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圆的面积教案范文

圆的面积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圆的面积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圆的面积教案

第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教科书第十一册第95―96页中的例4和例5及“做一做”和练十四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圆的面积

2、使学生认识环形,会计算环形的面积。

3、使学生会应用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几幅画有烟囱、柱子、街心圆形花坛、火锅圆桌和切割刀片的挂图或投影片。学生每人准备白纸、圆规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圆的面积?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2、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面积。(1)r=3分米(2)d=10厘米

3、看画有烟囱、柱子、街心圆形花坛挂图,要想知道这些物体占地多少平方米有哪些办法?

学生各自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所以知道圆的周长也可以求圆的面积。这节课继续学习圆的面积。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

(1)出示例4,全班读题

(2)师:要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题中告诉了什么条件?这道题应先求什么?

(3)学生看书上的解答过程,并把计算结果填出来。

(4)让学生交流计算结果,并说一说通过这道题的学习有什么体会?

(5)小结:在遇到要计算不能直接量出半径或直径的圆面积时,可以先量出圆的周长来计算它的半径,再求圆的面积。通过今天的学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自己能解决了吗?

2、完成第95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教师巡回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5(让学生做环形的实践操作)

(1)画圆,计算面积。(教师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半径是8厘米和6厘米的同心圆,并求出两个圆的面积。)

(2)剪圆,认识环形。(要求学生想办法,不剪破外面的圆,把里面的小圆剪下来。)

(3)展示学生的作品。想想你这个图形是怎样得到的?(从外圆中去掉一个同心圆。)

板书:环形(出示课件:环形)

(4)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环形或截面是环形的物体吗?请举例。

(出示课件:火锅圆桌和切割刀片投影片)

(5)探索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根据你对环形的理解,你认为应如何计算环形的面积?再把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在全班交流,然后出示课件:从大圆里去掉一个同心小圆得到环形的动态过程,最后教师指出:求环形面积,要先求出外圆面积,再求出内圆面积,最后求出环形面积。

出示课件:求环形面积,要先求出外圆面积,再求出内圆面积,最后求出环形面积。

(6)学习例5

师:看课本上的解答过程,想想是分几步解答的,每步各求的是什么?

师:你能将这道题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吗?试试看。

教师巡视,待多数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再设问:这综合算式有简便算法吗?

教师演示简便算法过程:(略)

师;你从这个简便算法里想到了什么?

师;用外圆半径的平方与内圆半径的平方的差,再乘以圆周率来计算环形的面积比较简便。

出示课件:用外圆半径的平方与内圆半径的平方的差,再乘以圆周率来计算环形的面积比较简便。

师:通过刚才对环形的学习,你知道求环形面积的关键应知道什么?

4、完成第96页中的“做一做”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判断

(1)圆的周长越长,圆的面积越大。()

(2)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一定相等。()

(3)在圆内剪去一个小圆就成为一个圆环。()

(4)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也扩大3倍。()

2、完成练十四中第6―1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开放性练习。(课后思考)

在一块长方形铁皮上剪两个同样大小,并且尽可能大的圆,要想求剩下铁皮的面积。只允许测量一次,你认为测量哪里即可算出剩下铁皮的面积。(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到什么问题?

(教师指出:一是在不知道圆的半径时,如何求圆的面积?二是如何计算环形的面积?)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二)

例4例5

18.84÷3.14÷23.14×152-3.14×102

=6÷2=3.14×(152-102)

=3(米)=3.14×(225-100)

πr2=3.14×32=3.14×125

=3.14×9=392.5(平方米)

第2篇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启发思维,开阔思路;

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谁能说说圆周长、直径和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

已知半径,圆周长的一半怎么求?

(出示一个整圆)哪部分是圆的面积?(指名用手指一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怎么计算。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学习新课

1.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转化成已知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的,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我们也要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决定圆的大小的是什么?(半径)所以,分割圆时要保留这个数据,沿半径把圆分成若干等份。

展示“曲”变“直”的变化图。

2.动手操作学具,推导圆面积公式。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圆等分成16份。圆周部分近似看作线段,其

用自己的学具(等分成16份的圆)拼摆成一个你熟悉的、学过的平面图形。

思考:

(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

(2)所摆的图形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

(3)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

(4)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

(学生开始动手摆,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在幻灯前边说边摆。)

①拼出长方形,学生叙述,老师板书:

②还能不能拼出其它图形?

学生可以拼出:

等等……

刚才,我们用不同思路都能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是:S=πr2。这几种思路的共同特点都是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根据转化后的图形与圆面积的关系推导出面积公式。

例1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S=πr2=3.14×42=3.14×16=50.24(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

想一想;求圆面积S应知道什么?如果给d和C,又怎样求圆面积?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r=2(单位:分米)d=6(单位:分米)

2.选择题。

用2米长的绳子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木框上,羊吃到地上的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1)3.14×22=12.56(米)

(2)3.14×22=12.56(平方米)

(3)3.14×32=28.26(平方米)

3.思考题: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求圆的面积。(如图)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使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第3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90页,第91页的例1及例1下面的“做一做”,练十三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上的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具准备

一根40厘米长的线,直径是10厘米的圆形硬纸板,一把40厘米长的直尺,铁圈,圆形铁桶,杯子,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下面两个图形,让学生找出直径和半径.

教师: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2.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下面的图形.

教师: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它们的计算结果用的是什么计量单位?然后让学生指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并进行计算.然后引出新课.

二、新课

1.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

教师拿出直径是10厘米的圆纸片,边演示边说明圆的周长的含义.指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然后让学生也拿出直径是10厘米的圆纸板,用手指出它的周长.

教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那么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教师拿出一根线,用线绕圆纸板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量一量它的长度,量得的结果就是圆的周长.然后在圆纸板的直径的一端画上箭头,使箭头指着刻度尺的零刻度,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这时箭头指着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

教师:我刚才用两种方法分别量了直径是10厘米的圆的周长,量得的长度都是30厘米多一点,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做实验.

教师让学生拿出圆纸板、铁圈、圆形铁桶、杯子,并让学生用上面两种方法分别量出圆纸板和铁圈的周长、直径,圆形铁桶和杯子底面的周长、直径,并把量得的数据填在书上的表格里,观察、比较量得的结果.教师可以行间巡视,稍作指导.

教师:通过这些实验和统计的结果,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指名说一说自己算出的的值是多少,教师把这些数据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看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师接着指出: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14多一点,它们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π(读pài)表示.

教师还要告诉学生:数学家们逐渐发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人们在计算时,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如“3.14”.

教师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页下面方框内的话,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师:我们刚才学习了圆周率,谁能说一说圆的周长、直径和圆周率是什么关系?

指名说,教师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教师:如果用直径和圆周率来表示周长,怎样表示呢?

得出: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教师:如果用C表示周长,π表示圆周率,d表示直径,那么圆的周长的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学生说,教师板书:C=πd

教师:因为圆周率π的值是固定的,只要知道了圆的直径就可以求出圆的周长;如果知道了圆的半径,能不能求出圆的周长?用r表示圆的半径,圆的周长的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所以用2r代替公式中的d就可以求出圆的周长;因为数目一般要写在字母的前面,所以用圆周率和半径来表示圆的周长的公式是:C=2πr.

