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毕业活动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6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6年7月30日前
五、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6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6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将参评论文的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 。
4.电子邮件格式要求:邮件主题请写:学校+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名请写: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全文宋体、小四号、两端对齐、1.5倍行距。在发送电子文档前,请删除论文中的学校名称和导师姓名,以及页眉、页脚及致谢页中有可能涉及学校、导师、作者本人的相关信息。
六、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6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七、重要说明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1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1年6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朱家雄(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周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学前教育系)、蔡迎旗(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系)、郑健成(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周世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1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原则上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两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1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论文同时以电子文档方式发送至,请在主题栏标明“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字样。
七、评选和奖励
1.将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1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省略”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省略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八、重要说明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幼儿教师教育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7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7年7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郭力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蔡迎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张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鄢超云(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贺永琴(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郑健成(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王彩凤(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7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严格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严格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7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将参评论文的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 。
4.子邮件格式要求:邮件主题请写:学校+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名请写: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全文宋体、小四号、两端对齐、1.5倍行距。在发送电子文档前,请删除论文中的学校名称和导师姓名,以及页眉、页脚及致谢页中有可能涉及学校、导师、作者本人的相关信息。
七、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7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八、重要说明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定位;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是财会专业教育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都很强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来加强此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现实的就业压力等问题,很多人认为专门学习财务管理专业很虚,不实用,还不如直接学会计专业好就业。于是,出现了会计专业招生火爆,而财务管理专业却相对冷落,报考人数日益萎缩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和家长对财务管理专业本身认识不足,或者有偏差,把财务管理和会计的职能没有区分开;二是,学校自身在进行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上,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够明确,容易误导大家。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入手,深入地剖析其内在原因。
一、财务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是互相联系、紧密配合的,同时又有科学的分工,具有各自的特点。从总体看,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财务活动涉及的一切可以用货币表现的事项。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
很多人之所以财会不分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企业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也不存在财务上的自,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集中于对内部经济活动的揭示、反映、核算上,编制财务收支完成计划等。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财务管理等同于传统会计,会计就是指财务。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金融市场建立以后,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企业的财务管理重点将转向如何进行科学的筹资、投资决策,如何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降低资本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如何正确估量和尽量减少投资风险等方面。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分工差异日益凸现。财务与会计的分离,是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财务是在企业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融资和管理的决策体系。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地核算和监督,通过对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报告,并提供有关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资料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职能作用不同。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侧重于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而财务的基本职能是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侧重于对资金的组织、运用和管理。
(三)依据不同。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具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用由企业根据国家统一会计政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定的。而财务管理的依据则是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根据管理当局的意图,单位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享有独立的理财自,自主决策权。
(四)时间范围不同。会计是面向过去,必须以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和记录。而财务是注重未来,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在对历史资料和现实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情况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侧重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经济业务或事项应不应该发生、应发生多少,是财务需要考虑的问题。
(五)目的和结论不同。会计的目的是要得出一本"真账",结论具有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相对来讲结论是"死的",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会计业务进行核算,在所有重大方面不应存在大的出入。而财务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财富的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其结论相对来讲是"活的",它没有极值,只有恰当的、合理的,其结果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由于经验、取舍、偏好等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差异较大。
(六)影响其结果的因素不同。会计结论主要受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影响。企业选定的有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既受到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限制,同时受到会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制约。而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主要受到企业投资报酬率、风险,以及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从基础学科来看,由于财务管理学主要研究筹资、投资、股利政策等问题,财务管理学的基础学科除了会计学之外还应以金融学、投资学为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予以分析:
(一)人才层次定位要求。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本科大学生目前已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而非传统定位的财务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二)知识结构定位要求。虽然现代高等教育强调“通才”教育,但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客观存在,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专长,即"通才+专才".由于财务管理是对财务主体的筹资、投资、用资和收益分配等的管理,是一项专业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业务管理活动,因此,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在复杂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要求,应按照"财务活动论"来设置核心课程。
(三)素质能力定位要求。面对财务管理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从整体要求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有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育改革的目标,是着重个人本质的发展和发挥创意,这需要发展九种能力,即协作能力、批判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造力、运算能力及研习能力
四、如何实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首先,努力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体现层次性、结构性和系统性的最佳组合,从而产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教学效应。从主要学科来看,主要有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第一,《财务管理学基础》主要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内容。第二,《中级财务管理》主要阐述决策、预算、组织、控制等方法在企业筹资过程、投资、过程、收益实现和分配过程的运用。第三,《高级财务管理专题》主要介绍财务战略管理、财务风险管理、衍生金融工具管理、资本运作与资产重组、特殊行业财务管理等内容。第四,《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主要介绍企业集团(包括金融控股集团)财务管理的特点与方法。第五,《国际财务管理》主要介绍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问题。第六,《财务管理软件》主要介绍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财务软件、ERP等软件。第七,《财务管理案例》主要介绍中外企业财务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
其次,着力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激发潜能“为原则,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精神养成为突破口,坚持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厚基础、宽口径、广适应、强能力、高素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
最后,大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教学。同时,要开发各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针对性,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选题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
五、结束语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目前,整个社会对财务管理知识的需求是空前的,对具有财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将不断扩大,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对未来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两种文化;人文教育;交际法;第二语言习得
一、“两种文化”
“两种文化”这一概念是C・P・斯诺在1959年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存在着两种文化,一种是人文学者(斯诺称为文学知识分子)的文化,一种是科技专家的文化。这两个群体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严重的差异,彼此不能认同。由于两种文化的分裂,人文学者和科技专家都认为对方没有文化;又由于科学和技术在当今社会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就使得人文文化越来越处于弱势地位,受到忽视。当这种忽视成为一种社会风气,隐患就会逐渐表现出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斯诺引发的关于“两种文化”的争论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降温。在中国,这个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特别是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由于我国从高中开始就实行严格的文理分科教育,学生从基础教育阶段就“文不习理,理不学文”,延续下来,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综合优势。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并通过学生人文和科学两方面知识的综合教育,提高学生的外语实际运用的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外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我国教育体制里,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实行文理分科教育。从高中的文理分科到大学的专业分班,学生所受的教育越来越细化,知识结构也越来越单一,相比之下,综合知识也越来越缺乏而创造能力不足。理工科的科学技术教育体系中没有人文知识的容纳之所,相对应的,文科的教育课程下也难见理工知识教学的身影。这导致了学生文理知识的脱节,而由于我们的现代社会对于科学技术的推崇和大力提倡,随处可见的“科学兴国”、“技术专家治国”的口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人对人文知识的观念,导致人文文化知识在学生心目中逐渐丧失其原本的基础地位,“重实用、轻精神”的观念在大学里逐渐流行。特别是在理工科学生中间,对人文知识的轻视和由此导致的缺乏已成为了普遍现象。缺乏人文素质,不懂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和中外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也越来越多。
因此,在实际的外语教学中,必须结合人文知识教育,给学生创造外语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
三、融人文教育于外语教学,提高外语教学效果
从外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来看,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人文知识教育,为学生创造交际的情境,通过外语教材改革、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外语学习者创造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1.改革大学外语教材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中的课程设置一直以学科为中心,教材无法融合科学和人文知识于一体,这难以满足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需要,因而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改革外语教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材应加入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内容,特别是在理工科外语教材里,应融入人文和社会发展的知识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结合外语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的动力。
(2)编入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将外语教学和学生各自专业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实际应用的情境,培养在实际中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3)加快教材内容更新的节奏。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教材内容应紧跟时代步伐,及时介绍国内外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最新的发展变化,贴近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运用外语的真实情境。
2.提高教师自身科学人文综合素质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自身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授的方法和水平,同时也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自我培养。外语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做老师,虽然外语知识已相当不错,但其他学科相应的知识比较缺乏。因此,要能够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科学和人文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综合能力,教师首先必须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综合能力。工作之余,教师应注意自我学习,有意识地补充自己所缺乏的知识,学习各种专业外语词汇,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相结合。
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过硬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笔者在自己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教师的知识丰富,个人综合素质高,课堂学习气氛就会很活跃,学生的积极性高,学习的效果也必然好。
3.外语教学方式多样化
除了适应交际教学需要的教材和专业素质高的教师,还应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文化知识,创造多种语言使用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全面提高语言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如今也越来越多地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创造不同的外语会话场景。教师可以利用多功能语音设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音乐或图片布置教室,创造课文中的各式场景,并扮演不同的角色编造对话,或复述或改编课文,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外语,提高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学生自己对场景的布置和课文的改编,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人文素质,进而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
