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食品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食品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食品市场营销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食品市场营销论文

第1篇

按照传统习惯该是月饼唱主角的时候了,各大商场最显眼的销售场上,月饼们都已整装待发,精装的、散装的、套装的,一应俱全,品种不下几十个,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一切和往常一样。

外来品牌像好利来等和本土品牌

食品和礼品市场丰富的今天,越来越理性和趋向于实惠的消费者,对月饼只是应景性地品尝一下,厂家一贯重视的团购也转向其他更为实惠的时尚礼品,月饼的主角地位已经被动摇。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需求是市场动力的源泉,当需求下降时,市场萎缩也就不可避免了,所谓的月饼危机早在几年前已经出现,月饼传统的工艺和华而不实的包装不仅桎梏了月饼市场的发展,传统月饼消费观念以及“冠生园”事件等引发的信任危机,直接导致月饼经济的逐渐衰退。

所以现在很多厂家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情况,生产采取的是定量保守策略,避免因盲目生产而造成的损失。

但是,月饼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百姓中有着深厚的基础,人们很注重节日文化,月饼已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说白了,中秋毕竟是一个有关月亮的节日,而月饼毕竟是一个有关月亮的产物,并且它是在多少年文化积累下才形成的,所以在越来越多的“另类”礼品一点点分食中秋礼品市场的同时,月饼销售的短期限内,还是依然带动了包括商业、包装、农产品深加工、印刷、广告在内等相关行业发展,成就了上亿元的市场消费额。

从中秋礼品市场的构成角度来看,呈现出“情趣化、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

从呈送者和收受者来说,如今的丰衣足食已经使得人们不再把月饼当作是稀罕的美食,虽说有古语云,“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礼品的价格未必高,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秋礼品的无形要求也在无形中提升,比方说,一定要和中秋节本身一样,有供咀嚼回味的内涵,一定要有值得反复赏玩的情趣,一定要能体现馈赠者的个性和受礼者的品位,等等,足以证明礼品市场越来越倾向个性化与情趣化。

于是,按照这样的发展需求,自然就出现了不少符合潮流的礼品。

从06年流行的普洱茶也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首选,既有类似月饼一样团圆象征的外形,也是流行趋势所至。我公司以厂价推出的最新中秋礼品普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价位,不同口感的需求,有特殊需要的还可以定制。

比方说,从实际情况看,随着科技消费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电脑、手机、数码产品等科技产品成为人们追逐的时尚潮流,尤其是在礼品选购上,让人们又多了一种选择。

钧瓷自从登上两届博鳌论坛之后,其知名度与美誉度又重新塑造了一个高峰,对于中秋节这个除去春节外中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钧瓷在文化和市场的接轨上,又作了一次尝试,这次进行中秋礼品市场尝试的荣昌钧瓷坊打造的“中秋团圆瓶”,应该是给中原的中秋礼品市场增添了另外一种颜色。

中秋月亮是圆的,月饼是圆的,这个同样是圆形的钧瓷无论在外观还是在内涵上,都继承了博鳌论坛国礼的路子,结合钧瓷让人浮想联翩的特点,体现了中秋的民俗文化。

参与设计的大师介绍,实际上,这样的结合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商品实用消费的心理,这样的一个把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相结合的产物,其实也是把艺术作为市场,把市场艺术化的同时完成与传统文化的接轨。

这样的尝试对于钧瓷来说,应该算是又一个商业上的突破,就算脱离了中秋节的时间主题,由于其本身的艺术价值,还是可以独立存在。

保健品是有着明显淡旺季的

快速消费品,由于中秋节送礼风气盛行,为保健品注入了强心剂,成就了保健品的一个销售旺季。

另外像糖果、副食品等等,都可以被商家贴上一个“恭贺中秋愉快”的标签,针对中秋节大做文章。

餐饮也是一个消费的高峰期,在中秋节期间,不少在外忙碌的人都会选择和家里人团聚作为最好的礼物,某商家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往年的预定情况,多数都是十几个人的大圆桌,基本上是一家老小,祖孙同堂来享用团圆饭的居多,今年马上就要迎来又一个中秋节预定高峰了,合家前往饭店吃“中秋团圆饭”,已经成为中秋一景。

另外,注重生活品位、追求幸福感、崇尚文化和仪式,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经从“物质时代”迈向“后物质时代”,手机短信、互联网、速递公司、邮局已经成为中秋市场的“新宠”,大大地“火”了一把。

短信有望为运营商和网站“掘金”掀起又一大热潮,许多网站都像往常一样推出了“月饼贺卡”。看得见,吃不到,虚拟世界带来的可都是实实在在的价值。

“只有淡季观念,没有淡季市场”,产品由于受到人口流动、购买力、购买周期的影响,常常会在某一时段出现销售持续低迷,这个阶段内销售额有一定程度降低,我们通常就称其为“淡季”,许多产品的淡旺季现象是十分明显的。

第2篇

依据车辆及机具的用途,在零售客户管理信息系统中将客户分为五个大类:公务车、家庭用车、营运车、非车辆用油和工程机械。营运车以52%的需求量比例成为最大的成品油需求客户,公务车和家庭用车的占比分别是27%和12%。可见,营运车、公务车和家庭用车三类客户是成品油市场的需求主体。按照客户需求偏好,可以将客户分为四种类型:服务偏好型客户、价格偏好型客户、便利偏好型客户和品牌偏好型客户。

二、营销策略的应用

成品油零售市场核心营销策略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差别化营销。实施差别化营销策略有两层含义:一是同一种营销措施在不同市场、不同的客户、不同的竞争阶段具有差别化。二是在相同的市场阶段采取多样化营销手段满足客户不同需求,实施全方位的营销。

(一)市场营销策略网络营销

主要是通过增加网络数量,提高网络覆盖率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大。实践证明网络发展的重点区域是高速路及其出入口、市区、县城。品牌营销。主要通过加油站形象改造、媒体品牌宣传、提升服务质量、服务内涵等手段提升品牌竞争力,进而巩固和提升市场占有率。政策营销。主要是通过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关系,一是打击假冒站;二是打击和取缔违法经营的站点;三是清理流动售油车。利用职能部门对市场进行整顿规范。价格营销。市场经济发展越成熟,客户的盈利空间越低,对成本的控制越严格,对油品价格越敏感。在所有的营销要素中,价格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四位一体营销战略。“四位一体”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借助油品市场的有利地位、网络优势和客户资源,整合“成品油业务、非油品业务、加油卡业务和自助加油业务”四项业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营销战略。交叉营销。通过与大型通信企业和百货商贸企业等进行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的整合,实现共赢。

(二)价格营销具体措施加油卡积分优惠

隐蔽性好,在实际操作中加油机价格保持不变,客户私下与我公司签订购油协议,竞争对手不易察觉,不易复制,在竞争中能够获得“先手优势”。针对性强、效率高。针对价格敏感的客户群体,可以实现差别化定价、一户一策。因此在扩销增量和应对竞争中代价最小,效率最高。点对点竞争“:点对点”竞争采取加油机降价方式,损失较大,阶段性强。主要目标是“以打促谈”迫使对手放弃低价政策,共同推价稳价;向竞争对手要增量,提高市场份额。“点对点”竞争类型有三种:一是以小博大。二是两站势均力敌。三是以大搏小。机出小额配送:弥补直销市场空白。机出小额配送站销售对象是商客部门现有客户经理覆盖不到的柴油客户。如农村售油点、小型社会经营单位、有自备储油罐的车队、施工工地、工厂矿山等客户。定价灵活,通常最低限价略高于当期直销批发价格,但不低于大区调拨价格。油非互促:油非互促将顾客的油品需求和非油品需求有机的结合,油品销售创造客户进站消费的契机,非油业务满足客户的便利服务需求,两者互为促进。为了强化油非互促的效果,可根据竞争的需要辅以一定的油品或非油品优惠。原则上每个拥有便利店的加油站均可实现油非互促。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加油站客户结构不同指定适合的互促商品,以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最大程度发挥互促效果。

(三)营销中的三个平衡规律影响

零售经营的主要宏观要素包括:资源投放、批发价格、竞争对手促销、我系统的零售营销策略。河北的零售市场至少存在3种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的平衡规律。供求平衡规律:供求平衡是成品油市场最重要的平衡关系。处理好供求平衡关系有以下几个要点:首先是对市场需求规模和增长幅度相对准确地预判,其次是制定合理的销售计划,再次是资源投放的调节。批零平衡规律:从全省宏观角度看,批零价差超过400元时,社会单位价格竞争力显著提高,市场份额将扩大,主营单位零售市场份额将受到压缩。量利(价)平衡规律:量利平衡是零售业务经营调度指挥的主要依据。处理量利平衡的基本原则是:量是前提,以量保利;价是杠杆,量价互动,实现量利平衡。在一定的市场阶段,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如果竞争主体的销售计划之和大于市场需求,则必然会出现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所有活动最终都体现在价格上,因此量利平衡表现形式是量价平衡。

(四)不同市场阶段的营销策略

供不应求市场阶段:近年来,成品油市场出现了多次批零倒挂现象,加油站经营困难,部分实力强的加油站采取高进高出的策略,勉强维持运营。营销策略为有节奏的进行保供,维系地方经济正常运转。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将资源向重点目标客户倾斜,要用资源去开发、维系客户。供求平衡阶段:市场特征是在这一阶段,资源供应趋于正常,社会加油站恢复正常经营,但盈利空间并不大。营销策略为是增量、增效的黄金时期。要合理把握资源投放的数量及价格,按照批零平衡的规律维系好供求平衡的良好局面,在源头上控制社会加油站的竞争力,在此阶段零售促销也不宜过度,一是在面上要控制范围,二是在价格上要控制优惠幅度。供大于求阶段:市场特征是低价资源大举进入,资源严重过剩。营销策略为应对竞争,保量、保利,针对不同的商圈、不同的客户群体采取差别化营销措施,以最小代价维系最大的市场份额。对低价竞争要采取审慎跟进的策略。小站主动出击抢市场,大站稳量保份额;发挥加油卡核心竞争优势,在形势不利的局部区域灵活运用加油卡积分优惠,开展三进一留目标客户开发,采取隐性竞争的手段获得相对竞争优势。

三、项目实施后

第3篇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当我们经营很多品类产品时,品牌到底如何定位?尤其对大品牌而言,如何让它“大而不乱”?笔者在此浅谈几个观点:

1)卖点不等于定位

正因为很多人,在“定位”和“卖点”之间混淆,把它们看作一回事,导致一个品牌旗下的一个品种一个定位、一个品类几个定位,最后变成:一个品牌少则7-8个定位,多则十几个定位,消费者根本搞不清楚他们到底在“卖”什么。从而,一个好端端的品牌也就失去了定位。

那么,定位到底是什么?卖点到底是什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在此做这样的回答:

定位,一定要讲一个概念:包容性。

也就是,它必须有效覆盖这个品牌旗下的所有产品,否则就不能成为定位。而卖点就不同了,它的使命主要是把那个产品卖好,甚至把那个SKU卖好就行,不需要太多的包容性。所以,定位和卖点的区别是:定位肯定是卖点,但卖点不一定都能成为定位。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卖点才能有幸成为定位。

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应该这样理解:企业忙于做产品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卖点,但这些卖点之间没有什么内在联系,甚至各自为政、相互矛盾。然而,企业意识到品牌并按照品牌经营的相关规则去做产品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卖点将成为这个品牌的定位,而其它卖点都要为这个定位服务,成为它的支撑点,并相互协调一致,避免冲突。

我们举些例子。目前很多彩电厂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液晶电视,并喊出很多激动人心的产品特点,诸如1920×1080分辨率、6000:1动态对比度、680亿色彩、丰富的数字连接端子、烤漆时尚外观等等。这是什么?这就是卖点。也许消费者为这些卖点愿意付钱,甚至已经购买具有这些功能的液晶电视。但这不等于他们所买的这个产品的品牌就有定位。其实,中国很多彩电品牌都处于这个阶段,只是在“卖产品”。

那什么是定位呢?我们拿索尼BRAVIA来举例。它同样有以上所列的各种卖点,但它除了这些卖点以外,还会强调另外一个贯穿于所有BRAVIA产品的“卖点”,即“多媒体高清娱乐世界”。与其它卖点相比,这个“卖点”有了很大的包容性,故它就成了BRAVIA的品牌定位。那么,其余卖点该如何呢?就要为了凸显和巩固这个定位而努力了。所以,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索尼BRAVIA的多媒体兼容性、音响效果等与其它品牌产品相比总是更胜一筹。尤其,它的最近开发的概念电视似乎将“多媒体高清娱乐”推向了极致。

