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工安全实训报告范文

化工安全实训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工安全实训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化工安全实训报告

第1篇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高职院校;化工实训教学;应用

化工行业是国家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到易燃易爆等危化品,若操作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既威胁生产工人的生命安全,又会给化工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化工生产高度重视从业者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无形中提高了高职院校化工实训教学要求。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化工实训教学中,若组织高职学生进行工厂实践培训,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还无法保证学生的安全,使得化工实训教学缺乏效果,不利于高职院校化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为化工实训教学的优化提供了技术保障,既解决了化工实训中安全问题,又可以降低化工实训成本,从而有利于高效开展化工实训教学工作,进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鉴于此,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化工实训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具备显著意义和实践价值。

1高职院校化工实训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价值

在虚拟仿真技术应用支持下,在高职院校化工实训教学中,化工教师可以模拟真实的化工厂生产系统,这种模拟手段相比其他培训方式,对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安全的实践培训手段。在极短的时间内,化工专业学生就可以将学习积累的化工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而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中,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对于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来说,化工实训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高职学生化工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帮助高职学生尽早熟悉化工生产流程,有效培养高职学生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为化工专业学生适应未来化工生产需求提供保障[1]。化工实训课作为化工专业的实训课程,虚拟仿真强调理实一体化,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在虚拟场景中完成化工理论和实践操作要点的测验,既可以让高职学生学会如何操作化工机械,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高职学生适应未来化工生产需求夯实基础。在化工实训过程中,高职学生极可能遇到今后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并学会如何高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便于高职学生积累一定的生产工作经验,进而有利于高职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效解决一系列化工生产问题。除此之外,虚拟仿真实训融合了工艺和工厂运行知识,高职学生既可以详细地了解整个化工生产过程,又可以深入了解各类化工生产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例如:在虚拟仿真技术支持下,可将各类反应器、蒸馏塔等结构动态演示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晰地了解这些设备的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化工生产的安全系数,且有利于降低化工设备运行成本。

2高职院校化工实训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

2.1化工实训教学现状

1)教师的化工实训教学经验。基于化工实训教学现状来说,高职化工教师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其中,大部分教师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严重缺乏工厂实践经验,这使得化工教师在化工实训教学期间,只能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指导,无法向学生展现真实的学习过程[3]。另外,实训教学中的培训师除了高校化工专业教师外,还包括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些人虽有着丰富的化工生产实践经验,但是相对缺乏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无法将生产实践经验有效地传递给高职学生,进而也会影响化工实训教学效果。2)实训教学模式。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化工实训课程仍然以课本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且讲解方法也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的示范,学生既定程序的模拟机械操作为主,导致实训与化工生产实际相脱节,进而使得实训缺乏成效,不利于提高学生化工生产实践能力[4]。3)实训教学成果。高职院校由于资源有限,在实训教学中只能展开一些简单的实训活动,对化工生产实践缺乏指导性和实用性。针对这种情况,部分高职院校采购了一定量的实用设备,但是由于师资因素影响,也无法将这些实用设备投入学生的实训,进而制约化工实训效果的提升。

2.2化工实训教学的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化工实训教学目的在于让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早接触化工生产车间,了解化工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并对不同类型的生产过程进行分类讨论和交流,以期逐步提升高职学生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学生适应化工生产需求夯实基础,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5]。但是高职院校化工实训教学,在实践中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利于实训教学效果的提升。关于化工实训教学的影响因素,总结包括以下几点:1)高职化工人才培养方案往往要求企业同时完成数十人,甚至是数百人的全程实训,这是当前大部分企业难以实现。2)基于高职学生实训安全角度考虑,企业往往会严格限制学生的实习时间和范围,甚至要求学生在实训期间只参考教材,不得触摸具有危险性的设备和化学药剂等,导致高职学生在实训中处处受限而无法全程参与进来,进而使得化工实训流于形式,不利于实训效果的提高[6]。总之,上述问题的存在,使高职学生无法实现化工实训课程目标,导致学生化工生产实践能力严重不足。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日渐成熟,被应用在化工实训中,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实训模式中的各类问题,从而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化工实践能力的提升。

3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院校化工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虚拟仿真实训应遵循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原则,结合当前化工行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有机融合理论教育、实验实训、虚拟实践等,以促进化工实训教学效果,为培养化工专业复合型人才提供保障。

3.1实训前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在高职学生虚拟仿真实训之前,化工教师应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主要是供学生熟悉生产过程的特点、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了解相关设备的信息,如结构、工作原理等,以便学生对化工实训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续参与实训提供支持。在实训之前知识结构体系完善过程中,高职学生可以进入平台,阅读图文和观看视频介绍等,学习化工生产工艺、设备操作和工艺流程等化工生产知识。在此基础上,高职学生需要根据实训要求,明确自己实训过程中的问题,并写出实训报告,通过模拟实际训练获得问题的答案,以达到实训目的。

3.2化工实训教学过程

虚拟仿真实训具有在线原因选择、信息、互动交流、成果展示等功能,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基于在线选择功能,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远程连接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并进入到实训平台展开后续实训操作。在虚拟仿真实训中,学生可以在三维模拟仿真工厂中工作,并根据实训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虚拟实验。在模拟工厂中以角色扮演形式与平台中已经设置好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互动,学习化工生产安全知识和技能,化工设备结构、化工设备工作原理等重要知识点。在虚拟仿真实训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学生实训课程目标,设置大量的实训任务,并按照由易入难的顺序排列任务,这样一来,高职学生在执行任务时,完成一个个知识点的学习,并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自信心,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如此,高职学生通过完成所有的任务,就可以掌握各项实训知识和技能,并在此过程中,辅以仿真软件可以全面了解化工生产过程、原理、方法等,有利于提升学生化工生产的实践能力。

3.3实训教学评价过程

学生完成各种虚拟仿真实训操作之后,虚拟仿真软件可以同步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工作,并将高职学生模拟实训操作实时数据以实训报告方式在线生成出来。在此基础上,虚拟实训系统将对高职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量化评价,并给予相应的考核等级。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量化考核高职学生化工实训效果的目的,还可以明确高职学生在实训中的不足,从而有利于化工教师调整实训方案,有针对性地组织高职学生进行实训,进而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化工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全面提升。

4结束语

传统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化工实训教学,仍然存在众多难题,不利于化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对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直接性影响。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应以适应化工技术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化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和职业竞争力夯实基础。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化工实训教学中,明确当前高职院校化工实训教学难点和问题,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而通过本文分析可知,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化工实训教学提供了一条安全且高效的路径,既可以弥补传统化工实训教学缺陷,又可以让学生更安全地完成各项化工实训任务,从而有利于提升化工实训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化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化工教师,应加强先进技术和理论的学习,将虚拟仿真技术与化工实训教学结合起来,锻炼高职学生的化工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珏.疫情防控形势下化工单元操作实训课程线上教学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9(4):71–74.

[2]侯兰凤,陈少峰,王春晓,等.“三层次四平台”化工虚拟仿真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0(1):288–290.

[3]林福星,林碧凡,鄢树枫,等.立足地方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的仿真化学实训教学——三明学院化学化工人才培养经验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77–278.

[4]赵志刚,冉茂飞.虚拟仿真技术在化工实习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山东化工,2019,48(20):190–192.

第2篇

关键词: 化工设备 考核方法 实训实习 化工仿真

《化工设备》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综合了《化工容器与设备》、《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学》、《机械设计》等多门课程的内容,是一门理论与实用并重、工程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掌握化工设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如材料的性能、分类和牌号等);要有基本设计思想,掌握设计原则,具备基本设计能力,如能选择设备材料,进行基本结构设计,会查各种表格及常用手册;知道如何校核强度;具备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能够阅读和绘制一般零件图、化工设备图;掌握各类化工设备的结构、用途及维护,具备更新知识的能力等。总之,本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造就一批又一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实用人才,甚至要培养出如庖丁、卖油翁、鲁班、养由基那样身怀绝技的特殊人才。高职生是高考的落榜生,他们虽不善于考试,但善于动手。《化工设备》如果采用传统的单一期末考试,就达不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更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为此,本文从培养实用人才的目标出发,对《化工设备》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1.加强实训环节的考核

《化工设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多实训、多实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院建立了化工综合实训中心,包括化工设备模型实训室、化工管路拆装实训室、化工仪表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和甲苯歧化中试车间等。满足了校内实训教学要求,同时也能够满足课程生产实训和仿真实训的需要。它们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保障,为学生与职业对接创造了条件,为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奠定了基础。我们对每个实训项目进行考核打分,整个实训环节占总成绩的30%。通过实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1.1设备拆装实训

在设备拆装实训中,我们发现采用口试的方式是了解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采用简单的口试答辩方式,在生师比大的情况下,是评定学生实训成绩的最适用方法。例如:1.在压缩机的拆装中提出:(1)气缸冷却有什么作用?要求结合物理化学中的PV图解释;(2)气阀弹簧刚度系数对吸排气压力有什么影响?要求用物理知识解答。2.在离心泵的拆装中提出:(1)为什么开启泵前要灌泵?泵的蜗壳为什么设计成螺线型?要求用化工原理知识解答。3.在反应釜的拆装中提出,(1)为什么焊接夹套前要进行水压试验?(2)密封类型的选择依据是什么?要求用化工设备知识解答。总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实训考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发挥能力等)。

1.2设备模型实训

在化工设备模型实训室,我们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的方式来加深他们对化工设备结构的认识。当《化工设备》这门课快讲完的时候,指导老师带学生花两节课的时间到化工设备模型实训室进行参观学习,老师详细地讲解每个化工设备模型的结构及其特点。然后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制作模型,并提出具体的制作要求(包括:1.可以采用单人或组队的方式制作,自由选择要制作的模型;2.每个制作的化工设备模型要附带一个化工设备模型制作说明书(内容包括制作者、设备模型名称、使用的材料、制作过程、时间等);3.模型的提交时间及其成绩评定规则等)。在制作过程中,指导老师积极地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制作化工设备模型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用生活中的废弃物(例如硬纸板、塑料瓶、胶水等)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精致的化工设备模型,达到了加深对化工设备结构认识的目的。

1.3化工仿真实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化工生产逐渐向集中化、复杂化、连续化的方向发展。化工生产现场环境下集散控制系统DCS广泛地运用于现代的化工生产中,成为化工生产自动控制的最基本控制,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通过引入化工仿真实训,可以让学生练习各种设备的开停车及故障处理,比传统的理论教学效果要好很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对于每种设备的仿真实训,会安排2—4个课时的自由练习时间,然后采用仿真软件自带的评分系统对学生进行该设备的操作考核,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通过在化工设备课程教学中采用化工仿真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各装置的操作步骤,具备了独立使用该软件的能力,不但掌握了熟练的操作技术,而且学生在化工仿真操作训练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自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为今后走上岗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现代技术人才的需求,打下了良好基础。

1.4化工厂实习

工厂实习是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通过实习,学生可以了解化工行业的企业文化,加深对化工设备的认识,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我们组织学生去市自来水厂、炼油厂、焦化厂等工厂实习,学生穿统一的工作服,佩戴安全帽,实习前要进行安全教育,并且告诉他们要多听、多看、多问,实习后要写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根据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给出成绩。这样学生就可以安全高效地实习了,也为学生将来与职业岗位对接创造了条件,学习也更有针对性了。

2.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

高职学生一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常规的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加大了考勤的力度,考勤占总成绩的20%。迟到、请假、旷课分别扣不同的分值,如果学生一学期无迟到、请假、旷课,考勤这一块得20分。学校有很多助学金、奖学金的政策,但这些都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因此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很在乎,这样平时迟到、请假、旷课的现象就少了很多。此外,作业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更能反映其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成绩区分度也更明显,很少出现以前 成绩相同的情况了。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各方面就都要努力,不能像以前那样靠考前突击了,因此整个学风和考风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高职《化工设备》课程的考核方法应该是多样性的,不应该是单一的期末考试。注重实训和平时成绩,淡化期末考试,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成长、成才。这也是我们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艳君.高职院校《化工设备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5):45.

