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范文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化学知识要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

第1篇

关键词:电化学氧化法;作用机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试验装置

试验用水为制药废水经生化处理后的二沉池出水,COD初始浓度为2500mg/L左右,电解槽为10×10×15cm的有机玻璃槽,阳极板采用钛涂钌氧化电极,阴极采用石墨电极,电源采用电源使用MPS702 直流电源( 最大电压36 V,

最大电流30.7 A),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

图2 试验装置图

2 检测方法

试验中COD浓度的检测采用K2CrO6氧化还原滴定法,采用的仪器为COD微波消解仪。本试验采用单因素理论,通过对其他试验条件的控制,达到对原水COD初始浓度重要性的考察。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初始浓度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本试验通过原水不同稀释倍时的控制,达到对处理水质COD浓度的有效控制,分别采用稀释0倍(COD浓度2000mg/L)、稀释1倍(COD浓度1000mg/L)、稀释两倍稀释2倍(COD浓度670mg/L)。

试验条件:电流:4A;初始pH:8.0;电解质:0.01mol/L的Na2SO4;极板间距:10cm

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初始浓度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图3显示了在不同初始浓度下,溶液中COD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 45min处为曲线拐点,即为最佳处理时间,出水COD浓度为483.43mg/L,COD去除率为75.75%。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可得:电化学氧化法对COD的去处效果不随初始COD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由于电化学电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氧化剂的量是控制COD氧化速率的决定因素。

3.2 电流密度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电流密度是影响电化学氧化法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电极表面积恒定时,单位面积提供的电量随电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电化学氧化法反应速度也随之增大[3]。但试验中的电流密度不能无限增大, 当电流密度超过某一电流阈值后, 电路中过量的电子不经过电极反应而直接流进溶液,使电流效率下降[4]。

本试验通过电源电流的恒定控制,达到对试验条件中的电流密度的有效控制,本试验将电流强度先后分别控制在1A、2A、3A、4A、5A、6A。

试验条件:采用制药厂出水作为试验用水(COD浓度为2000mg/L);初始pH:8.0;电解质:0.01mol/L的Na2SO4;处理时间:45min;极板间距:10cm;极板表面积:10cm×10cm。

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电流密度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图4中可以发现:试验电流强度从1A逐级上升到4A过程中,原水中COD随电流强度的增大而大幅度地降低,及相应的COD处理效果出现大幅度提高,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在极板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电子在极板与原水中COD之间的转移速率加快,原水中氧化性极强的H2O2和HO·自由基反应速率也大幅度增加,从而在相同的水力停留时间内所产生的具有氧化作用的活性中间产物越多, 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也明显提高;但在电流强度从4A上升到6A的变化过程中,出水中COD浓度虽有下降,但已接衡,COD去除率仅略有提高,分析其原因是电化学氧化法机制受到原水中COD初始浓度的限制。本试验的最佳电流强度为4A。

3.3 初始pH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本试验将初始pH先后分别控制在2、4、6、8、10、12。

试验条件:采用制药厂出水作为试验用水(COD浓度为2000mg/L);电流强度:4A;电解质:0.01mol/L的Na2SO4;处理时间:45min;极板间距:10cm;极板表面积:10cm×10cm。

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初始pH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图5显示了在处理时间45min的条件下,原水中COD处理效果与初始pH的变化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试验pH从2逐级上升到8过程中,出水中COD随pH的增大而大幅度地降低,即相应的COD处理效果出现大幅度提高,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在间接氧化时阴极生成的H2O2与Fe2+构成Fenton试剂氧化体系,作为OH·的主要来源,而过低的pH对H2O2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利于OH·的产生[7],随着pH升高,抑制作用得以解除,电化学氧化法机制得以正常进行,COD去除率得到显著提高;但在pH从8上升到12的变化过程中,出水中COD浓度又有显著上升,分析其原因是碱性条件下, 阴极还原析出H2,与Fe3+形成Fe(OH)3沉淀, 体系中Fe2+的再生受到抑制, 对HO·的产生再次造成负面影响,使得COD去除率显著降低,考虑COD去除效果,本试验确定最佳初始pH为8,且在该初始pH下,经45min的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后,出水COD浓度为405mg/L,COD去除率为79.75%。

3.4 铁试剂(Fe2+)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铁试剂(Fe2+)不仅具有催化Fenton 氧化反应的作用, 而且同时可作为絮凝胶团的前体,对COD的去除具有显著影响,铁试剂(Fe2+)的加入使得整个COD去除过程成为电絮凝与电化学氧化作用的耦合体。为考察铁试剂(Fe2+)对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理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铁试剂(Fe2+)加入前后COD去除效果的对比,达到铁试剂(Fe2+)对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效果的验证。

本试验先后控制铁试剂(Fe2+)的有无,达到考察铁试剂(Fe2+)对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效果验证的目的。

试验条件:采用制药厂出水作为试验用水(COD浓度为2000mg/L);电流强度:4A;电解质:0.01mol/L的Na2SO4;处理时间:45min;初始pH:10;极板间距:10cm。

