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统工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从剪纸的历史和原料不难看出,剪纸是“朴实”的,它的原料是纸,工具是剪刀。经过加工,它又是典雅和深沉的,是珍贵的艺术品。剪纸历经几千年而焕发新生,也不正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载体吗?从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厚重与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于是,借助剪纸这一民族传统工艺,在传承工艺的同时,可以精心打造校园文化。
二、多措并举,做好剪纸艺术传承工作
1.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
首先,编写好校本教材。剪纸作为校本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为此,学校要动员教师和学生广为收集有关剪纸的书籍和资料,并到新华书店购买相关书籍。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由课题组负责把这些材料整编成册,作为剪纸校本教材。其次,充分利用民间艺人这一稀有资源,邀请民间艺人来校指导,传授剪纸刻纸的技术和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逐步普及剪纸艺术,就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介绍、宣传剪纸艺术。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橱窗、墙面、楼道、教室、窗户等位置上张贴师生的剪纸作品,发挥校园隐性环境课程的教育作用。利用学校广播等媒体进行定期宣传,介绍剪纸的知识、方法,借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剪纸教学网站,开展为学生作文配剪纸插图的活动,编制“小巧手”剪纸学习专栏,使学生对剪纸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转为亲切,激起探究欲望,营造积极的校园剪纸艺术氛围,使师生在校园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能受到艺术熏陶。
3.让学生积极参与剪纸
剪纸是一种工艺,需要良好的心态、力量的均匀和意志的坚定。不论学什么,精神都是最重要的,方法是第二位的。剪纸教育注重动手、动脑,能营造一种轻松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求知欲,提高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寓教于乐。剪纸内涵十分丰富,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涉及数学、美学、哲学、力学等。它的创作过程,与常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剪纸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动脑、动手的主动精神,而且还要提高他们的美学审美层次。剪纸艺术的内涵是开放的,是课内外相结合的,能促使学生广泛地吸纳更多的学科知识,特别是美学知识,因此在剪纸的创作和教育过程中包含了再认识、再创造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人的品质的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多不愿学习的学生通过参与剪纸艺术,学会了吃苦,磨练了意志,提升了自信,开始热爱学习。
4.建设剪纸艺术传承团队和工作室
学校应安排教师牵头成立剪纸艺术学群,负责剪纸工艺教育和教学工作,并定期邀请剪纸大师或艺人来校讲学、传授技艺,由教师和工艺师联合组成传统工艺传承团队。还应该建立剪纸工作室,继承传统、融入时尚元素、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设计室、创作室、展示室三位一体,使设计、制作、展示在真实的职业场所环境中进行,真正实现艺术融入技术、技术凸现艺术。学生跟随指导教师学习实际操作技能,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每一件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都能够很好地感染熏陶学生。
5.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日前笔者在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的唐卡工作室了解到,在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省级非遗传承人拉孟老师带领下,与一众画家、业余画师一起,开始以《莲花生大师本生传》为蓝本进行改编,设计并绘制1300幅莲花生大师生平唐卡。《莲花生大师千幅唐卡》项目于2007年启动,目前已完成300余幅作品。这个项目目的在于让唐卡艺术走向市场,让更多人了解藏文化,这项国家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中,除了1300幅唐卡,还包括以此为蓝本开发的一系列创意产品:动漫游戏、绘本故事、藏品画册和数字电影等。诚如才让多吉老师所说“:一直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成果,让更多人了解藏文化。”这个现代化的运用为当代唐卡艺术注入了意思新鲜的血液。
二、唐卡绘画的现代化应用思考
传统唐卡的功能,总结来看分为三个层次的基本功能,首先就是满足人们学习知识和基本常识;其次满足人们审美情绪,实现艺术交流;再有就是,教化和诱导民众的行为。根据上述功能,沿袭这一思路,在唐卡绘画中的色彩、形态、寓意等加以利用、创新在器物之上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一)平面印刷运用
虽然不同派别的唐卡绘画风格略有不同,但是绚烂多彩的绘画内容,寓意深刻的神话故事都吸引着人们去观赏、学习。经过笔者的研究总结,唐卡在平面设计上的运用,目前主要是以装饰画、染织为主,鉴于唐卡本身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因此设计者在设计时要注意不要触犯宗教教义。装饰画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在唐卡色彩的搭配和比例等方面加以借鉴,运用在现代装饰或者平面设计当中。甚至是服装、软装、纸质类印刷品等都可以进行开发研究。
(二)立体器物运用
由于某些宗教人物不可以随意使用在他物之上,因此可以在唐卡绘画当中的某些元素,或者符号,进行提炼运用到器物之上。例如吉祥八宝图案,作为唐卡绘画当中的常用元素,常常被使用在日常家具或者宗教用具上。通过现代设计的思路将这些元素符号进行夸张变形,可以运用到家具、交通工具、日用品、饰品等产品之上。
(三)动态传播运用
1.1信仰的意蕴
过去,吉祥图案就是信仰的代表物,不管是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还是自然崇拜,甚至包括宗教崇拜,都属于信仰,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趋吉避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龙凤图案,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赞美,更凝聚了各民族对祖先的崇拜之情。龙的文化意识渗透到中华民族的骨髓里。作为代表图腾和神话意象的动物,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凤也是一种神鸟,传闻中对于凤的描述是,只要凤凰出现了,世界就太平了。龙和凤的吉祥图案是自原始社会就开始沿用的,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延续至今,历经上千年历史,龙凤图案一直带着吉祥色彩和政治色彩,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图案。
1.2思想的意蕴
儒、道、佛三家造就了我国的传统思想观念,社会的维护和运转主要以此为哲学思想,因此,这一思想观念也避免不了在传统吉祥图案中体现出来。儒家学派的基本观念讲究的是用伦理道德对伦理道德进行维护,讲究老幼尊卑。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五翎(燕子、鸳鸯、白头、白鹤、凤凰)就象征着儒家学派等级制度的朋友、夫妻、兄弟、父子、君臣。儒家学派比较重视修身养性,因此大多文人学士均将梅兰竹菊四君子或松竹梅三友作为高洁情操的礼赞。而道家思想倾向于追求长生,因此“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样的吉祥字眼也就衍生出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盛行佛家思想,并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文化思想。佛教的发展和盛行直接关系到吉祥图案的形成。例如佛堂中所供奉的菩萨,不仅仅局限于供佛教所用,还在日常生活中可见。吉祥图案反映了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并经久不衰,使人们更乐于接受该类艺术性的语言。
1.3民俗的意蕴
工艺美术主要来源于生活,对生活和社会的阐述,我国传统的工艺以装饰的吉祥图案将民俗意蕴充分的表现出来了。中国是个比较重视家庭延续的国家,比较看重对子嗣的传承,为了能够将这种美好的愿望表达出来,吉祥图案中就出现了象征“望子成龙”或“榴开百子”的图案,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我国劳动人民比较重视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劳动人民祈祷有美好的现实生活,并期望能够延续这种美好现实,这种观念在吉祥图案中的表现形式就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了,这是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生活愿望的表达方式,将民族品德和性格直接的反映出来了,并自发的形成凝聚力。
2结语
