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交警分析研判报告范文

交警分析研判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交警分析研判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交警分析研判报告

第1篇

为进一步加强冬季低温雨雪凝冻天气人、车、路的安全管理,切实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保安全、保畅通、保民生”工作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安排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低温雨雪凝冻天气,有效预防和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极端恶劣天气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组织领导

整个低温凝冻期间道路交通安全保畅应急保障工作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明伟同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罗鹏同志总牵头,县交联办相关成员单位分管同志为责任人。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工作要求,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全力服从配合调度,构建通畅、高效的指挥调度体系。

三、职责分工

1.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龙泉大道大道、环团圆山大道、县城区域主次干道除冰、保畅工作,及时修复被损坏的市政基础设施。(责任领导:甘立朝,责任人:舒均跃)

2.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加强我县辖区主干道路面巡查,储备防滑物资和设备,负责及时将除冰工业盐调拨到各乡镇(街道)。做好滞留旅客的疏散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组织力量或采取措施做好管理养护职责范围内道路清扫和除冰除雪工作。(责任领导:陶春,责任人:周伦波)

3.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辖区道路交通保畅工作,协调做好高速公路做好交通疏导,实现合理分流;负责配合各镇(街道)做好道路被困车辆、人员的疏导救援工作。(责任领导:刘剑君,责任人:宋安文)

4.高速交警一大队:负责会同“一路多方”加强辖区高速公路巡查,储备防滑物资和设备,做好滞留旅客的疏散工作,及时组织力量或采取措施做好管理养护职责范围内道路清扫和除冰除雪工作;加强高速公路交通秩序维护,指挥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结冰路段实施交通管制,及时绕行线路等路况信息,主动对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做好车辆、人员疏导救援工作。(责任领导:周军,责任人:周圃丞)

5.县气象局:负责加强天气监测,及时低温、凝冻等预报预警信息,适时增加预报预警频次。(责任领导:何肖国,责任人:钟彬)

6.县应急管理局:负责加强低温雨雪凝冻天气应急救援指挥;按照规定进行低温恶劣天气分析和评估,做好工业除冰盐的协调,调拨应急救灾经费和物资,为公路等滞留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责任领导:姜文艺,责任人:方义)

7.县卫生健康局:负责组织做好道路交通事故伤员医疗救治工作。(责任领导:何铜琼,责任人:黄翔)

8.县教育局:负责根据气象预报,及时向幼儿园、中小学道路交通信息,必要时做好停课准备。(责任领导:杨再艳,责任人:肖德春)

9.各乡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做好本辖区通村、通组路的路面巡查工作,负责做好重要通道和重要路段的道路警示标牌设置、标识和值守工作,及时做好凝冻期间辖区撒盐除冰保畅工作。(责任领导:各乡镇(街道)长(主任),责任人: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会商研判预报预警。气象、应急、交通、交管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会商研判,及时收集低温雨雪凝冻天气对道路交通引发风险的因素、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和严重程度,以及需采取的防控措施等进行认真地分析研判,并将研判结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要加强预报预警和风险提示,及时向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大众通报预测预警信息,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众广泛公布灾害预警信息。

第2篇

一、着眼铁骑勤务,破解警务困局

传统的站点指挥疏导勤务由于覆盖面小、机动灵活性差,已经难以适应现阶段交通管理需求,深化推进铁骑网格化巡逻勤务是提升警务效能的重要抓手。一是扩大铁骑编制,除保留必要的一、二级示范岗站点警力外,抽调驾驶技能、接处警、体能、理论知识等综合能力突出同志编入铁骑队伍;二是细化网格单元,在原有网格基础上再综合警情、商贸区、医院、学校等热力分布地图,划细划小网格单元,实现铁骑接处警平均5分钟内达到现场;三是保障装备升级,逐步淘汰老旧型号摩托车,安装GPS定位系统,将铁骑摩托车、物资装备、通讯、培训等经费统一纳入年度预算;四是坚持情指主导,配足配强情指力量,依托扁平化指挥强化“情指勤”一体勤务机制,提升“最强大脑”和“最硬拳头”“最快双腿”的联动效能,最大限度发挥铁骑快速灵活的特点优势。

二、着眼智能交通,发挥科技优势

科技强警是当前交通管理核心理念之一,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率是服务警务实战、提高通行效率的最有效手段。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海曙大队民警平均年龄46.7岁,部分老同志潜意识不愿接纳新科技,要善于思想引导,消除抵触情绪;二是加大科技设施建设力度,城区道路和农村道路科技设施呈现两极分化,资源要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提升农村道路违法查处力度和路况监测能力;三是加强智能警务亭实战应用,海曙大队共24座智能警务亭,移交使用17座,要切实发挥区域管控实效,让智能警务亭成为主动警务模式变革的“引领者”;四是深化外部合作,公安交警不是维护道路安全的唯一主体,要争取乡镇街道、企业单位、沿线村社的建设支持,出资自建或代建科技设施。

三、着眼奖惩考核,用好辅警队伍

辅警是公安工作不可忽视,且发挥重要作用的一支队伍,大队目前共有辅警492名,主要集中在指挥、情报研判、事故处理、业务窗口、路面管理等工作岗位,要建立健全奖惩考核机制,把辅警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全部细化量化,标准化常态化考核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相挂钩,评优评先向专业度高、反馈良好和铁骑辅警倾斜。另外,要优化整合现有岗位,通过年龄互补、专业互补、能力互补增强岗位协作效能,实现“1+1>2”的成效。

四、着眼情报收集,实现情勤对接

第3篇

    近年来,四川省华蓥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以提升交通安全治理工作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目标,创新构建科学化事故预防、精细化疏堵保畅、实战化交通指挥、社会化公众服务等“六大体系”,运用中华太极文化的理念和内涵,优化、规范和支撑“交通安全套路”高效运行,破解机制性、瓶颈性和保障性难题,确保了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重大交通事故、交通严重拥堵、安保出现失误、群众有效投诉、队伍违法违纪的“五个零发生”。

招式一:瞄准目标,力揽雀尾

构建科学化事故预防和处理体系

华蓥交警大队以“管得住、控得准、防得了”为目标,采取“揽雀尾”的招式,构建科学化事故预防和处理体系,从源头治理、风险防控、农村交通、安全联组建设、事故快速处理等方面实行科学化管理。

他们组建城市交通安全治理工作专班,推动交通安全设施和道路主体工程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指导乡镇、街道安委会健全完善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新机制,推动城乡交通从“末端管理”向“前端治理”延伸。

华蓥交警大队强化“公安主动、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对城乡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和设施建设,实行量化细化、标准化考核,使城市主干道交通标志标线达100%、二级以上等级公路限速、让行、指路标志设置率达90%以上,客车、货车定期检验率分别达100%和90%以上。

在风险防控中,建立车辆和驾驶人风险管控机制,对客车、“营转非”客车、危化品运输车、校车、农村面包车“五类重点车”及其驾驶人实行动态风险管理,交通违法处理率、车辆检验率、报废率达到100%,“两客一危车辆动态信息共享平台”入网率达到100%。

在农村,充分发挥乡镇、街道“道安委”的作用,全市13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交管办”,与派出所合署办公,实行统一管理、专职化使用。乡镇“交管办”人员以5、3人标配,工作经费全额纳入政府保障。全市110多个行政村都建立了“两站两员”服务队,延伸管理层面和触角。同时,全面恢复重建市、镇、乡及其社区、企事业单位交通安全联组,强化驾驶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律自治。

    针对事故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实践现场勘查、案件办理、矛盾纠纷化解向特情中队和各秩序中队“三分流”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以联手、联勤、联动的“三联”勤务模式,实现事故现场处置率、事故办理率和群众满意率“三个100%”的目标。与此同时,大力推行交通事故网上受理、网上定责、网上理赔,建立轻微事故快处快赔中心,探索建立轻微事故自助处理机制和平台。

招式二:聚焦秩序 白鹤亮翅

构建精细化疏堵保畅体系

为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华蓥交警大队采取“白鹤亮翅”的招式,构建精细化疏堵保畅体系,从制定发展规划、优化动态交通组织、静态交通管理、交通安保等方面精细化施策。

他们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积极参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切实构建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机制,主动参与道路规划、建设项目方案审查、竣工验收工作。并建立交通管理科研队伍,力争“话语权”,树立专业性权威。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和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建设,是一个投入多、专业性强的问题。他们着力从交通设施维护、标准化精品工程、专业管理等方面强化机制建设。一是建立交通设施维护机制,联合住建、交通以及专业技术咨询团队,成立专家型指导组,提高专业水准,有序推进工作。二是打造标准化精品工程,在主城区,把新华大道、广华大道、工业园区、十里长街等,作为示范路、示范区和“严管街”精心打造,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三是建立专业管理机制,以交通信号智能化和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引入技术团队,建立健全交通设施规划、设置、使用、维护标准化管理体系和工作规范。

解决交通拥堵是当下的难题和民生要求。华蓥交警大队以动静结合方式,攻坚克难。他们切实建立预警报告机制、应急预案机制,认真研判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拥堵现状,对上放学时段,以及旅游景点、交通堵点、大型活动、商务活动等,以“一路一点一方案”提前做好布警和动态交通组织,未雨绸缪,提前预防。同时,完善部门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相邻省、市高速公路与地方公路间联勤联动,确保不出现管控的“盲区”和“死角”。并加强城市静态交通管理,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临时停车泊位和地下停车库,在城区等部位安装和升级违停抓拍系统,“电子警察”实行了全覆盖。

招式三:拓展智能,金刚捣碓

构建智能化交通指挥体系

华蓥交警大队采取“金刚捣碓”的招式,构建智能化交通指挥体系,以建设完善交通感知系统、交通智能控制系统和执法管理系统为重点,深化“互联网+”、微警务应用,提升智能化水平,实行信息共享融合,建立城市“交通大脑”,打破“信息孤岛”。

极力推进集成指挥平台建设,整合各类卡口、视频监控、流量检测、信号控制、气象监测、停车场管理等系统和资源,接入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并依托该平台开展视频巡逻、扁平化“点对点”调警、交通违法取证、信息服务、网上勤务管理、业务监管考核、信息分析研判、监控设备运行监测等工作。特别是对车管大厅、车辆检测线以及驾驶员考场的视频监控全部整合接入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实行授权监管,对相关业务信息实行网上采集、图上标注。

积极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在城区全方位建立“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在省干道每20公里1个监控终端,设立集区间测速、点位测速、智能卡口于一体的公路监控网。

华蓥交警大队探索建立智慧出行诱导体系。一是加快停车场管理系统、占道停车管理子系统及配套移动APP建设,并接入到监控中心平台,与稽查布控等子系统整合应用。通过微信、微博为公众提供停车、行车服务。二是在主要路段、重要路口、停车场等地建设完成交通诱导系统,接入集成指挥中心平台,由监控中心根据各个路段的交通流量实况,实时相关信息,及时诱导驾驶人避开拥堵、维修道路、封路等路段,提高通行能力。

在加强科技装备配备应用中,他们为一线民警配齐执法记录仪、警务通终端、交通勤务终端和交通违法检测装备。350M对讲机数字化转化,接入监控中心平台,与监控中心、缉查布控、勤务管理等系统深度整合应用。建立健全信息化网络体系、安全防护体系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快优化网络结构和提高网络性能。

招式四:创新服务,玉女穿梭

构建社会化公众服务体系

    当下,“放管服”对公安交警部门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华蓥交警大队主动应对,采取“玉女穿梭”的招式,着力推进互联网+公安交管服务系统建设、推进车管中心建设、优化车驾管服务等方面强化社会化公众服务。

    他们依托公安部“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当地“互联网+公安”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搭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公安交通管理公众服务平台,建立基于HTML5技术的移动互联网站,升级微博、微信平台功能,全面规范和加强交警微博、微信、头条号和互联网站等宣传交流平台运营管理。设立“公安交通管理公众服务中心”和“公众服务岗”,开通交通管理12123服务热线,对接上级交警部门建立“公安交警业务知识标准库”,利用商业智能机器人,主动配合搭建基于互联网“广安交警智询通”平台,努力推动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移动APP、网页等进行交通管理业务在线咨询的自动应答服务。

华蓥交警大队极力推进车管中心建设,开发系统,购买设备,推进档案电子化进程,实现档案查询、流转的无纸化,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在建设审验教育满分学习系统中,积极做好交警支队申请数据接口、衔接部门边界接入、建设全国领先的审验教育满分学习系统的基础性工作。

第4篇

一、工作目标

立足于防风险、防隐患、防事故、防反弹,通过进一步推动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落实安全责任,全力落实“除隐患、管秩序、广宣传、强应急”四项重点措施,努力实现“一杜绝”工作目标,即: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交通事故,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

二、组织领导

大队成立由县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大队大队长管雪云任组长,其他大队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中队负责人为成员的百日安全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副大队长孙喜先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此次行动的部署协调、督导检查、考核排名等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突出“三个重点”,持续排查清理源头安全隐患

各中队要全面排查梳理重点道路、重点企业、重点车辆及驾驶人的风险隐患,积极推动整改,全力消除源头安全隐患。

一要集中排查整治道路隐患。各中队要以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10.18”全省公路路域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现场会精神为契机,主动会同交通运输、公路等部门以国省道交叉路口安全隐患和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缺失问题为重点,进一步推进道路安全隐患的全面、滚动、常态排查治理。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录入农村信息系统,建立隐患电子台账,并向社会公布提示,推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治理措施。对省道专委下发的595处道路安全隐患(471处管养道路、124处非管养道路),11月20前要全部整改到位,联合检查验收后录入农村信息系统。对今年年初市安委会下发的719处道路安全隐患,省、市级督办的治理率要达到100%,县级督办的治理率要达到85%以上,对已整改到位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联合检查验收并录入农村信息系统。

二要深入重点企业督促隐患治理。各中队要以客货运企业和危化品运输企业为重点,每月联合交通运输、安监等相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落实24小时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对隐患突出的企业要集中约谈、曝光,建立约谈台账,倒逼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对运输企业涉嫌违法犯罪导致发生事故的,要协同刑侦、治安、法制等警种部门开展深度调查,曝光事故背后车辆、道路、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行政、刑事责任,倒逼企业和相关部门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三要持续排查清理重点车辆及驾驶人隐患。各中队要紧盯“两客一危一校”、“营转非”大客车、重型货车、重型挂车、农村面包车及驾驶人存量安全隐患,按照“车车落实、人人过关”的刚性标准,实行包干责任制,落实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员,明确任务,持续推进提升车辆检验率、报废率、违法处理率和驾驶人审验率、换证率。特别是对逾期未报废“两客一危一校”车辆,要逐车落地追查,确保“带病”驾驶人不开车、“带病”车辆不上路。

(二)开展“四大行动”,严管路面通行秩序不放松

各中队要以路面为主战场,在强化路面执法上集中发力,结合全县“我不闯红灯”公路路域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以及礼让斑马线、摩托车、酒驾、醉驾、毒驾、超员违法犯罪、假牌套牌和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治理整治行动等行动,迅速提升路面管控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严管严查高压态势。

一要深入开展打击假牌套牌假证整治行动。各中队要按照《全市打击假牌套牌假证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方案》(吉公交警〔2018〕93号)的统一部署,落实属地责任,加强情报研判布控,加大对布控车辆的查缉力度,落实“六必查”(号牌缺少或者损坏必查、新车旧牌或者旧车新牌必查、悬挂外市号牌必查、遮挡或者污损号牌必查、无牌无证必查、不按规定安装号牌必查)措施。要加强网络源头打击,清除封控网络制售假牌套牌假证渠道。要加大区域协作力度,完善跨省、跨市的查缉、布控、堵截联动机制。要组织记者随警作战,开展对假牌套牌假证违法行为危害的集中宣传,推动假牌套牌假证专项行动向纵深开展。

二要持续开展酒驾醉驾毒驾整治行动。各中队要结合支队部署的每周二、四酒驾、毒驾专项整治统一行动,坚持常态治理,固化夜查行动经验,城乡统筹、警队联勤,构建严密的整治网络。要采取异地用警、交叉检查等方式,开展跨辖区整治行动,减少执法干扰。要将警力从城市向郊区农村延伸,从节假日向平时延伸,从夜间向白天延伸,全区域、全时段、全车型、全覆盖严查严打酒驾醉驾专项行动,坚决防止酒驾醉驾毒驾恶性事故。对党员、国家工作人员酒驾醉驾毒驾违法犯罪行为,要通报纪检监察部门。

