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团队拓展训练方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 要:初中体育教学想要实现教学质量的强化,那么开展一定的拓展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拓展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其体育锻炼。首先针对拓展训练的具体内涵作了阐述,然后就初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渗透实现提出几点方法建议,希望可以对初中体育教师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体育;拓展训练;内涵;方法建议
拓展训练从其本质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既定训练内容之外的一些拓展项目。拓展训练的概念最初起源于企业管理,后来逐渐渗透到其他行业。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教学,那么对于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效果并不显著。在融入拓展训练之后,通过针对性、专业化的拓展,可以让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的进步发展。
一、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本质意义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当前在教育活动中,对于拓展训练的理解,普遍认定是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之外的拓展,即利用超出课堂的内容ρ生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教学内容是球类运动、田径和武术这几类,而新课标对体育教学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对这几个传统项目巧妙利用实行拓展训练,也可以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实际创设全新的项目实现拓展训练,以便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强化。
二、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现
1.构建拓展训练方案
要想将拓展训练切实渗透到体育教学当中,就一定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拓展训练的方法进行详细编制,确保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训练时能够有的放矢,不至于出现盲目教学的情况。构建拓展训练方案,需要从拓展训练目的、拓展训练项目、实施流程、活动评价等方面出发,详细完善地编制出具体的拓展训练方案。比如,在进行篮球项目的教学时,这一教学项目既要求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篮球技能,也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配合意识。篮球技巧可以通过课堂的篮球教学实现,而团队意识则可以通过拓展训练进行培养。对此,就可以编制详细的拓展训练防范,具体
如下。
拓展训练目的:培养学生团队配合意识,然后学生能够在篮球项目中加强团队配合,减少单打独斗。
拓展训练项目:小组绑腿跑竞赛。
拓展训练实施流程:先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从身高、运动能力以及团队意识等方面出发,将学生划分为4个小组。然后让学生横向排成一列,利用专门的绑腿用具将相邻学生的腿绑在一起。之后,先进行单组限时跑,规定距离,让每组学生轮流进行限时跑。在限时跑完成之后,再展开小组竞赛跑,让四个小组同时开跑,最先达到终点的小组获胜,对获胜小组与最后一名设定不同的奖励和惩罚。
活动评价:先对学生拓展训练的具体成绩作出总结,然后指出学生在拓展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需要点名表扬部分做得好的学生,以此树立榜样对其他学生形成激励。
2.拓展训练具体实施
在编制了详细的拓展训练方案之后,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实施拓展训练。方案编制是比较简单的,只需参考条件作出计划即可。而要实际实施则会面临不少意外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拓展训练时灵活应变。
比如,上文所设计的拓展训练方案,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所要实施的拓展训练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及绑腿跑的规则,确保学生理解到位。其次,在分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分组需求。再次,在开展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个小组的协调,尤其是一个小组在进行训练时,教会要督促其他小组进行热身或是原地踏步练习,避免其站在原地成为看客。最后,在实际训练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保护,避免在拓展训练中造成学生受伤。比如个别学生在跑的过程中出现了扭脚,这时教师应该即时暂停,让扭脚的学生退出,让其他学生继续训练。
3.拓展训练教学评价
在体育中进行拓展训练,适当的教学评价也是不可缺少的。针对上述的绑腿跑拓展训练,在完成小组竞赛之后,教师就可以展开训练评价。首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自评,主要是对竞赛成绩作出评价,同时要分析其中的具体原因。即获胜的小组要自己分析为什么能获胜,失败的小组要分析自己为什么失败。其次,在每个小组自我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总结归纳,从而得出拓展训练的核心思想,即团队配合,并且结合每个小组的成绩点明团队配合的具体效用。最后,教师要从拓展训练回归到篮球教学上,让学生明确篮球运动同样需要团队配合才能取得
胜利。
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现,需要教师从拓展训练方案编制着手,加强拓展训练的实施和评价,确保其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公司团建拓展训练方案范本三篇
公司团建拓展训练方案一
设计思路与原则
本次培训将按照团队组建—磨合—成长—成熟4个模块进行设计。
第一阶段创建营:寻找个人及团队激情根源打破成员内心隔阂设立团队核心;
第二阶段熔炼营:建立团队信任营造团队沟通平台化解团队冲突;
第三阶段挑战营:打破自我设限寻找团队潜能团队自我目标设定与突破团队协作配合;
第四阶段卓越营:允许将领导权交给其它人鼓励团队以外的联系容纳意见分歧打破常规。
培训流程
07:30-09:30【集合出发—前往****】
09:30-12:30【团队创建—打造卓越团队】
12:30-13:30【补充能量—午餐、休息】
13:30-16:30【景区游览—**特色体验】
16:30-17:00【总结分享—合影留恋】
卓越团队--创建篇
项目名称:破冰起航
项目介绍:破冰就是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激发热情与斗志。通过精心设定一系列的团队游戏认识自我,了解团队并快速融合在团队之中。
团队建设: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学员平均分配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男女比例均等、互相熟悉姓名。主动寻找自己的团队,快速进入状态。
卓远团队--熔炼篇
项目名称:激情百分百
项目介绍:这是一个以团队为中心的组合竞技项目,项目包括:鼓动心声、不倒森林、管道传球、激情节拍。各小组,通过完成4个激烈有趣的团队项目,考验每个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沟通协作能力。
培训目标:在大家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达到可能的成功效果;时间一眨眼即将过去,一项任务都很难完成,何况四项呢?那就来体验一下团队的力量吧!我们不但能够完成,而且比想象的还要成功,来体验一下挑战的刺激吧!一切皆有可能!让你的想象变成现实,让你的思想变为行动---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卓越团队--沟通篇
项目名称:急速六十秒
项目介绍:在一个限制区内(封闭的环境)放置了30张未知的数字信息;各组成员的任务是在四次进入限制区的机会,每次60秒的时间内把场内一个绳圈内1-30的数字信息卡片按照依次全部的要求交给培训师;限制区内只允许一名队员活动。
培训目标:
1、体验高速度的配合,体验团队成功的极大喜悦;
2、团队内合理分工、有效计划、强大的执行力;
3、团队的智慧是个体的差异,只有能将个体的不同
4、聚在一起,这些差异将给团队带来极大的智慧;
5、竞争不是目的,双赢可能才是最佳的选择;
卓越团队--挑战篇
项目名称:龙舟竞技
项目介绍:龙舟竞技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浓郁的汉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培训目标:要求队员之间要相互信任,并合理利用信息进行团队协作与配合,提高队员组织、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和技巧。
卓越团队--娱乐篇
自由骑马:圈内骑乘
动物观赏:马、骆驼、鸵鸟、奶牛、梅花鹿、小白兔、山羊、山鸡、孔雀、野鸭等。
水上活动:水上自行车、小天鹅、水上飞索、单人皮划艇、水上飞碟、快艇、水上竹筏等。
射箭飞镖:男士弓、女士弓、飞镖、飞盘、斗牛机、打气球等。
卡丁车:赛车手的前身,体验F1的飚车感觉。
协力车:考验人之平衡性与协调性。
各种球类: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排球、网球等
康乐活动:卡拉OK、手动足球、台球、象棋、围棋、麻将、飞镖、投篮机,WII电子游戏等。
公司团建拓展训练方案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员工是一家企业基础,是一家公司的基石。此次,**户外大本营特别为**单位职工策划了一场户外拓展训练活动方案,达到增强团队凝聚力,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
活动主题:凝聚你我,打造“赢”团队
活动目的:通过这次团建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改善部门之间的交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参与人员:各部门成员
活动地点:**田园农庄、**岛**农庄、**农庄、**果蔬、**农庄
活动流程:
8:00-9:00集合前往活动基地(自驾或大巴)
9:00-9:30破冰起航,热身分组,活跃氛围
9:30-10:40拓展项目:无敌风火轮。考验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建立集体节奏对团队的重要性,个人与团队的默契度。
10:40-12:00拓展项目:毕业墙。自我管理与定位,帮助他人进步和成长,甘于人梯的精神,团队配合与协作
12:00-13:30在农庄用餐及午后休息
13:30-14:30拓展项目:勇闯雷区。增强自信,挑战自我,坚强的韧性和毅力是关键
14:30-16:30四项娱乐活动:真人cs、射箭、划船、新奇车
16:30-17:00活动总结,学员分享,合影留念,开心返程
公司团建拓展训练方案三
课程心路: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设计,每项活动对受训者的心理承受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再通过专业培训师的引导,达到熔炼团队、完善人格的积极作用。
行程安排
08:30—09:30集合,前往****拓展训练基地
09:30—10:30破冰热身活动目的:初步形成团队气氛
10:30—12:00共同进退、*行万里,活动目的:团队分工,团队创新,沟通,团队协作,团队承担,步调一致
12:00—13:30午餐休息。(色香味俱全的中餐,十人一桌,九菜一汤)
13:30—15:00热身游戏,高空断桥,活动目的:潜能开发,突破与挑战
15:00—16:00穿越电网,活动目的:团队凝聚力打造
16:00—17:30毕业墙,活动目的:团队凝聚力打造,团队承担,生死与共,企业团队感恩
17:30回顾总结、发表感悟,合影留念。带着一天最真实充满幸福的记忆,快乐的心情启程返回!!!
