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测试实习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基坑监测 信息化 监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TU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060-01
1 基坑监测的意义和目的
建设工程中的基坑开挖施工时,随着土体应力的变化和临空面的产生,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中的任一量值超过容许的范围,将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基坑工程设置于力学性质相当复杂的地层中,由于存在着“时空效应”,以及降雨、地面堆载和挖机撞击等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现阶段在基坑工程设计时,对结构内力计算以及结构和土体变形的预估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并在相当程度上仍依靠经验。
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围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建(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动态的了解。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信息,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防止基坑事故发生,避免人身伤害和重大经济损失。根据实测的动态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以实现信息化施工。
基坑监测应达到的目的。
(1)对基坑围护体系及周边环境安全进行有效监护,在基坑围护施筑与开挖过程中,必须在满足围护结构及被围护土体的稳定性,避免破坏和极限状态发生的同时,不产生由于围护结构及被围护土体的过大变形而引起邻近建(构)筑物的倾斜或开裂,邻近管线的渗漏等。基坑在破坏前,往往会在基坑侧向的不同部位上出现较大的变形,或变形速率明显增大。通过监测对基坑围护体系及周边环境安全进行有效监护;可以保证在基坑施工中,使基坑围护体系及周边环境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为信息化施工提供参数,信息化施工是有效控制基坑工程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的重要手段。基坑监测即时反映出开挖产生的应力和变形状况,及时为信息化施工提供第一手真实、准确、科学的数据。随着自动化监测和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当天工地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结合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参数、地质条件、周围环境以及当天施工工况等因素进行评判、预警、报警,提出风险预案和相应的工程措施,指导施工,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3)验证设计参数、积累工程经验,现行的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尚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的状态,未完全成熟。基坑围护的设计和施工,应该在充分借鉴现有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力求在技术方案中有所创新、更趋完善。对于某一基坑工程,在方案设计阶段需要参考同类工程的图纸和监测成果,在竣工完成后则为以后的基坑工程设计增添了一个工程实例。现场监测不仅确保了本基坑工程的安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次1∶1的实体试验,所取得的数据是结构和土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真实反应,是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和作用下基坑系统的综合体现,以此来验证设计参数、积累工程经验,为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2 基坑监测工作基本要求
2.1 基坑监测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承担
基坑围护设计单位及相关单位应提出监测技术要求,监测单位监测前应在现场踏勘和收集相关资料基础上,依据监测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编制详细的基坑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在本单位审批的基础上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认可后方可实施。监测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项监测内容间监测结果的互相印证、互相检验,从而对监测结果有全面正确的把握。监测数据必须是可靠真实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监测方法的可靠性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有疑问应及时复测。因为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及时提供速报,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埋设于结构中的监测元件应尽量减少对结构的正常受力的影响,埋设水土压力监测元件、测斜管和分层沉降管时的回填土应注意与土介质的匹配。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制度,预警值应包括变形或内力量值及其变化速率。基坑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出具监测报告。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它以土力学、钢筋混凝土力学及岩土工程设计理论和方法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以仪器仪表、传感器、计算机、测试技术等学科为技术支持,同时还融合了基坑工程施工工艺与工程实践经验。
3 基坑监测项目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围护结构、地下水状况、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周边建筑、周边管线及设施、周边重要的道路和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基坑监测具体项目为: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沉降)、倾斜、围护体系内力、深层侧向水平位移(测斜)、裂缝、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坑底隆起(回弹)等。
4 监理工作要点
(1)监理单位对建设方委托的第三方监测单位的资质、监测人员配备、仪器设备状况等应进行复核审查。
(2)在审批监测方案时,审查的重点是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等级、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审查应注重方案的合理性,安全技术组织措施的具体性与全面性,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符合性。
(3)在基坑工程监测实施过程中,采用旁站监理和巡视检查等手段,检查监测单位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下达监理指令。
(4)认真、细致地解读监测速报,汇同设计、施工各方将监测数据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前步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确定和优化下步施工工艺和参数,以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5)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或出现报警情况时,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必要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当发现纠偏措施未落实,应急预案没有认真执行时,或施工中发现质量和安全隐患时,应当及时下达监理指令或暂停施工令,要求施工单位整改,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受控。
(朝阳市计量测试所,朝阳 122000)
摘要:计量检定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所谓的计量检定是对被计量器具进行计量性能评定的工作,检定目标是为了避免产品量值发生偏差。无论是企业还是其他部门都需要对计量检定工作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进而提高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本文从计量检定机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分析目前计量检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计量检定工作的实施进行优化,希望对提升计量检定水平有一定的帮助,使其最终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 :计量检定;优化;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227-02
作者简介:宫小飞(1983-),女,辽宁朝阳人,检定员,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长度、光学仪器计量检定。
0 引言
计量检定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任何行业中都存在着计量检定。由于计量检定工作是对产品的一种衡量,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计量检定工作在企业以及其他部门的关注度也逐年提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工作人员使用计量器具对产品进行计量性能评定,可以有效地避免量值发生偏差,因此,企业需要对计量检定工作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进而提高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
1 计量检定机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计量检定机构影响面是比较广泛的,特别是其中的民生计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等切身利益。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的高低与计量检定水平的高低的联系比较紧密。计量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与实践活动都是比较前沿的。计量可以有效的保证计量单位制的统一、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计量是控制产品质量检验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计量可以为现今的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基础。计量检定工作在现在的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是监督者,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奠基石。计量检定机构应不断的建立健全自身的管理体系,保证自身的有效运行。计量检定工作有序的开展,不仅可以保证检定工作的规范性,同时也可以保证检定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进而有效保证国民经济有序、稳定的运转。
2 目前计量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硬件与软件的问题 在计量检定工作中,计量检定的硬件以及软件都比较落后是很普遍的现象,虽然国家针对计量检定工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从整体看,计量检定工作的器具很落后。例如,计量检定工作要做到封闭隔离,布局合理,但是很多计量检定工作都设置在一个空间中,没有进行专项检定,无法达到专业计量检定室的要求。很多计量器具装置都超过了服役期限,需要更新换代,但是所投入的资金很难满足更新换代的要求,从而影响了计量检定工作的正常进行。
2.2 计量检定执法的力度不够 计量检定部门作为专业的检定机构,肩负着执行检定和其他检定的职责,但是由于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也可以说在执法方面是个空白,很多进行强行检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围堵拒绝检定等,特别在一些乡镇地区这种拒绝检定的现象更加严重。
2.3 计量检定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在很多地区,计量检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不高,在工作内容和工作熟练程度方面存在很多差距。一些计量工作人员虽然技术水平高,但是对一些法律法规两会大不到位。另外一些工作人员虽然理解法律法规到位,但是针对一些技术水平比较高的鉴定工作,账务不熟练,最终影响了计量检定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发展,计量检定工作的内容在不断更新,由于没有良好的培训,计量检定工作内容还停留在以往的发展水平中,最终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很难为提升产品质量奠定基础。
3 计量检定测试工作的优化
针对计量检定工作存在的问题,笔者经过系统的分析,从四个方面总结和计量检定的优化策略,具体思路见图1。
3.1 加大宣传做好计量检定工作 计量法的实施与制定,可以满足我国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的需求。但由于我国对计量法的宣传力度的薄弱,因此,常常导致人们对计量法的了解不深入。甚至会导致很多企业或个人不懂法与不守法的情况。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例如可以运用广告牌与多种媒体,广泛的宣传《计量法》,引导人们关注计量工作,进而避免计量检定测试工作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人们对于计量工作充分了解与掌握后,就可以间接的提高职工守法与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3.2 执法部门需要加强与计量检定部门的配合 由于上文中笔者已经总结道,计量检定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因此在以后的计量检定工作中,在实施强制计量检定中可以与执法部门联系起来,来顺利展开计量检定工作。如果计量检定部门在实施工作中遇到麻烦或者有人恶意阻挡,可以及时报警。另外,计量检定部门在进行计量检定工作中也可以向相关执法部门申请辅助工作,这样可以在保证计量检定正常进行的基础上有效的实施,促进计量检定工作的正常进行。
3.3 计量检定测试工作应适应现代企业发展 现今的计量检定工作应逐渐的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应改变过去的那种坐等送检的局面,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到企业中去。进而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检测设备、精准的检测技术。计量检定工作应与当前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服务的理念,主动的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减轻企业的负担,进而让企业可以主动的配合计量检定测试工作,形成企业与计量检定部门之间良好的互动。
3.4 提升人员素质不断更新计量工作内容 在优化计量检定工作中还需要从根本上提升人员素质,加强计量检定工作人员在法律以及技术方面的提升,不定期的安排计量检定工作人员考核,针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要加强培训,通过考核以后才可以上岗。不断加强检验技术培训,同时还要进行培训考核。另外,还需要不断更新计量内容,提升计量工作技巧,实现计量检定工作的正常实施,以便其最终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3.5 计量检定工作应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 当前计量检定工作应与市场接轨,逐渐的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首先,应增加经济效益、扩大服务领域。计量检定机构具有设备先进、计量检测技术强的优势。因此,计量检定机构应发挥这种优势,开展社会大众的计量测试,进行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对于计量人员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在管理上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检测的条件与设备,主动的为企业服务,在市场中赢得更多的客户,从而更好的进行检定工作。可以适当的扩大强检力度与范围。强检是计量法中对于计量检定机构工作的重点项目,对于强检计量范围内的工作,我们计量人员都应积极主动的去实施。
3.6 计量检定工作中计量器具网络化管理的应用 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在进行计量检验的时候,要保证计量检定工作能够正常进行,首选需要结合目前计量检验工作的核心,加强检验过程的网络化管理,让计量工作以计算机为核心,在计算机核心硬件中加强相关设备以及核心数据的鉴定,注重计算机网络化计量工作优化,以便最终提升计量共组效率。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计量工作的数据管理,每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客户算进行软件控制,并加强对计量检验的总体权限控制。主控端计量间隔的修改,主控端计量软件的使用与总体控制,检验通知单的发放与检验间隔的控制以及检验通知单的递交等。根据实际工作加强对计量器具的管理,以及对实际计量内容进行摸底,做好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就需要对计量器具进行登记,依照相关法律对计量器具加强法律管理,同时要加强计量检验器具的档案化管理,每一年年初都需要编制好合理的周期检验计划,并将检验计划内容下发到每一个计量检验部门,这样才能最终做好计量检验工作,保证需要检验的单位相关仪器的量值准确可靠,能够保证其产品质量,最终实现质量的提升。
4 汽车计价器检定
4.1 检定内容 汽车计价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计价器不准确将会损害人们的礼仪。我国已经对汽车计价器的检定有一定时间,对保护人们的利益有很大的作用。2015年,朝阳市计量检定所建立了汽车计价器标准装置,用于对汽车计价器开展校准,全力为计价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检定流程见图2。
4.2 检定效果 朝阳市计量测试所已正式对外开展校准服务。截止目前,已对市场上50%的汽车计价器进行过计量检定,检定样品合格率为47%。检定数据说明目前市场有超过半数的检测仪器不合格,建议工商执法部门适当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肃清不合格仪器,以提高检测质量。另外,本计量检定所还在对以水、油为介质的容器进行检定,为保证人们的利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5 结语
计量检定作为一种衡量产品质量的标准,在任何行业都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并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为了促进计量检定工作水平的提升,要从计量检定工作周围环境,加强环境控制;加强技能培训,优化计量检定人员的工作技能;更新计量设备装置,保证设备的先进性;完善计量检定规则,把握政策变化;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功能,才能实现计量工作的真正意义,实现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洋.浅谈如何提升计量检定工作效率[J].科技论坛,2015,46.
