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通用技术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由于通用技术教师来自多个学科,对案例的选择、处理和应用有一些问题或困惑,本文就如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有效利用案例作一些分析。
一、常见问题
1.案例过多,蜻蜓点水
案例贵精而不在多,每个知识点深入分析一至两个案例足矣,重复使用类似案例,一是占时间,二是无法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一位教师在讲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三个因素时,引用了比萨斜塔、输电塔、茶几、A字形梯、自行车、不倒翁、倒置啤酒瓶等十多个例子。对每个案例如蜻蜓点水,只看到表面的信息,却没有看到隐含在案例之中的知识原理、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教学变成视觉的盛宴、案例的舞台,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内化,收获甚微。
2.浮于表面,雾里看花
使用案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从而构建知识。很多教师对案例只是走马观花式浏览,没有深入挖掘案例内涵,这是对案例的无效利用和时间的浪费。肤浅的分析案例,只会让学生雾里看花。
教学《结构设计》时,一位教师以交通道路信号灯这一案例为载体,提出信号灯结构设计时,必须明确设计的目标――功能的实现,但原来的信号灯由于没有考虑到色障者不能识别信号灯,造成功能上的缺陷,自然引出像道路信号灯这类用途的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功能,然后考虑其他因素如安全、稳定性、强度、美观、寿命、成本等。这节课由于教师的深入挖掘,学生对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这个教学目标掌握得很好。
3.案例陈旧,索然无味
由于学科资源少等原因,大家采用的案例经常一成不变,脱离时代。比如,总是将做饭、洗衣作为流程的案例。教师要及时观察技术发明、市场技术产品的新动向,为课堂教学积累源头活水,例如,在讲到设计的创新原则时,让学生把手机或MP3、掌上电脑、文曲星等结合,思考这些产品的创新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哪些改变。这些新技术案例更值得学生去思考。
4.脱离实际,不明事理
案例要注重基础,联系实际。针对高中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贴近生活和社会的案例,使学生感受到技术与日常生活、生产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会将思考所得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去。在学习“什么是流程”时,有的老师感觉马铃薯的播种过程太简单,而是选用节能灯管的弯制流程,由于学生对灯管弯制流程很陌生,所以学生越听越糊涂。
二、通用技术教学案例应用的注意事项
1.要挖掘案例内涵
教师使用教材案例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案例编者安排的用意,涉及的原理和思想方法,案例与学习目标的达成的关系。教师不要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要深入挖掘,指导学生领悟技术的内涵,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一重要资源,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精心选择使用新案例
教材中案例的选择也不是十全十美,如个别案例所涉及的问题比较肤浅,分析的意义不大;有的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又太深奥,学生分析难于下手;也有的案例与现实脱节,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案例难以达到教学目的。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案例进行选择和设计,或使用新案例。新案例选用时要注意:一要具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二要具有趣味性,为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三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新案例的来源可从当前热门事件中获得,比如,讲技术的道德性原则时,用时下热门的沃尔玛假绿色猪肉这一案例,这也是学生关注的热点。
3.案例使用形式应多样化
案例使用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注意力,案例的呈现可以是图片、视频、文字,也可以是讲故事的方式,还可以用实物来演示等等。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提问,还可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形式可分小组讨论和集体辩论。
4.案例的一例多用
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矿泉水瓶,从功能、结构、材料等方面分析技术设计上的特点;分析瓶身有凹凸位的设计得出人机关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让学生从设计原则上考虑它的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还组织学生开展矿泉水瓶设计大赛,他们突破常规思维,设计了一些新颖的矿泉水瓶,并用草图来表现设计思想;矿泉水瓶装水还用来做一些技术试验,如结构的稳定性试验等。表面上是研究一个矿泉水瓶,而实际上学生却深刻地理解了技术的性质,基本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教师而言,也不用到处找案例。一张又一张的投影幻灯片,学生走马观花,毫无收获。
一个精彩的案例,足以丰富课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一个精彩的案例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因此选好用好案例不仅是通用技术教师有效教学的需要,更是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今后通用技术教师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
关键词:技术:始业教育:通用技术: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是高二年级新开设的一门学科,面对的是普通中学的高中生,在目前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会关注并积极参与这门课程的。换个角度,站在学生这个角度来考虑,自己又会怎么做?对同学们来说是崭新的开始,同时我们学校每学期的第一节课都要进行始业教育,我就把这两块内容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又很好地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了自己的技术素养,将来为社会的发展奉献力量。这一节课还有学校中层领导听课指导,因此课前做了比较精心的准备,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坐落在金华市蒋堂镇,老的金华・中就在此,后来由白龙桥中学和罗埠中学合并搬迁至此,重新建设校园,改名为宾虹高级中学,因此刚建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新鲜的,特别是对学生来说,什么都很好奇,我们老师就可以把外界的事物当做教学素材,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学习当中感受通用的实用价值,感受技术学科的魅力。
【教学内容】
1 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
2 了解技术设计基本知识框架和结构。
3 从感性上认识与通用技术相关的课外知识。
4 初步了解学习一门课程所应该掌握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从感性层次上体会通用技术的含义,并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充分让学生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较好地围绕着技术与设计的范畴,体验到通用技术中设计的重要性与创新性。
【教学过程】
1 导入语
问:同学们,你们以前听说过通用技术这门课吗?今天由我带领大家走人技术的世界、技术的博物馆,同学们不再纯粹为了某种目的而去购买商品,而是用技术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
通用技术对同学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如此。对于一门新的课程,主要应掌握好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三个问题。
2 什么是通用技术(学什么)
(1)首先简单介绍什么是技术。技术有广义技术和狭义技术。
广义技术,大体上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简言之,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术。
狭义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
狭义技术,就是通常所说的技术。是具体“技术工作”中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工作技术、医疗技术、驾驶技术等,是针对人与自然的技术。
(2)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3)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
《技术与设计2》(2学分)
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
建筑及其设计(2学分)
简易机器人制作(2学分)
现代农业技术(2学分)
家政与生活技术(2学分)
服装及其设计(2学分)
汽车驾驶与保养(2学分)
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作为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包括考勤、参与程度、讨论、辩论、操作、作业、作品、考试等。终结性评价包括作品、操作、考试。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修学选修模块。模块的递进学习过程起着高中与大学或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为我们将来的大学专业学习或走向社会奠定深厚的技术基础。
3 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为什么)
(1)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a.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改变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或改变物质的种类。
b.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变废为宝,将那些利用价值不高或没有利用价值或有害的物质变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物质。
事例:我们很多同学都用过银行卡吧,对于缺乏技术素养的人来说,拿到卡后,即使看了卡上的说明也可能不会使用。技术素养高的人在第一次看到卡时,会立刻仔细观察,寻找卡起作用的主要部件,关于卡的保存,考虑到强磁场会影响卡的技术核心部件,所以存放卡时会注意避开强磁场,甚至远离手机放置,以防这些卡失效。
(2)从劳动者看――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
我国的劳动力状况:一方面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下岗失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对于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的“招工难”,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招工难”是就业中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反映的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因为市场总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供求失衡,所以会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不是新问题,其背后折射出多方面的因素。
a 反映出我国经济回升较好,企业用工需求旺盛;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在增多,吸引了一部分农民工在当地就业;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务农收入增加,吸引了一部分人返乡务农,或在当地转移就业。
b 反映出劳动力素质结构还不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
c 反映出一些企业的薪酬待遇、劳动环境、用工方式与变化着的劳动力供求格局不相适应,与劳动者的就业愿望、收入预期和职业发展预期不相适应。
而且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数比,从机械化初期9:1,中等机械化时期的6:4,到全自动化阶段的1:9,无不说明科技型人员成为社会主体劳动者。
(3)国际形势和我国的现状。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于二人,成为“世界的加工厂”。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知识产权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只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
我国国产汽车的销售量越来越好,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发动叽作为汽车的核心技术,是汽车的心脏,可是我国发动机大部分不是原创的,经过这么多年,为什么国产发动机技术不行,无论是汽车还是轮船,国产发动机的技术大多是国际十几年前的产物,科技的发展关键是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对中国电动车“第一燃”调查,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王子冬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在乘客座位下冒烟后,司机张学军掀起座位的动作。如果说这辆众泰朗悦电动车自燃的直接因素,是张学军掀起冒烟坐椅这一偶然动作,那么最终让其彻底烧毁并应该引发行业全面反思的,则是这一动作背后,电动车运
营企业有意无意间的一连串疏忽,培训的缺乏或许只是其中之一。电动汽车在试验阶段发生自燃并不可怕,但是由于驾驶员缺乏相关的事故处理知识,直接导致车辆被完全烧毁。因此在进行使用之前必须对汽车做相关的技术试验,对驾驶员做必要的培训和学习,以及平时注意对汽车进行保养。这也是我国国民技术素养普遍较低的一个表现,科技发展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通用技术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考试的需要)。
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是三类考生必须高考的一门学科,我们从下面的表格去了解它的重要地位吧。
