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案例教学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案例教学设计论文

第1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一就是创新,数学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学设计的思路,将开放教学、问题情境教学以及实践活动等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中,以增强教学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用动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

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新课程的改革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标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对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新的思考和设计,将教学的重点由传授知识变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灵活运用、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等.为了能够顺应新课程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三个原则.

首先要遵循建构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主要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积极自主探索,并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倡导建构性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能够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其次要遵循问题情景创设的教学设计原则,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重要的途径之一.数学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想达到高效和准确的效果,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是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和观察才能慢慢培养的;而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情境创设或者进行一些实例的列举,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说是非常有效的,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遵循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要遵循交互式的教学设计原则,交互式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以往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交流者与合作者,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问题,最终积极解决问题.交互式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可以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对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的几点思考

为了使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大量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当前教学方法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地总结和改进,进而探索出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有效地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实例,为学生创建灵活多变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是原型创设,即老师将问题创设在现实的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就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讲到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对折一次,它的厚度会变为多少呢?如果将它对折两次之后它的厚度会是多少?对折三次呢?对折二十次呢?在教师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所用的纸对折不了二十次,在发现这个问题后教师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这张纸足够大,能对折超过二十次,那么对折完之后它和一座高山相比谁更高呢?问题提出后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也就引入了有理数乘方的教学.

其次是多媒体创设,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领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动画、各种计算机软件等,将数学知识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到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在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如蜻蜓、蝴蝶、枫叶、天平、飞机、风车等.通过展示观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由于这些事物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中,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通过这些事物的展示,不仅可以增加整个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审美情趣.

(二)进行实践操作,加强交流感悟

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设置实践活动,将活动的内容与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灵活性和人性化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一个好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轻而易举地掌握原本枯燥难懂的数学理论,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勾股定理的时候,可以设置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真正领会勾股定理的概念.具体内容为:将班里所有学生按照前后四人为一组的规则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动手将准备好的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模型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分别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和b,斜边为c.(1)每个小组用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将大正方形的面积表述出来.(2)由此可以推导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最终将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为一个大的正方形,如图1.

经过讨论交流之后提出自己的猜想为:a2+b2=c2,图1中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述为:(a2+b2)或者c2+ab×4.经过实践操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三)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第2篇

1、传统网页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操作性等特点,若想制作效果良好的网页,需要具备文字版面处理、动画制作及图像处理等相关知识。设计计算机网页时,通常使用Flash、Firework和Dreamweaver三种网页设计软件。现阶段,很多技术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网页设计教学模式,即利用实践和理论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具体地说,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章节教学,若知识点不同,则会分两次进行理论和实验教学,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一味的照搬课本内容,不会融会贯通和相互联系,以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同样重视实践教学,而其实际教学效果常常达不到预期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熟练掌握网页制作技术及技巧的情况下,未能有效掌控网站、图片制作和内容排版编排的规划和布局造成的。

2、案例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的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学生熟练掌握基础部分相关知识辨别、知识分析及知识理解的前提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案例,进而为学生展示课程内容,同时,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指引学生通过教学案例的有效运用,分析、讨论相关知识,并以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进一步辨别和分析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工作作风以及管理理念。

3、案例教学模式的特点

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方式的实施基础是实例,实际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网页设计课程的兴趣,并在网页制作的学习中贯穿教学案例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而使学生在学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始终充当着激励者和设计者的重要角色,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

二、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般情况下,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不断变化,因而只有高度重视各教学流程,才能有效实施案例教学,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流程包括教学案例的设计、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例、总结和实现教学案例三部分,具体实施过程为:

1、教学案例的设计

通常来讲,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设计教学案例,因而教师一定要按照教学规划和教学要求,充分准备授课内容,并讨论教学案例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同时还要分析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此外,设计教学案例时还应注意:第一,确保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即保证设计的教学案例符合教材及现实案例的相关要求,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第二,确保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也就是说,教学案例可以涵盖大部分课程知识点;第三,确保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具体地说,设计的教学案例之间应具有前后贯穿的关系,并按照由易及难的顺序进行排列;第四,确保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接收能力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另外,学生还要在分析教学案例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和探索其实际应用,并有效、及时的促使教学案例理论知识逐渐转变为实践应用,进而实现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目标,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网页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实际题目设计求职网站,因而学生需要结合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相关的求职素材,进而独立设计求职网站,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其实践动手能力。

2、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例

实际上,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例的目的在于分析分体,进而提出合理、有效的办法和思路。每个学生实现同一教学案例方法以及分析结果各不相同,虽然部分学生能找到容易、简单的实现方法,却无法充分理解;部分学生虽然找到了容易理解的实现方法,其实现过程却非常复杂。所以,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果断删除不重要的案例细节,同时寻找教学案例的结构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此外,讨论教学案例的核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进而将教学案例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有机相连,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并为学生创造自由、和谐的讨论氛围,同时让学生成为教学案例讨论的主角。一般来讲,案例教学模式着重强调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情境,而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及互动交流活动中,进而反复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是,案例教学抛弃了教师为主的旧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且不强迫学生进行记忆,只要求其积极思考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反复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积极动手能力的教育目标。例如,计算机网页设计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介绍网页制作工具时,由于学生对其比较陌生,因而教师可通过讨论案例实施教学活动。

3、总结和实现教学案例

学生结束教学案例讨论后,教师应恰当评价讨论结果,以便去除错误观点。同时,教师还要分析、讲解教学案例分析的相关技巧及知识技能,进而在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时,根据课堂讨论内容具体实现教学案例,以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计算机网页设计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营造活跃、融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安全、自由的感觉,进而激发其敢做、敢说的勇气。此外,教师在计算机网页设计的案例教学中,始终扮演着指导者和组织者的重要角色。所以,学生要独自完成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素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若想保证计算机网页设计案例教学顺利进行,需要教师具备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特点,这也是教师为学生传递经验和知识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学习,以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和威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全面、多角度的爱护和关心学生,同时融入学生中间,以便更好的感受和体会其内心世界,进而在做好教师的同时,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

3、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一般来讲,学生学习必备、认识事物和适应环境的基本条件是认知结构,且其学习过程是不断平衡同化和顺应机能的过程,也是不断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师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背景知识和展示新知识点,都要密切结合教学大纲。此外,教师选择教学案例时,应保证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能充分反映教学大纲中的相关知识点。例如,为网页页面进行布局时,可通过表格、框架和层的方式进行,如为食品网站做简图时:为确定网页的主色调,应将背景图片插在第一层中;为给网页增添活力和生机,可将flas插在第二层中;将精美食品插在第三层中;为体现饮食文化,可在第四层中搭配相关歌曲;为增强网页的立体感,可在第五层中添加浮动物体。此外,教师应先鼓励学生使用表格布局解决相关问题,尔后引出层的内涵,进而逐步解决问题,直至完成学习任务。