医技科室的功能主要是以专门的技术和设备,协助临床解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其它临床工作,保证临床诊治工作正常进行。为了解1998~2007年某院医技科室检查、治疗病人工作量的变化情况,我们对此统计时间段内该院的部分医技科室主要工作量进行了汇总、整理、分析,并对2008~2010年的相应工作量进行了预测,以便在医技科室的建设发展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1998~2007年某院各医技科室手工工作量月报表、“军卫一号”系统中医技工作量上报数据库和信息科统计室各年度医技科室工作量统计台账。
2 分析方法
2.1 应用卫生统计学统计分析的分类资料统计描述中“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理论和方法[1],对1998~2007年医院部分医技工作量和医院门诊量、收容量,以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分析变化和发展趋势,并进行预测。计算公式为:平均发展速度=nan/a0,平均增长速度=nan/a0-1,其中an为第n年指标,a0为基期指标。
2.2 利用Excel2003对1998~2007年医院部分医技工作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制表。
3 结果与分析
见表1。
3.1 1998~2007年某院医技科室16项统计指标都呈增加趋势,但十年来持续增加的统计指标仅有4项,分别是收容量、放免检查人次、B超检查人次和心电图检查人次;仅有一年呈下降波动的统计指标有3项,分别是化验科化验总件数、病理检验总人次和CT检查人次;其它9项统计指标波动较大,其中体疗理疗人次、大型X机诊断人次于2005年后大幅度递增。胃镜检查、MRI检查和ECT检查的检查人数平均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它检查,可能与检查时病人有不适感、检查费用高有关。
3.2 应用“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理论和方法,以16项统计指标1998~2007年平均发展速度进行预测,其中B超检查人次平均发展速度为1.2498(124.98%),2010年预测值由公式1.2498=12a12/7022计算,即101988人次,其余指标计算同上。由2008~2010年各项医技工作量可以看出,医院医技工作量的增加不可置疑。
4 讨论
4.1 在1998~2007年十年来16项统计指标中,平均增长速度最高的是B超检查人次数,达24.98%。1998年B超检查人次数为7022人次,2007年达到47847人次,相当于原有数的743.69%,10年间增加了45200人次,增加了643.698%。但发展不平衡,1999年比1998年增加了9528人次,递增速度是135.69%,2000年为负增长,比1999年检查人次数减少了722人次数,2001~2004年检查人次数每年递增6013~10545人次,但递增速度逐年下降,至2005年下降为负增长(-2.18%), 2006~2007年每年递增3391人次和4375人次,递增速度达7.63%和9.14%。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①该项检查无损伤,痛苦小,检查结果对临床科室的诊断、治疗能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②检查费用易于被人民群众接受;③2002年后干部病区检查室、妇幼中心检查室统一归口超声诊断科管理,进一步提高了设备和人员的利用效率;④2005年后医院为该科增添了一台彩超机,并逐年更新了旧彩超机,缩短了病人检查的等待时间,进一步为病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2];⑤科室增强内部管理,通过采取激励方式等措施,充分调动了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2 10年间部分统计指标变化较大,如MRI检查人次、ECT检查人次和大型X机诊断人次在2002年至2004年的期间明显减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科室缩编减员,部分设备逐年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②科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开会,执行医疗巡诊、帮带任务,以及探亲、休假等情况影响到某时段在位人员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③医改制度的实施,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意识的改变,使部分病人就诊流向发生了变化。
4.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技科室的业务范围不断增加,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医院投入不断增大,许多医技科室已从单纯的辅助临床科室诊疗,发展成为能够对疾病的诊疗产生决定性作用的部门,并可独立完成部分疾病的预防、检查、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是医院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3-4]。医技科室的建设发展在布局设置上、工作流程上、诊疗质量上、观念意识上,都要以病人满意和满足临床需要为原则,要不失时机地积极引进新设备,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与临床或相关科室开展科研和技术协作,为病人提供更多的咨询、检查、诊断、治疗和康复手段,提高整体专业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倪宗瓒. 卫生统计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 侯世方,罗书练等.超声诊断科资源配置情况的分析与评价[J]. 医疗卫生装备,2004,25(11).
一、主题班会内容:培养学生书写兴趣浓厚持久的好习惯
二、主题班会过程:1、教师说:同学们对写字有兴趣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订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养成浓厚的书写兴趣,要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对写字养成浓厚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应该怎么办呢?
教师说:把字写写得形象、生动、自然应该怎么办呢?写字时,分析字的结构,把人体结构、配上人物动作与字的笔画结合起来教写,找符合字的特点,培养写字兴趣就能写好字。
教师说:每周的写字课,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每次的写字作业,抽出好的要展示,分析写得好的原因,然后张贴表扬。
教师说:开展写字竞赛活动。小组开展作业评比“看谁的‘优’多”,每学期班级安排二次写字竞赛活动。赛前要告诉学生,让学生早有准备,比赛后要评奖,还要把优胜者的作品进行展览。选送学生优秀作品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书法展示,有没有信心?
教师严格控制抄抄写写作业量。只要能写好,每次抄写生字、生词,作业量就少,不求多,只求好。生字生词,每次抄一面,写的好,就抄的少。
三、练习:把从今天起我要认真写字,写在练习本上。你们要写的自然,写得认真,写得开心。
(二则)
一、主题班会内容: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从生活中养成。
二、主题班会过程:
3、书写,阅读时,眼和书本的距离30—35厘米,或一尺左右。
4、及时理发和经常洗头?
5、不喝生水?
6、不吃腐败变质食物?
7、不挑食和偏食
8、饭后不马上进行剧烈活动
9、看书写字时要注意姿势正确,光线适宜,眼与书本保持一尺左右距离,时间不可过久,走路乘车时不看书。
10、坚持做眼球保健操。
11、每天应该刷两次牙,早晚各一次
三、练习:把以上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三则)
一、主题班会内容:小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养成。
二、主题班会过程:1、教师说:生活中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怎样形成?学生回答后教师汇总:1、同学们长大后想干什么?
同学们各说各的理想:我当解放军、我当医生、我当教师、我当警察、我当工程师、我当干部、我当飞行员........
