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十三五工作思路范文

十三五工作思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十三五工作思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十三五工作思路

第1篇

一、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的主要工作思路: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改进企业经营策略,积极拓展多元化发展思路,打造公司队伍团队建设、质量达标、安全文明施工、养护服务等全面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公司管理上水平、效益上水平及员工收入上水平的总体思路。

(一)2017年工作目标:

1、生产经营目标

    2017年度保证完成市政工程产值1.6亿元,力争突破1.8亿元,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成总投标额    亿元,其中:以本公司资质投标额至少    亿元;以杭州路桥集团公司资质投标额    亿元。

    2、质量安全创优目标

    公司参建项目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实现工程质量100%合格率,自检优良率达到70%以上,优质工程达到全年竣工工程数量的20%。除上级部门和集团公司检查外,公司全年内部组织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不少于12次,每月各工地巡查不少于4次,隐患整改率100%,事故隐患整改率100%,力争所有工程项目零事故,参建项目争杯创优。

    3、内部管理目标

   (1)努力创建勤奋务实、公正廉洁、作风正派、工作高效的领导班子,实现班子成员全年无违纪、职工群众满意度在80%以上。

   (2)努力完善公司、部门及岗位制度,健全绩效考核细则与奖惩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性,发挥各部门职能,大幅度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完成总公司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各类来件来访办事回复率100%,确保公司各项考核内容达标。

(二)2017年工作思路

1、提高工程中标成功率,储备公司各类建设项目。 

    2017年临安路桥将以城投续建项目、新建项目及预备项目为基础上,在市政资质贰级的基础上,在市级各部门支持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广泛搜集市场信息,做好项目跟踪落实工作,提高投标的针对性、科学性,确保较高的中标率,实现多项目储备多项目开工多项目建设。同时努力获取资质增项,拓展投标的范围,对投标项目加强预算,综合分析项目效益、回款率、业主社会口碑等因素,尽量以同样的投资和劳动量换取更大的利润。

    2、强化工程项目管理,打造临安路桥企业品牌。

及时总结本年度工程建设青山湖环湖绿道和靓城行动等工程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改进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将总体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班组和具体岗位,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强化质量安全管理,积极推进文明施工,创建更多的优质创杯工程,进一步提升临安路桥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带动企业健康发展,打造临安路桥企业品牌。

3、提高养护管理技能,建设城区大范围一体化养护。

针对2016年完成的城区养护单一来源采购,2017年将立足提高城区养护水平、质量及方式的基础上,加大养护宣传力度,利用现有养护区域、人员及机械设备等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强与锦南街道、玲珑街道、青山湖街道及周边镇街沟通联系,努力将城区一体化养护范围进一步延伸,建立多个针对镇街的养护站点,打造我市市政养护一体化服务,提高我公司市政行业占有率。

4、拓展经营合作方式,提高公司利润点和经济效益。

公司根据近几年行业发展需要,在继续强化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加强与行业和跨行业相关部门和单位交流联系,寻找石矿、沥青拌合楼及等多元化发展途径,拓展新市场,主动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稳步探索公司发展的新方向、新途径,同时利用部分资金,尝试做一些市场投资,寻找新的市场切入点和新业务项目,逐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公司生存发展空间。

5、重视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构建科学的预防管理体系。

针对本年度存在的部分问题,2017年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严格重视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深入构建科学的预防管理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实行定期检查、公开检查、突击检查及随机抽查等形式,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完善处罚机制,严厉处罚责任人,对同一类安全质量隐患重复出现在同一项目的行为,对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直至岗位责任人,严格处理,建立“严重隐患和重复隐患连带责任制”。加强对各合作单位的安全与质量监督,重视项目安全质量人员的学习培训。

6、完善各类规章制度,规范公司制度化管理。

    目前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已较为完善,2017公司将在严格遵守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部门和项目部的执行力,使集团公司和公司的各项政策、制度得到全面的贯彻,并结合实际对所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找出薄弱环节和缺失环节,加以完善,健全制度,使公司管理更加科学,运行效率逐步提高。

7、组织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储备专业技术人员。

加强公司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员工学历再学习,组织各类岗位证书、建造师及职称评定等活动,针对现阶段各项目部施工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公司经营类人才缺少问题,2017年公司将加大内部挖掘培养,并适当从社会上招聘部分专业人才,进一步充实壮大企业队伍,为公司储备一批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进一步做大做强临安路桥。

8、建设公司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

    全力开展临安路桥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积极营造凝心聚力、和谐进取及创新发展的氛围。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员工工作生活的宗旨,在日常生活坚持开展对困难家庭职工、外地工作职工、艰苦环境中的一线职工走访慰问活动。要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形式与内容,积极开展岗位竞赛、技术比武、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合理的时间组建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团体,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及基层党支部的组织与引导功能,联手制定年度文化活动方案,广泛动员员工参与,让员工体验公司的温暖,增强爱岗敬意的意识。

二、“十三五”规划

临安路桥自成立以来,企业规模和产值逐年稳步增加,2015年度经营产值超过1.2亿元,2016年1-10月经营产值约1.31亿元,现阶段我公司要抓住“十三五”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具体规划如下:

1、抓住“十三五”契机,突破企业发展新高度。

抓住我市现阶段环湖绿道、靓城行动、新城建设及旧城改造等机遇,承建城司融资项目,抓住2022年杭州亚运会等契机,进一步提高我公司在市政领域的占有率,并强化安全质量进度环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打造临安本地龙头企业。

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市政服务工作,做好承接的城区道路、桥梁及其它设施建设和养护工作,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完成企业资质升级和增项等事宜,推进企业向资源和投资相互结合,打造临安本地市政龙头企业。

3、拓展企业发展思路,提升企业平台发展优势。

强化企业自身立足产业,进一步拓展企业发展新思路,寻求沥青拌合基地、石矿资源等其它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做大一体化养护范围,利用企业在临安城投、杭州路桥等众多公司部门支持下的自身优势,做大做强企业新型产业。

第2篇

一、“十二五”水利工作回顾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根据市“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十二五”规划投资总计28.57亿元(含峡14.11亿元),其中中央投资7.27亿元,地方投资21.30亿元。市“十二五”期间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9.44亿元(含峡14.11亿元)。

根据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上级政策要求,市水务局“十二五”期间水利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1)在防洪安全方面:积极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自2013年起陆续实施了市九峰水、廊田河(廊田镇段、长来镇段)、辽思水(秀水镇河段)、南花溪、白沙水(坪石镇河段)、宜章水(坪石镇河段)、田头水(黄圃镇河段)等七条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在2015年启动了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专项工程,2015年开展了市梅花水(梅花镇段、清洞村段)和廊田水(长来段、廊田段、五山镇段、石下小学段)等2宗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预计截止2015年年底,累计可完成河堤及护岸建设84.594km,疏浚河道47.33km,累计完成投资16223.00万元,工程完成后可保护沿河两岸5.84万亩耕地和8.46万人;重点项目建设市张滩闸坝改造工程,工程批复总投资19404.00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为7799.00万元,到位资金350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重建拦河闸、左右岸进水闸、左岸电站、左右岸泵站、新建两岸防洪堤,工程已经完成监理招标和左岸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招标工作,金属结构及土建部分已完成财政审核工作,2015年10月已开工,计划于2018年8月完工,截止2015年底完成投资2000万元;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总投资462.53万元,完成投资427万元,完成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群测群防体系以及县预案编制1项、镇预案编制10项、村预案编制1146项、宣传手册和明白卡1661册、光盘586张、会议、广播、电视、报纸4场次、警示牌146幅、宣传栏136幅、宣传牌10幅、演练2次、培训2次。

(2)在民生水利方面:乡镇供水能力达到3.582万m3/d,农村自来水普及人口累计达到29.85万人,其中“十二五”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0.38万人,解决饮水不安全师生1.39万人,完成投资4982.04万元;完成了市廊北灌区改造工程、15宗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市小型农田水利示范镇建设工程、市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2012年至2014年)、市中央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东洛水库、土洋水库、百家塘水库、天鹅塘水库、观音塘水库、虾公垅水库、杨毡水库等7宗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总投资26071.91万元;完成了26宗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完成投资5809.8万元,改造前总装机容量3.87万kw,改造后总装机容量4.38万kw,年均发电量可达17925万度,比改造前年均增发5937万度电,年增产值2601.60万元,完成了2宗电灌站技改工程,完成投资52.79万元。

(3)在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方面:2014年全市用水总量为2.95亿m³,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值为2.97亿m³,地下水开采量为0.09亿m³,地下水控制指标值为0.16亿m³,用水总量控制达标;用水效率方面,2014年全市万元GDP实际用水量为289.52m3,万元工业增加值实际用水量为149.89m³,比上一年度下降了10.4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5;用水效率各指标控制均达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方面,2014年市跨县(市、区)河流交接断面达标率为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3.75%,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13年9月,武江河饮用水源置换工程(张溪点)正式动工,第一期张溪水取水工程建成后,日供水量达1.50万m³,为市居民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水源。

(4)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方面:完成投资1200万元,市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通过连续几年的石漠化治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1.20万hm2。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民生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水利改革不断深化,各项水利事业取得重要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具体为:

(1)在防灾减灾方面:市流域范围多为山区地形,山坡陡峻,河流落差大,小流域上游由于地理位置的特点,部分区域是暴雨中心区,雨水汇流速度快,洪水冲击力强,容易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洪涝灾害,甚至是毁灭性的灾害出现。根据历年洪涝灾害情况统计资料显示,从1980~2010年,30年时间里发生很严重的洪涝灾害多达15次,基本平均两年发生一次。“2006.7.15”洪灾,44万人受灾,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96亿元,其中山塘水库93宗、水陂77座、渠道191条、河堤78907m、吃水工程66项、电站93座等水利工程不同程度受损。由于境内季风气候显著和高山阻隔,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雨量年、季之间差别甚大,全市山地多,雨水流失快,无雨季节易发生旱情,旱灾多出现于7~10月份。

市山区防洪工程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防洪标准较低,运行时间长,防洪能力下降,难于抵挡强度大的暴雨、洪水、台风和风暴潮的袭击,多数河流现仍处于未设防状态。现有堤防工程防洪标准低,存在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工程安全隐患,险堤险段多,主要表现在堤身单薄、超高不足、基础渗漏、穿堤涵闸损坏、防洪抢险道路及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等方面,导致抗御洪水能力差,而河流上游又缺乏调节性水库,拦洪、削峰、错峰能力差。

(2)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擅自围垦河道、大量废弃物倒入江河、河滩地无序开发等现象不断发生。河流上游开垦种植、林木砍伐、矿藏开采等开发建设,使地表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削弱了土壤植被蓄纳水源的作用、加快了径流汇集过程,同时加重了下游河道淤积。河道行洪能力降低,导致遭遇洪水容易成灾,河道的人为设障,致使河道淤积、变浅变窄,河道萎缩,影响了行洪能力。城镇和农村建设不重视防洪排水问题,甚至侵占防洪设施,使洪水泛滥成灾。超采、滥采河砂,破坏堤防等水利工程设施,改变河水流态,造成河床下切,危及堤防安全,严重地段发生堤防崩塌。

(3)在水资源保障方面:一是水资源短缺,市虽处粤北山区,水资源总体较为丰富,但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尤其石灰岩地区沙坪镇、云岩镇、梅花镇、秀水镇基本上都是靠天吃水;二是水污染严重,市与湖南省交界,地处湖南省下游,贯彻市的武江河发源地在湖南省境内,上游工业排污量大,每年都会出现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备用水源不足,严重制约着市区的生活用水。

(4)在农村水利方面: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1、排涝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市机电排灌建于七、八十年代这些机械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2、灌溉工程效益衰减:一是中小型灌区灌溉功能萎缩,市共有中型灌区2宗、小型灌区85宗,除“十二五”期间已实施了16宗中小型灌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外,其他60%的渠道均为土渠,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在“十二五”末,全市渠道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到0.55,但其中的60%土渠仅0.40,极个别渠道仅0.20;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全市累计建成水库57宗,其中中型水库2宗、小(一)型水库9宗、小(二)型水库46宗,塘坝594宗(其中万m3以上山塘229宗,五千至一万m3山塘92宗),累计总库容9396.04万m3,57宗水库虽已全部完成了除险加固,但塘坝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大部分降低甚至失去了原有的防洪灌溉效益。3、重建轻管的问题普遍存在,工程在完成后维修养护经费和管护人员落实不到位,导致工程不能发挥长期效益。

(5)在水利科技人才保障方面:市现有17个水管所和8个国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其中水管所属乡镇管理、国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属市水务局管理,现有职工250多人。大部分国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一是工资发不出,职工生存难;二是单位负债重,维持运转难;三是人心不稳,留住人才难。乡镇水管所面临着年龄老化、专业知识薄弱等问题,水管所属于乡镇管理,不仅要负责水利相关工作,而且还是负责做好乡镇安排的其他工作,有时还会出现其他工作任务远远超过水利工作任务的情况。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近几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猛然增多,而水利部门人员编制受机构设置等限制,技术力量已远不适应水利事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6)在水利法规制度保障方面:一是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少数人员对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重项目轻监管、重查处轻预防、重建设轻程序等方面的问题;二是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广大农民群众对法律法规不够了解,不能及时掌握上级政策要求,歪曲了上级的政策法规,阻碍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二、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重要治水思路,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水利发展新特征,紧紧围绕我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以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水利支撑保障水平。着力民生水利建设,加快协调发展,统筹治水与治山、治水与治林、治水与治田,坚持生态水利和民生水利建设并重;坚持依法治水,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与管理,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创新水利公共服务方式,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和可靠保障。

(二)主要目标

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主要包括防洪减灾、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农村水利、水利科技人才保障、水利法规制度保障等目标,规划完成投资19.82亿元。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

1、主要任务

(1)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主要江河防洪体系建设。市主要江河防洪体系建设为省北江水系武水市段防洪整治工程,内容包括新建河堤和护岸28.34km,规划总投资13027.64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9119.0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70%)、地方自筹资金3908.64万元(占工程总投资30%)。

二是中小河流治理。按照“民生水利五项工作方案”以及《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等相关专项规划,结合中小河流治理最新情况,规划建设16宗28段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治理河道长度为119.70km,规划总投资24332.9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7033.0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70%)、地方自筹资金7299.9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30%)。

三是山洪灾害防治在梳理“十二五”期间山洪灾害防治的完成情况基础上,根据省情水情,查漏补缺,规划的主要工程项目具体如下:1、7个乡镇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全面降低山洪灾害对影响,规划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400.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00.00万元;2、36宗水库动态监管系统建设,全面提高水利工程防洪减灾体系,规划总投资108.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86.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22.00万元;3、三防指挥中心改造,全面健全三防指挥体系,规划总投资2800.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2240.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560.00万元;4、乡镇(街道)三防系统建设,全面完善基层三防能力建设,规划总投资1445.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156.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289.00万元;5、市北部三防物资仓库建设,确保能快捷有效地实施应急抢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规划总投资700.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560.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40.00万元。

四是城乡治涝工程建设。张滩闸坝枢纽重建工程,项目包括重建拦河闸、左右岸进水闸、左岸电站、左右岸泵站、新建两岸防洪堤,项目总投资19404.00万元,其中“十三五”期间投资17404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5799.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1605.00万元。

(2)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一是重点治理武江湘粤缓冲区段,通过河道整治、清淤、绿化3.00km,规划总投资3245.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2596.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649.00万元,至2020年使得该区域水质标准由现在的Ⅱ~Ⅲ级提高至Ⅰ~Ⅱ级。

二是全面治理武江坪石保留区,通过河道整治、清淤、绿化93.00km,规划总投资6658.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5326.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332.00万元,至2020年使得该区域水质标准由现在的Ⅱ~Ⅲ级提高至Ⅰ~Ⅱ级。

三是龙山水库水资源保护建设项目。对龙山水库农村综合整治、生活垃圾处理、水库内源污染治理、取缔网箱养鱼和库区周边的养猪场、蓝藻治理、水库周边地区整顿修复、水库水资源保护宣传、水库水体监测能力建设、重新测定水库库容关系曲线等9个水资源保护项目进行建设,规划总投资1520.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216.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304.00万元。

四是水土保持,根据《省水土保持规划》、《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等专项规划,以不断提升区域水土保持功能为目标,规划对全市12条小流域进行治理,河道整治清淤、新建堤防、护岸加固139.25km,规划总投资69127.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48389.0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70%)、地方自筹资金20738.0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30%)。

(3)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农村饮水工程。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对农村饮水工程的相关要求,结合近年村村通自来水建设的实际情况,规划建设13个镇级标准化水厂及446宗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规划总投资24000.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9200.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4800.00万元。

(4)农村水利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根据“民生水利五项工作方案”中农田水利万宗工程的实施情况,结合省对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的相关政策,系统梳理实施项目,规划对71宗中小型灌区进行改造,规划总投资23344.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8675.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4669.00万元。

二是整县小农水工程建设。根据“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及小型农田水利示范镇建设情况,规划争取2018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规划总投资6500.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4800.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700.00万元;规划对全市万方以上山塘进行改造,规划总投资9450.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7560.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890.00万元。

三是机电灌排体系建设。根据水利资金盘子和地方建设需求,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对《省农村中型及重点小型机电排灌工程规划(2011-2020年)》中的项目进行系统梳理,规划18宗农村中型及重点小型机电排灌工程项目,设计总装机401kW,总受益面积4292亩,规划总投资688.14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550.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38.14万元。

四是农村清洁能源发展。按照水利部建设“民生、平安、绿色、和谐”水电的要求,根据“十二五”期间农村水电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规划对35宗小水电站进行增效扩容改造,其改造前装机总容量50320kw,改造后装机总容量56230kw,预计年增发电量4952万度,规划总投资10802.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8642.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2160.00万元。

2、工作举措

面对当前水利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的情况,为保证我市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为保证市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取得预期的效益,一是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水利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和相关镇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市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监督、指导全市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设在市水务局。二是层层签订责任状,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形成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负、任务有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有效工作机制。要落实领导责任和股室责任,加强检查督促,随时跟踪问责,定期通报情况,严格考核奖惩,切实把水利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倒排工期,明确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为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及时交付使用,局党组对全部水利工程实施分管领导包保、股室具体负责的项目包保制,科学安排,倒排工期,一节一节的落实时间节点,保证工程进度。从而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步伐,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质量管理。项目实施严格的质量措施,把工程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按照“政府监督、业主负责、监理控制、施工单位保证”的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把工程质量关。