4 怎样学习《通用技术》(怎么学)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不再停留在单一的动手技能的培养上,而是定位在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上,不仅包括技术工具的操作、技术产品的制作,还包括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决策等内含大量学生心智活动的内容。
(1)了解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2)清楚这门课程的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它将引导我们经历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从而掌握一个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3)学会读目录和绪论。
目录――总揽本书全局,了解本书整体结构和内容。
绪论一可以知道本书的主要精神、思想、方法等。
注意使用本书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做好心理准备。
书本中有大量的图片、思考题,方便理解和学习。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向学生讲相关的通用技术的知识结构,把握好通用技术的学习主线,从感性上初步认识通用技术的相关内涵知识,让感兴趣的学生今后可以往这方面深入了解学习。根据课本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自主能力。此外,寻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典型案例,利用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只有在深入对学生的调查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教学案例的选择,由简到难地分析,有效地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环保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体合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技术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于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学习时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善于思考、动手;学中做,做中学,亲身经历体验设计过程。相信同学们在豆蔻年华的学习过程能夯实基础、挑战自我,享受学习的乐趣!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简称VTS,是用于监控海岸、海港或内河交通情况的系统,确保监控区域内交通流量合适,避免造成灾祸或环境污染。目前我国大型海港所用系统多为国外公司产品,如Sofrelog、ATLAS、TERMB等,升级维护不便且多为10年以上的老产品。出于国家重大项目安全性的考虑,使用国产VTS系统是一大趋势,而国产化VTS的安全防护功能也是考察该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
1国产交通管理系统安全防护问题分析
1.1系统介绍
国产化VTS系统由信息接入分系统、控制中心分系统和通信分系统组成。信息接入分系统具备雷达信息接收解析、AIS信息接收解析、水文气象信息接收解析、VHF信息接收解析、CCTV信息接收解析、信息分类流转等功能。控制中心分系统具备交通组织与管理、交通显示与控制(台位显示/web显示)、记录重放、系统监控等功能,其中交通组织与管理和交通态势Web显示功能采用B/S架构实现、其他功能采用C/S架构实现,整个系统采用B/S与C/S的混合架构实现。通信分系统具备即时通信、网络通控、数据支撑等功能。
1.2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分析
国产化VTS系统信息交互可分为系统内部信息交互的专用网络、部门之间信息交互的内部网络和对外信息交互的外部网络三类。其中系统内部信息交互主要通过通信分系统使用独立的网络结构,在专用网络中进行,如雷达接入信息、VHF接入信息、CCTV接入信息、AIS接入信息与控制中心交通显示系统之间的通信;部门之间信息交互主要发生在海事部门内部单位之间,如船舶航行计划录入获取、船舶航行状态内部等等;而对外信息交互是指与外部互联网之间的交互,如水文气象信息的接入、船舶动态信息对公众公布等等。如果未采取安全防护策略,就可能导致系统内部网络遭受非法攻击。一旦外部攻击进入内部网络,由于防护系统对内防范较弱,这类攻击往往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导致核心数据泄露。甚至进而侵入到核心网络,对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数据进行篡改或伪造,或者盗用其他用户的IP对船舶控制命令进行非法操作,产生极大安全隐患。VTS系统的内部网络端口可以扩容,不同处室根据需要都可接入内部网络,网络中存在C/S和B/S的混合架构,整体结构复杂度较高。在这样的网络中,单单利用网络防火墙无法实现对各类网络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需要对外部网络的连接和信息交互进行限制,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对特定权限开放网络,完成内外网络必要的信息交互。同时,要考虑到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其成功的可能性甚至要高于外部网络,在设计中,应该对核心数据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将其存储在核心网络中,控制内部网络对其访问,这就需要更为完善的内部访问控制机制。
1.3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分析
VTS系统的组成单元众多,硬件、软件构成复杂,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硬件进行可靠性分析及业务持续性规划;同时复杂的软硬件也对操作、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来说,用户的误操作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因此不仅需要设计权限控制体系,尽量减少和避免用户误操作,同时要做到对问题的跟踪和总结,杜绝类似的操作再次发生。
2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应用
2.1优化网络结构
国产化VTS系统采用C/S和B/S混合架构,其中B/S架构的船舶交通组织与管理软件Web版和船舶态势展示软件Web版需要对兄弟处室或者对公众开放,整个系统不仅需要运行在专用网络,而且需要运行在海事局的内部网络和Internet的外部网络,因此系统在设计时就考虑到物理上隔离三种类型网络。专网和内网之间只保留设置唯一的物理网络链接,并设置防火墙;专网和外网之间同样也设置唯一的物理网络链接,并设置防火墙;内网和外网之间物理隔绝。专网和内网之间严格控制信息互访端口,屏蔽所有未知端口;专网和外网之间,只保留外网对专网进行船舶数据查询的端口。
2.2病毒扫描
国产化VTS系统中,专网的值班台位以及内网终的用户终端,安装为Windows操作系统,为每一台终端安装瑞星杀毒软件,并按时更新,取消Guest账号、取消不必要的服务(如远程注册表操作);专网中的服务器和数据库使用Solaris和Linux系统,对核心数据设定指定用户权限,同时关闭不必要的网络端口。针对专网-内网闸和专网-外网闸,定时查看防火墙日志,评估是否存在网络攻击。另一方面,利用开源代码为国产化VTS系统编写专门的网络端口扫描工具,在专网和内网中查找主机漏洞,及时预防潜在风险。
2.3数据备份
VTS系统中,需要备份的数据主要为船舶航行轨迹数据和船舶业务数据,采用双机备份的方式进行数据备份。两种数据的特点不同,船舶轨迹数据量较大,按照雷达每三秒上报一点,港口平均被监控船舶为1000艘计算,一个月会累积864,000,000个航迹点需要存储,但是数据的重要性相对较低,因此国产化VTS系统采用定时备份的方式,每隔一个小时就将数据从主机备份到从机。而船舶业务数据的数据量相对较小,但是重要程度较高,系统产生的数据直接存到两个不同数据库中,一台供业务系统读取使用,一台作为备份,两者每天进行比较同步一次。
2.4安全分析和控制
对用户授予不同权限,用户按接入网络类型分为外网用户、内网用户和专网用户。由于内网和外网不直接连通,外网用户不可以访问内网;专网的船舶数据由指定端口定时同步到外网服务器,外网用户只可以查询外网服务器数据,禁止访问专网。内网用户同样不可以直接访问专网,只能通过专用进程调用被防火墙允许的端口查询数据或传递资料。专网用户则依据工作内容不同设置不同权限,分为普通值班员、值班长和系统管理员三类。普通值班员根据负责的辖区不同,赋予不同辖区的系统操作权限,进行日常值班工作;值班长拥有高级权限,可以制定告警规则、助航设施设置、航道单/双向切换等规则定义权限;管理员拥有最高级权限,可以修改系统配置、操作系统设置、底层路由设置等,同时具有审查系统日志和操作记录的权限。系统日志记录了系统各个组成单元,包括软硬件,的运行日志,当系统发生错误时,系统维护人员通过查看系统日志可以迅速定位错误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排除故障。操作记录主要是记录专网用户的操作行为,包括命令操作、通话录音、软件截图等,该数据既可以作为后期的操作追溯和安全分析的资料,也可以作为优化界面提升用户体验依据,并且为以后建立数据仓库提供了数据积累。
3结束语
[关键词]技术案例 案例分析 通用技术课堂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51-01
[DOI]CNKI:22-1010/C.20110714.1048.001
前言
高中阶段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技术发展,各种门类的技术数不胜数,如今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技术门类越来越多,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把握技术的脉搏,让学生获得较高的技术素养,精选一些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使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感觉好象是在生活中学,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然而,在目前通用技术的实际教学中,对技术案例的使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多年从事通用技术教学的经验分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技术案例使用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通用技术教学中技术案例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教材中的经典技术案例理解不透、挖掘不深
例如《技术与设计1》苏教版第一章第一节《走进技术世界》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技术案例,就是“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很多教师认为这个案例太过简单,学生可以自己看懂案例内容,因此教师讲解时往往弃之不用而启用其他案例。殊不知:能看懂的内容未必能真正理解,简单的内容往往蕴含着深奥的学问。
在思想方法方面,教材是想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理解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技术问题和分析技术问题;另外,灯火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用它来说明技术的价值更具有典型意义。所以,我觉得将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替换掉实在可惜。这也反映了有些老师并没有理解教材选用此案例的深刻用意。因此对教材中案例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而要更深一步理解、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技术原理、技术思想和方法,深入挖掘技术案例的内涵。
二、技术案例选择随意、没有针对性
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常任教的班级较多,而不同班级之间由于学生基础、学生习性、班风等有差异,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而技术案例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比如,我校就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班级,有文科班、理科班、美术班、音乐班、体育班等,为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技术案例的选择也应明显带有专业的特点。如果跟体育班讲解乐器的发展历程,可能效果不是很好,反之也一样。我曾经上过这样的一堂通技课:上课时我没有考虑到这个班中女生多、男生少的情况,这堂课中我选了一个军事方面的技术案例进行讲解,结果很多女生听得不以为然,课堂气氛不太理想。后来我在另一个类似的班级中改用化妆品的技术案例进行讲解,结果课堂气氛相当不错。
三、使用技术案例太多,对技术案例分析不够深入
在只有40分钟的课堂里,有些老师举了十多个案例进行分析,这些案例中没有重点讲解的案例,而是所有案例平均花费时间,没有一个技术案例能分析透彻。这样的课堂表面看起来容量大,效率高,殊不知: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课听得也很累,而且听得一头雾水,似懂非懂。其实,课堂中的技术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师如果选择一两个典型技术案例讲细讲透,学生们在掌握了典型技术案例后,那么对其他的技术案例也能够触类旁通。这样不但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更能让学生掌握技术案例的分析方法,掌握技术课程的技术思想,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技术案例的选择没有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有些教师对技术案例的选择太拘泥于教材。选择的技术案例陈旧,不能贴近生活实际,不能反映当今热点问题,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对此本人有过切身感受,后来本人对技术案例的选择特别注意与当前热点问题相结合,课堂气氛大有改观。譬如本人在讲授知识产权时,列举了“中山市歌厅播放歌曲要交使用费”这一案例,让学生懂得知识产权制度以保护智力创造的无形财富;在讲授优选试验法时,本人选择了科学家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优选试验中选出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的技术案例,袁隆平使我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中国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关于技术案例使用的几点建议:1.充分挖掘课本上的典型技术案例,让学生充分把握其技术思想与方法;2.技术案例分析在精不在多,精选典型技术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对典型技术案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掌握技术案例的分析方法;3.典型技术案例的选择一定要联系贴近实际,并尽量反映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典型技术案例的选择应因人而异,因班级而异,提高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技术与设计1(苏教版).
