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专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

大专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专自动化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专自动化毕业论文

第1篇

大学专科:金融、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销售管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法律、行政管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义务教育、体育教育、秘书、汉语言文学、英语、广告、公共关系、新闻学、房屋建筑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园艺、护理学。

大学本科:金融、经济学、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会计、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销售管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法律、行政管理学、学前教育、教育管理、教育学、义务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广告学、计算机信息管理。

教师类本科: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以下本科专业只面向高职高专在校生开考: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商务管理、现代商务、财务管理、公共关系、数字媒体艺术、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程造价管理、农学、园林。

二、报考对象及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年龄、民族、种族的限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并按我省开考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学完一门或数门课程的考生(根据开考各专业的报考条件),均可自愿选择专业报考。

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选择专业报考。病残者应选报与自己身体情况相适应的专业。

医学类护理学专业将继续开考,但报考人员只能是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人员(报考时需出具相应证明),非在职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大专文科的考生凡未取得高中、中专、中技、职高毕业文凭的,要加考“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科(若专业考试计划中已有该门课程的除外);报考大专理科的考生,凡未取得高中、中专、中技、职高毕业文凭的,要加考“大学语文”。

报考本科段的考生,须是国民教育系列(包括普通全日制高校、成人高校、自学考试等)专科以上毕业生,办理自考本科毕业证书时须交验上述学历毕业证书(报名时不须验证),报考时按各专业要求分类报考。

三、报名时间、地点

报名时间:2013年6月24日至7月19日,考生自行上网录入报名信息。

报名确认时间及地点:具体确认时间由各州(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的确认点通知。届时考生到确认点确认,办理验证、照像、交费等手续。

四、报名手续

考生根据所报专业的开考课程,报考本次开考课程的一门或数门,并按自学考试开考专业计划的有关规定参加考试。允许考生根据开考专业计划跨专业兼报同课程名称、同学分的考试科目,但考生必须注意不同专业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是否相同。

市场营销(专科)、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两个专业从2013年1月起停止新考生报名,已取得考籍的考生仍未毕业者,过渡一年,于2014年1月停考。

(一)报名考试费:根据云发改收费[2006]98号文批复,我省自学考试报名考试收费标准为每科32元(人民币)。

(二)考生须按《云南省自学考试 网上报名公告》规定程序进行报名,并特别注意报考部分专业和课程必备条件及报名确认点、考点设限情况。

(三)应考者的往返路费及食宿费自理。

五、考试

1.考场设置:由各州、市办考部门确定,需在县城以外设考场的,须报省招考院批准。“物流管理”(本、专科)、广告专科只在昆明设考点。

2.考生应试时,须带准考证、考试通知单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能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三证不全者不得进入考场。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规则,不得以任何形式作弊。凡违反考场纪律者,按2011年教育部第33号令及我省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3.考试成绩以百分计,六十分为及格,及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不及格者可参加该门课程的下一次考试。考试成绩公布在“云南招考频道”上,考生自行登录网站ynzk.cn查询。考生对成绩有质疑的可在成绩公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各州(市)招生考试机构申请查分。由各州(市)招生考试机构汇总后统一到省招考院查分,查完后通知考生。省招考院不直接对考生查分。

4.考生考试时间及临考复习假的占用问题,按原省自考委、人事厅、财政厅、教育厅一九八七年发文《关于对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给应考假、复习假和发放自学考试奖学金的规定》执行。

5.考试时,除“高等数学”考生不得使用计算器外,其他科目的考生可携带使用计算器,但不能有程序存储功能,也不得互相借用。不准使用有存储、接收、发射功能的电子工具。考生进入考场考试严禁携带任何通讯工具,否则将视同作弊。

6.同一考试时间内,一名考生只能考一科,不得考两科。

7.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成绩在自考系统中的使用

根据全国考委办函[2004]148号文件规定:

(1)NCRE课程暂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部分专科课程进行衔接;

(2)凡获得NCRE一级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0018)或《计算机应用技术》(2316)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两部分);

(3)凡获得NCRE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0342)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4)凡获得NCRE三级PC技术(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2319)和《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2277)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8.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在自考系统中的使用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参加PETS二级或PETS三级考试,笔试合格者的成绩可直接替代自考有关专业大专或本科公共英语〈即英语(一)、英语(二)〉考试成绩,并可获得相应的学分(PETS二级替代大专公共英语成绩,PETS三级替代本科公共英语成绩,英语专业不能替代)。考生是否参加相应口试,则根据考生是否要求获得PETS等级证书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相关专业定。

9.中文本科专业的毕业论文答辩定于每年的5月和11月,分两次举行,考生可与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联系进行答辩事宜。英语本科的“口译与听力”、专科的“听力”、“口语”考试时间由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安排,请考生与之联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综合作业”及上机考试请与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联系。

10.已取得本专业全部课程合格证书的考生,如该专业有实习、设计、毕业论文等考核要求的,应及时向当地县(市、区)考办或主考院校联系实习考核事宜,待取得合格成绩后,方可办理毕业证书。

六、学历及毕业生的使用待遇

我省自学考试的学历为大学专科和本科二种层次,应考者考完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完成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或其他教学实践任务;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可以取得毕业证书。获得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学历。毕业生的使用和待遇按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和云教自字(86)第10号《关于高等、中专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若干问题的通知》文件执行。

第2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孙芹(1979-),女,山东威海人,山东英才学院机械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山东济南2501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90-02

一、高等教育的分类

我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指出:“高等学校的分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又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分类方法。”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同的高等教育分类法有两种。

1.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97年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教育分为3个层次、7级、3种类型。其中,第3层次中的第5级是高等教育,分为5A和5B两种类型,如图所示。

归纳上述第5级的教育,高等教育可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实用型3种类型的教育。

2.潘懋元教授分类法。依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我国高等教育可分为综合研究型、专业性应用型和职业性技能型三类。在此基础上,我国高等学校可分为综合研究性研究型大学、专业性应用型大学或学院和职业性技能型的高职院校三类。

二、社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

依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的2010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106个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478.5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473.3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1。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分析,制造业需求人数 131.8289万,所占比例约为27.5%,占到总需求量的1/4还要多。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分析,职高、技校、中专需求人数94.6331万,所占比重54%,大专需求人数81.2272万,所占比重17%,大学需求人数40.7119万,所占比重为8.5%,由以上数据可见,职高、技校、中专、大专需求占到总需求量的70%以上,即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最大。

三、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

民办高校从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和水平来看,都与办学多年、文化积淀深厚的公办本科院校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应用为切入点实施教学,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走特色发展之路。

1.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在培养目标上,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科技开发、运行管理和相关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规格上,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1)在知识结构上。毕业生应具有外语、文献检索和科技写作等工具性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需要的计算机、数学等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机械学、电子学等专业知识;(2)在能力结构上。毕业生要掌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工艺编制的方法;具有一般机械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操作和维护的能力;具有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能力;具有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3)在素质结构上。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严谨、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

2.结合目标定位,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当中,学校必须考虑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范围,加强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同时考虑学科之间的交叉,培养机械类通用型本科人才,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并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使学生在学校就获得工程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学校必须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加大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同时,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此外,还应重视个性化人才培养,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开设选修课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并开设创新实验室,学习方向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兴趣,从而制定出创新型、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

3.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学院要注重研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提出“订单式教育”,即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怎样的人才。学院还根据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积极开展“特色课程教育”,全方位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4.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1)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课程设置体现“计算机不断线”,加大课程设计,强调机械设计理论、机械工艺和先进制造技术理论学习,并根据专业特点安排实验实训课程。通过实践把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同时,课程体系注重课程间的相互联系,重视精品课程建设,重点专业课程至少要达到院级优质课建设水平,课程建设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整体架构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2)尝试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改革。为实现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既要包含设计又要包含制造,而且学生必须在数控机床上至少加工出毕业论文中的一个中等复杂的零件,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掌握机械零件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

5.加强特色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实施主体要建立与相关专业未来的岗位群工作现场相近的实训场所,以便让学生尽可能地在相近的“职场情境”中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训练,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处理生产现场各种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体系框架下,将实践教学环节划分为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实践教学环节要与相应阶段的理论教学相对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机械产品设计大赛,通过大赛,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也使师资队伍得到锻炼。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构建学研结合、层次递进的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校内实践教学之外,学校还应把“注重实践、复合培养”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突破口。因此逐步实现学院与行业企业的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过程共管,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共同确定职业标准、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和质量考核体系,让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校企合作为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6.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保障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起由组织系统、评估系统、信息系统和调控系统构成的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全过程监控。(1)组织系统。学校建立了校、院、教研室三级监控组织系统,三级组织各负其责,上下协调,运行有效。(2)评估系统。学校以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教学评价、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3)信息系统。教学质量信息采集主要来源于教学评价、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活动和学生信息员报送信息以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获得的信息。(4)调控系统。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评估系统、畅通的信息系统,为教学质量的调控创造了条件。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及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情况、学科专业建设情况、课程建设情况、教学基本设施情况、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师德、学风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及时的调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实行了“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明确规定,凡出现重大教学事故或在教学评价、教学检查、教学督导中评定结果为不合格的教师,当年考核为不合格。对于严重不负责任、授课效果极差、学生反映强烈或连续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取消其授课资格,聘期内不再继续聘任其从事教学工作。对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差的外聘教师,取消其授课资格。

四、结束语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毕业生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从而吸引优秀教师、优秀生源来学校工作、学习,把学校建设成一流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DB/OL]./gb/zwxx/2011-02/11/content_391109. htm,2011-02-11.

[2]高林,鲍洁,梁燕,等.关于高等教育分类与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7).

[3]潘懋元.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

[4]张士勲,张仲秋,郭占元.民办应用型高等教育定位的思考[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5(3).

[5]吴亚男.土建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6]张兴华.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06(1).

[7]刘迎春,宁立伟,邓奕,等.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8]何根海,谭甲文.基于校地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4).

第3篇

但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技工院校,往往没有开设这一教学环节。虽然有技能鉴定环节,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操技能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但学生往往缺乏“系统”的观念,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科目),未能将这些科目串成一个“专业”。另外,技校生的写作能力很差,特别是对于专业论文,更是毫无概念。因此,笔者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试点,认为在高技及以上层次班级开展毕业设计是必要的、可行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毕业设计的意义

1.高技及以上层次班级可开展毕业设计

依据“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技层次班级往往为三年制教育,并且最后一年为校外定岗实习。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往往不足以开展毕业设计。而高技及以上层次学生比中技层次学生在技能上、特别是专业知识技能上,更能适应毕业设计的要求。对初中起点高技班而言,学生临近毕业前期,已经历了三四年的理论学习、技能培养,能较深入地理解所学专业,掌握更坚实的技能水平。对于高中起点的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意义就更加必要。据笔者了解,高中毕业起点学生,更愿意当自己是“大学生”,愿意被当做是“大学生”。而对工科生而言,毕业设计是必需的。

2.有利于综合应用所学内容

开展毕业设计能将所学的分散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他们树立起“系统”的观念。技校学生往往能很好地完成单一的任务,但若要将多个单一的任务整合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大任务(或“工程”),往往是他们的“软肋”。因此,透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同时,毕业设计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3.有利于培养信息检索能力

技校学生大多不懂得“检索”一词的含义,更不会自觉、主动地开展信息检索和信息处理。他们往往是被动地接收。笔者曾给学生某个主题,要求他们去搜索资料,最后合成一份报告。一开始,学生们不以为然,认为“百度一下”而已嘛。但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他们未能很好完成检索工作。因此,开设毕业设计,培养、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信息检索,并能对信息进行处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检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笔者认为无论对谁都是必需的、有意义的。

4.有利于学习论文写作

笔者在参加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的论文辅导时,深感基本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在笔者辅导的学员中,有不少技能很好,但一提笔就头疼,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表达不出来。另外,在工作岗位上,特别是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论文撰写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种合理的、准确的总结与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而言,指导他们认识什么是论文,并初步撰写简单的毕业论文,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毕业设计的开展

1.合理选题,全程指导

老师拟定若干课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定。考虑到学生尚无自主选题能力,课题的设计必须由老师完成。老师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包括硬件、课程开设、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综合性课题。这些课题,不能是凭空设想的,必须是实际工程项目的一部分(可以是适当简化的)。只有实打实的、贴近生活的课题,才符合技校特点,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场景。

笔者学校设计了如下几个课题:全自动化洗衣机系统设计;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设计;多路抢答器设计;多功能电子时钟设计;基于PWM的直接电机调速系统设计;5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每个课题都能结合学校实训设备进行实地实物制作与调试,作为毕业成果。

老师还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其合理选题,避免中途出现课题太难或太简单的情形,保证学生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相应要求。同时指导教师必须全程跟踪、指导学生,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检索资料、如何进行信息整合、如何寻求问题突破口。一句话,老师必须更加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因为熟悉设计流程、学习信息检索就是毕业设计的一大目的。

2.制订计划,遵照执行

学生选题后,指导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进度计划的制订。这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计划对开展工作的必要性和好处,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约束与鞭策。

老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开展计划的制订,合理分配时间段。计划制定后,必须由老师签名、学生本人签名确认,并定期开展验收工作。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也能很好地避免学生惰性发作。

3.逐个击破,树立信心

课题要求阶梯式,每个课题分若干步骤完成,比如首先是基础功能(要求),接着是相互独立的提高要求。学生犹如搭积木似的开展毕业设计,逐个击破,而不要求系统地一次性完成整个设计要求。这样的好处是明显的,学生完成基本要求后,对后续提高要求的破解就更有信心。

笔者一开始开展毕业设计,一次性就将设计要求给出,最后发现效果很差。这再次验证了技校学生缺乏系统意识,无法全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之后,笔者将所有课题设计成“积木式”,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最基本的“拼装”(基本要求),之后逐个完成提高要求。其实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编程思想——模块化。

4.撰写论文,学习表达

开展毕业设计的重要一环,就是撰写毕业论文,对课题完成情况进行合理、准确、规范的表达。其目的不在于论文本身,而在指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论文,让学生明白有效地开展信息检索是有好处的,这对以后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必须介绍论文的意义、论文的结构框架、撰写要求、技巧等,还必须给出范文供学生参考。另外,诸如字体、排版等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往往不重视的部分,他们往往认为,这是小事。对此,指导老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重视细节,让他们明白细节决定成败。

指导老师还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表达能力差、不善于开展信息检索等问题,并全程引导、帮助学生开展信息检索,比如如何设定检索关键词,以更快获取期望的信息。同时,还必须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对检索到的原始素材进行有效的取舍、组织、消化,最终形成对学生有意义的资料。总之,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往往比指导课题设计更难,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耐心,但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言是毋庸置疑的。

三、小结

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技及以上层次(特别是兼修大专或本科)的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对全面考核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设计能力、信息检索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可以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学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桂香.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3年修订)[Z].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

第4篇

论文关键词:集成电路,特点,问题,趋势,建议

 

引言

集成电路是工业化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是当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部件,它是工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航空航天技术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它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了电子工业产成品的价格,是电子工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关键因素之一。高端核心器件是国家安全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日美欧等国均把集成电路业定义为战略产业。据台湾的“科学委员会”称未来十年是芯片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韩国政府也表示拟投资600亿韩元于2015年时打造韩国的集成电路产业。

集成电路主要应用在计算机、通信、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与国民日常消费相关领域因此集成电路与全球GDP增长联系紧密,全球集成电路消费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跌9%的情况下2010由于经济形势乐观后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预计今年集成电路销售额将同比增长33%。

一、我国集成电路业发展情况和特点

有数据统计2009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5676亿元占全球市场44%,集成电路消费除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逐年递增,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集成电路消费国,但国内集成电路产量仅1040亿元,绝大部分为产业链低端的消费类芯片,技术落后发达国家2到3代左右,大量高端芯片和技术被美日韩以及欧洲国家垄断。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占GDP的比例逐年加大从2004年的0.59%到2008年的0.74%.年均增长远远超过国际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是全球集成电路业的推动者,属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8%毕业论文提纲,增长率随着经济形势有波动,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同比2007年下降了0.4%,2009年又同比下降11%,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增速放缓实现销售收入269.92亿元同比上升14.8%,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芯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41.05亿元同比下降13.2%、封装测试业实现销售收入498.16亿元同比下降19.5%。我国集成电路总体上企业总体规模小,有人统计过,所有设计企业总产值不如美国高通公司的1/2、所有待工企业产值不如台积电、所有封测企业产值不如日月光。

