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主任履职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以下简称“中心医院”)地处上海繁华地段,毗邻外滩、南京路等中外游客较多的景点。该院对近3年来行政总值班的实际工作进行统计分析,积累了相关经验,为进一步健全总值班管理建设提供了依据。
总值班经验分析
中心医院实行每日总值班制,使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临床,了解实际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增加了与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交流,更使管理者积累了经验,锻炼了协调管理全院的能力。医院的总值班排班由院办负责,每季度1次,通过微信群发放给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共计32人,由院领导、职能科主任及部分临床科主任组成,每班2人,排班遵循行政临床互搭的原则,在非工作时间,协调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院领导值班,并根据聘任情况及时更新值班名单。
总值班要求准时到岗,严禁脱岗,在岗时保持电话畅通,离开值班室需向总机报告去向,值班期间巡视全院,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秩序井然。总值班的记录要求客观、完整,由院办专人负责管理汇总,并将总值班遗留问题及时交到相应部门继续处理,每周晨会,由院办向院领导和各职能科主任汇报总值班交班情况,此外总值班调班需向院办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方可执行。
将2013-2015年医院行政总值班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总值班共计协调处理各类事务601件,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医疗事件140件,占23.3%,各类突发事件108件,占18.0%,设施设备故障107件,占17.8%;人员、设备、药品、床位调配97件,占16.1%,各类急诊签单93件,占15.5%(表1)。
行政总值班是各职能科室职责的集中体现,按照“临床围着患者转,行政后勤围着临床转”的服务宗旨,在非工作日主要通过现场处理、综合协调等方式来解决医疗、行政和后勤的各类突发事件。
从数据可知,总值班处理的各类事件多是突发、棘手,需马上处理的急切事件,容不得耽搁。包括组织协调院内外会诊、危重患者抢救,医疗纠纷的局面控制,批量伤员救治的指挥协调,救治过程中人员、药品、设备、床位的调配,以及与诊疗无关的醉酒闹事、停车、家属纠纷等。这就要求总值班人员对医院的各项流程熟悉,还必须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处理事件的方法,才能在急、危局面下保持冷静、理性,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应对工作能力是与不断的学习培训和实践积累分不开的。设施设备故障率较高,占17.8%,这与医院面临拆并,医疗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有关,此外各类急诊签单占15.5%,按照急危重症患者先救治、后付费的原则,以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在2014年12月31日外滩踩踏事件应急救治中,中心医院作为距离事发地最近的一家综合性医院,总值班当晚接到救治命令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调配医院应急医疗力量,迅速有效地开展了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在短时间里及时稳妥地处置了19名死伤者。这次事件中,医院总值班快速有效应对,有条不紊地处置,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
总值班人员要求
行政总值班作为医院对内对外管理的桥梁和纽带,其特定的角色和位置,使得总值班人员的言行彰显着医院管理层的理念,其态度和能力也体现着医院的整体形象,因此应不断强化总值班制度,优化总值班工作规范,提高值班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保障医疗安全和医院的生产安全,确保医院的诊疗行为有序开展。
首先,在总值班“软件”要求方面,行政总值班人员背景不同,所从事岗位不同,对全院工作了解亦不同,往往对医疗流程不熟悉,不能正确处置,影响工作效果,需要从制度建设、人员培训方面,提升总值班效能。制定总值班工作手册,定期开展总值班培训活动,组织学习相关工作制度、应急处置流程,开展案例点评,促进复杂的总值班工作有章可循;在值班人员选择上,不仅要根据入职年限及工作年龄,还应综合考虑行政、临床工作基础、值班工作经验,遵循老少搭配、行政临床搭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原则;完善考评工作,将值班人员的工作效能与个人年度考核、职称或职务评定等相结合,促进总值班人员更好地履职,保质保量地完成总值班工作。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控制
通过全程、全员、全面的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各项工作达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提升医院工作质量及效率。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及考核组织
1.1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有效运转成立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副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质控办、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及医技科室负责人、临床大科主任及护士长等组成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增补和修改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相关制度、职责规范等,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职能部门、后勤保障等工作实行全面质量控制。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不良事件、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
1.2医疗质7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等管理组织切实履行其相关职责,每季度召开会议,并落实会议精神。
1.3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负责对各职能部门工作质量的监督考核工作,各职能部门负责对本条块全院各科室工作质量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各项工作质量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考核。从而形成医院质控办、各职能部门、科室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2各职能部门督查本条块工作的落实
