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技发展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整合地区科技资源,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功能。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采取政府租赁、企业加盟等多种运行模式,为企业开展检索、查询、实验、测试、试制、中试等专业和技术指导,使之成为资源来源于企业,同时面向企业服务的公共服务机构,实现企业间资源共享,利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帮助我区企业规避技术风险、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和提高创新效率。
2、强化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在已有的10家企业研发中心的基础上,指导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整合规范科技研发资源,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组建研发中心。同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使这些企业研发中心尽快取研发成果,支持这些研发成果开展科技成果鉴定、科技进步奖项的评审和专利申报,涌现出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企业研发中心,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占领企业所在行业的科研制高点,使我区由引进、吸收科技成果,逐步向科技成果输出转变,在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带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
3、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走出去借力发展。加大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和深度,从单一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某项关键技术,向全面提升企业产品档次、产品结构和提升地区优势产业整体水平转变,争取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与我区企业实现对接、转化,并进一步实现产业化。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为依托,解决制约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从技术优势到产品优势、市场优势转变,为我区传统产业的调整提升和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4、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将知识产权工作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战略、经营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制订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及个人申报专利。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发明专利占全区授权专利总数的比重,帮助专利持有人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技术及产品尽快实现产业化。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能力和水平,保护专利持有人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5、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以信息化作为促进企业规范化运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发挥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我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推广工作,对于基础较差的企业先从财务、人力资源、生产原料和产成品的“进、销、存”入手,在有条件的企业,要从产品结构调整,办公自动化和生产管理入手,全面提高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流程的信息化水平,降低企业生产管理的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夯实企业发展基础,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为企业壮大创造条件。
6、完善芳烃基地网络宣传平台,打造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挖掘和芳烃基地建设相关信息,利用网站高效快捷的对外能力,大力宣传,畅通和扩展招商引资的渠道,做好芳烃基地全面开发的配合工作。充分发挥我区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依托石油化工、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培育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建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芳烃基地申报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奠定基础。
7、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培训力度。要在以往开展的企业信息化、现场管理等各项专业培训的基础上,提高培训的水平和档次,从普及型向提高型转变,以培训的内容和效果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切实满足企业的需要,以教育训练引领企业成长,通过对企业的通识训练、管理训练和专业训练,提升企业各类工作人员的管理和业务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为企业培养一批中、高级管理人才。
一、总体工作要求:理顺枫木村建设试点的各项工作,突出重点,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总结经验,注重宣传,体现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任务
1、深入枫木村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形成工作计划。(4月5日以前完成)
2、积极推进新村建设。年内要完成新村第
一、二期工程,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发挥共对周边村屯的带动辐射作用。重点是要加强与责任单位、帮扶单位、新村项目工程承包人的沟通联系,采取措施,强力推进新村建设,认真把关新村住户立面装饰工程,督促实施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及沼气室建设等配套工程。
3、抓好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科技信息服务站的软硬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把科技信息服务站加到第三层,配备电视机、vcd、电脑、课桌椅等,实现“三电合一”(电视机、电脑、电话),把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成为枫木村培训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农村种养科技知识,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服务平台。
4、组织举办科技培训班。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服务站的作用,组织举办3期以上农民培训班。一期党员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培训班,两期种养适用技术培训班,要围绕枫木村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桑蚕产业、畜禽水产等产业的发展举办培训班,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致富能力,使群众真正获得科技实惠。(12月底以前)
5、组织申报并实施《枫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科技示范》项目,要按要求,向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申报项目材料,项目立项申批后,要认真组织实施,推动枫木村资源产业的形成和科学发展。(4月30日以前完成项目申报材料)
6、策划包装枫木村部和科技信息服务站。室内各项规章制度要充实内容、重新策划、设计、上墙;制作枫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图片展板;科技信息服务站挂醒目的牌匾。
7、策划建造宣传窗。策划建造一个长10米,高2.5米的宣传窗,主要用于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以及枫木村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8、配合*镇党委、*村委抓两委换届选举及其他工作。
9、做好总结汇报和宣传。认真做好枫木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总结汇报工作,特别是总结好“1+1+1“结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争取*日报社和*电视台有几篇报道。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局领导班子由韦乃伟副局长分管,具体由苏为民同志抓落实,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每月下村20天以上。
各有关单位:
按照市级科技专项资金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就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2021年度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请各申报单位及项目申报人在填写项目申报书前务必认真阅读本申报要求。
一、总体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资格条件
1.申报单位应在长春市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固定的场所,实行独立经济核算,有健全的财务制度,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企事业单位。其中,职工总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收入不超过2亿元、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的中小企业,须通过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评价,并于当年取得入库编号。
2.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较好研发条件。
3.项目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到本次申报项目截止日期时没有无故拖期的项目。
4.各项目申报单位须对本单位申报项目进行涉密自查,并承诺项目不涉及国家秘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及《吉林省涉密科研项目保密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5.企业作为申报主持单位,2020年度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应不低于1%(科技服务类企业不做R&D投入要求)。
6.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近三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优先支持纳入长春市“十四五”科技项目储备库项目;优先支持围绕长春市主导产业链延链、补链项目;优先支持创新型县(市)申报的项目。
(二)项目主要负责人资格条件
1.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设1名负责人,应为所在单位正式职工,且在项目执行期内为在职人员,项目执行期内除极特殊原因外应保持稳定,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申报和承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2.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成员应有良好的科研信用记录,在科研诚信禁止申报处罚期内的人员不能申报及参与申报 2021年度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无拖期项目;有到期应验收未验收项目的及因主观或人为因素终止、撤销项目的,不能申报2021年度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3.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2021年度长春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作如下限定:
(1)项目申报单位限项。企业作为申报单位的,同一年度只能申报1个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后补助类项目除外),有在研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不得再申报本年度新项目(后补助类项目除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作为申报单位的,按照各个计划类别具体要求执行。
(2)项目负责人限项。项目负责人同一年度只能申报1个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后补助类项目除外);有在研的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负责人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本年度新项目(后补助类项目除外)。
(3)其他限项情况。同一申请人的同一项目不得重复申报,或改头换面多头申报;项目申请人需在《项目申报书》中明确列出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情况(填报2017年以来获得的项目),包括项目名称、资助机构、资助金额、结项情况、研究起止时间等;不得将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申报材料以不同申请人的名义提出申请;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有较大关联的,须在《项目申报书》中详细说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请;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成果申请多个项目结项;对同一项目重复申报且获得多项资助的,或者同一申请人多项申报且获得超项资助的,一经发现,取消相关立项并收回项目资助经费,计入个人诚信档案。
二、申报材料要求
项目申报采取网上申报和纸件申报并行的方式,网上申报材料与纸件申报材料应一致,所有申报项目不接受个人报送,均由推荐单位统一汇总报送至长春市科技局对应项目管理处室。
推荐单位报送材料主要包括: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书等5类纸质材料(一式4份,胶装成册),具体要求如下:
1.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书的研究内容、考核指标等应合理、明确、可考核;如果项目列入计划,将作为签订任务书、验收的依据,原则上不得更改。项目组现有研究基础中,不能填写与本课题无关的成果,其中论文成果按照《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国科发监〔2020〕37号)要求执行。
2.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经费预算书(后补助类项目不需要提交)。依照《长春市财政局 长春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加强市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通知》(长财教[2017]1345号),项目预算书中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科目不超过直接费用10%,不需提供预算测算依据;超过10%的,提供必要的测算依据,无需对每次会议、差旅做单独的测算和说明。
3.长春市科技计划项目科研承诺书。按照《关于建立科研诚信承诺与审核制度 加强科技计划项目诚信管理的通知》要求,分别签订项目承担单位诚信承诺书、项目参加人员诚信承诺书,其中,项目承担单位诚信承诺书(I类)适用于申报非验收类且给予一次性财政资金补贴项目的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诚信承诺书(II类)适用于申报验收类且分阶段给予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的承担单位;项目参加人员诚信承诺书适用于申报验收类且分阶段给予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的参加人员。
4.长春市科技计划项目不涉及国家秘密承诺书。各项目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须在项目申报系统中上传项目不涉及国家秘密承诺书,项目申报单位加盖单位公章、项目负责人本人签字。
5.各专项(计划)单独要求的其他附件材料。各专项(计划)单独要求的其他附件材料须按照项目申报系统要求为准,原则上不在各专项(计划)指南中单独列出。
三、申报注意事项
1.资金支持方式和拨款方式。本年度项目支持方式分为前补助和后补助两种方式。前补助类项目采取事前立项、先期拨付70%项目资金,事后验收、验收合格后拨付30%项目资金的方式(科学家工作站专项除外);后补助类项目采取一次性拨付。
2.配套资金要求。以前补助方式支持的项目,企业为申报单位或合作单位的,企业须为本项目提供不低于1:1的配套资金。
3.项目执行周期。除创新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执行周期为1年外,其他项目执行周期时间统一为2年。
4.知识产权要求。研究成果产权归属不明确的、项目申报人或参加人有不良信用记录且在惩戒期的、涉嫌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项目和申请人的,不能申报本年度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5.申报材料的时效性。申报材料所附知识产权归属证明、中外合作协议书、技术标准、产品检测(验)报告、科技查新(检索)报告、咨询报告、产品用户定性、定量使用意见(报告)等证明材料,须在有效期内。没有标明时效期的,按有效期为 2 年界定。
6.认真核对申报材料的准确性。申报单位应认真核对申报书及其他相关申报材料内容,确认无误后再提交。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7.答辩要求。项目申报负责人必须本人参加评审答辩(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答辩的需要提前提供本单位相关证明),无特殊原因不参加评审答辩的,不予立项。
四、申报流程及时间
(一)长春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申报项目
1.受理网址:cckjxm.com/
2.受理项目类别:市院科技创新合作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创新发展战略研究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中的市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
3.受理时间:网上申报受理时间为本指南之日起至7月30日17:00截止(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引导专项、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后补助专项除外),推荐审核时间为8月2日17:00截止,纸件受理时间为8月2日17:00截止(逾期不予受理)。申报书模板可在长春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下载,待系统调试结束后正式网上填报(系统预计7月8日开通)。
4.申报流程图:
5.综合业务咨询电话:发展规划处 88777251(具体项目问题请与指南中各项目类别对应的咨询电话进行联系)。
6.网上申报操作技术支持电话: 88777251 孙洪江
7.受理地址:长春市政务服务中心(长春市南关区华新街700号)
(二)长春市政策服务网上大厅申报项目
1.受理网址:116.141.0.164:8800/hqw-bsdt-web/static/home
2.受理项目类别:技术创新引导计划中的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专项(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补助项目、长春市科技型“小巨人”认定后补助项目)及科技金融专项(科技企业贷款贴息后补助项目)。
3.受理时间:申报系统预计7月初开通(具体详情关注长春市政策服务网上大厅的通知或咨询技术支持电话)。
4.网上申报操作技术支持电话:长春市政策服务网上大厅 赵艳玲 88779404
5.受理地址:长春市政务服务中心(长春市南关区华新街700号)
长春市科学技术局 长春市财政局
1.病理科人手紧缺:
诊断医师6名(助理1人),外出进修1名;技术员4名,随着近些年病例量的逐步增多,人员近两年来基本是超负荷运转,加班加点已经成为正常现象,才能基本保证目前的常规病理按时完成,一旦申请新的项目成功,以目前的人员配备,无法为新项目的运转提供必要的人力储备。
2.病理科办公条件差 设备老化明显
目前病理科的面积,配备均与三甲标准存在差距,办公条件也相对艰苦,譬如空调老旧失修等问题。
作为一家三甲医院的病理科,我们到目前为止在制片方面,尤其是包埋和染色环节,基本上都是靠人力手动完成,这本身已经大大落后于省内同级医院病理科,加上人力制片存在着耗时费力以及制片规范化欠缺的问题,对我们后期的诊断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3.新项目开展计划滞后
目前我们作为一家三甲医院,仅有常规H-E切片,免疫组化,部分特殊染色以及细胞学,而作为三甲医院必备的一些项目,如分子病理学一直未能开展,新项目的无法开展,大大制约着病理科的前进和发展,只靠着H-E诊断,不仅存在着局限性,而且在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方面都显得无能为力,这就削弱了病理和临床之间的联系。
4.奖金分配比例
到目前为止,病理科的奖金并不高,如果按照原先的奖金比例,一旦新项目开展起来,实验耗材、人员的增加等因素会对奖金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一家致力于发展和创新的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我们的发展计划是,
1.在未来的几年内,引进高水平的技术性人才力量,为病理科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储备;
2..更换科室的老旧设备,为病理科的发展提供技术性保障;
3.致力开展三新项目,为病理科的发展提供科技型保障;
4.同时加上个人专业水平的钻研,多发表一些有质量的科研型文章,为病理科的发展提供知识储备!
5.全倾全力,使本科室成为巢湖地区的病理诊断中心!
在此,我们希望院领导可以考虑,
1.酌情提高奖金分配比例,有利于我们放手引进人才;
2.仪器耗材方面的调整和优惠,有利于我们开展新的项目;
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
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
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
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
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二)今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
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从建设节约型入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加强管理和节水、节能、节支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节约资源制度、能源统计及标准体系、量化管理体系。
二、节能目标
努力营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环境,形成人人讲节约的浓厚氛围。
三、主要措施
从细节入手,全面开展节约资源工作
1、节约用水
(1)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定期检查更换老化的供水管道,安装或更换节水型水龙头,在卫生间张贴节水标志。
(2)培养节水习惯。自来水龙头要随时用随时关,减少和杜绝自来水滴、漏现象,坚决杜绝“长流水”现象。
2、节约用电
(1)优先采用环保、节能型的电器和设备,逐步淘汰高能耗、低能效的设施、设备,积极推广使用节能高效灯具。
(2)购置和安装大功率电器、设备,要严格审批程序。对私自在办公地点安装使用的,一律拆除、并给予通报批评。
(3)办公室、会议室使用日光灯照明,楼梯、走廊、厕所等公共场所,安装延或感应等自动控制开关,防止“长明灯”的现象。
(4)减少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等办公室设备的待机能耗。
3、节约车辆燃油
(1)加强公务车辆的日常管理,制定安全行车、车辆维修等制度,在车辆维修、加油等方面。严禁公车私用。
(2)集体公务活动,统一用车,减少出车数。
(3)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4)不断提高车辆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
4、节约办公费用
(1)严格控制打印、复印数量,杜绝打印、复印与工作无关的材料,提倡双面打印和复印用纸,提高纸张使用率。
(2)严格通讯费用报销制度,严禁用办公电话聊天。
(3)实行办公用品统一管理制度。购买办公用品,要请示主要领导同意后,由两人以上前往购买,并结合工作人员工作量进行大小发放。
(4)努力控制差旅等费用,严格执行财务核销标准,不得组织和参观无实际意义的参观考查活动。
5、节约会议费用
(1)精简会议,控制会议数量,压缩会议规模,提倡联合开会。
(2)承办会议和活动要严格按照“先审批、定预算、筹资金、再接待”的原则。
(3)经批准举办的会议和活动,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按照审批的规模、人员、住宿标准执行,注重实效,防止重形式、讲排场、摆阔气等浪费现象。
(4)尽量不使用商业性会场召开会议。
6、节约接待经费
(1)健全完善接待的有关规定,严格标准,落实责任。
(2)接待就餐严格控制陪餐人数,避免少客多陪。用物和烟酒要及时收回。
(3)处理好热情接待和节俭的关系,严禁用公款安排营业性活动。
【关键词】战略规划;香港科技大学;启示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多元化,为谋划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突破,寻求新的发展空间,高校越来越重视发展战略研究。从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分析出,我国高校明确自身定位和制定战略规划应做到理念先行、定位准确、视野宽广。