不过,对索尼而言,被三星侵蚀份额的倾向也不容忽视。如果仅仅停留在品牌定位和产品设计层面,而其它营销活动(如终端拦截)跟不上来,将照样被对手打败。因为,大家都知道,品牌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因为索尼有定位而误认为“他们将所向无敌”。

2)避免定位的“不疼不痒”—---要有“杀伤力”。

在现实营销活动中,当我们好不容易分清楚“卖点”和“定位”之区别时,紧接着就会遇到另外一个麻烦,即:为了找到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品牌定位而陷入定位“不疼不痒”的陷阱。比如很多企业所倡导的“梦想”、“快乐”、“关爱”等定位最为典型。如果你问消费者会发现,几乎没有一个消费者为了它们这些定位而买它们的产品。

品牌定位的使命是什么?就是要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生意,否则就不需要它。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定位一定要有杀伤力,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才行。我们还是举一些正面的案例来说明。

宝马的定位大家都知道,是“终极驾驶体验”(也叫“驾驶乐趣”)。那么,这个定位的杀伤力在哪里?我们来看看宝马是怎么做的。

他们为了让这个定位对生意发挥作用,可做足了功夫:无论是发动机的性能,还是轮胎的设计,无论是驾驶舱的人体工程学,还是车体外观的运动美学,它的每一个卖点都支撑和凸显着“终极驾驶体验”。

比如,宝马车的方向盘有个主动转向系统。核心是内置在方向盘传动轴上的一个行星装置。这种装置使用电动机调节方向盘转向传动比,并且根据汽车行驶速度增大或减小方向盘转向传动比。在低速或最低速行驶状态下,转向比率非常直接,使汽车反应灵敏并且将转向所需能量降到最低。在低速行驶时,尤其在狭窄的停车空间行驶时,方向盘从左边极限位置转到右边极限位置只需要两圈。这给驾驶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

也许,类似这样一、两项功能的设计,其它品牌也能做到,但所有功能都围绕“终极驾驶体验”而设计的,还是宝马首当其冲。所以,喜欢开车的人,当他的财力达到买得起高档轿车时,就难以抗拒来自宝马的巨大“杀伤力”。

如果要举本土品牌的正面案例,我就举伊利。作为典型的本土企业,伊利的发展也不得不引人注目。他们自从1997年开始做全国,在短短9年期间从不足10个亿做到100多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乳业第一品牌。那么,他们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笔者认为,他们早期在无意和有意之间所坚持的“天然”的定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里,就牛奶而言,“天然”是最具“杀伤力”的定位,只要是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纯天然、物污染的牛奶,消费者就难以抗拒,难以找到一个不喝的理由。正因为这样,光明、三元、三鹿等资格比伊利还老的品牌却屡屡让步,使伊利快速成长为“准世界级品牌”。而后来,它的“弟子”蒙牛,也复制其品牌定位,围绕“自然”、“好味道”做文章,似乎也在一瞬间成就了更加传奇的“蒙牛速度”。

所以,品牌定位一定有极大的杀伤力,一定要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否则,有它、无它没什么两样。

3)当定位的包容性失效时---停止延伸!

对品牌定位而言,“包容性”和“杀伤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实现营销活动中,这两个往往会对立起来。也就是说,品牌定位的包容性好,杀伤力就会下降;杀伤力高,包容性却受限。当一个品牌陷入这种困境时,又该怎么办呢?

最佳的解决方案,不外乎在品牌架构上做文章。也就是,当你的品牌定位的包容性不能再有效覆盖你要做的品类时,这个品牌就应停止延伸了。

第4篇

论文摘要:正如吴青先生在本文所说,中国的传统珠宝产业以黄金和翡翠为主,钻石几乎不被人们认识。启动这样一个“遥不可及的舶来品”的市场需求,是一个见功力的大举动。在启动需求、引导消费上戴比尔斯做到了、做好了,因为他们专业。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关于珠宝业市场营销的成功案例去学习、去解读,我们还有更多的市场需要启动,诸如中国传统的黄金消费市场、玉石文化市场等等。

中国钻石业的发展与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是分不开的。它经历了由形象营销一分类营销一产品营销一品牌营销的四个阶段.始终因势利导引导着钻石业走向成熟。

一.投石问路厦门试点获成功

中国的传统珠宝产业主要以黄金和翡翠为主.即使在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珠宝市场黄金和翡翠仍占绝对优势.另有一小部分的红蓝宝销售而钻石几乎不为人们认识。钻石首饰零售主要在银行金店、友谊商店,侨汇商店内进行销售.从事零售的珠宝商仅存备少量的钻石首饰由于市场规模不确定、珠宝商的主要业务是黄金首饰的零售.因此钻石行业本身还谈不上有任何市场营销的概念。

当时的戴比尔斯在福建厦门进行试探性的市场营销投入.在厦门电视台投放结婚钻石首饰的广告.并在相关杂志媒体上发表公关文章介绍钻石的来源,历史等。钻石很快被那些意识超前的消费者所接受他们成为率先拥有结婚钻戒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起到了无声宣传员的作用。人们渐渐认同.钻石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饰品、非常尊贵的饰品,有着特别意义的饰品。

二、形象工程”造就钻石业基础贸易

经过厦门有效尝试.戴比尔斯于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在这一阶段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代表整个钻石行业进行整体的市场营销目的是建立钻石的形象,提高消费者对钻石的整体需求。以结婚钻戒广告为切入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和一些重要的省,市电视台播放结婚钻戒广告.并在行业杂志和大众杂志上刊登结婚钻戒的平面广告。结婚钻戒广告对整个钻石行业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成为钻石业的基础。

在向消费者传达“钻石的情感意义”的同时戴比尔斯配合1997年5月1日颁布的国家钻石分级标准.进行有效的教育工作。一方面在行业内开展行业培训l对中国主要城市珠宝商进行钻石基本知识和销售技巧的培训先后有近五千人参加了专题培训解决了钻石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店内4C资料的发放、公众媒体的公关文章向消费者介绍钻石的历史、传说,评价钻石的4C基本知识及钻石首饰购买技巧等改变了钻石是“遥不可及的舶来品“的观念。

这样钻石不再是简单的珠宝首饰而是可以传情达意的爱的礼物。而国家标准的建立则树立了钻石的可信度令消费者对于钻石及钻石业有充分的信心。所有这一切.都树立了钻石“独一无二”的形象,为钻石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分类营销满足不同消费群对钻石的需求

九十年代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年。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于钻石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分化形成了不同的消费群体。为了满足这些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要.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别的市场营销。戴比尔斯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将中国钻石市场细分为“结婚钻戒“.“女性钻饰”和“男士钻饰“三大类别分别进行营销。

“结婚钻戒“的成功营销使”钻石是表示爱的特别礼物“的概念深入人心各主要城市的结婚钻戒拥有率逐年攀升.个别较发达城市(如上海)的拥有率已接近日本等发达市场。在结婚时赠送结婚钻戒在很多地方已成为传统。

“女性钻饰“的营销策略以”钻石表达女性自信“为诉求将这些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和品位与钻石时尚的光彩相联系.鼓励她们为自己购买钻石。由于推广的范围大至今”女性钻饰“首饰销售已成为中国钻石首饰市场的主导。

而“男士钻饰“以”钻石代表男人事业的成功“为诉求.但由于时机尚未成熟.市场未达到预想的效果.推广近两年后撤出。

四,产品营销直接引导市场销售

戴比尔斯大规模的市场营销在中国钻石首饰零售业形成了基本格局。但是由于中国钻石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钻石所占比重仍然很小几乎没有针对钻石的市场营销活动。部分珠宝商开始着手的市场营销活动,主要采取价格促销手段,远未进入真正的市场营销领域。

而消费者对于钻石的需求则远远超越了市场的发展因此.有季节性.时尚性的个性产品的营销策略呼之欲出。

1999年.戴比尔斯首次联合上海.北京两地15家珠宝商共同推出了以钻石吊坠为主打产品的”夏日引力”推广活动。以”夏日引力”为主题的系列产品.吸引年轻的都市女性购买为目的,获得了不小的成功。后来的”本色”系列女性钻饰.”都是钻石惹的祸一一煽动”系列钻石吊坠推广活动,情人节”月光”系列.都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时尚产品为主要诉求的产品营销的成功案例.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推动了钻石业的进一步成熟。

五,品脾带领钻石业进入新时代

中国钻石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珠宝首饰零售队伍,在零售市场上虽已形成了一些全国性或区域性品牌,有较为广泛的市场覆盖率及市场占有率.由于历史的原因、政策的原因.这些品牌尚未有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产品定位。究其原因,有”四个缺乏”:

缺乏有相当销售规模的钻石首饰品牌.目前大品牌的钻石首饰市场份额也仅在1%左右.无法组织有规模的市场营销策划。

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钻石的品质和零售价格方面的竞争,例如强调钻石的净度级别、颜色级别.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大家都强调Vs_VVS净度、H-I颜色.而价格的真正打折空间也非常有限。

缺乏市场营销的专业人员.即使有好的策略.也往往没有好的专业策划和执行。缺乏有长期全面的品牌策略。珠宝商往往忽视根本性的产品定位和品牌建设.也没有个长远的全方位的策略作保障.使得很多的活动或流于表面.或浅尝辄止.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此同时.中国这个拥有13亿消费者的巨大市场也令世界各地的珠宝商向往。除了一些国际著名品牌,香港、台湾的珠宝商更是充分发挥其同宗、同文化的历史优势和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在大陆这片市场上充分展现。到目前为止.香港特别行政区内知名珠宝商基本上都把战略中心向大陆地区转移。海外知名品牌的介入.一方面使国内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另一方面.也迫使国内珠宝商认真考虑成功的市场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在这一背景下.近几年来.不少国内品牌在扩展市场份额的同时.开始尝试各个层面的市场营销手段.从电视形象广告到主题产品推广.从统一的CI形象到精心策划的公关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六、未来,帮助国内珠宝商树立自己的品牌

20O1年.DTC钻石贸易公司正式承担了戴比尔斯集团全球市场的钻石营销工作。作为戴比尔斯的下属公司.它的职责--简而言之一就是扶植钻石供应线的有能力的下游商家.建立强有力的品牌形象.从而更好地”卖”钻石。DTC身份的转变,也标志着其在中国钻石业的发展中将起到新的作用:它不仅要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中国钻石零售市场的整体拓展.更将其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国内珠宝商树立自己的品牌。DTC认为.在高档奢侈品领域.品牌具有超凡的力量.如香水行业.手表行业等都以品牌引领产业发展。一句话.品牌能给这个行业带来全新的.也许是”质”的飞跃。

今后.DTC钻石贸易公司在中国以品牌为主题的推广将分两个层面进行。

第一阶段.实施市场细分后的个性产品促销策略。通过现成广告材料的合作使用.将其市场营销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至二线甚至三线城市。与此同时,拓展现有推广品牌的外延例如在现有结婚钻戒广告、推广的基础上,将”钻石是爱的特别礼物”的概念延伸到每年的情人节礼物系列及结婚周年纪念的礼物等。在女性钻饰的范畴.则继续以钻石吊坠为主推产品.鼓励女性自己为自己购买钻石首饰,并以此带动女性钻饰市场的整体成长。

第二阶段.品牌营销策略。通过与各地重要珠宝商的合作.加强品牌建立和市场营销的改善,包括.