在芯片设计方面,我国主流芯片设计采用130nm和180nm技术,65nm技术在我国逐渐开展起来,虽然国际上一些厂商已经开始应用40nm技术设计产品了,但由于65nm技术成熟,优良率高,将是未来几年赢利的主流技术.设计公司数量不断增长但规模都较小,属于初始发展时期。芯片制造方面,2010国外许多厂商开始制造32nm的CPU但大规模采用的是65nm技术,而中国国产芯片中的龙芯还在采用130nm技术,中芯国际的65nm技术才开始量产,国产的自主知识产权还没达到250技术。在封装测试技术方面,这是我国集成电路企业的主要业务,也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品,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50%以上的产值都由封装产业创造,随着技术的成熟,部分高端技术在国内逐步开始开展,但有已经开始下降的趋势杂志网。在电子信息材料业方面,下一代晶圆标准是450mm,有资料显示将于2012年试制,现在国际主流晶圆尺寸是300mm,而我国正在由200mm到300mm过渡。在GaAs单晶、InP单晶、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压电晶体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领域无论是在研发还是在生产均较大落后于国外,总体来说我国新型元件材料基本靠进口。在半导体设备制造业方面毕业论文提纲,有数据统计我国95%的设备是外国设备,而且二手设备占较大比例,重要的半导体设备几乎都是国外设备,从全球范围来讲美日一直垄断其生产和研发,台湾最近也有有了较大发展,而我国半导体设备制造业发展较为缓慢。

我国规划和建成了7个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出来,其中长江三角洲、京津的上海、杭州、无锡和北京等地区,是我国集成电路的主要积聚地,这些地区集中了我国近半数的集成电路企业和销售额,其次是中南地区约占整个产业企业数和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其中深圳基地的IC设计业居全国首位,制造企业也在近一部壮大,由于劳动力价格相对廉价,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向成都、西安的产业带转移。

二、我国集成电路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剖析

首先,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还很薄弱,科研与生产还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应用十分有限,虽然新闻上时常宣传中科院以及大专院校有一些成果,但尚未经过市场的运作和考验。另外集成电路产品的缺乏应用途径这就使得研究成果的产业化难以推广和积累成长。

其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尚处于幼年期,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资金缺乏,人才缺乏,市场占有率低,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相比国外同类企业在各项资源的占有上差距较大。由于集成电路行业的风险大,换代快,这就造成了企业的融资困难,使得我国企业发展缓慢,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有80%的投资都来自海外毕业论文提纲,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从台湾引进的。

再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相关配套工业落后,产业基础薄弱。集成电路产业的上游集成电路设备制造的高端设备只有美日等几家公司有能力制造,这就大大制约了我国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速度,使我国的发展受制于人。

还有,我国集成电路产成品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中、低端,难以提出自己的标准和架构,研发能力不足,缺少核心技术,处于低附加值、廉价产品的向国外技术模仿学习阶段。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使用中有80%都是从国外进口或设计的,国产20%仅为一些低端芯片,而由于产品相对廉价这当中的百分之七八十又用于出口。

三、我国集成电路发展趋势

有数据显示PC机市场是我国集成电路应用最大的市场,汽车电子、通信类设备、网络多媒体终端将是我国集成电路未来增长最快应用领域. Memory、CPU、ASIC和计算机外围器件将是最主要的几大产品。国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阶段,集成电路制造正在向我国大规模转移,造成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上升,如Intel在2004年和2005年在成都投资4.5亿元后,2007年又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投资建厂预计2010年投产。

另外我国代工产业增速逐渐放缓,增速从当初的20%降低到现在的6%-8%,低附加值产业逐渐减小。集成电路设计业占集成点设计业的比重不断加大,2008、2009两年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其他专业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任然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率,而且最近几年集成电路设计业都是增长最快的领域,说明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日趋完善和合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行业开始向“3:4:4”的国际通行比例不断靠近。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都是以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比重不断加大,制造公司向不发达地区转移作为集成电路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产业链不断联合重组,集中资源和扩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主要核心企业销售额所占全行业比重从2004年得32%到2008年的49%,体现我国集成电路企业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行业越来越成熟,从美国集成电路厂商来看当行业走向成熟时只有较大的核心企业和专注某一领域的企业能最后存活下来。

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量增速逐年下降从2004年的52.6%下降为2008年的1.2%,出口量增速下降幅度小于进口量增速。预计2010年以后我国集成电路进口增速将小于出口增速,我国正在由集成电路消费大国向制造大国迈进。

四、关于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不断探索和完善有利于集成电路业发展的产业模式和运作机制。中国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中有相对宽松的环境使得其适合酝酿研发毕业论文提纲,但中国的高端集成电路研究还局限在高校和中科院的实验室里,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产业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机制,这就使得国产高端芯片在社会上认可度很低,得不到应用和升级。在产业化成果推广的解决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国家采购计划,以政府出资在武器和航空航天领域进行国家采购以保证研发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得以实现杂志网。只有依靠公共研发机构的环境、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企业的市场运作优势,走基于公共研发机构的产业化道路才是问题的正确路径。

第二、集成电路的研发是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有数据显示集成电路研发费用要占销售额的15%,固定资产投资占销售额的20%,销售额如果达不到100亿美元将无力承担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民族集成电路产业在资金上积累有限,几乎没有抗风险能力,技术上缺乏积累,经不起和国际集成电路巨头的竞争,再加上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国,根据国际贸易规律,资本密集型的研发产业倾向于向发达国家集中,要想是我国在未来的高技术的集成电路研发有一席之地只有国家给予一定的积极的产业政策,使其形成规模经济的优势地位,才能使集成电路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对整个产业链,特别是产业链的低端更要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由政府出资风险投资,通过风险投资公司作为企业与政府的隔离,在成功投资后政府收回投资回报退出公司经营,不失为一种良策。资料显示美国半导体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就是靠风险基金。台湾地区之所以成为全球第四大半导体基地台就与其6年建设计划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点扶植有密切关系,最近湾当局的“科学委员会”就在最近提出了拟扶植集成电路产业使其达到世界第二的目标。

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走先官办和引进外资再民营化道路,在产业初期由于资金技术壁垒大人才也较为匮乏民营资本难于介入,这样只有利用政府力量和外资力量,但到一定时期后只有民营资本的介入才能使集成电路产业走向良性化发展的轨道。技术竞争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集成电路业的技术快速更新的性质使得民营企业的竞争性的优势得以体现,集成电路每个子领域技术的专用化特别高分工特别细,每个子领域有相当的技术难度,不适合求小而且全的模式。集成电路产业各个子模块经营将朝着分散化毕业论文提纲,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每个企业专注于各自领域,在以形成的设计、封装、测试、新材料、设备制、造自动化平台设计、IP设计等几大领域内分化出有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深入发展并相互补充,这正好适应民营经济的经营使其能更加专注,以有限的资本规模经营能力能够达到自主研发高投入,适应市场高度分工的要求,所以民间资本的投入会使市场更加有效率。

第四、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将是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创新发展的可以采用的重要方式。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马佐平曾今说过:中国半导体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如果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要找准方向、加强合作。只有站在别人的基础上,吸取国外研发的经验教训,并充分合作才是我国集成电路业发展快速发展有限途径,我国资金有限,技术底子薄,要想快速发展只有借鉴别人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朝正确方向发展,而不是从头再来另立门户。国际集成电路产业链分工与国家集成电路工业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随着产业的不断成熟和不断向我国转移使得我国可以走先生产,在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积累后再研发的途径。技术引进再创新的一条有效路径就是吸引海外人才到我国集成电路企业,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不景气正好加速了人才向我国企业的流动,对我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卢锐,黄海燕,王军伟.基于技术学习的台湾地区产业链升级[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57-60,95.

[2]莫大康.新形势下的世界半导体业及中国半导体业的前景(上)[J].电子产品世界,2008,(5):24,26,32.

[3]莫大康.新形势下的世界半导体业及中国半导体业的前景(下)[J].电子产品世界,2008,(6):32-33,36.

[4]叶甜春.中国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J].中国集成电路,2006,(9):17-19.

[5]杨道虹.发达国家和地区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其启示[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8,(8):53-56.

[6]李珂.200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9,(3):6-10.

[7]庞辉,裴砜.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2009,(8): 9-12.

[8]翁寿松.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挑战[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9,(10):13-15,45.

[9]尹小平崔岩.日美半导体产业竞争中的国家干预――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视角的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0,(1):8-12.

[10]李珂.2009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回顾与2010年发展展望[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0,(3):5-6.

第5篇

论文关键词:集成电路,特点,问题,趋势,建议

引言

集成电路是工业化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是当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部件,它是工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航空航天技术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它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了电子工业产成品的价格,是电子工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关键因素之一。高端核心器件是国家安全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日美欧等国均把集成电路业定义为战略产业。据台湾的“科学委员会”称未来十年是芯片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韩国政府也表示拟投资600亿韩元于2015年时打造韩国的集成电路产业。

集成电路主要应用在计算机、通信、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与国民日常消费相关领域因此集成电路与全球GDP增长联系紧密,全球集成电路消费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跌9%的情况下2010由于经济形势乐观后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预计今年集成电路销售额将同比增长33%。

一、我国集成电路业发展情况和特点

有数据统计2009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5676亿元占全球市场44%,集成电路消费除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逐年递增,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集成电路消费国,但国内集成电路产量仅1040亿元,绝大部分为产业链低端的消费类芯片,技术落后发达国家2到3代左右,大量高端芯片和技术被美日韩以及欧洲国家垄断。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占GDP的比例逐年加大从2004年的0.59%到2008年的0.74%.年均增长远远超过国际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是全球集成电路业的推动者,属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8%毕业论文提纲,增长率随着经济形势有波动,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同比2007年下降了0.4%,2009年又同比下降11%,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增速放缓实现销售收入269.92亿元同比上升14.8%,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芯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41.05亿元同比下降13.2%、封装测试业实现销售收入498.16亿元同比下降19.5%。我国集成电路总体上企业总体规模小,有人统计过,所有设计企业总产值不如美国高通公司的1/2、所有待工企业产值不如台积电、所有封测企业产值不如日月光。

在芯片设计方面,我国主流芯片设计采用130nm和180nm技术,65nm技术在我国逐渐开展起来,虽然国际上一些厂商已经开始应用40nm技术设计产品了,但由于65nm技术成熟,优良率高,将是未来几年赢利的主流技术.设计公司数量不断增长但规模都较小,属于初始发展时期。芯片制造方面,2010国外许多厂商开始制造32nm的CPU但大规模采用的是65nm技术,而中国国产芯片中的龙芯还在采用130nm技术,中芯国际的65nm技术才开始量产,国产的自主知识产权还没达到250技术。在封装测试技术方面,这是我国集成电路企业的主要业务,也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品,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50%以上的产值都由封装产业创造,随着技术的成熟,部分高端技术在国内逐步开始开展,但有已经开始下降的趋势杂志网。在电子信息材料业方面,下一代晶圆标准是450mm,有资料显示将于2012年试制,现在国际主流晶圆尺寸是300mm,而我国正在由200mm到300mm过渡。在GaAs单晶、InP单晶、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压电晶体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领域无论是在研发还是在生产均较大落后于国外,总体来说我国新型元件材料基本靠进口。在半导体设备制造业方面毕业论文提纲,有数据统计我国95%的设备是外国设备,而且二手设备占较大比例,重要的半导体设备几乎都是国外设备,从全球范围来讲美日一直垄断其生产和研发,台湾最近也有有了较大发展,而我国半导体设备制造业发展较为缓慢。

我国规划和建成了7个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出来,其中长江三角洲、京津的上海、杭州、无锡和北京等地区,是我国集成电路的主要积聚地,这些地区集中了我国近半数的集成电路企业和销售额,其次是中南地区约占整个产业企业数和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其中深圳基地的IC设计业居全国首位,制造企业也在近一部壮大,由于劳动力价格相对廉价,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向成都、西安的产业带转移。

二、我国集成电路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剖析

首先,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还很薄弱,科研与生产还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应用十分有限,虽然新闻上时常宣传中科院以及大专院校有一些成果,但尚未经过市场的运作和考验。另外集成电路产品的缺乏应用途径这就使得研究成果的产业化难以推广和积累成长。

其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尚处于幼年期,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资金缺乏,人才缺乏,市场占有率低,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相比国外同类企业在各项资源的占有上差距较大。由于集成电路行业的风险大,换代快,这就造成了企业的融资困难,使得我国企业发展缓慢,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有80%的投资都来自海外毕业论文提纲,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从台湾引进的。

再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相关配套工业落后,产业基础薄弱。集成电路产业的上游集成电路设备制造的高端设备只有美日等几家公司有能力制造,这就大大制约了我国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速度,使我国的发展受制于人。

还有,我国集成电路产成品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中、低端,难以提出自己的标准和架构,研发能力不足,缺少核心技术,处于低附加值、廉价产品的向国外技术模仿学习阶段。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使用中有80%都是从国外进口或设计的,国产20%仅为一些低端芯片,而由于产品相对廉价这当中的百分之七八十又用于出口。

三、我国集成电路发展趋势

有数据显示PC机市场是我国集成电路应用最大的市场,汽车电子、通信类设备、网络多媒体终端将是我国集成电路未来增长最快应用领域. Memory、CPU、ASIC和计算机外围器件将是最主要的几大产品。国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阶段,集成电路制造正在向我国大规模转移,造成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上升,如Intel在2004年和2005年在成都投资4.5亿元后,2007年又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投资建厂预计2010年投产。

另外我国代工产业增速逐渐放缓,增速从当初的20%降低到现在的6%-8%,低附加值产业逐渐减小。集成电路设计业占集成点设计业的比重不断加大,2008、2009两年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其他专业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任然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率,而且最近几年集成电路设计业都是增长最快的领域,说明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日趋完善和合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行业开始向“3:4:4”的国际通行比例不断靠近。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都是以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比重不断加大,制造公司向不发达地区转移作为集成电路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产业链不断联合重组,集中资源和扩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主要核心企业销售额所占全行业比重从2004年得32%到2008年的49%,体现我国集成电路企业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行业越来越成熟,从美国集成电路厂商来看当行业走向成熟时只有较大的核心企业和专注某一领域的企业能最后存活下来。

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量增速逐年下降从2004年的52.6%下降为2008年的1.2%,出口量增速下降幅度小于进口量增速。预计2010年以后我国集成电路进口增速将小于出口增速,我国正在由集成电路消费大国向制造大国迈进。

四、关于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不断探索和完善有利于集成电路业发展的产业模式和运作机制。中国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中有相对宽松的环境使得其适合酝酿研发毕业论文提纲,但中国的高端集成电路研究还局限在高校和中科院的实验室里,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产业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机制,这就使得国产高端芯片在社会上认可度很低,得不到应用和升级。在产业化成果推广的解决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国家采购计划,以政府出资在武器和航空航天领域进行国家采购以保证研发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得以实现杂志网。只有依靠公共研发机构的环境、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企业的市场运作优势,走基于公共研发机构的产业化道路才是问题的正确路径。

第二、集成电路的研发是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有数据显示集成电路研发费用要占销售额的15%,固定资产投资占销售额的20%,销售额如果达不到100亿美元将无力承担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民族集成电路产业在资金上积累有限,几乎没有抗风险能力,技术上缺乏积累,经不起和国际集成电路巨头的竞争,再加上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国,根据国际贸易规律,资本密集型的研发产业倾向于向发达国家集中,要想是我国在未来的高技术的集成电路研发有一席之地只有国家给予一定的积极的产业政策,使其形成规模经济的优势地位,才能使集成电路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对整个产业链,特别是产业链的低端更要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由政府出资风险投资,通过风险投资公司作为企业与政府的隔离,在成功投资后政府收回投资回报退出公司经营,不失为一种良策。资料显示美国半导体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就是靠风险基金。台湾地区之所以成为全球第四大半导体基地台就与其6年建设计划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点扶植有密切关系,最近湾当局的“科学委员会”就在最近提出了拟扶植集成电路产业使其达到世界第二的目标。

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走先官办和引进外资再民营化道路,在产业初期由于资金技术壁垒大人才也较为匮乏民营资本难于介入,这样只有利用政府力量和外资力量,但到一定时期后只有民营资本的介入才能使集成电路产业走向良性化发展的轨道。技术竞争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集成电路业的技术快速更新的性质使得民营企业的竞争性的优势得以体现,集成电路每个子领域技术的专用化特别高分工特别细,每个子领域有相当的技术难度,不适合求小而且全的模式。集成电路产业各个子模块经营将朝着分散化毕业论文提纲,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每个企业专注于各自领域,在以形成的设计、封装、测试、新材料、设备制、造自动化平台设计、IP设计等几大领域内分化出有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深入发展并相互补充,这正好适应民营经济的经营使其能更加专注,以有限的资本规模经营能力能够达到自主研发高投入,适应市场高度分工的要求,所以民间资本的投入会使市场更加有效率。

第四、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将是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创新发展的可以采用的重要方式。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马佐平曾今说过:中国半导体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如果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要找准方向、加强合作。只有站在别人的基础上,吸取国外研发的经验教训,并充分合作才是我国集成电路业发展快速发展有限途径,我国资金有限,技术底子薄,要想快速发展只有借鉴别人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朝正确方向发展,而不是从头再来另立门户。国际集成电路产业链分工与国家集成电路工业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随着产业的不断成熟和不断向我国转移使得我国可以走先生产,在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积累后再研发的途径。技术引进再创新的一条有效路径就是吸引海外人才到我国集成电路企业,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不景气正好加速了人才向我国企业的流动,对我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卢锐,黄海燕,王军伟.基于技术学习的台湾地区产业链升级[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57-60,95.

