好供销社职业院校的多媒体技术实验室、电算化会计实验室、测土配方实验室、企业级跨平台软件实验室、虚拟物流综合实验室等教学设备资源,促进供销社职业院校与供销社涉农企业的校企合作,转化教学成果,延伸课堂空间。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学院师资优势,与萧山供销社和万丰集团合作,成立农产品营销研究中心,重点开展供销社系统农产品流通网络等相关课题研究,开展技术开发与服务,共同研究解决农产品、农资以及日用消费品营销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农产品营销研究中心,开展技术服务、课题研究和科普服务,提升了营销专业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有助于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人才、技术等资源匮乏,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3、明确集团化办学供销社职业院校承担农村职业技能的鉴定阵地的社会服务职能。开展农村职业技能鉴定,供销社职业院校既有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优势与农村标准化经营技能的鉴定优势,又可以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的行业资源作用,与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农产品经纪人特别是当地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共建实践平台。供销社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争取与当地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合作与支持,成为有志于服务新农村的职业技能“多证书”获得者的鉴定阵地。

(二)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供销社高职院校营销专业需立足于市场

专业在提供社会服务过程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自身优势,但仅仅发挥自身优势还不够,需要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前提下,从区域社会本身的需求出发,对现有的社会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这是解决社会服务形式错位最根本的方法,也可使得地方高职院校与区域社会经济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双方的共赢发展。除此之外,专业还需将视野拓展到三农和基层,在原有行业性和区域性的基础上,增加基层性,从更广阔的市场角度来重新思考社会服务的形式与范围。

(三)供销社高职院校需转变办学观念

首先,需调整高职院校的职责体系,重新审视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互动机制。若高职院校单一地侧重人才培养或科学研究,容易导致培养的人才、科研的成果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轨。社会服务作为高职院校与区域社会的桥梁,是教师与学生开拓视野、丰富实践经验的有效途径,成为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以及科研方向不断创新的源动力。

其次,院校需明确定位,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社会服务职能之间存在着区别,高职院校以“术”为主,而非“学”,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小而全”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难以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和优势。这也要求院校无论从人才培养模式还是课程体系都要加以改革。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调研的结果,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研讨和调整了人才培养的定位。另外,市场营销专业结合浙江区域经济和新农村发展,重新修订了课程体系,设计了新的教学内容,开设了《农产品营销》、《农资营销》、专题营销训练(农产品营销)等课程,提高了学生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程度,增强了学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

最后,院校需强化服务意识。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往往隶属于某些特定的行业机构,但作为高等院校乃至区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根本的服务对象是区域社会,而非仅限于机构本身。建立并强化高职院校的区域服务意识,是加强社会服务职能和完善全方位服务体系的内在动力。

(四)地方政府需成为社会服务供需双方合作的推手

区域经济主体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普遍缺乏平台,推动两者之间建立合作的动力机制尚未形式,除了高职院校强化自我服务意识推进内在动力外,外在动力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也极为重要,政府正是外在动力机制的重要组成因素。我们认为,一方面,政府可考虑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缓解社会服务供需体系及现状矛盾;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也可通过搭建各类平台促进社会服务,推动两者之间的互惠、互补合作,实现供需双方共赢模式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缪顾根.大学的定位及社会服务职能探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0-122

[2]苏文锦.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6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