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有效;教学策略
一、研读《大纲》,研究真题
复习前,师生共同仔细研读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和贵州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办公室编制的《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地理)》(以下简称《大纲》),全面透彻理解《大纲》的要求,结合以往考试的情况和本届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系统的复习计划。如,地理《大纲》中明确划定了考试内容与要求,并详细列出课程标准、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知道题型、题量及难易程度。
二、精心计划,统筹复习
受考试性质与课时安排的限制,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时间紧。必须统筹安排复习的各阶段各环节,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我将有限的复习时间分成两段,实施二轮复习:一轮复习狠抓基础;二轮复习提升能力,将教材内容有序整合,其间安排分册练习和综合练习。
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高中地理教材牵涉的面较广,内容多而且分散,所以复习方法和复习技巧的恰当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规律性、逻辑性强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可采用图解法,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如,复习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可将相关的气候类型分布和成因、洋流分布、自然带的分布等知识串联在一起来讲解。
2.同类性质的知识可采用比较法,如,气旋与反气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土地与土壤、资源与能源等一些相关概念可进行比较性复习,归纳共性,区别差异性。在人文地理复习中尤为重要。
四、学科特色,着重突出
1.要重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进行地理复习时,要注意强化地图意识,养成读图、填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习惯,形成利用地图信息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善于把知识定位于地图上,在地图上获得生成知识,即图文转换。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重要地图,做到烂熟于胸,如,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等一些重要地图。
2.要注重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如,在复习地中海式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时,我着重强调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相同点是大陆西岸,相异点是纬度位置不同。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联想所处纬度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必将大大有利于基本概念的形成。
五、设计学案,提高效益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既要全面复习,也要突出重点、难点和主干知识。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复习,可以提高复习效果。学案内既有练习,又有知识结构的梳理和各种复习需要的素材。利用学案导学、复习主要有以下优点:首先,可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学案提供了各种素材,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和教师辅导,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了方便。
六、关注热点,切合乡土
从往年真题看,地理许多题目都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关注热点、关注时事,切合贵州乡土地理。以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引出相关地理问题,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平常注意收集相关热点素材,搜索相关热点材料,印发给学生训练,考前再做一个热点时事专题。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上述复习策略尚有不足,也不够全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改进,并探索出更多有效的复习策略,让我们的复习策略更完善,复习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三;地理;复习
高三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学生开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体的复习,但是如果将每章都复习一遍又太过繁杂,缺乏复习的有效性。所以,地理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复习计划,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让学生在巩固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学到新的知识,让学生对地理有一个更深的认识。首先,教师要掌握地理考试中的重点、难点,对学生不太明白、不能掌握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让学生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并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主要论述高三地理的第一轮复习,找到适合学生的复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
一、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对地理概念的不理解或者理解模糊,使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会对题意产生错误的理解,从而与答案大相径庭,可谓“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让学生重点理解地理概念,并且对于容易出现差错的知识点,教师要带领学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以让学生不会再因为这些简单的问题而失掉分数。有时候学生对于地理没有一个连贯的知识链,使学生在对地理问题进行解答时,不能对问题进行举一反三。教师在对地理进行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的整理,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形成一个立体的思维方式。现在学生缺乏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但是高考题目一般都是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复习时要进行专门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教师不仅要找到学生存在的不足,还要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让学生能够全面地应对高考。
二、根据学生情况,制订复习计划
高三主要是对之前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一个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由教师主导学生进行复习,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备战高考。对于地理的第一轮复习来说,教师要有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案。
首先,教师要有自己的一个复习计划,不能盲目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要注意时间的安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然后,教师要根据考纲上的要求,明确要复习的范围,要仔细研究历年的高考题,对题目的调整和变动及出题的大方向进行分析,教师要把握好考题可能出现的知识点。
结合考纲和历年的考试题,教师要对教材做一个整合,将每个章节的重点列出来,让学生必须掌握,使学生打好基础,前期不要让学生去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熟练地掌握,另外,就是要将这些知识点有一个整合,将具有关联性的知识点整理在一起,让学生重点理解记忆,在后期的做题中也会由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其他知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锻炼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同时,复习课也不能只是将这些知识按照教材的内容在给学生讲一次,教师要有自己的创意,让学生在复习课上能将这些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在制订复习计划时要和学生多多的沟通,将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考试试卷,对试卷中学生比较薄弱的地方进行整合。这种通过学生的学情,制订的复习内容能够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契合,教师这种有针对的复习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三、在课堂上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轮复习比较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总结出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复习。让学生对教师的复习计划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内容进行复习时,才能抓住重点,在解题过程中才会更好地解答,举一反三。这样也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知识点有了更为深刻的记忆。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多用图片,这样不仅会让教师方便教学,也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等值线图、饼状图、折线图、地形分布图、地理示意图等等,有些内容背诵是非常多的,并且不容易记忆。所以,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整理成图表,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图表的理解和记忆来加强对这些内容的印象,这样也会加强学生对图表的理解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解题奠定基础,也使教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时,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好的复习效果。
高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作为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为以后的高考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陆良中.如何提高高三地理复习课中课堂检测的有效[J].长三角:教育,2012(05).