一、高校战略规划理论研究
(一)高校发展战略和规划理论
战略一词源于希腊语,最早指军事方面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开始引用该词。战略是与环境相联系的组织未来行动的总体计划,指明组织未来行动的目标、方向及主要行动步骤。规划是指进行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问题的思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
战略规划是一种带全局性的总体发展规划。相对于“工作计划”概念而言,战略规划是谋划全局、谋划重点和谋划长远,而工作计划是谋划具体工作、谋划实际变化和谋划系统责任。战略规划涉及大学发展方向、基本指导思想,而工作计划更多的是把战略规划的目标、思路付诸实践的工作安排或行动方案。
(二)定位是战略的核心
高等学校定位是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确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高等学校定位一般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一是指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二是一所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三是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
刘献君教授在研究高校战略管理中提到:“外向性是战略的主要特点,定位是战略的核心,舍弃是战略的精髓”。如果一所高校连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都不清楚的话,办学只会陷入盲从。
战略规划是指导大学行动的纲领指南,是高校宏观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大学实现管理目标的具体方略和依据,是大学保持顽强生命力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战略规划是动态的,有时间性的,高校在自身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会制定不同的战略规划,但是高校的定位是高校的一个风向标,高校的定位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变化的。
恰当定位是高校进行改革和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切入点,每一所高校在制定自身的战略规划时,都应先分析学校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明确自己的定位,确立指导思想、办学目标和重点优势学科。
二、香港科技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
香港科技大学(HKUST,以下简称科大)坐落在东九龙清水湾半岛,占地150英亩,该校建设始于1989年。1991年10月开始正式招生,学校只设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4个学院。
二十年过去了,科大培育了具企业才华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其学术水平广为国际认可,研究成果在社会许多领域上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短短二十载,香港科技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国际级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优秀师资。分析科大的成功过程,不难发现科大的成功离不开其准确的定位和优秀的发展战略规划。
(一)香港科技大学精准的定位
准确的定位是科大得以迅速崛起的前提和基础。八十年代,全球经济转型,高科技迅速发展,香港想争得一席之位,必须迎头赶上,香港科技大学便应运而生。而从一开始,科大就被确立为“一所专攻高科技和企业管理的研究型大学”。
科大的创校者一直认为办好一所大学不在规模,而在质量:求质求精不求量。科大1991年招生831名(本科生595名,研究生236名),2011年,学校共有学生本科生(6172名)和研究生(3709名)9881名,教职工497人。
香港科技大学在筹备阶段就制定了其使命,并写入香港法律,并于2000年拟定并公布了其办学“使命、理念和目标”,勾画出科大的自身定位:定位为一所在国际上具有深远影响,而又致力为本地服务的优秀学府。
(二)香港科技大学策略发展计划
过去十余载,香港科技大学一直坚定自己的办学定位不动摇,把定位放在战略规划的至高点。2005年,科大建校15周年,科大制定了《2005-2020策略发展计划》策略发展计划。
战略规划只有通过战略实施才能把规划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绩效,科大为实现其愿景和完成使命,把发展计划划分为教育发展、研究发展、教员发展、社会参与、国际及内地策略、组织和资源六大重点发展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策略和目标,便于实施。
培养人才是大学基本使命,科大为学生提供高质素的教育作为最重要的使命。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注重课堂内发展,并加强课堂外的学习经验,使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更全面发展。一流的大学靠的是一流的人才,好大学是由好教授所组成的,科大为使自身保持在一流的水平,将不断设法吸纳和挽留重点课程的高质素教员,积极制定教员招聘和续任计划,以配合大学的理想教员组合和学科需要。并加强中央设备和科研支持,加强重点战略研究课题的支持,保持其研究活力。
为达到科大“与政府及工商界通力合作,把香港发展成为以知识为本的社会”地区观,科大将继续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社区服务计划,并与校友建立更牢固的关系。为保持国际化水准,走在世界的前沿,科大锐意发展科学和技术,采取国际化的策略,以发挥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力。同样地,科大除了维持与国际接轨外,亦会把握中国大力投放资源在教育的机遇,在内地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在科学和技术方面。
(一)新工业化科技体系的内涵
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突出地表现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对应关联中,即特定形态、水平的科学技术与特定形态、水平的生产力、生产方式是相互对应的。工业生产的发展史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工业革命以来所实现的三次产业革命(工业文明范畴内的产业革命)就是与三次科技革命相对应的。在现代生产中,尤其是在生产的未来发展中,科学技术的因素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力量。因此我们在讨论社会生产活动的未来发展时必须把探讨未来生产活动中的科技因素放在首位切实弄清支撑未来生产的科技因素是什么。事实表明,目前工业化生产正在向新工业化生产转变。那么,在新工业化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形成中就必定有其特定的新科技因素在发挥支撑作甩否则根本不会出现新工业化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另外在新工业化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决不是零零星星的科技因素而是一个丰富的完整的新科技群它们与新工业化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具有密切的对应关系。我们把这个与新工业化密切关联的新科技群就叫作‘新工业化科技支撑体系’或‘新工业化科技体系”。
(二)新工业化科技体系的特点
人类文明是循着由浅入深地认识与改造自然物质层次而向前演进的。采猎时代是‘采集渔猎天然生物(采集植物、渔猎动物)的时代’,农业时代是‘人工生产生物(种植植物、养殖动物)的时代’,工业时代是‘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学物质(原料与能源)的时代”,新工业时代则是‘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从微观层次人工生产化学新材料并加工制造新的宏观物品、深层次循环利用化学资源)的时代”。不同的文明和时代实质上是不同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新工业化具有不同于并且高于工业化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弄清新工业化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特点是我们进而认识和把握新工业化科技体系特点的前提。
新工业化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有四个。
第一,新工业化生产是从小分子、原子乃至亚原子层次入手进行的生产是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生产。新工业化生产既可以把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用于再生产而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还可以人工设计、生产出自然界所不能提供的无比丰富的化学物质新材料并进而加工制造出日益复杂的各类生产生活用品,其性能、规模都是工业化生产所无法比拟的甚至可以创造出人们今天尚不敢想象和难以想象的各种奇迹也只有在这种科技和生产能力的条件下,才能最终实现人造生命。
第二新工业化生产是深层次循环式生产。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智能化的微制造科技及其产业化形成了可以把一切小分子原子物质资源当作劳动对象的生产力,这就为建构深层次循环式生产方式奠定了基^^所以当人类遇到了工业化生产所造成的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的生存困境时智能化微制造科技及其产业化就被运用于建构深层循环式生产方式在新工业化生产中,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品都可以作为资源进入再生产,从而把工业化生产的‘资源一产品一废物”的单向生产方式转变成‘资源一产品一废物一再生产资源一再生产产品’的深层次循环式生产方式所以只有新工业化生产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是真正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化生产。
第三,新工业化生产是太空化生产。从物质群体结构角度上讲新工业化生产又是走出作为生物圈和高级化学物质圈的地球而把太空大尺度低级物质群体(月球、行星、太阳系乃至更大天体)作为劳动对象的生产,亦即太空化的生产。这就是说在新工业化时代人类的生产活动不再局限在地球上将在大尺度的太空中展开。
第四,新工业化生产是高度智能化的生产。不论微观层次的生产还是太空中的生产,都不再是简单的直接的人工生产,而必须是依赖高智能化手段进行的生产,包括高智能化的工具和高智能化的控制方式所以,在新工业时代信息化将发展到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即智能化阶段。
新工业化生产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与之相对应的科技支撑体系的基本特点,这是因为,只有具备相对应的科技支撑体系才会形成新工业化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从新工业化生产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出新工业化科技支撑体系的如下四个基本特点。
第一,新工业化科技是一个科技群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在工业化生产发展中,每次产业革命与之对应的科技革命都发生在较小的特定领域。然而新工业化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形成是一场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大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质变,生成了一种崭新的完整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这就不能再单单依靠某一个领域的科技革命,而需要众多领域的一系列新科技革命,形成一个完整的新科技体系。
第二新工业化科技体系是一个凸显技术作用的新科技体系因而也是一个与产业化十分密切的新科技体系。新工业化科技体系在其总体上主要是一个高新技术体系正是它的高新技术特点决定了它在新工业革命中的关键作甩即它可以直接产业化而形成新兴产业并生成新工业化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这个特点决定了我们的科技政策和科技实践应把侧重点放在高新技术的研发及其推动它们的产业化上同时也表明基础科学的研宄要相对稳定一些重点在技术开拓上。
第三新工业化科技体系是一个突出各学科渗透尤其是各种技术集成的新科技体系。新工业化生产,不论是微观层次的生产还是太空化生产,不论是深层循环式生产还是高智能化生产,都不是某一种单项技术所能完成的都需要各种高新技术的有效集成因而具有突出的综合性。
第四,新工业化科技体系是一个以实现人工创造化学物质为关键科技要素的新科技体系。工业化生产也需要相对应的科学技术但它们的作用主要是在宏观层次上认识和利用天然化学物质,使人们能够采掘天然化学资源并进而加工制造各种工业产P品包括从宏观层次上对生命物质的认识与利用。新工业化生产要能实现人工创造化学物质,这就需要新科技体系中的关键科技和主导科技应是在小分子、原子乃至亚原子层次上进行微观生产的科技或科技集成它将影响乃至决定其他相关科技的作甩并渗透到相关科技中发挥作用。
二、新工业化科技体系的结构
新工业化科技体系的结构,包括新工业化科技体系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一)新工业化科技体系的组成要素