提供专业性的培训.为珠宝商提供专业的广告、宣传、公关的素材。

鼓励珠宝商参与市场营销活动.同时利用DTC钻石贸易公司的现成广告材料帮助珠宝商提高广告宣传效果和市场营销的质量。

协助珠宝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第5篇

2009年4月28日,各大报刊纷纷转发一条惊人的消息:芭比娃娃的创造者、85岁的露丝·汉德勒女士去世了。半个世纪以来,露丝创造的芭比娃娃几乎已经成为全世界小女孩的心爱之物。随着这个大眼睛、长头发的玩具娃娃的畅销,今天的"芭比"已经不仅是一个玩具,它是美国女性的一个象征,更是美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正如遍布全球的麦当劳、肯德基一样。作为创造这个品牌的露丝,她用自己一生的努力,给了全球的女性以梦想和希望。

1916年,露丝·汉德勒出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她的父母原是波兰人,为了逃兵役,像无数个到美国寻梦的移民一样,他们乘坐又热又脏的蒸汽船,来到了大洋彼岸。一天,她突然看见女儿芭芭拉正在和一个小男孩玩剪纸娃娃,这些剪纸娃娃不是当时常见的那种婴儿宝宝,而是一个个少年,有各自的职业和身份,让儿非常沉迷。“为什么不做个成熟一些的玩具娃娃呢?”露丝脑中迸发出了灵感。经过一番周折,她设计出了一个可以满足对完美女性的幻想的娃娃。

她是个大人,四肢修长、清新动人,虽然身材很好,但被漂亮的衣服紧紧地包裹着,她的脸上还流露出像玛丽莲·梦露般的神秘,虽然只有11.5英寸高。最后,露丝把自己的女儿芭芭拉的昵称“芭比”给了这个可爱的娃娃。

从第一个芭比诞生之日起,它就一直在被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芭比娃娃的外形历经约500次以上的修正与改良,成为今日的样子。为了让“芭比”有漂亮的时装,从1995年至今约有10亿件以上的衣服生产出来,每年约有一百款“芭比”新装推出。现在“芭比娃娃”畅销世界150个国家,总销售量超过10亿个。这个介于小女孩和成年女子之间的美国少女,是世界玩具市场上畅销最久的玩具,成为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心爱之物。

露丝·汉德勒女士创造出来的芭比娃娃,已经远远超越了玩具的定义,成为一个不朽的文化符号。露丝曾经在她的自传里说过:“我创造'芭比娃娃'的理想就是,通过这种玩具的诞生,让所有的女孩子都意识到她们能够成为自己梦想成为的任何一种人。'芭比娃娃'代表了女性拥有同男性一样的选择权……'芭比娃娃'已不仅仅只是一种玩具,她已经成为女性消费者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我为此而感到高兴。”

第6篇

文化是人类物质和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和内容,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民族文化产品是文化的延续,自然也包含着真善美的境界,审美功能是民族文化产品的基本功能。民族文化产品源自民族文化,在加工、包装等多个环节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民族文化产品,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产品的支撑,同时民族文化也直接影响着文化产品的审美。以民族歌舞为例,自然、朴素、原生态是少数民族歌舞产品的共同特征,这是民族歌舞与众不同的特征,也是在此类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上开发文化产品的优势所在,相关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自然也保留了这些特征,民族文化产品中所保留的民族元素塑造了民族文化产品的别样美感。这种美感在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快节奏、喧闹的城市压力生活反衬下,更凸显了其纯真质朴,从内在上迎合了民众对自然纯真的审美追求。同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民族文化产品也会在原有美感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以加强文化产品的审美。以贵州的文化产品《多彩贵州风》为例,该产品在贵州境内民族文化艺术采撷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舞台艺术进行改造,最终使得作品形成了朴素、华丽、原始的美感,在原有美感的基础上增加其可审美性。[4]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对象是民族文化产品,突出产品特色,强调产品功能是市场营销的主要工作,因此基于产品的立场,在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中把文化和审美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二、深层消费价值:民族文化产品引领文化关怀

民族文化产品是在民族文化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文化产品,虽然有民族属性,但民族文化产品同样有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如市场性与非市场性、价值的非消耗性、效用和价值难以估量等特征,但和其他产品一样,民族文化产品同样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顾客需求特征来调整自身的定位,并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市场营销环节进行相互协调,使各个环节围绕顾客需求来进行活动,顾客对民族文化产品的价值需求便是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所需要强调的价值取向。消费者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正是由于其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在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中必须强调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性,把文化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价值导向才能使潜在的目标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清晰的认知,以此来满足消费者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逐渐成为民众消费的重要项目,对大众消费者而言,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有别样的民族风情和民族韵味,和大众消费者所经常面对的主流文化有所不同,民族文化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民族文化的新鲜感和好奇感,同时也可以使消费者认知民族文化,这是民众对民族文化产品消费的普遍心理。另外文化产品的消费往往是消费者表明自身身份地位的标识,现代社会中,不同的社会分工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往往会根据产品定位选择消费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产品,与民众对温饱消费的需求不同,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是民众在温饱之上的消费,通过民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来使自身精神感到愉悦和满足是民众对民族文化产品消费的基本要求,因此强调其中的文化内涵可以满足相当部分民族文化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的共同价值需求。市场营销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市场,特别关注“顾客需求”,以满足顾客需求来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也就是“如何给予满足”的思考方式。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并不是想消费、使用和取得产品本身,而是通过消费、使用、取得产品,获取一定的利益。产品又分五个层次:中核利益、产品形态、产品属性、售后及未来的可使用性。其中,中核利益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对民族文化产品而言,民族文化是消费者对民族文化产品最关注的问题,民众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方向便是民族文化产品的价值导向,在市场营销中突出文化自在情理之中。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源自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在信息量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做出决策,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无处不在,剧增的产品信息使得消费者对于各种产品选择无所适从,特别是文化消费产品,从源头至过程在信息传递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很容易混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因此突出文化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点是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的关键。在民族文化的市场营销过程中,强调文化价值也可以使产品与目标消费者更准确快捷地发生关联。

三、“眼球”消费价值:民族文化产品刺激审美需求

审美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产品与人的关系是微妙的,富有审美观感的产品往往更容易刺激人的眼球,更容易和人的情绪达成良好沟通,刺激人的消费行为发生。一句话,审美是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基本需求,也是其消费行为发生的主要动机之一。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主要是为了达成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产品的审美则是消费者精神愉悦的原因之一。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受时代、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从时展来看,虽然文化以经济为基础,但一直以来两者都是以平行线的状态保持发展,并无太多纠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审美文化开始受到多方关注,经济审美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德国学者提出“审美经济”概念以后,审美经济便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审美经济时代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了经济活动中审美要素的更多干扰,审美也因此为消费者消费增加了产品新体验和新的消费理由。审美经济形态下文化产品的发展自然也表现出了审美对文化产品消费的影响。在审美时代中,民众的消费行为表现为从单纯的物质需求转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消费行为受消费对象的审美所影响,文化产品的消费同样也不例外。从文化产品本身来看,审美是文化的本质属性,因此文化产品的开发自然也延伸了文化的审美,但是由于文化产品并不具有审美这一种特性,还有娱乐性、使用性等特性,如果在文化产品中其他特性超出了产品的审美特性,或者消费者更关注其他特性,则产品的审美特性便不能为产品的持续生命力提供支撑。一旦产品的娱乐性或其他特性完成,则产品也随之终结。如果文化产品能够恒久追求其审美品质,文化产品也将超越时空和环境条件限制延续其产品生命。文化消费所关注的是消费者的精神满足,因此文化产品的发展必须吻合民众的审美心理,并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才能使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审美需求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民族文化产品源自民族文化,和大众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有所不同,文化产品中蕴含着民族审美意识,而这种审美和大众的审美观是不一致的,民族文化产品的审美功能可以使消费者在原有的审美观念上带来新的元素,并在这种审美观念的持续影响下,提升消费者的审美能力。主观上的审美需求及客观上带来的审美效果促使审美经济时代下的消费者更加关注民族文化产品的审美性。消费者需求是市场营销的方向,消费者在审美方面的需求要求民族文化产品在市场营销上要突出其审美功能。四、市场营销价值:民族文化产品引导文化消费与审美消费市场营销是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综合过程,在这个综合过程中,产品是逻辑起点,没有产品的配合,市场营销便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以民族文化产品为起点的市场营销同样也结合产品的特性来进行。文化和审美是民族文化产品的基本功能,文化和审美的民族性决定了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也必须服从产品的民族性,在此基础上来对民族文化产品进行营销。民族文化产品中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是产品的基本特征,市场营销必须突出产品的特性,并在营销过程中服从产品的文化和审美的民族限定性。[5]从审美方面来看,市场营销的过程是在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对产品所进行的定位、包装、营销的过程,加强产品的可审美性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工作。民族文化产品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功能奠定了市场营销在产品包装和美化方面的良好基础。而民族文化产品中所蕴含的民族审美意识奠定了产品营销在美感上的基调。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强调文化价值对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效果达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市场营销本身而言,市场营销的目的是使消费者对此产品与彼产品区别开来,尽快锁定目标消费者,并发生交换行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无论是营销策划或营销策略制订都是以此为出发点,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审美意识是其与其他文化产品区别开来的特殊之处,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性和审美性的强调可以使市场营销的产品区别效果更加突出。民族文化是产品的特色之处,民族文化是民族民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民族文化植根于民族肥沃土壤,拥有勃勃生机,经过时间的打磨,民族文化历久弥新,形成了顽强的生命力。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开发的民族文化产品也因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勃勃生机支撑而与其他产品区别开来,市场营销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性强调可以使营销过程的合理性得到强化,并因为民族文化的浸润,而使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形成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有利于市场营销形成持久的文化效应。

四、结束语

第7篇

我国药品零售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连锁经营模式,目前已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400多家,连锁门店7800多个[1]。采用连锁经营模式能够方便药品企业监督和认证,有利于规范药品购销渠道和保证药品质量,还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因而连锁经营将成为我国药品零售业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3年将开放药品分销服务行业,我国药品零售市场将由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主宰,我国的企业欲与进入我国市场的国外企业相抗衡,要想扩大经营规模,争取市场份额,提高盈利水平,就必须制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营销战略。

1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和分类

11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

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成长、发展的总设计和总规划,由相互联系的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目标市场的选择和营销目标的确定;第二部分是达成目标的营销策略的制订。市场营销战略不是一种目标,而是一种具有一致性的市场营销方向,一旦建立,不可轻易改变,且应贯穿于企业一切市场营销活动中。

市场营销战略的目的在于动员企业资源在营销战术上先声夺人,并把企业的全部资源纳入统一的战略轨道,这有助于企业营销战术的效能在不受既定目标约束的情况下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12市场营销战略的分类

市场营销战略可分为4类。第一类为侧翼战略,指企业采取的避开行业领导者的领先市场,从侧翼发动“奇袭战”,占领市场空隙的策略;第二类为游击战略,指规模较小的企业采取的在市场上选择一块足以防御,而其他企业难以进攻或不愿进攻的市场部分的策略;第三类为防御战略,指行业领导者为捍卫自己的市场领先地位,采取的不断完善自我和阻止其他企业进攻,以保持其市场占有率的策略;第四类为进攻战略,指规模较大的企业通过分析行业领导者的力量状况,采取的选择行业领导者力量薄弱之处或在一条较短的战线上发动进攻的策略。

2市场营销战略的制订和实施

21市场营销战略的制订

211选定市场营销目标: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结合对营销环境的分析,去发现能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的有利机会。营销环境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微观环境参与者包括企业本身、供应商、顾客、竞争者和公众,宏观环境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技术因素、政治法律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企业通过对营销环境的分析、评价,拟定对策,选定营销目标。

212确定市场营销战术:战术即为创意,是一种竞争性的心理上的进攻角度[2]。选择的营销战术必须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具有某种独到之处或优势,还必须针对消费者的心理攻击点,即在消费者心目中保持一种能使企业的市场营销计划得以有效实施的进攻位置。

213制订市场营销战略:将具有竞争优势的营销战术转化为营销战略,努力使营销战术与企业组织机构融为一体,成为企业的主要营销战略观念,并保证这种活动的持续性。此外,制订战略的重点在于改变企业内部因素,而不是企图改变企业外部环境。

制订战略时应遵循一致性原则和单一性原则,即在营销战术转化为营销战略过程中,必须保证有一个一致性的市场营销方针,并从对手最薄弱的地方着手,集中精力于一个单一有力的销售行动,并淘汰难以施行和效果不佳的营销战略。

22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

企业的营销战略一旦确定,就应该着手制订营销计划,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实施。但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应分析潜伏于人们头脑中的想法和观念,并积极而巧妙地加以利用,对营销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

3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是指经营同类药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个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配送、统一质量标准、采购同销售分离、规模化管理组织形式的零售企业[4]。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实力,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战略。

31侧翼战略的应用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医院药房。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到医院就医,在医院药房取药”的思维模式,而不习惯到零售药店进行处方外配,只有在患小病时优先选择直接到零售药店购药。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作为具有先进经营模式的零售药店,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侧翼战略,吸引医院药房的潜在消费者到连锁药店购药,以提高药品终端市场的份额。

311低价侧翼战略:我国医院药房的药品一般采用最高零售价,这是由医院进药数量有限和行业垄断地位决定的。而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具有规模化经营的特点,能以较低价批量进购药品,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可运用成本导向法和需求导向法,制定出低于医院药房的药品销售价格。

312老顾客档案侧翼战略:据了解,我国一些小型药品批发站点也为人们提供小批量批发药品服务。由于医院药房有凭处方取药的限制,而处方的药量一般仅为几天,故一些患慢性病或治疗周期长的患者出于经济考虑,趋向于到批发站点购买所需药品。但我国《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12条规定:未经批准,药品批发企业不得从事药品零售业务;药品零售单位不得从事药品批发业务。显然,这些药品批发站点的行为不合法,迟早会被取缔。药品零售连锁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建立老顾客档案业务,对连续购买同种药品的老顾客给予价格优惠,并制订优惠数量级别和价格标准。