[2]技术与设计2(苏教版).
如何结合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提高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个通用技术教师的不懈追求。而于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选择案例,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案例的使用
(一)案例的使用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
因为兴趣和爱好永远是学习不朽的动力和源泉。在用好通用技术教科书中典型案例的同时,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热点新闻或话题。使同学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关注时事。
在讲“技术的发展史”时,结合课本中飞机的发展史,我引用了“神六飞天”“嫦娥奔月”等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使学生知道了人类千年来的飞天梦想如今变成了现实。而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既需要雄厚的国力作后盾,又需要高尖的技术去打造,更需要凝聚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去奋斗。使同学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为我国的航空事业的发展而骄傲,激发了爱国主义热忱。
(二)案例的使用要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为目的
说起专利发明。同学们会认为那是发明家的专利,研究专利是项高深莫测的工作。所以在学习“知识产权”案例的选取上,我选用了“我爱发明”中一些近百姓生活,紧跟时展的视频图像。如,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四学生王冠弘,发明的“好纫针”缝衣针。北京市打钟庙小学的林恒韬同学发明的充气雨衣,荣获了第1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而且这个故事还被编进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通过这些案例让同学们知道“发明家”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捕捉到灵感后付诸实践。人人都可以成就发明的梦想。
(三)案例的使用形式要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导向
在案例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调动起其积极性。在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时,以同学们课桌上的矿泉水瓶为例。让他们从设计的基本原则上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材料必须是无害的、可回收的;设计成圆柱形的,最节省材料,从而降低成本;瓶身有凹凸以增大摩擦力,拿着时不易脱落,长途运输时便于运输,抗挤压抗变形等。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与分析讨论,“引发思考,集思广益”。促使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中,建立真实的教学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案例的选取
(一)案例的选取需要以贴近生活为最好
在教学过程中,选取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如,学习“控制与设计”时,可以引入居民楼楼道里或学生宿舍楼里声光控灯的案例。分析其工作原理后,请同学们思考,白天有声音时,声光控灯也会亮。怎样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对声光控灯进行改进呢?有的同学建议提高声控灯的灵敏度,然后通过一个装置使灵敏度在一段时间后自动降低:有的同学建议在楼道的各层楼口安装两个按钮,一个是开灯。一个是关灯,到了上一层,关掉下层的灯,打开本层的灯等。在问题得以圆满解决的同时,也使同学们又一次体会到了通用技术学科的综合性。
(二)案例的选取要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
例如,在学习“系统与设计”时,正值我校运动会刚刚结束。在同学们理解了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特性后,请同学们把班级作为一个系统,就本班在运动会上取得的可喜成绩来分析一下系统的基本特性。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班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系统,而每个同学都是系统的一个要素。如果同学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团结,那么班级这一系统就会发挥出大家所想象不到的功能。班级所取得的荣誉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尽可能选取引起学生共鸣的案例
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为了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选择学生体验过的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习“流程与设计”时,理解了知识点后,让同学们把圆珠笔拆开重新组装,体会一下一个流程中的时序是否可以颠倒。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流程:做一道菜前准备工作的整个流程;自己组装四驱车的流程;去医院注射青霉素的流程……
(四)案例的选取要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
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的开设,就是因为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创造的过程。学完“简单的结构设计”,让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透明胶带、卡纸、剪刀、线绳、报纸、直尺、彩笔、铅笔等),尝试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了各种简易相框、小板凳、桥梁等。
[关键字]矿山 交通 安全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S782.1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306-2
近年来,矿山开采中各类安全隐患显著增多,开采环境不断恶化,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造成矿山事故死亡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在国内各行业中排第一位,而对于那些非煤矿山,因中毒窒息造成事故的比例也日渐上升,同时,在交通行业也存在着相同严峻的安全形势 ,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以及人类的和平,本文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矿山中毒窒息事故预防
井下矿山采掘施工作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是因为有毒有害气体等物质的存在。井巷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分为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有毒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来源于爆破时产生的炮烟、柴油机工作时产生的废气、硫化矿物的氧化、井下火灾等。当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比例超过它的极限值时就会造成人的中毒窒息。如一氧化碳浓度占空气的0.4%时,很短时间内就会失去知觉,抢救不及时就会中毒死亡,矿内空气一氧化碳的浓度不得超过3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的浓度(换算成二氧化氮)不得超过5毫克/立方米。
由此可见预防中毒窒息事故的本质在于稀a释有毒有害气体,排除矿尘,使之低于其极限值。针对这一结论,采取井巷通风安全技术措施无疑可以很好地预防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建立有效的矿井通风系统是井巷通风的关键。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矿井通风网络、通风动力设备、通风控制设施。
对于只有一个出口的独头巷道(隧道等),常利用局扇和风筒进行通风,其方式有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三种。其运行方式分别如下图分析[1]:
(1)抽出式通风工作面的污风经风筒由局扇抽至回风巷道,新鲜风流由巷道进入工作面见(图一)。其工作面的通风效果差。
(2)压入式通风新鲜风流由局扇经风筒压入工作面,污风由巷道排出见(图二)。其工作面的通风效果比抽出式好。
(3)混合式通风安装两台局扇,其中一台作抽出式通风,另一台作压入式通风见(图三)。其具有抽出和压入通风两者的优点。
为防止循环风流,使工作面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局扇和风筒安设有以下要求:
(1)从贯穿风流巷道中吸取的风量不能超过该巷道总风量的70%。
(2)抽出式通风时,排风口应设在贯穿风流的上风侧,风机距独头巷道口的距离应大于10米,风筒吸风口离工作面的距离不小于5米。
(3)压入式通风时吸口应设在贯穿风流的下风侧,风机距独头巷道口的距离应大于10米,风筒排风口离工作面的距离应小于10米。
(4)混合式通风时,抽出式风筒的排风口和压入式风筒的排风口的要求同上,抽出式风筒的吸风口和压入式风筒的吸风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0米,同时抽出式的风量应比压入式风量在于20~25%。
2道路交通安全技术管理
道路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是指人(包括驾驶人、行人、乘客等)、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等)、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其相关设施)和环境(路外的景观、管理设施和气候条件等)。因此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包括人、车、路和环境四大类。道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就是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最佳手段。它包括道路线形设计、路面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2]。
2.1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要考虑线形与地区的土地利用相协调,同时要使道路线形连续、协调,并能满足施工、维修管理、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要求。最小曲率半径的确定要考虑行驶在道路曲线部分上的汽车所受到的离心力、重力与地面提供的横向摩擦力之间的平衡。在曲线部分,应根据实地情况适当地超高。纵断面线形的设计必须符合规范。
2.2路面设计
为保证安全,路面应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和粗糙程度。路面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到行车平稳性、舒适性、轮胎磨损程度等;为保障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制动性能,路面还需保持一定的粗糙度。
行车道的设计必须满足相关标准对行车道宽度、紧急停车带设计、爬坡道和变速车道设计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2.3安全设施的设计
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应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交通部行业标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施工技术规范》(JTJ074—1994)为依据,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
(1)交通标志。交通标志平面布设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及有关规范进行。交通标志的结构支撑方式分为柱式、悬臂式、门架式和附着式等几种,设计中可依据车型构成、标志板面尺寸及标志布设位置进行选择。结构设计中的荷载,除恒载外,活载主要考虑风荷载。
(2)标线。交通标线包括各种路面标线、导向箭头、突起路标等。标线应与标志相配合,所选标线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反光性、防滑性及耐久性。
(3)安全护栏。路侧护栏能防止失控车辆冲出路外,碰撞路边障碍物或其他设施,其设置主要以路侧事故严重度为依据,间断布设。具体布设地点为:路堤填土高度大于3m的路段;路侧有河流、池塘等危险路段;互通立交进出口三角地带及小半径匝道外侧;路侧有需要提供保护的结构物(桥墩、大型标志柱、紧急电话等)。路侧护栏最小设置长度为70m。
3结论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为社会生产、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它不能像其他行业、企业那样,单纯以获取最大盈利为目标进行生产,它的效益主要反映在社会效益上,是社会的公益事业。所以安全生产对交通运输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时期以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不仅影响正常经营,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一方面是安全管理理念不适应、法规制度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安全文化建设亟待加强等诸多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是受国家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有所增加,再加上各种传统和非传统、自然和社会的不确定因素与风险交织并存,导致目前仍处于事故多发高发期,重特大事故频发易发的势头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推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更为紧迫。解决安全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其中,企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是从制度上构建的一种长效机制和政策保障。
二、交通运输的范围及定义
《管理办法》中的交通运输包括道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道路运输是指以机动车为交通工具的旅客和货物运输;水路运输是指以运输船舶为工具的旅客和货物运输及港口装卸、堆存;铁路运输是指以火车为工具的旅客和货物运输(包括高铁和城际铁路);管道运输是指以管道为工具的液体和气体物资运输。
三、交通运输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使用有关规定
(一)《管理办法》中第二章第九条规定
交通运输企业计提安全费用时,以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在成本费用中列支,按照以下标准平均逐月提取:1.普通货运业务按照1%提取;2.客运业务、管道运输、危险品等特殊货运业务按照1.5%提取。
(二)《管理办法》中第三章第二十一条规定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费用应当按照以下范围使用: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包括道路、水路、铁路、管道运输设施设备和装卸工具安全状况检测及维护系统、运输设施设备和装卸工具附属安全设备等支出;2.购置、安装和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船舶通信导航定位和自动识别系统、电子海图等支出;3.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4.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5.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及标准化建设支出;6.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7.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8.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9.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10.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四、具体实施中产生的影响及意义
(一)以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平均逐月提取安全费用计入企业损益,更科学地反映出当期的安全费用支出对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降低了企业利用安全费用调节利润的空间,维护了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上为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降低了资产负债率,改善了资产结构。