四、结语

第3篇

1.园林设计案例教学应以一定的专业理论为基础:

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设计项目的讨论和分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概念和设计原理,只有对基本理论知识理解透彻才能吃透案例设计意图,从而充分展开分析与讨论,达到教学目的。此外,案例教学需要提前把设计案例和课堂讨论内容通知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查阅背景资料,就案例中涉及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探析,以便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2.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案例:

课前教师必须明确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所应达到的专业水平及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法和标准。在一个园林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内容,如环境、功能、布局、规划设计、植物应用、表现等等,教师心中应做到有的放矢,每一教学环节要清楚通过案例教学解决的是哪一层次上的什么问题,还应根据学生学习态度明确课后应达到的具体的专业技术水平。案例的选择是园林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应选择自己能够熟练把握且便于学生理解的案例,内容应随理论内容由浅到深。现代新颖、图文兼备、图纸清晰,设计兼具优缺点的典型案例和特色案例都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3.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鉴于案例教学是将求知和实践合二为一,因此在园林设计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园林设计案例,可以将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设计的优缺点,达成共识后再进行组间的讨论,采用辩论形式,讨论场地现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功能布局、植物配置、表现技法等问题,最后由教师对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案例教学在园林设计课堂的实践应用

以甘肃正宁县北环路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为例,探讨案例教学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1.回顾道路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

教师应与学生回顾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除了各类道路绿地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注意事项外,还应使同学明白,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城市文化品质的追求,道路不仅仅是起到城市的脉络和骨架、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的作用,人们对城市道路的理解和需求被大大丰富和扩宽。除了基本的通行功能,道路作为城市景观的视觉走廊,成为城市地方文化、品质和风貌的展示窗口,是人们了解、感受和体验城市生活的绝佳界面。

2.介绍正宁北环路道路景观设计案例:

熟悉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场地概况。首先使学生明白案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该案例实际场地位于甘肃省正宁县庆阳市东南部,属于非常典型的黄土地貌,温带季风性气候,物产丰富,黄土地下蕴藏有大量的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地方传统文化方面,该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除了黄土文化发源地、民歌摇篮和手工艺制作之乡的美称外,还是革命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所要规划建设的北环路两侧用地面积约4.2公顷(合63亩),包括路北路南两部分,路北用地为崖壁陡峭的沟壑环境,地势高低不平,形状变化多样,中间大量分布有已经废弃的窑洞,零星分布有榆树、槐树、核桃等大树,还有少量民房等建筑物;道路南侧为中学校园、医院等企事业单位。

3.北环路道路景观设计构思:

如前所述,道路除了具有基本的使用、通行功能,还能作为城市景观的视觉走廊,成为城市地方文化、品质和风貌的展示窗口。因此,该设计针对用地现状条件和环境特点,充分利用正宁原有地形地貌、地方物产,深入挖掘当地历史及民俗文化资源,结合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法则,借鉴现代景观设计理念,采用生态设计方法,师法自然,营造和谐融洽、生态健康、持续发展、景观丰富的城市道路休闲娱乐景观环境。自然化、生态化、景观多样化、人文化及人性化是进行该项目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4.北环路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在进行场地分析和了解建设方要求的基础上,以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指导案例教学。因此学生提前应熟练掌握设计原则内容,以便针对案例提出不同的意见。正宁县北环路道路绿化设计的规划指导原则为:因地制宜,就势成景;保护开发,持续发展;生态和谐,人文特色;科学布局,保障安全;地方风貌,时代形象;合理利用,降低投资。学生可以依据北环路设计背景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反复思考、揣摩,对该案例设计原则提出自己的意见。

5.景观建设规划布局:

根据城市道路的使用、景观和文化功能,结合场地实际情况,正宁北环路将整个绿化区域规划为“一条景观轴线、一条生态绿廊、六个景观节点”的布局框架。学生可以依据道路景观设计指导思想复核该规划布局是否合理,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下选取“黄土人家”和“民俗文化广场”两个景观节点讨论“因地制宜”和“地方风貌塑造”在北环路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因地制宜是园林设计首先考虑的因素,指的是园林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场地环境特征,利用原有景观要素,在满足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工程造价较少的设计。因此在规划设计中,保留基址最西端的崖壁下的窑洞院落,对窑洞内部及院落环境进行重点的改造和装饰处理,完善窑洞内部的水、电、暖、通讯等生活设施,洞口加强装饰处理,体现典型窑洞形象;将院落处理为两级台地,做硬质铺装,靠近路边台地上布置一处辘轳井的装饰小品,突出体现乡村景象;下级台地结合原有核桃、国槐营造凸显北方黄土高原农家窑洞院落的景象。经过这样的讲述,使学生明白通过对原有环境合理的规划,既避免了大量回填土壤的工程内容,节省建设投资,又保留下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窑洞景观。具有地方风貌、塑造时代形象是每一座现代园林必备的特征。在现代景观设计理论指导下,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以具有时代气息的景观形式表现当地历史、习俗等地域特色。正宁孕育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地方特色突出的民俗文化资源,如刺绣香包、陇东民歌等等,场地基址东部最大的用地较为平整,正好将其规划为以反映正宁乃至陇东地域民俗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广场。结合原场地形状特点,从正宁刺绣香包代表性图形中提取双鱼纹样做整个广场布局构架,广场入口区景观借鉴当地代表性建筑牌坊门的造型,结合建筑斗拱形式的四根装饰立柱分列两侧,轴线起点处的长方形种植池内布置十二生肖的造型小品,这些共同构成文化性广场入口区特有的景观环境形象。中心部位设置一尊较大型雕塑,对称布置的花架组合为人们提供休息场所,轴线尽端为以反映民俗文化活动的浮雕景墙,道路布置既完成图案纹样要求,又形成广场的环状交通需要。以上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是地方风貌如何在园林规划设计得以体现,雕塑、广场、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是体现文化内涵的最佳形式。

6.植物景观规划:

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植物的配置选择应严格遵循绿地系统多样性的原则,要根据基址所处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特点,结合植物的生态学习性,使植物多样性在主干道、交通节点和各个景区得到充分体现,才能把园林植物的多样性落到实处。北环路景观设计绿化选用银杏为行道树,基址北部崖边“桃林探塬”景区密植碧桃和红叶碧桃为主的花木,基址东部山地“秋染翠岗”景区大量种植三角枫、五角枫、樱花,“黄土人家”景区利用原有核桃、国槐、榆树,“生态绿廊”景区多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做到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形成丰富群落化景观,这都符合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三、课堂讨论

