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地铁实训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我校的轨道专业建设简介
随着无锡地铁建设规划在2008年获发改委批复,2009年正式建设,作为一所以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我校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后,于2009年首先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运营专业建设近五年后,又通过近两年的调研,于2015年秋季正式招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
2校企合作的方式及内容
2.1“订单”培养是实行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无锡地铁运营分公司在2009年开始即对全国许多开设轨道相关专业的各类院校进行了调研,作为一所无锡地方院校,我们积极主动地与无锡地铁多次接洽,表达了我们期待合作的愿望,经过我们学校自己的努力,终于在2011年,无锡地铁运营分公司在为无锡地铁一号线储备人才时,与我校确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当年校企共同招生,订单70名轨道运营专业的学生。
2.2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订单班人才培养目标。无锡地铁运营分公司与我校订单后,我们双方就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研讨,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企业就业岗位对人才提出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将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要求提炼出来,明确相关岗位或岗位群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点,共同研究并形成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我们每年还要举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时根据地铁运营一线的实际需求情况,作必要的调整。
2.3校企双方合作开发建立符合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课程、教材体系。我校是宝马BEST培训基地之一,宝马的许多合作经验在我校均积极地得到推广迁移。由于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是个新兴的专业,师资队伍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所以我们在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教材体系这方面才刚刚起步。随着我校专业建设的推进,我校轨道专业积极参加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之后,我们主动积极地参加行业各种学习交流,特别是从2014年开始,我校轨道专业老师参与到与企业合作编写轨道专业教材的热情越来越高,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2014年9月,中国铁道出版社关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材编写会议在我校顺利举行。我本人目前正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的教材编写工作。
2.4专业老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结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我校与无锡地铁校企合作后,为了确保订单班的教学质量,我们双方将轨道专业老师与无锡地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结对,这样老师可就自己的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地对接,哪些该是教学重点,有困惑的地方也可请教结对师傅,这样极快地提高了我校轨道专业老师的专业教学业务水平。同时,我校与无锡地铁达成协议,我校的轨道专业老师每年可到企业实习实践,使专业教师更多地了解企业技术发展、装备现状及未来学生工作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
2.5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营造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业环境氛围。我校轨道专业2009开始招生,于2010年启动实训基地一期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聘请了地铁运营公司的专家,给我们提建议,我们的实训基地方案均是在他们的帮助指导下完成的。到目前为止,我校已先后建设成了轨道车辆结构认知实训室、运营控制实训室、AFC票务实训室、轨道电工实训室、车站值班员考工实训室。这些实训室的功能都是与本专业课程体系相匹配,与学生专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同时为我校轨道专业学生提供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实践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习惯,具备较强的工作技能。
2.6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城轨专业车站值班员考工体系。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学生要顺利毕业,必须参加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才能毕业,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由于是新兴专业,关于本专业相关的考工标准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我校针对此问题,主动积极与无锡地铁,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系,提出由我校轨道专业老师与无锡地铁相关技术人员一起,根据国家相关文件,地铁公司对运营人员的要求,确定运营专业考工的工种和考工项目,再进行考工题库的编制,考工体系完成后,由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对我们编制的考工体系进行论证,论证通过后在无锡市推广,作为无锡市各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考工的标准。本考工体系于2013年完成,目前已在全市轨道专业当中应用,实施效果较好,下一阶段,我们还要将学生在校的技能等级考工与地铁运营公司对员工的等级考工相结合,使两者尽可能的对接。
一、引言
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建立开放的、公共的合作型实训基地,它建立在区域经济基础上,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并且在本域内面向社会全方位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成为服务社会的窗口、校企合作的载体和产学研结合的平台[1]。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意在建立“政府扶持、企业参与、院校主体”三方互动式实训基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利用最大化,实现行业管理部门、企业、院校共享的实训基地发展新模式。
二、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共享三方需求
1.政府共享。自2008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管理职能由建设部划归交通运输部以来,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作为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承担着辽宁省内各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管理职能。