同学们为什么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师:想想我们有的学生在各科学科竞赛上屡获佳绩,除了有这些学生天资聪颖外,与他们有极大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是息息相关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看了多少本书,做了多少本习题,在外人看来是很累的,但是这些学生狂热地热爱着自己喜欢的学科,什么原因?因为那是一种自主学习,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是局外人体会不到的。
【关键词】工作过程 系统化 建筑工程测量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53-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现有的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由此,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必然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并且要以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和总纲,来带动专业的调整整合、课程体系及内容的重构、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
具备建筑工程测量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事职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之一。在“建筑工程测量”引入项目教学法,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把建筑工程测量理论和测量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结合项目施工测量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达到了综合培养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的能力的目的。
1.1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阶段
在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阶段,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项目均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基本步骤[1],模拟实际工程测量工作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1列举了其中几个富有代表性的几个学习任务的具体安排[2]。
1.2综合测量实训阶段
第二阶段即本课程的综合测量实训,完全采用项目教学法完成,其任务目标是模拟一个较完整的测量项目,进行指定地面范围作控制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场地的地形图测绘,在图上布置建筑物,并将其测设到实地上。在两周的时间中,只在实训开始前集中1-2个小时,布置工作任务和明确实训要求,其余时间主要由学生分组完成测量任务。
综合测量实训也是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基本步骤进行。学生首先要熟悉现场,熟悉相关规范和要求;小组讨论决定完成任务的方式和途径;据此制定工作计划,对每天的工作分工做好安排;然后实施具体的测量工作,在工作过程及最后阶段,均需注意观测成果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返工重测;任务完成后,通过实训态度、实训纪律与团结协作、仪器操作熟练程度、内业计算及成果、实训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个人成绩的评价。
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布置任务,督促检查、适时指导、认真总结和评定成绩。学生的自主性很高,都能自觉地甚至你追我赶地完成实训,测量知识与操作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在工作作风、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等方面也得到了煅炼。
1.3 测量放线强化实训阶段
第三阶段即测量放线强化实训阶段,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具体实训内容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真实施工测量实训:在校园内建立“真题实作”实验楼,即按1:1的比例反复建造一座建筑物,学生可以进行轴线测设和引测、基础放线测量、标高测设、轴线投测和二层楼面弹线等常用施工测量项目的训练,测量配合施工,流程和要求与真实工程相同,使学生体验真实的测量项目。二是组织、安排学生到工地现场学习测量技术,老师或工地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测量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三是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加测量实践活动。
通过第三阶段的强化实训,使学生掌握放样复杂建筑的测量能力,掌握快速放线的现代测量方法和技能,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中级测量放线工职业技能岗位标准”参加由广西建设技能鉴定总站组织的“中级测量放线工”的理论和操作考试。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的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使学生较牢固地掌握测量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与使用,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毕业顶岗实训和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很快上手相关的测量工作。同时,各种不同对象、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的任务训练,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量精度要符合规范要求以及测量过程中要进行各种检核以避免出错,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测量实训露天作业和工作艰苦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测量工作分组进行,配合良好才能按时按质地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以下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调查中几个方面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的评价:
(一)校外教育专家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强化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其它社会能力。
(二)行业企业专家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加强实际操作训练,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授课和操作之间相辅相成,针对性强。
(三)校内督导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讲授,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
(四)学生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注意提高他们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3年对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讲授“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师都评价都是优。
3.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对于高职教育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运作策略;角色定位;岗位责任意识;NLP技巧
一、利用模拟公司制度,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定位,避免角色错位
要顺利的开展公司化班级管理模式,首先就要利用模拟公司制度来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定位。在现实企业中,只存在两种角色――资产拥有者和员工。前者包括:国家、董事会、董事长等;后者包括:上至国企董事长、CEO、总经理,下至接待员、保洁员等。所以任何学生都不可能成为模拟公司中的资产拥有者。因此要让班级中的所有学生都认识到在模拟公司中当选为董事长、总经理等管理者的学生们,其实和其他学生一样,所扮演的角色都是公司的员工。这样作为公司管理层面的学生和那些没有当选为管理层面的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将不会被扩大化,也避免了一些学生在扮演管理者角色过程中会产生优越感,甚至会利用管理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现象的产生;同时也避免了作为普通员工角色的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其次,学生在模拟公司制度下完成角色定位后,要避免角色错位现象的产生。即要防止在模拟公司中错位回学生角色。
二、利用竞争上岗制度,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在初中就养成了懒散、自我放纵的行为习惯,所以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意识。企业对毕业学生进入企业后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具备岗位责任意识。而普通的班级管理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竞争上岗制度来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要竞争上岗首先要设立岗位,岗位的设置要多层次,通过对这些工作岗位工作职责的细化,使得今后竞争上岗的同学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今后所担任的某项职务必须面对的职责,避免了学生今后茫然做事,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在对其进行岗位责任意识的激发。其次通过公开述职的方式,在实验班级开展岗位竞争。因为述职报告制度最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岗位责任意识。要写出大家所认可的述职报告获得通过,就必须熟知自己今后所从事的岗位的具体工作要求和面临的责任。同时,在书写述职报告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去思考自己如何弥补同担任的岗位要求的差距。思考和弥补差距的过程,更是将岗位责任意识深入脑海再外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学生通过述职报告来竞争上岗,承担某一工作岗位时,为了履行自己述职报告中的目标诺言,学生就会不计较个人得失,开动脑筋,积极的去努力奋斗。那么岗位责任意识也就会在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鞭策其成长,岗位责任意识将会深深的扎根与其内心深处。
三、利用虚拟奖金制度,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生活中许多企业都将奖金作为一个有效调节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情绪的工具。所以班级公司化管理模式中的虚拟奖金制度的设立,也成为我们对学生工作实效考核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运用虚拟奖金这个工具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报酬的收益都是递增递减的。在虚拟奖金的发放方面,褒奖每一个人等同于没有褒奖每一个人,虚拟奖金的作用也会失去其威望。在公平的基础上我们要体现效率,也就是说要拉开合理的差距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清醒的感受到竞争的存在,从而产生竞争意识。虚拟奖金制度,要有有效的计算方法和明确的规章制度,要让虚拟公司中的员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获得明确的回报的。
四、利用NLP技巧对学生进行情绪调控
关键词:基层;思想政治;困境;对策
一、当前石油石化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
(一)职工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
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内外市场和区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石油石化企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石油石化企业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在不断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还要加强内部机制与管理的改革。随着国外思潮和理念的渗入,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推进,基层职工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受到猛烈冲击和影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开始在广大职工中滋生、蔓延,不利于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职工个人诉求多样化
当前,石油石化企业职工素质不断得到提升,他们针对企业、集体以及个人的诉求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双向选择、相互依存关系确立,以及职工个人修养和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人性化、民主化、个性化的需求逐渐增多,职工开始更多关注企业制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关注企业的前景命运和发展方向,关注个人的发展空间、生存环境,关注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关注企业难点和热点问题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二、做好石油石化企业基层员工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基层政治思想管理制度
保证企业基层员工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建立健全基诱治思想管理制度,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为基层政治思想管理制度注入新的内涵。制度是保证工作有效落实的前提,政治思想管理制度是面向于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的制度,因此,制度的建立必须要符合石油石化企业基层员工的特点,要满足于基层员工的切实需要,要以提升企业基层员工的素质为根本目的,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制度要求。另外,在实际的石油石化企业基层员工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要注重调动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要重视基层员工的思想政治观念上差异性。在企业内部设立思想政治管理部门,对企业基层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管理工作质量。
(二)加强企业基层员工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由于企业基层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存在差异,且石油石化企业基层工作较为复杂,难以统一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因此,在实际的基层员工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要以加强基层员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为重点,通过掌握理论知识,使基层员工通过实际的工作实践,为思想政治理论注入实践内涵。所以,在开展思想工作学习时,要从、思想的学习入手,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员工的思想政治学习体系,从而提高企业基层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良好的工作作风,不仅可以提升员工自身的修养,同时还可以促进石油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三)改善石油企业基层员工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方法