(4)全力抓好廉政建设工作,确保各个项目稳步推进。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书,明确廉政建设责任,严格落实工程“四制”制度,严格监督招投标环节,严格质量监管和控制,规范资金拨付等廉政措施,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

三、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是“十三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我局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衔接沟通,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计划完成投资约4亿元。

一是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2016年度项目为廊田水(楼下水、龙山水、板田水)治理工程、西坑水(上游段、北乡镇段、西江水、梅子坑水)治理工程、九峰水(东山庙段、凰落水<两江镇段>)治理工程、其他武江一级支流(王坪水、炭洞水)治理工程四宗工程,治理河道总长为53.7公里、其中护岸89.8公里、河道清淤47.3公里,规划总投资为11128万元,计划于2015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12月完工。继续做好张滩闸坝枢纽重建工程,2016年度计划投资6000万元,工作目标包括完成二期围堰浇筑、拦河闸坝砼浇筑、左右岸泵站、进水渠、尾水渠拦河闸坝闸门安装、发电厂房砼浇筑、闸门安装发电厂房机组完成安装、变电站等施工。做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我市计划在2016年度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遍及17个镇,计划建设12个水厂,目标新增农村自来水普及人口6.35万人,计划工期3年,工程计划投资8800万元,新增农村自来水普及人口2.1万人。推进中小型灌区改造工程,我市正在实施的中小型灌区有廊北灌区、九峰镇横坑灌区、长来镇东边灌区、三溪镇范家灌区、乐城街道月坵灌区、黄圃镇西圳灌区、庆云镇五里冲灌区、坪石镇金鸡灌区、五山镇石下灌区、沙坪镇八宝山灌区、秀水镇东边排灌区、梅花镇竹子塘灌区,计划2016年3月份全面完工,计划完成投资2000万元,主要做好已完工项目的验收准备工作和在建项目的建设管理监督工作。同时,按照上级部门文件要求,及时做好我市水利项目规划计划申报工作。

二是做好水库移民工作。我市水库移民人口共有10018人,其中峡移民5687人(含生产安置人口2264人)、中型水库912人、小型水库3419人。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申报工作;做好我市小型水库移民住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申报和验收工作;督促各移民村加快项目进度,并组织完成已建项目的验收工作;跟踪配合峡移民办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做好水库移民稳定工作。

三是进一步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做好应急责任制落实工作,继续加强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应急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应急值班制度的落实,确保及时响应。我市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掌握雨情、水情、风情和灾情,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市委市政府报送紧急情况,部署落实防御措施,并确保及时台风暴雨预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好汛前检查及物资补充工作,为确保2016年各项防汛工作措施落实到位,认真做好汛前防汛工作的检查监督及三防物资的补充完善工作;做好预案修编完善及专业抢险队伍管理工作,修编完善应急预案,据实际情况对我市《市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市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以及防洪台账等进行修编完善;做好三防信息工作,做好三防信息沟通,及时与上游的宜章、临武两县的三防、水文、气象部门进行联系,了解上游的雨情和水情。及时与峡管理处进行联系,了解水情信息。同时协调水文、气象、以及韶关市三防、水文等部门及时分析我市的水情和雨情的动态变化。

四是进一步严格水资源管理,强化水行政执法。依法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做好年度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各项工作;依据已制定的龙山水库水资源保护规划,全面推进我市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作;做好水资源取水户到期换证工作,完善取水台账系统;划定年度河砂禁采区和可采区,编制年度河砂开采计划,做好河道采砂标段到期验收工作;强化水政执法巡查工作,积极收集各类违法行为线索,严厉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加强水法规宣传,提高全民水法制意识,为我市依法治水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

五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党建纪律教育工作,继续做好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水利发展环境。

第3篇

1、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增强全民科技意识。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组织实施“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和“知识产权”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崇尚科学的社会环境,为发展科技事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全县各级领导都要重视科技,带头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提高改革水平和决策能力。加强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结合协调,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科技工作的安排和布置。

2、壮大科技队伍,重视人才培训、加强人才保障。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强人才资本培育、发掘、引进。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培育大批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重点培养一批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坚持以效益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才智,形成大批人才智慧涌流。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高度重视全县科技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增加全县人才总量。放宽政策,大力引进外地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本县和外县籍大专本科毕业生来我县工作,特别引进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科技人员及高层次技术开发和企业管理人才。实现高级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重大幅度提高。不断完善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加大奖励力度,提高政治待遇,推荐当选国家、省级劳模或先进工作者。

3、依托科技特派员队伍,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加强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引导和支持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队伍更好地促进科技服务经济、科技人员服务农民,并依托科技特派员队伍,努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科技在科技特派员工作内容上,注重科技特派员利益共同体的建立和龙头企业的培育,更加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二是在派员服务领域上,由农业向工业延伸,从种植业、养殖业、蔬菜、苗木、花卉等传统农业,向农村各类加工业、龙头企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等工业领域延伸。由个人单项技术向团队集成服务延伸。三是在科技特派员管理机制上,建立和完善科技特派员信息库和科技专家人才库以及符合农村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库,更好地为科技特派员工作提供基础。

4、加大科技投资力度,形成多元化投入体系。积极整合行政资源,多渠道筹集科技发展和项目资金,保证县本级的科技经费达到财政支出的2%以上。强化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和科技项目资金的引领和拉动作用,扩大财政资金的效能。充分推行知识产权质押政策,加强和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完善管理好政府风险池资金,引导企业增加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引导和支持金融部门加强科技信贷规模,特别要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的贷款额度。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基金。

第4篇

XX镇地处XX县中部,东临XX,南接XX镇,西连XX区,北望XX市。全镇水陆交通便利,XX公路横穿东西,新105国道和京九铁路贯穿南北。距县城9公里,全镇总面积3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万亩,林地面积2000多亩。总人口2.64万人,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81个自然村,23个党支部、535名党员。“十二五”期间,XX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十三五”期间,XX镇经济发展思路是:

一、加快百强中心镇建设和实施扩权强镇改革。按照XX省《关于加快百强中心镇建设推进镇村联动发展的意见》,大力推进城镇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大产业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抢先一步、超前行动,用好用足用活扩权强镇先行先试的有利政策,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工程,把XX镇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镇村联动的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平台,实现特色鲜明、发展领先、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发展目标。

二、不断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后劲。一是更新观念和创新方法,确保每年引进一个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1亿元的企业入园,并做好企业帮扶和招工工作。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在XX高新区我镇将投资2000万元建设不少于1万平方米的工业地产项目。三是正确把握土地政策,盘活土地资源,变存量为增量,增加土地效益。

三、做好XX窑这篇文章。1、加快XX窑遗址保护工程建设。XX窑二期、三期工程对于XX窑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具有更加重要意义,牵涉的面也更广,XX镇将投入主要人力、物力促进工程建设,尽快改变XX窑保护区面貌。2、产业发展。一是建设陶瓷大师一条街、陶艺一条街、陶瓷古村,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到陶瓷产业,同时带动以陶瓷为主的XX窑遗址公园游、陶瓷体验游、美丽乡村生态游;二是规划2000亩XX窑陶瓷文化产业园,加大陶瓷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技术的陶瓷企业入驻园区,并以陶瓷产业园为依托,完善XX窑陶瓷产业链配套,培育XX窑产品品牌;加强XX窑陶瓷产品的科研开发力度,打造集创作、制作、营销为一体的XX窑陶瓷文化产业园,通过陶瓷产业总量做大,初步形成XX窑陶瓷产业发展规模,实现陶瓷工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税收和出口创汇从无到有,不断提升。

四、扎实开展精准扶贫,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按照“四个一”即“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亩横江葡萄、一户一个鸡棚、一户一人进园务工”是我们今后实施扶贫项目的方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XX镇地处XX边上,沙质土壤适宜水果、蔬菜的种植,因此要大力发展横江葡萄、火龙果、萝卜干、新鲜蔬菜;XX离工业园区10公里,人多地少,因此进园区务工是解决就业的主要方向。

第5篇

一、转变水利发展工作思路

水利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对自然界的水进行兴水利、除水害的各项事业和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的内涵也随之不断充实扩大,在人类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的今天,水利的内涵也应随之扩大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范畴。在水利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方针,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一)在洪旱灾害防治方面。要逐步实现从全面战胜向合理控制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人与水和谐相处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和完善的洪旱灾害风险管理制度。洪涝和干旱灾害主要源于降水的丰枯变化,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对人类生存发展造成很大危害,因此要正确对待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洪涝灾害不可避免、干旱灾害不能根治的观念,不断加强洪旱灾害风险管理;另一方面要合理增强洪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能力,努力减轻洪涝损失、缓解干旱问题。在将水多、水少对人类造成危害降低到人类可以承受程度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水体循环的影响,实现洪旱灾害可控和水体循环正常。