[2]莫大康.新形势下的世界半导体业及中国半导体业的前景(上)[J].电子产品世界,2008,(5):24,26,32.

[3]莫大康.新形势下的世界半导体业及中国半导体业的前景(下)[J].电子产品世界,2008,(6):32-33,36.

[4]叶甜春.中国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J].中国集成电路,2006,(9):17-19.

[5]杨道虹.发达国家和地区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其启示[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8,(8):53-56.

[6]李珂.200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9,(3):6-10.

[7]庞辉,裴砜.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2009,(8): 9-12.

[8]翁寿松.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挑战[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9,(10):13-15,45.

[9]尹小平崔岩.日美半导体产业竞争中的国家干预——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视角的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0,(1):8-12.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管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说法:没有细致的过程就没有如人所愿的结果。同样的道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一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高校图书馆提供的读者服务是一个过程,是指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过程中,采取相应一系列配套的有针对措施,来服务学生的学习生活,以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普遍存在着服务理念守旧、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手段相对落后等问题,导致读者的有效需求不足,图书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偏低,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有效性受到质疑,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信任度降低,影响到图书馆的形象和地位。为此,根据读者的阶段性需求开展针对,创新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模式,对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共同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文化基础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差一些,缺乏自信心,学习困难相对较大,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自主学习能力弱,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管理和组织知识的方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有自身的某些优势,如思想比较活跃,在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推动下,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比较强。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学生除了要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公关协作、法律法规等知识。总的来说,高职学生的知识注重实用性,较为零乱,缺乏理论体系性、系统性,需要某种方式将其组织起来,同时技能型、经验型等隐性知识,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使之组织显化。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一项基本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读者需求开展各类读者服务项目是图书馆工作的必然要求。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的阅读需求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对传统图书馆带来的冲击,大学生读者更倾向于浏览网络或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读者的学习需求相对减少,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借阅统计来看,文献利用率偏低,大量的文献资源沉睡于图书馆书库,长期无人问津。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为了应付通过学业考试,需要较多的时间自习和复习应考,这也压缩了读者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的机会和时间。另外,在“就业导向”的目标驱动下,高职教育各类岗位资格证书考试、行业资格准入考试、英语等级考试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更让高职院校的学子们压力倍增,有的学生因此无所适从,甚至感到很茫然。据调查统计,文学类、英语类、计算机类和畅销书始终是高职院校学生读者热衷阅读的图书,应试类的参考书和文献呈现规律性的阅读,而他们对于马列主义著作、历史类、哲学类图书涉猎较少,仅对通俗有趣的哲学、历史和心理类的小品文比较感兴趣。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消遣性、猎奇性的通俗网络文学,而经典文献逐步远离了他们的视线,即使偶尔有兴致,也是蜻蜓点水或是浓缩精华版。此外,数字文献资源是现代图书馆文献的一种载体形态,虽然它有许多适合现代信息技术条件的应用优势,但高职院校的学生读者普遍缺乏利用数字文献资源辅助学习的意识,也欠缺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培训。

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生的特点和入学以后利用文献资源的需求特征,笔者以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分析读者在校学习期间的阶段性需求为其提供适时适样的服务是创新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有益探索,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水平,提高读者服务质量。

一、入学初期阶段

高职院校入学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0岁之间,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的改变,学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往往有一个过程。对于刚入大学校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思想活跃,充满新鲜感,非常乐意接受新事物,比较感性,有较强的可塑性,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处在逐步形成的阶段,这时候读书目标还不甚明确,凭兴趣学习的倾向比较明显。知识结构上表现为:在转入专业知识学习之前,以习修公共课和基础课为主,对于相关专业学科知识接触不多,所以知识面相对比较窄,由于知识面的局限性,学习中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另外,处于这一阶段的高职学生对社会环境认知初浅、适应能力不强,对网络虚拟世界很感兴趣,暂且顾不上社会的纷扰,亦缺乏对不健康内容的抵制能力。新入学的大学一年级学生面对学校几十万册甚至上百万册的图书馆藏书,往往不知如何获取所需的书刊。因此,其阅读需求带有盲目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他们到图书馆借阅书刊,除了教学老师指定阅读的参考图书以外,大多阅读文艺作品,以满足消遣的需要。

针对这些情况和特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部门应从学生信息素质的基础性教育入手,通过入馆教育、入学学习指导等方式,使其尽快适应大学自主性学习生活,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认识遵守信息道德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信息应用能力方面的知识,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现今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高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然而,从高职学生在校短短宝贵的三年时间来看,从入学开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人意愿,尽早制定学习规划也是十分必要的。各个学院、系部应该有专门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管理的老师与图书馆读者服务部门积极合作,在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和规划性。如果学校或者图书馆能提供这方面的指导,即使是善意的提示,对于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专业学习阶段

二年级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大多数学生渡过了入学适应期,逐渐形成了对诸如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等问题的个人看法,个性逐渐显现,表现出上升、下降错落交替及分化的特点。有的学生由于处理不好专业学习和个人爱好的关系、社会工作和学习任务的关系、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恋爱和学习的关系等而出现思想障碍,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对班集体关心程度减弱;有的学生佩服学习成绩好的同班同学,但自己又没决心和毅力认真学习,觉得那样下功夫学习不值得,活得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学生不愿意管别人的事,也不愿意接受同学、老师的意见和管束,特立独行,学习成绩和对自我的要求出现滑坡,其内在原因便是思想上的松懈。与此相反,一些学生认识到专业学习阶段的重要性或者在一年级时有过失败的学习经历,因此产生了紧迫感,开始奋发图强或者奋起直追,最终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或者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

已进人专业知识学习阶段的二年级学生对与专业课程有关的专业书刊有着强烈的阅读需求,其专业性阅读兴趣开始形成,渴望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阅读倾向趋于明确稳定,阅读需求水平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逐渐不满足教材上现成的结论,于是,这些学生勤跑图书馆,甚至长时间泡在图书馆里,广泛阅读各种流派的参考书,吸收各种观点,加以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与结论,形成知识点。他们的学习生活向深入和丰富发展,喜欢阅读课外书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但也有些学生失去了刚入学时的新鲜感与兴趣,他们不仅不努力学习课堂上的专业知识,而且对图书馆也是敬而远之。

处于专业知识学习阶段的学生经常会选择专业以外的书籍看,在浩如烟海的藏书面前,也许什么都想看,什么都要借,却不知从何入手,无所适从。要看的书太多了,具体的目标却不明确。因此,图书馆读者服务部门应结合实际重点开展信息服务,增加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发挥参考咨询的作用,积极推荐专业教学参考书目,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辅导,在学生中倡导成立一些读书团体或读书会,在相互交流中推荐书目,提高对图书的鉴别力。另外,图书馆也可以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宣传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意识,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满足读者的个需求。

三、实验实训阶段

通过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的鲜明特点,在行的高操作技能是高职毕业生最外显的特征。高职院校的教学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方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技能型应用人才。实训过程中,教师需要最新的技术信息指导教学、进行科研;学生需要了解技术发展动态,养成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可见,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把实训基地作为重要的服务阵地,要求图书馆开放办馆,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生产第一线,为实训和生产提供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的服务,紧跟生产的发展变化。这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有别于普通高校图书馆的特色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为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可尝试与学生实训基地单位展开合作,把为实训基地服务纳入图书馆总体规划,实现互利双赢。如在实训基地合作创设多功能阅览室,根据学生的实训需求,整合双方的文献资源和参考资料,使参加实训的师生能共享信息资源,这对实训教学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再如,现今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以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和服务,可以通过网络传播信息资源方式,使实训基地通过远程登录利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由学院实训工作领导安排图书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信息服务团队,发挥学院师资力量在专业知识上的优势,通过网络实现与实训基地的互动,为实训师生和企业提供有效的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高职教育创新实践表明,高职院校需要图书馆员更主动、更直接、更全面介入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课题的选荐和跟踪,了解当前开展课题情况及所需资料类型,提供和收集与课题有关的最新研究动态资料。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应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加强与行业系统的联系,搜集各行业的信息资料,了解科、工、贸、文等区域行业发展动态,搜集有关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方面的信息资源,为更新、充实学校的教学内容服务。

四、毕业准备阶段

作为毕业班的学生,如何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和顺利就业是两大现实问题。由于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由于有毕业去向、就业待遇、适应新环境等问题的困扰,以及对现实社会缺乏深刻全面的理性认知,使得他们在心理准备、知识储备、职业技能、公共技巧等方面仍显不足,表现出稚嫩和不成熟。因此,对高年级学生要突出社会化教育,引导他们认清大方向,理性、客观地评价自己,摆脱困扰,脚踏实地,不断进取,通过事实案例启发他们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择业态度,磨炼他们在曲折困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他们即将走向社会作充分准备。

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为处于写作毕业论文和从事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提供有关论文主题的参考资料或者信息资源是读者服务的重点。另外,要关注学校相关专业的研究动态和行业发展动态,适当开展研究性专题服务、定题服务,同时对学生进行学术规范方面的引导教育,辅导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规范和要求,收集、分析、整理、评价文献信息资源的方法,引用参考文献的注意事项,参考文献著录基本规则,如何撰写检索报告和文献综述等等。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走向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代社会打好基础。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必须立足于读者的需求,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从服务观念、服务资源、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拓展,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才能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全方位的现代化文献信息服务,从而变挑战为机遇,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玲.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现状与图书馆服务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9):52.

[2] 左慧杰.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需求研究[J].经济师,2008,(8):148-149.

第7篇

关键词:“炼化一体化”项目 人才培养 探索

炼化一体化项目是中石化在湘最大的建设项目,按照湖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湖南省石化行业“十二五”规划要求,“炼化一体化”项目将作为湖南省石油化工龙头产业发展。根据“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人才需求,中石化巴陵分公司与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对接产业、融入项目、服务炼化一体化及其中下游产业链”的建设思路,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共建“炼化一体化”项目高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基地。通过合作共建基地,深入开展专业共建共管、订单培养与员工培训、人员互聘、教学工厂、校外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等合作项目[1-3],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实施与推进提供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需求保障。合作过程秉承平等互利的原则,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共定、培养过程共管、优质资源和教学科研成果共享。

一、合作专业及招生对象

按照项目建设人才需要,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向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定向培养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装备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化工仪表)、工业分析与检验、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高聚物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等专业高技能人才。拟招合作专业三年制大专生,采取在校学习与企业顶岗实习“2+1或2.5+0.5”的工学结合模式。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

1、对接项目动态调整专业

根据“炼化一体化”及其中下游产业链开发或建设项目,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建设,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健全专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将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招生计划、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生均拨款标准、教育质量、社会评价等作为调整专业结构的量化指标。

2、签订合作培养协议书

为使合作教育顺利开展,维护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本着培养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和建立长期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的宗旨,经学院与合作企业协商,双方就合作培养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人才达成框架协议,共同签订合作培养协议书。在合作培养协议书中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选拔与考核、学生的实习实训与就业、奖助学金的实施细则以及其它约定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3、完善“四个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与企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四个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培养目标上实现化工生产技术应用能力、化工生产岗位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结合;在培养计划上实现基础理论教育、化工专业技术教育和石化行业从业素质教育三结合;在培养途径上实现炼化一体化产业、合作企业和学校三结合;在培养规格上实现毕业证书、石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和素质教育拓展证书三结合,专业文化建设对接石化企业HSE(健康、安全与环境)文化。

采用“2+1”或“2.5+0.5”订单培养,从就读的二年级学生中选拔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第三年或最后一学期,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合作培养。

4、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参与对“订单”企业相应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分析,将企业文化的了解、职业素质的养成及岗位技能的训练等直接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石化行业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技术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专业方向,制定教学考核标准和教学实施计划。结合学生面向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就业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专业课和素质拓展课模块。

学院负责完成实施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合作企业主要负责提供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场地、必要的实习条件和技术指导人员。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尽量安排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课题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并由学校老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完成。

5、合作参与课程建设

企业需求是校企合作课程的依据,根据石化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首先要了解炼化一体化及其中下游产业链企业的需要。实行“订单式”培养,把握培养意向和目标,深入用人单位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调查研究,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由此归纳出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职业素养等各种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将该行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加以选择提炼,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使课程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更具企业个性和职业特色。

通过聘请石化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为目标,为合作企业量身定制校企合作课程。学院通过对签约企业、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依据自身的性质、特点和条件,充分利用企业和学院的课程资源确定合作课程的目标,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课程评价这一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旨在以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出发点满足企业的需求。各专业课程体系做到“四明确”:即明确职业岗位,明确人才规格要求,明确课程链路,明确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和教材,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合作建设教师流动工作站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管理暂行规定》,并选聘品德高尚、技能突出的现场专家担任指导老师,明确专业课教师在站、出站的目标、工作内容和考核细则。双方商定计划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到流动工作站学习、实践。制定有关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将“走出去,请进来”策略落到实处。委派专任教师到“炼化一体化”项目工程一线调研、顶岗实习,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及时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采取与企业共建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落实“一年一月一线”实践锻炼制度等具体措施,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与企业共同解决生产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聘请“订单”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培训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提高其执教能力。同时,充分利用“订单”企业的技术优势,建立起一支由企业能工巧匠组成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在统一制定的课程标准、实训(作业)指导书等教学文件的指导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将实践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在师资整合方面,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主要由学校教师承担,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讲授部分专业课,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等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

7、积极参与订单企业的行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利用订单企业的资源优势,积极融入企业技能比武活动,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台竞技、相互切磋,深刻体验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要求,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证通过率和职业能力。

8、双元质量考核与评价

学院与企业共同对订单班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质量考核与评价,经校企双方评价合格的学生方准予毕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订单”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价,企业积极跟踪实习生、毕业生的业绩表现,配合学院开展的企业满意度调查并及时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反馈。学院指定专人参与学生管理,企业派专人指导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实习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并直接纳入学院的学籍成绩管理。

三、 学生的选拔与考核

学院负责召集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装备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等专业二年级学生的报名工作,并配合企业做好报名前的宣传动员工作,邀请合作企业的负责人向学生介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的发展前景及学生将来在企业中所能从事的技术岗位,负责向学生介绍与企业进行合作培养的目的,合作培养协议书中双方约定的内容,特别是让学生了解作为订单培养的学生所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学生报名之后,企业将对学生进行选拔,选拔的依据一方面是根据学生前两年的学业成绩,另一方面是企业有关负责人对报名的学生进行面试。学生和企业通过“双向选择”,最终由企业确定订单培养的学生名单。

四、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成立“校企合作订单班管理领导小组”,设立校企负责人担任主任的双主任制,领导和指导订单班的教学实践活动。为订单班配备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老师,加强合作办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方式引进优秀教师,邀请企业专家到学院开设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企业为订单培养的学生设立专项奖、助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异和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怀,使他们对企业有归属感。学生的实践性环节尽可能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或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活动来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学院高度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设立专项活动经费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

对于订单培养学生的就业,企业严格按照合作培养协议执行。只要满足合作培养协议书中规定的条件,企业即保障订单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就业。

参考文献:

[1]张永良,张学琴.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6).