三要全面开展公路行车秩序严管行动。各中队要深入推进国省道错时勤务的落实,紧抓“两客一危一货”重点车辆,严查严处超速、超载、逆行、占道行驶等严重违法。要把查处违法行为与事故多发时段、路段紧密衔接起来,切实加强午后和夜间事故易发时段、国省道易发路段的现场执法检查,严管道路通行秩序。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道路交通安全“打防管控”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为核心,充分利用缉查布控系统和县市执法站,实现网上及时发现、网下快速处置,强化对重点车辆的安全监管,精确打击各类严重交通违法。

四要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农村面包车治理统一行动。各中队要针对学生上下学、施工人员集中运送、农村赶集赶圩、婚丧嫁娶等重点时段,组织“两站两员”开展大劝导,严把出村口、出镇口、进山口,严防农村面包车超员载客。要派出执法小分队深入乡镇农村,重点检查遮阳膜颜色深、无牌或粘贴临时号牌的面包车,加大对超员、非法改装、无牌无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按照支队《关于切实加强农村系统信息录入工作的通知》要求,量化工作任务,加大录入力度,确保按时按要求组织开展农村系统应用工作。每周要与交通运输部门组织联合执法,在农村地区的学校和企业周边、客运站场、景区、集市等重点区域联合检查载客面包车,发现涉嫌非法营运的,及时移交交通运输部门按照《道路运输条例》予以处罚,严重超员的要依据《刑法修正案(九)》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围绕“三大主题”,不断掀起交通安全宣传

各中队要紧密结合冬季交通违法和事故特点,强化点上定制教育和面上定向宣传,进一步发动各类宣传机器,加大曝光力度,切实形成高位传播、立体覆盖、长效震慑效应。

一要高频率开展冬季出行交通安全大提示。政宣科要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交管12123手机app、今日头条、高德地图等各类新媒介优势,切实做好冬季针对性宣传提示和警示。通过短信平台、微信推送等方式,对重点企业、重点驾驶人开展“点对点”的安全警示提示,宣传普及冬季安全出行常识和安全驾驶技能。

二要高强度开展重点交通违法大曝光。政宣科要每月集中曝光2起以上典型事故案例和2起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定期对终生禁驾人员、多次违法车辆、交通肇事罪被判刑人员等予以公开曝光。要结合秋冬季节普通公路预防事故工作特点,针对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驾驶等突出违法行为引发事故风险情况强化警示教育。要加强典型案例在市、省、国家级以上媒体曝光力度,形成高位传播效应。

三要高水平策划交通安全大宣传。今年12月2日是第七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各中队要按照公安部、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的统一部署,积极协调联动,精心部署策划,整合社会资源,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推动“全国交通安全日”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社会关注度稳步提升。

(四)抓住“三个关键”,提升恶劣天气交通应急管理。

冬季冰雪、团雾天气多发易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增大,各中队要积极主动应对,抓好关键措施落实,坚决防范雨、雾、冰、雪等恶劣天气导致的群死群伤和多车相撞道路交通事故。

一要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各中队要在往年排查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深入排查、汇总梳理国省道团雾多发路段,对新排查出的团雾多发、易结冰路段,11月15日底前要全部安装警示提示标牌。要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对可能受到恶劣天气影响的桥梁、弯道、陡坡等易积雪、易结冰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储备盐、沙、草垫、防滑链、融雪剂等应急物资以及大型清障和除雪铲冰设备。要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建立健全恶劣天气应急联合指挥机制和路警联动处置机制,共同协调处置公路恶劣天气交通应急管理工作,坚决防止大规模车辆、人员滞留,坚决防止重特大交通事故和多车相撞事故。

二要切实加强预警提示。各中队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信息沟通,完善恶劣天气预警和应急信息机制,并发动公路沿线居民、司乘人员随时向公安交警部门报告雾情雪情,及早掌握恶劣天气信息,做到预测预警在先,及早掌握大雾、团雾、降雪信息。要提前协调交通运输部门督促客运企业暂停发往或途经恶劣天气地区的班线,引导驾驶人减少恶劣天气出行,确需出行的要合理选择出行方式、时间和路线。

三要科学实施交通管控。各中队要提高应急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冰雪天气尽可能通过限速通行、间断放行、分车型放行、警车带道等措施,引导车辆有序通过,尽量不封路。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部署。大队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工作专班,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工作任务,狠抓措施落实。大队领导要亲力亲为,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亲自抓,特别是对突出的问题隐患、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安全隐患和不放心的地区路段,要紧紧抓住不放。要深入一线督导检查慰问,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对工作不力、问题隐患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地方,要进行约谈、通报。

(二)推进勤务改革。各中队要坚持科技引领,深入推进信息化勤务机制,充分应用信息化、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进一步巩固和创新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的新战法、新模式。要在实战中综合运用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缉查布控系统,以数据研判引领作战,以系统分析指挥作战,实施信息制导、精准打击,进一步创新网上网下一体化,路面源头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三)推动联合执法。各中队要认真贯彻落实“10.25”全市交警治安联合执勤现场会议精神,推动城区巡警、农村派出所民警参与道路交通秩序管控,切实解决基层警力资源不足、警务效能不高、信息化能力不强等问题,共同努力实现百日整治“一下降一杜绝”工作目标。

(四)加强执法管理。各中队集中整治中一定要注意规范执法,防止强调集中整治、严格执法就不分情况、不讲政策、机械执法。要教育民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强化法治理念,规范执法行为,切实防止执法活动中的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行为,防止因为执法不当引发舆论炒作和不稳定事件,影响整治效果。

(五)异地交叉用警。为进一步推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支队决定每月在全市开展2次异地交叉用警集中整治统一行动,交叉检查异地用警通知将另行下发。

第5篇

关键词:巡逻防控 河南油田 工作 思考

河南油田生产区和生活区聚集在一起,位于城乡结合部,周围环境比较复杂,加之家属区内部的幼儿园和卫生所对外开放,每天流动人口比较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油田经济的发展,人财物流动加大,违法犯罪并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由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受制于人力、物力和精力等因素制约,现有的防控网络和勤务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打防工作需要,社会治安某种程度上呈现出防不胜防的状态,刑事案件高发态势持续发展。面对社会治安防范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我们公安保卫部门只有结合河南油田生活环境特点,把深化社会面巡防机制改革作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强化治安巡逻防控工作,以此带动公安保卫驾驭控制油田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当前油田巡逻防范工作的特点

当前,由于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社会治安局势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油油田巡逻工作也随之呈现出以下特点。

1.职责功能多,执法范围广。巡逻防控工作作为适应油田社会治安形势由静态到动态发展需要,在打击和预防现行犯罪活动中,在维护油田社会治安、处置突发事件、安全保卫、抢险救灾、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不可低估的作用。2.工作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巡逻人员在巡逻处警中,担负着大量急难险重任务,长期加班加点,工作量大,工作十分辛苦,而且往往以公开身份直接与违法犯罪嫌疑人接触,直接盘查和检查可疑人员或物品,没有任何隐蔽性,因此巡警工作常常面临各种危险。3.群众期望高,法律要求严。当前,面对巡逻人员“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承诺,在广大油区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人民群众对街面巡逻保卫人员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同时,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法制进程的推进,在快速反应、先期处置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防控工作面临着新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和犯罪工具花样翻新,作案手段正在向高科技发展。如在撬盗车内财物案件中犯罪分子遥控拦截汽车锁车信号,使车主无法锁住汽车门和后备箱,待车主离开后,趁机盗窃车内财物。这些新的犯罪类型和作案手段,都对巡逻防控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1.巡逻的范围要全面。在传统的巡逻防控工作中,巡逻防控范围局限在油区道路和街面,家属区、重点部位往往成为防控空白。近年来,随着防控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街面犯罪已经从主干道、闹市区向上述空白区域转移,需要更大范围地开展巡逻工作,做到对社会面的全面覆盖。2.依靠的力量要更广泛。在目前油田违法犯罪案件相对高发的态势下,仅靠公安保卫一家“包打天下”显然是不现实的。维护油田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就要调动油田全局的力量参与巡逻防控,还需要更广泛地发动和使用社会力量,布建使用“联勤点”和“信息员”,形成“群防群治”的大巡防格局。3.巡逻的方法要灵活。现有机制下,一方面,巡逻警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机械地要求在所有路段24小时不间断巡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警力资源浪费。因此,一定要改变过去固定巡区、固定线路的“僵化”模式,综合研判、科学判断街面案件的发案规律,根据发案特点合理部署巡逻力量,有针对性、有预警性地设置巡逻时间。

三、强化油田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工作的途径

1.真正做到推进警力下沉。巡逻防范工作不能简单地把警力推上街面了事,必须特别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从解决民警角色定位问题入手,引导民警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公安机关的本质属性是实战警队,必须把自己的身份定位在战斗员上,把工作岗位定位在街面、社区、现场和群众之中。

2.提高防范、应变效能。建立街面动态治安的信息研判体系,切实加强社会治安动态研判,实行等级布警,根据警情的重要复杂程度,及时调整防控重点和力量部署,指导街面巡逻民警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变静态警务为动态警务。

第6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向各位领导报告工作,征求社会各界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是进一步畅通联系渠道,密切警民关系,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项交通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城市经济建设,服务广大群众的客观要求,目的是提高管理

服务水平,达到人民满意的目标。

下面,我代表交警x大队领导班子,向各位领导报告一下今年以来我大队交通管理和队伍建设工作情况。

2008年全年,我大队紧密围绕交管局各项交通管理重点,按照“抓班子、带队伍、整秩序、防事故、促安全”的整体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紧抓“奥运安保”“双迎双创”等重点工作,全力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源头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全力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今年以来,我大队在交管局统一领导下,快速反应、超前部署、周密预案,全力确保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圆满完成了各类交通安全保畅、警卫任务。

一是大队全体民警在大队领导带领下充分发扬无私奉献、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舍“小”家、顾“大”家,全警奋战、全力以赴,连续作战,日夜奋战在道路交通保畅第一线,先后夺得了抗雪保畅、奥运火炬(残奥会火炬)传递、奥运安保、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等多场交通警卫、保畅战役的胜利。

二是大队根据交管局有关工作部署,对照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关于交通文明创建迎查任务目标分解,细化方案、明确措施、落实责任,建立了大队领导定中队、中队定承包责任区、民警定路口、定路段的三级承包责任制,切实落实各承包片区、各路口、各路段“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负责”的追究责任制,全力开展文明路口管理和停车秩序整治。尤其,9月20日至27日中央文明委综合测评期间,我大队全体95名民警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作风,全警投入、全力以赴,连续奋战在辖区16个备查文明示范路口以及中山北路、江东北路、热河南路、建宁路等主要备查干道上,积极开展交通管理,从严管控路口行人、非机动车闯信号、机动车乱停乱放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圆满完成了迎查任务。

经统计,今年以来,在大队领导的积极带领下,在大队全体民警的共同努力下,我大队共圆满完成“五一”、“十一”黄金周保畅等各类交通警卫任务168起,其中一级警卫任务6场,二级警卫任务11场次。

二、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大力强化交通秩序整治;

今年以来,我大队结合管区交通管理实际和特点,立管局“1043”秩序绩效考核,以三项整治、双迎双创等工作为依托,科学调配警力,强化日常管理,争取政府支持,牢牢抓住管区交通难点、乱点问题,大力开展全方位、多时段地的综合治理,坚决遏制秩序回潮,确保整有改观,治有成效。

1、在重点违法行为的管理上,我们重点开展了四项整治、打响了“三大战役”,即一方面开展了以残疾车为主的“三小车”秩序、机动车闯信号以及外牌摩托车、外地货车秩序等四项整治,整治中,大队专门成立专项整治组,通过采取区域性整治与集中联勤整治、突击清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形式,不断加大重点时段、重点路段行车秩序管理,尤其突出了对晚间及夜间整治工作,将治理工作纳入日常、长效管理,起到了良好整治效果。另一方面结合管区特点及全年重点工作,打响了渣土车秩序整治攻坚战、禁酒风暴、助力车无牌、走快道秩序整治等三大战役,整治过程中,大队进一步科学调研、完善长效管理方案,确保整治工作有效性、延续性。

2、在乱点地区的管控上,我大队积极落实长效管理措施,一方面定期组织警力,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扩大整治声势、营造严管氛围;另一方面科学调整,完善现有勤务管理模式,重新明确各中队分片承包区域,积极落实责任倒查机制,有效做到承包到人、责任到人。截止10月份,我们共查处各类非机动车违法行为 起,其中查处正三机 辆,残疾车 起,拆除残疾车载人装置 个,查扣人力三轮货车 辆,电瓶三轮客货车 辆,外牌摩托车 辆,查处助力车违法行为 起。查处各类机动车违法行为 起,其中闯信号 起,酒后驾驶 起,处罚闯大桥外货 起,暂扣驾驶证 本,拘留 人。

4、在路口秩序整治上,一方面,积极向区委、区政府汇报,

争取支持,并在区文明办、团区委的帮助、支持下,先后采取了由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分别就近承包路口以及组织学生上路协勤,招聘专职协勤人员上路协勤等方式,强化路口非机动车、行人劝导、教育工作,确保路口秩序良好。另一方面,针对行人交通违法等管理难点问题,组织开展路口违法行为协勤1小时及联合新闻媒体积极开展行人闯红灯违法抄告行动,截止10月底,大队共抄告行人交通违法 起,媒体曝光 余人(报纸、电视、网络),行人义务协勤 人。

5、加大监控取违力度,强化重点违法管理。今年,大队在科学调研、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专门在辖区各主要路口、重点路段安装监控设备 个,不断强化对管区大桥南路、中央门、建宁路、龙江路、四平广场、幕府西路等重点地段的秩序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大队共利用监控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起,有效规范了重点路段秩序。

三、优化组织,完善设施,努力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二是科学调研,合理组织,不断渠化路段交通。今年以来,在交管局指导下,我大队通过认真调研,先后对四平路广场及大桥南路高架长江大桥上桥口、热河南路察哈尔路口等进行了合理渠化,从而有力提高了路口路段的通行能力,深化了交通管理。

四、重点防范,打防结合,有效压降道路交通事故;

今年以来,我大队以健全完善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机制为目标,以坚决遏制道路交通死亡事故为重点,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能,突出整治工作重点,大力强化路面整治,狠压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是我大队以幕府东、西路、中央北路为整治重点路段,以晚间夜间为重点时段,结合日常路面交通秩序整治,突出对超速行驶、酒后驾驶、闯红灯、逆向行驶等易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实施全面控制,将日常勤务管理与压事故专项整顿紧密结合起来,加大执法力度,大力预防和减少了交通死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区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二是大队进一步科学调整勤务,加厚夜间巡逻整治力量,扩大夜间巡逻整治覆盖面,通过亮灯巡逻,进一步形成严管氛围,有效遏制各类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全力确保夜间辖区道路交通安全。

三是积极完善事故多发路段标志标线及隔离设施。积极调研、迅速落实,先后在中央北路、热河南路等重点路段通过增设中心隔离护栏,有效压降了事故,实现交通事故稳中有降。

五、丰富形式,深化宣传,切实提高交通文明水平;

一是全面占领社区交通安全宣传阵地。以社区为单位,专门成立社区交通安全宣传站,设立交通宣传窗口,开辟宣传橱窗,并落实由各片区承包中队落实民警兼职宣传站站长,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有力提高了社区居民的交通文明素质。

二是积极开展“五进”宣传工作,定期深入辖区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展板、播放录像等形式,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上半年以来,我大队共开展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课50次,受教育群众达100000人次,发放宣传图册30000余份、播放宣传录像100场次。

六、立足本职,发挥职能,进一步提升交通治安能力;

一是超前预案,快速反应,妥善处置路面突发事件。今年以来,根据治安防控体系的总体部署,我大队超前预案,拟定落实了道路交通治安防控体系处置预案以及处置突发事件和工作预案,不断强化信息收集和上报制度,由于准备充分,反应迅速,先后妥善处置了家乐福大桥南路超市门前群众学生因反对西方不友好言行上街聚集示威活动、“三小车”主堵路以及多起群众堵路事件,没有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和社会影响。

