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校本教研计划范文

小学校本教研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校本教研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校本教研计划

第1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创校本教研新局面

1。准确把握校本教研的基本要义。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问题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校际校内教育教学研究。

2。充分认识校本教研的重大作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导课堂教与学方式改革与变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3。正确认识当前校本教研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校本教研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校本教研的定位不准,校本教研的实效不高等。

二、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研专业品位

4。学校是校本教学研究的基地。要把校本教研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研究的问题应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中小学校长要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工作,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组织与管理,把校本教研融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要深入研究校本教研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加大对校本教研的经费投入,为校本教研搭建平台、提供保证,积极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要走进课堂,参与教研,组织对校本教研工作的检查、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管理。

6。教务处、教研室是校本教研的执行部门。根据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总体规划,提出各学科校本教研的课题;制定学校校本教研计划,制定实施校本教研配套的制度和评估方案;针对学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讨课题小型化,形式多样化,成果实用化的校本研究模式;积极督促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校本教研,检查计划和制度执行情况,考核评价教研组、备课组工作。

7。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要把校本教研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通过校本教研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

8。充分发挥教科研部门在校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作用。教科研部门要积极承担应有的专业支持和引领职能,切实承担起对校本教研工作的服务、指导、研究和评估;要认真研究校本教研工作的策略和经验,为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提供理论和专业支持;要积极组织、协调区域间、校际间等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成学习、研究共同体的形成。

9。充分发挥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的带头作用。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通过个别辅导,随堂听课指导,开设示范课,展示研究成果等活动,带领广大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起到带头和辐射作用。

三、创新校本教研,提升教科研工作水平

10。校本教研要立足解决学校内部教育教学问题,要采用问题征集——问题研究——行动解决——反思结果的模式。要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校本教研长效运行机制;要根据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确立调研专题,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科研部门特别要深入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滞后的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帮助学校制定改进措施。

11。建立培训与教科研一体化的校本研训机制。各学校要将校本培训与日常的校本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结合起来。要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并搭建展示专业成长的舞台,使各层次教师均获得切实有效的帮助与提高。要积极主动邀请专业教科研人员参与指导,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12。积极探索教科研的校本化途径。把教育科研课题同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建立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制度。各学校要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并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要依据自身的资源特点与发展阶段,选择并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多元的校本教科研形式,切实提高教科研质量。

13。切实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研究和引领。教科研部门要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提升课堂,切实提高有效教学的实施水平。用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开展课堂案例研究,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通过教学设计、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片段教学等多种方式,深入研究体现思学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等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建设校本课程和教学文化的路径和方法。

14。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充分认识学校和教师发展的不平衡性,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校本研究活动,实现资源共享;要积极倡导学校之间、教师群体之间的对话交流,逐步形成充满活力与合作共进的校本教研共同体。

四、加强校本教研管理,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

15。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管理作用。各县(市、区)教育局要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管理、研究、指导、服务职能,为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研究制定促进校本教研广泛建设和深入实施的政策;研究制定科学的评估和奖励机制,在经费、资源和政策等方面给予具体支持和切实保障。要针对本地区校本教研的基本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改进的意见。

16。充分发挥各级教科研机构的枢纽作用。要建立健全市、县、片区、学校四级教研网络,形成以市教科所为中心、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为龙头、学校为基地、教研片区为纽带的教研新机制。

17。切实加强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等校本教研执行部门的建设和管理,落实责任目标,形成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处、教研室为管理中枢,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的校本教研管理体系。

18。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各县(市、区)和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规章制度。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导,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同时督促校本教研制度的落实。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全面推进课改实验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工作作用,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我校继续以经典诵读为校本教学内容,以培养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让校本教研成为老师学生成长的阵地。

二、具体活动:

1、深化培训工作,不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提高教研水平。及时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以教研促教学。

2、以新理念、新课标为指导,抓好以新课改为中心,以新教材为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研究工作。

3、组织各种经验交流和学习活动,不断探索研究适合我校学生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4、迎接特色项目检查;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专家报告、专题讲座、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四、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具体措施

1、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进行专题培训,让最新的研究理论和典型案例准确及时地深入到广大教师中间。

2、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使教师能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加强教研组备课的研究。各教研组的备课按照流程去操作,坚持务实性、坚持合作性、坚持思辨性、决不能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

(3)树立“大备课观”、“大教学观”,倡导各组之间、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形成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动的教研风气,真正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氛围。

3、教师坚持每学期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注意教学过程和方法,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与整合。

4、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努力探索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学模式和适应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5、进一步整合教研力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建设一支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积极推广校级教研,要以老带新,继续坚持手拉手活动及结对拜师活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加强校本教研的原始资料归类建档。

五、月份工作安排

3月

1.制定工作计划、研修计划

2.制定并上交各学科进度计划。

4月

1.制定赛教方案、公开课方案。

2.师徒结对公开课。

5月

1.师德演讲比赛

2.学生汉字听写大赛

6月

1.校本研修总结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教学工作要点依据,以教师进修校校本教研工作为依托,结合我校实际,在现有学校教研和教师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教研目标:

以科研兴校、教研强师为理念,以教学研讨为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活动形式,用心营造教研氛围。抓普及,促提高,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逐步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力求我校校本教研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1、通过校本培训,更新教育观念,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力求课堂教学体现新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通过校本培训,学习新理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评价能力与教学理论水平。这是本学期的重点。

3、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教研组工作,使之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4、观看或实践优质课,尝试案例分析、自学反思,力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具体步骤和方法:

2、深化制度。继续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在已有的制度基础上,继续完善各项制度,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制度促发展,以制度作保障。

3、深化课例研讨校本教研模式。

深化上学期的教研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1)每个教师围绕校本教研主题上一节汇报课。(要求:课后说课后反思)

(2)教师(学校领导)听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共同研讨交流。(做到三个一:说出一点优点,找出一点不足,提出一点希望。)

