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务员考试复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2. 选择面试测评要素,应当适应和发挥面试功能,避免与资格审查、笔试、考核等环节的测评内容重复。
3. 根据不同测评要素的可测程度及与拟任职位要求的关联程度,确定其分数权重。
以下为简为老师列出具体国家人事部提供给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在招考公务员面试时使用的“通用测评要素说明”,供考生了解。
测评要素是指要对考生进行测评的项目。根据以往研究和面试测评经验,考虑到面试测评的功能特点及其局限,现分别予以说明这八项要素:
一、综合分析能力
二、言语表达能力
三、应变能力
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五、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
六、自我情绪控制
七、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
俗话说“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广大公务员考生来说,由于面临着毕业、就业以及工作繁忙等的现实困难,很多人会遇到复习时间不够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等问题。
目前离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有充足的时间,考生们将何去何从?现为大家提供一个备考时间表,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助一臂之力:
2011年5月-8月:
计划参加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开始着手准备复习了。利用暑期,了解一下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考条件、报名流程等信息。同时可以着手进行申论热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多多关注时事新闻热点,为申论备考打下基础。
2011年8月份以后:
8月上旬,搜集好的公务员考试资料,确定目标。确定所要报考的大概范围、方向和岗位,全面了解所报部门、岗位的信息。购买历年真题,评估自己实力,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
8月中旬,第一轮复习,可以报一个基础班,主要是申论和行测两门基础课学习。不要急于做真题,着重夯实基础。
8月下旬,全面关注去年公务员考试大纲,购买最新辅导用书,准备暑期结束前的最后复习。
9月上旬,制定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可参加有权威性的暑期班,做到两门笔试科目同步提高。
9月中旬,以系统阶段式学习模式为基础,复习进度讲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系统不间断,跟着辅导课程学习一个阶段后,带着学到的各种方法、思路和技巧回去做题、揣摩,之后再带着疑惑和问题再进入到下一个辅导环节中,寻求老师的解答,如此往复。
9月下旬,对前两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重点内容要进一步巩固,最好在教材中做出明显的标记,以备最后冲刺时使用。
10月中旬,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申论、行测的冲刺复习要进行查漏补缺。考生可参加冲刺辅导班。
11月上旬,考前进行模拟实训,最后梳理考点,调整考试状态。
11月中旬,调整心态,熟悉考试环境和流程,参加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
12月,也就是笔试一个月之后,考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成绩。
1、查询所报职位的最低分数,预测是否过关。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的考生可以开始准备面试,首先去书店买一本有关面试的教材或辅导班,还可以跟周围的同学朋友进行一些类似的情景演练,提高临场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2、查询所报岗位入围人员名单,确定是否入围。
3、关注所报岗位的资格审查时间。(参加资格审查:毕业证、学籍证明、户籍证明、学生证、自我简历等。)
4、关注所报岗位的体检或体能测试时间
5、关注所报岗位的资格面试时间(面试内容:报考动机、举止仪表、个人情况介绍、工作态度、人际关系处理、复杂事件处理、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行政公文应用(演讲稿);方式:现场表达当场评分、公布分数。)
6、查询所报岗位面试入围人员名单,确定是否入围
7、录用考核(两种方式:发调查函、派人到所在学校或单位)
8、关注所报岗位人员录用名单(公示一周)
常识题目的内容涉猎广泛,但出题的源头往往紧贴时事,体现市情。考生需要重点了解近年来发展过程中突出的事件、政策,以及遇到的问题。此外,还要注意在常识题中,往往采取“单选”与“多选”相结合的形式,虽然单选多于多选,但是建议考生要认真审题,切勿粗心丢分。
2、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相对于国考而言有两个特点:第一,不考数字推理;第二,侧重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建议考生在备考数量时,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尤其是复杂的计算环节需要考生耐心细致。
3、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题目也与国考有所不同,不考察“类比推理”,以“逻辑判断”居多,且其中“形式推理”题目的比例明显高于国考。
4、言语理解
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的题目与国考的差别最大。从题型上看,只考篇章类题目,导致材料阅读量大,考生要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克服毛躁畏难心理,合理分配考试时间,学会利用言语技巧,提升答题速度。
5、申论
申论题型较为稳定,以四题为主,其中概括题一道、分析题一道、公文题一道、大作文一道。申论的主题紧贴北京市情,并且更侧重考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建议考生多浏览新闻网等,认真领会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二五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尤其对近期社会、政府关注较多的问题多加留意。
那么,知道了考什么之后,大部分考生会买到真题、模拟题开始进入学习知识、系统备考的状态。而备考过程中往往又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备考时间安排不合理。部分考生因工作繁忙或学习课程压力大影响复习进度,无法保证做题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有的考生则做题不少,但认为真题不会再考,以做模拟题为主,丢了西瓜拣芝麻。
2、一味做题,缺乏系统知识框架。有的考生则走入了另一个极端,采用题海战术。即使做遍全部题目,如未能很好地分析题目的发展趋势和命题特点,缺少系统的知识框架的梳理,也会导致知识掌握并不扎实。
3、难于发现本质问题,认为正确率说明一切。很大一部分考生并不善于总结自己在做题过程中真正存在的问题,而是单纯地以模块的正确率来判定自己的强项或劣势。实际上,公务员考试是一种压力型测试,而平时考生们自己进行的模拟测试与考场上的真枪实弹仍然有很大差别。又如,考生备考时往往认为资料分析题目只要做了正确率都比较高,考试中不存在太大问题。然而,资料分析是可以采用诸多解题技巧的一类题,并非单纯考察计算的准确性。所以,考生往往因为模拟练习的正确率尚可,而忽略了这一重要题型的进一步学习。
4、模拟练习把控不严,试卷分析不到位。行测考试是一个分秒必争的过程,考试的紧张感必不可少,同时,也要考虑到考试过程中涂卡的问题,所以模拟练习要加入涂卡的环节。另外,申论试题的模拟似乎更加让考生迷茫,即使做了题目也不知道如何为自己打分。市面上的题目解析也是千差万别,而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起重要作用的科目,几分之差考生也无法判定,但对于笔试而言一分的差距也是巨大的。
5、复习计划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很多考生具有制定阶段性复习计划的意识,但是复习阶段多是根据他人经验制定的,在实行过程中又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计划性强但灵活性差。一方面,有的考生基础尚未打牢,就急于进入了冲刺模拟阶段;另一方面,有的考生大量时间沉浸在模块练习中,迟迟得不到强化和提高。
可见,备考阶段盲目行事很容易进入误区,或浪费时间和精力,或收效不佳。那么,考生应当怎样科学合理地备考呢?