七、严格监督,规范管理,切实提升队伍正规化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奥运安保、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的有利契机,以深入开展学习“十七大”活动为载体,以提高民警执法水平,打造交通警察良好执法形象为目标,以“公正文明执法,服务和谐交通”和“深入学习《公务员法》《人民警察法》,强化宗旨意识”、岗位执法 “三熟练”、“一口清”等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大力强化政治建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文化育警,积极推行“早点名”、“队伍分析日研判”以及“星级中队、民警”评选活动,紧抓中队学习、先进典型培养、队伍分析研判、家访谈心等重点工作,全队民警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执法形象有了新提升,窗口形象有了新面貌,队伍正规化建设有了新发展,广大民警执法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据统计,今年以来,我队民警共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728件,收到锦旗、感谢信82面(封),交还群众遗失物品29件次,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一直好评。

以上成绩的取得,不仅是我们广大民警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成果,也离不开区委区政府及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交警六大队对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给予我们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7篇

一、概况、印象

作为全世界最有效率的警察机构之一,香港警务处分为1个总部、6个总区、23个区、45个警署四层架构,拥有正规警务人员28334名,编制分为处长、警司、督察、初级警务人员四级,另有文职人员4676人。近五年,全港罪案总量呈稳步下降趋势,去年发案7.5万起,破案率42.5%。

全港交通警务工作围绕宣传、教育、执法三大主线开展,日常管理执法则侧重于减少交通意外、保持交通顺畅、防止及侦察交通违例。其中,交通总部267名警务人员、175名文职人员,主要负责制定交通执法政策,统筹全港交通行动;五大总区交通部1967名警务人员,主要负责执法及控制,公路巡逻执法,交通意外的调查、支援、检控,交通安全宣传,处理各方投诉;十九区交通队514名警务人员、297名交通督导员,主要负责区内摩托巡逻及交通督导等工作。

得益于全港文明规范、高效便民的交通执法与管理服务,香港交通秩序才忙而不乱、拥而不堵,近十年交通意外死亡人数年均150人左右,呈逐年下降趋势;交通违例执法年均100至150万例,以查处违例泊车居多。

二、经验、体会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始终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参与,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体现在香港,主要有六方面:

(一)在总体架构上,分工明晰、各负其责。全港交通总体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及监管,以及道路设计等交通工程类工作,均由运输署负责。警务处交通部只负责执法、检控及协助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警方除担负日常巡逻执法外,对全港涉及交通的基建工程在设计及建筑阶段,即充分享有提出改善意见的权利。警队不仅被授权参与大型基建的策划,而且还要协助运输署,针对交通黑点、道路及隧道的路标、车速限制等工作,定期开展调研,提出专业意见,运输署和路政署等部门会根据警方意见逐条核实修改。

(二)在教育宣传上,重点突出、全民参与。承担交通安全宣传主责的是香港道路安全议会,警方偏重于协助制订道路安全政策及活动。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上,真正体现了从娃娃抓起,采取多机构合作的模式,得到各界广泛认同和充分配合。全港多数幼稚园、中小学都成立了交通幼儿队、学生队,企业、社区则设有交通安全队、长者队,日常不仅要定期研讨交通法例,还要举办急救训练班、主题推广日及社区服务等活动。通过大量的、经常性的播放电视宣教短片、投放户外公益广告、向市民散发印刷品及互联网滚动播报,市民整体文明交通素质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普遍自觉恪守交通法规,注重自我安全保护。

(三)在巡查执法上,公正无私、文明规范。香港交通法例明确规定的定额罚款告票,警队“六亲不认”式的执法,早已深入人心,并受公众、传媒、独立检方及法院监察。另一方面,交通警务高度透明,确保市民知情权,醒目明晰的交通禁令标志、引导标识满眼皆是,“前方有侦速摄录设备”、“此路禁止驶入,否则将面临5000元罚款,且可能面临3个月拘役”等警示用语,告之违法将承担的责任,直接明了、便于熟知,易于遵循操作。

(四)在服务保障上,以人为本、精益求精。警方非常注意保持与运输署、路政署等政府部门的协调,推动信息共享;加强与“的士”商会、货柜车联会、汽车会、保险业联会等业界联系,留意劳动情况及动态,力争提前反应、改进措施,减少交通影响。警方务实承诺,交通意外接警到达现场,城区9分钟、郊区15分钟,不仅被要求尽快勘查清理现场,更要通过传媒及网络同步讯息,做好交通诱导。此外,对五年内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一年内发生9起涉及车辆或6起涉及行人受伤的交通意外的路段,都被确定为交通“黑点”,交通部、运输署必须配合做出多方面调整,通过改善交通组织和巡控执法,有效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在交通组织上,挖掘资源、追求效率。香港最大的特点是地少人多,城市发展“先天不足”,虽经多年填海造田、山地改造及城区扩建,但截止2011年底,全港人口已达702万,总面积却只有1104平方公里,道路总长2067公里,每千人平均道路长度只有0.29公里。尽管如此,港方通过提高交通组织的精细化、人性化水平,在各类街路和路口,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大量施划交通标线,高密度设置交通禁令标志和指示标识,安装硬隔离设施,架设人行天桥,采取路口渠划及限行措施,有效保障了在非常有限的道路资源条件下,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六)在内部管理上,关怀体贴、科学用警。香港警队非常重视规范化管理,内部严格遵循办事程序、物品阵列、器具摆放、定期报告等规定,所有警务人员在大楼内,必须时刻佩戴警察委任证或文职雇员身份证;路面巡逻警员严格按规定统一着装,无论冬夏晴雨,在气温高达35度以上,仍配备全套重达十余斤的单警装备,裤线笔直、皮鞋锃亮;特别是交通部摩托骑警在巡逻执法时,除佩戴单警装备外,还要身穿厚重的特制摩托服,头顶几斤重的全包式头盔,脚蹬专用纯牛皮及膝长靴,没有丝毫松懈,既醒目又威严。警队在保障民警权益、从优待警方面,更为科学严谨、周到体贴,一是尊重并保障警员权益,每个警署、警队都设有条件优越的休息区,供警员休息时喝茶、交流,放松调节身心;二是晋升体系科学,有一整套严密的晋升程序和标准,只要工作努力,并通过公开考试考核,每个警员都有公平竞争机会;三是强调充分利用新科技,改进执法装备,协助警员克服执法困难,保障警员正当执法权益;四是积极参与外地交流展览,通过定期举办讲座、统筹训练,不断提高警员个人素质和警队整体战力。

三、思考、方向

香港与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但在交通管理领域,却经历过相似道路。通过考察交流,直观感受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措施,触动自身思考,对于校正和完善哈市公安交管工作发展方向,无异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

近年来,哈尔滨交通取得很大改善,但新问题也层出不穷。总体看,机动车总量激增,驾车泊车难;设施欠账较多,预防事故难;警力严重不足,遏制违法难;协作配合不够,合力整治难;安全宣教不深入,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提升难。但最大的症结还是“低、乱、差”,主要表现为执法水准低、科技应用低;行车停车乱、慢行交通乱;基础设施差、服务意识差。由此引发的违法屡禁不绝、交通拥堵、事故多发等问题,必须持之以恒的从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强化整改。从公安交管战线看,基于目前基础和发展条件,则要确立“科技引领、规范高效、增进互动、激发活力”总体方向,重点强化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发挥科技信息的引领作用,实现管控水准提档升级。交通管理实现从“人治”到“技控”,是大势所趋,更是必由之路。哈尔滨公安交管工作,多年来科技投入欠账很多,管控方式力图转变低规模运作、低水平重复的被动局面,必须坚持以警务信息化大应用为统领。一是借助即将建成的全市交通智能指挥中心和管控系统,高标准定位设计,前瞻性预留接口,逐步整合各分平台和子系统,确保未来交管科技水平满足需求;二是围绕动态交通、动态管理目标,今明两年,预计争取政府投入2.7亿元,建设管控平台、高清车辆识别等五大系统,增设视频监控510套,闯红灯拍照400套,高清车辆识别101套,交通事件检测7套。另外,进一步拓展流量检测、路面感应、固定及流动测速、车载移动抓拍等新科技装备的应用,扩大视频监控范围,消除管理盲区,增强查处各类交通违法的及时性、有效性;三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促进完善“基层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依靠政府、主动参与,协调多部门加快完善“大交通”格局下,各类数据采集和基础信息共享工作。近期要与金融机构合作,启动“交警移动信息平台”项目,完成“移动警务”更新换代;加快交管彩、短信平台建设,提高路面管控和单警作战能力;四是加强交通事故研判机制建设,前瞻分析、及时汇总事故情况,进一步科学细化安全排查分级标准,配合相关部门加强有针对性的整改;五是依靠上级领导,积极建言献策,超前介入市区道路规划设计,确保路桥改造建设与交通安全设施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综合治理城区出入口道路,督促县乡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

(二)着力发挥交通组织的基础作用,焕发老城交通整体活力。城市规模绝不可能无限制扩展,交通发展理念必须更充分的运用现有道路网络。在优化交通组织上,一是寸土必争,以交通流量测算及驾驶人调查、实地调研、路口剩余容量分析为依据,综合运用路口渠化、单向行车、限左限右等手段,减少交通交织,提高交通运行速度,规范交通流的行车轨迹;二是分秒必夺,科学调整信号灯配时,借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成功经验,以三年为周期,优选交通科技专业企业,参与全市交通信号灯定期巡检和信号灯配时方案调整工作,在有条件街路大量设置“绿波带”,实现区域交通协调控制,充分利用交通信号时间资源,减少交通延误,提高通行效率;三是规范醒目,大范围增设人性化的交通标志和交通硬隔离设施,力求以简明易懂的交通语言,为市民提供清晰直观的信息,也为管理执法奠定基础;四是重视慢行交通组织,充分考虑行人出行需求,积极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人车分离系统建设,在主干街路按需求增设行人过街天桥或地道,在中心商业区等重点区域搭建高架行人走廊,减少和避免人车交织;五是突出静态交通管理,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科学设置路内停车泊位,方便临时短时停车;挖掘路外公共资源、引入社会资金力量,按需求建设立体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增加停车泊位供应;推动夜间联防停车场,发挥属地公安分局作用,规范夜间停车秩序,保障车辆停放安全。

(三)着力发挥执法管理的保障作用,打造交警便民服务形象。一是交通执法上,“严”字当头,坚持依法严管严罚,以强制手段约束引导市民文明出行,减少运动式整治行动,重视长效机制建设,突出超载、超速、超员、强超强会、蛇型穿行等交通违法整治重点,完善治理酒驾、毒驾的查处手段,在交通违法多发及交通安全隐患突出区域科学布警,保障管控效能。二是事故预防上,“研”字为重,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安委办《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及《黑龙江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定》等重要文件要求,重点确立各级政府在交通安全工作中的领导责任、各企业(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联防联控降事故。三是协调配合上,“联”字为主,借助“牵手平安行”契机,充分发挥市交管委总体协调功能,体现相关职能部门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群团组织作用,紧密协调公安各分局、警种,整合优势完善联勤联防机制。另外,要有效发挥公安助理员作用,争取明确法定权限,确保警务人员集中处理核心职务。四是便民服务上,突出提高车驾管整体水平,本着“实事求是、规范高效、便民利民”原则,总体上按照一等车管所定位,分步骤科学规划改造现有中心园区,吸纳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考试场,确保两年内跃升全国先进行列。

第8篇

一、行动安排部署

分公司领导对此次专项活动高度重视,在接到上级文件的第一时间,立即组织人员对文件,进行了研判和分析,并组织下发了分公司的专项活动方案,要求各科室、各单位务必按照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细化行动内容、明确实施步骤,确保本次行动取得实效。

二、行动开展情况

(一)分公司工程养护科、养护工区以及隧道站根据文件要求积极对太凤高速全线辖区的公路隧道,临水临崖、桥隧相接、长大下坡、急弯陡坡、团雾易发以及连接线的平交道口等重点路段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并建立台账,责令专人按照时限进行整改。同时针对隧道紧急电话、照明、通风、消防系统以及紧急救援系统进行了着重检查。

(二)分公司路政大队一是规范施工管理,严格施工审批,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规范要求对涉路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监管。同时,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实际,制作了具有无碳复写功能的《违法行为告知书》和《养护作业区安全整改通知》,有效加强了施工监管痕迹化管理工作。二是对所有涉路施工单位开展作业前安全培训。此外,为了做好施工期间的道路安全和人身安全监管工作,组建了与施工安全员及管理员的施工信息报送群,便于巡查人员及时掌握施工信息,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和整改。三是做好开工后的现场监管检查工作。针对开工后的现场管理对施工单位提出三项要求,一是施工现场标志标牌摆放必须符合国标,涉路施工人员必须统一着安全服,现场安全员确保24小时不间断巡逻;二是抓好施工区域的卫生管理,做好施工垃圾、废弃材料的及时转运工作,做到不过夜;三是做好施工期间路产设施的保护工作,确保施工现场路产设施完好无损。路政大队累计为14家施工单位办理施工许可,施工监管56次,纠正违章施工17次,下发整改通知书20次,督促现场整改10次,有效保障了施工路段的通行安全。四是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开展治超政策宣传工作,引导货运企业和驾驶员规范装载、合法运输,联合高速交警严把超限入口检测关,对货车超限超载、抛洒遗漏等问题进行整治,保障了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三)分公司收费管理科着重对收费机电设备、设施进行了排查。逐一对各收费站以及监控中心的供电线路、供配电设备等进行巡检,确保机电设备正常运转,收费工作顺利开展。

第9篇

《意见》就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举措:

一、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明确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以及相关部门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健全预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及时协调解决交通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落实乡(镇)、村委会专人监管,并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及其成效纳入相关单位绩效管理。各地要及时聘用交通协管员,将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职能延伸到农村道路。有条件设立交警中队的乡(镇),要强化其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未设立的要加快推进乡(镇)派出所协管工作步伐,依法委托乡(镇)派出所行使交通安全执法权。

二、切实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意见》要求各县(市、区)政府组织公安交警、交通(路政)、安监、建设、农业、工商、经贸、国税、地税等部门及乡(镇)政府,联合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每年不少于两次。并明确整治重点内容为:对无(假、套)牌、无(假)证、挪用号牌及报废、拼装、自行改装的机动车、拖拉机(含变型、多功能拖拉机,下同)要依法予以查扣,对其驾驶人、所有人要依法处理,特别是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要当场予以查扣并进行整改,直至符合安全标准(其中驾驶拼装或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拖拉机上道路行驶的,要予以收缴,强制报废);对暂扣半年以上不来认领的机动车、拖拉机按无主废旧车辆移交当地财政部门,依法公开进行销毁处理;对非客运车辆违法载人,机动车和拖拉机违规装载等违法违章行为要依法予以查纠;对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要依法对驾驶当事人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及相应的罚款;对未取得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而驾驶运输经营车辆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从严处罚;对未投保“交通事故强制险”的机动车辆要予以当场查扣,并依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对其所有人予以处罚;对客运经营者未按规定要求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的,要责令其限期投保,拒不投保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对在农村道路占道设摊、堆放杂物和晒粮打谷等妨碍交通安全的行为以及人为破坏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予以查纠;对外挂机动车、拖拉机要全面清理,严格执行检验规定,引导其回迁落户(经贸、质监、农业等部门要及时修订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变型拖拉机地方技术标准),对不符合我省注册登记规定的外挂拖拉机要开展联合整治,促使其回原籍地使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农村未上牌摩托车(特别是未列入国家发改委上牌目录的摩托车)、拖拉机补办注册登记的处理意见和引导政策,简化办牌办证程序,方便未办理注册登记的摩托车、拖拉机办理牌证;简化农村地区新增车辆办理注册登记程序,适当减免注册登记费用,推行购车缴税、注册登记、检测检验“一站式”服务,确保新增摩托车、拖拉机手续完备,切实提高农村地区摩托车、拖拉机注册登记率和检验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强化联合执法,共同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三、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意见》提出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各职能部门、乡(镇)、村委会和有关单位落实农村道路预防交通事故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通报督查情况。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行业部门路面管控和交通稽查等监管工作情况,交通安全监管人员履职情况,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件办理情况,农村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情况,上级有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等。各级政府要定期组织召开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联席会议,强化部门间沟通协调,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建立相应信息报送、事故通报、工作报告等制度,积极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制度的落实,有效减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四、逐步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意见》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大安全投入,逐步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标志、标线、物理隔离设施等安全防护设置,提高农村道路的通行条件。对新列入农村道路硬化计划的公路,应按照交通运输部有关农村公路技术规范及《福建省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进行建设,交通安全设施、安保项目必须落实“三同时”制度,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设计审核关和竣工验收关。对已建成通车的农村公路(含桥梁)安全防护设施,各级政府要组织全面普查,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未达到农村公路等级要求的要参照或执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区分轻重缓急,逐步设置到位;对事故多发和危险路段,交通和公安交警部门要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抓紧整改,短期内不能根治的路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对重要路段出入口及节点位置,要设置限宽限高设施,防止超限超载车辆驶入,有效保障农村道路建设成果。

