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文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第1篇

1、把教材内容按其原貌活化于课堂内外,围绕教材但不限于教材,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投入,彼此协商、互相交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这个交际工具。

2、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独立自主、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甚至挫折的精神和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归纳等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进行“再实践——再认识”活动。

4、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探索真理的习惯,培养独立的人格。

6、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文化素养:可以进行有效、高效的信息利用;可以对信息进行关键性评价;可以准确地运用各种信息,并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学会利用网络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日常生活的安排:包括在学校与家庭中某日活动的安排,涉及到的词汇有场所、日常活动、时间等。由此拓展到学生周末与假期活动的计划与安排,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话题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

2、学生个人信息的表达与描述:包括学生谈论自己的体貌个性特征、爱好、生日、家庭、朋友等。涉及的话题较为广泛,但可引导学生重点谈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3、月份与季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一年四季的特征与活动、十二个月份的名称与顺序。然后可以拓展到谈论自己喜欢的季节与月份以及喜欢的原因。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中外常见节日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措施:

1、教师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平等合作,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

2、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点,以开放性、综合性问题为线索,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要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3、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概括提炼观点,形成自己的结论。

4、教师在学习的组织和指导中,应渗透启发性、激励性理念。教师对学生的研习活动应多肯定、赞赏、鼓励,消除他们的种种顾虑,使他们大胆质疑,敢于创新。要尊重学生的研习成果,不要随意否定和贬损学生的观点和结论,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5、精心设计任务型活动,布置开放性的作业。

附: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4 认识我自己 4

5---7 小学生假日生活调查 3

8---11 昆虫世界探秘 4

第2篇

德国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Friedrich Wilhelm Christian Carl Ferdnant von Humboldt)最早提出大学教学之“教学与研究相统一” 原则。他把科学和学问设想成为一个无穷无尽的任务,并认为这是大学里亟须完成的历史使命,教师和学生为此需要不停地探究。这种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的做法,导致了整个大学教学形式的变革。实验室教学、Seminar研讨班等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大学广泛应用。欧洲的大学最早实践了科学研究与本科教育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把本科生教育作为大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于研究活动之外。他们同时也开展了一些新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比如:英国布鲁内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把跨学科与合作办学模式作为教学特色,不断优化经验性学习、课题设计与问题求解的教学过程;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则非常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此外,还有丹麦罗斯基尔德大学(Roskilde University)的项目学习,奥尔堡大学(University of Aalborg)的面向问题的学习等。 美国大学创造性地继承了欧洲大学的做法。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是美国拥有的历史上第一所以研究为主导型的大学,它使研究在大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长期以来教师的研究工作被大学过分强调,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原因使教学与研究从相互结合走向彼此分离,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知名教授几乎不给本科生上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下降。为此,美国于1995年创立了旨在全面提升与改进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大学本科教育全国委员会”,专门研究应对这些问题的具体政策与实施措施。 美国于1998年成立的博耶委员会(The Boyer Commission on Educating Undergraduates in the Research University)首次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蓝图》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了“共同分享学校目标,以建立良好的大学研究生态”的教育理念,要求大学管理者从制度和政策方面重视本科教学,而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构建以研究为基础的本科教学体系,并且把本科生纳入大学的研究和发现体系之中。博耶报告的发表在美国拉开了重构大学本科教育的序幕,各个大学纷纷以多样的形式创设或者扩展了原有的本科教学计划。比如:大学生研究计划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大学生研究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UROP)、工程实习项目((Engineering Internship Program,EiP)、综合研究项目(Integrated Studies Program,ISP)以及回归工程计划(Reengineering Projects,RP)等;此外,还开设了形式多样的研讨课程,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斯坦福导读”课程,它是以小班Seminar课程为单元的一系列年级课程创新项目的集合;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高级顶点课程(Culminating experiences),它是为毕业班开设的回顾与巩固四年所学知识与所具备能力的课程;还有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设置的独立学习研究课程。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实践了本科研究性教学活动。但从总体上来看,还处于摸索阶段,而且有些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对国外大学的模仿,需要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在化工学科教学中,如何发挥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与实践:

(1)探索学科间融会贯通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规律。展开大化工学科学生学习现状与特色分析,从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层面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方法、能力和效果,探索适合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把握化工学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特点,充分利用化工学科的实践性教育环节,研究如何在实习基地的教育实践中变学科壁垒为优势互补,建设为学生提供充分学习、交流和发展机会的大学科平台;打好本科教育科研训练规划基础,充分发挥化工学科教、学、研三位一体的传统优势,研究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通过层次递进的实习、科研实践,对本科生进行科研思维的熏陶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培育精英型化工人才的成长环境,依托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扬化工企业的人文精神,研究化工人才的学习特点,探索个性化的教育规律,为化工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

(2)建立由层次平台与社会平台组成的资源共享学科开放平台。构筑从认识,到实践,再到创新的层次递进的实践教育基地平台建设。针对低年纪学生开设学科概述和研究方法等研讨课程,并采用引导型训练模式,利用科研过程动态模拟软件,建立科研实践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针对高年级学生开展走进化工企业、将企业中的高级工程师请进来等系列活动,采用研究型训练模式,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研发化工工艺流程,提高学生自主研究和开发的能力;依托化工类大型企业,让教师和学生直接进入教育、科研与成果转化一体化发展的事业环境中去,实现教、科、产的有机结合,使教育和科技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激发创新激情,并依托大化工学科横向科研合作优势,充分聚集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研究与实践空间。

(3)因材施教,张扬个性,制订柔性培养方案。建立有利于学科融合的化工学科特色课程体系,借鉴发展以学群、研究小组、设计小组为单位的学生兴趣小分队进行综合知识教学和个人兴趣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以跨学科选课为主要特征的体系,建立文理相互渗透、学科交叉融合、思维多向发展、强调实践环节、突出科研能力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探索适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推进交流式、体验式、逆向式、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启发式、与专家现场讨论等教学方法,促进合作学习、对话学习等交往性学习实践,探索分工协作的接力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建立网上学习园地和仿真实验室,通过网络进行模拟实验,开设网上讨论室,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论文 http:/(4)整合师资资源,提升研究性教学能力。实施化工学科领域名师工程,大力发挥企业工程师的作用,培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设立化工学科领域教学基金,一方面鼓励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研究性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支持教师与合作企业进行支持地方企业的科学研究,带领、指导学生进行应用型研究的科研活动;此外,依托多方位的科研项目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并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提高教师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结合岳阳本土化工优势,注重优化整合校外企业优秀工程师资源,形成化工学科人才培养的合力。

第3篇

关键词:无机化学;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无机化学处于基础和母体的地位,随着学科融合与交叉,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了配合物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无机材料化学等多个分支和学科。学好无机化学课程将为化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1,2]。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重结果、轻过程;重考试、轻能力。201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意见提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要注重整体推进,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工作着力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3]。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培养优秀人才的教学目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在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研究性学习受到各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视,成为世界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4,5]。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6,7],至今已经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近年来在研究性学习应用于无机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心得体会。