313多元化经营侧翼战略:医院药房只供应药品和部分保健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则可以不受限制,经营药品以外的物品,如食品、健康护理用品、美容化妆品、休闲娱乐用品、家庭日用小商品等,而且还可以开展其他业务,如深圳海王星辰连锁药店就开办了兼营彩扩业务的药店。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还可以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医院药房具有固定的消费群体,而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则具有资金的优势,因此,中、小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采用游击战略,避开激烈的竞争,开拓自己的市场空间。

321地域游击战略:我国医院一般都设在城镇,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连锁门店也大多集中在城市繁华地段,而乡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几乎没有医院,有的只有卫生站,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也很少涉足。中、小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可以避开经营费用较高的城镇地区,发挥自身小巧灵活的经营优势,在农村开设连锁药店。例如,2000年9月成立的民营企业广东柏康连锁药店就将农村作为根据地,所开设的40多个门店全部深入村一级农村腹地,取得了可喜的销售业绩[6]。

322建立同盟军战略:中、小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相互结成地区游击同盟军,进行优势互补。通过联合招标采购,降低药品购进价格,制定统一的药品零售价;通过配送中心药品资源共享,保证药品经营种类的齐全。如此一来,即可提高中、小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

33防御战略的应用

规模大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要想保持领先地位,必须不断扩大经营规模,运用先进技术完善经营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手段阻止其他竞争者威胁性的进攻。

331一体化发展防御战略: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采取后向一体化战略。“后向”指企业的药品供应系统:“后向一体化”指兼并药品批发企业,使其成为自己的配送中心,缩短药品分销渠道,有效控制药品的购销成本。尤其是实施跨地区经营的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跨地区兼并市、县级药品批发企业,将其改组为其区域性药品配送中心。

企业也可以采取前向一体化战略。“前向”指企业的药品销售系统:“前向一体化”指以收购兼并、加盟经营、特许经营的方式,将规模小的独立药店纳入自己的连锁体系,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药品配送、人员培训、财务控制,以提高企业连锁规模,实现品牌无形资产的迅速扩张。

企业还可以采取水平一体化战略。“水平”指同类型企业:“水平一体化”指以控股、合作的方式与其他具有特殊优势的药品连锁企业合并,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营利润。如以经营西药为主的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与具有经营中药或保健品优势的连锁企业联手,提高市场竞争力。

332物流信息化管理防御战略:物流是指商品实物的流通,包括运输、装卸、储存、保管、配送等活动,反映商品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变换,是企业扩大销售、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对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来说,适时适量的药品储存,可以为企业创造批量采购的条件;及时准确的药品配送,可以为企业维持正常的经营秩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对物流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采用药品条形码微机管理,对药品的进购、配送、销售进行微机控制,将分店销售药品的数据自动转为供货信息,由配送中心根据分店供货信息制订配送方案,再由总部根据配送中心的药品储存情况拟订药品进购计划。物流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资金利用水平。

333品牌防御战略: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利用规模经营优势和已有的企业声誉,将所销售的药品赋予自己特有的品牌,在药品包装上贴附具有企业标志的防伪标识,并对消费者承诺所销售药品的质量。企业员工还应佩带印有企业标志和技术职称的胸卡上岗。品牌防御战略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广告宣传,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巩固企业的领先地位,还能够有效地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实度。

334宣传广告防御战略:医院药房附属于医院,很难单独进行广告宣传,而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开展各种企业形象的宣传活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可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如开展各种名义的募捐、下乡送药等公益活动,并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在广播、报纸上对活动进行宣传,企业可选择电视、电台、报刊、路牌、霓虹灯、灯箱、橱窗、公交车身等各种媒体相互协调宣传企业形象。通过广告宣传,可有效巩固企业的行业领先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34进攻战略的应用

341单一战线进攻战略:一些经营品种具有特色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在特定领域占据领地。以经营传统中药为主的老字号药店,可利用在民族药业中的优势,集中精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如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和李宝赢堂在杭州商场设立中药材专柜,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吉林大药房在开拓国际市场上跨出历史性的第一步,与美国世界博爱药业集团协商签订了在美国开设吉林大药房连锁店的合同,计划在美国加州开设两个连锁店,主要经营吉林长白山名贵中药材和符合美国FDA标准的中国药品、保健品。

342薄弱环节进攻策略: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利用商业经营特点,发挥可提供多种特色服务的优势,开展医院药房不便开展的服务业务。第一,采取多种售药方式,最大限度方便消费者,开展预订药品、电话购药、免费送药上门的速递服务和邮递药品业务;第二,设立咨询服务台,由执业药师为消费者提供咨询服务,另外,执业药师还应在门店内巡视,主动为消费者购药进行指导;第三,设立咨询服务电话,定期与消费者进行交流,询问用药效果,收集不良反应资料,纠正不良用药习惯,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第四,定期开展安全用药宣传活动,分期介绍各种常见病的用药知识,并印发宣传手册;第五,设立医药书刊阅览区,设置饮水机和按摩器等设施;第六,实行缺货登记制度,邀请消费者任监督员,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第七,购置一些设备,如中药电子调配柜和中药煎药机,为消费者快速准确调配中药,并免费煎药,以保证销售药品的质量,还可设立灯检箱,对针剂药品实行出店前全检,确保针剂质量。

4小结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在制订自己的市场营销战略过程中,要认真全面地分析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的状况,选择可行有效的营销战略。营销战略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市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要想取得成功,争取更大的中国药品终端市场的份额,必须拥有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S]国药监市[2001]432号2001

[2]罗锐韧主编哈佛管理全集[M]第2版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948~977

[3]许绍李,张庚淼,刘胜梁市场营销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169

第8篇

1.负需求

烟草产品对于一部分消费者而言就是负需求产品,这部分消费者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吸烟的公众,他们不喜欢烟草产品,甚至讨厌这类产品,如果能够花费一定的代价(比如金钱等)回避这类产品,他们可能选择回避;另一部分是吸烟的消费者,尽管他们是烟草的顾客,但是他们可能也意识到这些烟草产品的危害而要拒绝或讨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还在消费者,他们的需求状况应该算作是负需求。

2.无需求

对于一部分消费者而言,烟草产品是他们不感兴趣或漠不关心的产品,一般而言他们对烟草产品没有什么明确的态度,无所谓喜不喜欢,但是这部分消费者如果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则可能慢慢改变态度,可能被转化为烟草产品的顾客,也可能抵制烟草产品而转化为负需求状况。

3.潜伏需求

很显然,对于目前正在消费烟草产品的消费者而言,由于各方面的公益宣传与推广、自身身体的各种感受等使他们产生了对纯粹无害香烟的需求,他们一方面需要继续消费烟草产品以满足某种需求,同时又希望它对身体和精神不要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他们的需求状况一定是潜伏需求。

4.下降需求

由于烟草产品客观上存在着对身心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社会健康风气的影响、环保理念的深入、禁烟运动的兴起、公共场合明令禁止、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等,烟草产品的消费需求将出现下降。另外按照市场生命周期的理论,烟草产品也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其面临下降需求则是必然趋势。

5.不规则需求

由于受到一些外界环境的影响,烟草产品也可能出现不规则需求状况,比如烟叶种植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消费者的不理性消费、不法商贩的恶意炒作、特定节假日烟草作为礼品的需求、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影响等,都可能使烟草产品出现不规则需求,表现为特定时间内的需求增加或减少。

6.充分需求

就目前烟草市场的实际来看,烟草产品是专卖产品,烟草产品市场不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一定程度上存在计划经济的色彩,烟草产品的生产、物流、销售等还要按照计划进行,因此该市场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充分需求。从每年烟草行业的数据来看,烟草产品的销售都能完成任务,好像供求相当,但是实际上是“表面”的充分需求。

7.过量需求

实际上对于市场上紧俏的烟草产品,其面临的是过量需求状况,即对这类产品的需求比较旺盛,而实际的供给却不足。目前市场上的一类烟就是这种状况,而对于低档次的烟草产品或品牌知名度不高的产品则呈现下降需求的状况。

8.有害需求

烟草产品目前来看绝对是有害产品,其需求也是有害需求。尽管很多烟草生产企业通过提高烟叶品质、改进工艺、添加有益成分等降低烟草产品的危害,但是这种危害短期内仍然存在。

二、不同需求状况下,烟草企业的营销策略

本处所指的烟草企业既包括烟草生产企业,同时也包括烟草销售企业(指烟草专卖公司),他们都可能面对上述几种不同的需求状况,烟草企业该如何有效的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下面提出一些个人看法,简单称之为v营销策略。

1.负需求

对于负需求市场,烟草企业应该实施“改变营销策略”,即分析消费者不喜欢的原因,通过重新设计产品、价格策略和更积极的促销手段、改变消费信念和态度、有效的引导、开辟新的市场等,将负需求转变为正需求。

2.无需求

企业应该实施“刺激营销策略”,即将产品与人们的自然需要、兴趣、投资偏好等联系起来,将产品的利益点与顾客的需求联系起来,将无需求转变为有需求。比如万宝路香烟使人联想到真正的男人(即吸烟是真正男人的象征)。当然,从市场营销道德的角度来讲,企业不应该将无需求顾客转变为烟民。

3.潜伏需求

对于这种需求状况,企业应该实施“开发营销策略”,即从烟叶种植、加工、工艺处理、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改进,或采用替代原材料等,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将潜伏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

4.下降需求

企业应该实施“提升营销策略”,即通过分析需求下降的原因,通过改进工艺、大力促销、开辟新的目标市场、改变产品特色、增加服务等,扭转需求下降的趋势。

5.不规则需求

企业实施“有计划营销策略”,即根据市场环境发展和变化,提前做好市场调查,对市场需求做好预测并制定好计划,同时一定程度上采用灵活的价格策略、大力促销或在旺季减少服务等手段,改变这种需求的时间模式,努力使供需在时间上的协调一致。

6.充分需求

企业采用“维持营销策略”,即保持现有的市场需求状况,同时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及时了解顾客需求的变动情况,以及行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将这种需求状况维持下去。

7.过量需求

对于这种需求状况,企业可以采用“降低营销策略”,即通过提高价格、减少服务、降低质量、合理分销、合理宣传与引导,改变工艺等暂时或永久降低市场需求水平。同时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有害需求

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就我国而言,烟草行业在就业、税收、相关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烟草行业还必须要承担社会责任,对于这种有害需求的产品最终还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相关企业要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要么改进工艺等将产品转变为无害产品,要么转行从事其他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信如果将来某一天烟草行业的作用和影响降低了,该行业就能够退出市场了。

三、总结

第9篇

(一)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定义

随着色彩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色彩营销理论应运而生。最早的色彩营销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CMB公司在企业的营销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该理论主张根据消费者对色彩的心理需求,运用色彩组合来促进产品销售。它把上百种颜色按四季分为四大色彩系列,各系列的色彩形成和谐的搭配群,根据不同人的肤色、发色等自然生理特征以及个人面貌、形体和性格、职业等外表特征,选取最合理的色彩系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现美。色彩营销理论最初受到美容美发、化妆品等一些企业的重视,并随之在整个行业得以推广。如美国宝洁(P&G)公司“SK-Ⅱ”高级化妆品和“玉兰油”彩妆品在上市推广时曾特邀色彩专家予以指导,而联合利华(Uniliver)公司则根据色彩基础知识提出了“夏士莲”最合理的货柜摆放方式,以促进销售。

在色彩营销理论中,色彩营销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该概念目前有多种版本的定义。美国CMB公司认为:色彩营销就是色彩四季概念,即消费者与色彩都可以依据相关的特征分为春、夏、秋、冬四大类型,然后一一对应进行搭配。国内学者曾海燕认为:色彩营销就是根据消费者对美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对产品本身及其包装的合理用色和配色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感觉,以达成和扩大产品销售,满足消费者对美的需求的过程。另外还有学者认为:所谓色彩营销,就是要在了解和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想消费者所想,给商品恰当定位,然后给产品本身、产品包装、人员服饰、环境设置、店面装饰一直到购物袋等配以恰当的色彩,使商品高情感化,使商品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实现“人心-色彩-商品”的统一,将商品的思想传达给消费者,提高营销的效率,并减少营销成本。如今,竞争企业间产品的质量差距越来越不明显了,技术竞争、品种竞争不断地高度化,导致商品激烈竞争,附加价值的竞争就变的更有意义。色彩理论是最容易与市场及人群结合的基础理论,服饰色彩搭配与橱窗、货品、陈列设计相结合,运用色彩技巧还能提高商品价值。因而企业的品牌、产品的设计和色彩等形象因素已成为企业产品能否畅销的最关键因素。

(二)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理论基础

色彩营销理论在企业营销活动中运用的基础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色彩需求进行分析,使企业找准目标市场上的色彩偏好,为正确的运用色彩营销策略奠定基础。由于年龄、性别、、地域等不同消费者所表现的对色彩的需求与偏好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作用