月饼生产流水线由包馅机、成型机和摆盘机组成,拌好的月饼馅和作为饼皮的面团分别从包馅机的两个投料口进入,出来时已是一个个内含馅料的圆形面团。之后,成型机把面团压成月饼的形状,再经过摆盘机,整齐地排列在烤盘上。摆满月饼的烤盘被送进全自动链式隧道炉。烘烤过程分为两段,一段结束后,月饼表面被均匀地刷上蛋液,再继续下一段的烘烤。当月饼从链式隧道炉的另一端出来时,已是黄灿灿、香喷喷的成品。烤好的月饼用风扇冷却后,经过金属检测仪,最后自动封装。整个月饼的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只需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在一旁监督即可,相较于过去手工制作月饼,效率大大提高,不仅产量上去了,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使杏花楼月饼真正成为老百姓消费得起的“大众精品”。
二、从“放心月饼”到“放心馒头”
月饼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中秋节前后,那么平时这些生产线都闲置着吗?沈全华告诉记者,这条流水线不仅可以制作月饼,只要投入不同的馅料、更换相应的模具,就能生产出多种中西式点心。这样一来,即便是过了月饼生产季,杏花楼的各条生产线照样能开足马力,全力生产。经过数十年不断发展,杏花楼逐步形成了以月饼为代表,春有青团,夏有粽子,秋有月饼、重阳糕,冬有腊味、八宝饭、糖年糕等四季时令产品,再加上各类西式糕点,共计100多种产品。2011年的“染色馒头”事件至今让不少人记忆犹新。正当消费者为买到放心、安全的馒头而发愁时,为了尽到企业的一份社会责任,杏花楼向上海市政府立下军令状,尽快生产出质量过硬的“放心馒头”。经过50多天的采购、试验和生产,“放心馒头”出现在各大超市的柜台上。上市首日,10万只“放心馒头”2小时内全部脱销,为上海馒头打了个翻身仗。如今,杏花楼馒头已经成为了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而杏花楼也把做月饼的传统延伸到了馒头生产中。与月饼一样,杏花楼馒头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色素,保持馒头的本色,让馒头真正回归自然,这就对无菌操作、脱氧保鲜、恒温恒湿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沈全华介绍,杏花楼的玉米、高庄、刀切馒头均采用厚质透明包装纸加以密封,每只馒头都嵌在类似月饼包装的模具盒内加以固定,包装袋内还有外控型脱氧保鲜剂,防止氧气渗透而变质。经反复测试,特殊包装后的“放心馒头”可以在0℃~10℃的环境下保存7天,而采用普通保鲜膜包装的馒头,保质期只有2~3天。
三、食品安全监管“无缝衔接”
传统民间艺术从三个方面对我国的动漫作品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一,对动漫的剧情影响,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许多文化作品都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结晶,由剪纸艺术、木偶艺术制作等的动画来进行表现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其二,对动漫人物造型风格的影响,由壁画、漆画、皮影等工艺形式中延伸出的动漫人物,充满了浓厚的中国色彩。其三,民间工艺对动画场景产生的影响,如剪纸的装饰性纹样,年画的色彩等等。在我国动画《大闹天宫》,在场景设置中就借鉴了传统建筑和水墨风景装饰画,获得了艺术上的新高峰。
二、传统民间工艺在动漫广告的立足点
动漫广告在广告方面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体现在:一,卡通形象夸张有趣、生动活泼,不仅从风格上能体现产品风格,也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同时动漫形象也是永久的形象,可以长期保持原貌不变,如迪士尼的米奇米妮,米其林轮胎的卡通小人毕毕登,都成为了品牌的符号;二,动漫广告可以完成夸张荒诞的表演,能让观众影响深刻,形成广告宣传的效应,而真人广告没有后期特效的过程,是不能完成动漫广告场景和剧情的;三,动漫广告的制作成本相对比较低,制作周期短,特别是影视类动画广告方面,更够节约经济成本。四,动漫广告的形式更加符合当今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动漫的时尚型元素多,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通过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加上动漫广告不受传统个广告的框架约束,使其更加具有吸引力。外国比较成功的动画广告案例比较多,如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3D动画广告,及卡夫公司推出的趣多多饼干系列动画广告,都由其诙谐幽默的剧情、独立鲜明的动漫人物收到观众的喜爱。但是由于当今动漫产业完全是由美国动漫和日本动漫两大巨头占领,这两个动漫派系有创意,也不失亲和力,更具有完整系统的产业链,让其他国家实在望尘莫及。因此,中国不少动漫人都开始向美式动画和日式动画学习发展,以求让中国动漫能够尽快普及和提高,可这样的做法反而让中国动漫走进了死胡同,不仅得不到观众的喜爱和赞同,还有一种四不像的滑稽感,让人扼腕。据考证,最早的动漫广告出自于中国,是北宋的兔子功夫针的平面动漫广告,但当今中国动漫广告的现状,并不让人十分乐观,中国的动漫人也在默默的寻找更加适合中国的动漫广告之路。其中由“李宁”品牌和NBA篮球合作的一则商业广告,大胆使用了皮影的表现手法,虽然动作不多,但是在后期制作加上了特效,让传统的皮影艺术在动画广告中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也让美国的广告商看到了中国民族工艺的新表现。更加值得称赞的是,由中央电视台参与制作的,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与当今动漫广告相结合的“文明中国”公益广告系列,为中国动漫人上了生动的一课。在这一系列动漫广告中,不仅有皮影动画广告“文明中国礼”在各大主流平台放送,还有平面广告“中国梦”系列在各种传播平台上展示,都获得了公众的好评,是中国传统工艺与动漫完美糅合的作品。动画广告使用了传统民间工艺的彩色皮影艺术,是浓厚的中国元素发挥,它巧妙的将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的雕刻和绘画技艺结合起来,吸取了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精华,显得非常别致;同时广告使用了童声旁白,对于公益广告的主题“文明中国”诠释的尽善尽美。在平面广告系列中采用了天津泥人张彩塑先生的泥塑,粗朴讨喜中国泥塑,圆塑艺术让人惊叹不已,又装饰以色彩、纹样、道具,其自身就是环境装饰的艺术形式,有服务社会和美化环境的作用,这与广告主题“中国梦”十分呼应,体现了当代讲文明树新风的优秀风貌。
三、促进传统民间工艺与当今动画广告的和谐发展
动漫广告的市场潜力巨大,在网络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动漫广告的受众市场不断扩大,而优秀的广告内容和定位,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商业利益和公益效应。中国的动漫广告如果一直模仿借鉴,并不是长久之路。用盛行一时的鲁迅先生名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想走出我国特有的动漫广告之路,还是要将我们传统的优秀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和动漫作品结合起来。带有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元素的动画广告,不仅具有商业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从商业广告着手,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瓷器、服装,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出中国风情;从公益广告着手,中华民族流传的优秀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用传统的民族工艺作为载体,更能够呼唤共鸣。弟子规、三字经的公益广告,用木偶动画或者泥塑动画来体现,更加显得的古风古韵,雅俗共赏。
四、结语
一、在国内的蓝染调研考察过程中,最引人关注的现实问题是
近些年,我国从政府层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中国的传统工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传统蓝染工艺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初步得到一定的关注和恢复,但简单的冠以非物质文化或传人等做法,而无实质性的市场需求、设计介入以及生产组织及销售路径,就无法解决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传统工艺的延续问题向来不是简单的文化艺术问题,只有纳入乡村经济结构的再思考才能找到实质性的方向;另一方面,团队对资料性的研究表明,国内的民族研究和艺术研究学者,发表了一些关于蓝染工艺、图案记录等著作,同时也在着手进行蓝染珍品及工具的保存和推介工作,但这些工作集中在资料、旧物品及工具的保存与记录层面;就传统蓝染的设计及生产而言,对传统蓝染工艺的当展模式的尝试还只是停留在图案变形、仿旧、旅游纪念品设计等方向,而缺乏对需求、工艺组织、渠道等重要生产及销售要素的研究,更缺乏对传统工艺与劳动就业、农村区域经济、社群环境等一体化的模式研究,这些明显的缺失背后往往显示出相关国家支持政策的含混或错位。在印度调研期间,我们与本课题合作方之一印度国家设计学院(NID)对印度传统印度蓝染工艺进行考察,印度国家设计学院秉承乌尔姆的教学传统,将学术研究、教学活动与对产业界及公共机构提供咨询的工作合而为一,在印度政府设计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印度国家设计学院致力于设计改善贫困生活的努力,引导印度设计师及设计机构开放设计理念,利用传统工艺传统致力改善平民社会,提升平民生活质量,参与国际贸易,并希望由此改变印度一直以来的全球低端技术劳动力输出国的现状。印度的设计介入传统蓝染工艺的方法有很多,一般以工作坊或设计培训的形式在当地实行,以提升蓝染工匠的工艺技术,为他们提供有当代市场价值、能增加实际收入的设计,用最少的基础工具及当地设备,配合当地的材料,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促进当地人就业,设计产品不限于本地市场,甚至走入国际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印度国家设计学院已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利用设计介入传统工艺,解决传统工艺保存与原住民就业、提升生存质量,提升设计竞争力的典范。本项目的另一合作方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近年来致力于澳洲原住民织物文化的保存与就业保障之间的设计研究课题,以设计介入的方式,应对澳洲原住民文化保存、澳洲文化多样性的问题。总体而言,国内有关设计介入蓝染工艺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多停留在工艺、种类及历史的梳理,对其背后文化价值的研究,基本也停留在民族学和美学意义上的研讨。存在着视角单一、研究的辐射性不强、缺乏产业性的关注和国际视野等方面的不足。印度的经验对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研究样本和产业化实践的宝贵经验。