1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1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注重专业水平的提升和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以及学生考试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兴趣、创造性及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提倡教师从关注“怎么教”、“教什么”到关注学生“怎么学”、“学什么”,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知识,在研究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还促使教师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关注学科前沿,接受新知识和新方法,并渗透到课堂中,及时更新、丰富教学内容。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成为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学方式的探索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设者。1.2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该努力调整和协调各方面关系,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条件、创设问题情境、教授学习方法。自主构建知识可包含发现问题、查阅文献、团结协作、找寻方法、解决问题等环节。自主构建知识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习积极性,增强相互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训练坚韧的意志,培养科学探索精神。1.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和重要阶段,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学校科研能力,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在本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响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号召,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赖于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积极体验。通过研究中的学习,学生学会查询资料、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做出判断,最终解决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也将孕育创新精神,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2无机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学团队通过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和体验教学等方式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渗透与开展。2.1实验教学——透过现象看本质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整个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涉及的物质结构类型多,化学键型复杂,化学反应多样。尽管在很多高校无机化学的理论与实验属于两门课程,但两者不能脱节。以碱金属性质为例,笔者设计了“钠与不同水的反应”的研究课题,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验中学生发现金属钠分别和水、干燥的冰、湿润的冰发生反应时,反应现象完全不同:钠在水中迅速融成小球发生剧烈反应;在干燥的冰上开始不反应,后来融化和爆炸;在湿润的冰上迅速融化和爆炸。可以看出,活泼金属和水的反应背后还蕴含了很多无机化学的理论知识,结合书本内容与文献资料,学生从晶体结构、主副反应、热力学过程、动力学参数等方面对反应现象进行了解释,透过实验现象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反应的本质,并完成了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该方法的主要内容特点为:结合无机元素化学内容,进行元素性质的研究;根据实验现象看出化学变化的本质,进一步理解无机化学理论知识。可以说该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象与本质的统一。2.2案例教学——纵观化学发展与进步化学的历史渊源古老,从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开始,大自然的许多化学现象,如森林失火、动植物腐烂、空气和水等对物质的侵蚀就不断刺激着人类的感官,在人类与自然相处和斗争的过程中,包括化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开始萌芽。可以说在化学发展的历史中,每一次重大或微小的发现都是人类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因此通过人类认识化学的案例教学,既能传授化学知识,又让学生看到对化学的了解与认识并不是一蹴而就或一帆风顺的,而是在前人的经验与研究者的不断探索与发现中产生的。以配位化学理论的建立为例[8],1798年法国化学家Tassaert将亚钴盐放在氯化铵和氨水溶液中得到橘黄色的盐,其结构被认为是CoCl3∙6NH3。这个新化合物的发现对经典化合价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化合价已经饱和的分子CoCl3和NH3为什么还能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人们做了很多实验,发现该化合物中测不出三价钴和氨分子的存在,按照经典化合价概念和链式理论都不能得到与实验事实相符的结构。在近100年后的1893年,年仅26岁的瑞士年轻学者Werner发现往该物质中加入硝酸银能沉淀出3个氯离子,再根据此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电导研究等,进一步提出了具有革命意义的配位理论,奠定了现代配位化学的基础,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纵观化学发展历史,从氧气的认识、周期律的发现,到飞秒光谱学、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发展,无一不渗透着化学工作者不断研究、发现与总结的过程。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化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了解化学家为了认识新事物并掌握原理和本质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化学家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内容特点为: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学习科学家探索化学世界的方法。2.3体验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选择适当的课题让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的一个好方法。课题可以来源于跟无机化学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和生活中的无机化学问题,如酸碱平衡与人体健康、生命元素及生物功能的关系,电池的种类与废电池的危害,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等。教学流程为任务分配−组建小组−分组准备−课堂汇报−教师点评。教师会对每个课题进行初步介绍与指导,学生明确目标后分工协作、积极讨论,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课题研究。得出结论后,由各组指派同学走上讲台,用演示文稿、小实验或演讲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和同学可对该课题进行提问或点评。该活动充分体现了主体性、创造性、开放性、合作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学生不仅主动构建了无机化学知识,更在活动中锻炼了能力,体现了价值。该方法的主要内容特点为: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研究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实施效果

笔者自2013年起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从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学生问卷调查中逐步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模式,学生总评成绩的考核标准如表1所示。在百分制的总评成绩中,有80%的成绩参考了传统评价标准与模式(平时作业、期中测试、期末测试),20%的成绩来源于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各个环节(课题开展、研究报告、团队合作)。为了考查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实验组班级在期末考试中的表现,笔者将2013-2014级化学专业学生的无机化学考试成绩进行了比较(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班级平均分明显优于未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对照组班级平均分。由此可见,无机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该方法在无机化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借鉴并值得推广。

4结语

研究性学习可以不局限于某个课题和内容,不局限于某种形式,它是建立在师生双方转变教学理念基础上的一种主动的、开放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实践表明,无机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共同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在课堂内外的独立思考和相互协作,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情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型创新性人才的发展道路上,研究性学习必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华彤文,王颖霞,卞江,陈景祖.普通化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7-02-17].

[4]王爱芬.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4),48.

[5]王鹏伟.教育研究,2002,No.9,80.

[6]黄晓华,杨静,李邨,周志华.大学化学,2005,20(3),18.

[7]杨静,黄晓华,吴勇,方敏.高等理科教育,2013,No.5,79.

第4篇

关键词:趣味实验;家庭实验;个性教育;成功的体验

一、设计趣味性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效开展趣味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设计趣味性实验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趣味性实验简单明了,现象引人入胜.初三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极强、求知欲极旺的时期,他们对“新奇”的事物都抱有极大的兴趣.笔者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中引入趣味性化学实验,把课堂内容设计得惊奇不断,学生便会紧跟着课堂节奏,聚精会神地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例如,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笔者课前用无色酚酞溶液在纸上写上“化学欢迎你”,并晾干,上课时,将纸挂在黑板上,课堂上请一位学生用喷雾器把氢氧化钠溶液喷向该纸,像变魔术一样,空白的纸上立刻出现五个红色大字,学生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接着设计让学生把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内壁分别沾有酚酞、硝酸银溶液的两个透明的“空”杯中,“白开水”马上变成了“红酒”和“牛奶”,学生都惊叹不已,觉得化学太神奇了,化学实验让他们着迷了.初中化学的学习是启蒙阶段,让学生满怀好奇心,走进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趣味性化学实验不仅给学生带来欢笑和惊叹,也带来了困惑和思考,它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地吸取养分.

二、 设计家庭小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有趣”的家庭小实验能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充分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加强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笔者将家庭小实验作为日常生活和课本知识相结合的桥梁,设计一些独特的家庭小实验.在学氧化碳时,学生知道二氧化碳可用来制造汽水,但没有制取汽水的体验.笔者结合二氧化碳的知识,设计让学生在家里利用白糖、果汁、食用的碳酸氢钠,柠檬酸、和一瓶纯净水,按照实验的操作要点来制作汽水,最后每个学生把自己做的汽水带回学校和教师学生一边品尝汽水,一边探讨发生反应的化学原理.通过这些家庭小实验,学生能切身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乐趣,兴趣变成了学习的内驱力,化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提高.

三、设计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生活中恐怕还有许多化学现象我们没有发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中要求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因此,帮助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问题也是课程的目标之一.笔者在讲授化学知识时,紧密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觉得亲切易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有机合成材料的知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虎门一年一度的服装交易会上有一位销售商说他卖的衣服是百分一百纯羊毛的,你如何运用化学知识来鉴别其真假呢?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在运用自身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终于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笔者在教学中把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融合到课本的知识里,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又比如,笔者结合课本知识设计了一系列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角度分析讨论: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酸雨并保护环境?等,这样,课堂知识就紧密地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被培养起来了.

四、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它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注重化学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结合化学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或者其他学科在化学中的运用,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和物理、生物知识讨论、分析、解决:(1)为什么点根小蜡烛就能把“孔明灯”升到半天高?为什么只能到一定的高度而不能无限地往上升? (2)变色龙怎样做到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的?(3)鱼在水中是怎样通过增减腹腔的空气量而随意升降的?大千世界,社会万象,无不错综复杂,生动有趣,只有保持充分的好奇心,才能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一个新闻报道中,一个成年市民在街上的沙井盖旁点火放烟花,竟然被炸了重伤,沙井盖飞到两层楼高,街两边窗户的玻璃也被震碎,这好像很不可思议,可是,只要想到沙井盖处有沼气泄漏,里面的混合气体比例在爆炸范围内,这样就很好理解了.

综上所述,趣味实验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乐趣,日新月异的日常生活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在教学中,只有把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只有取材于生活,知识才不会枯竭;只有与时驱进,知识才能历久常新.

参考文献:

[1]李闻霞. 从生活走进化学 用实验探究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0).

[2]刘成坤. 从优质课评选看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2).

[3]应永萍. 让学生在“尝试错误”中获得成功的体验[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9).

[4]叶景鹤.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J] .百花园地,2009(8).

第5篇

摘 要:化学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才学习的科目。学生拥有良好的化学基础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有帮助。化学本身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科目。目前,化学教学的效果并不显著,教师不仅要对传统的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更要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提升教学质量是目前教师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影响下,学生对于学习化学就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在课堂上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核心素养要指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本质、特征的概括性认识。它虽然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但对一般的化学知识具有统率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带领学生多做实验,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应该多进行演示,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让学生直接观察化学实验的变化现象,使学生深深地爱上这门学科。

二、教学内容应结合实际生活

化学这门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所讲授的知识点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建立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例如,鬼火现象是化学物质的燃烧,农业中用碱石灰改善酸性土壤,用洗洁精去油污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又实用又方便,从而改变学生对化学的看法,加深认同感,进而热爱化学。

在化W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联系实际生活,还要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让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并取得成功的喜悦之情。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课堂的学习氛围得以提升,达到在玩耍中获得知识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化学最大的魅力源于那些神奇绚丽的实验现象,但由于实验操作不可能每节课堂都进行,此时,多媒体教学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些缺点。多媒体教学能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因此,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过程,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细节,这比自己动手操作更加形象。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方式的一大创新与改革,让学习不再枯燥,让教学变得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开展与化学相关的课外活动

学生课后时间比在课堂上的时间多得多,但由于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学生在化学学习上花费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化学活动,让他们时刻领悟化学的魅力,加强对化学的认识。我校教师经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来,从中锻炼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每学期都举办一场化学知识的竞赛活动、化学手抄报评比,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经常鼓励学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多去实践,而不是局限于书本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缺点加以包容,而不要去否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使学生好好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不断进步的保障。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展现自己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化学。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人性化计算机教学系统的目的