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

图5 铁试剂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图6显示了铁试剂(Fe2+)加入前后,原水中COD处理效果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从中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铁试剂加入前后,COD处理效果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保持一致,即在试验开始的0min到45min内,溶液中COD随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时间的延长而相应地线性减少;在45min到60min内,溶液中COD随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出现COD浓度上升的现象;在60min到90min内,溶液中COD随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时间的延长而COD浓度又开始线性减少,45min处为曲线拐点,即为最佳处理时间。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向原水中投加一定量的铁试剂(Fe2+)后, Fe2+将会与阴极生成的H2O2构成Fenton反应体系,作为OH·的主要来源[10],同时伴随OH·产生的Fe3+相比O2具有较大的初始还原电位,可在阴极上与O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再生为Fe2+。Fenton氧化体系生成·OH氧化电位可达2.8V,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OH作为亲电基团,具有较强的进攻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并最终将它们氧化成CO2、H2O以及简单的有机物。

4 试验结论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理论,通过对其他相关因素的有效控制,得出的试验结论如下:

1)通过对其他试验条件(初始电压、初始pH、电解质、极板间距)的有效控制,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时间45min处为COD去除曲线的拐点,为最佳的处理时间。

2)从考虑到COD去除效果及节约能耗,本试验的最佳电流强度为4A。

3)本试验确定最佳初始pH为8。

4)铁试剂加入前后,COD处理效果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保持一致,电化学氧化法处理45min处为COD去除曲线的拐点,即为最佳处理时间,即铁试剂(Fe2+)对COD去除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羽堂,张飞白.电化学氧化技术去除有机物的研究进展[J].江苏化工,2007,35(1):6-10.

[2] 王静,冯玉洁,崔玉虹.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J].工程与技术,2003,12:19-22.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2016年云南省初中化学中考进行了一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的变化;二是试卷结构的变化;三是题型、题量、分值的变化。结合上述变化,将对初中化学中考复习提出一定建议。

一、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中易出现的问题

1.复习的教学观念需改善

在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中,每年初中化学中考的考点、考情都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但由于现阶段大多数的学校和教师仍然将考试成绩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因此,复都抱有较强的功利性,复习时也只是为了应付中考采取题海战术,学生只是单纯背诵、练习。这种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2.未对复习进行合理规划

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会根据新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备课,提前做好教学计划,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于中考的复习却缺乏相应的教学设计。具体表现在复习课教学随意性大,缺乏科学的教学资料,复习课教学方式不科学,复习课教学未根据学生特点和认知能力来进行考量。加之,中考复习时间相对紧张,教师更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设计,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二、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1.紧抓《考试说明》

每一年公布的《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都会将本年度中考命题的范围与上一年的变动进行比较说明。因此,紧抓《考试说明》不但可以了解到考试命题重点,而且还可为复习指明方向,这对教师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对说明中的各个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各要点制订出复习策略。同时在复习时能让学生自行解决的,应当让其自行解决,教师则将重点放在知识规律与信息的挖掘上,进而探究可能的出题点及知识的可扩展点。此外,教师还应当处理好《考试说明》与教材的关系。无论怎么样教材依旧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源,且当前的中考命题不会出现“偏、难、怪”的题型,不出带有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色彩的题型,更加强调:立足教材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中考考点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只有紧紧抓住教材,才能抓住中考考点,也才能避免中考复习的盲目性。

2.精心规划

由于初中化学的中考复习时间较为紧张,因此,教师应提升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效率。为了避免复习课目标的不清,首先,教师要在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将复习的重点放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上;其次,教师需指定一个操作性强、精细的复习计划,将复习的目标与主要内容都细化到每一节课上,以确保复习工作可达到预先计划稳步推进;最后,教师应该提前做好教学资料的整理、收集,选取与中考考点密切相关的知识清单,并完成各专题达标测评试题的编制,使其具备高质量。

3.注重答题训练

从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选择题和填空简答题仍占据重要的分值,分别为45分和33分,且选择题和填空简答题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基本化学用语、物质的变化及规律、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等。针对选择题而言,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及化学学科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学生来复习,并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针对填空简单题,在复习时除了对知识的巩固外,还要加强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会读题、审题、分析题,并可根据题目的问题进行科学、规范的解答。

4.加强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实验是中考考试中的必考点,且占据的分值为16分,考查的教材实验主要为燃烧的条件、电解水、二氧化碳的性质、金属的锈蚀、分子运动现象等。中考考点中的实验大多来自于教材或是略微改动后的,相对而言难度并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故而在复习时教师可利用实验教学作为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突破口,对教材中出现的探究实验进行重点讲解,针对实验中提出的问题,可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其中原理,在实验后再选取典型的试题进行讲解,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在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中有许多有效的策略,但由于各省区考试大纲和教材的不同,要求教师根据当地考试说明及教学实际,研究化学中考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特点,以把握好复习的要点。如此结合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要点

初中化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基础,对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知识点进行积极探讨,不仅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其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的运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1]。下面,本文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几个要点进行具体分析。

一、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在学习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过程中小组中各人员有明确地分工,以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为目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要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进行合理引导,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参与其中,针对学生所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引导,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能有明确的方向,进行更好地学习[2]。

二、明确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目标

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使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时候,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每个小组的情况对小组确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然后才能根据目标对知识点进行概括分析,查找相关资料,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的教学中有“乳化现象”这一知识点,在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明确合作探究学习的目标为“什么叫做乳化现象”,然后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讨论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了解乳化现象之后结合生活实际对乳化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根据探究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地分组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特点,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初中化学是一门抽象性地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抽象的思维能力和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的能力。另外,在化学学习中,有些学生对文字理解能力比较好,有的学生擅长实验,而有的学生擅长推理,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高[3]。

四、建立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适当评价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且自尊心比较强,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的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会适得其反,使学生对学习和老师都会产生抗拒心理,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会产生自卑心理,如果再受到老师的批评,那么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放弃学习,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适当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对小组中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让小组成员之间多交流沟通,促进其相互学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要对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予以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学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运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为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王莉秋.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1):137.