从时间安排上看,备战公务员考试一般需要三个月至半年的时间。对于边工作边备考的考生们来说,需要早做准备,利用起零散的时间进行复习。对于在校的应届毕业生,复习时间相对充分,更要做好长期备考的计划,定时定量地复习,综合利用起备考中的各种资源。不论如何,只有持之以恒,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从备考阶段来看,可以分为考试入门-模块基础-强化提高-模拟练习-真题冲刺五个阶段。根据个人素质的不同,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也不同,但是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
1、考试入门
全面、系统的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知识进行理解、掌握,熟悉公务员考试的常见考点,了解公务员考试的各种常见题型,熟练运用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这一阶段一定要选择权威的书籍,一方面避免遗漏考察内容,另一方面有助于认清考试的命题趋势。
2、模块基础
不要急于做真题,对公务员考试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了解公务员考查知识的完整体系,构建知识架构,了解学习的各部分内容及知识系统,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方法技巧。这一阶段可以采用听课+练题+总结的形式分模块进行,遇到难题偏题可以记录下来,对于基础题目要做到不丢分。
3、强化提高
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通过历年真题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复习计划,保证行测和申论成绩的稳步提高。在这一环节要有重点地提高自身的不足,对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和提高,变弱项为强项,强项则更强。
4、模拟练习
做题的时候最好能严格按照考试要求的时间进行,帮助考生合理分配考试的时间,提高答题效率。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要对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自己擅长的题型以及比较经典的题型进行分析归纳,查漏补缺,形成自己的做题顺序和时间安排。
5、真题冲刺
在模块基础和强化提高阶段,相信考生已经做过了大量的真题,但是,真题冲刺阶段要以近三年的真题套题模拟来进行。实践自己摸索得做题顺序、时间分配,全力以赴地以考场实战状态
俗话说“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广大公务员考生来说,由于面临着毕业、就业以及工作繁忙等的现实困难,很多人会遇到复习时间不够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等问题。目前距离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时间短、任务重,考生们将何去何从?专门从事公务员考试辅导培训的专家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特为大家提供一个备考时间表,希望对大家的复习能助一臂之力:
2007年
8月上旬 搜集公务员考试资料,听公考形势讲座,确定目标。确定所要报考的大概范围、方向和岗位,全面了解所报部门、岗位的信息。购买历年真题,评估自己实力,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
8月中旬 第一轮复习,可以报一个基础班,主要是申论和行政能力测试两门基础课学习。不要急于做真题,着重夯实基础。
8月下旬 全面关注去年公务员考试大纲,购买最新辅导用书,准备暑期结束前的最后复习,特别是留意最新辅导用书的修订部分,以及最新补充进去的例题。
9月上旬 制定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可参加有权威性的暑期班,做到两门笔试科目同步提高。
9月中旬 以系统阶段式学习模式为基础,复习进度讲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系统不间断,跟着辅导课程学习一个阶段后,带着学到的各种方法、思路和技巧回去做题、揣摩,之后再带着疑惑和问题再进入到下一个辅导环节中,寻求老师的解答,如此往复。
9月下旬 对前两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重点内容要进一步巩固,最好在教材中做出明显的标记,以备最后冲刺时使用。
10月上旬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网上报名,考生登录人事部网站(mop.省略)报名。考生要谨慎填报,牢记报名信息。
10月中旬 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申论、行政能力测试的冲刺复习要进行查漏补缺,购买辅导冲刺的内部资料。考生可参加冲刺辅导班。
11月上旬―考前 进行模拟实训,最后梳理考点,调整考试状态。
11月中旬 调整心态,熟悉考试环境和流程,参加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
12月 也就是笔试一个月之后,考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成绩。
2008年
1月份以后日程如下:
1.查询所报职位的最低分数,预测是否过关。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的考生可以开始准备面试,首先去书店买一本有关面试的教材,还可以跟周围的同学朋友进行一些类似的情景演练,提高临场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2.查询所报岗位入围人员名单,确定是否入围。
3.关注所报岗位的资格审查时间。(参加资格审查:毕业证、学籍证明、户籍证明、学生证、自我简历等。)
4.关注所报岗位的体检或体能测试时间。
5.关注所报岗位的资格面试时间(面试内容:报考动机、举止仪表、个人情况介绍、工作态度、人际关系处理、复杂事件处理、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行政公文应用(演讲稿);方式:现场表达当场评分、公布分数)。
6.查询所报岗位面试入围人员名单,确定是否入围。
7.录用考核(两种方式:发调查函、派人到所在学校或单位)。
8.关注所报岗位人员录用名单(公示一周)。
9.关注所报岗位录用人员报到时间、地点、有关手续。
10.岗前培训(注意学习、考试,当心因考试不及格淘汰)。
11.试用(试用期为一年)。
12.正式录用。
(8月9日,北京景山公务员培训中心网)
公务员考试是智力与能力综合的测试,考生需要具备的绝不仅仅是某一种能力,而是全方位的能力展现。在复习备考中,只有积极进行读、听、讲、写、用等多个方面的训练,才能全面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场实战能力。
读
1.读教材
教材是考生备战公务员考试的主要材料,它是公务员考试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考生生理心理特征、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如教材能够配合辅导课程来使用,将会相得益彰。读教材包括辅导班前、辅导班中、辅导班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属于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中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读书刊
除读教材外,考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就申论而言,如《人民日报》、《半月谈》、《望》等期刊。这些材料不仅能帮助考生多角度地理解教材和考试本身,还能入木三分,点出各种社会热点问题考查的走向和趋势,给考生以很深的启发,不但能让考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也能使考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引人思考。不过公务员考试中的“读”,不同于读小说,常需纸笔来摘抄与记录,还需大脑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
听
公务员考试备考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参加辅导班),它是考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考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听课不仅指听老师上课,而且包括听同学的发言。
1.听老师上课
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发挥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
2.听同学发言
倾听和接受他人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不仅是听老师上课,也包括听同学的发言。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从中不但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也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
讲
公务员考试复习中的“讲”是培养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包括讲体会、讲思路等。
1、讲体会
考生们通过读教材、读书刊、听课、听发言后,可以加深对“读、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讲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中概念、例题、解析内容的体会,讲对老师上课、同学发言的看法,甚至讲自己存在的疑问等。
2、讲思路
公务员考试是一种应试性的考试,复习中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思路,从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考生通过大胆的讲,才能全面反映自身的思想和思维的过程,也利于培训老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写
通过上述“读、听、讲”,应进一步要求“写”,它是对“读”、“听”的检验,对“讲”的深化。考生通常除了要完成的书面作业外,还应包括写读后感、写总结、写提纲、写小论文等。
1.写读后感
例如申论,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报刊杂志、课外读物的有关内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文章的内容概要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2.写总结
例如行政能力测试,数学、逻辑、统计题所涉及的题型和基本技能较多,要想熟练、系统地掌握它,就需要常总结。学完一个单元,就及时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学完一个专题,就把这个专题的常见类型、常用解法总结出来,这样不仅能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也能从整体上把握题型求解,便于综合训练。
用
“学以致用”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不应当是只注重基础理论的记忆和背诵,更要学会把学到的方法、技巧运用到练题和解题的过程中去,让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成自己实实在在的技能。
公务员考试中的“读、听、讲、写、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老师的积极引导和点拨,也需要考生们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只有双方之间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最终达到理想的分数。
(9月18日,《石家庄日报》)
公务员考试备考“三部曲”
现在,大学毕业生公务员考试备考工作又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专门从事公务员考试辅导与教研工作的尹宪伟老师认为,注意以下三点,对考生备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弄清楚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和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区别和联系。两种考试科目相同,但有细微差别,比如,天津公务员考试不考“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两种题型。另外,天津市2007年春季(含)以前的考试题型,也就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以前的考试题型(1994年-2000年),以前是150道题,后来增加到160道题。
2007年以来,很多原来和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题型不一致的省市,现在的考试题型已经和中央国家机关考试题型保持一致。因此,大家可以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试难度来备考,以国考为标准,关注地方特殊题型。
第二,提前备考,分模块专项训练。很多考生由于备考时间不充足,导致在备考的过程中不知道从何入手,一张试卷和一套练习题一做到底,各种题型一起做,到最后什么题型也没有做好。在这里建议考生,一是提前备考,一般以三到五个月最为适合,早一天准备,多一份信心。二是分模块练习,才能弄清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有针对性地复习。
1,远大目标是前提.参加公务员考试一定要有远大目标,要立志奉献,回报社会和自己的父母,心态始终要端正,切记不要为考试而考试.古人言:师出有名,百战不殆!同时,要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公务员考试.
2,周密计划是基础.要根据颁发的考试大纲,提前制定一个周密复习计划,包括如何分配,利用时间和掌握复习进度等,尽量做到周密,实用,高效,力争使自己每天都过的复习充实,精神放松.同时要发现自己的兴奋点,在这段时间狠抓效率.象我的兴奋期在傍晚时间,就把很多习题时间安排在傍晚,效果很好.
3,思想稳定是保证.这是老生常谈了,要有两种思想准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只要是尽力了,即使在这方面没有成绩,也会在其他方面有所收获,须知天道酬勤,对谁都很公正的.但一定记住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考试上.
4,保密工作是关键.一定要注意做好保密工作,从报名,笔试到面试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尤其是要对本单位领导提前不要说那么多.另外再给大家一个案例,在某个招考单位面试中,考生甲偶尔认出了大学期间校友考生乙,便约定互通信息,谁知乙嫉妒甲排在其前,便打小报告到招考单位,说甲曾在学校与人打架,结果可想而知了.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是装做谁都不认识,每道程序结束后立刻离开,保持良好心态.
5,学做一个"有心人".利用各种媒介查询有关公务员考试内容,譬如到相关网站搜索有关考试内容,包括各种知识点的整合,面试注意事项等等.这样等到用的时候,你会感到很方便和节约很多时间.即时刻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就是这个道理.
6,报名选择要慎重.要仔细分析各招考单位的情况,譬如单位性质,招生人数,岗位职别,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选择,因为毕竟这基本是自己一生的选择.此外,要注意打听你所中意单位是否有内部借调等人员,如果有就要特别小心,因为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以上人员.
二,笔试准备
1,要根据制定的复习计划,认真严谨复习.这段时间要注意约束自己,少应酬,少交际,一心投入复习计划中,千万不要"欠账",应该今天完成的绝对
不要拖到明天.
2,要高度重视习题练习,特别是要注重选择题的练习,因为这部分占的分值比较高.我的经验就是紧抓两头,即选择题和作文,这两项分值基本占到卷面总分值的70%以上.所以平常要加强这方面练习.作文一定写字清晰,端正,思路明晰,即使立意不新,也会给判卷者很好印象,起码不至于拉分拖后.
3,最后阶段要拿出一周时间融会贯通.对各知识点要能说出它们的结构框架;对做过的习题,要熟练掌握,即使遇到相仿的试题,也能做到举一反三.
4,在后期复习中,要学会制作一些小卡片,将知识点记在上面,这样上下班路途中都可以浏览复习,而且效果还不错.
5,复习是个非常疲倦和劳累的过程,每天一定要抽出时间出去走走,散散步,开阔自己视野.同时注意浏览报刊新闻,关注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这些内容可能都会在写作中用到.
6,考试大多在初夏进行,天气炎热,记得带条小手绢(毛巾不让带),防止汗水滴到试卷上.另外考试前含片金嗓子,也会起到安定情绪作用.