五、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意见》强调,各地要按照《福建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的要求,强化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的目标责任和检查、考核、奖惩机制,促进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的落实。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村民自筹为辅,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机制。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农村道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

案》([2005]49号)和《福建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的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道路建、养、管各环节科学的工作机制。除国家和省级补助的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外,市、县(市、区)政府要依据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内外资金,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性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养护支出。

六、切实加快农村客运交通事业的发展。《意见》提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农村地区客运交通事业的发展,认真规划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逐步把公交线路延伸到符合通行标准的乡(镇)、村,清理、规范农村客运收费的优惠政策,适当减免农村客运车辆附加费、运管费、养路费等相关费用,切实减轻农村客运经营者的负担。各级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引导农村客运经营者实行公司化、公交化经营,要调整运力结构,合理搭配不同客流量班线的开行线路、班次,扩大客运班车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客车通达深度。对客流量小的线路,可采取灵活的片区经营、滚动发车、循环运营方式,提高车辆实载率;对新开行的客运线路,可视情开行隔日班、周末班、赶集班车。依法打击农村道路低速载客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等的非法载客行为。鼓励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特点及市场需求的高效低耗型客车,逐步提高车辆档次,增强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农村客运站和候车亭建设,规划、交通、国土、建设等部门要简化立项、建设、用地等审批程序,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保障其建设用地需要,交通部门要提高其建设补助标准,加快农村客运站和候车亭建设步伐。

第10篇

一、目标要求

根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资格条件》(GB/T30340)等法律法规,按照集中清查与巡查暗访并举、规范秩序与净化市场并重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以下简称“驾校”)主体责任,依法查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通过开展驾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有效治理驾培行业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全面规范招生、收费以及培训行为,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构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推动全县驾培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二、整治重点

(一)核查经营资格。全面核查未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许可,违法从事驾驶员培训经营的“黑驾校”、非法驾培训练场点、挂靠经营、异地培训及非法从事驾培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对现有瑞达驾校、正通驾校的经营资格进行对标审查,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进行降级或取缔;对长期未开展驾培业务的予以清理注销。

(二)规范收费标准。对瑞达驾校、正通驾校机动车驾驶证、客货运从业资格证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考试费用进行核查,全面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对收费项目在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对教练员“吃拿卡要”、非法收取学员场训费、茶水费、红包等违规行为进行清理整顿。

(三)核查人员资质。核查瑞达驾校、正通驾校所聘教学人员、相关管理人员是否符合《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资格条件》(GB/T30340)要求,教练员的学历、驾龄、聘用合同等档案资料是否建立一人一档,重点清理不在册在岗、在册不在岗、窜岗的教练员,教练员数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四)核查清理教练车。瑞达驾校、正通驾校在用教练车、考试车是否达到二级以上技术条件,教练车标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教练车辆的登记证书、行车证、综合性能检测报告单等资料和有关信息是否建立一车一档,教练车数量符合规定要求,依法严厉查处非法教练车从事培训的行为。

(五)核查教学培训质量。核查新的教学大纲是否公布上墙,教学设施是否齐全有效,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公示并认真实施。是否如实填写《教学日志》、《培训记录》,发放《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结业证书》。检查瑞达驾校、正通驾校选用的计时培训系统与教练车载终端是否符合交通运输部两个技术规范要求。是否按照规定使用计时培训系统和教练车载终端,是否对教练场地设置了电子围栏。

三、工作要求

(一)认真核查经营资格,全面整治违法违规行为。交通局要结合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和群众举报线索,联合公安交警、市场监管等部门,全面摸排驾培市场的各种非法经营行为,依法取缔未取得驾培经营许可擅自从事培训活动的“黑驾校、黑教练”、非法驾培训练场点、非法招生网络平台,以及挂靠经营、异地培训等不合规经营行为,维护正常经营秩序,确保行业稳定。严格按照《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资格条件》(GB/T30340)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GB/T30341)两个标准,对已许可驾校开展核验、检查工作,对审核合格的驾校,统一向社会公布。核查发现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法定经营条件的驾校,依法暂停其经营活动,采取责令限期整改、暂停教练车经营、降低或取消质量信誉考核等级等强力措施,整改不合格的,依法吊销或注销行政许可。对未按要求进行备案的招生报名站(点)一律取缔。

(二)部门协作联动,全面规范收费标准。针对我县驾培行业驾驶员培训收费存在差异的问题,要迅速行动,全力排查,认真评估,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一是积极汇报县委、政府,会同公安交警、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组织对辖区驾培机构的收费项目进行摸排调查,督促驾校对经营类别、培训范围、收费项目和标准、教练员、教练场、学员投诉方式、投诉受理处理程序及监督举报电话等进行公示,未按要求公示相关信息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其培训业务,切实保障学员知情权。二是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进行分析研判,对属于乱收费、捆绑收费、变相向学员转嫁成本的,要及时整改;对收取高额培训费的,要通过成本分析、市场调研等方式,鼓励引导驾校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下调收费标准,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

(三)加大督查力度,规范驾校经营行为。交通局要对瑞达驾校、正通驾校普遍存在的管理松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开展规范整顿工作,强化企业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促进驾培机构规范经营。一是督促两驾校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教练员管理、学员管理、结业考核、诚信承诺、学员投诉、安全生产责任、教练车及设施设备管理、档案管理、培训收费等制度。二是对两驾校所聘教学人员、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合规性审查,人员数量达不到要求的限期补充,人员资格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清退,建立完善人员档案。督促驾校加强对教练员的管理教育和脱岗培训工作,突出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培训台账记录不完善的,限期整改。三是对两驾校教练车、考试车进行全面核查,数量达不到要求的限期整改,技术条件达不到的予以清理,标识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要进行整改,建立完善车辆档案。四是核查新的教学大纲执行情况,重点核查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学时安排、教材发放、教学设施。检查《教学日志》、《培训记录》规范填写情况、《学员档案》建立存档情况、《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结业证书》审核发放情况。五是督促瑞达驾校、正通驾校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计时培训系统平台和计时计程终端设备,凡是未安装或者未按要求启用计时培训系统的驾校将停业整顿。要运用监管服务平台加强培训过程监管,督促瑞达驾校、正通驾校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强化理论教学。运用监管平台的电子围栏功能,将符合要求的教练场纳入驾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电子围栏进行管理。未在电子围栏区域内的培训数据,视为无效学时不予认可。

(四)完善投诉机制,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充分利用驾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建立完善举报投诉机制,在驾校报名点及训练场显著位置张贴投诉电话,建立驾校和教练员“黑名单”制度,对发现驾校、教练员学时作弊、培训记录表造假、教练员对学员“吃拿卡要”,非法收取学员场训费、茶水费、红包等行为,要及时严厉查处,并列入黑名单。

四、时间安排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从2021年1月8日起至2021年1月31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安排部署阶段(1月8日一1月11日)。要按照本方案内容,明确任务职责、抓好时间节点,健全领导机制,认真安排部署。充分结合实际,对标整治内容,制定详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和整治工作清单,将具体问题、工作措施细化量化,建立问题清单和工作台账,将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部门和人员。

(二)整顿实施阶段(1月12日一1月25日)。运管局要督促瑞达驾校、正通驾校按照清理整治的工作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要对照清理整治事项,逐项进行检查,逐一整改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总结巩固阶段(1月25日一1月31日)。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开展回头看,进行查漏补缺。同时认真梳理专项整治工作经验教训,及时提炼成功模式和做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整治工作结束后,及时将工作开展情况、整治成效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于整治活动结束时上报州交通运输局。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驾培行业是关系广大群众的民生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的意义重大,工作中发现问题要多汇报,认真研究办法,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加强衔接协调,切实增强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11篇

 

目    录

 

1  总  则 ………………………………………………………(5)

1.1  编制目的 …………………………………………………(5)

1.2  编制依据 …………………………………………………(5)

1.3  适用范围 …………………………………………………(5)

1.4  工作原则 …………………………………………………(6)

1.5  预案体系 …………………………………………………(6)

2  组织体系 ……………………………………………………(7)

2.1  应急指挥机构 ……………………………………………(7)

2.2  办事机构 …………………………………………………(8)

2.3  专家组…………………………………………… ………(9)

3  预警预报……………………………………………………(10)

3.1  预警信息…………………………………………………(10)

3.2  预警准备…………………………………………………(11)

4  应急处置……………………………………………………(11)

4.1  信息报告…………………………………………………(11)

4.2  响应启动…………………………………………………(11)

4.3  分级响应…………………………………………………(12)

4.4  分部门响应………………………………………………(16)

4.5  分灾种响应………………………………………………(18)

4.6  现场处置…………………………………………………(18)

4.7  社会动员…………………………………………………(18)

4.8  信息与新闻报道……………………………………(19)

4.9  应急变更与终止…………………………………………(19)

5  恢复与重建…………………………………………………(19)

5.1  制订规划和组织实施……………………………………(20)

5.2  调查评估…………………………………………………(20)

5.3  征用补偿…………………………………………………(20)

5.4  灾害保险…………………………………………………(20)

6  应急保障……………………………………………………(21)

6.1  队伍保障…………………………………………………(21)

6.2  治安和交通保……………………………………………(21)

6.3  物资保障…………………………………………………(21)

6.4  资金保障…………………………………………………(22)

6.5  宣教、培训与演练………………………………………(22)

7  监督管理……………………………………………………(22)

7.1  奖励与责任………………………………………………(22)

7.2  预案管理…………………………………………………(22)

7.3  预案实施时间……………………………………………(22)

附件1 防范应对气象灾害各主要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措施

(附表1-15) ………………………………………………(23)

附件2 区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流程图……………………………(42)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着力提高全区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江苏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常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常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常州市天宁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规范性文件。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影响本行政区域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冰冻(道路结冰)、雾、霾、龙卷风等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因气象因素引发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冰雪灾害和重污染天气等其他灾害处置,适用其他有关应急预案规定。

凡涉及跨本区行政区域,或超出本区处置能力,或需要由国家、省、市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依据《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江苏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常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处置。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全面加强应对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预防为主、科学高效。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提高防御标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依法规范、协调有序。各级各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职责,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加强基层开发区、镇、街道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运转协调。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根据灾害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对气象灾害实施分级管理。气象灾害发生地所在开发区、镇、街道统一组织开展本区域应急处置工作。

1.5  预案体系

全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由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开发区、镇、街道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工作手册,以及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急预案组成。

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应急工作手册。

2  组织体系

全区气象灾害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由应急指挥机构、办事机构、专家组组成。

2.1  应急指挥机构

2.1.1  区应急指挥机构

当发生或即将发生气象灾害,并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危害时,根据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区人民政府成立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区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总指挥由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区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区人武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教育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区商务局、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天宁分局、天宁交警大队、天宁消防救援大队、自然资源和规划天宁分局、天宁生态环境局、天宁交通执法大队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其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成员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时予以调整。主要职责如下:

组织协调指挥气象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在灾害性天气可能形成或已经出现气象灾害时,综合研判各类信息,决定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的启动和终止,负责指挥、协调、督促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做好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

当因气象因素引发的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冰雪灾害、重污染天气等灾害,已有其他有关应急预案应对的,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规定,启动相应的区级应急指挥机制。

——台风、暴雨引发江河洪水、山洪灾害、渍涝灾害、台风暴潮和干旱灾害等,由区防汛防旱指挥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

——暴雪、冰冻(道路结冰)、低温、寒潮影响正常道路交通,由区扫雪除冰指挥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

——气象因素引发的突发地质灾害由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

——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由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负责协调组织。

——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处置,由区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

——气象灾害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由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

2.1.2  开发区、镇、街道应急指挥机构

开发区、镇、各街道参照区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针对上述各种灾害,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组织做好应对工作。区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开发区、镇、街道的相关工作进行指导。

2.2  办事机构

区指挥部下设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设在区应急管理局,区应急管理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担任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主要职责如下:

(1)执行国家、省、市、区关于气象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

(2)负责区指挥部的各项日常事务和临时交办的工作。

(3)负责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修改、论证、报批及实施工作,并指导开发区、镇、街道编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工作手册。

(4)检查指导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落实各项应急准备措施。

(5)组织协调气象应急宣传与沟通工作,根据区指挥部授权起草关于气象灾害应急方面的新闻和信息,起草区指挥部的各种命令、通告、公告等文稿。

(6)组织区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工作人员培训,参加、筹划、组织和评估有关气象灾害事件应急演习。

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与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指定本单位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职能科室,明确有关同志担任联络员。联络员既是本单位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协调、联络人员,又是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的兼职工作人员。

2.3  专家组

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应成立全区气象灾害应急专家组,并完善相关咨询工作机制,为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提供分析评估、决策咨询和处置建议等。可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专家组成员直接参加突发气象灾害的具体应急处置工作。

3  预警

3.1  预警传播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是指由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根据国家、省气象行业有关规定负责制作,并按有关规定程序报批后分级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信号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

建立和完善多种手段互补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机制。接收到市气象台的预警信号后,快速传播,提醒各级各部门、相关行业和社会公众做好气象灾害先期防御、灾害发生的应急处置准备。

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应结合实际,整合现有预警信息传播资源,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传播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

开发区、镇、街道及其区域内的社区(村)、学校、医院、工矿企业、建筑工地等要指定专人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播工作,建立健全“乡镇-村-村民小组-户-人、街道-社区-居民小区-户-人、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单位-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机制、反馈机制和监督机制。

3.2  预警准备

气象灾害预警分为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四级(一般)4个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一级(红色)为最高级别,具体预警分级标准参照《常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有关规定。

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收到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的气象灾害预警时,应及时向各级各部门转发。有关责任人员立即上岗到位,组织力量深入分析、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尤其是对本地区、本单位风险隐患的影响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落实抢险队伍、物资和避难场所等,做好启动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工作。

4  应急处置

4.1  信息报告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相关单位应按职责及时收集和提供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损失以及防御等情况,迅速、及时报告属地政府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逐级向上报告。

4.2  响应启动

按照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的程度和范围,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

当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一级或二级气象灾害预警,或者气象灾害已经在我区造成特别重大或重大损失时,区指挥部立即组织各成员单位和专家分析研判,综合评估气象灾害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报请区长签发启动一级或二级应急响应。

当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三级气象灾害预警,或者气象灾害已经在我区造成较大损失时,区指挥部立即组织各成员单位和专家分析研判,综合评估气象灾害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由总指挥签发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当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四级气象灾害预警,或者气象灾害已经在我区造成一定损失时,区指挥部授权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立即组织指挥部成员和专家分析研判,综合评估气象灾害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由副总指挥签发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分别达到不同预警级别标准时,按照最高预警级别灾种启动应急响应。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均未达到预警标准,但可能或已经造成损失和影响时,根据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影响在综合评估基础上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当接到市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指令时,区指挥部在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常州市气象灾害预案》和本预案的规定,启动相应应急响应。

4.3  分级响应

4.3.1  一级、二级应急响应

区指挥部领导、相关成员单位领导及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负责同志24小时坚守岗位。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按照区指挥部统一部署和职能分工,指挥和协调本部门本系统相关防御工作;开发区、镇、街道按本级相关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程序做好指挥和协调工作;开发区、镇、街道和区各成员单位每天按时向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及灾情。同时,区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1)区指挥部总指挥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全面部署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工作。区各成员单位分析气象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各自防御对策;区指挥部形成应对气象灾害应对处置的决策建议,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必要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直接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组织指挥协调全区气象灾害应对工作。

(2)督促指导有关区域、有关单位落实防御措施,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区指挥部负责人分别带领相关部门,赴灾情严重地区指挥防灾救灾工作。