教师:我们刚才提到的圆周率π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谁能说一说小数可以分成哪几种?

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3.计算圆的周长.

教师出示例1,指名读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指出:

(1)不必写出公式,直接用公式计算就可以.

(2)π取两位小数为3.14;

(3)计算结果要求保留两位小数,因此最后一步要用约等号.

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做例1下面“做一做”中的练习.

教师指名读题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题中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订正时注意算式写得对不对,脱式的最后一步写没写约等号,答题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做练十三的第1~6题.

1.第1题,指定4名学生在黑板上各做一道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订正时注意列式及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2.第2、3题,让学生直接列式计算,不必写答.

3.第4题,让学生自己做,集体订正.

4.第5题,指名读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和前面做过的题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题中要求把牛栏围上3圈,实际上就是求3个周长的和.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进行辅导.

5.第6题,指名读题,说一说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做,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教师加以纠正,还要检查学生算出的得数有没有保留整米数.

课题二:圆的面积(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第95页的例3,练十四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仿照教科书第94页上的图用木板制作教具,准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纸片各一个;学生把教科书第187页上面的图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什么叫做面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这些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二、新课

1.教学圆面积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教师依次拿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图,边演示(然后贴在黑板上)边说:“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的面积,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些图形的面积都是由边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教师再出示圆,提问:这是一个圆,谁能联系前面这些图形的面积说一说圆的面积是什么?让大家讨论.最后教师归纳出:圆所围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联系前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怎样能计算圆的面积呢?使学生初步领会到可以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出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的教具,让学生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个圆拼成一个近似什么形状的图形.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提示学生看教科书第10页上面的图,并让学生拿出学具,试着拼一拼,然后让拼得正确的同学到前面演示一下拼的过程,再让不会拼的同学拼一遍.

然后教师直接拿出把圆平均分成32份的教具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提问:“我们刚才把这个圆拼成了近似什么形状的图形?”(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把这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怎么样?(引导学生看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这个图形越近似于长方形.)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与原来的圆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使学生看出形状变了,但面积没有变,圆的面积等于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在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右边画一个长方形,指出:如果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就越接近长方形.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和原来的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看出: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如果圆的半径是r,即==πr;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接着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圆的面积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圆的面积=πr×r=πr2

教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教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现在只要知道圆的什么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指名读题,让学生试着做,提醒学生不用写公式,直接列算式就可以.

然后让学生对照书上的解题过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什么地方.教师要强调指出:列出算式后,要先算平方,再与π相乘.最后小结一下解题过程.

三、课堂练习

做练十四的第1~5题.

1.第1题,让学生直接列式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有没有把圆的面积公式写成圆的周长公式来计算,书写格式对不对,写没写单位名称.订正时了解学生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纠正.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除了注意学生在做第1题时易犯的错误外,还要检查学生有没有把第(2)小题的直径当半径直接计算的,订正时提醒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审题.

3.第3题,让学生自己做,集体订正.

4.第4题,指名读题,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与第3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直接计算.使学生明确要先算出半径,再计算.

5.第5题,让学生读题,看着右面的示意图说一说题意,再让学生做,集体订正.

课题三:圆的面积(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96页的例4、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十四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具准备

教学例5用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什么是圆的面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出示例4,指名读题,说题意,提问:“计算圆的面积时需要什么条件?题中给了什么条件?能直接计算圆的面积吗?那么怎样将题中的已知条件转化成计算圆面积所需的条件呢?”

使学生明确:要先通过给出的周长算出圆的半径,再计算圆的面积.

然后让学生分两步计算圆的面积,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应该用什么单位名称.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和书上的对照一下,并把书上的解题过程填完整,教师再进行小结.

2.例4的巩固练习.

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第1题,让学生分别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订正时注意引导学生区别圆的面积和周长.使学生明确:(1)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2)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πr2,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是C=πd或C=2πr;(3)计算圆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周长用长度单位.

第2题,让学生读题,说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及示意图.指名读题,说题意.提问:“题中的问题求的是什么的面积?”

教师拿出教具,提问:“外圆的半径是多少?能求出外圆的面积吗?内圆的半径是多少?能求出内圆的面积吗?”这时教师把内圆拿出来,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取出的是什么?剩下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从大圆的面积中减去小圆的面积就得到环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演.求出外圆的面积后,可以让学生在书上把后面的计算做完.订正时教师提问:“第(3)步求环形的面积是怎样算的?”让做错的学生再写一遍.

教师:这道题能不能列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列算式情况.可能大部分学生能够列出:3.14×152-3.14×102,这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联系以前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的简便算法想一想,能不能列出更简便的算式.使学生想出简便算法:3.14×(152-102),并算出得数,再看计算的结果与前面是否相同.

4.例5的巩固练习.

做例5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还存在什么问题.订正时了解学生用的是分步计算还是简便算法,只要列式和计算正确,两种方法都可以,但要表扬用简便算法的同学,还要检查学生算出的得数有没有保留两位小数.

三、课堂练习

做练十四的第6~11题.

1.第6题,让学生按顺序口答,注意检查有没有学生把一个数的平方算成这个数乘2的情况.

2.第7、8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第9题,教师可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进行实地测量.

第4篇

关键词:审计角度 员工 信息安全意识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在当前企事业单位的广泛运用,在生产率的提高上以及总产值的增加上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大幅度地减少了劳动时间,降低了劳动成本。信息技术对于我们越来越重要。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凡事都有两面性。信息安全问题正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是防不胜防,所以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分析存在的原因,并且做好预防的工作。

信息是一种资产,是企业总资产和个人隐私的重要载体,是企业或者组织进行正常商务活动或者是管理的不可或缺的财富。信息安全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从宏观上讲,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信息安全关系到组织机构的正常运作与持续发展;从微观上来说,信息安全能够保护个人隐私,关系到个人财产。

一、信息安全的内涵

信息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主要指在一定领域范围内,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可用性以及完整性、真实性、可控性等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从狭义上说,信息安全就是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数据的保护,预防系统和数据遭到破坏和更改,保证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安全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意识技术层面,防止外部用户的非法入侵;在管理层面,主要是对内部员工进行管理和培训。

当前的某些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具有高度机密性的银行、保险等单位,他们的办公电脑设备容易成为黑客的目标并且在预防性方面仍旧存在着严重的情况。从总体上来说,信息安全问题比较普遍,并且也不是大多数企业的主要责任,他们忙于自身的关键业务,忙于市场调查,在计算机安全管理以及员工的安全意识执行力上没有过多的关注。首先,员工经常会出现在电脑上一键下载某些浏览器和办公软件,并且毫无警惕的意识,在没有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没有在电脑上安装阻止病毒或非法侵入的软件,又或者是病毒库没有及时更新,甚或是下载安装了不安全的软件和与工作关系不大的非授权软件;其次,对于存有机密的电脑,没有设置相应的密码,如开机密码、用户登录密码、屏保密码等等,这就增加了外界对该台电脑的入侵程度,又或者是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要么是六个“1”,要么是六个“8”,又或者是生日、电话号码,这些都很容易被猜中;再次,没有设置相应的局域网。在某些单位,例如法院、公安局等,有些涉及到管理对象的身份信息,不能没有采取措施就直接接入互联网或者是身份不明的网站;最后一个问题是,部分员工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下班时间忘记关电脑,随意借给别人使用,或者是设备随意乱放。