[2]朱怀忠.对高职教育建立“订单式”培养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第8篇

关键词:民办高职质量特色延伸发展

浙江江南理工专修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学院,地处浙江东南玉环县,现有学生3000人,占地150亩。民办高职受教考分离的约束,要自筹经费、自找生源,如何生存和发展,需要创新、需要拼搏!从学院三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的体会是:质量是生命之源,特色是立身之本,延伸是发展之路;办大、办强、办出特色是学院追求的目标。

一、教育质量——“宽进”“优出”

民办高职在其他高校之后招生,生源质量相对偏低,学生缺乏刻苦的学习态度,文化基础较差,有的学生生活散漫,有逆反心理,不愿受管。将这样的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培养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并非一件易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我们提出了“宽进”“优出”的指导思想。对民办高职来说,“宽进”“优出”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不“宽进”,没有生源,“优出”无从谈起;只有实现了“优出”,培养出高质量的有用人才,学院的社会信誉才会提高、生源才会拓展;有了生源,资金、设备、师资就容易解决。在“宽进”的条件下实现“优出”,不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必须做实实在在的努力,必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教育优化

1.要关爱尊重学生对“宽进”学生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去分析,他们也有许多优点,如大多数人幼稚中透露出单纯,倔强中反映出豪爽,固执中反射出开朗。他们需要关爱和尊重,关爱可消解他们不服管的逆反心理,尊重可重树他们的自信,鼓励可促进他们的转化。教师要有转化学生的信心,学生才有信心转化。

2.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中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根本问题在思想政治方面。一个人有了爱国主义思想,有了远大理想,就会坚持发奋学习,就会注重锤炼品德,就会勇于进取创新。因此,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做细、做实,教育形式要多样化,要寓教于学、寓教于乐。

3.要重视教育管理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管理结合起来进行,要有配套的规章制度,要公布、宣传、实行这些规章制度。在执行规章制度中要重视检查、督促,要有奖有罚,奖罚公平得当,奖罚要能服众。有的学生对“管”有习惯性的反感,我们反复强调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必须学会被人管,学会管别人,更要学会管自己。工作中,我们强调要重视过程管理,学院的领导和管理干部都着重抓过程管理、“事必躬亲”,以抓好过程管理来实现目标管理。

4.要培养学生干部要重视发挥团委、学生会各类学生干部的自治自管作用,全校学生干部的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这些干部都能起模范带头作用,那么管理工作就能好做得多。对学生干部要重培养、严要求,还要讲清工作任务,提供工作方法。我院的学生,以前在学校里大都没当过主要干部,干部该怎么起作用、有哪些职责、应讲究哪些工作方法,他们都不太了解,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要精心选择干部、耐心培养干部、大胆使用干部。

(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格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学院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符合专修学院特点的教学计划,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专业课、实践和军训等方面;在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授课学时上,要严格遵照上级规定,统考课加强,校考课开足;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注意培养职业型、应用型人才”的原则,委托主讲教师制定了所有校考课及大部分实践环节的大纲,使讲课、辅导规范,检查有据。教学计划中,还增加了某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内容,增加一些课时,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

2.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学校逐步完善教学规章制度,立下规矩,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教师、学生的考勤和考试制度,校考课区间学分制,考试资格认定制度,教师辅导制度,教与学的奖励制度,管理干部听课、下班检查制度等。

3.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教学中,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了“精讲多练、勤考核、细分析、有措施”的要求。“精讲”是指因材施教,以“必需、够用”为度;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重点、难点由浅入深反复讲,分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讲。“多练”、“勤考核”是按考纲要求,编出能覆盖全部知识点的练习题和考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尤其是复习迎考阶段,一定要拿出规范的模拟试题给学生练习,并进行考核。“细分析”就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对每次考试成绩,进行认真分析,细分成绩档次,分析教与学的经验或问题,细找学不好的原因。“有措施”就是通过分析后进行查漏补缺,属于知识性方面的缺陷,由主讲教师和助教去解决,根据后进生面的大小,或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和分层辅导;后进生面过大,可安排多个教师帮助辅导;对于学习思想、学习态度上有问题的学生,则由班主任或教务处、学生处干部负责教育,务求人人有所进步和提高;对于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良的学生,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表扬,努力营造勤学、好学的风气。

4.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江南理工专修学院自创办以来,就高度重视软硬件建设,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克服困难,以比较优惠的条件从知名和重点高等院校中聘请专家来治校、教授来教学,并依靠这些专家教授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逐步顶班上岗。学院给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业务提高方向,指导他们制定三年进修计划,一般要求他们经两轮全程助教,经过几次试教后才开课主讲;对于课程设计、大型实验之类的实践环节,都要求在主讲教师指导下试做一遍,然后去指导学生,给青年教师打下扎实基础,使学院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办学特色——“明需求、高起点、重实践”

上级领导非常重视专修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要求专修学院办大、办强、办出特色。特色是专修学院的立身之本,有特色才能吸引到生源,才能将学院办大、办强。我们经过周密思考、准确定位,提出了“明需求、高起点、重实践”的办学特色。

(一)明需求

1.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开设急需专业玉环县原是个“小岛、小农、小企、小城”的小县,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弘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创造一流”的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一跃成为全国经济百强县和浙江省教育强县;年销售上1000万以上的企业已有169家,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6家;1978年到2000年工业总产值从4750万元增加到190亿元。民营企业飞速发展,已形成了科技、汽摩、机电、阀门、包装和眼镜六大县级工业园区。但县领导也清醒地看到,玉环企业装备落后,科技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科技人才匮乏,全县职工16222人,持有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的仅300人,这已成为玉环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玉环县办专修学院,突出理工,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工商企业管理和会计等最急需的五个专业。

2.根据社会和群众的需求,指导招生和就业学院一直将社会调查作为办学中一个经常性的课题。申办学院时,从社会需求的角度作过周密论证;各专业的招生,是分别对玉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对各职业中专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受教育状况和升学意愿做了详细调查后确定的。学院还走访、调查了十几个工厂、企业,向厂长、经理、车间主任、工人师傅了解毕业生在实习中的能力和表现,征求他们对学院的意见和要求;向实习生了解进厂的感受,听取他们对学院的意见和要求,以有效地改进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指导。

(二)高起点

1.聘请高素质的教师学院从办学第一年起,就以比较优惠的条件,从多所名牌高校聘请领导干部和教授,到目前已聘请了43名正副教授,其中有专家,有原大学里的系主任、研究所所长,有研究生导师,有双博士生,有高级工程师。他们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治学精神、人格魅力,吸引、教育了学生,社会影响很大,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也带动了青年教师的提高,通过老教授的传、帮、带和青年教师自已的努力进修,学校已有1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有5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有15名青年教师被聘为助教,其中12名已能独立开课。

2.购置高标准的实验仪器设备办学初期,学院经济困难,在县领导和各企业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年努力,投入专项资金500多万元,添置了15台普通机床、10台数控机床、2台铣床、2台磨床、350台电脑,建立了多媒体语音室、财会模拟实验室、制图力学实验室、电子电工机床线路控制室和微机原理实验室等10多个实验室和3个金工实习车间。

(三)重实践

1.重视计划安排学院将学生实践教学分成设计型、操作型两大类;操作型实践教学又分成校内操作和校外实践基地、岗位实习两类。在计划安排中要保证实习、实践教学的时间,前5学期,每学期安排2星期校内或校外实习,最后一学期安排3个月社会实践。

2.提出明确要求在组织领导上,由院长亲自挂帅,教务处、学生处、实训处分工负责;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指导书),对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步骤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也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他们写出说明书,画出课程设计的全部图纸,经领导审查后上岗指导学生,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正规化。

3.加强教学检查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做好实习生的思想工作;学院领导和管理干部,定期下实习单位检查毕业生实习情况,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最后要抓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写作,组织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答辩,完善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办学特色是办学综合效果的体现。首先,要有一个素质高、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要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创新意识的教育改革热心人,要有脚踏实地干工作、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思想作风;办任何事业,人是决定的因素,领导者和骨干教师的素质,是形成特色的关键。其次,要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特别要在有人才供需关系的企业建实践基地,既直接为当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服务,又为培养人才服务。第三,还要注意对学生德、智、体、能诸方面的全面素质教育。

三、延伸发展——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成职教同步发展

浙江江南理工专修学院,是由原坎门西台初中——坎门职技校、坎门文化技术学校——玉环县技工学校、玉环职业教育中心延伸发展而成的;目前的办学格局是三校一地,统筹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成职教同步发展,并与国外几所职业技术大学达成了合作办学意向。目前在校3000学生中,高职生1200人,中专生1200人,成教学员600人,这种发展道路和办学格局,显然具有小县城民办高职的特殊性,也具有民办高职发展的共同规律。

1.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玉环县地方民营企业经历了从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工场,到简单机器操作的工厂,到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上档次、上等级的工厂,再到自动化程度提高、流水线生产、产品畅销全国、远销国外的实业公司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各厂工人的数量从十几人增到几十人、几百人、上千人;这些工厂对工人素质的要求在逐步提高,过去只要求能干体力活的工人,现在既需要技术人员,又需要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入WTO后,更需要科研开发人员和外经贸人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及其家长对子女的就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始只要求进厂找份工作,现在却要求有技术、有专长,目光远大的人还要求有学位;反映在就学的要求上,开始只是进职技校学点技术,现在却要求上大专,有的还想读本科,也有的想出国深造。上述发展趋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共同的。所以,学院大中专都办,中高等教育融通,相同专业大中专专业衔接,这是社会的需求,是时代的必然;同时,地方经济的发展、群众收入的增加,又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专修学院要以校养校、滚动发展,收费显然较高,但据我们在玉环当地调查,87%的家庭都能负担子女的学费;对于13%的困难学生,学院依靠企业的委培制度和投入的教学奖励基金,以及学院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可以予以解决。

第9篇

关键词:民办高职质量特色延伸发展

浙江江南理工专修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学院,地处浙江东南玉环县,现有学生3000人,占地150亩。民办高职受教考分离的约束,要自筹经费、自找生源,如何生存和发展,需要创新、需要拼搏!从学院三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的体会是:质量是生命之源,特色是立身之本,延伸是发展之路;办大、办强、办出特色是学院追求的目标。

一、教育质量——“宽进”“优出”

民办高职在其他高校之后招生,生源质量相对偏低,学生缺乏刻苦的学习态度,文化基础较差,有的学生生活散漫,有逆反心理,不愿受管。将这样的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培养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并非一件易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我们提出了“宽进”“优出”的指导思想。对民办高职来说,“宽进”“优出”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不“宽进”,没有生源,“优出”无从谈起;只有实现了“优出”,培养出高质量的有用人才,学院的社会信誉才会提高、生源才会拓展;有了生源,资金、设备、师资就容易解决。在“宽进”的条件下实现“优出”,不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必须做实实在在的努力,必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教育优化

1.要关爱尊重学生对“宽进”学生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去分析,他们也有许多优点,如大多数人幼稚中透露出单纯,倔强中反映出豪爽,固执中反射出开朗。他们需要关爱和尊重,关爱可消解他们不服管的逆反心理,尊重可重树他们的自信,鼓励可促进他们的转化。教师要有转化学生的信心,学生才有信心转化。

2.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中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根本问题在思想政治方面。一个人有了爱国主义思想,有了远大理想,就会坚持发奋学习,就会注重锤炼品德,就会勇于进取创新。因此,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做细、做实,教育形式要多样化,要寓教于学、寓教于乐。

3.要重视教育管理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管理结合起来进行,要有配套的规章制度,要公布、宣传、实行这些规章制度。在执行规章制度中要重视检查、督促,要有奖有罚,奖罚公平得当,奖罚要能服众。有的学生对“管”有习惯性的反感,我们反复强调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必须学会被人管,学会管别人,更要学会管自己。工作中,我们强调要重视过程管理,学院的领导和管理干部都着重抓过程管理、“事必躬亲”,以抓好过程管理来实现目标管理。

4.要培养学生干部要重视发挥团委、学生会各类学生干部的自治自管作用,全校学生干部的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这些干部都能起模范带头作用,那么管理工作就能好做得多。对学生干部要重培养、严要求,还要讲清工作任务,提供工作方法。我院的学生,以前在学校里大都没当过主要干部,干部该怎么起作用、有哪些职责、应讲究哪些工作方法,他们都不太了解,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要精心选择干部、耐心培养干部、大胆使用干部。

(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格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学院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符合专修学院特点的教学计划,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专业课、实践和军训等方面;在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授课学时上,要严格遵照上级规定,统考课加强,校考课开足;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注意培养职业型、应用型人才”的原则,委托主讲教师制定了所有校考课及大部分实践环节的大纲,使讲课、辅导规范,检查有据。教学计划中,还增加了某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内容,增加一些课时,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

2.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学校逐步完善教学规章制度,立下规矩,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教师、学生的考勤和考试制度,校考课区间学分制,考试资格认定制度,教师辅导制度,教与学的奖励制度,管理干部听课、下班检查制度等。

3.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教学中,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了“精讲多练、勤考核、细分析、有措施”的要求。“精讲”是指因材施教,以“必需、够用”为度;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重点、难点由浅入深反复讲,分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讲。“多练”、“勤考核”是按考纲要求,编出能覆盖全部知识点的练习题和考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尤其是复习迎考阶段,一定要拿出规范的模拟试题给学生练习,并进行考核。“细分析”就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对每次考试成绩,进行认真分析,细分成绩档次,分析教与学的经验或问题,细找学不好的原因。“有措施”就是通过分析后进行查漏补缺,属于知识性方面的缺陷,由主讲教师和助教去解决,根据后进生面的大小,或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和分层辅导;后进生面过大,可安排多个教师帮助辅导;对于学习思想、学习态度上有问题的学生,则由班主任或教务处、学生处干部负责教育,务求人人有所进步和提高;对于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良的学生,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表扬,努力营造勤学、好学的风气。

4.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江南理工专修学院自创办以来,就高度重视软硬件建设,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克服困难,以比较优惠的条件从知名和重点高等院校中聘请专家来治校、教授来教学,并依靠这些专家教授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逐步顶班上岗。学院给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业务提高方向,指导他们制定三年进修计划,一般要求他们经两轮全程助教,经过几次试教后才开课主讲;对于课程设计、大型实验之类的实践环节,都要求在主讲教师指导下试做一遍,然后去指导学生,给青年教师打下扎实基础,使学院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办学特色——“明需求、高起点、重实践”

上级领导非常重视专修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要求专修学院办大、办强、办出特色。特色是专修学院的立身之本,有特色才能吸引到生源,才能将学院办大、办强。我们经过周密思考、准确定位,提出了“明需求、高起点、重实践”的办学特色。

(一)明需求

1.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开设急需专业玉环县原是个“小岛、小农、小企、小城”的小县,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弘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创造一流”的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一跃成为全国经济百强县和浙江省教育强县;年销售上1000万以上的企业已有169家,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6家;1978年到2000年工业总产值从4750万元增加到190亿元。民营企业飞速发展,已形成了科技、汽摩、机电、阀门、包装和眼镜六大县级工业园区。但县领导也清醒地看到,玉环企业装备落后,科技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科技人才匮乏,全县职工16222人,持有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的仅300人,这已成为玉环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玉环县办专修学院,突出理工,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工商企业管理和会计等最急需的五个专业。

2.根据社会和群众的需求,指导招生和就业学院一直将社会调查作为办学中一个经常性的课题。申办学院时,从社会需求的角度作过周密论证;各专业的招生,是分别对玉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对各职业中专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受教育状况和升学意愿做了详细调查后确定的。学院还走访、调查了十几个工厂、企业,向厂长、经理、车间主任、工人师傅了解毕业生在实习中的能力和表现,征求他们对学院的意见和要求;向实习生了解进厂的感受,听取他们对学院的意见和要求,以有效地改进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指导。

(二)高起点

1.聘请高素质的教师学院从办学第一年起,就以比较优惠的条件,从多所名牌高校聘请领导干部和教授,到目前已聘请了43名正副教授,其中有专家,有原大学里的系主任、研究所所长,有研究生导师,有双博士生,有高级工程师。他们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治学精神、人格魅力,吸引、教育了学生,社会影响很大,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也带动了青年教师的提高,通过老教授的传、帮、带和青年教师自已的努力进修,学校已有1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有5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有15名青年教师被聘为助教,其中12名已能独立开课。

2.购置高标准的实验仪器设备办学初期,学院经济困难,在县领导和各企业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年努力,投入专项资金500多万元,添置了15台普通机床、10台数控机床、2台铣床、2台磨床、350台电脑,建立了多媒体语音室、财会模拟实验室、制图力学实验室、电子电工机床线路控制室和微机原理实验室等10多个实验室和3个金工实习车间。