现代科技有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的体系科技分支门类众多,它们与新工业化生产的关系有远有近只有那些直接关涉形成新工业化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科技门类才是新工业化科技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新工业化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所需要的新科技体系,必须包含以下七个主要科技分支。
1、信息智能科技。信息科技在工业化高级阶段己作为支撑科技出现,从而实现了工业信息化。在新工业化中,信息科技进一步发展到智能化的更高水平从而成为微观化生产、深层循环式生产、太空化生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科技支撑从本质上讲新工业化生产是一种高度智能化生产,没有智能科技是不可想象的。智能科技包括作为硬件的智能机器研宄、作为软件的智能程序研宄以及信息通讯方式的研宄都需要有一个质的突破性发展才能真正支撑起新工化生产。
2、纳米科技。纳米科技本质上是微制造科技是从小分子、原子层次上操纵物质生产的科技。纳米科技既可以制造各种信息化智能化的微型机器又可以制造性能优异的新材料以进一步加工制造各种宏观新产品。由于纳米科技直接形成微观制造生产力,在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新工业化生产中,更是必不可少的科技支撑纳米科技及其产业化己经突破了工业化生产的范畴它不再停留在对天然化学物质(矿藏原料、能源)的采掘加工上而是在更深层次上实现了人工创造化学新物质,这是新工业化生产的根本标志。
3、生物科技。生物科技的发展很迅猛但生物科技从物质层次上讲可划归到纳米科技即微观生产科技因为现代生物科技主要也是从分子乃至原子层次入手进行研宄和生产的。这表明,人造生命和改造生命最终要从细胞层次、生物大分子层次走向小分子、原子乃至更深的物质层次这己经属于化学物质的改造与生产的层次,因而本质上属于新工业化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而不再属于工业生产力或农业生产力。同时这也表明新工业化生产必须仰仗生物科技传统的医药产业、食品产业等都需要生物科技去推动和深化使之升级为新工业化产业部门生物科技还可以催生出新的生物产业部门而不断扩大新工业化的范围和深度。
4、新能源科技。能源具有时代性,不同水平的文明形态、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使用的能源是不一样的。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主导能源是化学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最终出现了化学能源危机。新工业化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必定要开发新的主导能源即使化学能源不匮乏它也不会再以化学能源为主导能源^按照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不断深化的发展规律看新工业化的主导能源应是物理能源包括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等,但主要是核能和太阳能^新能源科技主要就是对核能、太阳能等物理能源的研发科技。
5新材料科技。工业化生产的劳动对象是自然矿藏即天然化学物质,新工业化生产的劳动对象深入到小分子、原子乃至亚原子层次但人类生活不可能直接依赖于这些微观小粒子,所以,新工业化生产必须把微观小粒子人工合成各种化学新材料,并进而加工制造成各种宏观生产生活用品。人工创造的各种新材料具有优异的新性能用它们加工制造的各种物品也会生成新的日益复杂的功能^新材料科技显然是极为重要的。在新工业化发展中,新材料科技将获得巨大的飞跃和发挥巨大的作用。
6、生态科技。生态科技不像上述科技分支那样专门化它主要是对各种科技的集成运用。新工业化生产所依赖的生态科技,主要是深层循环式生产所运用的各种科技。只有使物质生产资源在小分子、原子层次上循环利甩才会有效克服资源匮乏、废弃物污染环境等生态危机问题没有深层循环式生产就形不成完整的新工业化生产体系也不能克服生态危机所以,深层循环式生产科技是最重要的生态科技。其次还包括各种环保科技、生态建设科技而这些科技在本质上都是参与形成比工业化更深层次的新工业化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科技。
7、太空科技。微观生产科技、深层循环生产科
技,都是从物质个体角度来确定的人工化学生产科技,即从小分子、原子、亚原子层次入手的生产科技。若从物质群体角度看化学物质的群体是由亚原子、原子、分子物质组成的各种宏观天体如卫星、行星乃至恒星。新工业化作为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它必然把劳动对象从作为生物圈和高化学圈的地球拓展到更大的低化学物质群体即地球之外的天体上首先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再就是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包括更深的太空。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工业化生产是太空化生产,太空科技也就必然成为新工业化的科技支撑。信息智能科技、纳米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生态科技和太空科技它们自身又都是一个亚科技体系,拥有众多更小分支。这七大科技门类形成了统一的新工业化科技支撑体系。此外,还有许多科技门类与新工业化也有不可割裂的关系,但相对而言要间接和远一些可不列为新工业化科技支撑体系的主要分支。
(二)新工业化科技分支的相互关系
新工业化科技体系的七个主要科技分支具有不同的对象、内容和作甩在形成新工业化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中显示了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总的讲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共同支撑着新工业化生产。它们不是分散要素的机械组合而是有机统一的,从其绝对意义上讲是缺一不可的。但是这并不意味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
信息智能科技是新工业化生产的前提工业化是从机械化生产开始的信息化使工业化达到了顶峰,但仅凭信息化不可能使工业化生产转变为新工业化生产,原因在于信息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环节上而不是直接的物质作用和生产环节上然而,信息化及其高级形态的智能化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的控制与生产,这才使微观化生产和太空化生产这些非直接的人工生产活动成为可能所以信息智能科技不仅把工业化推进到了顶峰也为开拓新工业化提供了科技前提条件。
纳米科技生物科技是新工业化生产的主导。它们作为微制造科技在直接的物质作用和生产环节中发挥作甩把工业化的宏观生产推进到微观的小分子、原子层次从而形成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新工业化生产。纳米科技、生物科技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它们对于其他科技分支的高渗透作甩不论是信息智能科技还是新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生态科技、太空科技都广泛包含着纳米科技、生物科技等微制造科技的作用。
新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是新工业化生产的基础。不论信息智能科技还是纳米科技、生物科技,都离不开新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作为基^础它们还都要参与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而在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新能源新材料一方面是新工业化生产的对象另方面又是新工业化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
生态科技、太空科技是新工业化生产的方向。生态科技是一门集成科技,它要建立深层循环式生产体系各个科技分支都必须参与其中。要自觉地参与这种组合有意识地建构深层循环式生产,否贝|丄各个科技分支不会自动地生成深层循环式生产。然而只有建立起深层循环式生产体系人类才会跳出单向生产过程造成的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的生态危机。所以生态科技及其深层循环式生产体系体现着新工业化生产的方向。另外,太空科技及太空化生产生活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方向,各个科技分支都要参与太空科技的集成都要参与太空开发建设新工业化的太空社会。
新工业化科技体系各个科技分支的作用不同表明它们在新工业化生产中的作用实质上是相互补充的集成作用。只有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它们才能形成完整的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甩推动着新工业化不断向前发展。
三、中国新工业化科技体系发展的战略对策
目前,工业生产方式己陷于严重危机新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尤其是新工业化范畴的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人类文明的主流将在21世纪转向新工业文明。中国的发展必须走向新工业化必须争取在21世纪内基本实现新工业化。为了实现新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必须把大力推进新工业化科技的发展放在首位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以新科技革命来推动新产业革命,并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在这里我们就我国新工业化科技的发展提出如下九项初步对策建议
(一)21世纪科技发展的宏观展望与对策
在过去的20世纪里物理学是拉动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火车头尤其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创立刷新了整个科学技术的面目。此外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也很突出,尤其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结合从亚原子、原子、分子层次上深入揭示了物质结构以及生命的秘密。从总体上讲20世纪的科技推动工业化发展达到了顶峰,并开拓出新工业化的崭新路径。
在21世纪,物理学基础理论仍是科学的最前沿,尤其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研宄将会有关键性的突破,形成更深入更统一的新理论能够对能量、引力、时空、宇宙结构与演化等根本问题做出更深入更统一的揭示。这将使人类对物质的认识与改造进入更深的层次。但总的讲来,在21世纪的相当长时期里作为科技大厦基础的仍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将更深入地揭示物质在亚原子、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层次上的运动规律并把对这些规律的认识运用到技术上去形成一系列新工业化范畴的新技术把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完全推进到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以及人工创造生命的新时代形成深层循环与太空开发相统一的人工化学生产体系和经济体系。
所以,在21世纪里中国科技战略的总体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在基础研宄的层面上要广泛关注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应大力培养青年人才持久地进行物质结构和宇宙理论的研宄力争在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推进研宄中作出突破性贡献第二,在科学技术与产业化的层面上要大力推进新工业化科技体系的发展:(1)21世纪前20年重点开拓新工业化科技体系的关键领域并形成新科技产业在重点领域居于世界前列;2)2021年到2050年建立起完整的新工业化科技体系并大力推进新科技产业化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强国;3)21世纪后50年继续推进新工业化科技体系的发展关注新一轮科技革命,领导世界科技发展新潮流全面推进新工业化建设并基本实现新工业化。
(二)信息智能科技发展战略
信息科技在工业化后期获得飞速发展并形成了领头产业信息科技在新工业化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不论微观化生产还是太空化生产都不可能由人直接控制因此信息科技成为新工业化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必然会有更大发展。信息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是:(1)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形成智能科技的新阶段;(2)由于相关科技的发展信息的存储、传输、处理、显示技术将有巨大突破(3)数学、脑与认知科学的进展将可能引发计算机结构、网络通信模式以及信息表达与处理方式的新飞跃人机将实现直接耦合;(4)智能工具将向人的智能挑战在诸多生产生活领域代替人而发挥更能动的作甩社会活动高度智能工具化。
中国发展信息智能科技的战略措施是(1)在21世纪的宏观发展中应始终坚持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战略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广泛普及和不断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设高度智能化社会;(2)大力推进信息智能科技的研宄与开:发尤其要重视信息智能工具的硬件与软件的新突破要使我国的信息智能科技尽快居于世界前列;3)高度重视信息智能科技与其他科技分支的相互联系和集成作甩努力发挥信息智能科技在中国新工业化进程中的强大推动作用。
(三)纳米科技发展战略