二、结论
不同于一般性传统手工艺的技术、美学及文化涵义的研究,新的视点在于:通过设计及设计管理介入,探讨设计组织与传统工艺的联合机制,利用简单工具与当地物产,解决传统手工艺保存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并使之成为新的设计生产力的组织模式的研究。尤其是在跨文化的语境中,对照和研究中国乡村经济中手工艺的现实,尝试在中国当代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下,寻找新的设计援助乡村的具体模式,为中国亿万农民找寻新的工作出路。我们相信,既然这一手工艺传统曾是他们祖祖辈辈安身立命之所在,那么在今天,手工的价值、手工艺传统依然可以成为他们重返故乡、提升生活质量、获得尊严的生存工具。
作者:杭海 贺阳 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1.1正确认识传统工艺美术的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手工工艺和美术结合长期发展的产物,蕴含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智慧,不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很高,对此应该正确认识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价值,重视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针对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同时对市场进行调研,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创新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规划。政府应该给予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1.2搞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之间的联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逐渐地朝着现代工业的方向发展,在当前的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要想得到传承和发展就必须同现代工业相结合,搞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工业发展的优势弥补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较慢的不足。这样不但能够实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现代工业的发展中也融入了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优势,能够提高现代工业的发展水平,实现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的共同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
1.3创建传统工艺美术社会服务平台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应该同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创建信息平台,完善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体系和服务体系,制造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点。如创建一批具有传统工艺特色的批发市场,同时国家的教育教学部门应该开设相关传统工艺美术课程,提高下一代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认识,培养下一代传统工艺美术观念,从而充分地引导和推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1.4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壮大传统工艺美术队伍
在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继承中,始终要坚持人才第一的基本原则,正确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传统工艺美术队伍尚不健全,对此应该加大对工艺美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做到结构合理。同时教育部门加大对传统工艺美术老师的培养力度,通过有效的政策刺激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增加该专业方向老师的工资待遇。同时相关的部门应该对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创业进行扶持,进行资金支持,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刺激传统工艺美术的健康稳定发展。
2结语
广西的电力、制糖、机械、建材、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可通过促进水电铝、煤电铝、煤电水泥等结合机制的形成实现可持续发展。②循环经济的实现载体—生态工业园区。我国的工业园区经历了第一代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第二代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第一代园区内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型企业为主,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第二代园区内的企业以高新技术应用为特征,这种变化充分反映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随着全球绿色经济浪潮的到来,第三代工业园区即生态工业园区应运而生。这种新兴的工业园区克服了前两代园区的一个共同缺点,即园区内的企业彼此独立经营,缺乏资源和能源在企业之间的有效流动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机制,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广西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由于中小企业产生的废物量达不到规模化处理的要求,强制其进行资源循环利用是不经济的。中小企业进入生态工业园区,污染物集中治理,可以解决因企业规模过小导致的污染治理“规模不经济”难题。广西已建成76个工业园区,但基本上是综合性园区,企业关联度低,配套能力差,必须转化为生态工业园区,才能实现循环经济。外在机制分析:区域分工合作资金、技术、人才改造传统工业的开放经济①开放经济推动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型的机理。传统工业社会的开放经济更多强调竞争,如何在竞争中掠夺资源、占领市场,商场如战场,结果往往两败俱伤。新型工业社会的开放经济更多强调合作共赢,通过区域分工合作,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改造传统工业,实现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的数量激增,逐步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方式。战略联盟就是两上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2007年6月10日,来自数十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要负责人在北京签约成立了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四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有助于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保障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广西的工业体系虽然是依托自然资源优势而建立起来的,但缺煤少铁,油气资源匮乏,相对较丰富的水电资源基本开发完毕,资金、技术、人才是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各种形式的区域分工合作,尤其是战略联盟,改造传统工业,实现广西工业转型。②开放经济的实现载体—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信息化对推动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型起着巨大的作用,在“鼠标+水泥”的业务流程背后,信息中介部门、水泥需求方、运输部门、水泥供给方等多个部门的紧密协作,有助于整个系统运行资源的节约和效能的提高。广西对外运输大动脉不通畅,沿海港口集装箱航线航班不足,通航周期长、保证率低。与湖南、江西比,广西的省际公路、铁路建设落后五年左右,铁路运力严重不足,公路收费等物流成本高于邻省。广西部分电网区构架薄弱,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较差,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现代工业相配套的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业落后。要实现广西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型,必须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转型的矛盾和障碍
