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子图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空间管理方面
(1)纸质图书根据其内容的多少,其所占的实际空间大小不同,一些大部头的图书占地大,不便于随身携带。同时,对保存、管理的要求较多,需要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支撑和保障。
(2)电子图书所占据的是虚拟空间,即一个电子阅读工具上能够储存数以千计的图书资料,具有占地小、存贮量大、携带方便等优点。在保存管理方面,人们只需要保证硬盘等存储器的安全即可。
2、阅读条件方面
(1)纸质图书只需要适当的光线即可进行随时随地的阅读。
(2)电子图书在阅读时首先必须要有相匹配的的电子阅览工具,包括电脑、手机、掌上阅读器等。同时,读者还要确保其工具的电源供给以及自身对这些设备在操作步骤、网络知识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
3、检索查阅方面
(1)纸质图书在进行检索查阅时必须进行逐本翻阅,虽然目前大部分图书馆都配备了电子检索系统,但只能显示书名和简要,读者要想了解全文内容,还是要进行实本阅读,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2)电子图书由于其存在形式同电子数据库统一,因此读者在进行检索时,能够迅速的从海量的电子图书库中准确调阅出图书,并进行全文的查阅,方便快捷,极大的缩短了图书检索查阅的时间。
4、身心舒适度方面
(1)纸质图书在阅读时需要柔和、明亮的光线,读者通过近距离的感受书页质地以及油墨香味,充分的融入到温馨、惬意的阅读氛围中去,能够同文章产生快速、高度的共鸣,使其在精神上得到巨大的满足。同时,由于阅读时的光线适度、环境幽静,不会使读者在阅读时因外界因素产生不舒服等状态。
(2)电子图书的阅读必须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阅读器才能实现,而由于人们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其屏光、分辨率、电磁辐射等会对患者的眼睛和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引起眼睛的疲劳、流泪等反应,加速读者近视速度和程度,从而降低了读者在阅读时的舒适度。
5、资源共享方面
(1)纸质图书在资源共享上的程度不高,这主要是受到地域、复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共享范围一般为联合编目、协调采购、馆际互借等。
(2)电子图书通过互联网络,能够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其共享的范围包括有文献传递、检索、存储等等。
二、基于读者服务的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合理利用对策
1、加强对读书群体的拓展
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利用社会媒体的宣传,正确引导广大群众的阅读兴趣和方向,积极转变当前的社会阅读风气,使其阅读目的从“功利性”逐渐扩大到“人文性”、“社科性”等方面,从而平衡图书出版、销售的格局。同时,还要积极的宣传电子图书的优势,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网络图书,从而提高网络书籍的出版和销售水平。
2、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再加上信息网络的全面普及,使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在进行图书阅读时更多的是选择电子图书,导致去图书馆阅读的人数下降,从而造成图书馆实际利用率和社会效益的降低。因此,图书馆必须积极的转变管理观念,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使人们愿意花时间来馆阅读。同时,还要积极地完善馆内电子图书的设置,开设专门的电子阅览室,并配备好完善的互联网络系统,从而更好的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服务需求。3、加强实体出版与网络出版的双赢国家要根据当前社会需求形势,不断的对传统纸质出版社进行改革和优化,通过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管理、设计、发行等模式,不断提高纸质图书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还要积极发展网络出版,建立健全网络出版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完善网络图书的销售模式,从而实现实体出版与网络出版的双赢。
三、结语
1.1操作方便
电子图书档案管理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操作方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电子图书方案管理无论是增加还是删除都非常容易,并且删除后的信息不留任何痕迹;第二,电子信息准确性较高,因此,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检索操作非常简单。
1.2传递快捷
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综合运用各种网络技术,其传递速度完全不受时间和地域因素的影响,通过网络传播可以快速递将档案信息传递到需求者手中。另外,电子图书档案管理还可以从一个终端向多个终端传递,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状态。
1.3复制时不容易丢失
与纸质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档案管理复制后不仅清晰度保持不变,还不会出现纸质档案管理中出现几遍、信息丢失等问题。通过数字化的信息处理,电子文件在复制的过程中依旧可以保持原本的特性。
1.4表现形式多样
与纸质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档案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是图形、文字,还是声音、影像等网络信息都可以成为电子档案管理的内容,并且,这些信息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互相搭配都可以形成档案管理模式。
2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措施
我国电子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在不断探索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图书档案存储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靠性较低、社会对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以及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等。笔者结合多年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经验,针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措施做了简单介绍。
2.1加强环境保护,保证存放空间安全
电子图书档案的存放环境是保障其信息安全可靠的基本保障,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首先应该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管理的环境保护。电子图书档案的环境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以及存储工具等,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保持清洁卫生、温度适中的同时,还必须安装抗雷、抗电击以及抗磁场力等设备。另外,为了保证存放空间的安全,还应该对存储的电子图书档案进行备份处理,最好选择多个位置储存。最后,定时检查存储工具,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2.2加强管理制度设计
为了保证数据储藏的安全,必须根据电子图书管理的实际状况,加强管理制度设计。在进行电子图书档案的编制工作时,应该专门安排业务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参与电子档案编制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其次,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整理电子档案,尤其是档案的归类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以档案的级别作为归档的依据,确保各级别信息准确无误后,进行归档处理。最后,电子档案编制结束后,必须交由领导检查核实,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后进行存储。
2.3加强系统管理设计
为了保证数据的读取安全,必须加强电子图书档案系统管理设计。很多时候,电子图书档案的信息安全性不够高,主要原因是系统管理体系不健全或者是有人而已破换管理系统。针对以上问题,设计者可以对电子图书资料进行加密设计,为了防止破译,密码不能太简单,最好定期更换密码,确保信息的安全。另外,根据需求设置访问权限,杜绝任何人都可以获取信息等问题产生。最后,定期对系统进行维修保护,有的网站因多种原因会出现系统漏洞,这时候应该加强防火墙设置,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2.4加强人员工作能力培养
为了保证操作的安全,还应该加强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工作人员的实际状况,通过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业务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扎实的网络基础知识能力。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聘请具有扎实专业功底的人担任电子图书管理工作,为电子图书档案的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3结束语
1.1基本概况
目前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共购置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3个中文电子图书,在此分别对它们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3个电子图书系统中,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和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的范围比较广泛,覆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业技术等各个领域,但在2个系统中被收录的比重又各有不同,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是针对西安科技大学地矿特色鲜明而购置的专业数字图书馆,它侧重矿业工程及相关类图书的收录。
1.2年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截至2012年12月,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购进的书生电子图书101081种、矿业工程电子图书16143种、超星电子图书91266种统计数据为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2010年1月~2013年12月4年的电子图书阅读下载量。在近4年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使用过程中,书生电子图书阅读下载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从2010年书生阅读下载量是矿业工程阅读下载量的2倍,到2011年书生和矿业工程阅读下载量基本持平,而到2012年矿业工程阅读下载量反超书生,几乎是书生阅读下载量的2倍,超星虽然是2012年新增的电子图书,但从2012年10个月的阅读下载情况看,仅略低于矿业工程,而远高于书生,超星电子书2013年的阅读下载量完全超过书生和矿业工程。分析其具体原因如下:首先,2008年年底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始陆续采购电子图书,最先试用的是书生电子图书,2009年年底才购进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所以全校师生最先接触、使用和熟悉的便是书生,在2010年全年的阅读下载量统计中,书生远远高于矿业工程;其次,虽然购进的书生电子图书数量远远高于矿业工程电子图书,但矿业工程电子图书的内容主要是与本校学科特色相吻合的专业图书,加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随着读者对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的逐步了解,无论是撰写学位论文,还是完成科研项目,需要借助大量专业书籍的帮助,在这些方面,矿业工程的优势是书生所无法匹敌的;最后,超星是三种电子图书中唯一一个每年都及时更新图书数据的,它的优势在于读者可以看到最新的书,而书生和矿业工程所收录的基本是2007年以前的书,在时效性方面超星要优于书生和矿业工程。
1.3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2013年12月11日~31日期间,在网上开展了电子图书读者满意度调查,共收回116份有效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是否了解电子图书及了解的途径、电子图书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对电子图书的意见和建议等几个方面。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得到以下结果:97%的被调查者身份是本科生,62%的读者是通过图书馆网站了解到电子图书的,有67%的被调查者使用电子图书的原因是用于教学参考,有53%的被调查者对电子图书的了解程度为一般,仅有20%的读者了解电子资源,经常使用电子图书的人数仅占15%,认为电子图书能够满足需求的仅占32%,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图书的仅占23%。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最大的电子图书使用群体为本科生,而他们阅读电子图书的主要目的为学习参考,仍有近三成的读者不了解图书馆购买的电子图书,在电子图书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人很少,相当多的被调查认为目前现有的电子图书不能满足他们的使用需求;同时,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还没有很好地掌握电子图书的查询、阅读和下载方法。被调查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总结起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认为电子图书种类不够丰富,希望多采购管理类、文学类电子图书;②对电子图书的使用方法不够清楚,希望图书馆能多组织讲座培训,增加读者对电子图书使用方法的了解;③更新不及时,特别是理工科技术类的图书,希望能更新快一些,满足读者对新技术的学习和认知。
2提高电子图书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2.1制定科学的馆藏发展策略,合理建设电子图书资源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纸本图书和电子图书都是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用户阅读习惯等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纸本图书的采购量都应该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但是,随着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图书馆也看到了电子图书在未来发展的前景,在采购图书资源时,应该注意二者的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在目前,中文电子图书比纸本价格低很多的情况下,可将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同种电子图书的采购,减少纸本副本的购买量。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又可以提高电子图书的利用率。
2.2引进新型电子阅读终端,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
面对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界必须引进先进的电子阅读器,吸引读者到馆借阅,从而提高读者对馆藏电子图书的知晓度。手机阅读具有社会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和优势,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推广手机阅读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促成新的阅读载体,新的阅读形式层出不穷,图书馆应不断摸索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提高读者服务满意度,提高馆藏利用率。
2.3统一电子书检索平台
从读者调查问卷读者建议看,电子图书使用不方便也是主要影响读者利用电子图书的因素之一。目前,图书馆将电子图书作为电子资源,普遍只是在电子资源栏目列出电子图书的链接,书目查询系统一般只提供纸本馆藏的情况,这种将电子图书和印刷型图书分开揭示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图书的利用。图书馆可以考虑将电子图书的链接整合在书目检索系统中,方便读者在书目检索系统检索时在一个检索平台就可了解不同馆藏形式,这样既丰富了书目系统的内容,又便于提高电子图书的馆藏利用率。
3结束语
坐标转换和脱密根据天地图建设相关技术要求,“天地图•成都”采用CGCS2000坐标,利用ArcGIS10.1软件的投影工具对电子地图数据库进行批量投影转换。同时,根据《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对数据库中不适于面向公众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进行删除、屏蔽、简化、模糊和综合[2],影像数据进行降低分辨率处理使得地面分辨率不优于0.5m。
2地图可视化
2.1符号库的制作根据《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地图数据规范》(CH/Z9011-2011),利用ArcGIS10.1软件在ESRI中国的地图模板符号库基础上进行修改、重组、补充,某些特殊符号利用FontCreator字体制作软件,最终形成“天地图•成都”矢量电子地图符号库和影像标注电子地图符号库。
2.2配图模板的制作
2.2.1地图文档组织形式根据电子地图分级与显示比例的规定,通过创建图层组对数据进行管理,即按显示比例尺范围的不同对数据进行分类[3]。一个图层组对应一个显示比例范围,无需逐个设置所有图层,切图比例尺需处于这两个比例尺的范围之内,以避免在地图切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瓦片显示错误。地图文档共分3个图层组,每个图层组按三级组织模式,具体如下:1)图层组命名方式为:L+显示级别(比例尺),如L18(1:564.25)。2)数据集命名方式为:要素类别(点/线/面/注记),如水系(点)。3)数据层,如MPHYDPT。按照图面显示效果设置点、线、面、注记数据的上下层关系。
2.2.2地图符号化1)利用ArcGIS10.1软件对提取的要素通过定义查询进行分级显示。制作总体原则是下一级别的要素内容不少于上一级,相邻两级的地图负载量变化相对平缓[4]。选取方法是首先分类选取,优先选取重要地物,然后分要素选取,并且随着比例尺的不断增大,要素内容随之增多。2)对每个要素类利用先前制作的符号库进行符号化,同时,采用MAPLEX高级标注引擎设置要素的标注位置、标注样式、标注权重、标注避让规则等,对道路、水系、地名、POI等要素进行标注并统一管理,保证注记与地物关系的合理一致性以及注记与注记之间的相互不压盖,最终形成公众版矢量电子地图模板和影像标注矢量电子地图模板。
2.3地图优化根据地图分级显示效果利用ArcGIS的制图工具和相关插件进行图面整饰,主要包括分级道路优化、要素连通显示、标注简化、线状地物平滑、地名兴趣点抽稀、制图综合等。根据不同的显示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优化。由于标注与其他地图数据要分开服务进行切片,为了标注地图与背景地图服务叠加显示后标注边缘看上去有平滑效果,要把标注地图模板图层框背景色改成与背景地图服务色调接近的颜色,“天地图•成都”选取的是RGB(30,30,30)。“天地图•成都”对国、省、县、乡道、城区主要道路采用道路面表示,考虑道路更新的问题没有采用道路融合后加边线的表示方法,而是用一层没有加边框的道路面与加了边框的道路面叠加的方法表示道路互通的融合效果。
3地图瓦片制作
地图配置完成后,利用ArcGISServer10.1进行并切片。切片的基本参数设置为:1)瓦片分块的起始点:(-180,90)。2)瓦片分块大小256*256像素。3)屏幕分辨率为96pdi。4)矢量地图和影像标注地图服务采用PNG24格式。5)影像地图服务采用MIXED(JPG和PNG)格式,采用默认压缩率75%。6)ArcGISServer10.1自带抗锯齿功能,在服务时抗锯齿要选择最佳。
4结束语
作者:谢超 张振辉 单位:军事经济学院
清晰美观的显示效果对于美观清晰的地图显示而言,一方面要求地图符号和图例制作精美以及绘制的准确性,再就是动态注记,另一方面要求地图能够内容分层显示和动态载负量调整。对地图符号及图例可以采用图像、矢量符号来显示,图像符号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图形图像技术制作成立体符号和阴影符号、动画符号等,使符号具有立体感、层次感、更加突出醒目,同时也增加了地图符号的种类,丰 富 地 图 的 符 号 库,矢 量 符 号 可 以 采 用GDI+技术来进行编程绘制,使符号更加光滑和美观[9],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地图技术美,增强地图的艺术性,提高地图的审美价值。符号绘制的准确性主要解决要素图形关系处理问题,其目的是处理好图面的一致性和可辨别性关系,信息表达和地图感受之间的关系,着重从三个方面处理:①优先级处理:地图上各地理要素从其表现形式看有一定的优先级次序,优先级高的压盖优先级低的。屏幕显示输出优先级的确定可依以下原则进行:优先级低的面状要素先显示,线状要素次之,点状要素最后显示;对同一要素层处理时,根据目标的分类分级确定显示级别,低级别的先显示,高级别的后显示。如变通层处理时,显示的顺序为小路、大车路、普通公路、高速公路,最后是铁路;根据不同地理要素的重要程度分为不同的要素层,次要的层先显示,重要的层后显示;②目标间关系处理:包括面与面目标,线与面目标,点与面目标,线与线目标,点与线目标之间的关系处理。电子地图对于目标间的关系处理可以利用各要素图形间的压盖关系加上一些算法,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③要素特征转换:由于地图显示在屏幕上的比例尺是可变的,所以必须进行地理要素图形的几何特征转换。当显示比例缩小时,原来的线状要素(如半依比倒尺桥梁),按实际尺寸已经无法显示,必须改用点状符号,原来的面状要素(如居民地),也要变成圈形符号表示。另外美观的地图显示还要以地图的视觉效果为显示依据。在许多电子地图中,注记通常放置在固定位置上。然而,这种注记方式常常带来很多不便:有时为了能清楚地浏览地图,经常需要在有限的屏幕内放大或者漫游地图,有一部分与屏幕边界相交的要素的注记常常被屏幕切割,部分或全部落在屏幕外,严重地影响了地理要素的表达,甚至引起表达的错误。高积粮、杨崇俊等人从点、线、面三类要素着手,提出适合屏幕浏览的自适应注记,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达到良好的地图表达效果[10]。另外电子地图注记的字体、颜色的使用要尊重习惯。如水系注记采用蓝色左斜宋,便于用户更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保持注记字大的稳定性,电子地图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无级放大的功能,但注记的字大不应随视图比例尺的增大而增大等等。本系统实现了动态标注,并对诸如线路转弯、畸形区域等特殊情况做了一定的处理。当然动态标注问题中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电子地图要求信息丰富,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用户的需求。由于计算机的屏幕显示区有限,如果不进行内容分层显示和动态载负量调整,用户很难快速、直观地获得有用的信息。在电子地图的显示设计中,应针对用户的需求和图形信息的层次,设计地图要素显示的分层方案和动态载负量调整的参数。地图要素的分层显示方案设计取决于地图的数据情况和电子地图的目的和功能。本系统中根据图层组织地图要素数据,可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要显示的信息图层,而用户不感兴趣的图层处于关闭状态。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增强了用户的可控制性,方便了用户对电子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另一方面减少了显示图形的数据量,加快了计算机的操作响应速度。实现动态载负量调整的核心问题是建立数据的多层存储结构。本系统首先划分了地图视图比例尺的级数,在建立地图数据库时采用增加地图要素综合属性,给每一个要素与绘图符号类型增加显示控制参数并与视图比例尺的级数对应。在对地图进行缩放操作时,系统自动计算地图的视图比例尺,根据比例尺所在的级,提取要显示的地图要素并进行显示。
快速的地图显示在地图浏览查询过程中,由于要不断地查看新的地图或新的地图区域,这时显示漫游查询速度比较慢,很难达到人眼运动和视觉变化的要求,因此要求在保证一定美观的前提下,地图的显示速度要尽可能的快。为了达到快速显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节省时间。完善数据组织结构本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①根据二维地图的矢量元素类型(点、多点、折线、多段折线、区域和多区域)并结合每种类型矢量元素的相关操作建立起与矢量元素类型相对应的对象;②将具有相同性质的对象(道路,水域,建筑物等)进行再次归类,由层对象对相同性质的矢量元素对象集合进行管理;③在层对象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个地图对象对层对象进行管理;④建立了一个具有多叉树结构特征的对象集合。该对象集合为电子地图系统的上层模块提供了一个方便管理、查找和操作的基础,为后续的地图快速显示功能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改善符号库的数据存储结构绘制符号往往占用了地图显示的很多时间,符号库的存储、管理机制影响符号调用的效率,符号库的数据结构影响符号绘制的复杂程度。本系统中符号库采用的是索引与数据存放于同一文件中的数据库结构,便于符号搜索和符号库的分发。在数据组织上,本系统采用参数化数据结构存储符号及图元,存储图形的几何参数如图形的编码、外接矩形、画笔的颜色、填充颜色、线宽、线长、线的标示符等,其余数据都由程序在绘制符号时按相应的算法计算出来。采用参数化数据结构进行组织,占用的存储空间小,符号化地图时搜索符号快,因而符号显示的速度也快,且绘制精度高,无级放大时,符号不变形。实时的数据压缩地图图形放大时,显示的要素数量相对较少,速度将很快;而缩小时,不但要素数量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几何点的相对集中,造成严重的重复计算和绘制,所以实时的数据压缩相对也能提高显示速度。本系统中数据压缩采用“道格拉斯一普克(Douglas-Poik-er)”算法,这种算法对矢量数据进行抽稀,既可以保持矢量线条的形状特性,又可以根据实际制图需求确定抽稀容差,从而在保证拟合精度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压缩数据,大大减少图形缩小时计算和绘制的时间。LOD的使用[11]、改善图形显示的效率、减少需要显示和操作的冗余数据、空间索引的应用都对地图的快速显示起着一定的作用地图空间索引的使用无疑是提高地图显示速度最为重要的方法。建立空间索引是按特定条件对空间目标进行筛选,将无关目标排除,是从根本上提高空间操作效率和速度的方法。它不仅提高了空间数据处理的有效性,而且提高了空间数据读取的有效性。实时的地图显示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地图的元素数量较大,用户可能频繁地对地图进行移动,缩放和旋转操作,如果每进行一次操作,都将屏幕擦除,然后再对所有元素进行重画,其代价较大,从而有可能达不到实时显示的要求,并且简单的重画还会导致画面的闪烁,影响界面的友好性。本系统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优化方案:①在重画过程中,首先判断元素是否在屏幕的显示范围内,若是,则重画该元素,否则忽略;②在内存中建立虚拟屏幕缓存区,该虚拟屏幕的区域大于屏幕显示区域,事先在虚拟屏幕上“画”好用户可能用到的显示数据,当用户新的操作完成后,系统直接将缓存中相应部分的数据“整体”拷贝至显存,以提高显示速度;③采用多线程技术,即让辅助线程完成数据的准备工作。辅助线程主要有两类:其一,为显示线程准备即将可能用到的显示数据;其二,当坐标转换参数发生变化时,事先调度坐标转换模块为显示线程完成下一阶段显示的坐标转换工作[12]。
从大规模的制图生产到按需制作地图、由完全地图标准到近似的类地图表达、以及地图系统以开发者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总之地图在出现个性化和机动性的今天,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的研究更显得迫切和重要,地图工作者应该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在当前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支撑下,开展电子地图的可视化质量探讨,建立电子地图质量评价标准,提高电子地图的可视化质量,为电子地图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
[论文摘要]根据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建议。
一、引言
“电子资源”是“电子学术信息资源”的简称,指由出版商或数据库提供商生产发行的,商业化的正式出版物,主要包括文摘/索引型(Abstract/Index)数据库和全文型(Full-text)数据库,其中全文型数据库又包括电子期刊(C-journal)、电子图书(E-book)、电子学位论文(EDT)等[1]。与传统的纸质资源相比,电子资源具有存储空间小、信息量大、不受时空限制、使用方便、共享性强、扩展性强等特点,正悄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科研和工作,已经成为图书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图书馆也从原来单一的纸质图书馆发展成为电子化、信息化,与书目信息共存的数字化图书馆,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在图书馆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现状
尽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购买了相当数量的数据库等电子资源,但在电子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降低,也给电子资源的使用者带来了影响。
(一)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优势
电子资源具有⑴体积小、容量大。⑵图、文、声、像并茂。⑶成本低、效率高。⑷查询快速方便。⑸创作、发行容易。⑹能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多样性、动态性、及时性需求等优点,使用者可以快速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并方便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为自己所用。
(二)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的不足之处
电子资源尽管具有使用方便,检索界面友好、数据量大等优点,但由于其对设备依赖性强,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信息技术设备才能被有效利用的特点,在具体利用过程中具有如下不足之处;
1.读者对于图书馆电子资源认识不清楚
图书馆电子资源一般包含数据库、电子图书、视频点播,电子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数据库具体又包括全文数据库、文摘型数据库,根据文种可分为外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每一个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都是不同的,例如我们新乡医学院作为一个医学院校,购买的电子资源侧重点在医学,我们购买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医学专辑的所有资源包括期刊和硕博论文,也购买了Medline,Cbmdisc等专业医学资料,当然也购买了其他相关学科的专辑,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的电子资源。因此作为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员应该及时报导新购买的数据库资源,并把图书馆所有电子资源包含的内容介绍资料投放到网页上,及时宣传更新。让读者对于自己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有清楚的认识。
2.电子资源对设备依赖性决定了其使用局限性
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必须借助电脑等硬件设备才能完成,因此要想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需要增加相应的设备。
3.读者的电脑操作水平有限,无法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有的读者,例如刚入校的学生或者年纪较大的教师,他们电脑操作水平不高,因此要想让他们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不仅需要对他们进行电脑操作方面的培训,更需要制作一些简单明了的电子资源使用介绍资料,引导他们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我们新乡医学院就是采用将各个数据库使用简明方法制作成图片形式,投放到图书馆网页上,供初学者使用的方式。
4.网络配置问题
由于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受ip地址的限制,只有本学校的ip段人员才能访问资源,这样如果读者离开学校,就无法使用电子资源,因此,要想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就不仅需要扩大学校校园网覆盖范围,也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让出差在外的校内读者也可以访问本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
5.学校经费不足导致电子资源利用受限
目前,高校经费有限,有些高校只能购买某些数据库的部分专辑,或者购买部分权限,这样有些读者无法找到自己相关专业的相关资料,就会打击自己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
三、如何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购买电子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使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因此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任重而道远。本人根据我校电子资源的使用现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一)从电子资源的购买着手,力争完善电子馆藏结构[2](P513)
目前图书馆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纸质图书馆发展成为电子化、信息化,与书目信息共存的数字化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目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馆藏的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着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1.对学校的学科设置进行调研。了解本学校的重点学科、传统学科、弱势学科、新兴学科等,在电子资源购买时,涉及到本校重点学科和传统学科的电子资源必须购买,同时也要兼顾弱势学科和新兴学科。
2.对本馆购买的电子资源以及本馆现有
期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避免购买时的重复。①目前各个数据库厂商力求自己的资源是最全面的,难免重复,例如现在的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以及重庆维普的全文期刊数据库他们就有许多重复期刊,我们购买时需要仔细斟酌,力争减少重复,节约资金。②图书馆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的重复,尽管我们需要购买相当数量的纸质期刊,但有部分外文纸质期刊价格昂贵,利用率不高,如果我们购买适当的外文电子期刊,而减少这部分外文纸质期刊的话,就会节约不少的资金。
3.及时了解数据库的质量保证以及数据库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①电子资源的内在数据质量决定了其利用率,我们在购买电子资源时,要充分了解电子资源是否包含所属学科专业领域中权威性的出版物,是否包含了全面的核心资源,电子资源的检索界面是否友好,检索途径是否多元化等。②数据库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也是影响电子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个数据库厂商售后服务质量差,数据不能及时更新,数据库服务器出现问题无法及时维护,用户就无法及时、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就会影响电子资源的利用。
(二)加大设备投入,扩大电子阅览室规模
电子阅览室是提供各类电子资源检索及在线阅读的必要条件,特别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到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是最方便的途径。如果电子阅览室设备太少,就无法满足学生使用电子资源的需求,就会出现学生想用电子资源没有设备,而购买的电子资源又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尴尬局面。
(三)提高服务意识,从多方面入手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提高服务意识,本着以人为本、充分服务、区分服务、科学服务、资源共享的原则,尽自己所能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读者文献检索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1.加大宣传。宣传推广工作是图书馆为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信息、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通过多种途径向读者宣传推广科普知识,向读者宣传介绍图书馆的性质、作用,向读者宣传推广馆藏文献,指导读者阅读行为的专业工作。是图书馆读者工作深化的重要标志。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一般通过如下途径:①通过图书馆网页宣传,在图书馆网页上开辟专门的空间,专门对图书馆各个电子资源包含的内容进行宣传。②制作宣传彩页,或者定期制作图书馆板报,报导最新购买的数据库信息。③制作新闻,定期制作图书馆电子资源宣传性质的新闻,投放到学校网站,加大宣传力度。
2.对用户进行培训[3](P21)。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仅仅是宣传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用户进行培训,针对不同用户一般采取如下培训方法:①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图书馆资源利用培训。②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可以定期开展数据库使用方法培训;制作相应的数据库使用方法介绍资料投放到图书馆网站上,并及时更新;电话答疑,将图书馆技术部电话投放到图书馆网页上,指导读者如果有疑问可以拨打这个电话。③对于年迈的教师以及电脑操作水平较低的读者,可以制作简明的电子资源利用图片,指导他们一步步的操作。④开设文献检索课。从教育部1984年下发《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至今已有二十一年,其间关于开设“文献检索课”的红头文件不断。由此可见,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只有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学生具有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自然就可以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现代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弊端,提高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任重而道远。图书馆工作者应本着节约资源、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服务的原则,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三、如何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购买电子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使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因此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任重而道远。本人根据我校电子资源的使用现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一)从电子资源的购买着手,力争完善电子馆藏结构[2](P513)
目前图书馆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纸质图书馆发展成为电子化、信息化,与书目信息共存的数字化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目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馆藏的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着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1.对学校的学科设置进行调研。了解本学校的重点学科、传统学科、弱势学科、新兴学科等,在电子资源购买时,涉及到本校重点学科和传统学科的电子资源必须购买,同时也要兼顾弱势学科和新兴学科。
2.对本馆购买的电子资源以及本馆现有
期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避免购买时的重复。①目前各个数据库厂商力求自己的资源是最全面的,难免重复,例如现在的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以及重庆维普的全文期刊数据库他们就有许多重复期刊,我们购买时需要仔细斟酌,力争减少重复,节约资金。②图书馆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的重复,尽管我们需要购买相当数量的纸质期刊,但有部分外文纸质期刊价格昂贵,利用率不高,如果我们购买适当的外文电子期刊,而减少这部分外文纸质期刊的话,就会节约不少的资金。
3.及时了解数据库的质量保证以及数据库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①电子资源的内在数据质量决定了其利用率,我们在购买电子资源时,要充分了解电子资源是否包含所属学科专业领域中权威性的出版物,是否包含了全面的核心资源,电子资源的检索界面是否友好,检索途径是否多元化等。②数据库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也是影响电子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个数据库厂商售后服务质量差,数据不能及时更新,数据库服务器出现问题无法及时维护,用户就无法及时、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就会影响电子资源的利用。
(二)加大设备投入,扩大电子阅览室规模
电子阅览室是提供各类电子资源检索及在线阅读的必要条件,特别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到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是最方便的途径。如果电子阅览室设备太少,就无法满足学生使用电子资源的需求,就会出现学生想用电子资源没有设备,而购买的电子资源又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尴尬局面。
(三)提高服务意识,从多方面入手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提高服务意识,本着以人为本、充分服务、区分服务、科学服务、资源共享的原则,尽自己所能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读者文献检索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1.加大宣传。宣传推广工作是图书馆为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信息、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通过多种途径向读者宣传推广科普知识,向读者宣传介绍图书馆的性质、作用,向读者宣传推广馆藏文献,指导读者阅读行为的专业工作。是图书馆读者工作深化的重要标志。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一般通过如下途径:①通过图书馆网页宣传,在图书馆网页上开辟专门的空间,专门对图书馆各个电子资源包含的内容进行宣传。②制作宣传彩页,或者定期制作图书馆板报,报导最新购买的数据库信息。③制作新闻,定期制作图书馆电子资源宣传性质的新闻,投放到学校网站,加大宣传力度。
2.对用户进行培训[3](P21)。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仅仅是宣传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用户进行培训,针对不同用户一般采取如下培训方法:①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图书馆资源利用培训。②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可以定期开展数据库使用方法培训;制作相应的数据库使用方法介绍资料投放到图书馆网站上,并及时更新;电话答疑,将图书馆技术部电话投放到图书馆网页上,指导读者如果有疑问可以拨打这个电话。③对于年迈的教师以及电脑操作水平较低的读者,可以制作简明的电子资源利用图片,指导他们一步步的操作。④开设文献检索课。从教育部1984年下发《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至今已有二十一年,其间关于开设“文献检索课”的红头文件不断。由此可见,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只有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学生具有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自然就可以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现代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弊端,提高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任重而道远。图书馆工作者应本着节约资源、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服务的原则,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用户指南电子资源概况[EB/OL][2008-6-26]
[2]杨丽,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路径探析[J]实践研究,2007,30(4),511514
[3]林葵,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培训与服务[J]图书馆界,2003,第2期,2022
[1]用户指南电子资源概况[EB/OL][2008-6-26]
大学的电子信息资源共享是随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的,他是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对信息进行存储以及传播的一类技术的总称。电子信息资源所涉及的领域很广,它包括了全文数据库、参考数据库、实时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以及硕博士论文全文、年鉴全文、会议论文全文等信息。电子信息资源仪器丰富的内涵,强大的数据信息量和方便的传播方式,在现代图书馆的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对于大学图书馆建设,乃至于整个大学的文化建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作为大学一项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大学有以其特殊的地位,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机构,在一定空间内汇聚了大量研究人员和专业性极强的学生,这就使高校图书馆的使用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图书馆。同样也是因为高校中的特殊环境,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上存在着极强的专业性,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图书馆对于藏书的要求。如果通过传统的纸质读物来对图书馆进行建设,首先在需要大量的购进图书,通过藏书来满足各个专业的需要,其次是需要更多地空进来进行对藏书的存储,需要建造更多的更多地建筑以及配备更多地专业管理人员,这就造成使图书馆的运行成本增加,加重高效建设负担。此外,纸质媒介的滞后性也不容忽视,一个读物从创作到出版常常需要很长的周期,难以适应当今知识的爆炸性发展。电子资源共享就是通过网络,将各种各样的电子资源进行传播,它具有极其庞大的信息量,可以在很小的空间内存储极大的数据量。与传统纸质媒介相比,电子资源的信息承载量和信息传播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在空间上可以实现各个高校图书馆间的互通,从而降低高校图书馆的运行成本,二是在时间上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数据进行传递,保证了数据的时效性。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电子资源共享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低廉的成本来建设庞大的数据库,从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及障碍
2.1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分享的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建立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同步进行的,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图书馆文化。进入新世界,我国高校图书馆进行了信息化革新,并将现有资源进行了电子资源化。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高校已基本覆盖校园专网,在网络系统上可以实现图书馆间的互通,具备了充足的硬件条件。在校园内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管理网络,这包括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多数高校可以实现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对图书进行借阅以及预约等服务,同时通过该系统还可以对图书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图书馆的藏书周转进行数据统计,能够对读者的需求进行数据层面的把握,从而优化图书馆建设。在电子资源方面,许多高校图书馆也有了相关方面的建设,对于馆藏的图书以及一些文献资料都做了电子备案,形成了相应的电子文件。在校内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将数据在一个广泛的平台上进行交流,能够让更多读者对馆藏资源进行了利用。
2.2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分享的障碍
首先是馆藏资源分布不均匀。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并且大部分高等教育院校是在建国后成立的,其建设时间也较短,在成立后培养人才单一,学科注重专业性,这就使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时间短,馆藏内容侧重于某几个或几个方面,其相应的电子资源也往往在与这些方面,极大的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对高校的发展造成瓶颈。其次是图书馆的技术力量不足。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历史较短,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图书馆的技术力量上存在这一些问题。在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着硬件和软件的不足。硬件上存在着计算机配备不足,硬件老旧等问题。在软件上问题较为广泛,图书馆在创建数据库时没有统一规范,没有考虑现行网络技术,并且没有相应的政策与制度条文,造成文件混乱,传递性差等问题。再次是馆际协作的问题凸显。高校图书馆属于各个高等院校自行管理,往往也只为自己院校内的师生服务。在高等院校之间虽然也存在相互间的图书交流,但交流范围较窄,只局限于一定时间内的交流,没有太多的实际作用。此外,由于各个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条例不同,在相互交流时也存在着一些误解,造成了许多交流上的困难。最后是图书馆建设的观念意识问题。我国图书馆建设,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侧重于对馆藏的丰富,在相互比较时也总是以藏书的数量或一些珍贵读物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在资源建设上片面的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从表面上看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其内在却没有太多变化。各个图书馆间交流较少,习惯于自给自足的建设方式,资源共享观念淡薄。
3.构建高校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策略
构建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转型的主要方向。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构建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从各个角度进行改革和创新。
3.1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是保证高校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保障。在统一平台上对信息进行处理,不仅可以方便图书馆对资源的整合收集,对读者来讲,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资源进行利用和检索。对于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首先要在资源建设单位方面加以保证,这不仅仅是有高校图书馆来独立完成这一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教育系统以及其他组织机构来共同完成,这就包括了高校图书馆、教育局、教育厅以及高校其他图书馆管理部门等。通过这一全面的管理系统,可以从馆藏的整理上进行统一管理,对各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划,整体布局等方面进行协调。此外,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投资也有很好地分配,通过统一的共享平台,了解各个图书馆的现状,从而对各个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合理分配资金,更好的建设高校图书馆。
3.2注重信息的时效性
电子资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便于传播,这与传统的纸质媒介相比较,时效性更强。建立高校电子信息共享系统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信息的传播方面保持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时效性。注重信息的时效性,首先要注意的是对信息的处理具有时效性,高校方面需要及时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能在短时间内在共享平台上分享,从源头上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其次是对信息共享的时效性,控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通畅,保证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送达;再次是保证信息能够及时接收,这就要求在平台建设方面能有一个统一的传播接收标准,从技术层面上保证相互间的信息通畅。
3.3实现人性化管理工作
高校图书馆的作为高校中的一项服务性机构,在管理方面应以人性化管理为主。人性化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图书馆借阅方面,更多的应该体现在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方面,由于电子资源的利用可以实现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服务,因此更加具备人性化基础。具体来讲,人性化服务首先要做到平台建设的人性化,对平台的才做页面进行合理化设计,能够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方便查找,在平台内能够方便快速找到相应资源;其次是资源利用的人性化,对于使用者具有广泛的权限,能在需要使用的时间内及时获得资源;再次是对使用者进行人性化引导,通过不断地改进,并结合相关专家意见,不断对资源进行优化,并能为使用者提供与检索相关的资料,以便读者参考。
4.总结
论文摘要:本文从电子图书成本低、简单方便、迅捷性、丰富性和共享性等优点以及电子书的发展过程论述了其扩散特性。电子图书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书籍的无纸化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各种格式的电子书随处可见。与传统图书相比,电子书具有成本低、操作或阅读简单方便、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更新速度快和资源丰富、可共享等优点,归纳为三大特性:普遍性、通用性、开放性,综合体现于电子图书这个产品上就形成了其特有的扩散性。
电子图书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阅读软件或专用电子阅览器工具等设备,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电子文本。电子图书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书籍的无纸化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各种格式的电子图书随处可见。与传统图书相比,电子图书具有成本低、操作或阅读简单方便、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更新速度快和资源丰富、可共享等优点,归纳为三大特性:普遍性、通用性、开放性,综合体现于电子书这个产品上就形成了其特有的扩散性。
一、电子图书的成本低形成了其应有的扩散特点
从印刷角度看,因为没有印刷环节,节省了纸张、油墨和水资源,减少印刷成本,而电子图书的印刷成本只出现在复制、发行、制作环节上,通过计算机或专用的拷贝机,把母版的信息快速地、准确地复制到发行版上,而且不受数量的限制。电子图书的发行制作商可以从现有的图书、音像发行渠道和纸质图书渠道送到读者的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将电子图书扩散到各类读者手上,读者通过计算机或普通播放器就可以看到听到各个出版社的各类电子书籍。从物流环节看,书库小和不需要专业人员,出版周期短,也节约了人力和物力,降低出版成本,电子书从诞生,可零成本无限制地复制,实质上就是再次降低了成本。因此,电子图书的定价往往是传统纸质图书的十分之一左右。这对消费者和商家来说都有利好,因为价格决定市场,低价格正迎合了普通用户的口味,会吸引大众群体消费,使电子书这个商品具备了普遍性,由于这类用户的口碑,使电子书产品迅捷扩散到社会各个阶层爱好者。这就是电子书的顽强生命力。
二、电子图书的方便性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扩散性
电子图书通用的格式是文本格式和压缩格式,与国际上的文本格式通用。未来格式从命令的格式和语句上正与国际上通用的电子图书置标语言一致,如我国的方正阿帕比CEB格式。从电子图书阅读平台看,无折旧,无损耗,不会丢失,这种专用的阅读器已向通用的阅读平台转换,操作简单、方便,现在读者只要有一个MP3或MP4就能看到和听到电子图书,而MP3或MP4的价格不断走低,使收入低层的人也能买得起,可想而知在公众群里看电子书是多么强的扩散力量。对于有电子文档的图书,格式稍加转换即成电子图书,可以按需印刷,满足读者的需求欲望。从检索角度看,电子图书提供的强大的检索功能是动态的、多途径的、可组配的,文献任何信息单元都可借助于电子图书的数据库进行检索,即可迅速找到你需要的内容。还可直接进行目录和全文检索。最常见的是可零成本无限制地再复制扩散,这是纸质图书无法比拟的。电子新书滞后于印刷版新书,这比图书馆从发出订单到收书、编目、上架的过程要简便和快捷。图书馆可24小时开放,读者不用去图书馆就可实现远程借书。由于电子图书采用统一的数字化编码来表示文字与其他信息,这就使得不同种类信息的集成化处理与传递成为可能,即采用多媒体、超媒体技术,使电子图书不仅有详细生动的文字描述,还有高质量的栩栩如生的动画情景和逼真的声音效果,使读者获得更全面、更生动的资料,给人以丰富多彩的亲切感受。目前,电子图书的未来更规范化、通用化、开放化,必然扩散到电子市场的各个角落。
三、电子图书特有的扩散特点
公共图书馆在对比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利用率后,发现在配置比例不同的情况下,电子图书的利用率和使用率比纸质图书的高。一些中小型院校图书馆基础薄弱,早期藏书量小,种类不全,很多经典图书没有收藏,后来也没有再版,也得不到补充,尤其是对于社科方面的图书而言。有些图书与本校学科关系不大,但考虑到师生的科研需要,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购买电子书有利于完善馆藏。另外,利用它还能缓解目前我国出科技书籍难、出学术著作难的问题。一方面,绝大部分科技书籍和学术著作面向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和专业人员,以一般电子图书形式出版已足够;另一方面,科技图书和其他图书相比,有印数少、知识更新快、易老化等特点,而电子图书不存在积压、出书费用低、出版速度快、再版容易,刚好能弥补纸质书籍的不足。特别是可在网络上传递,通过网络将出版者、作者和读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加速科技知识的传播。正是这些图书馆的首选配置,使电子图书具有竞争力地进入公共场所,说明电子图书的的渗透、扩散能力是多么 强。四、电子图书的迅捷性、丰富性和共享性
网络资源的高速特点使人们快捷地获取电子资源,又以获取点为节点向另一个节点扩散下去,既能共同享受电子资源,又能体现出电子资源的丰富特点。当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网络挖掘和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网上大量免费电子书刊资源的增多和扩散普及,对于使用者来讲,有效地开发利用网上免费文献信息资源,尤其是网上的免费电子图书资源,就成为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真正的资源共享就是通用化、普遍化。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兴起,基于网络的电子图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信息的检索、文档的超文本链接、交互式阅读等方面,它比光盘图书更具优势,引导人们在庞大的信息网中方便地检索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可以在相关内容或各媒体之间建立相互的交叉参考,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
电子图书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型纸质书刊,可以说是书刊阅读领域里的一项创新。从其产生至今的十几年里,这项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电子图书也走过曲折的道路。在开始阶段,电子图书本身也在不断变化,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产品形态和行业标准,没有像传统书刊一样普及到一般用户的日常生活中。在网络时代,光电复印、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复制的有限性,同时也改变了人们使用作品的方式。作品的复制变得非常容易,很多以网上书屋、书库、图书馆为名的网站都提供电子图书免费下载的服务,并且很受读者欢迎。另外,信息的数字化还使得信息可以很方便地以超文本的形式组织起来,信息检索变得十分方便,读者阅读时可根据需要及时链接到相关信息资源。信息的数字化便于信息在网络上传播,读者在自己家中就能上网选择喜爱的作者和书店,甚至是出版社,挑选自己中意的新书,通过网络支付下载后保存或者归类,慢慢品味。电子图书带来的便利使读者能充分享受到数字时代阅读的乐趣。随着DRM等数字版权保护措施的应用,电子图书容易复制、盗版严重的情况有所好转,但目前各种数字版权保护措施都不是十分完善,还有可能通过解密手段非法复制电子图书的内容,盗版电子图书依旧可能蔓延,侵害版权人的利益。除了盗版问题外,缺乏专门针对电子图书出版的法律法规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十分关注电子图书的发展动态,要使一般电子图书成为普及型的读物,最重要的是有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电子图书读物投放市场。特别是一些传播或IT领域的专家和相关业者更是投入了很多精力研究探讨电子图书,每年都有许多关于电子图书的研讨会召开。同时部分电子图书的成功出版发行也加强了作者、出版者和读者对电子图书的了解和信心。人们采用或拒绝电子图书的决断主要还是受早期采用者的接触、人际传播网络和实际观察使用情况的影响。当某人看到使用电子图书的人越来越多、并且从中受益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他决定使用电子图书,导致电子图书的扩散性越来越大。因此,阅读习惯、成本、版权阅读器等问题是制约电子图书广泛地推广到用户市场的几个主要因素,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电子图书本身的不足并不是阻碍其发展的全部原因,外部的很多因素会对它的推广起到加速或减缓的作用。如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力量在新技术的发展方面扮演着强有力的角色;各种发明和技术革新被广泛采用并不仅仅取决于技术上的优势;新技术的开发总是需要机遇和社会的、政治的或经济上的刺激因素。掌握信息量越大、速度越快,国家或企业的实力就越强。书刊中的信息内容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但是在书刊信息数字化之前,其中的内容被禁锢在墨水和纸张中,传播起来比较缓慢。信息经济时代要求能够快速地传播信息,电子图书的出现顺应了这种需求,电子图书使信息的使用更加快捷有效。当电子图书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当读者熟悉电子图书并产生对电子图书的特定需求之后,电子图书将会慢慢地扩散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根据业内人士及有关专家的预测,到2015年,图书馆新增图书的50%是电子图书;到2030年,大部分图书会以印刷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存在,但电子版销量会明显大于印刷版。电子图书的发展除了是技术发展的结果外,也是社会和经济需求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和经济需求的进一步增强,电子图书的扩散更加迅猛。在社会和经济需求的推动下,人们会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电子图书这项创新,电子图书本身的各项功能将会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聂华.电子书的发展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28-33.
[2]王阳.论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及数字版权管理[J].新世纪图书馆,2006,(1):40-43.
如今数字时代,信号传输质量不再和图像质量存在紧密的联系,利用模拟指标进行数字节目质量的审查不再重要。基于通道没有对数字图像质量产生影响之下,怎样发现节目质量的区别属于一大症结。传输质量对数字电视本身的图像质量产生非常小的影响,然而于所有的生产过程里面许多薄弱环节依然出现。往往许多人说:使用的设备均属于最好的,然而节目图像往往不够“透亮”。模拟时代因为模拟复合录像机、复制代数有限(分量录像机虽然要好点,其实还是模拟的)、后期制作阶段存在很多瓶颈等因素,均让图像质量变得更低。我们最早的是黑白电视,后来就有了彩色电视;以前是模拟电视,后来就有了数字电视;以前是标准清晰度电视,后来就是高清清晰度电视。电视的一步步发展都是致力于电视的图像质量,高质量电视图像也是评判数字电视的一大标准。
2数字电视图像的改进探索
2.1有线电视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信号
如果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图像没有经过相应的压缩过程,在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中就会显得困难重重,而且也不能让大家看到数字化所带来的价值性和先进性。尤其是在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以及压缩技术的变革和改进,在商业用途中,也越来越广泛。在国际的标准中,用未压缩(模拟)的视频图像信号的质量是作为经过已压缩过(数字)的视频图像的测试的标准。对于数字以及模拟视频图像信号的混合系统里面,视频图像质量的测试往往包含有:对图像和信号质量的好坏的测试。信号质量的测试往往运用测试的方法以及信号,能够为全场、垂直消隐期中的某一行。此类测试属于间接的测试方法于传统模拟的非压缩视频系统里面,此类测试因为处于实际图像外面。其实其对传统模拟系统的图像质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述。对于数字视频系统来说,图像质量的改变不仅由数据率及其图像复杂性得以决定,还由运用的编码计算方法,也就是计算机的程序进行决定,此时候传统测试信号的静态特性给予不了图像质量的真正描述。所以就数字视频系统里面图像质量的实际测量,应该拥有实际图像测试信号,其要比传统测试信号更为繁琐。复杂序列造成的编码过程的非线性失真属于图像内容的函数。直流电平以及幅度这些问题能造成图像信号受到切割、没有被完全利用8bit,255级信号电平。输入的视频信号要是没有好的分辨率,进行编码非常简单,然而最终编码获取到的质量并未达到需求的图像质量。所有让图像更为繁琐的干扰均体现于压缩图像质量方面。主要有噪声、振铃、抖动以及复合到分量处理的产物。因此进行压缩编码之前,就要消除上述干扰。我们要看到的是,图像材料在有线电视数字图像的视频压缩和编码处理的过程中,是一个极其敏感的影响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压缩码率,需要我们进行相关的设定。在设定中,是需要通过Mb/s这样一个单位来进行描述的。这个单位主要在于表示当前的编码器存储了多少比特的数据,而又有多少比特的数据可以在图像的压缩过程中进行使用。当前运用MPEG主要的优点即为:运用时间压缩,编码器能按照许多图像帧对比特数进行分配安排。于是针对已有的图像组序列进行编码的时候,让繁琐的图像分配较多的比特数,让简捷的图像分配较少的比特数。往往能够认为细节直接依赖于分配给编码器的码率。图像要是因为具有高速的运动或者许多的空间细节会要求许多比特数,编码器可能失去若干图像细节。上述失去的信息要尽可能地降低可觉察的图像质量损失。许多细节要是被失去,损伤变得相当突出,于很多方面表现成失真,有时表现为损伤。在数字电视的系统中,影响数字电视图像的质量是压缩编解码的过程。数字电视的编辑、制作、存储、发射、传输到信号接收、处理等等过程都是需要对信号进行压缩和解压缩的处理。如果经过高压缩或者反复压缩和解压缩的话,获得电视图像就会出现明显的块效应、图像模糊、振零效应等图像失真。
2.2如何改进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的措施
编码环节在数字电视节目质量好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影响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究其原因,是引起其中存在一个二次编码的过程。但目前的系统用的编码码率都是4.2Mb/s,便会出现图像质量不佳的情况,但是如果把编码率扩大为6Mb/s,而且可以使用统计复用功能来对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的好坏进行改进。当然,采用提高编码过程的码率也可以达到提升有线电视图像质量的目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对带宽的占用也是不可小觑的。与带宽所属并非同一个部门,因此是否可以通过提高编码码率来提高数字电视的图像质量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提高编码码率是提高数字电视图像质量的唯一途径吗?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比如编码设备的前端设备着手,通过调整编码器的GOP结构或者使用最新型号的编码器;还可以通过前端设备的不同参数和二次编码设备的不同参数组合,也可以在当前4.2Mb/s的编码码率下达到相同的效果。上述是一种解决方案,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善图像质量。比如从源头抓起,提高电视节目源的质量,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要对电视摄制、编辑、制作、存储、发射、传输到信号接收、处理、显示这些步骤全部检测,必须保证每一个步骤都没有出错。减少处理环节及多次压缩编解码也是一个很好的措施,要尽可能的在有线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来尽量减少电视节目在传输过程的转码和编码的过程,当然,如果这些过程被强制性要求的话,那必须满足编解码的原则。不同的节目类型应该采取不一样的编码率,这才能最大化编码率。采用统计复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要合理规划一个频点内的码流,将组合不同苛刻度的节目,采用统计复用的方式,这样可以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带宽,提高数字电视的图像质量。还可以通过减小传输误码来提高数字电视的图像质量。要合理规划设计有线传输系统,还要注重设备的选型,提高施工的质量,加强链路的维护,这才能够保证输送到千家万户的时候信号质量,减少传输过程出现误码。当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品牌的机顶盒,而且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因此,也可以通过相应的途径来对机顶盒的质量进行改进,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在对机顶盒进行改进时,其是扮演着终端接收的角色,其接收的码流对解码的质量好坏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是低性能的一个机顶盒,即使前面的一系列步骤都没有出现问题,也会因为机顶盒的原因导致播放码流的时候产生图像不连续,抖动,声音与画面不同步,马赛克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图像的质量。机顶盒的生产过程必须严谨把关,决不能出现低质量的产品,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合作了。同时也应该在使用的这方面多给用户一些指导,因为有时候图像质量不好是因为用户的一些不合法使用机顶盒有关。还有一个方法是使用高质量的电视机,就比如使用几年前的旧机器和如今最高端的电视机,在这方面就有很大的区别了。当然,电视机作为整个有线电视数字图像的最终显示终端,其显示质量的好坏也可以直观地影响到观看者的视觉感受。因此,也可以在电视机的清晰度指标、对比度指标以及其他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改进和规范。
3小结
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组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单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服务的机构。学校图书馆需要配合教学目的,利用图书馆文献宝库的优势,开发图书馆现有的资源为读者提供知识和信息,从而达到辅导学生学习,帮助教师教学的目的。这样图书馆就需要和读者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由最初的书信、电报、固话发展到2011年腾讯公司开发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微信以其独特的功能优势被多数读者所喜爱。微信的优势不仅包括收费低廉,而且聊天方式多样化[1]。这样一来通过微信进行信息传递就成为可能。于是自媒体人通过微信进行播报,公司老板通过微信群进行企业管理,图书馆尤其是学校图书馆利用微信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交流就成为可能。
于是许多图书馆充分利用微信的功能,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提升图书馆的地位和影响力,如清华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等,他们在微信平台上新闻动态、资源动态、图书检索、借还书等多个功能[2][3],那么微信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是否也要效仿它们呢?
1高职院校读者特点
对图书馆来说,读者至上,以读者为本,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读者群体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要分析自己的读者群体,针对读者的特点来设置微信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重点高校的学生相比有以下特点,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低,学生的基础及知识结构整体比较薄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读书氛围差,图书借阅量少。尽管图书馆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比如借阅册数增多,借还图书的时间范围扩大,但借阅量仍不尽如人意,所以无需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开通借阅权限,让学生来图书馆借阅,只需通过在流通书库查询纸质图书,发现感兴趣的图书,才可能增加图书的借阅量。
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借阅图书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专业书籍的借阅量较少,学生借阅的图书主要集中在哲学宗教、文学、经济、历史地理和语言文字这几个大类中,所以在新书通报时,需要有选择性的新书通报,因为每批的新书通报的页数平均都在二十多页,以免学生因翻阅时缺乏耐心,放弃阅读新书通报。因而错过对感兴趣的图书的借阅。
2微信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针对高职院校读者的特点,并结合微信的优势,将微信应用到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中,建立高职院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公众号。通过微信,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2.1消息通知
的消息通知公告应分为常态化信息和动态信息,常态化的固定的消息包括开馆时间、数字资源的种类,各个阅览室分布的楼层,借阅图书的种类、借阅时间的长短,数字资源检索的视频、报纸期刊目录等[4],其实这些常态化消息都可以归结为读者导航服务[5]。动态信息包括图书馆举办的各种活动、讲座、数字资源的试用,以及一些关于图书馆的新闻动态等。如读书节的开办、网上征询读书节主题、每年借阅证的办理,除了要在网页上消息,在学校的各教学楼张贴公告外,还可以在微信上。另外,微信还可以办理借阅证的通知,办理时间、携带证件、相片等相关信息。
2.2有选择性的新书通报
图书馆每年会采购大量的纸质图书,随着图书的分编工作,就会有大批量的新书通报被打印出来,会全部完整的上传到图书馆的网页上,让兴趣广泛的读者可以看到图书馆近期采购了那些图书。在微信上新书通报时,图书馆会针对读者喜欢的图书种类,从每批的新书通报中有侧重点的选取新书通报。
2.3最新的新闻时事、推荐阅读精美文章
图书馆内不仅有报刊阅览室,还有期刊阅览室,我们征订了一百多种报纸和六百多种期刊,在报纸上、期刊上都有一些精美的文章和最新的新闻事件的报道,我们把它扫描识别出来放到微信平台,既是对当前时事的一种了解,也是对美文的欣赏[6],更是对学生思想的教育。比如针对社会的热点新闻,在微信上开辟一方天地,最新动态,如深圳山体滑坡事件,救援情况、伤亡情况,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等等,还可以在微信上转发校内新闻,让学生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了解学校、社会的发展动向,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比较辛苦的工作,首先需要对文献进行甄别,然后扫描识别,对文献进行二次加工。
2.4超期名单
对于读者借阅的纸质图书归还时间总有限制,归还时间范围比较广,专业书籍借阅期限半年,文艺书籍借阅期限一个月。但大家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时难免会忘记在规定的日期内还书,通过设立超期图书名单提醒大家及时还书。
2.5馆藏图书检索、电子图书文献传递服务
在图书馆内藏有丰富的各种类型的纸质图书,有时候学生想在宿舍查看有无自己最近感兴趣的图书,通过对馆藏图书检索,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或有关联的图书便可以来图书馆借阅。
图书馆采购了数字资源,包括电子图书和期刊、博硕士论文,例如阿帕比电子图书、超星图书,知网期刊、万方博硕论文,对于这部分图书论文如果读者有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为读者进行文献传递,有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还购进了电子借阅机,通过扫描图书的二维码,将图书下载到智能手机,方便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电子借阅机内的图书比购买的电子图书更新的频率高,一般一个月一次,并且提供更新图书书目,涉及的图书种类也比较齐全,比如有成功励志、经典名著、经管理财、人生哲学、人文社科、小说传记、历史军事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图书种类,而且更新的这些图书都是最近比较热门畅销的图书。
2.6借阅排行榜
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是半个月或一个月,图书馆需要对读者借阅图书的频率进行排名,将最近借阅率高的图书进行排名,同时连同图书对应的索取号一起到微信上,方便读者参考这些书目,也方便读者在流通书库快速查阅图书。
2.7与学校社团联合,在微信上举办各种活动
各高校都设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有英语协会、书法协会、武术协会等,图书馆可以为这些社团聘请一些知名学者、专家,来为他们进行讲解,交流等活动,或者针对这些社团购进一些比较好的图书,提供展览资讯等,同社团联合,举办图书竞猜、书法比赛等活动,让社团成员能够积极参与,这样除了让社团扩大影响力外,图书也得到了较好的使用,增加了大家对图书馆的兴趣。
2.8参考咨询
微信具有群体功能,可以针对某一专业、或某一研究课题向他们的微信群主动推送行业标准、行业最新动态、或最新科研成果等,对于共性的问题可以在群体里一并回答或解决。
微信除了具有群体功能外,还具有一对一的功能,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要求,而微信可以和读者一对一的互动,通过互动,可以更好的了解读者的爱好、兴趣、专业、研究方向,还可以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也保障了读者的隐私。对问题的咨询或解答不仅可以以文字进行回答,也可以以语言、视频的方式进行回答,在解答复杂问题时,还可以同时配有图片。
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以鼓励华文图画书发展与提升创作水平为宗旨,本届已经是第三届。本届书奖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征文,2月28日截止,共收到227件作品,其中来自大陆73件、香港9件、台湾140件、马来西亚5件。评审工作非常严谨,初审为期六天,选出27件入围作品,再经过五天的决审,最后选出首奖1名及佳作奖4名。
颁奖典礼上,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教授和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创办人陈范俪游女士分别致辞。朱晓进教授指出,书籍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石,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幼童的阅读,应是幼童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和重要组成部分。幼教工作者和社会各界都要高度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要让儿童养成读书的习惯,首先要创造让儿童有书可读的条件。“有好书才能读好书”。陈范俪瀞女士代表香港陈一心家族基金会表示,将会长期支持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的举办,让华文儿童图画书越来越好。随后,大会给获得第三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我看见一只鸟》的作、绘者刘伯乐,以及佳作奖《很慢很慢的蜗牛》的作、绘者陈致元、《阿里爱动物》的绘者黄志民及作者黄丽凰、《看不见》的作、绘者蔡兆伦、《最可怕的一天》的作、绘者汤姆牛颁奖。
颁奖典礼结束之后,随即开始了华文图画书论坛。国际安徒生大奖、英同格林威奖获奖者安东尼·布朗先生、台湾著名插画家几米先生、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和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李坤珊博士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安东尼·布朗先生做了《变:玩一玩形状游戏》的主题报告,他从自己小时候和哥哥常做的形状游戏开始介绍,这个游戏的玩法很简单:一个人先随意画个线条或形状,另一个人在此基础上画出某种东西或形象,他发现,孩子们总是可以把这个游戏玩得很好,但是家长们却往往会给出“我画不出来”这样的答案。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的想象力渐渐退却。对此安东尼,布朗先生给出的建议就是,继续玩形状游戏吧。他随即通过对自己绘本《大猩猩》中的两幅图画的分析来阐述自己是如何玩这种形状游戏的。第一幅图是安娜和爸爸在一起的情景。安娜出现在画面底部,她仰着头,看着高高在上的爸爸。画家有意夸大了桌子的透视程度,使两人看来距离更远。安娜的爸爸只顾埋头读着报纸,这张报纸就像竖在两人之间的一堵墙,桌上的食物很少,无数几何形状使房间的洁净更加突出。画面上除了安娜身上有活泼的红色之外,剩下的都是蓝色调,这种颜色赋予整个场景冰冷的气氛。空间中的主要物体,一个巨大的冰箱,更加渲染了这种气氛,这座充满寒意的巨大物体将安娜遥不可及的父亲框了进去。安娜和大猩猩在一起的时候全然不同。安东尼·布朗先生将视角变平,大猩猩离安娜更近,离读者也更近,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两人空间距离更近,这种距离更有助于交流,桌子上有丰富的食物,形态各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多种鲜亮的颜色,红色、黄色、橙色、棕色,使整个画面散发着温暖的光辉。安东尼·布朗先生深谙图画的视觉规律,对图画中的每个细节都用心经营,赋予其意义。
几米先生的《英国编辑与我和三本书的故事》的主题报告,通过展示与英国著名出版社Walker出版社合作《吃掉黑暗的怪兽》《乖乖小恶魔》《不睡觉世界冠军》创作的全过程,讲述了编辑在创作儿童图画书中的作用。Walker出版社编辑与其进行联络后,就将《吃掉黑暗的怪兽》的文稿寄给几米先生。几米先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画出了草稿,并寄回给编辑。很快。他收到了编辑的回复——一个大信封里面装着不同开本尺寸的5本画稿,并附有一张装帧设计的表单,在表单上列出了多达三十多种尺寸的组合(每种都辅以是否省纸的标记),供几米选择。在画稿风格和形象大致确定后,接下来的工作是确定图画书的色彩。几米先生将画稿着色后寄到英国,再由编辑提出反馈意见。来回电邮联系后半年多。英国编辑突然飞来台湾,找到几米当面沟通。两人再次对图画书的细节作出修正,形成初稿,并将初稿发给文字作者。文字作者指出画稿有些地方与作者本意有出入,希望修改,于是几米又按照文字作者的意见将一部分内容重新画了一遍。经过如此反复,历时一年多,一本几十页的画稿才最终出版。这本书出版后获得了业内的一片好评。但随后的两本书并没有因为第一本书出版获得好评而得到“宽大处理”,编辑依然要求很严格,觉得不合适的地方立即提出修改意见,甚至要求整本书重画。几米先生以幽默风趣的口吻讲述着不断修改的过程,让我们了解到,精美的儿童图画书是作者与编辑不断地反复修改才呈现出来的。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做了《观照儿童的心灵》的主题报告。他指出,衡量儿童图画书的首要标准就是其在多大程度上关注儿童的内心——他们的需要、期待和向往。优秀的儿童图画书一定是以特定的理念浸润的。这个浸润的过程,就是作者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对儿童生活的理解讲述和表达的过程,就是作者与儿童平等对话的过程。作者对儿童心灵的理解是儿童图画书作者的核心素质,缺乏这种素养,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儿童图面书,对于作为儿童文学的儿童图画书而言。关注的不是认知上的任务,而是心灵的触动或激荡。儿童图画书不是教材,不是根据知识点来编排的,如果作者总希望在作品中预设教导的要点,最终很可能适得其反,充其量口到心不到。儿童图画书应该讲述能触动儿童心灵的故事,“蹲下身子”来说儿童能理解的话语,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不是教导导向。儿童图画书的现实主题就是回到儿童,回到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心灵。只有渗透了儿童需要和兴趣的儿童图画书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资源 服务方式
引言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简称NSTL)是一个虚拟式的科技信息资源机构,通过其中心网站、镜像站点及服务站点,面向全国提供馆藏文献的查询、检索、全文提供和各项电子信息服务,是中国目前为各界用户提供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的一个新颖便捷的大型网络服务系统。NSTL在保障我国国家科技文献战略资源及满足科技人员的科技信息资源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我国国家科技创新的要求和用户的需求以及国外发达国家的图书馆联盟相比,NSTL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使NSTL“十二五”发展规划能够顺利实施,有必要深入剖析NSTL资源建设与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差距,为谋划NSTL的下一步发展战略提供依据与保障,努力与国际信息资源网络接轨,把NSTL建设成为一个适应数字时代要求的集成化、知识化的国家级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战略保障服务系统。
NSTL存在的问题
NSTL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作为国家级的文献保障系统,与国家科技创新的要求和用户的需求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
2.1 文献资源建设跟不上科技信息的发展速度
2.1.1 科技文献保障总量不足
NSTL订购的印本外文资源总量约21 000种,外文期刊从2000年的7 673种增加到2008年的17 250种,外文会议文献从2000年的2 519种增加到2008年的4 180种;数字外文资源订购近2 000种,光盘数据库从成立之初的62种增加到2008年的113种,网络版数据库更是从无到有,增加至2008年的1 722种[1]。但与CALIS、CSDL等国内其他图书馆联盟相比,NSTL订购的科技文献数量还不够,截至2008年底,CALIS的外文期刊订购总量已达3万多种,CSDL的外文期刊订购总量更是达6.7万余种。NSTL订购的外文期刊总量与《国际期刊指南数据库》中学术性连续出版物书目数据的29万条相差甚远。相反,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述呈现爆发式增长,到2008年我国国家科研院所达3 775个,科技人员达4 200万人,已位居世界第一。NSTL订购的科技外文资源总量与伴随科技人力资源增长产生的科技人员科技文献信息需求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2.1.2 文献资源学科布局和国别分布不均衡
NSTL订购的外文文献资源学科分布过于集中,大多集中于较为成熟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但是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集成领域、重大应用领域以及重要新兴领域的文献保障率偏低;NSTL订购的外文文献资源语种分布不均衡,表现在:英文文献在整个外文文献资源中占绝大部分,除俄、日外文文献资源有小部分外,其他语种的文献资源很少甚至没有;此外,NSTL订购的外文文献资源国别分布也不均衡,对与我国有科技合作的重点国家和周边国家、地区的文献保障不足。
2.1.3 数字化资源建设不足
NSTL多馆分工负责的资源分布模式为科学、合理、高效的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在建设国外数字资源方面,各成员馆普遍存在所订购的印本外文资源较多、数字资源较少的情况。在引进国外数字资源方面,普遍实行“只用不藏”,缺乏永久使用、长期保存和回溯数据建设等配套措施的建设。使得我国获取国际数字科技文献的能力很容易受到网络技术环境和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从信息资源发展的趋势、用户的需求和当前国内外图书馆的现有馆藏结构看,数字化信息资源在整个信息资源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因此,NSTL作为国家级科技文献保障系统在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距国家科技创新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2.2 网络服务系统互操作机制不够完善
NSTL现行网络服务系统虽已实现跨库检索功能,但就共享资源与服务的互操作目标而言,还不够完善。
2.2.1 元数据相互映射困难
NSTL系统的元数据标准大而全,包罗万象,使直接揭示及相互映射受到影响。NSTL网络服务系统收录的文献资源包括期刊、图书、会议录、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和计量规程等。这些文献资源各具特色,著录的侧重点、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从信息描述的角度来看很难统一。现行的NSTL网络服务系统定制了一个大而全的元数据标准,用以覆盖目前所有的文献类型,使得系统内部文献数据库的结构保持一致[2]。这种同构数据库设计思想直接解决了系统内部的统一访问问题,但却不能很好地揭示资源本身,元数据标准自身的扩展能力十分有限,使外部数据交换时相互映射也很困难。
2.2.2 “一站式”信息服务缺失
系统服务组件的组合程度低,整体服务效果难以充分体现。NSTL网络服务系统包括期刊浏览、文献检索、联合目录、原文传递、网上信息资源导航、预印本服务、热点门户及参考咨询等多个服务组件。组件的划分采取纵向原则,自成体系,相互之间联系松散,数据共享性较弱,总体服务系统只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简单链接,使得整体服务效果的提升比较困难[2]。
2.3 资源与服务集成度不高
2.3.1 个性化服务定制的“孤立”
NSTL现行服务系统提供“我的NSTL”个性化服务定制,内容包括:“我的图书馆”和“自助中心”。“我的图书馆”提供个性化定制与服务,“自助中心”提供原文订购状态、账户信息和费用信息查询功能以及用户信息自助管理服务。但是这种个性化定制机制却是孤立的,它不仅使定制的资源对象仅限于NSTL提供的资源范围,使定制组织结构受NSTL系统资源组织体系的限制,而且使得定制技术也依赖于NSTL系统自身技术,很难将其他系统的资源有机纳入。尽管用户希望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来构建其信息空间,但是现有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系统并不能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也无法满足用户希望在本地的信息环境中建立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信息环境。与NSTL相比,OCLC的各项业务工作却处处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OCLC通过设置专门的用户和网络服务部(User and Network Section,简称UNS)及可用性实验室(usability lab),对用户信息和产品信息进行管理,以确保产品推出后能符合用户的需要。OCLC的FirstSearch还提供保存检索策略、回顾检索历史、组合检索、永久保存记录等个性化服务。用户可以在“记录列表”屏幕保存当前的检索策略,保存的检索在下一次登陆后可直接调用并获得检索结果,也可通过“历次检索”界面查看,还可以将当前的检索策略与以前保存好的检索策略组合起来进行检索。
2.3.2 现行服务系统的“互闭”
NSTL现行服务系统自成体系、互不开放,将用户某种完整的行为紧密封装起来,无法实现“一站式”信息检索,更增加了与各图书馆互联互通的难度。NSTL系统与各图书馆资源的整合利用,除了直接简单的地址链接之外,能够提供给外部系统的可接入资源和服务寥寥无几。这种系统脱离国内多数用户的最常用渠道(如机构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络搜索引擎),难以有效地被用户发现和利用,也难以把自己的资源和用户所需的其他资源有效集成。因缺乏与本地馆的资源整合,NSTL服务用户的效率降低,甚至出现NSTL进行原文传递之后,却发现在本地图书馆也可以找到所需文献的现象。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开发的CSDL跨库集成检索系统,虽缺乏由用户自行组配数据库进行检索的功能,但却建立了界面清晰的统一检索平台,主推一站式集成检索理念。CALIS中心和北京大学共同开发的CALIS统一检索平台,整合中文资源库127个、西文资源库130个,平台可检索资源包括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及部分图书馆OPAC等,几乎可整合图书馆所有的电子资源种类,包括原文、图片、引文、文摘及相关文献等,能高效地检索CALIS中心的各类资源[3]。国外的OCLC,更是提供多种途径开放的进入数据库,如通过个人的图书馆入口和通过合作者入口。合作者入口包括OCLC-本地图书馆入口及信息提供者入口(如通过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Web入口)。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是网络搜索引擎入口, 2008年5月19日,OCLC与Google公司签订了一份数据交换协议,通过Google搜索服务,扩大访问入口,使OCLC及其成员馆的馆藏及服务在网络上可以被更广泛地获取,使用户更容易发现馆藏文献[4]。
提升NSTL资源和服务质量的建议
3.1 增强NSTL资源的保障能力
NSTL在规划国家科技文献资源保障结构时,既要调整现有信息资源的结构,又要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还要推进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3.1.1 调整现有信息资源的结构
NSTL应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规划文献资源建设,积极调整现有信息资源的结构,其措施主要包括:①对经常使用的资源如中文期刊、外文期刊、中文学位论文等应更加予以重视,进一步加大外文期刊的订购总量,并逐步实现对这些资源完整的纸本保障和有效备份。同时,还需逐渐加大小语种的文献资源收集力度。②逐步扩大和优化NSTL文献资源的学科、馆藏和载体布局,重点针对边缘交叉学科、综合集成领域、重大应用领域、重要新兴学科等拓展收集范围,逐步加大国外科技会议文献、科技报告等及其他灰色文献的建设力度,逐步加强对新兴科技国家、我国科技合作重点国家和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科技文献采集。③作为国家级的科技文献机构,NSTL还需加大揭示学科前沿信息的资源建设比重,包括研究报告、专题动态信息等。如美国科技门户就主要为用户提供研究开发报告、科技报告等学术前沿信息资源。
3.1.2 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
与CALIS、CASHL、CSDL等图书馆联盟的三级文献保障体系不同,NSTL仅以7家国家文献信息机构和2家国家级共建单位为依托为全国用户提供服务。NSTL的这种单层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有利于集中经费,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文献使用率,但也正是受这种保障体系的制约,NSTL的文献保障率没有CALIS、CSDL等采用三级文献保障体系联盟的文献保障率高。如,通过三级文献保障,CSDL的外文期刊订购总量已达6.7万余种,而NSTL仅有2万余种,还不到CSDL的三分之一。因而,NSTL有必要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增强其文献保障能力,合作方式有:①根据NSTL以收录科技文献资源为主的目标和任务,可考虑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些有理工农医资源保障优势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图书馆作为NSTL二级保障机构,仿效CALIS、CASHL、CSDL等联盟的文献保障体系,组建NSTL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学科中心或区域中心。②加强与国外科技信息门户以及全球性、地区性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在与国外科技信息门户合作方面,可选择与美国科技信息门户、加拿大科技信息门户等以揭示学术前沿信息资源为主的科技信息门户合作,以弥补NSTL在揭示学术前沿信息方面的不足;NSTL还应加入一些知名的全球性、地区性图书馆联盟,如国际图书馆共同体联盟(the 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简称ICOLC)、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校图书馆联盟(Joint Universities Librarians Advisory Committee,简称JULAC)和台湾地区的台湾核心电子资源联盟(CONsortium on Core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Taiwan,简称CONCERT),这样不仅可增强NSTL的资源保障能力,而且可以逐步实现我国与国际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的衔接。
3.1.3 推进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建设
随着数字资源建设比重的加大,NSTL也日益关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建设,但从总体上讲,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可靠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因此NSTL不仅需牵头组织建设国家层面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机制,还需建设NSTL平台自身的数字资源保存体系。具体而言,首先,NSTL需组织制定数字资源保存的国家政策。NSTL作为国家科技文献保障的平台,有义务联合CSDL、CALIS等制定数字资源保存的国家政策,组织建设国家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体系。组织包括保存责任者、存储者、服务者、资源方和授权用户的可靠的责任体系,促进建立包括存档权、存储管理权和服务权的完整法律体系,建立相关技术与服务标准体系,确定可信赖性长期保存系统的认证与评估机制,调动国家资源支持长期保存体系的共建共享[5]。其次, NSTL需制定系统自身的保存策略,重点是保存技术的选择和管理模式的选择。从管理来说,NSTL可以根据其组成结构,由各成员单位承担专门领域或专门格式的数字资源保存项目。从技术上来说,现有的数字迁移、数字仿真、环境封装和技术保存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条件[6],不同数字资源有不同的技术保存要求,NSTL可根据各成员单位的特点和资源的特性做相应的选择。
3.2 提升NSTL的服务质量
可以通过资源与服务的整合、智能化语义检索系统的构建、情景敏感服务系统的构建、开发开放的检索接口和新的服务模式解决现行NSTL系统开放程度不充分。互操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升NSTL的服务水平,把NSTL建设成为一个适应数字时代,推进集成化、知识化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战略服务保障系统。
3.2.1 整合资源与服务
资源整合是资源优化组织的一种存在状态,整合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它能否被高效吸收与利用。现行NSTL系统具备跨库检索的功能,但此系统只具备了资源服务整合的雏形,在功能和设计上还不是很完善,整合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①整合资源并未涉及系统的全部资源,如文献检索栏目不能检索图书,检索图书需通过目录查询栏目。②未实现服务项目的有效整合,如NSTL提供的“热点门户导航”、“网络信息导航”两栏目被划分成彼此独立的栏目,但就栏目内容而言其区别不够明显,不仅宜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而且最好能实现与“文献检索”等其他栏目的整合。
可利用SFX(中文含义为特技效果)进行资源整合。SFX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开放的统一资源定位器(OpenURL)标准的上下文相关参考链接系统,可实现不同类型、不同格式的数字资源无缝链接。利用SFX实现的整合可概括为:①OPAC与数据库之间的动态链接。用户通过OPAC进行检索,结果显示有关此主题的NSTL系统的所有信息:印本馆藏显示地点,电子期刊提供动态生成的地址,电子图书点击则进入相应的电子图书系统浏览全文。②引文数据库、二次文献数据库与全文数据库之间的链接。二次文献数据库检索功能强大,用户可以根据检索到的文摘、索引信息直接获得想要了解的论文全文。③数据库与Web资源的链接。这其实是向外部扩展的一种链接。用户在检索到某主题的结果后,可通过相关链接指引到相关主题的Web资源,这样就可以实现检索与NSTL提供的“热点门户导航”、“网络信息导航”服务的整合。
3.2.2 制定多种元数据标准及映射方案
由于NSTL提供服务的文献资源有统一加工、各成员单位自行加工、购买等多种来源途径,包括期刊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标准等多种文献类型,因而在期刊知识库的构建过程中针对资源描述格式方面,须摈弃现行同构数据库设计思想,针对资源的类型提出期刊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标准等多种元数据标准,并且针对不同的资源类型制定新的动态映射方案。这些标准均应采用严格的XML SCHEMA(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语言进行定义,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文献信息的集中存储与管理,而且当需要查看文献信息或进行数据交换时,可以直接调用XML文件,从不同数据表中提取所需数据以统一结构形式反馈给用户或与外部数据进行交换[2]。
3.2.3 构建智能化语义检索系统
现行NSTL检索系统智能处理能力的缺乏导致检索结果信息量大,缺乏人工干预,返回大量无关信息,用户往往面对检索结果无所适从,必须从结果中进行筛选。人性化处理能力的缺失,导致此种检索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用户需要的是一种基于智能化的语义检索系统,这种检索系统可以对用户查询需求进行语义上的自然语言处理,析取出各种概念信息,从概念意义层次上来智能处理用户的检索提问式,并智能化输出。这种检索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实现基于自然语言形式的输入。检索者可以将自己的检索提问以所习惯的短语、词组甚至句子等自然语言的形式输入,检索系统能够进行自动分析,而后形成检索策略进行检索。②用户检索时,系统不仅可不断提供一些相近的关键词供选择直至找到所需要的结果,而且还能检索出与该词同一类概念的词汇结果。③借助机器翻译技术,实现将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外一种自然语言,使用户能够使用母语搜索非母语的资源,并以母语浏览搜索结果。④通过语义技术和检索技术的结合,实现检索工具对搜索词在语义层次上的理解,为用户提供最准确的检索服务。⑤实现检索系统的智能化、人性化。检索引擎能依据用户检索的历史行为(曾经搜索过什么,搜索客户端IP地址等),依据记录猜测用户的一些特性,并能够很好地利用信息的语义知识,“理解”用户的检索需求,通过知识学习、分析理解和推理归纳来实现检索结果的“人性化”输出。
3.2.4 构建情景敏感服务系统
情景敏感是指在本地部署一套资源调度知识库,登记本地资源和服务以及相关的访问规则[2]。在这方面,值得借鉴的是Web of Knowledge(简称WOK)的做法。用户从所在图书馆的IP地址登陆WOK检索,很快可了解其检索的某篇论文所在的期刊本馆是否有收藏;若没有,WOK很快可建议用户到就近的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
NSTL网络服务系统在用户检索获得检索结果的同时,通过调用知识库的开放接口,传入用户身份信息和检索到的文献信息,由知识库为用户实时生成最方便的文献获取链接。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NSTL镜像站点情景敏感界面[7]
图1为NSTL镜像站用户检索后,系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将检索结果进行情景敏感后反馈给用户的界面,除原有的NSTL原文传递链接外还提供本地电子版获取和本地印本获取链接,可以避免前文所述的NSTL原文传递后却发现本地馆可以找到所需文献的现象。
3.2.5 开发新的服务模式
NSTL现行网络服务系统通过其中心网站、镜像站点及服务站点向全国用户提供文献检索、原文传递等各项电子信息服务。随着科技人员信息需求的不断扩展,现有三种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需在其基础上开发新的服务模式。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不同系统间的互操作问题,而互操作问题的解决主要通过构建开放的检索接口,让其他图书馆和特殊团体用户可以通过开放接口检索NSTL的资源。有了开放的检索接口,NSTL的服务模式就可以得以扩展,可以在开放检索接口的基础上构建嵌入第三方检索服务、链接到第三方和从NSTL传递三种新的服务模式。
“嵌入第三方检索”服务是指在本地服务界面提供检索接口,访问NSTL文献数据。其检索界面可以按照本地系统的风格构造,按照标准接口向NSTL主站检索系统提交检索请求。NSTL主站检索系统返回检索结果,在本地知识库进行情景敏感之后,按照本地系统的风格构造结果显示界面。
“链接到第三方”服务是指NSTL负责维护链接服务注册器,将某些链接服务器URL以及这一机构的用户IP地址段注册到NSTL链接服务注册器中,用户采用NSTL检索界面进行检索,检索之后,根据用户的来源IP在NSTL主服务站或镜像站上生成或不生成OpenURL HOOK,用户点击HOOK,激活链接服务器,检索结果本地化情景敏感后返回给用户。
“从NSTL中传递”服务是NSTL将其全文传递的接口向相关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开放,使这些机构可以通过标准的接口向NSTL提出原文请求,NSTL仅作为一个对这些信息机构的原文传递和代查代借提供支持的单位。
结语
现行NSTL系统以资源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由于没有考虑用户的专业、爱好、年龄及心理倾向等因素,因此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故需要对这种服务模式加以调整。笔者认为未来的NSTL系统将从以资源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NSTL系统需构建的是适应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系统,以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并主动推荐给用户,变“人找信息”为“信息找人”。
[参考文献]
[1]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统计资料汇编[C]. NSTL二届理事会六次会议.北京: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2009:33.
[2] 王莉.NSTL网络服务系统的互操作机制[J].数字图书论坛,2008,53(10):60-65.
[3] 芦晓,黄雪梅,何亦欣,等.国内商用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5):68-71.
[4] OCLC与Google交换数据.把数字图书链接到WorldCat[J]. 数字图书论坛,2008,49(6):76-77.
[5] 张晓林,孙坦,刘细文,等.数字时代国家科技文献中心的战略选择[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