从总体上看纳米科技正处于大突破时期在大规模产业化上还需一定时间。但是纳米科技的实质在于可以实现从原子、分子层次入手进行物质生产,这使它成为建构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生产方式的关键科技支撑因此,它的崛起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预计21世纪上半叶它将逐步成为主导性的科技力量。
我国发展纳米科技的战略措施是:(1)充分认识纳米科技的重要战略地位,准确定位纳米科技在新工业化科技体系中的主导作甩以纳米科技为核心展开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走纳米科技强国之5各;2)把发展纳米科技与建构人工化学生产方式和深层循环式生产体系统一起来努力实现从原子、分子层次上控制物质的组合与分解实现劳动对象的深层化、生产过程的循环化,拓展生产资源和克服环境污染以纳米科技大力推进新工业化(3)把纳米科技与信息智能科技相结合努力开拓信息化与微制造相结合、信息流与物质流相统一的新型社会交流模式努力实现以信息方式传输物质这个21世纪的最重要科技集成创新;(4)在推进纳米科技发展中,我们不要左顾右盼不要动摇要抓紧时机从现在开始就要把纳米科技作为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重点突破环节,争取在2020年前成为纳米科技强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奠定我国在新工业化进程中的能动局画(5)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如何抓住纳米科技革命及其引发的新产业革命这一环节因4此我们必须加大财力、人力投入以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合力全力推进纳米科技的发展。
(四)生物科技发展战略
生物科技的发展己成为人们充分关注的热点。生物科技的发展有两大趋势:(1)研宄层面的趋向从原子、分子层次揭示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运动并进而把握生命的秘密;(2)应用层面的趋向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医药事业、农业生产、生态保护,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化。这些趋势表明生物科技本质上也属于微观制造科技它也是从原子、分子层次上控制物质组合与分解的科技。在21世纪生物科技在纳米科技、信息智能科技等科技的帮助下,将实现人造生命的理想。这也是新工业化物质生产的重要特征之一。
我国在生物科技发展中的战略措施是:(1)认清生物科技发展的实质与方向争取在最终实现人造生命的目标中做出较大贡献;2)推动生物科技产业化,尤其在食品、医药、环保产业中要大力发挥生物科技的作甩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3)同时要认识到生物科技在产业化和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局限性,它自身不可能形成一场产业革命它将与纳米科技等一起发挥作用,实现从原子、分子层次入手进行的化学物质和生命物质的人工创造与生产,所以应把生物科技与纳米科技密切结合起来共同推向产业化。
(五)新能源科技发展战略
目前,人类仍处于矿物能源为主导的时代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学能源它们有两大缺陷一是储量有限不可再生,二是污染环境。21世纪的能源大趋势是:(1)化学能源逐步失去主导地位(2)在化学能源失去主导地位之后有一个过渡阶段能源出现多元化状态煤、石油、天然气、氢气、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处于齐头并进状态(3)最终物理能源将占居主导地位主要是核能和太阳能最佳的核能利用不是核裂变能而是核聚变能更有可能的是清洁、高效的D—3He受控热核聚变能21世纪人类将建成月球能源基地,以月球的太阳能发电和D-3He热核聚变发电来满足地球社会的能源需要。这将是新工业化能源科技及其产业化的最理想目标。
中国的新能源科技战略应该是:(1)努力探索能源多元化开发煤的清洁利用技术和氢气燃料技术大力提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率;2)充分认识开发太阳能、核能在提高文明水平实现新工业化中的重要作甩积极提高太阳能、核能利用技术和利用率使其逐步成为主导能源决不可停留在化学能源为主导的水平上(3)要重视月球能源开:发要充分认识在月球上建立新能源基地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中国21世纪的新能源最高战略目标也是建立月球能源基地这事关中国的新工业化进程与国际地位。
(六)新材料科技发展战略
材料属于劳动对象不同水平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面对的劳动对象或材料是不相同的。新工业化的新材料首先是指原材料它是比工业化生产更深层次的物质对象对新工业化生产而言原子和分子层次的物质成为生产原材料,因而各种废弃物质也都可从原子或分子层次上作为原材料而进入再生产。其次新工业化生产的新材料还包括各种人工生产的多级新材料,这些新材料不是大自然形成的甚至是大自然永远都不可能形成的新材料它们经由人工设计而被生产出来这些新材料种类很多,具有优异或特殊的性能能够进一步加工制造成功能复杂的生产生活用品。不论是更深层次的物质对象还是人工生产的新材料,都离不开新的工艺和技术它们都属新材料科技的产物。从新材料科技的发展趋势看原材料深层化、人工材料多级合成化以及材料使用循环化是三个主要趋势它们都体现了材料科技的新水平。
我国的新材料科技发展应本着以下原则进行:
(1)资源深层循环利甩这需要能够研发从原子、分子层次上循环利用资源的新工艺新技术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满足社会对资源的需要;(2)深层加工合成新材料尤其要重视大力发展纳米材料科技以拉动整个新材料科技的发展不断开发生产出性會巨优异和特殊的多种多样的新材料;3)对传统材料的再开:发使其在性能上获得重大突破。
(七)生态科技发展战略
从根本上讲生态科技不应是一种被动的专门用于治理各种环境污染的科技它是一种积极的生产模式生态效益是其必然的结果。这种生产模式就是新工业化的深层循环式生产体系和循环经济体系而深层循环式生产中运用的各种科技都是具有生态效益的科技其顶端表现应是能把一切废弃物质都可作为资源投入再生产的各种科技。中国的生态科技发展战略措施是:(1)要努力发展循环生产和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把各种废弃物质纳入再生产;
(2)要大力发展生态建设科技,把自然环境保护和建设好;3)也要积极发展预防、降低和治理污染的科技在未建立起完整的循环生产和循环经济体系之前对各种污染的积极预防和治理是必不可少的。
(y八)太空科技发展战略
在新工业化时代太空将成为人类展开活动乃至生产的场所。太空科技的大趋势是:(1)近地空间的开发各种人造卫星的研制、发射与使用;2)空间站的建立主要用于太空观测、载人航天研究(3)深空探测如火星探测;4)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甩这将成为继探测之后的一个新动向人们己开始追问“花那么多钱上月亮干什么?上火星干什么f这表明人们对太空的研宄己转向实用性思考。
我国的太空科技发展战略措施是:(1)把太空科技置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把努力建设太空社会作为新工业化进程的突出战略目标建设最先进的太空开发强国;(2)以太空探测、太空开发为轴心展开太空科技活动尤其要重视月球能源基地的探测与建设,这是21世纪太空开发最具实用价值的目木示也最能促进太空科技的全面发展,接下来应是月球和火星的生态化改造;(3)太空开发应以高度智能化活动为主要方式即以运用太空机器人、远程遥控活动为主实现全自动化的自组织、自进化式生产,高智能化机器应在太空开发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4)积极倡导国际合作倡导太空开发中的全球人类共享、共有,反对太空开发中的狭隘国家化和军事化等反文明倾向。
(九)保障和促进新工业化科技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1、加强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巩固政风建设年成果,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深入开展“迎奥运、树新风、争做先进公务员”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促进公务员道德建设。加强督查考核,完善考核体系和考核手段,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能力水平。
2、严格落实公务员管理制度。落实公务员录用、调任、考核、任免、奖励和申诉控告等实施办法。坚持公务员录用凡进必考制度,完善公务员录用考试办法,加强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培训工作,完善表彰奖励机制,规范表彰奖励项目,发挥表彰奖励对于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的作用。
3、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强化公务员管理政策法规培训工作,确保公务员法配套法规落到实处。继续实施公务员“英语人才库”培训计划;继续开展公务员公共行政管理(MPA)核心课程培训,力争年底前完成95%的培训任务,采取多种方式,抓好公务员初任、任职、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培训,突出提高理论素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训。
二、加强工资规范管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4、切实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严格执行公务员工资管理制度,严格工作程序,严肃工资纪律,切实加强工资监督管理,确保分配秩序有序。加强工资政策培训,建立规范工资收入报告制度。开展工资水平调查,落实国家关于级别与待遇挂钩的政策,落实国家有关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和干部工资套改政策。
5、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和做好事业单位核定绩效工资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规范工资管理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落实岗位工资调整工作。认真做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核定与调整工作。
6、落实离退休政策及休假政策。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休假政策。认真开展提高退休费计发比例和延长退休年龄审批工作。
三、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7、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根据北京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逐步实现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做好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的政策解答和疑难问题的处理。
8、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按照北京市统一部署,巩固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成果,指导事业单位解决好聘用合同续聘、解聘等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9、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按照北京市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指导各单位人事干部掌握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转变思想观念。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年申报职称工作,并按时完成*年职称备案工作。指导区教委完成*年中学高级教师系列的评审及检查验收工作。根据北京市高等职业学院、成人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有关精神,做好我区高校教师的聘任工作。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0、加强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选拔和表彰奖励工作。根据《*区杰出人才奖评选工作实施细则》,组织实施*区杰出人才的评选表彰工作。做好“首都杰出人才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候选人的推荐,进一步扩大选拔范围,创新培养方式,为各类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11、加强区域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内人才市场及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核审批工作程序,定期开展走访和自查,保障区域人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推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金融人才开发服务中心的作用,制定有效措施,完善人才服务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1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开展专家慰问活动。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促进金融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意见》及《*区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科技园产业发展规定》,为入驻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德胜科技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发挥人才引进、工作居住证政策的导向作用,满足区属、区域企业对高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五、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安置工作,确保计划落实