目前,辽宁省沈阳、大连两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其中,沈阳地铁运营里程54公里、沈阳浑南有轨电车运营里程60公里;大连地铁运营里程38公里,轻轨104公里,有轨电车23公里(以上数据截止2015年底)。
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日益扩大,轨道交通事故近年频发,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也相应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所以,政府部门也迫切需要专门的技术团队,专业的实验研究基地支持。
2.企业共享。目前,国内较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基地有上海申通地铁培训基地、广州地铁培训基地等少数几家运营公司。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两座城市。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有沈阳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沈阳浑南现代有轨运营有限公司;大连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有大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大连金马快轨运营有限公司。
辽沈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均没有成立完善的培训基地及培训体系。所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也迫切需要专门的技术团队,专业的培训基地支持企业培训功能。
3.院校共享。辽宁省开设城市轨道交通类院校有: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中职类)等。
原铁路直属职业院校铁路培训系统成熟,但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城市轨道交通培训系统,部分非铁路直属职业院校虽有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但面临着设备缺乏的情况。所以,辽宁省内相关高职院校也迫切需要专门的技术团队,专业的培训基地支持教师、学生培训功能。
三、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交通厅《辽宁省交通运输主干专业及专业群“十二五”建设方案》和《交通运输主干学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以城市轨道交通实际岗位要求和设备使用、维护要求为基础,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建设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已被辽宁省交通厅确定为“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教育与培训重点建设项目。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入手,建立起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可实现涵盖行车、乘务、站务、机电、通号等五大岗位群技能培训,包含运营仿真综合实训室、PLC控制实训室、列车驾驶仿真实训室、模拟驾驶实训室、车站控制实训室、车辆段信号楼实训室、OCC实训室、车站业务实训室、票务实训室、AFC拆装实训室、屏蔽门拆装实训室、转辙机实训室、联锁设备实训室。各实训室建设情况如表1所示。
四、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三方共享方案
1.政府共享方案。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可为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提供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管理体系建设、辽宁省轨道交通企业设备维护标准、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准入资质、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评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等行业管理支持。
2.企业共享方案。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可为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供相关岗位员工能力提升培训、校企共享培训教材体系开发、运营企业相关岗位专业技术改进支持。
3.院校共享方案。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可为辽宁省相关高、中职业院校提供师资技能、学生实习培训服务,也可举办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大赛。
三方共享方案图如图1所示。
五、结论
实训基地开放和共享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2],也可避免实验室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现象。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为本地区“政府、企业、院校”三方协同、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拓展;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45-02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新兴行业,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技术发展快,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也较高。由于全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项目建设规模大、速度快,致使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运营管理、驾驶、检修等岗位人才短缺尤为突出。轨道交通需要大量能从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行车调度、客运值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此类人才应具备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运输指挥、设备操作与管理等技能和经验,同时掌握系统工程、运输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知识。
1 行业形势与现状
深圳市自开通地铁以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深圳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1],未来深圳市的轨道交通将由16条线路组成,总长585.3公里。按照深圳市规划方案,2030年前将建成深港、深莞、深惠、深江4条珠三角城际轨道线[2]。
应深圳市及珠三角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契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校”)于2005年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下称“城轨运营”)专业,2012年获批广东省重点专业,主要面向深圳及珠三角地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综合素养,掌握轨道交通运营行车、客运、突发事件处理、沟通与服务等核心技能,适应轨道交通行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的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票务员、厅巡员、相关企业文员、服务人员等职业岗位。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逐步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创建了“双向互利、订单培养、优质就业”的校企合作平台,为深圳轨道交通行业累计输送了300余名无缝对接的优质准员工,树立了专业品牌。