7,考前一天晚上,要静下心来想想复习的内容,以及明天将要遇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学会暗示自己:我已经复习的很好了,明天肯定会有很好发挥,取得优异成绩.
8,考试前可以根据路程远近确定出发时间.一般来说,提前30分钟即可.记住不要去的太早干等,也不要走的太晚慌乱.考试结束后不要与人对题,立刻回家准备下场考试内容.
9,针对现在"申论"日渐增多趋势,建议大家不妨把网上和资料上的申论资料收集一起,特别是有答案的试题,学会归纳思路,掌握回答的形式,这样才会有的放矢.
三,面试准备
1,将网上,资料上搜集的面试题目,按考核能力分别整理成习题集,平日里经常练习背诵,形成思维定势.基础只要具备,就可以熟练掌握和举一反三.
2,面试前注意练习自己的发音和音调,多听广播,多读报纸,多练普通话.
3,面试前注意培养自己的坚定,自信的气质,走路和坐姿都要给人一种挺拔和坚强的感觉.
4,面试前一定要注意服装整洁大方.譬如皮鞋要擦亮,衣服洁净合体等,总之浑身要透出年轻人的朝气.此外,男孩一定要打领带,无论是夏天穿短袖,
还是冬季穿西服.很多人觉得打领带麻烦,招眼,殊不知这点很重要.庄重,大方会给评委留下非常重要的印象.回顾自己参加的2次面试,只有自己一人打了领带,2次面试都取得高分这点也很重要.个人认为男孩穿西服,女孩穿套装比较合适,这样能更好展现年轻人朝气蓬勃的仪态和风貌.
5,面试前注意休息好,不要搞疲劳战.入场前记得含一片金嗓子润化嗓子.
6,入场后不要慌乱,一定记得向评委微微鞠躬,问好;坐下来保持挺拔的姿态,不要左顾右盼;回答问题前思索一会儿,给人一种慎重考虑的感觉;回答问题时注意和评委交流,不要只看一个评委,注意将眼光从中间向左右两边进行交流;问答问题不妨用适当手势加以说明,给人很有说服力的感觉;回答问题切记要分层次回答,即第一,第二,第三等,哪怕是再简单和再难的题目,这样会给人一种思路很清晰,缜密的感觉;全部回答完毕后,离场时记得向评委微微鞠躬,礼貌道别.
四,体检准备
1,正式体检前,一定记住事先联系医院先行全面体检,特别是血液检查,做到心中有数.体检前一个星期尽量不要外出吃饭和防止流感.
2,对于视力等热点检查项目,事先问清检查范围.如果只有裸视,那就需要考虑眼睛手术事宜(3天可出院);如果还检查矫正视力,则需考虑再配一幅新眼镜,以达到双眼矫正1.0的标准.
3,体检前注意穿的简单些,因为体检时要经常脱衣服,所以不要穿过密的衣服,便于节约时间和抓紧检查.体检当天清晨记住喝小杯白开水,利于新陈代谢和降低血液黏度.
五,政审准备
进行到这一步,基本上你已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应该恭喜你了.唯一注意的是在政审中找你谈话时,基本上是针对即将所到单位的职位安排,所以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谦虚,要有哪里需要去哪里的表态.
六,其他方面
考试事情说了这么多,也想再说说其他方面的内容.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去年10月中旬省内出差.因为刚刚考试失败心情非常压抑,一早起来出去散步.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看见一位老
大娘在捡拾随风飘落的枯叶,已经是深秋季节,枯瘦的身影也如落叶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干瘦的手已经冻的发黑,青色的血管清晰可见.转身她又摇摇晃晃爬上栅栏去捡上面的落叶,看到此,非常担心她会摔下来,紧跑过去扶她下来.
得知她是乡下农村来的,因为家里没有什么活,到城里顺便做个小工之类的.那您的身体能行吗我担心的问.没事的,乡下人身体好的很,我得赶着打扫完,等会领导还要检查.望着大娘朴实的面孔却又单薄的身影,心中油然一种酸楚.对大娘说:你等我会儿.赶到下榻宾馆取出50元赶回路口.
这时恰巧碰到检查卫生的人过来,等她们说完,上前将50元塞给大娘,却没想到大娘坚决不要,说我为什么要你的钱,那意思我只能要所劳所得,多么可敬可爱的人!我只好说:大娘,您的年纪和我母亲相仿,这么冷的天您还这么辛苦,我看到心里难受,就当我是您的晚辈,您就用这个钱买副手套总可以吧."人家好心,那你就收下吧",旁边检查卫生的人也帮衬说着,大娘这才勉强收下.
然后我继续沿着马路朝前走去,心里还在想着大娘的自尊心很强,其实仔细想想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自尊,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所得,谁都不会凭空接受别人的施舍,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吗
约莫走了2个街区,忽然觉的有人在背后跟着我,回头看时是个中年妇女."你就是刚才那个年轻人吧"她问道,我说是啊.。"我找你半天了,我和那个大娘是一起的.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呢"我说不用问了,如果问,我做这件事情就没有意义了."哦,是这样的,那个大娘已经哭的坐到地上起不来了,非要我问清你的名字,说以后要记住你."
听到此,我的心一下被揪紧了,简直有些震惊了.我做了一件多么小和微不足道的事情啊,但没想到对大娘的触动,影响这么大,可能是我说她和我母亲年纪相仿这句话对她触动最大,也可能直到她百年时还惦记这件事,多么朴素和感人的思想啊.
后来与朋友讲起这件事时,有来自农村的同学听后当场就落泪了,连连说就是这样的啊!这件事后,给我最深的感慨就是为人一定要积德行善,无论做多么小的善事,都会有人受益,都会有人记得你.
这次公务员考试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在于自己坚持多行善事.虽然我并不迷信,但我相信在这纷繁芜杂的社会,始终保持一颗善良,淳朴之心,孝
一、备考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申论的复习也是如此。考生在准备政法干警公务员考试之前,应当制定一个既符合申论科目考试特点又契合自身学习实际的自己的复习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在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计划应详实、周密,而且,计划一旦确定,就要坚持施行,按时完成,半途而废或是中间改变计划,都会严重影响复习的效果。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也是必要的。
大体上看,公考专家认为,申论的整个复习计划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基础准备阶段,考生的复习内容是申论教材和热点储备上。通过教材的学习,考生要了解基本的申论知识和测试环节,掌握《大纲》所要求的各项能力的命题规律以及相对应的解题方法,这是应考申论的基础。热点储备,目的是唤醒考生关注时事的意识,考生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渠道,了解和关心与政法干警工作有关的社会新闻。这一阶段,会持续约一个月的时间,它是考生的准备期、积累期和学习期。
能力提升阶段,要重点研究政法干警考试申论历年真题。真题,是考生除了《大纲》之外,能够接触到的最为直接的考试信息,它对考试的作用和意义,毋庸置疑。在完成基础准备阶段后,考生要认真研究历年真题,实际操练掌握的各种方法技巧,锻炼能力。通过“做题——对照答案——总结”的过程,考生可以掌握试题的命题意图、命题技巧以及考试的演变规律,考生的应考能力也会循序渐进地得到提升。
公考专家建议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具体的备考时间来安排这三个阶段的复习。
二、备考资料
对于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科目的考试而言,考生需要具有的基本备考资料包括三种:申论教材,真题,模拟卷。
(一)如何选择好的申论教材
好的申论教材可以给考生良好的借鉴和启示,让考生少走弯路。辨别好的申论教材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看教材的作者是否明确,查阅该机构的真实性。切不可买那些东拼西凑、模仿和抄袭别人的辅导资料。
(二)如何使用真题
历年真题,是最有价值的练习资料,但由于它的量比较少,所以考生在使用时要合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真题的作用。公考专家建议考生在做真题的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参加政法干警考试的考生,最好选取政法干警历年真题。另外,考生也可以选择2005年之后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作为备考实用资料,二者在命题原则和题目设置上,有相似之处。
第二,考生最好是在复习完申论教材后,再开始认真研究历年真题。有了前面的理论基础,考生在做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实际使用学到的方法,另外,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深意。这样使用真题,更有针对性,也更能发挥真题的作用。
第三,做完一套真题,考生一定要好好分析,包括分析材料并对比分析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分析材料,要细致,注意材料间的关系以及题目和答案的具体出处;把参考答案和自己的答案进行对照,着重看自己遗漏了哪些采分点,并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自己作答时没有想,同时还要学习参考答案的逻辑结构和语言风格。通过分析,考生等于把真题又仔仔细细地做了一遍。
第四,真题要反复看。做过的真题,也不能丢。考生在结束两到三周的模拟题练习后,还要带着模拟练习的效果,再来体会一下。温故而知新,考生要反复从真题中吸取营养。
(三)如何选择模拟题
模拟题,是除了真题之外,考生能够接触到的最有效的练习资料。模拟题选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复习效果。
考生在选择模拟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一套模拟题的好坏。
首先,一套高质量的模拟题,从给定资料到题目设置都应和真题保持形式上的一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形式相同,才能保证考生在做练习的时候达到熟悉考试题型的目的。作答某种题型的思路在反复的练习中才能逐步的形成并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关键词】公务员;规律;探析
2014年5月,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充分掌握了河北省高校学生考取公务员的基本情况,积极开展问卷设计和调研工作,调研共涉及河北省石家庄、张家口、廊坊、唐山和保定等5个设区市20余所高校,共计发放问卷1100份,有效回收试卷1000份,有效回收率90.91%。通过对回收问卷数据细致的整理和分析,以期探寻学生考取公务员就业现象背后的规律,提升学生公务员考试成功率。
1.调研的主要内容
经过对有效回收试卷的8万多个信息点审慎统计、认真分析,我们获得了客观科学的调研数据。为了保证调研分析过程和结果的客观真实性,我们对调研问卷数据按照“循证矫正”的研究方法,根据数学概率统计,量化评估,确保了调研的实际效果。为了避免因主体多元价值取向造成的选择性失明和粗制滥造,我们采用了价值中立的科研方法,运用数据说明问题,确保了调研分析的客观性和可信性。
调研河北省内高校考取公务员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成功考取公务员就业学生姓名、考试就业单位名称、性质、所在地;学生的系别、专业和生源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对学生考取公务员提供了哪些帮助,学生考取公务员具备哪些考试成功的素质和能力;学生公务员考试的准备方式、知识积累情况、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平时爱好、家庭教育;总结学生笔试、面试考试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对学生考取公务员后的满意度进行分级等等。
2.考公成功学生的特征描述
成功考取公务员学生,他们必然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通过运用概率最大化的方式总结,我们用模糊分析的方式对考公成功学生做以下描述:
(1)他(她)们一般都及早的确定了考公的方向,心中一直憧憬公务员职业,有成功公务员的崇拜偶像。
(2)都有较长的考公准备过程,珍惜时间。在考公近一年的时间里,每天自学的时间一般在5小时以上,地点多选在图书馆阅览室。
(3)学习成绩一般在中等以上。
(4)除学习外,多数具有篮球、足球、阅读、文艺等业余爱好。
(5)博览群书,知识面较广。其中法学和考公资料方面阅读得较多。
(6)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形势政策,具有为国家、社会工作和服务的心理准备。
(7)应对笔试、面试的心理素质较好。具有遇事不慌,沉着冷静的心理状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灵活应试能力较强。
(8)中学知识基础比较扎实。
(9)对学校教育和管理理解程度较高,不反感严格管理。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能素质。
(10)思维方式较好,能够理性对人对事,一般不具有偏激倾向,具有替国分忧情怀。
(11)考公方向确定后,注重平时知识积累,留意观察社会问题,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12)部分同学接受过考公辅导训练,多数同学走自学成才之路。
