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参加测试情况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南非教育改革;行动计划;学校教育;目标及措施
南非政府一直把教育发展作为社会前进的动力和基础。21世纪以来,为加快教育发展的进度,保证儿童正常就学、升学,提高教育质量,南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实施“2005课程改革”,引进“以结果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基础教育发展的稳步提升。尽管南非基础教育的发展距离“优质均衡”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1],但是南非政府加快了教育改革转型,反思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新的质量提升措施框架。
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增加学校各年级的学生人数,提高学生成绩,2015年4月,南非基础教育部(Department of Basic Education)了《2019行动计划:面向2030学校教育》(Action Plan to 2019: Towards the Realisation of Schooling 2030,下文简称“2019行动计划”)[2],该计划是《2014行动计划:面向2025学校教育》(Action Plan to 2014: Towards the Realisation of Schooling 2025,下文简称“2014行动计划”)的发展和延伸。[3]
实际上,2011年,南非基础教育部已经制定并了“2014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南非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举措及内容。但随着南非课改的深化和推进,“2014行动计划”中强调的内容和重点也发生了变化。2012年,南非总统了“国家发展计划”(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要求延长“2014行动计划”的时间,即从2025年延伸至2030年,而2019年则被设定为中期节点。
一、背景介B
南非“2019行动计划”制定得较为全面、系统,规划了处于不同阶段的中小学生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并规定了R年级(Reception Year)至12年级学生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在南非教育体系中,儿童在读小学前要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即R年级,此后的1至9年级为基础教育。从R年级到9年级共划分为三段,R至3年级为低段,4至6年级为中段,7至9年级为高段。9年级毕业后,学生可以获得普通教育与培训证书[4]。通常情况下,9年级学生在学业完成后,一部分学生将接受10至12年级的教育,其目的是为进入大学做准备,而另一部分学生选择入读继续教育或成人教育学校。
“2019行动计划” 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父母、教师、校长、区域官员、省和国家级议会成员、民间组织等。此外,该计划不仅面向南非本国公民,还面向非本国公民(如国外投资者等)。
“2019行动计划”涉及27个目标,分为2个部分。前13项目标是结果性目标,涉及绩效和成果;后14项目标则强调如何实现改进。前13项目标将对南非的基础教育发展起指导性作用,决定着南非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势,因此也成为本研究的核心内容。
二、结果性目标的基本情况
“2019行动计划”的各个目标联系紧密,其设置循序渐进。13项结果性目标的内容涵盖了中小学教育的5个级段,包括R年级、1-3年级、4-6年级、7-9年级、10-12年级,主要强调了学生的入学率和升学率,语言和算术能力的标准,以及继续教育(9年级以后)的开展问题。其目标是提升南非的教育质量,加快教育转型,为国家发展储备合格优质的人力资源,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见表1)。
(一)学前教育阶段:提高早期儿童发展质量评价标准
根据南非家庭普查(General Household Survey),南非学前教育的注册率正在提高,4岁儿童的学前教育注册率从2009年的59%上升到2013年的75%[5]。2014年普通居民调查数据显示,96%的一年级学生入校时接受过学前教育,而2009年这一数据低于85%。
南非的绩效监测与评价部门(The Department of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完成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关注学前教育的综合性影响。在许多学校中,儿童接受R年级的教育对他们进入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十分有益,但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做到,同一所学校也不能保证R年级的所有儿童都能够达到其标准。
事实上,南非的早期儿童发展质量评价标准改进措施已经启动,并逐步实施。为了达到南非基础教育部的要求,促进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的职业化发展,大学已经开始为其颁发文凭。此外,南非与联合国儿基会合作,借鉴国际经验,了2013年国家课程框架[6]。该框架涵盖了儿童从出生到4岁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形成了监测4岁以下儿童发展质量评价标准的体系,并设计干预措施。
(二)基础教育阶段:注重学生入学率,以及掌握语言和算术的能力
1.入学率
南非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留级率比其他非洲国家低,但减少留级的呼声比其他国家高。2000年,南非42%的学生在6年级之前有过留级情况,而非洲南部和东部国家的这一比例为48%;2007年,南非这一数据为29%,而其他国家是40%。[7]