二、审计对信息安全问题的影响

我们把矛头指向了员工,是因为员工作为信息的拥有者,具有对保密性信息进行维护的义务。可以分析为员工不懂得识别信息安全风险,或者是对培训的内容和公司的制度没有认真履行,或者是相关监督部门的问题,没有做好审计工作,对于出现问题的职员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惩罚和遏制。但是究其根源,是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浅薄的问题。

审计对信息安全有什么影响呢?我觉得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如果将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问题引入到审计工作事项中,企业就会加强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许多员工就能认识到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否则,他们可能处于企业的底层,没有涉及到企业的最终利益,没有深刻体会到,一个职员的行为会牵扯到一个公司的命运,没有深刻意识到,整体可能会受到局部的影响。他们可能会看到技术部通报说:公司存在客户资料泄密、黑客入侵以及机构的主机瘫痪等现象,但是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很少,员工觉得这种事情的责任不会落在自己身上;第二,如果将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问题引入到审计工作事项中,信息安全的隐性价值就能更好的得到体现。信息安全是一件比较隐性的东西,它比较抽象,不能量化、直观地展示在员工面前,同时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也是不同的,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可能不会感同身受;第三,如果将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问题引入到审计工作事项中,信息安全的观念在员工中就会得到更好的传递。可能只在职工入职时,在培训课上稍微提了一下,在之后的工作中没有做好强调的工作。正因为缺乏了持续深入的信息安全传导,或者是传导的形式太刻板,没有深入员工的内心,导致员工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先入为主地以为这些高技术的问题由技术部解决就可以了。

三、在审计报告中,应对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方面的问题多提建议

从以上内容可知,从审计的角度来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的信息技术是无孔不入,已经渗透到了银行、医院的各个层面,就连取票排号都是高度的自动化。同时,信息也逐渐地成为了各个企业的重要资产,特别是在金融管理领域,安全问题事关重大。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各个企业纷纷制定出相应的制度,以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强化信息资产的保护。例如银行,银业员是政策、流程以及制度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执行力直接影响到信息资产,影响到信息安全管理。

(一)在审计建议中,应将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与培训方面的问题考虑在内

培训和教育可以是事前的工作,也是事后的弥补工作。由于审计部门对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熟悉,关注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审计人员现身说法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审计建议中,可以考虑把这些知识引入到教育与培训中。采用的教育方式可以是灵活的,比如可以是集中培训和在线培训相结合,减少时间成本,可以制作公司内部的宣传册,可以在公司的主页上多设置相关的内容。同时,有必要的话可以加入一些案例,使得分析结果更加透明和形象,对员工的说服力也更高。

(二)在审计建议中,应将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约束机制方面的问题考虑在内

众所周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及品牌形象。一个企业只有拥有了企业文化,才能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地努力。信息安全意识本身就是一个企业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如果快速、准确地做好决策也需要对你信息的正确有效地收集和保存。如果将信息安全文化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内心,就能快速地提高其文化认同感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因此,员工需要与公司签订相关的信息安全保证协议,以此作为公司和员工双方遵守约定的凭证,并把它当作员工的信用档案存入员工的人事档案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员工的胡作非为和随意散漫的行为。让员工从入职开始就意识到信息安全就在身边,意识到“保护信息安全,从我做起”,从而促使员工加强思想重视。

(三)在审计建议中,应将对员工的监督控制考虑在内

审计工作应当始终贯穿于公司的管理过程中,包括领导层面的计划、组织、指挥、领导,也包括对员工的管理过程中。审计的方法可以是多方面的。不可失阶段性的审计,可以是定期的审查,可以是突击检查。这些审计的意识一旦在员工心中形成固定的模式,他们也就会认真地去执行,久而久之,这些意识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员工个人。[3]审计工作进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问题,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需要严格督促其改正,同时对于严重违规或者是舞弊的行为给公司,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要追求他们的相关责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审计对于信息安全非常重要,许多企业领导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涉及到每一个企业员工的具体工作,信息安全问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领导者除了要抓好技术部门和信息安全部门的保密工作外,还要意识到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也是企业信息泄密或者是企业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万建辉.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J].通讯学报,2012(10)

第5篇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9

一、单选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本题5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长2.4分米,是高的6倍,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A.14.4

B.0.96

C.9.6

2.(本题5分)下列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a=2S÷b

B.a=2S÷h-b

C.h=S÷(a+b)

D.h=S÷a

3.(本题5分)在4000平方厘米、50平方米、2公顷中,最大的是(

A.4000平方厘米

B.50平方米

C.2公顷

4.(本题5分)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6厘米、4厘米,量得一条边上的高为5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20

B.30

C.24

D.无法确定

5.(本题5分)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和空白部分面积相比(

A.阴影部分面积大

B.空白部分面积大

C.面积相等

6.(本题5分)下图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是(

)。

A.

14公顷

B.

15公顷

C.

16公顷

D.

17公顷

7.(本题5分)在右图的平行四边形中,空白部分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那么涂色部分的面积是(

A.11平方分米

B.22平方分米

C.8平方分米

D.20平方分米

8.(本题5分)如图是农村半圆柱形的蔬菜棚,建造这样一个大棚(两头封堵),大约需要(

)平方米的塑料布(保留整数)

A.240

B.243

C.254

D.471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一个梯形,它的上底是5厘米,下底是7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

10.(本题5分)608cm2=____dm26m5cm=____m

2kg50g=____kg.

11.(本题5分)将一个梯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已知梯形的上底5厘米,下底是7厘米,高是6厘米.

梯形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

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

12.(本题5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三角形高是4厘米,则平行四边形的高是2分米.____(判断对错)

13.(本题5分)5平方千米=500公顷.____(判断对错)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如图是小东家的一面墙,如果粉刷这面墙每平方米需要花费4.5元,那么粉刷这面墙共需花费多少元?

15.(本题7分)图形计算

(1)图1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迭在一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已知正方形甲的边长为5厘米,正方形乙的边长为4厘米,那么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16.(本题7分)一个梯形下底是上底的3倍,如果把上底延长8厘米,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且面积增加24平方厘米,这个梯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7.(本题7分)20m2=____cm2;5km2=____m2.

18.(本题7分)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二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9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2.4×(2.4÷6),

=2.4×0.4,

=0.96(平方分米);

答:面积是0.96平方分米.

故选B.

2.【答案】:B;

【解析】:解:因为梯形的面积S=(a+b)h÷2可得:

a=2S÷h-b,h=2S÷(a+b),

所以正确的公式是选项B.

故选:B.

3.【答案】:C;

【解析】:略

4.【答案】:A;

【解析】:解:4×5=20(平方厘米);

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故选:A.

5.【答案】:C;

【解析】:解: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与空白部分的面积相等,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故选:C.