(一)色彩7秒钟定律

美国流行色彩研究中心的一项凋查表明,人们在挑选商品的时候存在一个“7秒钟定律”: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只需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在这短暂而又关键的7秒钟内.色彩的作用占到67%.成为决定人们对商品好恶的重要因素。色彩的定位会突出商品的美感.使消费者从产品的外观和色彩上看出商品的特点,从色彩中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感受,从而接受产品现代社会宛如信息的海洋,随时都有排山倒海的情息汹涌而来,消费者置身其中.往往茫然不知所措.能让其在瞬间接受信息并做出反应。第一是色彩,第二是图形,第三才是文字,色彩是第一卖点。在商品展览柜巾,如果你的商品第一跟没能给顾客以美的吸引,那一定是你没化商品的颜色搭配好,因此商品质量再好,也会削弱它们的风采。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好色”的,所以,营销人第一定律的就是要懂得“色营销”。

(二)色彩营销是一把开启消费者心灵的无形钥匙

色彩是可以开启消费者心灵之门的无形钥匙。有研究表明:红色使人心理活跃,绿色可缓解紧张,黄色使人振奋,紫色使人压抑,灰色使人消沉,白色使人明快,淡蓝色使人凉爽……

色彩的这些效能,可以用来调节情绪、影响智力、改善沟通环境,从而可以将商品的思想淋漓尽致的传达给消费者。对于营销来说,有着品质优良的商品是不够的,还要使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真实内涵,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传统的营销手法包括广告、人员推销、价格等都采取灌输方式,不仅使日趋成熟的消费者反感,导致误解,还会让他们采取更为谨慎的购买行为甚至干脆拒绝购买。而色彩营销在这方面表现出一种无形却又非常有效的沟通作用,色彩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感情,利用色彩感情规律,可以更好地表达商品主题,唤起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对商品的兴趣,最终影响人们的选择。让消费者能很自然地发生购买行为。

三、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的应用

(一)调查消费市场

调查消费市场生产市场上需要的产品,才可以使企业有利可图,所以第一步,当然是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商品。要恰当运用色彩,就要了解对于特定的产品,消费者需要产品本身或者产品提供者营造的色彩传达给他们什么样的信息、情感才会符合他们的购买期望。

譬如,如果企业生产的是一种高科技产品,那消费者青睐的肯定是蓝、绿等冷色以及明度低、对比度差的色彩,因为他们虽不能在一瞬间强烈地冲击视觉,但却给人以冷静、稳定的感觉,使人感觉到它的科学性、可靠性。如果企业采用的是红、橙、黄等暖色调以及对比强烈的色彩,那虽然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强,给人以兴奋感,能够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商品上来,但却无法给消费者以这种商品该给予的信任度。

(二)确定色彩形象,运用色彩理论

结合消费者需要商品色彩给予他们的感觉,考虑色彩的组合问题、包装的色彩、商品本身的造型、材料和图案等,选定具体的颜色。这也是色彩营销中决定胜负的关键。

合理利用色彩来确定色彩形象,就要了解色彩的联想和含义是丰富不定的,由此色彩有时候起的作用是两面性的。红色既有喜庆、热情之意,又有恐怖之意。黑色有死亡、罪恶之意,但是也有高贵、实用之意。所以,色彩的运用要讲究恰当。如是礼品一类的产品,不宜用白色,因为白色虽有纯洁之意,但是在中国却有不祥之意。另外,由于文化、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的不同,各族人民对色彩的好恶也是不同的。这些因素在营销过程中都应着重注意。在色彩的运用上,还应注意色彩受性别年龄文化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文化水平低的地区和人群,会喜爱鲜艳一点的颜色,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和人群对富丽、柔和的浅色则比较青睐。人们在幼儿期喜爱红黄的纯色,儿童期又喜爱纯色的红、黄、蓝、绿色,年轻人爱好红、绿、蓝色,中年以后喜欢紫色和蓝色。女性直觉力强,感情细腻丰富,受色彩影响大,偏好色彩的丰富和搭配,较为喜欢柔和和鲜艳的颜色;男性重理性,较少受色彩支配,偏好简单的色彩布局,喜欢淡色调的颜色多一点等等。

(三)策划﹑实施销售计划并建立营销信息系统

策划销售计划,光是把色彩涂在产品或者其他地方并不是色彩营销,更为重要的是让消费者接触他们所喜欢的色彩,接受用色彩装点的高情感产品,进而甚至建立对产品提供者的认知。

销售计划的实施要能给顾客以深刻的印象,其成功运作要借助于商品本身、包装、广告、宣传资料、说明书、商品陈列等色彩形象策略。以“香港鳄鱼恤”在北京设在西单的总店为例,该店自从委托西蔓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负责其不同季节橱窗陈列服装的色彩搭配后,同种款式的服装不管价格多少,销售得都非常好。这就是色彩在销售中竞争力的体现。

建立营销信息系统企业在经营中收集、形成各种市场、顾客资料,经分析整理后作为制订营销策略的依据,分析出市场的色彩使用情况,并对未来流行色作出预测。在收集资料后,通过数据的分组和统计,掌握“哪种产品最好卖”和“为什么好卖”、“哪种颜色最受欢迎”等要点,验证色彩营销策略的运用成功与否,同时建立商务信息资料系统,利用色彩营销积累的资料,更有效地为下一种产品或者下一轮色彩营销策略提供帮助。

(四)色彩搭配设计行业方兴未艾

色彩营销的流行,使色彩搭配已经上升为战略问题。使用什么色彩不是设计师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只有色彩专家与设计师协作开发才是理想的状态。今后的时代需要色彩战略家,是色彩搭配的时代。

色彩搭配设计师,就是这样一群执掌色彩营销的掌门人。他们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色彩搭配与设计、色彩策划与营销、色彩调查与管理、色彩研究与咨询。他们追求完美、热爱生活,可以称得上是用色彩扮靓生活的魔法师。生活里所有的颜色都是他们的创作源泉,他们用自己对时尚的感悟装点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今天穿什么,大到城市的整体颜色,都是他们的课题。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色彩搭配设计师这一职业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世界品牌可口可乐和大众公司新甲壳虫,到中国化妆品羽西和雨燕汽车,在他们成功的色彩营销中,色彩搭配设计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流行色协会已经开始了色彩搭配设计师的资格认证工作,考试合格获得由中国流行色协会颁发色彩搭配设计师专业资格证书。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市场反应良好,这些专业的色彩搭配设计师能服务于服装纺织、商品设计、建筑环境、平面设计、城市规划、室内装饰、百货零售、美容化妆、形象咨询、园艺、涂料等各大企业,担负起企业的色彩搭配与设计、色彩策划与营销、色彩调查与管理等重要工作。

四、案例分析

(一)蚕丝色彩变化置换传统观念

商家常常会有一种思维定式:产品本身的色彩是天生的,是难以突破的。殊不知,创新地推出多种色彩恰恰最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蚕丝还有彩色的?”张老板睁大了眼睛,就是不敢相信:自己做了20多年的蚕丝服装,自古蚕茧只有一种颜色——白色,难道是自己眼睛花了?其实,张老板不是眼睛花了,而是脑筋太古板了。

去年年底,由浙江大学和浙江花神丝绸集团联合研制成功的天然彩色蚕丝衣服,闯进了消费者的视线。主持这项研究的陈玉银教授介绍,眼下他们已经能让蚕茧天然具有红、黄、绿、粉红和橘黄等颜色。该技术是利用家蚕种资源库中天然有色基因,从而获得天然彩色茧育种材料,进一步选育出天然彩色蚕茧。去年,桐乡成功饲养彩色蚕茧16000多公斤。

由于天然彩色蚕丝会吸收紫外线,从而改变颜色。所以,该类蚕丝主要用来制作一些毛毯、针织内衣等产品。“天然彩色蚕丝的手感和羊绒差不多,是蚕丝中的精品,估计面市以后的价位比一般蚕丝制品要高,比如一件天然彩色蚕丝内衣的售价要四五百元。”浙江花神丝绸集团副总经理潘新明说。到今年年底,顾客就可以买到用这种蚕丝做成的衣服以及毛毯了。到时候,像孙老板这样按老思路做买卖的人,可就要被人甩在后头了。

(二)青岛台东商业圈动感色彩涂鸦

素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称的美丽海滨城市青岛,是一颗镶嵌在黄海之域的璀璨明珠。以其旖旎醉人的风光和心随帆动的韵律,诠释着这座城市独特时尚运动元素。而享有青岛三大都市商业圈之称的“台东威海路步行街”以其独特浓郁的商业气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消费者。可是在繁华灯绿的背景下,在时尚街区的周围,矗立着几座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居民楼。楼房的外置墙壁陈旧,色调灰暗。与时尚而具现代化的街区景观不相匹配,显得太过于突兀。对于这几座老楼的处理问题就成了横亘在市政建设部门面前的棘手问题了。若拆除的话,一、对于资源是种纯粹的浪费,而且有效利用的空间很大。二、强行拆除不但违背民意而且拆迁安置居民的费用也是一笔巨额的开支,况且许多居民几乎大半辈子都生活在该商业圈,早已习惯了当地的生活,突然让其到另外的地方居住,好多居民反映表示很难适应新生活。三、若拆除的话,爆破时所产生的粉尘会对大气产生严重的污染。面对此种情况,那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不防运用色彩来解决问题,给楼房穿件新衣如何?利用色彩来点缀它。于是一场在楼房外墙壁上涂鸦的色彩工程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待工程完工后,面对动感十足的五彩涂鸦,无不令游人为之眼前一亮。先前破旧的楼房现变成色彩斑斓的城市画卷,同时也成为了城市购物商圈的靓丽风景,不但美化了环境而拉动了当地的“眼球消费”,双赢的表现让我们不得不叹服市场经济的多样性。这种既环保又节约的色彩工程,着实是色彩运用,造就建筑史上经典构想的成功典例。同时也完美切合了中央提出的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理念,这充分说明了色彩可以轻巧的给市场营销插上翅膀,让其向更高的区域振翅高飞。

参考文献:

1.下川美知瑠.色彩营销[M].科学出版社,2006

2.张彪.色彩构成设计[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5

3.纪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1

4.屈云波.营销战略策划[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5.张玉祥.色彩营销魅力[M].高等职业教育艺术出版社,2003

6.菲律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荆雷.色彩设计概论[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第10篇

内容为王既是衡量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内在定律,也是媒体获胜的法宝。它不仅仅指单纯的生产内容,还包括了广义上的内容扩张和整合。一方面,对内容的进一步挖掘,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使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媒体担任的是一个信息整合的角色,以信息内容为主,表现形式为辅,生产出属于媒体自身的有特色的产品。很多媒体都紧紧抓住这一定律,并已经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策略。

1.关联延伸策略

无论企业还是对于媒体而言,树立品牌无疑是对自身产品的一种成乘数效应的增值。品牌带来的巨大价值若只专注在起始产品的发展显然是一种浪费,众多的企业家和媒体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所实践甚至已经取得成功。

笔者非常赞同喻国明教授所提出的,媒体自身做大做强必须经历的三部曲:系列化、一体化、多元化。其中系列化就是将媒体本身所拥有的品牌进行开发和关联延伸,达到“借力”的作用,使其延伸的产品天然地具有同类产品所没有的优势,这就是品牌的继承性。

关联延伸策略的优势在于,母产品与子产品相互作用,共同提高品牌价值,同时,子品牌能够分散母品牌的风险并增加整体收入,这样能够占据同一行业的优势市场地位。如《中国国家地理》,“它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和影响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游、探险类杂志。它要走向集团化,把这个科学传媒拓展为一个产业:《中国国家地理》的少年版,相关图书的出版以及与电视频道的合作等等”。①受众关注媒介产品的品牌,正是其关心媒介产品内容品质的体现,内容为王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关联延伸策略的实施前提是延伸的产品必须保证其内容的品质。而反过来说,如果媒介集团一味冲着做大而盲目扩张,没有注意延伸的关联性,那么失败的教训则是惨重的。

2.互动策略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市场的客观要求,还受众以主动权能够在当今这个被称作影响力经济的媒介经济竞争中媒体必须紧握的一个重要理念。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传受者界限日渐模糊,受众主体性空前突显,他们也需要话语权,在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广东的媒体而言,电台率先开发短信互动这一形式,电视台随后跟进。继广东电视珠江台晚上的新闻节目《今日关注》推出短信互动平台之后,其竞争对手广州电视台的《今日报道》也在2007年1月8日的改版中加入了短信互动环节,并由原来的一个主持人变为两个主持人。短信平台这一策略有以下四个优点:一是直接增加了短信费用收入,增加经济效益;二是满足受众内在的沟通需求,吸引受众积极参与节目,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继而提高社会影响力;三是强化了媒体议题设置的功能;四提供了一个政府与民众相互了解的双通道。