(3)执教教师结合大家的建议进行二次修改。

5、围绕新课程,扎实开展活动,切实提高实效。

(1)加强常态下课堂教学管理并对管理内容进行检查,做好各项检查记录。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本学期我校将狠抓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调研,学校领导将加强听课力度,采取推门进听课、跟踪听课、检查性听课等形式,掌握第一手材料,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立足课改,不断深入实施新课程。扎实开展人人争达标活动。以教校为单位,交流、反思教学情况,进行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

(3)立足岗位培训,逐步提高。结合我校实际,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教学业务技能比赛,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如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等活动。

6、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丰富研讨内容。

第4篇

通过校本研修,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学习所获的技能及学习所得,也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修养,那么具体的个人工作计划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小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范文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小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范文(一)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根据学校的工作实际,自身的发展要求,特制定校本研修个人工作计划。

一、研修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促进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修内容

(一)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

广泛阅读各类书目,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研讨。

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将继续积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 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通过网络学习新课标,在教学中理解应用新课标。

(3) 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多听课,坚持做到听好每一堂教研课,做好教研笔记。

取长补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勤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 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 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走进学生心灵,创造多彩人生,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小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范文(二)新的学期,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学期个人研修计划拟订如下。

一、研修主题

以“提高作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做为本学期个人研修主题。研修重点: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为突破口,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为语文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二、研修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及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新理念,及时把握课改的前沿信息,并努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

2、立足常规教学。

潜心钻研本学段教材,以上好每一节课为前提,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突显出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3、注重经验积累。

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和论文,将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随时上传到小学语文论坛,以便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

三、研修措施

按照个人工作特点制定一年的发展研修计划,努力结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使研修、工作、发展同步推进。

1、研读课标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阶段目标要求,交流课标研读体会,以便准确把握各学段习作目标要求。

2、钻研教材

钻研本学段教材中习作内容,整理归类,总结出本学段习作内容的共同特点,找出难点问题并和其他同行交流研讨,以便全面把握小学教材中的习作类型及习作难点。

3、交流互动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全体教师主动交流研修历程。结合区域内的教研活动,认真上好作文指导课并做好案例分析、总结和再设计,以此锻炼对习作指导课的驾驭能力。

4、撰写经验

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写教学反思、记录研修过程中的得与失,不断积累经验,学期末形成关于作文教学的经验论文,争取在教学刊物上发表。

小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范文(三)新的学期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临了,踏着轻柔的春风,面对着生机无限的校园,心中又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斗志。校本研修是新课改以来一直所倡导的一个十分利于教师成长的方式,它的制定和实施理念更加符合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为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更大的提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特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一、工作理念:

1、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

2、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3、建立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4、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5、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学习内容:

1、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及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及解读》、学科新教材等为主要培训教材。

2、以典型课例和专题课教学教研为媒介进行“研”“训”,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进一步提高师德。

4、学习《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反思意识,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主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学习形式:

以参加学校校本研修活动为主,个人自主研修为辅。在学校安排下,统一内容,统一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进行实践。在自学的同时,要做好重点突出的学习笔记。

(1)专题培训

交流研讨、教学设计、说讲评课等形式,将培训学习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2)专题总结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对以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对其他教师的专题总结、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教案、观察日记等进行分析与系统整理。

(3)网上学习

充分利用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网络资源优势,在网上查找所需学习资料,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研修主要措施:

1、认真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培训,作好培训记录。

2、认真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吸取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

3、精心准备自己的研修课程,发挥信息技术特长,努力提升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

第5篇

 按照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施方案和学科组教研专题,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工作重点

1、制度校本教研计划,做好校本专题研究的研究工作。

2.积极开展参与各项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研水平。

3. 积极关注课堂教学,捕捉教学中的新问题,提高校本教研中问题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4.进行专题实验教学,尝试运用校本教研的经验,备好课,上好课,加强教学反思,写好案例分析,及时总结经验。

5、指导新教师的课堂公开教学。

三、具体工作要点

1、学习理论知识(课程标准,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个性化备课经验)等教育教学刊物,努力提高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

2、结合校本教研专题,关注课堂教学,捕捉教学中的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做好问题单的记录与交流。

3、边学习、边讨论,边研究,边运用,积极参与各学科的教学公开及评课工作,汲取经验,并运用教研组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来指导自已的教学。

4、积极参与qq群的讨论工作。

5、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第6篇

本学期,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将立足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以学区XX年上半年教科研工作计划为依据,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特点,以有效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坚定“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加快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科研氛围,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探索科研,促进科研发展,学习借鉴别人成熟的教育科研经验以及成果,有选择地形成整合,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

二、工作要点

(一)抓师资队伍建设

1.研究有效教学的途径,组织教师学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建设“以学为主”的有效课堂,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教材教法、学法、评价的研究,以新教材培训会为载体,多角度、多途径提升教学效益。

2、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3、重视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学区、县级学科培训活动,积极组织校内各类教学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

4、搭建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引领平台。积极请曾经在本校任教过的现在已经外调的优秀教师回校给本校老师上示范课。努力使本校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5、积极配合学区希望班工作,让教师有更多空间和机会成长,为学校培养一披骨干教师。

6、开展学校优秀论文评比工作,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并积极参加县级以上的论文评比,努力争取好成绩。

7、积极配合学区第十批教学规范达标工作。检查新教师的教学常规实施情况,规范教学行为,指导课堂教学,为新教师适应教学工作与促进专业成长奠定基础。

8、响应学区中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激活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切实提高专业水平,促进中年教师的后续发展。

(二)抓教学质量

1、加大教学常规检查力度,开展“推门听课”活动,保证一学期对本校和下属村小进行两次教学常规检查,并不定期进行抽查。

2、积极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推进有效教学。通过随堂听课,师生座谈,查阅教学常规,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对策,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强化质量监控,牢固树立质量核心意思。继续做好县、学区期末质量抽测工作。狠抓考风考纪和考试规范,以严肃的考风考纪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

4、继续重视考后质量分析。重视考后质量分析工作,逐步实践“与他人比较,与自己比较,与标准比较”三个维度的质量评价理念。通过数据分析与学情分析,发现教学问题,寻找解决策略,改进教学行为,尤其要关注后20%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抓校本教研