[2]黄冬梅.化工设备维修钳工实训教学方法探讨[J].广州化工,2010,38(07):252-253.

第3篇

关键词: 化工设备 考核方法 实训实习 化工仿真

《化工设备》课程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综合了《化工容器与设备》、《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学》、《机械设计》等多门课程的内容,是一门理论与实用并重、工程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掌握化工设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如材料的性能、分类和牌号等);要有基本设计思想,掌握设计原则,具备基本设计能力,如能选择设备材料,进行基本结构设计,会查各种表格及常用手册;知道如何校核强度;具备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能够阅读和绘制一般零件图、化工设备图;掌握各类化工设备的结构、用途及维护,具备更新知识的能力等。总之,本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造就一批又一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实用人才,甚至要培养出如庖丁、卖油翁、鲁班、养由基那样身怀绝技的特殊人才。高职生是高考的落榜生,他们虽不善于考试,但善于动手。《化工设备》如果采用传统的单一期末考试,就达不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更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为此,本文从培养实用人才的目标出发,对《化工设备》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1.加强实训环节的考核

《化工设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多实训、多实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院建立了化工综合实训中心,包括化工设备模型实训室、化工管路拆装实训室、化工仪表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和甲苯歧化中试车间等。满足了校内实训教学要求,同时也能够满足课程生产实训和仿真实训的需要。它们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保障,为学生与职业对接创造了条件,为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奠定了基础。我们对每个实训项目进行考核打分,整个实训环节占总成绩的30%。通过实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1.1设备拆装实训

在设备拆装实训中,我们发现采用口试的方式是了解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采用简单的口试答辩方式,在生师比大的情况下,是评定学生实训成绩的最适用方法。例如:1.在压缩机的拆装中提出:(1)气缸冷却有什么作用?要求结合物理化学中的PV图解释;(2)气阀弹簧刚度系数对吸排气压力有什么影响?要求用物理知识解答。2.在离心泵的拆装中提出:(1)为什么开启泵前要灌泵?泵的蜗壳为什么设计成螺线型?要求用化工原理知识解答。3.在反应釜的拆装中提出,(1)为什么焊接夹套前要进行水压试验?(2)密封类型的选择依据是什么?要求用化工设备知识解答。总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实训考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发挥能力等)。

1.2设备模型实训

在化工设备模型实训室,我们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的方式来加深他们对化工设备结构的认识。当《化工设备》这门课快讲完的时候,指导老师带学生花两节课的时间到化工设备模型实训室进行参观学习,老师详细地讲解每个化工设备模型的结构及其特点。然后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制作模型,并提出具体的制作要求(包括:1.可以采用单人或组队的方式制作,自由选择要制作的模型;2.每个制作的化工设备模型要附带一个化工设备模型制作说明书(内容包括制作者、设备模型名称、使用的材料、制作过程、时间等);3.模型的提交时间及其成绩评定规则等)。在制作过程中,指导老师积极地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制作化工设备模型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用生活中的废弃物(例如硬纸板、塑料瓶、胶水等)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精致的化工设备模型,达到了加深对化工设备结构认识的目的。

1.3化工仿真实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化工生产逐渐向集中化、复杂化、连续化的方向发展。化工生产现场环境下集散控制系统DCS广泛地运用于现代的化工生产中,成为化工生产自动控制的最基本控制,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通过引入化工仿真实训,可以让学生练习各种设备的开停车及故障处理,比传统的理论教学效果要好很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对于每种设备的仿真实训,会安排2—4个课时的自由练习时间,然后采用仿真软件自带的评分系统对学生进行该设备的操作考核,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通过在化工设备课程教学中采用化工仿真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各装置的操作步骤,具备了独立使用该软件的能力,不但掌握了熟练的操作技术,而且学生在化工仿真操作训练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自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为今后走上岗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现代技术人才的需求,打下了良好基础。

1.4化工厂实习

工厂实习是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通过实习,学生可以了解化工行业的企业文化,加深对化工设备的认识,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我们组织学生去市自来水厂、炼油厂、焦化厂等工厂实习,学生穿统一的工作服,佩戴安全帽,实习前要进行安全教育,并且告诉他们要多听、多看、多问,实习后要写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根据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给出成绩。这样学生就可以安全高效地实习了,也为学生将来与职业岗位对接创造了条件,学习也更有针对性了。

2.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

高职学生一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常规的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加大了考勤的力度,考勤占总成绩的20%。迟到、请假、旷课分别扣不同的分值,如果学生一学期无迟到、请假、旷课,考勤这一块得20分。学校有很多助学金、奖学金的政策,但这些都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因此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很在乎,这样平时迟到、请假、旷课的现象就少了很多。此外,作业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更能反映其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成绩区分度也更明显,很少出现以前成绩相同的情况了。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各方面就都要努力,不能像以前那样靠考前突击了,因此整个学风和考风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高职《化工设备》课程的考核方法应该是多样性的,不应该是单一的期末考试。注重实训和平时成绩,淡化期末考试,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成长、成才。这也是我们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艳君.高职院校《化工设备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5):45.

[2]黄冬梅.化工设备维修钳工实训教学方法探讨[J].广州化工,2010,38(07):252-253.

第4篇

【关键词】实训基地 故障检测 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51-01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源的开发,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而化工机械设备是化工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化工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要使化工企业达到安全、优质、低耗、高产的目的,对化工生产的机械设备的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设设备故障检测实训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设的内容

设备故障检测实训室是为了满足化工设备维修岗位、化工机械安装岗位、化工生产企业化工设备维护岗位对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和实现该岗位技能训练而组建的。可完成六个实训项目,即:压力容器应力测试、机泵状态检测设备使用实训、风机动平衡实训、振动频谱分析实训、机泵在线状态检测与诊断实训、轴承故障诊断实训,通过这些实训项目的训练,学生可以基本具备在上述岗位就业所需的基本职业技能。同时,本实训室可与其他专业实现共享,也可为企业进行人才培训,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服务。

三、实训室标准化建设

(一)标准化的实训室现场布置

设备故障检测实训室,按生产的工序流程来进行实训室的布置和设备的摆放。针对化工生产中机器、设备及场地的特点,编写了标语和警示语,营造出工业生产环境。同时合理的制定每个实训项目的工艺流程图,使学生清晰地明确每个实训环节,从中得到技能的锻炼。

(二)完善的教学实训实验质量标准

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聚焦知识,用工作任务引领知识,实训项目制定了实训项目卡和运行标准,编制了实训课程标准、实训讲义、实训实验报告样本,技能训练考核办法。规范实践教学过程,使教师在实训教学指导与实施的主要环节上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从而保障了实训教学的质量。

(三)高效运行管理机制

设备故障检测实训室的高效管理是保证实训项目有效的实施,培养专业设备故障诊断人才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和实施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制度、设备仪器工具管理制度等实训室管理制度,健全实训室的运行机制。同时引入了企业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的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实训室的特色与创新

(一)实训室校企共建、资源共享

设备故障检测实训室可由学校和企业共建。实训室从实训项目确定、实训设备仪器配置都立足于真实工业环境,建成后可以在本实训室进行化工机械的故障监测,也可以使用便携式设备对现场使用的化工装备进行检测,实现工学结合、教学与技术服务结合、实训与科研结合的发展目标。

(二)“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职教育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设备故障检测实训室的教学团队人员通过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脱产学习,并参加专业技能等级考核,考取化工检修钳工技师资格;或到企业挂职锻炼,承担一定的任务并负有一定的责任,以此在实践环节得到更好的锻炼。通过这些方式打造出一只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

基于工学结合的主导作用,结合设备动静态检测在企业的作用,动静态检测实训室扎更实际,大胆创新,将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及实训整合为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职业教育。

(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为社会服务能力

设备故障检测实训室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故障检测的技能,同时实训室建设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因此为社会服务就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工学结合的要求,根据企业的生产过程开发课程体系、规划实训室,将工程项目中实用的先进技术引入实训课程教学中是成功建设实训室的重要保证。 五、结论

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更本保证,有着重要意义。设备故障检测实训室实训设备先进、管理制度严格、教学团队优秀、项目运行高效、同时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性,体现了工学结合的要求,实现了校企合作的预期。能培养出生产中对化工机器、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的设备诊断与维护人才,为化工生产的安全可靠、连续性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生产实习;任务驱动;高职教育

实践教学体系是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对于化工专业尤为重要。化工生产实习是学生获得实践性知识、强化化工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与扬州石油化工厂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安排学生在该厂进行生产实习,为期两周,每期安排一个班级。本文以0701石油化工班级生产实习为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实习准备与动员

1.选择和落实合适的实训基地

选择实训基地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实训基地要有一定的规模和生产经济效益,产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让学生对工业化大生产有形象的认识,充满信心地去学习、工作;

(2)具有传统的工艺,能体现先进的化工生产技术和管理体制,在化工行业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3)实习内容能够与书本紧密结合,与化工生产实际相贴合,让学生明白自己在今后工作中的岗位及要求。

为此,我系与不少符合要求的化工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已经和其中一些合作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安排学生在其中进行生产实习。扬州石化厂生产装置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要求高,学生在扬州石油化工厂生产实习过程中主要了解石油炼化以及油品处理等过程,明确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以及石油化工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学生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企业也在学生中挑选人才,效果良好。

2.制定合理的实训计划

实践性教学环节要建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如果学生在生产实习前没有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实习的质量是不可能保证的。我系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将学生实习安排在修完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之后,如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生产实习前已经修完化工过程及设备等专业基础课、石油加工工艺学等专业课。学生在实习现场可以将课堂所学的化工设备结构及原理、催化裂化工艺流程与实际生产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巩固及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3.做好实动员