“两种文化”之争由来已久,对于科学和人文的融契之说也持续了很长时间,人文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在社会上也已获得广泛关注,文化知识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笔者认为,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人文素质,也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外语综合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融入人文知识教育,在改革外语教材、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引入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力度,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练习和提高,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荣寿.激活与共建――ESL课堂交际活动论.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8),26,4:72-74
[2]侯晓君.On the Cultivation of Motivation in SLA/L.三明职业大学学报,1999(1): 40-43
[3]贾育民.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88-93
[4]孙蔚虹,姚巍.影响外语学习的内在因素探源.淮阴师专学报,1996(4),18:106-108
[5]唐玮.略论文化背景知识与外语教学的关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1
[6]吴国盛.从“两种文化”到“第三种文化”.中国图书商报,2003,8,1
[7]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研究,1995(2)
关键词:安全保卫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21-02
一、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
1.安全保卫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守护者”。大学生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长期以来,西方将高校学子视为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主要对象,将高等院校作为其争取我国青年一代的重心,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方法对高校师生进行思想上的腐蚀、同化。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不失时机地对高校进行煽动、破坏,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安全保卫是高校环境安全的“守护者”。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始合并、扩招,建设新校区,以提升办学规模和层次。与此同时,日益增长的学生生源与有限的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也随之日益突出,高校发展遭遇“瓶颈”。为了突破困境,增强我国高校的办学活力,对各高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不容忽视的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实施的过程中,也打破了大学原本相对封闭的状态,加速了校园人、财、物的流动。一校多区、周边娱乐场所、商业网点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使高校环境更加复杂,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难度更大。
3.安全保卫是高校信息安全的“守护者”。当代大学生接触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通过网络,这些有害信息对高校学生思想带来负面影响;也有一些学生在网络中恶意传播不良信息,对学校声誉、自身发展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对信息特别是网络信息加强监管,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是高校安全保卫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目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高校发展与改革中安全保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国高校发展与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新旧事物间势必会出现比较尖锐的矛盾,这些矛盾势必影响到高校的安全稳定:(1)近年来,高校人事分配制度、住房和医疗保险制度、教师福利制度改革等问题在高校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矛盾;(2)经济困难大学生人数激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给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不和谐因素。加之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私家车的人数日渐增多,校园交通安全管理问题也日趋凸显。
2.高校安全保卫组织地位尴尬,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安全保卫组织成立的初衷,在于为本单位、本企业安全保卫工作提供保障,也曾一度赋予了其侦破本单位内部治安案件和一般刑事案件的权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安全保卫部门鲜有真正使用这方面权利的案例。在大多数高等院校安全保卫工作中,安全保卫部门只是处于“见证人”和“中间人”的位置,既无权取证,也无权处置,因此当相关工作人员介入某些校园事件的处理中时,往往不受重视,工作甚至不能得到双方配合、认可与支持,地位十分尴尬,执行力较弱。
3.高校保卫部门内部自身原因影响了工作的高效开展。长期以来,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未能得到充分重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安保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认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处于被动的、机械的应付状态,加之保卫队伍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安全保卫工作的质量。
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经行安全防范教育。高校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我国开展高等教育的主要基地,也是实施“和平演变”的主攻对象。为了维护政治安全,扫除人才培养道路上的障碍,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作用,以安全保卫部门牵头,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专题讲座、观摩纪录片、举办论文赛、辩论赛、宣传画廊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弘扬主旋律,在潜移默化中针对性地在校园内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提升师生自觉维护政治稳定、学校稳定的意识。高校教师应积极配合安全保卫工作,利用学科特点,主动担负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强化教育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展示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对网络中的不和谐事件,应在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从思想上、感情上予以疏导,将国内外敌对势力对学生的思想渗透扼杀于萌芽状态。每年针对新生至少开展一次大型的突发事件逃生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防火、应急、自救能力。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保卫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一支具有良好素质和业务能力的精干、高效的保卫队伍是新形势下完成高校安全稳定保卫工作的基本保证。首先,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及激励机制能极大地提高保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二,加强自身修养,树立为教职员工服务的意思;第三,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骨干人员,分批次派出去深造,扩大视野,提高业务能力;第四,鼓励保卫人员通过各种学习获取更高学历;第五,通过各种途径引进高学历、本专业或有志于献身保卫工作的精英等方法充实保卫力量。
3.加大人防、物防及技防力度。(1)启动“校警联动机制”,创建平安校园。学校、公安、校保支队、派出所、交巡警五方“联合行动”的新型模式对高校的安全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安机关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分派警力到学校进行巡逻盘查、轮班执勤,有效加强校园防范和保卫工作,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极大地保护了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2)组建学生联防队,充实保卫力量。在学生中挑选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一定的处事能力和懂法的优秀学生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联防队,形成群防群治机制。学生联防队员在平日里对学校各重点部位进行巡逻及特殊日子里担任大型活动中的保卫工作。这极大地缓解了保卫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同时也对校园安全防范起到一定作用。(3)加强校大门门禁系统管理,提高防范能力。在学校大门设置门禁管理,使用门禁设备,制定门禁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外来车辆随意进入校园并在校园里逗留,这样减少了车辆对师生员工带来的安全隐患,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高校的稳定和发展。(4)加大校园监控设备的投入,推进科技保安全。红外线报警系统具有对摄像机图像信号进行采集、传输和存储的功能,在有人值班的情况下可对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控,也可对既定目标进行锁定,只要出现在校园的监控范围内,都可以对其进行追踪,为抓获犯罪嫌疑人提供直接的图像资料,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及财力。
四、结束语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松懈。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支精干的保卫队伍和高科技技术防范的有机结合将是高校保卫工作的最佳方案。维护校园安全、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将是高校保卫工作者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志强,马晓龙.谈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量化、秩序化管理[A].热诚献奥运 全力筑平安――首都高校平安奥运行动长效机制研究[C].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