传统的石油石化企业基层员工思想政治管理方法过于陈旧,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忽略了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善管理方法首先就要重视管理工作,石油石化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很多企业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生产建设环节上,对于企业基层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导致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方法过于陈旧,落实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加强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还要改善管理工作方法,对于基层员工要以鼓励和帮助的态度,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方法也要与时俱进,除了传统的工作谈话以及工作会议开展形式外,还要重视扩大宣传的力度,可以采用文化板报和宣传手册等形式,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入到基层员工的实际生活中,另外要建立奖惩机制与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助力于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基层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密切联系实际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发现问题为主,但是随着基层工作人员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工作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帮助基层员工理解工作的本质,还要解决基层员工生活上的烦恼,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范围,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基层员工的学习意识,同时也可以加大资源的利用率,不仅能够及时的发现员工的思想政治倾向以及工作情绪的变化,还可以起到监管的作用,从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的建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基层政治思想管理制度、加强石油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改善基层员工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方法,同时密切联系实际,是做好石油石化企业基层员工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疾控机构;图书情报;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011-0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组织实施卫生防病工作的技术指导部门,是集疾病预防控制与应急、监测检验与评价、应用科研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综合防治与健康促进为一体的专业机构。其内设的图书馆作为疾控机构图书情报工作的主体,是广大干部职工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术动向,进行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但鉴于种种原因,晋城市疾控机构图书馆馆藏文献有限、查询方式落后,利用率较低,难以满足读者工作需求,影响着公共卫生领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1 晋城市疾控机构图书情报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图书馆人员自身的努力下,我市疾控机构图书情报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由于受其自身基础设施、技术条件、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多数疾控机构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专业人员匮乏,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晋城市共有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中,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在晋城市疾控机构的各个图书馆(室)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9名工作人员,都不是图书情报学专业毕业,专业知识相对贫乏。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仅1人,专科学历的3人,其余的都是中专及以下学历,且人员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大部分人在45~50岁之间。人员知识结构的陈旧,导致馆员素质参差不齐,外语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且大部分为兼职,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不够充沛,再加上基本上没参加过正规系统的业务培训,工作仅限于馆藏图书和现刊的借阅,很难为科研部门提供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服务,极大地影响了其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尤其是网络时代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
1.2管理方式滞后
良好而有效的管理能够有效地发挥图书资料的价值和作用。但目前,我市疾控系统图书馆仍延用传统的“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馆员主要依靠图书馆目录为读者提供图书刊物借阅和文献资料的查询工作,服务对象为本单位职工,服务时间仅限于正常工作日上班时间,存在“被动服务”的意识,不能满足读者提出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使现有的图书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严重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制约了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外现有的图书资料服务的手段和设备落后,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开发利用明显不足,未实现网络化管理,未建立自己的网站,不能实现资源共享,更谈不上网上情报信息交流和服务。
1.3图书资料信息资源有限
在数字化引领信息的时代,我市疾控机构图书馆仍沿袭自我封闭的传统图书馆模式,收藏对象主要是纸质书籍、报纸杂志、影音资料等,阅读方式主要有办证阅读和馆内阅读两种。受图书馆资金和馆舍的限制,信息的存储量极为有限,不足以满足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信息大量、及时、便捷的需求,因此,实行疾控系统图书情报工作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2加快疾控系统图书情报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2.1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馆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和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队伍建设是疾控机构图书情报服务工作的基础。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已由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向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服务,同时对疾控系统图书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图书馆员应具备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图书馆工作技术方法、较高的外语水平、良好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网络知识、广博的学科基础基础知识和疾病预防控制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市疾控机构的图书馆员距此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和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方式,进一步优化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还要优化用人环境,真正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做好人力资源的储备。
2.2加强管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和“封闭式服务”的陈旧观念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图书馆的需要,疾控机构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向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多样化及时化的需求,为读者提供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2.2.1优化馆藏结构
各级疾控机构馆员要更新观念,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中心学习、工作和科研需求的藏书结构,对有价值的图书资料的收集要做到系统完整;同时要大力加强硬件建设,努力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2.2.2做好图书信息宣传工作
为让读者能及时了解和利用新书刊,定期利用网站、微博、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对图书馆新购书籍刊物进行宣传报道,特别是要及时报道书刊中的新信息新观点,同时图书管理员要尽快熟悉新书的主要内容、观点动态,并能随时提供给读者。
2.2.3协助公卫人员做好科研工作
首先是图书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申报科研项目的相关科室,了解其科研工作对图书资料的需求,并按要求想办法采购相关书籍;其次是在科研人员确定科研课题后,要密切跟踪科研人员相关课题的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国内外类似课题研究现状,以帮助研究人员及时调整研究内容,避免重复性研究。
2.3建立特色信息化数据库
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获取途径日益方便、快捷,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大大突破了图书馆的物理界限,进一步丰富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
2.3.1进一步加强馆藏资源数字化
各级疾控机构应加大力度将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数字图书馆中,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和利用,使馆藏信息资源得以共享。数字化对象的主体是用户需求量大、利用率高且无版权争议的的文献。
2.3.2建立特色数据库
各级疾控机构的图书馆可根据本馆性质、读者需求及研究课题侧重点的不同,对现有馆藏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围绕资源和学科优势,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独具特色的信息化数据库,利用网络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2.3.3适当补充电子文献
各级疾控机构可以根据本地工作、科研的需求,在馆藏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合理补充电子文献,实现实体收藏与虚拟电子文献收藏并存,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馆藏资源,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关键词:基层 计划免疫工作 问题 儿童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56-01
1 基层计划免疫工作出现的问题
1.1 对于流动儿童的管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流动人口突增的现象,随之出现的问题就是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引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流动儿童的管理也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比如说教育、计划免疫等,众多的流动儿童再加上没有固定的居所,这就给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且这一方面的原因也成为了影响基层计划免疫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问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沿海某一个地区的7岁以下的流动儿童已经占到了儿童总数的5.44%,同时这些流动儿童中又有3%的儿童没有进行正常的计划免疫规定的定期的相关疫苗的接种,而导致这一严重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这些流动儿童很多都是来自于偏远的农村,整体的文化素质偏低,对于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知识非常欠缺,另一方面是有一些的流动儿童本身属于计划外的生育,由于计划生育的某种原因导致了这些儿童的家长不能给孩子进行疫苗的接种,还有的是因为经济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缘由,这一些列的原因导致了基层的计划免疫工作不能够正常的进行,或者说是计划免疫工作根本不能涉及到多有的应该涉及到的儿童,不能做到全面进行。
1.2 计划免疫立法工作和执法中出现的问题。这几年我们国家的计划免疫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具体的表现就是新修订并出台的《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因为我们知道计划免疫工作的具体任务都是有国家具体规定的,同时这样也给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同时还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传染病防治法》中第十五条,国家应该实行有计划的疫苗预防接种的相关制度,同时对于儿童应该实行疫苗预防以及接种证制度,对于相关医疗机构和预防控制等机构规定要相互协调配合工作,共同的保障儿童的计划疫苗接种。这一系列法律的出台为基层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一些家庭会因为经济上的问题或者是疫苗接种意识淡薄,不能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儿童进行定期的接种疫苗,损人不利已,不仅危害到了自己的孩子同时还影响到了其他的人群,给整体的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更繁琐的工作。
1.3 计划免疫工作经费不足。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计划免疫工作是一个整体配合的工作,同时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前提的,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开始对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相关投入,同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另一方面又出现一个现象“重治轻防”,这一现象目前还严重的影响着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计划免疫预防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目前仍然没有一个非常充分的认识,同时另一方面地方财政的日渐紧张和其他的原因共同给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经费的不足,而且是严重的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工作的进行。
2 对于新形势下计划免疫工作问题的解决办法
2.1 始终坚持预接种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是始终不能更改的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针对计划免疫工作的办法,既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同时还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主要的是要改变以前的错误观念和做法——重治轻防,近几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都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规定,不仅对基层计划免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行了修订,同时还针对经费和其他问题进行了相关明确的规定。当前来说,我们国家对于公共卫生方面的相关投入主要包含了针对计划免疫工作的相关投入,同时还规定对于经费的处理要分级进行处理,对于各自地区的计划免疫工作主要是由各级的政府部门对经费进行处理。要充分的保证计划免疫工作的经费问题,保障任何时候计划免疫工作都首先有充分的经费作为支撑,因为只有有了经费的支撑,计划免疫工作才能正常的进行,所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保证计划免疫工作的前提经费问题首先得到保障。
2.2 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综合治理。这一方面针对相关工作人员要保证能够全面准确的掌握所在地区流动儿童的具体情况,在针对这些具体的情况对需要接种疫苗的儿童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要保证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数量,经常性的开展查漏工作,保证计划免疫工作的全面进行。
2.3 政府各级部门的通力合作。具体的就是首先进行全社会的计划免疫工作宣传,加强各部门对这项工作的认知度,同时还要起到提高公民预防接种疫苗的意识,国家要大力的支持地方的计划免疫工作,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对于那些下岗职工以及低保家庭等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的儿童进行相关补助,同理合作共同保证计划免疫工作的全面实施。