(1)明确实习目的。学生近距离接触化工厂,能够将在校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在工厂得以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学习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工人师傅的勤奋工作和遵守纪律的良好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使其成为高素质、实用性的企业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醒学生携带生活必需品,强调纪律和安全。由于实习基地距离学校较远,学生实习期间住在工厂招待所,因此,提醒学生携带生活必需品,告诉学生工厂有食堂、浴室,使他们在实习期间学而无忧。实习期间必需穿着工作服,佩戴临时进厂标志牌,戴好安全帽,穿好运动鞋。严禁在招待所大声喧哗,影响工人休息;晚9点查房,严禁外出;听从实习带队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工厂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规程,在实习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外出必须事先请假,经批准方可离开。

二、实习内容安排与任务驱动式教学

1.入厂教育

邀请安全科工程师介绍工厂情况、企业发展史、组织结构、车间分布、产品系列,通过讲述近年来厂内发生的事故,对学生进行安全、厂纪和保密教育。厂方对学生所学的安全知识进行考核,考试合格发工厂临时出入证,考试不合格不予以进厂。

2.听取专业讲座

为了保证和提高实习质量,在实习期间邀请人员结合实习要求做以下专题讲座:如,请催化裂化车间工程师讲解该车间的主要产品的工艺流程,产品性质、销路及其发展前景;具体到每个工段的设备及一些性能参数;生产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经验和问题等。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邀请技术人员带领学生参观全厂,了解全厂主要产品的类型和结构。

3.任务驱动法车间跟班实习

在具体的化工生产车间,主要是催化裂化车间和聚丙烯车间进行跟班实习,把学生分成两组,一定时间进行轮换。

(1)任务保障――选出任务负责人。0701石油化工班第Ⅰ组和第Ⅱ组各有20名学生,由于人数众多,现场教学时,噪音大、空间小,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因此我们把每组的20人再分为4小队,每队5人,各选一名小队长,负责本组同学学习和安全。

(2)任务派发――识别工艺流程图(带控制点、注明设备名称)。由各小队长带领本队学生下车间共同研究工艺流程图,寻找化工设备、熟悉工艺流程,培养团队意识。

(3)任务检查――准确说出设备位置、工艺流程。一定时间后,指导教师集合小队长,询问学习情况,小队长汇总本队疑问,随教师深入现场,解决问题,纠正错误,再传达给本队同学。学生共同的问题需要集中讲解,比如:工艺原理、主要设备的结构、工艺参数、操作规程等。

(4)任务完成――再下车间学习,巩固学习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主要化工设备的结构、主要控制指标和控制方法,基本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学习DCS操作过程。

(5)任务完善――培养职业素质。鼓励学生向车间技术员请教工艺问题、了解工艺员的工作职责及处理生产技术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可能情况下,协助工艺员做些具体技术工作。

三、实习作业与成绩评定

1.实习作业

实习期间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应将每天的实习内容(现场观察及分析的结果、搜集的资料、听取的报告、拟提出的问题和所得到的解答)记入实习日记中。教师要每天批改实习日记,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实习结束时学生应完成一份8000字左右的书面实习报告,反映规定的实习内容、表达自己的收获体会,反映对所述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实习报告要求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书写工整,重点突出,并附有手画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2.成绩评定

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由实习指导教师(可会同工厂实习带教人员)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质量,以及实习现场答辩和书面考核成绩综合评定,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具体评定标准如表1:

第6篇

一、化工实训大赛的目的

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 等特性的化工生产过程决定了实现“真实环境”下的实践教学方法难度较大,而且当前很多职业院校实训设备实质就是实验设备的放大化,远远谈不上进入工厂实际环境后学生那种肃然的感觉,学生操作、着装甚至思想上都没有把这个实训室当成一个真实的化工厂。他们接受的仍然是仿真实训环节那种操作可以无所顾忌、过程也可以有充足时间去考虑的操作模式,根本就谈不上应急事故和能力的培训。通过组织化工实训大赛,可以以点带面,推动实训教学,使学生在化工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中,通过在装置上进行正常的开、停车操作,进行实际的操作能力训练;能通过在装置上设置真实的模拟工厂设备运行中的故障现象,使学生具备发现、分析、动手解除故障的技能,实现工厂情景化、故障真实化、操作实际化和控制网络化。

二、实训大赛的组织

实验大赛分为笔试和实验操作两个部分,试题内容和评分标准的设计既重视对基本技能的考察,又重视对综合实验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察。

比赛现场网上直播,各参赛院校领导、指导教师能够观看到比赛实况,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一)笔试试题(占总成绩的30%)。

主要考察化工原理实验中涉及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的变化规律及一些测量仪表(流量、压差、温度)的特性等。在实验设备的结构、外形尺寸的设计及流程安排,尽量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二)实验操作部分(占总成绩的70%)。

大赛组委会给出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给出一定浓度的物料及设备参数一定的精馏塔,要求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将该物料提纯到某一浓度以上,且回收率不低于某一数值;着重考察学生对操作条件的了解及操作技能的掌握。

1.精馏设备的结构、测控点和工艺流程。了解精馏装置的基本情况(考察学生的化工基本理论知识);2.开车前实验设备上存在设备故障,如仪表显示错误、设备不能运转、阀门不正常的位置等。(考察学生开车前准备工作的知识);3.正常开车进行全回流操作、判断精馏塔稳定、部分回流操作、停车。完成任务情况的考核。(考察学生开车操作规程);4.继续操作,评委老师对实验施加一定干扰,让学生判断异常现象,自己排除干扰,使操作恢复到正常状态。(考察学生处理事故的能力);5.安全文明操作、数据记录和报告。(考察学生职业素养)

三、实训大赛对实验教学的推动作用

1.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增强了同学的团队协作精神;4.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近几年,在全国举行了各类化工实训大赛,推动了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与师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整体提高;提供了化工技术类专业院校的交流平台;提升了化工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实现了工厂情景化,激发了学生学习钻研科学实验理论和技术的热情,启迪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提高了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学生对实训大赛的认可

(一)天津翔宇科技贸易学校学生。

通过比赛,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了专业技能,更磨练了我们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坚强意志。我们发扬学校勤奋、团结、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团队的合作中,我们拼搏努力,不断进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我们付出了、我们也收获了。

(二)河北工业大学学生。

当我们听到精馏操作时,脑海里会立刻出现精馏单元的全部设备,紧接着就是操作步骤――开车前准备,开车,全回流,部分回流,停车和注意事项。您可能会问这有什么用呢?这很有用!不论我们以后是进工厂还是从事科学研究只要是涉及精馏操作的,那么我们都可以自信的说“我行!”这就是能力的提升。

第7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高职学生 技能训练 心理因素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出版的著作――《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中首先提出来的。1993年他又出版了《多元智能》,提出人的智能由八种智能组成,这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MI理论的主要教育观念有:弹性的、多因素组合的智力观;积极的、平等的学生观;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化、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观等。20多年来,MI理论对当时法国心理学家比奈(Alf red Binet)的智商(IQ)学说进行了颠覆性的挑战,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公平性与大众化,把握了人发展的全面性与能动性,因此获得了世界各地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广泛而热烈的欢迎,其影响正在席卷全球,尤其在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中学生教育等普教界得到广泛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但在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MI理论与实践的为数不多,特别是应用于高职学生技能训练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

二、基于MI理论的高职学生技能训练心理因素调查分析

迄今为止,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不过10年而已,其实训体系大多脱胎于原来的中专模式,或借鉴于本科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实训环节要求在数量上要多于本科教育,在质量上要强于中职,这也正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因此,如何运用MI理论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训体系,来实现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与课程理论的有机融合,突出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显得十分必要,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6年,笔者参与了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逆推式高职教育实训体系研究”,根据MI理论编制了《化工技能训练心理调查问卷表》,分为校外实训、校内实训、高职理论三部分,共计24题,2007年6月在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测三个高职大二年级中的1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55份,其中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为93.8%,其中男生86人,女生64人。主要采用Excel进行分析。现将其中技能训练直接相关的10个项目的心理因素分析如下表:

纵观调查问卷所得结果,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对技能训练的心理大致如下:

(1)思想上非常重视技能训练,希望增开实训类型的占45.3%、希望延长实训时间的占44.7%,二者合计达90.0%,说明广大高职学生从思想上已经非常重视技能训练在高职学习阶段的重要意义,这与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一脉相承的。按照MI理论,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主要是高考分数的差异,即高职生在注重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高考标准下是弱者,是高考文化课程考试的失败者,这并不表明他们在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等方面也是弱者,相反,他们很可能在这些智能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和潜能,而这些优势智能或潜能对于今后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至关重要。这一点已经被众多的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和创业中的优秀表现所证实。

高职学生最渴望的知识和能力是专业实践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占59.3%,其次是专业阅历占40.0%,二者合计占99.3%,如此惊人的数据,雄辩地说明广大高职学生渴望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与在校所学专业相同或相关,因为他们相信这是未来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这是内省智能成长和逐步成熟的充分体现。

(2)非常肯定技能训练效果,“有收获”的占70.7%、“很有收获”占25.3%,二者合计占96.0%,有力地说明了目前的技能训练体系对提高我校广大高职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是行之有效的,其效果也是相当满意的,同时说明,侧重技能训练的现行高职教学计划对挖掘高职学生的运动智能、空间智能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深受高职学生欢迎的。事实上,2005年11月,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全国化工高职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鸣远杯’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上,代表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参赛的我系选手一举囊括了所有参赛的14项冠军,位于所有参赛队之首。2007年11月,参加第三届全国化工技能操作大赛的我院选手再次获得全国团体一等奖。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我院这种基于MI理论的化工技能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3)强调技能训练的专业性,喜欢化工企业的占60%,最关心的问题是能否学到专业知识,占84%。众所周知,化工企业一般都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选择去化工企业进行技能训练,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学到化工专业知识。同时,广大学生并不十分担心安全问题,调查结果表明,不担心的占50.7%,到哪里实习都一样占25.3%,二者合计占76%,很担心仅占24%,因为他们相信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做,在化工企业也是很安全的,只是因为不了解和不熟悉,所以部分学生才觉得危险性较大。可见,高职大学生对化工安全方面能达到理性认识的境界,说明在内省智能方面的潜能已经得到了拓展。

(4)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比,喜欢校外实训的占51.3%,喜欢校内实训仅占3.3%,二者都喜欢的占43.3%,三者合计占97.9%,首先这充分说明了当代高职大学生对技能训练的喜爱之情,同时这也与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是息息相关的。至于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比,更喜欢校外实训,其主要原因仅仅是学生的好奇心而已,因为从入学开始到毕业前夕,各种校内实训作为基础训练基本上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好奇之心随之逐步消失;而校外实训的专业性更强,并具有生产特点,现在一般只有两次校外实训机会,一是进行为期一到两周的认识实习;二是到生产企业进行为期四周的生产实习,可以说机会难得,物以稀为贵,其好奇之心自然强烈得多。这种个人好恶并不能说明校外实训和校内实训在技能训练上有本质上的优劣之分。