南非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在7至15岁入学,但仍有1%的学生未能入学。数据显示,南非7至15岁的学生在校率高,但15%的学生不能完成9年级的学业。实际上,排除留级或复读等情况,15岁的学生应该已经完成相应学业。问题是许多学生还没有升入9年级,就已经留级、辍学了。
2.母语与第二语言考试
自2012年以来,年度国家评估项目(Annual National Assessments,ANA)用英语和荷兰语(母语和第二语言)测试课程成绩。事实上,在12年级末的考试中,英语与荷兰语是南非非语言考试科目的指定用语。但是,学生用母语参加考试与用第二语言参加考试,成绩有所差异。例如,6年级约22%的学生参加英语为母语的测试,66%的学生参加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测试;10%的学生参加荷兰语为母语的测试,1%参加荷兰语为第二语言的测试。事实上,不管是英语还是荷兰语,用母语参加考试的学生比用第二语言参加考试的学生的通过率高。[8]
3.提高语言和算术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加快南非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2012年,隶属于南非国家教育部的国家教育评估和发展委员会(National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Unit)了年度报告[9]。该报告规定,改变基础教育阶段学生(R年级到3年级)语文和算数能力低水平的状况,干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同时,规定了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如通过工具评测低年级学生的学业成就等。
数据显示,学生在3年级前,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的成绩相差不大,但3年级之后,学生的数学成绩往往低于语文成绩。据统计,南非2014年的国家统一考试中,6年级学生中有46%通过了语文测试,而通过数学测试的仅有32%。
2012年,年度国家评估项目开始评测9年级学生的各科目成绩,目的是为10-12年级的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服务,如是否加强数学素养培养等。尽管年度国家评估项目不会为9年级的学生颁发证书,但仍然可以为他们是否进入继续教育学院提供参考。
(三)继续教育阶段:提高高等教育的升学率以及学生数学、物理学科考试的通过率
1.提高大学准入标准
12年级通过学士等级考试的学生可以免考进入大学,通过学士水平考试后,学生需要选择至少4门非语言课程,而这4门课程应该与学术课程相关。实际上,有些大学的院系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强调进入大学后的培养工作。2014年南非基础教育部报告,表示将提高大学准入标准。
2.推动继续教育发展
完成12年级课程后,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国家高级资格证书(National Senior Certificate)或等效资质是促进南非经济增长、减少收入不平等现象的重要前提。监控12年级或同等教育水平的完成情况绝非易事,因为近10年的招生和复读率上下浮动,且上升缓慢。2000-2014年,获得国家高级资格证书的人数每年增长3%。尽管这一数据表明了南非教育水平的提高,但也只实现了官方预期目标的一半。
3.提高数学及物理学科通过率
近年来,南非的基础教育不断强化数学和物理学科,学生的成绩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如在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测试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显著提高。2013年,南非基础教育部l布了12年级考试报告,该报告记录了学生数学成绩的进步幅度,80%以上的学生达到了目标要求,物理学科亦如此。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南非政府积极组织学校与非政府组织(NGOs)加强合作,提高课程质量。2012年,国家出台措施,要求向10-12年级的学生发放新的Siyavula数学练习册(数学和物理学科),这些资源也可在网上下载电子版。
2014年,南非部长级工作小组成立,调查了数学、科学和技术(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划的实施情况,向社会公开诊断性报告结果。诊断性报告由南非基础教育部根据12年级学生的考试情况撰写。[10]
(四)引进国际测评考试
为了提升南非的教育质量,有效监测学生的成绩,南非加入了多个教育质量检测联合会,包括非洲南部和东部教育质量检测联合会(Southern and Eastern Africa Consortium for Monitoring Educational Quality,SACMEQ)、国际阅读素养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PIRLS)、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等。
SACMEQ测试项目的优势在于,不仅测试学生,还测试教师,这为教育规划者观察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2012年,南非国家教育评价和开发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到,“教师不会教他们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就是说,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和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2007年,南非三个省(Eastern Cape, Mpumalanga and Limpopo)的教师参加了SACMEQ测试。
除了SACMEQ,南非于2006-2011年参加了PIRLS项目,检测南非小学生的语言水平。2012年,PIRLS测验转变为新PIRLS考试。原先PIRLS测验是针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学生设计的,而新PIRLS考试具有预测性,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成绩较差的学生设计的。
关键词:广州市游泳队;科学选材;测试