计算机系统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教学,利用互联网络的发展来带动教学水平提升,从而实现计算机教学系统的全面改革。人性化计算机教学系统主要是通过对学生情感的交流进行分析,因人性化的教学中融入了心理学知识,这样就可以通过心理学中情趣和情感来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的变化。人性化计算机教学系统,以图像的形式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态度跟情感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学系统来观察学生情感变化,然后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人性化计算机教学系统的主要目的在实际中没有得到体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系统本身就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使计算机的教学偏离主体,这样就没有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学,使教学的重要意义丧失,并且计算机教学系统在教学中没有起到教学的目的,反而会影响教学。人性化计算机教学系统的目的,其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情况的了解,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来帮助教师判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利用这样的教学系统来实现对每一名学生的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人性化计算机教学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方案进行,教学系统不能偏离教学的主体,使教学系统能够全面的为学生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教学系统更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完善教学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学。

二、人性化计算机教学系统的深入研究与讨论

人性化计算机教学系统,是将情感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来判断学生的学习。人性化计算机教学系统中通过对学生情绪的变化,并通过计算机的预算来得出学生的情感参数,对这一参数进行分析,并从分析的结果上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来实现教学。人性化的教学中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从学生的角度上去分析,也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人性化教学系统中,通过对学生的面部表情、坐姿、声调表情等几方面的观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判断学生情绪变化,并及时给出应对措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因设备的不完善导致无法判断学生的情绪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差而不好好学习,会在课堂上做一些影响别人学习的事都是可能发生的,这就使得其他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人性化计算机教学系统在实际的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从而带动学生学习兴趣。人性化计算机教学系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情感变化,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人性化教学通过将心理学、人工心理和情感计算作为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实施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情感变化,来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计算机系统要计算出学生的情感值,数值偏低的学生,老师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通过感情的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人性化计算机教学系统中将学生的情绪变化作为重点,并深入研究,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归结在情绪上,通过对学生情绪的变化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人性化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面目表情及肢体语言进行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得出结论,再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人性化计算机教学系统,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互动的教学方式,将彼此的情感相互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人性化计算机教学系统要全面覆盖到教室,将学生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进行分析,从分析的结论上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方法,并给予指导改正,及时地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能够更加顺利。

三、结束语

第7篇

我国的孔子就主张“因材施教”,是最早的个性化教育的思想雏形。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建构结果。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个性化学习,就是遵循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心理规律,根据学生各自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倡多样化的直接经验的获得,丰富个人体验,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在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各自不同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本课堂。

一、依据学情,分层设计目标,构建生本课堂

教学目标的一刀切是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问题。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层次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是实施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特级教师季国栋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义,会根据字母取值口头求简单的代数式的值。2. 初步熟悉代数式的简写。3.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在目标的设计中,教者运用了这样的关键词“初步理解”、“会”、“初步熟悉”、“体会”、“感受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关键词层次鲜明,切中要领,要求得当。围绕这个目标,教者设计了“神奇的魔盒”教学策略,堪称经典。

课上,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数量关系,教者设计了神奇魔盒的教学环节:

(1)出示魔盒,演示神奇之处。学生说个数,课件演示从魔盒出来的结果。

(2)学生猜测,揭示魔盒秘密。鼓励学生猜想验证:a+10表示的就是出来的数。

(3)将字母作为数学对象,理解意义。这时,师揭示,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进入魔盒的数是变化的,出来的数也是变化的,然而“a+10”所表示的关系却是不变的。正如开普勒所说,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

不难看出,教者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给足学生自学与交流的时间,进行适时的小结,层层递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顺学而导,学法自由选择,构建生本课堂

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内部需求、学习风格和外部学习环境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出发点和核心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在教学《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时,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黑板的面积与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我们经过观察便能很容易地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叫观察法(板书)。

师:(实物呈现:两块长方形的红白硬纸片面积大小相差无几,红纸片面积略大一点,使学生更容易看成与白的一样大)这两块硬纸片的面积又是谁大谁小呢?

学生根据观察,说出自己认为比较大的纸片。接着,师问:现在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问题还不能解决。那么,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进过组织讨论,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测量法,有的学生说用重叠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这些都是观察法。观察法的局限性是很难准确地判断哪个面积大,大多少。“师:重叠过程结果发现还是很难说出谁的面积大,怎么办呢?”进而水到渠成,引导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

如此,通过师生对话,逐步从观察法、测量法、重叠法到数格子法的筛选的过程,引入了数格子法,并且突出了还必须统一格子的大小才有意义,进而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解决了为什么要学习面积单位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内容的意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面向全体,组织分层训练,构建生本课堂

课堂练习习题的编排要有层次性,必须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注意沟通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在练习时,无论是习题的份量、难度的大小,还是练习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做到学习好的学生能吃饱,学习较差的学生吃得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各自体验成功。

贲友林老师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组织了多维度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口诀、运用口决。

师:7是个很神奇的数,我国古代有很多问题都跟七有关。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古诗《枫桥夜泊》)。

首先,从儿童熟悉的古诗入手,复习7的乘法口决,接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7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决,学生兴趣浓厚。同时,学生关于7的乘法口决的认识又跃升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时,教师又问:还记得七个小矮人吗?(课件出示7个小矮人,并配音呈现“1个矮人1张床,7个矮人7张床;1个矮人两只碗,7个矮人14只碗……”的儿歌文字)师: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师:那好,请同学们下课以后把这首儿歌继续编下去,好不好?

生(合):好!

第8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 学习兴趣 探究性教学 思路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B-0063-02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我们都知道,高中化学相比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一般性主要体现在它枯燥乏味,特殊性则是体现在与一般性对立的角度层次上,具有一定的课堂新颖性。怎样才能有效地挖掘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新颖性呢?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新颖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对课堂上的教学模式进行挖掘与探究,构建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本文将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力为研究主题,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通过对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设计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的原因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贯彻与实施,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师、学生都对此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尤其是高中的教师与学生,这对于进一步实现高中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及其实施教学设计的时候,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与矛盾,这些实际问题会严重制约着新课改的发展,同时也会限制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存在的这些问题与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整体教学形式较以往有着巨大的改观,但是固定的思维模式还是存在,也就是说,教师还是以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还是听讲、作笔记等。

2.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还是只注重自己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完全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中真正的主体角色。在课堂上,一旦有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述自己的观点,且如果学生的观点和老师不一致时,老师往往会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强拉”回来,这严重地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教学上虽然采取一定程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但总体上还是“重理论、轻实验”,课堂教学过于单一,且许多的实验活动没有针对意义,纯碎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为了活动而活动”。

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这也是他的人生体现。我们可以从这一段话中感受到,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是那么重要。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说明。

“化学反应速率”就是指化学物质反应过程中,所进行的快慢程度(也就是指其平均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者是单位时间内化学生成物物质的量来进行表示。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容器中,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中的单位:

mol/(L・s)或mol/(L・min)或mol/(L・h)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表达公式:

mA+nB=pC+qD

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体系中,从当前新课改教育环境总体发展来看,“化学反应速率”似乎是非常受教师、学生欢迎的一门公开课程,其中主要包括示范课和观摩课等相关教学课题。“化学反应速率”之所以如此受学生的欢迎与喜爱,主要是因为其教学内容既存在一定的定性研究与分析,又可以作为定量参数来进行计算,尤其是在课程实验教学中,既能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学习,同时又可以安排小组让学生进行课题讨论。其教学设计思想如图1所示。

正如图1所示,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兴趣的途径是实时探究性、研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交流―互动”。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作简单说明。“化学反应速率”是高中化学二年级教材中《化学反应原理》中的一个环节。以下是某高二班上这一节化学课的片段。

化学老师: 在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判断出影响其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呢?下面我们就开始一探究竟。同学们,注意了,大家来完成这个实验活动(学生被老师分成了若干个实验小组)。

学生实验小组: 小组成员分别向A、B、C这三个试管中依次放入等体积的H2O2物质溶液,之后分别向这三支试管加入2―3滴不等的洗涤剂。接下来向A试管中放入2―3滴0.2 mol・L-1 FeCl3溶液,向B试管放入极其少量的MnO2物质粉末,试管C则是原封不动留作比较使用。之后,让小组成员仔细观察、比较,并分析三个试管中所发生的现象。

化学老师: 同学们,通过刚才这些实验,大家都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哪位同学来谈一下自己的认识、看法?