关键词:复习;考纲;资源;热点
一、研读考纲,理清思路
复习之前,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才能明确复习思绪,做到有的放矢。
1.研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
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选修地理3、地理5、地理6,以及《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
2.研读考试大纲,明确考核目标
所谓“地理”,即“知地明理”,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读考试大纲,明确试题特点
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仍然秉承新课标理念,延续地理学科特色,即用地图说话、用图表和数据说话,侧重基础,难度不大,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认知能力的要求却有一定的提升。
4.研读考试大纲,了解命题追求
(1)求真:测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有利于高校定段划线录取。
(2)求稳:试题难度保持相对稳定,试卷结构与分值基本稳定,考试大纲及要求基本稳定,由旧课程平稳过渡到新课程。
(3)求新:新材料新情境,倡导新理念。
二、整合资源,认清结构
复习之前,教师需掌握学生手中已有的材料和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包括考试大纲、地理课程标准、教科书、地图册、历年高考试题、精品教辅资料等。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实施教学、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在一轮复习开展之前需要对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和解读。教科书是课程标准得以落实、贯彻的载体,其中的概念解读、材料说明、合作探究、方法渗透对于学生备考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谋划策略,有效实施
1.复习进程与师生心理情绪周期的调整
学生从9月份升入高三到最终完成高考需要度过漫长的十个多月的光阴。在不同的时期,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有一定波动,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高考冲刺的同时也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时期状态的变化,适时进行复习策略的调整,力争做到事半功倍。
2.基础性的必要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正式开始一轮复习之前,做出一份翔实的一轮复习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复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也应适当提前做出预见,包括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生成性的问题以及周测或期中、期末的大考时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等。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整个备课组要团结一致、集思广益,把各种工作都切实做在前面。
3.转变复习备考理念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一轮复习时要彻底改变固有的如“重文本、轻人本”“重要求、轻需求”“重进度、轻效度”等落后的备考理念,在授课时要统筹全局、重点突出、有所取舍、重视思考和表达,切忌内容讲得多而杂、学而不思、表达不清。
四、关注热点,提升能力
一轮专题复习我们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关注以下三点:
1.运用已知知识推出未知知识。能力考查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运用自身已有知识获取更为广阔的信息,这也是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努力达到的。
2.凭借考生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形成的基本能力和整体素质去分析解决自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3.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一轮复习需要突出社会信息的灌输以及基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复习主线,重视社会信息的输入,这些社会信息主要涉及:(1)国家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2)国内国际出现的重大事件;(3)人类共同关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与政治等领域的热点问题;(4)与考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
关键词:二轮复习;高考;地理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18-02
全国卷的地理强调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考查,这和以前的福建省自主命题的考卷还是有一定差别的。目前地理的一轮复习通常老师都会把高考的基础知识详细的复习一遍,再通过精选的练习来巩固。到了二轮复习,大部分的老师会选择几个重要的专题来复习,但是对于学生自己的备考,应该怎么来复习了?因为每个同学学科的薄弱点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这个时候笔者会强调学生要回归课本。为什么要回归课本?由于全国卷的高考素材不来自于学生使用的教材,导致许多老师与同学都认为读书无用,因而存在轻视读书的心理与行为。其实,地理素养、地理能力的考查必须依托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来源于课本。而且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阅读"是提高知识存量,夯实"知识与技能"的最重要途径,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必经环节之一。
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一般程序是:⑴ 通过学术期刊选定试题材料;⑵ 根据考纲、课标确定考点;⑶ 依学科素养和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布局设题;⑷ 参考教材确定参考答案。
1.地理二轮复习学生要读什么
我们强调学生在二轮复习要回归课本,所以,重点要读必修的三本书和选修三选一。强调抓主干知识,把书读"薄"。全国卷地理的选修是旅游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三本书出三道高考题,考试时任选一题做答。到了二轮复习,学生应该选择自己比较有把握的其中一本书来重点复习。
2.地理二轮复习学生要怎样读
2.1 图文综合读书法。