1.土地瓶颈与工业园区建设的矛盾工业园区建设的土地瓶颈主要是项目建设用地审批难,一般体现在土地规划、用地指标、审查程序、报批程序、土地存量等五大问题上。大部分工业园区预留地普遍不足,园区用地规模、布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完全协调的问题在一些园区非常突出,部分还涉及占用基本农田,导致一些项目无法落地建设;工业用地指标少、价格高,特别是农业用地转用指标、园区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土地招标手续复杂,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调整以及新增建设用地报批的时间长、难度大;大部分园区没有存量土地,发达地区的园区是“土地等项目”,而广西的园区是“项目等土地”,项目迟迟无法开工,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2.资金瓶颈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一般认为,基础部门的投资数额大,投资周期长,而且具有外部性,项目本身的直接经济效益低,难以吸收民间资本的参与,因此主要由政府投资兴建。其实,以往基础设施项目常常无利可图并不完全归于基础部门本身的属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体制原因,特别是价格形成机制,如水价、电价、油价等更多考虑普通群众的利益,制定的价格往往只能保证回收提供服务所付出的经营成本。不能通过正常的价格形成机制获取正常的收益,民间资本无法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广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与政府财力有限的矛盾日益突显,由于融资渠道单一,国有经济唱独角戏,政府难以平衡竞争领域的国有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3.技术瓶颈与传统工业转型的矛盾传统工业的增长模式是以较低水平的需求和产业结构为背景,所需要的大多是成熟的中低技术,主要通过引进解决。随着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以中低技术占领市场的空间日趋缩小,需要通过创新增加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提升产业结构。但是,技术创新需要市场需求,需要大规模制造能力和配套能力。大规模制造能力意味着巨额研发费用被有效分摊,使自主创新具有成本上的可行性;较高水平配套产业群的形成,是一些技术复杂、零部件较多的产品在核心技术突破后能够迅速产业化的重要条件。广西仍缺乏拉动自主创新的市场需求,大规模制造能力和配套能力落后,只能依赖引进技术,必然阻碍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型。4.产业政策制约与传统工业发展的矛盾广西工业是传统的资源型工业,企业大多规模小,耗能高,污染大,必然受到国家“两高一资”的产业政策制约。近年来,广西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关掉许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然而,由于污染存量大,污水处理设施较为滞后,节能减排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由于广西原有经济基础薄弱,关掉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成达到规模经济的企业,必然影响经济总量。广西重工业的增长速度快,无论是建设达到规模经济的企业还是节能减排,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还需要大量的配套措施。这就决定广西新型工业化的起点和要求高,如何既顺利地完成工业化的任务,又始终保持良好的环境,这是一个两难的课题。
1.结合地域文化
确定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目标和原则。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应深入挖掘邯郸城市文化主题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突出邯郸城市公共艺术的独特魅力。以高艺术水准原则、高环境效益原则、持久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打造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下了很多历史典故和名胜古迹。在邯郸市公共艺术发展研究中,可以赵文化,时代文化为核心主题,并向下延伸形成整体的主题构成。打造出体现和承载邯郸本地区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心理,并具有邯郸地方文化特色的公共艺术形式。建设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层次分明、标识明晰、环境宜人的高品位公共艺术空间格局。
2.结合城市规划
定位发展结构。在发展结构中,本着突出城市特色、紧密结合邯郸城市用地功能和城市空间景观系统、以点带面逐层展开、紧密结合城市生活。在结合邯郸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总体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将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结构定义为“六区、九带,多节点”的布局。这种布局结构将起到突出重点,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整体作用。总之,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结构应结合城市总体设计及总体规划,并充分考虑城市的人文生态与空间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以形成整体而又丰富的空间层次。
二、发展策略建议
在研究中从邯郸历史传统文化、公共艺术区域策略、提升艺术作品品质计划等角度对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并参考多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策略研究,总结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策略思路为:
1.深度挖掘历史传统文化
使公共艺术作品能够体现邯郸地域文化,并通过公共艺术作品的公共性让民众能够感受到文化气息并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加强邯郸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地域特点。对于公共艺术区的策略,以邯郸市城市发展规划为基础。在老城区突出传统文化,在新区注重传统文化和新区发展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同时,结合城市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规划公共艺术品的设计。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策略。
2.公共艺术实施措施
当人们不再受物质生存的牵制时,就会赋予造物以更多的精神内涵,反思历史经验,作为地域文化载体的传统手工艺,尤其是研究手工艺美学特征的工艺美术是必须要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西方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三次手工艺文化精神的回归潮流:第一次是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工业化带来的廉价低俗的工业产品的大量生产,使人们开始怀念过去生活方式和手工艺;第二次是二十世纪初期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在刚刚诞生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手工艺被放在了一个适合的位置上,从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层面理解手工艺的优势和发展;第三次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类处于工业生产所带来的严重危机之中,人们渴望着重回自然,重新去触摸真实的材料。高校本应该是民族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传承的净土,但因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再加之旧时传统工艺教育停留在表面装饰层面,给人陈旧、缺乏实用性的印象。为了迎合工业时代,满足就业市场,缩短与国际当代设计教育的差距,许多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将传统工艺美术教育零散化、边缘化,甚至让其退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中对工艺美术的通识教育也是缺失的,因此工艺美术教育出现了历史性的断层。但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也使被冷落的工艺美术教学得到重生和发展。