(13)他(她)们心胸都很开阔,不愁前路无知己,主张以“平常心”对待考公。心态的淡定来自于自信,自信来自于实力。
(14)一般字写得都很漂亮,起码能做到工整。
(15)具备了准公务员的品行,掌握符合用人单位,特别是警察系统招录公务员的标准与素质。
3.考取公务员成功的规律性做法
通过实地调研和对问卷问答题部分进行梳理、综合,我们对公务员考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形成了成功考取公务员的的规律性做法,具体情况如下:
3.1考试目标明确,持之以恒践行
一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想发财,最好不要考公务员。二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要多看书,多读新闻,多关注时事热点,多做题,勤思考。三要坚持体能训练。经常跑步和运动,对公务员体检、体能测试过关至关重要。四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以三个月左右为一个备考期,认真准备半年。准备复习过程中要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切勿中断学习过程。
3.2笔试扬长补短,合理安排考试
一是合理安排《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答题顺序。建议采用:常识――资料――言语――逻辑――数量关系。二是《申论》平时多进行写作练习。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预计未来发展的思路,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三是笔试考试过程中要懂得取舍。考试时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分布和答题顺序,及时涂答题卡。四是写一手好字。字写得漂亮,能挣得很多卷面分。最差也要做到字迹工整清楚。
3.3面试经常模拟,克服紧张心理
一是面试要加强平时的积累。多参加一些社团文艺活动和社会活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二是面试准备要多上网了解国内国际大事。可多看《新闻1+1》、《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半月谈》,特别是时政评论文章,及时总结做好笔记,养成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形成符合公务员身份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习惯。三是注重着装礼仪和言行举止。平时要利用各种机会锻炼自己,在脑海中模拟面试情景。可利用YY语音交流平台和全国各地考友一起练习。四是头脑冷静。可以把考官当成自己的老师,以虚心求教的心态与考官进行交流。找好切入点,抓住问题的重点辩证分析,注意语言表达上的逻辑和流畅。
4.对准备考公学生的几点建议
4.1树立正确的理念,做好胜任公务员岗位的准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正义、责任、忠诚、奉献、荣誉的理想信念,养成踏实做事,认真做人的好习惯。培养自己冷静、客观、谨慎、坚强、坚毅、坚韧不拔,积极向上,遵守纪律的好品质,强化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养成自学的能力和严谨的学习作风,做到学以致用和独立思考,具有了国家公务人员应有的形象、能力、气质和品质。正直不阿,坚毅不屈,不轻言放弃。讲公德,遵纪律,有礼节,敢担当,能工作,会说话,不怯场,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拓展自身综合能力
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竞争意识,进取意识,时间观念,效率意识,对考公成功来说十分重要。养成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自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计划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综合分析推理能力。
4.3要持之以恒,勇于实践
要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将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有机结合,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路难不难走,只有走过才知道。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影响,确保自身政治合格,思想过硬。要具备有“不服输”的信心或信念,脚踏实地,勤能补拙,勇于实践考公的人生理想和规划目标。
备考是应试的前提,同时也是应试成败的关键。其内涵较为广泛,技巧很多,分述如下:
一、增进自身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报考
"自我判断是人生的罗盘"。了解自我的兴趣与爱好,以及正确、客观地估价自身的能力和缺陷,是每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所不可回避的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虽是一句毫无新意的老生常谈,可是它却揭示了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一无是处,同样也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囿于自身能力的缺陷,一个人不可能胜任任何工作。因而,寻找一个有利于发挥自身的能力的工作职位便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事情。对于那些希望加入国家公务员行列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国家公务员的职业资格,除此之外还有其它重要的追求,也要相应地给予适当的考虑,譬如考试通过后可能从事的工作是否适合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等等。这在现实生活中便表现为考生在报考时的踌躇与抉择了解自我,主要是了解自身的兴趣与特长,明确自身的能力和规避存在的缺陷,在自己的内在素质与外在工作的要求相协调的情况下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兴趣、性格与能力构成了人的个性的大部分内涵,因而,对于自身个性的体认便是考前准备工作的第一步。一般说来,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且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也是一个人同其他人相区别的精神面貌和心理面貌。它包括人的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过程的特点等多方面的内容。任何一个人所具有或表现出的心理特征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经常出现,因而比较稳定。有的却只是偶然的现象,只有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才是个性的构成要素。个性也因此才享有稳定性的特点。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将人们从精神及心理面貌上区别开来。依据一个人的个性来预测他在各种不同情境下将会采取什么行为,其实这也是对一个人进行了解和使用的依据。
个性既带有天生的烙印,同时又有更多的后天色彩。人们所处的情境与环境时刻都对个性特征产生影响,因而个性也表现为一个变易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个性就如面孔一般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千人千面"的个性导致了人们的个性倾向性及其它心理特征也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象。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人们有的安于现状,有的积极进取,这便是典型的个性倾向性的差异。再有,人的意志活动也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如有的人脾气暴躁,情绪易于形于色;有的人则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发脾气,给人一种慢性子所具有的柔和的感觉。个性倾向性是人的积极活动力,其它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受它的制约和左右。占主导地位的个性倾向性引导人们相应的意志努力,并使人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之中,同时伴随着积极的活跃的智力活动。如果一个岗位的任职要求与任职者的个性特征之间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协同与契合,则不仅能够促进任职者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因而,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定位,便是其它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
二、学会控制情绪
情绪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感受和体验。它影响着人的活动及身心健康。情绪产生于人的需要,并和人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在抉择时刻,我们往往感到犹豫和彷徨;当追求受阻,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及高度的注意力的时侯,紧张、焦虑、烦恼和忧愁等就会占据我们的心灵。这种消极情绪是人生的大敌。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所面对的最大危险往往不是来自对手,而是自身的不良情绪,因为消极情绪常给人的心理增添巨大压力,使人心事重重,失去正确分辨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行为有时甚至脱离一般的规范。此外,消极情绪还会扼制人的创造性思维。因为人一旦产生了消极情绪,所有的兴奋点都集中于此,从而导致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想象力缺乏以及理解力的下降,适应环境的能力随之丧失,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创造性思维便无从产生。
然而,情绪如波,它一直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时而积极,时而消极,两者之间的交替具有周期性。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各自的作用都有利弊。但一般说来,消
极情绪的负面影响似乎更大一些,导致悲剧性结局的可能性也更大。研究表明,情绪糟糕的时候,一个人就在心理力量上解除了武装。此时,他不但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原来已具备的能力或熟练技巧都无从发挥,有时甚连正常的生活都不能维持。在这种状态中进行竞争,只能一败涂地。
对于国家公务员报考者来说,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考试的成败。在备考过程中,我们时刻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刺激与干扰,情绪波动幅度和频率都较大。尤其是那种令人压抑的竞争氛围,很容易使各种不良情绪侵入我们的心里,彼此纠集,沉沉地压在心上,想到即将到来的考试,想到一个个高深莫测的竞争对手,又想一想亲人和朋友的期待以及不可确知的结果……紧张、焦虑、担心以及压迫感便会一齐涌上心头。
虽然一个人无法每时每刻都保持恬静与愉悦的心境,同时也不能使自己免受情绪波动的冲击和影响。但却可以运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我们抱定选择快乐的态度,就能通过很多办法来抵制、转移或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让它在我们的心里引起不良反应,或者尽可能小地减少这种消极反应。有时还可以促使它向积极、有益的方向转化。这是应该并且也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不但情绪可以影响行为,而且反过来行为也可以影响情绪。
摆脱不良情绪,我们首先需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使之尽快转移到那些最有意义的或最能使自己感到自信和充实的事物上去。这里的关键是心里减少外界刺激的输入量,缩小并弱化其影响。要将这种刺激和烦恼分割开来,逐个击破,决不把它们相互联系起来进行思维,和综合。当内心某种强烈的情绪冲动既无法发泄,又不能加以阻扼时,升华便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即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更加振作起来。也可有意识地采取其它一些行动,以一种新的刺激来抵消原有刺激的作用,最终使自已的精神由被动转向主动。