1、扎实做好常规工作。抓好计划的制定、措施的落实。

2、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走进图书室,学理论,学课标。登陆优秀网站,观看教材解读,案例剖析等,博采众长。

3、打造课堂教学特色。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研组作用。让教师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思考去研究,带着经验去反思。确立上好一节课就是一次科研的思想,通过一课多上、师徒同上等方式积累教学经验,推广成功的教学方法。

4、以教研组为依托,认真开展教研活动。继续开展同组互助观课活动。由一、二名优秀教师与若干名教师组成一个学科教学研究小组,针对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共同设计和研究课堂教学过程。观课者带有明确的目标,凭借自身的一定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课后的反思、交流。

5、加强教学工作的计划、总结、工作。每位教师每学期初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末做好工作总结。

三、主要工作安排

五尺小学XX上半年教科研工作安排

周 次

时 间

活 动 内 容

负责人员

1

2.18~2.24

学生注册,始业教育

全校师生

2

2.25~3.3

开学第一课

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和各项工作计划

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全校教师

全校教师

教导处

3

3.04~3.10

全校教科研会议

各教研组召开会议

督促第九批教学规范达标教师做好备查工作

教导处

教研组

教导处、相关教师

4

3.11~3.17

语文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一)

数学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一)

学校艺术节某些相关项目评比

学区小学生数学能力测试

教导处、相关教师

教导处

教导处、大队部

教导处、相关教师

5

3.18~3.24

综合组教研活动(一)

校本培训自培项目

教研组

教导处

6

3.25~3.31

学校先进教师经验交谈

校刊准备工作商讨(一)

教导处

教导处

7

4.1~4.7

清明节

语文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二)

数学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二)

全校教师

教导处

教导处

8

4.8~4.14

学校教学常规检查

“推门听课周”活动

教导处

教导处

9

4.15~4.21

综合组教研活动(二)

学校中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教导处

教导处

10

4.22~4.28

农远光盘学习

期中考试

教导处

全校教师

11

4.29~5.5

劳动节(4月29日—5月1日)

语文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三)

数学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三)

全校教师

教研组

教研组

12

5.6~5.12

校本培训自培项目

综合组教研活动(三)

教导处

教研组

13

5.13~5.19

全乡教研活动(围绕“语用”主题开展)

校刊准备工作商讨(二)

教导处

教导处

14

5.20~5.26

督促第十批教学规范达标教师作好备查工作

“推门听课周”活动

语文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四)

数学组集体贝壳、教研活动(四)

教导处

教导处

教导处

教导处

15

5.27~6.2

农远光盘学习

综合组教研活动(四)

学校先进教师经验交谈

教导处

教导处

教导处、相关教师

16

6.3~6.9

语文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五)

数学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五)

教研组

教研组

17

6.10~6.16

端午节(6月10日—12日)

学校教学常规检查

教导处

教导处

18

6.17~6.23

学科技能测试

期末复习应考

全校教师

全校教师

19

6.24~6.30

期末测试

第7篇

关键词:建设法学;实践教学;卓越计划

一、卓越计划视角下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1、卓越计划视角下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第10条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第9条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的创新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加强和改善实践教学的方针和政策的要求。

2、卓越计划视角下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是实现建设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传统建设法学人才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的弊端日益明显,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进行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正是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3、卓越计划视角下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建设类本科法学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工程实践认知能力、交际能力法律运用能力、调研能力等实践技能均会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另外,通过法学实践教学,使得学生清楚理论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学习目的的明确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对于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对接的新形势下,凸显出了一些问题。

1、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教学实践育人的意识弱化

当前,我国很多法学院系相当多的教师和管理干部缺乏实践育人的意识,对于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育人更是如此。相当部分教师对于建设类本科法学教师实践停留在口头上和会议中,或者完全为符合实践教学文件要求,将工作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建立起实践育人的观念。

2、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教学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教育部在200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尽快改变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经费总体就偏少,而作为法学和工程学科交叉的建设法学实践经费就更少,对于深化开展建设法学本科实践教学负面影响较大。

3、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教学实践形式真正纳入教学环节的主要是教学实习。但是诸如法律诊所、法律援助、社会调研、实地案例教学和普法宣传等教学形式重视不够,经常性开展不足,持效机制不健全,对学生真正有教育作用的很少。此外,各实践教学环节内部缺乏沟通,没有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4、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教学实践教学师资匮乏

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教学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知识,而且又要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高校具备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师相对不足。即使部分教师具备这些能力,但由于日常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繁重,或者教师工作收益问题,也无法或者不情愿指导学生从事法学实践活动。

5、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困难

建设类高校校外实践部门和个人基于安全、公司收益等因素往往对建设法学教学实践予以拒绝或者附带条件。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各单位协助学校育人的观念和制度。当前很多建设法学本科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都是依赖教师和学生的私人社会资源来实现。

三、卓越计划视角下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具体形式之创新

传统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存在诸多困难,必须在卓越计划视角下寻求突破,并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上予以创新。

1、专业实习的创新

专业实习是卓越计划视角下建设类高校本科法学实践教学最差成熟的实践环节。创新专业实习,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两个途径。第一要从顶层设计角度建立健全校园二级建设法学实践教学制度。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反馈。第二,采取灵活的实习形式,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对多数学生强调要在学院建立的实习基地集中实习,对于部分学生特别是在实习单位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可以允许其分散实习。

2、专业见习的创新

卓越计划视角下建设法学专业见习具有组织灵活、学生接触面广泛的优势,对于学生提前接触建设工程法学实践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认为,专业见习的创新也具有两个途径可以操作。第一是充分利用寒暑假集中组织学生进行建设法学专业见习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真正参与到假期的专业见习中来,加强见习报告的考核和奖励。第二深化课程内容学习和专业见习的结合。对于建设法学各门专业课程要结合实际在开学时、学期中和期末开展。

3、法律援助的创新

法律援助是卓越计划视角下培养建设法学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很好的途径。卓越计划视角下法律援助的创新,我们认为要从援助对象、经费和指导教师方面进行创新。在法律援助对象方面,要坚持校内服务和校外服务相结合,以校外服务为主体的模式。学生在参与校外工程建设法律纠纷法律援助的同时,要针对学校内部学生权益的保护进行法律援助,充分利用多渠道的法律援助方式。在经费和指导教师方面给予从事法律援助的学生以大力的支持,从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设立专项经费,建立法律援助指导教师库,对学生的案件全程指导。