2.1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2医务科、护理部重点对关键性的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3医务科完善并落实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措施,严格实施监管并规范相关记录。
2.4医务科督查医技科室完善标本签收、查对、临床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讨论、危急值报告等制度的执行。完善影像、病理、药事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并实施。
2.5医院感染科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2.6临床药事科加强临床药事管理,强化合理用药,进一步深化开展抗菌素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药事管理指标达到规定要求。
2.7科教科对人才培养、业务培训、科研教学、重点学科建设对工作的监督管理。
2.8质控办每月组织住院病人、门诊病人满意度调查一次,每季度召开综合科、精神科病员家属座谈会各一次。
3加强质量和安全的教育培训,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
3.1严格执业资格准入制度,按照相关规定的依法执业。
3.2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和教育:凡新进人员两月内完成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经考核合格上岗,以考促训,效果明显[3]。
3.3全年举行四次全员质量管理讲座,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3.4全年举行两次全员卫生法律法规的培训,重点是新颁布的卫生法律法规。
3.5各职能部门每月一次组织各类医务人员进行本专业《临床诊断指南》相关技术操作规程或规范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达标。
3.6各科室每周举行五次科务活动,科务活动内容包括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质控小组活动、科务会议等,每次40-60分钟,并记录备查。
4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4.1分级管理及考核
4.1.1质控办每月一次定期和两次不定期检查考核各职能部门履职及工作实效等情况,每月组织职能部门召开一次质控工作会议,每季度组织一次多部门联合检查,对医疗、护理、医技、药事管理、病案、医院感染管理、教学科研、医德医风等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每月对各项工作质量进行汇总、分析,形成质控信息通报在医院局网公示[1]。
4.1.2职能部门分条块定期(每月两次)或不定期(每月两次)到科室进行相关工作质量检查考核,重点检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13项核心制度、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教学科研、医德医风等,并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4.2健全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4.2.1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按时向信息科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质量指标报表。
4.2.2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院感科、设备科、科教科、药事管理等职能部门每月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质量考核反馈整改表,各科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职能部门复查整改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定期在科主任、护士长会上通报。
4.2.3质控办将平时抽查存在的问题、满意度调查和每季度多部门联合检查考核结果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反馈并督促整改,科室质控小组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4.3全院目标管理综合考核:每年进行一次,由院领导、各职能部门对本年度各科室工作质量、医德医风、劳动纪律、安全卫生等进行考核、评价。
5健全和有效落实医院质量管理奖惩制度
5.1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年修订医院质量管理考核方案及工作质量考核惩扣细则,奖优罚劣。
5.2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与科室、个人的绩效工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结合,实行医院质量单项否决。
5.3目标管理综合考核结果与年终奖挂钩。
6体会
21世纪是一个推崇服务质量的世纪[2],医院实施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改变了传统的质控理念,即所谓质控主要针对医疗质量。医院各项工作从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转变,增加了质控范围,有利于医院全面、协调发展,提高医院综合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蹇蔚红.刘振波.医院管理杂志,2006,Oct:13(7).
一、医学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临床医学人才的培训基地情况介绍
医学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而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医院、三级甲、乙等的综合医院是负责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基地。大部分临床科室施行三级管理制:即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住院医师三年后可任住院总医师一年,然后晋升为主治医师,主治医师3-5年可以申报副主任医师职称,副主任医师履职5年以上达到主任医师水平,即可申请晋升为主任医师。然而这些只是职称与职务。各级医师职责条例虽有规定,然而如何才能使各级医师达到条例要求水平呢?那就要有相应的制度与具体措施。
(二)实施医学继续教育的制度
1、住院医师轮转见习制度