6.【答案】:C;

【解析】:用长(100+200+300)米、宽300米的长方形面积减去长200米、宽100米的长方形面积即可求出图形的面积,然后把平方米换算成公顷即可,过程如下:

(100+200+300)×300-200×100

=600×300-20000

=180000-20000

=160000(平方米)

160000平方米=16公顷

故选:C

7.【答案】:B;

【解析】:解:因为空白部分的高=阴影部分的高:10×2÷5=4(分米);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3+3+5)×4÷2,

=11×4÷2,

=44÷2,

=22(平方分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2平方分米.

故选:B.

8.【答案】:B;

【解析】:解:[3.14×3×50+3.14×(3÷2)2×2]÷2

=(471+14.13)÷2

=485.13÷2

≈243(平方米);

答:大约需要243平方米的塑料布.

故选:B.

9.【答案】:24;

【解析】:解:(5+7)×4÷2,

=12×4÷2,

=24(平方厘米),

答:这个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24

10.【答案】:6.08;6.05;2.05;

【解析】:解:608cm2=6.08dm26m5cm=6.05m

2kg50g=2.05kg

故答案为:6.08,6.05,2.05.

11.【答案】:36;6;30;

【解析】:解:(1)(5+7)×6÷2

=12×3

=36(平方厘米)

(2)(7-5)×6÷2

=2×3

=6(平方厘米)

(3)5×6=30(平方厘米)

答:梯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36;6;30.

12.【答案】:x;

【解析】:解:4÷2=2(厘米)

答:平行四边形的高是2厘米.

故答案为:×.

13.【答案】:√;

【解析】:解:5平方千米=5×100公顷=500公顷

故答案为:√.

14.【答案】:解:8×1.4÷2+8×3

=5.6+24

=29.6(平方米)

29.6×4.5=132.75(元)

答:粉刷这面墙共需花费132.75元.;

【解析】:根据题干,先利用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这面墙的面积,再乘4.5就是需要花费的钱数.

15.【答案】:解:(1)[(8-3)+8]×5÷2

=(5+8)×5÷2

=13×5÷2

=32.5(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2.5平方厘米.

(2)4+5)×5÷2+4×4÷2-5×(5+4)÷2,

=22.5+8-22.5,

=8(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解析】:(1)由图意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就等于梯形的面积,梯形的下底和高已知,上底可以求出,从而利用梯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2)我们运用以小正方形的边与大正方形的边为底的梯形的面积加上小正方形面积的一半,再减去以大正方形的边为底,以5+4为高的三角形的面积就是阴影部分的面积.

16.【答案】: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梯形的上底是8÷(3-1)=4(厘米)

下底是8+4=12(厘米)

高是24×2÷8=6(厘米)

所以梯形的面积是(4+12)×6÷2

=16×3

=48(平方厘米)

答:梯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

【解析】:根据题干,因为一个梯形下底是上底的3倍,把上底延长8厘米,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则下底比上底多8厘米,那么可以求出梯形的上底是8÷(3-1)=4厘米,那么下底就是8+4=12厘米;又因为面积增加24平方厘米,则增加的就是以8厘米为底、以原梯形的高为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据此利用增加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梯形的高,

17.【答案】:2000005000000;

【解析】:解:20m2=200000cm2;5km2=5000000m2.

故答案为:200000,5000000.

18.【答案】:解:(1)6×6+6×3÷2

=36+9

=45(平方厘米)

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

(2)(4+8)×3.2÷2

=12×3.2÷2

=38.4÷2

=19.2(平方厘米)

答:梯形的面积是19.2平方厘米.;

第6篇

[关键词]国际化;旅游教育;困境;发展策略;西安欧亚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193-02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先后在8所高等学校开办了旅游高等教育。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建立起了公私结合,从高职、本科到硕士、博士完整的旅游教育体系;但毕业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就业率低、流失率高、理论陈旧、实践能力不强、竞争力不高等问题。

西安欧亚学院开办旅游管理专业始于2002年,多年来形成了国家统招本、专科两个教学层次,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两个专业方向的教学体系。以上国内旅游专业毕业生的通病在欧亚学院也部分存在。西安欧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在国际化视野下,积极借鉴国外旅游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实现与国际接轨。

1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与内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成为新的学术热点,美、日、欧洲的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表达着各自的见解。综合来看,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一种具有通用性、交流性、开放性,能够把国际意识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与国际高等教育机构合作,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本国高等教育进步的过程。

通过比较各家观点,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拥有以下方面:教育理念的国际化、教学模式国际化、教学内容的国际化、师资国际化、学生国际化、师生交流国际化、教学方法国际化等。

2 国际旅游高等教育经验的启示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大都强调知识性、系统性,但是一般都忽视了旅游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设施简陋,教材落后,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行业实践能力差等问题。从世界范围内看,旅游教育从1893年瑞士洛桑旅馆学校建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欧洲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等成功的范式,它们对我国旅游教育的启示总结如下:

(1)店校合一,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国际高等旅游教育非常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普遍采用店校合一、教学一体的做法,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实践场所,在培养方案中会留出大量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同时还会布置大量需要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作业,实现了理论―实践―研究的过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国际旅游高等教育均重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他们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研究旅游教育,企业也承担对学生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使用实习生,而是形成了一个多形式、交叉式的培训结构。

(3)学科设置多样化。国际旅游高等教育学科设置较为多样,彼此间并无一种固定模式和统一安排,大体相同的只有几科,涉及旅游业相关的诸多方面,呈现多而全的局面。

(4)注重国际合作。国际旅游高等教育都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意识的人才,开设双语课程,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学生培养上都有着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如交换师生、国外游学深造、国外实习等。

(5)特色明显。国际旅游高等教育在国际化的同时还特别注重结合本土文化,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办学方式,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模式。

(6)行业协会的作用突出。几种模式中行业协会的作用都很突出,尤其是美国饭店业协会和瑞士饭店协会,他们下设院校,编写教材,致力于培训与资格认证,对于其国旅游教育的推动功不可没,

3 西安欧亚学院旅游教育面临的困境

西安欧亚学院近年来实施“442”战略,致力于实现“中国最受尊重私立大学”的愿景,提出“国际化、应用型、高质量”的指导思想。旅游管理专业曾是学校中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探索的先行者,但是近年来却遇到了多重困境。

(1)学科地位低,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在一些职业学院和独立学院中,旅游管理专业往往因其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社会需求量大,成为其重点专业。西安欧亚学院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应用型大学,但旅游管理专业长期从属于外语或工商管理学科之下,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在发展中往往处处为其他专业让步。

(2)学院重视程度不够,发展缺乏支持与动力。长期以来学校领导对学科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专业发展长期缺乏支持,很多工作成绩也没有得到学校各方认可,在政策、资金、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实训教学、学科建设等诸多方面缺乏助推。

(3)发展理念与国际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由于长期以来在众多专业的夹缝中自主拼搏式的发展,缺乏与外界院校的交流,信息比较闭塞,眼界也不够宽阔,更不具备国际化视野,发展理念落后,在其他专业都相继展开国际合作办学、师生交换、出国游学的时候,旅游管理专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还未起步。

