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毕业生物论文范文

毕业生物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毕业生物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毕业生物论文

第1篇

(一)就业信息质量认知调查结果表明,就业信息质量(可靠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来源于政府服务机构、学校就业服务部门、亲朋好友、学校老师、互联网、社会中介机构和报纸广播媒体的信息,认为上述渠道就业信息真实的人数依次为调查总人数的58.17%、57.79%、35.75%、28.39%、16.94%、16.59%和7.48%。可见,除政府就业服务机构和学校就业服务部门提供的就业信息外,其他信息来源可靠性认知程度较低。

(二)获取信息难易程度调查结果表明,获取就业信息渠道从易到难依次为学校就业服务部门、互联网、政府就业服务机构、亲戚朋友、学校老师、社会中介机构和报纸广播媒体,认可人数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1.63%、44.63%、34.93%、27.57%、23.01%、16.59%和7.48%。可见,学校就业服务部门是高校毕业生认为最容易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互联网和政府就业服务机构次之,认为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容易的人数较少。

(三)信息服务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对当前就业信息服务不满意的高校毕业生占72.20%。通过访谈得知,由于高校毕业生精力有限,不可能在短时间获取足量的就业信息。多数高校毕业生认为当前就业信息传播量较少,且时效性较强。部分国有垄断企业就业信息仅限于内部,部分高校毕业生认为当前就业市场明显存在不公开、不公正现象。

(四)支付信息成本意愿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支付成本包括搜集信息成本和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的成本[7]。调查结果表明,就业信息支付成本意愿在100元以下、100-200元、200-300元、300-400元和400元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比例分别为22.66%、32.16%、24.37%、10.05%和10.86%。可见,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近90%)获取就业信息支付成本意愿在400元以下。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就业信息具有目的性、变化性、时效性、共享性等特征。高校毕业生作为集中就业的特殊群体,要求各类就业信息传播及时、准确、可靠。调查发现,目前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信息传播时效方面调查发现,高校学生毕业前必须落实接收单位,才能够确保毕业后及时就业。目前,很多用人单位都招聘应届毕业生,且设定了时间限制,这给高校毕业生在短时间内收集、处理大量的就业信息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如果就业信息不能满足高校毕业生的基本要求,还将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再核实,极易导致信息失效。

(二)信息服务内容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高校毕业生首先急需掌握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对行业发展前景信息需求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就业、创业政策信息;再次是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信息;而对就业维权方面的信息关注度相对较低。但目前多数就业信息内容仅为用人单位招聘信息,这既不利于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实施,也不利于高校毕业生理性选择就业单位。(三)信息传播方向方面就业信息传播应该是双向的,用人单位可向求职者招聘信息,求职者也可向用人单位求职信息。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多为用人单位向求职者招聘信息,高校毕业生向用人单位传递求职信息的极少。尽管部分高校就业服务部门及时向用人单位传播了本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专业等信息,但仍难以代替高校毕业生本人的求职意愿。

(四)信息传播组织方面目前,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组织既有政府就业服务机构、高校就业服务机构,还有互联网、社会中介机构和报纸广播媒体等。调查结果表明,多数高校毕业生比较信任政府就业服务机构、学校就业服务部门、亲朋好友、学校老师等传播的就业信息;而因互联网、部分社会中介机构和小刊小报等传播的虚假就业信息曾给初涉社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不良的影响,而较少得到高校毕业生的信任。

(五)信息传播媒介方面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普遍意识到互联网所提供的就业信息真伪难辨,部分就业信息随意夸大用人单位实力,误导、甚至欺骗了部分高校毕业生。一些非法传销组织、诈骗集团等也参与到互联网就业信息传播之中,直接侵害了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部分社会中介组织以盈利为目的,利用高校毕业生急于就业并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的特征,也通过互联网、电话等形式进行不法活动。

三、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的措施

就业信息服务直接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谁先获得就业信息,谁就占据了就业的主动地位。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需要针对当前就业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拓展信息传播途径高校就业服务部门应充分发挥就业信息传播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及时关注学校的各类就业信息,动员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招聘会、宣讲会等,不断增加就业信息传播总量;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本区域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面优化平台设计,方便高校毕业生获取各类就业创业信息;积极引导各级各类人力资源市场及企、事业单位参与到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中来,提高就业信息的传播效率,扩大其覆盖面;有关就业服务机构应不断开发新的就业信息传播媒介,不断拓展就业信息传播途径。