第4篇

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方向上讲,该学科在根本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因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哈尔冰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张红松教授曾经这样评价设计师:“好的设计师往往都是杂家,因为他要拥有画家的表现力、律师的判断力、音乐家的感染力、科学家的严谨力、诗人的诗意、哲学家的思维力。”诚然,一名合格的景观设计师或室内设计师必须掌握设计学、心理学、建筑学、美术学、历史学等众多学科知识。以往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掌握如此复杂的综合能力。从教育背景层面上讲,案例教学具备了以往教育方法不具备的优势。以往的教育方式是说教以及枯燥的举例说明。案例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注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以及突出实践性、学生主体性、过程动态性、结果多元化的特点。

二、案例教学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契合性

从实践应用方向分析,案例教学具有真实感和互动感。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通过剖析环境艺术设计实例,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更加本质地了解课程的精髓。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使用工业时代的教学方法外,还能使用大量的视频、图片、模型等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能很好地弥补以往教学方式的不足。案例教学的优势是能够无缝对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打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思维禁锢,正所谓不破不立,能让学生拥有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符合国际和国内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教育潮流,与我国教育政策和国际教育潮流接轨,能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

三、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中应用案例教学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

首先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案例教学,以及与以往教学模式的区别。其次要突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这可以从两个方向入手:其一,要区别对待不同设计方向的教学方式,如在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教学中,要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教学;其二是案例教学在运用上的区别对待,如徒手表现、计算机制图、文案表现等的区别教学。最后,综合分析各种案例的区别,从中找到其文化内涵重点,并将其总结、提炼。

四、案例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中的应用价值和长远意义

第5篇

(1)没有适合的案例。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而教科书缺少与时俱进的案例,表现一是案例缺乏,二是案例更新慢,尤其是在这几年中国证券市场飞速发展的时期,从股权分置改革推行到期权的推出,再到股指期货和卖空机制的推出。学生学习要能跟上时代,亟需研究正在发生的各种案例,使学生能够融入时代。

(2)学生主动性不强。由于学生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一下子让他们炒股票不知道如何参与。可把参加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充当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或机构投资者,在模拟的股票市场中,从事上市公司包装上市、证券公司包销股票和机构投资者买卖二级市场股票等一系列经营活动。通过模拟炒股票与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达到体验股票市场博弈、应用证券市场理论、培养创新炒股票思维和提高炒股票操作技能的目的。

(3)教学效果不明显。证券投资模拟如何为学生设想,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心理为依据,全面完成教学实验任务呢?经过比较,发现案例设计教学法能够比任何其他的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学生必须担负主要的学习责任,因此能够训练学生担当责任的能力。和其他教学法相比,案例设计教学法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最佳教学法。此外,案例设计教学法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可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设计教学法是完全可行的。

2案例设计在证券投资模拟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设计教学法就是采用设计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方法。设计教学法体现了杜威实用主义的教学程及其理论。可以简单地把设计教学法分为5步:安排真实的情境;根据情境设定刺激思维的课题;查找资料做出解决疑难的假定;以活动去证验假定;根据证验成败得出结论。

(1)案例设计。案例设计教学法要有针对性地选取动态案例替代和验证教材中的静态案例。我在运用证券投资学模拟炒股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一些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让学生理解股票实战与模拟交易的区别。模拟抄股,你买卖股票,无论买卖多少都对股票的价格没有影响。模拟股票的价格是由现实生活中的股票价格而决定的。也就是说,也许你在模拟中赚了很多钱。但是如果你真把等同于模拟股票的钱投入到现实股票当中,你赚的钱可能要比模拟中的钱要少。因为现实股票中你的介入会影响到股票的价格。而模拟股票中无论你买多少都不会影响到股票的价格。因为模拟的股票价格是由现实股票价格决定的。炒股对于散户而言最重要的是心态问题,模拟炒股因为没有资金上的投入,所以在操作中往往比实战中更放得开,更准确。二是模拟炒股战绩只是大学生一门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模拟炒股票对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学的相关理论帮助很大,不过,由于大学生模拟炒股票的赚钱的多少存在运气的成分,考核的时间也比较短,有一些学生可能很认真,可是模拟炒股不但没有赚钱,还可能亏钱。因此,在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时,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做区别对待,不要让学生丧失后续学习的信心;三是对于比较好的学生实时进行点评。在一个学期证券投资的授课时间里,证券市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闻和热点个股及板块轮动,在提示学生关注这些信息的同时,对每个学生的模拟炒股票进行实时的点评。

(2)基本分析。一是宏观经济分析。证券投资宏观经济运行趋好,企业总体盈利水平上升,证券市场市值自然上涨。宏观经济趋好对公司效益及自身收入水平预期上升,人气上升,证券市场平均股价走高。财政政策对证券投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增加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刺激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从而扩大社会供给。证券投资风险的评价和管理由于投资债券可能遭遇到各种风险,造成损失,投资者需要对所投资对象的风险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评估,以减少可能的损失。证券的风险管理对于债券、基金、期货、股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投资者应认真对待,利用各种方法去理解风险、辨别风险,探寻风险产生的根源。制定正确的风险管理的原则和策略,学会利用各种方法去回避风险,减少炒股票损失,力求获取最大效益。证券的评级企业债券风险等级发生变化后,会对投资者的炒股票收益产生影响,带来意外的收益或承受更多的风险,因而学生们要密切注意影响企业风险的各种因素,推测债券、基金、期货、股票等级的变化方向,进而分析其价格变化趋势,学会从中获利。股票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则是指实际获得的收益低于预期的收益的可能性。造成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原因是股息的减少和股票价格的非预期变动。二是行业分析。行业分析主要是界定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对不同的行业进行横向比较,为最终确定投资对象提供准确的行业背景。有些行业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而有些行业已经日薄西山。行业分析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挖掘最具投资潜力的行业,从而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三是小组讨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笔者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大量应用小组讨论方法,让学生集思广益,运用各自掌握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实战的经验和教训,让学生在今后的炒股票时终身受益。通过同学们互相讨论,观点日益成熟,最终形成成熟的思路。

(3)国内外投资大师经典投资案例讲评。改革思路:证券投资模拟原来是在讲解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教授学生实盘买卖股票的方法,包括软件的使用方法、界面的含义、基本面分析法、技术面分析法等等。现在要重点讲案例,安排每节课重点介绍1位中外股票投资大师的经典案例,如巴菲特在1993年开始大量买入港股中石油,1.02元的平均成本,1997年又全盘卖出,卖出均价12.00元。每股净赚10港币以上。那么,当时市场的基本面是什么情况,他买入中石油的理由是什么,卖出的理由是什么?等等。这样结合实际的教学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堂教学改革的难点是案例的收集和分析,筛选的案例必须经典;对每个案例的分析必须独到,现有的资料基本上没有分析,必须结合当时的宏观大势、基本面与技术面的情况独立分析,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投资理念。