《南都周刊》把这种互动延伸得更为成功。一方面,几乎每期《南都周刊》都有读者反馈的版面;另一方面,它积极开展活动,与读者真正地面对面交流。2006年的《南都周刊》与其他合作单位主办的社区活动便是一例。它每隔一段时间到一个社区或者单位举行一次体育运动比赛,包括踢毽子、二人三足比赛等。它在每期最后一版都登半个版面的广告,预告下一期社区运动会的举办时间地点,同时报道本期运动会的情况。其好处显而易见:首先是达到了与读者的真正交流,增加了亲和力,再者是宣传推广了自己的品牌,表面上为社区运动会造势,实际上是为《南都周刊》做广告,参加过运动会的人会留意这份刊物,有可能成为新读者或者订户。

3.双头版与索引策略

这里的双头版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报纸本身有两个头版:分别在封面和封底。既增加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又开发了广告资源。《羊城晚报》改版之后除增加了彩色,还运用了双头版,可读性增加了。另一种是报纸本身一个头版,还另外制作一个与报纸头版头条不同的海报版。《南方都市报》把海报版放大,做成大报的头版,风格与《南方都市报》一致。笔者认为这种借鉴了杂志用封面做海报来宣传的双头版更有竞争力,这是因为:一是版面大,字号大,冲击力强,吸引路人目光,并突破报摊的“四分之一”黄金位置——在报摊上报纸按次序摆放,通常只能露出头版的二分之一,卖报时报纸就是靠这二分之一的精彩内容吸引路人,而报纸种数的日渐增多导致了头版露出的黄金位置只占报纸版面的四分之一;二是头版容量加大,有效信息增多,体现了信息筛选的管家功能。

索引策略与双头版的相通之处在于增加报纸信息量的呈现。广州率先把第一、二版全部改为索引的是《广州日报》,这个尝试取得了成功并且使《南方都市报》也跟着使用索引版。这可以说是一、二版的革命性变革,一方面,《广州日报》改版后版面少了文字的拥挤,变清新了;另一方面,信息量呈现的增大能更多地吸引注意力。

二、突破发行,争取市场

发行渠道不仅是传播过程的重要一环,还是媒体争取市场的一个突破口,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行渠道是否有效地指向目标受众,有效的发行渠道与传播效果成正相关,二是实施一般的营销手段疏通渠道,三是发行渠道多维度拓展,实施整合营销策略。

1.根据市场细分来进行有效发行

2006年12月,广州日报集团推出社区报试刊号,在广州雅居乐小区内定向发行。如果有媒体或媒介集团能够突破社区报这个关口,有可能对整个传媒生态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有效发行量增大。有效发行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有完整读者数据的订阅户和报纸被有效阅读的零售户,其二是能够带来广告效果的发行活动。前者为常态发行,而后者对发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发行部门将日常工作和报社的经营目标结合起来,从做有影响力的发行出发,策划发行工作。”②有效发行量是吸引广告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关系到广告的目标到达率和影响程度。显然增大有效发行量能实现经济效益。第二,创造了一个社区居民信息交流的平台。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信息的内容和载体相应做出变动,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社区是社会组成的单元,让这些单元内部充分沟通,不但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有利于实现“和谐”这个社会效益。

作为市场极端细分的产物,社区报、免费报纸、DM媒体有着突破传统媒体发行量的潜力,随手可得的吸引力,蓄势待发。一些大的传媒集团也可以辟一块试验田,为争取市场增加一个筹码。

2.增加报偿的促销策略

根据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的理论,读者选择媒体的或然率=报偿程度/费力程度。费力程度的规律是:报偿程度越大,受众越愿意选择。如《南方都市报》日常的促销是送牛皮袋、圆珠笔、水、纸巾等。其中送牛皮袋是一箭三雕:增加发行量、给报纸本身做广告、给商家做广告获取广告收入。2006年的广州报纸改版热,《信息时报》和《新快报》都采取了实物附加价值促销,前者改版首日赠送彩票更使当日报纸一早就卖完。但是这种策略有一个明显的弊端:读者容易冲着实物报偿购买报纸,降低报纸的有效发行。报纸在创办初期或者改版时期使用可以壮大声势,提高知名度,但是长期使用则反而可能亏损,因为报纸是双重销售,一方面把报纸内容销售给读者,但是这部分是亏损的,另一方面把读者的注意力销售给广告商,但如果有效发行量下降,这部分也很有可能因难以弥补发行损失而亏损。因而选择实物附加价值时必须慎重,选择目标受众感兴趣的赠品为佳。

3.整合营销策略

《经济观察报》的经营者指出,报纸的同质化时代来临,营销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该报的营销技巧确实有可借鉴的地方。第一,大报级的发行量。它一创刊就以大报的发行量见于世人,给人以成熟大气的印象,一年之内成为国内三个著名的主流财经媒体之一,为其下一步融资奠定了基础。第二,用金钱换时间,后发制人。降低发行价,把利润给销售商,争取强有力的发行网络,使产品在市场上快速渗透,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第三,建立目标读者数据库,实行“精确销售”。这与DM杂志异曲同工。这种有的放矢的发行方式,营销的商业价值得以体现,便于考核和管理。第四,竞合策略。与出版社合作,实行联合销售。第五,通过销售数据分析,监控各地营销活动。第六,直接促销零售商,间接促销读者。它使零售商感到有利可图,促使零售商积极向读者推销其报纸。第七,实施“超级售点计划”。③其实是设一些地点进行重点销售,大力进行促销活动。《经济观察报》的成功在于它勇于寻求新的营销方式,创新发行思维,以争取市场为目标,在报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跻身前列。这就是所谓的“市场营销三四律”,能够在一个市场中占据前三位就能够比较稳定地占据市场,市场的第四位是第一位报纸回报的四分之一。这就是典型的“整合营销策略”。

三、广告辅助,实现盈利

媒介产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用广告辅助。媒介广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媒介产品间接卖给广告商;二是给媒介产品本身卖广告。前者直接实现经济效益,后者则是通过对媒介产品的介绍推广,提高媒介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媒介产品的影响力,从而间接实现经济效益。从媒介产品营销而非广告的角度来看,本文主要分析后者。

现在媒介越来越重视对媒介产品本身的形象推广,从平面媒体到电子媒体,再到网络媒体,它们都有非常明显的形象定位,这种定位一般来说通过内容的传播逐渐形成。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转型期中的传媒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借鉴了市场营销策略,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有的仅仅是给报纸、一个栏目,甚至一个节目做广告,比如说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的G4出动,除了在本台做广告,还分别做车体广告和移动电视广告,形成一种亲民的形象——大众化,关心民生小事,具有亲和力。这种推广事实上证明是成功的,受众一看到这个节目就会联想起“街坊”等词语,正切合了节目定位。又如广州的两大电视台的两个有竞争关系的节目——《今日关注》和《今日报道》,都分别为自己做了电视广告,诉求重点在于新闻的接近性、专业性、关注民生。

为媒体做广告表面上损失了广告收入,实际上长远来说,是不减反增。因为在媒介时代谁拥有最大的影响力,谁就拥有话语权,媒介的竞争,就是影响力的竞争。而对于大众传媒,影响力大意味着巨大的广告资源。

(紧转第94页)

(紧接第84页)另外,媒体在选择广告媒体的时候应考虑到节目定位与广告载体的关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总的来说,媒介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除了上述提到过的关联延伸策略、互动策略、双头版与索引策略、重新定位、附加价值促销策略、品牌推广策略以外,还可以利用企业市场营销的其他策略。

注释

禹建强:《媒介战略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华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7页。

祝寿臣:《世界新闻媒体六大发展趋势》。/zgjx/2007-02/25/content_5768392.htm,2007-02-25/2007-04-08。

禹建强:《媒介战略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华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页

第11篇

关键词:电子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与客户建立多种互动关联关系

在竞争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必须注重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与客户进行互动,这种互动不单单是基于业务上的,更多的是建立在对市场前景的展望、对相互配合上的持续改进、对各自竞争对手情况充分沟通上,当然这种互动是建立在与客户的多种关联上,是建立在与客户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上,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互助、互求、互需。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营销,与消费市场对众多的消费者进行的营销不同,减少顾客流失意义更为重大。注重有效的互动、追求各种形式的关联,真正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不仅积极地适应顾客的需求,而且可以主动地创造需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形成竞争优势。

在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中,应通过以下方式同目标客户建立尽可能多的关联:

首先,公司可以有选择性在一些专业的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上做宣传广告,同时参加各种订货会及交易会,建立公司网站,宣传公司品牌、产品、服务和新产品信息,印发公司产品、技术宣传广告材料,宣传公司产品和企业形象。以便通过这些方式让电子企业能成功地树立起了在电子产品行业的形象,为与用户建立关联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采取把顾客请进来,业务员、技术人员走出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倾听顾客的需求和愿望,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为满足顾客需求,公司可以组建由工程技术人员、软件工程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组成的售后服务队伍,他们不但从事简单的产品故障维修服务,而且从事对技术改进和专业支持(如软件升级、软件修改、硬件改进)等高附加值的服务。做到用技术服务客户,满足客户的要求,在上门服务中还可以帮助部份客户培训技术人员,让客户对一般的产品故障能独立维修,不但满足客户之所需,也给企业降低服务成本,做到供需双赢。

第三,努力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建立有机联系,形成互相需求、利益共享的关系,共同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就能与顾客就建立起了互需、互求的长期、牢靠的关联纽带。

2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注重服务、追求真正的效率,在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同时保证服务的品质。这就要求电子产品的经营者真正站在顾客的角度及时地倾听顾客的希望、渴望和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去满足顾客的需求,当然必须做好相关的项目管控,以真正优质的管理去满足因迅速变化的市场形式而不断改变的顾客的需求,而不能沉醉于过去那种说给顾客听,让客人来适应我们的反应上。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的抱怨,稳定住客户群,减少客户转移的概率;同时,这是一种企业、顾客双赢的做法。注重高效的服务也为互动与双赢、建立关联提供了基础和保证,进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注重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在传统营销、社会营销、服务营销、内部营销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的定义是伦纳德•贝瑞于1985提出的:“关系营销是吸引、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

顾客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顾客。企业的所有员工及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顾客的利益和需求为导向,并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细节。只有企业为顾客提供了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顾客对产品进而对企业产生信赖感,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指出的那样:“忠诚的顾客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日益重视设计出最好的关系组合以争取和保持顾客。好的顾客就是资产,只要管理得当并为其服务,他们就能转为公司丰厚的终身利益来源。在紧张的竞争市场中,公司的首要业务任务,就是持续地用最优的方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保持顾客的忠诚度。”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已转变为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具体说来,电子产品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积极来进行关系营销:

3.1个性化的客户沟通

不同国家不同的客户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喜好偏差,这需要我们去了解和调适。比如在欧洲,有些客户的决策风格是直觉型的。判断好或不好,不是看数据,而是凭感觉。所以如果把详细的数据拿给他看,不断开会讨论,他就会很烦。了解了这些客户的风格,我们就可以灵活一点,不用数据,而是把零件、产品、报废品都放在桌上,让他看得到,摸得到,感觉到,他就可以理解了,也很容易说服他。

用不同的方式去和不同的客户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有助于电子产品找出最优的方法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3.2真正去关注重点客户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要求电子产品的营销者们改变过去那种以为对顾客需求作出反应、为顾客解答问题、平息顾客的不满,就尽到了责任的意识;并优先与那些为企业创造75%-80%利润的20%-30%的重要顾客建立牢固关系,注重沟通、追求长远。

在实践上,电子产品企业可以选派具有专业知识、外语良好的人来充当国际市场重点客户的客户关系经理,通过集中客户所有的信息并防调组织内各部门做好服务来对客户进行全程负责,落实企业向国际市场客户提供的各项利益,协调处理与客户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维持同客户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这样就从组织上为关系营销取得成效提供了保证。

其次,要求营销人员与国际市场重点客户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来增进双方友情,强化双方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比如,可以在客户来访时邀请其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观光、打保龄球、观赏歌舞等;也可赠送客户一些喜欢的我国工艺品来搞好关系;更可以记住主要客户及其夫人、孩子的生日,用快递寄送一些小礼物以示祝贺。

再次,可以根据国际市场重点客户的不同需求来定制产品和服务,从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建立起长期关系。

真正去关注国际市场重点客户,才能让电子产品企业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提高公司的效益,使立足长远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综上所述,只有立足长远,借助关系营销,注重与顾客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找出最优的方法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将从以产品性能为核心的思想转向以产品或服务给客户带来的利益为核心的思想;才能将观念从不重视客户服务转向对客户高度承诺上来;才能把服务、质量和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长期拥有客户的目标。