(二)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逐步实现从过度开发向可持续利用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人与自然合理分配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既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资源,也是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控制性要素,因此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正确处理人类取用水与自然界用水的关系。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不断加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强化节约用水管理,严格控制人类取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另一方面要优化水资源配置,全面增强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努力保障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安全。在确保人类饮水安全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将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水体能够保持基本功能、水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三)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逐步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优先保护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最严格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兴水利、除水害既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优良的水生态环境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内在要求,因此要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水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观念,不断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科学安排兴水利、除水害等人类活动,努力将其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生态系统承受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全面采取各种水生态环境保护舒缓措施,进一步将其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另一方面要加大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水生态修复工程,强化水污染防治,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在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努力减轻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环境的伤害,实现经济社会和水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在涉水事务管理方面。要逐步实现从分散向统一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人与人和谐共生的涉水事务分级统一管理体系和涉水事务综合管理制度。各种水问题和治水活动都存在内在联系,且带有明显的流域特征,因此要牢固树立统一管理和综合管理理念,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一方面要稳步推进国家和地方行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国家、流域、地方三级涉水事务统一管理体制,实现涉水事务分级统一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流域机构的职能,逐步实现流域综合管理。通过民主、科学、协调、权威、高效的涉水事务统一管理和综合管理,实现公共福利最大化。

二、重视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水利建设包括水害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种人类活动,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要求的同时,也会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应遵循“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的原则,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好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努力减轻水利工程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

(一)科学布局治理开发工程。应正确处理好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科学规划工程布局。应在系统调查水生态环境状况、全面复核和确定水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对象与保护区域的基础上,制订治理开发与保护分区和控制性指标,科学规划水害防治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布局,使治理开发等人类活动严格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生态系统承受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内,避免对水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依靠其自组织功能无法恢复的损害。

(二)全面落实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水利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各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小。在工程设计阶段,要吸收生态学的原理,改进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法;要重视水利工程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要考虑水生生物对水体理化条件的要求,合理选择水工结构设计方案;要针对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全面制定水生态环境保护舒缓措施。在工程建设阶段,要根据环评要求安排专项投资,全面落实各项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运行阶段,要科学调度,维系和改善水体理化条件,满足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努力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益。水利工程不仅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应该兼顾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需求,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应在有效发挥水利工程兴利除害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例如水土保持工程应考虑发挥对面污染源的防治作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应考虑结合景观营造和水环境改善,河道整治工程应考虑满足水生生物对其生境蜿蜒连续、断面多样的要求,护岸护坡工程应考虑采用生物技术,治涝工程应考虑结合湿地保护需要留足蓄涝水面,水资源配置工程应考虑结合河湖连通改善水环境,各类水工程应考虑满足人类对文化景观和娱乐休闲水环境的需要等等。

三、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水生态系统是由水生生物群落与水环境共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分为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包括动水的河流、溪流、水渠和静水的湖泊、沼泽、池塘、水库等两种类型,不仅是人类的资源宝库,而且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染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淡水生态系统出现了河道断流、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应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方针,不断强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逐步实现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长期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

淡水生态系统中,主体是淡水,其他各种水生动植物都属客体,只要主体的淡水环境不被破坏,客体一般不会出现太大问题,淡水生态系统也就基本上能够保持平衡。因此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应以水环境保护与修复为核心,针对造成水生态系统退化和破坏的关键水环境因素,采取顺应自然规律的保护和修复措施,修复已破坏的水环境、维护优良的水环境,在此基础上加强物种和生物资源保护,充分发挥水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使水生动植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一)加强水行政管理。加强规划符合性论证及规划同意书签署管理,严格控制不合理的治理开发行为。加强河湖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及行政审批管理,严禁侵占河湖水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健全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坚决遏制不合理新增取水,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坚决杜绝用水浪费,严格用水效率控制;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严格限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行政审批管理,有效抑制人为水土流失。

(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应按照“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的原则,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生产生活活动的全过程。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坚持“以水定产、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形成有利于节水减污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抓好灌区节水改造,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逐步降低农业用水比例。做好钢铁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减排改造,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促进节水减污。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强化生活和服务业用水管理,大力推广节水生活器具,减少城镇用水总量。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回用,促进雨洪资源利用,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

(三)保障生态系统用水。科学确定河流生态系统用水总量和过程,以及湖泊、水库、地下水等生态系统用水总量和水位。通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保障生态系统用水总量需求。通过强化水利水电工程调度管理、河湖取用水管理、地下水开采管理,加强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生态补水,保障河流生态系统用水过程和湖泊、水库及地下水等生态系统水位需求。

(四)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工业、城镇生活等点污染源治理,重视农业面污染源、船舶流动污染源和底泥内污染源治理,使污染物排放满足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要求。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高保土保水功能,控制面源污染。强化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积极开发水电清洁能源,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促进水体流动和水量交换。开展调水引流、排污口整治、河湖清淤、生态修复等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快城市生态河道建设和农村沟塘综合整治,建设亲水景观,提高城乡生活宜居程度。严格水源地保护,进一步强化水源地应急管理。制订主要江河水量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全面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应对。

(五)加强生境保护与修复。通过维持和恢复江湖连通性、保持和改善水体理化条件、保护和重建栖息地等措施,加强生境保护与修复。尽可能保持通江湖泊的良好连通状况,积极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联通,通过调度等措施逐步恢复已不通江湖泊的季节性连通;新建拦河水工程应根据需要采取适合的过鱼设施,已建拦河水工程应积极采取恢复及补救措施,以恢复江河连通性。通过采取设置分层取水、优化泄水建筑物运用和生态调度等相关措施,减缓下泄水温较低、气体过饱和及水流减缓导致河流自净能力下降等问题,以保持和改善水体理化条件。通过控制主要水生生物栖息地的治理和开发活动,推进河道再自然化,加强湖库清淤及环湖库湿地植被恢复,重视水工程建设中采取生物措施,以保护和重建栖息地。

(六)重视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湿地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大河流、湖泊、沼泽、海岸、滩涂等自然湿地的保护。加强江河湖库连通工程建设,实施人工补水,维持湿地面积和功能。大力开展河流、水库及湖泊岸边生态修复和湿地重建,尽可能恢复自然湿地生态系统。

(七)加强地下水保护与治理。开展地下水利用与保护区划,划定限采区和禁采区范围,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采取禁采、回灌等措施加强地下水超采区和海水入侵区综合治理。严格禁止向地下水排污,确保地下水水质。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强化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监督管理。

(八)做好物种和生物资源保护。建设濒危物种基因库、细胞库等,保存其种质资源。采取物种保护措施,强化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救护。建立禁渔区、禁渔期制度,规范捕捞行为,有效保护渔业资源。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促进水生生物资源的恢复。

四、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措施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健全工作机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评估制度、促进公众参与和夯实工作基础。

(一)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部门间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水生态共建和利益共享格局。完善水价形成机制,鼓励开展水权和排污权交易,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

(二)出台经济政策。将水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战略,融入到水利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科学制定水利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水害防治和水资源开发行为,不断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抓紧制定和出台有利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使鼓励水害防治、水资源开发的政策和鼓励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有机融合。

(三)建立评估制度。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穿于规划编制、项目论证、工程建设及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评估制度,明确评价标准、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完善有利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体制和机制。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尽快形成符合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以逐步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第6篇

(一)总体思路

围绕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建设现代农村样板、培育现代农民队伍的思路,通过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的实施路径,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全省最具规模的精品苗木基地、最具示范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地、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和最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使__成为全省最具发展活力、最具文化张力、最具和谐魅力的生态经济县和休闲度假区。

(二)主要指标

按照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6大方面、24项指标体系,立足全省前茅、力争全国上游,到2020年,建设水平综合得分达到85分左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其中,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万元,年均增加10%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65%左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以上,农户参加合作社比重达到75%以上,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同时,城镇化水平力争达到60%。

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建设,释放三大活力、做好四项工作、实施五大项目。

(一)深化改革,释放三大活力

1、释放土地活力。在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的基础上,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完善各项功能,拓展交易品种,建成网络信息交易平台,实现乡镇产权交易所全覆盖,构建立足全市、面向全省,集信息、产权交易、资产评估和抵押融资等功能于一体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提高农村要素资源利用效率。

2、释放经营活力。加大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涉农协会的扶持力度;加强涉农协会体系建设,完善行业标准、规范主体行为,实现经营主体互助发展、抱团发展、集群发展;开展示范创建,每年创建10个示范合作社和联合社、10个示范家庭农场,培育3个省级龙头企业。到2020年,力争新增2个国家级龙头企业,农产品销售总额突破100亿元。

3、释放服务活力。加快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金融创新上,完成信用体系建设,以金谷农投为依托,加强与邮储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对接,探索建立“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经营主体”融资模式,五年内实现新增涉农贷款翻番;营销模式上,以发展互联网农业为重点,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试点,每年培育2个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上电商示范企业,五年内电商销售额突破20亿元;科技支撑上,加快建设__农业“硅谷”,深入探索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职业化培训机制,建立1000人的技术经纪人队伍、2000人的技术推广队伍;风险防范上,加强与国有控股保险公司合作,建立“政府补贴、经营主体自缴、保险公司共担”机制,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