4、社会调查的创新

卓越计划视角下建设法学学生的社会调查,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术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卓越计划视角下加强社会调查的创新,我们认为要善于与专业教师的学术课题项目及校外机构的专项研究充分结合。一方面使得建设法学学生的社会调查充分与专业教师的课题和项目结合,充分利用专业教师的学术优势和项目的科研优势,不仅降低了教师科研的工作劳动强度和成本,也对学生接触专业前沿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社会调查要与校外研究机构的专项课题和项目结合,加强横向联系,在其他机构的资助下获得调研经费。

第8篇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本学期校本教研工作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校“期待”文化为切入点,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教研氛围,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凸显我校办学特色。具体内容如下:

一、续写名师培养篇章,打造教师队伍

“校以师为本”,学校要成就名校,关键靠教师,靠一批师德师风高尚,业务水平突出,名气响亮的知名教师,有了名师的支撑,名校品牌提升就得到保证。

我校省、市级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无形资产、宝贵财富,是名校出名师,名师筑名校的基础。对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为教师设置奋斗目标,为他们成长创设宽松的人文环境、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改革实践的机会,本学期将开展“名师讲坛”为教师进行讲座,举办“名师沙龙”,促进学科名师间交流,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沿着“学习、实践、科研”的轨道自我发展,发挥专长,潜心研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以打造我校名师群体品牌。

二、夯实研习步伐,推动教师队伍成长进程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把教师培训学习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把我校教师培养成“理念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先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一)本学期教研活动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集体备课:

教研组应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订本组教学计划,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集体备课要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定记录人,每周二下午开展语文集体备课活动,周三下午开展数学集体备课活动,周四下午开展英语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主备人须打印出一份完整的教案。

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要做到“五备”,即:

①备考点。做到“两个明白”,首先是教师明白,但关键是研究如何让学生明白,不做无用功;

②备教材。紧扣“三点”,即扣要点、扣疑点及扣联系点,理解内涵,拓展外延;

③备练习。做到“两适三重”,即适度、适量,重讲评、重审题训练、重规范表达;

④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缺陷;

⑤备教法和学法,形成学生的“学案”。

2.反思交流:反思是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必由之路。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本学期更注重教师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统一写在教案上,不写记账式的反思。

3.精心组织好听课评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本学期听课评课将从三个层面开展:

(1)骨干教师示范课

(2)新教师亮相课

本学期新考入教师多名,为促使他们尽快适应教学,提高教学技能,从十月起安排新教师亮相课。

(3)组内听课活动

本学期在开展全校性的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好备课组内的听课评课活动。结合集体备课,同年级教师之间组内交流听课、评课活动,组内听课更有研究意义、更有借鉴价值。一方面,可以检验集体备课教案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原则上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要上一节公开课。组内听课评课活动由年级驻点领导和备课组长落实好。

在开展各种听课评课活动的同时,还将关注每堂常态课的细节。将每一节常态课细化,用精品课要求对每个教学环节具体细节规范,上好每一堂课。

4.中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九月份“备好一节课”活动、十月份“上好一节课”活动、十一月份“听好一节课“活动。本学期还有两个重要比赛赣州市小学数学教师基本技能展示活动和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比赛,各位老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钻研教材,充分利用公开课锻炼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争取在全区决赛中取得好成绩。

三、深化课题研究过程,促进高效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也越发高,学校发展中教师是关键,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发展直接关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教育质量乃至教育的发展,所以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学期我校将加大课题研究的投入,设法聘请专家举办教育科研讲座,组织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提高教育科研理论水平,统筹安排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四、抓实教研教务管理,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分管教研的领导和教研管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树立团队意识。强队伍要先强自身,经常性要为教师提供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源,每周五召开一次教务工作会议,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反思工作中的不足,讨论解决的办法,形成合力,互相补台,做好服务工作。凡是区内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必须积极参加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2.深入课堂和教研活动。教研部门管理人员每周至少听一节推门课,听后及时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每周参加一个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参与讨论并做好指导引领;每月对教师落实常规情况进行一次总体评价和反馈指导,及时解决常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常规管理精细化;责任承担片区教研活动的策划指导等工作;责任承担教师参加现场比赛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努力使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

第9篇

一、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无机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基本以验证实验为主,大多数实验项目和内容都比较单一,操作简单,无非就是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加试剂。实验枯燥乏味,学生的操作技能根本得不到提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必须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根据我们系学生的素质特点和实验情况,将验证性实验的开出率从原来的85%降到了30%左右,增加了设计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对大一的学生而言,实验能力还未具备,应该循序渐进有步骤、有重点的深入。在进行综合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物质的检测手段有所了解,对大型仪器有了概念,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二、优化实验考核方法

平时的每个实验成绩 = 实验预习 10 分 + 基本操作 40分

+ 纪律卫生 10 分 + 实验报告 40 分 =100 分[2]。实验预习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预习,在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试验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有些学生不进行实验的预习,实验的过程中则手忙脚乱,做了这一步还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进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验老师在每次实验开始前先检查预习情况,现场打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本操作是实验过程中的核心骨,基本操作一定要规范,老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与检查,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现场打分,这样才能督促学生规范操作技能。通过老师的检查与打分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实验报告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的情况以及对实验分析表达的能力,这样才能准确客观地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测评。而学生的总成绩则可以这样来计算:总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每次实验成绩之和/n)。