4追求双赢

任何交易与合作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对于双方主体而言,都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因此,一定的合理回报既是正确处理营销活动中各种矛盾的出发点,也是营销的落脚点。对企业来说,市场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为企业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的能力。一方面,追求回报是营销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回报是企业从事营销活动,满足顾客价值需求和其他相关主体利益要求的必然结果。企业要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价值,顾客必然予以货币、信任、支持、赞誉、忠诚与合作等物质和精神的回报,而最终又必然会归结到企业利润上。当然这种“回报”兼容了成本和双赢两方面的内容,是基于顾客愿付成本之上的利润考量,同时也兼顾了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在电子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的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追求双赢:

4.1与顾客建立双赢观念

在现实的国际经济生活中,永远有竞争者以不可思义的低价格来冲击市场,顾客也永远都在抱怨我们产品价格偏高。同顾客建立共赢的观念,让顾客明白合适的利润率是维系持续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的保证,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合理的价格是顾客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的重要保障。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追求双赢,才能让彼此成功,在市场上做大做强。

4.2学会适应市场变化和顾客要求

国际电子产品市场千变万化,必须要充分调动电子产品企业内部员工迅速应对变化的能力,用开放的心灵去面对各种挑战,学会去适应而不是无端地去抱怨。面对顾客近乎苛刻的要求时,也必须以从容的态度去应对,努力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抱怨。

4.3建立与顾客信息共享的有效方式

以有效的方式同顾客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让电子产品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及时把握市场需求,避免走弯路;也可以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生产安排,控制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4注重持续的成本控制改进和品质改善

持续的成本控制改进和品质改善是电子产品企业追求回报、实现双赢的重要基础,并有助于基于顾客愿付成本之上利润的更好考量,从而可以使兼顾市场份额的最大化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必然产物

我国农产品市场处于超饱和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市场上农产品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显示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农产品全面供过于求的局面已形成,出于一种“超饱和”状态。据国家统计局2001年的调查,我国118种主要农产品已全部供过于求,粮食自给能力大幅增强,并出现粮价持续走低及大量库存的现象,棉花产出受替代品生产发展和纺织品出口受阻的影响,市场需求一直疲软,一些需求收入弹性小的农产品严重过剩,农产品出现“卖难”。这已严重挫伤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很多农户感到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越来越难满足,市场销售越来越困难,不少农户经营失败,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会危及到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饱和市场有空白

饱和是指在农产品市场的某一坐标点上,特定消费者的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得到较好满足,空白则是指整个农产品市场的需求无时无刻不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不断产生新的显性或者隐性的需求点。农产品市场的“饱和”是相对的,而空白是绝对的,消费者的需求没有穷尽,农产品市场的开掘也没有穷尽。从表面上看,农产品市场似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实际上,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产生了多层次、多元化、多变量的新趋势,在农产品市场熙熙攘攘、密密麻麻的表层下,还存在着巨大的虚拟空间。只是显性的需求比较容易捕捉和发现,而那些处在隐藏状态的潜需求,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然而与显性需求相比,隐性需求往往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消灭空白市场,不断接近市场饱和的过程。农产品优化市场定位的过程,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在对消费者群进行重新组合的基础上,逐渐适应特定消费者群的优势需求,与特定消费者群的优势需求逐渐磨合、培育消费者情结的过程。

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市场空白点

空白点是存在的,但是空白点在哪里呢?如何去发现这些空白点呢?这就要进行市场细分。所谓市场细分是指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将市场细分为若干个具有类似需求的消费者群的过程。市场细分后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也称为“子市场”或“亚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由具有类似需求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分属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而属于同一细分市场的消费者,他们的需求极其相似。农产品消费者群是一个处在变化发展中的运动体。这个人数众多的庞大群体,广泛分布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一个个主体部分各自独立,边缘部分相互交叉的特定消费者群。或是按年龄划分,或是按收入划分。这些具有不同群体优势需求的农产品消费者,构成了需求多元化、多层次、多变量的农产品市场,成了不同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基础。广大农户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通过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购买行为、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市场机会。这样,生存与发展就有了目标,利润与效益就有了保障。

由此看来,市场细分是农户营销战略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决定农户营销成败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近年来不少农产品生产者从市场细分入手,挖掘农产品市场扩容的潜质,“分化瓦解”消费者群的,在新消费者群的“再造”和“新生”中,营造、开拓出新的农产品市场。按照市场细分原则进行专业分工以后,才能有效进入市场。这是入世后发展农业的大势所趋,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

农产品市场细分是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有效措施

进行农产品市场细分,有利于发现市场营销机会市场机会是已经出现在市场但尚未加以满足的需求。运用市场细分手段,农户不仅可以找到对自己有利的目标市场,推出相应的产品,并根据目标市场的变化情况,不断改进老产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北方一些农民把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分开卖,拆零拆出了大市场。爱吃蛋黄的消费者买蛋黄,爱吃蛋清的消费者买蛋清,各有所爱,各得其便。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卖方也赚到了以前赚不到的钱。

进行农产品市场细分,能有效地制定最优营销策略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组合策略运用的前提。即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要想实施市场营销组合策略,首先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因为任何一个优化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制定,都是针对所要进入的目标市场。离开目标市场,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就会无的放矢,这样的市场营销方案是不可行的,更谈不上优化。如近几年我国苹果生产连年获得丰收,市场相对饱和,市场销售不畅,价格下跌,果农一筹莫展。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华盛顿州苹果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登陆,在强劲的宣传攻势下,占领了中国的苹果市场。分析其成功的原因,除了对营销环境的充分了解,优化的市场营销组合战略,成熟的营销战略操作机构之外,正确的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进行农产品市场细分,有利于农户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每一个农户的经营能力对整体市场来说,都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农户必须将整体市场细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把自己的优势集中到目标市场上。否则,农户就会丧失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到失败。

进行农产品市场细分,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当众多的生产者奉行市场细分战略,那些尚未满足的消费需要就会逐一成为不同生产者的一个又一个的市场机会,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上产品的种类、花色、品种增多,人们生活的质量也相应的提高。

细分市场中正确选择目标市场

选择目标市场是农户进入市场时应认真关注的问题。目标市场是经营者希望开拓和占领的一类消费者,这一类消费者具有大体相近的需求。通过对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群做有针对性的挑选,可以发现那些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或不甚满足的消费者,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管理能力、销售能力去开拓和占领。一个理想的目标市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销售量,即一定要有尚未满足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这个问题对于一般小型农户来讲问题不大,而对于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生产者来讲就显得非常重要。二是经营者必须有能力满足这个市场需求。三是在这个市场中必须具有竞争的优势,即没有或很少有竞争,或者有竞争但不激烈,经营者有足够的实力击败竞争对手。这样一个市场就可以选作自己的目标市场。确定目标市场又称为市场定位,是农户选择某一细分市场作为营销对象的决策活动。选择目标市场一般包括三个步骤:估计目标市场的需求

目标市场的需求是指在既定的市场环境中,某一类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的总额。这种市场需求数量的变化取决于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喜好程度、购买能力和经营者的营销努力程度。如果某种产品确实为消费者所喜爱,并且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不断提高,经营者的营销策略正确,就有可能增加需求数量。估计目标市场需求时既要估计现实的购买数量,也要对潜在增长的购买数量进行估计,从而,测算出最大市场需求量。农户要根据所掌握的最大市场需求量来决定是否选择这个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要认真分析自己的竞争优势

市场竞争可能有多种情况,如品牌、质量、价格、服务方式、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竞争。但从总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在同样条件下比竞争者定价低;一是提供满足消费者的特种需要的服务,从而抵销价格高的不利影响。农户在与市场同类竞争者的比较中,分析自己何处为长,何处为短,尽量扬长避短,或者以长补短,从而超越竞争者占领目标市场。

选择市场定位的战略

这是指农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根据各目标市场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条件确定竞争原则。通常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针锋相对式”的定位,即把经营产品定在与竞争者相似的位置上,同竞争者争夺同一细分市场。例如,有些农户在市场上看别人经营什么,自己也选择经营什么,实行这种定位战略要求经营者具备资源、产品成本、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否则,在竞争上可能失败。第二种是“填空补缺式”的定位,即农户不去模仿别人的经营方向,而是寻找新的、尚未被别人占领,但又为消费者所重视的经营项目,采取填补市场空位的战略。例如有的农户发现在肉鸡销售中大企业占有优势,自己就选择经营饲养“农家鸡”,并采取活鸡现场屠宰销售的方式,填补大企业不能经营的这一“空白”。第三种是“另辟蹊径式”的定位,即经营者在意识到自己无力与同行业有实力的竞争者抗衡时,可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相对优势来竞争。例如,有的经营蔬菜的农户既缺乏进入超级市场的批量和资金,又缺乏运输能力,就利用区域集市,或者与企事业伙食单位联系,甚至走街串巷,避开大市场的竞争,将蔬菜销售给不能经常到市场购买的消费者。

选择农产品目标市场须走出“合成谬误”误区

多数谬误的含义

选择目标市场的目的是为了使产品有销路。问题是:并非凡有销路的市场都一定能成为企业理想的目标市场,如果出现多数谬误,农户就不可能实现预期的营销目标,还可能导致挫折和失败。多数谬误是指过多的农户都把同一个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从而造成某一种产品的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农户共同经营同一种产品,实际上就是共同争夺同一产品有限的消费者群。结果造成社会劳动和资源的浪费,也不能满足本来有条件满足的其他市场需求,大大提高了农户的机会成本,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甚至造成农户的营销失败。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多数谬误屡屡发生。

多数谬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农户市场营销实践来看,多数谬误的原因是:

第一,农户均将市场容量最大、利润潜量最大的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许多农户只盯着市场的需求潜量和诱人的利润。认为只要市场有需求,重视产品质量,价格合理,加上推销工作,就一定能够扩大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取得最大的利润。结果,竞争者太多,形成同步共振,造成损失。

第二,企业经营者在指导思想上急功近利,只考虑农户的目前利益,避难就易,而看不到长远利益,使经营陷入困境。这种情况是农户把最容易进入的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有些农户看到某些农产品畅销,而且投资小,见效快,市场容易进入,便增加了投资冲动。如果一户因育果树苗发了财,就户户育,村村育,乡乡育,最后只能是果树苗当柴烧。类似事例,不胜枚举。更为严重的是现在仍有许多农户还在重蹈复辙。

第三,抵挡不住市场一时走俏的诱惑。市场细分,确定目标消费群,只能在自己的有效市场范围内,决不能放弃自己的优势,去追求所谓的“热”。俗话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这是一种盲从思想,很多农民正是在这种习惯思维的引导下急功近利,盲目发展,看到人家赚了钱也挤同一条赚钱道,自觉不自觉地扩大同类农产品的种植面积,结果谁也赚不了钱,这样的“合成谬误”我们已屡见不鲜并深受其害。

第四,对已经确定的目标市场缺乏精细的了解。信息不同于独得之密的情报,它确是宝贵资源,但却是共有资源。当你从传媒得知某地某货奇缺价昂而进行生产时,你将和四面八方获知同一信息采取统一举措的各个众多农户在市场上发生碰撞,奇缺变为过剩,抢购的俏货转眼之间变成卖不出去滞销货。一哄而上很难称为市场失灵,到可以称为市场过敏了。

第13篇

[摘要]品牌的存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人们有记忆的能力。对于品牌及其核心价值的重要性,当前的研究多从其效用上来论述。而本文运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研究品牌传播长期效果的成因,探索消费者记忆与品牌传播的联系,绘制了具有长期有效性的品牌传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长期时效柱状图,以深刻认识品牌核心价值的重要性,论述了必须具有核心价值的品牌才能够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长期的深刻印象,并提出两个保持品牌传播长期有效性的原则。

[关键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品牌传播;品牌核心价值;长期有效性

一、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

1.有效品牌传播。对于所有产生过市场效果的品牌传播活动,我们称之为有效品牌传播。本文以这类企业品牌传播为研究对象,不考虑具体的产品差异、营销技巧、美誉度等影响记忆的其他因素。

2.“某期”的有效品牌传播。若企业进行一次品牌传播主要体现在一个具体的广告宣传活动上,连续投放若干日为一个传播期,形成“某期”有效的品牌传播。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在研究人的记忆时经过反复实验,绘出了一条记忆的遗忘曲线,其横坐标表示回忆的时间间隔,纵坐标表示记忆保持程度。人们在记忆一个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对内容的记忆程度就越来越低,其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这个规律主要表明人们的一个记忆痕的衰退过程。在其痕迹没有完全消退的时候,如果及时地重复,巩固这个痕迹,加深印象,那么高程度记忆的保持就会更长久。如果间隔时间长了,再次记忆就几乎等于完全重新学习。

