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设计公司案例分析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家和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已经被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比较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和运行情况来看,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仍处在初级探索阶段,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有着较大的提升和完善空间。
1.1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和目标定位不明确
多数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一定的高度加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以选修课或讲座的形式开展,期望通过速成教育达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社会、企业也不会认同这样的专业认知和能力浮于表面的学生。
1.2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尚没有形成
当下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缺少有机的联系,不能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实际需求。如理论课程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典型人物创业故事”等。实践课程主要是以专业核心课程“广告设计与制作”、“展示空间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后期合成”等。其特点是教师按自己的专业背景取向突出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之间在课程内容和训练方法上交流甚少,学生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没有形成。
2“校中厂”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启迪
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的办学理念,结合我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在调研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确定“艺术设计工作室”学生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和以项目化教学、项目实战训练、专业技能竞赛、创业典型孵化为载体,引导大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探索一条基于“工作室”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新路。
2.1提高认识、规范管理构建开放型创新创业环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从创办发展到今天,一刻也没有停止对超前思想的准备和创新理念的形成。这种理念来源于时刻追踪世界和国家科技、产业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变化与调整以及对职业教育的独到领悟和追求。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创业理念、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一是树立创新立本、创业光荣的职场理念。二是培养严谨务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优秀的职场人士或创业者的标准要求学生。[3]规范管理方面,“艺术设计工作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师生使用相关设备必须提前登记,并做好跟踪、维修、维护、检查等工作,严禁设备、器材、书籍等外流。缺少的器材、耗材等随时登记与补缺。“艺术设计工作室”设置阅览室,订阅专业报刊和专业书籍、建立设计项目资源库和中心局域网,供学生查阅相关资料。[4]
2.2多元化师资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校中厂”在格局上十分规范的,形成完整的项目流水线的工作过程,管理与设计、制作部门职责和分工明确。“艺术设计工作室”也模拟设计公司的功能框架,划分了接待部、项目策划部、设计总监室、设计与制作部、工程与材料部等。工作室按照设计公司的运营流程配备硬件,具备设计与制作小型设计项目的基础条件。“艺术设计工作室”实行公司化、自管化、项目化、指导教师制四位一体制度。实行学生自管制度,首先在全系部范围内公开招聘“艺术设计工作室”管理人员、策划人员、设计与制作人员。专业教师和专家一起引导学生进行企业项目实战训练,促进学生适应职业角色,胜任岗位技能要求。[5]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师资上特别强调企业实践能力,这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理念的启迪下,“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下的教学师资是多元化的,由于工作室的性质首先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本校教师是指导与带动学生的主体,企业一线设计师则根据训练项目的需要作为技术顾问。同时聘请富有实战经验的外校的名师和教育专家,针对具体的项目给学生做实战训练,案例分析等指导。项目来源是多渠道的,有合作企业带来的真实项目、教师精心策划的训练项目,还有校内外的一些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等项目。项目的性质是实用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典型性的综合体。项目类型有单项能力训练项目和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学生一般先通过单项项目训练提高单项能力,后进行综合项目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备单项能力又具备综合实战能力。项目化训练是检验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目标完成情况的有效途径之一。[6]
2.3“艺术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成效及评价
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自2008年创立以来,在系部全体师生的努力和相关行业的支持下,已经承接和完成校内外实际项目近百项。同时衍生出不同类型的工作室7个(包括平面艺术设计工作室、产品造型工作室、展示搭建工作室、色彩设计工作室、摄影摄像工作室),学生们在“工作室”中参与项目训练,初步掌握了设计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大部分毕业生分布在上海、杭州和江苏省各城市,其中自主创业有10余例,创业典型学生多次被请回学校,与学弟学妹们对社会的认知和创业进行交流。同时也对“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内涵建设与发展,课程体系架构、教学内容衔接、项目训练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校友们大多认为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架构课程内容比较符合当下社会的需求。他们认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十分重要,包括如何发现商机、如何协助经营企业以及如何创办企业等。