刚从医护院校毕业的医务人员的毕业后见习期间是他们选择与培训专业的阶段。毕业生分配到医院后,按其具体条件、毕业成绩和拟定专业有侧重点地轮流到各专科见习。当然轮转科室和时间可按具体情况制订。轮转期满结合他们选择的志愿斛、室)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定科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履行的是住院医师职责。住院医师工作对所管的病床是24小时负责制,并轮流值急诊班,假日也要处理好所管的病人,急诊值班兼管全病房突发问题。必要时还要将负责该病床的住院医师找来协助处理。
2、住院总医师制度
住院总医师是从第三、四年住院医师中选业务能力好、作风好、能负责的住院医师出任,期限1年。其任务是:(1)协助科主任管理全科的行政、排班、排手术、组织科内学术活动,处理急诊;(2)代科主任组织大巡诊;(3)负责院内兄弟科室的一般会诊;(4)负责组织住院医师学术座谈会,(5)检查住院医师工作。
3、专科医师学术座谈会与病例讨论会制度
专科医师每年要结合自己管的病种查阅文献,做读书笔记和撰写文献综述,较优秀的文章会在院年度学术座谈会上交流。另外科室内由住院总医师定期负责指导与组织学术座谈会。定期选择典型的、有教学价值的、较复杂或疑难的病例进行讨论。开会时首先由经管医师报告病历,讨论时人人可以发言,由住院总医师做登记记录。病例讨论会可以锻炼各级医师的思维、提高其解决临床诊疗问题的能力、重视并吸取某种新的经验教训等。上述方式对提高医疗质量起很重要的作用,各级医师可以借此增进彼此了解,也是科领导了解各级医师的学习态度、学术水平及病房管理能力的良好机会,是培养临床医师的好方式。
4、医师的进修制度
结合科室开展工作的需要和医院培养人才的整体计划,培训管理部门将选拔工作与学习成绩优秀者,送到国内或国外先进的专业或学科进修1-2年。进修医师通过医学专家或继续教育者的专业性授课对新病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有所了解,在充实医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他们还会被适当安排门诊、急诊、病房的临床工作并管理一定数量的床位以增加实践的机会。进修医师通过实践提高其临床工作能力,为返回原单位独立工作或带领其他专业人员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的医院当进修医师进入科室后,由接受进修的科室安排固定带教进修生的医生,这样能更好地掌握进修生的临床、理论提高情况,及时调整进修计划。
在提高医师的专业业务能力的同时,医师进修针对性较强,注重其在该专业某一领域的能力和技能培养。医院教学管理部门一般会根据医院需求将医师送往某一病种的诊治或专业较具权威性的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三)实施医学继续教育的形式
1、中华医学会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中华医学会医学继续教育训练规模大、覆盖面广、训练内容规范、手段先进,形式有学术活动、专题学术讲座、继续教育短期学习班、年会及专题讨论会等。
2、“三基”培训
“三基”指临床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培训管理部门以专业技术干部三基培训教材为培训和考核基本教材,围绕该教材按专科、分专题自定题目开展教学。按时参加学术活动的医技人员,给予记继续教育学分,使全院讲课活动达到规范有序,人员和时间有充分保障。这样不仅使本专业人员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使其他专业的医技人员了解和学到了边缘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全员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实施。
3、外请专家教学
及时了解和掌握专科前沿历来是全院各层次医技人员最热门的话题。做好该项组织和落实工作,不仅可带动全员对现代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潮,也可不断拓宽医院与其他医院行业间特长的了解和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从而逐步带动医院科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外请专家讲课是现代医学教育培训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4、其它各类学术研讨班和学习班
组织和举办专业组学术会议和医学教育培训班。此外,还可组织科主任学科前沿报告会,年轻医师集中培训,轮转医生、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岗前培训,博士学科前沿报告会等活动。以上学术活动及培训多采用先进的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使其表达形式更加生动和直观。
二、医学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认识不足,医院只是制定了一般制度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也是满足于完成本职工作,不能长期坚持学习,更新知识;继续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继续教育工作内部分工不明,无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考核奖惩难以兑现。
(二)医学继续教育改进的对策
1、制定制度、分工负责、考核到人
为了使继续教育规范化,教学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并进一步补充完善,规定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达到的要求和完成的任务,例如针对专业特点,出台继续护理学教育学分制办法和住院医师五年学分制考核办法等制度。其次为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医院应每年按一定比例从业务收入中提取专项经费,并严格执行科室定期业务学习和全院集中安排业务讲课的规定,要求各科年初有计划,年终有考核。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安排各自对口的业务学习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各科室自行安排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将个人的继续教育学习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职称晋升、评优挂钩。
2、普遍培训与有针对性的分级分类培训相结合
要求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业余学习,计算机水平达到初级或中级水平,医院可常年举办英语初级班和中级班培训,中级以上职称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在三年内必须参加一次省、国家举办的本专业继续医学教育提高班,或不少于三个月的脱产培训,住院医师、护土按五年学分制要求进行继续教育学习。
3、鼓励创新,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能力
医院设立科研基金,对市级以上立项课题加大资助力度,并积极推荐课题参加科技成果奖评选,对在专业期刊上的专业技术人员,除报销版面费外,还给予奖励。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意识和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