关键词:民族观教育 人际交往训练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69-01
1 研究的目的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普通高职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据一定比例,民族观教育是此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与民族类院校相比,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又较少,民族观教育相对不受重视,教育方式、方法也不够灵活。同时,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素质与本科类院校相比又存在着一定差距。民族观教育形式切忌单一、死板,需要建立更有趣、更灵活地教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正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类院校。在该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有“抱团”现象,尤其是预科一年期间,与汉族同学交往较少,小型冲突时有发生。冲突的表象是民族问题,表象之下其实隐含着民族观问题、人际交往心理及技巧等多方面的问题。为减少少数民族与汉族同学的交往冲突,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促进民族和谐,进行民族教育观及大学生人际交往训练是必要的。
2 研究的理论依据
有学者提出,民族观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同属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民族意识控制。还有学者系统的提出了“民族意识控制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民族意识,是民族问题和社会控制的中心内容。其中就主要包括了对民族知识的认知和决策意念。同时,有学者认为民族观教育也就是一种民族认同、民族意识内化的过程。
人际交往训练,作为团体心理咨询的形式,主要的理论依据有学习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人际交往理论、人际沟通理论等。其中学习理论,尤其是行为派学习理论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交互作用,观察学习不等同于模仿,具有认知性。
故从某种角度说,民族观教育和人际交往训练都是一种意识内化的过程。用人际交往训练方法将民族认同、民族意识与个人行为、个人意识结合起来,改变民族交往中的认知方式,无论是人际认知还是民族认知。
3 研究的训练方案
3.1 训练方案的目标
由于人际交往是存在一定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所以交往的个体必然在交往之前就必然需要一定的情感和心理准备。在存在民族差异的人际交往中,民族意识和民族情绪便成为影响到个体交往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交往训练的一大任务便是使参与成员理解民族情绪、民族意识对自身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有一定的影响,帮助参与个体做好心理上的接纳准备。
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是人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事物的过程。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学生民族理论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外部环境和学校内部生活接触老师、同学的过程,即概念形成的过程。所以人际交往训练的另一项任务就是使参与成员在民族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民族融合性的认知方式。
3.2 训练方案的内容
本次训练活动计划安排4次,每周1次,每次预计1个小时。第一次训练包括热身活动“大风吹”、主题活动“滚雪球”和“同舟共济”;第二次训练包括热身活动“我们一定是最棒的”和主题活动“团队建设”、“大脑结构图介绍”;第三次训练包括热身活动“心有千千结”和主题活动“信任背摔”、“飞越黄河”;第四次训练活动包括主题活动“定向越野”。
3.3 训练方案的实施
随机抽取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班级4个,共192人实施前测。测试问卷为自主编写问卷《民族观调查问卷》及《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问卷》,根据问卷所得总分及关键题得分筛选出有同质性问题的学生40人,分成实验组20人、对照组20人。实验组20人参与四次训练活动,训练活动完成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计40人参加后测,使用问卷同前测。测试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两次的问卷得分进行整理录入,使用spss20.0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4 研究的结果结论
使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前后问卷得分差异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样本小。研究组参与人员较少,所以在选择被试和实验组上就有很大限制,不能选择大样本进行研究。在拓展活动训练中,指导教师只有三人,所以只能选择小样本进行研究。这对数据的回收和分析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使用spss进行分析的时候,小样本的前后测T检验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检验分析结果显著性不高。结果不显著的另一原因是交往训练次数少,四次拓展训练导致实验的深度和持久性只能显现较为细微的效果。
数据分析结果并不显著,但实施过程中在每次主题活动后的分享会上,大部分参与学生表示内心有所触动,对团队协作和与他人交流的方式有所感悟,并十分希望再次参与此类活动。组织者通过切身观察,发现部分学生随着参与时间的推移和次数的增多,参与训练活动时情绪和态度有明显变化,从被动到主动,从话少到热情。
该研究的不足主要在于,作为研究主要内容的训练活动,其项目不够丰富、时间不够持久。对参与学生的追踪调查不够全面,未对训练以外的生活学习进行干预,不能形成立体教育系统。
参考文献
[1] 赵小青.大学生交往能力的训练[J].思想理论教育,2004(10).
[2] 姜艳.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科教文汇,2008(9).
[3] 张改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7).
[4] 王红丽.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训练方法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01(12).
【关键词】高校篮球训练结合拓展训练探讨
拓展训练是一种新的训练方式与学习方法,主要目的在于磨练人们的意志、完善人格,增强其团队协作意识。由于篮球运动也是一个尊重个人与团队相结合的运动项目,高校篮球训练结合拓展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与拓展训练相结合,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信任度与默契度,对于提升篮球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篮球训练结合拓展训练的实际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在篮球运动中比较重视团队协作和配合,传统的篮球训练比较注重体能与技术,训练方法较为单一,而容易导致学生丧失积极性。而高校篮球训练结合拓展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在促进其提升篮球技术的同时,提升战术配合能力。其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高校篮球训练结合拓展训练,是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人训练方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篮球运动潜能,弥补其不足,认清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团队不断融合。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篮球意识,磨练学生的意志力,让其不断取得突破与成长,从而提升综合素质水平。再次,促进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高校篮球训练结合拓展训练,然后在综合运用高效的篮球训练场所与设备,学生实现篮球技术与意识的提高和发展,不仅可以改善篮球训练中的不足,还能够促进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为篮球运动提供技术人才。
二、高校篮球训练结合拓展训练的具体应用
1、拓展训练包含着较强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
高校篮球训练结合拓展训练,拓展训练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其开展过程与训练项目都具有良好的计划与合理的组织,拓展训练项目所使用的场地也是安全的,并且拓展训练会进行有效的训练准备工作,其内容都是认真筛选和策划的,通过多次成功的案例才运用到实践中,安全性较高。在拓展训练中,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往往会在训练基地上进行,其安全指数较高,学生可以放心参与训练。另外,在不少拓展项目中,都无需用到大量的器材与设备,项目的开展与实施过程较为简单,并不是特别复杂,而且其适应性与灵活性都较强,篮球训练也可以很好的融合到其中,能够互相配合,提升学生的篮球技术与意识。所以,高校篮球训练与拓展训练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十分符合高校篮球训练的需求。
2、拓展训练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高校篮球训练结合拓展训练,从表面上看,拓展训练主要就是一些活动或游戏的开展与实施,其实拓展训练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而拓展训练中的活动与游戏都是有目的性的,具有针对性的设计与开展,其目的在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包括训练篮球技术和提升篮球运动意识。部分拓展训练项目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融入篮球训练,通过比较有趣的活动或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解决活动或游戏中的各个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与游戏中感受到快乐,还能够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与素质,对于提升篮球技术也有重要意义。
3、高校篮球训练与拓展训练结合具有挑战性
高校篮球训练与拓展训练相结合,根据拓展训练的特点,在篮球训练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突破性,能够很好的将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提升其综合素质,将单一枯燥的篮球训练进行优化和改善,让学生接受到较为新颖的篮球训练模式。篮球训练与拓展训练的结合,虽然增大了训练项目的强度与难度,但是在训练过程中比较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以及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挑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品质。同时,在高校篮球训练中融入拓展训练还具有合作性,学生在具体的训练中通过团队配合与协作,来完成训练项目,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展现出每位学生的潜力与天赋。另外,这一模式还具有自我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参与训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在篮球训练中,教师主要是组织和引导,帮助学生在完成训练项目知识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使学生认清自我,逐渐完善与进步。
4、高校篮球训练结合拓展训练符合社会发展
高校篮球训练与拓展训练结合,不仅可以继承传统的篮球训练精华,还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篮球技术与战术配合融入到拓展训练项目中,帮助学生在完成训练项目的同时,培养其刻苦训练、团结拼搏与作风顽强的精神与意志,并且突出攻守兼备、内外平衡与快速灵活的能力。同时,通过篮球训练与拓展训练的结合,运用分组完成训练项目,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沟通,针对一些高难度的训练项目,学生之间通过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和互相帮助来实现完成,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篮球技巧的掌握与学习,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从而形成一个较为融洽的团队关系。而且,在训练中不少项目都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一些较为困难的项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与恐惧,战胜自我,最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篮球训练中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符合新时期的需求与发展,对于学生的积极成长来说具有重要训练意义。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篮球技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体质,对其心理素质与团队意识等都有极大的帮助,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身心的投入到篮球训练中,为国家的篮球运动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松涛.高校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5,05:30-31.
[2]李博.高校篮球教学中拓展训练的有效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05:54+56.