(5)实训地点与形式:喜欢到外省实习的占38.7%、喜欢在本省实习的占34.0%,无所谓占28.3%;喜欢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集体实习的占58.7%,无所谓占28.0%,二者合计占86.7%,喜欢单独实习的仅占13.3%。可见,高职大学生对选择校外实训地点方面差别不大,去外省实习路途较远,尤其是前往发达地区,经济上花费较大是考虑的主要因素,这是内省智能的体现;喜欢集体实习的学生较多,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校外实训好玩、同学间能互相照应外,校外实训期间的学习任务比较单一,其业余休息时间比较多,作为班集体可以与实习企业的师傅们举行足球赛、篮球赛、联欢会、效游等文娱体育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联络师徒感情、增进同学友谊。因此,校外实训不仅是一个发挥学生们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和内省智能的过程,也是一个煅练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增强运动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的综合性过程。

(6)喜欢的实训授课方式,边理论边实验占62.0%,先理论后实验占32.0%,先实验后理论占6.0%。传统的实训授课方式是先在教学楼讲理论课,后到实验楼上实验课,理论课指导实验或实训,也可以说理论课为实验或实训课服务,二者之间的衔接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有时相关理论课已经上完一、两周后再上实验课,理论课已经忘得差不多,因此实验效果难免要打折扣。如果采用先上实验课,再后上理论课,这是实验课为理论课服务的方式,由于理论不清、原理不明,使实验的难度增大,一般较少采用。边理论边实验是指现在一些实训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其理论教学课堂与实践教学室一种隔壁的关系,上完理论课后,可马上到实验室进行验证,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紧密衔接、互相促进,这种新型的实训模式借鉴于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将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与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代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得到广大高职学生的欢迎。

三、基于多元智能的技能训练成绩评价体系:

(1)实训态度与实训纪律占20%。实训态度是积极主动、认真努力,还是消极被动、吊儿朗当;实训纪律是指实训期间的出勤情况、遵守厂规厂纪和校规校纪情况,与实训态度是相辅相成的,一般实训态度好的,其实训纪律也好,反之亦然。一般说,实训态度与实训纪律较好的学生,其责任感较强、内省智能较强,反之,内省智能较弱。

(2)实训任务完成情况与实训效果测评占30%。这是技能训练的评价的重要方面,对实训态度与实训纪律较好的学生,即内省智能较强的人,再加上较强的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那么其实训任务完成情况与实训效果测评就较好。例如,金工实训根据产品质量、化学合成实验可根据产品质量与收率、分析检测实验可根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等方面指标来评定成绩。

(3)实训笔记情况与实训报告占30%。这主要针对生产实习,对于化工类专业来说,其实训笔记情况包括安全技术内容、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原料来源、产品用途等;实训报告包括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设备平面布置图、主要设备的结构图等,这既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也需要较强的内省智能。

(4)指导教师或工人师傅评价占10%。除了首先取决于实训态度与实训纪律之外,指导教师或工人师傅对学生的评价高低,还与人际关系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等相关,擅长交际,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具有运动、音乐天赋的学生更容易得到指导教师或工人师傅的青睐而得到较高的评价。

(5)相关职业证书或参与技能竞赛情况占10%。如果在实训过程中能同时得到相关职业证书,或参与技能竞赛,甚至于取得优异成绩,当然可以作为实训加分的必要环节。这不仅要有较强的内省智能,还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等。

总之,这种基于MI理论的技能训练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张扬高职学生的空间智能、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等多项有利于实训技能操作的强项智能和潜能,同时能达到促进高职学生在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内省智能等弱项智能方面的发展或迁移的目的,使拥有不同天资和不同智能优势强项的高职大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这对推动现代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从以上探研与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高职学生对待技能训练总体表现为: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努力、形式上推崇集体主义、事实上效果不错、择企时专业意识较强、授课形式上向往边理论边实验。这与高职教育重视和推崇技能训练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是息息相关和一脉相承的,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欢迎的关键原因所在,同时也雄辩地说明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学生技能训练体系在实践中证明是卓有成效的。该结论虽然来源于高职化工类专业,但对其它高职理工类专业无疑将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实践中的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2]顾明远,孟繁华.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

[3]杨金梅.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02).

[4]秦鹰.多元智能理论与职业教育,教坛视点,2004,(05).

[5]刘素婷.论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6,(06).

[6]刘玉娟.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第8篇

关键词: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物理化学课程属于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平台课程,课时80学时,理论56学时,实训24学时,因其公式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课时少,加之高职高专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不少学生提到物理化学课程就害怕,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将近五年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摸索进行初步探讨。

一、与先修课程相联系和后续课程衔接,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选取遵循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物理化学课程标准,结合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适当删减重复、落伍的内容,增加与生活、科技前沿相关内容。教学内容选取应充分体现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点,贯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

物理化学课程开设在大二上学期,先修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尤其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联系比较紧密。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溶液与溶胶等部分内容重复。选取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已学过的知识略作复习即可,重点放在未学过的部分、拓展知识面,避免简单机械性的重复,努力做到让学生学过以后在原有知识结构上更上一层。

根据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特点,高聚物生产技术、油品分析、石油加工生产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在大二下学期。后续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与物理化学有着紧密联系。例如《高聚物生产技术》(侯文顺主编)

二、淡化公式推导,强化理解应用

一方面物理化学理论性很强、公式繁多,另一方面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改革以往过分注重公式推导、逻辑推导,重点放在理解应用。例如,涉及化学动力学方程时,公式推导过程可以略讲或不讲,直接告知其公式和使用条件,通过例题的形式强化其应用。例如:蔗糖的水解反应是一级反应,表面催化反应是零级反应等。这些反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公式如何应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通过例题的形式逐一说明。淡化其公式推导,强化理解应用,旨在通过学习以后能简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能避开繁琐的公式推导,增加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三、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来设计教学内容,会出现教师认为比较容易的部分学生却很难理解的现象。为了解决这问题,教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走进学生中去,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听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难处、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厌倦的内容是什么等。通过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丰富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学生接触的数字化信息日益丰盈。若是教师一味采用传统板书教学使得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单一,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本身就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力所能及的掌握与教学有关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努力使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赋予物理化学课堂时代气息和生机活力。

五、重视物理化学实训课程教学

物理化学实训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动手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精选物理化学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的选择应该和理论教学内容相呼应。理论教学中侧重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部分内容,实训项目的选择就应多考虑这方面。本学院在八个实训项目中有两个项目是涉及动力学方面的。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和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物理化学实验》(第三版)高职高专编写组)

(二)重视物理化学实训教学

教师对待实训课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必须重视实训课程的教学。一个完整的物理化学实训应包括实训预习、实训操作和实训报告。部分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只重视实训操作而轻视实训预习和实训报告。物理化学实训项目涉及的仪器比较大、操作比较复杂、时间比较长、数据繁多、后续处理比较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理化学实训失败的可能性。实训前的预习将提高实训的效果,增加成功几率。严格按照无预习报告不得进入实训室的制度执行,教师要对本次实训项目成败的关键点进行抽查,督促学生认真预习而不是敷衍了事。实训中教师要随时密切注意学生操作,保证学生安全。若实训中出现和预期现象不吻合的,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分析现象找原因,给予技术性指导,必要时重做。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交一份完整的实训报告。

(三)改革物理化学实训成绩考核制度

本学院物理化学实训成绩考核采用的是“选取一个比较典型的实训项目或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作为考核项目占实训成绩的50%+平时表现占20%+实训报告占30%”的模式。实训成绩占期末成绩的40%。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后的考核制度增加了学生对物理化学实训课的重视,提高了实训效果。

(四)定期开放实训室,学生自由操作

物理化学实训课时少,仪器少,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台仪器,这势必会导致部分学生上机操作机会少些。这个问题急需解决,解决方法之一是设置一个全面开放实训室的时间段,学生根据需要自由动手操作,满足不同层次学习需要。本学院设置的全面开放的时间段是每周五下午和每学期第十五周至第十六周全面开放。实践证明,这种开放式的模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六、教学改革成果

通过近五年的摸索,将改革后的物理化学教学模式运用在2011级、2012级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增加学好物理化学课程的信心,从后任教师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这种改革后的模式对学生学好后面的课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5]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编《物理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3版

第9篇

关键词:高职化工专业;安全教育;目标要求

化学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与农业、轻工、建材、纺织、电子、国防、医药及日常生活等密切相联。与其他行业相比,化工行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因此,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更严格[1]。高职化工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化工行业的重要力量,将直接负责企业一线的生产操作、管理等工作,其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行业的安全和发展。

一、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化工安全教育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安全是行业、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高温、高压等特点。一些发达国家统计的资料表明,在所有工业企业发生的爆炸中,化工企业约占1/3。化工行业的中毒事故数量及职业病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随着化工科技的进步和产业规模的急剧增长,化学品生产方式及化工行业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化工生产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的改变,都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从2008年到2012年5年间,因危险化学品泄漏导致的爆炸事故达48000多起,平均每天27起[2],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化工行业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化工生产的安全问题成为影响行业、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化工安全事故中,人往往是事故的受害者,也是事故的肇事者,据世界各国对事故成因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70%以上的事故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矫正不安全行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育[3]。因此,对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开展系统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2.安全教育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化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和基础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2013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约14.25万亿元,增长16%。“十二五”期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l0%以上。预计到2015年,全行业总产值增长到l6万亿元左右[4]。在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有发生。化学工业引发的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有的会引起环境污染事件,引发次生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恐慌,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也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面向当前及未来化工行业的生产者和管理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预防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将提高化学工业的整体安全性,为化学工业的继续快速增长提供良好的内部、外部环境。安全教育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安全教育是化工专业学生职业安全与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化工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一线从事生产操作、工艺控制、质量检验、仪器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化工生产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素养。高职学生大多无化工行业经历,对化工行业及物料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基础薄弱等问题,缺乏安全生产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了解安全生产规程及事故的原因、防范及应对处置措施。在校期间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进入企业很难应对复杂的岗位生产环境,势必成为企业安全生产及自身职业生涯的隐患,也会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顺利推进和实施。化工行业固有的危险性与学生薄弱的安全基础间的矛盾,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安全教育,使他们具备必须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安全习惯,奠定岗位安全生产基础,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安全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当前学习生活及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

二、安全教育的目标要求

1.明确安全教育的要素

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人、物、环境。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引起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会造成人有不安全行为的环境条件。作业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某些环境因素也会引发物的性能的变化。因此,安全教育要从系统的观念出发,研究人、物、环境三方面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出现的条件和形成事故的规律,探讨控制危险、预防事故的有效对策和手段,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5]。安全三要素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安全教育要使从业者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技能,从本质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排除生产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2.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生产”、“三不伤害”等安全发展理念,掌握化工生产的主要特点及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危险性,理解化工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待各项安全工作,能在任何活动中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养成遵纪守法、按章办事、严格按岗位操作规程规范操作等良好的职业安全习惯。