(二)由于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具有必然性,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应当属于负债或者预计负债。但是,作为负债需要有特定的债权人,而安全生产费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不符合负债的性质。企业由于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减少了企业当期的利润,为以后安全生产支出预留了财务资源,从这一角度考虑,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更接近所有者权益的性质,作为专项储备管理更为恰当。所以财政部2009年6月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规定,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都要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单独反映。在提取安全生产费时,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专项储备”科目。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即借记“专项储备”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即借记“专项储备”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从税收角度看,是国家给予交通运输企业一次性提足折旧费并税前列支的优惠政策。
五、现行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安全费用提取计算分析
在企业实际经营中,一般都是几种业务同时经营的,如果财务能够按照业务类别分别核算的,以各类业务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分别按照各自的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如果不能分别核算的,则以全部业务收入为计提依据,按主营业务计提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例如,一家主营普通货运业务的企业同时开展客运业务,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35000万元,其中:普通货运业务收入25000万元,客运业务收入10000万元。假如这家企业普通货运业务和客运业务在该企业内分别独立核算,所以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就按照两类业务的营业收入和各自标准分别计算: 普通货运业务按照1%计提250万元的安全生产费用;客运业务按照1.5%计提150万元的安全生产费用,合计计提安全生产费用400万元。如果这家企业两类业务没有独立核算,这家企业就以总业务收入35000万元按照主营业务普通货运业务1%的计算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350万元。按照要求,交通运输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全部计入生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但是在实际会计核算中,经营业务类别核算差异,对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上例,两种计算结果相差50万元,意味着少提取安全生产费用50万元,虚增利润50万元,造成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不够和企业报表利润的不实。
(二)安全费用会计核算分析
1.安全生产费用从成本中提取并税前列支是国家给予政策解决专项资金来源问题,笔者认为《管理办法》要求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一次性提足折旧从会计角度讲存在较大的弊端,一是使企业账面资产不能真实反映资产实际价值,从财务账面看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已无账面价值,但从实物角度看,该资产还完好在用,造成企业大量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为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带来不便;二是从成本中提取安全生产费用是给予企业安全投入的一项所得税优惠政策,但从长期看只存在纳税时间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越来越小,没有真正落实安全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2.会计处理上安全生产费用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而国家税收制度遵循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因此,规定安全生产费用在提取是不予以税前扣除,只有使用时才能扣除。
六、完善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的建议
针对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
(一)交通运输企业要制定自己行业的《管理办法》,并且规定:在安全费用提取计算时,同时经营几种业务的,如果能够按照业务类别分别核算的,以各类业务上年度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分别按照各自的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如果不能分别核算的,则以上年度全部业务收入按照经营业务的最高计提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
(二)对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形成的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一是在增加固定资产的同时,作增加资本公积、减少专项储备会计处理;二是按照资产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并计入相关产品成本或费用。这样既解决了安全生产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后续计量问题,也有利于形成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
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是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在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景、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强调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以及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它提出“提高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因此通用技术课程应该通过案例的学习,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而且要以创造为核心,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的一大特色,它在课堂教学中起了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作用,教师可以用它来说明技术问题,学生可以用它来理解技术内容,已经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材料,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工具。在很多的通用技术课堂上,都可以看到“案例分析”的身影,在学生理解教材困难时,在新知识学习时,在碰到重点、难点时。特别是当“案例分析”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演示讲解时,图、文、影、声并茂,形象生动,教学效果积极,课堂氛围热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但是,有时不能正确理解选择和解读“案例分析”,不能辩证地使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就有可能违背新课程教学理念,违背素质教育的规律,甚至造成负面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案例分析”的选择与应用对课堂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一谈我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案例分析”的选择策略。
1 教学性与启发性相结合。
“案例分析”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教学服务,其本质作用就是通过“案例分析”达到教学的目的,不仅本身要具有教学意义,同时也要具有启发性。好的“案例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案例分析”不能是简单的事例介绍和讲解,应该是二者的结合,既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能深入的去学习知识,了解技术认识生活。例如《技术的价值》一节中开篇谈到技术与人的关系,从火到灯的一个演变发展过程,让学生从原始的钻木取火到现代科技的产物氙气灯、节能灯的应用,真实的感受到技术的发展改变人类生活、满足人类的需求。通过火到灯的转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去挖掘、总结,进一步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又如《简单结构的设计》一节中,教材利用简易相片架为案例来论证先前讲述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既把先前学到的结构设计知识在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验证,又加深了对先前所学知识的理解。
2 典型性与适用性相结合
教材中的每一个案例不一定都适合我们教学中的使用,尽管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已经非常具有代表性,都很典型,可是根据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不同的“案例分析”会对学生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例如:《技术的价值》一节教材中谈到技术与社会,列举了“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改革”这一非常典型的案例。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书中提到的复种、间中、套种这些农业技术知识,由于生活局限,理解起来会很吃力,甚至是根本就不懂。教师就需要好很大时间去解释,学生也不一定有很兴趣去听。因此对于城市孩子来说,类似这样的案例分析就很难起到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案例分析的选择不是光具有典型性即可,也要适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实际认知分析后进行选择。
3 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同样也要学到做人的知识。“案例分析”的选择和使用在通用技术课堂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技术的认知和探求欲望,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好的“案例分析”,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一节中环保餐具的设计这一案例,提到当下现实生活中最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人们利用廉价、易得的小麦、稻米、玉米等秸秆制造出了可降解回收的一次性和多次性环保餐具。从中让学生由身边事切实感受到好的开发设计对推动技术的发展和革新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时从另一个层面上向学生发出了爱护环境卫生的倡议,提高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远离白色垃圾。又如《技术的性质》一节中, “信息技术带来的困扰”和“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两个案例,从技术的两面性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把类似这样的案例很好的融入到教学中,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还关注案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性,一定会使学生再提高技术素养的同时,又提高其人文素养。
4 实践性与操作性相结合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遵循教学目的与要求,以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引入含有问题的具体教育环境中,师生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学习分析与研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多维性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不仅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实践中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源于哈佛工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是目前教学过程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案例式教学法一般分为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班级集中讨论和总结四个阶段。学生自行准备阶段主要是在接到教师所给的案例材料后,学生自行阅读案例材料,针对教师给的思考题,收集资料,认真思考,形成思路和解决方法。小组讨论阶段指各小组组织讨论,形成小组解决方案。集中讨论阶段是由各个小组推出陈述该小组对案例的思考和解决方案,并与其他小组展开辩论、讨论,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点拨。总结阶段可以是学生总结,加深对知识的思考和理解,也可以是教师总结,明确学生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争论,对最后形成的解决方案进行中肯的、合理的评价。
案例教学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这是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区别的关键所在。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情景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其中包含的问题应具有典型性和趣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类似的事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案例参与学习者带来启示。案例应具有综合性和抽象性,它应该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或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渠道的,案例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考视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观点,以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将案例法应用于《应用数理统计》教学中
数理统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来源于实际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实际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抽样理论时,可以建立一个案例:在某个仓库中,面对不同年限、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器材,面临时间、人力、物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让学员思考:如何采用有效抽样方法获得有效的样本数据?通过这样一个具体案例,学生不仅能理解、掌握科学的抽样理论,而且能进一步比较各抽样方法的优劣,并将抽样方法自觉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1.案例的呈现
案例教学可以在课程学习前、学习中或学习后的任一个环节进行。案例被安排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的目的是通过案例,推导出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这样安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一定感性认识。将案例安排在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适用性。把案例安排在学习新内容之后,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的检验,更可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文中提到的器材选取案例既可以放在学习抽样理论之前,又可以安排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抽样理论之后。当然,教师要对呈现出来的案例进行必要引入与讲解,引出需要学生关注、解决的问题,如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适用条件有何不同?针对本案例选用哪种抽样方法?