第6篇

《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3],该课程教学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密切相关,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1.1核心知识点模糊

2010年之后,很多高校开始开设Android相关课程,对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核心知识点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方法仍处在研究和实践阶段,导致教师在对核心知识点的选择各有不同。

1.2学生基础薄弱

《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课程要求学生掌握Java知识、数据库应用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学生学习该课程存在一定的难度。

1.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的课程讲授仍采用理论授课为主、上机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实际应用结合;部分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但这些案例往往是对特定知识点的练习,与实际项目开发相差很大,学生毕业后遇到项目开发时不能正确科学分析具体问题;课后作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但这些题目往往针对某个特定的知识点,导致很多学生作业完成得很好,但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3-4]。

1.4考核方式不科学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类似表1所示的课程考核标准;其中期末考试占70%,其他占30%。这种考核方式主要考核理论学习,与《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不一致,往往导致学生的笔头能力强而实践能力薄弱,因此,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等综合素质。针对上述问题,结合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能力,因此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2案例教学在《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实际应用的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使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之中,然后通过学生对事件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3-5]。

2.1案例的设计

教师在选择典型案例时,应考虑以下4个因素:①案例的选择应该覆盖若干个核心知识点;②案例的选择应该贴近实际生活且生动有趣;②确定案例的规模要适当;④确定案例的难度要适中;表2显示了《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核心知识点与典型案例的对应关系。教师对学生采用案例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针对当前很多大学生都非常喜欢在手机应用商店下载自己喜好的APP,教师可以以这个兴趣为话题,引导学生开发简易音乐播放器为切入点,教会学生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应当注意过程控制。

2.2案例的实施

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需要在PC机搭建,搭建步骤:第一步,安装Java的运行环境;第二步安装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第三步安装SDK套件,配置SDK的安装路径;第四步创建Android模拟器(AndroidVirtualMachine),可以模拟仿真不同型号的Android智能手机。

2.3案例的讨论

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协调能力等职业素质,丰富学生的实际移动互联APP开发经验[7]。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求学生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过程和方法;②采用启发式教学,恰当地引进教学案例;③学期开始就安排学生自由组队,每4~6人组成一个项目团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知识点,通过开发科学计算器,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Android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2.4案例的考核结合《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的课程特点,该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考核采用如表3所示考核标准。

3结语

第7篇

――2010年中小学课题实验校教学艺术优质课及科研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全国各地方课题实验学校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

为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全面展示新课改实践中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创新技能和专业发展技能,进一步总结与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教育科研成果,选出一批教学科研模范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定于 2010年4月――2010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学校文化研究科研成果评选――2010年中小学课题实验校教学艺术优质课及科研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选对象:

全国各地相关课题实验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教育科研人员。

二、参选内容:

按照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选自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内容。

(一)课堂教学课件(实录):执讲现行中小学教材的课堂教学实况录像课,学科不限。参评课题从所任学科中自选,授课时间为30分钟,以光盘形式提交。一件作品一张光盘、无病毒、运行良好。在光盘的开头部分,请写明“参赛作者信息”。

(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合理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鲜明的学科特色,科学准确、语言精炼,有一定的创新性。设计以一个课时为单位。同一作者可报送1~2篇教学设计。文字在2000~3000字,word文档编排。

(三)论文报送要求:

1.论文作者必须是文章的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

2.每人最多报送两篇文章,内容要求:观点鲜明,论述严谨,数据准确,案例典型,文字通顺,理论联系实际。

3.每篇文章字数3000~4000字左右;

4.报送的论文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如因论文有严重抄袭现象而影响评选结果的,责任自负。

三、参选办法:

(一)集体组织:为确保评选课件的公平、公正,本次比赛主要以教育局、教研室、教科院(所)、学校等教育单位集体征集为主。集体组织者,务请填好附件登记表。

(二)个人参赛:为照顾个别市县没有集体组织参评,也接收教师个人参选。

四、评选办法:

本次活动特邀相关专家、教授、学者进行评审。所有参选作品每份收取130元评审费。

五、奖项设置:

优质课奖项设置:

1.××学科课堂实录类、课堂教学课件类一、二、三等奖;

2.××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一、二、三等奖。

科研论文奖项设置:××学科类科研论文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将颁发获奖证书。

3.省略

第8篇

骨干教师在成果提炼时存在着成果的理论基础薄弱且以经验型成果多、理论型成果少等具体问题与困境。为此,培训者设计了“教师论坛”“自选导师”和“主编面对面”三个工具,针对教师成果提炼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干预,帮助他们进行凝结式的成果提炼。凝结式成果提炼应遵循自下而上的教师成果生成规律以及以教师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研究者自主性的原则。

关键词:

骨干教师;教研成果;凝结式提炼

根据钟祖荣教授对教师发展阶段的划分,市级骨干教师处在“发展期”和“创造前期”,其在教学上的特点是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但还不够系统深入;其发展诉求是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和思想,开展教育研究或实验,全面提高教改和教科研能力。针对这一诉求,笔者在2015年语文市级骨干培训班特别应用了凝结式成果提炼策略,即在培训过程中以成果提炼为目标,在为教师提供专时专用的写作时间保障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教师论坛”“自选导师”“主编面对面”等契合骨干教师教研成果提炼内在规律的干预手段,帮助他们将成功的教学经验、散在于日常教学中的教学实践智慧凝结为可视化的成果。实践表明,凝结式成果提炼策略在帮助骨干教师教研成果提炼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骨干教师教研成果提炼的困境

“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个理念看起来很美,但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在对100名北京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关于教研成果提炼所遇困难的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教学任务繁重、工作琐事太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坐下来提炼成果等是骨干教师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理论基础薄弱、缺少发表渠道也相对比较突出;而书面表达对语文骨干教师来说并不是突出困难(认为有困难的人占39%,没有困难的占61%)。骨干教师已有的成果现状是怎样的呢?笔者对2015年北京市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中23位学员的原有教研成果进行整理分类后发现,骨干教师已有教研成果呈现出“一多一少”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教学经验描述类、教学设计类成果多,分别占全部成果的43.5%%和30.4%。二是有理论支撑的教研成果少,如借助一些理论观点解释教学案例,或对语文教学有比较系统的阐释和思考的案例分析与教学论文,则仅分别占21.7%和4.3%。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成果的提升是骨干教师教学成果提炼所面临的更深层的困境。基于此,笔者在语文市级骨干培训班特别应用了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为骨干教师提供专时专用的写作时间保障,通过设计具体的干预工具,帮助骨干教师突破成果提炼困境,促进经验型成果向理论型成果的提升与转化。

二、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在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一)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的理论依据