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动手绘图。
(1)老师画图,学生读图。
(2)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第三步:对比分析 (以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图为例)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与“世界洋流模式”图的对比分析。
(2)大西洋与太平洋洋流的对比。
(3)北印度洋冬季与夏季洋流的对比。
第四步:规律总结。
第五步:练习巩固。
2.2 眼手结合读书法。读书时用笔圈点书中重要的内容、关键字词等,或把关键字词写在相关图表中的相应位置。
2.3 结合读书法。提纲挈领式地进行泛读,能够把握章节主干地理知识、主干地理知识体系与思维主线。对重要的内容,易错易混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地理图表等则要精读,对其涉及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找同。
如:必修3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纲要求:
⑴区域的含义。
⑵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区域差异的比较。
⑶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4 地理结合读书法。如今,高考地理试题基本上已形成模式:重点区域地图+系统地理原理(自然与人文),综合题表现得尤其明显。地理结合读书即把地理基本原理(理)与具体案例(地)相结合。
如: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地理结合读书法就是把区位因素的结识结构("理")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具体情况("地")紧密结合,进行读书。
3.地理二轮复习学生要如何读透
3.1 读透地理基本概念。例:晨昏线(圈)的课本表述却相当简单:"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但它是高中地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3.1.1 晨昏线(圈)的组成及表现形式:
(1)线段;(2)弧线;
(3)折线;(4)圆圈。
3.1.2 晨昏线(圈)的移动。
3.1.3 晨昏线(圈)的判断。
3.1.4 晨昏线(圈)特点:
(1)与太阳光线垂直;
(2)永远平分赤道;
(3)与经线圈的关系;
(4)与条纬线圈的关系。
3.1.5 晨昏线(圈)的应用。
⑴判断直射点的度数。
⑵确定刚好出现极昼与极夜纬线的度数(极昼与极夜的纬度范围)。
⑶确定二分二至日。
⑷确定地方时。
⑸判断昼夜长短等。
地理基本概念要注意辨析以下几个问题:
辨析近似概念 辨析矛盾概念(外延相反的概念)辨析包含关系的概念 辨析概念广义与狭义:
3.2 拓展地理知识角度。如:对《考试说明》要求的"黄赤交角"知识点,应作以下的拓展: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23°26′);黄赤交角决定了回归线(23°26′)与极圈(66°34′)的度数;黄赤交角度数的变化会造成地球上"五带"范围的变化;黄赤交角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间周年回归运动。
3.3 建立地理知识结构。如对农业、工业、城市功能区、交通运输方式的区位因素分析是人文地理中非常重要的"知识与技能",许多同学都觉得有点"乱",掌握起来挺难的,碰到具体案例分析时更是无从下手。其实只要建构完善的区位因素知识结构,便能以不变应万变了。
3.4 弄懂地理基本原理。如:要真正理解与掌握"迎风坡多雨",就先要理解降水的形成所包含的地理基本原理:
(1)大气中含有水汽。
(2)水汽达到过饱和(水汽再增加,或者空气上升气温降低):在自然界中,空气上升冷却,促使空气达到过饱和,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的主要方式。)
(3)有吸湿性强的凝结核:如在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城市,尘埃增多。这些吸湿性的微尘便成为水汽凝结的核心,致使城市上空的雾和低云比郊区相应增多。
3.5 牢记地理基本规律。地理规律既有普遍的共性,又有特殊的个性,这也是地理备考中应该引起重视的。如:
(1)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下降,但存在逆温现象;
(2)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东早西晚,但日界线西侧早一天,而东侧晚一天;
(3)热带季风气候区5~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10月D次年4月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但盛行东北季风时,斯里兰卡岛的东北部降水也多;
1、总体复习计划
遵循以往的经验做法:三轮复习。我们的第一轮复习时间应该更长,根据以往的教学中出现的普遍基础知识薄弱的实际情况,而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又是高中地理中重点、难点、考点最多的自然地理,因此我们的复习目的很明确:打好基础,也只有打好基础,才能顺利的完成综合复习,才能有信心迎接高考,而也会使二轮专题复习的重点性、难点性,更加突出。这种复习计划特别适合平行班。
我们把高三这一年的时间可以划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时间:8月1日-次年3月初
内容:第一轮复习
要求: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做到查漏补缺,争取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课前小考,既巩固复习知识又能提升应试能力。内容的确定主要以前一天复习的基础知识为主,综合内容所占比重较小。
要求学生基础知识一定要精准,能使用地理语言。在教学中我们尤其注意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教学,第一轮复习更要扎扎实实不能求快,教师精讲,发挥学生主动性,对概念、原理、方法论区分透彻。不管试题的背景材料、问题立意、设问角度多么新颖、多么深,其答案的知识落脚点都必然落在基本内容或理论范围内。本阶段每单元结束后做一套单元检测题。训练答题方法和答题的规范性,教材语言的使用,特别是综合题的答题要具有条理性,注意语言表达的层次。
本阶段复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基础知识欠缺。在知识的梳理过程中,每个班级都有部分同学跟不上,知识欠缺很多。这部分同学的问题可以利用晚自习时间通过答疑解决。
2、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现在复习的自然地理难度较大,既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又需要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而这又是文科生的弱势,解决的途径是:强化训练+个别辅导。
【第二阶段】
时间:3月初-5月初
内容: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要求: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