第4篇

初中化学新旧知识体系本身就不具备完整性,基础理论中除了部分基本概念外均未涉足,教与学本身又缺乏认知上的完整性,所以,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必从化学学科上一味追求知识面面俱到的完整性,或造成教学内容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甚至把选学内容当做必修,或补充某些课外内容。

由于“一纲多本”体制的实施,作为教师使用哪种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吃透新大纲,严格按新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将课时集中到“是什么”、“怎么做”,以及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为什么”这些方面。

二、不能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而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新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了4种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些层次及其比重(用知识要点数表示)分别为:常识性介绍17、了解36、理解8、掌握13。对不同内容所规定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是师生教与学中在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上的限定,也是为了从根本上避免盲目拔高。

当然,对学有余力的优生,从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出发,提高一点要求是允许的,但必须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实际。

三、不得以新增知识内容为借口,任意加大课时量

鉴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等实际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新增加了18个知识要点,它们分别为:选学6个、常识性介绍6个、了解5个、掌握1个。不难看出,新增加部分并没有给教学增加很多困难,实际增多的课时量也很少。当然,必要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仍需占用一定的课外时间,这当然是允许的。

第5篇

初中化学新旧知识体系本身就不具备完整性,基础理论中除了部分基本概念外均未涉足,教与学本身又缺乏认知上的完整性,所以,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必从化学学科上一味追求知识面面俱到的完整性,或造成教学内容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甚至把选学内容当做必修,或补充某些课外内容。

由于“一纲多本”体制的实施,作为教师使用哪种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吃透新大纲,严格按新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将课时集中到“是什么”、“怎么做”,以及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为什么”这些方面。

二、不能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而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新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了4种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些层次及其比重(用知识要点数表示)分别为:常识性介绍17、了解36、理解8、掌握13。对不同内容所规定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是师生教与学中在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上的限定,也是为了从根本上避免盲目拔高。

当然,对学有余力的优生,从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出发,提高一点要求是允许的,但必须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实际。

三、不得以新增知识内容为借口,任意加大课时量

鉴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等实际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新增加了18个知识要点,它们分别为:选学6个、常识性介绍6个、了解5个、掌握1个。不难看出,新增加部分并没有给教学增加很多困难,实际增多的课时量也很少。当然,必要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仍需占用一定的课外时间,这当然是允许的。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实践

引言

化学是一门非常讲究实用性的科学,化学课程本身应该是比较有趣味性的,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化学课程都脱离化学本身的趣味性,更偏重理论和公式应用。严重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随之影响应有的课程学习效果。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是今后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应用有效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1.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思维模式不断影响,老师应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学思路,将课堂教学主体变成学生[1]。人都有一种固有思维,就是“我的事”和“别人要我做的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是“别人要我做的事”,那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因为学生在其中感受不到自己的主体作用。所以,在课程设置和规划上,老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将课堂主动权和主体交给学生,使其拥有学习是“我的事”的意识。

2.正确的育人观念。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是一个传授者,还是一个反馈者。正确的育人观念不仅是简单地将知识点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教导学生,以及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初中化学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讲都是新鲜的,本身学生带着一定兴趣和求知欲,所以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求知欲望,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方式,通过正确的育人观念达到同学生的教学共鸣[2]。正确的育人观念是老师较好执行自己教学理念的关键前提,死记硬背不是目的,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才是最终目标。

3.重视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很多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是经过充分教学实践逐渐总结归纳形成的,所以老师要转变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本身的观念,而将一部分精力放在教学过程经验总结上。对学生每一阶段学习进程、近一阶段教学成果和学生家长教学反馈等及时总结,不仅是对教育学生的态度负责,还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不断经验总结中,老师同学生之间、老师同家长之间都达到一种有据可依的交流,对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1.通过联系生活培养兴趣。初中化学是一门同现实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初中化学知识解答。化学知识的不断研究和拓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生活质量水平。如为什么全球气候会变暖、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食盐为什么可以让菜变咸等问题,都是初中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的化学现象。如果老师将生活中这些实例联系课本知识点,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

2.通过设置悬念培养兴趣。化学现象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现象,很多是无法用肉眼观察的,这就给充满好奇心的学生留下了可以培养兴趣的空间。如无水硫酸铜本身是白色粉末,遇到水之后就会让水变成蓝色。这样的化学现象有很多,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化学作用引发的颜色变化。如果设置好恰当悬念,就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主动了解这一知识点,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印象。

3.通过适当激励培养兴趣。初中化学学习是系统性非常强的课程,从开始的元素周期表到后面各类复杂的化学反应式,都需要一个个知识点积累连接起来。开始学习阶段,老师应该用适当激励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学生课上讲的某一现象,老师用化学知识讲解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这种留心观察生活的行为进行鼓励,肯定学生努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其学习兴趣,对其他学生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注重理论同实验的紧密结合