(二)统筹推进,做好四项工作

1、加快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步伐。扩大规模,持续实施“四个一”工程,重点打造设施蔬菜、苗木花卉、红枣和有机小杂粮的4个10万亩农业产业基地;提高品质,以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为重点,健全农产品质量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功能,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建成10个千亩精品设施蔬菜园区、10个现代化规模养殖示范场、1个万亩高标准水果种植基地和1个万亩高效红枣示范园区;支持品牌创建,重点培育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加快优良产品向优势品牌转变,建成全省最具示范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加快推进农业一二三产相融。围绕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持续推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大力发展“第六产业”。以乡村旅游为重点,打造“谷色古香、养生__”品牌,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养生农业,娱乐农业,实现旅游人次和综合收入双翻番,建成全省最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3、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为重点,实施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和宜居示范四项工程。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90%的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创建高标准宜居示范村50个,成为全省最具代表性的美丽乡村。

4、加快推进农村治理法治化。扎实开展市级农村治理法治化试点工作,厘清乡村权力、责任清单和村民权力义务清单,加强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做好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两篇文章,实现法律宣传、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全覆盖;完善农业农村相关

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依法规范各类主体行为,将“三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三)引领带动,实施五大项目

1、____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区。依托金谷农投和__农大,5年内完成投资10亿元,占地1万亩,建成以综合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农业科技创新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主的“一区三园”;完善脱毒快繁育苗工程中心运营机制、建成生物技术工程中心,打造全省资本农业、科技农业展示区,占领全省优势农业制高点。产值实现20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辐射周边县市农户1万户。

2、__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以__省投资集团为主体,投资30亿元,占地1200亩,建设期货市场、产业孵化中心、精深加工基地和网络交易平台等项目。通过5年时间,建成中部六省最大的集农产品展示展销、物流配送、检验检测和精深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经济体,建成全省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实现农产品年吞吐能力50亿公斤、利润3.7亿元。

3、精品苗木基地。以森禾种业为主体,投资1亿元,按照“园林园艺化、户外家居化、苗圃公园化、农业娱乐化”的理念,建设千亩精品苗木基地,带动__乡、__乡两大苗木基地提档升级,加快产业链条向前、后端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整体提升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级次,引领未来苗木花卉发展方向,建成全省最具规模的精品苗木基地。

4、南山生态修复综合提升项目。投资2亿元,持续开展边山一线的生态修复,带动乡村旅游景点、养生养老基地建设,5年内,完成投资20亿元,建成30个乡村旅游景点、10个生态庄园和以__文化养生健康城为重点的5个养生养老基地,使__成为全省最具发展活力、最具文化张力、最具和谐魅力的生态经济县和休闲度假区。

5、__金谷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发挥产业基金公司作用,丰富基金品种,与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发挥担保公司作用,有效解决农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探索建立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投资模式,成为辐射__乃至__的综合性资本平台。

尽管__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效,但要全面完成试点任务和“十三五”三农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土地、科技、风险防范等方面仍有诸多制约因素。

(一)在土地上,建议加快建立省级土地流转交易网络平台,出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农民“失地不失利”;出台针对农业各类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和配套基础设施所需建设用地指标供给办法,有效破解各类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的土地瓶颈问题。

(二)在科技上,建议构建省、市、县三级资金统筹机制,支持__县在互联网农业上开展示范,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互联网+物流网平台,建立农产品大数据库,构建全链条式的科技服务体系,预测市场趋势、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三)在农业保险上,建议建立省、市、县三级统筹的保险风险基金和补贴政策,以我县为试点,扩大涉保品种覆盖面,提高赔付额度标准,推进种子种苗保险、政策保险,探索价格保险。

(四)在人居环境改善上,建议推进分布式能源建设,构建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避免二次污染,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推广燃气式分布式能源,解决电价偏高和供热措施不足的问题,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现代农业测评主要指标注释

1、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得分:等于或高于75分为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

2、高标准农田面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60%,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75%。

3、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7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90%。

4、科技贡献率:2014年全国为55%,农业部韩长赋部长讲话中谈到,到2020年全国为60%。

5、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40%,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70%。

6、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60%,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80%。

7、农业标准化水平:即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40%,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50%。

8、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2.7:1,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3.5:1。

9、农业组织化水平:农户参加合作社比重,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5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75%。

10、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4%,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6%。

11、财政支持水平: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1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20%。

12、金融投入水平:农业保险深度(农业保费收入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值),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1%,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1.5%。

13、粮食生产水平: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幅度,基础目标值为2%,发展目标值为3%。

14、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值为100%。

15、农民收入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23000元,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40000元。

16、水资源利用水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0.6,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0.7。

第7篇

会议指出:前期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从2015年年初以来根据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政办明电〔2014〕101号)部署安排,我委共承担《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专题报告,共计33个规划及专题报告。工作涉及内容多,任务量大。省农委党组对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下发了《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吉农办计〔2014〕4号),先后召开了2次党组会进行安排部署,形成以《率先规划》、《“十三五”总体规划》为牵头拿总的工作推进机制。李国强主任亲自部署、亲自过问,各个分管领导分兵把口、各负其责,各处室、单位积极谋划、科学研究,按步骤要求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率先规划》已得到省委、省政府印发施行,朝鲁书记批示:此规划报告全面性、系统性、操作性较强,同时也得到农业部等国家部委、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得充分肯定。《吉林省农业可持续规划》已完成了全部起草、征求意见、论证等工作,已通过省政府审核,近期将以八个厅局联文的形式印发。《“十三五”总体规划》已完成意见征求和专家论证,其它专项规划、专题报告都形成初稿。

会议要求:扎实做好下一个阶段的规划编制工作。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启动年。按照省政府的部署,今年上半年所有规划都要完成审核印发。目前已进入四月,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并3月17日公开。《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将于近期。国家和省里“十三五”发展的思路目标、重大战略、重点任务等都已明确,一方面为修改完善各个专项规划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另一方面也标志着要抓紧推进各个专项规划修改完善及审核等规划编制收尾工作。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抓紧推进《规划》的修改完善。各个专项规划、专题报告大都是去年年底前形成的,使用的数据往往都是2014年的,国家和省里新精神、新部署都没有很好融入。这次修改必须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凡是总结分析使用数据必须使用2015年统计公报数据,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必须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要求相符,准确把握国家和省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总体安排,做到方向清晰,思路科学,重点突出,措施有力。

(二)做好《规划》的各方面意见征求工作。我委制定的各个专项规划、专题报告是《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子规划,是一个有机联系统一规划体系,也是全省“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规划》间是相互衔接、相互支撑,也就是说我编制的各个《规划》间不能“打仗”,并且与各省直相关部门制定的专业规划也不能“打仗”。特别是数据使用上、目标设定上、任务提法上往往出现相互矛盾的问题。为此,各个规划、报告修改完善后,必须扎实做好意见征求工作。要在委内各个处室、单位间,也要在业务相关省直部门间做好意见征求,比如,农业科技规划就应委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征求省科技厅、省科协、省人社厅、省农科院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再如,园艺特产业规划就应在委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征求省林业厅、省畜牧业局、省国土资源厅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对于各方面意见综合吸收,并做好调整完善。

(三)做好《规划》的论证审核工作。在做好规划编制修改、征求意见的同时,各个处室、单位要积极开展专家论证工作。可以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去电去函咨询等方式,发挥“外脑”的智力支持作用,确保规划编制质量。在此基础上,报请委里各个分管主任审核把关。比如园艺特产业等《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提出20项重点任务,都应提交委党组会进行审核。

会议强调:为确保圆满完成规划编制任务,要做好三项工作。

(一)必须高度重视。编筐窝篓重在收口。目前已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农业生产、农村改革等各项工作任务都全面展开,各个处室、单位的工作很忙。但这绝不是不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的理由。大家要统筹兼顾,两手抓,做到相互促进。要指派专人负责,留出工作时间。

(二)确保时间要求。到6月时间不到2个月时间,时间是很紧。鉴于省里“十三五”规划还没有印发,还需等待省里一些统计数据材料等,以及修改任务较重等,请各处室、单位按照以下大体时间掌握。要于4月20日前形成修改稿,5月1日前完成征求意见,在5月15日前完成相关审核形成送审稿报委发展计划处。

第8篇

笔者认为,“十三五”规划,绝非只是一个普通的“五年规划”,而是一个具有历史深远影响的“五年规划”,不仅决定着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国家命运,并且关乎每一个中国人具体的梦想和福祉。中国铁路建设企业将在“十三五”规划中寻找什么方向,才能推动企业迈向新里程?

