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范文

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

第1篇

一、加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

1、冀唐学院图书馆全员培训计划

为逐步提高全体馆员的业务素质与技能水平,掀起学习型图书馆建设的热潮,我馆拟制定2021年全体馆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与图书馆知识更新活动计划:

①实施业务岗位培养计划

2021年拟制定实施业务岗位培训计划,各业务部门要时刻关注各类培训的动态信息,按岗位工作需要组织馆员外出参加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可包括数字图书馆技术应用、参考咨询服务、阅读疗法、文献编目、读者服务等等。外出培训者要形成书面汇报在馆内部讨论交流。

②选派馆员赴先进馆学习交流

2021年拟选派馆员赴先进馆学习交流。分期分批组织骨干力量到市内优秀图书馆参观学习,增强馆际交流和协作,扩大宣传我院、我馆的知名度。赴先进馆学习交流的馆员要认真做好学习交流笔记,形成书面报告在全体馆员大会上介绍学习心得和体会。

2、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做好国图、省图、市图三级学会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培养全体人员的学术科研意识,并积极组织人员进行课题申报和论文撰写工作。

二、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1、根据预算计划制定和完成采购任务

在图书采购工作中,加强与教学、科研部门的联系,完成配置、采购、预订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相关的图书;采取现场采购、书目选购、到出版社采购等多种方式,拓展采购渠道;进一步推进生物医学类图书的采购工作,在保证种类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生物医学类图书的复本数,以保证数量和品质。认真分析馆藏结构现状,全面了解学校学科、专业建设需求,常态化做好读者需求调查工作,做好馆藏结构现状分析。对于建馆以来的所有图书进行分类统计,并结合文献利用率等相关数据,做好馆藏数据分析,为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打下良好基础。

2.完成期刊招标、现刊签收等工作

在组织2021年期刊招标的过程中,注意总结以往经验,捋顺招标流程,充分准备各种招标材料,保证期刊招标工作有序推进,圆满完成。

积极与期刊供应商联系,确保每周的期刊都能及时送达,以保证期刊的到刊率。及时完成期刊,特别是医学专业期刊的签收、交接工作,仔细核对期刊配送单,做到期刊不积压、不滞留,第一时间送交各个期刊分配地供读者使用。

在装订完成后,尽快对2017年合订本期刊进行数据加工和典藏。

三、加强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和建设

1、加强图书馆门户网站的建设。加强图书馆门户网站信息更新的时效性,将最新的信息资源传递给广大读者。时时关注新数据库试用等信息,使读者第一时间尝试体验;及时更新资源动态,将更新、更好的资源推荐给读者。同时尽快完善非书资源管理平台的功能,及时上传馆内随书光盘资源,并适时增加教育学习及其它视频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向读者宣传介绍该平台,提升该资源平台的访问利用率。

2、做好各项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保障全馆业务的正常运行。定期主动巡查馆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使用情况;安排专人针对馆内PC机进行常规维护工作;安排专人对馆内服务器进行定期维护,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建立电子设备档案,做到心中有数。

四、加强读者服务工作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

我馆搬迁后,读者服务工作已经形成非常人性化的“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模式集“藏、阅、查、咨、借”于一体,图书馆服务功能不是按条线而是按块进行分割,阅览室已不只承担书刊的借阅功能,馆员已不再承担简单的借借还还、上架整架的“二传手”角色,信息查阅、咨询服务已成为大部分馆员都须面对的课题。现代高校图书馆要求馆员成为信息资源管理者、网络向导、咨询专家。随着角色的转变,拓展知识面、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成为图书馆员刻不容缓的任务。图书馆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不断加强馆员的业务培训,以适应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2、继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高校图书馆应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促进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建设,激励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做好2021年书香文化节活动的准备工作,努力把书香文化节办成一个读者积极参与的、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品牌活动;继续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纪录片放映活动。

3、开展“利用图书馆知识”的宣传教育。一是充分利用利用多种媒介对图书馆进行宣传,如馆内广播、LED全彩屏、博客、网站、院报、展板等,帮助读者学会利用图书馆,更重要的是吸引更多的读者开发和利用图书馆资源;二是对每年入学的新生做好入馆教育工作,使他们尽快地了解图书馆并走进图书馆。三是和系部合作,定期做好“新书推荐”工作,以引导读者更充分的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这样既可使图书在动态流动中加快周转和流通,同时又能唤起读者的阅读意识与信息意识;四是继续办好一小时讲座,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4、深入开展阅读指导工作。通过好书推荐,积极引导读者读好书,激发读者的读书热情。根据我院师生情况,我馆每周拟向读者推荐50种精品图书;积极开展阅读指导工作,对需要帮助的读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并对读者做有针对性的导读工作。

五、加强医学信息检索课程建设

2021年,我们要继续围绕“教学与科研”这一主线,一是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适当调整教学进度;二是要进一步规范教研活动,将教研活动制度化。教研室固定的教学研究会议时间定于每周五上午,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互帮互评,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切忌流于形式;三是要构建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学体系,创新适合于本院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能够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能深入学生中去;四是要鼓励、教授学生积极开展毕业设计与科研活动。

努力打造以医学信息检索课程为中心,多门辅助课程为支撑的专业课程结构。不断深化医学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层次,针对部分专业有毕业设计的应用要求,调研适时将选修课程改为必修课程进行教授,从而提升课程教学与评价的质量。而针对相关专业可以增设医学信息学和医学论文写作等课程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也可增设到图书馆一小时讲座当中,及时、便捷的为学生提供相关课程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推进新版教材的使用工作,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新的需求与教材内容中的疏漏等问题,适时开展第二版教材的编写工作。

六、加强管理,严格制度

1、继续坚持做好每周一下午部主任例会制度。

2、继续做好考勤工作,严格执行学院请销假制度和考勤办法。

3、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继续健全图书馆档案管理制度,使本馆各类档案、文件资料不遗失,查阅方便。

第2篇

计划的内容远比形式来的重要。不需要华丽的词藻,简单、清楚、可操作是工作计划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幼儿园图书管理员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供大家阅读。

幼儿园图书管理员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一、现状分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书籍是人类永远的朋友,也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源泉。为了让幼儿有随时接触图书的机会,以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我园增设了一个专门的幼儿阅览室。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年龄特点,配备了适合大、中、小班阅读的各种类型的图书,所有图书定期更换。图书室的创建,将为孩子们打开另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

在上学期中幼儿们进入图书室后选择书籍时显得比较混乱,看书习惯有待提高。为了使我园的阅览室再攀高峰,也为了更好的让幼儿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图书室工作担负着自我超越的艰巨使命。

二、活动目标。

(1)小班:

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2)中班:

能更有效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发展幼儿完整语言,促进幼儿良好的个性发展。

(3)大班:

更好地提高幼儿语言创新的能力和意识。

三、材料投放。

(1)座位可为幼儿提供各种舒适的坐椅或坐垫,比如可爱、舒适的小椅子,厚而软的地毯块或大枕头。提供给托班幼儿的座位还应考虑安全因素。舒适的座位可让幼儿产生像在家中阅读一样的感觉,从而吸引更多的幼儿进入图书室阅读。

(2)书架可根据需要,摆放各种类型的儿童书架(如悬挂式书架、可移动的书架、立式书架等)和储物柜来陈列和储存图书。书架摆放在边界处,起到分割区域的作用。

(3)辅助材料除了上面提到的`座位和书架等物品外,图书室中还要配备一些辅助材料。下面列出一些在图书室中有助于幼儿学习读写的材料:图书室登记册,可以记录幼儿进入图书室阅读的次数、时间、所阅读的图书等信息;图书之外的其他文字材料,如书单、文字标识等,可以增加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

(4)图书的选取在图书室,教师可以投放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但是,不管怎样,图书都应是图书室的主角。在选择图书时,除了要考虑幼儿发展水平、与课程的结合等基本因素外还应考虑以下可能影响图书室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图书的数量,需要提醒教师注意的是,不要把所有的图书一次性陈列出来。因为过多的图书会增加幼儿选择的难度,使他们疲于选书而疏于阅读。所以,在图书上架之前,教师能按主题将图书作个分类。

四、实施过程。

图书室的创设固然重要,有效利用更是不可忽视。有效利用才能使图书室的作用得以彰显。

(一)加强阅读指导

毋庸置疑,要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前提就是要让幼儿乐意进入图书室。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办法就是设法让图书室更富有吸引力。舒适的环境和有趣的图书是吸引幼儿进入图书室阅读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想让他们常常进入图书室,并能长时间停留在图书室,就需要教师采取灵活的阅读指导策略。

如,制作图书室"小广告",鼓励幼儿在图书室使用玩偶讲述故事,让幼儿分享在图书室创作的书写或绘画作品,等等。

(二)制订图书室阅览规章制度

1、幼儿人数:每次每班进入图书室的人数限制在15人以内。

2、保证时间:每班需按照时间安排遵守(时间,如有外出学习等特殊情况,请提早一天自行安排好。

3、幼儿看书要求:幼儿在看书时尽量要做到物归原处、物还原样。阅读时保持室内安静,椅子轻拿轻放,爱护图书等等。

4、对教师的要求:每位教师要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后有反思。要耐心、细心指导幼儿读书,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日常管理。

1、老师要对破损的书籍进行及时的修补和调换。

2、每位老师带领幼儿阅读后进行及时的清扫,使阅览室保持空气清新、整洁干净的读书氛围。

3、将记录表、时间安排表上墙,便于检查和自查。

幼儿园图书管理员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图书室规程》为依据,根据学校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认识新时期学校对图书室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图书室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图书室在教学、科研和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价值,使图书室的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本学期,图书室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图书室的标准扎实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图书室的育人功能。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图书室工作。

三、具体工作:

(一)加快建设,提高标准。

加强图书室工作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认真学习《幼儿园图书室规程》和各类业务书籍,确保图书室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规范管理,认真服务。

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和学生开展外借、阅览、宣传推荐工作。本学期调整学生借还书的周期,增加借阅量,保证让学生能看上书、看好书。师生阅览室的开放确保定时准时,并做好休息日的开放工作。由朱莲老师负责图书室的日常工作,图书固定资产的登记、借还书等工作。

(三)加强指导,开展活动。

要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文献知识和图书室知识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包括阅读内容、读书方法、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要经常宣传好书、新书,向学生推荐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刊。充分发挥图书室的教育指导功能,加强教育指导。

(四)加强研究,科研管理。

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要加强研究,掌握科学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提高管理能力水平。

幼儿园图书管理员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一、指导思想

根据幼儿园的要求,强化图书管理,充分发挥图书室在教学教研和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价值,使图书室的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突出图书室在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阅读习惯和兴趣。

2、通过阅读使幼儿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故事内容、情节。

3、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鼓励幼儿讲述故事续编故事等。

4、感受文学中语言美。

三、活动时间

各班严格按照“部室活动安排表”按时进入图书室活动。

四、活动形式

1、集体阅读。选择短小精悍、有趣味、情节强的故事作为讲述内容。

2、自主阅读。幼儿根据需求自由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3、“小小广播员”讲述,推选1—2名优秀的有经验的幼儿为大家讲故事。

4、故事情节再现,情景表演。运用头饰、面具、玩偶等,分角色进行表演,加深幼儿的理解。

5、续编、创编故事。

6、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

五、活动流程

1、活动准备。教师讲解阅读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2、根据主题内容进行阅读活动。

3、活动总结点评。

4、活动结束,图书归整,填写记录表。

六、评估与反思

第3篇

关键词:图书;编目工作;队伍建设

一、现代化科学管理对编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加强对编目工作的宏观科学管理

第一,对急需的图书要实行紧急编目,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有些图书是教学科研急需的,它们具有新意、创意,表达了科学前沿动向。此类图书应采取“紧急编目”的方式。紧急编目必须遵循范围小、数量少的原则,其范围只限于教学科研需求的图书资料以及一些热门书。紧急编目既满足了特殊读者的需求,密切了与读者的关系,支援了教学和科研工作,又弥补了常规编目作业时间较长的不足。它体现出一切从读者着想,读者第一的新观念,其意义不可低估。紧急编目的作业方法:(1)需读者向采编部门提出申请;(2)只限部分x者有申请资格等。

第二,分类编目要规范化、统一化,提高编目工作的质量。图书的分类编目人员应严格地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以及《中国机读目录格式》的标准进行分类编目。此外,还应根据本馆的藏书特色以及适应新兴学科图书的特点,制定出本馆分类编目细则,使图书分类编目工作达到科学化、准确化、规范化的要求。因此,图书分类编目人员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和工作的责任心,把错分率减少到最低限度,以确保高质量的文献机读目录数据。

(二)加强对编目工作的微观科学管理

第一,图书馆领导要正确决策,科学分工。现代管理的一大特点是突出决策,没有决策就没有管理。馆领导应懂得、熟悉全馆业务,根据本馆的任务、规模、发展方向、人财物等对全馆工作合理部署、科学安排。在编目工作上,馆领导要了解采访对图书编目的制约,以及读者对编目工作的要求,合理配备编目人员,使编目工作与全馆业务工作基本平衡,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编目工作。