13、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严格计划调控,合理引进紧缺急需专业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按照市人事局的统一部署,做好应届毕业生双向选择招聘月等活动,积极开发和挖掘岗位,努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14、认真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计划。按照市安置领导小组的要求,克服困难,挖掘潜力,做好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落实完成年度安置任务。加强自主择业相关问题研究,做好自主择业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做好企业转业干部解困和维稳工作方式,全力保证北京奥运会良好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持我区安置工作稳妥有序的局面。
六、加强人事干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能力素质
优化人力资源发挥群体效能
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慧和创新在知识经济中显现出巨大的价值,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基本源泉。我们把培育和开发审计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要务,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我们打破行政机关吃大锅饭的局面,建立了一整套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一是以“四三二一”育人创业工程和以塑造“八型”干部为代表的先进管理机制的确立,特别是将“八型”实行量化目标考核兑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大力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发挥各个层次人员的长处和优势,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人人争先、共同创新的工作局面。
多形式培养复合型审计干部队伍。一手抓自编自演,每年安排15天时间,专门开展审计业务整训;一手抓外出学习、观摩、考察。目前,干部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全天候”的审计干部日益增多。在全市范围开展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环保资金审计、城建资金审计以及“三农”资金审计,都是采取混合编组形式,充分发挥了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有24人次因工作出色受到市级以上各类表彰。
相互联动,统筹安排审计力量。打破各部门专业分工界限,采取大兵团作战、左右联动、上下联动、交叉审计、换防监督,使审计成本大幅度降低,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在对市直79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财务专项检查中,我局抽调精兵强将45人组织11个审计组,查处各种违纪违规资金8920万元,为市政府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决策参考。
优化环境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审计事业要发展,除了依靠自身艰苦不懈努力外,重要的是要紧紧依靠上级审计机关、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依靠各部门的支持和理解,依靠老百姓的拥护和认可。否则,审计工作将寸步难行。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坚持以有为博有位,赢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紧贴政府中心工作,抓住重点、热点问题进行审计。如针对我们查出的预算外资金有关违规问题,市政府出台了六条措施严加管理。在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共同配合下,终于把市直2.2亿元预算外资金收入财政专户。
工作上,市领导积极支持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权,多次将审计部门上报的信息、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批转给有关部门整改落实;在人员编制上,为审计局特批增加科级机构17个、人员编制40个;经费上,所需经费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第二,坚持公正执法,赢得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在审计工作中,注重发挥“审、帮、促”的作用。去年我局受市政府委派,对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暴露了该单位管理松懈、财经法纪淡薄、经营效益低下等问题。该单位认真采纳审计建议,通过半年多的全面整改,实现了内部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经济效益三个显著提高。
第三,坚持审计为民,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我们注重抓好农业资金和养老、失业保险等专项资金的审计,促进各项优惠政策和援助资金的落实,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在去年财政扶贫资金审计中,我们历时两个月,行程1300公里,审计资金总量2亿多元,督促归位欠拨、占压资金2100万元。在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的审计中,查出有问题资金279.18万元。市领导对上报的审计情况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审计成果。
整合业务资源探索科学管理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审计对象涉及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审计内容由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两个并重;业务工作已基本形成财政资金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加经济责任审计的格局。为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我们努力探索科学的审计业务管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科学划分审计业务领域。对审计业务领域进行重新划分,积极推行了“一主两翼”,即: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体,以专项资金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两翼。抓住预算执行审计龙头,将其与部门财务收支审计、财政体制改革新情况审计等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促进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治腐败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规范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把扶贫、救灾、农业、社保等专项资金审计作为贫困山区审计工作特色项目,促进山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近年审计的268个项目中,查出违规资金6.5亿元,查出“小金库”40多个。
全程控制审计质量。一是建立质量三评制度。审计前期,评审审计方案,方案评审过关,才能实施审计;审计中期,评估审计成果质量,实行审计质量“回头看”和审计质量终身负责制,控制审计风险;审计后期,评选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标准突出审计效果、突出审计深度、突出审计方法创新。二是完善执法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审计执法责任制》、《审计执法公示制》、《审计执法督察制》,坚持四级复核,防止出现“人情”审计。审计决定落实率达到100%,没有发生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错案。近年我们先后有17个项目荣获全省优秀项目奖,创出了在全国打得响的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农业扶贫资金审计三大业务品牌。
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审计成果
一是建立信息管理机制。对每个科室、每个人,实行动态的量化管理,纳入目标考核,奖惩兑现,提高信息工作质量。我们向市委市政府、上级审计机关提交的重要情况和信息,80%进入了领导决策圈。根据审计建议,市政府专门出台了《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招标组织与实施办法》,并召开全市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招标会。
高新园区面积153平方公里,辖区人口约20万人,拥有企业4700余家、动漫游和EDA等公共技术平台4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大学科技园4个,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科研基地12个、各类研发机构110个、国家863项目46项、授权专利3600件。
近年来,高新园区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软件和服务外包、网络、动漫、工业设计、教育培训、总部经济等)和高端制造业(电子视听、光电子、先进装备制造等)两个高端产业,全区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增长速度持续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总体发展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各高新区领先地位。特别是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获得了国家授予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所有荣誉,拥有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近800家、专业人才8万人,世界500强企业70家,全市千人以上的软件企业、中国出口前三名的软件企业、通过CMM5级和CMMI5级认证的软件企业均在高新区。2010年高新区软件和服务外包实现收入506亿元,增长50.1%;出口创汇16.88亿美元,增长50.7%。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亿元,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352.6亿元,增长7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1.02亿元,增长35.4%;实际利用外资15.02亿美元,增长47.25%;内资到位90.5亿元,增长5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620元,增长19%。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认真惯彻区教育局“培名师、育优生、出高质、创名校”十二字工程,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以“创先进推动教育改革,争先进提升教育质量”为主题,深化“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推行“35+10”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少讲多学”的课堂、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有效练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课堂观察”互惠互赢、开发和使用“学案”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双语”拓展活动,开展“我与我的书”阅读年活动等。形成“人人议质量,人人重质量,人人想质量,人人有质量”的工作氛围。加强素质教育,推进精细化管理,全面完成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目标,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教育教学工作目标。
1.七、八、九年级巩固率为99%。
2.教师继续教育、各类培训合格率100%。
3.体育达标率为100%,特长生参赛获奖居区前列,上机率为100%。
4.教师全期全勤率95%。
5.图书、器材使用率为100%,完好率为96%
6.教学事故发生为零。