要做到控制和掌握情绪,就需要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善于以乐观态度对待外界的各种刺激。一个人自制力的强弱在这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它是任性与惰性的对立面,而且只有它才可以阻止情绪本身所具有的那种不顾一切后果的倾向。
总之,只有学会控制情绪,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三、心理、生理状态的调适
成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不仅需要超群的智力,而且还必需具备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应试竞争,都不只是纯粹的知识能力水平的较量,而应试者身心素质的全面竞争。要想获胜,一方面要利用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力量,尤其是发挥出自己的心理力量。
(一)克服恐惧心理,树立必胜信念
沉闷压抑的竞争气氛是对应考者身心负荷能力的一种检验。它往往会在应试者的内心引起恐惧和焦虑。"我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成功""我总觉得其它人都比我历害"。对考试成功的过于迫切的期待,以及自己相对优势的过分专注,导致这些令人焦虑不安的念头贯穿于整个备考过程。特别是随着考试时间的日益迫近承受考试负荷的心理或生理机能都将日渐削弱和衰竭,继而心慌意乱,无法使自己全身心地进行备考。严重的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情感、思维和行为的僵化。此时,人失去了自主选择能力,只是消极地受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惰性的支配和控制,无法脱身,也不能前进。在解答试题时,就感到思维紊乱,无从下手,大大影响了自身真实能力与水平的发挥。要摆脱这种困境,我们首先必须战胜自己,强化自身的心理力量。在思想上和习惯上同自己的惰性与畏怯等弱点进行斗争。应该明白,恐惧并不等于软弱,也决不意味着无能。只要失败还没有成为定局,我们就还有成功的希望,也就没有任何理由消沉和懈怠。关键是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将自己从高度的焦虑当中摆脱出来。只要注意强化自我意识,我们就一定能够消除或减轻恐惧心理,获得竞争的胜利。
(二)克服侥幸心理
由于对自身缺乏冷静、理智的剖析,有的应试者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水平,忽视自身的缺陷及与别人的差距。他们将自己置身于一种虚幻的自我印象当中,时刻都对自己充满着一种病态的自信。把自己看作是"上帝的尤物",天生便具有了人类的很多优点和长处,因而,无论做什么事情,觉得自己都能取得成功。正是这种盲目的自信强化了应试者的自负心理,以至在他们的个性心理系统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从而形成侥幸心理。其直接后果是麻痹大意,对待考试漫不经心,最终造成不可避免的失误。要克服这种侥幸心理,最重要的是端正参考动机的,深入扎实地进行备考复习,切忌偷工减料。题目无论难易都需要认真对待,不可心存侥幸,指望考试过程中不会碰到难题,以给自己减轻负担。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咎由自取,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此外,还要防止一些不良的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增强自我主体意识,使自己免受各种社会思想及另人的言行所左右。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向自己追求的目标奋力迈进。
(三)克服自卑心理
骄傲是不可取的,但我们也不走向另一个极端,陷入自卑的陷井。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或对此估价过低,将自己描绘得一无是处,在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获胜的勇气和信心,行动起来缩手缩脚,没有果断和魄力,都是自卑的表现。就其实质来说,自卑同骄傲、自负具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内心空虚和自我怀疑的外化征象。自卑或自责,实际上是在回避某种自己不愿接受的现实,也从中找到了自身价值感缺失的补偿。个人的自我怨恨在这里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少许的自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振奋人们精神,但却带有极大的负面效应,它会防碍个人作出建设性的努力,甚至会导致自我认同的崩溃。因而,对于每一个应考者说,必须注意防止这种病态心理的影响和侵蚀,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缺陷不因自己的特长而沾沾自喜,也决不因自己的不足而妄自菲薄。"虽然人不需要绝对地认同自己,但是人绝对需要认同自己"。或许,我们能够从这句话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
(四)克服投机心理
投机取巧心理同侥幸心理有着较大的相似之处,两者的共同特征是备考者自身投入不足对待学习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勇气。复习过程中主要的精力不是用于掌握、巩固和深化已学的知识内容上,而是专注于各种各样的舞弊技巧。将自己应试的成功寄托在监考老师的疏漏之上,以便在考场当中能够运用舞弊技巧,投机作弊,必然会以失败告终。一个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当以十分努力一分胜利的思想去争取应考的成功"。
(五)保持强健的体魄
备考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消耗巨大的精力和能量。没有十分分头的体魄为后盾,应考者便无法顺利地度过这一段艰巨的历程,更不可能取得考试的成功。因此,为了增强自己在的考场上的实战能力,每一个应试者都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强自身的体质。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不打疲劳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例题安排时间,追求事半功倍之绩效。同时,在饮食上要注重营养的调节与增补,多吃鲜蛋、大豆等既能强化脑力,又可以增强体质与体能的食物。使自己的身心不因备考过程中超负荷的劳动而损害,并且储备好弃沛的精力去迎接严竣的挑战。
四、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较多,许许多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吸收,因而备考任务繁重。而且,大多数报考者都已参加工作,精力极为有限。要想消除或减轻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只能在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功夫。掌握和运用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在这里便是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时间极为有限的应试者来说,在备考过程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将大裨益。(一)心象法
心象法,也叫回忆反思法,是在运用各种记忆原理的基础之上,借助于形象、联想及感觉来重温
过去已经学到的知识。大多数人在阅读之后所获得的知识往往并不会深深地镌刻在脑海中,很大一部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研究表明,学习过后的24小时之内,所学东西的80%都会被忘记。最后留下的必然只是一些零散的信息。由于理解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已经在头脑中销声匿迹,吸收新的信息便自然困难。在这种状态下,应考者学习起来必然非常吃力,记忆也残缺不全。"整个学习、理解和记忆过程都是枯燥乏味和充满艰辛的。这就要求我们勤于复习,在再次阅读或回想过程中随时将原来漏掉的东西补上,以便在学习、理解和记忆三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使备考过程轻松顺畅地进行。当然,回忆反思不是专注于具体事物和形象,而是靠潜意识来回顾以往的经历和体验。以关键性的记忆形象为中心来构建一个多维的、形象的心象记忆图,将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有机地衔接起来。
心象法的运用,没有固定模式,也无需制定一个严格的计划。关键是结合自身情况持之以恒,,反复进行。为了提高效率,每一个应试者都应该搞清楚自身的记忆节奏(即记忆力的与低潮出现的时间及持续过程的长短)并根据记忆节奏找出整个学习期间那些高效率的时间段,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复习。一般来说,学习初期和末期所学的东西以及相互联系的或突出的东西,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的痕迹往往较为深刻,而在学习中段所学的以及那些彼此毫不相干的知识则易于被遗忘。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人的记忆痕迹彼此之间会互相抑制和逆向抑制,顺向抑制则刚好与此相反它是指人们在连续记忆相似的东西时,后来的记忆抑制原有记忆的现象。两者交互作用,就会使记忆衰退。但是,最先的记忆虽然也要受到逆向抑制的影响,但在它之前没有更先的记忆,因而它便免除了顺向抑制的作用。与此同理,发生在最后的记忆虽然受到顺向抑制的作用,但由于它后面再也没有别的记忆,因而不可以不受逆向抑制的影响。正因为这样,最初与最后的记忆,才会比中间的记忆更深刻,更持久。因此,我们应该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学习初期或末期来记忆。而且,一个人学习持续的时间也并非越长越好。应该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和习惯来决定。一味地争时间并不可取。因为,较长一段时间不休息,不只是增强了应试者的疲劳与困倦,而且还会使他的回想力也越来越弱,前后信息之间的大量联系也因此而被割断。这种做法有时真是得不偿失,远不如稍微增加一些休息的时间与次数,一来使自己身心不断得到放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因为休息期间大脑有机会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从而使下一阶段的学习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备考者的理解力以及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也因此而得到加强。总之,休息期间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不是比持续学习少,而是更多。
回忆反思法可以在任何时刻进行,通常情况下临睡前的效果最好。备考者首先应该粗略地浏览一下备考内容的主要部分,理出一个大致的框架,在思想上明确彼此之间的联系,然后将相关的内容串联起来,以加深记忆,增强理解。待反思结束以后,最好对照检验一下回忆的准确程度。这样,那些尚未记忆的以及记忆不太确切的信息便会在你的头脑中比平常留下更深的印象。
(二)交替推进法
同一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于人脑的程度有一个递减速的倾向。当你一口气记下某一学科的大量知识时,或许自我感觉颇为良好,但事实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持续记忆类似的内容过久,记忆力会急剧下降。为避免这种状况,备考者应该很好地运用交替推进法,即在备考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各门学科的备考时间,通过各科交叉复习的做法来提高备考效率。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较多,仅公共基础知识就分为政治、法律、行政学、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以及公文写作五个部分。每一个科目都有自身相对独立的知识内容对于备考者大脑皮层的刺激将会逐渐减弱。而且还会引发大脑疲劳以及思维定势的形成,由此导致备考效率的下降。因此,应试者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知识内容的调节与搭配,不宜连续学习在内容和特点方面相近似的科目,应使前后学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对比差异。比如有的人心理素质较好,能够沉着、冷静地对待外界的各种压力使自己免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和冲击,整个备考过程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而有的人则心理素质较差,不仅不能冷静地对待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且也不能正确评价和正