(三)重实践

1.重视计划安排学院将学生实践教学分成设计型、操作型两大类;操作型实践教学又分成校内操作和校外实践基地、岗位实习两类。在计划安排中要保证实习、实践教学的时间,前5学期,每学期安排2星期校内或校外实习,最后一学期安排3个月社会实践。

2.提出明确要求在组织领导上,由院长亲自挂帅,教务处、学生处、实训处分工负责;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指导书),对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步骤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也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他们写出说明书,画出课程设计的全部图纸,经领导审查后上岗指导学生,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正规化。

3.加强教学检查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做好实习生的思想工作;学院领导和管理干部,定期下实习单位检查毕业生实习情况,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最后要抓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写作,组织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答辩,完善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办学特色是办学综合效果的体现。首先,要有一个素质高、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要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创新意识的教育改革热心人,要有脚踏实地干工作、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思想作风;办任何事业,人是决定的因素,领导者和骨干教师的素质,是形成特色的关键。其次,要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特别要在有人才供需关系的企业建实践基地,既直接为当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服务,又为培养人才服务。第三,还要注意对学生德、智、体、能诸方面的全面素质教育。

三、延伸发展——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成职教同步发展

浙江江南理工专修学院,是由原坎门西台初中——坎门职技校、坎门文化技术学校——玉环县技工学校、玉环职业教育中心延伸发展而成的;目前的办学格局是三校一地,统筹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成职教同步发展,并与国外几所职业技术大学达成了合作办学意向。目前在校3000学生中,高职生1200人,中专生1200人,成教学员600人,这种发展道路和办学格局,显然具有小县城民办高职的特殊性,也具有民办高职发展的共同规律。

1.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玉环县地方民营企业经历了从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工场,到简单机器操作的工厂,到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上档次、上等级的工厂,再到自动化程度提高、流水线生产、产品畅销全国、远销国外的实业公司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各厂工人的数量从十几人增到几十人、几百人、上千人;这些工厂对工人素质的要求在逐步提高,过去只要求能干体力活的工人,现在既需要技术人员,又需要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入WTO后,更需要科研开发人员和外经贸人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及其家长对子女的就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始只要求进厂找份工作,现在却要求有技术、有专长,目光远大的人还要求有学位;反映在就学的要求上,开始只是进职技校学点技术,现在却要求上大专,有的还想读本科,也有的想出国深造。上述发展趋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共同的。所以,学院大中专都办,中高等教育融通,相同专业大中专专业衔接,这是社会的需求,是时代的必然;同时,地方经济的发展、群众收入的增加,又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专修学院要以校养校、滚动发展,收费显然较高,但据我们在玉环当地调查,87%的家庭都能负担子女的学费;对于13%的困难学生,学院依靠企业的委培制度和投入的教学奖励基金,以及学院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可以予以解决。

第10篇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与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72-0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前身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一门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以及城镇规划、土地管理、环境检测以及地理地质等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国内有116所高等院校开设有此专业。根据教育部于2012年9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被拆分为两个专业,分别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代码:070502)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代码:070503),两专业皆可授理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

在这样的专业调整背景下,新疆农业大学立足于社会需求,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学科优势,优选和确定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作为今后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如何重新构建学科专业体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成为学校今后一段时间内本科专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原专业及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最初设立的目的与初衷是为了将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城乡规划与管理过程中,但从新疆农业大学开设多年的实际效果来看,该专业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和学生就业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

(一)专业缺乏准确定位

乍一听“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这个专业,会感觉该专业定位宽泛、培养目标囊括多个专业领域、学生就业去向定位多方向,优势体现非常明显。但正是这些“优势”导致该专业发展至今弊端和问题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所在,就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目标难以明确、专业缺乏准确定位。

新疆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业务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设计、规划、评价、决策、策划、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在规划、环保、国土、测绘、城建等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领域从事管理、科研、教学、技术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定位过于宽泛,要求学生兼具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致使学生业务培养目标过于多元化,也使学校面临着专业难以准确定位、难以突出品牌特色,而学生面临着什么都需要学、却什么都学不精的尴尬困境。

(二)课程设置过于宽泛,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

如上所述,正因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口径太宽、学生业务培养目标过于多元化,导致该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宽泛、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该专业学生要求毕业后能够胜任规划、环保、国土、测绘、城建等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科研、教学、技术等工作,这就要求专业课程设置需要面面俱到,包括国土资源、生态环境、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而目前惯行的本科专业(学分制)四年制难以保证如此庞大的课程体系设置,其结果只能是学生学而不精,形成专业不“专”的窘境。

新疆农业大学依托自己的学科背景,在2012级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设定的专业主干学科为地理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主要课程有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自然资源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生态学原理、资源环境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与规划、村镇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测量学、地理数学方法、新疆地理与旅游资源概论等。从设置的这些课程可以看出,教学内容囊括资源、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管理等多方面,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宽泛,杂乱无特色,重点不突出,在社会上找不到完全与之匹配的部门、行业。可见,按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业务培养目标来全方位设置课程并不符合科学发展原理与规律,也违背市场规律,课程设置应当针对市场需求与相应的行业部门,有的放矢。

(三)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偏差较大

由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知识繁多而驳杂,就业前景并不理想,毕业生多从事与其专业不符的职业,据麦克斯-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主要本科专业中专业对口率最低的十大专业之一,排名第八,对口率为44%。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偏差较大。专业口径太宽,学生学的杂而不精,似乎什么都会又都不会,社会上也没有完全匹配的部门、行业,导致就业市场和各用人单位难以认可并接受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而用人单位更愿意吸纳与其完全对口的专业的学生,例如,规划部门愿意吸收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的学生,环保部门愿意吸收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环保类专业的学生,国土部门愿意吸收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专业的学生等。泛而不精使得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前述诸多专业的学生相比几乎毫无专业竞争优势,导致该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专业对口率很低。新疆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2012年以前就多年未招生。

二、学科调整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新专业带来的机遇

如前所述,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我国开办多年以来,各地各高校都面临着许多教学管理、学科建设、学生就业方面的困境。鉴于此,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将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代码:070502)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代码:070503)两个专业。此次学科与专业调整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新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首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调整和设置,帮助该新专业明晰了专业内涵、理顺了学科关系、明确了发展方向。具体来说,就是明晰了未来城乡规划教育和实践的发展方向,使地理学科参与城乡规划实践,用地理学理论统筹指导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成为了新专业的具体内涵。这正好适应了城乡规划学科的综合性和人文地理学的专业性发展趋势,也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定位上更加细化、明确,承担起了培养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使命。

其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调整和设置,明确了该新专业的培养方向和教育目标,使得其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都较强。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与优势,优选特色方向,显得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新疆农业大学就优选和确定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作为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以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掌握基础人文地理知识和理论的,精通基础城乡规划知识和技能的,面向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部门以及相应企事业单位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新专业方向确立的基础上,接下来的工作重中之重就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体系,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与课时结构,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

再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调整和设置,对学生来说,改善了原专业学生学而不精以及专业竞争优势不明显的境况,使得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也有了更加对口和明确的用人单位,更好地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面临机遇的同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挑战,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与结构的优化、在学时有限前提下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等。各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优势,并以此组织教育实践,实现规划人才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基于以上问题兼顾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新疆农业大学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

新疆农业大学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微观居住区的管理规划,从事城乡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业务能力要求

在上述培养目标指导下,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前沿发展、应用前景,了解相近专业如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掌握人文地理、城乡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具有较熟练的遥感、GIS、计算机和绘图等技术的操作能力,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归纳、整理相关数据和撰写论文的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好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协同攻关能力;外语要达到能较顺利地查阅外文期刊以及运用外语交流的水平。

(三)课程体系构建

新疆农业大学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综合教育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课程体系是主要的理论教学环节,构成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基础。除了提升基础素质能力的课程如思政、大学英语、高数、体育、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和普通基础课以及公共选修课之外,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堂教学课程体系主要还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定选修课以及任意选修课,具体课程主要是结合学校的学科背景与社会需求设定。其中,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管理学原理、经济学、自然资源学概论、生态学原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学、地统计学、遥感概论、地图学、城市地理学、地理数学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及专业限定选修课主要有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与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规划与管理、村镇规划、旅游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资源调查与评价、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和资源环境经济学;任意选修课主要包括维吾尔口语、专业英语、建筑美学、新疆地理与旅游资源概论、矿产资源管理概论、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城市规划制图技术、公文写作、专业文献检索以及文献综述与科技论文撰写方法。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课堂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与用人单位及社会搭建起一个桥梁与平台,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新疆农业大学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堂实验、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和设计4个环节。其中,课堂实验根据各门课程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实习主要有自然地理学实习、遥感实习、地图学实习、土地利用与规划实习、村镇规划与设计实习,前三者各一周、后两者各两周;专业实习为校外城乡规划综合实习,为期12周,集中安排在大三暑期及大四学年初始;此外,还有8周的毕业实习和累计10周的专业文献综述及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同时进行),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的具体内容以有利于学生就业为宗旨。

综合教育课程体系则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劳动技能训练(包括公益劳动与支农劳动)、社会实践(含社会志愿者工作),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就业指导等环节。另外,学校还出台了《新疆农业大学综合素质学分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参加校级以上(含校级)各类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文体竞赛,参加学校和有关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支农劳动获奖,参加自治区和国家组织的各类公共考试,职业资格与技能认证考核,阅读学校推荐的课外书目、学术论文,以及听取学术报告与专题讲座等,取得成绩者,由学校认可并以学分形式记载在学生学习档案中,要求至少应取得8个学分(其中非专业职业资格认证至少2学分),促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综上,新疆农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在重视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又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新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重在明确专业内涵与方向,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当然,新专业的建设是一个积累经验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新疆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也一定存在着很多不足,在今后还将历经一个不断反馈与修正完善的过程。

结语

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并进行的学科和专业调整,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给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承办高校及教学工作者应该在明确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汲取以往教训,结合社会需求,重构专业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专业竞争力,促进新专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城乡规划的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颁布新版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新规.中国教育,2012-12-04.

[2] 2011年工作与专业对口率最低的本科专业排行榜[N].网易教育,2011-06-08.

[3] 彭位华,张勇,刘雪艳.专业调整背景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皖西学院学报,2013,(1):134-137,156.

[4] 赵映慧,袁兆华,王杜春,等.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13,(4):94-98.

[5] 陈昆仑,李丹,王旭.学科调整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机遇与发展[J].高等建筑教育,2013,(6):22-25.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地方基础教育;信息;网络

事物存在的前提和价值是根据社会对其需要程度来决定的,简言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基础教育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信息环境为自己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信息资源的最高殿堂,面对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渴望,理所当然应顺应时代潮流,服务社会,服务基础教育,推动地方基础教育快速发展。

一、 新课改形势下基础教育,读者需求与教育信息资源匮乏的矛盾

1.1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改变了教师的角色

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改变了中小学教师原有的“一本教案用多年”的教学观念,将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教师开始真正重视对学生的研究,师生互动研究。这无疑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新的教育信息资源,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2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给学生留出了较大自由学习的空间

中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改变了过去那种“只有进入课堂才是学习,只有教师讲的才是知识,只有考分才能说明能力”的思想观念,全面正确的理解网络教学信息资源。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因此,学生对新知识的积累和对信息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渴望得到信息专业人员的指导,以期实现利用多元渠道获得自己感兴趣的更多更新知识。

1.3地方基础教育资源匮乏(特别是边疆地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室)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其现状颇不如人意,特别是西部边疆地区。

1.3.1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配套。除了少数县市学校,大多数中小学资金短缺,因此,对图书馆(室)的投入少之又少,还有很多山区学校图书馆(室)只是一个名词。图书馆(室)不规范,基本上就是一间房和一些分类混乱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分类的陈旧的书刊。

1.3.2从事信息服务的人员少,而且多为兼职的教工,他们一方面兼有其他工作,一方面缺乏图书馆专业知识,信息服务意识没有形成,基本上就是一个保管员的角色。

1.3.3信息资源利用率低。陈旧的图书信息满足不了广大师生的科研、学习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的需求。久而久之,师生缺乏图书馆(室)意识,普遍缺乏信息素养,缺乏检索、鉴别、整合的经验技巧。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盲将是新时代的文盲。

现实如此的不尽人意,地方基础教育中日益增长的教育信息需求与资源匮乏这一矛盾,严重的制约了边疆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步伐。就目前边疆地区地方基础教育的现状,要完全依靠自身来解决这一问题显然力不从心。

二、 地方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现状

2.1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为地区经济服务的理念发展,地方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不断延伸,高校图书馆只有做到“想基础教育之所虑,急基础教育之所难,谋基础教育之所求”。才能在众多的高校图书馆中脱颖而出。如今,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是及其重要的。地方基础教育迫切的信息需求,对于地方综合大学图书馆的改革,创新发展其实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地区综合高校图书馆树立形象,立足社会的良好契机。

2.2.明显优势

与地方中小学图书馆(室)相比,大多数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都具有绝对性优势。90%以上的高校图书馆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正向虚拟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他们的资源形式,管理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乃至用户信息行为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3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政策依据

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其中第二十一条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地向社会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应收取适当费用。这是第一次从政策上肯定了高校图书馆应开展社会化信息服务。正因为如此,利用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文献建设、开发、利用方面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条件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其提供强大的教育信息资源保障。既确定了地方高校图书馆改革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也是解决地方基础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匮乏的有效措施。二者相互促进,充分实现各自价值,共同发展。

三、 地方综合 高校图书馆为基础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可行性

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普遍抓住了十年前地方大学合并潮,及时乘上了国家支持发展地方综合性大学建设发展的东风,无论是馆舍建筑还是信息资源的馆藏规模,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3.1丰富的信息资源保障

首先,馆藏信息已不仅仅是纸质印刷版的图书、期刊、杂志,还包括了大量的电子文献、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如: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超星名师讲坛等等。信息资源存在于多种载体之中。其次,信息资源的来源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本馆拥有的信息,还延伸至其他图书馆,教育机构,学术机构等一系列实体。第三,地方综合大学拥有的一大批长年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教育专家学者们,对于地方基础教育来说本身就是无价的资源。第四,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对本馆的特色文献,专业文献,内部资料,统计数据及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学生毕业论文形成了本馆特有的专业数据库。

3.2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队伍

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近10年跨越式的建设,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就大理学院图书馆来说,90%以上的人员拥有大专以上学历,馆内所有非图书馆专业的人员都到南开或大连理工大进修过图书情报学。近两年,博士、研究生人数增加,大大加强了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的科研能力,文献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能够利用先进的设施设备高质量的处理大量信息,并为读者提供优质远程信息访问服务。具备了为基础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实力。

3.3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应用

首先,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文献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传播和利用;其次高密度存储技术,在信息量剧增的今天,高密度存储技术扩大了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对知识载体的使用范围和收集领域,节省了藏书空间,提高了获取文献全文的速度;第三,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以信息表达直接、生动、逼真等优点而为广大读者接受,它的出现和投入使用是图书馆传统的信息保存于提供方式,服务方式,工作方式的巨大变革。第四,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不但突破了传统的利用图书馆的时空限制,而且达到了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也加快了图书情报传播的速度,使资源共享,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成为现实。第五,复印、缩微、声像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文献保存利用水平,方便了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

四、 具体的服务方式、途径

面向广大地方中小学师生开放,大力宣传信息基本知识;普及信息技能;帮助培养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人员;指导地方中小学图书馆(室)的规范化建设管理;组织地方中小学图书馆(室)人员研讨交流等等。这些是基本常规的服务。如今,正值各地方高校图书馆积极推进数字化、虚拟化,倡导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图书馆建设之际,结合地方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发展建设,我们可以专门建立针对地方基础教育的My Library(把地方基础教育的需要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群),为地方基础教育提供定制服务、推送服务。一方面,充分利用本身的馆藏资源,创建以地方基本教育用户为主导的信息环境。按科学性原则将信息资源分类整合成各类模板。同时又依赖地方基础教育这一教育实践地土壤,积极引导地方基础教育用户参与资源建设,依靠现代技术,保持与地方基础教育用户的畅通交流,接受用户的推荐和信息反馈,允许用户将自身需要的、不在模板中的信息资源添加到个人资源或链接。从而使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在个性化建设中迈出坚实的步伐,实实在在的践行资源共享,合作发展。通过自身建设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边疆地方教育资源方面的缺陷,推动西部边疆地方基础教育快速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岩.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20卷.第4期.