三、体现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构建多媒体实验教学辅助体系

无机化学实验所用到的试剂达140多种,其中很多都是毒性较大的。还有一些有机溶剂,对环境和人体都有严重的侵害。在一些制备实验中还会产生一些刺激性和有毒的气体,如:硫化氢、氯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无机化学实验要体现绿色化,必须要对以往的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在保证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的条件下(如常规仪器的使用、重要无机化合物合成及性质实验等)必须要删减一些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内容,如氯气、硫化氢的制备等。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达到绿色化。对有毒性的这类实验可以采用多媒体系统进行仿真实验,这类教学课件是通过软件进行模拟将实验过程和实验注意事项进行计算机演练而完美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样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老师还可以自已制作课件,将一些实验通过课件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卤素中饱和氯水与溴化钾溶液的反应,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实验,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很费劲。为了实验现象很明显就必须制备氯气,但是氯气有毒,而且味道很难去除。为了一个小小的验证试验却要花费实验工作人员很多时间和精力,还给环境造成了污染。为了客服这些缺点,实验老师可以将此实验制作成课件,实验现象一目了然,而且保护了环境。将多媒体融入到实验中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还可以无形中教育他们保护环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是改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走绿色化之路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构建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

第10篇

2016年下半年小学教研室工作思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规范、和谐、高效的乐亭县小学教育体系为目标,规范管理,丰厚内涵,强化研究, 形成扎根于每一堂课,关注于每一位教师,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研机制和教研文化,全面实施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细节入手,突出常规教学管理的实效

1、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按规定比例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效整合三级课程。要重视薄弱学科的课程落实,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地方课程,要配齐师资,保证开课率,确保上课质量。

2、完善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教学过程细节管理。

计划总结有始有终。做好学年起始阶段的计划,过程阶段、收尾阶段的总结和分析。要细化要求、指向明确、评价及时、归档规范。

学校、教师、学生常规要抓严细节。集体备课要突出实效。新的学年,教研室将采取教研网络备课、全县范围分学科备课和学校教研组超周集体备课的形式,帮助教师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彻底杜绝“备课上课两张皮”的应付现象。要充分发挥好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先进学校的优势,积极创新集体备课方式方法,做好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

3、改进考试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检测和激励功能。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考试评价制度:一是继续深化评价研究与实践。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日常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让科学评价成为维持学生持续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合理竞争,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二、分层联动,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层次

1、通过县域教研、区域教研、镇本教研、校本教研,加强常态课教学实效,提升优质课的内涵。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过程优化,全面推进“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要把问的权利教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

2、继续举行新课程新教材学科培训,加强对课改年级任课教师的培训,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典型课例进行互动研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发现和培养一批课改骨干。要继续在新课改新理念的指引下,倡导教学方式方法的简约化、个性化与多样化,在“引领”上下功夫,在“高效”上做文章,落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和谐、优质高效”的课堂改革主题。

3、开展名师好课展示活动,组织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分学科在全县开设展示课,并录制空中课堂。

第11篇

一、学校积极指导教师间的相互学习

在校本化“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学校出于提升老师质量、打造优质教学、培养优质人才方面的考虑,对出于一个学校的某一专业老师或者全校所有老师进行“学习共同体”的指导和维持。“学习共同体”的老师不仅是一个资源的获得者而且还是资源的贡献者。在团体内的老师互相学习的作用下整个团体可以有很大的质的提升甚至量的飞跃。当教师资源得到大的提升后,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率也会相应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升。

比如,甲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和学生积极主动地沟通,但其也有相对薄弱的方面,那就是对于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上有所欠缺。与甲老师不同,乙老师在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方面做得足够出色但其却忽视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甲老师和乙老师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在学校的安排下,通过校本化“小事学习共同体”,甲老师可能会发现乙老师在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方面的优点从而发现自己的短处。乙老师可能会发现甲老师在和学生积极主动沟通这一方面的优点从而发现自己的短处。通过发现自己的短处后改变自己的短处,甲老师和乙老师的教学水平都得将到较大的提升,其学生优秀率自然也会相应的增加。此例可以看出“教师学习共同体”有着与传统教学方法所没有的优点。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如何打造“教师共同体”?学校无疑需要承担打造和维持“教师共同体”这一职责,而这一点,恰恰也是校本化“教师共同体”的关键所在。

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校本化“教师学习共同体”就说明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样一个问题。互相学习、互相改变的教师团体无疑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师资团队。校本化“教师学习共同体”无疑是要给老师间提供这样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

二、教师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所承担的职责

在学校的大力扶持下,教师也要积极加入到“教师学习共同体”这样一个团队中来,这样才能够使整个团队紧紧地结合到一起,才能重乎发挥团队的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这一个功能。

某英语老师在学校的安排下是校本化“教师学习共同”中的一员。因为其对“教师共同体”的优良性没有充分的认识或自己本身对学校指导安排下的“教师共同体”存在着某种偏见,这就导致了其对“教师学习共同体”这样一个团队的抵触作用。因为这样的抵触作用,导致了该作为资源分享者的他对资源分享具有消极作用。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该英语老师从来不主动给其他老师分享自己的优秀教学经验,这种消极作用导致其他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他这块资源而得到自身的教学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作为资源接收者的他,在面对别人的经验分享时持消极作用。在面对交流时的封闭性导致了他对别人好的做法不能及时地吸收,也不能及时指正别人教学做法中的不妥之处。究其原因,可能是该英语老师自身不能和别人良好沟通,又或者是该英语老师秉承着自己封守自我的教学方式,又或者・・・・・・此时,学校就要发挥其作用――与老师们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仅如此,一个有着校本化“教师W习共同体”经验的学校,甚至会发挥“教师学习共同体”中的大部分成员进行这种带动工作。如果一个团队中像该英语老师一样态度的学习者多了起来,那么这个团队也就形同虚设了。在学校的积极作用下,该英语老师认识到自己不应该封闭自我而不去接收新的事物,因为“闭关锁国”在清政府那儿已经失败一次了。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后,该英语老师不仅积极地融入这个“教师共同体”的团队中去、分享自己优秀的教学方法,而且该英语老师在面对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老师时也能做到仔细聆听和发表意见,在觉得别的老师做得好的情况下,该英语老师会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此时校本化“教师共同体”才得以真正落实。因为学校对落实“教师共同体”具有非比寻常的作用,所以学校不仅要积极指导扶持“教师学习共同体”,而且要积极地对本活动的消极态度者做好思想工作。