骨干教师的成果提炼有怎样的自身规律?吴欣歆在《“金字塔”模型:破译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密码”》一文中指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从最原始的经验积累出发,逐渐从沿着现象探寻理论,走向依据理论分析现象;逐渐从感性的判断发展为理性的分析,进而在经验、现象、理论之间建立联系,建构教学理论,形成教学信念。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正是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下而上的内在机制,尊重教师自身教学经验、教有所长的兴趣点,促进其教学成果凝结固化与外化。本次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目标定位就是针对上述教师成果的原有发展阶段,设计相应的干预工具,帮助教师成果升级。

(二)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的具体干预工具的设计

为了达到成果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升级的目标,本次培训专门设计了“教师论坛”“自选导师”和“主编面对面”三个干预工具,针对教师教研成果提炼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渠道的干预。“教师论坛”组织骨干教师通过讲座以自己擅长的口语表达方式向同行介绍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对教学经验进行初步的梳理与提炼,形成讲座提纲、幻灯片等成果。“自选导师”针对理论补给的个性化需求,让教师自主选择论文指导教师,在导师帮助下形成有理论支撑的总结与案例。“主编面对面”则邀请杂志编辑介绍杂志的特点,鼓励教师根据杂志的具体定位发表自己的成果,帮助教师祛除杂志的神秘感和距离感。

(三)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干预工具的运用

1.“教师论坛”———先讲后写

“教师论坛”遵循的是“先讲出来,再写出来”凝结机制。骨干教师将自己在某方面的成功教学经验、教学设计、课例进行梳理,制作成讲稿或幻灯片,向全体学员做微讲座。通过论坛交流,教师们一方面对自己已有的成功经验与做法进行了梳理,另一方面通过与同行切磋碰撞提升写作动机,拓展写作思路。论坛的直接成果是讲座的讲稿或幻灯片,拓展成果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应的教研论文。“教师论坛”推动了骨干教师成果凝结过程,A老师在做了“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后一个月就将同题论文初稿交给了指导教师。B老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方面经验独到,其讲座“考据、揣摩、文化浸濡———中学文言文学习”得到同行们的高度认可。B老师在讲座基础上撰写了论文《词语考据与专题研习———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论文获得项目优秀成果奖。在23个微讲座中(每人一个),直接从讲座中提炼或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形成的论文共有16篇。

2.“自选导师”———理论补给

“自选导师”是骨干教师通过聆听专家教授讲座,选择与自己教学领域相关的讲座教师为论文导师,在导师帮助下从理论上对自己成功课例或某一领域的成功经验进行解释,进而凝结成果。专家讲座在本次研修中被赋予双重功能:一是作为拓展理论视野的手段;二是为成功的教学案例或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的手段。通过聆听讲座,自主选择论文指导教师,迈出成果凝结的第一步;成果凝结的下一步即在指导教师的陪伴下撰写及修改论文。C老师曾经让学生以一名战国时代的新闻记者身份,选择站在秦国、燕国、齐国等某一诸侯国的立场上,写一则有关荆轲行刺秦王的新闻。学生们的热情高涨,作品别具意趣。这是一次成功的读写练习。听了“叙事学理论浅析与应用”讲座后,C老师很受启发,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依据叙事学理论提供的叙述者立场、叙述视角转换等概念框架总结出该练习背后蕴含的读写知识能力训练点,并在后续成果中阐明了这类读写训练对学生领悟读写知识,提升读写能力的意义。Z老师是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手头积累了一批成功的教学设计与案例。此次研修,Z老师希望自己在成果凝结中有所突破:我想把自己那些比较满意的案例总结概括一下,提炼出符合教育学规律的特色。指导教师认真归纳、提炼Z老师发过来的教学设计,发现其对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很有心得,可以作为提炼成果的一个线索。经过反复打磨,多次修改,最终完成了论文《从学生的疑点走向教学重点》。Z老师说:“通过这次论文撰写,我突破了自己的瓶颈,懂得如何提炼自己的教学设计的路径了。”

3.“主编面对面”———动机唤醒

许多语文教学期刊是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但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却常令教师望而却步。因此,设计与杂志主编的面对面活动,邀请语文期刊编辑介绍杂志的定位、专栏的特点,帮助教师祛除杂志的神秘感和距离感,也就成了笔者帮助市级骨干教师凝炼教研成果的一个重要工具。从编辑角度给予的具体写作指导建议则能有效帮助教师突破写作瓶颈,唤起骨干教师凝结成果的主动意识及发表欲望。H老师由于担任行政管理工作,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一直作为原始积累沉默着,“主编面对面”活动有效地撬动其专业思维,唤醒了他的发表动机。H老师的《鲁迅〈忆韦素园君〉三则注释的补注》这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就这样在尘封中被唤醒,并顺利发表,成为H老师的显性成果。Z老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并随时做了记录,但是要使自己的文章达到期刊发表的水平,Z老师感到有差距,但又说不清问题出在哪里。通过编辑老师用具体案例说明,Z老师理清了自己文章需要改进的问题,诸如标题含混、表义不清楚,需要换成醒目的具体的标题;文章思路缺乏内在逻辑性,行文需要以现象陈述———问题分析———理论提升———问题解决这种符合认知规律的逻辑展开等。有了上述具体指导,Z老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很快就变成显性成果。培训结束后,S老师利用寒假,结合自己给高三学生改议论文的经验撰写了《议论文论述跑题现象例析》并投了稿,送完这届高三毕业生,利用暑假,S老师又开始思考上述问题,打算进一步修改文章。培训虽然结束,但是很多老师像S老师一样开始走在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路上。

三、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的成效

(一)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有效解决了骨干教师教研成果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的困境

在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工具的干预下,培训结束时23名骨干教师每人形成一份教研成果。将结业成果与原有成果对比分析,我们看到,结业成果中经验型成果比例和理论型教学成果比例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原来的经验型成果占主导转变为理论型成果占主导。其中,有理论支撑的案例分析在结业成果中所占比重升幅最大,由原来的21.7%上升至65%;理论建构方面的教学论文成果也由原来的4.3%提升到9%。而以经验描述、教学设计为主的教研成果则由原来的约74%下降至26%,经验描述型成果全部升级为上一层级成果类型。可见,本次培训中运用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有效解决了骨干教师教研成果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成果转化的困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工具对处在“发展期”阶段的骨干教师效果显著