(3)区指挥部组织协调有关专家参与应急救援,各级抢险队伍进入应急作战状态,各应急物资保障单位全力提供应急保障。

(4)驻区部队根据区政府或区指挥部要求以及有关兵力行动批准权限,担负抢险救灾任务。

(5)组织协调公共场所大型显示屏管理单位等及时播发和随时插播气象信息、有关防御指引以及区指挥部的相关措施,协调通信运营企业协助做好相关信息的工作。

(6)根据法定职责和程序做好灾情统计和新闻工作。

(7)区指挥部向市政府或市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气象灾害灾情,必要时请求支援。

(8)研究并处理其他重要事项。

4.3.2  三级应急响应

区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和开发区、镇、街道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领导24小时带班制度。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按照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指挥和协调本部门本系统相关防御工作;开发区、镇、街道按本级相关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程序做好指挥和协调工作;开发区、镇、街道和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每天按时向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及灾情。同时,区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1)区指挥部总指挥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全面部署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工作。区指挥部成员单位分析气象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各自防御对策。区指挥部形成应对气象灾害决策建议,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

(2)督促指导有关区域、有关单位落实防御措施,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区指挥部派出工作组赶赴重灾区协助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协调筹集、调运防灾救灾资金和物资,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3)组织协调有关专家参与应急救援,各级抢险队伍进入应急作战状态,各应急物资保障单位全力提供应急保障。

(4)驻区部队根据区政府或区指挥部要求以及有关兵力行动批准权限,担负抢险救灾任务。

(5)组织协调公共场所大型显示屏管理单位等及时播发和随时插播气象信息、有关防御指引以及区指挥部的相关措施,协调通信运营企业协助做好相关信息的工作。

(6)做好灾情统计。

(7)区指挥部向市政府或市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气象灾害灾情,必要时请求支援。

(8)研究并处理其他重要事项。

4.3.3  四级应急响应

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开发区、镇、街道按照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响应工作,并及时向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书面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及灾情。同时,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及成员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1)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及时向区指挥部报告灾情和应对工作开展情况,重要情况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报告。

(2)要求有关区域、有关部门做好防御工作。区指挥部视灾情派出若干工作组,到受灾较重地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3)区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做好相关准备并积极开展工作。

(4)区级相关抢险队伍进入应急值班状态,防灾抢险物资储运单位做好随时调动准备;开发区、镇、街道抢险队伍进入应急作战状态。

(5)请示上级协调驻常部队(含预备役)做好担负抢险救灾的准备。

(6)组织协调公共场所大型显示屏管理单位、电信运营企业等及时刊播有关信息,加强气象灾害知识宣传。

(7)做好灾情统计。

(8)研究并处理其他重要事项。

4.4  分部门响应

气象灾害造成煤电油气运、重要工业品出现重大突发问题,由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分别依据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由发展和改革部门依据《天宁区粮食应急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出现突发问题,由商务部门依据相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群体性人员伤亡或可能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健康部门依据《天宁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严重损失需进行紧急生活救助、造成突发地质灾害、引发森林火灾,由应急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别依据《天宁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天宁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天宁区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等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引发生产安全、道路交通事故、火灾和特种设备事故,由应急管理、公安、交警、消防救援、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分别依据《天宁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天宁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天宁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天宁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突发环境事件,引发重污染天气,由生态环境部门依据《天宁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天宁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引发水旱灾害,由水利部门依据《天宁区防汛防旱应急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引发城市内涝,由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依据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影响或涉及农业生产,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依据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道路积雪结冰,由城市管理部门依据《天宁区扫雪除冰应急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区委宣传部负责随时播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应急防范处置措施。发展改革、教育、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利、商务、文化体育和旅游、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单位按照相关预案做好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和保障工作。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慈善分会等单位做好相关领域协调、配合工作。消防、民兵预备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基层应急队伍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在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做好抢险救援工作。驻区部队按照《天宁区突发事件军地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规定参加抢险救灾工作。

4.5  分灾种响应

启动应急响应后,区各成员单位、开发区、镇、街道应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种类及其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和行动。根据本区可能受影响的灾害性天气类型,可分为台风、大风、暴雨、暴雪、寒潮、低温、霜冻、冰冻(道路结冰)、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龙卷风、雾、霾等气象灾害,具体气象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见附件1(附表1-15)。

4.6  现场处置

气象灾害现场应急处置,由灾害发生地所在开发区、镇、街道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区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组织营救、伤员救治、疏散撤离和妥善安置受到灾害威胁人员,及时上报灾情和人员伤亡情况,协调各级各类救援队伍应急行动,查明并及时组织力量消除次生、衍生灾害,接收分配援助物资等。

4.7  社会动员

区政府或区指挥部可根据气象灾害的性质、危害程度和范围,广泛动员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气象灾害处置,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用和调动车辆、物资、人员等。

气象灾害发生地所在开发区、镇、街道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各方面救援力量迅速抢救人员,组织基层开展自救互救。

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包括国际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捐赠和援助。审计、监察部门对捐赠资金与物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

4.8  信息与新闻报道

气象灾害信息应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形式主要包括:权威、提供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种类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因灾伤亡人员、经济损失、救援情况等。应急处置和灾情信息由相关主管部门或区指挥部审核和。

发生气象灾害时,宣传部门应当加强对新闻媒体报道的协调和指导。开发区、镇、街道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根据气象灾害影响程度,提供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内容;区指挥部会同区委宣传部按照规定,做好相关气象灾害的宣传报道;必要时,由区政府或区指挥部召开新闻会,通报有关情况。

4.9  应急变更与终止

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根据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的变更或解除气象灾害预警,结合区域各类气象灾害现场处置等情况,及时变更或终止气象灾害应急响应。

启动应急响应的机构或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变更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应急响应。

5  恢复与重建

5.1  制订规划和组织实施

受灾地所在开发区、镇、街道组织制订恢复重建规划,区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使受灾地区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发生较大以上灾害超出开发区、镇、街道恢复重建能力的,区政府组织制订恢复重建规划,出台相关扶持优惠政策,给予相应资金支持,帮助受灾地区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5.2  调查评估

区政府或区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对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气象灾害的起因、性质、影响等进行调查、评估与总结,分析应对处置工作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灾情核定由区应急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全面结束后,相关调查评估结果与应急工作情况报送市人民政府。

5.3  征用补偿

区政府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征用补偿制度。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设备、设施、场地、运输工具和其他物资。造成损坏或无法归还的,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适当方式给予补偿或做其他处理。

5.4  灾害保险

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与气象灾害事故相关的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灾害发生后,保险机构要根据灾情,及时主动办理受灾人员和财产的保险理赔事务。

6  应急保障

6.1  队伍保障

区有关部门应加强自然灾害救援、消防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卫生救援、森林消防等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经常性开展协同演练,提高共同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开发区、镇、街道应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基层抢险救灾队伍,加强日常管理和培训。

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作用,依托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社区(村)建立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形成广泛参与应急救援的社会动员机制。

6.2  治安和交通保障

交警、交通执法等部门完善抢险救灾、灾区群众安全转移所需车辆等的调配方案,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运输畅通。

公安、交警等部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做好灾区治安管理、救助和服务群众等工作。

6.3  物资保障

发展改革、应急管理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储备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救灾物资装备。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水利等各相关行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制定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储备抢险专用物资,以备抢险急需。

6.4  资金保障

区政府建立健全与气象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保障机制,将气象灾害救助资金和气象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达到《天宁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响应等级的灾害,区财政应根据相关规定给予相应支持。

6.5  宣教、培训和演练

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各界主动获取预警信息的意识,提高社会公众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

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以及易受灾单位要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7  监督管理

7.1  奖励与责任

对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气象灾害救助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7.2  预案管理

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编制、解释和日常管理。预案实施后,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其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按照规定程序修订本预案,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7.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

防范应对气象灾害各主要部门联动和

社会响应措施(附表1-15)

附表1  台风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三级

二级

一级

台风蓝色、黄色预警

台风橙色预警

台风红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台风蓝色、黄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台风橙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台风红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准备。密切关注高火险天气形势,做好森林火险预报预警,指导开展火灾扑救工作。通知重点单位做好防台风暴雨安全工作。

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台风和台风暴雨工作。

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参与、协调台风和台风暴雨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

公安、交警

部门

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保护。

组织警力,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工作。限制重要道路车流车速,及时处置因台风暴雨引发的交通事故。

负责灾害事件发生地的治安救助工作。必要时封闭相关道路,实行交通管制。

发展改革部门

根据指令负责应急采购相关救灾物资

教育

部门

通知学校做好防台准备、暂停室外教学活动。

督促学校做好防台应急准备、停止室外教学活动,保护已到校学生安全。必要时,通知学校停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督促开发区、镇、街道巡查、加固居民危房,巡查、加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按照管辖职责通知高空等户外作业单位做好防风准备,必要时停止作业,安排人员到安全场所避风。视情况利用人防工程为受灾群众提供安置场所。

城市管理部门

督促有关单位加固户外店招店牌等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必要时可依法拆除。做好倒伏行道树及公园(绿地)倒伏植物扶正、加固工作,协助指导住宅小区内倒伏植物的处理。督促管辖范围内公园做好有关游乐和服务设施的防风安全管理,必要时停止运营,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农业农村部门

提醒果农、菜农和水产养殖业主、林场等做好防台风准备。

指导果农、菜农和水产养殖户、林场等采取一定的防台风措施。

农业、水产业、畜牧业、林业等应采取防台风措施,组织种植业主抢收成熟瓜果和防护低洼地带的作物。

水利

部门

通知江河湖库、涵闸站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做好防御台风暴雨准备工作。负责江、河、湖等水情的监测和预报。

做好各类水利工程的巡查和安全运行,落实险工险段和在建水利工程的抢险队伍、物资和设备,及时开展抢险救灾。负责江、河、湖等水情的监测和预报。

督促各地做好重点险堤、险库的巡查防守,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提供水情、工情、灾情信息。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

宣传台风可能对游客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配合政府和部门组织协调旅游企业做好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疏散工作。

协助做好受灾旅游景点的救灾工作。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通知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

组织人员重点巡查地质灾害危险点,采取防范措施。

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开展应急调查,协助政府采取应急措施。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的台风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台风灾害防护。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驻区

部队

 

进入紧急抢险救灾状态,对灾害现场实施救援。

开发区、镇、街道

通知居住在低洼地带、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人员注意防台风,并组织排查安全隐患。

撤离区域危旧住房、厂房、河边窝棚等危险地方的临时居住人员。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危坡、危墙、危房的监测。

对居住在确有安全隐患的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的人员,进行撤离并安置。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台风信息,并通知本区住户。

关注台风最新动态,检查本区各项防台措施的落实情况。

组织力量对区内出现的灾情进行救援。

学校

做好防御台风准备、暂停户外活动。

停课后,保护好在校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的安全。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的台风信息,及时了解台风动态;不到台风途经地区游玩。

调整出行计划,尽量减少外出,关闭门窗;不在广告牌、架空电线电缆、树木下躲避,以免受伤。

尽量不到户外活动,户外人员应寻找安全地带躲避,并注意防止雷电袭击。危险建筑物内的人员应撤离。

建筑

工地

及时收听有关台风信息,做好防台工作。

停止户外作业。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2  大风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三级

二级

大风黄色预警

大风橙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大风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次。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准备工作,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督促重点单位加强大风天气的安全生产监管。参与、协调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

教育

部门

根据防御指引、提示,通知学校做好停课准备,调整上下学及休息时间,避免在突发大风时段上学放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督促施工单位根据大风等级,严格按照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规程做好防大风工作。

城市管理部门

督促有关单位加固户外店招店牌等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必要时可依法拆除。做好倒伏行道树及公园(绿地)倒伏植物扶正、加固工作,协助指导住宅小区内倒伏植物的处理。督促管辖范围内公园做好有关游乐和服务设施的防风安全管理,必要时停止运营,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农业农村部门

提醒果农、菜农和水产养殖业主等做好防风、防火准备工作。组织种植业主抢收成熟瓜果和防护低洼地带的作物。

指导果农、菜农和水产养殖户、林场等采取一定的防风、防火措施。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

提醒相关旅游企业做好防风工作。

配合政府和部门组织协调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的大风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大风灾害防护。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实施本区域各项防御、救援工作。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大风预警信息并通知住户做好防风工作,提示居民注意安全。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传播的各类大风预警信息,及时了解天气变化。

尽量不出门,不在广告牌、架空电线电缆、树木下躲避。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3 暴雨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三级

二级

一级

暴雨蓝色、黄色预警

暴雨橙色预警

暴雨红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暴雨蓝色、黄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暴雨橙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暴雨红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的准备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指导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暴雨措施,做好暴雨天气安全生产工作。

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指导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暴雨措施,做好暴雨天气安全生产工作。

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

水利

部门

通知江河湖库、涵闸站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做好防御暴雨准备。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做好城市内涝排水工作。

认真做好各类水利工程的巡查和安全运行工作,落实险工险段和在建水利工程的抢险队伍、物资和设备,及时开展抢险救灾。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做好城市内涝排水工作。

按照防汛防旱指挥部的决策和部署,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公安、

交警

部门

对水毁、积水路段制定绕行路线,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保护。

组织警力,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工作。限制重要道路车流车速,及时处置因暴雨引起的交通事故。

负责灾害事件发生地的治安救助工作。必要时封闭相关道路,实行道路警戒和交通管制。

发展改革部门

根据指令负责应急采购相关救灾物资

教育

部门

提示学校做好防暴雨准备、暂停室外教学活动。

督促学校做好防暴雨防洪准备、停止室外教学活动,保护已到校学生安全。必要时,通知学校停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组织巡查、加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动员或通知施工单位必要时暂停户外作业。督促开发区、镇、街道组织巡查、加固居民危房。与水利部门做好城市内涝的排水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

针对农业生产做好监测预警,落实防御措施,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

卫生健

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

 

督促、协助旅游景点疏散游客。

协助做好受灾旅游景点的救灾工作。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通知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

组织人员重点巡查地质灾害危险点并采取防范措施。

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开展应急调查,协助政府采取应急措施。

宣传、网信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暴雨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暴雨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驻区

部队

 

进入紧急抢险救灾状态,对灾害现场实施救援。

开发区、镇、街道

通知居住在低洼地带和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的人员防范可能出现的水浸、房屋漏雨等情况,并组织排除隐患。

撤离区域危旧住房、厂房、河边窝棚等危险地方的临时居住人员。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危坡、危墙、危房的监测。

对居住在确有安全隐患的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的人员,进行撤离并安置。

村、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暴雨信息,并通知区域住户。

关注暴雨最新动态,检查区域各项防雨措施落实情况。

组织力量对区域内出现的灾情进行救援。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传播的暴雨信息,及时了解暴雨动态。不到暴雨发生地区游玩。

调整出行计划,尽量减少外出,尽快回家。关闭门窗,以免雨水进入室内。

户外人员寻找安全地带避雨,防止雷电袭击。危险建筑物内的人员应撤离。

建筑

工地

及时收听有关暴雨信息,做好防雨工作。

停止户外作业。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4  暴雪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三级

二级

一级

暴雪蓝色、黄色预警

暴雪橙色预警

暴雪红色预警

应急

管理

部门

及时转发暴雪蓝色、黄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暴雪橙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暴雪红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负责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通知重点单位做好防雪灾安全工作。

负责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雪灾措施。

开放紧急避难场所,并为进场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组织转移、安置、慰问灾民。参与、协调灾害事故的抢险、救灾工作。

公安、

交警

部门

及时路况信息,限制重要道路车流车速,及时处置因暴雪引起的交通事故。配合城市管理等部门及时开展清雪。

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保护。

组织警力,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负责灾害事件发生地的治安救助工作。必要时封闭相关道路,实行道路警戒和交通管制。

发展改

革部门

根据指令负责应急采购相关救灾物资。

教育

部门

提示学校做好防雪灾准备、暂停室外教学活动,必要时通知学校、幼儿园停课。

督促学校做好防雪灾准备、停止室外教学活动,保护已到校学生安全。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通知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

组织人员重点巡查地质灾害危险点并采取防范措施。

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开展应急调查,协助政府采取应急措施。

城市管理部门

会同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采取路面防冻措施,根据积雪情况及时组织力量或采取措施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重点加强国道、省道、城市道路以及桥梁、涵洞、弯道、坡道、站台等路段的扫雪除冰工作。加强巡视,组织力量开展行道树、公园(绿地)植物除雪除冰行动,做好倒伏行道树及公园(绿地)倒伏植物扶正、加固工作。协助指导住宅小区内倒伏植物的处理。