学校的扶持只是起到了一个外部的作用,处于学习团体的老师们才是学习团体能取得很好效果的直接原因。对于校本化“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们不该持有抵触的情绪,不然不仅达不到最初的设想效果,反而可能因此会具有副作用。

三、定期的心得分享会对校本化“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积极作用

尽管校本化“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上面种种优点,但其还是具有一定的缺点――交流范围小。针对这个缺点,定期的心得分享会可以充分扩大交流的人群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习惯和自己熟近的人进行交流而忽略那些关系疏远的人。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可是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如果教师间没有得到充分的交流,其教学提升也会大打则扣。如丙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做得相当出色。而这个长处恰好是甲乙老师所欠缺的。但是甲老师和乙老师的关系密切一点而和丙老师的关系疏远一点。乙老师也和丙老师的关系较为疏远。这就导致了甲老师和乙老师进行了过于充分的交流而忽略了和丙老师的交流,这就导致了甲老师和乙老师都同时没有学到丙老师在教育人方面的过人之处。这个时候,定期的心得交流会不仅可以使丙老师对这个团体里的所有老师分享自己教育方面的过人之处而且可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拉近丙老师和甲老师、丙老师和乙老师的关系。通过拉近老师间的关系,校本化“教师学习共同体”才会有更好地成长。

第12篇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会计实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向地方中小企业输送人才的地方院校,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脱节的现象,改革势在必行,通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为此,本文调研了山东省内多家企业和济南及周边多家高校,对调研情况分析如下:

一、市场调研分析

1.调研企业的规模及性质分析

本课题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服务地方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选取样本企业时着重选择了中型以下企业,具体情况如下:本文调研的120家企业中,严格按照划型标准的规定,大型企业有5家,占总数的4%,中小企业共有99家,占比82%,微型企业数为16家,占比14%,由此可见,此次本文调研的主要对象集中在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

2.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学历需求

为了充分了解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现状,我们翻阅了大量企业的招聘信息,相比外企与大型国企对学历以及工作经验的高要求,中小型企业才是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首选,这也是调研组在选取样本企业时最重要的一条参考。

3.中小企业岗位划分及各个岗位的能力需求分析

会计岗位是所有企业必须设立的岗位之一,一般来讲,企业从有利于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会计岗位进行划分,因此,每个企业的划分情况不尽相同,但是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总体上包含财务主管、会计主管、出纳、销售会计、工资核算、成本会计、稽核岗位、固定资产核算等。

二、高校调研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尽管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或者可以量化的标准,这就使得许多地方院校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某些地方院校仍就摆脱不了对自身办学层次的盲目追求,虽然喊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输送应用型人才,突出地方办学特色的口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走的却是研究型大学的路子。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在调研的地方本科院校中,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都类似,即第一学年为公共课,第二学年、第三学年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第四学年为毕业设计。在这些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所占的比重略大,所有课程的总实践学时大约只占到总学时的20%左右,这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符的。

3.师资队伍较为薄弱

调研组调研了20家地方本课院校的62名《会计信息化》课程的任课教师。20所院校中,有14所院校专门设有会计电算化教研室或者会计电算化教研组,另外6所由于会计专业招生人数较少,没有单独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或者教研室,但是平均每所院校至少有2-3名专任教师担任《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工作。

“双师型”教师8名,只占总人数的2%,其余教师均为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缺少从业经验,这对打造一直高水平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团队无疑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三、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的构想

1.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改革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目标

以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需求为目标,现阶段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信息化理论基础,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原理与操作技巧,重点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处理会计实际业务的工作能力,增强学生用会计软件或其他信息化手段处理经济业务的信息化意识。

2.以岗位适应能力为导向,改革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体系

第一,会计信息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知识更新快,因此教学内容要具备前瞻性,以满足不断变化更新的岗位职责对人才的需求。第二,要精心设计实验材料,模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财务部门,模拟职业环境与实际工作岗位,营造仿真的实验环境,缩小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彻底解决毕业不能马上就业,就业不能马上上岗的难题。

第13篇

校本教研管理模式以校为本办学质量一、前言

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主要成长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经历的时间相对而言还比较短。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校本教研的作用已经慢慢得到社会界内人士的认可,其核心的思想主要是以校为本,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根本的目的是要构建学校的主体文化,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在新课改下,“校本”涉及到的因素主要有: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资源和校本管理等。我国小学引入校本教研制度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当前对其的管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

二、小学校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

我国小学校本教研的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实践的时间比较短,实践经验比较缺乏,所以当前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根据相关的调查,笔者对此作了总结,认为我国当前小学的校本教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完善的周密的管理制度

由于小学校本教研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少,尚未形成完整的指导理论,所以各学校在相关的机制的建设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来也导致学校在机制的建设方面过粗,许多的制度都是处于试行的阶段,相关的管理领导也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走,对于制度的可行性把握不是很大,因此在实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另外,学校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计划定期地对制定的制度进行探讨,随时检验和更正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是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开始琢磨相关的原因。甚至有时候是为了应付上级的领导的检查,只是临时的做一些书面的制度建设,根本没有将其付诸实践,对其可行性更是懒得评估。

2.制度间存在相互冲突的现象

制度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与教育部门制定的规章的相互冲突。根据相关的时间调查我们发现,有的学校在校本教研实践中建立起以读书笔记检查和随堂听课相结合的教学新常规,取得的成效非常好,但是这却与教育部门的规定“教师上课不带教案,一经查实,立即调离”相冲突,所以,无奈之下,有的学校只能放弃自己有特色的教学方式,二是与学校的相关教学规定相矛盾。笔者在相关的访谈中发现,部分学校的领导由于私人的一些恩怨,常常缺乏沟通,也缺乏对于本校实际情况的了解,在制定相关的制度时,完全凭个人的主观评断进行,所以常常出现新制度与教学常规相冲突的现象。例如,一些学校传统的规定是每个老师都必须要给学生上一次校内的公开课,而随着校本教研制度的展开,有部分老师常常需要上校际的公开课,所以就不想再上校内的公开课,因为认为这两种性质是一样的,但是相关的领导却给予了否定,这样一来就严重的打击了部分老师上课的积极性,阻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是对实践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估的重要依据。从相关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监督机制的缺乏使得校本教研机制实施的效率非常的低,有时候甚至出现负效应的现象。完善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监督教师的行为,使教师自觉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自觉地把各项教育工作做好。