[2]张祎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地方高校师范生培养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第29卷第3期.

[3]李幸.师范类高校图书馆面向中小学开展信息服务的实践与思考.新世纪图书馆.2006年第1期.

[4]马立.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J].人民教育.2001.(8);11.

[5]李玉环.网络环境下的师范院校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服务[J]科技资讯.2007.(3):122.

[6]肖乃菲.网络图书馆: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新理念.当代图书馆.2007.12.4.总第92期.

第12篇

论文摘要:八十年代末走出大学校门即走上了高职丈秘专业教学的讲台.作为一名一直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十几年来目睹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也参与和实施了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培养目标逐渐与社会人才雷求接轨的过程,是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寻找定位和模式渐渐完善的过程。

八十年代末走出大学校门即走上了高职文秘专业教学的讲台,作为一名一直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十几年来目睹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也参与和实施了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培养目标逐渐与社会人才需求接轨的过程,是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寻找定位和模式渐渐完善的过程,本文以所在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石职院)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轨迹为主谈谈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出路和方向。

我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1986年创办,几乎与学校历史发展同步。十几年来经历了几次大的专业教学改革,总体看,不管是命名的演变还是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改革,都贯穿了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体现了鲜朔的高职特色。

专业命名演变与专业定位的彰显

从1986年创办到2001年,石职院文秘专业经历了三次改名,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培养目标逐渐明确的过程。1986年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地方特色职业大学,由于当时体制的原因,石职院文秘专业主要是为地方行政单位培养大专层次的应用型秘书人才,当时专业名称采用的是全国高校常见的文秘,招生以本市为主,学生主要去向基本都是行政秘书岗位,这样的局面一直延续了10多年,到1998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逐渐鲜明,原有文秘的专业命名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从就业看,学生的岗位也变党政秘书为主体为以企业秘书为主体,毕业生成了现代经济生活里的OFFICE一族,于是更名为现代秘书,命名尽量体现专业职业特色和时代气息。很快地,在两年后,随着中国加人世贸组织和现代商务的飞跃发展,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现代秘书又发展为两个方向—商务秘书和涉外秘书,前者主要适应中小商务企业数量剧增的需求,后者主要为相关涉外企业量身定做,从市场反馈情况看,由于专业定位特色的准确和主动适应市场的变革,石职院秘书专业学生在人才市场表现出较好的竞争力。

课程体系改革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支撑.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和改革是专业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体现。我国传统的文秘专业设在普通高校的中文系,课程体系也是以中文课程为主,此外再加几门秘书学、档案学,应用写作等课程,对学生的文字功底以及总体人文素质比较注重,不过学生缺乏适应市场多种需求的活力。从专业更名为现代秘书起我们就着手对原有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进行较大的改革。具体如下:

(一)努力适应市场需求

课程体系改革以适应学生专业就业岗位需求为前提,考虑到学生就业去向的变化,在1998年更名为现代秘书时,专业课程体系做了很大的改动,其实在此之前课程体系已经在老专业的名称下进行着悄悄的改革,比如纯中文课程如文学概论、古代汉语等的或撤掉或压缩,公共关系、言语交际等课程的添加。不过在更名这次变动中力度要大得多,继续删减了一些中文类课程,如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合并为一门,增加了一些原来没有的管理类商务类课程,主要有管理心理学,市场营销与商务谈判、会计学基础、经济法,还增加社交英语等课程来加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很好地适应了市场对他们的要求。

(二)科学建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循着系统逐渐完善的路子逐渐形成了布局合理的体系。在原有文秘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主要是宽基础的,四分之三是中文类,在此基础上开几门秘书类课程。后来更名后虽然加大了非中文类课程的数量,但在教学计划上对课程体系的改革还没有成体系的思路。只有在分设商务秘书和涉外秘书方向后才形成了特色较为鲜明的体系结构。以商务秘书为例,在课程体系改革前我们对毕业生情况进行了市场调研,情况反馈是:除一部分去向较好的同学单位相对固定外,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定期更换单位,就岗位来说也有变化,有一直从事秘书工作的,也有在管理或者销售等业务职位的,还有自己创业者。从学生反映情况看许多同学谈到岗位有较大的扩散性。一方面是本职工作的扩散,表现在虽为单位秘书但对单位所在行业市场地位运营模式生产状况等都必须有起码的了解才能完成辅助领导工作,这需要方方面面知识的储备。另一方面是工作单位及工作的扩散性,因为不定期更换工作单位势必造成从事行业的流动性(从房地产到商界、从食品乳品业到保险等)和从事岗位的扩散性(从秘书到销售、从公关到策划等),这要求我们的培养目标必须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各方面的商务知识功底。鉴于此,在进行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时,我们从知识体系上分两大部分—“商务”和“秘书”,而且二者并重,其课程支撑考虑专业岗位需求,同时也考虑学生就业岗位的弹性,给学生以复合型知识的储备,另外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还有素质版块和技能版块,在体系构建过程中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结合,避免脱节和重复。具体见表如下:

除了以上,我们还在第四、五学期为学生准备了两个方向性的限选课版块分别是:

管理方向: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领导艺术科学财税金融常识经销方向:证券与投资电子商务概论推销常识与技巧广告策划

通过以上的构建,使专业培养目标更贴近市场更适应需求。受到市场和学生的欢迎。

实训力度加大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加强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定位,它是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秘书专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在早期主要是书面表达能力,很长一段时期秘书的形象就是一身正统的中山服与一副度数大的眼镜,烟雾缭绕中的熬夜案头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对秘书职业能力的要求呈现出高水平多层次,大致表现为:具有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现代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能力;具备一定的日常商务办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接待能力等等。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训力度。具体讲:

(一)相关课程课内实训

在多年的秘书专业教改中,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都围绕培养目标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人文素质类课程比如文学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经典作品的讲解给学生以日常阅读的引领来加强总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以及课外组织几次诗朗诵和文坛热点问题的讨论,这样的实训过程提高了同学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社交礼仪、秘书学、应用写作、言语交际等课程结合各自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沟通协调办文办事的能力。应用写作课程课时126,一半的课时用于常用文种的写作实训,社交礼仪教学中教师示范与学生课堂和实训室演练结合,同时对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采用情景职业应聘面试,学生须综合运用课程内容准备考试,效果很好。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经济法、管理学、会计基础等课程注重用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讨论培养学生处理间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口语类课程也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和胆量。

(二)集中实训课程

除了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贯穿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之外,我们还安排了一些实训为主的课程和在相关课程里安排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前者主要有中英文速录、办公应用技术等,这些课程主要是在机房和实训室进行,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徽机和其他现代化办公设备如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等,打字要达到相应要求。后者主要体现在秘书学、文书档案学、和市场营销与商务谈判等课程里,这些课程分别安排一周或两周的的集中实训教学环节。秘书学课程有利用情景案例在专业实训室演练秘书实务,也有走出校门的专业信息收集训练;文书档案利用建立联系的相关档案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实际的操作;市场营销与商务谈判则结合所在城市商务特点出具实训项目,如《x产品市场推广策划与谈判》,把学生分为买方和卖方小组形式,进行实质的市场调查和最后的谈判室演练谈判,这样的培养方式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也是秘书专业高职特色的充分体现。

(三)实习

实习是高职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对于秘书专业的实习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秘书专业实习与高职其他专业的实习最大的不同就是除了档案馆外它不能进行群体的相对集中的实习,这样给我们安排学生的实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索:

1、集中的专业认知实习

在第一学年的暑期安排两周的专业认知实习,主要是让学生对专业岗位职责和工作环境有感性的认知,安排在专业的几个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学生现场感知和基地专业工作人员讲解的方式。通过这样的实习,学生对职业专业增加了感性认识,在二年级的学习里对未来职业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培养比较明确,有奋斗目标。

2、校内系内专业岗位轮值实习

在升人二年级后,根据学院各部门的工作需要我们把秘书类专业学生分成2-3人一组,每个组在学院里需要的部门和本系进行为期一周的办公室秘书岗位助理实习,实际参与日常工作,如接打电话、打印、收发文件、接待来访等等,因为时间短,不会很大程度影响学生正常的课程学习,而学生在角色的转换中却感想多多,体验了一个学生和专业岗位角色的种种不同,实习完学生工作记录和小结,为以后的此类实习工作安排提供资料。

3、对分散的毕业实习

第13篇

【关键词】创新教学;学风建设;成效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社会对于高校教育的情况关注度随之提高。社会、家长和教育界自身也着眼于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研究工作,其中,一种广为提倡的方法是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高校的学风改善。本文指出目前大多数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列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所采用的各种创新实践教学方法,重点分析了其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学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1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逐渐趋于一种松散状态转变,社会各界很多人士把这种现象单一的描绘成一种个性化增强、学术味变淡的现象。然而,对于这种笼统性的概括我们不能简单地盲从或者果断予以批判。无论目前我国高校学风如何,各高校在实行扩招的同时,也在增强力度,进行学风的建设工作。

1.1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在进行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一,表现在盲从追随,不能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学生群体特征等制定出个性化的建设方案,而是一味跟风追随高校教学大纲。如在晨练晨读方面,高校对低年级学生提出要求,每天早晨必须早起进行集体运动,在集体运动(例如:晨跑)之后,进行集体晨读。每个班级自主规范选择一个集合地点,学生们在规定的可活动范围内进行一定时间的晨读。这种对于学风建设的强制性措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较为严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养成大学生们自觉阅读学习的好习惯,但从实际践行效果来看,这种带有强制意味的方法并未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反而被学生们所排斥。很多学生并不愿意以集体强迫意味的方式参与到这种教学管理之中,并且厌恶感渐增。其二,学风建设方法过于陈旧,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在新时代和新教育下,学生们张扬的个性在这种传统的理念之下得不到适宜的指引和突破。例如,学生的学习研讨交流会有时候脱离学生群体,单独由老师在形式上过一遍,没有实际意义。要么就是学生会自主开展,但是只是会内人员参与,不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其三,在学风建设中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现实和创新无法结合的问题,这一问题是现代化教育模式下的致命之处,也是高校学风建设效果不佳的最大阻碍。

1.2学风建设的正确方向。

基于问题的分析,可以大致归纳出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正确引导方向。其一,做到共性和个性的结合,在遵照教育部对高校提出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个性特征和各专业的学生特点,总结、编制出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教学培养方案。学风建设要做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在遵循共性的原则下,突出个性的发展。其二,对于传统的学风建设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传统教育的精华,摒弃不符合新时代下高校学风建设发展的部分。其三,在进行学风建设过程中,注重做到在先进理论指导下,结合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能使二者孤立开来。还要做到现实和创新相结合,不脱离社会实际,实施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2促进学风建设新思路―创新实践教学

由上文总结得出,为了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取得优良的效果,创新实践教学是新时代下的一种新思路。全国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加强实验室的开放,增加创新性实验;加强科技实践基地建设,设立大学生创新试验活动基金,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学校开设创新实践课,鼓励科研能力强的老师对本科生的指导。学校设立创新学分,参加创新、科技实践的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选修学分;设立科技创新奖学金等。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工程实践平台,以项目形式组织教学,鼓励本科学生参加研究、试验计划项目。这种创新实践教学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对部分高校(包括普通高校、重点高校、大专院校等)的调查效果来看,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各校学风建设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选择适宜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可以使得高校的学风建设事半功倍。

3创新实践教学促高校学风建设的成效分析

各高校所采用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指导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与此同时帮助学校建立起优良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这种氛围引导之下,培养了创新的治学精神,德、智、体、美各方面均衡发展,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考研率均得到改善,为学习的教学斩获了一片佳绩。

3.1建立优良的学习氛围。

从学习角度来分析高校学生的特点,可以总结出一条普遍性的观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们在对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时,都具有普遍的感受和经历。即刚从高考中解放出来的低年级学生由于一时的压力释放,进入大学初期身心完全放松,学习进入不了状态,不能把心思完全放在学习上。特别是大一学生,学生会的吸引、校园团体的号召,使得学生们感到眼花缭乱,在参与各种活动的时候,忘记了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而学校在这个时候对学生们进行创新实践教学,就会转移学生们对于玩的注意力,逐渐把重心转移到学习上。如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融入创新的元素,吸引学生们把精力放在实践过程中,从而改善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部分高校在低年级还未进入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设置出一些引入性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案,逐渐引导学生们进入对专业课的渴望之中。部分高校实验室对还未接触试验的低年级学生开放,学生们可以进入有组织地观看高年级学生的试验过程,在这种引导式的学习氛围之下,学校的学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集聚创新的治学精神。

大学生进入高校教育阶段,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都应当进一步的得到提高。对于之前的学习方法不应停留于书本知识的复述,而应当在创新层面上有所提高。高校引入创新实践教学之后,学生们的创新治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培养,不再是只会记忆和复述知识重点、难点的学生,而是可以从知识之中寻找知识,从难点之中自主找出策略的人才。例如,某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设置课程,要求学生们自主组成团队,对某城市道路设计方案做调查报告,并在特定时间统一在课堂上陈述调查报告内容。学生们在接受这一性质的实践教学任务时,觉得难以应付,但是经过一番努力后,收获了很多传统课堂不能给予的东西,如实践能力的提升、调查分析能力的改善、设计能力、沟通能力的提高。这些成果的获得都得益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学生们在预定目标设计之下完成了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还锻炼了学生的交际与沟通能力,帮助学生们逐渐养成创新性的治学精神。

3.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的教育在于引导学生们了解更为广泛的知识,在以专业为主引的基础上,对各科知识进行研究型学习。不仅如此,还应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为社会输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创新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良好掌握。例如,大学生在创造设计基础课上,老师首先对学生分组就某一设计进行头脑风暴的实践,然后布置任务,在下次课堂上要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这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知道学生在课下进行各方面的尝试和实践,一个作品包含了美学价值、功能价值、用户体验和需求度等各方面,而一个作品由一个小组完成还包括了小组成员内的沟通协调问题,因此,这项任务的目的不仅仅是一项设计,更冗杂了对学生各方面的锻炼。学生们在完成设计后,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会得到一定的培养。

3.4改善教学成果。

高校可首先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学风建设目标,在创新实践教学的指导下一步步实现目标。例如,大学一年级重在打基础,抓上课出勤率,督促学生认真自修,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而这种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靠硬性督促,还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需求,制定出适宜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大学二年级抓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培养学生形成明确的考研目标或其它方面的努力方向。大学三年级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考研或其它方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四年级要求毕业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提高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录取率,积极投身到就业工作中,提高学院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根据每个阶段细分的不同教学任务和特点,制定出完善的、科学的方法,达成上述目标。根据某高校提供的资料显示,自从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之后(首先在校内组织小型娱乐类比赛),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因而,学校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一现象就是创新实践教学法对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印证。

3.5取得系列战绩。

从某高校采取创新实践教学的成效来看,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学生们的综合发展、专业学习、动手沟通等各方面都起到了正面作用,并帮助学生和学校取得了系列战绩。某高校提供的资料显示,自从2009年学校各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制定系列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案,各专业的学习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自动化专业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了“飞思卡尔”设计大赛,学校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取得了全国前十的好名次;学校各专业学生积极报名“大学生创业设计”比赛,均获得不错的成绩。一系列的战绩均得益于教师正确指导下进行的创新实践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时代需求的最好回答,是新的教育理念下成功的教学实践,对于学校校风建设具有巨大意义。

4结束语

创新实践教学是新时代要求下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和改进,这种方法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对于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例就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学风建设的成效取得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但是在研究深度上还不够透彻,希望有学者能够加入对此课题的研究,也希望此文的阐述能够给当代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

参考文献

[1]曲建武,张贵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4-546.

[2]王巧玲.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01).

[3]侯雪峰,刘莉.大连市高等学校学风调查与思考[J].世纪桥,2008,(01).

[4]陈道华.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策略探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5]陈志刚.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思考,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6]全胜奇.从经济学视角看高校学风建设,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7]陆顺寿, 曹其新. 开展创新实践教学 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9): 11-13.

[8]于化东.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J][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21: 23-25.