卫生健

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

组织种植业主、养殖户做好防雪灾、防冻害及采取其他有效防御措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督促开发区、镇、街道加强危房检查,加强建筑工地临时工棚的巡查,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动员或组织撤离可能因雪压倒塌的房屋、建筑物内的人员。视情况利用人防工程为受灾群众提供安置场所。组织供水、供气行业落实防冻措施,做好责任范围内的扫雪除冰工作。

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

 

督促、协助旅游景点疏散游客。

协助做好受灾旅游景点的救灾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暴雪天气预报信息。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驻区

部队

 

进入紧急抢险救灾状态,对灾害现场实施救援。

开发区、镇、街道

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辖区内雪灾防御、积雪清理及灾害救援工作。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暴雪信息,通知住户清理积雪并组织检查。

关注暴雪最新动态,检查本区积雪清理情况。

组织力量对区内出现的灾情进行救援。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传播的暴雪信息,及时了解暴雪动态。

调整出行计划,尽量减少外出。主动做好门前积雪清理工作。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5  寒潮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寒潮蓝色预警

寒潮黄色预警

寒潮橙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寒潮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

采取防寒措施,避寒场所开放。

实施应急防寒保障,尤其是贫困户以及流浪人员等。

采取紧急防寒防冻应对措施。

城市管理部门

对园林树木、花卉等采取防寒措施。

加强园林树木、花卉等防寒工作。

对园林树木、花卉采取紧急防寒防冻措施。

农业农村部门

指导果农、菜农和水产养殖户采取防寒防风措施。对树木、花卉等采取防寒措施

做好牲畜、家禽防寒保暖工作,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应采取防霜冻、防冰冻、加暖、加盖和防大风措施。对树木、花卉采取紧急防寒防冻措施。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寒潮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寒潮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实施本地区各项防寒、救援工作。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寒潮信息并通知区域住户做好防寒工作,提示居民注意取暖设施用电、用气安全。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传播的各类寒潮信息,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注意添衣保暖。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6  低温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

三级

低温蓝色预警

低温黄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低温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并根据事态发展适时变更预警信息。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指导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低温措施,做好低温天气安全生产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

组织对农作物、畜牧业、水产养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实施本地区地温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社会

公众

注意做好个人防冻保暖,适时添加衣物。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7  霜冻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

霜冻蓝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霜冻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

农业农村部门

做好防霜冻应急工作。组织农村基层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对农作物、林业育种应采取田间灌溉等防霜冻、冰冻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对蔬菜、花卉、瓜果应采取覆盖、喷洒防冻液等措施减轻冻害。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霜冻预警信息,刊播霜冻防护知识。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通知各社区(村)做好霜冻预防工作,注意防寒保暖,对贫困户、五保户采取特殊保护措施。

社会

公众

注意防寒保暖。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8  冰冻(道路结冰)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三级

二级

冰冻(道路结冰)黄色预警

冰冻(道路结冰)橙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冰冻(道路结冰)等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交警 部门

及时路况信息,加强交通秩序维护,注意指挥、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关闭易发生交通事故的结冰路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组织供水、供气行业落实防冰冻措施,做好责任范围内的除冰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

组织对农作物、畜牧业、水产养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城市管理部门

根据冰冻情况,及时组织力量或采取措施做好道路除冰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道路结冰预警信息,加强社会引导。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范围内的道路除冰工作。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冰冻信息并通知区域住户做好防范。

社会 公众

及时了解掌握天气预报信息,做好出行前的各项防护工作,防止因道路结冰打滑造成外伤。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9  高温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高温蓝色预警

高温黄色预警

高温橙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高温蓝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高温黄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高温橙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指导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等高危行业、企业做好高温天气安全生产工作。加强会商和综合研判,统筹协调森林火灾扑救力量。组织协调高温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的抢险、救灾工作。

交警

部门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防止车辆因高温造成自燃、爆胎等引发的交通事故。

教育

部门

督促学校做好学生防暑降温工作。

提示学校停止举行户外活动。

通知学校停课,要求对在校学生应派专人负责看护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督促建筑、施工等露天作业场所采取有效防暑措施,防止发生人员中暑。

督促各建筑施工单位、户外作业单位合理安排户外作业。

建议建设作业单位停止户外和高空作业。

农业农村部门

对种植、养殖物采取防高温保护措施。

指导紧急预防高温对种植、养殖业的影响。

加强对种植、养殖业防暑防晒应对措施的指导。

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采取措施保障生产和生活用水。

采取紧急措施保障生活和重点生产用水。

确保居民生活用水。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

督促旅游景点、饭店和旅行社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采取措施,建议某些户外旅游项目暂停开放。

关闭户外旅游场所。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做好高温对林业带来不利影响的防范。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相关工作。

人社

部门

加强对用人单位遵守高温天气期间工作时间规定情况的执法检查。

 

督促用人单位在高温时段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依法严格控制加班加点。

督促相关用人单位停止露天作业。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加大对市场零售使用防暑降温药品、防暑防晒化妆品、保健食品的质量监管力度。严格监督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防范因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高温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高温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配合做好救助困难户、老弱人员。在辖区内广泛宣传防高温中暑常识。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高温信息并通知区域住户做好防暑工作。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传播的高温天气预警信息;中午前后避免户外活动。

调整作息时间,注意饮食调节,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停止户外活动。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0  干旱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三级

二级

I级

干旱黄色预警

干旱橙色预警

干旱红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干旱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采取应急措施,做好救灾人员和物资准备,并负责因旱缺水缺粮群众基本生活救助。

水利

部门

负责江、河、湖等水情的监测和预报。合理调度水源,组织实施抗旱减灾等工作。做好地下水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工作。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

指导农户、水产、林业生产单位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减轻干旱影响。

生态环境部门

加强监控,督查相关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水环境特别是饮用水源的安全,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指导林业单位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减轻干旱对林业的影响。

宣传、网信

部门

及时传播抗旱预警信息,加强抗旱工作新闻报道,做好新闻舆论引导。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内的抗旱工作。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1  雷电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雷电灾害应急响应

应急管理

部门

及时转发雷电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负责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雷电工作。

消防救援

部门

应急处置因雷击造成的火灾。

教育部门

通知学校停止露天体育课和升旗活动。督促检查学校在雷电发生时让学生留在教室内,待雷电天气过后才可室外活动或离校。

交警部门

组织警力上街巡查,疏导道路交通,处置因雷击造成的交通事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提醒、督促建筑施工单位注意防范强对流天气,必要时暂停户外作业。

城市管理

部门

提醒、督促环卫作业单位注意防范强对流天气,必要时暂停户外作业。组织力量做好倒伏行道树及公园(绿地)倒伏植物扶正、加固工作。协助指导住宅小区内倒伏植物的处理。

卫生健康

部门

组织做好伤员救护和统计工作。

农业农村

部门

针对农业生产做好监测预警,落实防御措施,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

文化体育

和旅游部门

督促旅游景点停止户外娱乐项目。

宣传、网信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雷电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雷电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内雷电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村、社区

在社区(村)内公告雷电预警信息。停止集体露天活动,提示居民收好阳台衣物并关闭门窗,减少使用电器。

社会公众

避免在空旷处行走,尽量躲避在室内等安全场所。避免在大树、高耸孤立物下躲避雷雨。尽量避免在雷电时拨打接听手机,减少使用电器。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2  冰雹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冰雹灾害应急响应

应急管理

部门

及时转发冰雹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负责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农业农村

部门

做好防冰雹应急工作和雹灾发生后的救灾工作。

卫生健康

部门

组织做好伤员救护和统计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冰雹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冰雹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内冰雹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社会

公众

及时了解掌握天气信息,减少户外活动,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3  龙卷风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龙卷风灾害应急响应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龙卷风监测防御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负责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农业农村部门

做好龙卷风灾后应急救助工作,帮助农户恢复生产。

城市管理部门

做好人行道及公园(绿地)倒伏植物扶正、加固工作,协助指导住宅小区倒伏植物的处理。

卫生健康部门

组织做好伤员救护和统计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气象部门的龙卷风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龙卷风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内龙卷风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社会

公众

及时了解掌握天气信息,龙卷风发生时避免户外活动,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4  雾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雾蓝色预警

雾黄色预警

雾橙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雾预警信息和相关防御指引。

交警

部门

组织警力做好交通引导,及时处置因雾造成的交通事故。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

部门

及时了解天气信息并转告学校,要求学校开展雾天安全注意事项教育。

提示学校减少或取消室外活动,妥善安排在校学生。

要求学校取消所有室外活动,必要时停课。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雾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雾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内雾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社会

公众

尽量不到户外行走,更不要早起锻炼。非出门行走不可的最好戴口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注意交通安全。

户外人员应使用口罩等防护品,尽早到室内躲避浓雾天气,注意交通安全。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5  霾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三级

二级、一级

霾黄色预警

霾橙色预警、霾红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霾黄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霾橙色及以上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生态环境部门

加强环境监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合会商,及时转发大气污染预警。

加强环境监测。启动与相关部门的即时会商机制,及时转发大气污染预警。根据环境监测和预报,采取相应措施。

教育

部门

及时了解霾预警信息并转告学校,要求学校减少室外活动,做好防御霾危害的相关工作。

告知学校霾出现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做好霾危害的宣传和防御工作,要求系统内学校取消所有室外活动,必要时停课。

交警

部门

组织警力做好交通引导,及时处置因霾造成的交通事故。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霾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霾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实施区域内霾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社会

公众

不要早起锻炼,必要时出门行走应戴口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件2

 

    天宁区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流程图  

 

 

 

 

 

 

 

 

 

 

 

 

 

 

 

 

 

 

 

 

 

 

 

 

 

 

 

 

 

 

 

 

 

 

 

 

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8日印发

第12篇

即将到来的春运客流量大、拥堵高发、天气情况复杂,是每年各地交通安全工作要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此,高德地图推出平安福计划,并将全新的“安全地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新“安全地图”融入了高德在安全方面的哪些技术进展?其安全属性有哪些提升?将如何保障行车安全?

数据、算法优化路线

针对即将来临的春运,高德地图拿出了全新的“安全地图”,在基础数据、规划算法、导航体验和操作逻辑上都针对春运情景进行了全方位的更新和优化,尤其是立体地图以及语音报平安功能的上线,让地图与城市、应用与人的关系都更近一层。

首先,高德基础数据的精准更新基于海量历史数据及实时动态数据。通过历史交通大数据,高德地图能够预测出春运期间最繁忙的及事故高发的道路。同时,通过实时动态大数据,高德地图能快速发现道路变化,由此提前对春运重点线路进行全面覆盖的数据获取与处理,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地图导航基础数据。

其次,高德安全地图还对春运期间的路线规划算法进行了优化,不仅将冬季天气对路况的影响因素纳入算法,还结合了长途导航情景以及拥堵预测。在用户出发时,高德能够根据每一段道路的拥堵预测情况进行远期的拥堵规避,使春运回家线路更加科学高效。

语音、视觉解放双手

一位车主带家人去云台山自驾游,在出石家庄服务区时忘记了系安全带,于是“就一只手扶着方向盘,一只手来拽安全带,在拽的时候,发现方向盘开始歪,我就赶紧打,一打就打过了,就撞到了我的右侧高速护栏”。车祸的后果是“从前保险杠到后保险杠,全部进行了钣金喷漆,右轮毂也进行了更换”。这场事故中的车主正是高德地图副总裁陈永海,而这场发生于2014年的不大不小的车祸中却触动他在日后的安全地图产品研发中充分思考如何保障驾驶员的双手始终在方向盘上,减少和地图、和手机的交互,真正让司机减少操作、解放双手。

时隔三年左右,陈永海在1月16日高德地图“春节平安福计划”会上再度回忆起了这场事故。

他认为,算法的准确、数据的准确,只是保证了路线的安全。但其实行驶过程中的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高德地图致力于解决的,就是尽可能在驾驶过程中,减少驾驶员行驶过程中的决策,将驾驶员的全部精力聚焦到驾驶当中来。”

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却要具体分解到一个个小细节。例如,一般车主使用的车载导航通常会提示“前方500米右转或者是左转”,车主在收到这一提示后往往会想:500米在哪?我跑没跑到500米?假如有多个路口,拐到哪个?

针对这一情况,高德的做法是升级播报系统,将这个路口的播报分解成四步:第一次是在800米时告诉用户前方800米第二个红绿灯右转进入某某街道。第二次是在500米的时候,会告诉用户,前方请靠右侧车道行驶。第三次会告诉用户,前方200米红绿灯路口右转。最后一次,就是很多用户特别习惯的“当”一声右转。

通过对两次不同播报的对比,陈永海强调:“升级之后高德的播报,其实就是将用户分析和决策的播报,变成一个个动作指令,司机只需要按照高德地图的播报来进行操作,他就可以左转、右转,最终到达目的地。我们就是做了提示分解,减少行动的思考。”

除了语音播报,高德又加上一些视觉引导进行强化。通常平面地图通过路线、颜色进行引导,但是在环岛、高架桥和下行路的出入口,车主仅听到语音播报是无法做出决策的。对此,高德的解决方案是拿出路口大图和立体地图。路口大图是还原路口真实的显著性、标志性建筑,让车主通过建筑做出路口的选择。立体地图也是针对一些标志性路线图做渲染来提示用户。

据陈永海介绍,如果车主打开高德地图,用双指按住地图平面,拖动一下就可以看到高德做了整个北京的立体地图。2017年还将持续对北上广深按照用户的分布城市进行推广上线,而不是仅对路口做出三维效果。

对车主而言,无论是使用车机版导航,还是手机导航,实现集中精力驾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减少操作、解放双手,减少车主与手机、车机的交互操作。这一点,陈永海在经历2014年的那场车祸后,体会更加深刻。

高德地图研发团队的解决思路是将能够识别出来的一些场景做自动化操作。比如进入路口时进行了自动化放大,在经过路口之后,又将比例尺恢复到正常导航。在用户偏航时候自动重算,不需要用户重新规划路线。

对于那些无法识别出来的场景,则继续延展语音的功能。喊出“高德高德”,即可以调出智能语音助手,说出自己需要进行的操作,比如中途想去加油站、超市,或者更换导航目的地等,都是通过导航助手进行操作,而不需要我们双手和手机进行交互。

在车主的行车过程中,还有一项可能令车主分心的重要事情就是沿途报平安。特别是在春节这种重要节日中,车主在自驾回家过程中接到诸如“到哪儿了”、“顺利吗”等问候电话。针对这种情况,高德地图开发了一个“报平安”功能,陈永海为我们具体介绍说:“在导航过程中,屏幕的左上角有一个报平安的入口,只要一点击,就会生成一个链接,这个链接可以通过短信,也可以通过其他的app,发送给家里亲人等,他通过打开这个链接就可以看到你现在行驶到了哪里。”而且在报平安功能升级后,亲友还可以直接通过高德地图回复消息,用户即可在导航语音中听到林志玲、TFBOYS等明星播报亲友发来的消息。互动增加了,而操作仍然便捷安全。

先知系统合理规划出行

春\期间的“返乡大潮”令每一个人都印象深刻,每个城市乃至乡镇巨大的人口迁出迁入量使得出入城道路易发拥堵。对于驾车出行的用户来说,提前预知出行道路拥堵预测情况对合理规划出行起到重要作用。

据了解,高德地图春运路况先知系统基于高德交通大数据,能够呈现春运26天全周期、精细化的全国高速以及42个全国主要城市的拥堵预测,包括春运拥堵趋势,易拥堵路段预测和易堵时段的预测。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春运的推进,该系统还能够依据实时监测的实际拥堵情况动态修正未来拥堵趋势,这是高德地图在交通大数据应用层面的又一创新之举。

该系统向用户开放,用户登录指定网站便可选择查看1月17日至2月12日任意日期全国高速及包括北上广深等42座城市在内的道路拥堵情况。其一,用户可获知选定区域在整个春运期间的整体拥堵趋势;其二,用户可查询选定日期高速或城市的易堵路段;其三,用户还可先知具体路段的易堵时段,时间可精确到小时。此外,春运先知系统还首次融入全国天气预报数据,综合研判春运出行受降雨、降雪等恶劣天气影响的高速路段,提醒公众出行遇恶劣天气时小心驾驶。

据了解,“春运路况先知系统”基于高德地图的海量交通出行大数据,包括来自交通行业浮动车(出租车、物流车等)和高德地图超过7亿用户的出行数据、以及第三方合作伙伴数据。83%的公众数据和17%的行业数据多元组合、交叉验证,使得数据更加准确、科学。

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表示,高德地图春运路况先知系统是全国首个针对节日高速拥堵以及城市道路拥堵的预测系统,它具有精细化的高速堵点分布以及拥堵预测,为春节出行提供精准全面的出行预测分析。

除了春运路况先知系统的上线,在公安部交管局指导下,全国近50家交通管理部门联合高德地图了《2017年春节出行预测报告》。本次报告涵盖全国18个省(直辖市)及30个城市相关内容,将往年春运交通大数据与今年春运实际情况相结合,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权威的出行指南。

2016年日活用户增长123%,高德地图成为“四大标配”

纵览2016年,高德地图坚持专注而专业的产品理念,“大出行 双生态”战略已初见成效,高德地图在“用户、应用、汽车、交警”四方面都成为行业标配。据高德地图此次的用户及产品数据,2016年,高德地图为用户累计导航规划超过580亿次,累计驾车导航总里程超4537亿公里,全年日活跃用户增长高达123%,已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

而在互联网应用、汽车及交警行业,高德地图也被高度认可。高德开放平台为全国超过30万款应用提供位置和导航等服务,月智能设备覆盖数超过9亿;高德汽车在16年全年AMAP AUTO(高德地图车机版)公众版本11个,为车企合作伙伴提供适配版本500多个,并与国内外多家知名汽车厂商达成合作;高德交通与武汉、深圳、南京、佛山等全国近100省市交警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交通数据信息共享,为用户提供权威科学的交通信息。

“各个行业对于高德的高度认可,使得高德地图率先成为四大标配,‘大出行 双生态’的行业战略目标也已初见成效”,高德地图副总裁陈永海表示。

其一,用户可获知选定区域在整个春运期间的整体拥堵趋势;其二,用户可查询选定日期高速或城市的易堵路段;其三,用户还可先知具体路段的易堵时段,时间可精确到小时。此外,春运先知系统还首次融入全国天气预报数据,综合研判春运出行受降雨、降雪等恶劣天气影响的高速路段。

解码春运安全地图

1如何做到数据准确即安全?