认清形势向新常态要经济活力

近期,一些地方的“十三五”规划相继出炉,铁路投资仍是亮点。河北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积极发展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加快建设京唐、京衡、石济等快速铁路,积极谋划通州至燕郊、亦庄至廊坊、房山至涿州、大兴至固安四条轻轨项目建设。陕西在“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2 500亿元完善铁路交通网络,建设铁路里程约4 600千米,将全面加快包头至西安、西安至成都、银川、武汉、重庆、南京等客运专线建设,完善陕西快速铁路网络,实现市市通快速铁路、西安与周边8个省会城市高铁联通。福建初步规划投资近1 600亿元,建设新线1 374千米,超过目前全省快速铁路里程的总和。北京计划到2020年建设市郊铁路超过800千米、城市轨道交通超过900千米、京津冀城际铁路超过1 300千米。另外,随着高铁项目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泛亚、欧亚和中亚高铁线将是中国高铁全产业链输出的重点,目前泛亚高铁和欧亚高铁国内段均已动工。

除了地方财政性资金向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倾斜外,“十三五”期间中央也将进一步加大预算内资金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重点投向中西部铁路、城际铁路。可以说,“十三五”将是中国铁路建设的黄金期,铁路产业链势必将迎来新一轮投资盛宴。

作为新常态时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铁路施工企业,我们要认清当下形势,做到提前谋划、蓄势而发。

中铁五局六公司近几年取得了较快发展,面对当前新形势新常态,中铁五局六公司积极转变思路,坚持“练内功、强管理、调结构”的工作思路不动摇,积极调整经营开发思路,加大从路内到路外市场的拓展。

公司领导首先是认真研究,着力思考,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其次,坚持把思路变成决策、把决策变成措施、把措施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成果。第三,持续推进标准化管理,实现标准化管理在公司项目的全覆盖,着力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集约化管理水平。第四,把调整市场结构放在重要位置,制订了铁路铺架、城市地铁、桥梁预制及其他工程的“四轮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围绕四大板块的发展战略,为公司进一步走向市场、开拓市场、赢得市场激发新活力。

大胆作为向国企深改要发展潜力

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亟须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发展潜能。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从客观环境看主要是结构问题,结构调整暴露出大量的产能过剩、无效投资或低效投资;从主观意愿看主要是投资者信心不足,投资者不看好未来市场,即使有大量的社会资本,也不愿意投入,尤其是投入实业。要改变目前的局面,关键是放开市场,推动改革,让市场释放吸引力,让愿意投入的资本投入市场,并发芽生根,而国企改革正是提振市场信心的一大突破口。

此前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企改革的重要性,其核心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从国家层面,需要解决国有企业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明确政府角色,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包括主要管理要素、方式和模式;从企业层面,需要解决企业竞争力、效率问题,其关键是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经营体制。国企改革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稳定,事关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热情与发展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搞好国企改革具有“一箭多雕”的作用。

只有改革才有动力,只有创新才有出路。作为铁路施工企业,我们推进国企改革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制订好具体方案,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面对新挑战,中铁五局六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练内功、强管理、调结构”为主要举措,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上由投资型增长向增效型增长转变;在推进管理方式上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在推进目标定位上由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同时,公司要积极发挥二次经营作用,着重加强经营网点建设,运用人脉力量,积极占领新市场,推动企业深化改革。例如:当前在建筑市场逐渐规范的情况下,在建项目其自身在安全、质量、信誉等方面的影响力对后期经营起着重要作用,中铁五局六公司深耕地方市场,以精品工程的信誉实现多次中标,赢得了地方的信赖。另外,公司对正常运转的项目亦采取超前意识管理,施工期间综合考虑各方面不利因素,及时化解不利因素,确保铺架、制梁施工稳步推进;暂时停工的项目,要确保人员能及时到位,项目领导与其管理者随时保持联络,及时整合力量,确保项目劳动力的需要;新开工项目努力通过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施工,争取多创造产值。

身体力行向提升领导力要持续动力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前,我们在各方面正处于非常时期,有来自施工生产滞后的压力、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压力、职工和民工工资需按时发放的压力、安全质量重任在肩的压力、施工一线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压力,等等,可以说这些都对我们全体领导干部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因此,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尤其重要。

越是在困难时期,我们越要倍加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公司各级领导一定要身先士卒、廉洁勤政,带头抓好工作,带头解决问题,遇到矛盾不回避,遇到问题不推诿,并结合中铁五局总体思路,着重抓好经营开发,重点防控安全质量,超前考虑各项工作,严格进行资金预算管控,扎实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切实抓好过程控制,确保信用评价领先,切实加强领导作风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维护企业和谐稳定。

在中铁五局六公司的日常管理中,我们一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倡导和弘扬五局永争第一的志气、攻坚克难的勇气、是非分明的正气、团结和谐的心气、健康文明的习气,并充分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扎实践行,努力兑现承诺,要经受得起职工群众的评议。

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号角,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就要用改革激发活力、发展挖掘潜力、竞争释放动力,让新理念入脑入心、成为自觉,以“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忧患意识、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劲头,推动企业迈向新里程,奋力闯出一条发展新路来。

第9篇

各县(市、区)教育局,经开区文教体局,市局直属各学校、单位、机关各处室:

为进一步激发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干事创业活力,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推动xx教育赶超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三问三思三比"活动。现就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主要内容

(一)"三问" ,即问动力、问目标、问担当。 为谋好"十三五",干好"十三五",需要教育部门各级干部和全体教职员工深入思考、认真回答三个事关xx教育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一问动力:xx作为改革的前驱者,xx教育能否成为教育改革的领跑者,"十三五"的xx教育靠什么领跑全省、全国?二问目标:经过"十三五",xx教育能否实现赶超发展,达到全省的中上乃至领先水平?三问担当:面对"十三五"的艰巨任务,我们要有怎样的担当和状态,肩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面对"三问",全市教职员工必须要结合xx教育实际,认真思考,积极应答。

(二)"三思", 即思为什么、思做什么、思留什么。一是思考当干部当教师为什么。重温入党、入职的初心,反省一言一行是不是符合党员、干部、教师的标准,想一想有没有丢失奋斗的目标、偏离前进的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二是思考现阶段做什么。认清岗位职责,如何立足本职岗位,补短板、育亮点、树标杆,坚守干事创业的志向,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努力做到知责明责担责、守责履责尽责,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一流业绩。三是思考为后人留什么。牢固树立大局意识、长远意识,把握发展的历史方位,把眼光放在长远处,将心思用到打基础上,自觉服务大平台、融入大格局、把握大趋势、顺应大变革,努力为本校本单位的发展打实基础、蓄足后劲。

(三)"三比",即比效率、比干劲、比业绩。一比效率。看一看面对困难,谁的信心足热情高;改革创新,谁的举措好效率高;攻坚破难,谁的办法多成效好;推动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为一级担当的良好局面。二比干劲。围绕提升战斗力、强化执行力,看一看谁的拼搏精神更强、干事劲头更足、服务意识更优、发展思路更清、工作措施更实。三比业绩。对照全年目标任务,晒一晒事业发展的成绩单,排一排各项工作的座次表,比一比对发展大局的贡献值,评一评各线各领域工作的闪光点,亮一亮新一轮发展的好思路、好举措。

二、具体措施

(一)深入学习研讨。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坚持阶段性学习与长效学习相结合,以推动思想解放、激发昂扬斗志、创新工作思路为导向,精心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考察调研等平台和载体,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带着责任认真学习、带着问题深入研讨。各级领导班子,重点要以"问、思、比"为重要内容,对标先进,自我加压,高质量开好"找短板、育亮点、树标杆"专项攻坚会,并列出补短板、育亮点清单,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普通党员干部层面,重点要把"问、思、比"作为下阶段党员组织生活日的主题,结合本职岗位,畅谈学习体会,明确努力方向。各校各单位要围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建一批专题研究团队,建立健全"师徒结对"传帮带等机制,不断提升学习研讨的实效。

(二)发动建言献策。围绕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思路,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开展大走访、大调研,问计于师生家长、问计于社会各界人士,掌握真实情况,总结实践经验,理清工作思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校各单位要设计有效载体,开展"你来提意见、我来补短板"活动,发动广大干部为本单位和全市教育发展出谋划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校各单位要开展为发展建言献策活动,进一步明确发展的目标、路径、责任及要求,厚植xx教育发展新优势。

(三)亮晒工作业绩。坚持"亮、晒、评"相统一,结合年底考核工作,组织开展亮晒业绩,统筹硬指标与软指标,兼顾工作亮点和业绩排名,做到重要工作笔笔对账,重要指标项项公开,在互学互比互评中把先进树起来。坚持领导带头,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分别领衔的年度重点工作,年底逐项进行对账盘点。召开各类述职评议会等方式,亮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校各单位的重点工作实绩、难点工作进展和特色亮点所在,广泛接受评议和监督。

(四)选树标杆典型。建立并推行年度重点工作承诺履诺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意识,在履诺践诺中创造佳绩、多做贡献。深入开展重点专项工作竞赛,实行重点工作和项目认领包干制,推动重点难点工作取得突破。深入开展各类专业评比活动,选树一批"敢担当、树标杆"的典型,营造"学先进、比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三、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实施,建立长效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明确分工,并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环节、岗位和人员,保证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扎实推进,确保形成长效机制。

(二)创新活动载体,增强活动实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校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掀起"三问三思三比"活动热潮,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党支部组织生活、干部职工政治学习等形式,在各个层面组织"三问三思三比"学习讨论活动,在认真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维、冷静思考、认真总结、完善思路,并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理念思路、目标举措,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正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加强典型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校各单位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活动期间注意及时提炼亮点,报送活动新闻,扩大活动影响力,推进"三问三思三比"活动有效开展。广大教育干部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振奋精神、鼓足干劲,继续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树立教育现代化强市的新标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局直属各学校(单位)填写《开展"你来提意见,我来补短板"征求活动意见建议汇总表》(附件1),市局直属各学校另填写《 "补短板、育亮点、树标杆"专项攻坚活动"短板"项目清单》(附件2)、《 "补短板、育亮点、树标杆"专项攻坚活动"亮点"项目清单》(附件3),并于3月12日前报送市教育局组织处。联系人:姜晓眉,联系电话:xx,邮箱:xx.