1.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初中化学课程趣味性更多地体现在化学实验上,因此理论课程不应该在全部化学课时中占有太大比重,而且大部分理论知识都可以在实验课程上讲解。单纯的化学理论和知识点讲解是非常乏味的,学生对一些相似符号的不同组合很难产生深刻记忆。如果将这些枯燥的符号用有趣生动的实验表现出来,那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并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化学反应的不同情景是学生区别不同化学方程式的最佳记忆方式。

2.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虽然化学实验本身是比较有趣的,但是同课本知识一样的实验很难提起学生更多兴趣。如果老师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增加更加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就会获得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很多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就是因为有十分具有趣味性的实验课程,如果所有实验都是书本上学生了解的内容,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实验会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应用化学公式的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4]。

3.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在老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更期待的不是实验结果,而是自己实验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所以老师简单快速地演示实验并讲解完知识点和要点后,要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实验。学生只有经过动手实验后,才会深刻记住每一个实验环节的重点和知识点,并对后续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结语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初中化学本身具有别的学科不具备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所以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化学教学这一优势,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初中化学教学起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聪.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J].中学教学,2015(08).

[2]王敏.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浅析[J].学术研究,2012(06).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质量 思考 实验 练习

化学,首先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的理想目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它是一门既简单又困难的课程,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一门起始学科、基础学科,说它困难,是因为它是需要我们投入许多精力并不断学习的学科,接触得也比较晚。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应当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尽力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以及概念极易混淆等困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和实验操作关,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拟结合自身体会就优化初中化学教学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科学地学习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对此学科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才会热爱化学学习,才会勤学好练、刻苦钻研,才会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也才会真正地收到实效。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一般都会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倍加喜爱。但当他们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甚至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就会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重、难点,使兴趣持久、稳定下去,笔者认为,应从学生感兴趣也比较熟悉的现象人手,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创造能力,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和思考。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化学史的教育,在讲述化学的发展和形成时,宜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如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等。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力求更进一步地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能力,训练他们的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 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利于消除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二、注重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重要环节,中学化学大纲要求: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教师除了需要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要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等等。

有一个古老的教育谚语说:“告诉我,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所以,初中化学实验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家庭实验的形式,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动手,给他们充分自主探索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验中感受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得出结论,以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使课堂知识有效拓展延伸,在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而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

三、提高学生课堂上的知识吸收率,课后再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课堂上的知识吸收率,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短短几十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要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除了要求教师自身具有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外,还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也就是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当然,这还需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堂上的知识吸收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的强化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理工科类学科,反复练习,多多动手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认真学习再加上课后练习的巩固,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达到真正地掌握化学知识,学会举一反三。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并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在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下,力求做到让学生们抓住教材重点,突破学习难点,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样,才能够在最大范围内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 [M]. 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02860-3/O.919;

[2]唐维杰.兴趣: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你说我说,2009,(08);

[3]衣龙亮.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期刊网;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 多媒体 融合 探析

一、初中化学教学与多媒体融合的重要性

1.是化学学科特点的客观要求。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综合学科,涉及到很多抽象的概念、现象和规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受到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实现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要点的难度比较大,更不用说能够实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了。初中化学教学与多媒体的融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把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通过有趣的化学现象向学生传达知识,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1]

2.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初中阶段的学生贪玩、好奇心比较重,动手能力和表现的欲望都比较强,渴望获得课堂的参与权,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是“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如果需要做实验的话,也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学生基本上很少有参与课堂的机会,从而造成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调动起来。打破传统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实现教学与多媒体的融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神奇和奥秘,逐渐消除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2]

3.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初中化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把多媒体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并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化学知识和现象,给学生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就是学生获得提升的过程,还可以帮助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二、初中化学教学与多媒体融合的实践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有趣的情境导入课堂,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化学课堂也就成功了一半。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例如课前播放动画、视频、科学史实等。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会发现情境中的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便可以增强。

在学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时,鉴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为了制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代表性的化学实验和化学现象,展示一些图片探明现实生活与化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然后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实验室形成简单的认识,用插图并配上文字信息,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器材的名称和作用,让学生对化学形成一个大概的框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模拟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的学习需要用很多实验来验证规律,但是其中有很多实验是我们无法完成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依靠语言描述、板书或者是课件挂图进行教学,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和理解抽象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化学难题便也可以迎刃而解。

例如,在学习《分子原子》这一章节时,如果单纯的口头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学生就会听得一头雾水,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显微镜下放大几十万倍的水分子,告诉学生这就是构成水的最小微粒,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之上告诉学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3.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对声音、图像等素材进行处理,把静态变为动态,实现抽象事物的具体化,把瞬间的变化进行定格分析。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抽象思维等的障碍,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加以克服,从而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再加上教师的讲解,便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节时,涉及到很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很可能认为化学比较枯燥、不容易理解,进而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二维或三维图像,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物质的结构和构成模型,更好的理解和区分分子、原子、离子的形态和特征。[3]

4.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要想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就要利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多媒体教学方式与化学实验之间存在很多契合点,实现化学教学与多媒体的融合,通过直观、生动、启发性的演示,创设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学生就会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粉体,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实现多媒体与实验的融合,在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时,先选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一个人牵着一条狗进入一个神奇的山洞,走了不久狗便倒下死了,这个人便迅速逃出山洞。学生看完之后就会提出很多设想,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是二氧化碳导致的,接着进行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全神贯注的听讲,课堂效率便可以有效提高。