第二,安排编目工作时要考虑藏书建设对编目工作的影响。编目工作是依据采购人员每年提供的图书资料进行的,直接受藏书建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各图书馆的性质、类型不同,经费多少和年进书量大小均不同,而且受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藏书建设均不一致,因此编目工作量就得因馆而异。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难度比专科性高校图书馆的大。这就要求各馆根据所藏图书的学科内容对编目工作带来的深浅度不同,合理制定工作计划和指标。

第三,安排编目工作时要考虑目录体系和目录质量对编目工作的影响。由于各图书馆的类型、性质、藏书规模不同,目录设置上就各有差异,要求编目工作量也就不同。一个目录体系健全的馆同一个目录体系不健全的馆相比,工

作量将成倍的增加。除目录体系外,目录质量也是安排编目工作要考虑的因素。高质量的目录要求条目著录得准确完整,条目编制得完善,目录组织得科学系统。这一切付出的劳动必然比质量低的目录付出的劳动要大得多。因此在制定编目工作计划和指标时,一定要考虑以上因素,并有良好的工作设备做保证。

二、提高编目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对策关键是强化馆员队伍建设

(一)稳定骨干队伍

以相对较少的人力去完成较多的编目工作量,人员素质是关键,编目队伍必须精干。稳定队伍的关键是稳定人心,管理者要尊重和关心业务人员,重视感情投资,对编目工作的劳动价值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其工作成绩予以各种形式的鼓励和奖励,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稳定骨干队伍。

(二)开展业务学习

在业务学习提高上,中小型图书馆可向大型图书馆或专业编目公司派送实习编目员,去学习编目技术,增加编目实践经验。因为相比之下,大型编目单位文献数量多、类型全、实践经验丰富、技术实力强。通过实习可以增长见识,

锻炼能力,积累经验,有利于编目业务和技术上的提高,从而提高本部门的工作效率。此外,要引导编目员之间互相学习。如双方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则工作效率就会有一定的提高。编目人员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计算机硬软件的使用能力;学习和研究使用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种编目软件,如《中图法》第四版的机读版和其它机读版的编目软件。

(三)提倡业务竞争

效率的提高需要定额的不断突破,定额的突破需要一定的激励,而业务竞争是一种有效的激励,高效率往往在竞争中产生。编目定额是一种动态的变量,从计算机编目初始阶段的填工作单,到专门输入员输入到如今编目和输入的一次完成;从过去较低的定额到目前相对较高的定额,编目效率随着技术的进步、业务的成熟而不断提高。业务竞争可以加速这种进步和成熟,促进编目效率的提高。开展业务竞争应主要以效率为评判尺度,在分配上把利益与效率挂钩,工作实绩的论定应体现效率优先,做到评判公平,杜绝照顾,以达到鼓励突破,奖励先进的目的。

第4篇

[关键词]心理契约 馆员沉默 组织沉默 职业规划 图书馆管理

[分类号]G251.6

1 引言

高校图书馆馆员由于其教辅人员定位,在高校整个教师群体中普遍处于劣势,心态不平衡普遍存在。沟通和人际关系问题日益增加不仅仅存在于即将离退休的馆员中,一些刚刚到馆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也同样有工作士气下降、工作满意指数偏低的倾向。值得关注的是,在工作中,普遍有这样的共同现象:当馆员的个人意见与领导或同事的主张有明显的分歧时,在明明认识到图书馆中存在某方面的潜在问题,甚至馆员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评价时,馆员大多会选择沉默。馆员沉默行为限制了决策者获得多样化信息进而影响了组织决策和变革的效能。更重要的是馆员沉默阻碍了负面信息反馈,使得图书馆领导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高校图书馆馆员沉默实证研究

2.1 问卷调查与分析

笔者在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馆员中进行了,一次小样本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在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四个城市22所高等学校图书馆进行。调查者在问卷调查之前,首先向被调查人员解释问卷内容,避免被调查人员理解不同而产生误解,同时说明是一份匿名学术问卷,需如实填写等。此次发出问卷50份,回收45份,均为有效问卷。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问卷导语:“在图书馆工作中,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您保留了自己的看法、对同事的意见,甚至足一些好的建议,这是正常的事情。依据您自己的实际体会和现在您所处的这个图书馆背景,您在多大程度上因为以下每个题项所陈述的原因而保留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的。按照符合程度进行选择,并勾选题后相应的数字。”

在中国背景下,员工沉默由三个维度构成,分别是默许沉默、防御沉默和漠视沉默。本问卷是由12道题目组成的5点问卷,员工沉默的每个维度都包括四道题目。每道题目答案有1、2、3、4、5五个选择。“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基本不符合”,“3”代表“不清楚”,“4”代表“基本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在图书馆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每个维度的得分由四道题目得分进行加总而得,分数越高表明这种沉默行为现象越多。如表2所示:

该问卷中默许性沉默、防御性沉默、漠视性沉默以及总体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1、0.77、0.84、0.89。

2.2 高校图书馆馆员年龄、专业对沉默维度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选择三种沉默维度的比例相差并不悬殊,如图1所示:

默许沉默最多,可能因为图书馆馆员对领导和组织都缺乏足够信任,普遍认为自己的建议不会被采纳;防御沉默居中,可能因为调查对象中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图书馆馆员较多,他们选择避免人际隔阂和他人攻击而自我保护的防御性沉默行为较多;漠视沉默是第三,可能因为高校图书馆工作比较稳定,馆员对图书馆有一定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关心图书馆的改革创新,但又采用中庸之道,不愿发表见解,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2.1 高校图书馆馆员年龄对沉默维度的影响,对20-30岁年龄阶段的馆员影响平均分值较高的二级项目是1.1、1.2、1.3、2.1、3.3、3.4。这一阶段馆员比较年轻,中庸思维程度较低,对图书馆岗位工作熟悉后虽然认为自己的建议不会起太多作用,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讲出自己的意见,但对同事关系比较维护,很大部分选择默许沉默和防御沉默;

对30-40岁年龄阶段的馆员影响平均分值较高的二级项目是1.1、1.3、1.4、2.1、2.2、3.3。这一阶段馆员进入工作、家庭负担重的时期,中庸思维程度提高,大部分认为提意见没有意义,更加重视同事问的人际关系问题,“办公室政治问题”敏感,同事问和上下级间存在潜在的人际冲突,馆员迫不得已选择沉默,其中选择防御沉默和漠视沉默的比例提高。

对40-50岁年龄阶段的馆员影响平均分值较高的二级项目是1.2、1.3、1.4、2.1、2.2、2.3、3.1、3.3。这一阶段馆员进入中年后,中庸思维程度较高。鉴于图书馆行政岗位有限,很多普通岗位的馆员对自己的职业热情度降低,除了选择默许沉默和防御沉默,也有很多人选择漠视沉默。对图书馆工作的创新和改进兴趣降低,抱着“不多说也就没有太多责任”的想法。这个年龄层的馆员需要更多的情感激励。

12个二级项目对50岁以上馆员影响平均分值都很高。这个年龄层的馆员临近退休,与图书馆有很深的感情,关心图书馆的发展,适当的情况下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他们有相当高的中庸思维。高度中庸思维的馆员会思量领导行为背后的真正意图。判断领导是出于真心的“广开言路”或“面上工程”,不会轻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避免因为提不合领导心意的话语而遭到领导或组织的“报复”。

高校图书馆馆员年龄对沉默维度的影响见图2。

2.2.2 高校图书馆馆员专业对沉默维度的影响

高校按照学科建设,分为综合性高校和专业性高校,综合性和专业性高校图书馆馆员所选择的沉默维度结构有所不同。前者选择的3.3、2.4、2.3的平均分值较高,3.4最低,而后者选择各个沉默维度结构的比例近乎均等。综合性高校图书馆馆员在沉默维度的选择上,远低于专业性高校图书馆。如图3所示:

综合性高校图书馆馆员中图书馆学专业学科背景的较多,而这个学科背景的图书馆馆员受过职业教育,有较高的图书馆职业精神,在职业道德层面达到较高层次。他们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同度高,对图书馆组织的高度责任性和对事业的自觉性、能动性强。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组织中更容易出现组织公民行为,包括助人为乐,自愿帮助同事解决问题;对图书馆组织忠诚,保护组织免受外部威胁,在恶劣环境下保持对组织的承诺;图书馆员个人主动性强,为达成目标或提高绩效进行创新行为,为完成工作保持一种额外的热情,并自愿履行责任;在受到不公正或不舒适待遇时无怨言,“事与愿违”时能保持积极地心态,自己意见建议不被采纳,也能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运动员精神。这种职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图书馆组织中的馆员沉默行为。

专业性高校图书馆由于自身的学科特色,在图书馆用人上与综合性高校图书馆有很大不同。由于专业性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学科性,有相当大比例的馆员是本校毕业或本校学科背景,只有比例甚少的图书馆学专业人员。这些本校毕业的图书馆馆员由于未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十分缺少图书馆职业精神,迫于

就业压力,享受学校的“就业垄断”带来的工作待遇。但就他们心理而言,在图书馆工作只是谋生手段或跳板,更愿意到本校图书馆以外岗位工作,组织忠诚度低,并无对图书馆和专业的热情与期望。馆员大多数具有较高的中庸思维程度,导致专业性高校图书馆的馆员沉默更多,领导决策和组织变革更加困难。

3 从馆员的心理契约动态角度采取职业生涯管理对策

职业生涯管理是个人对自己和所处环境加深认识,形成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和战略,并获得有关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反馈的过程。处于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馆员具有不同的职业需求特点,与组织间的心理契约也各有特点。针对高校图书馆中馆员的沉默行为,应该采取职业生涯的分阶段管理对策,根据每个阶段馆员的心理契约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3.1 探索阶段(30岁以下)

一般指年轻人刚涉足工作岗位时期。这一阶段馆员的特点是:通过不断地自我认同,试探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他们不满足于某种固定的工作,流动率比较高。处于这一阶段的员工与组织的雇佣关系更符合过渡型心理契约的特点。这是一种相当不稳定的心理契约,组织与员工之间还处于一定的磨合期。这时如果出现心理契约失信的情况,则容易产生退出的行为反应模式,大多数人会选择到其他高校图书馆、档案馆、编辑部、出版社等工作;鉴于专业的就业面窄、就业压力大,而高校图书馆作为事业单位工作比较稳定,或者放弃退出。放弃退出后,最可能选择的就是防御性沉默和默许性沉默。

为了避免和阻止馆员沉默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阶段图书馆应该为馆员提供较多的职业成长机会,如岗位轮换、馆员内外部培训,使员工产生初涉职场的满足感、成就感,增加工作的自信心,使过渡型心理契约向交易型转变。

对于刚毕业分配到图书馆的大学生和新调入未从事过图书馆工作的人员,为了获得较宽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不要立即确定他们的工作岗位,而让他们在各个岗位上轮流工作一段时期,让他们亲自体验不同岗位的工作情况。经过这样的岗位锻炼,馆领导对新馆员的适应性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确定他们的正式岗位。在每个岗位上做好相应的馆员培训计划,如各学会和重点高校承办的分类、中外文编目、标引、检索和查新的培训班;鼓励在职图书馆员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包括在职考研、考博等。

3.2 确定阶段(30岁-40岁)

处于这一阶段的图书馆员,已经完成了职业探索过程,确立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这时他们最关心的是工作的发展和晋升机会。工作本身的成就感和不断发展的职业生涯是最大的激励因素,员工看重培训、公正薪资等期待因素。

这时组织和馆员之间更可能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交易型心理契约。馆员希望通过明确的工作绩效来满足自身职业发展的愿望。对于心理契约失信的反应更可能采取申述和破坏的积极方式。如果图书馆领导对馆员的一系列反应不能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敷衍了事,则会使馆员进一步丧失对组织的信任,最后导致大多数人的沉默,即组织沉默。组织应该从长远眼光出发,赋予员工更多的工作自,启动职业培训计划,帮助馆员提高各种工作技能,使交易型心理契约模式向平衡型方向发展。

这一阶段馆员更需要图书馆组织有效的公正激励。公正激励包括:①分配的公正,除工资、奖金外,在职位、工作内容等方面体现公平性;②程序的公正,领导者要及时公布组织制定的晋升计划与工作计划,通报有关晋升与工作内容的实际情况,公开条件,公平竞争,以法治馆;③人际的公正,在用人上,维贤维能,不唯亲,不存偏见。领导者要与馆员及时沟通,了解他们心理契约的动态变化,通过正确评价、奖励和晋升提拔,使他们看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成就感和树立信心。

3.3 维持阶段(40岁50岁)

处于这一阶段的馆员,期望能够在自己确定的职业领域获得相对永久稳定的发展,通过知识更新学习,期望保持已得到的成就和地位。这时馆员更注重福利、工作稳定与组织公平等协商的期望要求。图书馆与馆员之间可能形成平衡型的心理契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对于心理契约失信的反应可能是消极的、沉默的方式。

针对馆员这一时期特点,组织同样应该支持馆员提高适应内外职业发展机会的知识和技能,使馆员满足并保持高绩效的工作状态,满足馆员达成自我实现需求的愿望。这一阶段馆员更需要情感激励,需要领导的信任。馆领导要从内心信任馆员,相信他们会把工作做好;要时刻关注老馆员的工作和生活,积极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大力支持、鼓励和帮助馆员做好日常工作;应该重视对人才的情感激励,建立人与人、人与图书馆、主管与人才的“亲情”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营造馆员成就感。