学生甲: 通过我的仔细观察,我认为其中的催化剂能显著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而且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效果也是有差别的。

学习乙: 我认为加入的H2O2化学溶液的容量比例越大,其产生气泡的速度就会越快,这可说明了一个结论,在同等条件下,随着化学反应物的浓度不断加大,其相对应的化学物质反应速率也就随之加快。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交流―互动”的探究性教学思想,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这个设计思想改变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从“形式探究”逐步转变到“动机激发”探究,不断强化课堂中“教”与“学”的趣味,通过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比如《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在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老师可以以图表的方式把需要讲解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不仅使课堂富有趣味性,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如图2和表1所示。

粗盐浊液实验研究: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基础学科,也就是说,化学实验活动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老师应该尽量多安排一些有针对性、有实际教学价值的化学实验活动,尽量使得化学实验生动、形象、有趣,最大限度地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探索并挖掘出学生内心中那种对知识、对科学的渴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强烈探索欲望、思维逻辑性强的学生,这也是新课改教育环境下的时展要求。

第9篇

为改变教学现状,游戏化教学被各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游戏化教学在中职信息技术课中,是否可行?文中就从中职学校的可行性游戏化教学的相关性调查、中职游戏化教学特点和优势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同行和关注游戏化教学的一线教师一些参考。

一、何为“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是以教学为目的,教师借鉴游戏功能中的设疑、闯关、挑战、自由自主等设计理念,将教学的内容与游戏进行整合后,在学习者的游戏环节中,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让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下,从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落实教学目标和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牛玉霞在她的硕士文章中,定义“游戏化教学”为依据游戏的设疑、挑战、自主等理念,将教学目标隐含于游戏活动中。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要学习的内容,采用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使学习者在轻松,毫无思想负担的情绪下,从兴趣中掌握知识、提升实操能力和个人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践,信息技术课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深入人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游戏化学习、快乐学习、以人为本等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寓教于乐这个古老的命题再次被教育界所重视,游戏化教学开始在各个学科、各个年段的教学应用中如雨后春笋,崭露头角。

二、对于游戏,学生态度如何

在开始本课题的研究之前,曾经尝试过将游戏化元素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践游戏化教学。从教学的课堂活动氛围看,对于同一教材的学生而言,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法教学明显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要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而且学生彼此之间愿意交流,主动合作。在课堂学习中,接受能力强,操作快的学生,充满了成就感,喜欢去帮助不会做或操作遇到问题的学生。而在平时的常规课中,学习提不起劲,经常趴在桌上睡大觉的学生,尽然也开始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操作着教师下发的任务,这是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一种新气象!因此,为了解游戏化教学在中职学校开展确实可行,对学生进行了游戏化教学的相关性问题的调查。

1.学生玩游戏情况

从一项学生玩游戏情况调查,表明92.8%的学生是经常或偶尔玩游戏的;仅7.2%的学生表示从不玩游戏,在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女生。

在你使用电脑经常干什么的一项多项选择问卷调查中,发现有98%的学生都喜欢使用电脑玩游戏,其次有86%的学生利用电脑与同学聊天以及95%的学生利用电脑下载音乐、电影图片、软件等。

2.学生喜欢何种类型的游戏

在你通常喜欢哪类游戏的调查中,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喜欢玩枪战类游戏,而益智类和闯关晋级类的游戏,女生就明显高于男生,但对于角色扮演类的游戏,男女生比例都较高,合计占了全部人数的30.95%。3.课堂游戏化,学生感想如何?

我们从调查问卷中不难分析,可以得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习知识的话,86.9%的学生表示会觉得很新鲜,很好玩或会觉得非常感兴趣,对此项措施表示非常赞同,仅5.71%的学生表示会影响他(她)的学习,有可能让他(她)分心。

从以上几项调查中,表明学生对游戏具有极大的兴趣,而且部分学生甚至到了沉迷的地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兴趣,班级情况,投其所好,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游戏的形式,根据学生专业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教学游戏化,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对游戏有一个正确的新认识。

三、中职游戏化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构建知识

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是技能性、实践性更重于理论性的教育,属于一种应用性教育,不能与社会实践脱节。游戏化教学的设计往往将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或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发生的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实例为基础挖掘资源、开发课程,展开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往往都是模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生活,将真实的生活问题虚拟化。因其真实存在于学生周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职业后,也可能会碰到,有些甚至真实的发生在他们的生活中,特别真切,相对于理论性的学习,中职学生更喜欢这样的学习。

第10篇

关键词:学习分析;学习服务系统;开放教育;教育大数据;风险学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89-05

引言

至2010年以后E-learning的发展进入了相对成熟期,形成了基本的学习逻辑与框架。Khan Academy获得巨大成功,Moocs的快速发展及广泛推广应用,[1]全球性学习平台的出现,智能终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信息可视化,尤其是开放教育平台信息化已经进入了融合发展和创新阶段。[2]随着教育信息可视化的普及与逐渐深入,各类数字化学习系统产生了大量教育信息,即教育大数据分析和运用已成为研究热点。[3-15]

2005年戈尔茨坦[8]等首次把成熟的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随后,不断有国际学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CLOW D 研究了学习分析的内容及步骤;[9]SIMENS G关注学习分析,研究了学习分析的内容、实现的技术及平台,提出通用的学习分析平台及模型。[10,14,15]国内学者郁晓华等试图从学习活动流角度来探讨学习分析的行为模型,侧重考虑了学习来源的多元化及学习活动的持续性问题;[6]马晓玲等学者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给出学习分析系统中对象及数据的时空及交互演化。[7]

本文通过研究学习分析,尤其在深入分析和研究普渡大学Course Signals系统[7]、北亚利桑那大学的Grade Performance Status系统[8]的基础上,将学习分析的成果应用到开放教育中,用于指导开放教育的过程,使“风险学生”通过学习服务系统顺利完成学习。本文介绍了学习分析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学习服务系统,最后结合实验案例探讨基于学习分析的开放教育学习服务系统的科学意义及应用价值。

一、学习分析技术

1.学习分析概念解析

学习分析(Learning Analytics)是“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是指利用工具测量、收集学生在线学习的数据,建立适当的模型加以分析,评价教与学,预测学生未来的学习表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以优化学习和学习环境。[5,10,12]在开放教育领域,学习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学习中潜在的问题,预测学生的学习表现,以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在校率,以及为学生提供高品质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学习分析不同于学术分析,学术分析旨在运用数据分析为教育系统的各级决策提供参考,它侧重于行政管理服务;而学习分析则关注教师和学习,着重于改善教学,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侧重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表1概括了学习分析要素的基本要求点。

2.学习分析模型

综合国内外研究人员所提出的分析模型,学习分析过程均包括数据收集及预处理、数据分析及结果输出(预测)。

Siemens的学习分析模型包含个性化调整/适应,[6]将数据来源分成学习背景数据和在线学习的学习状态数据,前者是隐性数据,后者是显性数据。而胡艺龄等提出的在线学习行为分析模型分为数据、机制及结果三部分。[5]在结果中加入了干预和自适应引擎,干预主要是指教师、家长、教育管理者从预测结果中判断学生的未来学习情况,对其中学习有困难的“风险学生”进行干预,比如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导师与学生进行深入谈话、一对一的指导学习,教育管理者可用来判断当前教育决策是否合适,进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在线学习行为分析模型主要包括数据、机制和结果三部分。

根据学习分析模型,可以把学习分析分为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的应用以及反馈三个过程,这是不断循环的过程。本文主要关注结果模块中的干预部分,结合学习分析,设计符合开放教育特点的干预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开放教育学生在校率,帮助开放教育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甚至提高学生毕业率。

二、基于学习分析的开放教育学习服务系统设计

1.学习服务系统设计目标

学习服务系统针对开放学生的特点,运用学习分析理论,实现对在线学习平台的学生学习数据可视化,预测学生的未来学习情况,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干预,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这里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不一定指无法通过考核的风险学生,也可以包括暂时碰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因此将学习服务系统设计目标分为三部分。

(1)及时发现“风险学生”,采取恰当的措施帮助其通过考核。

(2)及时发现有临时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解决问题。

(3)鼓励上进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或教育机构,甚至对同一个组织单位来说在不同时期,这三个目标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相关各方可利用在线学习服务系统更好地实现目标。

2.学习服务系统基本组成

学习服务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人员、学习分析结果可视化呈现、服务干预机制等,如图3所示。其中人员包括教师、教辅人员、教育管理者及家长,以及受益的主体对象――学生。由于此处是开放教育的学习服务系统,因此“家长”角色可被弱化。学习分析结果及可视化呈现主要利用NODEXL来处理。干预机制是学习服务系统的核心,主要是学习服务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鼓励或警示,并把重要的信息发送给相关的教育管理者或教师,由他们做出进一步更具个性化的服务措施。

如图1所示,学习服务系统中,教师、教辅人员及教育管理者的服务干预并不是孤立的,这三者之间的干预应该是相互协作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而学生对于干预机制也并非被动的接受,会对干预机制产生影响,从而改进干预机制,使干预机制更有效,更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有利于促进开放教育的发展。从实验验证的结果来看,在初期系统应用实施时,系统的干预是非常有效的;在成熟应用期,后三者的作用将会有所提升。后三者的干预可以通过学习系统产生作用,也可以是线下直接干预,比如电话或面谈。