(4)生源数量逐渐萎缩、生源素质逐渐下降。遭遇全国性生源下降,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专科的招生规模逐年下降,由高峰时每届近300人,滑落至如今的一届150人左右;本科的招生规模也徘徊在100人左右。生源数量下降已经直接危及了专业的生存问题。而生源素质的逐年下滑也已经影响到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专业的发展,并大大影响了国际化和校企合作的开展。

(5)师资队伍不能与国际化要求匹配。现有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没有形成梯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整体上也比较弱。更为严重的是长期缺乏带头人和专业培训,教师知识陈旧、老化,与旅游业实践脱节较严重,大大影响了教学、科研,与国际化要求差距较大。

(6)教学改革几经波折,国际化经验借鉴徘徊不前。由于发展理念不清晰,发展定位与目标不明确,从属其他学科,导致借鉴国际旅游教育经验的改革不能很好的延续,很多走在各专业之前的改革未能深入,还有一些被迫中断,多年来在做与不做、改与不改的争论中徘徊。

4 西安欧亚学院旅游教育的发展策略

(1)明确学科地位和发展目标,争取学院政策与投入的倾斜。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二次创业”的头等大事就是首先要明确学科地位,不能从属于某一学科之下,要有自己的话语权。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旅游管理专业隶属于管理学院,与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个专业平行,对于专业发展较以前是有利的。其次是要明确专业的发展目标,我们提出建设“西部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黄埔军校”的目标,定位准确,有一定高度,又符合实际。再次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和代言人去争取学院的政策倾斜和投入,两个方面如果到位,专业成为重点建设单位,发展是水到渠成的。

(2)学习国际理念,拥有国际化视野。针对目前领导和教师对国际旅游教育不甚了解的现状,应该由领导带队前往国内旅游教育国际化做的较好的院校和国际知名旅游院校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经验,利用私立大学体制灵活的优势,快速反应,适度超前,实现跨越式发展。

(3)稳定校企合作,开展国际合作。虽然在本地高校中开展校企合作尚属先行者,但是由于诸多人为原因与企业的关系并不稳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稳定的与国际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形式要多样,要深度,不能只停留在实习与就业的层面上,要让企业成为教育机构的一分子。同时要积极开展与国际知名院校的合作,在课程对接、师生进修、师资引进等方面迈出步伐。

(4)新增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提升生源数量和质量。抓住教育部修改专业目录的机会,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积极申报新增专业,如将原来的酒店管理方向申报为酒店管理专业,新申报文化产业管理、会展经济管理、空乘服务、游轮服务等专业或方向。并与校企合作、订单教学、学费减免、有条件特招结合起来,提升生源数量和质量,为专业的生存和国际化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使学生能够符合国际化的要求。

(5)依托行业协会,开展深度合作。依托中国旅游协会、陕西旅游协会、陕西饭店协会、西安饭店与餐饮行业协会等与专业相关的协会,搭建与行业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在职业培训、资格认证、校企合作、行业竞赛、编写教材、引进师资、实习实训、教师挂职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专业发展助力。

(6)加强师资国际化素质培训,引进国际化师资。国际化发展中师资的国际化尤为重要,要从理念、职业化、跨文化交际能力、业务实操能力、国际化教学法、学术水平等方面着力打造教师队伍,对于不能与国际化战略和发展目标匹配的教师要加强培训或淘汰。还可通过客座、访问、招聘、从国际化企业引入等形式提升师资的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文慧,马勇.澳门旅游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杨卫武.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3]梁明珠.国际化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模式探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5),99.

[4]王晨光.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8(4).

第7篇

一、有效预设,激发生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新课程理念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情和教材安排特点来灵活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及安排顺序可做一定的取舍和调整,不能把教学内容定得太窄、太死,不可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包办学生的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捕捉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契机,例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当按照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时,发现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于是,我就及时调整预案,将原先设计的小步子的提问调整为开放性的问题:“关于人民币,你们知道些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不仅大致覆盖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新的课程内容。有的学生说:我知道10元人民币上画的是;有的说:人民币上还画有桂林山水、三峡风光等很美的风景;有的说:5角、1元人民币上画有少数民族人物像;有的说:拿一张人民币对着光可看到藏在里面的图案,那是防止坯人造假A。民币用的,等等。教学这样一调整,不仅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了系统化。而且还通过课堂的小舞台,展示了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获得的其它知识,他们学得既轻轻松松,又丰富多彩。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教学设计。只有有效的预设,才会为动态生成的多样化、深层次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设计不同层次性练习,多角度、多方面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学中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的再创造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业有把握地调整和变更,充分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设计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机会的开放性练习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圆的面积公式,怎么办?如果按照原来的教案进行教学,这部分学生势必不感兴趣,思维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略改了原有的预设思路。引导这部分学生怎样验证出圆的面积公式。又如,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时,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这样的开放式练习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情况,设计一张统计表。”这样,从预设教案到动态生成,学生在“猜想感知一练习验证”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新知。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应用发展。开放延伸

第8篇

集体备课的初衷是集教师智慧,备最精彩的课程。许多学校也曾尝试过集体备课,但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许多盲点和误区。教师们将教案变成了“拿来教案”,为了追求所谓统一,直接从网络上下载名师教案,不深思,不修改,不研究,不探讨,不切合本班学生实际,不反思。集体备课的教案俨然成了一种摆设,甚而教师们宁愿回到过去,自己“抄”教案,至少在“抄”的过程中还会思考一下这节课怎么上,哪些地方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比拿来主义有点实效。

从本学期开始,为了减轻教师“抄”教案的负担,更是为了提高课堂实效和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六年级组率先开始实验实行集体备课活动。鉴于以往集体备课的不了了之,学校应对集体备课的弊端严格制定了相关制度,从方案制定、过程实施到评价检查,力求扬长避短,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虽然只实验了短短的两个月,但优势显而易见。

优势1:个人自备强教师自身备课功底

提倡集体备课并不是摈弃传统的个人自备,相反,精彩的集体教案必须以个人自备为前提。因此,学校要求在集体备课时,严格执行个人自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反思复备的基本程序。个人自备还是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达到“五有”要求: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通过深刻的自备,教师心中有底,才会在下一步的集体研讨中有目标、有说头、有学头。

优势2:集体研讨、修正教案利教师优势互补

为了减轻教师负担,每一单元、每一节课我们都设有主备人。集体备课前首先由主备人说出自己对新课的看法、教法、重点难点,其他教师各抒己见,讨论补充。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有些重点知识的处理,有些难题的讲解通过组内同仁的讨论会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就有切身体验: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多次快速计算3.14×1、4、9、16…等的结果,以期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在集体备课中,另一位教师提出,这些数值确实有用,但是在解决有关题目时计算量还是过大,不够方便,她根据多年经验尝试让学生熟算∏值,如:6.28=2∏, 28.26=9∏等,碰到求大圆周长(面积)是小圆的几倍等填空、选择题时学生不必代入3.14,直接约分,而且对将要学习的比的知识、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圆柱、圆锥的知识都减轻了计算量。简单的转化了一下思维,可以解决这么多问题,正是一举多得。

优势3:跟踪听试讲课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

通过集体研究、讨论形成的教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对重点难点的处理更合理,对练习题目的设计更精妙,学生更易接受、易掌握。为了验证这样的教案是否真的可以提高课堂实效,学校组织开展了“青蓝工程”,配合集体备课,让骨干教师听,青年教师讲,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优势4:课后交流促教师教的风格百花齐放