3.4 下降阶段(50岁以上)

处于这一阶段的馆员,开始为自己退休作准备,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下降,更多地关注退休后的自由生活。这时馆员对组织的期望更在乎关怀、友善、协调一致的要求。这时更有可能达成关系型的心理契约,对于心理契约失信反应一般采取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或沉默。这时候员工的稳定性、忠诚度都较高,是准退休人。组织向员工承诺稳定的福利、经济支持的同时,创设一种让老员工充分展示丰富工作经验的机会,对新、老员工都将是一种激励,对于各层次心理契约向着长期信任稳定的方向转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虽然高校图书馆具有较好的薪酬福利,是一个相对很稳定的工作,但馆员更关注在这个组织中是不是能够不断地成长,是不是受到足够的关怀和尊重。在馆员沉默和组织沉默中,领导和组织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图书馆领导只有根据馆员的个人特性,用最适当的方式帮助馆员成长,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潜力为组织献计献策;只有打造良好的图书馆人际环境,才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领导必须清楚地知晓员工在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心理期望,进行有效沟通与管理,打破馆员沉默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郑晓涛,柯江林,石金涛,等中国背景下员工沉默的测量以及信任对其的影响,心理学报,2008,40(2):219―227,

[2]何轩互动公平真的就能治疗“沉默”病吗?――以中庸思维作为调节变量的本土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9(4):128―134,

[3]刘燕,黄维德心理契约的特征与失信模型――兼论对职业生涯管理的指导意义,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6(4):30―33

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关爱人、理解信任人、完善发展人。

当前图书馆界普遍认为: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工占75%。由此可见,图书馆员工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文献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操作者,图书馆员工的创新精神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因此必须在新世纪图书馆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管理手段,鼓励其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更充分地体现出员工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图书馆工作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笔者以为:“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凝聚力最强的手段之一。

1“以人为本”的诠释

图书馆史学家约翰逊(D·E·Johnson)在《西洋图书馆史》一书中指出:“在书籍和图书馆的历史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这里的“人”,既是指参与图书馆活动的读者,又指图书馆员。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需求,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存在,依靠的是图书馆员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人”—读者、馆员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支点。

众所周知,早在1929年,陶述先先生就提出,“图书馆,其要素有三:书籍、馆员与读者。”由此可见,除了图书就是“人”这个要素。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被服务的主体,是图书的受益者。馆员是图书馆的主人,是服务的主体。若没有书籍,何谈读者、馆员。有书籍,有读者,无馆员,书籍也不可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书籍一馆员一读者三者构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的路径。馆员是书籍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大量资料显示:“以人为本”,既包括读者,又不能离开馆员。在馆员与读者构成的图书馆“人”的这个要素当中,馆员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联系馆藏与读者的媒介。图书馆的馆藏要发挥最佳效益,读者要得到最佳的服务都是靠馆员来实现的。“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来满足读者的需求。馆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养、创新理念、敬业精神越高,图书馆的建设、服务和发展就越持久。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人为本”就是以“馆员”为本,没有馆员高度的服务意识、精湛的业务水平、敏锐的创新意识和持久的进取理念,“一切为了读者”的提法只能是空谈。

2“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特点

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以人为本”管理的特点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软管理

软管理是相对于硬管理而言的。硬管理是指在一套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然后由管理者去监督执行,保障规章的宽松和谐的气氛,注重灵活的领导方式。“以人为本”由于是以“人”为中心,因而必然是软管理。在硬件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图书馆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软件因素的优越。

2.2重视人文资源

人是管理的资源。由于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而确切地说是人文资源。人文资源与人力资源不同,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和可塑性,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

2.3管理手段兼容、协调

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一般是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来选择不同的管理手段。各种管理手段可能有关联,也可能毫不相关。而人本管理,由于强调集体的整合放大功能,因而各种管理手段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相互兼容的关系,以便使管理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达到优化效应。

3“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的实施途径

“以人为本”的管理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中那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着眼点的短视行为,更加注重图书馆的长远获益,因而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以人为本”既是图书馆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馆员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目前图书馆的现状来看,有效的实施途径为:

3.1用平等尊重人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图书馆发挥作用的程度,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以及各项功能的实现程度,都离不开图书馆的主体—馆员的直接参与。而渴望尊重是人类所有动机中最强烈的动机。美国商用机器公司前总裁小托马斯·森在《一家公司和它的信念》一书中说:“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条信念,就是对人的尊重。”尊重不应专属于图书馆的领导层,不论是默默无闻的一般馆员,还是业绩卓越的信息咨询专家,只要做出了业绩,都应该得到尊重。管理者应尊重馆员的根本权利,尊重馆员的个性、人格、才能、价值,在民主的氛围中把图书馆所追求的目标与馆员个人的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统一在一起。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科学地安排岗位,量才使用,发掘每个馆员的潜能,给他们以发展的空间来施展他们的才华,这样,既体现了个人价值,又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3.2用理解尊重人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这种需要,是属于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持久的积极性。管理者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研究这种需要,激发这样正常的需要,多深入一线,了解馆员的所思所想,与他们多交流、多商量,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使他们觉得图书馆需要他们,图书馆工作离不开他们,他们才会以馆为家,才会发挥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才能具有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3用信任尊重人

管理者必须与全体馆员交朋友,对每一个人在工作上予以充分的信任,放手让他们尽情发挥各自的才能,相信他们的人格、人品,相信他们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和责任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同时,要懂得有效授权,授予馆员一定的权力,实现馆员自我管理;这样既可以增强馆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又能够激发其工作热情,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3.4用发展空间尊重人

图书馆管理者要通过各种渠道让馆员了解事业发展现状和工作计划,诸如,确立“馆训”作为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标准,开展为图书馆献计献策活动促使他们参与决策,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关心馆员学习知识、提高素质的需要等。由于每个馆员都希望在当前和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和发展,因此,管理者应当根据每个馆员的才干、能力、需要和价值观等因素,确定其最合适的工作岗位,,采取扬长避短的措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并且真正关心其个人成长和培训,为其创造继续教育的机会,调动其兴趣,鼓励馆员制订个人事业发展计划,允许并提倡个体模式多样化的存在,鼓励尝试与探索,赞赏从失败中学习、总结经验,就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图书馆内建立学习网络,使馆员的知识达到内部共享,协作创新;在外部吸收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活跃创性思维,从而把图书馆内外的显性知识和馆员的隐性知识结合起来,生成物质性和观念性产品,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基础。

3.5用严格的要求尊重人

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与纽带。馆员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读者的情绪和心态,对读者起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此,图书馆要想做好服务工作,管理者必须根据每个馆员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来安排与他的特点相匹配的工作责任和权力,给他们注入潜力,充入动力,加入压力,往往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对其工作完成情况要经常督促、检查,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决不姑息迁就,以保证规章制度的客观性、公正性。此外,在工作中引入竟争机制,使每个馆员都有危机感、紧迫感,达到能者上、平者下、庸者让的目的。

3.6用宽容尊重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管理者要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员工,充分了解馆员的优点和特长,对待馆员要有宽容之心,给馆员充分的信任,合理安排馆员工作,用其所长,让他们放开手脚自主地完成任务,发挥其优点长处,从而使每一个馆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馆员心情舒畅,精神偷快,以积极的心态待人处世,以高姿态处理个人得失,也就更有利于其缺点毛病的抑制。对管理者来说,你对馆员1%的忽视,就是100%的不尊重。只有以诚恳、宽容、理解、支持的态度对待馆员,才能减少上下级之间的隔阂,促进团结,增强凝聚力,形成一个和谐轻松偷快的人际关系环境。

综上所述,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并创造效益,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员工队伍。从现状分析,图书馆改革滞后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在管理观念上,没有充分认识员工的重要性。因此,“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是搞好图书馆管理改革、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莫其强.现代图书馆激励管理的新探索[J].图书馆论坛,2002,(4):7-8.

[2]陈.从"建馆藏书"到以人为本[J].图书馆,2003,(6).

第6篇

【关键词】图书馆 管理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2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关爱人、理解信任人、完善发展人。

当前图书馆界普遍认为: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工占75%。由此可见,图书馆员工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文献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操作者,图书馆员工的创新精神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因此必须在新世纪图书馆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管理手段,鼓励其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更充分地体现出员工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图书馆工作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笔者以为:“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凝聚力最强的手段之一。

1 “以人为本”的诠释

图书馆史学家约翰逊(d·e·johnson)在《西洋图书馆史》一书中指出:“在书籍和图书馆的历史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这里的“人”,既是指参与图书馆活动的读者,又指图书馆员。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需求,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存在,依靠的是图书馆员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人”—读者、馆员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支点。

众所周知,早在1929年,陶述先先生就提出,“图书馆,其要素有三:书籍、馆员与读者。”由此可见,除了图书就是“人”这个要素。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被服务的主体,是图书的受益者。馆员是图书馆的主人,是服务的主体。若没有书籍,何谈读者、馆员。有书籍,有读者,无馆员,书籍也不可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书籍一馆员一读者三者构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的路径。馆员是书籍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大量资料显示:“以人为本”,既包括读者,又不能离开馆员。在馆员与读者构成的图书馆“人”的这个要素当中,馆员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联系馆藏与读者的媒介。图书馆的馆藏要发挥最佳效益,读者要得到最佳的服务都是靠馆员来实现的。“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来满足读者的需求。馆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养、创新理念、敬业精神越高,图书馆的建设、服务和发展就越持久。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人为本”就是以“馆员”为本,没有馆员高度的服务意识、精湛的业务水平、敏锐的创新意识和持久的进取理念,“一切为了读者”的提法只能是空谈。

2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特点

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以人为本”管理的特点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软管理

软管理是相对于硬管理而言的。硬管理是指在一套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然后由管理者去监督执行,保障规章的宽松和谐的气氛,注重灵活的领导方式。“以人为本”由于是以“人”为中心,因而必然是软管理。在硬件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图书馆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软件因素的优越。

2.2 重视人文资源

人是管理的资源。由于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而确切地说是人文资源。人文资源与人力资源不同,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和可塑性,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

2.3 管理手段兼容、协调

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一般是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来选择不同的管理手段。各种管理手段可能有关联,也可能毫不相关。而人本管理,由于强调集体的整合放大功能,因而各种管理手段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相互兼容的关系,以便使管理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达到优化效应。

3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的实施途径

“以人为本”的管理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中那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着眼点的短视行为,更加注重图书馆的长远获益,因而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以人为本”既是图书馆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馆员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目前图书馆的现状来看,有效的实施途径为:

3.1 用平等尊重人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图书馆发挥作用的程度,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以及各项功能的实现程度,都离不开图书馆的主体— 馆员的直接参与。而渴望尊重是人类所有动机中最强烈的动机。美国商用机器公司前总裁小托马斯·森在《一家公司和它的信念》一书中说:“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条信念,就是对人的尊重。”尊重不应专属于图书馆的领导层,不论是默默无闻的一般馆员,还是业绩卓越的信息咨询专家,只要做出了业绩,都应该得到尊重。管理者应尊重馆员的根本权利,尊重馆员的个性、人格、才能、价值,在民主的氛围中把图书馆所追求的目标与馆员个人的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统一在一起。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科学地安排岗位,量才使用,发掘每个馆员的潜能,给他们以发展的空间来施展他们的才华,这样,既体现了个人价值,又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3.2 用理解尊重人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这种需要,是属于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持久的积极性。管理者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研究这种需要,激发这样正常的需要,多深入一线,了解馆员的所思所想,与他们多交流、多商量,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使他们觉得图书馆需要他们,图书馆工作离不开他们,他们才会以馆为家,才会发挥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才能具有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3 用信任尊重人

管理者必须与全体馆员交朋友,对每一个人在工作上予以充分的信任,放手让他们尽情发挥各自的才能,相信他们的人格、人品,相信他们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和责任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同时,要懂得有效授权,授予馆员一定的权力,实现馆员自我管理;这样既可以增强馆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又能够激发其工作热情,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3.4 用发展空间尊重人

图书馆管理者要通过各种渠道让馆员了解事业发展现状和工作计划,诸如,确立“馆训”作为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标准,开展为图书馆献计献策活动促使他们参与决策,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关心馆员学习知识、提高素质的需要等。由于每个馆员都希望在当前和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和发展,因此,管理者应当根据每个馆员的才干、能力、需要和价值观等因素,确定其最合适的工作岗位,,采取扬长避短的措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并且真正关心其个人成长和培训,为其创造继续教育的机会,调动其兴趣,鼓励馆员制订个人事业发展计划,允许并提倡个体模式多样化的存在,鼓励尝试与探索,赞赏从失败中学习、总结经验,就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图书馆内建立学习网络,使馆员的知识达到内部共享,协作创新;在外部吸收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活跃创性思维,从而把图书馆内外的显性知识和馆员的隐性知识结合起来,生成物质性和观念性产品,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基础。

3.5 用严格的要求尊重人

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与纽带。馆员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读者的情绪和心态,对读者起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此,图书馆要想做好服务工作,管理者必须根据每个馆员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来安排与他的特点相匹配的工作责任和权力,给他们注入潜力,充入动力,加入压力,往往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对其工作完成情况要经常督促、检查,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决不姑息迁就,以保证规章制度的客观性、公正性。此外,在工作中引入竟争机制,使每个馆员都有危机感、紧迫感,达到能者上、平者下、庸者让的目的。

3.6 用宽容尊重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管理者要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员工,充分了解馆员的优点和特长,对待馆员要有宽容之心,给馆员充分的信任,合理安排馆员工作,用其所长, 让他们放开手脚自主地完成任务,发挥其优点长处,从而使每一个馆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馆员心情舒畅,精神偷快,以积极的心态待人处世,以高姿态处理个人得失,也就更有利于其缺点毛病的抑制。对管理者来说,你对馆员1%的忽视,就是100%的不尊重。只有以诚恳、宽容、理解、支持的态度对待馆员,才能减少上下级之间的隔阂,促进团结,增强凝聚力,形成一个和谐轻松偷快的人际关系环境。

综上所述,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并创造效益,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员工队伍。从现状分析,图书馆改革滞后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在管理观念上,没有充分认识员工的重要性。因此,“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是搞好图书馆管理改革、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莫其强.现代图书馆激励管理的新探索[j].图书馆论坛,2002,(4):7-8.