结语:

综合上文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与多媒体融合的探析,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对于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为了改变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之处,初中化学教师就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从学习中发现快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学.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08)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实验教学

基础概念与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初中化学二者缺一不可。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无论是教学计划安排还是课堂教学任务都必须做到对概念原理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效搭配。

一、以概念教学为基础,理清知识脉络

初中阶段学生首次接受系统的化学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这些概念和理论本身具备一定的抽象性,但学生只有将每一种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都学会学好之后才能进一步理解更为抽象的整体化学概念。换句话说,初中化学中的每一理论与概念都是组成化学整体框架的一部分,学生需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感知学习、基础整合和脉络理清,以便掌握化学的整体脉络。

例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中,就有许多需要感知和整理的基础概念,如原子、元素、原子核等概念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要求将概念知识进行基础整理后再了解这一章主要有四大知识要点分别是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和化学式,并分别列出这四类知识点的相关信息条例,学生熟悉记忆后便能给自己脑中留下一个比较清晰的物质知识点脉络图。此外,在进行概念理论教学时搞清楚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都有所帮助。

二、以实验教学为手段,打牢基础知识

新课改后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实验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这无形之中也加重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分量。现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关实验教学的手段、方式、效率提升办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以“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课程中需要涉及到的实验包括实验室制取、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及二氧化碳溶于水等性质的验证的演示实验。众多不同效果、不同参与形式的化学实验,可以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巩固提供帮助。这样,一方面以不同的形象方式展示了二氧化碳的特性,另一方面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可以对理论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和验证,加固学生对二氧化碳基础知识的记忆。

三、交替开展化学教学,构建基础框架

理论概念与实验教学共存于初中化学之中,从重要程度来看二者属于同等地位。从教学要求来看,只有将二者融会贯通于一体,开展交叉教学,让其相互印证,才能真正发挥这两种不同教学内容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概念原理教学的方式介绍化石燃料的概念和特点。在这个概念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为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可信度,可以向学生列举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化石燃料,以便帮助大家理解化石燃料,并了解常见化石燃料的基本情况。然后安排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如甲烷燃烧的实验等。这些探究性或者演示性的实验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一一验证不同化石燃料的理论概念,让大家对化石燃料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丰富教学成果

学习知识就像盖楼,需要从打地基开始一层一层地往上建设。初中化学教学也采用这种模式,将化学教学内容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片面到全面的划分。概念原理性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除了属于两个独立的部分,也分别遵循了这样的排列规律,由教师安排进行层层递进和逐步上升式的教学。当然,这二者在层次递进快慢程度、节奏步调上都比较相似而且相对稳定,教学时产生的效果也能相互呼应。在这种化学教学中,概念原理教学与实验教学效率齐头并进,获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二者的教学效果还可以相互累加,从而使整体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不仅整体遵循这一规律,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设置同样符合这一要求。例如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中,课题内容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每一层次的内容都更为深化,教学难度和理解难度也相应提升。这一单元的课程设置属于典型的层层递进形式,教学时可以给不同深入层次的概念原理内容搭配不同难度的化学实验。如教学时教授溶液概念时搭配蔗糖溶解实验、教授溶质和溶剂概念时搭配碘和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实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搭配水和乙醇的互溶实验等。

五、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在化学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多种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正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部分,能力的培养也是概念原理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双重效果。首先,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比如学生通过观察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洗涤玻璃仪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等演示性的实验,可以让他们更加的细心并且锻炼出能从动作、行为、态度等方面发现重要细节的能力。其次,概念原理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线索整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可以学习到从质量守恒定律中领悟对等的化学方程式必须的条件,还能在不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中逐步锻炼出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第三,概念原理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学生可以在综合教学过程中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化学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观察、推理和思维整合能力结合在一起,从而对化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的时候,就需要将有关碳的概念原理教学与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实验有机结合起来。

事实上,无论是概念原理部分还是实验教学内容都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教学中二者都不可缺少。但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化学教学效果,大家最好能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将概念原理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有效搭配,使这两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达到“强强联合”,从而提升化学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寇中庆.浅析如何对化学概念、原理进行有效教学[J].化学教

与学,2011(5).

[2]黄金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教师,2011(23).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探析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化学已经悄然的融入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好化学知识不仅是顺利通过中考的保障,更是培养自身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在此,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加以研究论述。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实验比较缺乏

化学学科主要研究物质间的连锁反应,实验对于化学教学至关重要。学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直观形象的了解化学现象及原理,结合书本的知识和解释进一步加强对化学的认知和了解,这样更具有实践性。然而在当前的初中化学实验中,教学所用的实验仪器陈旧,实验次数有限,实验过程中的知识点死记硬背这种问题仍然比较常见,导致初中实验教学效果极为有限。

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针对于考试知识要点来在课堂上教学,这无疑就失去了很多考试之外的知识点,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和结合生活思考的习惯,所以在课堂中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写什么学生们就在自己的书本上写什么。再加上沉重的功课和作业,学生们失去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思考,没有将化学作为一种生活工作所需的科学知识。

二、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转变教学观念,以生为本,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才能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切实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与效率。针对上文中提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初中化学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每个学生学好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通往求知欲大门的一把钥匙,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解释一些化学的反应,通过一些实践性的知识让他们对化学这一门课程产生兴趣去理解,减少死读书,读死书这种错误的学习方法。