第10篇

一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做好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深刻学习领会省调研组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清醒认识当前我市在《纲要》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顺应人民群众对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新期待,不断增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全力打好2020年“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收官之战提供坚实保障。

二加大政府投入,全力推进我市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不断健全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体制机制,把加快构建“大联合、大协作、大科普”工作格局。一是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统筹考虑和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科普经费投入水平,鼓励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推动人才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三是加大科普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科普基础设施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

三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开创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新局面。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群众需求,围绕“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强化责任意识,创新工作思路,重点从强化阵地建设,覆盖重点人群阵地建设;丰富科普内容,拓展科普渠道;打造精品活动,增强科普实效三方面着手,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上新台阶。

第11篇

一、高起点,进一步加强商标战略体系建设。各县、区要站在商标事业发展的新高度,创新发展新要求,科学制定“十三五”商标发展规划;厘清商标品牌战略实施中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着力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为一体的“四轮驱动”商标战略体系,以更高起点纵深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工作。

二、强指导,进一步规范商标示范工作建设。一是着力园区产业发展,加强商标战略进园区工作指导,规范商标工作指导站(点)建设,全面提升服务园区的能力水平;二是着力区域品牌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商标行政指导能力,进一步促进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企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县、乡镇)建设。

三、突地标,进一步深入推进商标富农工程。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工作”的要求和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突出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商标注册、保护工作,特别是要制定“十三五”时期地标注册工作重点和发展规划,助力农业现代化品牌建设。开展精准扶贫送涉农商标活动,深入推进商标富农工程。

四、强品牌,继续加强高知名度商标培育。要及时更新“个十百千”工程梯队培育数据库,依法开展好驰名、著名、知名商标的培育、推荐和认定工作;按照“十三五”产业规划,着力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突出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等重点企业,加强商标品牌创建工作,培育一批高知名度商标。

五、促运用,继续加强商标质押融资工作。要在贯彻落实《商标质押贷款工作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加强行政指导,引导企业树立商标的品牌价值观念,加强与银监局、商业银行联系,引入商标品牌价值第三方评估机制,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题,有效提升企业商标价值。

六、促开放,着力商标品牌发展国际化。要加强调研,探索研究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培训,加强服务指导制定商标国际注册工作目标任务,支持外向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我市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

七、拓市场,组织好企业参加展销活动。要按照省、市政府2016年度关于“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三大活动的相关部署和要求,配合相关部门组织相关企业积极参加年度展销活动,利用展会加强商标品牌宣传,拓展产品销售市场,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

第12篇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思路;对策措施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发展总体思路

1.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推行法治社会为出发点,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扩大就业为保障,以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手段,以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尽快扭转收入差距过大趋势为重点。

2.基本原则

(1)多措并举,增加收入。按照居民收入的不同来源,创造条件,多方面提高居民收入。

(2)突出重点,缩小差距。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重点解决低收入群体和一线职工工资增长缓慢问题,缩小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

(3)完善机制,加强调控。发挥市场机制在初次分配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加强再分配领域政府调控力度,建立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

(4)部门联动,综合施策。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按照“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县乡联动、统筹推进”的原则,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的总体目标。

3.基本目标

综合目标:按照国家“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的要求,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4元,比上年增长20.2%,预计“十二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07元,年平均增长708元,年平均增长63.7%,预计到“十三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0元,年平均增长743元,年平均增长18.1%;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50元,比上年增长15.9%,预计“十二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90元,年平均增长1078元,年平均增长51.4%;预计到“十三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00元,年平均增长1820元,年平均增长13.9%。

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现状分析

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看,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4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工资性收入2947元,增长26.8%;家庭经营性收入1911元,增长11.6%;财产性收入92元,增长53.3%;转移性收入564元,增长14.9%。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农村家庭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为34.7%,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3.4%,说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

从城镇居民收入结构看,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90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工资性收入16633元,增长15.2%;财产性收入2143元,增长17.4%;转移性收入1313元,增长2.7倍。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为81.9%,说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三、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对策措施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能力

坚持“突出一个主题、打造两大园区、夯实三个基础、建设四个城市、培育五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弘扬“开放文明、务实创新、只争朝夕、追求卓越”的水富精神,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稳中有快、稳中提质、稳中增效,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降低社会失业水平

一是扩大《再就业优惠证》的受益人员范围和使用效果,把再就业与就业型民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二是加强就业的宏观调控,继续实行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三是建立和加强就业协作机制;四是多少争取国家、省、市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贫困地区适当的就业再就业资金补助;五是优化就业结构,促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力争“十三五”全社会从业人员6万人,年平均增长0.7%。

3.推进城乡体制改革,消除农民增收的体制

一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劳动就业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给农民以公平的国民待遇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力争“十三五”高中阶段入学率97%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6%以上;二是从财力、物力和技术等各方面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与保护,增强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四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创业的金融支持;六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效率,力争“十三五”确保粮食作物播种植面积7.6万亩。

4.建立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步伐

转变经济增长的单向度目标,把提高居民收入放在首位,以和谐社会和社会公正为基础,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群体比重。

第13篇

一、工作思路及规划任务

1、指导思想

立足县资源优势,按照“彰显特色、突出效益”的原则,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以集中连片、区域化发展为重点,突破产业瓶颈制约,强化产业升级整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区域带动能力,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秀美的新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2、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逐步完善。

(2)、本着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

3、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按照上级安排完成特色经济林基地和林下种养各项建设目标。

4、主要目标任务

(1)、建立健全森林生态系统。继续实施好我县林业产业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2)、持之以恒抓好森林资源培育,夯实我县林业经济发展基础。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进一步推动社会各界投入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二是抓好林业科技推广、创新工作,努力提高造林绿化的科技水平;三是加强优质种苗、花卉基地建设,依法管理林木种苗市场,全面推广良种壮苗;四是切实搞好造林后期管理和中幼林抚育间伐。

(3)、加大林业产业建设的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林业产业建设,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其进行投入。

(4)、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林业科技水平,推进我县林下经济建设一体化的格局。

5、实施重点

(1)、完成全县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任务,其中新建核桃5000亩,新建木本药材600亩(木瓜、厚朴);

(2)、完成全县林下种植200亩(中药材),林下养殖3万头只。

二、可行性和必要性

1、良好的政策环境

县已制定了一系列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的规划、实施意见等,对林下产业给与财政补贴,政策环境十分宽松。

2、高涨的发展热情

发展林下产业,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可以大大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区干部群众有着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很高。

3、技术力量有保障

通过邀请省林科院、州林科所的相关专家进行指导,为林下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效益预测

1、经济效益:建成后,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样能大大带动项目区百姓脱贫致富,促进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对县林下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社会效益:通过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结构化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我县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同时,培养和造就一批基层农业专业技术和专业种植能手,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3、生态效益:一方面可减少土壤流失,增加土壤有效蓄水量,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使我们的家园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加清新,农村的自然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有效改善林业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促进农民思想观念更新,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市场意识增强,文明程度提高,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互动发展的局面。

综上所述,县作为国家生态功能区试点县,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产业基地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结合11.22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通过实施,将引导本地农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标准化的种植和生产,参与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4篇

随着时间的推进,如今,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五年规划。未来,__经济保持怎样速度,发展方式如何转变,产业结构怎么优化,如何寻找创新发展的动力,如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如何推动协调发展,“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如何实现,如何更好地保障民生,扶贫开发如何确保“不让一个掉队”……这些是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的交汇点,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实际,科学规划__五年后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全镇上下高度重视的议题。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紧紧围绕全县“一城、两县、三乡、四基地”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强基础、兴产业、惠民生、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现再上档更进位的目标。据统计,2014年,全镇农林渔牧业总产值20160万元,比2012年增长 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87.3元,比2012年增长40.9%;近三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年平均增长21%。全镇呈现出政治持续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发展态势。

在镇十三界党代会上,我镇提出了“依托三大优势(广阔的库区水面资源优势、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便利的水陆交通优势),打造一区两带(一区:__天湖生态淡水养殖产业区,两带:天乐二级公路沿线万亩名特优水果产业示范带和村级公路沿线经济生态示范带),实施五大产业(核桃产业、名特优水果产业、库区生态淡水养殖业、烟叶及食用菌产业、生态养生旅游业),建设美丽__(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建设“美丽__”)”的发展思路,并紧扣工作思路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创建了__县__万亩核桃基地、__县__花果山万亩水果基地、__县__万亩生态淡水渔业养殖基地三大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三区、三园、七基地”的“三特”水果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参与申报自治区“城镇建设百镇示范工程”项目竞选,成为首批自治区“百镇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实施“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造血式“产业扶贫工作,四年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156人。通过全镇人民的艰辛努力,5年前所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不断得以实现。回顾上述历程,我们深刻感知,自始至终坚持科学的发展思路,是我们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关键。