路线重新覆盖采集,天气加入规划算法

数据的准确和鲜活是所有地图应用服务的根基。基础数据的精准更新基于海量历史数据及实时动态数据。通过历史交通大数据,高德地图能够预测出春运期间最繁忙的及事故高发的道路。同时,通过实时动态大数据,高德地图能快速发现道路变化,由此提前对春运重点线路进行全面覆盖的数据获取与处理,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地图导航基础数据。

此外,高德安全地图还对春运期间的路线规划算法进行了优化,不仅将冬季天气对路况的影响因素纳入算法,还结合了长途导航情景以及拥堵预测。在用户出发时,高德能够根据每一段道路的拥堵预测情况,来进行远期的拥堵规避,使春运回家线路更加科学高效。

其次,高德还将春节路况预测数据引入避堵规划算法,通过高德最新推出的“春节路况先知系统”获取路况预测数据,并让其参与到路线避堵的规划中。高德地图能够根据用户每一段道路预计经过时的拥堵预测情况,来进行远期的拥堵规避,为用户规划并提供更加快捷、预估准确的回家路线。

2如何实现操作简单即安全?

立体地图上线,导航指引交互智能化

好的地图应该让用户一目了然,减少误判和指引不清的情况。高德地图在近日上线了立体地图,在图面上与已有的实景路口放大图相结合,能够最大程度还原真实世界,减少用户的思考及反应时间;同时,导航播报细节进一步优化,导航过程中的转弯、并线等提醒都更加及时、更加人性化,使得偏航情况减少。

此外,高德“安全地图”还在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下功夫。“安全地图”能够根据导航指引自动缩放地图,发生偏航时动态重新计算,接近终点时自动推荐附近停车场等等。这些人性化的功能能够大大减少用户操作。再加上高德地图智能语音交互功能能够让用户完全使用语音操作地图,为回家路上的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3报平安功能再升级:

支持语音播报亲人关心

在此次推出的安全地图中,一直广受好评的“报平安”功能也得到升级。

第13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市食品安全工作指示精神,规范我镇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镇政府同意,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严厉打击收售加工病死畜禽和屠宰注水等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明确工作目标

专项行动以“打黑治违、重典治乱”为总体目标,按照“发动群众、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依法整治”的原则,拉网式排查收售加工病死畜禽和屠宰注水等违法犯罪黑作坊、黑窝点,扫除病死畜禽收售源头,切断利益链条,斩处非法经营网络,杜绝收售、加工、经营病死畜禽和屠宰注水违法犯罪行为,净化我镇畜禽肉制品经营市场,健全肉类食品监管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全镇肉类食品安全水平。打击收售加工病死畜禽和屠宰注水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从5月4日至6月底结束。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村、镇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将深入开展打击非法屠宰加工经营病死畜禽和屠宰注水专项行动作为今年食品安全工作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确保工作有效开展,我镇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镇副镇长任副组长,派出所、畜牧兽医站、经贸办、投资服务中心、卫生院、工商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督查办。

三、明确职责分工

各村和镇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扎实开展打击收售加工病死畜禽和屠宰注水等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建立工作机制,制订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工作措施,开展拉网式排查,严厉打击,消除隐患。

(一)各村: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属地化管理责任,主要领导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辖区内打击非法屠宰加工经营病死畜禽和屠宰注水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各项工作。要安排得力人员组织各村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全面摸清辖区内违法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的企业、作坊、窝点的具体情况,清查采取拉网式逐村逐户逐地排查,清查要严密细致,对清查结果要逐一登记,清查人员要签字确认,杜绝瞒报漏报现象,在清查过程中发现存在非法屠宰加工经营病死畜禽和屠宰注水等违法犯罪行为要立即向镇食品安全办公室报告。

(二)派出所:组织公安执法力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动员广大基层民警会同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养殖场、屠宰场所及废弃仓库、厂房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深入摸排线索,集中力量侦破违法案件。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大警力配备,依托治安巡查、派出所警务区、交警关卡等多警种配合,强化执法,主动排查,全环节打击集养殖、收购、屠宰、贩卖、冷藏、加工、批发销售病死畜禽于一体的犯罪产业网络,对发现运输、加工病死畜禽案件线索和有关部门移送案件线索要逐一分析研判,对重大违法犯罪线索紧抓不放,循线深挖、追根溯源,坚决斩断病死畜禽违法犯罪的利益链条,坚决铲除游离在病死畜禽和屠宰注水等违法犯罪活动中的黑恶势力。

(三)畜牧兽医站:强化监督检查,指导养殖场(户)规范使用兽药,加强对畜禽及畜禽产品的防疫检疫监督执法管理,依法承担对动物疫病防治、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等技术工作。督促养殖场(户)严格执行免疫和产地检疫制度,严格落实病死病害畜禽检疫、无害化处理责任和措施,严厉查处销售病死病害或死因不明畜禽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及时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同时,协助公安机关对查获病死畜禽及产品进行检疫、检测、诊断和无公害化处理工作。

(四)经贸办:加强对屠宰行业的监督管理,加大对畜禽屠宰场所的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打击冒用、使用伪造、出借转让生猪屠宰证、章、标志牌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私屠乱宰、屠宰注水及注入其他物质的违法犯罪行为,督促屠宰业主严格落实生猪进场检查登记、肉品品质检验管理、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屠宰场所要坚决依法关闭或取缔,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生肉流入市场,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做好畜禽屠宰检疫工作。

(五)投资服务中心:加大对食品加工企业的巡查力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原料采购查验和出厂检验记录行为,严防病死畜禽肉和注水肉进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一经查实企业违法使用病死畜禽产品、注水肉生产加工食品行为,立即责令停产,依法严厉查办,情节严重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六)工商所:要把好畜禽鲜肉及肉制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加大市场巡查和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销售注水肉、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畜禽鲜肉及肉制品的违法行为,监督经营者依法落实索证索票制度。

(七)卫生院: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畜禽肉产品采购索证索票等相关制度,确保采购畜禽产品来源合法,质量合格,信息可追溯,严厉查处购买使用病死畜禽作为原料加工食品行为。

四、多措并举,部门联动

各单位要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线索通报、信息反馈和案件侦办联动机制,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监管合力,采用集中时段、集中力量、联合执法等形式深入开展“拉网式”排查工作,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广泛收集案件线索,深挖私屠乱宰、非法收售加工病死畜禽和屠宰注水的“黑窝点、黑作坊”。在深入排查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养殖、屠宰、加工、流通和餐饮单位的检查,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主要交通要道周边、肉制品加工集中地等重点区域实施重点清查整治,对企业外租厂房、车间进行突击检查,确保隐患排查到位,发现违法违规问题一查到底。在检查中发现屠宰、加工、经营病死畜禽的迅速通知畜牧兽医局进行检验鉴定,无法鉴定为病死畜禽的按照私屠乱宰或其他违法行为处理,对病死畜禽加工“黑窝点”一律依法取缔、没收加工设备和非法所得;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侦办。

五、建立长效机制

各单位要立足源头、注重防范、建立健全收售加工病死畜禽和屠宰注水等违法行为的长效监管机制,探索建立城市社区和农村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对辖区和监管领域实行网格化监管防控,力争做到监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明确监管责任人,严格落实责任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食品安全形势仍然严峻,违法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在不断变化,监管工作要保持连续性和长期性。在监管方式、手段等方面也要不断创新积极应变,既要不断跟进新形势,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新措施,更要通过创新监管方式和健全机制体制来防范、遏制收售加工病死畜禽和屠宰注水等违法行为。

六、加强宣传,广泛发动

各单位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采取悬挂横幅、标语和张贴告示、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打击收售加工病死畜禽和屠宰注水专项行动。我镇投诉举报电话,实行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举报制售病死畜禽和屠宰注水等违法行为线索,对提供有价值线索的举报人予以奖励。

第14篇

1.1编制目的

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大面积停电事件,最大限度减少大面积停电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1.2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力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第一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应急救援预案汇编》,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以下简称“”)处置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电力设施(包括工作场所、通信、自动化、信息网络、调度指挥场所等)大范围破坏、严重自然灾害、电力供应持续危机等各类突发事件引起的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构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威胁的大面积停电事件。

1.4工作原则

大面积停电事件应对工作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属地为主、分工负责,加强预警监测、强化应急措施,保障民生、维护安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1.5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严重性和受影响程度,大面积停电事件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

1.5.1发生下列情况之一,为重大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

(1)停电应急指挥部确定为重大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者。

(2)造成电网减供负荷达到60%以上者。

(3)居民停电用户数达到供电总用户数70%以上者。

1.5.2发生以下情况之一,为较大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

(1)造成电网减供负荷到40%以上60%以下者。

(2)居民停电用户数达到供电总用户数50%以上70%以下者。

(3)停电应急指挥部确定为较大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者。

1.5.3发生下列情况之一,为一般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

(1)造成电网减供负荷达到20%以上40%以下者。

(2)居民停电用户数达到供电总用户30%以上50%以下者。

(3)造成政府、广电中心、综合医院、自来水公司、武警支队或公安等用户发生失电。

(4)导致化工(如青松化工、美丰化工、天盈石化)等化工用户的电力中断。

(5)电力公司根据电网设施受损程度、停电范围、抢修恢复能力和社会影响等综合因素,研究确定为一般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者。

2组织体系

2.1组织指挥机构

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是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工作的领导机构,由党委常委、副师长担任指挥长。

2.1.1指挥部组成

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员:党委宣传部,发改委、工信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气象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城市管理局,电力公司。

指挥部可根据应急需要,依托各成员单位设立电力恢复组、新闻宣传组、综合保障组、社会稳定组四个应急工作组。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改委,负责协调各成员单位,办公室主任由发改委主任兼任。

2.1.2指挥长职责

负责主持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全部工作,对大面积停电应急事件进行统一指挥。

2.1.3副指挥长职责

负责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对大面积停电事件的信息进行审查。

2.1.4成员单位职责

党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事件进展、应急工作情况等权威信息,加强新闻宣传报道;收集分析社会公众动态,加强传统和新兴新闻媒体管理,正确引导舆论;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发改委:负责协调电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协调做好社会应急措施落实的综合工作。

工信局:负责因大面积停电事件造成通信故障的事后恢复工作和相关应急通信。

公安局:负责事发现场治安和交通疏导,视情况采取隔离警戒和交通管制等措施;为抢险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遇险人员的疏散和救助,保障应急车辆优先通行;加强社会巡逻防范,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民政局:负责做好群众救助和协调群众安置等事宜。

司法局:负责做好大面积停电事件的相关法律服务工作。

财政局:负责应急预案演练、救援物资储备、应急与抢险、电网大面积停电后恢复等有关的经费保障。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协助做好因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应急救援,提供地质灾害的监测信息。

住建局:负责协调维持和恢复城市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正常运行,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交通运输局:负责应急处置所需的交通运输保障。

水利局:做好因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面积停电事件的相关处置工作;负责提供雨情、水情等监测信息;协调维持城市供水、排水等设施正常运行;为电力日常监测预警及电力应急抢险提供必要的水文服务。

气象局:负责适时提供威胁电网安全的气象条件的监测和预报,及时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负责对事件现场及周边地区的气象监测,提供必要的气象信息服务。

卫健委:负责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医疗救治工作;报告事件伤亡情况和救治信息。

应急管理局: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做好大面积停电突发安全事故调查工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安全事故救援,组织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城市管理局:负责协调维持和恢复城市市政照明等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并为应急救援提供支援。

电力公司:负责初步研判大面积停电事件的状态等级,并在第一时间报告指挥部;在指挥部的领导下,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电力抢修工作,并负责电力抢险物资的储备;建立完备的事故监测、预警、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做好应急演练及宣传培训工作。

2.1.5各工作组职责

电力恢复组:由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组织电力抢修恢复工作,尽快恢复受影响区域供电工作;负责重要电力用户、重点区域的临时供电保障。

新闻宣传组:由党委宣传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开展事件进展、应急工作情况等权威信息,加强新闻宣传报道;收集分析社会公众动态,加强媒体和互联网的管理,正确引导舆论,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综合保障组:由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对大面积停电事件受灾情况进行核实,指导恢复电力抢修方案,组织开展事件处置评估。

社会稳定组:由公安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以及趁机盗窃、抢劫、哄抢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的警戒;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1.6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落实指挥部指示和部署,传达上级领导的有关要求,指挥、协调成员单位和大面积停电事件发生地应急指挥机构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2)负责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

(3)负责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时停电信息收集,并按照预案规定对停电事件提出定级建议。

(4)负责事后统计损失情况及受灾情况,并对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5)其他与大面积停电事件相关的应急管理工作。

2.2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组织指挥机构

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指挥机构,负责指挥、协调处置区域内大面积停电事件工作。要建立健全跨区域应急合作和联动机制,一旦发生跨区域大面积停电事件时立即启动。

2.3现场指挥机构

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时,事发地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根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的组织指挥工作。参与现场处置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应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2.4电力企业

电力公司要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制定停电应急预案,在停电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本企业电力突发事件的报告、抢险工作。

2.5重要电力用户

重要电力用户要制定本单位停电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电源,建立停电事故预防措施,完善重大危险源电力安全保障和防护机制,防范重大危险源因停电引发的次生灾害。

2.6应急专家组

各组织指挥机构根据需要成立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专家组,成员由电力、气象、地质、水文等领域相关专家组成,对大面积停电事件应对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参与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以及事态的处置评估。

3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3.1风险分析

可导致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的风险主要包括:

3.1.1自然灾害风险

沙尘暴、冰雹、大雪、冻雨等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电网输变电设备大范围损毁,从而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

3.1.2电网网架结构风险

电网局部电网网架薄弱,单线、单母、单变、同杆多回线等供电情况仍然存在,安全控制难度较大。重要输变电设备、自动化系统故障,可能引发电网大面积停电。

3.2监测

气象、水利、林业、科技、公安、交通运输、国土等部门要将涉及电网安全的相关数据纳入日常监测范围,加强预测预报,提高灾害预测和预警能力。

电力公司应建立完备的事故监测、预警、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尽量将事故控制在初发阶段和局部地区,防止事故扩大化,电力公司应综合气象、林业、地震、国土、水利等部门提供的信息建立健全电网防止自然灾害预警体系。

3.3预警

3.3.1预警分级

根据可能导致的电网大面积停电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将电网大面积停电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预警分级标准参照事件分级。