[2] 陈.从"建馆藏书"到以人为本[j].图书馆,2003,(6).

第7篇

【关键词】图书馆;倦怠;男性馆员

无论任何工作,其做得好坏,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积极性则是一种伸缩性很强的内在潜能。只有将这种潜能充分地转化为有效的工作行为,即发挥工作人员个人的最大主观能动性,才能收到最佳的管理效果,这个是管理的最根本的本质以及期望值。图书馆的工作和图书馆员积极性的关系也是如此。然而,图书馆员由于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图书馆工作中日益表现出厌倦行为,这种对职业的倦怠是导致图书馆员流失的和工作水准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职业倦怠不仅使图书情报工作者对工作感到厌烦、无意义,还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生理健康。

图书馆员以女性为主,男性为辅,这是笔者对全国各省市图书馆进行了网络调查得出的结论。男性工作人员虽然占图书馆的小部分,但是,他们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调查表明,男性图书馆员的倦怠问题日渐突出,如何解决相应的倦怠问题,提出各种对策,成为各图书馆的的主要矛盾之一。

1.男性图书馆员工作倦怠原因分析

1.1 生活压力的影响

男性,作为社会主要的工作力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在家庭中,男人主要是承担起家庭养家糊口的责任,因此,赚钱成为他们最重要的任务。作为男性,他们理性、抽象、粗放,具有力量、偏动的个性,他们性格粗犷,不拘小节,在工作的事情上不据理力争,忍让是他们最大的优点。他们理性十足,在重大的工作问题上能够独树一帜并果断决定,比起温柔细腻的女性来说,他们更坚强有力。但他们相对的缺点却是绝对的,图书馆的工作相对轻松,而收入较低,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低,对于有的男性来说,容易造成心理的失落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麻痹效应;而有的男性,在心理遭受挫折之后不能正确对待和进行自我调试,容易出现工作倦怠反应。主要表现为积极性降低,消极性增多,看待问题从消极方面想的多,积极解决矛盾不够;主动性下降,被动性增多,领导安排什么就干什么,以前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从而出现情感与理智失去平衡,影响到工作积极性。有的男性工作人员还过上了“真正”的消极生活,天天以电脑游戏和电视剧等娱乐生活为工作主调,乐此不疲,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图书馆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不良影响。

1.2 图书馆职业工作的特征

图书馆的工作特点是繁琐、细致的,社会上普遍认为图书馆的工作环境比较适合女性。然而,图书馆工作既有精深细密的脑力劳动,也有繁重的体力劳动。对于男性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各工作环节呈现出机械、单调,缺乏灵活性,长时间重复地操作容易使他们产生枯燥单调的情绪;另一方面,程序化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创造性,不能自主地掌握工作的效果。特别是一些男性的工作人员,他们原先有很大的抱负到图书馆工作,如今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很小,这就限制了他们工作热情的提高。

1.3 评价体系不健全

在图书情报工作系统内,由于管理观念、体制、方式的落后,国家一直忽视对于图书馆员的工作评分,致使管理系统中,反馈这一重要环节中断,图书馆工作人员不知自己的工作成果如何,不仅无法获得自尊满足,而且工作评价缺失导致“不公平”现象,也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对于男性图书馆员来说,评价的高低是一个很重要的系统,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工作报酬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评价体系的不健全,是造成男性图书馆员工作积极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1.4 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偏离

对任何社会职业来说,它的劳动价值决定其劳动报酬,图书馆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决定了图书馆员的职业劳动应当具有较高的劳动报酬与经济待遇。对于图书馆员来说,其工作性质相对轻松,因此报酬也较为低下。事实表明,图书馆员与同级其他专业人员相比,收入是偏低的。再加上职业本身不被社会重视,不少人轻视图书馆员的劳动。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等价交换,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经济待遇低,就意味岗位不重要,贡献小。如此这样,图书馆员就会因自身的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背离,心理矛盾加剧,最终导致职业倦怠,失落感加强,从而影响社会图书馆工作的发展。男性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的重要劳动力量,报酬的高低决定着他们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价值与报酬的不合理,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工作的热情。

2.男性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相应对策

2.1 提高男性图书馆员的素质

男性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应以员工自身素质为标准。因为员工素质是一种伸缩性很强的内在潜能,只有将这种内在潜能充分转化为有效的服务行为,才能收到最佳的服务效果,并能使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理想得到升华。男性图书馆员要正确认识自己和所从事的图书馆事业,因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员工都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这样才不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加强心理疏导,提高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工作上遇到难题,可与上级领导或是同事互相讨论以共同解决,不要消极面对;发展一些工作以外的爱好和创造性活动,以及合理的饮食和锻炼等等。此外,可以在工作上提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建议和要求,减轻工作的枯燥和倦怠。

2.2 满足男性馆员的合理需要,建立激励机制

首先要重视馆员的物质需要。满足物质需要是一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任何人都有这方面的需要,图书馆员也不例外。要满足馆员的合理物质需要,首先要解决馆员职业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相背离的问题,使馆员的经济收入与职业价值相适应。这是马斯洛需要最基本的层次,人以食为天,首先要保证最基础层次的要求,才能考虑高层次的。

其次要引导和发展馆员的高层次需要。满足了那些低层次的物质生活需要,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意因素,而起不到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只有那些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譬如,获得尊重的需要、施展才华的需要、个人素质发展的需要等等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如男性馆员需要在工作上施展他们的创造性与才华,应予以满足,赋予他们一定的工作权利、提升工作职位、提高工作业绩相对应的薪水等等,激励男性馆员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减轻他们的倦怠心理。

2.3 确立男性馆员的未来职业生涯

经过妥善处理的职业发展方案,有助于男性馆员避免陷入职业倦怠的危机。图书馆组织要帮助男性馆员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图书馆能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发展空间,个人该如何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然后结合每个人的特点,拟定各种工作计划、学习与培训计划,最终帮助男性馆员确定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明确将来努力的方向、目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通过岗位轮换,允许男性馆员内部流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使每个人都有可能找到与自己最匹配的岗位。在丰富男性馆员职业阅历的同时,增加其换位思考问题的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以及多层次沟通的能力,让心理保持一种弹性和包容。

2.4 开展各种体育锻炼,提高自我工作积极性

图书馆男性馆员的身体保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主要的劳力,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工作。然而,目前许多男性馆员不重视自我保健,忽视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下降,严重妨碍了他们的工作及积极性的提高。因此,应不断加强男馆员的体能锻炼,合理安排运动时间与项目,增强自身抵御能力,使压力得到释放。要保证良好的生理状态,经常分析自己的生理状况,并把它调整到最佳状态。例如:每年定期开展职工运动会,运动会的项目可设置为多项,如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还有目前各省市最流行的气排球比赛等等;还如,图书馆学会每年组织的运动会,拔河等项目的进行,不仅可以增强男性馆员的体能,还能提高各图书馆内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对应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斌,徐益.鲶鱼效应.对馆员职业倦怠的抑制和消除[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5):66-67,94.

[2]姚爱武.高校女性馆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举措[J].池州师专学报,2006(3):142-144.

[3]王东艳,宛福成.图书情报工作者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1997(4):40-42.

[4]赵友.试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倦怠问题[J].河北图苑,1991(2):10-12.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机制 措施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学校学术殿堂的心脏,这一颗心脏的健康跳动是靠全体图书馆馆员来维系的。而馆员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由于历史原因,高校图书馆是作为教学科研辅助部门,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从而造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不能按照图书馆的实际工作需要得到合理的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提高馆员素质提出了三点具体措施。

1.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工作宗旨,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最终是离不开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有一批具备专业知识性强、理论功底深厚的人才作为支撑。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校把图书馆作为解决校内教职工家属及子女的就业场所,学历偏低,专业五花八门;政策、条例及考核措施也侧重于行政干部及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管理人员除了出勤率作为其考核的主要标准外,并没有重视对其专业技术上的配备与要求,这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化发展进程。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应根据事业发展及人员组成现状,针对性地构建一套选人、用人机制和培养考核机制[1]。

1.1 完善选拔和引进人才制度。现代高校图书馆员不仅要具有高学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更要有较深厚的职业道德修养、较强的创新精神、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完美的人格,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注重对新馆员的选拔和引进,把好入口关,保证馆员的良好素质和基本质量;要积极争取校领导及人事部门的支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硕士以上青年学生到馆工作,逐步改善图书馆的学历结构;要在引进青年馆员时,制定恰当的标准对其进行考察。通过应聘资料审查、笔试、面试等多种手段和方式,以保证引进人才的良好素质,优化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

1.2 完善馆员培养机制。首先,要不断完善馆员的学历结构。对副高职以下学历未达到本科层次的馆员,鼓励并督促其提高学历层次,制定学习培养计划;对“半路出家”的馆员,对其进行脱产进修的继续培训教育,系统学习图书情报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对学历层次不达标的馆员,鼓励其自学成材,或参加在职函授、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学历学位学习;对有条件的馆员派送深造,或到外单位取经学习,或送到国外学习,吸取先进的科学管理和服务技能,为我所用[2]。其次,要设计各种培训表格。比如设计《图书馆员培训记录表》、《图书馆员外出培训申请表》、《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申报表》、《图书馆员参加学术会议申请表》、《图书馆员培训考核表》等表格[3]。第三,制订培训实施计划。其内容应包括:①培训目标:为切实有效地提高全馆员工的专业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图书馆要每学期或每年确立培训目标。②培训形式:馆内培训、委派培训、网上学习、学历教育、交流学习等。③培训管理:培训组织、培训考核、培训效果评估。④培训考核:严格考勤及考核办法。⑤培训记录管理: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内容、时间、考勤记录、考试成绩等[4]。

2.重视馆员“补差”培训

现在的馆员培训大多是对骨干馆员的培训,很少有针对“后进馆员”的培训。本人认为,馆员培训不应只是“培尖”,更应“补差”。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遇到一个好教师,不一定就能成就一生,但遇到一个坏教师,很可能会毁了学生一辈子。可见一个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同样,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高低、服务态度的好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一生。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馆员培训的决策过程中,也应该重视馆员的“补差”,而不只是“培尖”。当前“补差”性质的馆员培训不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者心理上不想“培训”。做老师的谁都想教“好学生”,因为“差学生”难教,教“差生”出力不讨好。馆员培训也如此,搞“馆员补差”,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且也一时半刻见不到效果,所以组织者心理上当然是愿意“培尖”,又风光,见效又快。

二是高校图书馆“钱要用在刀忍上”。高校图书馆的培训经费都是有限的,有限的经费还是先让骨干馆员培训,因为骨干馆员培训效果好呀,回来就能用。让需要“补差”的馆员去培训,不一定迅速见效,而且又费钱。

三是“后进馆员”懒得去。这类需要补差的“后进馆员”碍于面子,本身也不想去培训,就像没有几个“差生”愿意自己去补课一样,他们“懒得去”,能不去就不去。实在要参加培训,也基本是坐着打瞌睡的那种。

了解“水桶原理”的人都知道,水桶容量的大小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将“最短的木板”补高,水桶的容量才能变大。当前各级各类的图书馆员培训也是如此,只有将“后进馆员”也“补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才能提高。

3.重视馆员学术研究

高校图书馆通过流通借阅、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等形式开展服务,不断向教师提供科研新成果,使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开阔新视野、掌握新方法,使教师快速准确地掌握知识信息,从而高效率高质量的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因此,高校图书馆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性,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决策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3.1 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

高校图书馆工作需要深化,需要改革,需要创新,没有科学的探索,没有大胆的尝试,就很难得到发展。科研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总结和升华。由此,高校图书馆必须使馆员清醒地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馆员,首先就要做一个研究者,懂得进行学术研究既是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时展的需要,确信科研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科研工作中来,逐步形成内在的科研动力,做一个学术研究的有心人[6]。

3.2 制定制度,鼓励学术研究

有效的科研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高校图书馆要制定长远的科研工作计划,把科研工作纳入图书馆管理工作体系中,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为了做到规范管理,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激励和约束机制,将科研工作纳入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职责范围,并结合各馆实际,把科研成果作为考核干部、评优晋级、评定职称、工作考核、竞争上岗重要依据之一。此外,图书馆要建立奖励机制,要对本馆的科研情况定期进行考核总结,对数量多、质量高以及对实际工作产生较大促进作用的馆员进行表彰与物质鼓励,以提高馆员的科研积极性。

3.3 培养骨干,组建科研团队

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有限,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知识。同时,每个图书馆都有学有专长、精通业务、善于钻研、富有创新精神的馆员队伍。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因势利导,采取有效措施,在馆员中选拔出一批高学历、高素质、有责任心和科研能力的中青年,将他们培养成为有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的科研骨干,负责拟定研究计划、确定主攻方向、通报科研信息、组织申报科研课题以及协调各研究小组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使图书馆学术研究由分散无序变成有组织和有计划,集中群体智慧、联合科研,并在其周围形成合理有序的学术梯队,带动整个图书馆的学术研究走向纵深[7]。

3.4 开展交流,加强科研合作

学术交流是科研工作者交流研究思想、检阅研究业绩、研究热点问题的重要方式,馆员经常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研究水平。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定期举办各种学术活动,组织馆员参加图书馆及相关学科的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派出专业人员考察、进修或到其他图书馆作访问学者,了解当前本学科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激发他们的科研思维能力,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从而为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谷爱国.馆内培训:馆员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J].图书馆学刊,2003,(4):46-47

[2]罗桂娟.强化馆员培训,提高馆员综合素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7):34-36

[3][4]李春.ISO 9000质量管理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规范化开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83-84.