1.背景情况介绍:
广州市游泳队是广东省游泳队的后备人才输送基地,是广州市各区队队员运动成绩进步的动力。目前,广州市游泳队共有现役队员103名,长期集训队员10名,外培队员3名,广州市游泳队每年最为主要的任务是省游泳锦标赛和4年一届的省运会,另外还承办每年一次的市游泳锦标赛。广州市游泳队在省队服役的队员有40多名,可见广州市游泳队是省游泳队最大的人才输送基地,对市队队员的选拔就显得尤为重要。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2013年游泳队暑期试训队员
调查时间:2013年8月5-25日
调查地点:广州市体育职业技术学校(原伟伦体校)
2.2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和与教练员、专项部人员访谈的方法。
3.结果分析
3.1科学选材的概念
科学选材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与方法,运用生理、生化、心理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将具备与专项运动能力密切相关的先天遗传度高、后天可塑性小的运动员选,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成才率,降低运动员的淘汰率,发挥运动员的先天优势,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胜。
3.2暑期试训队员情况调查
3.2.1 2013年游泳队暑期试训队员试训时间为8月5日至25日,分三期进行,每期时间为一周,共有4个教练组成员参与了暑期试训,其中有1个教练组只参加了第一期的试训,有一个教练组参加了第一、二期的试训。
3.2.2试训队员年龄相差较大,最大的有1999年,最小的是2005年,多数队员集中在2003到2004年,比较符合广州市游泳队队员年龄要求。
3.2.3每个教练组的试训队员来源渠道不一,大部分是区队教练推荐,少数队员为外市委培,个别队员是外省引进。
3.2.4试训队员进入游泳专业训练的年限各不相同,最高的达到7年,最低的也有3年,四种泳姿都会,但强项和弱项成绩相差较大。
3.2.5试训队员中主项为蝶泳者成绩较好,蛙泳的最差,这与广州市游泳队的现状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各教练组今后的突破方向和训练重点应该是在保持优势项目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弱项。
3.2.6本次试训的队员运动等级多为三级,少数队达到了二级的标准,潜力大,可塑性很强。今年参加的最高级别赛事基本为市锦标赛,少数为区选拔赛,只有黄某某参加了2013年省锦标赛女子丙组800米自由泳项目并取得第八名。
3.2.7此次试训队员参加游泳训练的主要原因多为个人兴趣爱好,家庭成员的支持,理由较单纯,但最终的目标各不一样,符合现代社会多样化发展趋势。
3.2.8对于是否进入市游泳队进行长期集训,个人情况各不一样,有的队员就是为了进队训练,有的队员则是想抓住这次学习机会尽量提高自己,有的队员是由于区队场地设施没法进行冬训只能通过这次试训多学习(比如花都区)。
3.3市队队员选拔入队程序:
总流程:区队教练推荐参加试训体检、骨龄、选材测试入队长期集训(1年)正式队员。
说明:队员在区队训练成绩优异,经本人自愿、家长同意、教练推荐参与本年度市队试训,想入队长期集训的队员必须提供本年度体科所出示的体检报告、骨龄报告和选材报告意见,各教练员结合选材报告、队员成绩、本人经验和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体标准对运动员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入队参加长期集训,集训1年后,该队员成绩优异,年龄适合,则转为正式队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从2013年8月参加试训队员的情况来看,2013广州市队队员后备人才来源基本上为广州市8个区(天河、海珠、番禺、越秀、白云、荔湾、黄埔、花都),其中海珠区、荔湾区人数最多,白云区、黄埔区人数最少,这比较符合历年市游泳锦标赛的排名先后顺序。
4.1.2从2013年9月入队参加长期集训的10名运动员的情况来看,番禺区本次输送队员最多,基本为同一个教练的队员,由此可以看出,各区队教练组队员成绩有一定差别,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如:场地设施缺乏、领导支持力度、家长重视程度等等。
4.1.3从各队员的骨龄报告来看,本次参加试训的队员骨龄情况基本符合本人年龄,波动多集中在0.5―1.5岁之间,有个别队员超过2岁,极个别队员骨龄比实际年龄小,但小的数值不大,均属正常情况。
4.1.4从选材报告分析来看,总体情况良好,主要表现在:所有队员的科学选材报告综合评价全部及格(60―75分),最差的为60分,最好的为92.5分,良好(75-85分)和优秀(85分以上)的占总人数的30%以上。
4.2建议
4.2.1在父母情况的了解除了身高、工作、健康状况等基本情况外,父母对小孩子训练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在选拔运动员时除了了解本人对游泳兴趣外,父母对小孩的训练的期望与支持非常重要。如果父母不闻不问,甚至不支持,运动员容易半途而废。如队员张某,父母工作较忙,对她的学习生活和运动成绩基本上从不过问,12岁她陷入早恋,成绩急速下滑,教练多次劝说无果,经各处协商,只能退队。
4.2.2从选材测试指标来看,在现有指标的基础上,身体形态指标应增加躯干长、胸围、髋宽、下肢长、小腿长、跟腿长、踝围等指标;生化指标应增加肺活量、血乳酸、视力、血色素等指标;应加入运动素质和专项测试,再结合教练员的实际经验进行选材,真正做到科学化选材、合理化选材,选拔出最为合适、最优秀的队员参加训练,为广州市游泳队在省锦标赛和更高级别的赛事上取得好的成绩,尽可能的避免选拔进队后发现队员不适合专业训练而退队的情况发生。
4.2.3游泳选材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选材项目中应增加水感测试。所谓水感就是指游泳运动员在水中游进时随身体的变化对水的特性懂得、感知、和利用的能力。游泳运动员处于水这一特殊环境,优秀运动员在水中游泳显得轻松,流畅,速度快。有人天生在水中就能保持平衡。