二、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融入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想法
1、以项目为导向建立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体制
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国根基薄弱。在中国建立并向现代形态过渡的过程中,我们试图找回与传统的链接,然而设计教育———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是孤立和严重脱节的,在此条件下谈工艺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和市场化只能是纸上谈兵,必须寻找出一条赋予中国手工艺以现代生机的途径,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良性发展的平台。以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博物院的共建项目为例,以竞赛的方式邀请海峡两岸高校学生参加其创新性纪念品设计竞赛,学生们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对文物和工艺的理解,消解文物的“高大上”,拉近文物与大众的距离,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文物创意产品。如:的“朕知道了”纸胶带“、翠玉白菜”伞;北京故宫的“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许多出自在校学生之手。衍生性创意产品成了非常抢手的旅游纪念品,也成为了人们记住故宫及藏品的代表性符号。从故宫创意产品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博物馆搭起了一个优秀的创意产品资源、销售推广的平台,与此同时,需要高校参与进来,教师研究、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将设计与生产的断点连上,同样,传统工艺美术也可以借鉴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模式。艺术设计教育中传统工艺课程不能够再闭门造车,当我们借助创意将传统工艺转变为实物产品了,无疑是对教学效果的最好的反馈。
2、综合性大学发挥其多专业优势
截至2014年,全国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有1400多所,而其中绝大部分是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于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归属于一个多元化的艺术学科,我们需要所有艺术范围内各学科的融合,同样需要艺术范围外各领域的融合。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型,对艺术设计教育的侧重点也从对专业人才培养范畴扩大到对大众艺术涵养的普及和提高上,因此,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普及可以借助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优势,在校园内部打破专业界限,向各专业的学生进行普及性教育,如以开设“传统工艺美术”全校选修课的形式,将专业技法内容转变为通识性、鉴赏性内容;借助学生的多专业背景,以组织展览或竞赛的形式,使更多跨专业学生加入到推广和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队伍中来。湖南农业大学艺术设计系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民间美术”公选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且学生选课率也在全校名列前茅,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组织的“民间美术”课程作业展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同时还有不少学生提出借用不同专业知识和渠道推广课程内容的想法,甚至开设公众微信号传播某门类的传统工艺。这些都为我们传播传统工艺美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3“、微时代”借力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
信息时代是以高科技与现代化为先导和基础,也是打破许多时空局限和全球化的时代,“微时代”的基础是“新媒体”,新媒体是以“数字化”和“互动化”为特征的,人们获取知识与传播知识的路径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短,并且习惯于快速、快餐式的信息接收和文化消费形式。电子设备的便携化与平民化也使得文化产业里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界限被模糊,大众可以很容易地变为生产者,或是通过反馈及其它的形式参与生产。受众的习惯反过来又将促进以“微内容”为特征的产业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推广和传播离不开广阔的群众基础,借力新的传播手段能让原本“小众关注,精英推广”的传播模式转变为“大众关注,大众推广”。以“日本小夫妻的幸福染坊”为例,文章讲述手工印染的技艺和生活方式。该文通过微信并转发,在一个月内被转发一千多次,点击阅读人数一万多人,这样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是传统教学或传统媒介远无法达到的。因此,探索性的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辅助教学内容的传播将是艺术设计专业高等教育未来的探索方向。
4、从地域文化中吸取营养
传统工艺美术从历史生成及传统结构方面看,往往存在极强的地域性,传承人与受众群体往往是相对集中地生活在某一特定地区,拥有大致相同的自然环境,遵循相同或相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生存状态,在文化认同上容易形成共识。日本传统文化设计大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曾提到,“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传统工艺美术所包涵的大量原生态艺术图形和工艺技法具有人类本源的思维意象,及大量生产、生活经验累积,给当代设计者提供本源的设计思路,有助于形成出奇制胜又合情合理的创意。在教学中有针对性、探究性的考察,收集相关资料、图片、书籍、实物等,利用图形创意与符号的延展,进行整合、提升、优化和创新。针对目前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与其它艺术设计相对割裂的状况,笔者认为在专业主干课程中融入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容,如视觉传达专业的字体设计课强调中文字的造字体系、笔画、由来,并将湖南当地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如马王堆西汉古墓中的符号、毛体字;书籍设计课可以融入不同类型中国传统书籍装订方法,由其在当地博物馆中可以近距离观察的汉代竹简;在其他专业主干课程中强调应用传统元素的内涵形态,并以内涵形态设计范例为指导,促进教师与学生对于当地传统元素形态的重新认识与设计。在设计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围绕“红色旅游”项目,提炼地域文化中的典型视觉形象,如笔者带领学生到湖南凤凰、洪江等地察期间,在民族图案考察与写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苗族、土家族图案的造型、用色差异,分析引起差异的原因,而不仅是单纯的临摹或拍摄图案。带着问题思考和观察,学生明显的提高了学习兴趣,并能在考察过程中对当地少数民族特点、生活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取得了理想的考察效果。
三、结语
苏扇早已于2006年作为苏州第一批非遗项目入选我国国家级非遗目录,这对苏扇这一传统手工技艺来说是一种评价,更是公众对苏扇的热爱,苏扇肩负着人们的期望。但普遍苏州地区传统工艺美术发展都不乐观。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我国正式加入了此公约。2005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6月,文化部组织召开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启动了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工程。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下发。值此,苏州政府多次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措施,甚至是立法措施。2012年,市政府出台了《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规划》。对于促进我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实现产业地位和整体实力的较快提升起着重要作用。紧接着颁布《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从制定地方法规的层面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形成传承保护、人才培养、鼓励创新、行为规范等制度体系。2014年1月起实施《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供法制保障。
2资金扶持,行业协会引领,提升品质