图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另外,实验通过对比记忆不同的材料,证明了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内容。人们对具有深刻含义的内容的记忆速度和保持程度远远高于对普通、单一名词的记忆。

4.“某期”的有效品牌传播遗忘曲线。现代经济社会市场竞争激烈,每个企业都将大量信息不断传送到消费者头脑中去。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假设某期品牌传播活动给消费者留下的记忆痕得到及时重复,且每次有效记忆都从同一高度开始消退,一段时间以后,总体上叠加形成这一段时期的记忆遗忘曲线,我们称之为“某期”的有效品牌传播遗忘曲线。

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的记忆产生于品牌有效传播过程中,品牌一旦开始传播就会逐渐产生消费者记忆并诱发其市场效应。本文假定消费者记忆在某期有效品牌传播完成之后才总体形成并开始遗忘,且不考虑消费者个体记忆差异。这样得到一个基本的有效记忆曲线。

二、品牌传播的长期有效性分析

1.有效品牌传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2所示

图2有效品牌传播的遗忘曲线

(1)曲线(组)I,表示消费者每一次记忆该品牌时的遗忘曲线。假定每次记忆都从最高点A点开始衰退下降。

一次传播在消费者头脑中留下的记忆痕是极浅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及时重复效应,一个记忆痕在还没有完全消退的时候,如果及时地加以重复刺激,这个记忆将越来越深。经过一段时期的连续传播(一组遗忘曲线I),每及时重复一次,遗忘曲线的纵轴水平位置就越高,即消费者记忆程度越深。

(2)“某期”有效品牌传播的遗忘曲线(ABC)——曲线组I最终总体叠加形成了这一个时期的遗忘曲线Ⅱ,表示这段时期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一个完整的记忆保持过程。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记忆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快后慢地越来越少。

(3)水平线MN为市场遗忘警戒线。表示当记忆保持度在MN水平线以下时,消费者在主动选择商品或服务时已经遗忘了该品牌。当这期遗忘曲线Ⅱ逐渐下降,在B点穿过市场遗忘警戒线时,其对应的时间t1即为本期品牌传播的市场有效时限。

(4)一段时期以后,企业都会适时更新品牌和产品宣传。由于新的传播活动在内容、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将留给人们新的记忆,开始新一期有效品牌传播中的消费者遗忘曲线。

2.品牌传播的长期有效性

很多文章论述如何运用USP理论、名人效应等各种技巧来提高消费者的记忆保持,延长t1时间段,以使每一期的品牌传播生命期更长久和累计成本更低。这些技巧都有其实用性。然而,正是因为在采用了这种种充满效率的技巧之后,众多企业仍然要经常同样大力地重复建设一期期品牌,不断地付出高额或更高的传播费用,令企业更加感到迷惑却又难以自拔。

人们一般认为,按照记忆特点,即使曲线Ⅱ下穿市场遗忘警戒线,但是总应该在下一期的品牌传播中留下一部分记忆基础,下一次品牌传播就应该很容易。然而,很多情况下这些记忆基础很薄甚至好像根本就不存在,而下一期有效的品牌传播几乎仍是从零开始,更大量的广告费用投入到市场上,去维护不断下跌的销量和品牌影响力。其每一期有效品牌传播的遗忘曲线是完全独立的,即其品牌传播虽然有效,但却是短期的,不具备长期有效性。

虽然市场上多数企业都遇到上述的情况,但是却又存在少数另一种情况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在随后一期又一期有效的品牌传播中,有着很好的品牌基础,用较少的费用就能再次赢得消费者,或者用同样的传播费用能获得消费者更多更长久的记忆和认同。特别是一些国际著名品牌,在一期期的传播之后,渐渐有效地积累起了品牌资产,并利用这种品牌效应获取高附加值的销售收入。这说明其每期有效品牌传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其中包含的某一部分记忆能够延续下去,累积叠加在一起,产生另一个特别的长期有效的遗忘曲线,该遗忘曲线能够每次都兼容地叠加在下一期的品牌传播遗忘曲线上,即该品牌传播的效果具有长期有效性。

研究发现,这部分品牌传播具有长期有效性的原因,在于每一时期的有效品牌传播内容中,含有能够在下一期传播活动中仍然存在并起作用的因素,即每一期品牌传播的内容都有一个不容易被消费者遗忘的共同要素。不论内容与形式如何变化,只要这个共同要素始终存在,那么在每一期每一次的品牌传播中它就能够及时、反复地刺激消费者记忆。这样经过长期积累,逐渐形成一个极深的甚至永久的记忆。那些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长期有效性的品牌传播,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共同要素。很明显,根据艾宾浩斯的实验结果可知,这个要素并不是品牌名称这个单一的名词,而是该品牌所代表的深刻意义。

三、品牌核心价值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包含核心价值的某期品牌传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图3包含品牌核心价值的某期品牌传播的遗忘曲线

图3中,遗忘曲线I和Ⅱ如前所述,各为消费者对某一次和这一期品牌传播活动的记忆。

遗忘曲线I′,为某一次关于品牌核心价值的记忆曲线部分,包含在曲线I中。它是曲线I的一部分,即消费者对该品牌核心价值的记忆只是这次对整个品牌记忆的一部分。缺乏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则不会包含曲线I′。

同理,遗忘曲线Ⅱ′,即这一期关于品牌核心价值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包含在曲线Ⅱ中,是由每一次品牌核心价值的遗忘曲线I′总体叠加而成。它是这一期有效品牌传播遗忘曲线Ⅱ的一部分,表示其中消费者对该品牌核心价值部分的记忆。缺乏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是不会形成曲线Ⅱ′的。

2.不具有长期有效性的品牌传播

该类品牌传播是指缺乏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其每次、每期的品牌传播也是有效的,所以遗忘曲线I和Ⅱ仍然不变,但是没有品牌核心价值部分的遗忘曲线I′和Ⅱ′。如前所述,由于缺乏品牌核心价值,其每一期的品牌传播都相对独立,前后之间没有共同因素作为连续的记忆。所以,在经过一个较长时期(多期)的品牌传播之后的某时刻,其总的消费者遗忘曲线Ⅲ,仍然只与最近某期的遗忘曲线Ⅱ基本一致。

图4在较长时期(多期)品牌传播后的某时刻,缺乏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遗忘曲线

图5在较长时期(多期)品牌传播后的某时刻,具有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遗忘曲线

3.具有长期有效性的品牌传播活动

意指具有核心价值的品牌的传播。在每次、每期的品牌传播中,品牌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不变,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地刺激消费者的记忆,长期积累下来的记忆保持越来越高,逐渐形成如图5所示的遗忘曲线Ⅲ′,即品牌核心价值自身的长期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以,在经过一个较长时期(多期)的品牌传播之后的某时刻,由于曲线Ⅲ′的存在,大大提高了这一时刻该品牌在消费者头脑中留下的总的遗忘曲线Ⅲ的水平位置。消费者对该品牌记忆的衰退程度减缓,其对应的品牌传播的市场有效时限t1也得到极大地延长。

比较图4和图5的遗忘曲线Ⅲ可知,具有长期有效性与否的企业品牌传播,在经过多个时期的有效传播之后,在消费者头脑中的记忆差别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记忆保持程度和有效记忆时限的差距。

品牌传播遗忘曲线的市场有效时限t1,也标志着企业保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的时间长短。如果能延长这个有效时限,则企业每单位时间的传播费用就能降低;纵轴所表示的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记忆保持,如果能长期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记忆水平上,加上足够的美誉度的支撑,该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就很高。其产品不但能够长期稳定地拥有一个较高的销售量,而且还能利用这种地位提高产品价格,带来高附加值的收入。显然,就长期而言,只有具有品牌核心价值的企业才能够得到这样的益处。

因此,对于已经产生了市场效应的所有品牌传播中,还应考察其是否具有长期有效性,即品牌是否具有核心价值。确保其品牌传播的长期有效性,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命。

4.品牌传播的长期时效柱状图

以上结果也可以用品牌传播的长期时效柱状图来表示,如图6所示:

AB——坚持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记忆曲线

AC——缺乏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记忆曲线

图6品牌传播的长期时效柱状图

各柱状的数字1、2、3…表示第几期的品牌传播;AB表示坚持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记忆曲线;AC表示缺乏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记忆曲线。本文假设每期传播达到的记忆程度相同以简化图形,即各个柱状图的高度相同。逐渐放大的区域ABC,表示在消费者心中逐渐积累的关于品牌核心价值部分的记忆,即企业品牌传播的长期有效性存在与否的差别,亦即图5和图4中遗忘曲线Ⅲ的差别。

例如,经过一个较长时期(n期传播)之后,在投入相同广告费用的情况下,某时刻得到消费者的记忆程度BCD,即:缺乏品牌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记忆程度为CD高度;始终坚持品牌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记忆程度为BD高度,其中的BC段为品牌核心价值部分的记忆程度。

四、如何坚持品牌的核心价值

由此可见,要使企业的品牌传播具有长期有效性,得到更高的回报,就必须坚持品牌的核心价值。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品牌核心价值的巨大作用,对于设定品牌核心价值毫无概念或观念模糊。部分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却常常不能保持,其品牌规划未经深思熟虑,在传播实践中经常偏离品牌核心价值,大量浪费企业的资金。因此,很多企业尽管时常推出一些费用高昂、制作精美、创意十足的传播广告,仍然只能维持一个时期的效用。

由于品牌的存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人们有记忆的能力,所以应当将品牌核心价值和影响长期记忆的事物紧密联系起来。一般来说,最能长期深刻影响人们记忆的是社会文明和文化价值等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集萃。当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符合了人类社会的文化价值,再经过长期的传播,必然会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不同国家民族的文明和文化价值既有共通之处,也各有不同之处。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品牌就要使其核心价值符合整个人类文明和文化价值,不同国家的国内品牌其核心价值就要符合这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保障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方法,就是准确确定符合相应社会文化价值的品牌核心价值,并在长期传播中不发生偏移。这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第一,必须准确地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迈克·莫泽认为,可以采用一个简易可行的好方法来确定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即在清单上写下足够多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如敬业、快乐、真诚、质量、家庭、健康等等,再与企业一一对应,寻找出其中最恰当的一两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错误地将某种文化或精神的载体当作核心价值。例如,酒文化只是作为表达个人或者民族的某些精神与追求的载体之一,作为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应该选用酒文化所表达或传颂的这种具体的精神和追求,而不是酒文化本身。

第二,品牌的核心价值一经确定就要长期坚持下去。时代在发展,市场在变化,产品要创新,品牌要防止老化,则品牌宣传诉求的主题和方式可以变化,但是品牌核心价值不可变。即使在因时而生的短期广告宣传中,也应尽力融合品牌的核心价值,一定要确保它们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努力都与它们的品牌核心价值定位密不可分。否则即使投入再多的传播费用,也只能产生短期的市场效用,甚至还可能引导企业品牌传播走上歧路。很多企业就曾因此不得不连续大幅度增加广告投入而导致企业利润不断下滑甚至亏损。只有长期一致地保持品牌核心价值,才能保证品牌传播的长期有效性,产生和积累起真正的品牌资产。

参考文献:

[1]杨志良.记忆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14篇

1、出口商品品牌化程度低。

我国每年出口1600多亿美元的商品中,标有我国自己的品牌的商品仅占1/3左右;有1/3的商品没有品牌:有1/3的商品打的是外商的品牌。许多从国外回来的有识之土都感叹:“国外市场上的中国货的确不少,但用中国品牌的却不多见,街头巷尾都是没有商标的中国

廉价商品,或者是为外商定牌生产的中国商品。”品牌是商品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自己的牌子的商品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即使进入国际市场,其竞争力也远不如别人,很难登堂入室。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46.5万个企业加上服务业,到1995年底,在国内注册的商标仅为53.87万个,在国外注册商标的就更是寥寥无几。不少企业,为了完成出口任务,不得不依附于“洋品牌”,赚下很少的原料费和加工费,为他人做嫁衣裳。

2、品牌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华”等公司合资后,中国四分之三的洗涤品市场被“飘柔”、“海飞丝”、“花王”、“潘婶”等洋名牌垄断。国有品牌在洋名牌的围攻中处境艰难,更谈不上抢占国际市场。

3、品牌的附加价值低,品牌竞争力不强。

品牌的附加价值是指那些品牌中所包含的、中肯的、被消费者欣赏

第15篇

论文摘要:

面对日益增加的竞争压力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敏捷化思想,进行企业的战略改造。产品研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新经济环境下的产品研发计划的研究就成为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领域。本文分析了传统供应链环境下产品研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对策。目的是使企业能够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用更短的时间和更低的成本将新产品开发出来,只有这样新产品才会取得成功。因此, 强对敏捷制造环境下的新产品开发计划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敏捷供应链 产品研发 对策

:13000多字 有中英文摘要、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