3.充实必要的安全知识

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了解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及可能发生事故的环境与条件,掌握常用化学危险物质的理化性能、潜在的危害性,能应用相关参数及物质的理化性质辨识物料、储罐、设备、装置等存在的风险,掌握燃烧、爆炸、中毒、触电、灼伤等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条件,各类危险事故防范和处理处置方法。

4.掌握必须的安全技能

围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要求,掌握化工安全操作技能,能根据安全规程从事生产操作,规范进行电器及压力容器安全操作、安全检修、静电防护,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运输,安全防护、安全分析与评价。能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分析生产、储运等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可能诱发事故的潜在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预案,正确排查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工程技术方法和科学管理手段控制危险。掌握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腐蚀、防化学灼伤的方法,并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避免伤亡事故、职业中毒、职业病等事故的发生。

5.熟悉安全管理原则和方法

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的安全状态。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管理要素及安全管理原则和方法,能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生产实际,制定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危险源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基本方法,利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将化工安全专业知识与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相结合,实现控制事故、消除隐患、减少损失的目的。

三、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

1.开设化工安全技术相关系列课程

开设《化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防火防爆》、《大学生安全教育》等课程,深化学生的安全认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包括化工生产的特点与安全、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爆技术、工业防毒技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装置安全检修、电气安全、劳动保护、安全分析与评价、安全管理等内容。使学生对化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与防护、应急处理与处置等有全面的了解。规范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控制、考核评价等管理,提高课程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都达到化工安全生产的要求。

2.专业课中融入安全教育

高职化工专业开设《化工设计》、《化工工艺》、《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设备维护》、《化工仪表与自动化》等专业课,其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与化工安全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化工设计》课程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展综合评价,确定设计方案。对其生产工艺条件确定、设备选型、施工建设到投入运行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安全分析,提供防范措施,同时要对化工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评价,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中间体、产品及废弃物进行危险性分析。将先进的安全监控方法、设施和预警系统引入课程,通过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消除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在《化工工艺》课程中,要使学生掌握典型产品工艺设计和生产所用的原料、中间体、产成品的理化性质,比较各工艺控制条件(反应温度、压力、投料的速度、配比、顺序等)下存在的风险,学会优化工艺防范事故的发生。《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使学生理解流体流动与输送、吸收-解析、精馏、离心泵、反应器等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的同时,介绍单元操作中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对于《化工设备维护》课程,要强化设备管理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特种设备、大型生产设备、压力容器、储罐、仓库存储设备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装置的管理与维护。同时要强调各类安全环保装置、防电、防雷、防爆设施的重要功能。在《化工仪表与自动化》课程中,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虚拟车间里预设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使学生辨识安全隐患,分析各类事故的发生、发展及危害,引导学生结合化工岗位生产实际情况,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开展安全分析和评价,找出事故隐患,通过仪表与自动化控制进行事故预警和预防,并能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3.加强实践环节的安全教育

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化工专业学生学业期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其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直观性、实效性。制定实践环节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多途径推进实施,注重科学管理,使安全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验实训教学中,要将安全教育作为教学重点,每次实验实训前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在理解实验实训目的、原理、操作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完成预习报告,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安全注意事项在预习报告中明确列出。实训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危险性分析,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前对每次实训工作环境的危险源、危险因素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防范措施等有清晰地认识,明晰实训的安全要求,规范操作程序。实训结束后要做好安全善后工作,及时关闭仪器设备,清理现场并做好记录,记载实训中的安全隐患,总结存在问题,消除危险。在顶岗实习前进行专门的系列安全教育,包括: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典型化工产品生产的危险性分析流程、企业生产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运转失灵到故障、异常、事故、灾害)及防范措施等,事故多发部位、原因、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常见事故和典型事故案例,生产劳动保护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制定企业实习安全须知,与学生和家长共同签订安全责任状,做到岗前安全早预知。充分利用校外实训环节开展企业生产现场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具有危险隐患辨识能力、电气安全监控能力、防火防爆监控能力、安全环境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4.将安全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

制定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全过程覆盖、全员参与、全方位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从新生入学教育到各重大节假日、各项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实训环节直至学生毕业前,开展全过程安全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有专项安全教育,每周有普适性安全教育。在以学校为主体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请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生产一线技术员、专业消防队员、医院急救中心负责人等来校开设多形式的安全讲座,实现安全教育全员参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通过系列讲座、案例分析、火灾逃生及灭火演练、安全救护演练、视频图片动画观看、化工典型事故处置软件操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选取企业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实例,引导学生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开展模拟操作训练。指导学生编制重大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使学生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掌握防护和急救常识,了解应急救援装备的选择、使用、检查及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及事故现场处置能力,提高防范意识,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5.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教育和引导师生树立科学的安全观,提升安全素质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培养和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实现本质安全为目标。从精神、物质等多个层面营造安全氛围,形成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使参与安全教育和管理活动内化成为师生的自我需求与自觉行动,将“要我安全”转化成“我要安全”。加大校园安全宣传力度,在学生活动密集的公共场所、各实训中心、校园内配电房及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设计安全提示宣传板块,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内广播、橱窗宣传栏、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进行安全宣传。开展事故案例、事故预防、应急处理等安全知识图片展,举办安全教育月活动,聘请专家开展安全法规咨询,组织学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演讲会、安全宣传小报制作比赛、暑期安全宣传社会实践、家用化学品安全防护宣传等活动,定期开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通过多种形式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四、结语

为行业企业培养满足现代化学工业安全要求的,有实践能力、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实现双赢的重要保障。面向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强化安全教育,既是本专业良性发展的内在动力,又是行业企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学生人身安全、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更是事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开展全面的、高效的安全教育,可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建立符合时展的安全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安全素质和系统安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景良.化工安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8.

[2]陈晓伟.多种隐患亟待全面排查[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4,(2):30-31.

[3]欧彦麟.论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J].中国集体经济,2011,(4):207-208.

[4]陈瑞峰,等.石油和化学工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J].化学工业,2012,(Z1):8-10.

第10篇

[关键词]化工;高职院校;责任关怀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198(2015)06-0034-0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权利意识和环保意识也迅速提升。化工行业,是公民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的焦点之一,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化工生来就带有“原罪”,而新时代媒体泛在性的特点在提高人们获取信息速度的同时,也更加剧了人们对环境与健康的焦虑。事实上,正是因为公众对化学工业不了解,从而自然地产生了恐惧和敬畏心理,而某些由于企业对化工产品及操作过程的管理疏漏而引发的事故(有时候还有故意的瞒报)更使得公众心理由恐惧转变为恐慌,甚至还夹杂着愤怒。这种愤怒的情绪直接造成了公众对化工企业的排斥和反感,化工企业成了“全民公敌”。现代化工企业已逐渐认识到如果不注重自身的形象建设,不提高化工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则化工企业终将走向衰亡。“责任关怀”正是现代化工企业针对这种现状采用的应对方法,20多年来,“责任关怀”在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几乎所有跻身世界500强的化工企业都践行了这一体系。

一“、责任关怀”的由来、内涵及发展情况

“责任关怀”(ResponsibleCare)是由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倡导的、针对化工行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提出的一套自律性的、持续改进环保、健康及安全绩效的管理体系。“责任关怀”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当时出现了较多较大的化工安全环保事故后的背景下,首先是由加拿大化学品制造协会率先提出,它成为该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也是该企业认为的唯一的能彻底改变化学工业公众形象的措施。该企业坚信并承诺化学工业和其他工业行业一样,不但能提供人们各种产品,也能保障人类健康,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负责任。从“责任关怀”的理念上看,它虽然是一种志愿举措和自律行为,但其对化工企业的要求高于法律标准,在其实施过程中明显体现了前瞻性思维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不但关注产品的生产过程,而且监控了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周期,不是将企业、行业自身利益放在首位,而是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达到与社会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并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责任关怀”不但提高了现代化工企业的公众形象,而且在安全生产、健康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切实的效果。因此“责任关怀”很快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推广。美国率先在1988年和1990年由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和美国合成有机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分别将责任关怀引入。随后,欧洲化学制造商协会、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化工行业协会也承诺实施“责任关怀”。截止到2009年,已有53个国家或地区的化工协会接受并组织实施了“责任关怀”。在我国,“责任关怀”发展也非常迅速。200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与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签署合作意向书,正式在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施推广责任关怀计划。2005到2009年,我国召开了三次“责任关怀”促进大会;2009年10月,国内53家大中型石化企业和化工园区石油化工行业“责任关怀”年度报告会上承诺实施“责任关怀”;2010年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又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各企业已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实践中,将“责任关怀”纳入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体系中,特别是在南京、宁波等地发展尤为迅速。

二、由化工类高职院校中开展“责任关怀”教育的必要性

反观我们化工类高职院校,对“责任关怀”的教育则大大偏缓。据有些对在校高职学生的调杳研究显示,学生对于“责任关怀”的认识上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有大量的学生甚至没听说过,对于化工行业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也是知之甚少,包括专业教材或专业课上关于“责任关怀”的内容也及其缺乏,不少教师对“责任关怀”也知之甚少。这折射出当今相关教育只停留于感性认识层次,没有与时俱进地深入挖掘现代“责任关怀”理念的内核。在化工类高职院校中开展“责任关怀”教育势在必行,其原因有三:

(一)开展“责任关怀”教育是化工类高职院校的责任

开设化工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与本地化工行业有紧密的联系。由于高职院校一定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所以很多实习实训场所就位于或毗邻化工园区、企业厂区,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化工企业的延伸,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化工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是到化工生产一线工作,直接面对化工产品和设备,今后很多人将成为化工企业的中层、甚至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或者行业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这些毕业生如果学习了“责任关怀”,并将其理念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将能主动关注员工的健康、安全,也能主动承担周边环境的保护,同时会将“责任关怀”的意识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关注安全、健康、环保,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全行业和全社会的和谐。此外,高职院校还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将“责任关怀”的内容普及到化工企业周边以及想了解的社区,让社区居民了解化工行业和企业的特点,掌握相应的急救方法等也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开展“责任关怀”教育是现代化工人才培养的需要

化工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要通过教育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化工企业不仅要求劳动者具有相应工作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对其提出了精神层面的要求,即员工要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意识、职业道德等,从而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在完成生产工作的同时有意识地关注操作安全、人员健康和环境保护,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有核心竞争力,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对于劳动者自身而言,要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让自己全面发展则必须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为社会承担自己的责任。显然通过学习“责任关怀”,劳动者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自律精神,主动培养社会责任意识,自觉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达到个人更好的发展。