视自身的实力,往往表现为缺乏信心,情绪变化较快,让自己受制于外界的各种压力。在交替推进的过程中,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制订的复习计划甚至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因而极为被动。再如,有的人身体素质较好,持续学习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觉得疲劳。而有的人则体力不支,复习一会儿便觉得头晕脑胀,昏昏欲睡,头脑里一片混乱,必须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之后才能继续。两者交替备考的间隔时间便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每一个备考者在运用交替推进法时必须以自身状况为依据,切忌盲目、机械地模仿别人。当然,各门学科之间的备考间隔也并非绝对地固定不变。它应根据身体状以及实际的备考效率等因素来进行灵活安排,不可强求。当自身感到复习效率开始下降时,就应适时地转向复习其它科目,完全没有必要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三)点面结合法
点面结合法,是指在备考过程中既注意各个知识内容和要点的把握,同时又弄清楚它们之僮的横纵联系,掌握知识内容的总体框架。做到既抓点带面,又以面扶点。但同时也不是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
备考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处理好点面关系。如果只注重学科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彼此之间的相关联系,便会使备考内容成为一盘散沙,导致备考者应变能力下降。在考试过程中,一旦碰到题型翻新,测试的内容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提问的角度发生改变时,考生便会束后无策。面对的试题似曾相识,但又不敢或不能确定。考试成绩当然难如人意。此外,只注重对于学科整体框架的把握,而忽视记忆具体的知识内容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这样虽然能够从知识的关联性以及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上来掌握备考内容,并且能够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但却很容易使考生所给出的答案走入空洞无物的误区,结论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持,缺乏说服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考试成绩。可以这么说,能否处理好点面关系,是考试成败的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无论是传统模式的考试,还是新近兴起的标准化考试,都要求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当然两者在做法上各具特色。传统考试的准备以考试目标为导向,要求紧紧抓住与之相关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旁及与这些难点和重点相关的其它辅助内容,分清主干和枝叶,在把握住重点与非重点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来掌握备考的全部内容。标准化考试则与此有所不同。它的考试目标不很明显,通常借助于许多极为分散的测试点来反映,而测试点的分布又以考试科目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为依据。全部内容组成了一个严密的网络体系,因而要求考生既要把握各门学科教材中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又要对它们进行相关分析,力求从整体结构上予以把握。
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备考,考生应从了解各门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入手,以章节目录为线索和依据拟出一个涵盖了各部分内容的整体框架,然后对具体的内容再进行整理和分类。弄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在备考过程中平均使用力气,对于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和重要性,仍需作出客观的区分。在重点章节和内容上应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而对于一般的内容则可粗略一些。为了准确把握各门学科的重点之所在,考生可以参照一下考试大纲。当确定了某一科目内容的主体结构之后,就应以这些主干为线索,采取"抓干、摸枝、再及叶"的办法逐层渐进地拓展以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的行政学为例,其整体框架由行政机构、行政领导和公务员制度等部分构成。把握了这些主干部分只是复习的第一步,必须由此而进一步深入下去,亦即摸枝及叶。拿行政体制来说,其枝为行政体制的构成和行政体制的构成和行政体制改革等,而行政体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则是它的一部分枝叶。其它科目也大体可以仿照这种模式进行备考。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机械记忆的枯燥乏味感,而且还有助于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以形成良好的应式基础。
(四)联想记忆法
在备考过程中,有一些人总是抱怨自己记忆力差,常常丢三落四,甚至出现严重的记忆中断,对于以前学过的东西,很长一段时间都回忆不起来。为此苦恼不堪。导致这种记忆缺陷与差错的原因主要在于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各个器官的协同配合能力较差。注意力分配不均,只是专注于具体知识内容的记忆,大
脑皮层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受激状态,因而造成记忆模糊或不完全,各种已经贮存的信息之间的联系不时中断。在考试过程中,由于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时间限制和要求,心中焦虑感及压力都较强、极易造成答题失误,使得前功尽弃,以至从考场上几下阵来。
其实,这种情形完全可以避免。只要考生能够熟练掌握联想记忆方法,便可以大大减少这方面的失误。联想记忆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将有关的事项集合起来进行记忆,在头脑里建立起各方面知识内容之间的生动联系,其目的是增强头脑的总体活力。这样做不仅比孤立地记忆某一件事容易得多,而且也能够记忆得更加长久。为了使我们所学习的内容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不仅清楚、深刻地贮存在头脑中记忆的仓库里,而且还在需要时能够自由地提取,我们应该训练自己的放任联想能力,灵活地运用自身的记忆系统。在考试目标以及整体框架的导引下进行备考,加强应考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适应性训练。信息联系发生暂中断时,不要惊慌或焦躁,不防将此问题暂搁置,将注意力投入到下面的试题上去,以免影响对于其它试题的解答,待做完其它试题之后,再回过头来考虑原来被搁置的问题,或许这时候茅塞顿开,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五)自测与互测结合法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往往只注意知识容量的积累,也就是一味地往自己头脑里灌注,追求对于尽可能多的信息量的占有。而很少关注自己是否真的已经吸收、消化了。由于缺乏对于知识的辨别与检验,考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已经学到了什么东西,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心里更是没谱,因而在备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并且往往会产生记忆减退,效率下降等不良感觉,畏难情绪随之产生甚至还会对考试丧失信心。
备考是应试的前提,同时也是应试成败的关键。其内涵较为广泛,技巧很多,分述如下:一、增进自身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报考
“自我判断是人生的罗盘。”了解自我的兴趣与爱好,以及正确、客观地评价自身的能力和缺陷,是每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所不可回避的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虽是一句毫无新意的老生常谈,可是它却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一无是处,同样也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囿于自身能力的缺陷,一个人不可能胜任任何工作。因而,寻找一个有利于发挥自身能力的工作职位,便是每一个人都十分关心的事情。对于那些希望加入国家公务员行列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国家公务员的职业资格,除此之外还有其它重要的追求,也要相应地给予适当的考虑,譬如考试通过后可能从事的工作是否适合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等等。这在现实生活中便表现为考生在报考时的踌躇与果断。了解自我,主要是了解自身的兴趣与特长,明确自身的能力和规避存在的缺陷,在自己的内在素质与外在工作的要求相协调的情况下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兴趣、性格与能力构成了人的个性的大部分内涵,因而,对于自身个性的确认便是考前准备工作的第一步。一般说来,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且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也是一个人同其他人相区别的精神面貌和心理面貌。它包括人的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过程的特点等多方面的内容。任何一个人所具有或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经常出现,因而比较稳定。有的却只是偶然的现象,只有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才是个性的构成要素。个性也因此才享有稳定性的特点。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将人们从精神及心理面貌上区别开来。依据一个人的个性来预测他在各种不同情境下将会采取什么行为,其实这也是对一个人进行了解和使用的依据。
个性既带有天生的烙印,同时又有更多的后天色彩。人们所处的情境与环境时刻都对个性特征产生影响,因而个性也表现为一个易变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个性就如面孔一般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千人千面”的个性导致了人们的个性倾向性及其它心理特征也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象。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人们有的安于现状,有的积极进取,这便是典型的个性倾向性的差异。再有,人的意志活动也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如有的人脾气暴躁,情绪易于形于色;有的人则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发脾气,给人一种慢性子所具有的柔和的感觉。个性倾向性是人的积极活动力,其它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受它的制约和左右。占主导地位的个性倾向性引导人们相应的意志努力,并使人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之中,同时伴随着积极的活跃的智力活动。如果一个岗位的任职要求与任职者的个性特征之间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协同与契合,则不仅能够促进任职者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因而,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定位,便是其它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
二、学会控制情绪