数据显示,经过干预,骨干教师教研成果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成果转化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有理论支撑的案例分析”,而对语文教学进行理论建构方面的“教学论文”虽然有提升,但不够显著。这一现象引起培训者的思考。一方面教师原有成果中“经验描述”类成果数量比较大,在下一级没有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很难跳跃到更高一层级的成果类型。这也从侧面证明教师成果提炼路径是遵循自下而上的规律。另外,本次培训班中,新晋级为市级骨干的学员占总数的80%,这些市级骨干教师主要还处在钟祖荣教授所定义的“发展期教师”,其在教学上的特点是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但还不够系统深入,其在教研成果提炼方面,需要经历由经验向理论发展的过程。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凝结式成果提炼工具对处在“发展期”阶段的市骨教师提炼成果的效果显著。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凝结式教研成果之所以能取得比较好的成效,主要原因,一是由匡正转向陪伴———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扭转原来的论文指导方式。以往的成果指导是基于结果的修改,指导教师主要是在文字、结构、论文规范上做指导。这种指导是匡正式的,不能深入了解文字背后教师的想法。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的方式是培训者在论文指导中基于对教师教学经验的理解,通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凝结为讲座,来了解教师的教学经验,提供建议,进行碰撞,是基于陪伴的过程式指导。二是由经验总结转向观点提炼———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破解骨干教师成果提炼中的难点。骨干教师提炼成果难点在于如何将经验凝结成观点,原有的成果或者仅停留在经验描述上,或者观点与经验之间脱节。指导教师帮助骨干教师在经验与观点之间搭建恰当的桥梁。一方面通过帮助骨干教师梳理成功教学案例,提炼成功经验,并提炼出符合教育规律的原理。另一方面通过新理论、新知识的介绍,丰富教师原有的教学经验,使教师的做法有了理论或原理的依据。

四、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应遵循的原则

(一)凝结式成果提炼应遵循自下而上的教研成果生成的规律

“自下而上”是指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论生成的路径,“教师论坛”“自选导师”“主编面对面”三个成果提炼工具设计与实施的背后遵循的是由经验到理论的路径。“教师论坛”尊重教师自身教学经验、教有所长的兴趣点,发挥教师善于表达的优势,将教师的教学经验凝结为讲座,帮助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经由“自选导师”,挖掘成功经验背后的理论依据,在经验与观念之间搭建恰当的桥梁;最后再经由“主编面对面”,促进其教学成果凝结固化与外化。这是一条由经验向理论提升的自下而上的路径,也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专业化发展路径。

(二)凝结式成果提炼应以教师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自主性

首先培训成果目标定位并没有统一硬性规定一定要写哪一类,而是以教师为本,基于教师原有的成果基础,促进其向上一级成果类型发展。其次,“教师论坛”的选题及最终成果撰写的选题都依据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及教有所长的兴趣点。再次,本次培训改变了以往培训中随机分配指导教师的做法,采用“自选导师”的方式,而“自选导师”的前提是教师通过聆听讲座,主动思考自己成功的教学实践经验与讲座者理论之间的契合点,这是促进教师成果凝结的关键一步。

作者:卢杨 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xx中心小学教师--刘xx。现年39岁,教龄17年,大专学历。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xx”重要思想,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在教育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研究学生,认真参加教改实践活动。本人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和“信息技术”等继续教育课程资源。认真记录心得笔记,用所学的教学理论充实教学实践。

为了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几年来先后参加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以及继续教育校本培训。

xx年,我市实施新课改,本人参加了学科培训,并经过培训,提高了思想认识。在学校承担了科研课题研究,在课改年级开展实践活动,参加课改研讨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此,本人被评为阿城市课改先进工,教师职业道德先进个人及哈市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在教育教学工作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在这几年里本人先后撰写了论文《培养科学素养,探求自然知识》获得省级论文二等奖;《校本培训在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中的思考》获得省级论文二等奖;《教师要成为素质教育的主力军》阿城市一等奖;《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获哈市论文一等奖。

同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了学科带头作用,先后取得优异的成绩。

xx年9月,自然学科教学研讨课《食物的营养》获一等奖;

xx年1月,被评为哈尔滨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工;

xx年7月,自然学科《种子的构造》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xx年12月,自然学科优质课教学设计《食物营养》获省级二等奖;

xx年6月,自然学科《花的构造》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

xx年6月,综合活动教学设计《校园环境的调查与设计》二等奖;

xx年6月,自然学科研讨示范课《种子的构造》;

xx年6月,第三其后备骨干教师教学设计大赛《电路》获二等奖;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对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且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才能够对各种数学知识加以理解,对于具有较强形象思维而逻辑思维匮乏的初中学生而言,要确保数学教学获得实效性,就需要数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本论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针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论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所选用的研究对象为采用抽样法选取的本校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和网上随机选取的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本校数学教师为女性,年龄28周岁,教龄4年,大学本科学历,网上随机选取的初中数学教师为男性,年龄35周岁,教龄9年,大学本科学历。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法,对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客观分析。

(一)问卷调查法

以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两位调查对象的信息,本校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调查采用实地发放问卷的方法,网上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调查采用网上发放问卷的方法,所涵盖的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设计观念和教学设计的知识技术能力;问卷题目的类型为30道选择题,内容涉及数学教学设计意识、数学教学观、对数学教材知识的理解、对学习者的分析、数学教学的过程性设计、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数学教学设计的评价等等。

要求两名数学教师都接受研修,对研修前后的两名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经过一个学期的研修之后,教学设计能力都明显有所提高,但是,数学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则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二)访谈法

针对两名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还配合采用了访谈法,针对两名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学设计所持有的态度、教师的知识水平以及教学技能都有所深入了解。

三、结果分析

(一)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观念的转变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进程中各个环节所做出的教学决策,都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比如,关于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问题:您认为“数学是否为可预测的?”、“数学是绝对性的还是相对性的?”、“数学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数学是理论性的还是可应用性的?”,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采用了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回答“可预测的”、“相对性”、“动态的”、“可应用性的”的分值均为“1”分,回答“不可预测的”、“绝对性”、“静态的”、“理论性的”的分值均为“-1”分,本校接受调查的数学教师的分值为“0,5”分,网上随机选取的数学教师的分值为“-0,5”分,教学观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性,对教学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调查结果配合访谈的方法,可以明确,数学教师在接受研修之前会在备课中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数学理论的把握上,注重处理教学内容,而经过研修之后,本校的数学教师认为,除了要把握住教学内容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网上抽查的初中数学教师则认为数学观非常重要,在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要注重设计过程,两名数学教师都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研修之前都认为教学之前并不需要对备课加以重视,甚至提出数学概念教学根本就不需要备课,经过研究之后,两名教师都认为持有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要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就要对教学设计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

(二)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的转变

本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为注重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教学的角度κ学教学更为深入地钻研,在教学研究中,不仅要理解教材意图,还结合教学内容从教学价值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使得教学设计技能明显提升。