“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将全面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结构继续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这更要求我们认真发展趋势,把握机遇,推进经济的。总结__发展整体形势和新的动能力量,我认为,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机遇: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区深入开展,给__经济带来的成长机遇;下老经__至南丹高速公路建设提上建设日程,给__经济带来的提速机遇;__翻坝系统一期工程、__升船机工程、__电站林佑码头的开工,给__带来的振兴机遇;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进入深化实施阶段,交莲岭风电项目有望在两年内实现上马,给__经济带来的转型机遇。综合分析,“十三五”将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为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坚持“重大项目立镇(依托交连岭风电项目,抓好百雄电站、巴象电站等重大能源项目,并推动完成百镇建设等项目)、特色产业富镇(大力发展“三特”产业、库区淡水养殖产业、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等特色产业,深入创建__5万亩“三特”水果经济示范带,打造环__库区生态经济圈)、精准扶贫兴镇(依托精准扶贫工作,发挥兜底作用,实施产业扶贫及政策扶贫,确保5年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库区移民稳镇(发展库区移民经济,维护库区稳定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主要抓好以下五大工作。

(一)以“三特”产业为主体,突出抓好经济转型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三特”产业,继续按照“镇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点、屯有示范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深入开展镇级千亩、村级百亩,屯级十亩的产业示范建设,要在今明两年完成新种“三特”水果2万亩,新增20个百亩以上的“三特”示范基地,打造__5万亩名特优水果示范带升级版;加大政策及技术扶持,结合“产业扶贫”工作,发挥整村干部技术员力量到各村屯指导群众发展“三特”产业,形成大众创业的新浪潮和大众创新的新态势;二是继续加强产业基础建设,围绕“一区两带”布局,依托__市__县“三特”水果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规划,抓好巴相至八渡拓展区道路、八福码头、精品区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项目建设,着重加强对农业产区的基础投入,解决在土地整治、灌溉用水、批发交易等基础设施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创建__市__县“三特”水果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奠定基础;三是加大产业融合,继续引进一批优质外地企业参与“三特”产业开发,对已进入我镇的注册“金太阳”、“宏毅”等企业给予一贯的政策扶持,促进龙头企业的形成,加快土地向优质企业的流转,推进形成“企业+基地+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力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借助微信平台、电商渠道等互联网+平台,吸引外地客商到我镇上门收购水果,扩宽需求市场,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二)以举办“桃李鲜花节”为契机,突出抓好生态旅

游产业。积极联系县旅游局,对“__桃李鲜花节”筹备方案进行优化,举全镇力量抓好节庆活动的举办工作;并依托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的东风,围绕__镇生态旅游产业规划,抓好万亩花果山生态农业观光基地、滨湖生态旅游基地、天湖水上休闲运动基地以及天湖原生态国际养生度假区、、犀牛泉民俗文化旅游景区的“二区四基地”旅游项目建设,发展休闲垂钓、农事体验、龙舟竞赛等群众喜好的旅游产品,建立新型生态旅游名镇。(三)以库区为最大潜力和动力,突出抓好移民综合发展。着力发展库区经济,结合库区移民土地淹没长期补偿政策的试点工作,抓好移民后期产业发展、生活补助,子女入学补助等扶持政策落实;抓好库区产业建设,引导库区移民发展核桃、“三特”水果、淡水养殖、食用菌等基地建设,争取特色产业进库区入农户;继续抓好库区产业实用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争取库区劳力输出,提升工资性收入;抓好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移民生产开发码头,移民安置点通屯道路项目,饮水项目等项目建设,提升库区移民发展空间。

第15篇

关键词 生态林业;生态建设;森林资源;技术推广;林下经济;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161-01

“十三五”时期是固原市原州区全面建设现代林业的关键时期,是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全面提升林业经济结构的攻坚时期[1-3]。现结合固原市原州区的实际,提出“十三五”期间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思路、目标及主要任务,具体分析如下。

1 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原州区三大区域,依托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等工程,坚持“围绕一个目标,建设两大基地,做强三项产业,抓好四个重点,实施五项工程”的“12345”工作思路,即: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生态宜居家园”这个目标,建设百万亩油松水源涵养人工林和油用牡丹木本油料“两大基地”,做强枸杞、种苗和以红梅杏为主的小杂果“三项产业”,抓好国有林场改革、公益林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四个重点”,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黄土高原林业生态综合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退化防护林提升改造、中幼林抚育“五项工程”,进一步夯实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基础,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步伐,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新原州[1-3]。

2 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是原州区林业建设的关键时期,全区要努力建设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结构稳定的生态林业体系和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健康发展和全面进步[3-4]。“十三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如下。

2.1 森林资源增长目标

到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及退化林分改造6.67万hm2。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到2020年由“十二五”末的15.6%增加到20.6%,基本遏制原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实现水土流失的明显减少,全区城乡绿化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2.2 林业产业发展目标

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继续加快培育优势特色林产品基地培育的力度,进行重点扶持和帮助,促进林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大力培育林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尽快提高林业总产值,加快林业产业化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推进枸杞、红梅杏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和质量的提升[3-5]。到2020年全区新增特色经济林产业0.47万hm2,实现优势特色林产业总产值3.8亿元。

2.3 森林资源管护目标

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创新森林资源管护体制机制,着力抓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有序开展。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森林资源管护面积8.52万hm2,将本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造林地及重点区域林地纳入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补偿范畴,至2020年使原州区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达6.67万hm2以上。实施林木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到3.33万hm2,95%以上的林业面积实现有害生物监测,有效控制森林的成灾率控制(88%),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1‰以下,切实提高违法违规毁林案件查处率(>98%)。力争使全区森林资源越管越多、越管越好[3-6]。

2.4 林I科技推广目标

到“十三五”期末,苗木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优质壮苗使用率达到90%以上。林业科技的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其中林业适用技术及抗旱造林技术在适宜地区的推广率>70%,林业技术标准执行率>85%,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有明显的提高,分别提高到85%以上和70%以上。通过技术示范和宣传推广,争取林业科技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林业建设技术含量大幅提高[7-8]。

3 建设任务

“十三五”期间,固原市原州区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3.1 六盘山及水源涵养林建设

人工营造水涵林1.02万hm2,其中六盘山地区百万亩以油松为主的水源涵养人工林基地建设造林0.33万hm2,退耕还林0.34万hm2,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造林0.15万hm2,天保工程人工造林0.2万hm2;实施封山育林0.23万hm2;实施退化防护林改造0.93万hm2;实施中幼林抚育0.73万hm2;实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0.33万hm2。

3.2 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水保林及特色经济林建设

营造水保林0.99万hm2,其中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造林0.57万hm2,退耕还林406.67 hm2,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造林0.28万hm2,沈家河水库外缘区生态修复和景观绿化造林1 000 hm2,种植以红梅杏为主的特色经果林666.67 hm2,发展以油用牡丹、文冠果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0.2万hm2;实施封山育林1 000 hm2;实施退化防护林改造0.46万hm2;实施中幼林抚育0.3万hm2;实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0.73万hm2。

3.3 清水河流域河谷川塬区防护林及特色经济林建设

种植枸杞0.13万hm2;营造防护林0.33万hm2。

3.4 林下经济种植

在地势平缓、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区,套种以黄芪、柴胡、板蓝根、金银花等为主的中药材666.67 hm2,其中张易镇133.33 hm2,开城镇200.00 hm2,河川乡200.00 hm2,古树林场66.67 hm2,沈家河林场66.67 hm2。

3.5 种苗基地建设

壮大苗木产业,引进抗逆性强、适生范围广的林木良种及六盘山野生花灌木;新建其他造林育苗基地666.67 hm2,培育的苗木品种主要包括云杉、油松、樟子松、新疆杨、樟河柳、刺槐、国槐、落叶松、沙棘、山桃、柠条、山杏等。

3.6 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原州区将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突出“高原绿岛、丝路重镇”主题,注重点、线、面的结合,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旅游景点。以叠叠沟为核心,辐射禅塔山、西海子和水沟等林区,建设森林休闲旅游景区、景园和景点,并在旅游景区周边和主干道路沿线建造高标准绿化村庄20个,从而形成多点状、多线路的森林休闲旅游格局。

3.7 森林资源保护

实施森林资源管护面积、公益林补偿面积和林木有害生物防治面积分别为8.52万、3.22万、3.33万hm2,砂(硬)化已修建的林区道路300 km,购置防火器具210套,配置防火车辆27辆。加强护林防火、林木有害生物防治、禁牧封育工作力度,提高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进一步加强依法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采滥挖、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违法调运森林植物及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6-8]。

3.8 科技推广

为了提高全区的林业科技技术服务和推广力度,“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优良品种和抗旱造林、容器苗造林等适用技术的集成示范和引进推广,系统集成、组装配套应用集流整地、树盘覆膜、塑筒套杆、护顶涂白、生根粉保水剂蘸根等先进技术的试验与推广力度,进一步加速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的技术转化和应用;二是建设抗旱造林标准化示范基地0.33万hm2,突出示范试验的效果,以促进技术的推广和覆盖;三是加大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服务能力,派遣技术骨干人员深造、培养、对外交流等。四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开展以枸杞栽培、温棚果树及花卉培育管理等的技术培训,保证参加技术培训的农民达5万人次[5-8]。

4 参考文献

[1] 张予宁.固原市原州区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6(6):180.

[2] 耿国彪.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解读《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J].绿色中国,2016(11):44-47.

[3] 陈玉花.浅析固原市原州区现阶段林业建设面临的形势[J].甘肃农业,2014(12):31-32.

[4] 钪救.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林业建设发展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J].北京农业,2013(9):69.

[5] 安永军.固原市原州区“十二五”林业建设总体布局及建设重点[J].甘肃农业,2014(20):59-60.

[6] 李永梅.固原市原州区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16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