关键词:拓展训练 过程管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227-02
拓展训练从它诞生到现在,风靡全球50多年而长盛不衰,已逐渐形成一种和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相辅相承的体验式教育模式。我中心为了更好地发展创建特色培训,自2004年引入拓展培训项目,筹建了“启新拓展“基地。在我中心参加拓展培训的有:中国工商银行南阳分行、郑州燃气公司、邓州市电业局等单位及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做为一名拓展培训师,笔者就拓展训练目的、过程及培训效果保持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拓展培训的过程及作用
首先从以一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拓展训练的意义:对于个人来讲通过拓展训练的各个环节学习者可以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沟通能力克服心理惰性,增强战胜困难的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在行为和思想方面突破。对于团队,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加强小组的相互信任,提升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使整个团队能够更为融洽的进行合作,并鼓舞学习者积极的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于企业来讲拓展训练就是一个温情管理平台这些温情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凝聚员工的企业精神,减少员工的可能性流动,增强团队的稳定和员工归属感,事业向心力,从而赢得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拓展训练的本质魅力是什么呢?说到企业培训人们通常会想到各类文凭培训取证或各种MBA的培训班。实际上知识和技能都是有形的资本而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动手能力和意志的坚定往往比书本上的知识更为有效和使用,同时,如何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你身上,而你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而力量,怎样才能弄清,您与他人的沟通和信任到底能深入到什么程度,这些,就是拓展的真正意义。拓展训练由此应运而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训形式。
在从事几年的拓展培训工作后我深刻的发现,要想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不仅需要培训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广泛的知识面,整个培训的前期调研,培训实施,回顾总结等环节联系紧密都是不可或缺的。下面就以上问题简单的阐述。拓展培训必须遵循的学习圈: 体验――分享――交流――回顾整合――应用(循环往复):
体验:此乃培训过程的开端。参训学员投入一项活动的过程中完全是自己做,培训师不做示范或讲解。
分享:有了体验以后,参训学员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队友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
交流: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他队友探讨、交流。
回顾整合:是要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具体做法:对所有学员顺利完成任务给予鼓励;努力让每一个学员都发言,对于每一个学员的发言都应该予以充分肯定;注意不成功学员的表现,注意表现突出的学员;让学员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引导学员从项目中体会出深刻道理,所有道理应该是通过学员自己悟出来,而不是培训师“填鸭式”的讲授;注意培养学员的团队学习精神,要求每个学员自始至终保持对活动的参与;可以引导学员对其他学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培训师担当的角色及能力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培训师要全程参与拓展训练项目的各个环节,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应担当起导演、催化者、主持人和现场管理者的多重角色,作为拓展训练项目的真正实施者,通常对拓展训练师的要求较高,既要熟悉器械、场地,又要具备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及培训技术、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师在进行缜密的课前准备,拟定拓展训练方案的时候,至少准备一套备用方案来应对拓展训练课程实施时出现的变化,如自然的因素的影响培训过程中突然下雨,送配方培训人数与先前的较多或较少等意外发生的情况。培训师要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此外,拓展训练中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在培训步骤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体验式培训”的特点。如开始的破冰、热身是让大家在欢快的活动氛围中彼此更加了解熟悉,培训师在此担任的角色是组织者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及应变能力;“空中单杠”是要学员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个人项目,当学员站在8米的高空恐惧时,培训师此时的角色不仅是保护着更是引导者,培训师巧妙地语言和鼓励的话语能激励学员克服恐惧的心理,从而挑战成功;“信任背摔”就是要让队员们首先体会到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和真诚及换位思考,此时的培训师不仅是组织者还是引导者,还要注意保护学员的安全等责任;在天梯这项活动中更能体验的是合作与付出,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整个训练过程中各项内容,环环相扣不宜或缺,而且要在整个训练全面而细致的科学管理过程中,拓展训练的培训师在培训实施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启迪性原则、参与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严格性原则。
三、培训过程的精细管理,更有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
将管理职能贯穿于训练前和后以及整个训练过程中。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注重训练过程中的管理;另一方面,不仅仅只注重拓展训练本身,还要关注训练前的调研、沟通以及训练后的强化等工作。对于受训单位前期的调查和有效沟通,通过了解受训者基本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培训计划;培训效果测评表。根据前期调查得到受训方的基本情况,由资深拓展培训师对该组织的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出训练的设计方案。确定培训的重点项目和常规项目,以及培训工作的重点;确定本次培训需要进行的课程设计;确定培训计划和培训预算等。与送陪单位负责人进行面谈或电话联系等方式,进一步确认培训需求、签订协议,准备培训。培训师在刚组建团队时要有严格的纪律,拓展训练机构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精细的培训流程。
四、拓展训练效果的持久性
训练效果短暂,难以持久。就培训而言,效果的巩固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拓展训练培训的后期强化没有跟上,造成了学员在“拓展训练课堂上激动,回到工作岗位上复原”的局面。怎样才能保持训练效果的持久性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拓展训练的核心概念,参训者对于拓展训练的认识不够,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参加培训的许多单位和组织对拓展训练的效果期望值过高,他们认为通过一天或几天的拓展训练就可以将团队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定位错误。长久以来,在企业实践中,人们都偏离了拓展训练的核心定位――“团队熔炼”,将五颜六色的管理概念包装在拓展训练身上,从领导力到高效沟通,从卓越销售到时间管理,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结果却让人们坠入五里云雾,搞不清拓展训练到底要带给大家什么。而又有甚者将拓展培训看作是娱乐项目玩玩就好的态度。其次培训项目单一没有创新,不管培训对象是机关干部、企业员工、还是学生,都是一个培训方案一成不变。这就将本该是技术含量高、针对性强、复杂脑力劳动的拓展训练,流于形式变为简单重复的体力活儿。训练中的管理是粗放式的不够精细化。以上这些这都是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课程设计和创意是拓展训练的灵魂,在企业的实践操作中,一个团队是不会参加两次雷同的拓展训练的,不仅培训地点需要每次不同,拓展训练的内容设计更是要不断更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常常被大家忽略的因素,那就是足够的时间。一方面,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企业希望用最少的投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培训回报;但这一切造成了拓展训练的效用低下,一个团队缺乏足够时间的融合、沟通、互相扶持,如何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呢?所以,拓展训练的时间也不宜少于两天。少于两天时间,人们将缺乏相互之间的充分交流和了解,缺乏共同面对困难所激发出的团队情谊。一天或半天的所谓拓展充其量只能起到散散心,娱乐大众的作用,与真正的拓展训练相形甚远。更谈不上效果了。拓展训练的效果只与深度有关,与次数无关。拓展训练不在多,而贵在精!一次震撼人心的拓展之旅足以让人获益匪浅,受用终生。
那么由以上几点得到一个结论:对于拓展培训要有正确的认识,培训项目要有所创新,需要培训的机构和受训的组织共同配合来完成。要有相对充足的培训时间。重复刺激,经常回放参加培训时的照片、录像或者音频资料等。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体验,将体验联系到工作中,引发出新的体验,进而使体验效果得以延续,这对于培训效果巩固也具有明显的作用。
五、拓展训练的前期沟通和调研需要做到细致周密
活动实施是过程管理的重要阶段,也是实现培训目标的中心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总结、反馈和回放是后期强化效果持久的保证,需要在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地反复进行。作为培训方与送陪单位及培训对象三者之间要做到目标一致,三位一体。整个培训的过程管理应该是严谨的、各环节是息息相关不可缺少的、互相促进的统一整体。
参考文献:
1.菲利浦・萨德勒.管理咨询:优绩通鉴(第2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众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评估.
论文关键词:拓展训练 过程管理 效果
拓展训练从它诞生到现在,风靡全球50多年而长盛不衰,已逐渐形成一种和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相辅相承的体验式教育模式。我中心为了更好地发展创建特色培训,自2004年引入拓展培训项目,筹建了“启新拓展“基地。在我中心参加拓展培训的有:中国工商银行南阳分行、郑州燃气公司、邓州市电业局等单位及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做为一名拓展培训师,笔者就拓展训练目的、过程及培训效果保持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拓展培训的过程及作用
首先从以一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拓展训练的意义:对于个人来讲通过拓展训练的各个环节学习者可以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沟通能力克服心理惰性,增强战胜困难的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在行为和思想方面突破。对于团队,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加强小组的相互信任,提升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使整个团队能够更为融洽的进行合作,并鼓舞学习者积极的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于企业来讲拓展训练就是一个温情管理平台这些温情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凝聚员工的企业精神,减少员工的可能性流动,增强团队的稳定和员工归属感,事业向心力,从而赢得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拓展训练的本质魅力是什么呢?说到企业培训人们通常会想到各类文凭培训取证或各种MBA的培训班。实际上知识和技能都是有形的资本而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动手能力和意志的坚定往往比书本上的知识更为有效和使用,同时,如何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你身上,而你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而力量,怎样才能弄清,您与他人的沟通和信任到底能深入到什么程度,这些,就是拓展的真正意义。拓展训练由此应运而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训形式。
在从事几年的拓展培训工作后我深刻的发现,要想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不仅需要培训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广泛的知识面,整个培训的前期调研,培训实施,回顾总结等环节联系紧密都是不可或缺的。下面就以上问题简单的阐述。拓展培训必须遵循的学习圈: 体验——分享——交流——回顾整合——应用(循环往复):
体验:此乃培训过程的开端。参训学员投入一项活动的过程中完全是自己做,培训师不做示范或讲解。
分享:有了体验以后,参训学员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队友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
交流: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他队友探讨、交流。
回顾整合:是要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具体做法:对所有学员顺利完成任务给予鼓励;努力让每一个学员都发言,对于每一个学员的发言都应该予以充分肯定;注意不成功学员的表现,注意表现突出的学员;让学员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引导学员从项目中体会出深刻道理,所有道理应该是通过学员自己悟出来,而不是培训师“填鸭式”的讲授;注意培养学员的团队学习精神,要求每个学员自始至终保持对活动的参与;可以引导学员对其他学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培训师担当的角色及能力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培训师要全程参与拓展训练项目的各个环节,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应担当起导演、催化者、主持人和现场管理者的多重角色,作为拓展训练项目的真正实施者,通常对拓展训练师的要求较高,既要熟悉器械、场地,又要具备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及培训技术、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师在进行缜密的课前准备,拟定拓展训练方案的时候,至少准备一套备用方案来应对拓展训练课程实施时出现的变化,如自然的因素的影响培训过程中突然下雨,送配方培训人数与先前的较多或较少等意外发生的情况。培训师要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此外,拓展训练中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在培训步骤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体验式培训”的特点。如开始的破冰、热身是让大家在欢快的活动氛围中彼此更加了解熟悉,培训师在此担任的角色是组织者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及应变能力;“空中单杠”是要学员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个人项目,当学员站在8米的高空恐惧时,培训师此时的角色不仅是保护着更是引导者,培训师巧妙地语言和鼓励的话语能激励学员克服恐惧的心理,从而挑战成功;“信任背摔”就是要让队员们首先体会到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和真诚及换位思考,此时的培训师不仅是组织者还是引导者,还要注意保护学员的安全等责任;在天梯这项活动中更能体验的是合作与付出,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整个训练过程中各项内容,环环相扣不宜或缺,而且要在整个训练全面而细致的科学管理过程中,拓展训练的培训师在培训实施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启迪性原则、参与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严格性原则。
三、培训过程的精细管理,更有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
将管理职能贯穿于训练前和后以及整个训练过程中。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注重训练过程中的管理;另一方面,不仅仅只注重拓展训练本身,还要关注训练前的调研、沟通以及训练后的强化等工作。对于受训单位前期的调查和有效沟通,通过了解受训者基本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培训计划;培训效果测评表。根据前期调查得到受训方的基本情况,由资深拓展培训师对该组织的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出训练的设计方案。确定培训的重点项目和常规项目,以及培训工作的重点;确定本次培训需要进行的课程设计;确定培训计划和培训预算等。与送陪单位负责人进行面谈或电话联系等方式,进一步确认培训需求、签订协议,准备培训。培训师在刚组建团队时要有严格的纪律,拓展训练机构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精细的培训流程。
