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第1篇

【关键词】打造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备课 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5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努力,才能够达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和思考,来谈几点建议。

一、有效的备课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课显得很随意,没有钻研新课标的要求,一节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不顾及学生的接受情况等等,这和教师不认真备课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呢?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备好教材和备好教案是很重要的,也积累了很多好的方法这里就不赘述了,这里着重强调新课标下所强调的两点,那就是如何备好课标和备好学生。一是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教材和参考书是教师备课前必须读的“三本书”。教师备课时,往往只读教材、参考书,照本宣科,忽视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作用,这样的备课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远,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钻研深、钻研透。备课,先从读课程标准开始。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是源头、是方向,也是方法。读课程标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他把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抄下来,贴在教案本的首页,每次备课时都要翻看。由此可见,备好课标是备好课的基础之步。

二是备好学生。在传统的语文备课中,教案就是师案,是教师如何教课文的方案。这种教案往往是从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来进行设计的,教师在写教案时考虑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学生的学要服从于教师的教,它是只为教师准备的,是只为教师服务的。它从教案上第一个字的出现起就已把教师的教作为主动的活动,把学生的学作为被动的活动来对待。在这种教案指导下的语文课堂,学生要做的最要紧的事就是如何去适应教师的教案;教师最渴望的是学生与自己的教案亲密配合,最害怕发生的则是学生的学偏离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学效果不理想,那教师埋怨的往往是学生没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学生没有与自己备的教案好好配合。这样的课堂,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备课没有充分备学生。

二、有效的提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的提问显得很随意,课堂上的很多提问都是可以可无的,这当然难以达到新课标倡导的高效课堂的目标。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如何提问,才算是有效的提问呢?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真实、巧妙、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说有效教学提问是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 有效提问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激发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以《小蝌蚪妈妈》为例,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小蝌蚪“询问鲤鱼―――错找乌龟―――找对青蛙”的情节,三段内容写法大致相同,三位教师抓住语文对话,设计了下面三种不同的问题:教师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问了什么?怎么问?鲤鱼又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第二、三次对话问题相仿,略)。教师B: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小蝌蚪,当你见到鲤鱼妈妈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教师C:仔细阅读三次对话,思考:小蝌蚪见到鲤鱼、乌龟、青蛙时它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 第一种问题的设计共有4个小问题。前两个问题指向的阅读范围都在第2句中,后两个问题指向的阅读范围都在第3句中。我们暂且不论这些问题的思考价值,就引向的阅读空间来说也实在很小,答案一目了然,学生无须深入阅读。第二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是第二段内容,学生通过整段阅读可以感悟到小蝌蚪见到鲤鱼妈妈时,那份油然而生的思念妈妈的情感,感悟到小蝌蚪“迎上去”时的主动、有礼貌,或者有更多的感受。第三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就更大了,它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才能得出结论。 由此我们想到,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否则,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给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有效提问指向的答案空间要大――关注多元反应,鼓励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体阅读中的理解、感悟、形象必然会有不同,因此阅读中的答案空间也应该是大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一旦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就会出现更新更好的答案。总之,教师的提问有较大的包容空间,学生的思绪才会放射出个性的耀眼光彩。

三、有效的情景

传统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权威,并不是很注重强调营造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新课标强调,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第2篇

抽丝剥茧式

我们提倡一个问题,一个想法,一个答案,层层追问,抽丝剥茧,深入探讨,直至达到教学目标。因为活动中幼儿的问题与思考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很难一下子就达到中心地带。教师要抓住活动中幼儿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馈,比如在科学活动中有一幼儿问:马铃薯的种子在哪里?个别幼儿说:“用刀切开来看看,大概躲在里面吧!”教师按幼儿的意愿将马铃薯切开,幼儿仔细找,没找到。幼儿接着说:“再往里切,可能还在里面吧!”教师继续按幼儿的要求又切了一刀,还是没找到。教师问:“还需要切吗?”大部分幼儿无声,只有个别幼儿轻声地说:“让我来切切看。”幼儿拿起刀后又放下,将切成多瓣的马铃薯重新组合在了一起,欣喜地对大家说:“你看,这就是种子。”教师从幼儿的提问、幼儿的想法出发,一刀一刀地切教师提问、思考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符合当时的情境,能解决表面和实际问题,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幼儿个性化发展。

曲径通幽式

我们鼓励教师抓住课堂中那些稍纵即逝的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重组幼儿的信息,让教学过程沿着另外一条幼儿感兴趣的轨道运行。因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课前会预测幼儿的信息走向,并预备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听到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想法。针对这种情况,如在科学活动“水变干净了”,一切都按照课前预先设定的轨道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位幼儿却突然提问:“老师,纱布为什么会漏水?”话音刚落,活动室已吵成一片。虽然秩序大乱,但教师却敏感地意识到这“不同的声音”中蕴涵着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于是教师果断地改变教学进程,接过问题反抛给幼儿,一种意见是纱布有洞,水从小洞洞里流下来;另一种意见是脏东西大,水小,所以水被挤下来了……由于顺应了学情,改变了教学方案,幼儿思维活了,在相互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和批判创造的热情,持第二种意见的在倾听与实验中,接纳了第一种意见,持第一种意见的也在倾听与思索中认为第二种意见也很有道理。师幼双方也在教学即兴“写就”了一个精彩、灵动、艺术的教案,使信息在“曲径”传递过程中实现愉快学习。

延伸拓展式

第3篇

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自主学习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质疑氛围

以往的课堂,有些教师总认为: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上课不爱提问呢?我认为根源是教师的课堂不够开放,教师的观念没有更新,教师没有给学生营造质疑的氛围。“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为此,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然而,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质疑的氛围,特别保护、鼓励学生的偏离教案之问、超出教师现有知识之问,这样,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

二、给予充分的时间,发挥质疑潜能

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教师首先要在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思维,特别是要解放学生的时间。教师应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像蜜蜂一样自由自在地采集“花蜜”。

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我采用了以下方式进行教学。

1.师生共同制订学习目标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我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题。通过学生的认真读题、思题,他们从课题中的“找”字发现并提出了很好的问题:(1)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它们的妈妈是谁?(2)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3)它们找到妈妈了吗?我把学生的问题给予肯定之后也问: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这样,师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中,共同制订了学习目标。

2.学生围绕目标自主探究

探究是自主地由疑生问、由问而探、主动释疑的过程。在这一教学中,教师要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要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反复地自读课文、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当我把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后,此时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的,朗朗的读书声顷刻而起。你听,他们时而大声朗读,时而慢慢轻读,时而感情朗读,时而无声默读。

3.学生反馈探究结果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当好倾听者,耐心地倾听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能滔滔不绝地讲述对问题的见解,对课文的理解:“小蝌蚪的妈妈就是青蛙,它们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由于小蝌蚪不认识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子,误认了鲤鱼阿姨、乌龟是自己的妈妈。同时,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腿,慢慢地又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渐渐地变短了,最后尾巴也不见了,变成了青蛙了。但小蝌蚪和青蛙的特点不同:小蝌蚪是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而青蛙是宽嘴巴、大眼睛、绿衣裳、白肚皮、四条腿。”听,讲述得多好呀!语言是那么的通顺,条理是那么的清楚。这就是他们通过自己辛勤地劳作而获取的丰硕“花蜜”。

4.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不懂的问题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不够明白。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进行点拨、疏导,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寻找的原因。

三、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创造性思维

教师巧设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好像一把金钥匙,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犹如一根导火索,能引爆学生的思维。同时,为学生树立了质疑的榜样。显然,这样的问题设计必须具有多维性、思辨性、信息性、趣味性。

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在学生明白了小壁虎、鱼、牛、燕子等动物的尾巴的作用后,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小花猫去向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会怎么说?”这时,学生陷入沉思。一会儿,他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小壁虎也许会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来保护自己,要是我把尾巴借给了你,我就没有安全感了。’”有的说:“小壁虎会说:‘不行啊,上次我的尾巴断了以后,我好难看啊,现在好不容易长出来,怎么会借给你呢?’”有的说:“假如我是小壁虎,我会说:‘小花猫,别难过了,我把尾巴借给你,反正我的尾巴还可以再长出来的。’”还有的说:“我觉得小壁虎会这样说:‘小花猫,其实我也很想把尾巴借给你,可是。我们的尾巴作用根本不同,就算我借给了你,你也不能用的。’”设计这样思辨性、趣味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示范了“问题”。

第4篇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限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自主探究得少)的弊病。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创设情境,实施愉快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

1.读一读

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在读中理解、消化、吸收。

2.说一说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口头的表达能力。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引导学生看图讲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围绕着(小蝌蚪)长长的尾巴长出两条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成了青蛙)进行讲述。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也形象地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3.演一演

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如《小燕子回来了》这一课,通过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时在沿途看到的变化,歌颂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快。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按小组分别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表演他们从南方飞回来的经过。比一比,谁能把小燕子看到祖国建设性时又惊又喜的心情、动作和语言表达得准确、充分。学生便在这样愉快的学习中,看到祖国的建设变化巨大而感到欢欣鼓舞,从而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4.议一议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的各自智慧火花相碰撞,达成共识。如教《乌鸦喝水》一文,有个学生反驳说:“乌鸦想的方法不好,乌鸦可以用吸管吸水呢!”有个学生建议说:“它用两只手抱起瓶子也能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争先发言:“乌鸦没有手,它有翅膀,瓶子很滑,它抓不住。”“那它可以把瓶子打破再喝!”……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气氛十分活跃。

5.画一画

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画一画关键的词语,唤起合理的想象,加深对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如《骄傲的孔雀》一文,孔雀象征一个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人,为了突出这一个性特征,指导学生画出“抖动”、“展开”、“炫耀”、“昂着头”、“挺着胸”、“理也不理”等词语,体会孔雀的骄傲神态,使儿童明白做人应该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道理。

三、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敢想、敢问、敢为、敢当,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如《小猴子下山》一文,课文由结构相似的几部分内容组成,叙述的形式基本一样: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扔下了什么?摘了什么往前走?教师应抓住这一教材特点,先精心地教学第一、二段,从中总结学习方法。第三、四段就可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己去学,教师只要适当指导、点拔。这样,由教师的教到用不着教师的教的教学过程,对他们今后在学习相类似的语言情境中,能够自我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四、课后延伸,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5篇

一 精彩预设 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是以尊重、信任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在课堂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可要可不要的环节不要,可做可不做的题不做,教师是引导,而不是包办代替。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

1、注重课前准备,目标高效

教师的课前准备就是备课。如何达到高效率?把课备到位,就是要把“教材”“学情”备到位。我们要求教师备课关键做到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然而如何引导教师与固有的“照搬教参”的备课习惯进行割裂,重建全新的备课操作系统,成为管理者在创建“高效课堂”中必须攻克的第一道难关。为此,我校大胆采用了先破后立的策略:

( 1)、自我省察

我们精心策划了由全体教师参与的“无案备课”竞赛。没有教参、没有现成教案,甚至没有任何可以提示的资源,教师只能在记忆中去搜索平时的储备,曾经对这一常规工作自信满满的老师们在茫然无措的事实中感觉到了恐慌与震撼,产生了“我是否会备课?”的痛苦质疑,“舒适”的照搬照抄备课模式就在教师的自我省察中以这样突然断裂的形式被打破。

(2)、开放的集体作战

废墟往往意味着重生。除去了教师对教案集的心理依赖后,我们引领教师开始了全新的摸索,在摸索中逐步重建。无案备课后不久,我们即推出了“电子备课”制度,引导教师充分挖掘优质网络资源。这一阶段,教师的视野得到倍增,备课效率得到增长。然而,随着新鲜感的下降,教师开始从以往的“示范教案集依赖” 逐渐转向“网络依赖”,备课基本靠“上网”的情况逐渐萌生。我们敏锐体察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进行了研讨调整,开始大力倡导“夹页教案集体备课” “教材批注式个体备课” 相结合的备课方式,大力引导教师彻底推倒心墙,从固步自封的孤军奋战走向共享互助的集约作战,教师必须先有独立的深入思考,在交流环节,教师的个体智慧不断碰撞,核变出新的集体智慧,并在个体的重新审视中得到批判性地吸纳和进一步提升。在开放共享的新型备课文化中关注生本,我校教师的备课以健康的方式行进在“高效课堂”的创建之路上。

2、善抓引入,激趣高效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几分钟效果最佳。”如何导入新课是一项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学艺术,教师巧妙的设计导语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为高效课堂教学定下成功的基调。导入的方法很多,可讲故事、设悬念、展图片、放音乐;可画龙点睛、解释题意、通过游戏等,教学时应视学科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选用,注重在“趣”字上下功夫。我校教师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群小蝌蚪,学生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老师让学生观察画的是什么?学生齐声说道:“小蝌蚪!”老师借机引趣导入:“小蝌蚪一生下来就没见过妈妈。它多想妈妈呀!我们现在就去帮他们干什么呀?”学生异口同声:“找妈妈!”这样师生板书课题,又进入了新课的学情境导入还可利用多媒体、游戏、学生表演等形式。如教学《草原》一课,可放腾格尔VCD专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观赏后说说歌曲中赞美的是什么地方?学生说出后转入新课的学习。教学《争吵》一课,可事先安排两名学生表演为小事争吵,让学生说他们在干什么?谁对谁错?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进而转入新课的学习。谜语属于智力游戏,它的谜底往往有隐藏性。但对小学生来说却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开启他们的智能。如教学《我是谁》一课时,教师出谜语让学生猜:“太冷我凝固,太热我漂浮,江河湖海都有我,你能猜出我是谁?当大家兴奋地猜出谜底时,新课的学习就开始了。学校定期开展“课堂导入微型课大赛”、“同课异构”、“妙语巧引入”等教学竞赛活动,教师积极参与其中,提升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通过课堂精彩预设,为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架桥铺路。

二、优化自主 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

高效课堂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听课时,我们看到的课堂是安静的,整节课学生都整齐、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讲,学生实际上是在“闷课”,因此创设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动力,使学生不会因害怕批评和嘲笑而成为课堂中的“观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1、拥有自信 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学生自己通过看书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学生互相讨论后能解决的问题的,不讲解”放手让学生去读书学习,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自信”的学习氛围。教师平时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表现常对他们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不要怕,大胆试一试!”等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而这对那些“学困生”来说,就意味着老师的重视、关怀和期待,进而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在教学中教师还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比如分层布置作业,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进而在成功的过程中获得自信

2、激发兴趣,强化自主学习的行为

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因而,教学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1)、借助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应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如根据内容的不同,可设计成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有的可以只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有的则可以将文本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就教学手段来讲,有的可以不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只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语言,有的则可利用多媒体手段,用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这样的教学不再程式化,方式、方法根据学习内容确定,符合学习规律,学生自然具有学习的兴趣。

(2)、及时评价,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教师要为学生不断创设成功的机会,且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就及时鼓励,因为让学生得到一个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说教。学校把课堂表现的评价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提高,不断成长,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课堂书写、普通话、展示等精彩的积极的表现通过学生给与评价。每天有6——10分钟的时间由学习委员、中队长根据各小组一天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各小组在每天的课堂上优异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在构建高效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高效课堂” 研究,我们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平台,培养了一批乐于追求课堂教学艺术和勇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型骨干教师。通过不断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以至高效是他们对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

(一)让德艺双修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并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源泉。

德艺双馨的教师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德和艺是教师境界的两个重要考量标准。没有较高的师德境界就没有强烈提升自己教学艺术境界的动力。德如树之根,艺如树之干,根系发达、树干粗壮才有发达的枝桠和满树的果实。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才会主动配合教师开展学习活动,教学效率随之提高,作为教师,修德修艺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源泉。

(二)转变观念是教师不断探索并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动力

在构建高效课堂的不断探索中,教师首先要实现三个转变,第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切实由重应试向重育人转变,教育应该回归本源,那就是以育人为根本目的,在实践中,恰恰是善于育人、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老师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越是只盯考试成绩的老师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第二是在教学策略上要由教知识向学文化转变。这需要老师在学科本体知识上多下功夫,并适度拓展,以大境界、大智慧提升课堂教学的品位,把自己任教的学科教出味道来,既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又能领悟深刻道理,使学生乐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第三是在专业形象上要由体力型向智能型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一味以老黄牛精神毫不创新对待教育工作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智慧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社会的尊重,从而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业绩。

(三)、践行课后反思使高效课堂溯本求源更精彩

第6篇

1 巧妙导入创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精彩的导入能立即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产生学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不能像例行公事似的:“现在我们上第几课。”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两颗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对了,把你们的小手举起来,老师要找一双胖乎乎的小手,(生举起双手)老师巡视找到一双胖乎乎的小手,请这位同学说一说这双胖乎乎的小手帮家里人做过些什么事?”学生立刻来了兴趣,众说纷纭,等学生说完,笔者就板书课题《胖乎乎的小手》,并叙述:“有一个小朋友她也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她用这双胖乎乎的小手为家人做过些什么事呢?我们今天要学习这篇课文,看看是你们做得棒,还是兰兰做得棒。”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那节课上得非常投入。

2 活用插图创情境

图文结合是语文课文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若能着重发挥图画的作用,则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六个自然段配了相应的六幅图。可逐段出示,先出示第一幅图,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接着出示另外三幅图:小蝌蚪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看这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然后出示最后两幅图,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教学过程中,可边看图边读课文,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3 学“玩”结合创情境

表演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奇心驱使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有时一堂成功的可教学和表演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给孩子表演的机会,让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课文进行再创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如《两只小狮子》一文,充分朗读第一段后,笔者让学生同桌合作演一演,要抓住懒狮子“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的特点,以及勤劳的狮子刻苦练习“滚、扑、撕、咬”这些动作,让学生在表演中轻松感悟了两只狮子的不同。学习懒狮子与小树,妈妈的对话,笔者又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来读,学生的兴趣高涨,读小树的话他们设计出小树抚摸懒狮子的头的动作,而懒狮子的回答他们设计的动作更精彩,有的拍着胸脯,有的翘着大拇指,把懒狮子骄傲的样子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读得惟妙惟肖。

4 开放实践创情境

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在教《美丽的小路》一课,当学生充分朗读、尽情表演之后,产生了疑问: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小鸭忽然一拍脑袋,“这都怪我”。小鸭为什么说“这都怪我”,笔者不是忙着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合作交流课前调查的“我们校园的垃圾从哪里来的”。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课堂成为社会、学校教育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与同学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同时,也突破了本课阅读教学的难点,又体现了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整合。这种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5 精设板书创情境

板书历史被人们称为微型教案,好的板书是教者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能再现教育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处理,显示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对整个课堂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教师能有一手好的简画笔就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的板书形式,一般说来板书分为这几类:(1)提纲式板书如《一夜的工作》;(2)图示式板书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荷叶圆圆》等课文;(3)表格式板书如《太阳》;(4)简述式板书如《落花生》;(5)连线式板书如《月光曲》;(6)对比式板书如《坐井观天》;(7)阶梯式板书 如《跳水》;(8)归纳式板书。如《骆驼和羊》。

6 放飞想象创情境

第7篇

关键词:兴趣;课堂形式;多媒体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使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益。对于小学语文来讲,趣味性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巧抓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那么我们该如何将学生被动的学习语文的状态改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呢?首先,教师要巧抓学生的兴趣点。吸引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设置悬念、游戏导入、讲故事、提问题等等,采用哪种课堂导入方法取决于课堂内容与主题。

就拿游戏导入来说,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我会把“击鼓传花”的游戏与这一主题相结合。首先,把教室的桌子椅子围成一个圈,让学生围着桌子坐好,然后把矿泉水瓶当作道具,我负责击鼓,学生们开始传水瓶。当鼓声停止时,谁拿到水瓶,谁就要给同学复述小蝌蚪的故事,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尽情发挥。这样,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我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把课堂学习的引导工作做好。

二、丰富课堂形式与内容

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有利于小学生理解知识,课堂提问及多媒体的运用都可以丰富课堂中,促成高效课堂。

1.互动使课堂更有趣

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需要,巧妙、合理、适时地进行课堂提问,完成课堂的互动。比如,在学生无陌生感、不排斥的基础上,运用对比竞争等方式促进思维的扩散,并在课堂的提问与互动中发现问题,使课堂得到优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根据教材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基础,适时出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只有通过精心设问、巧妙提问,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探究、学习和思考,从而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多媒体使课堂更生动

多媒体与趣味的结合,可以说是课堂的“杀手锏”,有趣的多媒体教案有时甚至可以成为一堂课成功的标志。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合理地把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在板书重点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拓展,这样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方便,无形中也增大了学生接触的信息量,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课堂形式取代原有的语文学习,让课堂详略得当、丰富饱满。

第8篇

[关键词]挖掘教材 立足课堂 关注课外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指导中,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丰富学生的交际内容,使学生主动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进而在口语交际实践中规范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挖掘教材,开发口语交际的文本资源

教材中所选用的课文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思想含义到语言表达都蕴含着口语交际因素。所以,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许多有效的训练点,为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

1.听故事练说话。根据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把一些内容健康的故事引入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听故事、练说话。

如教师进行《鹅》的教学,此课是小学生从课本上读到的第一首古诗,他形象鲜明,充满童趣,教学步骤设计为:出示“鹅”的幻灯片,配以轻快的乐曲,用儿童化口语讲述骆宾王写《鹅》这首诗时的情境,然后,叫学生听后复述,有许多学生能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让他们边看图边听录音,然后讲述。

2.看图画练说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声像引人语文课堂,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形象、图景、画面等,化静态的文字为动态的画面,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直观形象,不但易于理解,而且印象极为深刻。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让学生认真看《小蝌蚪找妈妈》录像,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复述课文,就能生动地将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表达出来。学生在看、听、说的过程中充分地去观察、想象、思维,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从而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而且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3.感受事物练说话。由于小学生信息获取大都依靠具体的直觉形象,因而在听说训练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情真意切。

比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有条理地、完整地介绍出一种花卉,教师先带学生走出教室参观各种盆花,让学生创摸摸、看看、闻闻,从各个方面去感受“粉红”的月季花、“金黄”的、“紫红”的鸡冠花。再让学生把看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结果,学生说话的内容丰富多采,用词准确,爱花、赞花的情感得到了由衷的抒发。

二、立足课堂,搭建口语交际的“平台”

1.更新“语场”。更新“语场”就是特定的语言说话场地,让多数学生有机会说,敢于争着说,这就打破了常规。口语交际课开始,教师要创建良好的“语场”,让每位学生争说,抢说。

2.训练“语技”。学生“说不好”,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学生未能掌握基本的“语技”,即说话技能。教学时,必须把训练学生的“语技”放在重要的位置,不遗余力,持之以恒。

如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要练习说好一句话,让学生学会用6种句式说话:(1)谁怎么样;(2)谁是什么;(3)谁做什么;(4)什么怎么样;(5)什么是什么;(6)什么做什么。可分步进行训练。如先按“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然后再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最后再按照“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逐步地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打好口语交际的基础。

3.梳理“语序”。思路不清,言之无序,是“说不好”的又一表现。教学中,教师应授予学生说话顺序的常见类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梳理语序,依序表达,以养成学生说时的有条不紊、层次分明的良好习惯。

如说话课“最喜欢的水果”,老师充分认识这点,站到学生的位置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把要说的内容,从点(说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味道)到面(综合前面几方面进行小记者采访),步步深入,以至到最后的自如表达(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推销最喜欢的水果)。并在说每个“点”上时,渗透以总分或分总的形式练说,使之有条不紊,层次分明地表达出来,显得言之有序。

三、关注课外,挖掘口语交际的生活资源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在校内开展模拟社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在校内开展模拟社会活动。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和课余活动时间,组织一些模拟社会交际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如模拟在“旅游”活动中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学校和各地的风土人情、景物;模拟在“购物商场”活动中当售货员,向“顾客”推介商品;在模拟“银行”、“餐厅”等服务活动中当服务员等。这些模拟活动,必然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打下基础。

2.在大自然中发展语言。新课标指出“教学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学前儿童生活和学习空间”。陶行知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课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把课堂移到大自然,田野、山头、果园、饲养厂等,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陶冶情操。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进行教育,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

如教学第二册教材《春天来啦》一课,教师就可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呼吸大自然的空气,触摸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去寻找春天大自然的特点,去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去互相畅谈自己的感觉。把学生从课堂带入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孩子们到野外观察,被一些新鲜有趣的现象所吸引,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创新思维就异常活跃。既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在课堂教学中,虽然能让学生掌握酝酿的口语交际的知识、技能,但单靠课堂短短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积极开展各种社会交往活动。

诸如:(1)考察活动。如组织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2)服务活动。如自我劳动、组织慰问、做好事等活动;(3)联欢活动。如与友谊班级的小朋友联欢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口语交际的课堂需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的能力,我们的教学不要仅仅停留在课堂、学校,还应当延伸到学生生活的点滴中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交际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凯.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8).

[2]赵刚.新理念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福建教育,2005,(8).

[3]林艳媚.“生活实践式”的口语交际教学.小学语文教师,2006,(1).

第9篇

一.前言

目前中国问题家庭增多,孩子与父母存在隔膜,更使这个难以启齿的“性”话题不能得到很好地交流,形成了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的性教育的集体缺席。谈及性教育,学术界“刻不容缓”的呼声不绝于耳。本文将以快乐双语幼儿园3-6岁30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尝试、探索游戏化教学在3-6岁幼儿性教育的应用。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使幼儿性教学活动游戏化,更是一个当今幼儿教师应当探索的迫切而棘手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幼儿性教育关系到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本研究的目的为:

1、让每个幼儿悦纳自己的性别角色,有一个健康的性别观。逐步形成保护好自己隐私部位的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探索用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性教育的指导策略。

三、研究方法

在研究前期,研究人员对快乐双语幼儿园小、中、大班的95位家长进行了随机抽样式的问卷调查,中期根据调查的结果,研究人员筛选确定幼儿性教育的内容为:“我从哪里来”;“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何保护好自己隐私部位”三方面的内容。根据内容制定出小、中、大班的游戏化教学的实施计划并收集资料,撰写教案。每个年级选出一位老师,按教案进行试讲,全体老师进行听课、评课、并提出修改意见。之后,该老师上示范课,研究小组认可后,在全园各年级各班级铺开。如果发现计划不合理,还需再次修订计划,再次上示范课。后期,全体老师提交教案、随笔、反思、小结和研究总结。研究发现:

通过近一年多的实践研究,研究人员对3-6岁儿童性教育的内容、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性教学的研究有如下的发现:

1、通过课题研究,幼儿园老师对幼儿性教育有了新观点、新认识、新策略和新模式。新观点:研究开始之前,老师们都认为做课题太难,无从下手,特别是性教育课题,面对的是幼儿园的孩子,更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入手。新策略:在集体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孩子讲解很多专有名词。在试讲时,有些老师语言过于成人化,专业化,重复了多遍,孩子都听不懂。最终,老师们采用绘本、图片、游戏的方法和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教学活动,修改了教案。新模式:老师们的研究,归纳了孩子容易接受的性教育的内容;把抽象概念具体化,提炼出一套幼儿性教育的模式。

2.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1身体的秘密的游戏化教学

围绕主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分题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我的小”、“我是女生”“男生女生不一样”。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知道男孩、女孩是怎样区别的,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是隐私部位,隐私部位应该怎样保护。

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研究人员尝试游戏化课程教学,如:我的小,首先研究人员利用绘本让孩子们了解男孩子的特征,知道“小”是男孩子的隐私部位,和应该怎样保护“小”的方法;然后设置游戏情景表演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对自己的认识。在“男生女生不一样”这个活动中,研究人员也采用了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从谈话游戏中让孩子说一说男孩女孩不一样的地方,明确隐私部位,然后通过操作游戏“粘贴隐私部位”来巩固对隐私部位的认知。最后采用游戏“找朋友”男孩找男孩,女孩找女孩巩固孩子对男女特征区别。通过各种活动方式,让幼儿更多地了解自己身体的秘密。

2.2“不要随便摸我”环节的游戏化教学

在“不要随便摸我”环节中,研究人员不仅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区域活动,在集中教学活动中,还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游戏。

比如在设计“如何保护隐私部位”活动时,首先,?奶富坝蜗分醒芯咳嗽比糜锥?观看《不要随便摸我》的绘本或视频,然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探讨故事情节,老师会提问:“陌生人要抱你能不能让他抱?陌生人要摸你的隐私部位让不让他摸?为什么?”等,让幼儿初步认识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接下来会通过游戏让幼儿清晰地知道不能让陌生人摸自己的隐私部位。部分老师带领幼儿玩角色扮演游戏:“狼来了”。有的老师引用竞争机制,在“狼来了”游戏中,比谁最先逃开,逃得最快的幼儿得到小贴心。

2.3“我从哪里来?”环节的游戏化教学

围绕主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分题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成长足迹”;“我们结婚吧!”;“小威向前冲”和“我在妈妈的肚子里”。首先,在家园共育中幼儿把爸爸妈妈小学,中学,大学或工作时的照片和老师、其他幼儿分享,了解爸爸妈妈的成长足迹。在“我们结婚吧!”的活动中,让两位幼儿扮演“新郎”和“新娘”,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扮演来宾,模仿婚礼现场。在“小威向前冲”的活动中,老师先让幼儿观看视频,描绘子宫像一座房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像小蝌蚪住在爸爸的身体里,它们抱在一起,就变成胎儿。让一个小女生扮演子宫,所有小男生扮演蝌蚪,进行游泳比赛,看谁第一个到终点,住进“小房子”里。在“我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活动中,老师先让幼儿观看胎儿在妈妈肚子生长过程的视频,然后让幼儿模仿胎儿的动作。把游戏化教学应用在幼儿性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使难以理解的性科学术语得以很好地传授,让幼儿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学。

第10篇

教学目标:

1、学会g k h三个声母,能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 k 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学会拼音有介音的三拼音音节,掌握三拼连续的拼音方法。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花、哥、弟、个、画”5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重点、难点:

g k h的发音及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课前准备:拼音、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g k h三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 k 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能够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看卡片认读6个韵母。

2、我们已经学过几个声母?谁来读?哪几个声母读起来要送气?(f t)

(二)引出新课,提出要求。

我们已经学了6个单韵母,10个声母。今天,我们要学习第5课,认识3个新朋友,比一比看谁最先学会,做到会读、会写、会认。

(三)教学声母g。

1、看插图说话引出g:图上画着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听话说话:图上画着几只鸽子,衔着一只花环。)

师引入:鸽子的“鸽”声母是g。花环的形状像g,板书:g。

2、教学g的发音,记清字形。

(1)示范发音,仔细听,看口形。

(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记字形,启发想象,g像什么?

教顺口溜:一群白鸽g g g,鸽子花环g g g,9字加g g g。

3、指导书写。

(四)教学声母k。

1、看插图说话引出k: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数一数有几只蝌蚪?它们一齐向什么地方游去?(八只小蝌蚪在水里一起向草丛中游去)。

引入:蝌蚪的“蝌”的声母就是k,板书k。

2、教学k的发音,记字形。

(1)示范发音,讲要领:发音时,嘴要送出一股气,用小纸条示范。

(2)请学生口对手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你能在插图上找到k吗?还有什么办法能记住它?

教顺口溜:一群蝌蚪k k k,像挺机枪k k k。

(4)指导书空和书写,k两笔写成。

(五)课中操:

清清小河中,水草摇呀摇,一群小蝌蚪,来把妈妈找。(边做动作边念)

(六)、教学声母h。

1、看插图说话引出h:图上画着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听话说话:丁丁和冬冬坐在椅子上喝饮料。)板书:h

2、教学h的发音,记清形。

(1)范读,跟读,齐读。

(2)在图上找找h,记形:像把椅子h h h。

(3)指导书写,一笔写成。

(七)学习g k h与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

1、出示音节,学生拼,老师评价。(指名读,齐读)

2、找朋友游戏:三个小朋友做g k h,6个小朋友做a o e i u u,全班小朋友唱“找朋友”的儿歌。(一起拼读)

(八)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声母,它们分别是g k h,我们不但会认,还学会了书写。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g k h的拼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g k h三个声母。

2、初步学会拼音有介音的三拼音音节,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打乱顺序认读6个单韵母的四声,连读uā uō uǒ。

2、卡片认读:g k h,读顺口溜,g和k,发音时有什么不同?

3、认读音节:mó gū、bǔ kè、hú lí,这些音节都是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两个字母组成的,我们称它们为两拼音。

(二)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g k h三个声母,现在我们要继续学习这三个声母和单韵母的拼音,还要练习新本领“三拼音”。

(三)教学三拼音节guā。

1、说话引入:小朋友吃过瓜吗?你吃过哪些瓜?

2、音节分析:“瓜”的音节怎么写?板书:guā,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拼音有什么不同?

(guā是由声母g,介母u,和带调韵母ā三个字母组成的。)及时反馈:u原来我们称它为什么?在这里介于声母和单韵母之间,我们叫它什么?齐读:介母

3、拼读音节。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三拼音。

三拼音怎么拼呢?(看图)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猛推卡片)说明三个字母要快速拼读才能读好。讲解三拼音的要领:一是要快、二是连,要一口气连读成一个音节,中间不能中断。顺口溜: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得很顺当。

(四)教学三拼音节guó。

1、分析音节:g声母,介母u,韵母ó。

2、回忆方法。

3、拼读音节。(指名拼读,火车读,齐读)

(五)课中操。

我的家乡瓜儿多,

冬瓜胖来南瓜黄,

我的家乡花儿美,

牡丹月季夜来香。

瓜儿多,花儿美,

一天一夜夸(kuā)不完。

(六)巩固运用三拼法拼读音节。

1、复习三拼音拼读方法。

2、拼读:d—u—ōduō t—u—ōtuō n—u—ōnu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卡片认读音节:kuā guó kuò huó

4、练习:比一比每组音节有什么不同。

gā------guā kā------kuā hā------huā

gū------guō kú-----huó kù-------kuò

(七)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知识,那就是三拼音,大家都学得很认真,不仅会认,而且还会连读三拼音。以后我们将拼读更多的三拼音节。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三拼音的拼法。

2、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基本做到词语连读。

3、认识“花、哥、弟、个、画”5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拼音。

1、复习三拼音的拼读要领。

2、出示三拼音的音节卡,学生拼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做找朋友的游戏。

(二)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猜一猜》,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说说儿歌讲了什么?你能猜一猜谜底吗?

(三)看图拼音节,认生字。

1、看图说话,图上画了什么?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荷花、哥哥、弟弟,根据拼音读一读,哪些词语的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3、出示生字:花、哥、弟、个、画。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4、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

5、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

(四)巩固练习。

第11篇

关键词:主体性 手段 游戏

【中国分类号】G633.96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 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 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 规的体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 ,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 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 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 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 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 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 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 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 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 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 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 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 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 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 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 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 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 ,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 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 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 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 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 接受。

2.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 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 、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

3.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 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 .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 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 ,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 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 定的地点。

5.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 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不怕远征难”的模仿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爬雪 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叔那 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陈辉强、胡新成.《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营造与调适》.《中国学校体育》.2006年第4期.

第12篇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比较容易模仿和接收新鲜事物,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侧重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渗透在教学中,寓教于玩。

小学生的情趣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和游戏相结合。在游戏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实施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沉浸在一定的情境氛围内,使少年儿童寻求现实生活场景,与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相协调。通过游戏的设计,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并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一、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可以不同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欢愉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通过情境的创设,实施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沉浸在一定的情境氛围内,使少年儿童寻求现实生活场景,与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相协调;通过游戏中情境的创设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并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通过情境的创设,为学习田径、球类等项目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结合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生理、心理特点并与生活中实际的走、跑、跳这些动作,设计了“参观动物园”这一教案,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教师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参观动物园”,一路上趟“小河”、过“高山”、走“独木桥”、爬“山洞”,此时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入到教师设置的各个游戏场地一一这里放了体操垫、呼啦圈、体操棒等各种运动器材,这时教师启发学生看了这些器材以后想说,动物园的动物们拿着这些器材会怎样玩耍呢?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拿起器材模仿动物玩耍的动作。此时,教学达到,学生自由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各种器材模仿动物的跳、爬、跑、钻、走等各种动作,教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纠正指导动作,鼓励模仿性强,反应灵敏,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学生们在虚幻情境的活动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身体各部分得到锻炼。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引导,把开心还给了学生,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演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特别浓。

二、做好游戏设计,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体育,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得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地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三、利用游戏材料,提升学生兴趣我们还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使用运动场地,充分利用学校的空地和学校周边环境,使学生能在安全适宜的环境中参与体育活动。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13篇

一、课题学校情况简述

1.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

该小学从“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着手,探讨合理运用卫星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性教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课题组的全体教师通过对课例深入分析、反思,找到了教师在运用卫星资源中存在的弊病:首先,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目标过于笼统分散,应集中到点上);其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适时选取有效的教学资源;第三,资源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课题组总结出卫星教学资源应用的途径:分析与掌握教学目标+分析与处理卫星资源+分析与服从学生特征。通过对以上课例的研究分析,课题组教师达成共识:即在每一个课例中,重点解决一到两个问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突破。在此原则的指导下,课题组教师重新制定了卫星教学资源应用的策略。余光宏老师在上《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分析了卫星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对象,确定了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目标明确之后,教学设计很快完成了。余光宏老师在这堂课一开始时并不是急着播放课件,而是先用猜谜语导入新课,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课件。观看过程中一边学生看,一边让学生认真听:把学生引入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同时,把课件应用到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中,学生通过边看课件、边读课文、边听老师讲解,很容易理解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体会到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和心理变化,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该校课题组基本采用以上的研究方式,通过循环的“教学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不断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改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螺旋上升,从而达到预期的课题研究目标。

2.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

该校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情景教学,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能力,最终形成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的方法。在课题研究前期,课题组通过调查了解到许多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把光盘当电影看、全课件式上课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校开展了多次教师培训,让教师们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研究后期,该校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认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们感受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好处,使用起来方便、轻松、高效。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该校教师参加了校内和校外17次培训。通过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立了自己的资源库,广泛收集资源,认真“整理”资源,并提倡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然后把开发的资源存入资源库,让所有的教师共享。课题组通过举行课堂教学应用大赛,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优点及不足,通过研讨交流,完善应用方法理论。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现已形成了符合该校实际的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们能较好地将远程教育资源和语文教学进行整合,有效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

二、分析比较课题学校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两所学校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农村中小学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确实可以大大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推进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开阔学生眼界。下面比较分析以上两校开展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1.研究内容

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主要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该校将这一课题分解为三个子目标:l.卫星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卫星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卫星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这样的划分有针对性,便于抓住问题的实质,从点上人手,降低了研究的难度,使研究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但是从该校的研究报告中并未完整、清晰地反映出这三个子目标的具体研究情况,使我们无法从清晰的研究过程中看到研究的实效,不失为一个缺憾。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内容涉及到整个语文学科,覆盖面大,难度也增大了。但是该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注意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使得教师的研究能力、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语丈学科涉及到许多内容,不仅有文化知识的教学,更有文学素养、人文品质的培育,因此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如果能将课题有针对性地分解成几个子项目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成果一定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也更强,也便于总结和推广研究成果。在这一点上,两个学校都做得不够细致。

2.研究方法

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两所学校基本上都主要采用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研讨法为辅,使研究更直观,更有针对性,效果也很明显。两校都在研究前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了本校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指导、可实施、有评价、可修改的具体计划,再运用对比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研讨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使研究具有较强针对性。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在课题前期准备工作中,在教师的培训工作方面做得更扎实、反映出的结果就是该校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获得的奖励更多一些。同时在研究中两校教师都很好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3.研究过程

在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整合结构的规律中,两校都经历了研究设计、具体实施、经验总结三个阶段,其中经验总结也穿插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但是在研究报告中,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只以余光宏老师的教学情况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对其三个子课题的研究情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没有进行翔实说明,使研究成果显得单薄了一些。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以颜丽老师的阅读教学为例进行阐述,内容翔实,但在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情况说明的不够详细具体,无法使我们看到整个语文教学在课题研究的总体研究情况。这是该校在研究报告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4.研究成果

通过近三年研究,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经过课题研究,明晰了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模式环境下,卫星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出卫星教学资源运用的原则;探索出一条卫星教学资源应用途径;构建了卫星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式;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组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很多教师优秀论文获得各种奖项;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汇编了教学光盘、卫星接收教学资源、典型课例课件、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等,为语文学科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为学生学习互动提供了良好平台;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的积极性、制作课件、设备操作的能力普遍提高;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探究意识;有效地培养和形成了一支新型的,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探索并形成了适合该校学情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激励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

第14篇

一、课题学校情况简述

1.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

该小学从“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着手,探讨合理运用卫星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性教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课题组的全体教师通过对课例深入分析、反思,找到了教师在运用卫星资源中存在的弊病:首先,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目标过于笼统分散,应集中到点上);其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适时选取有效的教学资源;第三,资源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课题组总结出卫星教学资源应用的途径:分析与掌握教学目标+分析与处理卫星资源+分析与服从学生特征。通过对以上课例的研究分析,课题组教师达成共识:即在每一个课例中,重点解决一到两个问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突破。在此原则的指导下,课题组教师重新制定了卫星教学资源应用的策略。余光宏老师在上《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分析了卫星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对象,确定了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目标明确之后,教学设计很快完成了。余光宏老师在这堂课一开始时并不是急着播放课件,而是先用猜谜语导入新课,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课件。观看过程中一边学生看,一边让学生认真听:把学生引入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同时,把课件应用到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中,学生通过边看课件、边读课文、边听老师讲解,很容易理解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体会到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和心理变化,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该校课题组基本采用以上的研究方式,通过循环的“教学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不断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改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螺旋上升,从而达到预期的课题研究目标。

2.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

该校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情景教学,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能力,最终形成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的方法。在课题研究前期,课题组通过调查了解到许多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把光盘当电影看、全课件式上课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校开展了多次教师培训,让教师们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研究后期,该校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认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们感受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好处,使用起来方便、轻松、高效。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该校教师参加了校内和校外17次培训。通过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立了自己的资源库,广泛收集资源,认真“整理”资源,并提倡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然后把开发的资源存入资源库,让所有的教师共享。课题组通过举行课堂教学应用大赛,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优点及不足,通过研讨交流,完善应用方法理论。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现已形成了符合该校实际的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们能较好地将远程教育资源和语文教学进行整合,有效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

二、分析比较课题学校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两所学校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农村中小学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确实可以大大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推进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开阔学生眼界。下面比较分析以上两校开展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1.研究内容

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主要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该校将这一课题分解为三个子目标:l.卫星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卫星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卫星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这样的划分有针对性,便于抓住问题的实质,从点上人手,降低了研究的难度,使研究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但是从该校的研究报告中并未完整、清晰地反映出这三个子目标的具体研究情况,使我们无法从清晰的研究过程中看到研究的实效,不失为一个缺憾。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内容涉及到整个语文学科,覆盖面大,难度也增大了。但是该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注意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使得教师的研究能力、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语丈学科涉及到许多内容,不仅有文化知识的教学,更有文学素养、人文品质的培育,因此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如果能将课题有针对性地分解成几个子项目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成果一定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也更强,也便于总结和推广研究成果。在这一点上,两个学校都做得不够细致。

2.研究方法

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两所学校基本上都主要采用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研讨法为辅,使研究更直观,更有针对性,效果也很明显。两校都在研究前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了本校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指导、可实施、有评价、可修改的具体计划,再运用对比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研讨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使研究具有较强针对性。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在课题前期准备工作中,在教师的培训工作方面做得更扎实、反映出的结果就是该校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获得的奖励更多一些。同时在研究中两校教师都很好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3.研究过程

在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整合结构的规律中,两校都经历了研究设计、具体实施、经验总结三个阶段,其中经验总结也穿插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但是在研究报告中,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只以余光宏老师的教学情况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对其三个子课题的研究情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没有进行翔实说明,使研究成果显得单薄了一些。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以颜丽老师的阅读教学为例进行阐述,内容翔实,但在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情况说明的不够详细具体,无法使我们看到整个语文教学在课题研究的总体研究情况。这是该校在研究报告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4.研究成果

通过近三年研究,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经过课题研究,明晰了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模式环境下,卫星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出卫星教学资源运用的原则;探索出一条卫星教学资源应用途径;构建了卫星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式;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组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很多教师优秀论文获得各种奖项;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汇编了教学光盘、卫星接收教学资源、典型课例课件、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等,为语文学科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为学生学习互动提供了良好平台;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的积极性、制作课件、设备操作的能力普遍提高;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探究意识;有效地培养和形成了一支新型的,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探索并形成了适合该校学情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激励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

三、综述

第15篇

1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例如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有时的场地采取的是多方位、或半圆形的、梯队形的、五角形的、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跳跃的随乐活动和无拘无束的唱游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2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师要善于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 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

2.2 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2.3 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2.4 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2.5 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不怕远征难”的模仿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3 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是上好小学低段体育课的有力保障

3.1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无意注意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记忆形式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外界干扰,教师语言要少而精、生动形象. 应通俗易懂。切记:将课堂变成教师表演的舞台。

3.2 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丰富,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表扬、批评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良好的道德品质。

3.3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小干部的能力。

4 在教学中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是上好小学低段体育课的关键

4.1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进展,应随机应变、灵活掌握教学时间,不能一成不变按照教案计划进行。

4.2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的方法、手段也应因人而宜,不能采用千人一面的教育手段。

4.3 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对后进生和调皮生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伤了学生的自尊就等于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4 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做学生的朋友,为学生服务,形成亲切的语言风格。学生就会主动参与,乐于学习。

4.5 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与学生一起练习,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4.6 淡化“竞技教学”模式,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杜绝“放羊式”教学

5 适当的让音乐走进课堂,促进体育教学氛围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