3.总体设计思路及步骤

根据学习分析系统和开放教学特点,将学习服务系统的具体设计思路及步骤分为四部分:

(1)从在线学习平台导出在线学习数据,运用学习分析工具进行分析,获得学生学习状态的全局可视化数据。

(2)教师、教辅人员及教育管理人员,根据相应权限获取可视化数据,利用系统可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

(3)学生在受到相关人员的干预及获得可视化的学习数据后,做出反馈(也可能置之不理)。系统或相关人员针对这些反馈,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设计更为合理的干预机制。

(4)学习服务系统的评价及改进。好的学习服务系统至少满足三个条件:①有效;②学生乐于接受;③教师、教辅人员等可实施。

三、开放教育学习服务系统个案设计

以某学院的专业为例,虽然总体学生个数不超过500,学生地域分布广,学生数量少,学生的情况较以前更复杂。但由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广泛应用,使学生的学习途径更为多样,真正能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被提上日程。而个性化学习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服务,好的技术体系加上先进的管理体系更能促进个性化学习。

1.提取学生学习数据,利用NodeXL进行分析

以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本学年选修的学生大约为80人。图2(a)是从moodle系统中导出的学生在线学习数据。

选择三次作业,两次网上学习讨论,四个重要的学习资源,作为分析依据。所有的学习评价为五分制,五分表示满分,三分合格,如图2(a)所示。为方便NodeXL进行处理,将其转换成图2(b)所示的节点模式。此处暂时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得分,只看学生是否进行学习。NodeXL的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图3是NodeXL利用图2的数据做出的学习分析结果,采用Harel-Koren Fast Multiscale布局方式。图中,小黑点是学生,蓝色的正方形是作业,红色的菱形是课程资源,黄色的三角形是学习讨论。越靠近中心的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越好,而越的,则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越差。三个游离的点表示这三个学生没有任何在线学习行为,即没有参加学习讨论,没有完成作业,没有在线学习记录。图3(b)中标记了部分“风险学生”的学号,以方便相关人员进行查看。

2.干预服务及反馈

在学习服务系统中,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给出初步的处理结果。主要是:

(1)激励好学生与要求上进学生,如给予明星学生等荣誉称号,并给予若干学习币。

(2)鼓励团队学习。对于学人物或学习系统中的活跃人物,在评估其带动其他同学学习或对系统做出贡献的前提下,给予学习币。

其中学习币可换取资源或某种权限,也可以换成小礼品。在学习服务系统运行初期,这种干预机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管理人员可根据需要来设置警示等级。在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端,也可设置接收何种类型或等级的消息。另外,教师及教辅人员可以根据各自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过滤或标记。他们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1)表扬优秀学生,邀请他们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

(2)不忽略普通学生,给予适当关注和鼓励。在系统中教学相关人员可在系统中编辑并发送个性化消息,或发送即时短信息等。

(3)主要处理的是风险学生,如图3(b)所标记的学生。对于风险学生的处理步骤如下:

①查看学习分析结果的可视化面板,发现其中在未来的学习中存在学习风险的学生。

②查看这些学生的较为详细的学习记录资料,进一步进行分析。

③分类汇总风险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适当的处理。表2是汇总的调研结果及处理方法。

④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干预与服务机制,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使其顺利完成学业。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干预与服务机制的反应是积极配合的,愿意接受有利于他们完成学业的干预与服务机制。

图4是某学院学生一学年的学习数据,随机选取2013-2014年度选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80名学生,其中第一学期基本无学习干预与个性化服务,第二学期初启动学习服务系统。纵坐标为考核分数,横坐标为学号,蓝色菱形标记为期中检查数据,绿色三角形为总评数据。启动学习服务系统后,学生的总评成绩普遍比期中检查成绩略高,特别是不合格学生的人数显著下降,合格率提高。

另外,学习服务系统中在线学习活跃程度、学习任务的完成率以及课程考核的通过率都显著提高。以2014年以某学院专业为例,在线作业的完成率从原先的45.7%提高到67.9%,瓶颈课程考核通过由原来的平均46.7%提高到71.3%。

四、结论

虽然开放教育教学中一直存在学习服务,但之前并未能充分利用及全面、准确地获得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这种服务无法真正实现个性化、长期性、系统性和延续性。应用学习分析工具对在线学习平台记录的学习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全面、快速并准确地获得第一手的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使教师、教辅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从收集学生学习数据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个性化服务。本系统有以下作用:

(1)从学习服务系统能获得全局的、详细的学生学习状态数据,有利于全局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将教师、教辅人员及其他相关教育工作者从收集学生学习数据的简单、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有利于教学及管理的创新,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2)学生能从系统中查看自己的学习状态,以及自己在所有学习者中所处的学习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这有利于学生更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激发学习热情,引发学习兴趣。

(3)学生是此系统的最大受益者,他们通过学习分析系统及学习服务系统,获得了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总体来说,基于学习分析的学习服务系统是有效的,但该系统必须随着学生的特点、教育方针策略的改变而改变,不能恒定不变。

参考文献:

[1]顾小清,胡艺龄,蔡慧英.MOOCs 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2013(5).

[2]吴战杰.大数据时代E-Learning融合式学习框架――学习的规模效益与个性化的实现途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3(4):53-59.

[3]徐鹏,王以宁,刘艳华,张海.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美国《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解读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6):11-15.

[4]顾小清,张进良,蔡慧英.学习分析:正在浮现中的数据技术[J].远程教育杂志,2012(1):18-25.

[5]胡艺龄,顾小清,赵春.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建模及挖掘[J].开放教育研究, 2014(2):102-110.

[6]郁晓华,顾小清.学习活动流: 一个学习分析的行为模型[J].远程教育杂志, 2013(4):20-28.

[7]马晓玲,邢万里,冯翔,吴永和.学习分析系统构建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4(2).

[8]Campbell J P, DeBlois P B, Oblinger D G. Academic analytics: A new tool for a new era[J]. Educause Review, 2007,42(4): 40.

[9]Clow D. The learning analytics cycle: closing the loop effectively[C].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Analytics and Knowledge,ACM2012: 134-138.

[10]Goldstein, P.J.and Katz, R.N. Academic analytics: The use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DB/OL][2005-12-01].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CM/ECM0508.pdf,2005.

[11]Johnson L, Adams S, Cummins M, et al. The NMC horizon report: 2012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Austin[J]. TX http:// nmc. org/publications/2013-horizon-report-higher-ed, 2013.

[12]Johnson L, Adams S, Cummins M, et al. The NMC horizon report: 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J].2013.

[13]Ritsos P D, Roberts J C. Towards more Visual Analytics in Learning Analytics [J].

第11篇

一、充分利用实验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大量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觉得做实验既费时又费力,所以干脆忽略操作实验,改为照着课本讲实验。这样使得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进行归纳与总结的机会,使学生认为化学枯燥难学,这也是学生不爱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于实验我们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要以实验为契机激起学生对化学学习浓厚的兴趣。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演示实验。以鲜明的实验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初中生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来进行实验,尤其是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的设计、操作中来,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化学实验,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以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做中求知,在做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爱上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社会也是一个科技型社会,我们的教学也应顺应这一形势,突出教学的先进性与科技性。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实现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在教学媒介上实现了质的飞跃,由传统教学的板书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优美的图片、滚动的文字、动态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来传递教学信息。多媒体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将大千世界搬上荧屏,移入教室,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能够给予学生以新颖有趣的感觉,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巨大的优势——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氛围生动化,静态的教学动态化,从而激起学生内心对学习的渴望,使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教学的亲切性

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现行教材也非常注重化学教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生产与生活现象来进行化学教学,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生活中的现象融入我们的教材,在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间找准结合点,把学生所熟悉的生产生活现象引入化学知识的学习。这样大大拉近了学生与化学学习的距离,使学生从心理上对化学学习产生认同感,从而激起了学生对化学学习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应用意识,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更强的学习意识。如通过讲解为什么重要的文件材料必须用碳素笔书写来引入碳的性质,在学习酸和碱的相关知识时,以生活中用碱来去除油污等等。这样将抽象枯燥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改变了对以往化学枯燥无味的看法,使学生真正爱上化学学习。

四、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这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契机。现代教学论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自主地习得知识与技能。如果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学习效果不好,而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可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强,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与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在恰当的时机组织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实现教学的多重交流与互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愉悦与轻松,体会到学习的真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爱上探究学习,爱上化学学习。

五、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真正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要在立足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向更为广阔的课外延伸。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内化学习动机,提升学习兴趣。

1.组织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在课下展开充分的交流。各小组可以进行收集生活中的化学,可以就某一实验展开深入研究,可以收集化学前沿科技等等。