大自然中有着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很多的微妙变化需要我们带着求知与探索去发现,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平时的户外中,积极的让学生融入自然中,感受着自然本身的化学变化,也不仅仅限于化学实验器材来去了解化学的本质,这样不光能开阔学生学习化学的视野,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不是把学生框在一个教室里让他们做做不完的试题。

2.多媒体教学,深化学生的化学认知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学习化学这一学科,通过影像的放映和各种平面、立体动效的展示,化学不单单是一门仅限于用书本去了解的学科,它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用动画等形式去描绘和介绍化学间分子间的微观反应,从而更好的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尤其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化学间的反应具有不稳定性,化学实验中也会伴随着危险,一些强酸强碱之类的物品可能不合理使用就会对使用者造成危害,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去模仿化学实验的操作,也可以用各种音频及视频软件辅助我们去了解一些化学实验中常出现的问题和规范,这样就可以使学习化学不再单一和死板。老师教学也更加具有生动性和可控性。

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还是有些初中院校无法满足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时间也相对较少,还需要学校加大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为学生营造尽量好的学习条件,以满足化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的需求。无论是书本教学、实验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都是相互弥补、共同进步,要注重积极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3.多样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中要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机制。传统的教学中试卷得分占了大部分比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增强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和自我检查和反省能力,教学模式中应当有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并且淡化用考试成绩作为是否学好化学这一门学科的主要因素,增加学生自评、互评等环节。教师应当接受学生的合理意见和问题反馈,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不仅需要从思想观念上去改变,也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才能丰富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我创新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更好的发挥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化学 优势 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科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经历了投影、录音、录像等过程,如今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 初中化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1 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功能

演示性教学,就指把主要的教学内容、示例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帮助教师进行讲解。初中化学课程包括了基础理论学习和实验动手操作,其中实验操作是初中生必修的课程之一,通过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和技巧。而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际操作不当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化学实验虚拟化,通过演示实验过程,能够让学生详细了解实验步骤、注意要点、实验规范等细节,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同时,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功能省去了大量板书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讲解,提高教学效率。

1.2 多媒体技术增强了初中生物课堂互动性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传统的教师讲述的课堂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处在相对统一的环境中,通过富有生趣的展现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转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同时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发现新知识,还能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发表看法,增强学生信心。

2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2.1 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而初中化学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崭新地进入到学生的学习客场中,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化学单调枯燥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现象让学生难以适应和接受,因此,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相比于传统初中化学课堂的灌输式教学,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灵活根据课程安排组织教学内容,根据化学内在联系和规律,将所要传递的信息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需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知识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传授氮气转化为二氧化氮知识点的时候,可以结合谚语“雷雨发庄稼”,在学生面前展现雷雨过后,植物快速生长的画面,而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雷雨天气过后,植物会快速生长?”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考。而后再根据教学内容展示氮气在雷击作用下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融入水后成为植物生长的重要肥料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运用小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以此将化学课程从沉闷的说教式转化为“动”起来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2 展现多彩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动手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针对课本中的化学实验过程进行讲解,将化学条件、化学结果和现象苍白地让学生强行记忆,这一过程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失去对实验课程的参与热情。

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实验课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还省出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实验课堂的知识密度。在开展化学实验课程之前,教师可以从各方面收集素材,对实验中的知识重点、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整理,将这些重要的知识内容利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视频、动画的形式进行表现、放大和模拟,加以旁白解说化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学习的体验感,进而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中避免犯错误而保护自身,同时还能对化学知识进行再次强化、巩固。

3 初中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

3.1 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展示途径,但是如果使用频率过高,内容丰富,图片花哨,动画五花八门,这种完全依靠多媒体技术、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造成学生过多注视花花绿绿的图片而缺少了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上最需要展现的东西在屏幕上呈现出来,引起学生的视觉冲击,提高学生的记忆程度。

3.2 没有取舍地展示多媒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利用教师对教科书的解读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部分化学教师将课本中的化学方程式、图例等大量搬到屏幕上,缺少创新,多媒体成为化学老师展示的“黑板”和省去板书的途径,这种教学方式实际又回归到传统教学的“灌输”模式之中,增加了学生负担。

3.3 多媒体展示过于花哨

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多媒体的视觉效果,将展示设计得色彩艳丽、丰富,而将实际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放在其次。这种教学展示必然引起学生对色彩的关注,而缺少对知识的思考、记忆。因此在课件设计过程中应尽量简洁、明了,方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参考文献】

[1]龙运海.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5).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重要性;作用

一、化学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多进行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化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初中化学是初中生接触化学的启蒙阶段,这对从未了解和学习过化学的学生而言充满了神秘与未知。如果初中化学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就会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高。化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及课外小实验等,这几种实验都充满了浓厚的趣味性,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运用这几种实验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比如,教师在讲解绪言课时,可以做几个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清水变色”“铁片变铜片”“死灰复燃”以及“魔棒点灯”等,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化学课堂顿时变得热闹活跃,使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此外,初中化学教师在之后的教学中,应当适时变换不同的化学实验,从而稳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氧气,体会到化学实验带来的科学成就。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醋去除水垢这种课外小实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知识,帮助学生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化学为生活所用,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