集体备课时形成的案,并不是完美的终极教案,在跟踪听课之后,授课教师就本课说课,其他参与教师评课,讨论成功与失误,寻找哪些方法、思路、练习题目、活动形式更适合自己的班级,进而在自己的班级实践,教师们结合自身风格和班级学生的独特之处,创造性地加以设计、补充、改造,在案的基础上,形成生动活泼的个案。案并不代表整齐划一,上课上的一模一样,紧抓重点,各有特色,百花齐放才是集体备课需要的结果。

优势5:反思复备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第9篇

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理论探索,从“备课”入手,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途径,与大家分享。

一、“改进备课”的当前共识

数学课堂不应是由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独幕剧,而应当是由师生交往互动、携手共创的多幕剧。

随着“学生是课堂主人”“课堂应从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观念深入人心,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模板地位”确已动摇。但并不代表“写教案”没有必要。“动摇”的现状传递给我们新的理念:只有改进备课方式,让备课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才是对新课标指导下教学工作发展路径的正确阐释。

二、“改进备课”的实施策略

1.过程单线型变成过程多线型

学习个体由于家庭背景、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的不同呈现出多样性的差异。面对同一个问题,他们会进行个性思维和个性解答。若是把具有个体多样性的学生看成设想中的理想个体,希望化整为一,课堂上就会把多数孩子的思路框住了,让大多数学生来适应少数学生的方法。这种被“求同”的潜意识所支配的教学行为相信很多老师都采用过。

课程生成的主体是学生。不同的学生只有通过各自主体的活动、对已有经验的筛选、对新体验的理解,才能使自己的经验不断更新,使新经验生成。因而备课时要考虑不同的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方法,各种方法展现后怎样促进学生与课程各种因素(不同学生、教师)的交互作用,帮助学生生成新经验,即我们要把单线型备课变成多线型备课。

2.目标速成型变成目标递进生成型

教师预设时要考虑怎样让学生走在过程中,学生够不着目标时要考虑过程的再展开,设定过程性目标,当然这种过程性目标是暂时的、变化的,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经验交流中随时变化和修正,过程性目标的设定、调整、删除、增加都是为了课程的进行。

鉴于本观点理论比较抽象,下面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释。

[案例] 《圆的面积》

为有效促进学生“用S=πr2计算圆面积方法的生成,将例题“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改为“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的动态情景,以此启发学生想到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新出现的“圆的面积计算问题”。

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出示一个圆,设问这个圆的面积怎么求呢?

(1)产生“有没有其它计算方法”的需要(目标之一)

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然后说说这个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估计学生会受到前面情景和书本插图的牵引,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

师:就这样一种算法够准确吗?

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2)用各自的方法计算(目标之二)

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后,部分后进生也会有一定的感悟,进而会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展开探索。

(3)更新、完善计算方法(目标之三)

在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力探索后,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尤其关注后进生的一些做法和想法),让学生认识到计算圆的面积方法很多,但大都太繁琐。经过每个方法的演示比较,师生就可以共同归纳出圆面积计算的统一方法:S=πr2。这样不但理解了那些平面图形与圆的各部分关系,还从深层次上体验了这个计算公式的优越性。

以上过程性目标的设定,并不是固定不变、非去实施的,而要根据学生的进程状态,作删除、调整与修改,也可增加过程性目标。关键要把“学生自己生成S=πr2圆面积计算方法”这一目标放在心里,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过程性目标及相应的情境。

从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圆面积计算公式,对于缺乏相关经验的学生们来说,这中间有一个跃进的过程。课程作为过程,需要进程、运动和变化,而不是作为客观的目标或学习内容摆在学习者的面前,由学生自己去“内化”;课程需要已有经验与新信息的不断作用才可能逐渐生成,而不是速成的。

3.知识浓缩型变成知识展开型

学生面对的知识大部分是“浓缩型”的,展现在眼前的只有结果,理论和公式的推导过程被压缩了。经验是感受的结果,感受越深经验生成越好。浓缩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感受少而浅,他们只能在知识的表面上感觉一下,只能识记知识,留下的是浅印迹。而展开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深入到知识的里面,亲身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经历知识演进的变化过程,并用自身的经验、智慧来思索变化、创造变化,也才能收获深刻的认识。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识圆;线性教学;非线性教学

圆是在学生拥有一定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在生活中经常被看到,但是让学生在学习圆时,通过观察、操作,促进他们自己主动、独立地获取有关知识,才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变“教师引领下的探究学习”为“自主前提下的多样探究性学习”

六年级学生经过新课程近几年学习方式的培养和训练,对于“认识圆”这节概念教学,在内容并不深奥的情况下,对可以探究的内容要设计成“大步子”,提出“大问题”,如“探究画圆”及“探究圆的特征”,就是说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材料(学具),让学生真正地、自觉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去画圆,从而对画圆有不同的经历和体验,感悟到用圆规画圆是的最佳方法。

在小学的中高年级提倡多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但并不意味着什么数学知识都要让学生进行探究,都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动手实践―分析认证―提出解释―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对没有探究余地的数学术语、数学概念等,还是采用讲解法比较有效,如“圆的各部分名称”。

二、变“教师设定教学起点”为“让学生自找认知起点”

当教师揭示课题后,如果提出“你对圆已有了哪些认识?”“你想研究圆的什么?”这些思维空间比较大的“大问题”,会怎样?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议论,这样,一方面,学生在谈论对圆的已有认识时,可能会想到圆与已学平面图形的不同,自然而然也就建立了新知与旧知间的联系;可能有的学生早已了解了圆的其他知识,如圆的画法、圆心、半径、直径等,教师也可以借此进一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来确定教学起点。另一方面,让学生谈论想探究的问题,自然会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11篇

为此,本人在平时的数学学科教学时进行了一定的摸索和尝试,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作如下见解:

一、电化教学中的计算机备课优于传统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传统的数学备课教案都是用文字描述的,而许多表现抽象、复杂等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无法用文字贴切地表现出来。即使用语言描述出来,但因为没有体验过,因而有的学生想象不出、感悟不到。而使用电化教学进行备课,在教学中教师则可根据需要,选择适用于教学的文字、图画、表格、录像、和练习等内容制成的课件。另外,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记忆力功能和修改功能,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形成不同的教案,制成课件可以保存起来,仅占很小的空间。对教案的更新也是易如反掌,只要利用计算机的文字处理软件中的编辑功能,就能非常快捷地实现教案的修改。

二、电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志活动。有兴趣的学习活动不仅能使人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进行学习,而且能使人全神贯注,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儿童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电化教学集文字、图形、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有吸引力。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当中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运用语言的描述来完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只是感性的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理解为什么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电化教学就克服了这个缺点,它能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看演示过程就明白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电化教学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明显提高,对教学信息的反馈也比较积极,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把学习当作负担。

三、合理运用电化教学,使数学问题化“静”为“动”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依靠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再加上几张插图来完成,展示的大多是静止的场景。而很多数学问题却是动态的,动用实物进行直观演示又不太可能。这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不仅可以解决传统媒体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如我在教学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1: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景,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收集数据,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了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合理运用电化教学,使数学问题化“难”为“易”