网上随机选取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为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以从自主理解的角度总结数学规律,对数学内容加以归纳,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逻辑,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随着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就会增进对数学的兴趣,并对数学的学习充满自信心。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发展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可以明确,教学设计观念对教学设计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分析显示,两名教师经过研修之后,数学设计能力都有所明显提升,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从被动地开展课堂教学转变为主动进行教学探讨,使得两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教学设计观念的改变,教学技能有所提高。

第11篇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37-01

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关于某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既有故事发生背景,又有故事发展情节。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一、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达到什么目标,一个是结果达到什么水平。教学设计不宜于交流,教学案例适宜于交流。

3.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或理性思考)。

4.教学案例的特点是

――真实性:案例必须是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

――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

――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二、数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数学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一个重点班级还是普通班级,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执教,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例如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学困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或是观察学生的独立学习情况,等等。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任务解决过程和方法,在课程标准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要求怎么样,在课堂教学中数学任务认知水平的发展怎么样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情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首先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外显的和内隐的)活动的清晰感知,然后是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的转折过程,要把学习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节写清楚,要把教师观察到的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反映的学生思想、情感、态度写清楚,或者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突出情况写清楚,或者把个别学生独立学习的典型行为写清楚。不能把“任务”布置了一番,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任务”的完成过程,说到“掌握”的程度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学生学习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反思。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反思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是一个学困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理论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反思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主题的选择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可从以下六方面选择主题:

第12篇

一、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经各地级市教育局以及区直中职校推荐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

二、培训目标

(一)通过培训学习,学员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与过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与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增强学员专业发展的意识。

(二)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课件开发、说课、评课及相应教育技术应用实践,学员能够熟练地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能够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与开发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够对其他老师起指导和示范作用。

(三)学员了解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动向和新成果,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规范、方法、技巧,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基础。

(四)学员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网络化学习与个人知识管理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同时,本期培训班将形成以下培训成果(全体学员均要完成的“五个一”作品):

1.一节45分钟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2.一节45分钟课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或专题网站。

3.利用教学设计、课件或专题网站进行一次模拟教学(说课)或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专业发展规划。

4.建立一个教学博客。

5.在博客上发表一系列培训日记(周记)、学习心得、技术总结、说课反思、教学叙事等。

三、培训内容

(一)理论模块

1.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3.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与技术;

4.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5.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6.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方法。

(二)实践模块

1.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

2.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或专题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践;

3.信息化教学实践(模拟课堂教学:微格教学、说课);

4.教学博客开发与博客圈管理实践;

5.教研与论文写作实践;

6.网络化学习能力与个人知识管理实践。

四、培训方式

(一)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实用性、实效性的特点,拟采取“以受训学员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个性化、网络化、高效率、灵活机动”的培训策略。坚持学用结合、学研结合,采取“理论教学+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开发实践+技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

(二)加强分层次、订单式、专题性教学,使学员各取所需,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基础的学员,恰当地把握培训的深度和广度。

(三)技术培训、教育理论指导和专业发展引领并举。

(四)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理论教学采取以讲授法为主、案例分析与互动对话为辅的教学策略,力争在短时间内拓宽学员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结合活生生的案例,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技术培训主要采取“双主”教学模式和包括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在内的多样化的培训手段,主要以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为主,即“范例演示赏析与评价学习借鉴基本技能训练、模仿技术研究改造、改良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理念于活生生的案例、课例、课件范例和制作实例。精心挑选教学案例,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学科背景的各类学员,设计不同的学习界面供选用。教学评价以电子作品集为主导,师-生和生-生共同反思,学员自评、教师点评和学员互评相结合,建立基于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五)以人为本、加强班级管理和人文关怀,协调好学员、主讲教师、辅导教师、班主任等各方面的关系,使之形成合力。

(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指导。建立培训公共邮箱、qq群、博客圈,通过网络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

五、培训时间与地点

我院定于2011年7月14日到7月27日共13天进行集中培训学习,7月14日学员报到;集中培训的地点设在广西师范学院长??G?

六、培训经费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2011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训工作的通知》(桂教师培〔2011〕41号)的要求,集中培训期间学员的食宿费、差旅费、培训教材和资料等费用由学员所在单位负责。为了便于管理,学员的住宿原则上由我院负责联系。

七、培训组织与管理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实行项目管理、分层管理、协同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一)培训单位组织考核。学员参加集中培训后的学习成效,由培训单位组织理论知识测试与实践考核予以评估。

(二)送培学校建立成长档案。学员所在学校对本校学员的工作采取“成长档案”管理方式,促进学员在岗进行网络学习和开展校本实践研修,实现自主发展。

(三)结合学员集中培训、在岗实践研修和终期总结的全面考核,成绩合格者再颁发《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自治区级培训结业证书》和继续教育学分证书。 (1) 小编推荐与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计划】 关联的文章:

                

【返回 栏目列表】

八、注意事项

(一)学员报到时须交的材料。1.学员须将加盖单位公章的《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训人员推荐表》和《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训汇总表》的纸质材料一式2份交到报到处;2.为了在培训研讨中丰富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请各位学员在报到时上交自己3年来的代表作品(教案、课件、录像课、网站、博客、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等)刻录成光盘或拷贝在u盘),以供培训研讨用。

(二) 培训班负责人要做好培训终期总结和验收工作。在培训结束后的20天内,要分类整理和物化培训成果,撰写培训工作总结,并将培训的有关文件、培训方案、培训通知、课程表、学员培训签到表、培训工作总结、培训活动图片、录像、学员上交 “五个一”的学习成果材料(打印稿及电子版各一式一份)和培训报账的原始材料(票据、表格等)及其复印件(所交的书面材料均加盖单位公章)交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验收,并按照培训项目的经费预算和财务管理的规定、培训项目档案管理的要求做好培训项目的报账工作和培训档案材料的归档。

(2) 小编推荐与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计划】 关联的文章:

第13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二维”学习,积极参与课程体系开发,按照实际进行教育改革,课程体系开发就是课程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实质就是“改我们老师”,教师改了,学生就有办法了。

(1)“二维”学习,即“理论+实训”的结合。“二维”课程体系的模型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又包括专业课和公共理论课,第二课堂又包括技能课和社会实践等课程。好的课程体系模型应有良好的设计理念、基本素质教育体系,合理的专业能力培养、专业课程结构,健全的顶岗实习、专业选修课、技能竞赛和专业技能体系理念。一切课程围绕“如何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设第一课堂;专业课程构建可以是“1+3”、“1+2”、“2+1”等模式,渗入专业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的模块;系统设计顶岗实习,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顶岗实习,可采用每周“4+1”的模式进行,星期一、二、三、四在学校教学,星期五、六、日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每月利用两天时间进行综合总结,发扬优点,改进不足。

(2)公共课开设以专业为定位。可做一个课题进行教学,师生共做,和谐完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公共必修课的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渗透职业素养,了解团队的工作,如上语文课的老师可以用学生实结文章评讲,上体育课的老师可以结合职业易损部位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围绕专业开发。

2教学的设计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有好的教学设计,还要参与教研活动,教学效果要良好,教师精神饱满,很有激情,上课中有图文、有视频、有好的教学案例、有差的教学案例,案例比较贴近生活等。

(1)第一次课教学设计是职校教育教学设计重中之重。好的教师上课时特别注重课程介绍、主要内容、教学安排的说明,告诉学生学习要求和主要参考书籍、有关杂志、相关网站等收集资料的途径,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及第一次课教学内容等。

(2)职校教育教学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企业服务,所以好的教师必须自己做好发展规划,应积极主动地要求去企业实习,改变教师的观念,企业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为了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必须进行课改,授新课就要给学生构建一个将来工作实践的框架,教师教什么?怎样教?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或社会实践获得知识和经验———以工作来教。

(3)做一个好教师的方法。如何评价一堂好课?教师要有精心的课程设计,为人而讲课,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将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融入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更丰富、更企业化,教师永远不要抱怨学生,学生学得怎么样,以学生为本,改变教学设计。

(4)一体化教学注意事项。一体化教学技能很强,理论零散,应有一个整体集中系统说课的过程,教学方法多变,上大班课最好印资料让学生填写,上小班课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参与程度高,让学生进入课堂,按时到教室,想办法让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做,有所得。

(5)职校教育教研活动。在职校教育中,教师除上课外,还要有第二课堂,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工作的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把“总结当作论文写,工作当作科研做”。教研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规定动作有说专业、说课程、说单元、说成绩及公开课等,自选动作有根据专业建设开展个性化的教研活动,开展“校中厂”、“厂中校”的合作理念,创造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场地,把以上的活动当做论文写,当作科研做,久而久之,就会研究出大量的教学成果,丰富教学经验,使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师能力逐渐增强。

3结论

第14篇

一、注重学习,努力提高教研素质。

本人一生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学习,总在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教研水平。曾多次随教育局领导到省市观摩学习,XX年10月20日至23日,与县教研室覃道炳主任一起参加了湖南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XX年10月21日至24日,在周泽树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常德市政治课竞赛活动。XX年4月和XX年5月两次参加了省级规划课题研讨会等。县里如果有大型的教研活动,我都会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参加,只要有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经验的教育教学研讨机会,我都不会放弃。除此之外,我还会读许多有关教育教研的业务书刊,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时代的脉搏,掌握教研的信息,与时俱进,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教研素质。

二、勤于教研,成果突出。

本人一直勤于教研工作,在教学中熟练地驾驭教材,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驾驭课堂,结合先进的教育经验,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 “显性”学习化环境,关注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的构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学效果达全县一流水平,教研成果比较突出。

1、教学比武和教研示范情况。

XX年10月参加常德市思想政治课教学优质课竞赛中,执教的《与友同行》一课,荣获二等奖。每学期都在教研组上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2、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XX年8月参加湖南省第四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三优联评”活动评选中,《与友同行》一课的教学设计荣获省级一等奖,课件制作荣获省级二等奖。

3、教学案例与反思。

XX年4月在湖南省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中,《畅谈理想》一课的教学案例与反思,荣获省级一等奖。

4、教研论文。

①《让智慧之花绽放》在《教师》杂志XX年第六期上发表,并入选国家级出版大型教育文献《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创新探索》一书。

②XX年6月撰写的《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文,在湖南省第十二届学校心理教育学术年会上荣获一等奖。

③论文《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在《今日教育》XX年第五期上发表。

④XX年6月撰写的《如何让思想品德课 “活”起来》获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三等奖。

⑤XX年5月撰写的论文《师德修养是引领德育工作的旗帜》,在湖南省“十一五”规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5、课题研究。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行动导向,C语言,教学设计

 

1.引言

C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具有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以及生成目标代码质量高、程序执行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开发、应用程序设计及嵌入式开发。C语言是软件开发领域最主流的设计语言之一。是目前高等院校以及高等职业学校理工科专业开设范围最广的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然而对于从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有些甚至对计算机原理了解都比较少的学生而言,学习C语言存在较大的难度,同样对于讲授C语言的教师也往往感觉课程推进较困难。C语言教学一般分为课堂讲授、上机实践、课程设计等几个环节。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不会C语言的基本应用。为解决C语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本文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引入到C语言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2.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论文范文,并回到实践中去。

教师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规划分解,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任务,以及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相关材料。课堂上下发任务,让学生清楚的理解他要做什么。然后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积极的评价。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教学设计中,所进行的实践教学并非是指编程序上机实习验证,而是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中编程思想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的教学设计。下面就本人教学设计的一个案例进行阐述。

3.教学设计案例

常用排序算法模拟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阶段,任务描述:将班级的学生按座位列分成四组,A、C组利用选择排序法,B、D组用冒泡排序法分别将将本组学生按年龄递增排列,每组同学旁边放置一个空椅子可供利用。要求是每次能且只能移动一个同学坐到空出来的椅子上。第二阶段,在学生实施排序前先给每组学生相应算法的说明文档。让学生给定的时间去进行阅读、讨论并制定出实施方案。第三阶段,让各小组同学根据自己制定的方案实施排序操作,并验证结果是否符合他们的预期。同时密切注意观察并记录他们的问题。第四阶段,让小组间相互评价,对本小组排序方案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自我总结,。第五阶段,对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指导。可以调换排序方法按体重重复以上任务步骤。最后一阶段,问题的抽象及算法实现。这一阶段对于学生较为困难,可以指导抽象出任务处理的对象—数组数据,重复性的动作—for循环模式,位置的移动—循环变量等。这样学生主动学习使用相关C语言语法规则,并摸索和思考其使用方法和模式。之后给出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模仿练习,巩固应用。

4.教学思考及效果评估

在这个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是教师首要的任务,在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在这个问题域里,学生是主体站在“风暴”的中心,只有学生被激发出来关注到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完整的描述实现的过程,将这个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的思想融进大脑里,进而抽象完整的模型,思考如何利用C语言去实现。这样的教学设计注重编程思想而侧重C语言语法规则。我们可以让学生抓住“灵魂”这根绳索去探索如何去应用C语言里纷乱的语法规则论文范文,学会在实践中学习。

经过测试,这样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学生对for循环的理解较为透彻,应用较熟练。整个学期过后,学生对这一块儿C语言知识印象明显深刻。“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C语言知识,通过相互沟通讨论问题,增强了表达交际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深入学习C语言知识的兴趣,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5.结束语

鉴于C语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入门级课程,有必要不断的探索新的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感性认知,理性理会,学好C语言并会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 教育研究, 2005,8 .

[3]刘丹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论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