2.组织案例的讨论
在案例呈现出来之后,在组织讨论的形式上可以按照先小组讨论再全班集中讨论的形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力量。此时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当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当适时点拨。教师要让学生就案例体现出的知识点与问题进行讨论,容许并提倡学生另辟蹊径,积极思考,大胆表示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让学生激烈辩论。在实施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自己头脑中的诸多问题与想法自由表达,让学生的思想在自由讨论过程中碰撞、激发。
3.组织评价案例
案例评价是对案例讨论的总结。教师要诚心诚意地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促使学生养成大胆质疑和善于吸收他人知识的习惯。教师对刚才的讨论说出观点,指出刚才讨论的优缺点,对讨论进行补充与点拨,引导学生从刚才讨论中发现、总结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与方法,为后续学习提供铺垫。对于与下次课内容联系紧密的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在“遗憾”中思考、学习、分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案例选择
作者简介:李春丽(1979-),女,湖北荆门人,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065)
基金项目:本文系科技部项目(项目编号:2009IM010400-1-25)、武汉科技大学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1x05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83-02
案例教学(Case-teaching 或Case Method)是指通过提供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有选择地把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置身于该情景之中,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开发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1]简单点说“案例教学”就是指在教学时要从问题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应用,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案例教学法就有了最早的雏形,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哲学家苏格拉底所采用的“问答式”教学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国外有悠久的历史,尤其在法律和医学领域中效果出色且明显,我国也在逐步尝试这种教学方法。下面将对案例教学法在“概率统计”课程中的运用做一些探讨。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个数学分支,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广泛运用于实际生活,而且也是很多大学后续课程的基础。因此,该课程一直是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主要基础数学课程,也是理学、工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门必考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无需赘述,但是目前学生学习的状况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很多同学觉得该课程太枯燥了,理论性太强,因此没有兴趣。当然,作为一门数学课程,它有数学理论课程的共性:理论深奥,难懂;试题复杂多变;应用不能立竿见影。目前的教材及教师授课都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的特点,缺少该课程本身的特色及特有的思想方法,使许多初学者产生了厌学情绪。
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统教学模式的机械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也没有发挥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学科的特点。
二、案例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的适应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虽然是数学学科的一个分支,但它又有别于其他数学学科,就是它非常直观,这门学科里面绝大多数概念都直接来自于实践。概率统计中的思想方法、原理、公式等理论的引入,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使其印象深刻的做法就是从贴近生活现实的问题即案例引入,如果遇上的问题不能用已有的理论解决,则意味着人们必须创设新的理论。这些新问题怎样解决?于是,新的概率统计的思想方法、原理、公式等理论便产生了。创设的新的概率统计理论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典型案例即实践中的问题又出来了。正如张家军所说“突出的实践性在案例教学中,它没有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真实的社会组织在干什么,而是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过的案例中充当角色,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作出自己的决策,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2]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是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弥补实践的不足和实际运作能力匮乏的缺陷。所以在概论与统计的教学中应处处有案例,随时能点亮学生智慧的火花。案例教学法是针对这门学科的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三、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的目的实际上是希望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掌握理论知识,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要问题就是选择案例。这实际上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地方,主要取决于老师的选择。为了发挥案例的最大作用,在每个教学的环节应该慎重选择案例。比如说,处在概念的引入阶段时,案例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启发学生提出概念,并且理解概念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而且不能占据太多的时间。此时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简单,具有代表意义,让学生直观上就能明白下面的概念要表达的含义,也许学生提炼的语言和思想并不那么精练、准确,但通过与下面精确概念的比较,就能达到由现象进入本质的效果。
可以看这样一个引入最大似然估计概念的案例:有一个学生和一个猎人去打猎,看到一只兔子跑过,听到一声枪响,兔子应声倒下,问:这一枪最有可能是哪个人放的。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问题,设置在课堂上既简单又能够说明事情。通过这个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绝大多数同学都会回答这一枪一定是猎人放的。进一步,老师要引导学生揭示其中的原因,同学们会有不同的答案,都处在现象上面说明问题,最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做总结:这一枪最可能是猎人放的。这里面有一个“小概率原理”: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假如这一枪是学生放的,说明学生一枪就击中兔子的概率是很大的,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因此这一枪最有可能是猎人放的。进一步老师可以根据这个例子,引入最大似然估计的思想:在一次抽样中,取到了某个样本,说明这个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那么使得这个样本出现的可能性达到最大的参数值就是最大似然估。通过案例这种直观工具,加入学生的讨论,会让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使枯燥的课堂生动起来。
当然,在教学的中间环节,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概念和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案例也要分成几种,一种就是课堂上就能解决的,相对要简单一些,可能处理的是某个单一的问题;另外一种就是课后处理的案例,这种案例相对复杂,综合性更强一些,因为学生课后有足够的时间,有时甚至需要查阅一些文献,建立一些数学模型。
四、案例的应用
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挖掘出概率原理的原始思想。传统教学的讲授方式往往直白地将定义、定理等的精确表达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而这些经过加工的精练语言往往抹杀了最初的思想。案例教学试图弥补这种缺点,再现原始思想。
这就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案例。原始思想一般都来自于某些灵感的火花,或者说某种顿悟。案例实际上起到了这种效果,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上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自己的思想,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诱导和启发下,往往使得问题的本质浮出水面,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总结和提炼这些闪光的思想。
下面看一个案例应用的例子:区间估计从理论上直接阐述是比较抽象的,但其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可见,为了引入这个概念,老师可以先引入一个医学上的案例:血常规报告单上会有很多项目,看看其中一项白细胞指标,见表1。
在上面的单位下,正常人的白细胞指标参考值为:4.0~10.0,即当你的化验结果上白细胞数量结果显示是在4.0~10.0之间时,证明你的这项指标是正常的,那么这个参考值是如何得到的呢?如何理解参考值4.0~10.0的含义?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案例,学生也容易理解。若干学生首先会想到,这个参考值是根据若干的正常人白细胞的数量推断出来的,老师可以适当启发,为什么推断的值不用一个点(即点估计),而用一个区间。学生可能回答,即使正常人,白细胞数量也不一样,取一个区间更合理一些。进一步,老师可以发问,为什么是参考值,所谓“参考”应该如何理解,学生可能会回答,即使有些人指标不落在4.0~10.0之间,他的白细胞数量也可能是正常的,4.0~10.0只是一个参考,并非绝对的。
实际上,通过这些提问,区间估计的直观概念已经出来了,老师的工作就是将学生的回答总结起来:所谓参考值其实就是正常人的白细胞落在4.0~10.0的可能性,不妨认为这个可能性取值至少为95%(根据需要取值)。那么上述参考值4.0~10.0可以理解为:设白细胞数量为参数θ,那么。区间下限4.0和上限10.0是根据抽取的样本确定的,95%可以理解为正常人的白细胞落在这个区间的可信程度,这就是所谓的“置信度”。
有了这个案例,后面区间估计的概念就是把这个案例里面的具体数值抽象化,学生对照着理解,就会非常容易。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揭示了隐含在案例中的概率统计思想,寻求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
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提出见解,并去分析、解决问题,当学生见解不统一时,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辩论,逐步统一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改革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互动的优点,体现了学生是教学主体,使原本枯燥刻板的数学概念、数学理论变得直观易懂。案例教学法的讨论模式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模拟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分析与研讨,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合作共事与交流协作的能力。就如张宝臣所阐述:“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3]
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对案例的探究过程中和现有理论及实践基础上,将典型案例所涉及的理论逐个分解、逐步细化;同时,教师结合案例的应用,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将这些理论讲细、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从而降低专业课的理论难度。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普遍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对理论的掌握,并且比其他教学法更易接受。学生的实践意识、学以致用的信心和决心更多更强,并且在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
关键词:案例教学;统计;秩和检验;方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39-02
一、引言
《非参数统计》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统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类统计推断方法,在经济、社会、医学、生物、心理、教育、体育等诸多领域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在传统的非参数统计教学中,往往都是以教师讲解检验方法,演示检验过程为主,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中间虽然也贯穿相关案例,但是案例的目的是讲解理论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这样学生只会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数据用固定的检验方法,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只是脱离实际问题的纸上谈兵.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校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比较少,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够恰当的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协助实际部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发展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法的推广使每一个学生不但了解非参数统计的基本方法,学习相关知识,精通各种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于1980年被引入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被运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大家普遍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同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答案随时要求教师加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积极充分准备好教学材料,教学效果良好.