很多数学问题的“难”并不在于知识本身的难,而是在于知识推导过程的难。合理运用网络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具体形象地演示知识的推导过程,化“难”为“易”,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容。如“圆的周长”中,周长公式C=2πr的推导涉及到不完全归纳法,在教学时我利用网络及多媒体先出示直径分别为8cm、12cm、14cm的圆,然后令其依次在一条线段上滚动,在滚动直径的1倍、2倍、3倍距离时依次出现记号,滚动完后显示其滚过路程的距离。演示完后,我让学生观察圆滚过的路程既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学生有这三个圆环滚动的动画作为依据,很容易归纳出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又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进行演示,把一个圆进行平均分割,分割的数量从4份、8份、16份、32份到任意份,每次分割后计算机便很快把它们拼合起来,并在屏幕上展现出相应的近似长方形。通过对这几个近似长方形的分割拼合演示的观察、学生的自我动手试验,引导比较,学生不但直观地感受到,而且也深刻的理解到分割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形状就越近似于一个长方形。这样的教学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展现出来,减缓了学生思辩、推理的难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也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了通道。五、合理运用电化教学,使数学问题化“抽象”为“具体”

第12篇

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将近十年的教师,我最深切的感受是学生对抽象的图形与几何这一方面的知识结构学起来感到困难。那么要怎样才能使学生较好掌握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要点呢?通过平时的教学积累以及和其他优秀教师的交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浅见。

一、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上课前,教师需仔细钻研课本和教参,多在网上找优秀的教案设计,多参考他人思路,从而理透教材重难点内容和参透编者意图,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教学设计。P者在课前会准备好上课的教学工具,与此同时要求每位学生课前试着做教学工具,不要求做得很标准,但是只要求做,这样的目的是简单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外在要求学生预习时,让他们带着问题预习。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并做一个圆形的硬纸片,标出圆的半径、圆心;在讲圆柱体这一课时,让学生带一个生活中的圆柱体如圆柱的茶叶罐、锯一个圆柱状小木头等。要想上好图形与几何课,充分的预习和教具准备是一节课良好的开始。

二、把生活引入教学

我们生活中的现象有很多时候与“图形与几何”息息相关,结合生活实例,能将抽象的概念和过程简单化、具体化,能帮助学生直观、简单地接受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判断能力。生活中很多实物的形状是小学生熟悉的,教学时引进生活实例,学生们会有亲切感,会对知识感兴趣,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

三、组内交流是关键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这一单元时,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与方法,组内讨论显然很重要。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我时常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在组内讨论、实验;引导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圆纸片沿着半径剪下,通过移补得到平行四边形,同时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的小组活动,引导他们理解图形变化前后面积是否发生变化,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获得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课堂巩固为核心

经过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们将新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但学生们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清楚,掌握是否扎实,要适时检验并训练。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两道典型题目,叫两位学生进行板演,尽量选择学困生,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完成后先进行组内小展示,再进行班内大展示,大展示时先叫两名中等生进行点评,再叫两名优等生进行点评,并要求学生说出相应的依据,其他学生有不同想法的举手发言,以此方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拓展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此环节适当提高题目难度,可以让学生体会基础知识在具体题目中的应用。比如,在讲圆的周长教学中,提出靠墙做一个半圆形羊圈,需要栅栏多少米等。这些内容体现了生活化的特点,但难度有所提升,学生极容易出错,通过拓展训练环节,学生能准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细节问题常提醒

图形与几何内容既有数量关系,还有单位换算,集数量和单位为一体。根据平日发现,一些学生对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分不清,大部分学生不会单位换算,极易出现失误,教师上课时要经常提醒学生。比如在计算图形面积时,很多学生会将长度单位写成面积单位,计算体积时将体积单位写成面积单位。再比如画图时该用实线还是虚线,需标注角、垂直等符号,这些细节问题学生最容易失误,教师应当经常提醒。

总之,图形与几何内容与数与代数有本质区别,无论是教学方法与过程,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有区别,不管选择哪种教学方式,只要把以上几点把握好,我想学生们一定会掌握所学内容。

参考文献:

第13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方面,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没有充分预设的课堂教学,是很难令人满意的。另一方面,预设并不是为了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个字斟句酌、滴水不漏的剧本,也不是为了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有着固定起点、拐点和终点的“行进路线”,而应该着力于形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充分交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问题、新思路、新见解的一种极具包容性和成长力的教学方案。事实上,只有在预设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堂教学的生成性特质,充分考虑因师生多元互动而产生的不确定因素,课堂才能真正生成各种富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的应对才会得心应手,学生的思维水平才会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教学也才会呈现出生动活泼的状态。

凸显有效生成的教学预设,通常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深层次地理解和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前因后果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要把每节课所要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的知识体系之中,注重数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以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要从不同角

度、不同层次分析和理解相关知识,注意同一个知识的不同表达,注意把握知识延伸和拓展的方向,以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要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意相似知识的细微差异以及不同知识的内在关联,注意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利于引导学生初步感悟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是这样进行预设的:想一想,圆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同学们有过预习并经过思考,纷纷发言:“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有关。”“圆的面积和它的直径有关。”“圆的面积可能与它的周长有关。”“圆的面积可能与它的圆心有关。”其中前三个问题我课前都预设,而第四个问题是即时生成的。尽管思维有点发散开来,但我认为学生思维很活跃,因而调整了原来的教学方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继而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结果,学生探索热情高涨,对圆的面积的内容掌握的更为牢固。

第二,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真分析学情,以便于课前预设能够真正融人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要从学生需要学习什么知识、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以及可以怎样学习这些知识出发,考虑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的问题;要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和“最近发展区”,弄清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的必要基础和相关能力,是否接触过与新知相关的内容,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何种程度,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障碍,通过怎样的点拨与引导能够克服它们;还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存在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信息有机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课前我是这样预设的: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由图说出几个7,再一步步归纳得出7的乘法口诀。可是让我意外的是课刚开始,一个学生一看课题就站了起来说:“老师,7的乘法口诀我会背。”这下可好了,其他学生也跟着叫嚷起来,还有几个学生干脆叽里呱啦地背了起来。这可怎么办?我当机立断,放弃原教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教学流程。让会背口诀的学生指着插图来教;还有的在黑板上画小棒来教;还有的索性拿自己的手指比划……课上我的预设根据生成性资源及时调整,不仅充分凸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生动地彰显“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真正地、真实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第14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有效提问 问题情境 学生积极性 教育效果

古人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

一、转变思想,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小学数学教学行为,其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提问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

2、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活动的召唤与动员行为,可以促进学生表达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

3、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行为,可以维持正常有序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数学教学上来。

二、反思我们的课堂提问

纵观我们的课堂,师生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乐此不疲。但低效重复式的提问,或不着边际与要点的提问等等,学生的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启发,而且教学效率微乎其微。究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就是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事实如何呢?我们的课堂提问都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来控制着问题,教师早先在教案上设计,课堂上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等待着教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来回答,这种一味地单相的教师问学生,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落实。