[5]康保国,韩起来.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研究的若干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07,(2):74-75

[6]张军亮,于成杰.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研究工作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100-102

[7]续秋云.论高校图书馆的学术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125-126

第9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生馆员; 勤工助学;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5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8-0083-01

作为现代大学重要机构的图书馆不仅担负着为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工作搜集、加工、开发与传递人类信息产品的任务,而且还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现象已十分普遍,吸收和组织大学生参与图书管理,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体现了图书馆的办馆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现结合我馆实行的学生馆员聘用制,谈谈对大学生参与图书馆日常工作的一些想法。

一、实行学生馆员聘用活动的目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日益完善,部分图书馆员从台前走到了幕后,图书馆的管理也由单纯的馆员管理向读者与馆员共同管理的模式转变。我馆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引入学生馆员参与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不过当时无论在人员数量还是在组织管理体系方面都处于各部门自我主张状态。近三年来,图书馆与学生处积极配合,探索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导的图书馆勤工助学机制,学生馆员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些特殊的图书馆“馆员”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成为了图书馆建设的一支生力军。通过勤工俭学机制,他们还能得到劳动所得以助顺利完成学业。学生馆员既是读者,又是工作人员,在读者和图书馆的沟通中会起很大作用,是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学生馆员的工作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开阔知识视野,掌握在知识海洋中获取知识的锁钥;还有利于培养高尚的情操,锻炼工作能力。学生馆员分担一部分图书馆工作,让一部分馆员从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精力开展学科馆员服务及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

二、学生馆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馆员协助图书馆工作,对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帮助,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学生馆员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够到位。要加强学生馆员的人性化管理,完善管理制度。第二,有些对学生馆员的回报承诺并没有兑现,导致他们的积极性不高。要做好对学生馆员的考核工作,做到有奖有惩。第三,学生馆员的特长在某些部门的工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没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图书馆要定期开展馆员间的互动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第四,学生馆员之间以及学生馆员和图书馆员之间缺乏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第五,学生馆员到图书馆工作的动机不够明确,功利性强。图书馆员要动之以情,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对心理归属、享受回报要有正确的认识。

三、对学生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思考

我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开展三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探索出一条适合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道路。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图书馆工作实践,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学生馆员的选拔和培养制度化

学生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是图书馆最基本、最积极、最活跃和最有生气的服务对象,突出以生为本,就是要把服务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减轻图书馆的服务压力,还可以加深他们对这个职业的客观了解,还有可能改变读者(尤其是学生)对图书馆及图书馆员的看法。亲身感受和体验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平凡琐细,无疑将有助于让他们将自己对管理工作的理解在同学们中反馈,从而逐步使广大学生读者加深对馆员的尊重和支持,学生和馆员之间、学生馆员与学生读者之间就能逐步达到和谐共处。因此,要把学生馆员的培养纳入到图书馆工作计划之中,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由一名副馆长分管此项工作并指定一名专(兼)职图书馆员具体负责实施。可采取由学生自愿报名、班主任推荐、同学选举和学校选拔等方式,从全校贫困学生中挑选出一批勤奋好学、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同学,吸收到图书管理工作中来,并进行上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馆员职责、图书文献利用知识、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二)加强交流,拓宽思路,改进工作

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参与了图书馆的管理,改善了图书馆职工队伍结构.给图书馆注人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想法。学生们在工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了图书馆的内部组织机构、业务工作范围、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作为90后的学生馆员,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见解也有独到之处,这些都能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受到启发,拓宽思路,从而对现行工作进行改进。加之身份的双重性――既是读者,又是“馆员”,为图书馆开辟了一条与读者之间最直接、最便捷的宣传沟通渠道。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在广大同学当中不仅仅宣传图书馆馆藏、书刊的检索和利用方法,同时还积极宣传图书馆服务的新举措。他们的宣传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从而充分加强了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同时,勤工助学的学生可以随时将读者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图书馆,使图书馆能够做到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信息,最终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提高图书馆藏书的利用效益

学生馆员比较了解同学们的阅读兴趣、爱好和需要,能把同学们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评价及时反馈过来,便于图书馆员更真实地、更直接地、更及时地得到读者对馆藏信息的反馈,从而及时调整藏书采购计划,适当增加品种与复本,编制和开发本馆重点藏书的二三次文献,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把更多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中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读书需求。这样,图书的借阅量和流通率也因此而大幅增长,不仅扩大了读者的阅读面,而且提高了图书藏书的利用效益。

(四)服务育人,放手实践,让学生馆员在磨练中成长

在图书馆员的帮带下,学生馆员通过自己的实践劳动,掌握了一定的服务技巧和方法,观察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员本着服务育人,放手实践,让学生馆员在磨练中成长的初衷,要对他们少一点儿行动上的束缚,不要怕出现问题而缩手缩脚。如发现书页被撕坏,书的标签遗失,图书摆放混乱,读者不遵守制度等,先让学生馆员自行处理,共同解决,如发现处理不完善、不到位,再由图书馆员帮他们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发挥图书馆员指导和监督的作用。从具体问题的解决入手,对学生馆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他们端正思想,明确任务,各司其责,严格按制度规章操作,切实做到放而不任自流。这样日积月累,就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培养其多方面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陈明华.浅谈学生馆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97-98. [2] 王华.加强学生馆员管理促进图书馆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4):48-49.

第10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学历、进馆年限、馆型、地区8个维度,对当今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现状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以期为当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鉴于工作满意度在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中的显著作用,本文将工作满意度的6个因子分别与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学历、进馆年限、馆型、地区8个维度作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和事后检验,得出了不同类型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各指标上的得分及差异情况。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从实证的角度如实反映当今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以便使图书馆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有关方面在制定政策时,能够有所参考。

1不同类型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分析

1.1性别维度

如表1所示,性别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差异显著,女性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总指数显著高于男性。

在获得满意度、工作量满意度与管理者满意度3个分指标上,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这是因为,首先,图书馆的工作相对轻松和稳定,但收入水平并不高,男性在家庭中要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因而,相对女性而言,更容易对工作所获的回报产生不满;其次,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对于男性来说可能缺乏挑战性和成就感,这又造成了男性心理的相对失衡,继而产生对工作量和管理者的不满。

性别维度在公平满意度、工作价值感和组织氛围满意度3个分指标上无显著差异。

1.2年龄维度

如下页表2所示,年龄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工作价值感、组织氛围满意度、工作量满意度及管理者满意度4个分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

工作价值感方面,51岁以上的显著高于41~5O岁的,3O岁以下的显著低于其他三组,这大约是因为3O岁以下的进入图书馆工作的时间不长,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没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对工作更多的是一种新鲜感。

组织氛围满意度方面,51岁以上的显著高于3O岁以下的,其他各年龄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51岁

以上的进馆年限大多较长,且大部分已是中层管理甚至是馆级领导,职称也较高,这使得他们对图书馆的组织氛围、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工作量满意度方面,30岁以下的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的,在对问卷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得出,30岁以上的大多已婚,且有需要抚养的子女,家庭负担相对较重,投人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减少,因此,自然觉得工作量较大。

管理者满意度方面,30岁以下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3l~40岁的高于4l~50岁的。

年龄维度在公平满意度和获得满意度2个分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

1.3职称维度

如表3所示,职称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研究馆员显著高于助理馆员和馆员。在公平满意度、获得满意度、工作价值感及组织氛围满意度方面,研究馆员显著高于助理馆员和馆员。这是因为在图书馆中,研究馆员在职称上已经达到最高,拥有较高的职位或薪水,相对而言能够更坦然地接受自己工作所获回报的现状,并对自己的工作持肯定态度;另外,研究馆员的进馆年限相对较长,或是担任一定职务,当然更了解图书馆的组织氛围、组织目标和工作任务。

工作量满意度方面,职称和工作量满意度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反相关,即工作量满意度随着职称的升高而下降。

职称维度在管理者满意度分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

1.4职务维度

如上页表4所示,职务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普通员工显著低于中层管理人员和馆级领导。

公平满意度方面,普通员工显著低于馆级领导。普通员工与馆级领导相比,自然对自己拥有的晋升机会不表满意。

在获得满意度和工作价值感方面,普通员工显著低于中层管理人员和馆级领导。这是因为普通员工相对于后二者来说,拥有的可控制资源和晋升机会更少,自然容易不满意于工作所获得的回报。

组织氛围满意度方面,馆级领导显著高于普通员工和中层管理人员。这可能与工作分工相关,馆级领导负责全馆工作计划的制定、部署和监督实施,相比后二者而言,更了解本馆的组织氛围,也更明确组织目标和知晓工作任务。

工作量满意度方面,普通员工显著高于中层管理人员和馆级领导。这是因为馆级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在图书馆中分别承担不同程度的职责,面对不同的压力,相较而言,工作量更大,工作量满意度自然较低。

职务维度在管理者满意度分指标上无显著差异。

1.5学历维度

如表5所示,学历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无显著差异。

获得满意度方面,大专及以下显著低于本科和研究生。这是因为大专及以下者因为学历的原因拥有的晋升机会更少,收入增加的幅度也较小,因而,相对于本科和研究生来说,更容易对工作所获得的回报产生不满。

工作价值感方面,大专及以下显著高于本科和研究生。这是因为在时下就业压力和晋升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大专及以下的学历没有优势,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容易使他们获得较高的满足感,相对于本科和研究生来说,他们更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持肯定态度,工作给他们带来的自豪感和愉悦感也较大。

管理者满意度方面,学历和管理者满意度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即管理者满意度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在图书馆中,学历越低,晋升机会越少,而这种由学历所带来的晋升局限往往会带来一些消极情绪,认为管理者对自己不关心、不重视甚至是不公平对待,因而管理者满意度较低。

学历维度在公平满意度、组织氛围满意度和工作量满意度3个分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

1.6进馆年限维度

如表6所示,进馆年限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差异显著,5年内的显著高于5~16年的。工作价值感方面,进馆年限16年以上的显著高于16年以下的。这是因为进馆年限在16年以上的已经将图书馆工作当成一种终身职业,甚至是当事业看待,自然对图书馆工作持肯定态度,并且能够体会到工作带来的自豪感和愉悦感。

在工作量满意度和管理者满意度方面,进馆年限5年以内的显著高于5年以上的。这是因为进馆年限5年内的,大部分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对工作的新鲜和好奇使得他们精力充沛,因而满意于目前的工作量,进而管理者满意度也较高;他们中还有一部分是从其他行业转入图书馆的,与其他行业相比,图书馆相对稳定和轻松的工作,自然使得他们的工作量满意度和管理者满意度都较高。

进馆年限维度在公平满意度、获得满意度和组织氛围满意度3个分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

1.7馆型维度

如表7所示,馆型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组织氛围和工作量满意度2个分指标上差异显著。

组织氛围满意度方面,高校馆显著低于公共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

工作量满意度方面,公共馆明显低于高校馆。这是因为公共馆没有寒暑假,休假时间少于高校馆,工作量相对较大,工作量满意度自然较低。

馆型维度在公平满意度、获得满意度、工作价值感和管理者满意度4个分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

1.8地区维度

如表8所示,地区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公平满意度、获得满意度和组织氛围3个分指标上差异显著。

公平满意度方面,东北显著高于北京、西部、中部、东部及东南沿海。虽然和北京、东部及东南沿海和中部的一些图书馆相比,东北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但东北人与生俱来的开朗豪爽、随遇而安的性格,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满意,并相信出色的表现能够获得对等的职位或薪水。

获得满意度方面,东部及东南沿海显著高于北京、中部和西部。这是因为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条件好,各级政府对图书馆发展的投入较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因此,东部及东南沿海的图书馆员更满意于自己工作所获得的回报;而北京虽然较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具有更大的政治和经济优势,可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更大,重压之下,图书馆员总会觉得自己的收入增加太少或晋升机会太少,更容易对工作所获得的回报产生不满。超级秘书网