所谓的案例教学,并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说明一定的理论或概念进行的举例分析,而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在管理或经济方面的实际事例,来说明、释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它培养的重点在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一点正是我们统计学专业学生最需要的素质.
三、问题分析
目前,《非参数统计》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而正确的案例教学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点缀,其目的是讲解理论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性案例为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将学生置身于近似模拟的实践环境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尽量缩短教学情境和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还是基本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仅仅只是利用案例帮助学生了解那些不容易理解的理论知识,没有利用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的方式仍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程度不高,因此案例教学目前还没有被学生普遍接受.
(二)师资力量,教学硬件设施等难以支持案例教学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每个案例的主导者,而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学生则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知识结构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在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案例,准确把握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效果等.要达到这些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比平常多双倍甚至更多倍得努力.
同时,由于高校学生的不断增多,相关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这也会消弱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教学实践中的一个案例教学的个案出发,探讨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四、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搜集素材,编写案例
在案例素材的搜集过程中,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搜集.可以选取社会热点或学生息息相关的例子作为案例素材,引导学生收集相关数据,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本轮教学采用中国统计出版社吴喜之教授主编的《非参数统计》第三版.比如在讲授多样本总体中位数检验方法时,可以选取如下案例: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好好一窝,一孬孬一窝”的现象进行分析.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
将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种说法的对错.
要验证这句话的对错,学生需要经过理解句子含义,寻找检验指标,查找数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几个基本过程.各不同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对其进行分析,比如可以考虑学校内以宿舍为单位,或者以班级为单位,或者以学院为单位,如果某个单位的风气较好,那么这个单位的考试通过率,考研,出国,英语六级等的成绩也应该是比较好的,这些现象是个例还是单位因素对学生学业有普遍影响就可以作为对这句话的阐述.
切入点找好以后,就需要确定如何分析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是否显著.就班级对学生学业是否有显著影响这个问题,教师提示可以通过判断同水平的不同班级学业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来判断,如果各班级之间的学业差距是显著的,那么班级的影响就是普遍的,否则就是个例.
确定了要检验的问题后,接下来学生要思考的就是选择一些什么样的数量指标来对问题进行检验.很明显,该问题的试验指标是学生的学业,而对学业一个很常用的衡量指标就是学生的成绩,因此学生成绩可以作为检验的数量指标.当然根据不同的需要也可以选择六级成绩,出国率等来作为试验指标.问题转换为检验各个班级的平均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三)案例的理论升华
要判断各个班级平均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可以鼓励学生用已学过的检验方法试着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学生可能提出的解决方案一是可以两两比较,用前面学过的Wilcoxon秩和检验,有一组有差异就可以说明各班级的成绩是有差异的.学得比较好的同学也可能会给出解决方案二,由于两两比较工作量比较大,而且会使检验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增大,因此可以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但必须假定各总体相互独立并且服从正态分布.
当第二个方案提出时,大部分同学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不假定总体的分布,是否也可以采用类似于参数统计中方差分析的思想,找到非参数统计的一种方法,可以只进行一次检验就可以对各班成绩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个问题出一个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
(四)案例总结
经过激烈的案例讨论后,学生都希望老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判,并且对讨论中出现的呼之欲出的答案给出一个解答.教师有必要在案例课结束前,做一个案例分析的小结.同时引出本案例中大家都希望知道的一种统计方法:Kruskal-Wallis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并引导学生将这几种方法进行对比,从而找到各种方法的优劣性.小结的目的是说明案例教学法对实现学习目标的意义,分析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实践的.
(五)案例分析报告撰写
为了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要求每位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既综合同学们在案例课上的各种观点,又可以加入自己的进一步思考.
五、小结
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非参数统计的魅力,并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还需要不断的编写和完善相关案例库,控制好教学过程,同时加强相关的配套措施,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马林,金露,余华银.案例教学法述评:基于文献统计的视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2,(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以《电路分析》、《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和《数字数据通信》等课程为先修与前导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具有基础起点高、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而学时相对偏少等特点。[1]该课程不仅要详细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组网技术以及GSM、CDMA等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重要工作流程,让学生对当前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而且该课程也对学生掌握的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信息论、电子线路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随着3G的日益普及和4G时代的到来, 移动通信技术已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移动通信已成为大中专院校所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也最为方便的通信手段。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只会进行接打电话和手机上网等基本的业务操作,而不知道其技术原理是什么,这意味着移动通信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越来越突出。如何才能学习和掌握好移动通信课程也成为通信专业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移动通信技术教学特点
移动通信系统自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经过数次技术更新的发展历程,已经在社会各方面发展中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培养从事移动通信运营和移动通信制造行业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本专业教学中要求理论知识够用、深度适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职业资格培训纳入教学中,学生毕业时已具备实际操作能力。[2]而目前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知识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为止,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导致学生普遍反映难、不容易学懂、课堂教学效果欠佳。此外,目前的“移动通信技术”教学活动多数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在讲解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时往往缺乏典型案例的验证分析,不能做到深入浅出,给学生接收过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典型案例对教材理论知识进行剖析,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移动通信课程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3]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习惯于进行完整系统的理论教学,而学生则是被动地、适应性的接受理论知识。与传统的“填鸭式”式教学方式不同,在课堂进行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教学实践发现,要成功运用案例法加强学生学习效果,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 教师对案例的甄选
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教学案例的选择。目前高校关于移动通信课程案例教学方面的教材较少,因此要求教师必须结合现有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自行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师必须以典型性、相关性、实际性和科学性为选择案例的原则,注重设计的案例既要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又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以最大程度地使学生能从中学到知识,并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及进一步发挥。
例如,笔者在讲解“IMSI Attach/Detach”时,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引入一个案例:当把自己的手机按键关机后,如果用别人的电话打自己的手机得到的应答是 “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而把自己的手机电池拔掉后得到的提示则是 “您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请稍候再拨”。无论是按键关机还是直接拔电池,都是通过断电让手机关机,可得到的语音提示却完全不同,请考虑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个案例是学生在实际中经常碰到的,在问题没有正式提出来之前,大家只会对这一现象习惯性的接受,当把该现象作为一个案例引入教学时,学生对此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课堂表现会非常认真。
1. 案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带着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要比直接生硬的学习知识点的效果好,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要求教师需将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预习课程并讨论解决方案。案例教学首先应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教师对案例进行合理设计。一般需要学生解决三个问题:(1)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由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此问题;(2)给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分组讨论,由学生对组内的不同意见进行梳理、优化,最后总结出最优解决方案;(3)解决方案所利用的原理,由学生总结解决方案所利用教材的知识点。[4]
这种教学方法既加强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意识,迎合了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在就业以及以后的工作中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 案例的分析总结
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必须对本次案例教学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总结归纳是案例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意义在于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性的评判。该评判并非是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积极肯定学生正确的思路,针对错误的认识予以指导,归纳总结出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5]由于案例教学是双向的,因此学生也应该针对案例教学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思考,总结从案例中得到的价值启示,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
三、案例教学法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中的实践
为了检验案例教学法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效果,作者在教学中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实践。下面是一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讲解GSM系统的移动台开机入网流程时,引入典型的案例教学题目:每天早上醒来后,大家开启手机电源几秒或几十秒后手机屏幕将显示运营商的名称。请思考在该过程中手机做了哪些工作?由于该案例和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该案例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注意力,学习热情高涨。
接下来,教师首先对该案例的基本背景和相关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指引和提及,然后将有利于大家理解和讨论的案例材料提前发送到每位同学手中。材料包括移动台位置更新、GSM系统的传输信道分类、移动台的用户状态和GSM的安全性管理等等。同时,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商讨。如:移动台入网流程是什么样的?当没有信号时,手机屏幕上会显示什么?如果用户现在处于漫游地,开机入网时是否会有位置更新?现行的手机归属地查询软件的运行原理是什么,是否和手机号码编号计划有关等等。案例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每个同学都参与,并采用分组讨论、小组PK的方法来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集思广益,并要求每个小组请一个同学作为代表,发表本组对于案例的研究成果,同时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问题询问。当然,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老师充当引导者和阐述者的角色,可以对小组讨论及展示结果给予评价,给表现较好的小组加分,以激发大家讨论的兴趣,同时可以将学生回答的关键字记录在黑板上,对学生的陈述及时提出质疑和总结,并将所需讲解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穿插其中,在轻松愉悦地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四、案例教学法引入效果调查与分析
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后,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看法,针对本教学班一共112位学生进行课后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学生们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中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存在差异,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主动分析问题,而部分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仍然采用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对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接受起来相对困难。因此,教师在运用案例分析时要注意教学方法,既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要照顾到极少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引导。
五、结束语
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方式不仅能够避免教师在课堂上“独唱”和填鸭式地教学,实现教学相长,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在案例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变更教学形式,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得到不断调节,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维持最佳状态。案例教学法由于调动了教师和学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容易开阔思路,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当然,案例教学也需要任课教师熟悉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行业经验、投入较多时间等,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燕.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学园(教育科研),2012,(23):70,74.