可见以“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依托,贯穿整个专业学习的每个细节,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引导学生在校内就接触到真实的企业项目并加以训练,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7]工作室教学成效以“学以致用”为考核原则。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需要和企业的要求做出结合,通过行业、企业明确项目训练的目标、手段、成果并和企业专家一起对于教学的成效做出分析和评价。为检验学生对设计项目的原创性、应用性和传达性的把握,项目实施结束后由专业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共同组成考评小组(3~4人),逐个对学生进行考评。学生用PPT展示作品并进行创意说明、市场反馈情况、过程经验感受、创作收获等汇报,考评小组进行现场提问,现场打分,取小组平均分。“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化教学评价有一定特殊性,大的主线是遵循艺术设计的工作过程和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管理、组织协作能力;2)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学生的最初策划方案和最后的设计报告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4)学生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主题的原创性、项目方案的可操作性、设计作品的视觉及应用效果等方面;5)整个项目策划、设计、制作流程过程的总结和分析报告。[8]
3结语
关键词:校中厂;艺术设计工作室;创新创业
1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办学模式的现状考察
1.1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办学模式之特色
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是“双轨制”创新理念,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其具体做法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课程,到了大三学习阶段,学校将会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A、B两组,实施前六个月A组学生由教师带领在教学课堂学习专业课。同时,B组学生被分成2组,B组的其中1组在“校中厂”承接实际项目,另1组学生则在新加坡某企业实习,各安排三个月,三个月后互换。六个月后A、B两组学生再互换教学场所和学习与工作形式。这是较为科学合理的资源合理利用,教学和实习的形式丰富且灵活,促进了学生学业完成和“校中厂”项目的有效实施。[1]
1.2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的办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南洋理工学院最高层是学校董事会,校事董会成员包括来自教育部、大学、局机关、相关企业等代表,校董会担负着监管院长、专业内涵建设、拓展新系、新专业、审查学院每季度的运作发展情况、年度财政等情况。他们以社会最前沿的信息和其丰富的经验为南洋理工学院的招生、教学、实践等重要环节以很好的引领。
(2)师资保障:南洋理工学院在教师引进上,除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外,更看中应聘人员的在企业实践或工作的背景,非常严格地要求教师都具备5年或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如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具有本科学历也可考虑录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特别重视师资的实践和研发能力。学院同时还很强调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每年都要求教师完成学院规定的一定培训学时。
(3)校企合作保障:采用“校中厂”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社会企业强大的资源,实现“企业融入学校、项目融入教学、教师融入行业、学生融入岗位”,为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的提升提供最为关键的实战训练基地。同时企业也会将新的一手研发的资料与学院共享,以校企合作共同承接项目、开发项目、项目研讨、实施项目,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2]
2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现状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家和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已经被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比较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和运行情况来看,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仍处在初级探索阶段,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有着较大的提升和完善空间。
2.1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和目标定位不明确
多数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一定的高度加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以选修课或讲座的形式开展,期望通过速成教育达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社会、企业也不会认同这样的专业认知和能力浮于表面的学生。
2.2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尚没有形成
当下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缺少有机的联系,不能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实际需求。如理论课程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典型人物创业故事”等。实践课程主要是以专业核心课程“广告设计与制作”、“展示空间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后期合成”等。其特点是教师按自己的专业背景取向突出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之间在课程内容和训练方法上交流甚少,学生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没有形成。
3“校中厂”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启迪
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的办学理念,结合我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在调研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确定“艺术设计工作室”学生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和以项目化教学、项目实战训练、专业技能竞赛、创业典型孵化为载体,引导大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探索一条基于“工作室”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新路。