然而,当前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均高速发展,在这一典型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作为信息类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之一,城轨运营专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转型期[3]。一方面,蓬勃建设和发展的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给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而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更新对本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4],同时也为专业的发展方向带来新的思考[5]。
2 面临的主要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以地铁为例,一般而言主要包括地铁车辆、地铁信号、地铁通信、地铁供电、地铁环境控制与车站设备、轨道线路和车辆段几大部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设备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通信、定位、自动控制与安全等技术。随着上述各种信息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广泛应用,单纯的站务、票务、客运等基本技能已无法满足轨道交通行业日益成熟的运营要求[6],从业人员对信息化、智能化设备与系统的使用、维护等技能已逐渐成为轨道交通行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必备素质。
基于上述现状,本专业向信息化方向的全面转型已迫在眉睫,其必要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专业主要培养地铁站务员。受地铁建设与运营的本质性周期波动影响(俗称“大小年”),每年的站务员需求量不等。相对较窄的就业面让处于“小年”阶段毕业的学生无所适从。
2)地铁公司等轨道交通企业对站务员的技能要求逐年增长,抑或会出现站务员整体外包的趋势,如不尽快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未来的就业形势将不容乐观。
3)目前就业大户主要依赖于地铁公司等寥寥可数的几家单位,市场形势的瞬息万变和国有企业的体制约束使得本专业在实训、顶岗、考证、就业等环节处于被动,正在逐渐失去话语权。
鉴于此,若本专业增设“信息工程”方向,学生通过增强综合竞争力,可在地铁公司内部胜任信息化设备的日常维护等工作,也可在交通运输行业内地铁公司以外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口就业,扩大就业面的同时也可保证对口率。此外,本专业教师也可依托信息工程,实现多方面的资源共享,如拓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探讨订单培养等。
3 解决问题的办法
城轨运营特色专业建设的信息化拓展,本质是增设信息工程方向,继而建立起该方向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为:通过密切联系行企,从企业需求细化就业岗位,逐层反推课程体系建设、实训项目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实现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
实践基础 在基本思路的指引下,我校城轨运营专业信息化拓展的实践基础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1)依托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本专业在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等环节均已逐渐成熟[7],可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作为本专业信息化方向拓展的坚实基础;2)通过已开设了三轮的智能交通系统等信息化特色较强的专业拓展课,教师已初步掌握学生的兴趣点与专业知识难点,可合理把握新方向的突破口;3)深圳市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方向有大量可利用的企业资源,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内部均汇聚了上百家优秀的企业,可作为本专业的企业资源库;4)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通过与国内城轨运营专业信息化方向直接对口的企业频繁接触,更新了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思路。且本专业已与其逐步建立起长效的良性合作机制。
主要内容 基于上述思路和实践基础,城轨运营专业信息化拓展应解决的问题可细化为:1)城轨运营专业信息工程方向学生就业的主要企业和岗位群;2)由就业企业和岗位群要求的基本技能所决定的课程体系;3)与课程体系对应的实训项目及其具体实现和运作方式;4)目标就业企业群对该方向毕业生的考核要求与聘用模式。
在这四个问题的驱动下,信息化拓展的具体实施可着眼于下列五大方面的主要内容:1)搭建总体框架,制订培养方案;2)优化行企资源,关注需求动向;3)推进校企合作,完善课程体系;4)探索实训规划,明确发展思路;5)找准就业出口,力争订单培养。
技术手段 为保障上述主要内容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可采取的技术路线与手段有:1)加入深圳市轨道交通行业联盟、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等专业性团体组织,紧密联系行业内信息化企业,及时掌握市场最新需求;2)充分利用本专业现有资源,积极开拓行业内优质企业资源,不定期走访用人单位与潜在就业企业群,校企合作共同搭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3)充分进行企业调研,不断完善现有院内实训室建设。同时根据就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力争与部分重点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无缝对接。
4 结论
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的信息化拓展从本专业衍生出信息工程方向,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从地铁集团一枝独秀到行业内多家企业百花齐放,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与岗位群;从行业协会的高度制订培养方案,完善政校行企合作模式;从就业企业与岗位群中直接探索校外实训基地,促进订单培养稳步实现。预期将会在教学、实训、就业、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体现其应用价值。总之,城轨运营专业的信息化拓展势在必行,这一举措必将在未来的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简炼.地铁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赵时.轨道交通信息工程案例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年鉴(2010)[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仇海兵.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5]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色报告[R].深圳,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