(三)开展“责任关怀”教育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及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化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作为服务性的行业,化工行业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和能源,中国要发展,化工行业必然要起重要的作用,但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化工行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则必须引入“责任关怀”。作为现代化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光靠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研发能力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化工企业要让公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包括产品、原料、中间产物、排出物是什么,有多少,危害如何;技术水平,尤其是安全可靠度怎么样;环保措施实行的怎么样,尤其是三废处理情况;员工的健康是否有保证;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如何等等,要能让企业员工、周边居民和各级政府满意,得到他们的支持,这就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实际上,政府也将沟通作为越来越重要的执政手段,本届政府更加重视加强民众沟通,正在推行信息公开制度。《企业信息公示条例》正在上报国务院常务会议,预计明年实施。信用监管将成为政府监管的重要方式。而民众沟通历来是国内企业的短板。过去企业只管生产,与民众沟通的事情都交给当地政府。企业与民众的沟通,已经成为企业不可逃避,且必须做好的分内工作。在这个公民意识觉醒的新时代,化工企业必须学会事关生存和发展的新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关怀”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沟通。而在当前最能为企业进行“责任关怀”培训教育的必属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和化工企业接触最多,最了解化工企业的需求,也最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因此“责任关怀”教育不仅应是化工高职教育的一部分,而且必须是常规的工作之一,其对象既可以是教师、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或周边社区居民。

三、具体推进“责任关怀”教育的措施

(一)围绕专业课程、教材开展“责任关怀”教育

“责任关怀”是近年才引入我国的新理念和做法,我国大多数的化工类教材尚未融入相关内容。因此专业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围绕专业课程编制相应教材,把“责任关怀”的理念和实施办法融入其中,将原来化工类安全与环保的教育中增加关于“全球契约”、“沟通”等新的内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责任关怀”。比如我国颁布了《责任关怀实施准则》,里面多次出现了“承诺”“沟通”,在有关化工产品周期中的不同环节都有涉及,比如储运安全、污染防治、工艺安全、职业健康安全、产品安全监管、社区认知和应急响应中都有,教师可以结合专业课程具体剖析不同情况下如何实施,并介绍作为现代化的化工企业应负的责任和自律精神。

(二)结合实习实训项目深化“责任关怀”教育

化工类职业院校实践环节较多,一般占到课时的50%以上,除了课程实验以外,还有整周的实训教学,通常还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习环节,因此是不可忽视的教育阵地。实习实训课程通常会让学生直接面对化学品、化工设备等的使用,也会让学生处于接近真实生产环境中,因此学生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利用这项优势,在学生进入实习实训环境之初就提示学生进行思考,比如注意环境是否安全,操作是否安全,是否对自身健康构成危害,会不会对身边人员造成危险,是否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能否把环节进行改进等等,从而让学生建立安全意识和环保的思考框架,将“责任关怀”理念植入学生的头脑中,为其将来进入化工企业实施“责任关怀”做准备;另外,在化工设计、设备操作等实践性环节,要提醒学生提前考虑自己的设计和操作在未来的实践中对安全环保的影响。

(三)利用员工培训推广“责任关怀”教育

由于高职院校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的特点,因此化工类的高职院校和化工企业接触比较多,不少化工企业就是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些高职院校校内建有“校中厂”,甚至很多学校就位于或毗邻化工园区。现代化化工企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其中“责任关怀”意识和理念是现代化化工人才素质中的必要部分,因此现代化化工企业迫切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责任关怀”培训。但如由企业自身进行培训,一来缺乏合适的师资,二来成本(包括时间、精力、资金等)过高,因此大多数的企业往往只能将培训计划搁浅。但高职院校正可以补充其不足,在方式上可以不拘一格,既可以让专业教师到企业实施培训,也可以让企业将员工派到高职院校进行一定周期的轮训(比如两年一次),这样能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四)开展讲座等社区活动普及“责任关怀”教育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为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有和谐社区。对于在化工企业周边的社区来说,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感受到现代化化工企业的“责任关怀”。因此化工类高职院校教师可以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以讲座等形式向公众宣传“责任关怀”理念,也可以与相关企业联系,安排社区居民到企业参观,并针对化工产品性质、生产工艺、运输、储存、急救等社区居民关注的问题进行讲解,模拟评估和公示,提高社区的知情权。

参考文献

[1]张滨,黄永茂,吕美丽.浅析如何在化工类职业院校开展责任关怀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273—275.

第11篇

关键词:鲜活的教育 化工分析实训 课程改革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现代的中学教育是犯了学理、经验分离的毛病。一般办中学的人,或是依旧惯例,或是抄袭颁布的规程,或是一行别国的制度,终日里只管照样画葫芦。一切教学设施是否符合社会与个人的需要?学生在学校里是否学当其才?出学校后是否用当其学?一概漠不关心……”

但是中国现在的教育以及历次轰轰烈烈的课改是否真正改变了这样尴尬的状态呢,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怎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鲜活的,能让学生学有所长,能着眼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为每一位孩子树立信心,开启智慧,让每位孩子能对将来充满信心。当然教无定法,本人就中职学生化工分析专业实训课的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同讨论。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材要鲜活

知识与经验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渐渐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把它写到书本上,编到教材里,呈现给老师和学生。那么书和教材是知识与经验的中介,它们是一个中介体,是静止的。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认为知识和经验也是静止的,如果一个教育工作者就教一本书――那本所谓权威的教材,那就大错特错了,书可能是很久之前出版的,也可能在某些细节的地方出现与现实生活脱离了,或许有些人说这个事情就交给编教材的人啊,他们负责就好,那么,你又犯了一个错误,教材只是我们的参考!所以我们要转换思维,把知识看做是不断流动的活水,把书和教材看做是承接这些知识的容器,想清楚了这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有了大致的指导方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肯定是拥有好多教材的,把每一个知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理解透彻,然后把活的知识用我们特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再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我们的化工分析实训中,我们化工组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化工分析(第三版),根据历年苏州市江苏省化工技能大赛的大赛方案,根据开发区化工类公司人才需求,根据生产第一线的最新资料,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了一套教材,分成基础篇、提高篇、考工篇,中职一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篇,中职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提高篇,三年级的学生主要是考工训练。这样一本自编的教材很好地体现了化工分析实训的整个规划,也符合中职化工专业学生的成长过程,老师教起来省力,学生学起来易上手。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训练要鲜活

“练”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头戏,建设好实训基地是唱好这台戏的重中之重。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是为企业培养技能型劳动者,实训是职业教育特殊而必备的教学环节,因此,应该参考企业的用人标准来制订实训目标,让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学到一技之长,解决就业问题。如何有效地开展化工实训,确确实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本领,是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我认为我们的实训课教学结构要按照实验准备、精讲示范、学生操作、巡回指导、实训小结报告五个环节进行设置。这五个环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渗透鲜活的教育。让这几个环节变得生动、立体,让学生能投入其中参与实训。

1.实验准备

实验准备不仅是将所用仪器、设备、药品备好备齐,还要按规定要求放置。在化工分析实训中我们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记录表格的填写,最后把疑问和思考写下来,与大家讨论,经过这一轮的准备,学生自己在网上或书上查得资料,写清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实验步骤,学生不是被老师告知干什么做什么,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动脑动手去参与,在这一环节,我认为要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大约得用刚开始一周的时间,在很多年的学习中学生习惯了接受学习,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本该充满问号的好奇的年纪却在现实的教育中很快变得不会思考,不会学习。很多学生都存在主动性差、不愿意动脑的惰性,在头几次的实训中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预习报告或者随便抄抄应付了事,这个时候教师应以鼓励和帮助为主,教会他们查阅资料。教会他们主动思考,随着实验的进行,因为要自己动手做,如果他们自己不想好步骤、原理,那他们就根本没有办法完成实验,慢慢地他们就上路了,按照要求去做,接着兴趣也就来了。所以,往往一些在课堂上被我们认为后进的“差生”有时候反而在实训期间表现地特别好,因为他们确实对此感兴趣了,而且有了成就感!

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在仅有的初三化学实验的基础上要学会基本分析仪器是很不容易的,在最初制订方案时,老师先给出任务,最大限度地把分析仪器的使用涵盖在任务中,我在分析实训开始时先给出的任务是“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样品,配成250mL溶液,并从中移取25mL到锥形瓶中,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分析碳酸钠的含量”。这个任务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综合的,称取碳酸钠的质量要根据滴定消耗的盐酸的大约体积(20mL~30mL)来计算,滴定后利用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来计算碳酸钠的含量。而且首先要理出实验的大体思路,这个步骤由学生课下初步完成,再由教师引导总结,他们通过讨论、看书、上网,像小婴儿学走路那样,摇摇晃晃、跌跌撞撞,但是不要对他们不放心,也不要小瞧他们,放心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慢慢地他们适应了这样的模式,适应了就是成功了。我差不多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这一任务,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制订实验方案,学会了思考实验目标,学会了如何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学会了分析天平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学会了指示剂的使用,学会了浓度、体积、物质的量的计算、学会了思考和学习、学会了很多很多东西,可能有些东西他们在课本上已经学过,但是没有印象了,或是不会用,可能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原来做不到的事情、不想做的事情现在很容易就完成了,可能因此会改变很多学生对自己原有的认识。

当他们适应这样的一个实训模式之后,我们再给出一些大型的、综合的项目化课程,例如测井水的硬度、测自来水中的耗氧量、标定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等让学生像在做研究一样去参与我们的化工分析实训,让他们带着思考进行实训。

2.精讲示范

老师精讲实训操作技能的有关操作要领,做到精而不散。这个讲的过程在实训中是以我和学生一起讨论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已经写出了初步的实验预习报告,在这个铺垫下引导学生定下最终方案,讲清仪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最后讲清实训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技能和技巧、安全事项,其中穿插有助于学生树立认真、刻苦、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掌握提高实训效率的方法。

例如,在刚才那个任务中,我们发现每一个分析仪器我们都得从头学起,所以那个大任务又可以分解为几个小任务,每一天学一个,分析天平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这些细节的地方就要求教师精讲示范,在讲解讨论之后,教师进行示范演示,边演边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提醒全体学生注意,演示正确的操作和提出防止不良操作的方法。示范时分解动作可放慢节奏,让学生看清老师的每一个操作细节,为学生的模仿操作打下基础。必要时老师可运用事先设计好的挂图、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示范时也可以穿插着让学生示范,让他们体会动作要领。