组织氛围满意度方面,北京显著低于东北、中部和西部,中部显著高于东部及东南沿海。

地区维度在工作价值感、工作量满意度和管理者满意度3个分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

第11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学历、进馆年限、馆型、地区8个维度,对当今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现状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以期为当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鉴于工作满意度在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中的显著作用,本文将工作满意度的6个因子分别与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学历、进馆年限、馆型、地区8个维度作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和事后检验,得出了不同类型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各指标上的得分及差异情况。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从实证的角度如实反映当今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以便使图书馆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有关方面在制定政策时,能够有所参考。

1不同类型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分析

1.1性别维度

如表1所示,性别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差异显著,女性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总指数显著高于男性。

在获得满意度、工作量满意度与管理者满意度3个分指标上,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这是因为,首先,图书馆的工作相对轻松和稳定,但收入水平并不高,男性在家庭中要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因而,相对女性而言,更容易对工作所获的回报产生不满;其次,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对于男性来说可能缺乏挑战性和成就感,这又造成了男性心理的相对失衡,继而产生对工作量和管理者的不满。

性别维度在公平满意度、工作价值感和组织氛围满意度3个分指标上无显著差异。

1.2年龄维度

如下页表2所示,年龄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工作价值感、组织氛围满意度、工作量满意度及管理者满意度4个分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

工作价值感方面,51岁以上的显著高于41~5O岁的,3O岁以下的显著低于其他三组,这大约是因为3O岁以下的进入图书馆工作的时间不长,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没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对工作更多的是一种新鲜感。

组织氛围满意度方面,51岁以上的显著高于3O岁以下的,其他各年龄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51岁

以上的进馆年限大多较长,且大部分已是中层管理甚至是馆级领导,职称也较高,这使得他们对图书馆的组织氛围、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工作量满意度方面,30岁以下的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的,在对问卷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得出,30岁以上的大多已婚,且有需要抚养的子女,家庭负担相对较重,投人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减少,因此,自然觉得工作量较大。

管理者满意度方面,30岁以下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3l~40岁的高于4l~50岁的。

年龄维度在公平满意度和获得满意度2个分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

1.3职称维度

如表3所示,职称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研究馆员显著高于助理馆员和馆员。在公平满意度、获得满意度、工作价值感及组织氛围满意度方面,研究馆员显著高于助理馆员和馆员。这是因为在图书馆中,研究馆员在职称上已经达到最高,拥有较高的职位或薪水,相对而言能够更坦然地接受自己工作所获回报的现状,并对自己的工作持肯定态度;另外,研究馆员的进馆年限相对较长,或是担任一定职务,当然更了解图书馆的组织氛围、组织目标和工作任务。

工作量满意度方面,职称和工作量满意度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反相关,即工作量满意度随着职称的升高而下降。

职称维度在管理者满意度分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

1.4职务维度

如上页表4所示,职务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普通员工显著低于中层管理人员和馆级领导。

公平满意度方面,普通员工显著低于馆级领导。普通员工与馆级领导相比,自然对自己拥有的晋升机会不表满意。

在获得满意度和工作价值感方面,普通员工显著低于中层管理人员和馆级领导。这是因为普通员工相对于后二者来说,拥有的可控制资源和晋升机会更少,自然容易不满意于工作所获得的回报。

组织氛围满意度方面,馆级领导显著高于普通员工和中层管理人员。这可能与工作分工相关,馆级领导负责全馆工作计划的制定、部署和监督实施,相比后二者而言,更了解本馆的组织氛围,也更明确组织目标和知晓工作任务。

工作量满意度方面,普通员工显著高于中层管理人员和馆级领导。这是因为馆级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在图书馆中分别承担不同程度的职责,面对不同的压力,相较而言,工作量更大,工作量满意度自然较低。

职务维度在管理者满意度分指标上无显著差异。

1.5学历维度

如表5所示,学历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无显著差异。

获得满意度方面,大专及以下显著低于本科和研究生。这是因为大专及以下者因为学历的原因拥有的晋升机会更少,收入增加的幅度也较小,因而,相对于本科和研究生来说,更容易对工作所获得的回报产生不满。

工作价值感方面,大专及以下显著高于本科和研究生。这是因为在时下就业压力和晋升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大专及以下的学历没有优势,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容易使他们获得较高的满足感,相对于本科和研究生来说,他们更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持肯定态度,工作给他们带来的自豪感和愉悦感也较大。

管理者满意度方面,学历和管理者满意度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即管理者满意度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在图书馆中,学历越低,晋升机会越少,而这种由学历所带来的晋升局限往往会带来一些消极情绪,认为管理者对自己不关心、不重视甚至是不公平对待,因而管理者满意度较低。

学历维度在公平满意度、组织氛围满意度和工作量满意度3个分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

1.6进馆年限维度

如表6所示,进馆年限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差异显著,5年内的显著高于5~16年的。工作价值感方面,进馆年限16年以上的显著高于16年以下的。这是因为进馆年限在16年以上的已经将图书馆工作当成一种终身职业,甚至是当事业看待,自然对图书馆工作持肯定态度,并且能够体会到工作带来的自豪感和愉悦感。

在工作量满意度和管理者满意度方面,进馆年限5年以内的显著高于5年以上的。这是因为进馆年限5年内的,大部分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对工作的新鲜和好奇使得他们精力充沛,因而满意于目前的工作量,进而管理者满意度也较高;他们中还有一部分是从其他行业转入图书馆的,与其他行业相比,图书馆相对稳定和轻松的工作,自然使得他们的工作量满意度和管理者满意度都较高。

进馆年限维度在公平满意度、获得满意度和组织氛围满意度3个分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

1.7馆型维度

如表7所示,馆型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组织氛围和工作量满意度2个分指标上差异显著。

组织氛围满意度方面,高校馆显著低于公共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

工作量满意度方面,公共馆明显低于高校馆。这是因为公共馆没有寒暑假,休假时间少于高校馆,工作量相对较大,工作量满意度自然较低。

馆型维度在公平满意度、获得满意度、工作价值感和管理者满意度4个分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

1.8地区维度

如表8所示,地区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公平满意度、获得满意度和组织氛围3个分指标上差异显著。

公平满意度方面,东北显著高于北京、西部、中部、东部及东南沿海。虽然和北京、东部及东南沿海和中部的一些图书馆相比,东北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但东北人与生俱来的开朗豪爽、随遇而安的性格,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满意,并相信出色的表现能够获得对等的职位或薪水。

获得满意度方面,东部及东南沿海显著高于北京、中部和西部。这是因为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条件好,各级政府对图书馆发展的投入较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因此,东部及东南沿海的图书馆员更满意于自己工作所获得的回报;而北京虽然较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具有更大的政治和经济优势,可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更大,重压之下,图书馆员总会觉得自己的收入增加太少或晋升机会太少,更容易对工作所获得的回报产生不满。

组织氛围满意度方面,北京显著低于东北、中部和西部,中部显著高于东部及东南沿海。

地区维度在工作价值感、工作量满意度和管理者满意度3个分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

第12篇

【关键词】读者,读者服务,读者第一

当今,公共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以其丰富的文献资源、快捷的检索手段和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指导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原则,对于推动和促进图书馆事业,实现图书馆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图书馆一切工作紧紧围绕着“读者”、“服务读者”这一中心原则展开,图书馆的改革创新要围绕“利益读者、服务读者”这一永恒主题开展。

1、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

要想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必须坚定不移的确定这一服务理念。“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等等,这一系列说法不仅仅要停留在口头,更要深入人心植根于每一位馆员的内心深处,形成指导工作的指南针。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员的职责和永恒不变的宗旨,图书馆是以读者服务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在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中平等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服务理念,即图书馆对所有读者用户持一种平等的心态和观念,所有读者和用户在进入图书馆应获得图书馆提供的一切平等公正的服务。这要求每一位图书馆员在工作中,在对待读者中应态度诚恳、尽心尽力、平等公正,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切身感受到温馨服务、热情服务、微笑服务、平等服务,为进一步交流沟通服务开启了便捷之门。其次对任何一位读者做到极大的耐心与热情,耐心与热情是服务工作的核心要求和本质体现,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更愿接受我们提供的服务。

强化读者的学习观念。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被动性,不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馆藏资源,这一现状制约着读者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必要强化读者的学习观念来改变目前的现状。据调查图书馆读者利用资源存在以下情况:一是读者不知道图书馆有哪些资源,如读者不熟悉纸质馆藏资源的分布、不了解数据库资源的情况;二是读者不知道怎么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源,如不会使用数据库检索资料;三是读者不善于利用信息资源,这些都与读者学习观念淡薄密不可分,同时与馆员的被动服务有关,多种因素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2、不断提高“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水平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为了更好的提升服务,必须依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2.1在馆藏布局上做到科学规划,目的是方便读者查阅。图书馆文献排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读者对馆藏文献的检索利用,因此在馆藏分布上严格依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做到分类科学合理。图书排架是一项细致性工作,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这要求馆员必须及时整理书架,做到图书排列有条不紊。

2.2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环境优美与否直接影响到每一位读者的心情,就阅览室而言,首先是人文环境一定要和谐轻松,人文环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习兴趣的萌发,为读者构建一个人文关怀的软环境,最大限度满足阅读需求。其次硬环境也很重要,阅览室要做到卫生整洁,期刊摆放整齐到位,报纸做到有条不紊排序,阅览室的布局上做到采光适宜、通风透气,在室内点缀一些绿色植物即观赏又陶冶性情。电子阅览室摆放一些能吸收X射线的绿色植物,在室内摆放饮水机,一次性纸杯,雨伞等用品使读者有一种温馨的感觉。

2.3提升馆员和读者沟通能力。语言是沟通的第一步,沟通是服务的前提,成功的沟通是优质服务的关键。在阅览室馆员的一句:“您好,需要帮忙吗”?就使读者备感亲切,同时也拉近了馆员和读者的距离;在拥挤的借阅处,一句:“请稍等”,使读者平静了许多;对于极个别读者对期刊个别内容有需求,而要采取不合理手段时馆员上前一句:“需要复印吗?我可以帮助你”,化解了读者的尴尬,给读者留足了面子。通过言语的沟通充分体现了馆员的人格魅力,对于读者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4规范馆员行为。高质量服务依靠馆员的规范行为,任何岗位都有其设置的科学标准规范,要严格依照这些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提供高品质的服务。首先作为公益行业的图书馆而言每一位馆员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用真诚心去服务每一位读者才能把工作做好。其次,在管理服务中制定相应的细致的标准规范,使规章制度易于操作,不是呆板的文字而是溶于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第三馆员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比如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养成工作有计划,事事有安排的良好习惯。如果每一位馆员把常规的有周期的事情定时完成,把为读者服务所需物品有序摆放,形成空间时间定置习惯这样就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深化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应对策略

3.1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解决资金方面,图书馆可以尝试不同途径,除了财政大力支持外,还应与社会各方通力合作,在为社会提供公益,在服务广大读者的同时可以创造财富。在获取资金支持后图书馆管理层如何分配资金,如何运用资金,把有限的财力充分运用到服务读者上,用在购书购置设施上,使资金分配有利于读者,有利于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3.2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读者加强人为关怀,在现代社会图书馆各种硬件设施和各种技术均相当先进,而对于读者的人为关怀普遍匮乏。资源可以积累技术可以引进,唯有人文关怀无法用金钱购买和衡量。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技术如何发达,无论图书馆发展到何种程度,人文关怀是图书馆永恒不变的宗旨,是推动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13篇

摘要:明确了学科馆员制度的定义,探析目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地完善了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将提升学科馆员的高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1-0124-02

1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定义

关于学科馆员的定义,欧美国家和我国有不同的解释。欧美国家图书馆学会认为,图书馆学科馆员是经过专门训练,掌握专业技能并且具有某学科丰富知识的馆员。主要负责针对某一学科专业信息资料的管理,包括组织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评价和选择以及为学科提供多样性的信息服务。

我国学科馆员的定义是具有专业的图书馆管理知识,同时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背景,能够有效归类信息资源,为各学科提供信息服务的馆员。

具体到学科馆员制度,普遍认为是为了满足学校等各学科发展的需求,结合现有馆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将各馆员与相对应的学科建立联系,专门负责学科信息服务的一种机制。总体来说,学科馆员属于复合型人才,在熟悉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基础上,具备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并能独立为相关学科提供高效的多样性的信息服务。

2构建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2.1信息化发展和学科专业深层次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迅猛普及,并逐渐渗透在学校各个部门,图书馆也在积极的实现信息化,因此,实现文献查询的信息化是图书馆参考咨询的发展方向。图书馆馆员不再是只要熟悉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分布,熟知信息资源的分配,并能帮助读者查询文献信息就能算是优秀的馆员。

由于中高职院校学科面的逐渐扩大,现有的图书馆馆员很难满足所有学科读者的信息需求服务。因此,创设和发展学科馆员制度,安排相应的学科专业人员负责各学科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并专门收集整理本学科专业的文献信息,主动为本学科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2.2图书馆功能多元化以及服务对象固定化的需要