策略:选择小专题,巩固主干知识。依据:学生现状、高考动向,如地球运动,区位分析等常考点,能力点,交叉点,热焦点,特别是热焦点,一定回归教材。对某一具体的教材知识(能力)点,从该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入手,易掌握。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重点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战能力。重点、难点的专题复习有: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地球仪、地图、地球运动、统计图表的判读)
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大气运动、水循环、地质循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三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专题四人口和城市
专题五生产活动和地域
联系(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
专题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专题七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
专题八热点地区与热点问题分析
每个专题复习至少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做每个专题考点的体系整理,之后配一套精编的习题巩固,这套习题学生课后做,利用课上进行习题分析。另外,在复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随时就某个知识点设立一个专题,巩固所学。专题复习的理论部分的安排也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区位因素的内容安排三个方面:一是区位的内涵;二是区位问题的分析程序,从影响因素入手,这个因素就是两大方面:自然和社会,前者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后者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动力等;三是主要区位问题(农业、工业、城市、商业中心、港口等),程序是,由概括到具体,并结合实例,最后小结规律。此间我们使用的资料是《优化探究》二轮复习资料。
【第三阶段】
时间:5月初-5月中旬
内容:考前适应性训练
要求:准确把握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
策略: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有:
1、答题训练: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2、做好考前冲刺阶段的工作: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我们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我们既要时刻关注学生也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第四阶段】
时间:5月中旬-考前
内容:答疑
要求: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适当做题,查漏巩固。
策略:我们以书面形式把此间的复习内容和要求印发给学生,使他们在复习中能有据可依,减少盲目性,提高实效性。
此间重点内容有两部分:一是过教材关,二是纠错。
1、教材内容:巩固教材主要内容及细节内容,提高综合题答题的准确率;规律性的文字准确记住原文,并能理解其含义,知其因、其果。教材内容一定要记准、记全;课后的文字材料和图,特别是以图巩固教材的内容,熟悉图,了解文字材料。
教辅材料用的是《考前一个月》,"该背的就要背,不背就要吃亏",这部分基本包括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这是每个同学必须要看要记的内容。基础差些的,时间紧些的同学,可以只看这部分内容以巩固教材。
2、试题
(1)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资料中的错题,再看一遍,真正做到"知错"。
(2)要特别注意综合题的答题方法、规律及条理性。
为了更好地把握高考的脉搏,我们近2年的高考题找出来,研究高考题的命题趋势、考查目标,训练规范答题;选择权威模拟试题,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分析增分方向,找到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试题练习不仅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进一步熟练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训练"信息获取、知识迁移、表达及应试的能力"等。
图像题一直是学生失分较高的题型,究其原因,一是读图不细,二是语言表述不全。特别是后者,问题更突出,所以必须选择代表题型,总结规律,归纳方法。
特别说明:选修教材内容的复习,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和难度小,所以我们利用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之间的时间,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教材的知识一定要掌握。
总结以往的教训,我们应该把比较重要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编成小考题,利用课前10分钟检测,复习教材的基础知识,从一轮复习结束后开始,一直到考前,既有效地巩固了教材,又训练了答题能力。但苦于时间有限,这一点没能实施。
高三地理复结与反思
二、高考地理试题评价
与去年相比,今年文综地理都是平时常见考点,无偏难怪题。试题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从试卷地理部分的组
成情况看:试题以主干知识为主导,主要考察了大气、人口、工业区位、水资源的利用、等值线图(多年平均降雪量和雪期等值线)、农业区位,选修部分考察滑坡和沙尘暴;题目难度适中,绝大多数为基础题,即使是综合题的考察学生也能入笔,但综合题的考察学生得高分不易,试题的区分度较好;选择题中多以图表为载体,引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察。
试题以地图为载体,联系其它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析图和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延续了一贯高考地理“无图不成题”的特点。从考查的内容来看,没有一道题是纯粹的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可以说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地理学地名加物产的记忆方式,考查的主体是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特别是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能力在综合题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综合题中的区域地理部分,强调事因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强调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并对逻辑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绝大部分题目特别是大题目都具有门槛低、坡度缓、把握主干不偏不怪的特点,使学生感到题目熟悉、答题顺手,误以为可以得高分。实际上,试卷在平易近人的背后有一些小的机关,如对解题思路的完整性、答题用语的规范度的要求明显提高。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特点看,高考的导向是“用”知识,而不是“记”知识,它要考查出考生今后的学习潜能,因此,只有在平时教学和学习中,重视掌握基础知识(包括原理、概念、事实)和基本能力(包括技能、方法、思路)以及基本理论和观点。并在掌握学科最基本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坚持渗透给学生。