三、提高小学校本教研管理水平的策略探析

传统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明显的跟不上我国教育改革的机制,校本教研管理模式很好地适应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关的解决方法,以促进这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校本教研本身的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制度实践的效果。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的措施主要有:第一,在制定相关的制度中,要保证制定过程的民主性,进行层层审核;第二,制度的内容要尽可能的全面,尽可能地覆盖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另外,根据笔者的相关的总结,笔者认为要确保校本教研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应该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就是对于问题的发现要具有前瞻性,然后针对相关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第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轻重缓急,要及时解决核心的问题;第三,必须要认清问题的本质所在,不能被问题的表现所迷惑。

2.提供充足资源,为校本教研提供支撑

校本教研所需的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相关的专家的指导、以及各种人力资源等。所以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的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为我国的小学学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为学校的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实现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有效沟通,而学校自身也必须要注意加强本校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在相关的走访中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开始主动争取与其它学校的合作,特别是我国的高等院校,目的就是要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和指导,使其在制度方面的建设少走一些弯路。

3.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强化监控效果

我国新课程的改革只是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的落实需要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造性执行。作为践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校本教研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各个学校自主的研究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的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每一所学校、都能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而要保证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效果,有效的监控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强化监控效果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要强化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四级管理网络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校本教研管理监控机制。

四、结语

当前,校本教研在我国发展的实践还比较短,但是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它将可能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校本教研管理的模式在我国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甚至严格的说,在我国的小学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管理,但是实践却已经证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非常符合我国新背景下课改的要求。提高小学校本教研管理水平的策略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提升小学校本教研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占军.加强校本教研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现代校长,2011,(12):26-27.

第14篇

开发化学课程无机化学实验部分校本教材的必要性

1.现行的各种不同《化学》、《无机化学》中,无机化学实验部分实验内容不同,对同一化学原理的验证不同书的验证具体实验方法不同,即使采用同一方法实验,但是使用的溶液浓度不同,使得教师的实验准备工作量加大,工作效率降低。

例如:“溶胶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关于“Fe(OH)3溶胶的制备”,刁凤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中使用0.1mol/l的FeCL3溶液;庞茂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用化学》中使用0.18mol/l的FeCL3溶液;黄南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中使用1mol/l的FeCL3溶液;牛秀明、吴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中使用0.2mol/l的FeCL3溶液。如此以来,实验教师就要准备四种不同浓度的FeCL3溶液,而最终达到的实验目的相同,都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化学凝聚法制备溶胶,加深对溶胶的感性认识,明显不同书实验编排的差异增加了实验教师的准备时间,可对于实验效果没有任何意义。

例如:验证“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刘斌、李培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化学实验》中用0.1mol/lNa2S2O3和0.1mol/lH2SO4混合进行验证;冯务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中用0.01mol/lNa2S2O3、0.2mol/lKI、0.2mol/l淀粉、0.2mol/lKNO3、0.2mol/l(NH)4S2O8混合进行验证;实验老师的工作量增加,实验结论完全相同。

2.现行的各种不同《化学》、《无机化学》中,无机化学实验部分,编写过程中没有针对专业学习的需要,也就是说应该编入的实验内容没有编入,不该编入的内容却又编入了。

例如:丁秋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供医学检验专业、药剂专业使用的《无机化学》实验部分竟然没有“沉淀的生成、溶解、分步沉淀”的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后续《分析化学》时,因为没有建立对分步沉淀的感性认识,那么有关配位滴定分析中,指示剂的选择,学生接受知识的能量和速度就显得很慢。

再如:牛秀明、吴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供药学、化学制药等专业使用的《无机化学》中没有化学实验室须知、常用仪器简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以及数据记录和报告书写的规范的内容,学生在实验前只能预习到实验内容和步骤,对于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和操作要领不能预习,造成实验中实验操作技能学习不重视,规范操作也无法顾及,可是这些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对于操作的规范要求比较严格,如果不能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实验中严格操作,就无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势必影响未来的工作。

又如:谢吉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供临床医学、护理专业使用的《医学化学》,关于“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实验,就没有必要编入。因为这本书的使用对象是临床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这些专业而言,《医学化学》课程主要是为了补充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不足,重点是学习有机化学的知识和内容,为后续的《生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实验测定醋酸解离常数,对于后续课程学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所以不应该编入教材中。

3.现行的各种不同《化学》、《无机化学》中,无机化学实验部分实验内容经常变动,致使今年购买的实验试剂,明年可能教材变化而不再使用,造成试剂闲置,实验资金浪费。

例如:牛秀明、吴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无机化学》中,为了验证“介质对电极电势的影响”选用了“介质对氯酸钾氧化性的影响”实验,可是其他化学书均未采用此法,而是用“介质对高锰酸钾氧化性的影响”实验,致使实验室氯酸钾闲置,氯酸钾是一种敏感度很高的炸响剂,有时候甚至会在日光照射下自爆,实验室学生流量大,保管还要特别注意,因此给老师的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因此也造成实验经费的浪费。

4.由于我们学院学习化学课程的专业、层次多,无论医学类、生物工程类的哪个专业都有开设不同的化学课程,而且无机化学实验都是这些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内容,所以编写校本教材显得很有价值和必要。

基于以上原因,有必要对化学课程中,无机化学实验部分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

化学课程无机化学实验部分校本教材开发设想

1.针对不同专业的教育培养目标不同,不同学习层次教育教学方法不同,综合考虑合理编写不同实验内容,最终达到教学培养要求。

在我院化学课程主要是在护理、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开设,既有中职学生又有高职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层次都有关于无机化学实验的内容,但是专业、教育层次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对实验操作技能要求不同,无机化学实验内容也应该不同。

例如:“溶液的配制和稀释”实验,作为护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熟练掌握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只需要了解移液管、容量瓶和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但是药学、医学检验等专业的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移液管、容量瓶和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而且应该学会一般精确度浓度溶液配制与精确浓度溶液配制在操作和仪器使用上的区别。