为了促进这些非遗项目得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苏州市文广新局每年从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中拨出三分之二用于名录项目的抢救保护及项目传承人的项目传承资助和补助。此外,在国家和省每年拨付的非遗专项资金中也都有一定经费用于对工艺美术类项目的扶持。政府的转型升级专项中的平台建设资金也向其重点服务和倾斜。2013年度苏州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别提出《苏州市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规划》,凡工艺产业领域的产品设计、检测、展示等类别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可单列上报。发挥协会作用大力加强工艺美术产业的行业协会建设,广泛吸纳从事工艺美术产业的企业、工作室、个体经营户和知名艺人、知名教育授艺者加入协会。凡组成工艺美术产业的各门类,有条件的都可以在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下面成立分会或专委会。在苏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开展政府职能委托、转移的试点,发挥协会作用,提升协会地位。
3搭建平台,积极展示,扩大影响
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相对集中、集聚并初具规模的地区,鼓励和支持当地政府及各类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研发、展示、销售、培训等内容的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搭建那些代表苏州工艺美术产业水准的分门类展销平台。针对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从业人员缺乏现代创新创业所需的文化艺术、信息、市场、知识产权等知识,以及从事现代产业运作的管理、资金运作等能力的问题,以中国工艺文化城为平台开展各类交流活动,与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对接,从而为全市的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发挥好引领推动作用。苏扇积极参与参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例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展、苏州市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博览会等,努力扩大苏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4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培养人才
围绕加快产业发展,加大专业技艺人才、产品创新创作人才和市场开拓经营人才的培养力度。我们注重对现有初、中、高级从业技艺人员的再培训、再教育。同时大力加强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名人)申报、评审和命名工作。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参与参评,以不断培养壮大全市传统工艺美术人才队伍,为产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厚重的人才基础。苏扇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名、江苏省非遗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1名、苏州市工艺美术师十多位,形成了一支实力较为雄厚的苏扇人才队伍。此外,通过建立校企合作,解决工艺美术类项目后继乏人的问题,地方职业院校和苏扇项目,以设立课程等多种培养模式,培养传承人才。苏扇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邢伟中和省级传承人陈琴等多名工艺美术大师与专家和苏州工艺美院、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吴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之间培训合作、建立传承基地。实践证明,形式多样的培养模式,对于培养传统工艺美术的爱好者和后继人才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并且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
5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打造品牌
相关热搜:美学 美学原理 科技美学
【论文关键词】美学;公共艺术;西方美学;中国传统美学
【论文摘要】本文以传统美学理念为切入点,论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对中西方传统关学观念的传承,强调西方羡学观念的核在于形式论,而中国传统美学中,意境说、格调说和气韵说占主导。
1.传统美学观念
1.1表理论
美是一种直觉,直觉就是表现,纯粹的直觉获得纯粹的表现,直觉是具有特殊的目标知觉,是一般意志的实践转化为道德活动。因此,美既不是有用的,也不是愉悦的或者真善的。
1.2朦胧论
认为美是一种朦胧的清晰、模糊的明确、似是而非、不似之似、似而不似的直觉感受。美的理论是凭直觉中的感受,美中含有一定成份的真与善,但是美的事物特别是形式美,当美达到相对的审美标准时,具有一定虚假和丑恶成份的事物仍然觉得美。
1.3幻觉论
美是“观念的外观”("dasscheienederidee")。这一定义,部分是形而上学的,部分是实在主义的。美,依赖于这些第二性的质的组合,因此,美不能存在于外在世界真实的物理对象之中。
1.4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freud)及其许多门徒初创并发展了精神分析美学的基本原则。133229.CoM
基本原理的主要定义是怎样从永恒的“冲突”的观念出发,再进一步,这一压抑的行为又是怎样在无意识当中创造出一个观念相冲动的体系。这一体系,从人格的其他部分孤立出来,术语上称“情结”(complex)。
1.5体验论
近代科学美学创立者费希纳,把关于美的科学当作普通心理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他所开创科研理论,是把实验的方法介绍到美学中来,就是一种“从下而上”("vonunten")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他用这一方法来代替旧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即“从上而下”("vonunten")的哲学方法。
1.6移情论
对于这一特别生动的美感经验—近年来多数哲学家都称之为移情(einfuhlung)—所作的还不够成功的解释,不是在《小宇宙》中找到的,而是在《德国美学史》中找到的。在这本书中,作者批评了赫尔德的极其类似的看法。在赫尔德方面,曾经以炽烈的想象的热情维护过内在生命的自由而又完整的表现。作者告诉我们,这一过程是建立在观念多样化的联想或回忆上面的。
1.7现象学论
只从事于现象("phanomene")的描述,只关心显现在知觉中的对象,而完全不管对它们在因果上的说明。它抓住对象本质的内在特性。“所采用的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中抓住每一个对象的一般特性。象这样所显示出来的事物的内在基本特征。
1.8完形心理学美学论
完形心理学美学是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他通过对音乐曲调的研究,认为音乐绝非仅仅是曲调音响的总和,音乐中的曲调旋律除了一系列的音响外还有别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格式塔特质”。
2.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对西方传统美学观的传承
2.1模仿说
古希腊美学家认为:艺术就是模仿自然。准确地说,就是艺术是模仿自然、社会和现实。依据模仿论的美学观,艺术品的审美判断标准就直接取决于模仿的真实与否,这样艺术家的创造力就大大削弱。
如今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很多设计作品就是这种对生活和现实的再现,特别体现的城市雕塑上。
2.2表现说
艺术表现论认为:艺术起源于情感表现,艺术的本质也在于情感的表现。
所谓艺术的表现论,主要指:艺术家作为个体感情的存在,强调艺术的目的仅仅只是表现个体独特的、微妙的、难以言说和不可重复的感性体验。而产生与人类心灵之中的情感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冲动,只能借助外在的形式把感情表达出来,成为可以观照,可以感受的东西。
2.3形式说
形式之于艺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艺术而言,反映现实生活也好,表现主观感情也好,都必须纳人一定的审美形式,才能成其为艺术。“艺术的形式性”就是认为形式构成了艺术之最根本的特征。
对形式的认识,后来逐渐发展为“有意味的形式”。
具体显现为:对称与均衡;反复与节奏;多样与统一。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通过对交通的组织、用地功能的分区、各种公共设施的配套、绿色环境的开发、街景形象的塑造、特色环境的创造、城市天际线的表现,把城市的各种环境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从形态、功能、人的行为心理等各个方面,使景观组群由无序变为有序,使城市的景观环境得以发展和完善。
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创作中必须把握好组织与被组织的关系,在制约中寻找自我,使设计师更客观地对待创作的客体,进人无模式的境界之中,再自由地走出来。这样创作出来的客体不会与其他的城市公共设计雷同,不会是随便从别处抄来,也不能随便搬到他处,而是“特定”环境中的特殊表现。
3.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美学观的传承
3.1意境说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观念。
意,指创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主观思想感情。
境,指创作者对客观形态的描绘与刻画。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写实,不是自然主义的描绘对象具体的形态,要求达到内在精神的神思,强调“似与不似之间”,现代画家齐白石说:“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象用在似与不似之内”。