情绪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感受和体验。它影响着人的活动及身心健康。情绪产生于人的需要,并和人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在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我们往往感到犹豫和彷徨;当追求受阻,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及高度的注意力的时候,紧张、焦虑、烦恼和忧愁等就会占据我们的心灵。这种消极情绪是人生的大敌。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所面对的最大危险往往不是来自对手,而是自身的不良情绪,因为消极情绪常给人的心理增添巨大压力,使人心事重重,失去正确分辨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行为有时甚至脱离一般的规范。此外,消极情绪还会扼制人的创造性思维。因为人一旦产生了消极情绪,所有的兴奋点都集中于此,从而导致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想象力缺乏,以及理解力的下降、适应环境的能力随之丧失,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创造性思维便无从产生。
然而,情绪如波,它一直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时而积极,时而消极,两者之间的交替具有周期性。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各自的作用都有利弊。但一般说来,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似乎更大一些,导致悲剧性结局的可能性也更大。研究表明,情绪糟糕的时候,一个人就在心理力量上解除了武装。此时,他不但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原来已具备的能力或熟练技巧都无从发挥,有时甚至连正常的生活都不能维持。在这种状态中进行竞争,只能一败涂地。
对于国家公务员报考者来说,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考试的成败。在备考过程中,我们时刻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刺激与干扰,情绪波动幅度和频率都较大。尤其是那种令人压抑的竞争氛围,很容易使各种不良情绪侵入我们的心里,彼此纠集,沉沉地压在心上,想到即将到来的考试,想到一个个高深莫测的竞争对手,又想一想亲人和朋友的期待以及不可预知的结果……紧张、焦虑、担心以及压迫感便会一齐涌上心头。
虽然一个人无法每时每刻都保持恬静与愉悦的心境,同时也不能使自己免受情绪波动的冲击和影响。但却可以运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我们抱定选择快乐的态度,就能通过很多办法来抵制、转移或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让它在我们的心里引起不良反应,或者尽可能小地减少这种消极反应。有时还可以促使它向积极、有益的方向转化。这是应该并且也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不但情绪可以影响行为,而且反过来行为也可以影响情绪。
摆脱不良情绪,我们首先需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使之尽快转移到那些最有意义的或最能使自己感到自信和充实的事物上去。这里的关键是心里减少外界刺激的输入量,缩小并弱化其影响。要将这种刺激和烦恼分割开来,逐个击破,决不把它们相互联系起来进行思维和综合。当内心某种强烈的情绪冲动既无法发泄,又不能加以扼制时,升华便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即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更加振作起来。也可有意识地采取其它一些行动,以一种新的刺激来抵消原有刺激的作用,最终使自已的精神由被动转向主动。
要做到控制和掌握情绪,就需要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善于以乐观态度对待外界的各种刺激。一个人自制力的强弱在这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它是任性与惰性的对立面,而且只有它才可以阻止情绪本身所具有的那种不顾一切后果的倾向。
总之,只有学会控制情绪,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三、心理、生理状态的调适
成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不仅需要超群的智力,而且还必需具备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应试竞争,都不只是纯粹的知识能力水平的较量,而是应试者身心素质的全面竞争。要想获胜,一方面要利用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力量,尤其是发挥出自己的心理力量。
(一)克服恐惧心理,树立必胜信念
沉闷压抑的竞争气氛是对应考者身心负荷能力的一种检验。它往往会在应试者的内心引起恐惧和焦虑。“我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成功”、“我总觉得其它人都比我厉害”。对考试成功过于迫切的期待,以及自己相对优势的过分专注,导致这些令人焦虑不安的念头贯穿于整个备考过程。特别是随着考试时间的日益迫近承受考试负荷的心理或生理机能都将日渐削弱和衰竭,继而心慌意乱,无法使自己全身心地进行备考。严重的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情感、思维和行为的僵化。此时,人失去了自主选择能力,只是消极地受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惰性的支配和控制,无法脱身,也不能前进。在解答试题时,就感到思维紊乱,无从下手,大大影响了自身真实能力与水平的发挥。要摆脱这种困境,我们首先必须战胜自己,强化自身的心理力量。在思想上和习惯上同自己的惰性与畏怯等弱点进行斗争。应该明白,恐惧并不等于软弱,也决不意味着无能。只要失败还没有成为定局,我们就还有成功的希望,也就没有任何理由消沉和懈怠。关键是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将自己从高度的焦虑当中摆脱出来。只要注意强化自我意识,我们就一定能够消除或减轻恐惧心理,获得竞争的胜利。
(二)克服侥幸心理
由于对自身缺乏冷静、理智的剖析,有的应试者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水平,忽视自身的缺陷及与别人的差距。他们将自己置身于一种虚幻的自我印象当中,时刻都对自己充满着一种病态的自信。把自己看作是“上帝的尤物”,天生便具有了人类的很多优点和长处,因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觉得自己能取得成功。正是这种盲目的自信强化了应试者的自负心理,以至在他们的个性心理系统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从而形成侥幸心理。其直接后果是麻痹大意,对待考试漫不经心,最终造成不可避免的失误。要克服这种侥幸心理,最重要的是端正参考动机,深入扎实地进行备考复习,切忌偷工减料。题目无论难易都需要认真对待,不可心存侥幸,指望考试过程中不会碰到难题,以给自己减轻负担。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咎由自取,必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此外,还要防止一些不良的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增强自我主体意识,使自己免受各种社会思想及它人的言行所左右。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追求的目标奋力迈进。
(三)克服自卑心理
骄傲是不可取的,但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陷入自卑的陷阱。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或对此估价过低,将自己描绘得一无是处,在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获胜的勇气和信心,行动起来畏手畏脚,没有果断和魄力,都是自卑的表现。就其实质来说,自卑同骄傲、自负具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内心空虚和自我怀疑的外化征象。自卑或自责,实际上是在回避某种自己不愿接受的现实。个人的自我怨恨在这里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少许的自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振奋人们精神,但却带有极大的负面效应,它会妨碍个人作出建设性的努力,甚至会导致自我认同的崩溃。因而,对于每一个应考者来说,必须注意防止这种病态心理的影响和侵蚀,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缺陷,不因自己的特长而沾沾自喜,也决不因自己的不足而妄自菲薄。“虽然人不需要绝对地认同自己,但是人绝对需要认同自己。”或许,我们能够从这句话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四)克服投机心理
投机取巧心理同侥幸心理有着较大的相似之处,两者的共同特征是备考者自身投入不足,对待学习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勇气。复习过程中主要的精力不是用在掌握、巩固和深化已学的知识内容上,而是专注于各种各样的舞弊技巧。将自己应试的成功寄托在监考老师的疏漏之上,以便在考场当中能够运用舞弊技巧,投机作弊。一个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当以十分努力一分胜利的思想去争取应考的成功。
(五)保持强健的体魄
备考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消耗巨大的精力和能量。没有强健的体魄为后盾,应考者便无法顺利地度过这一段艰难的历程,更不可能取得考试的成功。因此,为了增强自己在考场上的实战能力,每一个应试者都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强自身的体质。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不打疲劳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追求事半功倍之绩效。同时,在饮食上要注重营养的调节与增补,多吃鲜蛋、大豆等既能强化脑力,又可增强体质与体能的食物。使自己的身心不因备考过程中超负荷的劳动而受损,并且储备好充沛的精力去迎接严峻的挑战。
四、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较多,许许多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吸收,因而备考任务繁重。加之大多数报考者都已参加工作,精力极为有限。要想消除或降低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只能在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功夫。掌握和运用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时间极为有限的应试者来说,在备考过程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将大有裨益。
(一)心象法
心象法,也叫回忆反思法,是在运用各种记忆原理的基础上,借助于形象、联想及感觉来重温过去已经学到的知识。大多数人在阅读之后所获得的知识往往并不会深深地镌刻在脑海中,很大一部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研究表明,学习过后的24小时之内,所学东西的80%都会被忘记。所剩的必然只是一些零散的信息。由于理解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已经在大脑中销声匿迹,接受新的信息的能力便会大大降低。在这种状态下,应考者学习起来必然非常吃力,记忆也残缺不全。“整个学习、理解和记忆过程都是枯燥乏味和充满艰辛的。”
这就要求我们勤于复习,在再次阅读或回想过程中随时将原来漏掉的东西补上,以便在学习、理解和记忆三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使备考过程轻松顺畅地进行。当然,回忆反思不是专注于具体事物和形象,而是靠潜意识来回顾以往的经历和体验。以关键性的记忆形象为中心来构建一个多维的、形象的心象记忆图,将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有机地衔接起来。