四、拓展训练效果的持久性
训练效果短暂,难以持久。就培训而言,效果的巩固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拓展训练培训的后期强化没有跟上,造成了学员在“拓展训练课堂上激动,回到工作岗位上复原”的局面。怎样才能保持训练效果的持久性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拓展训练的核心概念,参训者对于拓展训练的认识不够,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参加培训的许多单位和组织对拓展训练的效果期望值过高,他们认为通过一天或几天的拓展训练就可以将团队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定位错误。长久以来,在企业实践中,人们都偏离了拓展训练的核心定位——“团队熔炼”,将五颜六色的管理概念包装在拓展训练身上,从领导力到高效沟通,从卓越销售到时间管理,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结果却让人们坠入五里云雾,搞不清拓展训练到底要带给大家什么。而又有甚者将拓展培训看作是娱乐项目玩玩就好的态度。其次培训项目单一没有创新,不管培训对象是机关干部、企业员工、还是学生,都是一个培训方案一成不变。这就将本该是技术含量高、针对性强、复杂脑力劳动的拓展训练,流于形式变为简单重复的体力活儿。训练中的管理是粗放式的不够精细化。以上这些这都是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课程设计和创意是拓展训练的灵魂,在企业的实践操作中,一个团队是不会参加两次雷同的拓展训练的,不仅培训地点需要每次不同,拓展训练的内容设计更是要不断更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常常被大家忽略的因素,那就是足够的时间。一方面,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企业希望用最少的投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培训回报;但这一切造成了拓展训练的效用低下,一个团队缺乏足够时间的融合、沟通、互相扶持,如何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呢?所以,拓展训练的时间也不宜少于两天。少于两天时间,人们将缺乏相互之间的充分交流和了解,缺乏共同面对困难所激发出的团队情谊。一天或半天的所谓拓展充其量只能起到散散心,娱乐大众的作用,与真正的拓展训练相形甚远。更谈不上效果了。拓展训练的效果只与深度有关,与次数无关。拓展训练不在多,而贵在精!一次震撼人心的拓展之旅足以让人获益匪浅,受用终生。
那么由以上几点得到一个结论:对于拓展培训要有正确的认识,培训项目要有所创新,需要培训的机构和受训的组织共同配合来完成。要有相对充足的培训时间。重复刺激,经常回放参加培训时的照片、录像或者音频资料等。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体验,将体验联系到工作中,引发出新的体验,进而使体验效果得以延续,这对于培训效果巩固也具有明显的作用。
一、了解企业,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
高校的产品是学生,客户是企业,所以大学生和高校应聆听“客户”的需要,满足他们的要求。
了解和融入企业,才能有效地解决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才能提高学生的适应性,才能最终解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当今企业,不仅需要理论型的通才,更注重实际能力的干才。一名优秀的人才应具备面的素质归结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1.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人
企业希望所招聘的毕业生既要有理想、有抱负又能脚踏实地、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不断进取。那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明确定位并且能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毕业生最受企业的欢迎。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2.品行端正态度谦和的人
要求就业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所有企业招聘员工的共同标准。很多企业在毕业生实习期间考察学生,更多的是看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曾撰文指出,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人都做不了,还能做什么!许多企业把“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作为选用人才的警语。
3.敬业笃实对企业忠诚的人
职业道德是企业最关注的,这是人才能否成为企业财富的重要内在品质。只有爱岗敬业、忠诚企业、具有事业心的人才能最充分的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出来,才能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从而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企业创造出好的效益。现阶段有一些刚工作的毕业生急于求成、情绪浮躁,频繁跳槽,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所以,爱岗敬业、对企业忠诚是企业对员工很重要的考量标准。
4.锐意进取富有工作激情的人
企业欣赏勤奋上进、开拓进取富有工作激情的人。一个没有工作热情的员工,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用说创造业绩了。企业在对外招聘时,除了要求求职者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还要看他是否充满自信,豁达乐观、富有工作激情。勇于实践探索、不断开拓创新的大学毕业生是企业看重的人才。
5.发现问题并善于解决问题的人
企业用人的最终目标是利益最大化,能发现问题并善于解决问题的员工对于企业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那些具有主动性、积极性、敢于提出问题和建议、善于解决问题的大学毕业生,往往受到企业更多的青睐。因此,是否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大学生说是最基本的,毕业生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能,同时还要善于观察、积极实践,主动地向有经验的员工学习。
6.具有团队精神善于沟通的人
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还特别强调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及合作精神。他们认为,员工具备团队精神,是企业和谐,提高效益的基础条件,也是企业立足市场争取优势地位的不二法宝。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全体员工能否团结协作,所以,企业特别注重员工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重视接口训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中,高校既是生产厂家,又是销售厂家,同时还是市场服务的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能否就业,表面上看是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问题,但实质上却是高等教育能否顺利步入市场、接受市场选择的问题。当前,相当一部分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教育理念诸多方面和市场脱节,和社会要求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市场需要的学生没有人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市场不需要”的局面。即使是专业对口的学生,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知识面窄、心理素质差、适应性弱、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问题。因此,高校应当明确自身职能,树立“就业是高等院校办学生命线”的理念,不断完善就业工作体制。所以,高校应积极行动起来,关注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关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重视大学生就业接口训练,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就业接口训练即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学生主体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设置一套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案,依照方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并对他们进行一系列富有个性化的辅导,使大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备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基本素质,以提高就业能力,以应对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
接口训练一方面要关注职业分析、职业标准、职业资格(社会功能),另一方面更要关注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人的个性(教育功能),其核心就在于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1.应注重职业教育的整体性。即高校教育应把专业知识教育和应用技能、社会职业活动融为一体,不能单纯的强调知识或技能,应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就要明确行业标准和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资质和职业素养。
2.要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定向性。即以社会需要为前提,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分层次地进行。第一个层次是基本工作能力,第二个层次是专业技能,第三个层次是求职技能的训练;从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方面,对学生职业选择的阶段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使其表达初步的职业选择或职业目标;采取行动奠定扎实的专业能力、训练一定的求职技巧以实现目标;获得绩效成就,并形成反馈环路,影响个人未来的职业选择的形成。
3.应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性。相对于学科体系课程而言,它是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而是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由此建立的接口训练课程体系应该由所谓“学科体系”转向“行动体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它强调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技术和专业理论不再抽象,而是企业、社会和个人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通过有效的就业接口训练,一是可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适应性,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实力。二是能有效的缩短大学生与企业的距离,为企业培养适应性强的合格员工。三是可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形象,提高其竞争实力,争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除客观因素以外,还有来自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诸如思想品德、综合能力、就业观念、求职技巧等。而对高校来说,要想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重要的是应当从学校内部寻找突破口,真正了解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实际上,新生一入学就已经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可是大多数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感到很茫然。有的学生进入企业后难以适应工作,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诸如职业道德、品德修养、人际交往等问题。所以,我们不仅要使大学生在校的四年里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尽可能的提供必要的条件,有计划地帮助学生从思想、心理、能力等各方面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将其培养成企业青睐的人才。
三、实施就业接口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要建立和完善就业训练指导服务体系。高校应成立就业训练指导机构,做到人员到位,由主管领导和经验丰富的专、兼职人员组成,成为就业训练指导的专家,他们即要有理论知识,也要有实战经验,尤其是对企业有全面的了解,能够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资金和必要的设施到位,有就业训练指导专项资金,有就业训练的场地和设备;制度保障,制定和完善确保就业训练指导顺利进行的相关制度,如:就业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
2.要以学生为本,实行全程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从大学生一进校起,就应围绕就业这条主线接受一系列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训练、教育和指导。学校应尽可能的提供必要的条件,有计划地帮助学生从思想、能力、心理等各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形成这样一种模式:对大一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职业思想教育;对大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大三学生进行综合的就业接口训练;对大四学生进行就业实习指导和就业观念教育。
3.要坚持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首先要编制一套科学有效、适合学生特点的培训教材,并注意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不断吸收新的理念、新的信息和新的方法;第二要尽可能的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就业训练指导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优化;第三要注意短期集中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按照年级、文理科和专业的不同特点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有效的辅导训练。
4.加强校企合作,联合打造合格人才。首先,高校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专业实训基地,且校企双方应当有专人负责相关事宜。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企业运作的管理机制、工作内容和程序,提高其对企业和社会的认知度。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实习中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工作能力、品德修养,发展潜力等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在实践中观察挑选出适合企业的员工,使学生无形中争取到就业的优先权,更重要的是可以缩短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周期。其次,选择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聘为高校的客座教授或就业培训指导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来学校开讲座,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对其进行有效的就业培训指导。再则,大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完成自始至终应结合毕业实习的全过程,由校企双方分别安排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素质,缩短毕业生日后对工作的适应周期,更快的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5.借助素质拓展训练的专业机构对大学生进行培训。素质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的、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点,培养学生树立明确的生涯目标、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热爱自然和服务社会的精神。这些品质和能力正是企业所需要的。目前,多数高校都没有专门的素质拓展训练场地、设施和培训队伍,高校可以借助社会上的素质拓展训练的培训机构为己服务,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纳入实践教学计划。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对策
拓展训练是将定向型运动同户外的运动进行融合,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户外锻炼体验。学生可以将在学校中学到的体育技能及知识运用到拓展训练中,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忍耐能力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及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拓展训练的内容具备定向性、独特的感受性及极强的互动性等特征,教学可以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顺利开展;同时因为拓展训练可以弥补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缺陷,其可以使体育教学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打造一支拓展训练教学的师资队伍