7.各年级全面完成区教育局下达的“三项目标”。九年级完成继续升学目标100%”。()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学常规、科学规范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深入开展课堂效率大讨论,优化课堂学习过程,以学案为基础、学生自学、合作探讨、教师点拨,切实做到精讲精练、当堂练习、节节反馈、人人过关,通过错题档案、作业展评、复印式训练、每周一测,切实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用导学案指导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一主多辅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变讲堂为学堂,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调动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体现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让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人人即当学生又当老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又是生成知识和问题的开发者,教室是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教师既是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学习的参与者。()
3.加强校本研究,引领教师发展。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主动性和职能作用,教研组长要理清教研组的工作思路,并将集体备课、学案导学、课堂观察、看课、议课、同课异构、少讲多学、教学叙事等多项活动的开展与研究落到实处并取得成效。借助我校教师博客群这一平台开展教学研究,互动、交流,撰写教学叙事、管理叙事,促进老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与总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大力倡导教研组长及科任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手记,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发展。()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开展好课堂大比武活动,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构建以“两语拓展活动”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英语学科的兴趣,将“双语”拓展活动向纵深推进。坚持学情调研反馈制度,通过课堂反馈本、家长—学生—教师联系本、导师记载本、召开学生座谈会、师生间“三三两两”的谈心活动、学生评教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反馈情况做到及时落实。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让每一个学生从书中吮吸知识营养,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阅览室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强化体卫艺教育。开展学生每天锻练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班班天天有歌声”为主题的体艺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努力营造师生共同读书的氛围,创建书香校园。深入开展和推进成功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成功,创建成功和谐的班集体。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号召,扎扎实实开展家访工作,大力抓好防流控辍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巩固率,巩固普九成果。(、)
5.精细化的管理,提高教学效益。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的常规管理,建立对教师的科学评价机制,和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加大对学生学习环节的管理。每节课学生有学案、有预习本、有改错本和难题本、知识积累本。宣传、制定、推行、监管、考核教师业效工资的科学合理的发放,来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和谐的合作竞争环境。(、)
6.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和小组评价。根据平时各学习小组课堂参与学习的表现及期中、期末考试小组各科的平均成绩,每班在期中、期末评出两个优秀学习小组,在优秀小组中评出共评出4-6名优秀学员,3名进步最大的学生。(、)
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教师专业化发展。全校开展“我与我的书”阅读年和征文评奖活动,通过阅读让校园内逐渐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培养探求知识、崇尚科学的精神,不断拓宽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其职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水平。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每学年对教师的培训进行总结,依据区继教中心的计划安排、组织、布置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工作,认真做好教师各项培训的安排、教师专业化报告册定时在博客中更新、学分登记造册等工作,认真落实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和双学习计划。()
8.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将教科研转化为生产力。开展问题即课题的研究、小班化教学的试点研究、减负增效的研究、高效课堂的研究等,进一步丰富、发展、提炼“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文化内涵。()
9.加强对学生档案信息现代化管理,抓好防流控辍工作,确保学生继续升学目标的完成。认真执行区教委中教科关于学籍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学生学籍电子档案,进一步完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档案建设。依据学校学籍管理办法,严格学籍管理,对借读、转学、病休和复学的学生要严格审批程序,对借读、转学的学生要经校长审批,教导处登记,才能接收,任何人不得善自做主,以个人的行为接受外校学生。落实学生数周报制度,不让一个学生流失,认真抓好九年级学生升学工作,立争每个学生都能进入高一级的学校继续学习。()
四、教学工作安排:
八月份:
1.毕业年级继续升学工作。
2.教师新课程培训。
4.教师职务培训。
5.备课组长、班主任培训。
6.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7.全体教师会及集训工作。
8.各年级教师的聘任工作
9.按课程计划,编排课程总表
10.编写、修订《教学常规汇编》。
九月份:
1.组织学生报名注册及学生寒假作业的检查、测试、评比、反馈、展评。
2.举办好隆重、简朴的开学典礼,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好以总结暑期活动成果、讨论新学年新学期新打算为主要内容的班级集体活动。
3.摸清学生入学情况,响应“千名教师进万家,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号召,扎扎实实开展家访工作。
4.新教师的汇报课及师徒合同的签定。
5.召开教研组长会,科任教师、教研组、科研组,分别制定本学期各项工作计划。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研组工作指南。
6.功能室检查上报添置物品。
7.开学初提前备课教学常规的抽查及毕业年级暑期补课备课、作业的检查。
8.制定培补计划并初步确定各班培补对象。
9.各科任教师拟定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学习计划及校本培训计划。
10.制定新的教师教学计划表及教学常规检查记录表。
11.制定五里界中学教研活动评课记录、“说—授—评”活动课堂教学评价表、教研活动评课记录。
12.召开学生座谈会。
十月份:
1.各教研组组织优质课的评选活动。
2.开展“阳光1小时体育运动”为主题的群体性活动
3.开展“教学质量管理活动月”活动。
4.开展实践“一主多辅,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小结。
5.教学常规月查。
6.组织各年级月考及质量分析。
7.筹备秋季田径运动会及成立兴趣小组。
十一月份:
1.召开秋季田径运动会。
2.期中复习、考试及分析。
3.全体学生体检和防疫。
4.七年级明确培补对象、全面制定培补计划。
5.科研组、教研组活动工作小结。
6.清点各年级各班人数。
十二月份:1.教学质量管理活动月活动小结。
2.各教研组对在学生中开展的各项活动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小结。
3.月常规检查。
4.各年级月考及质量分析。
元月份:
1.各备课组制定期终复习计划。
2.教、科研组全期工作总结及论文的交流。
3.教研组交流、总结本学期教研工作及教科研成果,并依据学校制定的标准评选先进教研组。
4.评教评学活动
5.期末考试与分析。
6.全期常规工作检查、评选与专题小结。
一、加强科技工作领导,增强科学技术意识
1、加强科技领导,完善考核体制。围绕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把科技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上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召开科技工作会议,把目标逐个分解到相关站办、企业及各行政村,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确保完成各项目标。
2、抓好科技宣传,提高公众科技素养。围绕科学发展观,抓好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和科技扶贫等活动。开展好领导联系科技型企业制度,宣传科技政策,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实施自主创新。加强对科技宣传,积极提高公众科技文化素养,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
二、抓好科技招商工作,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1、重点抓好科技项目招商工作。一个乡镇的科技发展水平主要是由科技型企业的多少所决定。结合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工作,制定并实施科技项目的优惠政策,引进有一定科技含量、具有科技发展潜力的项目投资,逐步改变我镇没有科技型企业、研发能力薄弱的窘状,为*科技工作发展打下基础。
2、加强科技投入,增强科研能力。积极贯彻落实科技政策,推动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采取新工艺、购买新设备、引进新人才,研制新产品,实现新管理,产生新效益。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镇财政把科技投入纳入预算范围,提取财政年度支出的3.5%用于科技三项经费,用于新产品的研制、引进及推广。
3、抓好科技型企业的培育。重点抓好1家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实施信息化管理,建立1家企业科技研发中心。
三、积极落实科技计划,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1、实施和申报科技计划。抓好“科教兴业规划”,力争申报市县科技项目2项,省级新产品2项,申请专利技术5项,申请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2个。加强企业标准质量体系管理,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企业2个。全年新产品产值率达10%。
2、加强农业科技,伸进农业增产增效。依托农科站、成校及农业协会及农业科技示范试验基地,加强横向技术协作,实施农业丰收计划及金桥工程,引进新品种2个,推广农业新技术应用2-3项,促进农业经济新发展。
3、加强科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横向联合,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不断提高新产品开发的能力。
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1、完善企业及村科技联络队伍建设。加强对科技联络员的业务及政策辅导,发挥科技队伍的作用,主动为企业及农业科技工作提供优良服务,申报好有关项目。
张歆然,广元南鹰小学4.5班
晚上,我给妈妈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课。妈妈听了若有所思,说道,你们现在生活在这个年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妈妈小时候,只吃过一种叫“冰糕”的饮品,那时根本没有“冰淇林”这个说法,而且那时的冰糕每个卖五分钱,而现在“冰淇淋”遍布大街小巷,什么草莓味呀,牛奶味呀,香芋味呀……各种口味,各种样式,各种风格应有尽有。
妈妈又说,以前,每到过年过节过生日才能吃上一顿简单的”大餐“,现在你们这一代人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什么德克士呀,肯德基呀,麦当劳呀……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接着,妈妈又说,妈妈小时候的课外读物只有一本“红领巾”杂志,而现在各种童话,各种优秀作文,各种课辅书……琳琅满目,不仅仅能在书店里随意买到,而且如果遇到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上网查询资料呢!