2.4 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职业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道德修养,提高接种预防的成功率,避免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所以要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
2.5 提高公民义务意识。上面提高计划免疫工作相关规定《传染病防治法》明确指出这项工作的重要手段就是要保证预防为主,同时还指出要在这前提的基础上上升为法律的制约,对于国家来说要依法开展相关的基层工作,出台有关的法律,使得公民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主要是为了能够保障这项工作的施行有法律的护航。
参考文献
[1] 徐缓.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6):376-377
[2] 严有望.我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对策.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8,12(1):31-32
[关键词]医院;文书档案;现代;信息化;方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0113
一般医院在处理行政管理事务的活动的时候,会将普通式的文书转为文书档案,这样文书档案的保存使用就变成了医院管理内容上关键的组成方面,针对医院后续的发展前景起到极其有效的作用。医院文书的档案管理方面一般包括档案的归纳分类、设卷立名、使用管理以及最后销毁等全套的管理措施,因此我们在文书档案的管理过程中要具备很强的规范效力,针对一些不对外公开的档案要有保密意识,以及针对不同档案使用者的服务意识。所以我们要想通过档案文书为医院后续发展决策保证关键的信息来源,就必须不断改善在文书档案管理上面的能力,始终致力于为医院的健康有序进步。
1医院文书档案工作的现状
通过资料的查阅我们知道,医院文书档案的典型特征有四个方面:第一,文书的规范性,医院公书档案的规范性标准即对公文的归纳整理使用,即整个公文档案的关键点,同时是提高公文档案管理的最低保证。因此,要确认这样的规范性是提高档案管理安全性的要点。这个过程一般是利用文件、检查、笔迹、语言等经过严格筛查。以此确保规范。第二,文件的标准性。我们对文件的记录和管理也必须有一定的标准,并遵循一定的标准严格实施。整个环节都要相互连接,有严格的标准。第三,文件的保密工作。文书的形式主要划成两种,依次为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这种纸质类型的文件是需要保密的。第四,文书的服务性能。文档文件的服务性能关键是体现在能够显示出医院在一些文献中所要的数据,显示在使用、编译和统计工作这样的层面中,而且使用的效率非常高。
目前中国的文书档案管理上有着的一些现状问题主要有:第一,从上到下都不关注档案的文书管理,首先即上层部门领导的不过问,因此下层的档案归档员工对于这个档案管理工作的绩效较低,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懈怠,使得文书档案管理的现状十分混乱。第二,国家在法律层面匮缺完善的科学管理规章条例。而且针对医院档案牵扯范围广泛的特性,一旦缺失健全的科学的档案条例规定和准则,将会使我们的文书档案归档制度变得盲目和混乱。第三,缺乏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上级领导没有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引起关注,医院的人事部门一般不会招聘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所以这些现在的医院文书档案管理人员都是从其他工作部门调过来的,很难胜任医院档案工作的实际需求,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品质骤降。第四,硬件设施面临淘汰。大部分的医院在档案馆使用的硬件设施不够规范,多数的档案工作依然是困在传统的手工操作中,没有使用先进的信息管理设备,造成档案材料归档跟不上工作需要,极易流失。第五,信息化程度低。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信息化,一个系统的规划,造成数据收集不全、资料不详尽、升级落后等,最后造成了档案信息的无序化。
2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及策略
21材料的归纳整合工作
我们在进行文书档案管理的任务时,首先是要进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因为处理人事档案的员工参与了整个档案产生过程,熟悉了档案的形成标准,在此再融合办公室综合智能化,更为便捷地收集档案资料,这样便确证档案材料的全面性。在进行处理上级文件时,档案人员必须先做好登记的系列任务,包含收到登记、检查和核查、审批、承办、督办和备注。接着关于文件的内容和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在进行传阅文件情况时,提醒上级领导抓紧阅办,而且对于上层领导批示下来的文件及时分发,在上情下达的实现上做一个好典范,并且要督促文件的执行部办公室及时达成文件内容要求。
22对于档案立卷归档分清主次
分清主次先需要将整个档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搞清楚。当前阶段完成的文件任务才能够放入档案,那些没有结束的不能放入,一旦混入会造成档案管理混乱。我们要尤其关注那种在文件形式上、文件的内容方面以及文件的使用对象上都非常相似的文件档案,注重划分它们的储存位置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注意更新它们的重复率和冗余度,提高工作的效率。接下来,档案工作人员要确保相关档案的相关性和全面度。于档案整理中要把握关键,分清主次,严防入口档案的规范准则,不够要求的文件不能够并入。同一类问题的文件档案要善于归纳,这样能够提升文件的使用价值,并形成文件后的归档是完整和清晰的。
23提升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准,促进档案的开发使用
促进整个档案系统的开发使用十分重要,医院文书档案是服务于上级部门的决策和服务部门,主要针对医院的服务事业的发展而使用。文书档案的服务能力显示了整个医院的各种不同工作层面上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主动开发始终是文献管理的最终目标。比如医院在快速进步和规范化治理方面累计了很多的文献资料,包含等级医院评审、资质认定、资质认定等级、专业建设和基础建设的评价,这些文件不但有着鲜明的行业特色,具有很大的使用潜力,更是作为一个医疗单位综合素质标准的表达。
目前,随着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持续发展,医院中的基础设施也在持续进步,使得档案的使用率持续地被拉升,在目前的医院档案建设方面,针对一些证书的文献和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内容。因此医院档案类文件的开发和利用进程里,相关档案人员需要主动依据医院工作的开展而不断进步,为医院保证相关的文件档案可以达到医院开展医疗工作时对档案中内容的需求。同时档案部门还必须完善项目的程序过程,保证对档案的跟踪整理,保证重要档案的全面安全程度。 24健全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
文书档案的信息化主要是说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等各种方式方法,使不同的载体,不同地区的正在被使用的珍贵的档案信息通过数字的形式来进行保存,这样能够在互联网上达到信息共享的程度,提升整个档案的现代化、使用和服务准则度。总的来说这样的档案信息管理的特征有下:①档案信息能够完整的在网络上共享;②医疗服务管理的办公效率大大拉升;③档案资料的保存文件的时效性更强;④档案资料文件在传输的过程中更加高速,并且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证。
3结论
医院档案工作是提供服务、技术和业务于一身的工种,所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对文档管理规则进行深入的改进,并对文件管理的标准规范严格要求,以确保档案文件具有更好的完整性,进一步地保证档案资料的开发和使用,让它的潜力更加明显地表达。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持续进步,落后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达到新的社会标准和相关领域的需要,需要不断完善我国档案文书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传统管理是以手工工作作为主要的方式,标准规范化和错误率上不能得到保证,信息化电子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文书管理方案的标准化水平,让错误率减小。要做到这一点档案文书的信息化势在必行,所以文书档案的工作人员更需要专业的素养,掌握主次,更好地做好医院文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娟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创新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5(9).
[2]朱海民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6).
[3]贾方琦新医改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的优化策略[J].黑龙江档案,2014(5).
[4]漫漫新时期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途径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4(9).
[5]张敏芝,王冬以省三星级档案室创建为契机全面提升医院档案管理水平[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
[6]于亮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7(36).
检察举报工作作为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重要手段,是检察机关面向社会、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纽带,其成效不仅关系到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还将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支持。在社会发展高度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充分运用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推动举报工作,是当前各级检察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为例,探讨举报工作如何适应信息化要求,进一步开拓思路,创新发展。
一、信息化新形势对检察举报工作的影响
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随着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等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公众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讯设备从事社会活动,迅猛发展的信息化对检察机关举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信息化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经济的参与社会管理和反腐败斗争的渠道和途径;另一方面也为检察机关进一步拓展法律监督视野,实现举报工作科学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检察机关必须顺应时展要求,将信息化手段不断引入举报工作,这既是检察机关实现管理科学化和参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举措,也是“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宗旨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网络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是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不少举报人在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会通过网络单方面散播信息,对检察机关的执法形象和公信力建设带来挑战;二是网络的开放性和易受攻击性为新形势下的举报安全保密和举报人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目前很多博客、微博等举报交流平台由于管理不规范、运营不成熟等原因,导致行业监管不力,流于形式,达不到高效、便民的良好效果。
二、浦东新区检察举报工作信息化建设情况
依照高检院和市检察院的要求,近年来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举报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了“4+1举报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和“职务犯罪信息情报智能分析应用平台”,注重举报工作信息化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两个平台——构建高效、便捷、准确的举报信息管理系统。
1.4+1举报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
“4+1”平台,即 12309举报电话、网上举报、来信举报、来访举报 “四访合一”和“案件查询”系统的整合。2011年,我院举报中心共受理12309举报电话46人次,网上举报线索57件,举报信件1344件,接待群众来访共958批1280人次。“4+1”举报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运行,使举报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升了举报工作整体质量和水平。
一是突破壁垒,使举报信息处理便捷。“4+1”举报平台彻底打通了来信、来访、来电、网络举报条块分割的屏障,为举报信息处理人员全面掌握举报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撑。二是提高效率,实现举报信息一体化受理。现在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掌握历次举报的详细记录,使举报信息处理人员快捷、准确做出处理。三是增强公信,确保答复口径的一致性。平台上详细记录每次历史答复,能为其他答复人提供参考依据,既维护了检察机关的公信力,也保障了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同步录像,规范窗口举报受理接待。“4+1”举报平台的同步录音录像功能,将举报详情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平台的监控指挥系统使窗口接待区域及五个功能接待室的内部情况以多角度、全方位的实时画面呈现于监控中心和分管领导面前。通过覆盖全区域的图像显示系统、声光报警系统和RTX网络报警系统等,使窗口接待区域能够与远程指挥中心等职能部门实时联系,在第一时间内有效地控制和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确保举报接待区域的秩序正常。
2.职务犯罪信息情报智能分析应用平台。
我院于2011年4月正式开发了“职务犯罪信息情报智能分析应用平台”,同年11月完成了系统的上线试运行。此系统通过搜索涉检关键词,在互联网和局域网采集信息,结合自侦办案业务进行智能化筛选处理,并对广泛收集的职务犯罪案件类、举报线索类和基础类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分析与运用。此平台试运行至今,我院已针对互联网50多个网站、20多个论坛、博客等共计70多个频道的信息进行了不间断的采集处理,共计收集处理互联网舆情信息46万余条,其中筛选出有效高契合度情报线索80余件,汇编网络舆情摘报50余期,有效拓展了举报信息收集渠道。
(二)三项机制——打造多元、互通、规范的信息化举报工作机制。
一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举报宣传工作机制。我院组织干警下基层、进社区、访街镇,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典型案例、开展法律咨询,还借助网络形式加大举报宣传的力度、促进广度和深度,采用网络、博客等检务公开渠道与人民群众加强反腐举报工作的交流互动。通过在现实和虚拟空间宣传举报须知、举报程序、举报政策、权利义务等内容,进一步引导群众正确依法举报,规范举报行为,提高举报质量。在举报宣传周,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宣传检察机关查办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发挥警示教育和威慑作用,彰显检察机关查办大案要案的决心,震慑潜在的腐败分子,激励群众踊跃举报。
二是健全举报“两法衔接”互通协作机制。近年来,我院多措并举,不断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以下简称“两法衔接”)平台对举报工作的应用。“两法衔接”平台是指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间建立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跟踪监控、案件咨询等功能的协作机制。一方面,“两法衔接”信息平台通过浦东新区执法衔接机制成员单位将执法信息及时、准确、完整的录入,我院及时进行审查,从中挖掘有价值的线索信息;另一方面,“两法衔接”信息平台使得司法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实现了信息互通共享,检察机关可以对社会管理权力集中的相关部门和领域进行重点关注和预防,从源头上抑制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三是规范举报线索信息化管理机制。随着人民群众举报积极性的不断提高,举报数量不断增大,对举报线索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不仅事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规范行使,还将影响到举报人对检察机关查案的信心与举报的积极性。现在,我院举报线索的管理基本实现了电子化和无纸化,建立了举报线索的登记、评估、审批、初查、分流、跟踪、反馈、处理等环节设置和程序规定,严格执行保密工作规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学管理举报线索,做到每一条举报线索都能规范受理、严格审查、慎重分流、及时反馈。
三、信息社会高度发展背景下举报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基础类信息收集存在壁垒,分析研判信息难度加大。
举报会激生大量的线索材料和知情人线索,掌握这些基础类信息不但可以大大提高查案的工作效率,也能促进改变传统的侦查模式。现实中一些基础类信息的收集存在严重的壁垒,特别是诸如银行、房产、工商等系统化的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的收集更加困难,各部门之间协调的难度大,在政策层面也缺乏保障,使基层检察院在开展相关信息情报收集工作中难以入手。由于基础信息情报占有率低、网络信息筛选辨别针对性不高等原因,为科学有效的信息分析研判增加了难度。