拓展训练本身具有专业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及水平,将拓展训练同体育教学进行融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发掘,精心设计,如此才可以确保拓展训练教学顺利开展。所以,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打造一支拓展训练教学的师资队伍。其一,要以体育教学改革为前提,借助科学的方法对教师开展培训,比如可以进行集训、自学等活动,增加学校体育教师的基础知识。在这期间,教师要熟悉拓展训练的含义及目标,使拓展训练教学正常开展。其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要定期检查拓展训练及学习情况,知晓拓展训练的组织方式、锻炼步骤、锻炼内容等,并依据学生的特点科学制订拓展训练方案,确保拓展训练教学高效开展。
二、对拓展训练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要突出拓展训练活动的科学性,并借助方法及多元的教学内容,保证体育拓展训练教学正常开展。拓展训练活动的设计要将提升学生的自我挑战意识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身心得到良好发展。拓展训练要将户外项目当作中心,比如“翻越毕业墙”“信任背摔”等。拓展训练的项目不但要展现出体育教学的目的,还要促进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提升,这其中有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只有将促进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当作锻炼目标,才能体现出拓展训练教学的整体价值。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忍耐能力的锻炼。忍耐能力的锻炼即对学生意志的锻炼。教师可以举行长跑比赛,在跑步期间使学生获得锻炼,使其收获最优的锻炼成效。教师还要适当对学生的爆发能力进行锻炼,如开展短跑练。总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拓展训练,一定要设计合理的拓展训练活动,突出拓展训练的价值,进而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三、合理使用实践型的教学方法
对拓展训练的内容进行设计时,要依据户外及户内的环境,借用模拟场景、体验型模式等方式开展教学。教学期间教师可以设计部分与管理、交流、协作有关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获得优良的体育教学成效。另外,由于学生的心理会被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等因素所影响,使其心理出现较大的波动,其中也不乏有一些负面心理,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所以,为了不使这些负面心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造成影响,在设计教学期间,教师就要依据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设计。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情况,对部分较为特殊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保证所有学生都可获得进步。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拓展训练对促进自我进步的必要性,使其配合教师完成学习,高效开展拓展训练。
四、制订合理、公平的评测制度
成绩的考评是教学管理中的关键部分,也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评价其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途径。对于户外拓展训练来说,合理、公平的评测制度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制订评测制度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以此提升其在学习期间的能动性,最终带动学校体育教学成效的提升。
五、结语
总之,拓展训练就是一种综合性强、锻炼强度较高的运动,把这一运动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另外,开展此类运动,可以促进学生获得全方位的进步。然而,当前国内拓展训练还处在初步阶段,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及教师做深入探究。相信今后开展体育教学时,拓展训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拓展训练;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38-02
0 引言
在当今迅速变化的社会中,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体育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贯彻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高校学校体育改革的大潮,拓展训练作为一项对促进素质教育和新大纲“健康第一”理念贯彻有积极意义的运动形式,理应步入高校体育课堂。
1 拓展训练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1 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也称为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战胜一个个的困难。它起源于二战时期的英国,当时盟军的舰艇和商运船只经常遭受德国潜艇得袭击。许多缺乏临战经验的年轻海员在炮火中丧生,但是在灾难中总有少数人能顽强地自救而获得新生。人们逐渐发现:那些幸存下来的海员并非因为他们身体强壮,而是因为他们心理素质良好,善于与人相处。针对这种情况,德国教育家库尔特· 汉恩(Kurt Hahn)等人提出了“拓展训练”的理念,并于l941年在英国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专门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巅峰。
1.2 拓展训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风靡全球半个世纪的拓展训练在1995年由原北京拓展训练学校(现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力先生引入中国市场,中国第一批受训人员新华社全体员工。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拓展训练行业不断发展,逐渐被列入国家机关、外企和其他现代化企业的培训课程。拓展训练进入西北地区也有七八年之久,目前陕西也有多家比较大的正规拓展培训机构(如西安蓝天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西安金舟咨询公司,西安彼岸拓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西安力为管理资讯有限责任公司等)。2001年底,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等中央有关部委联合推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之后许多高校也相继成立了各种素质拓展训练营。
如今,拓展训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通行、最科学、最有效的体验式培训方式。它是素质教育在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一个分支。它以利用大自然和人工创建的特殊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项目来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潜能,帮助企业增强团队活动力、凝聚力和创造性,达到提升团队生产力,提高团队绩效,帮助员工达到心态稳定开放,敢于挑战,富于创新精神,促进团队形成的综合目的。
2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2.1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时代背景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部分学生从小受到家长的娇惯、纵容,在倍受呵护的教育背景下长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时,缺乏自信,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在合作关系中更是团队意识淡漠,集体协作能力差。随着社会竞争和学习压力的日趋增加,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比例逐年上升。要想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团队精神和健康的体魄。而拓展训练在提升人格,磨练意志,增强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方面有着特殊功效。如果在高校体育课堂中适时开展拓展训练,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增强体育课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因此当代大学生很有必要进行拓展训练。
2.2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
2.2.1 拓展训练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 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把原有的仅限于大学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将体育活动与社会、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拓展训练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拓展,是体育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是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探索,也符合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
2.2.2 拓展训练有利于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生活和学习都比较顺利,缺乏困难的考验,意志力相对薄弱,一旦受挫,会极大地打击他们,以至于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而在高校所设置的拓展训练中,可以使每一个参与者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念驱使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磨练他们的意志,从而迸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强大力量。
2.2.3 拓展训练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养成了一些任性、孤立、自私等不良习惯。在拓展训练中,一些团队协作项目(例如信任背摔,穿越电网等),不仅有语言上的交流,身体上的接触,还有心灵上的沟通,通过参与拓展训练能让大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相互信任,团队协作的魅力。
3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实施对策
3.1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项目设计 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的拓展训练课与专门拓展训练机构有所不同,在设计训练方案时,应该主要借鉴拓展训练的先进培训理念和一些好的培训项目,但不能简单地照搬拓展培训机构的常规课程模式。高校的拓展培训项目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以户外场地训练项目为主,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设置水上项目和野外项目。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许多简单便于操作的拓展游戏(如雷阵、盲人摸号、信任背摔),可直接安排到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去,体育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一些情景,使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有机结合,用拓展训练的内容、手段改进当前体育教学枯燥的组织形式,使体育课更加生动,活跃体育课堂气氛,推进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3.2 高校拓展训练的具体项目 高空项目包括巨人梯、高空断桥、高空漫步、空中抓杆、泸定桥、天使之手、空中相依、高空绳网、软梯、合力制胜、绝壁逢生、高空天平、高空独木、缅甸桥、极限攀岩等;场地项目包括穿越沼泽、穿越弯桥、巧过网阵、人生棋盘、信任背摔、模拟电网、有轨电车、移花接木、罐头鞋、金字塔、梅花桩、孤岛求生、盲目障碍、礼让通行、齐心协力、奇宝奇兵等。如果条件允许,高校还可以开设水上项目和野外项目。水上项目包括游泳、潜水、跳水、划艇、赛龙舟等;野外项目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长城跋涉、野外定向、滑翔、野外生存等。高校可以把拓展训练课作为选修课,利用周末在高年级展开拓展训练,合理安排课时与内容。
3.3 高校拓展训练的场地和器材设备 拓展训练项目所需要的场地比较简单,它不需要标准的田径场,只要有一片空地就能开展拓展训练。只有像高空项目需要专门的场地,但它的建设成本也不高,只需建12米的钢架,在其8米处设置具体的设施即可。在拓展游戏中需要的许多器材并不需要购买,都可以自制,有些项目基本上不用器材,比如信任背摔项目。与其他体育器械相比,拓展训练所用的器材简洁紧凑,功能强大,节省空间,适用性强,便于快捷安装,同时,科学的组合也节省了器械使用,节约了体育器材的开支。
3.4 高校拓展训练的师资队伍建设 拓展培训师是拓展训练课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在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高校体育教师完全可以胜任这一角色,但是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师没有拓展训练的经历,因此在开拓展培训课之前必须对师资进行培训。体育教师应该通过学习有关资料,了解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和内涵,掌握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到正规的拓展训练营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了解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训练过程和组织方法;在初步了解之后,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将社会上拓展训练的方法与体育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
3.5 高校拓展训练的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高校拓展训练课课程模式主要包括:前期分析——课程设计——场景布置——挑战体验——分享回顾——提升心智——改变行为。拓展训练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可以作为选修课,也可以作为必修课。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先考虑将素质拓展作为选修课进行试点教学,等时机成熟之后再进行全校推广,作为一门必修课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这种体验式的教学中受益。
3.6 高校拓展训练的经费来源 高校可以向政府有关教育管理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用于高校拓展课场地建设及师资的培训。高校自身也可以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拓展训练课的启动资金。另外,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高校的拓展训练场地,也可以对外开放,利用寒暑假对社会人士做培训或把场地对外出租,以尽快回收资金。
4 高校开设拓展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4.1 高校拓展训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拓展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拓展训练中必须对安全问题引起重视,时刻保持警觉。在训练期间,所有活动均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实验,必要的安全保护器材不能缺少,项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危险因素,并由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严格地依照安全程序指导和监控活动的全过程。
4.2 高校应健全风险保障制度 一方面,高校应在拓展训练课上设置医疗应急机制,处理一些擦伤、撞伤、扭伤等意外伤害。另一方面,各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人身意外险或各种意外伤害风险,万一发生意外状况,也可得到赔偿。
5 结束语
传统的体育课程在其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已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拓展训练课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新模式,是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它不仅顺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代大学生自身的迫切愿望。因此,在高校进行拓展训练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洪峰,李世昌.试论野外生存训练对大学生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2003,(1).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33.