2.组织学生开展化学竞赛活动,将课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以竞赛的形式来展开。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非常高,课上专心听讲,课下认真复习,以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3.组织学生深入工厂等展开调查研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社会,深入工厂等,就环境的污染等展开调查,呼吁市民更多地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第12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用心主动,学习就会变得简单有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呆板,黑板加粉笔,教师在上方讲,学生在下方听,学生的地位比较消极被动,教学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同时也要使学生会学、爱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明了兴趣与学习之间的必然的联系。在学习和工作中真正感兴趣的人人才具备突破创新的能力,才具有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相当重要的。

新的有机化学课程改革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创造条件,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下面结合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主要的方法有:(1)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或转化时,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出发,巧妙地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和认知期待;(2)挖掘生动、有趣的教学材料以吸引学生,从而诱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兴趣;(3)通过有机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生动、直观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有机化学;(4)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

在有机化学理论教学中,由于教材中很少涉及反应机理,我们利用各种不同的化学作图软件为学生制作出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动画,直观的给学生展示了有机化学反应是怎么进行的。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我们录制了实验操作视频,直观的给学生展示了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及实验现象。同时,我们把这些课件上传到网上,学生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我们的课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我们的课件体现了很大的兴趣。可见,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学生在质疑、操作、实验的自主探索中能够积极思考,并保持了学习的兴趣。

二、重视动手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从有机化学教学全过程的发展情况看,学生学习能力的客观发展进程分五个阶段:(1)完全依靠教师阶段;(2)基本依靠教师阶段;(3)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阶段;(4)在教师指导下独立的学习阶段;(5)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基础有机化学面对的是大学生,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并且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处在相对独立学习为主的阶段。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有研究发现:让学生“说”比“做”的机会多得多。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那些中等学生和思维迟钝的学生是否也有学习兴趣,我们不得而知,为他们感到不安。”为此,他建议:要把学生的独立的、个别的作业作为学习的基础,会“做”比会“说”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精心选取例题。所选的例题或一题多解,或便于拓展,或一题多问,这样好学生可以多一种解法、多一点想法、多做一问,差一点的学生也能有所收获,通过讲评有所提高。虽然例题少了,但学生的思考时间却增加了,兴趣必然会逐步提高;(2)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形成;(3)引导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有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而问题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兴趣的度。对于那些敢于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同学,要进行鼓励和表扬。

三、促进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作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但是,要根据学习内容来确定是否采用,关键是要看实施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如何处理有机化学问题有很好的研究价值,所以我们设计了“交流探索过程中的解题策略”的教学活动: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位学生负责组织本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上述问题继续讨论、交流,争取找到正确答案,并推选两名学生负责将本组的解答思路进行整理,准备课堂上交流;教师则深入小组进行倾听、指导和适当的帮助,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思维水平,关注学困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帮助与鼓励,以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探索活动中。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与交流,学生感悟到“在找规律时必须综合各个有机反应,明确有机化学反应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规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应明确以下几点:(1)学习兴趣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因为只有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才有利于拓宽思路、问题探讨的多元化,促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每一次合作交流之前都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以确保合作学习的质量,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2)明确合作目标,形成合作机制。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自在小组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一个合作小组都要有一人负责组内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确保合作学习有序。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合作习惯的指导与培养。(3)把握好交流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有价值的问题资源,也要以真诚、宽容的态度接纳生成性资源,尊重不同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从自我个性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并把握住数学教育的时机,并给与及时的评价;(4)慎用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经过个体活动确实解决不了,再进行小组合作或者同伴互助。要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就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精选合作内容。但合作学习仅仅是一个学习方式,不能滥用。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出: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做到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达到既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的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促进学生不仅学会合作学习,更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在人生道路上,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个性、能独立承担工作和独立作出重大抉择的人都是必要的。所以教师要充满信心,坚信培B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是能够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的。

参考文献:

[1]肖顺华,刘峥.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第13篇

论文摘要:基于FMS技术开发了模块化机电一体化教学培训系统,该系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的理解,掌握车间柔性制造的方法,最后以作业计划与调度教学研究性、综合性实验为例,论述了该系统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作用。

为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将所学到的各门专业课的知识综合性地应用到接近于生产实际的过程中,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应用这种新的理念打下基础,学院除了建立适合于现代教学法模式的几个独立的专业实验室外,筹建了一个开放式自动化综合实验室。在这个综合实验室中,我们开发了一套完全接近于生产实际的模块化柔性制造系统,由省部共同投资。实验室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组成具有开放性,系统中不同生产厂家的设备可相互兼容,便于以后扩展;二是实验室资源具有开放性,实验室可面向校内外各种层次的学生或培训学员,做到资源共享,扩大受益面。

1FMS系统组成

柔性制造系统机电一体化训练设备,包含一条闭环柔性输送装置和六自由度并联加工中心(加工站)、三自由度数控雕刻机及其控制系统、四自由度上料检测站及其控制系统、搬运站、安装站、安装搬运站、智能分类站、现场总线、多层次立体原料库及其控制系统、多层立体成品库及其控制系统、自动化输送线及变频调速控制系统、PLC数据采集及物料监控系统、系统监控及管理控制软件。

工业控制计算机通过运动控制卡发送位置信号给旋转立体上料库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器驱动步进电机旋转一定角度,实现零件位置对准,同时设置检测开关,通过PLC采集至计算机,判断托盘上相应位置是否存在零件。自动上料机器人将待加工物料送至加工位置后,系统驱动锁紧装置进行物料定位固定,上位机按指定程序控制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进行零件前序的加工。在主界面中点击数控雕刻机控制按钮,进人数控雕刻机控制界面,三自由度数控雕刻机主要实现对工件端面的雕刻,通过用户编制G代码也可以用软件将模型转化为G代码,然后通过计算机的串口将G代码传到雕刻机,雕刻机执行G代码。

零件前序加工完毕后,计算机控制零件搬运机器人将加工完的零件搬运至下一工序的加工位置。

在主界面中点击立体仓库状态按钮,进人立体仓库状态界面。立体仓库状态是用来实时显示立体仓库仓位的占用情况,系统实时检测各个仓位的状态,然后系统给码垛机发指令决定码垛机下一次将装配的成品放人哪个仓位,操作者通过观察状态位的图标情况,操作者就可以知道哪个仓位是否为空,并且知道各个仓位物件的重量,通过生产统计还可以知道立体仓库一共有多少个成品,每一类成品的个数及总重量。

2系统特点

(1)包含多种关键技术及单元,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机器人技术;物流仓储自动控制系统;立体仓库;自动输送线;自动码垛机;物流仓储管理和监控;PLC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计算机控制;网络化视频监控技术;数据库技术;多轴运动控制器;气动技术;步进电机及驱动;伺服电机及驱动;VC,VB等高级语言编程。

(2)结合机电教学,编制了的实验指导书,包含多个实验:为了方便教学实际使用,我们为系统提供了专门实验指导书,其内容涵盖机械、控制、机器人示教、插补、自动装配、码垛等多项实验,供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专业选开,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增开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3)交互式图形化操作界面:系统控制软件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交互式和图形化特点,操作简单易学,自动化程度高,使教师和学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掌握对系统的操作。

(4)丰富的状态反馈功能:通过计算机与各单元及传感器的通讯,将系统中各环节的状态显示在操作界面上,使操作者通过计算机随时了解系统各环节的工况、状态、运行数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

(5)完善的生产及物料存储统计功能:根据现代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及仓储物流的发展动向,不但在工作过程和原理上仿真实际生产过程,而且开发了生产及物料存储数据库,根据系统的运行随时记录和分析生产和存储数据。

(6)开放式系统结构: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性,系统采用了开放式结构,提供了完善的控制功能动态链接库和二次开发函数,不用了解底层复杂的时序和操作过程,只需要在VC或VB中简单的几行代码,学生即可开发出自己的运动或控制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提供网络化视频监控模块,使操作者在操作系统的同时,也可通过电脑屏幕实时观看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同时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控制计算机与校园网相连解,使更多的学生和老师通过网络观看现场实验过程,提高系统利用率,也可实现远程教学。

3如何应用FMS进行本科实验教学

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大幅上升,而大型实验设备台套数少;而且大型实验设备的实验通常包括编程、上机、结果分析等,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大型设备开设的实验不能简单的照搬其它实验教学的模式。我们分别探索了以下几种模式:

3.1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

本中心老师提出项目申请,参加学校实验室设备管理处组织的“工程实践”和机电工程学院组织的“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项目。这些项目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通过双向选择接受学校相关专业本科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学生分为2-4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查阅文献和学习FMS的有关知识,编制程序,上机测试;实验的内容根据项目的研究内容而定,一般涉及多种设备;实验时间根据老师和学生双方商定,实行弹性制,不拘泥于课堂安排的时间。由于学生人数少,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做到师生面对面的随时交流。