(二)丰富就业信息内容实践证明,高校毕业生获得的就业信息越多,内容越丰富,求职视野就越开阔。就业信息利用的越好,就业成功率就越高。各级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应不断丰富就业信息内容,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需要;政府及高校就业服务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扶植政策、就业维权等方面的信息传播力度,激发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激情,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对当前就业形势信息的传播,引导大学生确立合理的就业预期。政府应规定国有垄断企业招聘信息必须公开,使高校毕业生能够及时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实行公平、公开竞争。

(三)提升信息服务效率高校就业服务部门应引导大学生养成平时关注就业信息的习惯,善于获取各类就业信息,不断增加就业信息的积累量;学校相关部门应教育大学生熟练掌握分析和利用就业信息的各种技巧,增强辨析能力,及时处理获取的就业信息;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应经常保持和亲朋好友、本专业学长(学姐)的联系,学习他们获取就业信息、分析就业信息的经验,并能够通过他们获取新的就业信息。在高校毕业生寻求就业的时刻,高校就业服务部门应及时组织他们登录各级政府公共就业服务网获取就业信息,合理地利用社会人才中介机构、报纸媒体等渠道的就业信息。

(四)实现信息传播互动借鉴国外经验,鼓励高校毕业生消除心理障碍,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建立就业信息传播的互动机制,以此缓解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政府及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准确判断就业形势、科学分析社会需要,正确处理个人就业的主观愿望和社会需求的矛盾,树立客观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主动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用人单位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本着对求职人员负责的态度,对收到的求职信息及时给予回复,进而增强高校毕业生寻求就业机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2篇

一般而言,传统的生物类专业毕业实习实践由以下过程组成:教师联系实习单位、组织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学生参观生产过程、讨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提交实习实践报告、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经过分析,传统毕业实习实践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该实习模式下,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工厂生产,也未接触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只是对生产过程有了初步认识,没有深层次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难以发现生产中存在的真正问题,也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该实习模式没有达到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产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未培养出适应生产实际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毕业生,使得毕业实习变成了一种感官教育,流于形式。另外,由于各高校的财政政策都向学科建设、科研奖励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倾斜,学校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上,忽视了毕业实习实践,致使实习经费不够。在安排实习实践时一般都以分散实习为主,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放散羊”,也就保障不了实习质量。在对学生毕业实习指导时,指导教师无任何利益可言,所以有的指导教师会很少了解过问学生,甚至有的教师几乎没有指导,所以很难保证毕业实习对学生起到真正的意义。就学生本身来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准备相关的毕业论文,或者进行研究生、公务员的备考以及找工作,所以学生的实习兴趣不足,只是服从学校的安排,走过场,最后获得一张有单位签字盖章的鉴定表而已。因此,传统的本科生毕业实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不利于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改革。

我国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建立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因此,需要毕业生提前开始寻找并确定工作单位。而传统生物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实习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也难以调动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毕业实习难以达到提高毕业生素质的最佳效果。

3.受到生产接收单位的制约难以进行。

过去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一般由30名左右或者更多的学生组成实习组,由教师安排在实习单位进行实学习。但由于学生实习人数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毕业生实习的需求,另外企业往往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接收实习生,主要原因有:一是顾虑接待大批学生会耽误工作,妨碍生产,影响单位经济效率和产品质量;二是由于学生缺乏安全意识,一些实习单位害怕学生会出现意外伤害和事故;三是怕学生多,会增加本单位的成本,由于学校的实习经费投入不够,实习单位无利可图。一般企业优先接收已签约学生进行实习,而不愿意大量接受非签约毕业生实习,即使对已接纳的实习生,也不会安排具体工作。该情况下,为了完成毕业实习任务,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变为参观生产过程,甚至变为旅游实习。多数学生没有参加生产操作和生产管理,不能锻炼学生适应生产现场工作,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对于改革生物类专业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势在必行。