[2]杨智勇,韩建民.“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76-77,79.
[3]黄清.案例教学在移动通信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22(31):18-20.
[4]刘学观,汪一鸣.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04,(02):10-13.
[5]任国强,罗啸峰.案例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1):85-86.
作者简介:
【关键词】云平台 系统安全 轨道交通 AFC系统
1 国内轨道交通AFC发展现状
在地铁大系统中,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系统)以其高度的智能化设计,扮演着售票员、检票员、会计、统计、审计等角色,以数据收集和控制系统实现了票务管理的高度自动化。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动收费系统理念和技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卡通、微信支付宝,电子钱包等便利手段的应用愈来愈普及,为广大乘客带来极大便利。
随着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银联支付等网上支付兴起,AFC系统也在积极探索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传统的AFC系统是封闭的,也是安全的。传统的AFC系统难以快速、安全地接入外部互联网,云平台很好地补充传统AFC系统业务场景的不足,支撑网上支付的云平台网络安全问题必然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业务扩展的首要面临的问题。
2 云平台系统安全的必要性
2.1 云平台的主要功能
云平台承担线网互联网票务管理职能,实现线网互联网终端统一管理、互联网车票统一发行和管理、乘客移动端服务界面管理、支付系统对接管理等功能。
2.2 云平台的现状
云平台部署在AFC网络内,依赖现有的物理网络,互联网售取票机直接连接云平台。云平台通过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连接外部互联网,实现与不同支付平台以及移动端的连接。
2.3 现阶段云平台的架构
如图1所示,云平台作为传统AFC系统的补充,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统一的对外接口,实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商业银行等支付机构的对接,为运营公司提供广泛的中间业务支持,也可以对互联网售票机进行票务管理。
2.4 现阶段云平台的安全隐患风险分析
云平台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业务网络,其网络环境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及公共安全。云平台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甚至在敏感地^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3 云平台系统安全在AFC系统应用的可行性
强化云平台系统安全建设,按照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相关国家部门关于信息系统在物理、网络安全运行、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备份及容灾等技术方面和管理等方面的总体要求,科学合理评估系统风险,合理确定安全保护等级,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设计一整套完整的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1)为云平台系统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
(2)保障的现有AFC系统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3)增强了云平台对抗攻击和病毒的能力,同时具有主动安全防御能力,在现有复杂的安全形势下加强了生产网络的安全性,保障业务的稳定性;
(4)按照立体式的安全体系设计,做到对风险可预防,可控制;
(5)满足国家和行业对网络安全建设的要求,符合相关等保标准要求。
4 云平台系统安全技术应用方案研究
4.1 云平台系统安全设计原则
(1)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
(2)高性能原则;
(3)可靠性原则;
(4)安全性原则;
(5)可扩展性原则;
(6)可管理性原则;
(7)前瞻性原则;
(8)等级标准性原则。
4.2 云平台系统技术架构
云平台系统安全模型是整体的、动态的,该模型对于安全环境的理解与传统的安全模式有很多不同,要真正实现一个系统的安全,就需要建立一个从检测、防御、预测到恢复的一套全方位的安全技术体系。
4.3 云平台系统安全规划
4.3.1 网络边界安全
针对常见的SQL注入、缓冲区溢出、暴力破解等黑客入侵攻击行为进行有效的防护。通过切断终端计算机对网络和服务器资源的直接访问,而采用协议的方式,接管了终端计算机对网络和服务器的访问。过滤掉所有对目标设备的非法访问行为,并对内部人员误操作和非法操作进行审计监控,以便事后责任追踪。
4.3.2 应用主机安全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服务器进行入侵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目的、攻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应能够对重要程序完整性进行检测。
4.3.3 数据存储安全
部署安全审计系统,对存在的数据库操作行为进行审计。审计的内容包含操作的人员,操作的时间,操作的内容等,当内部出现数据库安全事件时可以通过数据库审计系统定位到相应的责任人,做到有据可查。
4.3.4 安全态势感知
在大规模网络环境中,收集安全运行的各类要素,采集各类安全状态信息、汇聚各类安全事件和网络攻击,基于大数据计算技术,监控、识别、感知安全威胁、异常流量与攻击源等,分析预判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安全影响趋势,感知风险威胁,预知安全隐患并协同处置。
4.3.5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云平台系统设计、建设和运营需要满足国家和行业对网络安全建设的要求,符合等保三级及以上要求。
云平台作为轨道交通的重要业务系统,需要加强系统安全建设,贯彻落实总书记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建立“威胁识别、精准监管、整体协同、预警响应”的安全态势感知体系,推动轨道交通行业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发展,协同构建国家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东阳中学,322100)
摘要:案例教学可以增强课堂互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创造潜能,提高技术素养,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全面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与设计上,要选用能激发学习兴趣的生活化案例、能启迪思维有一定深度的案例、蕴含技术思想的实用性案例等加以分析研究,以达成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 :通用技术 重难点突破 案例设计
要完成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教师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有效地学习。教学重点或是某知识单元的核心,或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是有广泛应用的知识点等,而教学难点是指“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备课选用能激发学习兴趣的生活化素材、能启迪思维有一定深度的案例及蕴含技术思想的实用性素材加以分析研究,以达成重难点的突破,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现以《流程与设计》单元教学为例来分析。
一、选取能激发学习兴趣的生活化素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流程与设计》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技术与设计2》中的第二单元。本单元以流程为研究对象,从流程的概念人手,分析生活生产中的流程,并学会设计一些简单的流程,最后优化流程。本单元中呈现了很多生活生产中的案例,这些案例诠释了流程的含义和意义,阐明了流程设计的一般步骤以及如何优化流程,也体现了技术设计思想在流程设计中的应用。
在教学《流程与设计》单元的第一节内容时,最常见的是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教师精心选取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进行分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是理解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意义并能针对特定案例正确划分环节。
为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突破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在课堂上选用“孔明锁”、“汉诺塔”两个古代益智类游戏作为教学案例,在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最关键的是通过学生实践加深对流程的理解。此外,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分析、讨论流程的含义,体会流程思想在技术中的存在,体会流程思想在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案例1】组装孔明锁。
孔明锁是中国传统的益智玩具,相传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它利用每个拼插件的凹凸部分(即榫卯结构)啮合拼插,设计得十分巧妙。现实生活中,孔明锁类玩具非常多,形状和内部构造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难装。学生在拼装时需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流程的概念。
活动中,教师提供6根孔明锁构件,要求各组在10分钟内完成孔明锁的组装(如图1)。组装完成后,各组展示孔明锁,由学生介绍孔明锁的名称、用途及由来。学生分组实践,组装孔明锁,但在规定时间内基本上都无法完成孔明锁的组装。
师 为什么没有一个组完成组装?