例如:作业计划与调度教学实验。

“作业计划与调度教学实验”的内容是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加工工件信息,设计一个单件小批量零件加工的“作业计划与调度”的仿真系统,使目标函数“最长流程时间”的值最小,然后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的目标是:使学生加深对“作业计划与调度”概念的理解,掌握车间调度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验系统要具备以下功能:

(1)提供一个很好的、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也就是使学生知道他们是在那个车间、那个环境为加工那些工件设计“作业计划与调度”的方案;

(2)提供一个很好的仿真环境及工具,用来建立仿真模型,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车间调度的运行过程;

(3)提供实现“作业计划与调度”的算法和软件开发环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该算法的原理,并在仿真环境中实现算法,得到仿真结果;

(4)提供一个真实环境,如FMS车间或可真正运行的FMS车间模型,在此环境中对上面得到的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针对“FMS教学实验系统”只讨论一种特殊情况,即最长流程时间Fmax的计算先讨论n/m/P/Fmax问题,目标函数是使最长流程时间最短。最长流程时间又称作加工周期,它是从第一个工件在第一台机器开始加工时算起,到最后一个工件在最后一台机器上完成加工时为止所经过的时间,由于假设所有工件的到达时间都为零(Ri,I=1,2,3,…,n),所以Fmax等于排在末位加工的工件在车间的停留时间,也等于一批工件的最长完工时间Cmax。

设n个工件的加工顺序为S=(S1,.S2,……,,Sn),其中Si为排第i位加工的工件的代号。以CK(Si)表示工件Si在机器Mk上的完工时间,Pk表示工件Si在Mk上的加工时间,K=1,2,3,……,m;i=1,2,……,n,

式(1)是一个递推公式,当由式(1)得出Cm(sn)时,Fmax、就求得了。在熟悉以上公式之后,可以直接在加工时间矩阵上从左向右计算完工时间。对于某一工作地,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顺次决定下一个被加工的工件。

3.2开设选修课

由于学习FMS的有关知识,需要学生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大型设备一般只有一套设备,要面向学生人数众多的本科生开设实验课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首先开设了FMS的选修课。在讲授FMS技术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FMS的上机实验课,学生分为3-5人一组。由于课堂讲授FMS的时间有限,加之是选修课;因此,在实验课之前,面对设备再介绍一次设备的原理、结构和用途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指导学生编制程序、适当的上机操作,辅导学生处理实验结果。

3.3为本科毕业设计提供实验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进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提高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可缺少的过程。参加本科毕业论文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利用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因此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学习和掌握大型实验设备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4FMS进行本科教学的体会和希望

4.1FMS进行本科教学的效果

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向本科生开放大型实验设备,对学生选择专业有一定的帮助,也增加了学生参加推荐免试研究生和就业等的竞争力。例如,一名机电学院的学生参加了“FMS研究”项目后,对数控技术有关知识和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报考研究生时选择数控技术专业。另一名机电学院的学生参加“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学习了切削图形设计、数控雕刻机及其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操作选择刀具和切削参数,观察不同的切削过程,加深了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了作业计划与调度的原理、立体仓库的基本操作;该生通过面试后顺利地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近年来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人才培养领域,在开设综合性实验项目和选修课时,也接受其他学院的学生。学生结束项目后,对所参加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兴趣。

相比较而言,综合设计性实验效果明显好于选修课的实验。前者由于有充分的时间,我们摒弃了传统的验证实验的模式,采取了“双向互动”,教师以更多的精力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对这种实验模式,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现代科学技能的理论和知识;在实验方法,应用技能方面也得到了提高,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服务于社会,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存在的问题

第14篇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技术应用型 改革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118-03

自动化专业是一个面向系统控制的技术应用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因此,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一)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以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为人才培养要求,华南农大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经过不断修订,围绕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合理分配各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设置。如图1为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结构图。

从图1可见,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人文和社科实践、专业实践环节、毕业设计。

人文社科实践包括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入学教育、健康教育、毕业教育、形势与政策、社会调查等,并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工科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技术特长,还要具有社会道德品质素养、综合素质,具体有较好心理素质、工作适应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务实精神。

毕业设计是在学生完成全部的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为期为8周的教学实践活动,是综合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在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技能训练。

真正专业能力的培养,是贯穿整个本科学习和专业实践各环节的教学和训练,专业实践环节包括整个专业的课程实验环节、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生产实践等诸环节。

(二)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特征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时代性、系统性及交叉性。这使得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必须围绕几个核心课程开展。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时代性,随着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等控制理论的发展,形成以经典控制理论为核心基础的控制系统建模和控制仿真;随着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形成以电力拖动为核心基础的运动控制、电机驱动技术和变流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发展,形成以单片机、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基础的PLC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网络控制技术、分布式控制技术。

2.自动化科学是“系统”的科学,实践课离不开“系统与控制”,以系统控制设计和系统自动控制为目标,自动化专业各专业实践环节,都离不开系统的控制。

3.各实践环节具有连续性、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各课程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新实验都是系统的设计,即使一个最小的控制系统都包含有执行器、控制器、传感器与检测等多课程的交叉与综合。

4.各环节实践活动不是孤立的,是理论课程的延伸。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独立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实用理论,注重实践教学”。

(三)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我校自动化专业是新专业,通过仔细分析和研究,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年青教师基础理论扎实,但没有工程实践的经验,在学生实践环节学习中不能很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2.自动化专业的实践环节往往以课程授课教师为主,内容设置以课程核心内容为重心,很少考虑已完成的和后续的专业课程及其他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中的内容连续性,有些教学内容重复和交叉,导致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3.由于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使教学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不能严格执行,实践教学指导和管理不到位,有些学生因畏难和懒惰情绪,跟不上进度,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蒙混学分。

二、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针对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我校着重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

1.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有较高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

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应包括:实验室教师、课程教学教师、专业教学其他教师、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中高级工程师;实践教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组建实践教学研讨小组,组织年青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和实习,增加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

2.重视各实践环节的内容设计与衔接,构建内容设计合理、各环节前后具有连续性、科学性、综合实践性的实践教学计划。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处理好各实践环节的设置和教学,还要处理好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合理衔接,合理地设计、整合、开展与专业课程相应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和专业实习实践环节教学;以各实践环节为研究对象,组织相关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进行研讨,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使各实践环节间能够合理衔接。

3.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工程应用能力,提高和加强学生科研和工程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唯一途径,因此,除了实践教学计划中的专业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实践和应用外,还应该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在不消耗更多教学资源的条件下,使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学习优秀的、有能力、精力充沛的学生,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和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抓好各实践环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抓好实践环节教学的过程管理。构建和完善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体措施有:制订相应的实践性环节教学细则和实施方案,使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个教学环节真正得到落实。完善考核制度,规范和统一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和标准,全面科学地评价实践教学效果。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客观评价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建立各实践教学档案,制订存档标准,为进一步研究、寻找、改进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措施提供依据。

三、实践教学成果

华南农大自动化系自2001年开始招收学生,通过10年的努力和探索,自动化专业学生无论是在校科研和实践活动,还是毕业就业情况,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高。通过多层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制作小系统,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专业学习的兴趣,不但完成了教学计划的实践内容,而且主动找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组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积极寻找和创造增加专业实践的机会。

2.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提高了就业率。通过专业实践活动,学生亲自设计、制作电路,实现系统控制,增加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熟悉了本专业的知识应用和实践,竞争能力逐渐增强,就业率逐年提高,每年就业率达90%以上。

3.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成绩斐然,提升了学校学科知名度。在近五届学生(06级-10级)参加的比赛中,学生共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09年和11年)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ZLG杯”ARM嵌入式系统大学生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鼓励奖3项,其他省和学校竞赛奖项更是数不胜数。

4.不断探索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进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在不断探索中改进,自动化专业为工程应用服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特别是以实践能力为培养重心,实现人才培养工程实践和理论教学并重,使实践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大大提高。

本院通过对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各环节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整合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使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培养符合专业技术应用型的特点,使学生能接受到较好的实践基本训练。同时,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工程素质及专业科学技术实践能力,促进了自动化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董素玲.基于岗位能力“多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148-150.

[2] 曹玉金,王雄,张昕. 自动化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与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24增刊):1-5.

[3] 罗金明,李莉.工科专业文化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02(4):8-10.

[4] 顾秉林.加强实践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在清华大学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6):1-5.

[5] 宋起超,杨春光,乔爽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0(2):12-15.