心象法的运用,没有固定模式,也无需制定一个严格的计划。关键是结合自身情况持之以恒,反复进行。为了提高效率,每一个应试者都应该搞清楚自身的记忆节奏(即记忆力的与低潮出现的时间及持续过程的长短)并根据记忆节奏找出整个学习期间那些高效率的时间段,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复习。一般来说,学习初期和末期所学的东西以及相互联系的或突出的东西,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的痕迹往往较为深刻,而在学习中段所学的以及那些彼此毫不相干的知识则易于被遗忘。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人的记忆痕迹彼此之间会互相抑制和逆向抑制,顺向抑制则刚好,与此相反它是指人们在连续记忆相似的东西时,后来的记忆抑制原有记忆的现象。两者交互作用,就会使记忆衰退。但是,最先的记忆虽然也要受到逆向抑制的影响,但在它之前没有更先的记忆,因而它便免除了顺向抑制的作用。同理,发生在最后的记忆虽然受到顺向抑制的作用,但由于它后面再也没有别的记忆,因而不可以不受逆向抑制的影响。正因为这样,最初与最后的记忆,才会比中间的记忆更深刻,更持久。因此,我们应该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学习初期或末期来记忆。而且,一个人学习持续的时间也并非越长越好,应该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和习惯来决定。一味地争时间并不可取。因为,较长一段时间不休息,不只是增强了应试者的疲劳与困倦,而且还会使他的回想力也越来越弱,前后信息之间的大量联系也因此而被割断。这种做法有时真是得不偿失,远不如稍微增加一些休息的时间与次数,一来使自己身心不断得到放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因为休息期间大脑便有机会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从而使下一阶段的学习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备考者的理解力以及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也因此而得到加强。总之,休息期间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不是比持续学习少,而是更多。
回忆反思法可以在任何时刻进行,通常情况下临睡前的效果最好。备考者首先应该粗略地浏览一下备考内容的主要部分,理出一个大致的框架,在思想上明确彼此之间的联系,然后将相关的内容串联起来,以加深记忆,增强理解。待反思结束以后,最好对照检验一下回忆的准确程度。这样,那些尚未记忆的以及记忆不太确切的信息便会在你的头脑中比平常留下更深的印象。
(二)交替推进法
同一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于人脑的程度有一个递减速的倾向。当你一口气记下某一学科的大量知识时,或许自我感觉良好,但事实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持续记忆类似的内容过久,记忆力会急剧下降。为避免这种状况,备考者应该很好地运用交替推进法,即在备考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各门学科的备考时间,通过各科交叉复习的做法来提高备考效率。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较多,仅公共基础知识就分为政治、法律、行政学、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以及公文写作五个部分。每一个科目都有自身相对独立的知识内容,对于备考者大脑皮层的刺激将会逐渐减弱。而且还会引发大脑疲劳以及思维定势的形成,由此导致备考效率的下降。因此,应试者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知识内容的调节与搭配,不宜连续学习在内容和特点方面相近似的科目,应使前后学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对比差异。比如有的人心理素质较好,能够沉着、冷静地对待外界的各种压力使自己免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和冲击,整个备考过程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而有的人则心理素质较差,不仅不能冷静地对待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且也不能正确评价和正视自身的实力,往往表现为缺乏信心,情绪变化较快,让自己受制于外界的各种压力。在交替推进的过程中,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制订的复习计划甚至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因而极为被动。再如,有的人身体素质较好,持续学习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觉得疲劳,而有的人则体力不支,复习一会儿便觉得头晕脑胀,昏昏欲睡,头脑里一片混乱,必须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之后才能继续。两者交替备考的间隔时间便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每一个备考者在运用交替推进法时必须以自身状况为依据,切忌盲目、机械地模仿别人。当然,各门学科之间的备考间隔也并非绝对地固定不变,它应根据身体状以及实际的备考效率等因素来进行灵活安排,不可强求。当自身感到复习效率开始下降时,就应适时地转向复习其它科目,完全没有必要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三)点面结合法
点面结合法,是指在备考过程中既注意各个知识内容和要点的把握,同时又弄清楚它们之间的横纵联系,掌握知识内容的总体框架。做到既抓点带面,又以面扶点。但同时也不是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
备考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处理好点面关系。如果只注重学科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彼此之间的相关联系,便会使备考内容成为一盘散沙,导致备考者应变能力下降。在考试过程中,一旦碰到题型翻新,测试的内容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提问的角度发生改变时,考生便会束手无策。面对的试题似曾相识,但又不敢或不能确定。考试成绩当然难如人意。此外,只注重对于学科整体框架的把握,而忽视记忆具体的知识内容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这样虽然能够从知识的关联性以及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上来掌握备考内容,并且能够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但却很容易使考生所给出的答案走入空洞无物的误区,结论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持,缺乏说服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考试成绩。可以这么说,能否处理好点面关系,是考试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无论是传统模式的考试,还是新近兴起的标准化考试,都要求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当然两者在做法上各具特色。传统考试的准备以考试目标为导向,要求紧紧抓住与之相关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旁及与这些难点和重点相关的其它辅助内容,分清主干和枝叶,在把握住重点与非重点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来掌握备考的全部内容。标准化考试则与此有所不同。它的考试目标不很明显,通常借助于许多极为分散的测试点来反映,而测试点的分布又以考试科目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为依据。全部内容组成了一个严密的网络体系,因而要求考生既要把握各门学科教材中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又要对它们进行相关分析,力求从整体结构上予以把握。
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备考,考生应从了解各门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入手,以章节目录为线索和依据拟出一个涵盖了各部分内容的整体框架,然后对具体的内容再进行整理和分类。弄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在备考过程中平均使用力气,对于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和重要性,仍需作出客观的区分。在重点章节和内容上应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而对于一般的内容则可粗略一些。为了准确把握各门学科的重点之所在,考生可以参照一下考试大纲。当确定了某一科目内容的主体结构之后,就应以这些主干为线索,采取“抓干、摸枝、再及叶”的办法逐层渐进地拓展以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的行政学为例,其整体框架由行政机构、行政领导和公务员制度等部分构成。把握了这些主干部分只是复习的第一步,必须由此而进一步深入下去,亦即摸枝及叶。拿行政体制来说,其枝为行政体制的构成和行政体制改革等,而行政体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则是它的一部分枝叶。其它科目也大体可以仿照这种模式进行备考。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机械记忆的枯燥乏味感,而且还有助于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以形成良好的应试基础。
(四)联想记忆法
在备考过程中,有一些人总是抱怨自己记忆力差,常常丢三落四,甚至出现严重的记忆中断,对于以前学过的东西,很长一段时间都回忆不起来。为此苦恼不堪。导致这种记忆缺陷与差错的原因主要在于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以致各个器官的协同配合能力较差。注意力分配不均,只是专注于具体知识内容的记忆,大脑皮层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受激状态,因而造成记忆模糊或不完全,各种已经贮存的信息之间的联系不时中断。在考试过程中,由于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时间限制和要求,心中焦虑感及压力都较强、极易造成答题失误,使得前功尽弃,以至从考场上败下阵来。
其实,这种情形完全可以避免。只要考生能够熟练掌握联想记忆法,便可以大大减少这方面的失误。联想记忆法的最大特点是将有关的事项集合起来进行记忆,在头脑里建立起各方面知识内容之间的生动联系,其目的是增强头脑的总体活力。这样做不仅比孤立地记忆某一件事容易得多,而且也能够记忆得更加长久。为了使我们所学习的内容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不仅清楚、深刻地贮存在头脑中记忆的仓库里,而且还要在需要时能够自由地提取,我们应该训练自己的放任联想能力,灵活地运用自身的记忆系统。在考试目标以及整体框架的导引下进行备考,加强应考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适应性训练。信息联系发生暂中断时,不要惊慌或焦躁,不妨将此问题暂时搁置,将注意力投入到下面的试题上去,以免影响对于其它试题的解答,待做完其它试题之后,再回过头来考虑原来被搁置的问题,或许这时候茅塞顿开,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五)自测与互测结合法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往往只注意知识量的积累,也就是一味地往自己头脑里灌输,追求尽可能多的信息量的占有。而很少关注自己是否真的已经吸收、消化了。由于缺乏对于知识的辨别与检验,考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已经学到了什么东西,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心里更是没谱,因而在备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极大的盲目性,由此便会产生记忆力减退,效率下降等不良感觉,畏难情绪随之产生甚至还会对考试丧失信心。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考生可以在备考过程中运用自我测试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认真分析检测结果,从中发现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达到拾遗补漏,强力长志的目的。自我测试最好能够同自己的备考活动协调一致,其具体的实施应依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等因素进行灵活的安排,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备考内容和目标的理解,大胆推测必考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分类,通过有意识地为自己设计一些试题,这些试题的表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然后作答,再与教材相对照,以判明正误。这样就可以为自己以后的复习确立重点,同时也保证了备考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