(二)举报线索保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举报工作具有高度的保密性,举报中心检察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保密意识和能力。我院在举报信息接收传递、内外网的使用、密码的安全管理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然而,信息化条件下由于网络举报的开放性、流通性和易受攻击性增加了线索情报泄密的风险;或者一些举报人由于对检察职能与级别管辖缺乏了解,经常出现多头举报的情形,流转的次数越多,泄密风险系数越高。
(三)涉及举报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急需完善。
群众举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急访、闹访、缠访,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有的举报人出于各种目的,会把举报经过和检察机关处理结果在网络上公布,产生影响检察机关正常开展查案工作或者有损检察形象的不利舆情。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举报工作中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系数进行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估,提高举报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预案,尽可能避免举报工作引发突发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促进举报工作健康发展,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举报工作人员运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信息化手段日新月异,这对举报中心工作人员操作和运用信息化、智能化工具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于以往人工录入、审批、分流、查询举报信息存在效率低、失误率高、准确性差的弊端,计算机管理举报信息表现出了流转性快、存储度好、便捷性强等特点。同时,不断拓宽的信息化举报渠道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精通电脑和网络操作,还要注意与举报人在网络答复交流时,使用规范的法言法语。此外,网络舆情的搜集、整理、分析与评估工作的尝试运作,专门的网络舆情研判人员需抓紧培养。
四、信息化新形势下创新举报工作的对策
(一)理念更新,开创信息化举报工作新局面。
将信息化高度融入举报工作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应顺势而动,应势而发,更新理念,转变思路,摈弃举报信息线索“等靠要”的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创新举报工作新思路,努力开拓信息化背景下举报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转变思路,加强互动交流。举报工作应从检察机关被动接受举报信息、举报人与检察机关的单向交流,转变为举报人与检察机关在QQ、微博等网络平台上的密切互动交流,使信息沟通更为便捷畅通,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举报工作的信任和了解,保障公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有利于检察机关更好地了解民情、疏通民意,化解民怨。二是讲求实效,延伸网络举报功能。检察机关应进一步加强网络举报的宣传力度、使用广度和操作深度,切实加强网络举报实效。检察举报网站做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贴近群众,网络界面功能明确、操作简便,并由专人负责,做到首问负责、全程跟踪。三是检务公开,增强举报透明度。为避免和减少人民群众对检察举报工作的不信任甚至提出诸多质疑,应将举报工作中能够公开的内容尽可能向社会公开,对于举报人关心的举报处理过程、进度、结果应当及时向举报人反馈,特别是对备受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或公共事件,应采取新闻会、网络发言人等方式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积极回应。
(二)技术改进,加强职务犯罪信息情报分析研判工作。
在信息化条件下,网络舆情信息浩如烟海,要在网络中搜集有价值的举报线索,必须加大技术、人员、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完善举报平台,规范管理机制,以网络信息收集平台、“两法衔接”信息平台等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网上举报信息的收集、研判机制,特别要注重对某些权力集中、腐败系数高、公众关注的领域和行业的信息情报的搜集、分析和评估。
(三)功能延伸,完善举报平台中应急处理和风险评估机制。
我院的“4+1举报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现在还未开发使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风险评估功能,这与我院要求一线业务部门在办案中根据案件性质和情节分析其中的风险因素,迅速做出合理、准确的风险评级,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的要求存在差距。由于其他部门的风险评估不能通过平台自动汇总到控申部门,影响了对移送线索风险评估的及时性。为此,要抓紧在平台上开发举报线索和执法办案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风险评估预警功能,与相关业务部门关联,以利于整合资源,快速做出合理预判,妥善应对处置。
(四)信息共享,加强内外多方联动增进合力。
检察机关应该致力于建立举报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有信息必记录、必核实、必分类、必归口、必移送、必分析,形成“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一方采集、多方使用”的检察举报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为举报信息的存储、处理、传输、交换、共享业务系统运行提供保障。检察机关还应加强与纪检监察、、工商、金融、房产管理等政府机构和公共部门间的信息沟通,紧密联动,形成反职务犯罪的合力。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对策
引言
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8.8%,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比,其中,高校群体占20.6%。可见信息网络现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会技术支撑和教育手段,它深刻而广泛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习惯。可以说,“90后”、“00后”这一代人本身就是与网络一起成长的,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也更容易受其影响。与此同时,网络的广泛应用也深刻地影响高校学生的认知方式、人际交往与思维模式等,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刻不容缓。
一、信息化的发展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在信息化视域下,大学生群体被置于丰富多彩的信息媒介环境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其认识方式、行为选择和道德取向等呈现出新特征。信息化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主要产生以下状笥跋欤
首先,信息化条件使教育模式发生转变。相比传统教育模式,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接受轻松、简明的“快餐式文化”,更热衷于聆听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的课程。多信息媒介具有超越简单文字的生动性及获取信息的直观便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与认知效率,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
其次,信息化条件使学生拥有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选择和重组的决策权与主动权。信息网络的发展便捷了大学生间的沟通与交往,在多样化信息的影响下,他们的思维理念不断创新,有助于树立适应时代需要的现代观念。因此,在遇到抉择与判断时,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改变自己的现状,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交织赋予了大学生群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自与主导权。
最后,信息化条件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在信息网络所构筑的虚拟世界中,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隐去自己的现实身份,容易引起一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与集体意识的淡泊。一些非主流价值文化的广泛传播从某种程度上削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大学生对我国传统道德观与主流价值观的认知。
二、信息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更丰富且具有针对性,这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但同时,由于各种价值观念的相互冲击及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随之而来。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与现实状况不平衡。
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内外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刻把握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历史潮流,深入了解信息交往实践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生态变化的新特征,做到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某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出的某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往往基于表面,某些对策与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不相符,难以有效解决大学生群体在信息交往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二)挑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传统社会中一元、稳定的文化价值观受到挑战。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全球性互联网的建设与应用,摧毁了传统大学的物理边界,扩大了大学生公共领域的疆域,作为高校的主客体都能受到“遥远的他者”的即时性影响,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与文化交流日益趋向同质化。另一方面,信息网络突出本土化、民族化的表征,各文化主体的自主意识空前高涨,多元化的网络社团、虚拟社会组织异常活跃,导致新的文化矛盾的出现。因此,如何在全球开放化的信息时空里解决不同价值主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与对立,是一个深具挑战性但尚未找到有效解决之道的难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三)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的难度。
首先,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网络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各类资讯,对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而又对网络具有极大依赖性的一些大学生而言,很容易逃避现实、迷失自我。要帮助大学生准确分辨是非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无形中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难度。
其次,由于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网络上经常能看到各类假新闻、谣言,甚至是人肉搜索等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虽然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了各种手段加以遏制,但某些碎片化的有害信息仍大行其道。一些缺乏是非辨别能力的大学生无形中充当“传声筒”或“扩音器”,这是各种不良信息泛滥成灾的一个主要原因。
再次,隐秘的信息传播方式为引发各种病态人格和网络犯罪提供了温床。诸如少数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遭遇挫折后,随即把不满的情绪宣泄在虚拟空间中,从而催生一些所谓的“网络愤青”,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的引导难度。
三、信息化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深刻把握信息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紧迫性与极端重要性。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对信息化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难题。
(一)继承优良传统,借鉴优秀的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我国社会形式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借鉴优秀的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正确处理继承与转化、借鉴与改造、摒弃与扬弃等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传统继承、相关借鉴、理论凝练等环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并面向世界。
此外,还应借鉴公民教育的精髓,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整体优化与创新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的业务素质建设。
同志说:“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作为受教育者,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与行为改变有其内在规律可循,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建设。
一方面,教育者应深入研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和充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于社会现实中的相关重大问题尽可能地给予受教育对象有说服力的解答。另一方面,教育者应善于把握与总结受教育者思想与行为发展的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做到有的放矢。教育者要主动适应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与方式发生的新变化,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态势。此外,还应注重做好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创造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外生态环境。
(三)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信息鉴别能力,提升教育实效。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否符合社会主流文化发展的要求,取决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高低。在信息化条件下,要实现科技与人文的有机结合,需要大力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及面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引导其在信息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信息素养等。此外,还可通过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使大学生辨别真伪、善于判断,增强其识别、评价与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
结语
信息交往实践活动尽管为人类社会的道德进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便利,但目前的信息社会远远不是理想中的社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不断结合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进行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紧贴青年特点,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为他们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时代特点与青春气息。
参考文献:
[1]杨吉棣,王丽清.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6.
[2]王艳.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提升.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15).