中高职院校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中高职院校图书馆侧重服务于学校内部各个学科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带有明显的特点,首先,学科专业性比较强。其次,易于和本学科其他专业的知识相融合。各个学科的学生进入图书馆查阅参考资料和文献信息时都希望能及时、快速、准确的查阅所需信息,尤其是专业人员在查阅资料时,更是渴望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因此,学科馆员制的建立和发展成为一种必然。

2.3图书馆工作人员自我素质提升的需要

目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选拔机制还不成熟;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比较稳定,馆员之间缺乏竞争力,因而图书馆馆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是很高,他们的潜能和积极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图书馆员和馆藏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馆员素质的提升,是关系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构建学科馆员制度能够使馆员充分认识到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的重要性,能激发图书馆馆员内在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同时为图书馆培养一批专业过硬素质高的优秀图书馆馆员。

3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对图书馆的重视,导致图书馆的学术地位不高

图书馆是中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信息阵地,对教学和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理念认为图书馆不属于学校科研的场所,导致图书馆学术地位不高。此外,中高职院校一直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场所局限于课堂之内,学生也只是将图书馆作为课外阅读的地方。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首先应重视对图书馆的利用,将图书馆看作课堂教学和科研的一部分,并跟随新课改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课堂和图书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图书馆的教学科研利用价值,提高其的学术地位。3.2延续旧的管理模式,阻碍图书馆学科馆员制的发展

目前,图书馆的管理还是延续旧的模式,很多图书馆没有设置图书馆学科馆员制,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图书馆信息进行组织。另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限,各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文献信息分部门储存以及图书馆馆员服务缺乏主动性,服务方式和效率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从而阻碍了图书馆学科馆员制的发展,因此旧的管理模式急需改变。

3.3图书馆馆员专业水平有限,致使信息服务质量不高

国外很多图书馆的馆员不仅具有专业的图书馆管理知识,而且具有图书馆硕士学位,熟练掌握文献检索和目录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强。对于一些非图书馆专业的人员,会经过专门的专业培训。因此,他们往往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背景。同时,他们中有一部分人专业知识渊博,业务能力强,在提供咨询服务时,能及时准确地帮助读者解决专业性强的问题,真正地承担学科馆员的责任,为教育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而国内仅有几所大学的图书馆馆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而大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差甚远。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高校和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选拔馆员时不严格,造成馆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较低,另外相关部门对馆员培训不重视,馆员工资待遇也比较低,很难引进高学位的人才,因此导致高校和中高职院校馆员素质低,专业人才缺乏。

4完善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策略

4.1高度重视学科馆员制,强化图书馆的管理

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在我国刚刚起步,各个方面还不完善,需要各部门积极主动的进行扶持。首先,中高职院校的领导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放弃将图书馆看做仅仅借阅书籍的场所,充分意识到图书馆是中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的重要部分,是师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要意识到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对图书馆发展、对整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要切实贯彻落实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改进图书馆管理内容,强化图书馆在高校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学术地位。

4.2创新图书馆馆员服务模式,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构建学科馆员制度。各中高职院校要坚持创新,大力改进传统部门的设置,实现馆藏信息资源和馆员学科专业化有机结合,创建新型的服务模式。设置专门的学科专业借阅室,实现组织、查询、借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并由图书馆学科馆员全权负责。

其次,创建学科馆员兼职制度。比如经常聘请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兼职做学科馆员,在此期间,不仅对图书馆其他馆员进行指导,而且为读者提供专业的服务。

第三,规划学科馆员工作细则。明确具体的馆员职责和工作流程,使学科馆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充分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科研发展方向,并帮助其设置工作计划。

最后,确立科学的考评制度。目前学科馆员制缺乏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使得馆员服务积极性不高。激发学科馆员的潜力和服务意识,需要确立科学的考评制度和人性化的竞争机制,实现学科馆员制高效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吕蕴红.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深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3).

[2]魏红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定位与素质要求[J].情报探索,2006(8).

[3]徐玲.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初探[J].图书馆学论坛,2006(5).

第14篇

【关键词】现代;图书馆;馆员;素质;重塑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注重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变革,学生学习模式发生的转变,使得图书馆在高教系统中的服务作用不断增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对提供服务的主体,图书馆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图书馆的服务对馆员自身素质、职能要求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挑战。

1 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现状

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人文社会科学,实施各项工作的主体是馆员,图书馆工作最终目标能否完满实现,馆员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在这个意义上,馆员的素质高低和职能的正确定位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服务质量。

1.1 要求更高

时代对图书馆员职业需求的更高要求。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要求图书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计算机技术等知识。 席拉曾说:“最精锐或最有实力的图书馆员是那些带着广博知识或某一专业知识背景而进入图书馆行业的人。”虽然我们所熟悉的印刷型文献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但随着数字信息的增加,工作对象将迅速向我们所不熟悉的领域转移。衡量一个馆的实力,最重要的不再是馆舍的大小和馆藏书的多少,而是图书馆员有效控制和利用这些数字的资源的能力。

1.2 参差不齐

馆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贴专业化建设未能得到重视。读者来图书馆希望能方便快捷和准确地找到所需文献信息,读者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时,也希望得到专业性的指导。基于这种需求,高素质专业化馆员也就成为必然。在高校图书馆中,馆员队伍中真正拥有图书情报专业学历的并不多,而且图书馆员的专业化也没受到重视,在岗的馆员文化水平高低不均衡,专科以上学历馆员能占到一般以上,硕土学位馆员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有博士学位的馆员却寥寥无几。因此,馆员队伍构成复杂,学历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使现有的馆员队伍在业务素质上已经远远地落后于现代图书服务的需要。

1.3 缺乏优化

馆员自身素质缺乏优化与培养导致馆员发展空间有限。图书馆馆员仿佛生活在社会边缘,缺乏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动力。那些有专业技能的人又不甘于清贫与平庸,纷纷改行,致使图书馆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创新。与此同时,现存馆员的平均年龄偏大,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与操作能力普遍薄弱,外语水平偏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导致其可持续发展空间受限。因此,现代图书馆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在职能上必须变革,以适应时代要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要做到这一点,馆员的素质重塑是根本。

2 现代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般地说,素质是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基本属性及其在此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科学教育和社会实践所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品质。这里我们谈论的素质主要指新时期馆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

2.1 思想素质

2.1.1 服务意识

印度图书馆学奠基人,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的第三条,是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第四条是节省读者的时间。其核心思想就是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校图书馆能否改善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关键在于馆员是否在思想上确立起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意识。服务意识是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责任感,这是一个人素质的根本所在,这是馆员塑造良好职业道德的起点。

2.1.2 学习意识

馆员每天都在做着服务工作。馆员的道德修养,工作态度,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对师生都产生着直接的、深刻的影响。一个称职的馆员,仅有服务奉献精神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使自己能以广博的文化知识、熟练的技术指导读者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因此,馆员应切实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构建终身学习意识,扩展视野,提高技能,以适应图书馆快速发展的需要。

2.1.3 教育意识

图书馆的职能之一就是教育职能,这种教育职能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馆员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馆员对读者来讲是不上讲台的导师。如何寓教育于服务之中是每个馆员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图书馆员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文献资源优势、市场需求优势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图书馆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

2.1.4 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技术支持,图书馆要保持文献信息交流的优势,必须不断拓宽信息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率,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现代图书馆员的一个重要素质就是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2.2 专业素质

2.2.1 知识素质

要求图书馆员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其理论素养。精深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与广博的知识结构是馆员服务到位的知识基础保证。

2.2.2 管理素质

现代馆员既是服务者,又是管理者。既管理文献,又盘活信息,把文献信息与读者需求有机整合在一起,这就要求馆员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素质和能力。

2.2.3 现代技术素质

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一个合格的馆员应能根据用户需求,及时地通过网络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并能把分散的信息组合整理成新信息提供给读者,成为读者信赖的咨询员。现代馆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2.2.4 较好的外语素质

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员还应具备较好的外语水平。外语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媒介知识,随着知识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和学术国际化,而成为现代馆员工作质量提高的不可或缺的知识保证。

2.2.5 良性的协调能力

图书馆是学术性的服务机构,图书馆员应针对不同需求的读者群进行不同的特定服务。作为馆员,应该尊重、感知、引导读者,耐心地指导读者阅读,保障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最大利用。图书馆员要善于运用良性的协调能力化解矛盾,耐心、积极地为读者解决困难,使他们满意而归。

3 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重塑的策略

对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重塑在于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是对自身知识的更新和补充。图书馆员基本上是从事信息的生产、提供与管理工作,所以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均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

3.1 服务理念为先

现代图书馆要牢牢树立人本管理服务为先的理念,进而要以培养馆员的能力和激发馆员的潜能为着眼点,把提高馆员素质、规范馆员行为、调动其积极性和发挥馆员创造精神放在首要位置,持之以恒的倡导“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只有这样,才可能营造出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良好素质馆员的大环境,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2 人性制度保障

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理念为先,制度保障紧随其后。要重新审视图书馆现行的一切规章制度,建立新的人才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取消一切人为限制馆员积极性发挥的障碍。要想尽办法建构起一个行为规范、环境宽松,最大限度给予馆员发挥空间的管理制度与人事制度优化环境,千方百计提高馆员对图书馆的亲和力,使馆员愿意接受图书馆的影响,主动融入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去,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

3.3 构建激励机制

必须让馆员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加强自身学习,不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就有可能被淘汰。要激励馆员自学成才,并且把接受继续教育的状况和聘任、晋升、奖励直接挂钩。建立较强的激励机制,及时定期地对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估。

3.4 培训与自学相结合

奠定馆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底蕴人才培养应走馆员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路子。一方面,加强对大学图书馆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寻找多种途径。培训形式可以实行全员普及培训、岗位定向培训及在岗学习培训等。通过培训,全体馆员能切实更新观念和更新知识、扩展视野,提高素质,拓展技能,以适应网络化图书馆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鼓励高校馆员自学成才,自强不息。

3.5 多途径、多类型开展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延伸,应当自始至终坚持干中学、学中干。由于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层次性教育的补缺性和拓展性,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多样性、灵活性、多途径的进行。继续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如钱学森同志所说的:现在的图书情报人员、应该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是信息交流的建设者也是使用者的向导与顾问。每个图书馆员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原有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和职业观念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进行继续教育,才能赶上时展的潮流。

3.6 开阔学术视野,参与学术活动

学术研究是图书馆工作职能的重要部分。图书馆是学术研究实践的坚实后盾和主阵地。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也是学术研究过程。图书馆应该扭转重服务轻科研的观念,把开展学术研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同时,合理安排工作,给予一定的学术研究时间。可以根据本馆馆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课题研究及鼓励馆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论文等;也可以结合学科馆员的专业特性请有关专家、教授系统讲授图书馆发展趋势、新学科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等,使馆员开阔视野,了解图书馆最新动态,了解其他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并且,通过学术活动的开展,馆员的素质将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总之,现代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重塑,对我们来说是希望与困难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机会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每一个图书馆员都应努力培养自己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曹望虹.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馆员素质的要求[J].图书馆建设,2001(1).

第15篇

Explor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Transition and Innovation

Abstract In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age, library transition and innova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innovative practice from two aspects: management transition and service innovation. The author's proposal are as follows: improving management philosophy, breaking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learning and absorbing the advanced method and technology for service innovation, and hard innovation and soft innovation should coordinate for development.

Keywords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transition; service innovation

笔者不久前结束了美国图书馆的访学,近距离体验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美国图书馆同行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成就令人印象深刻,触发了笔者探究图书馆转型和创新的冲动,这是研究的缘由之一;其次,自己身处高校图书馆,强烈地感受到当前图书馆正面临着一场变革,图书馆未来将何去何从?好奇心驱使探究这个主题,这是研究的缘由之二;近日读到吴建中先生在2012年出版的《超越与转型》一书,引起强烈共鸣,这是研究的缘由之三。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问题,值得每个有责任感的图书馆人思考,这个宏大的主题,以笔者个人的学识和积累,恐难以抓住要旨,本文试图从图书馆的管理转型和服务创新方面展开研究,实为管中窥豹,意在抛砖引玉。

1 研究综述

图书馆转型与创新问题近年来引起图书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重视,国内主要的研究有:初景利[1]通过分析美国几个典型图书馆的创新实践,提出图书馆转型发展建议:加强图书馆的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的设计;加强以用户和服务为中心的业务布局与结构调整;改进图书馆的基础业务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融合;加强图书馆统筹协调与协同的能力;加强人员队伍的能力建设与培养。初景利[2]把图书馆转型的外生动力归纳为:信息环境,经济环境、教育与科研环境等变化;吴建中[3]认为当代图书馆的转型不是功能的转型,而是增强和完善了“以用为主”的基本功能的转型;朱强[4]的研究认为在变革时代高校图书馆要主动寻求改变,需要制订出图书馆未来的战略规划;为用户提供精细化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多维度、深层次的支持;注重开展多元化合作;宗霞[5]指出图书馆面临三个方面转型:核心价值转型、功能定位转型、管理服务转型。

图书馆的转型变革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上述文献研究表明,管理转型是服务创新的基础和保障,服务创新则是图书馆创新的显性成果。故本文把重点放在对图书馆的管理转型和服务创新的研究上,其中管理转型包括管理理念转型、组织架构调整、组织文化重构;服务创新则包括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创新和服务场所创新等。