当今,许多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继承了意境说美学特点,尤其是雕塑作品。
3.2格调说
中国传统美学往往强调“虚实相生”、“以简就繁”、“计白当黑,妙在无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城市公共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的对象是构成人类生存的空间,而产品设计创造的是空间中的要素。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其进行总体的综合的规划与设计,首先要注意协调各对象之间的关系,协调各要素之间的虚与实,简与繁的关系。
3.3气韵说
气,本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指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韵,本指和谐的声音。气构成事物,韵则决定事物的雅与俗,高与低,美与丑。气韵,就是说,具有高雅气质的人才能做出高雅的艺术品。
中国古代美学重神而轻形,这种美学理念直接影响当代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雕塑和城市水体设计时,往往追求一种意境。如由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等单位合力完成的奥林匹克公园,主要创意是整个设计像荷花在荷塘中繁茂生长一样。运动员、裁判员和其他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好比被荷叶呵护的水中和水面上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中央的步行区域和必要的交通设施是关键。整个设计弱化了具体形态的描绘,极力营造出一种荷塘意境。
4.小结
本文重点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学传承进行概述:
4.1以传统美学理念为切人点,首先阐述传统美学观念,解决什么是美?什么是美学等问题;
关键词:传统阅读文化 网络阅读文化 异同 共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04
高校是阅读文化开展的前沿阵地。师生读者能直接感受到阅读文化塑造品性、提升素质的作用。但伴随着阅读方式的转变,网络阅读文化影响的扩大对传统阅读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传统阅读文化“消亡说”不绝于耳。造成阅读文化高校“两张皮”现象:高校图书馆日趋重视网络阅读文化的普及,而传统阅读文化趋于忽视;而高校教学多以传统阅读、研究为依据掌握知识点,对网络阅读文化利用率不高。实际上,网络阅读文化和传统阅读文化二者在构成、阅读习惯、优劣势等方面各有不同,但同时也在价值目标、阅读方法等层面具有一致性,只有努力实现在二者高校的共存,才能更好发挥阅读文化的作用。
1 网络阅读文化与传统阅读文化相异之处
1.1 构成不同
传统阅读文化构成要素较为简单:书籍、读者、阅读内容,三者共存即可。无需技术中介。如读者需深入思考,只需添加一支笔或一个笔记本。因构成较为简易,传统阅读文化具有受众广、影响深等特点。而网络阅读文化的出现本身就是技术发展的产物,即指借助计算机和联网等硬件设施,获取网络文本(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信息),并通过计算机屏幕、电子图书阅读终端窗口(辅以扬声器等)进行显示或播放,从而在读者的这一信息接收端完成意义构建的过程。[1]因此,网络阅读文化的存在需要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读者,同时需要技术作为中介。构成要素相比传统阅读文化稍显复杂,因此影响历史较短,受到青少年、中年读者欢迎。
1.2 阅读习惯不同
在传统阅读文化中,读者表现出的阅读习惯较为随意,朗诵、默读、做读书笔记、摘抄等;地点也随心所欲,只要有阅读兴趣,广场、室内、咖啡厅等地都可实现即兴阅读;阅读姿势更是因人而异:坐姿、站姿、躺姿,自然舒适,自在随性。网络阅读文化则必须借助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数字化、可移动的终端阅读设备支撑方能存在。阅读有滚屏翻页、分页、滑动等多种方式。随着技术趋于成熟,读者在阅读时能全方位享受读、听、看、评、分享、推荐等多种个性化功能,相比传统阅读文化,读者在网络阅读中更易形成互动、融合的阅读习惯。
1.3 二者优势不同
传统阅读文化之所以长时间占据历史舞台,并依然拥有存在价值,是因为它有着网络阅读文化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传统阅读文化在墨迹的刺激下更易把握知识精髓,同时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帮忙记忆,有利于知识的传承。其次,传统阅读文化内容和主题集中,便于信息选择。最后,一书在手,有利于保护视力,保持身心健康。与之相比,网络阅读文化在个性化和趣味性方面表现更加突出。首先,网络阅读文化资讯丰富,超过了世界上任意一所图书馆。其次,网络阅读文化注重互动性和即时反应,最大限度开发了读者的创造性。另外,网络阅读文化还具有阅读信息多媒体化、阅读行为快捷化、阅读环境开放化等诸多优势。[2]
1.4 二者缺陷相异
传统阅读文化有着先天性的缺陷。首先,传统阅读文化需在成本控制上和便携性获取上需找出路:纸质书刊在出版、仓储、运输等环节成本较高,所以其购买价格较高,导致阅读成本较高。至于传统阅读文化中的存取不易、查找繁难等不足也显示出它的局限性。[3]其次,传统阅读文化在功能上稍显单一,易引起读者兴趣下降,对读者的吸引力有限。网络阅读文化潜在缺陷也很多,比如信息量太大,不易找出有价值的知识,引起上网上瘾,时间浪费;网络阅读文化浏览式的阅读方式破坏了读者深入思维,影响了对知识的获取等等。
2 网络阅读文化与传统阅读文化相同之处
2.1 终极价值取向相同
剔除表象,传统阅读文化和网络阅读文化二者终极价值取向一致,都是由功利取向和精神取向衍生出的表现形式。科学技术、阅读习惯、阅读工具等的变迁将阅读价值取向推向更加独立的地位。大部分读者将阅读作为娱乐、个人升迁的工具,享受阅读带来的短期收获效应;但也有一小部分读者远离功利性阅读,将阅读视为智慧塑造和人格锤炼的养分,广泛掌握历史、文学、哲学等有价值的知识,努力使自己在综合素质上经过长期锤炼,达到质的提升。
2.2 阅读目的基本一致
网络阅读文化与传统阅读文化二者都是读者通过阅读行为达到学习知识、研究学术、休闲娱乐、生活应用、塑造人格的目的。传统阅读文化厚重、深邃,在知识文化掌握、学术研究、人格塑造上占用优势;网络阅读文化快捷、随意,对于读者休闲娱乐和生活应用较为方便。二者在目的应用上并非截然分开,读者阅读基本以上述目的为主。
2.3 阅读方法表现一致
阅读方法指阅读时所采取的方式、途径。网络阅读文化和传统阅读文化基于阅读目的不同,在阅读方法上虽略有差异,但为达到最佳阅读效果,更多的是传承快速阅读、精细化阅读、复述阅读、研究型阅读等传统阅读方法。以上阅读方法的应用能帮忙读者脱离纸质、网络化等阅读载体的限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途径,达到阅读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3 二者共存途径
3.1 改善阅读环境,加强高校阅读文化教育
高校阅读文化,是高校师生通过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达到提升自我、探索未知的现象。阅读文化对于师生读者专业提升和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对阅读文化意义认识较为肤浅,推广手段创新不足,多为书籍推荐、活动开展等常规化方式,并未意识到阅读文化乃是高校文化水平的衡量标志之一。因此,加强高校阅读文化教育,高校教育者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阅读文化的重要性。其次,需创新推广手段,如由阅读活动转向阅读课程学习,导师引导学生阅读方向,帮助学生在阅读中释疑解惑,需找到最佳方法适应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最后,高校需优化阅读大环境,积极利用一切手段为师生创造书香满园、人人阅读的文化氛围。图书馆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在馆藏和服务上引导阅读文化开展,充分发挥在大学阅读文化中的枢纽作用。
3.2 加强导读工作,提高读者对资源选择的准确度
高校图书馆具备运用技术,开展行而有效导读活动的优势,能通过导读活动实现两种阅读文化的无缝连接。高校导读工作必须抓牢推广阅读文化开展这个中心点,首先在分析师生读者阅读倾向的基础上引导阅读方向,帮助读者兼顾涉猎广、钻研深两方面,与此同时,图书馆自身还应优化馆藏结构,方便读者寻找信息资源。其次,图书馆还应通过书籍推荐、网络互动等建立多元化的导读模式,与读者之间形成民主宽容的对话氛围,帮助用户去体验阅读的价值,发现自己的阅读风格,摸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高个人的阅读品质。[4]最终实现高校网络阅读文化和网络阅读文化的融合。
3.3 着力构建纸质资源与网络资源并存、传统服务方式与网络服务方式共在的复合式图书馆
传统高校图书馆对于文献的采购主要以纸质资源为主,流通借阅是其核心工作业务,但面对阅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高校图书馆应创新模式,将传统服务方式必须与新兴的Web2.0服务模式结合起来,构建纸质资源与网络资源共存、传统服务与网络服务并在的复合图书馆,最终有效推动传统阅读文化和网络阅读文化的共同发展。具体而言,在资源采购上,高校图书馆应通过构建互动平台、订阅数据库、购买电子书、完善图书馆主页等方式推广网络阅读,拉近读者与网络阅读的距离,提高电子资源在资源采购中的比重;在服务模式创新上,应混搭微博、微信、博客等众多Web2.0工具,通过提升技术实现图书信息资源及时推送、海量资源一键可搜、读者与图书馆实时交互等效果。总之,未来阅读文化的发展并非相互取代,而是取长补短,强化各自优势,最终形成共融态势。
参考文献:
[1]朱红叶.重建中国大学阅读文化――中西方大学阅读文化的比较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2,(3):170.
[2]王佑镁.Web2・0时代阅读方式的传承与嬗变[J].中国信息界,2011,(11):40.
[3]彭桂喜.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的比较[J].广东教育,2008,(6):83.