4.2.4从2013年选拔队员的总体情况来看,广州市游泳队队员选拔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南沙区、增城市、从化市队员基本没有,外省引进队员极少,由此可以看出,今后的选拔范围可以扩大,选拔方式可以多样,教练员可以下基层自主初选。(作者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这项课题是对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和科学教学水平与教学环境的较全面的比较研究,是当今规模最大、测试技术最新的一项国际教育研究项目。参加的有我国、美、前苏联、英、法等19个国家的21个总体(我国台湾作为一个测试总体参加此课题研究)。我国大陆仅参加对13岁学生数学和科学教学水平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对于我们了解国内外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实际情况,考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学习和掌握国外教育科研的方法,特别是组织测试和问卷调查以及数据处理等定量化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写的课题研究报告很快就会出版。
测试结果表明,我国大陆13岁学生(主要是初中一二年级学生)数学答题正确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比我国台湾也高出7%。但是我国科学测试平均正确率为67%,在20个总体中居第15位,成绩偏低。这同当前世界各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注重联系社会和生活,特别是向职业技术教育倾斜的发展方向不甚一致。
从数学和科学两科教学内容平衡的角度考虑,韩国和我国台湾的测试结果值得注意。韩国数学和科学测试成绩分别是73%和78%,我国台湾是73%和76%,两科总平均正确率比我国大陆高。我们还注意到,除我国科学成绩远远低于数学成绩以外,其他所有总体的科学成绩都高于数学成绩。这说明我们的数学和科学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很不平衡,有必要调整科学教育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加强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及其与社会和技术的联系,以适应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
此外,本课题对于影响数学和科学教学水平的社会、家庭和教学环境因素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比较符合实际的、可供我们参考的重要结论。例如,学生看电视时间的长短与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教学水平成正相关;学生的兄弟姐妹人数与数学和科学教学水平成负相关(我国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数学和科学测试正确率分别高出5.6%和7%);家庭藏书数量与数学和科学成绩成正相关;等等。
这项研究历时三年有余,我国课题抽样和测试工作涉及20个省市,居住的8.7亿人口的地区。测试地区广,任务紧,经费和设备短缺,但课题组克服了各种困难,跋山涉水,深入农村山区进行测试,日以继夜地工作,保证了各阶段科研任务准时完成。在课题取样和测试过程中,各地教育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各县市协助本课题工作的同志以及测试学校的师生,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和科学教育同社会生产的联系日益紧密。数学和科学教育不仅给学生以实际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创造性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由于各国数学和科学教育有许多共同点,教学改革的成果往往会超越国界影响世界各地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出于这些原因,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教育科学研究人员组织了多次国际数学和科学教育的比较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在各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1987年,美国教育测试中心同英国、加拿大、韩国、爱尔兰、西班牙等国组织了第一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研究课题,对13岁学生数学和科学学习成绩进行国际比较研究。1988年发表了研究报告《不同的世界--国际数学和科学教育评价》。
报告发表以后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因为在12个总体中美国的数学成绩最低,科学成绩名列第九。
1989年,美国教育测试中心组织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课题研究(简称IAEP)。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不同国家的学生学习数学和科学的成绩,以及获得优秀成绩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测试的学生分为两个年龄组:9岁和13岁。岁学生测试数学和科学,13岁学生测试4个项目:数学,科学,操作,地理。先后有19个国家(包括我国和美、加、英、法、前苏联等)的21个总体参加这项研究。考虑到我国地大人多和交通不便等原因,只参加13岁学生数学和科学教育的研究。
这项课题是对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和科学教育水平与教学环境的较全面的比较研究,是当今规模最大、测试技术最新的一项国际教育研究项目。对于我们了解国外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实际情况,考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学习和掌握国外教育科研的方法,特别是组织测试和问卷调查以及数据处理等定量化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课题各总体于1991年3月完成正式测试和问卷调查。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