[3]潘胜.普通高校实施拓展训练课的必要性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1).
[4]庞元宁.体育课程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摘 要 当今社会,高校体育教育已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同时也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起到了重要的塑造和培养作用。学生抗压能力的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建立,这些都依赖于高校的体育教育。拓展训练是形成这些优秀品质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大学体育中融入拓展训练的课程,既是这个社会的发展的趋势,又是体育教学的另一种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 高校体育 拓展训练 作用 意义
一、拓展训练概述
拓展训练的起源可以追溯于二战期间的英国,是其为了培养战争人才所创立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行拓展训练的目的开始发生了变化,并且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应用。而现如今我们所指的拓展训练,是一种在这个时代颇受欢迎的学习和训练方法,在一种体验中达到个人能力和认知的提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参与者的团队意识和不断拼搏进取的精神,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体育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必要性及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当代高校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他们更追求当下流行的,富于挑战性,娱乐性强的体育项目。同时又希望在完成这些项目的同时,达到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他们更希望能将体育与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拓展训练,便能达到学生的这些要求。拓展训练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将趣味性带入到了体育的课堂之中。使学生们在完成一个又一个训练项目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了解决困难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现阶段,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中基本没有对拓展训练的设置,甚至于教师对拓展训练的内容及作用的了解都是极少的。因此要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很好的融入拓展训练,就要首先对教师自身进行培训。高校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对于拓展训练的相关理论以及其训练的目标有所了解,对训练项目的内容及主体有所掌握,做好深入的理论研究。然后实地调研,了解拓展训练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理论的指导,深入研究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将四者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思考,设计出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案。现如今由于还没有开展过拓展训练课,所以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都没有可以直接学习的参照物。在师资上,硬件配置上、课程内容设置上、拓展训练中的教学管理上,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更需要体育教师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努力,充分的利用内部以及外部资源服务于拓展培训。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的作用及意义
(一)实现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单一且学生的接受性不强,使得学生对体育教学越来越没有兴趣,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改善体育教学体制,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拓展训练的内容和形式,适合现代体育改革的要求,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深得同学们的喜爱,在实践之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拓展训练其特点具有内容的丰富性,授课形式比较灵活、实践的方法多种多样,拓展训练的目的是在训练中提升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团体协作能力。当代高校学生都是在家长的细心呵护下成长的,虽然具有很强的学习知识的能力,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却很薄弱。拓展训练可以弥补学生这方面的不足,在训练中让学生意识到尊重和关爱他人,与别人合作才能共同完成目标,一同分享成功的感受和失败的彼此鼓励,给学生一个共同奋斗的经历,增强彼此的信任,体会个中滋味。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人才应具有的优良素质。学生是民族未来的脊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想在教育中尤为重要。拓展训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激发个人的潜力,创造条件和机会为实现其目标做努力。给学生提供了这个一个空间和契机,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增强。
(四)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为人才的重要条件,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人才的综合素质。拓展训练正式提供了这样一个成长平台,让学生尝试不同以往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面对困难时,学会克服恐惧,调控内心的想法,协调和外界的各种关系,在一次次的自我挑战中不断的突破自己,养成果敢,坚韧的性格。学生在拓展训练中,不仅提升了自己,也懂得了为他人着想,体谅和理解他人,从而会使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更和谐,也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四、结语
在高校教育中引进拓展训练课程,相比较以往的大学体育教育,有很大的创新性和突破性,是一种体育教育的改革,也将对以后的体育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推进现代化的高校体育教育事业。使体育教学由以往的单一形式,转变为内容丰富,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体育教学的功能更具有广泛性,特别是竞争压力巨大的今天,身体建设、内心建设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加重要,充分体现了育人的作用。
总之,由于拓展训练自身具备所具有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必将在未来体育教育事业中迅速崛起,它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进步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的推广是时展的必然。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应把握住体育教育发展的脉搏,适当合理的运用这一项目,深化我国的高校体育改革事业。
参考文献:
[1] 吴秀美.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运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报.2007.22(2).
1.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是规划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前提,是保证专业课程教学准确对接职业岗位的重要环节。以辽宁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为具体参照,经过反复调研和具体论证,专业建设团队成员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岗位分布情况,将本专业人才培养职业目标定位于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三大职业岗位,具体对应七个典型职业岗位。通过各岗位工作任务与过程分析,我们得出相应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并以此作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依据。2.培养模式探索。专业建设团队成员依据上述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并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探索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社会主导、校企结合、素能并举、多证融通”。它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就是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第一学年由学校培养,主要学习公共领域课程和专业基础知识;第二学年以心理专业的技能培养和教师素质的综合训练为主,以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开展体验式学习,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领域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入教学领域;第三学年是由社会培养,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顶岗实习。
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专业建设教学团队进行更科学的课程优化与设置,并逐步进行动态调整与完善。1.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建设团队成员结合当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将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程计划做进一步的修订,努力构建以“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等为模块的课程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建设的具体实施。通识类课程以人文素质课和文化基础课为主,专业类课程以提升教师素质和掌握心理基本理论、心理辅导技能为主,拓展类课程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学习专业技能。2.核心课程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以心理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需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蒙台梭利职业资格考试等职业技能培训内容适当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本专业适时改进课程计划,结合课程建设的实际,将部分课程即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心理咨询与辅导、团体心理活动设计等列为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
三、完善专业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解决心理困扰、优化心理品质的教学总体目标,广泛采纳其他多所高校的优点和长处,通过整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建设。1.教材建设方面。专业团队成员在一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扰为主线、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原则,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材改革做了大胆的尝试。具体说来,本专业选定的教材主要有三类:(1)自编教材。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教学团队教师经过多年积累,编写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主干性教材。另外,本专业还采用几本由主讲教师主持或参与编写的高等教育系列教材《心理学》、《心理学学习指导》,配合课程的课堂教学,以保证教材既符合专业教学的特点又有比较全面的知识面。(2)辅助教材。第二类为辅教材。作为学生的课外辅读物,我们向学生推荐心理健康教育书籍10余本(如《舌尖上的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图片20余张、心理测试问卷5套(如心理健康测试、记忆力测试)以及《星星的孩子》等十几部优秀视频资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推荐教材。以我系图书资料室、心理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等为依托,为课程教学向课外的延伸提供了良好条件。专业建设负责人组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编排习题手册、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方案、心理实验操作手册与实习指导讲义等资料,并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教学内容方面。专业教师紧扣社会脉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力求加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在实践中及时添加和更新教学内容,以探索教学结构的不断创新。(1)课标及其教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基础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人际关系心理学等心理健康教育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及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写,并按照课标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各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方案。(2)教学课件习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发展,最大限度达到资源的共享,专业建设团队成员着手进行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库的建立,现已初具规模。同时,团队教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心理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标准、心理实验手册等多个方面相关材料的编制,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性教材。
四、调整专业教学方法
关键词:毕业生 素质拓展 就业创业
1.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是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普遍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目的,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科学规划、个性化培养和综合性开发的训练。素质拓展训练可丰富毕业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毕业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拼搏奋斗精神,最终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拓展训练是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迫切需求,也是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民办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2.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2014年创业大学生人数比2013年增加了超过3成,今年,又有48万大学生在工商部门登记创业,比去年多了12万。民办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放在今年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发挥市场作用、着力改革创新,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力争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比例双提高。
在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2014年至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提升创业能力,帮助和扶持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民办高校要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教育,通过以下措施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2.1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
创新创业类课程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基础,属于通识性教育。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有效载体,因此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关键。我国大学创新教育较多停留在对创业计划和就业层面的指导上,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足,而“创业计划大赛”和“科技创新项目”等多为临时性的安排,并未采取规范性的课堂模式,很难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从这个层面讲,创新创业类课程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整个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基础层,是实践层的有效支撑;同时从实践的角度看,它又是比当前惯常采用的创业计划大赛等更规范和更高层次的形式。总体来看,创新创业类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指:民办高校有计划地位培养毕业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所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
2.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类教育体系应包含基础层、引导层和实践层三个方面。其中,前两个层面属于课堂教育,第三个层面为实践能力培养。基础层的课堂教育指的是“创业管理”、“创新管理”等性质的课程;引导层指的是带有导向性的课堂教育,比如“风险投资运作”等具有强烈创业导向性的课程。部分民办高校已形成一些成熟的创业培训模式,如“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IYB”(改善你的企业);民办高校毕业生可选择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并可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以提高创业就业能力。
2.3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好一批实训实践基地。同时建立成果和学分转化制度,实行弹性学制,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资助创新创业项目。民办高校首先在课程设置和专业上要进行调整,要积极开创性的开设创业指导课程,聘请创业导师;其次要推动高校建好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实践基地,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再次要改革教学管理,允许学生休学创业;最后再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基金。
3.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素质拓展训练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中心环节,是大学生能力和素质实现和获取的有效途径。这个环节关键是要梳理和构建我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训练项目,让每个学生能够按照个人需求,自主选择、合理排列,形成符合特点、张扬个性的素质训练方案。
3.1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民办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指导,帮助毕业生建立就业目标,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素质拓展训练,积极开展各种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训练,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其他有益于提高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活动,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条件。毕业生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实行学分制,进行量化管理。民办高校的素质拓展训练应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即课内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参加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组织的“第二课堂选修课”和“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取得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不仅达到极拓展自身素质目的,还可以提升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民办高校完备的素质拓展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
3.2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团队意识的培养
团队协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示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团结就是力量。在拓展训练,团队协作意识及精神总是运用得淋漓尽致。比如:过雷区、过电网、越障碍、过独木桥和珍珠岛任务,这些项目都不再困难,关键就是要运用集体的智慧,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将每个人的力量集中到集体中,共同完成每一项任务。这些项目主要是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还有水上训练(扎筏求生),它的训练项目是积极参与、合作的团队精神。其成功的基础是合理的安排活动,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一切行动听从指挥,有全局观念、协作意识,积极投入并有必胜的信念。
3.3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增强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和理念,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科学规划、个性化培养和综合性开发。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在社会中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关键词 职业指导 工作单元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41
Abstract Career guidance of college experimental teaching base is the support and platform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uide th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urrently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curriculum into the symbol of the new stage, it is because the new, so need to be innovative and pioneering in many way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base unit, hope to be helpful to this topic.