3.学生操作

这是实训课的中心环节。要求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动手操作,学生自行操作时间不少于实训课的三分之二,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掌握新操作技能、提高操作熟练程度的关键所在。而一堂好的实训课要求有能让学生施展的舞台,我们通过小组间的合作、组长负责制,手把手教会每个学生每一个动作要领,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一教就会,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差但积极性蛮高,这样的学生就要允许他们不断犯错,渐渐纠正;有的学生很自以为是,做成功一个动作就觉得万事大吉,不再动手,这样的学生就要给点任务和压力让他从实际操作中反省;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而且懒不肯学,那么一方面要求组长盯好盯牢,利用学生之间的互教,有时候比老师去教更有效。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鼓励和思想教育工作,有必要的话要与班主任联系,充分了解该学生的问题,对症下药。总之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让每一个学生充实地完成实训任务,负责的组长要确确实实地起到作用,在每次实训刚开始可以简短地开一个小会明确组长的任务和分工,也可以模拟工厂中的小组负责制,让组长们学会协调、学会探讨、学会领导。

4.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老师对学生操作过程进行的全面检查和指导。目的是帮助学生排除操作中的种种障碍,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在化工分析实训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指导,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巡回指导的方法应根据学生在训练时产生的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个别指导和小组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小组指导是指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普遍性问题,由教师把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讲解或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个别指导是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特殊问题,教师根据知识掌握及技能操作中的个别差异而进行的指导。对学生的指导重启发,多问为什么,要允许失败和鼓励学生重做。

5.实训小结

教师在“讲、演、作、导”的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既要重视成功的经验,又要重视失败的教训,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给学生以正确的、完整的认识,对操作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重要环节、关键技能点进行适时点拨,总结出注意事项,同时要求学生做好实训报告。

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生的收获与感想

每一个阶段的实训结束后我都要求学生写一写、说一说这一个阶段实训的收获与感想,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很真实,也很感人,这最后的总结与反思让他们觉得很充实,体会到了成功与满足,有很多学生原认为实训很难,任务很难完成,但是最后都出色地做好了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数据,在做的过程中增强了信心;有的同学原以为化工会很毒、很危险,但是当身临其境后却发现自己对它很感兴趣,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找准了职业目标。作为教师,我也很欣慰我的学生能学有所成,在实训过程中引导他们运用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和思考,把鲜活的教育重新归还给这些可爱的学生们,让他们在教师面前呈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塑造一种更加完善的人格。作为教育者,我们要静下来思考“我们的学生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他们在职业学校中能够学到哪些技术能为他们将来所用、我们的课改到底要改什么、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新课程需要鲜活的理念,需要鲜活的教材,更需要活的教师创造活的教育,让更多鲜活的教育进入到化工分析实训中吧!

参考文献:

[1]张文质.《我们是怎样做生命化教育研究的――张文质教育演讲录》.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

第12篇

关键词: 技校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 一体化教学 分析检验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化工企业的大规模发展,社会上需要更多既懂理论又具备娴熟操作技能的分析检验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并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拉近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职工之间的距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完成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任务,为了使技校生尽快地适应岗位要求,我们应对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进行改革,以达到技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技校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开设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工业分析、有机分析等专业技术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大量的化学结构式、反应方程式等枯燥繁杂的内容。由于高校的扩招,技校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文化基础差,缺乏数学计算、抽象思维、表达和推理能力,厌学情绪较强,使得理论课难以推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学理论,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的“二段式”教学。教师如果整堂课都给学生讲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那么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尚可接受,而大多数则“似懂非懂”,只能“死记硬背”,就不利于全面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时,积极性虽高,但因理论知识掌握不好,只能“依葫芦画瓢”进行简单的模仿操作,实训结束后也不知道该课题能解决什么问题。教师想提高学生的系统综合技能也就无从谈起。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结果是越学越不懂,越不懂越不想学,专业学习成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目前的现状,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操作技能。

三、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涵义

MES是国际劳工组织(ILO)研究开发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分析检验人才的要求,将理论教学与配套的实习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个教学模块。全部教学内容分解成四个大模块,每个大模块分为各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又分若干课题模块,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实训与理论的比例控制在7∶3。

四、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课程体系

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决定了我校培养分析检验人才的规格。表1为本专业课程体系说明与相关课程。

在校期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取得分析专业相关工种1―2种技能操作等级证书。

五、建设一体化教学体系

1.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技校应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突出技校教育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再根据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

2.编写一体化教材。

传统的教材过于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难以适应技校教学的需求。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应坚持:(1)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专业知识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摒弃“繁难偏旧”的理论知识,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2)教材应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紧跟时代。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强调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我们参考了有关的杂志、期刊,对《仪器分析》、《工业分析》等课程进行了合理取舍,使教材能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3.构建一体化实训教学场所。

为了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我校构建了校内一体化教室(即仿真教室和实训车间构成一体)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训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功能配置,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是改变过去教室和实训室的功能。在分析检验实训车间旁设置仿真室,学生可以先在仿真室内学习理论,再在该室进行模拟分析检验练习,最后到实训车间进行实际分析检验训练。二是建立运行良好、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分析检验岗位能力的培养。它是校内一体化教学的延伸,企业利用学校场地和师资优势来培养企业所需的分析检验人才,学校则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生产技术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不足,并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知。

4.一体化教学安全管理。

“无规不成矩”,进行一体化教学时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法,同时动用了许多教学设备。因此,一体化教室应在明显位置挂置“一体化教室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等规章制度。学生进入一体化教室前应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树立安全概念,防止出现安全问题,离开教室时应及时对当天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六、一体化教学实践

1.分组。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思想表现、各科成绩、性格爱好等进行分组。每组以5―6人为标准,采取成绩好坏相搭配,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管理小组在实习中仪器设备、材料的检查,本组考勤和任务完成的情况,等等。

2.教学演示。

一体化教学是先让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实训中用到的仪器设备(如电光分析天平、移液管等)是学生在高中化学从未接触和操作过的。如果先进行理论教学,学生会因缺乏感性认识而难以理解,增加教师的讲解难度和授课时间。教师可以先设疑,再用探究法对实训课题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教师演示的动作必须规范。

3.讲解。

教师在进行演示的同时,应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来讲解课题,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解电光分析天平的使用时,先复习托盘天平的结构和用法,再用对比法讲解分析天平。把新知识依附在学生已知的知识中,使新知识更具稳定性。

4.实训。

在系统讲解课题后,让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进行练习,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教学,使全体学生都掌握操作技能。例如,在软锰矿中MnO%含量测定模块中,由于反应影响因素多,操作步骤繁琐,学生不能很快地掌握操作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操作,教师在几个小组之间巡回指导,教会学生判断样品溶解完全的方法、温度的控制等细节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习伙伴和引导者的身份,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5.讲评、重复练习。

教师对每天实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分析,找出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通过边演示边讲解的教学方法,排除学生理解误区,纠正操作错误。通过第一次实训练习和教师的讲评,学生讨论小结,反复进行规范操作练习,强化操作技能。当每个学生都过关,才能进入新课题。

6.评价与反馈。

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对每个课题都要填写实践报告,并进行自评及小组评价,再由教师每周对学生进行课题的操作技能考核(仪器药品选择,仪器洗涤、操作,反应条件的控制,等等)。根据考核结果、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给出综合性评价。自评能帮助学生反思技能训练;小组评价能帮助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的评价能给学生提出技能训练改进意见和指出发展方向。在评价中,教师应以褒奖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结语

现代企业提出了产品“零缺陷”的理念,在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中,分析被喻为化工产品生产的“眼睛”,分析检验工提供的数据对生产过程起着监督控制作用。因此,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实验仪器和设备完成化工产品分析检验工作。一体化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涂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01,6.

第13篇

关键词:加强;中职生;就业能力;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178-02

一、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2+1”培养模式

以就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2+1”两段式教学培养模式,“2”即第一、二学年让学生在校内完成通用基础模块课程和专业基础与技术课程模块的学习与实训,“1”即第三学年以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学生进入协议单位的相关岗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具体情况如下:

1.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学校与企业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组建一支勇于改革创新、实践能力强,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由行业专家为主体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并制定工作制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参与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改革和课程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指导、教学考核与评价等全过程。

2.成立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培养研究室。在合作企业内,由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成立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培养研究室,作为校企合作的常设组织结构,结合定单培养协议、顶岗实习协议及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日常教学和顶岗实习的教育和管理。

3.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专家、操作能手作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师的培训及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4.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2+1”两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与合作企业签订的“2+1”人才培养协议,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合力,前两年企业配合学校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完成通用基础模块课程和专业基础与技术课程模块的学习与实训。第三年学校配合企业,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委派专职教师深入企业,配合企业进行管理,及时掌握实习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实习效果。在顶岗实习阶段,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及实践考核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达到企业员工内部考核标准,取得企业相关岗位的“上岗证书”。

二、加强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1.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开设职业指导课,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团队合作意识教育等,帮助学生增强职业意识,树立职业道德,为实现成功就业做好思想准备。

2.通过进工厂参观学习、与工厂技术人员交流,使学生了解化工岗位员工行为规范。通过观看化工真实事故录像,并进行安全模拟演练,使学生明确化工行业安全的重要性,从自发到自觉遵守化工行业岗位行为标准。

3.通过“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技能模块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较强的事业心,爱岗敬业,责任心强;获取信息及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将学生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4.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融入校园文化和校内实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树立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敬业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文明生产意识,促使学生加快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可通过以下活动来实现:邀请企业领导、先进工作者到校作报告;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体验企业的工作、生活情境;在实训室(车间)、教室悬挂企业安全操作规程,张贴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图片,以及在企业工作的优秀毕业生照片;把企业的员工手册、操作规程发放给学生,等等。

5.通过学生社团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6.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

1.以典型生产过程为主线,按从业人员职业需要安排专业知识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2.采取边理论、边实践的形式,使两者有机结合,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本知识。

3.以校内化工实训设备、实训仿真软件为依托,将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构建“理实一体”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线,理论为实训服务,实践验证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体现“理实一体”、“做中学、学中做”的职教理念,使学生熟练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

4.加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新模式。

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专业基础实训、模拟仿真实训、生产操作实训、顶岗实习实训等共同构建实践能力培养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第一、二学年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做一体化”实训,第三学年安排为期一年的学生顶岗实习。

1.校内实训。

(1)实训地点。具有职业氛围的校内专业实训基地。

(2)实训时间。第一、二学年。

(3)实训方式。以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实训车间”为依托,将实际的工厂生产环境引入教学,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实训车间”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运行和管理模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企业的工作过程。按照生产车间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采用班组形式,明确班组负责人并定期更换,班组负责人负有生产车间工段长的职责,负责组内基层管理、组织分工、工具设备管理等工作。班组任命安全员,记录操作中出现的失误和安全隐患,实施过程中采取组间对调监督的方式,每个班组由工段长描述本组的工作计划和最佳操作思路。

(4)实训的实施。设计工作场景,教师(车间主任)布置工作任务,工段长填写交接班工作日志;工段长独立设计工作任务单,包括原料选择和配制、计划操作规程、确定产品质量控制方案、产品检验方法等;班组进行现场真实操作,记录操作工时、电耗及最终产品质量,严格按照工厂实际操作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5)评价。班组间互评,指出对方的操作缺陷;车间主任(教师)点评,对每一项工作任务进行评分,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

2.顶岗实习。

(1)实习地点。校外实训基地。

(2)实习方式。第三学年安排为期一年的学生顶岗实习。

(3)实习的实施。根据学生自愿与学校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安排学生在合作企业集中进行顶岗实习。为保证学生实习期间的有效管理,利于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顶岗实习前,学生、学校、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三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明确顶岗实习的内容,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全方位考核评价。学校选派化工专业课教师和毕业班班主任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分别负责实习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实习期间,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企业实习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不随便请假,树立强烈的纪律观念;认真学习岗位技能,掌握操作规范;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纪颖,小白.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就业――来自2007年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论坛的消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

[2]郭曙晖.试析提高中职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3]林莉.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促进中职教育新发展[J].大视野,2008,(7).