生 6根构件组装的顺序错了,试了很多方案都不成功。
师 大家一定要仔细观察孔明锁6根构件的特点,内部结构完全不同,在组装时肯定有严格的排列顺序。
(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对6根构件进行编号。学生组内交流讨论,反复研究、组装。)
师 在这个案例中,大家要联系流程中时序这个概念,一定要理解不可颠倒的时序体现了事物存在的内在规律。孔明锁只是一个益智玩具,假设我们所面对的是生产中的某个流程,如果没有按照规律操作,就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认识流程,我们就要知道环节和时序这两个概念的特点及其意义。
【案例2】“汉诺塔”益智游戏。
汉诺塔源于印度一个古老的传说。大梵天创造世界的时候做了三根金刚石柱子,在1根柱子上从下往上按照大小顺序摞着64片黄金圆盘。大梵天命令婆罗门把圆盘从下面开始按大小顺序重新摆放在另1根柱子上。并且规定,在小圆盘上不能放大圆盘,在3根柱子之间一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需要移动多少次?
根据这个故事,我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了3根柱子5个圆盘,分组让学生开展活动。要求按照移动规则把所有圆盘从第一根柱子移动到第三根柱子上(如图2),记录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次数。比较各组数据,找到最佳移动方案。经过实践,师生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流程能帮助人们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节约能耗和资金,保障安全,提高质量等。
师 “汉诺塔”益智游戏,移动的过程是不是一个流程?
生 是的。因为该活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环节,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实施。
(学生分组开始完成任务并记录数据。)
师 准确的步骤是多少?为什么有几个组数据不一致?各组再重新复查一遍,看看是否有重复步骤。我们应该得出最简洁、最科学的路径。
(学生思考、回答。)
师 从“汉诺塔”益智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做事,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二、选取能启迪思维有一定深度的素材,让学生获得长远发展
“流程的优化”是《流程与设计》单元第三节的内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流程优化的意义、内容以及流程优化的条件和流程优化举例。教材上针对每个流程优化的内容都选用了案例来说明流程设计的各种分类和内容,且案例分析得比较详细,还配以学生活动或思考问题,加深学生对流程优化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流程,从而能更好地设计流程或优化现有的流程。
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是流程的改进和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我选用“红绿灯”作为案例来分析研究。学生通过对东阳城区不同路段、不同路通信号灯的设置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掌握流程优化的条件,体会流程优化的意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优化的方案。
[案例3]“红绿灯”类型分析。
教师展示两种类型的“红绿灯”:一种是双向直行左转信号灯同时变化,车辆同时通行(如图3);另一种是双向直行和左转信号灯依次变换(备注:双向四车道路型),车辆分别通行(如图4)。
师 请画出两种类型“红绿灯”信号实施的流程。
(学生绘制流程图。)
师 用第一种信号灯来控制交通会发生什么问题?
生 左转车辆和双向直行车辆相互干扰,影响通行,甚至会发生碰撞。
师 用第二种信号灯来控制交通会不会出现类似状况?
生 不会。
师 为什么许多不同的路口,绿灯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生 不同的路段车流量不一样。
师 那同一条路段,有时候车流量很大,有时候很小怎么办?
生 随着车流量变化而自动改变红绿灯的时长,从而使通行的效率更高,更加有序。
三、选取蕴含技术思想的素材,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在教学“流程的设计”这节课时,教材通过案例和流程图,说明其流程设计的一般步骤,为“流程设计举例”打下了基础。流程和流程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但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甚至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其流程设计所要考虑的因素都各不相同。所以,举例时要注意实用性和技术性,要选用学生喜欢,有技术含量并且能够进行实践操作的案例开展教学,以达成高效教学的目标。
【案例4】“纸桥”的设计制作流程。
教师呈现设计任务,并提出设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用20张A4复印纸和18毫米宽的双面胶制作一座桥墩跨度为1米的桥梁(如图5),并且可以让一定重量的小车通过。桥体形状不限,桥墩跨度为100厘米,桥墩的高度为28厘米(不含桥面厚度)。桥面宽度不小于15厘米。纸桥中间不得设计桥墩。测试用小车:长24厘米,轮距13厘米,高14厘米。
师 结构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
生 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师 请根据相关知识,画出设计的一般过程流程图。
(生答略。)
师 纸桥的制作还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生 剪刀、直尺、铅笔。
师 请分组讨论,设计纸桥的结构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绘制设计制作流程图。)
[关键词]专业硕士 数理统计 教学案例 EXCEL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053-02
一、专业硕士教育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而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是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为尽快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我国自2009年起扩大了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并且在今后一个时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是国家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的发展重点。
二、数理统计在专业硕士教育培养中的特点
数理统计作为高校研究生解决工程问题的一种计算工具,学会整理统计已成为工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数理统计学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经济管理、可靠性工程、人文社会、教育与心理学、人口学等若干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数理统计课程教学重在内容的介绍、理论的推导、定理的证明,使得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枯燥、难学、无用的感觉,最后是厌学的状态。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在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基本方法。案例教学能让学生产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数学课变得好玩、好学、有用。
三、EXCEL在数理统计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当代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承载信息的数据动辄成千上万,因此,面对一个实际问题,即使有丰富的数理统计知识,如果没有计算能力,也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幸运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的统计计算都能通过统计分析软件加以完成。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在教学形式上灵活多样,能充分利用统计软件、教学软件等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现有的统计软件中,EXCEL软件被广大的统计工作者和非统计工作者使用,由于其具有的普遍性、操作方便、易学、易用的特点成为众多非统计专业学生进行统计分析的首选。[4,5]它提供了从函数、分析工具库、加载宏到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的多种数据分析方法。Excel为用户提供了一组数据分析工具,如方差分析、描述统计、直方图、回归、抽样、假设检验等,能较快完成表的制作、统计、分析以及数据的处理,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在使用时只需为每一个分析工具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数,该工具便会使用相应的函数,计算并显示相应的结果。在设计数理统计学教学内容时,依据Excel的各种数据分析功能可方便地将相应的Excel软件具体操作步骤设计到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中。
四、EXCEL在专业硕士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主要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案例,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进行学习、研究、通过分析、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况的描述,它一般要涉及一个决策问题。教学案例是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在对实际调查后所作的客观书面的描述,用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来阐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统计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使课堂讲解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数理统计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作图散点图对数据产生基本认识,使学生掌握对数据特征的初步判断,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实现预测和控制,是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知识点。下面我们以具体例子来演示在专业硕士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中如何使用EXCEL。
某大型牙膏制造企业为了更好地拓展产品市场、有效地管理生产数量,公司董事会要求销售部门根据市场调查,找出公司生产的牙膏销售量与广告投入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出在不同广告费用下的销售量。为此,销售部门的研究人员收集了过去30个销售周期(每个销售周期为4周)公司生产的牙膏的销售量和广告投入费用,数据如下表所示:
(一)用EXCEL作散点图
散点图的画法:将广告费用和销售量输入到OFFICE 2007版本的EXCEL数据框中,选中所有数据和数据名称,点击“插入-图表-散点图-仅带数据标记的散点图”,进行适当格式调整,即可生成散点图1:
(二)用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EXCEL2007软件,通过加载宏,启用公式分析工具箱。在EXCEL2007中选中所有销售量数据,点击:“数据-数据分析-描述统计”,在描述统计框的输入区域确定分析数据的范围,选中“汇总统计”复选按钮,然后确定,即可得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如:平均值:8.383,标准差:0.124,中位数:8.390,众数:8.750,标准差:0.681,方差:0.464等。
(三)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
为了预测在不同广告投入下牙膏的销售量,可以对销售量进行回归分析。其中,选择广告投入为自变量,销售量为因变量。
在EXCEL中,将广告投入数据放入第一列,牙膏销售量放入第二列,点击“数据-数据分析-回归”,在“Y值输入区域”输入“$B$1:$B$30”,在“X值输入区域”输入“$A$1:$A$30”,选中“残差图”复选按钮,点“确定”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回归统计结果,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回归系数的估计,残差图等。结果如图2所示:
五、结论
本文通过EXCEL软件在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中的灵活应用,能够让教师形象、直观地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统计分析,把分析问题、建模和求解问题融为一体,使学生掌握对统计理论的学习,统计方法的应用,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教研[2009]1号: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C].
[2] 张志红,潘紫微.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32-136.
[3] 毕淑娟,张俊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