Key words career guidance; work unit; professional ability
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是集教学、训练和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实验基地,它的基本职能是:“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强化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指导与职业培训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促进就业和探索学校职业指导的新经验”。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的建立可以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①强化职业指导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高大学生就业的质量和就业率。
1 职业指导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
根据《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课程的要求,结合大学生就业的特点,整合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资源,开设有以下教学实验项目。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内容共分为5个模块。模块一,职业规划能力训练与指导。模块二、通用职业能力训练与指导。模块三、自我管理能力训练与指导。模块四、创业素质测评与训练指导。模块五、职业培训项目开发与实施。
1.1 职业规划能力训练与指导
(1)人格测评训练。在职业规划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北森职业测评系统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倾向性测评。包括:霍兰德职业兴趣、MBTI性格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职业能力测评。帮助学生客观、真实的了解自己所适合的职业,从而拟定职业群。(2)职业探索训练。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拟定的职业群进行深度体验。通过CETTIC就业服务平台的职业图谱或其他评估办法,分析职业特点,缩小职业数量。(3)决策技术训练。在职业指导师的引领下,帮助学生掌握CASVE决策循环技术并将此技术应用于职业抉择之中,最终确定职业方向。
1.2 通用职业能力训练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界定,通用职业技能主要包括: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能力。结合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实际,将以上内容归纳为3个训练项目。
(1)沟通能力训练。通过系列团队活动,如:通过无声传递情报、盲人走路等,并对活动加以辅导,使学生体验人际沟通与交往技能和技巧。帮助学生认识沟通的重要性和人际沟通的基本规则,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
(2)团队合作能力训练。通过对系列集体活动项目的体验,如:相互支撑、蜈蚣行走等团队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掌握团队合作的技能和原则,体验组织管理和解决团队问题的方法。体验团队合作中组织管理、问题解决和分析判断等技能,并掌握相关的技能和原则。
(3)创新能力训练。通过一系列游戏,如:火柴难题、扑克宝塔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在职业活动中的重要性,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
(4)求职技能训练。在求职体验中心,进行招聘信息查询、求职简历制作能力训练,通过对比分析和专业人士评价等方法,提升大学生制作简历的能力。同时,进行个人面试训练和无领导小组面试训练,借助微格教学设备、眼动仪等对面试过程逐一进行分析,帮助大学生掌握求职面试技巧,提升大学生应对面试的能力。
2 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的单元架构
高校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应紧紧围绕“科研导向、服务教学、突出内涵”的原则,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目标。②因以上功能所致,高校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应该具备以下9个工作单元:
2.1 人格测评中心
根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要对大学生进行人格特质和创业素养的测评。人格测评中心主要功能有:性格测评、职业兴趣测评、价值观测评、职业能力测评、创业素质测评等,为大学生合理制定职业规划和自主创业提供帮助。测评采用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在正式评估中,使用北森职业测评系统、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CETTIC职业测评系统等;在非正式评估中,采用北森职业测评分类卡、结构化工作表等进行测评。③
2.2 职业体验中心
职业探索是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基础之一。深度地职业体验对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体验中心主要功能有:一是满足大学生对职业的经济环境、人口环境、科技环境、政策法规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组织环境的探索,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职业体验方法包括:视频观察、网络查询、职业人物访谈、查找资料库等。二是对大学生职业认知状况进行测评:借助CETTIC就业服务平台中的职业图谱测评法进行正式评估;采用职业分类图、JobSoSo职业分类信息技术等进行非正式评估。④
2.3 素质拓展中心
素质拓展中心是提升大学生通用职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训平台。其功能:一是通用职业能力训练与测评。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界定,通用职业技能包括: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客户服务等8项技能。二是自我管理能力训练与测评。自我管理能力(品质)包括:自信、自立、责任心、诚信、时间管理、主动等。在职业评估中,采用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定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进行正式评估;采用无领导小组面试等方法进行非正式评估。同时,针对测评后发现学生技能上的不足后,采用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编写的全国高等院校就业能力训练课程系列教材中的训练方案进行针对性训练。
2.4 求职体验中心
求职体验中心具有三个职能:一是搜索招聘信息。借助招聘信息搜索软件,根据学生求职意向,能够快速查询到招聘信息。二是训练学生制作求职简历的技能。通过比较训练,使学生能够制作出规范的、个性化的求职简历。三是训练学生面试技能。借助微格教学设备和眼动仪等相关设备,分析学生求职面试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训练改进,使学生掌握面试技巧。
2.5 企业咨询中心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总企业数的99.6%,就业人数占就业总量的71.2%,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58.8%。⑤面向中小企业就业已成为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主渠道。由于这些单位缺乏必要的用工经验,存在盲目招聘,造成“招不去,留不住”,“用工荒”现象十分严重。企业咨询中心的主要功能:一是对来校招聘单位的资质、信誉进行审验,保障学生就业安全。二是对企业招聘进行必要的指导,包括招聘专业、层次、待遇、上升空间等进行协商,帮助企业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实现“招得去、留得住”,以缓解中小企业“用工荒”的问题。三是对中小企业开展企业诊断和EAP服务等。
2.6 创业指导中心
创业指导中心作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引擎,引导大学生做好创业的前期准备。创业指导中心功能主要有:一是创业心理测评,确认创业特质。二是创业能力测评,对大学生创业准备程度进行评估,降低盲目性创业。三是采用ERP综合系统、企业运作电子沙盘、电子商务模拟、市场营销等仿真软件,⑥对创业项目进行集成化模拟管理,使大学生体验创业全过程,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
2.7 职业信息分析中心
职业信息分析包括对就业失业、职业供求、工资价位和社会保险等在内的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和预测等,从而为社会求职者择业、就业和用人单位择优招用人才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也可为高校专业建设和招生提供指导。职业信息分析中心利用专门的统计工具:一是对劳动保障及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二是对劳动保障及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三是对劳动保障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是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的信息中枢。
2.8 职业培训项目开发中心
培训项目开发中心重点围绕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项目开发课程和教材,对培训进行指导和评价,对培训合格的学生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审核后,颁发《CETTIC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同时还承担教师资格证、营养师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组织工作。
2.9 首席职业指导师工作室
职业指导作为一个技术团队,实施首席专家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带头作用,提高工作质量。首席专家主要任务:一是利用专用的测评工具,对有异议测评结果进行最终测评;二是利用专门训练方法,对其他专门实验室训练效果不佳者,进行新的矫正训练。三是对职业信息分析报告、创业计划书等进行必要的最终确认。四是对团队人员实施技术督导。五是组织团队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科研工作。六是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者进行必要的技术帮扶。
注释
① 姜献群.校企对接条件下职业指导工作的新变化[J].南都学坛,2012.2:86.
② 韦华.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四种能力”.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11.5(2).
③ GCDF中国培训中心.全球职业规划师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6:59-60.
④ 钟谷兰等.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2-83.