第15篇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这过程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它包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等;二是数字化学习资源;三是数字化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与学习的本质区别在数字化。数字化学习是指人与数字化环境相互作用获得心理发展的过程。数字化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不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但学习方式的转变并非抛弃传统的学习方式。

目前数字化学习在成人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开展得较好,在幼儿园、小学阶段也有一定的开展,但在普通高中推行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问题与阻力。

一、基础教育阶段推进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软件不到位

软件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缺乏顶层设计,以大量学习资源作为后援构建数字化平台。虽然部分学校同公司合作建立了数字化平台,但其功能不完善又缺乏资源的支持。教师上一节课投入的时间与教学效果的提升不成比例。实践操作时,教师对数字化学习的开展望而却步。

(二)硬件不到位

通过“十一五”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目前学校的台式机配备已经符合要求,但是作为电子书包的平板电脑基本都没有配备,每个地区只有极个别试点学校配了少量,且还属于个别产品的试点投入,学校在这部分没预算。硬件不到位已经导致了所谓的数字化学习只能局限于学校,教师在机房上课时才能去实施,数字化学习对课外拓展的优势就已失去,这与推行数字化学习的初衷相去甚远。

二、基础教育阶段推进数字化学习的策略

江苏省数字化学习推行的思路是首先选出试点学校,然后由各试点学校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试点学科。其实质就是让一部分学校先动起来,让一部分学科先动起来,让一部分教师先动起来,梳理与整合学科教学内容,精选部分内容着手探索数字化学习。汇集探索过程中的资料,通过整理就可以形成数字化学习资料库,展示数字化学习方式、方法与成果。

(一)思想上形成共识是数字化学习实施的前提

数字化学习目前在大学开展得比较好,究其原因主要是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关。大学生在各方面已经比较成熟,自主性与独立性都很强,自控能力也较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要强;大学生的学生方式有更多的选择。因此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教育阶段,要想真正全面推行数字化学习,必须要在终端上有更多的考虑,同时得到家长、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支持。

在技术层面上,网络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对于缺乏自控力、辨别能力的孩子,一旦网络失控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网络对孩子有可能造成的危害也让家长谈“网”色变。数字化学习要想获得广泛支持,必须保证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安全、可控和高效。所谓安全、可控,就是要求学生终端要远离游戏(教师安排的除外)、远离失控的网络。为此,我们必须保证学生终端运行已知的可执行文件。程序的安装必须通过密码验证后才得到许可,这样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只能上数字化学习平台,当然这就要求支持学习的平台资源库足够丰富、素材足够多。所谓高效,对于家长来说最直观的体现首先是学生可以利用终端快捷地释疑,无论是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动画、课件等来解决问题,还是通过在线提问能及时获得帮助。其次是可以多个学科、多个环节为家长提供便利,减轻家长的负担,如低年级段的报单词、听写课文等。

在家长层面上看,我们可以让家长也能参与进来,成为系统中的一类角色,让他感知数字化学习终端的安全与可控,同时增强数字化学习过程的透明度,让家长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体验数字化学习方式带来的极大便利。

在学生层面上,学习平台不仅是他的良师益友,还应当是他的分析师、整理师。学生利用相关搜索引擎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源,通过观看各种媒体的展现来帮助自己理解重难点,通过平台中提供的功能实现轻松背单词、练习听力、练习口语等;利用平台实现任务接受、作业提交、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此外,平台的分析与整理功能的应用可让学生客观地评价学习,为分类并整理资料提供便利。如自动产生各个知识点掌握情况的统计或者图示,学生可以以此来决定下一步学习。学生还可以利用平台快速整理出某段时间自己题目中的错题、自己标注的有疑问的题目或者是典型题目。

在教师层面上,要减低技术门槛,体验数字化环境下的高效率。所谓降低技术门槛,就是从系统设计层面简化操作,力求更加人性化,让教师克服对技术的惧怕心理,从而亲近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让部分教师、部分班级先动起来,在应用中感受数字化学习带来的变化。传统学习的评价不可能对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细致的考察、建立档案记载并进行分析评价。其对于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管理与评价是相当粗放的,很多结论都是由最后的考试来评定。“学案导学”“翻转课堂”,是目前正在探究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教师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下一步的教学内容。教学平台详细地记载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给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管理及自动量化评价提供可能。

在学校层面上,要让管理者也能参与进来,成为系统中的一类角色。这样能方便教育管理者真正深入课堂,进行管理与监督。通过权限设置,教育管理者甚至可以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中去。管理者通过平台的分析功能,既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管理者关心的各种统计数据,为各种决策提供最直接、客观的依据。

(二)基于云思想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是数字化学习实施的关键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在互联网络中的服务器集群上运行用户所需的所有应用程序,而不需要运行在用户终端设备上。用户所处理和使用的数据也不是保存在本地设备上,而是存储在互联网络上的数据中心里,用户终端的运算任务大大减少,性能要求也大大降低了。云计算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云计算必将会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潮流和必然趋势。

目前,江苏省选出百所数字化试点学校,为了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地区差异给数字化学习的推行带来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建立教育系统的省级“私有云”,为学校和师生创建网络学习环境,架构一个“统一应用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标准、统一管理规范” 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已经是迫在眉睫,学习平台的设计可体现以下几个特性:

1.为不同角色打造个性化后台功能模块

要为不同的角色设置不同的个性空间。网络学习空间是对个人数字化环境的一种模拟,必须提供一定的沉浸性和真实性,这样用户在自己的界面可以方便地使用到常用的功能。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施教者转变为一个资源提供者、学习促进者、课程指导者和学术顾问者。他的个性空间应当具备以下几个功能模块:信息模块,可以用来构架学习支架;作业模块,负责对自己授课班级的学生学案、作业,接受学生提交的作业(此功能模块对于学案与作业中的客观题,可以根据教师所设置的答案自动评分);交互模块,教师根据学习需要建立群组,形式可以分组交流也可以个别交流,交流对象可以是与学生也可以是家长、学校管理者,甚至同行;提供具有强大的信息分析功能的分析模块,教师可以选择分析的对象、时间段、内容、分析方式等,平台展示分析结果,根据这些结果,教师可以更科学地制订下一步学习计划。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对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同化、顺应、平衡,在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过程中,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学生个性空间的基本功能:搜索功能,用来搜索相关信息,在搜索模块中加入推送的思想,推送学生可能感兴趣的资料,改平台搜索中的单向搜索为主动推送;作业模块,用来接受任课教师的作业,学案、试卷以及支架页面,权限是做题或者浏览;分析模块,可以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分析,对错题或者标注的经典题目根据学生的需要整理导出;挑战模块,对于学生群体,还可以加入激励机制,对任务进行分层,让他们挑战任务;交流模块,这部分应当有教师的监督与介入。

家长可以浏览自己孩子的部分信息,如作业方面、考试方面的信息,同时能与相关教师进行交流,与学校管理者对话。

学校管理者,可以浏览所有的页面,获得自己想要的分析信息,同其他各种角色进行交流与互动。

2.根据不同群体分类形成相应的页面

我们可以完善角色页面功能,参照博客体系,将个人信息推送到上级群体页面上,将各学校页面的信息经过筛选推送到省资源库上。从下到上分为学生页面、教师页面、小组群体生成页面、班级页面、学校学习平台页面、省云学习平台页面。页面的规划可以有现成的皮肤(在色彩、布局等方面做设定),也可以自己设定,这样既可以提供用户的积极性,也让页面在多样化的同时个性化了。

资料栏目之间的衔接,下级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教师与学生层面都可以自己设定栏目,推送时可以选择推送到上级的某个栏目。

(三)基于顶层设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是数字化学习实施的保证

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课件资源、实验教学资源、练习与试题库、工具软件、教学视频资源、扩展学习资料、学籍资料库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实施的保证。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必须基于顶层设计、整体规划、行政推动,才能打破目前各自为政的格局。

1.科学构建整体框架,疏通、整合现有资源

目前资源系统多种多样,性能也各有千秋。为此,我们可以由省级部门牵头,组织专家队伍,博采众长,搭建与数字化平台能完全兼容、同时具备多种接口的资源库系统。在建库初期,可以联合目前各学段运营比较成功的公司,通过接口整合所需资源,以便其能在短时间内整理形成省级资源库的雏形。随着资源库的不断完善,资源的由来可以转为以一线教师与专家团队为主体,统一资源标准,加强质量把关,及时更新。这些工作在开始阶段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在人力、物力方面要有相当大的投入。有识之士可以预见到:这种基于顶层设计的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对于数字化学习的实施是必须的,如同修路一样,看似浪费实则是最大的节省与高效。

2.行政手段与激励机制并举

在建设初期,可能会有相当多的地区不愿意加入到省统一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中来,这个时候我们采取统一的行政措施是必须的。在强力推进的时候,采用合理的对于集体与个人的奖惩机制会更有效。只有把学校的校本课程通过接口转接进来,把大部分教师与他们的教学活动纳入到这样体系中来,才能为资源库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形成资源的良性流动的源泉。

3.资源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应常抓不懈

只有高质量的资源才能保证数字化学习的高效实施。管理的严格与规范,必须以制度的形式进行约束,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