3.1提高认识、规范管理构建开放型创新创业环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从创办发展到今天,一刻也没有停止对超前思想的准备和创新理念的形成。这种理念来源于时刻追踪世界和国家科技、产业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变化与调整以及对职业教育的独到领悟和追求。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创业理念、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一是树立创新立本、创业光荣的职场理念。二是培养严谨务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优秀的职场人士或创业者的标准要求学生。[3]
规范管理方面,“艺术设计工作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师生使用相关设备必须提前登记,并做好跟踪、维修、维护、检查等工作,严禁设备、器材、书籍等外流。缺少的器材、耗材等随时登记与补缺。“艺术设计工作室”设置阅览室,订阅专业报刊和专业书籍、建立设计项目资源库和中心局域网,供学生查阅相关资料。[4]
3.2多元化师资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校中厂”在格局上十分规范的,形成完整的项目流水线的工作过程,管理与设计、制作部门职责和分工明确。“艺术设计工作室”也模拟设计公司的功能框架,划分了接待部、项目策划部、设计总监室、设计与制作部、工程与材料部等。工作室按照设计公司的运营流程配备硬件,具备设计与制作小型设计项目的基础条件。“艺术设计工作室”实行公司化、自管化、项目化、指导教师制四位一体制度。实行学生自管制度,首先在全系部范围内公开招聘“艺术设计工作室”管理人员、策划人员、设计与制作人员。专业教师和专家一起引导学生进行企业项目实战训练,促进学生适应职业角色,胜任岗位技能要求。[5]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师资上特别强调企业实践能力,这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理念的启迪下,“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下的教学师资是多元化的,由于工作室的性质首先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本校教师是指导与带动学生的主体,企业一线设计师则根据训练项目的需要作为技术顾问。同时聘请富有实战经验的外校的名师和教育专家,针对具体的项目给学生做实战训练,案例分析等指导。项目来源是多渠道的,有合作企业带来的真实项目、教师精心策划的训练项目,还有校内外的一些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等项目。项目的性质是实用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典型性的综合体。项目类型有单项能力训练项目和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学生一般先通过单项项目训练提高单项能力,后进行综合项目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备单项能力又具备综合实战能力。项目化训练是检验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目标完成情况的有效途径之一。[6]
3.3“艺术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成效及评价
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自2008年创立以来,在系部全体师生的努力和相关行业的支持下,已经承接和完成校内外实际项目近百项。同时衍生出不同类型的工作室7个(包括平面艺术设计工作室、产品造型工作室、展示搭建工作室、色彩设计工作室、摄影摄像工作室),学生们在“工作室”中参与项目训练,初步掌握了设计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大部分毕业生分布在上海、杭州和江苏省各城市,其中自主创业有10余例,创业典型学生多次被请回学校,与学弟学妹们对社会的认知和创业进行交流。同时也对“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内涵建设与发展,课程体系架构、教学内容衔接、项目训练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校友们大多认为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架构课程内容比较符合当下社会的需求。他们认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十分重要,包括如何发现商机、如何协助经营企业以及如何创办企业等。可见以“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依托,贯穿整个专业学习的每个细节,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引导学生在校内就接触到真实的企业项目并加以训练,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7]
工作室教学成效以“学以致用”为考核原则。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需要和企业的要求做出结合,通过行业、企业明确项目训练的目标、手段、成果并和企业专家一起对于教学的成效做出分析和评价。为检验学生对设计项目的原创性、应用性和传达性的把握,项目实施结束后由专业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共同组成考评小组(3~4人),逐个对学生进行考评。学生用PPT展示作品并进行创意说明、市场反馈情况、过程经验感受、创作收获等汇报,考评小组进行现场提问,现场打分,取小组平均分。“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化教学评价有一定特殊性,大的主线是遵循艺术设计的工作过程和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管理、组织协作能力;2)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学生的最初策划方案和最后的设计报告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4)学生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主题的原创性、项目方案的可操作性、设计作品的视觉及应用效果等方面;5)整个项目策划、设计、制作流程过程的总结和分析报告。[8]
4结语
“艺术设计工作室”,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扩大了教学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学习和探索公司管理、项目设计与制作的技能,使学生在校园里就体验到了创业的艰辛和乐趣,为学生创新与创业实践打下坚实基础。此举也加强和促进了校企的深度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完成社会真实项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晋保山.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来自南洋理工学院的启示[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 胡宝华,唐绍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探讨――来自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7).
[3] 蔡袁强,戴海东.培养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以温州大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4).