[3]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3:63-6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手机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人际传播手段;现代传播手段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8-2-0070-02
手机作为现代人沟通和交流必备的设备,已经是最近十年来互联网科技对人们工作和生活影响最深刻的事物,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典型代表,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形成的手机文化也成为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潮流文化。这种文化冲击和影响着高校青年学生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手机文化特点分析
手机文化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它体现了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的高速变化,还体现了现代人对高质量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智能手机真正跨越了地域和电脑终端的限制,使用、操作便捷,与人几乎形成了形影不离的关系,是带着温度的媒体。[1]“手机文化已经成为改变和影响人类生活和意识形态的一种新兴文化”。[2]它使人们使用互联网变得更加便捷,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用户的体验和自主参与性越来越强,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展示自我的迫切愿望,符合青年人猎奇的心态和娱乐化的生活态度。作为手机文化的承载者,手机自然成为当前大学生获得信息、体验成就感的第一途径,智能手机完全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APP、需要的信息、交流对象、喜欢的游戏、做微商、甚至设计推广自己和自己的特色产品,给人们创造了表达和交流的空间。同时这种空间不受时空限制,让手机持有者有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青年大学生更是趋之若鹜。手机文化把个人的自主性发挥到了极致,契合了现代年轻人的社会心态,成为不可忽视的潮流文化。
当代大学生具有的优点,如:思维活跃、善于交流、有亲和力、活力四射、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较强,也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具有多样性的价值观和冒险意识,这些特点对于求知若渴的大学生来讲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手机文化的影响下,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时代特点,例如:大学生日常的关注点越来越宽泛化、碎片化,精力难以集中,大学生的钻研精神逐渐缺失;具有自主选择、高速传播的手机文化使学生们的思想更加不稳定,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甚至学生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大学生群体的好奇心强、控制力差,尤其缺少新媒体时代学生应有的媒介素养教育等特点。
二、移动互联网视域下手机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模式的考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文化是通过大学生自主选择的一种潮流文化,手机具有强大的娱乐、消费、沟通、媒体、搜索、商用等功能,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拓宽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据调查,目前高校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更多的是用于消费和娱乐,很少有同学利用手机带来的便利进行学习,同时移动互联网使多样的价值观每时每刻都在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这些信息,涉世未深的学生很难理性面对、客观分析,导致他们更容易盲目地相信和不加证实地传播,容易使虚假消息在网络世界呈几何级数的爆炸性传播。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以人际传播为主要手段的灌输、课堂讲解、面对面谈话这些纯粹以师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等单一的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已经很难让学生信服。手机文化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使当代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革,这种变革对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战。
(二)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挑战
手机文化之所以成为当下的流行文化,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受到影响,正因其借助现代传播手段,适应了当代青年人追求新奇特的心理,所以在校园中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长期受到手机文化的影响,会使大学生丧失精神追求,缺乏社会责任感,部分人甚至失去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产生冲击,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倾向、行为准则和是非判断能力欠缺,[3]手机文化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据调查95%以上的同学都有上课被手机打扰或者期间看手机的经历。手机带给大学生的是内心的孤独和虚拟的成就感,其必然导致学生之间的面对面沟通越来越少,虚拟世界成为多数学生的心理安慰。不少学生精神世界空虚。手机文化也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文化,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甚至成为扰乱高校大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罪魁祸首,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带来挑战。
(三)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介素养的挑战
互联网带来了资源占有的公平性,这种公平的获得信息资源的形式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设备获得知识和信息,他们对于网络的实际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他们熟练运用手机互联网、APP的使用能力也很高,但却对一些迷惑性较强的信息缺乏提防意识,容易接受误导而出现错误的认识和价值判断,使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和多元化,[4]这就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挑战,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媒介素养水平还不是很均衡,很多年龄偏大的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低,还难以适应青年人的网络化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对移动智能设备的使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移动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利用手机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一)高校教师要具备移动互联网思维,成为校园先进手机文化的引导者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经变成了人与外部世界连接的超级终端,可以想象,防范能力不强、媒介素养不高的学生随时在线、随时分享传播信息,如果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不适应这种快速的传播和分享模式,提高自身应用移动互联网设备的能力,还是单一地依赖传统的人际传播手段,其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高校在加强教师运用网络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分析判断能力,教育学生理性对待敏感事件或没有依据的信息,杜绝不加分析地分享和盲目传播引发突发性事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要具备移动互联思维,坚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在手机互联网条件下针对学生思想出现的问题做出迅速反应,力图使自己成为校园先进手机文化的引导者。教师的角色还要从传统的说教者变成符合时代潮流的学生的良师益友,学会通过网上、网下、网言、网语和学生互动,学会在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平等沟通,达到帮助学生突破思想困境的目的,最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成为先进校园手机文化的引导者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的思想政治引领者。
(二)高校教师要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变革,利用手机文化搭起思政教育的新平台
移动互联网准确快速且便捷地展现出来的资源,其特点就是传递迅速、数量巨大、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声音视频共享、不受时空限制等多重优势,与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鲜明对比。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求高校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潮流文化特点,把手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新的互动平台。国内一些具有先进理念院校已经敏感地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变革,认识到手机文化对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划时代的变革,并通过学校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全国范围来讲,多数院校发展缓慢,虽然进行了一些革新,但基本都流于形式。高校必须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视域下手机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教育者的培训、学习和实践,建立与手机文化相适应的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整合多方面网络传播的资源,改进单一的人际传播的教育方式,利用现代即时沟通工具与现代传播手段,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1]这样才能应对高速发展的手机文化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高效地利用手机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
移动互联网视域下手机文化的多元性和大学生的思想不稳定性,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适时给予大学生合理地引导,通过不断对学生进行移动互联网的媒介素养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通过培养大学生独立判断信息价值能力,引导他们对纷繁复杂的手机媒介信息进行筛选、评估和表达,实现大学生思辨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汲取优秀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同时培养他们坚持不信谣、不传谣,坚决拒绝作为不良信息的传播者,让自己在手机信息传播过程中成为一个有责任的人,时时处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手机文化严重挑战大学学风建设的情况下,必须建立相关制度,对课堂、集会、学习等时间,建立有针对性的手机使用的约束机制和规范,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培育学生对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认识,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王艳.基于手机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
[2]黎志强,汪一伦.手机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导刊,2014(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506-01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城市人口日新月异,新时期的新观念则强烈地撞击着传统思想,人们的性观念日益开放,因不安全所造成的城市问题也日趋严重,如意外妊娠、未婚先孕、性病感染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人口计生委深化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的实施意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改革传统的药具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社会参与、社区服务、覆盖全面”,融“宣传、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城市避孕药具管理体制,建立知情、易得、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药具运行机制,努力满足广大育龄群众对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的多样化需求。因而除了加强对育龄人群的性教育,我们更应该积极推广避孕药具的应用。