第14篇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要紧紧围绕典型的职业活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打破学科界限,突出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完成课程培养目标。根据这一原则,依据化工企业生产产品的种类繁多、工艺流程复杂等特点和岗位设备类型情况,紧紧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软硬件条件,选择典型化工产品生产装置或实训装置为载体,以其生产过程为实施任务,设计规划学习情境。共选择了五个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分别为:烃类热裂解制乙烯、甲醇的生产、醋酸的生产、苯乙烯的生产、均苯四甲酸二酐的生产,对应设置五个学习情境,从原料投加到产品产出的完整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在各个教学情境中设计了相应的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实施课程教学。下面以烃类热裂解制乙烯为例说明,其他情境类似(如表1)。

    2组织实施教学内容

    组织学习经验也即教学内容时,泰勒认为应遵守三个准则:连续性(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和整合性(integration)。连续性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续经验以前面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的展开;整合性是指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横向关系,便于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起来”[4]。依据这一理念,对所选定的教学情境的工作任务进行组织安排,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角度,又遵循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各个任务按照:布置工作任务、搜集整理资料和预习、认识工艺流程、分组讨论和讲解流程及工艺原理、仿真实训操作、工艺学习汇报与总结、教师点评等步骤实施教学过程,真正实现“教中学,学中做”的模式。

    3设计学习效果评价

    关于课程评价,16号文件主要提出“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结合泰勒原理,实际上要求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结果要进行多主体、全方位、立体式考评,从而走出以往课程考核单一式、平面式的误区,忽略了对实际操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理论考试于期末进行,占30%;平时过程性考核占70%。其中,平时考核在每个能力训练项目的同步完成的。实训过程考核包括:装置运行稳定性、操作规范、学习态度、劳动纪律等构成。此外,资料整理、收集和形成报告,安全知识和遵守纪律情况等列为第三方面。实行百分制。每个项目形成一个过程考核结果,期末三项平均即为该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成绩。考核表举例如表2所示。

第15篇

本文简述了高校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从教法、培养模式和多元化考核三方面深入探讨了该方向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为化工行业培养具有扎实工程基础的安全工程专业复合型高级人才。

[关键词]

安全工程;化工;教学;复合型人才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运用,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生产过程正朝着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然而对于一个化工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在生产经营中需要贯彻的一个重要理念。[1]这就对安全生产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掌握化工过程及安全技术相关知识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该行业生产与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具有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校园学习阶段较好地掌握化工安全方向相关知识,[2]如何将安全工程专业特点融合到化工生产的教学中去,是教学的难点。本文以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立足点,探讨如何推进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的教学问题。

一、教法探讨

(一)教学观念的改革

要提高教学效果,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根本。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这也给人们带来了各方面的信息资源,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得专业信息的唯一有效途径。与几年前相比,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心智、储备的信息量及获取知识的途径已远远超越以往的学生。以90后学生群为例,他们在课堂上更具活力和自主性,有很强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对于知识的前沿性和综合性有更高期待。“教师讲,学生听”的常态上课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水平不断提高,而教师依旧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这势必使师生产生代沟。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树立顺应时展的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主变成以学生为主,从灌输式变为引导式,从以理论学习为主向实践教学为主转变,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技能的提升

化工专业课程内容相对抽象,习题教学更是枯燥、乏味,且单凭文字和公式的阐述难以形象表达具体的科学过程,难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自主性和能动性。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它以化工过程中的单元操作为研究对象,是引导学生由纯理论学习转向实践性和工程性学习的一门工程技术基础课,包涵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计算公式。从以往的教学回访来看,学生认为老师的讲授太过抽象和枯燥,自己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公式,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第一,重视绪论的讲解,引领学生入门。绪论是一门学科的开篇,也是学生开启学习兴趣的一把钥匙。教师需要在绪论课上多做功课,将化工原理这门课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前沿性及化工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联系起来,对学生熟知和比较关注的热点案例进行归纳和讲解,让学生还没开始相关内容的学习,便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精选教学内容,教与学相结合。对于少学时课程而言,课堂教学时给学生讲得过多、过细会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局面,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克服困难与创新的精神也显得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概念理解,抓理论本质;优化教学内容,针对重点内容开展有层次的教学;合理精简理论内容,突出基本概念与共性规律,抓主线和重点,对非重点问题采用监督自学的形式,做到少而精。如教师将课堂提问的形式引入教学,针对关键内容、难懂内容及易犯错的内容进行提问,注重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从单纯的书本知识灌输转变为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将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上,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树立工程观念,培养工程思维能力,用工程观念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3]此外,教学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PPT中融入生动的flash及视频等方式,[4]可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开展课堂辅助案例教学、分组主题讨论并结合学生自主讲解,能够让课堂教学更立体、更直观,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第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研究方法论意识是师生进行互动的重要基础。教师要经常下企业接触实际生产,丰富自身的化工领域知识体系,将安全工程专业与化工专业知识体系融合起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避免教学与实际生产部分脱节。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在求异创新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教师课上可采取提问题、做游戏、小组讨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与学生的自主性;课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征求学生意见,及时获得教学反馈,掌握教学效果,以便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

二、培养模式

(一)渐进式课程群结构

处理化学工程问题常常要求把简单问题做严格的数学处理,复杂问题进行简单的数学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遵循此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6]由于化工知识体系庞大,非化工专业学生想要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相关知识,难度很大。以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为例,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步消化和深入学习化工知识,我们从大一到大四递进式安排了学生的化学化工相关教学课程(见表1)。化工安全方向以无机及分析化学为入门课程,以化工原理、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化工安全工程三门主干课为基础,以危险化学品管理、设备腐蚀与防护、燃烧与爆炸学等限选课为辅,结合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以化工过程中的单元操作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由纯理论学习转向实践性和工程性学习,将安全工程管理与技术融合到化工知识的学习中。种递进式的课程安排实现了由点到面的过渡,学生对化工知识掌握得较好,教学效果显著。

(二)实践教学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具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更能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能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7]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动手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基础实验、教学实习、仿真实训、课程设计、工厂实习、创新性项目及毕业设计(论文)。基础实验是针对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我们根据理论课程各章节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多个系统性实验。以化工安全工程基础实验为例,我们针对化工安全工程理论课程中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化工燃烧爆炸及控制措施和化工单元操作安全技术这三章重点内容,分别开设了物质自燃点的测定实验、气体/粉尘的爆炸特性参数测定、易燃建筑材料的燃烧性及危险性分析实验及流化床干燥过程的安全技术分析实验等。课程设计是学生学完课程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由教师出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学生的工艺计算、绘图等能力得到了真正提高,能够把零散分布在各门课程中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设计成果。课程设计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实际问题的能力。[8]化工安全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某硫酸厂的厂区平面布置及特定工艺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并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措施、事故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对策。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以安全学原理和技术指导硫酸化工厂的设计,在化工工艺流程的布置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工安全知识的理解。教学实习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学生到相关厂矿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教学参观,例如参观中粮可口可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了解该公司的厂区布置及安全管理模式等。教学实习以参观为主,专业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参观,并进行演示和讲解。该环节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感性认识,使其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应用联系起来。仿真实训是在计算机上直接操作,模拟化工生产过程。以精馏过程为例,学生可任意改变参数,主动引发生产事故,进行探索性试验,但不会造成实际的损失。学生通过仿真实训可汲取教训,及时更正操作,强化安全意识。工厂实习是在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开设的为期一个月的进厂跟班实习。工厂实习能加深学生对相关工艺技术流程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工厂实习不仅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化工生产类别,熟悉工艺参数、单元操作、设备操作与管理,掌握化工的工艺流程,懂得分析和控制设备的原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辨识化工厂车间危险源并提出安全对策,强化自己对化工生产的认识,明白安全生产与管理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通过实习,学生能直观地接触化工生产过程,真正体会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与技术在化工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进一步紧密衔接。

三、多元化考核

社会发展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发展及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我们将考核形式多样化,减少应试闭卷考核,引入论文写作、动手操作、答辩等多种考核手段,使学生注重知识的探索与运用,并非单纯为了考试才学习,从而与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接轨。以化工实验考核为例,根据前期实验内容,老师拟定数个实验考核项目,学生随机抽取考核内容,进入考核现场独立完成实验,并离开现场。考核由现场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两部分内容组成。操作技能包含实验预习情况、实验记录、操作手法及实验台面整洁程度;实验报告撰写包含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操作过程中教师还需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室工作习惯等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前期实验教学过程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提升了学生实验操作的独立性,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习的考核也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当日主题答辩及当日工作总结,二是实习报告的撰写。在石油化工企业实习过程中,老师根据工作性质,每天布置实习任务,采取“师傅引导制”,使学生在工人师傅的监督和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学生下班后撰写当日工作总结并答辩。在答辩环节中,老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正确引导,对于优秀的实习成果给予肯定和表扬,及时指出学生实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在下厂工作和后期答辩过程中会注意对所发现的生产薄弱环节及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既提升了实习成效,也让学生真正懂得了如何处理现场突况及提出安全防范对策等。通过将安全科学知识与化工生产过程融为一体,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及工作竞争能力均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我们以教学方法、培养模式、考核方式为教改切入口,充分利用科技发展和教改带来的机遇,加强安全工程和化学工程的结合,让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化工过程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地位,建立工程意识,树立工程观念,掌握化工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安全方向的复合型人才,为有效促进化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输送力量。

作者:廖婵娟 魏祥东 卢丽丽 苏龙 蒋娇莲 杨冕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树鹏,刘大斌,董伟,等.化工大类招生体制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践[J].2015(4):11-14.

[2]潘鹤林,齐鸣斋,陈敏恒.少学时《化工原理》教材内容简介和教学法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09(2):77-92.

[3]于湘,童汉清,李燕.化工原理教学中工程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60-61.

[4]王杰,叶启亮,潘鹤林,等.多媒体技术在化工原理习题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3(6):66-68.

[5]王韵芳,李双志,樊彩梅,等.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12(1):67-70.

[6]谢艳,姚方.化工原理理论教学的改革[J].广州化工,2012(10):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