[4] 万剑.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河学刊,2011(10).
[5] 曾尔雷,黄新敏.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
[6] 王茂林.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美术大观,2010(1).
[7] 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0(5).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校企合作;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7-022-03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艺术设计教育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态势,但同时,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所涌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提出不同看法的文章比比皆是,但最为普遍的基本达到共识的一点,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必须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提出一个中心,两个主线。一个中心就是提高质量,提高质量、改革创新的突破点就在校企合作,所以规划纲要当中也十分注重校企合作的问题,把校企合作定位成改革创新的切入口和突破口。笔者在这几年的执教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深入思考,结合国外的成功的教学模式和其他院校的教学现状,对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1 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几个典型模式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创新从理论到实践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表达了校企深度融合的急切愿望。经过笔者一番调研,发现开设本专业的各类型院校普遍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名目众多,很多新名词不断涌现。比较典型的合作模式,大体如下:
1.1 学术交流式
属于比较浅层次的合作方式,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请进来”和“走出去”。第一种是把在企业工作的优秀设计人才和设计管理者请到学校,开设讲座和座谈会等。第二种是让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去,这方面主要局限于参观和游览。
1.2 联合工作室式
各类院校基本都在校内创建了校企联合工作室,也有的叫做“教学实验基地”或者以企业的名字冠名的“研发中心”。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系就和十多家全国著名的染服企业和机构签订了教学实验基地的合作协议。
1.3 双元教学式
双元教学法借鉴的是德国“双元制”教育理论、模式和方法,在我国有“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学工交替”、“2+1”等各种模式。学校按计划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完成毕业设计,或者在企业的生产实践和学校学习相互交替。
(1)订单式常以企业冠名的形式出现,如武汉科技学院的鞋类设计专业“诚达班”。订单式培养的优势是学生一进校便就业,校企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深入,更加稳固。
(2)承接项目式由学校师生自行组建设计公司的构架,承接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设计项目。如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承办的“古运河之恋”――世博婚庆盛典暨首届爱情文化创意博览会。开幕式上表演的70套创意婚礼服饰全部由该学院服装系的师生设计、制作和编排完成。
2 现有模式的优势与弊端分析
2.1 校企双方都有合作的意愿,但非名校则很难寻求有实力的企业。拿企业创办校内实验室来说,投入动辄百万,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费用还要高,以联合培养200人计算,每位学生每年2500元的培训费用,3年共计150万元。中国传媒行业五十强的江苏华实为南艺传媒学院一次投资五百万元,设立了“华实原创基金”,每年提取人民币十万元用于奖励南艺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成果。企业如果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或者过于重视短期的经济利益的话,就不会如此积极主动地对校企合作的项目投资。
2.2 合作方式灵活多样,但缺乏有效保障,难以维持长期的合作。学校希望得到企业设备、人才、资金等方面的资助,往往忽视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企业也容易形成对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导致双方的合作中止或失败。因此必须要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的制约和支持。
2.3 合作深度层次不足,基本还处在尝试和探索阶段。有些学校对于校企合作只不过是“叶公好龙”,并不采取实际的行动,或者只是表面文章,或者是本身能力和水平不足,没有实力为企业提供服务,不能起到培养具备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个校企合作的初衷。
2.4 校企合作自由度大,但容易使得管理混乱,缺乏规范。只要校企双方协商,签订协议即可,政府还没有建立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干预,缺乏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对于合作双方的利益保护不够,还没有出台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的奖励机制。
3 有关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一些学科培养的是科学研究型的人才不同,其培养的人才更偏向于技能应用型,这与职业教育提出的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比较接近。国外的一些职业教育体系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效相当明显,可以为我所用,比如加拿大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德国的“双元制”和澳大利亚TAFE体系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都是实践教学比较成功的例子。其实很多艺术设计院校已经在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进行探索实践,比如上文提及才几种校企合作范例,但是小范围的、个体的单独行动并不能得到很显著的效果,关键还是要靠政府主导、全行业参与和社会的支持。