1新时期城市避孕药具工作的现状及原因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加强,尤其是“打工潮”的涌起,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里;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大学生自主择业,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沿海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成为他们的首选“淘金”目标,由此,大中型城市的人口聚增;同时,经济体制改革,一些国有企业破产,企业减员增效和下岗分流产生大批下岗人员,“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加之城市改造和户籍制度改革等因素,由此而产生的人户分离等诸多现象,打破了原来“计划发放、定量供给、单位负责、块块补充”的避孕药具发放方式,使原有的避孕药具免费发放渠道不再通畅,不再适应新时期城市人口避孕节育工作的需求。为更好地了解新时期,特别是实行“知情选择”后,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发放、使用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以淳安县汾口镇为样本点进行调查分析,刚合并的汾口镇有51个行政村,2011年总人口54326人,已婚育龄妇女11959人,已落实节育措施的为10881人,使用药具的1487人,药具占综合节育措施比为13.67%。其中服用短效复方炔诺酮片20人,1463人。从数据和调查中我们发现:
1.1使用药具人数不断增加,药具使用人员呈多元结构在使用药具1487名人员当中,产后使用药具的298人,占20.04%;新婚(含达到晚婚年龄推迟生育的人员)使用药具的5人,占0.34%;持二胎生育证自愿推迟生育而使用药具的48人,占3.23%。避孕药具在稳定低生育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药具使用上报人数和实际使用人数存在差异从2011年的手术随访来看,有180人其实在用避孕药具,但在统计报表中却是放置宫内节育器,药具发放不到位现象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①对一孩持二胎证自愿推迟生育的妇女,药具发放不到位。②双重措施使用药具人员没有纳入应使用药具的范围之内。因放环不适、金属过敏、脱环、带器妊娠等而没落实长效措施情况在档案上仍然填写放环,这部分人绝大部分没被列入药具发放范围。②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药具发放存在空档。因长期外出不在家不能及时将药具送到本人手里,出现了断供现象。不但造成药具使用发放不到位,而且很容易造成意外妊娠和政策外生育的漏洞。④药具服务宣传不够到位。原因:一是服用人员不知道自己可以免费使用;二是流动人口不知道从何处领取药具;三是有些育龄妇女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去领取而得不到药具。
2新时期城市避孕药具工作的对策
2.1建立方便、畅通的供应网络实现免费药具发放服务全县一体化,提高群众获取药具的知情性、易得性、有效性,全面提升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的整体水平。确保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广泛覆盖,实现无缝隙、无漏洞管理。
2.2做好调查摸低工作和调整管理关系通过调查摸底,摸清现居住地镇办各类单位的数量、性质、分布及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等情况的底数,摸清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底数,摸清他们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及对避孕药具的需求情况。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将各类单位和各类人员纳入新的管理体制。
2.3畅通、拓宽供应渠道开展《免费药具发放服务证》或《免费避孕药具领取证》的工作,《免费药具发放服务证》或《免费避孕药具领取证》由乡镇街道计划生育服务站负责登记、发放。发放对象为经调查摸底愿意采用“一证通”方式领取药具的已婚育龄妇女。在乡镇街道计划生育服务站设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点,在辖区医院、商店、药店、宾馆、娱乐场所、车站、客运站等设零售点,在机关、集贸市场建免费发放点,IC卡免费发放机、自动售套机。采取发、取、送、买相结合的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满足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等免费药具供应和对不同档次避孕药具的供应,确保服务半径在1-2公里的范围内。
2.4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按照规范镇、村两级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和服务机构的要求,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好镇、村两级药管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药具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建立一支作风正、工作实、业务精的高素质药具工作队伍。
3新时期城市避孕药具工作的发展规
3.1抓属地化管理,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城市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计划生育属地管理责任,按属地管理原则,把企事业单位划分为“正常管理、重点管理、跟踪管理”三大类;把育龄妇女分为“正常管理人群、双向管理人群、移交接管人群、托管协管人群”四大群体;把流入人口分为“相对固定常管、流动协管”两大类,严格实施合同化管理。同时开展药具管理标准化建设,通过标准化建设,夯实基层药具服务阵地,有效提升了需求服务、真情服务、满意服务的效果。
3.2优化咨询服务,实行咨询服务个性化通过规范的咨询服务流程,为育龄群众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咨询服务,并将咨询过程中采集的信息分类统计,用于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改进的依据和量化指标。通过一对一的咨询服务,使育龄群众在自愿、知情的情况下签署“使用药具知情同意书”,体现了服务规范化、个性化的理念。
一、银行与民营担保公司合作存在的风险
众所周知,担保行业是银行分散风险的有效补充,其本意是当个人或企业向银行贷款时,银行为了降低风险,要求贷款人找第三方(担保公司或资质优良的个人)为其做信用担保。以担保公司为主要形式的商业担保模式曾是政策鼓励的担保方式,被认为是能够较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无硬通货担保障碍的良策。因此担保公司这几年发展迅速,许多民间资本也加入其中。
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特别是民营担保公司由于资本的逐利性、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商业担保不但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并提高了整个交易系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拆借资金和投资获利易引发经营风险
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往往盈利有限,不足以完全解决代偿,一旦发生一笔代偿,就有可能抵销掉几十笔担保业务的保费收入,为突破生存困境,担保机构往往在经营担保业务的同时,兼营投资业务,甚至违背担保宗旨,大肆拆借资金开展放贷业务。良好的投资回报,固然可以增加担保公司抗风险能力,但投资经营的失误,其后果是直接削弱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和代偿能力。年初爆发的华鼎系事件,就是担保公司以担保业务为幌子,截留客户的贷款资金,违规进行各种资金运作,利用担保平台为资金圈钱,使客户及银行蒙受重大损失。
(二)注册资本不实带来代偿能力不足的风险
担保公司主要是采取在贷款行存入一定数量的担保基金,然后一般按2至5倍(财政部规定不超过10倍)的比例放大来为中小企业或个人融资提供担保。担保基金之外的部分,银行凭借的是担保公司的信用。在这种操作模式下,注册资本和信用放大倍数就直接决定担保公司担保行为的风险级别。而目前对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形态,并未明确要求全部或绝大部分应为货币资金,一些担保公司通过虚假出资或实物出资夸大其担保能力,由于缺乏最低注册资本,没有可供自由支配的现金,这些担保公司根本不具备实际的担保或偿债能力,从而影响其担保的中小企业授信业务风险。此外,有些担保公司不惜利用其它较有实力的金融机构代持股份,造成股东实力较强的假象,骗取银行合作。
此次华鼎系担保事件影响的金额如此巨大,其原因之一在于,在相关授信银行的眼中,华鼎、创富前几大股东均为实力雄厚的信托公司,是实力较强的担保公司。但有关人士根据华鼎系实际控制人陈奕标把大量股份平价转让给信托公司,而信托公司不入主华鼎系担保公司董事会、信托大股东股权被多次摊薄无异议等多种疑点进行推测,这些信托公司实际是帮陈奕标代持股份,并未真正入股。
(三)虚假及多套报表导致信息不对称风险
担保机构的会计报表一般都未经外部审计,其对外提供担保的业务信息很难准确掌握,而对其账外经营、转移利润等问题就更难以有效监控。有的担保机构设立动机不纯,希望获得牌照旨在日后获利。有的担保机构迫于收入压力,或风险滞后而产生的资金运营冲动,采取“一套人马、多块牌子”方式,如华鼎系中华鼎、创富及中担担保公司,在股权结构上虽无关联关系,但其实际控制人同为陈奕标,陈奕标同时涉足融资、典当、放贷等业务,搞起多元化经营,其下属公司错综复杂,而财务报表信息未能反映担保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结果为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带来风险隐患。
(四)担保客户资质参差引起第一还款来源风险
担保公司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为拓展业务,部分担保机构并未对准入客户进行严格的尽责调查,看重的仅仅是客户提供的保证金及反担保,往往造成担保客户“鱼龙混珠”,而部分资质差的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变现能力差、主营业务不突出,极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多、风险大,对银行的第一还款来源难以提供有效保障。一旦外部经济不景气,企业破产倒闭,担保公司代偿能力有限,则会造成银行的直接损失。如华鼎系担保公司在准入客户时,看重的往往是该客户能有多少资金“流入”担保公司,不注重客户具体实力,通过帮助客户调整财务报表、频繁资金交易流水等方式“夸大”销售收入“骗取”银行资金。由于2011年末以来经济持续下滑,企业破产倒闭,大量的担保代偿导致华鼎系担保公司资金链断裂。
(五)反担保或再担保无法落实
理论上说,担保机构为企业实行担保后,可以要求企业提供财产抵押、质押或第三人保证等反担保措施,将风险转嫁给贷款企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动产抵押、动产和收益权利质押,往往存在着评估、变现、产权争议等诸多风险,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扩大了担保机构经营风险。同时,由于专业担保公司纷纷涌现,泥沙俱下,担保公司面临业务竞争时,往往采取降低收费标准或放弃要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等等方式来拉拢客户,一旦客户违约,则担保公司“血本无归”。此次华鼎系事件中担保公司资金断裂,而大量的反担保条件无法落实,华鼎系或最终将无法逃脱破产清算的命运。
二、规避风险的对策
当前,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共识。因存在抵押物不足、资产积累不多等问题,中小企业一直是融资的弱者,而作为一个中介及具有一定实力保证人的担保公司,为银行与中小企业牵线搭桥,一方面为银行缓释部分融资风险,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饥渴,因此,虽然当前民营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但银行不能“一叶障目”,只要不断规范与完善担保公司的合作,同时加强政府对担保行业的监管,相信银保关系终能拨云见日。
(一)把好与担保公司合作准入关
在担保公司准入环节,银行须有严格的条件,将风险消灭在源头上。首先,银行要做好与担保公司合作前的尽职调查,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申请合作担保公司的基本情况、资金实力、资信状况、代偿能力等,优先选择成立时间长,具有一定规模,拥有政府背景的政策性担保公司作为准入对象。其次,严格控制担保的放大比例,由于银行方面对合作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未能全面的评估,所以控制放大比例就尤为重要,如果比例过大,一旦出现损失,最终受到伤害最大的将是银行。
(二)严格监控担保公司经营领域
目前各地金融办、金融局仅对担保公司准入环节核发金融执照,未进行过程监管,今后政府应加强对专业担保公司进行全方位监管,对于担保公司转移资本金进行其他高风险投资、私自收取客户反担保金、介入房地产或证券市场、对外担保余额超过实收资本限制倍数等涉及经营风险情况,要重点加大监控。同时,银行在与担保公司合作过程中,多利用外部公共信息资源,了解各担保公司的实际经营模式、经营范围;加强与同业机构的交流,主动搜集相关信息;在与各担保公司的合作协议中,明确约定并适当加大对其故意隐瞒信息、不实披露等行为的处罚力度,例如发现不实披露并导致风险发生的,将相关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列入银行同业的黑名单,使其无法再进入担保行业经营等,增加其违约成本。
(三)授信重视第一还款来源
担保公司推荐的业务可以作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业务来源,同时,担保公司的存在也方便了一些无法满足银行贷款抵押担保要求的中小企业客户向银行申请贷款,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企业客户的授信需求,但与此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信贷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仅仅依赖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并不能完全转嫁风险,而只能起到风险缓释作用,因此银行在叙做与专业担保公司合作项目时,应首先关注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和交易真实性的审查、评估,对借款人资格、身份真实性及还款来源进行独立审查。不可由于担保公司的存在而放松对业务本身的风险防控。
(四)尽量争取增加不足额抵押
在与担保公司担保的业务中,并非全部客户都无法提供押品,有部分客户仍可提供可办理有效抵押登记的不足额押品,为了能在获得相应比例保证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银行贷款保障程度,尽量争取多做追加担保形式的业务,少做纯担保业务,并且对于不足额的抵押品,如能办理抵押登记的,原则上都要将抵押权人设定为银行。通过在担保公司的合作协议内增加约定或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明确将银行可接受、可办理正式抵押登记的不足额押品均抵押予银行,在贷款出现不良需要代偿时,银行可在担保公司先行垫付不良贷款本息的情况下,协助担保公司向借款人追收,并将抵押物处置变现款项作为担保公司的补偿款。
(五)加强与再担保公司合作
再担保是信用担保体系中分散和转移信用担保机构担保风险、提升担保机构信用、扩大担保资源总量的重要保障方式。面对高风险性的担保行业,仅有担保机构的存在,其防范和规避风险的能力还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银行应加强与再担保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和风险分担机制,以融资推动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六)充分利用外部评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