第14篇

关键词:CPIM;物流管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miss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skills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society, unfortunately our cognition of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skills with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is always bias and leads to substantial invalidation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 as an example, pipelining out the three sticking main symptoms and appearances, this paper elaborates into nine ideological stratifications for the long-standing problems to make deep root cause analysis, puts forward the six strategies or initiatives of the quasi business unit organizational change, the SAP CPIM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coach-way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ed curriculum system, no gap and seamless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ubculture educational promotion, it also explain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reform and its historic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PIM; logistics management; training scheme; course system; coach-way model

0 引 言

大W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管理技术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但我们对管理技术与技能的认知与社会的需求总是存在偏差并导致教育某种失效。本文主要结合作者20多年来在行业龙头企业从事技术和中高层物流管理工作的切身体会感受和8年来一线教师与基层管理的经历,并查阅了美国、德国等在该领域高校的相关策略、举措与教育管理文献,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针对三个主要症状与表象,从九个意识形态方面对长期存在的问题作根源分析,提出准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CPIM与SAP 式专业定位、教练式应用型教学、职业认证式课程体系、切合无缝式实践教学、亚文化教学的改革策略,并阐述这种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历史意义。

1 物流管理专业的现状

1.1 专业概况。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是国家教育改革一号国策下较早一批的独立院校,承载着国家高校改革的梦想与寄托。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是2004年开始招生,2009年被授予福建省特色专业,年均招生规模约150人,2009年建立了ERP实验室,2015年建立了仿真实验室,专任教师约10人,目前有副教授4人,双师型教师4人,校企合作企业约20家。

1.2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上课出勤率不高,课堂纪律不好,课后很少有学生看书,考试突击,作业完成马虎。同行交流反应情况类似,似乎是现代高校的某种通病。

1.3 部分学生对就业环境不满。“其实很多物管专业毕业生都没从事对口工作,从事过仓管和快递工作的同学发誓他以后再也不会去搞物流了。”这是嘉庚物流管理专业2013界毕业生的原话,反映出部分毕业生对物流工作环境的不满。

1.4 专业与社会需求错位。主要表现在企业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岗位普遍紧迫需要有SAP使用经验和CPIM职业认证的人员,而高校的课程体系普遍长期滞后,ERP实验室建设普遍流于形式。与此同时,美国、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高校却能紧紧围绕全球业界的主导需求开展教学工作。

2 物流管理专业问题分析

针对上述列举的三个主要现状,从专业战略偏差、管理兴国迭代与变迁、管理气质培养路径、教育者认识差异、专业培养方案定位分散、专业课程体系滞后、专业教材背离、就业理想偏差和从业与学科特点九个方面做意识层面的根源分析。

2.1 专业战略偏差。愿景(vision)也称远景。为什么还有极少数高校把物流管理仅定位在“致力服务于大型制造企业”?这反映了不同的理解、观念与战略意识,也决定了对学生培养的不同层次、不同的推动力与影响力。自从20世纪60年代MRP计算机化辅助管理进入了研发、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制造企业后,普遍成立了新的多功能集成化职能部门――“物料部”,主要负责生产计划、物料计划、作业计划、采购计划、能力计划,并负责订单处理、仓储与配送、客服服务、运输、报关报检等。这样一个职能部门上接营销部、研发部和公司战略,下接IT软件开发部,并与人力资源部,财会部,工业工程部和生产部相互衔接,构成了整个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心或中枢,就如MRP是ERP的核心。其中会计与财务管理在MRP环节全面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使事后财务变成了与业务同步联动,在进一步完善的ERP管理中取得了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有效联动和协同,力图使业务流程无缝链接、不断增值和不断标准化,以取得更大效率与效益。这是一个制造单元的现代管理,其各职能部门的链接可以称为内部供应链管理,当把集团企业各个业务单元依托MRP/ERP链接起来可以称内向供应链管理(Inner SCM);当把集团企业各个业务单元依托MRP/ERP与外部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等链接起来统称为供应链管理,并进一步在云计算平台与移动设备下实现移动、远程与虚拟办公。企业在物料部管理人才录用上与高校的物流管理对接,这种认识有助于高校经管类各专业的合理定位、资源分配与预算,如专业排次、招生分配、师资配备、ERP实验室建设等。

2.2 管理兴国迭代与变迁。科技兴国的首要在管理兴国,前者是树,后者是土壤,没有肥沃至深的土壤,就难有根深枝壮的大树。以前一国的管理人才培养主要通过高校的工商管理MBA专业,近年来,也普遍有种意识,围绕企业的人、财、物、信息,财落到了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物落到了物流管理专业,信息落到了信息系统与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退守至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或专业,一小部分还固守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现在是MRP/ERP主导的制造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者不断地快速成为了企业的各级管理者直至高层管理人员。此外,传统MBA专业也推出供应链管理专业。这是否意味着一国的管理人才构建已从传统的工商管理MBA走向现代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BA。

2.3 管理气质培养路径。当机器取代工人时,它解放了工人也解放了管理者,当实现“机器+工人”的作业模式时,它绑定了工人也缓解了管理者,进一步到“软件+职员”的业务运作时,它绑定了职员也一样缓解了管理者。MRP系统是生产、物料、作业、能力的计划中心,为高管决策提供保障,MRP运作容不得人浮于事、互相推诿和半点虚假,使得管理者和员工职责分明,有章可依。融入到科学管理的工作氛围中,从而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气质。

2.4 教育者认识差异。专业内教师间也因专业领域不同存在认识差异,即便同是有几十年企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之间,由于所属行业不同,企业层次与管理平台不同,企业的管理类型不同(运营型与项目型)等,认识的差异是很大的,且很难改变。比如项目型企业经历者,因为没有在基于MRP/ERP的运作型管理的制造企业的经历,就非常难理解到底什么是物流管理的核心,也很难理解这个核心的意义和作用,更谈不上针对这个核心该配备怎样的最佳课程组?长期项目型的工作倾向会对专业热点比较敏感,于是每个热点都想开一门课,意识不到通常的做法是把前沿与热点合并成一门高年级课程,导致宝贵的有限学分被占用了,更意识不到因核心课程组的缺失导致专业核心竞争力的长期缺失,使得因缺失核心课程将导致我国企业长期低端思维的恶性与低效竞争,也意识不到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在高校教育的紧迫感。结果是,一方面业界广泛呼吁物流领域不缺中、低端人才,缺的是高端物流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高校物流管理却培养大量的中低端人才。

2.5 专业培养方案定位分散。绝大部分高校本科物流管理专业都笼统定位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包括985、211、独立学院和部分大专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上,差异很明显,从宽泛的物流经济到功能单一的第三方物流;在学分设置上,高、低不等;专业定位上,从含糊到具体不等,如华中科大、天津大学具体定位到“服务于大型国际制造企业”。从物流领域涉及企业来看,有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海陆空运输企业、仓储与配送企业、货代、码头、机场、汽运站、火运站、物流中心、第四方物流等。从高校物流相关管理类专业上,有采购管理、物流管理、运输管理、国际航运、物流工程、工业工程等。一个设计、制造与营销三位一体的企业都基本上包含或涉及了物流的各功能领域,同时所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其实是围绕着具有设计、制造与营销三位一体的第一、第二方企业的物流功能提供和展开服务的。核心相当于网络的节点或人体的脉点与穴位,要使全社会物流网络健康而有竞争力,必须努力做好各制造企业的核心节点,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参与到第一、第二方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核心计划环节。因此,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缺乏重点定位和配套教学体系,对专业发展、业界紧迫需求、学生生涯,甚至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2.6 专业课程体系滞后。就制造业MRP计划环节的核心岗位而言,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是《生产运作管理》或《运营管理》和《ERP原理与应用》。《运营管理》是国际国内经管类各专业普遍开设的,《ERP原理与应用》的定位主要是面对信管与其它非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仅开设这些课是难以胜任MRP计划环节的核心岗位。从该领域的国际职业认证APICS/CPIM来看,共是五个模块,培训按10个学分,考试涉及的全套培训资料、历届考试资料、参考书近30本,不少美国高校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把APICS的资格考试成绩作为大学同等学科的学分对待,韩国大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则要求学生先通过CPIM考试才能毕业,新加坡则是采取政府补贴方式鼓励学生与从业人员参加APICS多个职业认证等。而我国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相对滞后,需要更多高校管理者与教育者根据我国现有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2.7 R到滩谋忱搿V饕有两个背离:一个是应用性背离,经管类的国际与全球化教材的预设与基点是为设计、制造与营销三位一体的国际大型企业或500强服务的,教师与学生都很难有机会得到全面实践与训练。另一个是准确性背离,教材一定程度上有章节杂乱,顺序不一;主次不明,层次不分等问题。

2.8 就业理想偏差。研发、制造与营销三位一体的MRP/ERP管理型制造企业的组织功能或岗位按管理难度可分三类:第一类是需求预测、生产计划、物料计划、作业计划、能力计划、全球采购、库存控制;第二类是客户服务、呼叫中心、订单处理;第三类是仓储、配送、运输、货代、船务、报关、商检、保险、装卸、搬运、包装和回收等,这三类都是企业不可缺失的主要和重要职能,是客户、营销和生产的重要保障。其中,运输、船务、货代、报关、商检和保险等单一、简单功能,通常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代办,第三方物流公司则要无条件的随时、随处按照第一和第二方企业相应的要求提供优质服务,做到与第一和第二方企业无缝、无滞、标准化、高效益、高效率的协同。这些岗位按形态也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大脑+软件”,有思想,有交流。第二类是“体力+软件”,少思想,少交流。第三类是“体力+设备”,类似“工人+机器”。目前嘉庚学院物流专业的历界毕业生在物流领域的就业岗位多在二、三类,少数进入第一类。制造企业紧迫需要的是第一类核心计划类人才,高校目前的课程体系很难满足这样的需求。

2.9 从业与学科主要特点。清晰认识从业与学科主要特点有助于把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一线教学、就业辅导等。以下是笔者多年来的工作体会。

(1)管理高:从微观企业角度,横向跨度大,涵盖多职能部门一体化跨部门组织,纵向战略管理、运营管理、作业管理、一线作业四位一体;从宏观上,物流联系一国经济的所有领域。要求物流管理的知识水平、实践经验、系统能力、概念能力和协调能力很高,同时要有一定的作业和管理经验。

(2)职能多:采购部、仓储部、库存控制部、物料部、订单部、维修部、呼叫中心部、配送部、海路空运输、保险、通关、商检等多个职能部门和跨企业的及其复杂、多功能的虚拟组织和复杂的系统管理。

(3)学科广: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地理、交通运输、经济、工商管理、项目管理、物流工程(管理、工学类)、电子商务(经济、管理、工学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通信、卫星、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管理等多学科的、发展的、动态的综合应用。

(4)变化多:多学科微小的改进折射到物流系统就可能产生很大的效果。

(5)服务广: 宏观上,服务于其他一切行业;微观上,服务于生产、营销、客户和工程。

(6)权利大:可以给企业任何人、供应商、扩展组织、虚拟组织、第三方、第四方派发工作单,建立KPI考核指标。

(7)考核广:职能部门多,KPI的考核面广,是最多KPI的部门。

(8)差异大:基层作业人员至高层管理人员工作强度与相应报酬差距很大。

(9)微妙深:复杂系统微小的调整就可能产生巨大的效益。

(10)平台异:有实力的企业各种业务平台越优越并不断谋求改善,不断促进业务发展,相反实力差的企业,发展较为困难。

(11)潜力大:是企业利润的源泉。

(12)工资高:物流部门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有很高的工资,所有职能部门中通常是最高的。

(13)升职快:成为企业总经理的概率高、速度快。

(14)高时效:各环节都有不同的时间要求,造成时间延误,常常导致严重问题。

(15)高即时:所有需求信息和作业数据要求作业人员在第一时点输入或传递。

(16)高准确:所有需求信息和作业数据输入要求作业准确,错误有时是致命的。

(17)高细致:有些环节工作要求非常细致、准确,错误常常是致命的。

(18)高协同:横向直线各环节高度协同、不可闪失,纵向管理协同与横向直线运营和作业协同缺一不可,主辅有别。

(19)高重视:微观上董事长、总经理高度重视和参与。宏观上行业协会积极引导,区域经济有效协同,国家纳入战略规划,成为国家竞争力的象征。

(20)教材乱:国内教材存在多种版本。

(21)定位难:涉及领域多,权重不同,顾此失彼,标准不一。

(22)战役性:物流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争夺战,客户争夺战,价格战等不停,好比一起永不停息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综上所述,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生就业不满、专业与社会需求错位的现状是跟专业战略偏差、管理兴国迭代与变迁、管理气质培养路径、教育者认识差异、专业培养方案定位分散、专业课程体系滞后、专业教材背离、就业理想偏差和从业与学科特点等九个方面的意识层面有相当大的关系。

3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改思路与策略

3.1 准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本科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学术与应用并举,在专业建设前期,专业带头人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也应具备多年的企业实践经验,了解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积极听取业界资深人士的建议,带领团队构建合适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构建有机、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在学术推进上,可以任命一位有教学经验、理论知识渊博的教师作为专业学术主任。在高校组织结构上,针对专业发展初期与成长期阶段,在原有高校的组织架构上适当倾向事业部组织类型,配备专职业务与数据分析员兼行政秘书,密切协助专业主任的开拓与发展,主要业务领域是行业需求分析与定位、培养方案定位、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实践与实验课体系构建、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分析、社会效果分析、差异与改进。在成熟阶段,可以恢复到原高校的传统组织模式。

3.2 CPIM与SAP式专业定位。本科应用型管理专业要更多的定位在服务于制造企业,满足核心岗位的需求。这些岗位在企业的准入资格培训与培养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很长的时间,非常需要有更多高校的投入。需要高校嫁接APICS CPIM的知识体系与模块,同时建设SAP ERP教学实验室,这两者都是定位在企业核心岗位,目前业界普遍要求有CPIM资格证书和SAP经验。

3.3 教练式应用型教学。科研与创新带来加速度与跳跃式的发展,规范与标准化带来速度与效率。第一个问题APICS用了60年,锻造了自有的知识体系,推出了职业认证,成就了全球业界标准化,成为了全球业界工作与交流的语言,A得了国际的广泛认可与崇敬,成为全球行业第一。第二个问题SAP用了44年,同样建立了知识体系、职业认证、标准化、工作语言,同样获得了全球广泛的认可与崇敬,也成为全球行业第一。管理有二重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也可简单分成技术和技能。管理技术包含一切概念、分类、模式、系统、理论、方法、途径、技巧、计算等,难度从高到低,计算是最低的水平,概念是最高的水平,训练是从低到高;管理技能是对技术的透彻理解、准确应用、坚定实施。它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历练。APICS和SAP对理论与应用的“最佳实践”和“教练”式教学是值得思考的。

3.4 职业认证式课程体系。针对核心岗位的准入资格需求,《物料管理》、《高级生产计划与控制》、《SAP ERP实验与应用》是最重要的三门核心课程,我国高校几十年来基本都没有开设。其次是《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三门,相当部分高校是有的。推荐APICS CFPIM人士J. R. Tony Arnold, Stephen N. Chapman, Lloyld M. Clive著的《物料管理》,Pearson出版。参考德国某高校最高学时的三门课依次是《物料管理》(240学时)、《信息系统》(210学时)、《物料管理中的过程设计》(180学时)。厦大嘉庚物流管理专业可能是我国第一个开设《物料管理》课程的高校,于2012年推出,目前还没看到其它国内高校开设此课程。《高级生产计划与控制》建议采用Thomas E. Vollmann等合著的版本、Mc Graw Hill出版的《制造计划与控制》,也是APICS CIRM、CPIM、CFPIM的首选教材。

3.5 切合无缝式实践教学。大学一年级学生通常学了《管理学》,可以结合本专业教务部数据、考勤数据、图书馆出入数据、学工部社团活动数据等做参与式学业管理与分析,实践JDA, SDA, JBA, SBA四个管理岗位角色,体会科学管理与管理科学的应用;二年级通常完成了《生产运作管理》或《运营管理》和《物料管理》学习,对各类型制造企业(ETO、MTO、ATO、MTS等)和其MRP的通用管理架构有了系统的学习,可以安排学生系统化参观这些类别的制造企业,现场感受他们的管理,结合SAP ERP实验室思考通用MRP下的特殊性与最佳选型,同时为《高级生产计划与控制》这门课做好预备。三年级学生可以考虑充分利用ERP实验室、运筹学实验室和仿真实验室做一些老师安排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专题;四年级学生已进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实习企业或行业热点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做深入调研与分析。

3.6 亚文化教学促进。首先要深刻理解学校的愿景、校训、价值观、办学理念等,在此基础上有机构建本专业的二级愿景、系训、价值观、治学作风,这是必要的。本专业是学校的子系统,同时具有其独特性,有不同的社利益相关者和群体与文化,不断给本专业注入明晰、坚定、见效的专业亚文化也是治学的重要战略,需要各级管理者、全体师生与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与推动。

4 结 论

制造企业长期缺乏高端物流管理人才,高校长期缺乏对应的课程体系,严重影响科学管理与管理科学的氛围与气质,影响管理兴国、科技兴国,影响“中国制造2025”的有力推行。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有效调动,就业岗位普遍偏低。在制造领域的管理与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有相当大的差距。本文力图引起各界广泛重视。

参考文献:

[1] 戴小廷.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考察及启示――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 物流技术,2016(3):177-180.