最后妈妈说道,你们现在生活的这种个时代是多么幸福啊!科学技术是多么发达啊!科技发展的速度又是多么的日新月异啊……!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水务系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踊跃献策,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通过对水务管理体制、机制层面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我们更加认清了当前水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下一步发展目标的实现更加充满了信心。
(一)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的水情比较特殊,水资源的先天不足,决定了我们在治水实践中,将不断遇到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深化对水务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推动水务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做到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把握基本水情,理清科学发展思路。要深刻认识所面临的水资源形势,在治水实践中落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并重等理念,走科技引领型、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二是必须正视现有差距,破除观念阻碍。用更加开放的眼光审视自己,破除视野不宽、思维狭窄、站位不高、前瞻性和战略性不强等观念和行为阻碍,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治水经验,全面谋划发展策略和举措,调整发展思路和目标。三是必须进一步加快水务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快各项水务工程建设,确保完成投资建设任务。四是必须重视改善民生和发展民生。高度重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及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务改革发展的成果。五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加强水务自身建设。加强政策研究,强化管理职能,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行业监管,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能力和作风建设,适应现代水务的发展要求。
(二)重点破解影响城市发展和民生福祉的五大水问题。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水的问题政府揪心、市民关心。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防灾减灾体系脆弱的问题。主要是特区外排水系统和防洪设施建设滞后,标准偏低,内涝问题突出;部分开发建设项目不注重落实防洪防风措施;危险边坡量大面广,隐患很多;特区外不少河流的支流被侵占、覆盖,排洪通道不畅。其次是制约城市发展的水资源瓶颈问题。体现在城市供水还存在季节性、区域性的不平衡,威胁供水安全的因素依然较多,全市水资源储备量仅能满足20天左右的应急供水需要,水资源需求呈增长趋势,2010年后的用水缺口尚未落实好解决出路。第三是水污染治理的老大难问题。表现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任务艰巨,许多河道亟待综合治理,水污染减排压力巨大,水污染负荷远远超出环境承载力,现状污水处理能力、污水管网和污泥处理能力仍存在很大缺口。第四是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滞后的问题。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尚未纳入水资源配置体系,特别是中水利用、污水回用指标与国家、省下达的目标差距较大,循环用水的效率较低,相关的法规建设基本空白。第五是水务社会管理相对较弱的问题。切合*实际的涉水管理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比较缺乏,行业监管调控能力相对薄弱,水务特许经营监管体系存在漏洞,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三)争取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水务法规建设要有突破。要尽快完成*经济特区水资源管理条例、供水用水条例的修订工作,加快再生水利用条例的调研起草,完善水务法规体系,改变“一市两法”的现状,创造依法治水的良好环境。二是行业监管要有突破。要积极探索供、排水行业的规范化监管模式和措施,切实加强行业建设和服务质量考核,使监管工作实现由点到面、由形式到实质、由定性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转变,着重提高服务满意率,让广大市民直接感受到监管方式创新带来的好处。三是标准化管理要有突破。要结合实际,加大标准化管理的研究力度,分专业建立以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为核心的标准体系,使工作流程、内控机制、工程质量等全部实现标准化,彻底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四是中水利用、污水回用工作要有突破。推进水循环利用规划和工程建设,推动出台中水利用和污水资源化价格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尽快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利用指标,开辟城市第二水源。五是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要有突破。要把在建工程项目质量安全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特别要使设计、监理、施工、业主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负责,始终坚持质量第一。
2009年水务工作的重点
2009年是“*”规划的第四个年头,市政府计划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水务工程投资是全市拉动内需、保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不能圆满完成任务,对于实现水务规划目标至关重要。根据水务“*”规划中期评估结论和我局的项目推进计划,今明两年,我局须完成70亿元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任务,今年要确保完成22亿,力争30个亿,任务十分繁重。在多重外在因素的影响下,项目推进必然十分艰难。因此,今年我们仍然要围绕建设和管理两条主线,举全系统之力,攻坚克难。经局班子研究,我们将2009年定为“管理深化年”和“项目攻坚年”。各部门各单位要牢牢抓住重点,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2009年全市水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完成水务工程政府投资年度计划;水务管理、技术标准基本建立健全,社会服务规范到位;原水供应能力达到18.87亿立方米;新增制配水能力25万吨/天,达到695万吨/天;万元GDP水耗下降5%,降到23立方米以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1万吨/天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78%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下降6平方公里。
2009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全国水资源综合管理试点城市建设。
建立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工程,实现水资源从源头到循环利用的全过程控制;加快建设境外引水、本地调蓄的干支线工程和大水缸,加快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强化供水水质管理,推进28家村级小水厂整合和特区外供水管网改造,深化供水特许经营和二次供水管理;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理顺节水工作机制,发挥好督促员、协调员、裁判员的作用,着力提高节水型企业的创建面和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力争年内各项创建指标基本达标,为明年通过验收做好准备;建设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小型水库管理等六大示范工程,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保护与循环利用,强化水资源公共服务。
(二)全面加强防灾减灾综合体系建设。
完善预警机制:借鉴国内外防灾减灾新经验、新技术、新手段,创新防灾减灾思路,做好工作预案和信息预警两篇文章,进一步完善各级各部门的三防预案,提高预案等级编制标准,确保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组织预案演练,加强动态管理,做好应急抢险准备工作。强化工程措施:全面修复水毁工程,加快低洼区域排涝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三防物资仓库;特区内福田河、新洲河、大沙河、布吉河等重点河道的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水库排洪河全面完成综合治理;特区外四大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前期工作,确定干支流治理计划,宝安区及光明新区的重点排涝工程全面开工。强化非工程措施:出台加强全市三防工作的意见,完善防汛信息化系统,建立科学高效、便捷实用的三防指挥决策信息体系,实现水、雨、风情的自动化采集,重要水库和防汛设施实时监控;推动成立流域管理机构,建立跨市联合治河机制。做好全市水源联合优化调度,确保枯水年非汛期的供水安全,提高抗旱能力。
(三)强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
加快项目建设:实行水污染从源头到末端的系统化治理,按照“储备项目抓前期、续建工程抓进度、新建工程抓启动”的要求,完成58项重点治污工程年度建设目标,继续发挥市水办的督办协调作用,坚持“一月一报”,确保2010年前污水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化排水管理:推动排水监管体制建设,理顺市与区、政府与企业、水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排水管理事权,完善管理规章,加强档案管理,充分运用排水设施在线监测手段,强化污水处理的日常监管,开展光明新区排水管理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清源行动:进一步加大违章排水户的执法整改力度,力争创建680个排水达标小区。加强水环境保护: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监督,重点整治违法弃土点;继续清拆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基本建成隔离围网工程;争取15座水库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尽快开工;完善主要供水水库流域的污染防御体系,落实支流治理和前置库防污措施。
(四)加强水务行政执法能力建设。
水务局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执法的过程就是一个管理的过程。水政执法工作贯穿于水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是水务管理的集中体现。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市、区、街三级水政执法网络体系,以及相应的工作机制,落实水政执法机构、人员、经费及相应的执法装备,借鉴城管、交警、文化等部门的执法模式,下移执法重心,扩大执法覆盖面,做到执法程序化、专业化与规范化的统一;要严格执法,铁面执法,铁腕执法,避免简单执法、机械执法,该曝光的要曝光,该处罚的要处罚,不能以改代罚,形成属地管理、全市参与、部门联动的水政执法机制。通过强化日常管理、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水务行政执法能力。
(五)全力抓好水务安全生产。
要深入持久地排查整改水务安全隐患,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干部、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形成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抓安全生产的格局。要切实加强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完善大坝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系统,推进第一批42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第二批9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前期工作。要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认真抓好施工现场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无事故。要继续关注水事反恐工作,特别是水资源和供水安全方面,要突出重点目标,加大安保力度,做好应急准备,提高处置能力,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工作实效。
(六)加快水务科技信息化建设。
加强对重大水务科技问题的研究,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积极推广转化和应用科研成果,用现代治水理念和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务,建设与*现代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数字水务”,完善三防基础数据库、城市供水、水质管理、水土保持、行政许可审批、电子行政监察等系统,搭建政府与企业、市民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为群众提供水务“一条龙”优质服务,以水务信息化带动水务现代化,不断提升水务科技对水务事业发展的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