2 美国高校图书馆管理转型

2.1 管理理念转型

在数字信息时代,美国图书馆界积极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对图书馆管理的再认识,从原有的重视文献资源的管理、服务业务的管理,发展到重视图书馆的全面管理,包括对图书馆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的研究、业务流程的再造,用户关系的管理等等。

2.1.1 引入企业管理思维 重视发展战略规划

很多美国高校图书馆都在其网页上写明该图书馆的使命或愿景,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美国国会图书馆早在1998就开始未来发展战略,其发展战略主要围绕内容战略、用户战略、推广战略、组织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方面提出[6],并在之后的时间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哈佛大学2013年最新的战略目标则强调[7]:为支持哈佛大学研究,教学和学习,实施哈佛图书馆馆藏和内容开发战略计划;通过知识发现,整合专业知识和全球合作的网络,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数据。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最新战略规划中提出了七项战略目标[8],包括馆藏发展战略、用户战略、学术支持战略、空间优化战略、文化建设战略等。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的新服务模式战略目标则重点强调[9]:数字图书馆战略、学术支持战略、图书馆评估战略等等。耶鲁大学医学图书馆最新战略规划包括[10]:世界级的馆藏发展战略、服务战略、推广战略、沟通与协作战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总之,图书馆发展战略重点通常围绕资源保障与建设、融入学校的教学科研、知识发现、信息素养教育、以及组织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而制定长期规划。发展战略规划高瞻远瞩,以支持学校的学术发展为准则,对具体的业务工作有较强的引领作用。

2.1.2 重视用户关系管理

美国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用户关系管理,用户关系管理的要旨是重视用户价值,为细分用户提供细化服务,服务运作从“以业务为中心” 模式转向“以用户为中心”模式。通过关注用户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行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为用户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服务,是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的有效手段。加强用户关系管理有多种方式,如为细分用户提供定制书目信息、热门图书推荐、定题信息服务等等。此外,让用户参与新服务的设计是用户关系管理的另一种尝试。一直以来,图书馆的服务设计都是以图书馆为主,以用户为辅,美国高校图书馆则把用户参与放在首要位置。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建设读者学习空间的时候,邀请用户提供设计方案,用户投票选定方案,整个过程都以用户为主,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满意度。

2.2 组织架构调整与变革

美国高校图书馆近年在组织结构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打破传统图书馆组织架构和部门设置,合并和重组了许多传统部门,成立了很多新部门,使组织机构扁平化。

2.2.1 优化组织结构,成立新部门

在美国高校图书馆有很多新部门,如战略规划部、人力资源部、评估部、馆藏发展部等。战略规划部负责研究学校的发展规划,结合及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趋势,制定本图书馆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规划部通常由馆长直接领导,是馆长的智囊团。人力资源管理原本是企业管理的理念,强调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发挥员工潜能。近年美国高校图书馆效仿企业管理模式,重视提升员工素质,纷纷成立人力资源部,该部门主要负责全馆人员招聘、薪酬制度、岗位设置、岗位考核、职称评定、员工培训等,良好的人力资源系统是完成组织使命的保障。评估部出现较晚,是在2000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LA)提出图书馆评估准则后,顺应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设立的部门。图书馆评估把读者满意度作为评估的重点,评估部负责日常的各类数据搜集,分析评估数据,定期评估报告,为图书馆个性决策提供支撑。馆藏发展部是从采访部发展而来,通常整合了采访馆员、咨询馆员、学科馆员等分散在不同部门的馆员,组合而成的新部门,负责制定馆藏发展政策、发现用户需求,按需统筹建设馆藏等,原有的采访部则重点放在资源的采购及合同管理等商务工作。

2.2.2 实施全面改革,重新整合机构

2011年哈佛大学图书馆改革在世界图书馆界引起轰动。当时哈佛图书馆共有八十多个分馆,由于历史原因,存在机构臃肿、协调性差、资源建设重复等问题[4],导致图书馆整体运行效率低下,已经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哈佛图书馆高层决定对原有的组织模式进行的改革,把所有的分馆按照馆藏发展需要、馆藏内容所属学科领域以及业务活动相似性分成五个大组,各个分馆除受原来所属院系领导外,还要受所在组负责人的领导。重组后的哈佛大学图书馆,组织机构实现了扁平化,增强了分馆与总馆、分馆之间的横向协作,并统一了分馆借还书服务、技术服务以及数字影像服务等服务界面,使服务规范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在2007年提出“新服务模式计划”,进行了以大学科群为基础的整合。该计划组织变革的重点是对原有的专业分馆进行合并和重组,按数字图书馆的虚拟布局和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功能,形成以学科群为基准的整合,为跨学科研究与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整个大学图书馆系统的高效和集约运行。该图书馆还将以前分散于各分馆的采购、编目业务统一纳入总馆的技术服务部门。

2.3 组织文化重构与创新

图书馆组织文化对图书馆的价值观、管理风格、组织架构、规范制度起导向作用,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同时对于员工具有指导作用和激励作用,促使员工把群体价值观念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规范员工的行为,是打造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11]。在转型和变革时期,图书馆组织文化需要重构和创新,为管理转型和服务创新提供支撑。

为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环境,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提出新的组织文化构建计划[12],重点强调支持和鼓励员工不断更新他们所拥有的技术,培养员工对工作方式变化的高度敏感性。耶鲁大学图书馆强调树立对馆员终身学习和教育的文化,通过给馆员提供各种学习机会,满足馆员自身发展的需求,让员工获得职业的成功。图书馆文化重构,需要重新审视馆员的作用,重视馆员个人和团队的发展,利用各种方法提高馆员的进取心[13]。

3 美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3.1 服务内容创新:从文献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

美国图书馆学大师谢拉[14]说:“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美国高校图书馆积极探索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型,学科服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1.1 深入用户的学科服务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担负着新的使命和任务,学科馆员成为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力量[1]。康奈尔大学的学科服务的主要任务是[15]:院系联络、馆藏建设、参考咨询、教学培训。耶鲁大学学科馆员的任务是:负责有关学科文献的订购、检索服务和咨询服务,以及承担学科课题和项目。哈佛大学商学院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在嵌入教学培训方面取得不菲成绩,他们围绕课程教学与学习提供特色服务[4],2010年参与的课程达到90多门,基础服务包括教学准备服务、技术帮助、课程网站建设、教参资料的保留和获取、全文链接的提供等;全程跟踪的深度服务包括:信息产品和学习资源的定制、与课程相关情报收集及调研分析、课题决策参考方案、学生研究作业、项目内容设计等等。

3.1.2 嵌入科研的高端知识服务

美国高校图书馆除了大力发展普遍的学科服务,还探索“嵌入式”高端知识服务模式。近年来很多研究型图书馆承担科研数据管理任务,为本校学者的科研项目提供从项目申报到研究成果数据管理服务工作,一般设有专人专岗实施数据管理服务。科研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组织、存储、备份、共享、数据安全等,需要开发专门的软件工具进行管理,为此图书馆还同技术开发商一起合作开发相关软件产品。这项工作已远远超出传统意义的图书馆业务,这是美国高校图书馆探索从传统的信息服务向高端知识服务的转型的典型例子。

3.2 服务手段创新:社交网络和移动图书馆

美国高校图书馆对新技术非常敏感,及时应用新技术,有效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社交网络和移动图书馆服务是目前美国高校图书馆有影响力的服务。

3.2.1 运用社交网络服务用户

美国很多高校图书馆都运用社交网络推广图书馆的服务,建立同用户的沟通渠道,带给用户全新的服务体验。美国高校图书馆在社交网络出现伊始,就敏锐地发觉这项应用对图书馆的重要性,紧紧围绕这项技术开展多种虚拟服务,现在很多图书馆都拥有数量可观的“Fans” ,年轻人是社交网络的主要群体。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普遍采用Facebook、Twitter等方式同用户交流和互动,图书馆Facebook主页所提供服务的内容包括:新闻、最新通知、参考咨询、交流园地、技术服务等,很多图书馆甚至把实体展览都搬到Facebook上来,还有图书馆借助社交网络平台组织热门话题讨论活动,所以这些应用都大大增加了读者的关注度。

3.2.2 移动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

移动图书馆在美国率先得到普及和应用,移动图书馆最早只能进行一般信息查询,如馆藏目录查询、移动数据库检索、参考咨询 、续借图书、读者账户管理、馆藏分布、新闻和新书通报等,现在发展到建立社交网络的链接,提供讲座播客服务,预约研修室,预约移动课程等。除此之外,移动图书馆大大促进了电子图书和有声读物的借阅,在促进阅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大学图书馆正努力扩展支持移动设备的信息环境,以方便用户利用移动设备获取学术资源。

3.3 服务场所转型:从文献中心到学习中心

3.3.1 信息共享空间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学习场所

一直以来,图书馆给人的印象是浩瀚的书库、安静的阅览区。美国高校图书馆则正在颠覆这种印象。上个世纪90年代,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就率先提出将图书馆打造成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把图书馆打造成读者学习与交流的场所。读者可以利用信息共享空间完成各类学习与讨论交流,把传统的书库从原来显眼的位置转移到比较隐秘的地方,二线图书甚至被移到城市郊外的密集仓储中。信息共享空间通常分为学习共享空间和学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主要提供给大学生利用,有个人学习间、小组讨论学习间、设备与技术服务空间等。学术共享空间则是为研究人员提供高层次的研究与讨论空间,提供多种硬件设备,如电脑、投影仪、打印机,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和文字识别设备等。信息共享空间中的设备和家具都是可移动,用户可以根据会议或研讨的需要重新布置。此外,在许多特定区域还设置了咖啡厅,浓郁的咖啡气味,令读者沉浸在松弛与惬意的环境中,享受学习、交流和思考的乐趣。

3.3.2 为游戏化学习提供支持

地平线[16](Horizon)报告在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都提到游戏与游戏化学习将成为高等教育中广泛应用的新技术。所谓“游戏化”就是将游戏的基本元素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在游戏化的课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体验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学习来积累点数获得奖励。美国许多高校图书馆正在提供游戏服务的尝试,主要目的是吸引用户到图书馆学习,加深用户对图书馆工作的熟悉和理解,提升用户阅读粘性和信息素养。在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图书馆的一个中型开放区域,摆放着普通的阅览桌椅,贴在每个阅览桌上的九宫格数独游戏为在此学习的理工科学生提供游戏支持,他们在学习间隙,顺便完成贴在桌面上的游戏,在游戏中锻炼思维,体会学习的乐趣。

3.3.3 学习中心的嬗变――斯坦福大学的“无书图书馆”

在场所创新方面,美国高校图书馆有很多大胆创新,斯坦福大学的“无书图书馆”就是一个创新案例。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因为空间容量限制,在2010年将物理图书馆和工程图书馆改建成“无书图书馆”,他们将大部分图书搬运至郊外的远程书库,把腾出来的空间设计成“无书图书馆”。走进无书图书馆,感受到这些空间都是为“人”设计的,而不是为“物”设计的,里面有大量的沙发,一个名为“头脑风暴岛”的讨论区域、电子公告栏以及一组活动空间,只有很少的书和书架。在一侧显著位置,有当年惠普公司初创时的办公室模型、在走廊里则摆放着Google最早设立在斯坦福大学的存储设备模型。几台电脑和Kindle电子阅读器摆放在桌面上,供读者使用。“无书图书馆”全Wifi覆盖,智能手机和电脑可以随时联网查阅资料,这样的空间为读者营造出更多自由的学术氛围,令读者沉醉其中,成为思想的“孵化器”。

4 研究启示

4.1 提升管理理念,突破体制限制,大胆探索组织创新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需要变革以适应未来图书馆的发展。组织变革的前提是管理理念的提升,需要把图书馆事业放在一个相当的高度去审视,提出图书馆的愿景和使命,制定图书馆发展战略。纵观中国图书馆界的理念创新, 步伐很小,战略规划大多停留在表面,或者表现为工作计划,而不是一种组织未来的发展战略,往往缺乏深思熟虑的高瞻远瞩规划,加之落后的组织文化,使图书馆缺乏一种向上的力量。

美国高校图书馆具有很大的自治性、自主权,因此在体制上保证了改革与创新的顺利进行。相比而言,中国高校图书馆缺乏自治性,加之历史原因,中国高校图书馆是学校高端人才家属聚集之所,组织内部的任何变革同个人利益冲突时,都会在内部形成强大的阻力,因此中国高校图书馆在组织创新方面缺乏建树,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图书馆进行了尝试。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按照大学科重新整合服务部门,形成以学科为主,融合基础服务和高级情报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浙江大学图书馆成立了研究与发展规划部,负责研究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制订图书馆发展规则,并根据业务线条设立了资源总监、服务总监、技术总监和合作总监岗位。

4.2 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服务创新

国内图书馆界比较固守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范式,缺乏对新范式的研究和尝试,亦缺乏引进借鉴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服务创新的实践。总体看来,图书馆的局部创新多见,系统性创新少见,很多创新本质上只是对原有服务的补充或点缀,而真正的创新则必须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重构图书馆服务,可以说中国图书馆界正是处在“微创新”的阶段。应大力倡导建立图书馆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从自娱自乐式的“创新”中走出来,努力寻求满足用户需要的服务创新。

4.3 “硬创新”和“软创新”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