[2] 杨跃辉. 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150-151.

[3] 刘小卉. 美国大学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本科教育探析[J].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5(2):156-162.

第15篇

行政个人职业规划范文(一)

前言:

在大四的学长学姐行将毕业之际,各种招聘会也接踵而来,然而随着招聘的结束,用人单位和应聘者都对招聘结果都不满意,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急需专业人才却没有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毕业生就业率一年比一年差,并且这种现象一年比一年严重。如何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与人才市场需求的难题,使我们在今后就业的时候不再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我想这一方面需要高校教育与人才市场相衔接,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努力锻炼提高自己,使自己在毕业的时候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如何才能使自己更加优秀?这就需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结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对实现该目标的要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按照规划的内容逐步提高自己,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就业相信就已经不再是难题。现在的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但真正优秀的不多,而现在用人单位对优秀的人才求贤若渴,所以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外加百分之百的努力,我们就能赢得一个好的未来。

自我分析: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在我成长过程中家里的经济一直比较拮据,母亲也在外打工。这样的环境使我在生活上更加独立,坚强,也使我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改变家庭现状的使命感。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学习成绩都比较优异,再加上我乐于助人,所以同学愿意跟我交流,老师也给了我很多的锻炼机会,所以总体来说我这个人比较乐观自信,性格也偏于外向。但内心比较敏感,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自己保护起来。再加上我比较完美主义,对自己在各方面都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在自己的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时,总是很自责,给予自己很大的压力。

所以在进入大学之后当发现自己以前的优势不再时,我曾经一度很迷茫,在这学期我也努力了很多,给自己确立了比较高的目标,当发现自己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我的压力总是很大。这一方面是优点,使我更加努力拼搏,另一方面也是缺点,使我一直在高压力中生活着,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从而也没能好好地分配自己的时间,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井然有序。此外我比较急功近利,这与我的成长环境有关,我总是比较急切地渴求成功,改变现状,且我过于在乎时间的得失,所以在不经意间我放弃了很多能改变我人生的机会。

在个人兴趣方面,一直以来我对政治和经济都比较感兴趣,并在刚进高中时我就确立了大学学经济的目标。所以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选择了填金融和工商管理类专业,虽然后来没俄有录取的金融,但还是学了工商管理类这一大类经济中的一种,这是我的兴趣和理想所在,所以我还是希望能学好它,而不是为了高分数。

我所奉行的价值观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世界不是绝对的公平,所以一项事情你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获得而别人却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时候,我会接受这样的现实,但我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我会比别人更努力去让它实现,也许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绝对不会成功,这是姚明说过的一句话,也是我的格言。

在经过高中三年担任班长和大学在学生组织中锻炼了之后,我认为我在交际和其他处事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要真正实现我人生的目标,我认为这远远还不足,我还有很多要学,还有很多要锻炼的地方。

专业前景与就业方向分析:

我现在所学的是工商管理类大类专业,在大二的时候将细分为财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和工商管理四个专业。我希望在未来能够修学财务管理专业。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还是新兴经济体,各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且我国的投资环境相对理想,所以各类企业,公司纷纷兴起。现如今的金融危机即给我们带来了危难,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它将淘汰很多管理不科学,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企业,促使许多企业向高新技术,环保等方面看齐,管理体系将更科学。这就使企业淘汰更多的非专业人才,转而对高学历,专业性强的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所以财务管理的就业前景非常明朗。此外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渠道非常广,可以考公务员,在政府机关工作。亦可以在企、事业单位,国际公司,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金融机构,审计、会计事务所,商务机构,教育单位,研究部门,从事经济政策分析或理论研究、教研、行政、投资分析、财政工作、工业或商业企业的财务工作等理论或实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和前瞻分析决策能力。也可以自谋职业、自己创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职业选择:

我首选的职业是公务员,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并且我希望是主管经济的部门。如果没有成功,我希望有机会能够进入比较大型的国企工作。如果要创业的话,我希望开连锁餐厅,进入饮食行业。

选择理由:

(1) 公务员

优势(S):公务员的工资较为稳定,各种福利较多,且基本不需要考虑失业问题,这对于一个从山区走出来的大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诱惑。而抛开物质影响不说,我很喜欢公务员这一职业,我希望能通过政府的力量为改善民生做点什么,一个人要活得有价值就要看他为别人做了些什么,做公务员是个很好的平台,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最大的优势。此外我性格外向,善于与人交往,同时小处变通,大处坚守原则,这为我与其他同事相处,同时为保持不变质打下了基础。而我所学的就是管理,专业对口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劣势(W):做公务员需要做事细心,我认为这方面我还不足,此外如果想在这个领域取得比较大的成就还需要耐心,而我这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有时候显得比较毛躁,这是个很大的不足。

机遇(O):现在国家招收公务员是面向全社会招收的,并且没有专业限制,在公务员考试中也较为公平,这为非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闯开了大门,且也减少了幕后交易的发生,这为大家公平竞争上岗提供了平台。再者现在中央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锻炼,这也相对缓解了考公务员的压力。

风险(T):现在公务员考试竞争相当激烈,报考公务员的人越来越多,而公务员的录取率却非常低,我希望进去的部门都是报考最热的部门之一,这使我在今后的公务员考试中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

(2) 进入大型国企工作

优势(S):大型国企待遇丰厚,且不用过多的考虑失业风险,这对于我而言也是个很大的吸引。相对公务员而言,我觉得进入企业工作更具有挑战性,而我是个喜欢挑战,责任心强,观察能力强,且具有很强逻辑能力的人,所以在管理企业财务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此外我现在和未来几年里在外面做兼职业将对我在企业工作更有利。

劣势(W):相对于其他已经工作多年的竞争者,我们这些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显得经验不足,而在企业各部门工作都需要业务娴熟的,这是我们的不足之一。此外我做事急躁,有时候略显粗心也是不利因素之一。

机遇(O):这几年国企改革,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这就需要一大批新鲜血液来为它增添活力,这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历史的机遇,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上岗机会。此外这几年中国的企业发展迅速,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也需要更多的员工。

风险(T):由于大型国企相较于其他行业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就业竞争相当激烈,如果不够优秀很难跨过它的门槛。且当前的金融危机也使许多企业在高校的招聘名额减少,这对于我们就业是很大的压力。

(3)自主创业

优势(S):开办连锁餐厅也是我对未来的规划之一,这寄托了我很大的梦想,并且我曾经对它进行很好的构思。对未来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分析逻辑能力较强和工作认真负责,沟通能力强,对涉足餐饮业具有很大的兴趣是我自主创业的最大优势。

劣势(W):开创企业需要创办者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它需要对全局有运筹帷幄的能力,在这点上我还明显能力不足。再者隔行如隔山,我自己本身并不是搞餐饮的,对里面的一些要求及其他方面都不是很了解。第三,创业需要资本,而我创业所需要的资金都只能依靠自己筹集,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都是十分难以解决的问题。

机遇(O):这几年国家对民营企业的限制减少了许多,且也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而中国是个新兴市场,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我所希望从事的餐饮形式,据我从各方面渠道了解目前国内还没有的,是空白的,这里面蕴藏了很大的商机,只要在开头办好,办出特色,一定会获得很大的发展。

风险(T):自主创业所要面临的风险向来是最大的,尤其是在别人未曾涉足的领域,如果走通了,你将获得很大的成功,但是你失败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纵观中国餐饮业能形成规模的寥寥无几,且我本身并不学餐饮,又缺乏企业管理经验,这就更增加了风险,想要获得成功必须经历种种挫折。

公务员的工作内容和胜任条件:在政府机关工作,公务员所面临的工作是在管辖范围内制定并实施政策,同时考察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断总结做出调整,同时还要解决任期内出现的各种问题。一个认真负责的公务员所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宽泛,工作负荷也非常大。

胜任条件:它需要有为民服务的理想,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在性格方面,认真谨慎,能平衡身边的人际关系,懂得察言观色。

与成为一名合格公务员之间的差距:专业知识学习得还不够精深,要想真正的为民造福,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制定和实施政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此外我在认真谨慎方面做的还不够足,与人交往方面也还有待进展,交际圈不够广,全局性观念也与要求有一定距离。

我的对策及计划:

在大一暑假去北京门头沟区清水镇调查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此期间我们将采访当地的政府官员,当地企业和民众,这样可以让我更加系统的了解农村的发展状况,更熟悉政府的工作流程,增加我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完成暑假社会实践调查后我想做家教,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我的交际能力。并且我将利用晚上等空余时间学习电脑知识。

在大二我将辞去学生组织工作,将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做兼职上,同时我将慢慢寻找实习单位,如果有合适的我会去实习,每周至少早起三次学习英语,在大二二期考英语四级的时候争取好成绩,同时争取一等奖学金。在大二暑假的时候减少兼职的负荷,腾出更多的时间准备考研。

大三仍然早起学英语,在第一学期争取考过六级,学好功课,拿奖学金,做一份兼职,将更多的精力用在考研上。

大四的时候功课都基本结束了,我将把全部精力用在考研上,以便在更高的平台上获取更多的知识,在将来就业的时候能够胸有成竹,更好的胜任工作。

结语:

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不在于他有多聪明,而在于他能否很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只有提前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不断地改进自己,才能在大学四年不虚度,才能在今后的就业中赢在起跑线上。

行政个人职业规划范文(二)

引言: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我了解了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职业规划。课上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团队的协作能力、自己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今天即将过去,明天还在等待,不要让自己的明天因为今天而哭泣。处在大学时代,学习的自觉性全来自自己,我不得不考虑起自己的前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必须正确的认识自己,并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做一个详细的规划,真正的认识自我,才能对自己的未来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当机会出现时,有能力的人总是能将它牢牢握住。我们的职业生涯也是如些,我们只有给自己定出明确的目标并且提前去准备和规划它,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目标一步步地接近现实。最终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一章:自我认知

1、个人特征: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大家庭,从小父母管教严厉,养成了良好的个人习惯。我的性格比较外向,喜欢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初高中遇到了很多朋友,同时也有好多性格不和的人,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自认为活泼开朗、待人真诚、宽容、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善于沟通,来到大学我有了属于自己的人脉。我的兴趣爱好广泛,喜欢上网、听音乐、偶尔游戏一下。

2、个人优点:

性格开朗,热情乐观,做事认真,有始有终,有责任感,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与人沟通,能与人和睦相处。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生活态度乐观向上,勤俭节约,意志坚定,勇于追求自己所要的。在生活中不断的要求自己向新事物探索,完善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实际能力来追逐自己的目标。

3、个人缺点:

没有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干扰,使自己不能按时完成计划;往往做事计划赶不上变化,马虎贪玩,做事不稳重,经常冲动,急于求成,经常是欲速则不达;固执,又是过于主观,不够自信,容易害羞;容易轻信别人,不够成熟;做事不够果断犹豫不决。

4、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是职业选择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职业兴趣测验可以帮助个体明确自己的主观性向,从而能得到最适宜的活动情境并给予最大的能力投入。使自己在事业中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而我的职业兴趣类型是属于社会型的(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入)。

5、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首先,我认为要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先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心里素质,我的个人素质和心里素质良好。其次,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是衡量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准,我认为自己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所以我认为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好的经理助理。

6、职业价值观:

我的职业价值关属于自我实现型。希望在一个好的环境里工作,能有亲人和朋友陪伴。不 大考虑社会地位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尽力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本领,实现自我价值,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让自己和父母过上富足的生活。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广泛的适用性。他们不仅可以从事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行政部门,也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监督检查等管理部门从事政策和法规研究及实际工作。另外,也可以在学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或者进入中外大中型企业做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国改革开放需要越来越多的行政管理人员,而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缺口,有公司专门要招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所以行政管理就业前景应该不错的。

第二章:环境分析:

1、家庭环境:

生活在农村家庭,家庭成员较多。父母对我要求较为严格,希望我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我从小较为自立,自理能力强,父母从不要求我按照他们规划的路线走,凡是自己能做决定的事从不予以干涉。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虽然我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做事。

2、学校环境:

我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生活学习环境都相对较好,生活区的良好规划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而且学校学习氛围很不错,大多数同学在课余时间都会去图书馆、自习教室自习,这可以很好的带动我学习。学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涵盖各门科类,我们可以查阅各个方面的资料,从中汲取很多的知识。另外,我认为师资水平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是各学术界的专业人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经过严格挑选聘请来的。相对优越和方便的教学资源为我们的专业基础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校讲座较多,课余活动较为丰富,这为我们对社会的认识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3、社会环境:

由于我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因此,就业政策也基本上按市场经济规律来加以指导。自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波及全球,,世界 经济正处在一个艰难的低迷时期,形势不容乐观。2010届毕业生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高于金融危机前约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0届毕业的就业率为91.2%,比2009届上升3.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为88.1%,比2009届上升2.9个百分点。总体来说,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好的宏观环境,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并与全球一体化接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文化繁荣自由,尖端技术、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因此,在这个大前提之下,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职业环境的变化。

4、专业就业方向:

现代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系统化、行政决策科学化、行政管理方法的定量化和最优化、行政事务工作的现代化和自动化。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在各行各业都要求具备专门知识的专业化人才的趋势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在社会上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现有的行政管理职业无论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需要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这无形之中为本专业人才就业创造了较大的就业机会。另外,从量上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企业的不断建立,老企业不断扩大,七分管理。因此,企业等单位增设行政管理人员职位便成为大势所趋,这从量上增加了本专业人才的就业机会。从目前来看,本专业人才需求量正呈上升趋势。

第三章:目标与规划:

1、职业定位:

我最希望的是成为一个经理助理,其次,我也会选择教师或者公务员。

优势(S):

选择经理助理是我的兴趣之所在,而且与我们行政管理专业专业对口,让我在大学所学的知识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以致用,而且相对于教师和公务员两个专业而言收入较高一些,更能满足我的生活需要以及适应社会的快节奏的经济发展。

劣势(W):

经理助理职业要求专业技能较高,学习范围较广,对职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且学习管理类专业的人员与日俱增,相对来说新毕业的大学生经验不足,而且发展较快要求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日常工作内容枯燥乏味。 我自身不够细心、做事不稳等缺点也是最大的劣势。但是并不是一切都能随人愿,如果不能从事经理助理这个职业,教师和公务员也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工作稳定,不用经常出差,省去很多麻烦。收入虽不高但是很清闲,各种福利待遇都有都好,还有固定的假期 。而且工作环境较好,每天和学生们在一起使自己的心情变好。相对而言公务员除了假期较少以外与教师职业基本相似。不管最后做什么职业,我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2.行动计划

在校期间:

大一: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参加学校社团,主要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主,并且取得一定成绩,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交往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识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人脉。学习上达到各个学科的要求,各个学科作业认真完成,达到要求的学分积点。

大二:课程相对比较紧张,所以学习和参加活动要有主次之分,尽量在不耽误课程要求的前提下参加活动,处理好社团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大二也应该开始考证了,我准备在大二其间考办公自动化证、会计从业资格证,在此期间需要报辅导班,晚上就会比较忙。要适当的复习英语,因为下学期要考四级。广泛阅读各方面的书籍,了解多方面的知识。

大三:必须考过英语四六级、考驾照。了解有关考研的知识,并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大多数时间还是泡在图书馆比较好,图书馆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最主要的是利用假期时间参加实践活动,比如做兼职家教等等。毕竟还有一年就离开学校了,步入社会有好多还是未知的,所以希望法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社会,这样在步入社会时就不会有太多茫然。

大四:全力以赴开始考研。即将步入社会,要尽量让自己变得成熟稳重。参加自己喜欢的职业的面试,积累经验。给自己打气,调整好心态面对就业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写好毕业论文以及给做好有关毕业的一切要求,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离校后五年:

首先大学毕业时应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总结,把自己没有按计划完成的都完成。然后应该专心读研,争取以优异的成绩走完自己的研究生之路。读完研究生,找一份工作,认真工作,以实际行动完成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