>> 传统的发明:历史共同记忆与“陈三五娘”的文化论说 记忆与想象:海丝文化圈中的“陈三五娘”研究 “陈三五娘”背后的故事 寻找历史的共同记忆 “传统的发明”与仪式实践 传统的发明与伪民俗反思 共同的记忆与孤独 论说课的环节与设计 构筑中日共同的历史记忆 论说话的多少 张的“性善”论说 “传统”的僭越与“发明”的边界:羌族舞蹈文本的嬗变 陈玉娘 岛国回来的羽球“第一花旦” 黄埔军校:国共两党共同的历史记忆 现代中国的德国论说 几种理论“品性”的论说 论说课的基本程序 蒋渭水思想文化遗产与两岸共同历史记忆构建 家族历史的“遐想”与历史记忆的“失忆” 重建乡村的共同记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1]陈泗东.陈三五娘是否真有其人[G]//泉州市洛江区南音协会陈三文化研究室.陈三五娘闽台论文选.泉州: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09.
[12]杨秋香.陈三故里古迹踏寻 追忆《陈三五娘》曾经的故事[EB/OL].(2014-10-10)[2016-02-01]. http:///dszx/qz/2014-10/10/c_1112769743.htm.
[13]郭慧杰、陈智勇.陈三坝与“陈三五娘”传说[EB/OL].(2014-10-10)[2016-02-01]. http:///msyy/szf/content/2014-10/10/content_4976430.htm.
[14]林海权.李贽年谱考略[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15]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荔镜记荔枝记四种[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16]陈益源.《荔镜传》考[J].文学遗产,1993(6).
[17](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语言的牢笼:与形式[M].钱佼汝,等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传统手工艺;湖南;收藏功能
传统工艺文化遗产特别是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越来越受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无论是传统工艺文化里面的物态还是非物态是我们祖祖辈辈都不能忘记的责任与使命。
湖南省是一个传统工艺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会,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有20项,包括著名的湘绣,滩头年画,浏阳花炮制作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范围广泛中带有集中,无一不传承着悠久的湘湖文化。对于他们的保护与如何构建它们与大众生活产生交融的桥梁也是当今一直在讨论的话题。
艺术与文化似乎总是与博物馆分不开=。自1683年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建立,正式使用“Museun”以来,博物馆作为收藏和展出历史文物,艺术品和自然标本的一个机构,一直延续至今。1974年的哥本哈根第十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上,定义博物馆为“一个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和传播、欣赏的目的,明确了博物馆所肩负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传播教育”等三大职能。而工艺艺术文化是人类的巨大文化宝藏,大型综合博物馆里面总少不了工艺文化专类,专门的工艺艺术博物馆也不少。
一、湖南传统工艺文化在湖南省内博物馆构建中的优势
湖南省依托华中的丰富地域资源和少数民族资源,各民族祖祖辈辈的文明聚积自然让湖南省的传统工艺文化资源相当丰富。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值得骄傲的传统工艺,所谓工艺,是源于生活的,是对手工产品进行造型和装饰的美化技艺活动,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与物质生产直接联系着的工艺文化。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与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艺文化已经逐渐被标准化批量生产所代替,在高效率的背后自然少不了粗制滥造和审美麻木以及文化归属感的丢失。所以说,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已经变得举步维艰。博物馆自然背负着巨大使命。湖南省内的传统工艺文化中的“物”和“非物”部分都必须通过博物馆来进行诠释和展示以及保护。
而省内的传统工艺文化在博物馆构建中是占有一定优势的。首先得益于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历史。在深厚的湘楚文化滋润下,有着非常浓厚的地域特征和清晰的历史源流可寻。在传统工艺文化方面主要有以长沙古铜官窑为代表的陶瓷工艺;以“龙凤人物图”为标识的湘绣工艺;以邵阳隆回滩头年华为代表的年画工艺;以传统木雕为代表的建筑家居工艺等等。湖南以丘陵地貌、江河贯通为基本特征,且不乏奇峰峻岭、溪涧飞瀑的自然遗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定的地域就滋养出了结构殊异的文化。加上历年来重大考古发现,自然为博物馆的收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其次就是湖南省相关部门以及政策法规对传统工艺文化的重视。在“物”方面,非常注重收藏与保护,有专业的藏馆比如湖南省工艺美术馆以及湖南省湘绣博物馆等等。在“非物”方面则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组织。到目前为止,以及申报了三批国家级或者省级的名录。不久前,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正式成立。这是湖南省第一个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民间组织。这些都为湖南传统工艺文化在博物馆内的构建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二、湖南传统工艺文化在湖南省内博物馆构建中的不足
“收藏功能”是博物馆最主要的功能与职责。评价一个博物馆最主要的是看它的收藏功能是否完善。从这一原则上来看,对于现有文物的收藏和保护不是非常健全。对于那些被列入国家级或者省级的名录,博物馆的职责是将他们完整地请进博物馆,这需要非常专业的队伍深入民间去发掘研究。比如邵阳市的滩头年画,被珍藏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都是散落在普通居民家。笔者探访过湖南省工艺美术博物馆,不完善的地方还是有的,省内最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都没有相关关的展馆,展出的物品与方式带有商业气息比较浓厚,对于省内最专业的工艺美术类的博物馆,这种收藏水平是非常欠缺的。其次对于在传统工艺文化方面的收藏,与纯粹的美术作品收藏不一样,传统工艺文化里面包含着“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关系,在收藏展览方面,要兼顾考虑这两者。列如年画艺术,它的作品是物质文化,但是它的创作思路和技法就是非物质文化。而这种过程也不是简单的列上说明板,播放相关的影像或者是请艺人来表演,只有让参与者以独立的态度参与进来才能起到宣传教育工作,让观者了解到它们的不一样和独特价值。在诠释方面,应该用更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现。比如河南博物院2006年举办的《河南省民俗艺术精品展》,对反映中原大地民风民情的工艺美术,服饰,民居建筑,节庆用品等进行了系统的展示,并且请了多位民间老艺人,对朱仙镇木板年画制作,民间泥玩具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工艺文化进行生动的展览,非常淳朴接地气。
加强与观众的互动让他们参与其中也是湖南传统工艺文化湖南省内博物馆构建中的不足。笔者前不久走访了中国美术学院皮影戏博物馆,在展出方面,以一种非常朴实的方式呈现,空间不大但是又浓缩了精华。引人注意的是还有互动区,DIY区,这种设置更让观者亲身体会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过程。真真切切的参与其中。并且要加强观众的反馈调查工作,让观众不仅仅当一个过客。这样才能发挥博物馆本身的价值。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化文明的发展,人类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文化追寻是最淳朴最值得去体验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能在浮躁的现代生活注入一股清泉。而博物馆作为一个以收藏教育目的的机构,更应该重视对这一块的组织和保护工作。湖南省内的博物馆在这一领域的构建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应通过自身的综合性优势,不断挖掘,组织团队进行调研与保护,接纳省内各名族的传统工艺文化精粹,不应守在营销化和商业化的圈子里面。主动地在公众、社会与传统工艺文化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不断探索传统工艺文化进入博物馆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