二、毕业实习模式

1.自行联系实习模式。

由学生按自己意愿或兴趣选择实习单位,即“实习与个人兴趣意愿相结合”模式,学生可进入即将就业的单位实习,以利于不同就业意向、不同层次的使学生得到更适于自身发展的锻炼。将学生自己联系工作单位分散接收学生实习与学院集中、分组、交叉、统一安排学生实习相结合。在该模式下,利于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主动与企业单位接轨,了解相关企业单位的需求,进而能够明确学校目标,依据学习目标有重点的进行实习的针对性。另外,对于学校而言同样可以缓解学校的实习压力,确保在有限的实习基地基础上完成相关的实习任务。对用人单位而言,乐于接收即将毕业的学生及早参加用人单位的生产实践,既有利于用人单位按照需求来培养毕业人才,减少用人单位与学生相互适应的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早一些了解行情内务,提高工作的完成质量。然而此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学生实习的效果并非有所保障,不利于监控实习质量,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实习与产、学、研相结合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实习基地基础上更进一步演变过来的合作模式。作为一种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将生产、实习与科研全方面相结合,共同带动企业跟高校的发展,利于科研成果的蜕变。在这种模式下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能够从中了解参与生产的全过程,提高实践能力,而且经过企业的学习或者相关导师科研项目的参与,可以从中接触到知识的前沿,进而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特思维的能力,同样为日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了好的基础。优秀的学生更容易拥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机遇。而对于企业来讲,该模式有利于高校人才物质资源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不仅为企业生产带来服务,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优化、带动企业相关员工,并且培养的相关学校实习生,也可作为日后企业人才的储备。

3.订单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培养模式,是“实习与就业相联结”的一种模式,也就是教学、实习同就业相结合。企业用人单位主动联系相关高校,根据自身企业的需要,制定出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同学生签订定向协议,其中的学习经费可由企业进行支付,实习生在学完相关课程后,可进入企业进行相关实习培养,实习毕业完成后要到该企业上班。这种模式比较适应于专业性强并且比较冷门的生物类专业,它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但是用人单位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危机。由于该模式是具有一定专业针对性的,学生在入学就已经确定了日后的工作方向及岗位,因此,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会有重点的进行相关培养学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就业的自主性受到限制。

三、毕业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1.组织形式上,学生自己联系用人单位分散接收学生实习与学院对学生集中、分组、交叉、统一安排实习相结合。

2.实习方式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生产实践,辅以参观实习,使参与生产实践与参观实习相结合,把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相结合。

3.实习内容上,将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实际课题与选择验证性和归纳总结性课题相结合。

4.实习目标上,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同综合素质的培养相融合。

第3篇

传统的电子商务教学目标的设定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当代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综合素质高的电子商务调查员、电子商务业务员、操作员等,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要根据社会的具有需要制定相应的电子商务教学目标。既要培养出具有丰富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人才,又要培养电子商务技术型人才,特别是培养学生电子商务平台操作的技能。教师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营销管理理论知识等相关知识,在企业工作中为企业创造利益。

2合理设置电子商务教学课程

纵观我国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课程的和重点偏向于商务、经济类课程,或者是偏向计算机操作类课程,这些课程设置是不全面的,学生毕业走上社会之后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高校电子商务课程使用的教材必选保证是最新版本,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课程;技能实践课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英语、计算机等大学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交际能力,英语技能也是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必不可少的技能。专业知识课程主要有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与企业营销等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电子商务专业技能。技能实践课程主要有程序设计、弟子商务网站建设以及操作、数据开发等IT技术,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电子商务实践能力。教师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3加强电子商务教学额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高校电子商务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我国高校基本都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但是电子商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数量少,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由于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时间晚,部分高校电子商务教师不是专业出生,要加强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培训。首先要鼓励教师进行再教育,学校加大教师培训投入,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加大对教师教研的资金投入。其次,可以聘请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和企业优秀电子商务骨干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组织专家讲座、会议等,完善电子商务教师团队。最后,加强电子商务教师的实践经验,组织教师走进企业去学习,熟悉电子商务企业的运作流程,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高电子商务教学质量。

4创新电子商务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创新电子商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电子商务人才。情境教学有利于将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具体的情境,比如模拟电子商务交易、电子商务办公等情境,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教学项目,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注重学生的探索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传统的电子商务理论学习是枯燥难懂的,而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5完善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逐渐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校企合作有利于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学校要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为企业培养“订单式”电子商务人才,按照企业人才需要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在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工作,既解决了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又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工学交替”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之一,电子商务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企业在每个学期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学生在实习中培养实践能力,有效地将所学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企业可以根据实习情况确定重点培养目标,优秀实习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学校要加大投入建立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购买先进电子商务实验操作设备,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下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