三、学生培养
1、对于尖子生来说,结构化的知识、系统化的复习和综合化的训练是最为重要的。首先要学会把零散知识变成结构知识。考察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分辨、归类并总结同类知识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其次是学会将考点知识变成题型知识。考点知识是很抽象的,要具体通过题目才能得以体现。最后就是学会把缺漏知识变新增知识,把残缺知识变成系统知识,也就是查缺补漏,综合运用。尖子生的培养重在平时,重在细节,重在积累。平时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帮助、指导尖子生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信息、新题型。建立尖子生之间相互交流所收集、整理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信息、新题型的机制。找尖
子生谈话,不断给尖子生暗示,挖掘尖子生内在潜力,调动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2、抓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抓后进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即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今天的事今天完成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其次培养后进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渔”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其三是抓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让后进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这时老师体现出关爱与体贴。其四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结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互补不足,形成合力,同步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意识差,因此,教师注重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班主任、科任教师经常与后进生家长相互交流思想,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及变化,以求步调一致,共同教育。
3、学法训练
(1)综合法:通过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等方面进行整体分析
①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的思路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②人文地理特征分析的思路从居民、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环境问题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综合法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
(2)比较法:通过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与差异之处,多采取列表比较的形式。它用于对同类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问,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总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确定标准作比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学了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立项作比较。例如要认识我国东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变化规律,用比较法易理解。
(3)归类法: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四、班主任工作
进入高三,我接任了一个普通班的班主任工作。回首这一年来的工作,从最初的战战兢兢到现在的把握节奏,树立自信,在感慨整个过程的艰辛的同时,更珍惜自己在思想上的提高和收获。
1、树立班主任形象,提高威望
首先,从细节小事入手,卫生、纪律、迟到、早退等问题,在解决,处理过程中有意沿用一些上一班主任的说活做事习惯,让学生感觉应该是这样的同时,再加上个人“论调”,让学生不经意间接受,认可我的管理方式。
2、让学生做好克服困难、知难而上的思想准备
高三一年是每个同学必须面对的最为艰苦的冲刺阶段,所以对全班同学加强思想教育,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使学生在精神上、身体上调整到最佳的拼搏状态。使其知道,要想收获更多,必须有能力付出更多、承受更多。
3、加强班级学风建设
班级是一个集体,学生共同创造一个学习环境,这个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所以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加强课堂与自习课的纪律管理,尽全力杜绝害群之马的产生。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加强班级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注意学生干部的培养,组织并指导班委会开展工作。对本班学生遵守纪律情况、考勤情况、卫生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及时教育。
4、及时了解学生状态
高三学生各方面的压力很大,而学生的承受能力又不同,班主任必须对每个学生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班主任既是引导学生成长的带路人,又是联系科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充分理由科任教师与家长,全面掌握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等各方面的情况,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优缺点,并随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5、注重与科任教师、家长的配合