(二)问题的设计,缺乏探究性。

当学生“无疑”时,教师则“须教有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很多时候我们为提问而提问,脱离学生实际,或浮光掠影,或针对性不强……。正如张志公先生指出的那样,“问得太平直,太简单,学生想都不必想就答出来,像‘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看似热闹,气氛活跃,却无实际价值”;“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像猜谜语”;“问题太笼统,不着边际,学生可以随便回答两句,很难说他对,也很难说他不对”。像这样缺乏启发性、探究性的提问是数学教学的大忌,它不能使学生思维与教学产生共鸣,相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问题的解答,缺乏引导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问题一提出,就忙着请学生回答。对一声不吭者,抱之以冷漠;对答非所问者,送之以摇头。对回答不出或回答得不完整的问题,迫不及待地请另外的学生出马,直到答对为止。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启发。没有展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这样只有问没有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是无法开户的。

三、提高课堂有效提问的做法

(一)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 ,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 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 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 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2πr/2)×r=πr r。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15篇

以学定讲以学定教圆周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有时候,教学生成的发展变化和教学预设是一致的,这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的合理把握和对教学对象认知状况的深入了解;但更多的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这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对教师而言,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时,将面临严峻考验和艰难抉择――教学是推进还是搁浅,是置之不理还是顺势利导、动态生成。这时需要教师具有生成意识和及时铺捉、随机处理课堂新信息的能力,在学生的思维“出轨”时,需要教师及时调整预设,把握机会,就可以尴尬为锲机,以学定讲,以学定教,让课堂更精彩。

为了让老教材突现新理念,突现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理念,学校安排了几节课,课后细细品味,这几节课的共同优点分别为:

1.注重体验。教师设计有各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的环节,使学生经历了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互助互学,从而得出有了实践性的体验,构建活动化教学过程。

2.注重评价。整堂课,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个体情感,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来鼓励学生、表扬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能够做到提炼和概括,使之为课所用,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3.注重学生主体。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学习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的就是《圆的周长》这节课了。

一、案例描述

回顾旧知,了解学生已有基础

1.我们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

(复习圆的相关知识:圆心O,半径R,直径D,D= 2R……)

2.你还了解哪些有关圆的奥秘?

学生回答,圆的周长,圆周率,圆的面积……或老师出示。

二、切入课题,质疑新知

1.出示∏,你认识吗?对它有什么了解?板书“∏、圆周率,3.14……”

2.提问:什么是圆周率?

3.小结:在大量的经验积累中,人们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着一个神奇的倍数关系,我们把这个关系表达为“圆的周长/直径=原周率”一般用∏表示。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

4.提问:

(1)什么是圆的周长?

(2)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也就是圆周率(∏)会不会因为圆的大小变化改变而改变呢?让我们动手测量,验证一下。可以几个人组成学习小组合作验证,看哪个小组能最先证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师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验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逐步概括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出彩1:

在验证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候,进行了动手测量与验证。在验证中老师把各种情况都进行了预设,考虑了学生有网上学习得到的,有预习书本知识得到的,有自己小组讨论,验证得到的……进行一系列的预设,教学设计是那么“严谨与流畅”。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会常常出现许多的小插曲,学生也并未领情,总要出轨。比如,学生周长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可以用一根绳子,绕圆一周,然后捏住绳子的接头处,展开绳子就能量出来。”

生:“我也可以把圆在直尺上滚一周,这一周也是圆的周长。”

怎么滚?让学生在老师的预设中用“滚一圈”和“饶一周”来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都顺利出来,老师也会感到万分欣喜,脱口而出:“你真会动脑筋!还会有别的方法吗?”边说边会用眼睛巡视教室一周,教室里会恢复寂静,全班没有一人举手,都眼巴巴地望着老师。这情景正是老师所希望的。但政党老师乐滋滋地往预设的轨道上行的时候,只见一只手会犹豫不决的举起。

“我只要用圆周率乘以直径就能算出圆的周长。”殊不知,这一不响亮的回答恰似晴天霹雳,“探究结果出来了,该怎么办?”难道后面就不用研究了吗?也是我们高段数学老师经常面临的尴尬场面。如果是你会怎么办?所以在教案中老师门会预设很多情况,怕学生的出轨让自己处于尴尬,处于被动。但这位老师在教案中已经有了预设,所以不慌不忙地及时进行了肯定:“大家说的结论是正确的,你们能提前预习,非常好!可是却不知道这个规律是如何得出的,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几个方案,来验证结论?”顺着自己的预设进行了教学,很自然进入了下一环节的教学。

但在另一节课上,老师并未把这一环节进行预设,是学生临时出现的状况,但这位老师的处理不妨让我们也学学。该老师调整了一下思绪,也冷静下来了,决定采用该学生的意见,临时改变设计,走一步算一步吧!

“你们觉得在这些方法中,哪种最方便、最实用?”学生单让赞成该同学的方法。于是,老师就请该学生大声地把公式说了一遍,并且一不做二不休地把公式写在了黑板上。

“这个计算公式你们知道吗?”下面的学生有的点点头,更多的是一脸的茫然和摇头……

老师又紧接着说:“不管你以前是否见过或听过,现在公式写在黑板上了,你知道了吗?”

学生很不情愿地:“知道了!”

老师追问:“那么,对于这个公式,你还有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吗?”

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窃窃私语声,老师没有制止他们,只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眼光看者他们。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

“我不知道圆周率是什么?”

“我不明白圆的周长为什么可以用圆周率乘以直径进行计算!”随着他们的提问,其他学生不时地所声附和。有救了,老师一阵窃喜。

“既然这样,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是圆周率’‘圆的周长为什么可以用圆周率乘以直径进行计算’这两个问题好吗?学生回说:好!”

此时一起来探究、测量。在学习中由衷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快乐学习的含义。

随后的评课也证实了老师的处理是明智,因为这节课的“出彩”之处恰恰是面对这“出轨”的回答时的灵机一动,

把握住了课堂生成。

出彩2:

学生的出轨真是无时不刻地存在,如学生在测量圆周率3.1415926……这一环节,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一些数据。教学中老师会让几名同学板书测量结果,老师用计算器计算结果(在全班同学的关注下集体监督计算结果,虽然花费点时间,但也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在集体的监督计算进行比较中,数字居然出入那么大!得到的有3倍多一点,有4倍多的,这真是出一身冷汗,要知道有那么多的老师在听课,如果是自己平时上课,就会说:“你计算错了,下课以后再去算一算。”或者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划到哪里算哪里!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是尊重学生,还是冒着漏洞百出的危险。要知道有那么多教师在听课啊!但是,我们的老师却适应了学生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迫使老师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

(1)与刚才同学给出的数值比较,为什么还有区别?原因可能是什么?

课堂上的突发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来解决。有的自己动手再实验一次,有的再计算一下;还有的用估一估的方法。

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结得出圆周率的取值。并且立即点评:当直径是1米的时候,误差是多少?了解求圆周率的历史:周三径一到小数点后10.1亿位。

(2)圆周率的精确计算,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在数学研究上的伟大贡献,我们有必要向学生简单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于是,再次利用课件操作向学生介绍有关内容,并在介绍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因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3倍多一些”可以用圆周率来表示(≈3.1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