3.3.2预警信息

电力公司研判可能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时,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至停电应急指挥部,提出预警信息和建议,并视情况通知重要电力用户。停电应急指挥部应及时组织研判,必要时报请批准后向社会公众预警,并通报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

3.3.3预警行动

预警信息后,电力公司要加强设备巡查检修和运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准备,并做好大面积事件应急所需物资、装备和设备等应急保障准备工作。重要电力用户做好自备应急电源启动准备。受影响区域,相关部门做好维持公共秩序、供气供水、商品供应、交通物流等方面的应急准备;加强相关舆论监测,主动回应社会公众的热点问题,及时澄清谣言传言,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3.3.4预警解除

根据事态发展,经研判不会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时,按照“谁,谁解除”的原则,适时终止相关措施。

3.3.5信息报告

大面积停电事件发生后,电力公司应立即向发改委报告。发改委接到大面积停电事件信息报告或者监测相关信息后,应当立即进行核实,对大面积停电事件的性质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后,按规定的时限、程序和要求,向应急停电指挥部报告,并通报同级其他相关部门。

4应急响应

4.1响应分级

根据大面积停电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设定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等级。

初判发生重大大面积停电事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由指挥部负责指挥对应工作。由启动本级应急响应。

对于未达到一般大面积停电事件标准,但对社会发生较大影响的其他停电事件,可结合实际情况启动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事件造成损失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调整响应级别。

4.2应急处置

4.2.1指挥部应急处置

发生重大大面积停电事件时,指挥部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统一领导大面积停电事故抢险、电力恢复、社会救援和维稳等各项应急工作。

(2)组织召开停电应急会议,就有关重大应急问题做出决策和部署。

(3)进入24小时应急值守状态,及时收集汇总事件信息。

(4)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成立现场指挥部,协调开展应对工作。

(5)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专家组进行会商,分析研判事件发展情况。

(6)组织开展抢修队伍、物资、装备支援。

(7)视情况向兵团提出支援请求。

(8)统一组织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

(9)组织开展事件处置评估。

(10)协调解决应急处置中发生的其他问题。

发生较大大面积停电事件时,指挥部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密切跟踪事态发展,指导督促做好应对工作。

(2)视情况派出工作组赴现场协调事件应对等工作。

(3)根据电力公司和地方请求,协调做好支援工作。

(4)指导做好舆情信息收集、分析和应对工作。

(5)组织做好紧急状态下电量分配和需求侧管理。

4.2.2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应急处置

发生一般大面积停电事件时,由事发地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负责组织、指挥应急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建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应急工作。

(2)督促电力公司迅速开展电力抢修恢复等工作。

(3)向停电应急指挥部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4)根据事态发展,必要时向停电指挥部提出支援请求。

4.3响应措施

大面积停电事件发生后,电力公司和重要电力用户要立即实施前期处置,全力控制事件发展趋势,减少损失。停电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采取以下措施。

4.3.1抢修电网并恢复运行

电力公司要尽快恢复电网运行和电力供应,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控制停电范围,调度电网、电厂和用户之间的电气操作、机组启动以及用电恢复,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并留有必要的宽裕度。在条件具备时,优先恢复重点地区、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

4.3.2强化应急救援保障

通信管理部门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应急通信畅通;交通部门等积极保障发电燃料、抢险救援物资、必要生活资料等的运输;交通部门组织力量,加强道路交通指挥和疏导,保障各项应急工作的正常运行。

4.3.3防范次生衍生事故

重要电力用户要及时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加强重大危险源、重要目标、重大关键基础设施隐患排查与监测预警,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有效防止各种次生衍生灾害的发生。消防部门做好各项灭火救援应急准备工作,及时扑灭大面积停电期间发生的各类火灾。

4.3.4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供水部门迅速启动应急供水措施,保障居民用水需求;物资供应部门要迅速组织有关物资的加工、生产、运输和销售,保证居民在停电期间的基本生活资料供给;卫生行政部门要立即组织开展相应应急医疗救治工作,保证大面积停电期间各类伤员的救治。

4.3.5维护社会稳定

公安、武警等部门加强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点单位安全保卫工作,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停电区域内繁华街区、大型居民区、大型商场、学校、医院、金融机构、车站及其他重要生产经营场所等重要地区、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场所的治安巡逻,及时疏散人员,解救被困人员,防范治安事件;交警及交通部门组织力量,加强停电地区道路交通指挥和疏导,缓解交通堵塞。

4.3.6加强信息

宣传部门按照及时准确、透明公开、客观统一的原则,加强信息和舆论引导,主动向社会停电相关信息和应对工作情况,提示相关注意事项和安保措施。加强舆情收集分析,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消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稳定公众情绪。

4.4响应终止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按照“谁,谁解除”的原则,终止应急响应。

(1)电网主干网架基本恢复正常,电网运行参数保持在稳定限额之内,主要发电厂机组运行稳定。

(2)减供负荷恢复80%以上,受停电影响的重点地区负荷恢复90%及以上。

(3)造成大面积停电事件的隐患基本消除。

(4)大面积停电事件造成的重特大次生衍生事故基本处置完成。

5后期处置

5.1处置评估

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受影响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要及时组织对事件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分析损失及影响,提出明确的整改措施,形成处置评估报告。

5.2事件调查

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受影响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应立即成立调查组,查明事件原因、性质、影响范围、经济损失等情况,提出处理处置结论。

5.3善后处置

受影响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要制定善后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保险机构要及时开展相关理赔工作,尽快消除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影响。

5.4恢复重建

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需对电网网架结构和设备设施进行修复和重建的,由发改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织编制恢复重建规划。重要电力用户受到损失的,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生产设施恢复重建。

6保障措施

6.1队伍保障

电力公司应建立健全电力抢修应急专业队伍,加强设备维护和应急抢修技能方面的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根据需要组织动员其他专业应急队伍参与大面积停电事件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处置工作。公安、武警、消防等部门要做好支援保障。

6.2装备物资保障

电力公司应储备必要的专业应急装备及物资、建立和完善相应保障体系。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要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及生产生活物资的紧急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保障支援大面积停电事件应对工作需要。

6.3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

通信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形成可靠的通信保障能力,确保应急期间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需要。交通运输部门要健全紧急运输保障体系,保障应急响应所需人员、物资、器材等的运输。公安部门要加强交通应急管理,保障应急救援车辆优先通行。

6.4技术保障

电力公司要加强大面积停电事件应对能力建设,使用先进成熟技术设备,加强电网、电厂安全应急信息化平台建设,着重开展信息化系统安全防护工作。有关部门要为电力日常监测预警及电力应急抢险提供必要的气象、地质、水文等服务。

6.5应急电源保障

提高电力系统快速恢复能力,加强电网“黑启动”能力建设。有关部门和电力公司应充分考虑电源规划布局,保障“黑启动”电源。电力公司应配备适量的应急发电装备,必要时提供应急电源支援。重要电力用户应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要求配置应急电源,并加强维护和管理,确保应急状态下能够投入运行。

6.6资金保障

发改委、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农业科技园区及电力公司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大面积停电事件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7附则

7.1预案管理

本预案实施后,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预案宣传、培训。各团镇(乡)、街道办、经开区管委会及农业科技园区要做好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7.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15篇

一、总体研判

根据我县气候、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和相关行业领域风险研判的情况,2020年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风险为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油气勘探开发、消防、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

二、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风险及防范措施建议

(一)道路交通方面

突出风险:

1、岁末年初,旅游出行、能源运输、物流运输集中,个体化出行(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明显增多,交通运输任务活跃,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流量明显加大。

2、小客车、大客车、大货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穿插混,酒后驾驶、超速超员超限等违法行为导致的交通风险上升;加之雾霾低温天气,容易出现疲劳驾驶,发生群死群伤的风险增大。

3、进入秋冬季,低温寒潮、雨雪冰冻易导致路面湿滑、产生暗冰,雾霾、突发雾团易导致能见度降低,给水陆交通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公路抛洒物、路侧树木倒伏、路面坑槽;交通标志指示缺失,路面标线不清,极易引发交通运输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建议:

1、交警部门要积极主动对接协调,结合交通、旅游、气象、住建、农业农村、高速公路营运公司以及教育等部门相关数据,针对低温冰雪等恶劣天气和群众集会活动以及旅游景区景点等特点和实际,对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行综合、全面分析研判,研究部署具有针对性、切实有效的事故预防工作措施并组织实施,切实做好交通事故预防工作。

2、加强对重点路段的动态监管和巡查,强化事故易发、多发路段、危险路段的梳理排查,及时清除道路安全隐患。提前安排值班备勤警力在重要路口、关键卡点、事故多发路段,确保第一时间快速有效处置警情,全力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3、要加强道路安全法律广泛宣传,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知晓率,增强主动防范意识,共同监督保安全。

(二)建筑施工方面

突出风险:

1、进入第四季度,建设工程在年底大多已进入主体结构封顶、地面各种管线敷设和室内装饰装修阶段,建筑施工现场高处作业、沟槽开挖量增大,脚手架、建筑塔吊、物料提升机拆卸作业将增多,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事故的概率加大,建筑施工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呈现高发趋势。

2、受疫情影响,一些工程建设项目由于前期开工不足,可能存在抢工期、赶进度,容易发生工人防护不到位,违章违规操作引起的生产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建议:

1、建设主管部门要督促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落实好施工保护。

2、加强特种机械安全管理,强化对塔吊等大型机械设备基础固定状况和各种安全装置灵敏程度的检查,在冰雪、霜冻等极端恶劣的天气期间,制定完善的塔吊应急加固预案,严格落实塔吊防碰撞措施。严禁机械设备带病运转,严禁操作人员无证上岗和超重吊装等违章作业。

3、加强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各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自查自纠,确保建设工程与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可燃材料堆场之间的防火间距符合要求。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编制施工现场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及时定期消防安全应急演练。

(三)危险化学品方面

突出风险:

1、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易造成管道冻裂、冻凝,易引发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加之冬季生产作业场所门窗关闭通风不良,泄漏的有毒有害及可燃气体在厂房内聚集,发生爆炸、火灾和群体中毒事故的风险加大。

2、年终岁尾,企业完任务、抢效益现象突出,频繁开停车,员工容易疲劳作业,“三违”现象增加,境内高速、国省干道交通流量增大,引发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风险加大。

3、危险化学品点多面广,销售超标违禁产品或非法产品、超量储存和超范围储存等违规行为存在较大风险。

防范措施建议:

1、要结合近期开展的安全生产“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工作,督促企业做好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工作。

2、要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铸安2020”监管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等违法行为。

3、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加强硫化氢、甲醇、乙炔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气处置全过程管控。

(四)非煤矿山方面

突出风险:

进入秋冬季,企业非法违法违规生产运输和建设行为可能反弹,高处坠落、边坡失稳、坍塌与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以及中毒风险加大。

防范措施建议:

1、各乡镇(街道)、县级相关部门要督促指导辖区非煤矿山企业开展切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以落实安全设施设计,防边坡垮塌为重点,加强矿山边坡、爆破作业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大雾、雨雪冰冻等恶劣气候下停止施工作业相关规定,全面落实事故预防措施。

2、强化应急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巡查制度,完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处置、及时报告。

(五)烟花爆竹方面

突出风险:

岁末年初历来是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旺季,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将出现井喷式增长,不确定安全风险剧增。

防范措施建议:

1、严格落实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好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检测维护和安全生产值班值守。

2、加强监督检查,严禁烟花爆竹企业非法违法生产、运输、储存、销售行为。强化烟花爆竹经营许可管理,坚决打击异地经营、下店上宅、前店后宅、超量储存等违法违规行为

3、督促企业加强应急疏散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4、全面落实烟花爆竹城市建成区禁放管控措施,强化节假日期间烟花爆竹燃放环节的安全管理,严防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六)消防方面

突出风险:

1、秋冬季节,居民用火用电用气进入高峰期,极易引发火灾事故。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火灾隐患仍需重点关注。特别是一些高层建筑、宾馆、饭店、娱乐场所、老旧小区等场所人员密度大,空间复杂,疏散困难,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2、部分高层建筑设备设施老化,维护不到位,特别是老旧高层建筑缺少排烟设施、耐火等级低,火灾隐患较多。

防范措施建议:

1、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有关单位(部门)要突出城市综合体及石油化工企业等火灾高危单位、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社会福利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三合一”、“多合一”“九小”场所等重点防控对象。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重点排查整治消防设施损坏、消防通道堵塞、违规用火用电、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等风险隐患。

2、严格执法检查。县消防救援大队牵头根据自身自查自改和公开承诺情况,强化执法检查,发现企业在自查、排查中弄虚作假或存在突出风险隐患的,要坚决从重惩处,对于重大火灾隐患要坚决挂牌一批、公告一批、曝光一批、处理一批。

(七)特种设备方面

突出风险:

1、前期受疫情影响,电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大型游乐设施等各种特种设备长期闲置,安全状况有所下降。

2、受寒冷雨雪等极端天气的影响,锅炉、盛装危险品压力容器、露天作业起重机械、露天运行电梯等特种设备易发生失稳、故障,引发群死群伤事故。

防范措施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由市场监管局牵头,多措并举开展好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电梯安全使用常识进社区、安全管理知识进企业等活动,培养全民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形成自觉遵守、共同维护、广泛参与、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

2、开展专项检查,持续以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为重点的安全检查,对达不到安全要求的,要坚决采取封闭、禁用和停止运营等措施。以气瓶充装和车站等公众聚集场所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充装和违法违规使用特种设备行为。

3、健全隐患预防机制。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预防机制,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确保特种设备领域安全。

(八)电力方面

突出风险:

1、四季度是集中推进各项工作、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攻坚期,各项生产任务繁重,也是电力安全的高风险期,受极端天气影响,易造成大面积停电,给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2、林区高压输电线路因极端天气易引发森林火灾。

防范措施建议:

1、由县经济科技信息化局牵头,供电公司具体负责提前组织部署迎峰度冬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加强日常线路巡视检查,强化基础管理。加强防大风、防雨雪冰冻等季节性措施。

2、抓好输电线路设备运行维护,加强隐患排查整改。供电公司要认真分析输电线路运行工况、梳理工作思路,积极科学整改问题隐患,确保正常健康运行。

3、加强电力设施安全宣传,开展好灾应急演练。

(九)油气勘探方面

突出风险:

随着寒潮来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易造成管道冻裂、冻凝,引发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加之冬季生产作业场所门窗关闭通风不良,泄漏的有毒有害及可燃气体在厂房内场所聚集,发生爆炸、火灾和群体中毒事故的风险加大。

防范措施建议:

1、以防井喷和硫化氢中毒事故为重点,县应急管理局、县经科信局分别牵头,加强石油天然气开采作业和输送管道安全管理,强化责任落实。

2、有关乡镇(街道)要加强辖区内油气开采作业单位应急联动,有效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能力。

3、加强对影响油气开采集输管网安全运行的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严防管线泄漏引发燃爆和硫化氢中毒事故。

(十)有限空间方面

突出风险:

低温、雾霾造成城市污水管道、发酵池、垃圾站、冻库、储藏室、反应釜等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和沉积物浓度值增大,易引发作业人员中毒、窒息、燃爆和溺水等事故。

防范措施建议:

1、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县经科信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有关部门督促企业对有限空间进行风险辨识督促企业对有限空间进行风险辨识,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制定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2、督促存在有限空间的单位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完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现场管理、安全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

(十一)森林火灾方面

突出风险:

由于前期雨量充沛,林区植被生长茂盛,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遇到低温、霜冻天气,大量草木枯死,林内集聚大量干燥可燃物,祭祖用火、农事用火突出,加之一些地方施工用火不安全,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隐患,也是造成山火进城、进村、进工厂,威胁文物古迹、寺庙等建筑安全。

防范措施建议:

1、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县领导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点、护林员包小班、林权权利人和经营单位包山头地块五级责任制,紧盯国有林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加强对小孩、老人以及痴呆傻等特殊人群的管控,严防野外违规用火进一步加强巡山设卡力度,做好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到位,切实消除火灾隐患。

2、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完善森林防火专项应急预案,认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备齐森林防灭火物资,确保发生火情第一时间快速响应、妥善处置。

(十二)防灾减灾方面

突出风险:

第四季度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雾霾、冷空气大风和强降温等极端气候引发的灾害风险增大。

防范措施建议: