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服装市场研究报告范文

服装市场研究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服装市场研究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服装市场研究报告

第1篇

当温州商人们纷纷捧着热气腾腾的大把钞票跃跃欲试的紧盯国际品牌,天彩却将橄榄枝抛给了北京市场上已经不再大红大紫的“小”童装,是紧赶时髦的一时脑热?还是深思熟虑后的定夺?是阵痛期的自我保护?还是勇往直前的蜕变之举?

也许,正如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顾伟达所说,无他,只是市场细分的结果……

并购早有“预谋”

近年来,随着北京纺织行业的发展,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集团企业纷纷加大了面向全国各细分服装市场的扩张布局,包括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雪莲毛纺服装集团公司等控股企业各自取得了所在领域的全国性地位。这一次,作为北京纺织控股有限公司下属北京光华纺织集团的控股企业,北京天彩也在年底前决意收购昱璐这个拥有十几年历史并被评为北京十大童装品牌的名牌,这一项并非大手笔的交易纷纷被业内人士鉴定为是明智之举。

其实,天彩早就已经打算开拓天然彩棉市场之外的广阔天地。据北京天彩董事长刘仁辉在当天的新闻会上介绍,天彩最近几年在非彩棉市场已经打下了一定基础,此次收购公司主要看重的是这个童装品牌能帮助天彩快速布局非彩棉市场。而对于收购后内部整合工作,北京天彩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顺则表示,天彩在收购昱璐后会保留原有昱璐的管理经营团队不变,但将整合天彩纺织的研发、设计及市场推广的优势资源,为“昱璐”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市场的扩张布局。

这一切并非突然,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顾伟达介绍说,并购双方一方是蓄势待发一直在期待契机,而另一方则正好赶上面临搬迁调整,当合适的时机到来,这样的结合自然再顺理成章不过了。据悉,接收“昱璐”产品之后,北京天彩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将形成以原有品牌“绿典”为中高档健康环保系列纺织产品,以“素道”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有机纺织品,以“昱璐”为大众儿童服装的多品牌、多产品、多市场的综合体系。

并购意义非同小可

据天彩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天彩在国家相关活动的服装定制市场上优势明显,这直接构成了其巨大的资金实力。天彩曾成功跻身成为北京奥运特许产品的经营商和60周年国庆方阵服装的制作商。其中,单北京奥运特许产品的经营就曾为其带来一年8000万元以上的利润。而此次收购案的另一主角,昱璐品牌拥有十几年历史并被评为北京十大童装品牌,其主要市场位于华北地区,年销售额达4000万元。

不得不说,这样的结合,看上去很美。北京天彩董事长刘仁辉对记者表示,本次收购的直接意义,在于天彩正式向非彩棉市场进军。“尽管之前在非彩棉领域,我们也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可以说我们扩展非彩棉业务是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但我们还是认为通过此次收购,我们能更快布局整个市场,收购会来得更快。”基于此,刘仁辉也并不否认在非彩棉市场的进一步扩张中,并购仍然是重要的选择。“对于我们而言,我们未来仍然将密切关注并购市场,但能否完成并购,要看机会。”

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顾伟达在谈到这次并购时也表示,“天彩在天然彩棉的品牌塑造上已经是比较成功的,但是相比整个纺织服装市场,这一块市场还是比较有限的,因此天彩很有必要利用自己的长期塑造的‘天然环保’形象开辟新的领域,而与昱璐童装的结合,恰好给了天彩这样一个契机。”

业内专家们也纷纷看好这次并购,有分析人士表示:“过去,北京天彩纺织服装一直‘专攻’天然彩棉,囊括天然彩棉产业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及市场推广的整个产业链,其旗下以‘健康’、‘环保’为主题的北京市名牌产品‘绿典’就是其主打的天然彩棉品牌,现在收购昱璐,天彩开始了整体系统地布局非彩棉市场,由于眼下我国非彩棉市场竞争激烈,天彩通过童装这个相对容易的服装领域寻求突破是可行的选择。”

的确,相对而言,昱璐品牌只是一个中小品牌,收购的价格很便宜。对于天彩而言,不仅风险小了很多,他们还可以利用昱璐原有的运营渠道,迅速地打开市场。坊间甚至有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昱璐品牌在全国扩展的进一步深化,及整合运营的逐渐成熟,天彩应该会有进一步的并购想法。”

法宝:只买对的 不买贵的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曾经表示,经济环境的变化客观上对企业并购重组步伐的加快提出了要求。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金融危机引发的市场调整将伴随产业和企业竞争格局的调整,一些实力偏弱、经营压力大的公司更易被强手收购兼并;同时,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将来行业利润率的提升创造条件。他同时也表示,企业并购重组行为应该表现得更加积极、理性。

进入2009年以来,国内并购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内纺织行业中一些涉及国际国内企业的重组并购案频繁发生,波司登、巴贝等优秀企业抓住机遇进行国际化资源整合,而绍兴地方政府注资华联三鑫、江龙印染,以及中纺兼并保定依棉、宁波维科兼并淮北印染等国内企业间的重组并购,同样为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地配置资源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根据清科集团最新的《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研究报告》,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事件51起,比上季度减少7.3%,其中披露价格的39起事件并购总额为95.03亿美元,比上季度增长63.3%。显然,国内企业在海内外并购的数量和规模上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第2篇

一、高级服装品牌进入中国的方式及三个阶段

(一)奢侈品贸易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国际贸易可以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奢侈品的国际贸易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通常是混合在一起的。王欣(2008)认为,奢侈品贸易可以分为三种:普通进出口、伴随服务贸易产生的货物贸易、资本直接输出。普通进出口是最为直接,也是比较原始的一种奢侈品贸易方式。这种方式成本高、贸易壁垒高、效益较差,在国际较为成熟的奢侈品市场,这种方式已经不是主流。但是在中国市场,直营的方式仍是大多数国际高级品牌所采取的方式。如LV、CHANEL、BURBERRY等,都直接在高档的商场设立专卖店,销售成品。利用这种渠道,国际高档品牌能够较好地控制新店面的选址,打造奢侈品高档、高质量的品牌形象;通过店面方式与目标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营销,为目标消费群体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使得整个贸易销售的过程中,各环节的利润达到最大;在中国大陆控制供给,使商品供给始终处于不饱和的状态。在伴随服务贸易产生的货物贸易方面,旅游业对奢侈品消费影响最大。由于中国大陆市场并不成熟,人民币不断升值,很多高消费人群都选择到国外直接购买奢侈品。根据贝恩公司对中国奢侈品行业的研究,中国奢侈品境内消费比重在近年来逐步上升,但是仍然不足50%[1]。很多中国大陆消费者都愿意到港澳,或者产品的原产地购买奢侈品。国际奢侈品牌的资本直接输出主要表现在其为与东道国国内品牌通过合资、并购的方式,成立新的子品牌。在发达国家这种做法十分普遍。PPR集团于2004年拥有GUCCI集团99.4%股份,2007年止共拥有PUMA品牌62.1%的股份;LVMH集团旗下有子品牌LOUISVUITTON、1996年加入的LOEWE、2001年加入的FENDI等。徐雯(2009)对奢侈品进入中国的区位因素、产业因素和公司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区位因素(WTO政策和文化距离)对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进入模式选有显著影响,而市场环境、政企关系、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经营知识和经验积累对中国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影响程度不大。”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际奢侈品牌进入中国的方式明显倾向于新建子公司,而不趋于选择与本地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在新建的合资企业中,国际品牌的股权越来越高。总体而言,国际品牌在华投资倾向于独资、控股。国际奢侈品牌主要进入基础设施好和交通便利的一线城市。城市人均消费能力高对奢侈品牌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力和政策因素也对国际奢侈品牌有着正吸引力[2]。高级服装是奢侈品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分部,可认为其贸易方式即分为直接进出口高级成衣、伴随旅游服务产生的货物贸易,以及国际企业资本直接输出与东道国企业合资成立新品牌。

(二)国际高级服装品牌进入中国的三个阶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高级服装行业呈现寡头垄断市场态势。根据周婷对中国大陆的高级服装市场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际高级服装品牌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能够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世界一些国际品牌,如金利来、梦特娇等,都试水中国市场。这些品牌并不是世界一流品牌,但是帮助中国大陆的消费者了解到了国外的服装品牌,并在中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贸易逐步发展,国际一流品牌逐步为中国大陆消费者所知。但这一时期的国际品牌一般都选择亚洲其他国家作为跳板,由经销商,不直接进入中国大陆市场。90年代末,多个国际品牌逐步尝试在中国大陆直营,如1997年LV取消商,直接进入中国大陆。21世纪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了奢侈品消费大国。但高级服装品牌发展不平衡、地域集中、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对滞后。中国大陆的高级服装贸易市场呈现以下特点。根据2010年贝恩咨询公司的对2009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研究报告,中国大陆奢侈品市场中,高级服装(男、女服饰)市场总额共达98亿人民币。前五大品牌约占50%市场份额。男士服装前五大品牌分别是:AMARNI,BOSS,BURBER-RY,DUNHILL,ErmenegildoZegna。女士服装前五大品牌分别为:AMARNI,BURBERRY,CHANEL,GUCCI,MaxMara[3]。一线高级服装品牌扩大市场,新兴品牌也不断介入,市场分布集中,基本上直营店、专卖店只能在发达城市的高档地段可见,例如北京国贸商城,上海浦东,杭州大厦等地。同时,国际品牌在二三线城市寻找市场突破点,但并不是销售的重心。产品加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中国消费者对高级服装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4]。从单纯的批发贸易逐步增加零售贸易。BURBERRY就在2010年以7000万英镑的价格收购了其中国大陆特许经销商,KwokHangHoldingsLtd,旗下的50间零售店,实现对零售店的直接控制,并称这项收购能够使BURBERRY在2011—2012财政年中增加高达2000万英镑的运营收入[5]。高级服装品牌在中国大陆继续大力进行门店扩张的同时,奢侈品的市场营销和销售渠道越发重视网络平台。网购奢侈品也初见端倪,但是仍不成规模。另外,高级服装行业的进入壁垒非常高。打造高级服装品牌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人力。一个季度的成衣要经过设计、、采购等环节,才能够真正进入市场;市场营销方面的成本也非常高,比如高级卖场的租金、全球范围的各类广告费用等,而且这类费用并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所回报;有名气的设计与管理人才是高级服装品牌必备的人力资源,但是在中国大陆,至今没有全球有名的服装品牌或设计师,这方面的教育机构也寥寥无几。

二、价格歧视激励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一)高级服装市场不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市场的重要特征有:产品同质性、各厂商在市场中地位平等。由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苛刻,当今世界市场极少出现完全竞争的情况。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则包括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三种。其中,寡头垄断市场指市场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产商,每个产商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每个产商对市场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单个产商在定价的时候,都会考虑其他竞争对手的反应,因为一个产商降价可能会引发另一产商的报复。产商之间的竞争可能是价格方面,也可能是非价格的。同时,产商之间又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作为奢侈品行业的一个重要分部,国际高级服装行业有明显的寡头垄断特征,其中LVMH和PPR集团是行业的两大巨头。LVMH集团1987年成立于法国,通过大力并购其他品牌以发展自身。其高级服装部旗下有不少国际高级成衣品牌,包括:LOUISVUITTON,MarcJacobs,KENZO,FENDI,Céline,LOEWE,GIVENCHY。LVMH在全球有超过80000名雇员,2400间门店。其近年来的收入相当可观。表1LVMH集团2007—2010年销售收入资料来源:根据LVMH集团年度数据整理而得。第二巨头法国PPR集团旗下也有不少国际高档服装品牌,包括GUCCI,YvesSaintLarent,AlexanderMcQueen等等。其在奢侈品行业内市场份额大,市场绩效良好,但是总体而言难以与LVMH相抗衡。表2PPR集团2007—2010年销售收入资料来源:根据PPR集团年度数据整理而得。虽然其他品牌,如CHANEL、BURBERRY、VERSASE、PRADA等等,在全球范围的市场份额都无法与两大巨头分庭抗礼,但都有较大产品差异性,在全球范围内知名度高,因此也有一定的定价能力。这些产品差异来自于不同品牌各自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明确的品牌形象。由于奢侈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市场,打造国际化、高档次的品牌形象,扩大规模效益,所以,资本的直接输出、品牌的并购、企业的强强联合,仍然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短期内,高级服装行业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不会被打破。

(二)中国大陆市场符合价格歧视的条件

由于出现了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产商生产一样的产品,却以不同的价格销售给不同市场上的消费者,这种现象即“价格歧视”。当企业拥有市场力量的时候,企业能够区分不同的市场并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在增加销量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单位利润,提高企业获利及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实行价格歧视的企业必须属于不完全竞争行业,有定价能力;市场必须有效分割,消费者不能在不同市场上倒卖产品;厂商在不同市场上遇到的需求弹性不同。第一,在国际市场上,制成品都有一定的差别,特别是高档奢侈品,差异性是产品的重要特征。LVMH与PPRGUCCI为行业内两大寡头,两者的定价、市场营销等等行为,都会相互影响,并影响其他品牌的企业行为。其他高级服装品牌有明显的商品异质性,所以,中国高级服装市场不完全竞争。第二,贸易壁垒的存在使国内外市场通常能够有效分割开来。对于高档奢侈品而言,一般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税收较高、保护主义等,也由于高档品牌本身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很高,这个条件也能够得到满足。中国大陆市场有较高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消费者无法自由地在国内外市场倒卖商品,因此大陆市场可以认定为是一个有效分割的市场。第三,产商在国内外市场上遇到的需求弹性通常有差异。在本国,产品销售渠道更多、覆盖面更广、知名度更高等,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较低的需求弹性。然而在国外,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商品的需求弹性一般较高。在中国大陆,高级服装面对高消费人群,价格昂贵,而且覆盖的市场非常有限,需求变化会随着经济、社会等因素上下波动,需求弹性比在原产地的需求弹性要大。由此可见,中国大陆高级服装市场符合价格歧视的条件,而且成本较高,所以高级服装品牌在中国大陆市场实行更高的定价。比如BURBERRY的高级成衣,同一件女装上衣,在英国售价为1200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2000元。但是在中国大陆的售价大约为20000元[9]。商务部在2011年3月22日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包括服装在内等奢侈品,中国大陆价格比美国高出51%,比法国高72%[10]。

(三)以LVMH为例分析价格歧视激励产品进口中国

由于国际高级服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国际贸易,因此其在不同市场进行价格歧视不仅能提高企业短期利润及消费者的满意度,而且能够规避贸易风险,扩大市场份额,塑造产品形象。LVMH是一个大型的跨国企业,其总部在法国,旗下有高级服装品牌LOUISVUITTON,LOEWE,Céline,Berluti,KENZO,GIVENCHY,MarcJacobs,FENDI,StefanoBi,等等,产品销往世界各国。作为高级服装行业巨头,其贸易行为影响着行业内其他企业的行为。以LVMH为例进行分析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根据LVMH年度财政报告,高级服装部在2005—2010年间,不同国家的利润份额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美国、日本的利润份额逐年减少,而亚洲其他地区份额显著提高,欧洲国家及世界其他国家份额保持平稳。日本及美国的利润份额下降部分是由于欧元兑美元、日元升值造成的。而多个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量增加是亚洲除日本外地区利润增加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国消费者在境外旅游消费量大大增加,使LVMH的产品利润得到持续增长[12]。LVMH作为一个跨国企业,在不同地区进行国际贸易,能够有效规避个别地区经济、政治或者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总体贸易利润下降的风险。图1LVMH高级服装部05-10年各地区利润份额(百分比)[11]在中国大陆的高定价满足了高级服装品牌产品稀缺性的要求,并扩大了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在高级服装品牌的原产地,由于规模效应在达到一定的产量之后,产量的增加会对企业效益产生负效果。这可能是因为管理成本或控制成本变大,所有投入的均衡增加反而导致更小比例的产出增加。而且,在同一个市场产量超过临界点则迫使价格下降。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中,一方降价通常会引起竞争对手的强烈反应。因此,高级服装品牌在单个有效分割的市场中,通常不会尽量销售产品,而是把产量控制在利润最高点水平。近年来,LVMH旗下品牌如LOUISVUITTON和FENDI都不断在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扩大销售网络。FENDI更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在长城举行了时装表演,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塑造品牌形象。所以,虽然出口到中国大陆市场,高级服装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与所得利润无法与在原产地相比,但在不损害企业形象和利润收入的前提下,国际品牌仍然进入中国,以打开国际市场,增加企业的销售量。

第3篇

【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线上销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正因为线上价格更低,辐射范围更广的先天优势,硬生生的从线下销售中分得了几分羹。面对来势汹汹的对手,线上线下销售,到底是朋友,还是盟友?线下线下如何实现整合达到共赢,这是整个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冲突;不可替代;整合

引言

传统实体业务根基扎实,同时面对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不可能被线上销售所淹没,但随着人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网民数量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上销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开发了更多的潜在消费群体。在这个不发展线上销售就要被竞争对手挤垮的时代,线上线下像一对不依不饶的对手,相互分割着彼此的目标群体;更像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盟友,少了谁,这个企业就要被市场所吞并。线上线下如何整合达到业务的闭合式运转?线上线下看似矛盾,但又亲密无间,今天笔者通过资料的广泛整合和自己的经历,来与您谈谈线上线下整合的时代。

1.线上线下的冲突

1.1款式和价格的冲突

目前在中国的零售市场市场上,特别是服装市场上,我们总是看到消费者把线下实体当成了一个实体展览厅。在线下挑款式,享体验,却在线上进行购买。这无疑大大降低了线下销售的营业额,对整个行业而言,也同样降低了利润空间。同一款式,更低的价格,在顾客本愿意线下实体购买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给顾客提供更低价格的选择呢?

1.2传播渠道的不同

1.2.1传播途径不同

传统销售,就拿一般服装销售为例,多是设计团队提前一年进行消费者喜好预测,或者设计师自行设计服装,这样由生产商生产,而且这样的产品与消费者实际购买量总是有很大程度的不可预见的冲突,或空货,或积货,均无法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这其实都归结与线下销售与消费者沟通的单向性。但网上销售则不然,买卖双方的互动性非常强。利用多元化的多媒体传播途径和互联网传播模式,一部韩剧,数不清的明星同款,仿版的巴黎设计,通过网络第一时间满足了普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通过QQ、论坛、网店系统内部通讯工具,充分捕捉消费者偏好,实现了更好的流通存货,提高了销售额。

1.2.2产品更新速度的冲突

线下销售的价值链是生产商――供应商――经销商――商――消费者,它的传播途径冗长,无法更快洞察消费者偏好,当最终到达商时,恐怕不少消费者已经对其失去了兴趣,无法达到它本能产生的效果。而线上销售消费者与供应商直接连接,省去中间程序,在产品第一时间发生更新的时候,提供信息并到达消费者。

1.3渠道矛盾

在传统营销模式上,从生产商到商,层层分配利润,而在线上线下整合的年代,商、经销商的利益严重受到线上的冲击,甚至要求品牌商叫停线上销售。这样的现状是线下商对线下实体的明天一片担忧。而线上销售供应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价格更低,但同时因为更远的辐射范围造成物流成本、人力成本的浪费。

2.线下销售的不可替代性

2.1购物体验

线下销售具有美好的现场购物体验感受,这是线上永远无法比拟的。线上虽然可以提供给消费者多样,时尚的视觉感受,但是在实体店我们可以触摸产品的材质,可以试穿,可以得到别人面对面的服务,满足被尊重,被服务的心理需求。特别是随着现在购物中心的日益普及,人们在传统实体里享受的不再是单一的服务,而是吃穿玩乐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我们在这里同样可以享受到同网站里一样琳琅面目的,但更真实的商品,在这里可以获得完全的心理放松。所以,不断极致的优化我们的购物服务,让顾客从一走进来就像走进自己梦想的家一样,这是线下销售的法宝。

2.2服务业的不可替代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正在蓬勃发展。如果说我们的部分零售行业受到线上销售的冲击的话,对于服务业,几乎在任何时候,线上销售都顶多成为服务于服务业的一个技术提供者。我们的消费者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我们更需要的是娱乐,我们需要互联网、自己无法提供和满足我们的一种消费氛围,它的组合包括音乐,躺椅,电影,瀑布及一切可以使我们心情放松的消费环境。因为随着人们生活的发展,在吃喝玩乐这方面的消费注定要成倍增加,互联网可以为我们的消费提供便利,但绝对不可能代替我们的消费体验。

2.3线下购物的便利性

对于应时性的产品,如季节性蔬菜,目前我们的消费者一定是采取就近的实体店。因为线上在这方面无法提供比线下更多的服务。同时它的物流也不能实现对它高成本的储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不会为了即刻的,便宜的需要,等着物流的配送。

2.4线上线下销售对象的不重合性

通过最新的《中国网络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网络用户的平均年龄是18――35周岁,其中18――30周岁的占了85.1%,也就是说还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并不是网上购物的目标受众。线下销售有自己的目标群体,并且相当程度上可以独立于线上消费者。

目前,互联网的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更多表现在相对性的吃喝玩乐方面的方便,互联网的服务并未实现全方面业务范围,全阶段消费群体网上购物的充分便利性。包括4G时代4G资费的问题依然是限制消费者消费潜力开发的一个瓶颈。

3.线上线下的整合

3.1网络营销品牌的塑造

将线下的产品以低价拿到线上去卖,这是大多数传统实体店现在正在做得事情,这是被线上线下的矛盾所利用,而不是利用线上线下所带来的机遇。我们应该建立独立于实体品牌的网络营销品牌,开展多元化的营销渠道,而不是让自己的线下业务被自己的线上业务所侵蚀。差异化营销是线上线下结合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传统实体店提高盈利点的重要途径。

3.2客户分区、产品分区

网上购买的消费者一部分出于价格低,针对的是中低层消费群体,他们对价格较为敏感,对材质,款式反应相对迟缓,因此吸引了大部分的购买群,吸引了不少线下消费者。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客户分区,产品分区来进行整合销售。在线下卖过季的或积压的存货,线上销售应季消费品和高档消费品,因为中高层阶级对价格反应相对不敏感。

前面已经提到线上线下销售对象具有不重合性,我们所可以做的就是将线上消费者分流,同时成为线下的忠实购买力;对于年龄在35岁以上的线下消费群体,我们就应该针对他们的产品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发挥线下销售这一不可替代的优势。

3.3信息的互动性,即时性

通过网上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把握流行趋势,把握消费者偏好,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把握来自消费者的信息并反馈到设计中心,避免线下单方向的传播途径。我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网店内部通讯中心、多样化的媒体广告形式,及时的把实体店的活动,周年庆,产品反馈公布到平台上,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到线下实体店购物。同时利用网上平台互动性强的优点,更好的维护既有客户群,定时定点的开展用户提醒,到货通知,新品推荐等相关业务。

3.4订单产品服务分区以实现利润分割

线上销售现在影响了线下实体的销售,抱怨最多的就是经销商和商,因为这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甚至要求品牌商停掉网上销售的业务。但是传统经销商也拥有自己的优势,常年的物流优势。在订单辐射范围全国化的情况下,订单产品服务分区不仅可以保障经销商的利益,同时也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3.5成本优势

传统物流为了更好的购物环境,更多样的商品选择,总是占用了很大的资金流,物流成本,相比线下销售,在宣传推广和售后服务方面,线上销售可以降低更多的成本。在宣传推广方面,实体店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调研,这样数据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在售后方面,我们通过论坛,通过email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性的服务咨询,零成本,不突兀。

3.6信息模糊化

相比而言,面对目标群体,线下销售的广告宣传大多模糊其词,而线上销售需要用词精准。其实在网络销售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模糊性的,多种定性的卖点来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再点击进去这后,再提供精确的,个性化群体关注的点,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网上点击率。

3.7促销手段的整合

线下销售的促销手段优势主要是以体验为主,通过服务来打动消费者,而线上销售主要通过降价、优惠券、庆祝活动来吸引眼球。我们可以通过网上互动性强,受众广泛的优点,开办参与性活动、游戏获得线下优惠券,线下试穿名额。这样是线上的人流可以被分批到线下,实现线上线下在销售过程中的有效整合。

4.结语

线上线下营销,各有优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线上线下的互相补充,明天他们必须得实现闭合式的整合。线上线下,是对手还是盟友?其实他们只是营销模式的两大分支,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会有触碰,但最终是为了整合企业效益,实现企业,乃至行业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