3.1 加强政府监管职能,制定职业能力标准,推行等级证书考核制度
综观国内一千多所提供艺术设计教育的院校,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近年来设计专业的改革轰轰烈烈来势迅猛,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效,但也难免鱼龙混杂。因此即要保持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又必须有一套严整的体系规范。澳大利亚TAFE学院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课程的依据是州教育部门认可的由各行业制定的本行业职业技能认证的具体标准――培训包。每个培训包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能力标准;②资格证书;③评估指南,培训包还包括非国家认证部分。通过制定行业职业能力标准,使TAFE学院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能力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加拿大的CBE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作为培养的目标和评价的标准。这种能力是以职业为导向的综合能力,是展示受教育者技术、行为和知识的总和。而目前我国对于本专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对于指向职业能力标准的规范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更没有详细的指导文件。因此必须制定这些目标和规范,改革才能有方向有成效。
从学生自身来说,从事这个专业必须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际经验的积累,而职业的后续发展又要求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积淀。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学校教育的指向仍然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重视前者忽略后者的被认为是培养艺术工匠而不是设计师,反之又被认为培养出的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动手能力。殊知设计教育要走出空中阁楼与生产联姻已属不易,又何暇顾及后续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高的目标通过三年或四年的学校教育是无法达到的,可以借鉴TAFE体系的终身教育理念,实行专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不受年龄的限制,在校学生、从业者甚至普通的爱好者都可以考取与之能力相对应的等级证书。在全国范围内证书都是有效的,考取的程序是完整的规范的,也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纸上谈兵的考试方法的。TAFE的教师采用12种标准测试的方法中的某几种对课程进行考核,分别是: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作制作、书面答卷、录像以及其他。借鉴TAFE的测试方法,相对于理论考试来说,应该更重视实践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也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向企业争取真实的设计项目,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3.2 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参与专业建设,保障校企合作持续发展
TAFE模式是典型的企业和企业家直接参与教育实施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提供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只不过是一个提供社会服务的机构,无权自行设计专业和课程,必须根据各州TAFE教育管理机构设计的专业和课程进行教学活动。机构下设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一般是由教学经验丰富具备较高学术水平的教育专家,还有企业家组成。这些专家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状况对人才需求做出预测,所设计的课程培养的学生能力也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企业家甚至还做为学校董事会的成员,直接参与到学校管理。学校的教师中超过一半是来自企业的兼职老师。可以说,TAFE模式是企业介入学校教育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例子。在我国可以利用现有的各行业的协会,增加一些教育专家、政府官员等,组建一支这样的专家委员会,参与课程设计、专业建设和学校管理。原来我们所知道行业协会通常是来自校外行业内的权威人士或者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或者是主管部门的科室人员组织起来的,但是像绍兴职教中心,就由学校的老师牵头建立行业协会,或者成为行业协会的主导成员,如果是这样,那么行业协会发挥的职能就更好一些,更多一些。通过参与到专业教育过程和学校的发展管理,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更深入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显得特别的障碍重重,从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来说,都不具备坚实的合作基础。艺术设计专业本身不具备很高的科技含量,准入门槛较低,学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无法为企业提供技术、设计、品牌包装与策划以及设计管理方面的服务,这直接导致校企双方的合作缺乏根基。而设计公司一般规模较小,就算大公司的设计部门接纳能力也很有限,学校根本无法成批地安排学生到职业岗位实习,只能采取分散到各类相关的岗位去,在这方面行业协会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的平台可以把一些小的企业串起来,形成一个网络。丽水青田的特色产业是石雕,青田职业技术学校里办有石雕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内基础训练之后都是化整为零,通过行业协会把学生派遣到地方上的作坊,向民间的工艺美术师学习。嘉兴这几年也在开创集团化办学,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市本级和县市一些院校参加,还有几十家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整合在一起,成立了欣禾职教集团,下面还有结合产业的若干分会。通过这个平台,学校、行业、企业包括科研院所,定期组织见面会探讨有哪些合作的共同点。
3.3 鼓励企业参与教育,参与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