又如:在高职药学、医学检验专业应该开设一些测定性实验,增加学生对于实验数据的认识,知道实验数据的重要性,学会处理实验数据,为今后学习《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奠定数据意识,初步让学生建立在工作中保留重要工作数据的意义认识。在高职阶段的无机化学实验中开展一些设计性实验,当然针对专业不同设计性实验的难易程度可以不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为今后的毕业论文书写培养一点意识。

再如:对中职的学生多增加趣味性实验和实用性实验,如“消字灵的配制和使用”、“自制冰箱除臭剂”等,既验证了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了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2.整合现有化学实验资料,对同一化学原理和理论的不同实验验证方法,经过筛选,选择出既适合培养目标又实验现象明显,还要试剂便宜,试剂用样量少,经济实用的实验内容。

像前述的“Fe(OH)3溶胶的制备”,其实四种不同浓度的FeCL3都可以成功制备Fe(OH)3溶胶,那么就选用0.1mol/l的FeCL3溶液,可以避免高浓度溶液造成的试剂不必要的浪费。

3.编写化学课程无机化学部分实验内容时,尽量使实验内容之间相互衔接,使试剂能够前后兼顾循环利用,实现“低碳环保”,节约实验经费。

例如:在“溶液的配制和稀释”实验中,根据本学期开设化学实验的需求,在不同班级进行此次实验时采用不同的配制内容,刚好让学生配制的溶液在今后实验中能够用上,那么既省出了老师配制实验试剂的时间,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节省了实验经费。

4.编写化学课程无机化学部分实验内容时,对于有毒有害有危险的实验,尽量想办法用无毒无害无危险的实验代替,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室学生多,人员密集,而且学生不断地在实验室活动,做一些有毒有害有危险的实验,可能对师生的健康和安全有威胁,所以在编写时用无毒无害实验代替,既能达到实验目的又不至于产生不良后果,师生在实验时都能安心。例如:验证“低价盐的还原性”一些书上采用“亚锡盐的还原性”来验证,可是在实验中要用到HgCL2,生成物中还会有Hg,鉴于HgCL2、Hg都有一定毒性,所以在编写时就用“亚铁盐的还原性”代替,实验目标同样能够完成,也不会造成实验的不安全事故。

当然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上只是笔者的个人见解,希望能为化学课程无机化学实验部分校本教材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国镇.以STS理念开发化学校本课程的实践和思考[J].化学教育,2006,(4)19-20.

第15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department of P.E,specialty namdiscipline,curriculum establishment,personnel traininggoal and competitive sports development etc of sports training speciality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is,We can profit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America sports training speciality,and provide basis for the re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plan of undergraduate of sports training of our country.

关键词: 中美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学计划

Key words: China and America sports institutions;sports training;teaching plan of undergraduate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192-0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及逻辑分析法对中、美两国部分较具代表性的体育院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状况进行比较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 中美两国课程设置状况的对比分析

2.1.1 中国部分普通高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状况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1]课程设置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学科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分析我国6所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可知,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课程,尽管课程设置的内容不大相同,但可大致归纳为三大类,即必修课(公共必修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限制选修课程和任意选课程)和实践课(见表1),专业课程具体科目的设置(见表2)。根据不同的学校,学生毕业一般需要修满161-175学分的课程,可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2.1.2 美国部分普通高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状况美国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学生需学习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课程(可包括学校、学院或系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和相关领域学习课程等。而授证类或辅修类专业的课程由于学生是在修完其他专业所需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后学习的,因此,一般均属于专业课程,同时也有必修与选修之分(见表3),专业课程具体科目的设置(见表4)。学生毕业一般需要修满120-128学分的课程,平均等级分(GPA)达到2.2-2.5,可授予科学学士学位,并在毕业时获得相关政府或组织认可的教练员执教资格证书。

由表1与表3的对比可知,虽然我国在学分要求方面比美国高,但在更重要的指标GPA方面不如美国要求高,另外,美国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要求也较高,说明当前的美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视通识教育,西弗吉尼亚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33%和42%;甚有在实习方面,学分竟高达12分,而目前我国各大体育院校普遍在4-6分;伊利诺斯大学授证课程的学分占到总学分的30%,可见他们对教练员培训的重视程度与科学性,并且这些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可获得相关政府或组织认可的教练员执教资格证书,这点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

由表2与表4的对比可知,当前体育院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基础性,而职业化、个性化教育等特质体现相对较少,总的课程设置多为体育教育专业的重复和修补。现有课程很难使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具备教练岗位所需的较强职业综合能力。反观美国,课程设置紧紧围绕运动和练习进行讲授,实用性很强。训练理论方面的内容,覆盖的领域更为广泛,它一般还包括运动中的道德规范、竞赛管理、器材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康乃狄克大学和西弗吉尼亚大学在专业课程中都设置了“急救与心肺复苏术(CPR)”,设置授证专业的大学,也要求学生在选择该专业时,必须提供急救与心肺复苏术方面的证书,这与美国大部分州都要求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拥有这些证书是密切相关的,这对降低学生或运动员在运动时的猝死发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点尤其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在运动训练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我国偏重于术科教育,而美国注重于通识教育。

3.1.2 在我国,学生毕业一般需要修满161-175学分的课程,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而在美国,学生毕业一般需要修满120-128学分的课程,平均等级分(GPA)达到2.2-2.5,授予科学学士学位,并在毕业时获得相关政府或组织认可的教练员执教资格证书。

3.2 建议

3.2.1 在我国,实行学历教育与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教学制度,将有效地提高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及提升该专业人才质量的培养。

3.2.2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通识教育,体育院校可通过加强与附近综合性大学的校际合作,以跨校选课或辅修的形式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现峰,张庆文.浅论新形势下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J].贵州体育科技,2007,(1):66-67.

[2]阎孝英,邹炜.中美两国体育院校课程设置与专业方向的比较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263-265.

[3]陈少坚.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1):10-13.

[4]周洪生.中、美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现状对比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1):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