二、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进行仔细的观察。初中化学实验也是一样,需要对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目地要明确,善于抓住重点,观察要自始至终,无论是显而易见的还是隐蔽细微的,都必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观察,还应排除其他的干扰因素,并实事求是地做好观察记录。具体而言,首先在做一项化学实验前,学生要对实验的器具、药品的形状、连接的方法等仔细观察。其次在化学实验当中,学生要观察反应产生的一系列现象,尤其要对产生的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观察的片面性。比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n)。又如,磷在氧气中燃烧,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观察白烟,又要观察燃烧时的火焰。再如酸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到达等当点时,酚酞指示剂变色的时间很短,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化学实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很多初中生认为学习化学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是因为化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要求学生加以记忆。因此,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反复地记忆,学习化学的过程也是增强学生记忆力的过程。增强记忆最好的方法是做实验,要求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味觉等多个感官去观察和体会化学实验带来的感受,全方位地从不同角度去把握化学实验的反应原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一项反应产生更全面、更丰富的认识,并且这种记忆往往非常牢固。比如,在进行“过滤”这个考试常出现的重要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一次实验操作,仔细体会实验要点的由来,从不同的感官去体会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和记忆,这种利用实验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方法,比单纯从书本上死记硬背化学过程和结果的效率高得多。

四、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化学实验非常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因此,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能够时刻掌握规范的操作,这对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除了学生自己要时刻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教师也应当对学生实验加强监督和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现象。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守实验规范操作,才能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发挥出示范带头的作用,教师的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到学生。当初中化学教师在连接装置、对试管加热、搅拌药品,振荡试管和闻气味的时候都要谨遵化学规范,千万不能为了方便而使操作不规范。因为不符合规范的操作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学生做实验时会不严格按照化学规范操作。比如,在做点燃氢气的实验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防爆炸;在做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一定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导致在给学生做示范性实验的时候就忘记了要演示检查装置气密性这一步骤,这样会对培养学生的习惯造成不良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韩京伟.分析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的作用[J].新课程,2010(12).

2.钱永昌.浅谈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3).

3.唐努尔.伦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J].青年时代,2014.

第13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教学形式

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要求,这是许多初中化学教师共同的感受。只有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才能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主体地位,彻底在身心上解放学生,使得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中获取真知。也只有这样传统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殚精竭虑学生学业无成及师生一起陷入苦教、苦读的境地的尴尬局面才不会再现。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下定决心更新教学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形势的要求,积极尝试适合本班学情的新型教法。

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课堂师生的关系发生巨大的改变。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互补的关系,教师所有的设计和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服务的。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要看他们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效果而定。更进一步来说,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要在很大程度上看教师的引导。换言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要视教师是否巧妙采用新型教学形式而定。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堂课学什么、怎么学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和传统课堂不一样的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课堂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习内容和形式都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这种课堂上,学生先是通过自主学致了解本堂课的知识要点,了解化学现象,弄清变化原因,获得化学知识,掌握相应概念,并且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化学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基础之上,教师组织学生提交、汇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对这些疑难分门别类,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予以突破。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课堂学习时间,提升了学习效率,这样就不会出现像传统课堂那样的教师不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对学生已掌握的东西唆重复的局面。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知识重难点的突破,学习更有针对性。事实证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形式是真正体现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是尊重学生学习能力,是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豪感,促进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方式,是值得所有初中化学教师尝试、施行的。

二、动手操作,活动中学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边学边做的学习方式取得的效果最好。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基础教育课堂都讲究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组织学生通过合理、有效、有趣的方式合作、探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特别是化学作为一门特别讲求注意科学观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注重科学实验、从实验中获取真知的科学,更要侧重引导学生多多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化学知识。此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初中化学课程安排有许多的化学实验,化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以教师演示实验替代学生动手操作的不良教学习惯。要对学生有充足的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做好实验,不必怕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把实验课程做足、做好。

以“酸的性质”章节教学为例,教学大纲给我们的要求是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可是不少教师会担心学生不认真对待或操作不当而造成实验事故,因此就取消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就只能是观察,其效果是他们自己动手实验所无法比拟的。而实际上,只要化学老师交代好注意事项,讲清楚实验的操作步骤,特别指出如果不按正确步骤操作的危害,学生是完全能够独立把这个实验做好的。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教师授课轻松自然,自然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酸的性质有最为感性的认识。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初步解决学习障碍并产生疑难,为下一阶段合作探究创造可能。在这里,自主学习效果决定了合作探究的结果。自主学习效果越好,合作探究的深广度就越高;反之亦然。我们之所以提倡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就是因为这是一种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习可以自行决定学习的方向。在学习中,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思维的独特性,进行思维的有效互补,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范围并最终充实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引导学生建立起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得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个过程往往是学生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得很好的,特别对那些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引导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办法。如学生学习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知识后,对于这一系列知识往往会有所混淆,掌握得不是非常好。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合作探究,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建立起之间的内在联系来,使得这些知识系统化,这样,学生就不会再对这些知识混淆。

参考文献:

[1]余柏志.“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教学参考,2010.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提问评价 教学质量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要点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能使得化学教学事半功倍。而提问之后的评价也是极为重要的,不仅是激励学生的途径,也是进行思想扩充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师的提问方式与评价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对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提问与评价是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擅长将两者有效结合的教师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化学课堂提问评价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已经对初中化学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层次的改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出现的频率已经是少之又少。不少教师还别具心裁地创设出了自身适用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也已经被进行深度发掘,教师的课堂的提问次数和提问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些教师诙谐幽默的提问方式不仅使得课堂充满活力,还有效提升了教学的质量。但提问与评价的相互结合仍未被广大教师所注意,部分教师只是提问,并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有效的评价,间接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变低。还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一样低下。因此,当前初中化学课堂的提问评价现状急需改善,广大教师有必要使其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之一。

二、初中化学课堂提问评价的方式

1.与提问紧密结合,教师提出有效的评价

评价的方面有很多,但最终还是落实到问题上来,所以先要对课上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要把提问的初衷、解题的方式方法、问题的答案等评价清楚,让学生得到清楚的问题答案,解除心中的疑惑。

2.在课堂提问评价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猜想

学生的大胆猜想和质疑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要在课堂提问的评价中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质疑,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空气》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学生首先需要掌握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中各成分存在的作用和意义,还要在学习中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问题出发,先对学生的答案做出评价,在评价中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如教师提问“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有怎样的用途?”学生一般会回答“稀有气体能成为保护气体,能制作霓虹灯和照明灯,还能用于手术麻醉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在评价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评价时可以追问学生“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你认为它还能用在哪些地方?”从评价中再生一问,鼓励学生猜想和质疑,提升教学的效率。

3.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合适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的回答有对有错,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回答错误就一句“答案不对,坐下吧”了事,这样往往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沉闷不语,使学习效率降低,成绩下滑。对于学生的优秀的回答,教师哪怕口头一句小小的表扬就能让学生得到满足感,从而学习更加上心,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回答有所差错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评价也很看重,相关研究表明,教师在学生回答错误之后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启发,能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4.多样化评价方式,提升课堂提问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对于提升提问效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常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与学生互评、小组与小组互评。学生之间的课堂提问评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能交换学习意见、对化学学习进行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互帮互助中学习成长。

三、初中化学课堂提问评价的注意点

课堂提问评价的注意点颇多,其一就是评价中对问题的反思,这是提升提问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对提问的评价也是对问题的反思和总结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其二就是课上提问与评价的准备问题。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把课堂的提问和评价想好,使课堂能顺利进行。部分教师就是因为课堂提问和评价的准备不足,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最后一点就是课堂上教学留白。评价有时也需要点到为止,教师不进行过多的干预反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的留白在课堂提问评价中也同样适用,让学生自己去反思化学知识,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结语

课堂提问的有效评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课堂提问评价的现状,教师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行动,改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合适的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总之,初中化学课堂提问评价与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有责任把评价工作做好,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脱海涛. 谈化学课堂提问的特点和技巧[J]. 甘肃教育,2013年21期.

第15篇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以理论为主

初中化学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所以要求以实验为核心展开教学,以使得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知识运用能力。但是,落实到具体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自己操作化学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之后严格按照教师的操作步骤展开实验,使得化学实验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也无法达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预期目标。

(二)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缺乏兴趣

初中化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由于实验教学理念没有更新,依然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就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于化学实验难以产生兴趣。在具体的化学实验中,包括准备环节、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环节、对实验数学做好记录,这些内容在化学实验中都已经模式化,很难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高度热情。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采用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其一,化学实验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师让学生针对化学理论知识展开研究,为实验分析创造理论条件。比如,在酸碱盐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于酸的性质、碱的性质、盐酸和碱的化学反应以及各种反应式等等都要进行学习。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就可以进入到实验环节了。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就可以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寻求化学实验规律,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起到巩固作用。

其二,对化学实验中所遇到的难点要进行分化,以对酸、碱、盐的化学反应规律深化理解。比如,在溶液实验教学中,就是对溶液的性质进行分析的,包括溶液的导电性,对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采用电离的方式使其自由移动并分离出来。之后,就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的情况将电离方程式写出来。

其三,探索酸碱盐的本质。学生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可以对酸碱盐的本质进行探究,学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更为系统,并形成知识框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中,要根据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分层次展开,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就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化学知识,将酸、碱、?}的共性以及在化学反应中所存在的关联性进行总结,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对于所遇到的问题独立解决的能力。

(二)构建教学情境展开实验教学

面对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教学方法落后的现象,化学教师就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知识需求角度出发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构建教学情境展开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比如,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的方法塑造教学情境,使得实验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模式呈现出来,诸如视频形式、动画形式以及图片和文字的配合,都可以避免让学生接触高危险性的实验,而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整个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要点展示出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让学生对于实验深化理解,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比如,初中化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酸碱盐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与实验有关的样品展示出来,让学生对这些样品充分熟悉,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予以掌握。之后,教师就以播放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将化学溶液以及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展示出来。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就可以将自己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与实验相结合,进行知识对比,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存在偏差之处,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就可以围绕着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

此外,在教学情境中,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当学生观看完实验课件之后,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化合物的化学式,让学生对化合物做出判断,属于是酸性物质、碱性物质,还是盐、氧化物,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实验内容。

(三)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

化学实验教学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关联性,可以引导学生打破从书本中学习知识的单一化学习方法,而是懂得从生活中寻求化学知识、分析化学知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在化学实验教学汇总,要求教学形式多样化,即知识抢答实验教学、分组讨论实验教学等等,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