经常与本班科任教师保持联系,负责协调本班科任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整各项教育教学措施。了解本班学生各科学习情况,协调各科作业负担以及课内外出现的问题,必要时召开本班科任教师会,共同研究,设法解决。召开家长会,通过电话等途径同家长保持经常联系、沟通,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监督作用。
一、亲其师,信其道,提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1.完善自我,勤学多练,使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过关,赢得学生的信任
多年来,我不断地进行板书设计、地理徒手画的练习,上课时能在黑板上写出漂亮的板书,并能根据需要随手绘出地理简图,学生信任之情溢于言表,这在教学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应对课堂突发事件时,冷静的态度和有条不紊的指导及快速的反应都会令学生钦佩不已。
2.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开阔学生视野
在上课时有的地理现象和规律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我就用一
些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动漫来解释抽象的概念和地理现象。比如,沙丘的形状和移动方向我们东北的学生是见不到的,为了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就以雪为例。东北冬季雪多,下雪后会刮风,被风吹扫后积雪的地面形态就和沙丘类似。有了感性认识后,再给学生观看沙丘的动漫演示,这样就成功地将沙丘的形成和移动方向清晰地
展现出来,既使课堂活动生动化,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打开学生心扉,走进学生心理,加强情感教学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状态。所以,我一般是上课时早一点进班级,下课后晚一点离开教室,通过和学生聊天,了解他们对教学方法和上课节奏的感受,进行适度调整,达到师生配合最大化。除此以外,我作为科任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还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学生在感动之余,会从心理上接纳我,进而会把本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去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和学生互通有无,让学生觉得我和他们是一路前进的,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又营造了师生携手共进的氛围。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针对学生素质,不断调整方法和节奏
1.分析大纲,捕捉教学
在备课时,教师要分析大纲,捕捉考点,选取考点分配合理、详略得当、难易适度的资料,有方法技巧指导和经典例题和习题,使学生复习时有据可依,有题可做。
2.研究三年内高考题,分析各考点的出题比例,做到处理考点时详略得当,不浪费时间,不让学生做无用功
在近几年高考中,人文地理的比例越来越大,而自然地理的比例在减小,尤其是地球运动部分考得越来越少,而地球运动在知识点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针对这一情况,我缩短了地球运动部分的复习时间,为其他内容的复习争取了时间,提升了一模、二模的平均成绩。
3.根据学生手中资料,让学生做高中阶段一整套的基础习题,填平知识上的漏洞
让学生按照考点的复习进度,每天做1~2套习题,巩固基础,老师在讲答案时,尽量将知识点穿插其中,让学生了解每个考点会出现哪些类型习题,这些习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使学生掌握考点及基本的解题方向和思路。
4.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有新意的习题
每周或每月让学生做一套长见识、调口味的习题。我经常上网搜索习题,只要有创意,和高考题型相似,就载下来备用,我们学校也经常收集兄弟学校的习题交给我们备课组,再进行精选备用,我还经常去书店查找,有时为了一套题或几个好题而买了整本卷。总之,每周组一套有新意的习题给学生,相当于正餐之外的甜点,对学生也有诱惑力。
5.重视尖子生的培养
学校根据每次考试成绩确定尖子生人选的数量,然后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制订辅导计划,查缺补漏,弥补不足,尽快将考点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6.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
在一轮复习时,每到一周周末,便提醒学生,进行周复习,将一周内学习的考点复习一遍,做过的题,尤其是做错的题看一遍,每到月末,我又会提醒学生进行月复习,将一月内学习的考点复习一遍,曾经做错的题看一遍,巩固已有的记忆,使自己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到了综合复习阶段,每隔两周提醒学生回顾一下各考点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规律,做到心中有数,做题时能灵活运用,每人准备错题本,可以记(或粘)各类错题,以便按时回顾。
三、构建完整思维,提高学生应对能力,向试卷要成绩
1.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讲综合题时,带领学生回顾考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锻炼学生思维周密程度,有时还一题多问,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提升反应能力,为解答综合习题奠定基础。
2.以考代练
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找出学生弱点,并组建习题,加强薄弱环节训练。在考前半个月左右,为了防止学生综合题做多了,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应用,所以我针对必修三册教材的基本内容,以选择题为主,共组了三套题,每套百题左右,重新巩固一遍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
3.对学生进行考前指导
学生的遗忘周期大约7天,考前10天内可以放松一下,但绝对不能完全放松。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做一套题,以保持对习题的灵敏度,保证在考前看一遍教材,最后一遍是巩固基础知识,还对学生在高考期间的审题和答卷进行指导,如,全面审题、字迹工整、心态放正,并保持清醒等,使卷面尽可能多得分。
在整个高三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由高一、高二的零散思维转变成完整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