论文关键词:职业素养;训练;养成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
中职教育是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学生就业岗位主要在各行业的生产一线,如何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现实的课题。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内2006年开始,着手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系统训练和养成,探索出一套职业素养的管理目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标准设定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及内谷,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主导构建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课程体系,以岗位基础课及岗位课程为主体开展行业职业素养教育;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训练课程,即以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训练基地为载体,开展系统的学生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执行力、创业能力等职业素养强化综合训练;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日常训练,即将职业素养要求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探索并建立适合专业实际的职业素养养成日常训练载体,将职业素养养成渗透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管理中。职业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在校期间,分别在六个学期实施,具体如下:
一、学生职业习惯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第一学期)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如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实现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正因如此,“职业素养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
在专业方面,强调安全规范操作、爱惜电子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在教学中体现企业岗位要求;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培养工作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意识;强化企业5s管理的必要性,并贯穿于实习过程的始终。在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方面,设计了为期3周的职业素养强化训练周,请部队教官进行军事化训练,其间穿插课堂行为规范(起立、坐姿、课堂礼仪等)和课下行为规范(清洁卫生、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等)的项目训练等等。
二、学生职业化行为养成训练(第二学期)
中职生从学校到社会人、再从社会人到职业人、再从职业人到企业人,学校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学生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以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弥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资源和手段的不足,我校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针对企业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增加“从学校人向职业人转变、职业人向企业人转变”的培训过程。
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育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倡导问题导向课程教学模式、技能导向课程教学模式、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一体化等课程教学基本模式,既有力地提升了专业技能教育实效,更使得职业素养培育理念深入人心。
在具体操作中,为了培养学生“文明、规范、服从、吃苦”等职业素养,根据当前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用人单位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我校制定了一套“学生职业素养强化训练方案”。此方案包含队列训练、理论课程、拓展活动三个方面的内容。整个训练从最简单也最基础的站立行走、吃饭叠被、礼貌问好等日常行为规范开始,以此为突破口强化学生的素养。理论课程以教育学生做个感恩的人、有责任的人为主旨开设一系列相关课程,通过对学生心灵最深处的震撼从而达到警醒的作用,感恩课堂让学生重新回头再找找平时被忽视的父母之爱,再想想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学会用心感恩、学会用情感激。拓展活动告诉学生,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承担责任,解决问题。人生大舞台角色很多,每个角色都赋予我们不同的责任,全心投人做自己应做的事,不逃避、不推诿,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同时邀请用人单位人事部门领导为学生讲解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每一个环节都是以用人单位需求为标准,以提高素养为目标,军事化的管理与理论、思想教育从内、外两方面同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地引导,进而达到短期强化的目的。
三、专业的职业特点强化(第三学期)
在全面实施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过程中,将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贯穿融入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融人到职业素养培养全过程。坚持“高素质、高技能”并重原则,把“高素质”养成和训练工作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全面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坚持日常养成与集中训练相结合;坚持校企合作。系列的职业素养养成训练,完善的保障体系,使学生的职业定位、职业意识、职业规划“从无到有,从低到高”,逐渐具备了一名合格“准职业人”应有的素质。
在专业教学实施时,模拟企业的用工要求,提高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如电信专业的电子技能实训,在第一学期时,要求学生每十分钟焊30个合格THT穿孔焊点,到了第三学期,每十分钟需焊100个合格的THT穿孔焊点,并且还要熟练掌握表面贴装的贴片元件焊接技巧,通过螺旋上升的技能训练,强化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教学实习和校企合作,实现企业和学校的无缝对接。例如,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管理办法,将电信专业学生送到富士康进行为期3个月的SMT生产线实习,亲身感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学习最先进的电子工艺技术,返回课堂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应岗位发展的需求,为日后成为合格企业人做好准备。
四、准员工培养计划(第四学期)
职业素质的养成受管理和教育的影响。许多在校比较调皮的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其职业素质能够得到很快提高,这和他们身处完全真实的职业情境密切相关,尤其是真实职业情境中的管理要素对员工素质以及能力提高能起到非常有效的影响作用。简单地沿用道德教育的说教是无法有效地培养职业素质的,必须的途径是通过职业情境的建构引入企业管理要素。因此,在情境建构过程中,如能有意识地引入企业管理要素,将达到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能力开发相互促进的效应。
在教学和日常学生管理中,学校从企业认知、职业定位、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团队合作、有效沟通、企业先进生产方式、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找准职业定位。通过典型案例,教育学生要把敬业当成本份,培养学生的企业归属感,渗透企业文化教育,强调职业道德操守,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其即将就业的职业世界,强化其作为工作者的角色意识,激发其发展的愿望,是有效培养职业素质的前提途径。在实训过程中,加强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处于稳定和平的状态,大多数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磨难,尤其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大都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持续性,因为工作持续性是抗压能力最好的标志,不少员工是因为压力大而选择频繁的跳槽。通过在实训教学中逐步加大工作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抗压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压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求助,要有团队意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求助于他人,这对缓解压力很有帮助。
五、全程跟踪顶岗实习,形成良性循环(第五、六学期)
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为保证职业素养教育的连续性,我校每五十名学生派驻一名顶岗实习管理老师,顶岗老师在生产一线,了解新技术、新工艺,以便提高教学能力。同时,顶岗实习老师驻厂期间,全程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时疏导学生的职场压力。
论文关键词:职业素养;训练;养成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
中职教育是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学生就业岗位主要在各行业的生产一线,如何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现实的课题。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内2006年开始,着手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系统训练和养成,探索出一套职业素养的管理目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标准设定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及内谷,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主导构建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课程体系,以岗位基础课及岗位课程为主体开展行业职业素养教育;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训练课程,即以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训练基地为载体,开展系统的学生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执行力、创业能力等职业素养强化综合训练;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日常训练,即将职业素养要求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探索并建立适合专业实际的职业素养养成日常训练载体,将职业素养养成渗透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管理中。职业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在校期间,分别在六个学期实施,具体如下:
一、学生职业习惯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第一学期)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如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实现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正因如此,“职业素养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
在专业方面,强调安全规范操作、爱惜电子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在教学中体现企业岗位要求;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培养工作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意识;强化企业5s管理的必要性,并贯穿于实习过程的始终。在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方面,设计了为期3周的职业素养强化训练周,请部队教官进行军事化训练,其间穿插课堂行为规范(起立、坐姿、课堂礼仪等)和课下行为规范(清洁卫生、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等)的项目训练等等。
二、学生职业化行为养成训练(第二学期)
中职生从学校到社会人、再从社会人到职业人、再从职业人到企业人,学校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学生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以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弥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资源和手段的不足,我校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针对企业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增加“从学校人向职业人转变、职业人向企业人转变”的培训过程。
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育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倡导问题导向课程教学模式、技能导向课程教学模式、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一体化等课程教学基本模式,既有力地提升了专业技能教育实效,更使得职业素养培育理念深入人心。
在具体操作中,为了培养学生“文明、规范、服从、吃苦”等职业素养,根据当前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用人单位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我校制定了一套“学生职业素养强化训练方案”。此方案包含队列训练、理论课程、拓展活动三个方面的内容。整个训练从最简单也最基础的站立行走、吃饭叠被、礼貌问好等日常行为规范开始,以此为突破口强化学生的素养。理论课程以教育学生做个感恩的人、有责任的人为主旨开设一系列相关课程,通过对学生心灵最深处的震撼从而达到警醒的作用,感恩课堂让学生重新回头再找找平时被忽视的父母之爱,再想想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学会用心感恩、学会用情感激。拓展活动告诉学生,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承担责任,解决问题。人生大舞台角色很多,每个角色都赋予我们不同的责任,全心投人做自己应做的事,不逃避、不推诿,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同时邀请用人单位人事部门领导为学生讲解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每一个环节都是以用人单位需求为标准,以提高素养为目标,军事化的管理与理论、思想教育从内、外两方面同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地引导,进而达到短期强化的目的。
三、专业的职业特点强化(第三学期)
在全面实施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过程中,将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贯穿融入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融人到职业素养培养全过程。坚持“高素质、高技能”并重原则,把“高素质”养成和训练工作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全面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坚持日常养成与集中训练相结合;坚持校企合作。系列的职业素养养成训练,完善的保障体系,使学生的职业定位、职业意识、职业规划“从无到有,从低到高”,逐渐具备了一名合格“准职业人”应有的素质。
在专业教学实施时,模拟企业的用工要求,提高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如电信专业的电子技能实训,在第一学期时,要求学生每十分钟焊30个合格tht穿孔焊点,到了第三学期,每十分钟需焊100个合格的tht穿孔焊点,并且还要熟练掌握表面贴装的贴片元件焊接技巧,通过螺旋上升的技能训练,强化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教学实习和校企合作,实现企业和学校的无缝对接。例如,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管理办法,将电信专业学生送到富士康进行为期3个月的smt生产线实习,亲身感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学习最先进的电子工艺技术,返回课堂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应岗位发展的需求,为日后成为合格企业人做好准备。
四、准员工培养计划(第四学期)
职业素质的养成受管理和教育的影响。许多在校比较调皮的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其职业素质能够得到很快提高,这和他们身处完全真实的职业情境密切相关,尤其是真实职业情境中的管理要素对员工素质以及能力提高能起到非常有效的影响作用。简单地沿用道德教育的说教是无法有效地培养职业素质的,必须的途径是通过职业情境的建构引入企业管理要素。因此,在情境建构过程中,如能有意识地引入企业管理要素,将达到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能力开发相互促进的效应。
在教学和日常学生管理中,学校从企业认知、职业定位、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团队合作、有效沟通、企业先进生产方式、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找准职业定位。通过典型案例,教育学生要把敬业当成本份,培养学生的企业归属感,渗透企业文化教育,强调职业道德操守,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其即将就业的职业世界,强化其作为工作者的角色意识,激发其发展的愿望,是有效培养职业素质的前提途径。在实训过程中,加强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处于稳定和平的状态,大多数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磨难,尤其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大都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持续性,因为工作持续性是抗压能力最好的标志,不少员工是因为压力大而选择频繁的跳槽。通过在实训教学中逐步加大工作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抗压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压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求助,要有团队意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求助于他人,这对缓解压力很有帮助。
五、全程跟踪顶岗实习,形成良性循环(第五、六学期)
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为保证职业素养教育的连续性,我校每五十名学生派驻一名顶岗实习管理老师,顶岗老师在生产一线,了解新技术、新工艺,以便提高教学能力。同时,顶岗实习老师驻厂期间,全程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时疏导学生的职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